注册

云帆(创刊号)

仰望云端   扬帆远航

2021年1月
双     月    刊

创 / 新 / 驱 / 动

BUAA  YNII

暗夜中的星辰
像你闪烁的明眸
媚眼婆娑
却悄悄地离去
蓝天中的云朵
像你舞动的长裙
相邀远行
却轻轻地飘走
我梦中的飞翔啊
将我的灵魂激荡
我多想
给梦插上翅膀
我多想
伸展我的躯体
用羞涩和大胆
拥抱星空的召唤
我多想
变换我的身姿
用幻想和执着
追逐云彩的神奇
我多想
挥手划出彩虹
引来天使
播撒爱的种子
我多想
燃烧思想的火花
用雷电和霹雳
编织飞天的神话
我心中的理想啊
给梦插上翅膀
我多想
像梦一样飞翔

“云帆”,让我们扬起风帆,驶向胜利的彼岸。在我们的院刊创刊号即将发行之际,我浮想联翩。2018年初,我从航空工业刚刚调回北航,还未报到,领导就交给我一个全新的任务,建设北航云南创新研究院。站在水泥柱框架下的研究院工地,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虽然显得有些苍凉,但也隐约感觉到她的雄姿英发,头脑中想象她未来的景象,一种矛盾交织的使命感油然而生。为什么来这里?要干什么?怎么干?一切从零开始。
那些从一个人,到两个人,再到五个人的日子匆匆而过。每每下了飞机,总是先来到工地看一看,再去银佳大厦的建设办,想看着她一天天的长大、一天天的秀丽起来的样子。每每走过逐渐丰满的院落、看到空空的楼层,想象着这里的人声鼎沸和勃勃生机。
如今,依然是蓝天白云下,已是旌旗招展,人流熙熙。一路走来,虽有风雨,却始终向阳而行。一个新型研发机构,已然矗立于祖国西南边陲,也是孕育北航这所航空航天特色大学血脉的地方。
新型研发机构,“新”是其重要生命力。什么是创新?创新(Innovation)是一位经济学家提出的,是说从概念、到技术、到产品再到商品,能产生社会经济价值的全链条过程。研究院以创新为动因,如何在创新中获得发展,实现研究院愿景和目标?创新是什么?是一种思考方式?工作模式?人生态度?还是应该成为一种文化,成为核心价值观的组成部分,融入研究院的血液。这需要我们研究院的全体同仁们共同来回答,来培养“创新”的基因,科研创新、经营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制度创新……
研究院的同仁们从遥远的北方千里奔波、从太阳升起的地方赶来汇聚,从七彩大地上脱颖而出,是国家的佼佼者,是研究院的依仗,不是吗?我们秉持着什么信念来到这里,创新又为了什么?是为了那一片初心、是为了那一句承诺,也是为了实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自己在这里成长,获得功勋,光耀前程。是为了付出我们百倍的努力,使得研究院成为创新驱动的地标屹立于盘龙江畔、世博园旁。是为了以科技发展造福于七彩大地,从而为国家发展进步效力。

仰望云端  扬帆远航

我们从研究院成立的第一天起,就建立了档案制度,从第一篇文字到第一幅影像,记载了研究院发展的点点滴滴,终会有一天,当我们回首往事,那些默默的档案不仅会铭刻我们为之奋斗的历史,也会彰显我们曾经为之奋斗的精神。
如今,我们创办院刊,更是力图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让所有同仁的智慧之光在此碰撞,在此交流,在此记载。这里将有前沿科学的传播,更有员工犀利激扬的文字,是风雅文艺的展示,更是吐露“心声”的天地。以“云帆”为刊名,取意自“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也寓意研究院融入云南、扬帆前行,做云南科技行业之帆,带领云南科技产业长风破浪。
研究院既为初创,便有生机,我辈当展开梦想的翅膀,扬起远航的风帆……
每当星夜中从研究院斑斓的灯影下走过,每当蓝天中看着国旗、校旗、院旗高高飘扬,每当在研究院优美的环境中感受人们的勃勃生机,一首诗也在心中涌起。

    《给梦想插上翅膀》

—— 作于”中航工业杯”国际无人飞行器创新大奖赛。

院刊编委会
总       编   王英勋
    编   程际明
执行主编   池   沛
责任编辑   刘宜勇     党   兵
编       辑   徐蓉美   孙雅妮   王梓茜
版面设计   刘宜勇  

P23    胡凯:区块链将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巨变

目录

Contents

纪 事    P01

聚焦    P05

专访    P22

P02   研究院与大理州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P02   2020大数据时代的智慧交通与物 流国际会议暨第八届国际决策科学高峰论坛举行
P03   研究院举办2020年秋季员工集中培训
P04   研究院协办第五届云南国际人才交流会“新基建下区块链技术发展与人才培养”分论坛

P28    对自己生命的意义负责任
P29    改变,成就全新的自己
P30    惟有积极的行动才能带来丰硕的成果

创享   P27

P32    可靠性助力云南产业升级
P33    你的生活离钛合金远吗
P35    新型研发机构与6S管理
P37    美国印象(摄影)
P39    又是一年秋来早
P40    念奴娇·为新

智趣   P31

P42    智能合约

前沿   P41

P06   关于研究院加紧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的若干思考
P12   研究院为何要进行内设新型科研教学机构改制
P15   发挥党建在新型研发机构创新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P18   观点1—您如何看待研究院关中心的改制
P20   观点2—您如何看待研究院关于中心的改制

2020年,是国家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新冠疫情突如其来,国际环境复杂多变,这是异常特殊的一年。身处新时代的我们,如在风口,如在山脊,机遇与挑战并存。然而,我们披荆斩棘,走出了不平凡的征程,成就了“了不起”的自己。
研究院成立三年以来,一路走来,并非坦途。适逢如此时局,特殊年份,我们感念研究院朝气向上之时,更应体会其中挑战。作为新型研发机构,如何“创新”,不是写在纸上,更要落到实处。创新,更应该是一种融入研究院血液的文化,而不仅仅是模式、技术的创新,是知行合一的向“新”力。
值此之际,研究院推行内设新型科研教学机构(中心)创新改制,既是实践创新,亦是思维创新;既是中心的创新,亦是职能部门的创新。研究院的性质,决定了我们只能做创业者,创业者必须有激情、有梦想,敢创新、能创造。展望未来,我们当以创业者的激情,奔涌向前。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是“十四五”全面擘画之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启程之年。新年伊始,万象更新。站在“两个百年”历史交汇点,展望未来,征途星辰大海,唯有乘风破浪、方能扬帆远航。
未来星辰大海,征途漫漫,唯有奋斗,方不负韶华,成就更“了不起”的自己,建设更“了不起”的研究院。新的一年,让我们共赴美好。

编 者 按

——致了不起的自己

纪事

01

研究院与大理州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20年9月28日,研究院受邀参加云南信创(大理)产业园揭牌暨企业入驻签约仪式,并同大理州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仪式在大理经开区创业园隆重举行,研究院副院长王文娟参加仪式,并代表研究院签署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在成果推广转化、技术咨询、人才培养,搭建大理州无人机公共服务平台及整合科研生态产业链等方面达成战略合作意向。
董华副省长、中国电子陈锡明副总经理、黄小荣副秘书长、陈坚书记、洪正华厅长、韩群局长、何小龙副主任、省发改委领导、阮朝奇副厅长、杨晓荣巡视员、中国电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谢庆华董事长、省工投控股集团公司杨复兴副总裁见证签约。

02

2020大数据时代的智慧交通与物 流国际会议暨第八届国际决策科学高峰论坛举行

2020年10月9日至11日,由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主办,北航云南创新研究院承办的“2020大数据时代的智慧交通与物流国际会议暨第八届国际决策科学高峰论坛”在云南昆明举行。

来自美国、加拿大、葡萄牙、中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40多所高校、Springer & Nature等著名企业的专家共计117余人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方式参加了这次活动。会议围绕“交通、物流、决策”等研究领域组织大会报告,探讨交通运输、物流供应链、服务运作管理等在大数据时代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智慧交通与物流、决策科学等研究领域进行了广泛交流。

03

2020年11月5日,研究院2020年秋季员工集中培训在昆明滇池湖畔举行,研究院全体在昆人员参训。

研究院举办2020年秋季员工集中培训

当天下午,研究院邀请中国银行云南省分行纪委书记崔宝林为大家进行了题为《仰望信仰》的授课。精彩的讲授,让红色文化、创新精神、激情梦想洋溢整个课题。他勉励大家,只有“把事业举过头顶,把责任担在肩上,把仁爱装在心里,把卓越融入岗位”,才能真正实现研究院的创新驱动发展。

培训分为户外拓展和专题培训两个环节。户外拓展分为4个小组,围绕团队共建、团队破冰、团队创新、跨团队合作展开,从动手、动脑、沟通等方面再现创新协作工作理念。活动对增强员工之间沟通交流,塑造团队精神,加强团队凝聚力具有积极意义。在竞争与挑战中,呈现出年轻化、创新型团队活力与精神风貌。经过比拼,最终4个组别分获“最佳团队奖”、“最佳创新奖”、“最佳挑战奖”、“最佳合作奖”4个奖项。

04

研究院协办第五届云南国际人才交流会“新基建下区块链技术发展与人才培养”分论坛

2020年11月21日,第五届云南国际人才交流会新动能科技论坛在昆明举行。研究院协办了“新基建下区块链技术发展与人才培养”分论坛,邀请数字经济与区块链行业专家、教授、企业家等嘉宾,就新基建下区块链技术发展与人才培养进行研讨。

经过培训,加强了员工之间沟通交流,激发了“创新、责任、团结”情怀,大家更加深刻领悟到“发扬北航精神、扎根七彩大地”的精神。

分论坛上“云南省数字经济人才创新培养发展倡议仪式”成功启动,为云南数字经济人才培养创造了先机。分论坛还举行了“区块链创新人才培养”圆桌会议,相关高校教授、企业家齐聚一堂,对数字经济人才培养进行深入探讨,并给出建设性意见。

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发表题为《用主动免疫可信计算机保障区块链高质量健康发展》的主旨演讲。研究院副院长祝明发表题为《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的主题演讲。研究院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胡凯作题为《区块链基础设施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演讲。演讲从区块链基础知识、网络安全、当前形势、未来趋势、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高瞻远瞩的阐释,为论坛呈现了精彩一幕。

近年来,新型研发机构成为行业热词,国家先后出台多项支持政策。何为新型研发机构,不同行业却有不同理解,如何发展好新型研发机构也考验着整个行业。
根据国家科技部《关于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定义,新型研发机构是聚焦科技创新需求,主要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研发服务,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制度现代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用人机制灵活的独立法人机构,可依法注册为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服务机构)、事业单位和企业。
研究院作为新型研发机构,如何激发其创新能力,建立创新驱动新范式,打造真正的创新驱动新地标,是我们必须思考与面对的问题。

导  语

聚焦

05

关于研究院加紧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的若干思考

聚焦

我国经济正处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阶段,是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迫切需要与之相应的新型组织形式以支撑创新活动的不断涌现和延续发展[1]。《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和《“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都提出“发展面向市场的新型研发机构”。2019 年9 月,科技部专门出台《关于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指导意见》,大力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已经成为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力量[2],对高校院所来说是科研成果转化的“实验田”,对市场需求来说是先进技术落地的“营养池”,对政府机构来说是推进政产学研融合的“助推器” [3]。当前,北航云南研究院正处于发展攻坚的关键时期,从研究院的初心使命出发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势在必行、刻不容缓。本文浅谈对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建设的一些认识和思考,期望对创新改革的工作实践有所裨益。
一、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中要深刻理解创新范式变革的内涵
新型研发机构的创新模式是相对于“线性科研模式”而言的。二战以后,时任美国科学研究发展局主任的万尼瓦尔·布什在《科学:无止境的前沿》的报告中将研究工作区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提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品开发”的线性科研模型。随即,全球科研的模式、组织、分工、政策、体制均围绕线性科研模式开展。传统线性科研模式在促进科技发展的同时,对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人为分割切断了其有机联系,虽增加了成果转化的环节,却难以从本质上更好地适应愈加庞大复杂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所呈现的交叉融合、跨界集成、整体综合等新属性。跨越“基础”与“应用”传统边界的科研正是当代新科技革命的增长点,而简单化地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品开发划分隔绝,违背了当代科技创新活动的客观规律[2]。同时,科学、技术与工程是平行发展的,并无绝对先后。发明与发现是一个有机整体,新发现可能产生新发明,新发明也可能导致新发现,有些重大发明本身就包含新发现。因此,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拆分为上下游关系不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4]

06

文         池沛

聚焦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经济社会的持续进步是新型科研机构产生和发展的驱动因素。曾任美国哈佛大学工程和应用科学学院首任院长和贝尔实验室固体电子学研究部主任的文卡特希·那拉亚那穆提于2016 年出版了极具影响力的重要著作《发明与发现:反思无止境的前沿》,对线性科研模式作了深入批判,提出了新的“发现—发明循环模型”,让发明与发现深入融汇,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益导向,打通基础与应用的通道,消除分隔,推动科技创新从“论文—论文”循环转变为“市场—论文—市场”循环。
我国的新型研发机构萌芽于21 世纪初期深圳、广州等珠三角地区,聚焦科技创新需求,坚持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制度现代化、运行机制市场化和灵活的用人机制,将研发与产业紧密结合,形成了政产学研资一体化的研发服务模式,实现了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的深度融合,有效提高了科技成果转化效率[3]。应该认识到,新型研发机构在目标、属性、机制、功能、文化等方面与传统机构有显著差异,有学者用不同于大学、科研机构、企业、事业单位的“四不像”来概括新型研发机构的特征。
我们在定位和建设新型研发机构的过程中,要深刻理解其发展动因和实质内涵,这样才能避免浮于形式、甚至难以突破固有思维模式和发展惯性、导致形同虚设和“新瓶子装旧酒”。
新型研发机构的根本目的是以更适合的范式加快创新构建循环,一切变革都应当围绕这一根本目的展开。根本突破口在于变革科技创新链内部的分割及其与产业链的分割,变革长期以来沿袭的科研机构或事业单位属性定位,哪里制约创新就改革哪里,哪里存在割裂和鸿沟就应该着力弥补和完善。要切实围绕“政产学研用”的各环节各要素下功夫,构建制度性通道,为创新要素的整合提供了一个混合制度空间和实体组织载体,显著提高了应用创新资源的集聚效率[2]。在解决了根本认知的观念的基础上,才能汇聚各方力量,推进以创新应用率和转化率为导向的牵引导向、以充分激励创新主体为内核的人才制度、以充分授权的自主运营为特征的新型治理体系、以贯通基础-应用-产品-市场-育人大循环为标志的运行机制。

07

聚焦

二、加紧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是研究院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北航云南创新研究院是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云南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事业法人,宗旨是发挥云南省区位优势、产业政策、人才引育等综合优势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领域优势,共同在云南省搭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成果转化、产业集聚的高级别省校合作平台。从研究院入滇初心和举办单位双方的要求和期望来讲,加紧建设新型研发机构都将是我们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研究院加紧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是更好服务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云南省正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推动八大重点产业,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和大力推进创新型云南建设的进程中,必须深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如何创新机制实现科学发展服务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是研究院全体人员都应该深入思考、积极破解并坚持为之奋斗的重大课题。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正是我们发挥人才技术优势、融通科学研究与市场需求、构建创新循环和新型范式的必由之路。
研究院加紧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是北航推进“双一流”建设的迫切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教育大会上强调,“高等教育要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要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投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双一流”建设指明了方向,对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新范式、新机制提出了要求。
研究院加紧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是自我变革实现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研究院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高效和良性运行、形成持久的自我造血能力和良好的创新生态。因此,在机构定位和发展机制上应突破传统的线性研发范式、以地方的产业、需求、市场、效益为导向开展创新、转化、孵化等活动;在管理上要突破传统的条条框框和机关职能式管理系统,向以创造价值为导向的管理服务模式转变。

08

三、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是聚各方力量持续推进的系统工程
我国多地已出台政策加快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并已形成一定规模,例如,广东、江苏、河南、长三角一市三省等地推进较快,但还存在运行机制不完善、人才集聚不均衡、政策引导合力不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有待提高、对外合作体制机制缺乏灵活性等问题[1][6]
新型研发机构的出现,并非为了取代高校院所等传统的研发机构,而是要通过整合多方资源,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形成融合政产学研的创新平台和组织方式,从而实现更大规模、更大程度的创新效应。新型研发机构作为政府、高校或院所、产业或企业等多方参与、协同共建的法人实体,涉及知识、科技、资金等众多因素,是庞大系统工程的一部分[1]。因此,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是一项需汇聚各方力量、以系统思维和大局观念,持续深化推进的重要工程。
一是要加快探索实践适应新型研发机构创新范式的体制机制。
体制机制创新要着力增强企业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中的主体地位,强化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市场需求导向作用。政府部门要进一步转变理念,增强科技管理、科技指导的施政职能,立足于为新型研发机构制定战略、政策和提供服务,激发新型研发机构紧跟产业需求,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的内在能力和自我造血能力,真正发挥市场、产业对技术研发转化方向和科技创新资源优化的导向作用[1]
内部运行和管理要突破高校院所等传统行政管理体制,在大协同、大融合、大循环上下功夫。科研创新要强化市场导向、效益导向和问题导向,强化对需求的高效承接,提升创新成果的转移转化效能,提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运行管理上要逐步建立适应市场化的投入机制和造血机制,逐步实现资金渠道的多元化与持续支持。考核导向上要逐步增加对成果产出的实用性和市场性综合评价。制度建设要以知识成果汇聚和产权分配为核心构建权益保障和科研组织体系。人才培育上要探索在新的创新循环中培育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新机制和新办法。

09

聚焦

研究院今年陆续推进的职能部门改革、内设科研教学机构管理机制变革以及一系列的管理创新与培训辅导都是围绕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开展的创新实践,其核心目的就是在于激发创新主体的活力、打通新的创新循环、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二是要多措并举汇聚支撑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建设的人才队伍。
有了科学的目标定位和发展规划,人才队伍就是实现战略目标的决定性因素,这其中要解决四个关键问题,“引得来”、“留得住”、“长得快”、“干得好”。“引得来”是要加快落实人才引育政策并营造具有吸引力的引育环境,吸引以领军人物为核心的多领域、各层次优秀人才,构建充满创新活力的卓越团队。“留得住”是要有干事业和聚英才的氛围、有好的分配和激励机制与成长通道。“长得快”是要建立人才、团队与组织共同成长的培育体系,将人才的成长培育和履职能力提升完美融合。“干得好”是要建设高效创新的事业平台、勇担当和善作为的价值观与制度体系。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需要我们长远谋划、精耕细作的战略任务,需要多措并举、持续推进。研究院领导层在工作研讨中多次强调,要把“为了全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重要的发展使命,这也是对我们新型研发机构人才工作和发展理念的诠释与指导。
三是要全面建设打造适应新型研发机构的文化氛围和价值体系。
创新和变革中,思想和观念要先行,体制机制是保障,人才队伍是关键,文化氛围和价值体系是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巨大力量。研究院成立近三年来,正在形成我们独特的文化氛围和价值体系,其中深深镌刻着初创团队的烙印。在建设新型研发机构的征程中,需要什么样的文化氛围和价值体系?作为处于自我革新关键时期的初创团队,我们必须系统谋划。我们的价值观中至少要包括:“创新创业”的核心价值追求,“服务经济社会”的科研成果价值追求,“效果、效率、效益、效能优先”的管理服务价值追求,“价值导向”的市场化运营价值追求,“满足全员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人本价值追求和“利己利他”的团队价值观等。在文化建设中要着重考虑:“市场导向、效益导向、问题导向”的需求文化,打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品开发-产业转化”的创新文化,“汇报工作说结果、请示工作说方案、总结工作说流程、布置工作说标准”的工作文化等。

聚焦

10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是确保研究院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文化氛围、价值体系则是形成内部凝聚力的重要途径。制度与文化并非是完全对立的存在,而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联合体。制度应该先于文化而存在,当文化尚未形成内化于心、外化于心的驱动力,制度的建设就是必须的。文化、价值体系的形成,是一群人价值观逐渐统一的过程,需要经过时间的积累与沉淀。当团队价值观高度统一,制度内化成为文化,人们的行为将得到有效统一,效率也将得到有效提升。
综合研究院的现状、性质、定位和前景,注定我们不可能按照传统事业单位的模式去发展,只能以新模式、新方略作为基本前提,以此制定研究院的发展方向。新型研发机构是研究院的基本定位,每个员工都将是研究院的创业者,创业者必有创新精神和决心。云南省政府和北航共同创办了研究院,也为我们搭建了广阔的舞台,每一个人都可能在这里实现人生价值。尽管我们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环境,研究院的发展也充满挑战,但我们始终坚信,只要研究院全体成员团结一致、敢于创新、勇于挑战,为我们的美好事业共同奋斗,我们将迎来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 李仁贵,新时期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探析,管理探索,2019(12):19-20
2. 宋宏,新型研发机构:科技创新组织的范式变革,安徽科技,2020(2):4-8
3. 孙刚,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安徽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策略研究,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20(8):6-12
4. 李国杰.新时期呼唤新的科研模式———中国 70 年信息科技发展的回顾与思考[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9,34(10):1125- 1129
5. 叶青青,张晓静. 新型研发机构在长三角地区跨区域创新的探索与实践——以浙江大学苏州工业技术研究院为例[J]. 安徽科技,2020(3):7-9
6. 汪曙光,汪贝贝,新时代背景下中国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思考与建议,科技与创新,2020(1):9-13

11

聚焦

研究院为何要进行内设新型科研教学机构改制

他山之石
首先看一看日航在重建前和重建初期的状况和问题:
• 冰冷的氛围,士气低下。日航宣布破产,公司内部弥漫着绝望的气息,员工不知所措。
• 半官半民企业,官僚主义作风严重。日航的背景和组织日益庞大导致官僚化。管理层官僚化严重,缺乏危机感。员工各自为战,按自己想法做事,难以形成合力。
• 内部充满强烈的不信任。相互指责,信息不共享,不信任员工。 • 认为日航不应该盈利。内部认为日航不盈利是理所当然的,没有对利润的执着追求。
• 从旧日航继承的旧文化。不考虑实际,花光预算;领导特殊的上班到岗时间;不信守任务业绩目标承诺。

革的执行董事,他参与了日航从2010年1月宣布破产至2012年9月重新上市起死回生的全过程。日航重新崛起其实是稻盛和夫先生把其经营哲学——“成功方程式”(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导入日航,用良知激发部下良知,用善意唤醒员工善意,提高日航全体员工的意识,成就日航一体感的结果。

研究院内设新型科研教学机构改制,虽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当提笔要写此类话题,我则开始顾虑起来,因为这样的话题很容易给人空讲道理的感觉,而大部分人并不喜欢听道理。 
最近读了《日航的奇迹》一书,索性借日航的故事来说一说研究院的事吧。该书作者是在稻盛和夫先生身边工作时间最长的秘书大田嘉仁,也是日航破产重建过程中负责日航意识改

聚焦

12

文          谭海波    规划拓新部

聚焦

• 缺乏数字经营企业的思维。开会时,既没有目标数字,也没有实绩数字。
稻盛和夫是如何带领日航——一个负债高达200多万亿日元的企业——在一年后创造其历史最高1884亿日元的营业利润,两年后超过2000亿日元,成为全世界利润最高的航空公司之一的?他的举措和路径是这样的:推进意识改革——教育领导人——制定日航哲学——提高全员意识,形成一体感——用哲学和数字实现全员参与的经营。

推进意识改革
重建计划再完美必须依靠人,否则无法付诸实现。改变日航干部的思想意识,让他们具备民营企业家的经营意识,激发大家团结一致,无论如何要重建成功的热情;把一线员工从业务手册至上主义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按照实际情况自行判断行为;在日航全体员工之间营造互帮互助的一体感。

定制日航哲学 
企业哲学是全体员工都能认同并共有的价值观,是形成全体员工一体感的基础。日航从接受领导人教育的受训人员中选拔成立工作小组制定日航哲学,制定时可以参考别的企业哲学,但决不照搬。

教育领导人
日航对包括社长在内的董事和主要干部进行每月20次高强度学习会,稻盛和夫每月5次亲临授课讲解“经营十二条”、“会计七原则”、“六项精进”、数字开展经营等课程。领导人必须拥有直面困难,绝不逃避的勇气,不仅对部下和同事要关心爱护,而且能始终保持谦逊,持续付出努力。领导改变了,员工自然就改变了。

13

聚焦

提高全员意识、形成一体感
对员工进行哲学教育,包括日航非正式员工,让每一个人都感受到“自己是日航的一员”,日航的发展与自己息息相关。让员工不分职位,不分部门一起学习,提高一体感。
用哲学和数字实现全员参与的经营
导入阿米巴经营模式的前提是尽可能多的干部拥有经营者意识,推进全员参与的经营。通过业绩报告会培养适合的领导人团队,进而带动全员共同参与经营。
贯穿所有举措成功施行后面的基础是稻盛和夫先生的爱、认真和善意。他把“追求员工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幸福”始终放在第一位,才创造了日航的奇迹。
如何“攻玉”
知道了日航的做法,我们可以对照研究院看一下。研究院的发展和现状与重建前的日航当然不可类比,但我们也必须看到研究院确实存在与日航相似的问题,比如官僚主义作风存在,信任感缺失,数字经营思维欠缺,主人翁和自主意识缺乏,危机感不足等等。
研究院定位是自收自支,企业化运作的新型研发机构,千万不能持有体制内旱涝保收的思想,谋生存、谋发展是我们始终要面对和解决的难题。2020年6月8日,疫情后全员现场复工动员会上,王英勋副理事长提出“中心要有激情的研发,职能部门要有温度的管理”,继而引发大家思考管理机制的创新,发展模式的创新。在此背景下,研究院目前推行的中心内部创业投资机制应运而生。内部创投机制的目的就是要激活中心发展活力,中心自定目标、自主发展。职能部门着力打造和提升平台能力,以服务为重、效率为先支持中心开展业务。研究院为中心提供场地和资金支持,发挥资源汇聚优势,要把研究院平台打造成为成果转换、企业孵化、产业集群的科技创新大枢纽。
这个目标和方向是明确的,也是可实现的,前路荆棘坎坷,我们一定会面对不断涌现的问题和困难。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同日航重建一样,只要研究院上下一心,统一意识,重塑价值观,转变思路,改变作风,让每个员工感受到自由、责任和爱,我们同样能够创造自己的奇迹。

14

发挥党建在新型研发机构创新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坚持科技创新是我国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随着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的召开,全国掀起了广泛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国家“十四五”规划主要目标、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成为热词,也成为全国各领域、各行业今后工作的重要指导依据。十九届五中全会上,“创新”被提到核心地位,“科技”被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支撑的地位。
在国际形势日趋复杂的今天,注重科技强国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无疑为科技创新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2020年,是“十四五”规划的筹备之年,当前正值研究院推行中心转制的创新试点时期,研究院的发展也将以创新为驱动,积极主动融入云南需求和国家发展战略。研究院作为新型研发机构,创新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创新发展,是多维度的话题,发挥党建在创新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则是一切创新工作的前提。
新形势下,研究院将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高效发挥党建在创新发展中引领作用。
一、党建引领创新,以需求为导向创新前行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根本要求。科研精神的实质是实事求是。研究院作为新型研发机构,必须实事求是,发挥党的担当奉献、敢为人先的精神,深入贯彻“发扬北航精神,扎根七彩大地,打造云南‘政产学研用’创新驱动新地标”的愿景,

15

聚焦

文       王浩伟     关键基础设施可靠性与安全性中心

16

二、党建彰显关怀,塑造“以人为本”的人才理念
科研人员是科技创新中最核心的要素,无论是科研制度还是人事管理制度,都应该“以人为本”,建好引才、留才的软环境,让科研人员心无旁贷得从事创新研究工作。国家正在倡导的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就是给广大科研人员“松绑”,给予科研人员充分的信任和自由,赋予更大的资源支配权和技术决定权,让智力价值和人力投入得到合理回报。塑造“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也应该作为研究院党建活动的重要内容,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落实到各项活动中,真正激发科研人员的创造力,带动研究院科研业务的突破发展。如何让高端人才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是研究院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三、党建孕育胸怀,树立“包容开放”的探索精神
科研工作的创新性越强意味着不确定性与风险越高,鼓励科研人员进行创新性研究就要树立“包容开放”的探索精神。首先是要包容创新失败,失败乃成功之母,只要认真、全力进行了独立性的创新工作,其失败的经验很可能是下一次成功的阶梯。其次是要允许挑战权威,人类历史的每次科技进步都是在质疑、挑战权威过程中取得的,例如挑战地心说的布鲁诺和哥白尼、挑战经典力学的爱因斯坦、挑战宇称守恒定律的杨振宁与李政道。对于经典理论或权威的挑战与颠覆天生就是科学家的职责,也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动力。“包容开放”还要给予科研人员充分的探索自由,不仅是在自由使用科研资金方面给科研人员自由,更要在选择科研方向上给予自由,让科研人员不受拘束地从事科研创新活动。研究院要积极学习国务院提出“不能用管理行政人员的办法管理科研人员”相关政策,例如:简化中央财政科研项目预算编制给承接单位必要自主空间和自主权;简化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管理;对劳务费不设比例限制等。

切实结合云南省“八大产业”、“三张牌”、“数字云南”等战略布局以及科研、产业、社会发展等多方面需求,深入调研、认真分析、突出重点、结合实际,围绕“产业拓展、技术提升、前沿创新”三条发展路径,制定发展规划,指导创新发展。

聚焦

17

四、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弘扬“艰苦奋斗”创业精神
整个国家正处于复兴崛起的关键时期,研究院也处于起步发展的关键时期,研究院的每个员工都是创业者,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带领研究院冲破瓶颈走向辉煌,是党建的重要任务,也成就研究院美好明天的重要途径。“艰苦奋斗”历来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攻坚克难,不断进步的法宝,包含了坚守理想的骨气、敢为人先的志气、迎难而上的勇气、革故鼎新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不怕困难、勇于战斗的豪气。我们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是要树立为研究院建功立业的情怀、为实现自己理想而拼搏奉献的精神。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开局时期,是云南省建成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关键时期,也是北航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时期,研究院发展同样处于全面发力的重要时期。在此形势下,研究院有必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十四五”规划,明确现阶段目标和远景目标,以此指导研究院总体发展方略。研究院必须紧紧抓住时代机遇,围绕国家战略,结合云南需求,发挥自身优势,以党建为引领,坚持创新,注重科研发展与成果转化,团结一致,真正将研究院建成区域性“创新驱动新地标”,建成集“科研创新、成果应用、产业孵化、开放共享”等为一体的新型研发机构,为云南发展贡献力量,助力云南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为北航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贡献力量。

聚焦

聚焦

观点1——您如何看待研究院关于中心的改制

人物简介:
康锐
北航云南创新研究院关键基础设施可靠性与安全性研究中心主任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际关键基础设施可靠性与安全性研究中心主任
中法风险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973” 计划首席科学家

Q1.您理解的新型研发机构是什么样子的,应该具备哪些特点?研究院要成为真正的新型研发机构,您认为我们还需要进行哪些努力?
康锐:目前,全国上下都在说新型研发机构,研究院从管理层到基层员工都有这样的思想意识,尤其管理层通过会议及工作群不定时分享关于新型研发机构的相关知识,如贝尔实验室的案例。我本人也十分认可贝尔实验室的成功案例。我认为,新型研发机构最大的特点就是创新,创新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再创新等模式,而原始创新尤为重要,目前无论是全中国还是云南省都缺乏原始创新、颠覆性的创新。比如研究院智慧素质教育这类的教育创新方式应该成为未来教育的创新方向。
至于如何将研究院建设成为真正的新型研发机构,我认为核心还是在于创新,创新在于人才,重点是如何吸引高层次、高水平的创新人才在研究院扎根。我认为,目前研究院在引进高层次人才方面是比较滞后的,如何做到高层次人才能够引进来、留得住,靠的是创造平台、具有竞争力的薪酬、良好软硬件设施,解决人才后顾之忧等等。

                康锐教授

18

聚焦

19

Q2.研究院推行内设新型科研教学机构(即“中心”)改制,会出现不同的声音,对此您怎么看?
康锐:每一次改革、每一个制度的出台,都会有不同的声音,这很正常,我们也应该理解。但我认为,研究院出台的《内设新型科研教学机构管理办法》非常好,它根据不同中心的特性分出不同类型,分为了研究类、开发类、教培类、复合类,各中心可以根据自身定位选择不同的发展方向,这是很好的顶层设计,是研究院发展过程中很好的探索,中心有了更大自由度和更明确的奋斗目标。比如,智慧素质教育中心定位为教培类,我们关键基础设施可靠性与安全性研究中心就定位为研究类,以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为抓手,我相信会有好的发展前景。
Q3.您认为研究院推行“中心”改制,对您所负责的中心会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
康锐:关于机遇,我认为,改制后是对中心的一种放权和“放钱”,每个中心定位更清晰了,方向明确了,绩效目标明确了,就有可能获得更多资源,比如可以获得更合理的科研场地、试验室等等。对研究院而言是,是发展过程与时俱进、不断调整的过程。如此一来,研究院就逐渐成为服务管理平台。对中心而言,可以按照中心主业去发展,具有更大的激励效果。
关于挑战,我认为,作为一个新设立的机构,如何融入地方发展,与云南省企事业单位获得更多合作机会,是一个挑战。虽然我们在北航有不少重点项目,但研究院具有“云南”的属地化特性,真正融入云南需求需要我们不断探索。
Q4.从研究院内部看,推行“中心”改制过程中,您认为最大的障碍来自哪里?
康锐:我认为没有太大的障碍。谁不改革谁下台,谁不服从谁走人。
Q5.目前,研究院的发展依然面临很多不确定因素,您认为,在此时推行“中心”改制是否是最好的时机?
康锐:我认为就是最好的时机,虽然目前研究院依然面临不少客观的内外部不利因素,但小事件阻碍不了大趋势。目前改制,符合国家战略、国际形势,通过改制倒逼中心不断改变,谋求更好的发展,我是看好研究院发展前景的,我们应该抓大放小,锐意进取。
Q6.关于“中心”改制问题,您还有那些需要补充的吗?
康锐:时不我待,只争朝夕。

聚焦

观点2——您如何看待研究院关于中心的改制?

人物简介:
吕明站
资源数字赋能研究中心主任
云南烟草商业公司人工智能顾问
2012-2016年,青山绿水通航总经理
中国通航协会农林牧渔分会副会长
北京市民主促进会科技委员
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客座教授

Q1.您认为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型研发机构?
吕明站:我理解的新型研发机构应该具备面向市场、使用金融手段、走向资本市场的特征。新型研发机构目的之一在于解决科技和经济脱离的问题。以前的运营方式资金都是政府提供,新型研发机构通过改变机制,实现多方提供资金支持,一方面能够解决科研经费来源问题,另一方面是和产业实业结合,实现科技落地。当然,新型机构同时要有配套的考核和激励机制,俗话说:花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既经济又高效。新型研发机构就应该通过资本这个金箍棒+紧箍咒来实现高效共赢的运营模式。
Q2.您认为研究院推行内设新型科研教学机构(即“中心”)改制有哪些利弊,能为研究院未来发展带来哪些好处?
吕明站:中心改制会给研究院和中心带来的好处是明显的。中心也非常希望科研能够落地,新型研发机构为中心打开了产业化落地的通道,产业良好发展势必会反哺到研究院,也能带来持续的科研环境,产生更好的核心技术。未来,中心就是研究院的研发中心,研究院是中心的市场和运营中心。中心有源源不断的人才来源,研究院有持续的现金流投入,这样才能形成可持续发展。 

                吕明站教授

20

Q3.中心“改制”,对研究院和中心都是一种新挑战,也是新机遇。您认为,在新形势下研究院和中心应该如何做,才能取得更好的发展效果?
吕明站:我认为中心应该有几个事情需要先做准备。第一是经营意识。新型研发机构类似一个企业,并不是每个科学家都可以做企业家。企业经营涉及到的市场营销、财务管理,都是专业领域,中心团队要建立完善的结构,同时做好科研团队人员定位。第二是产品意识,投资多元化以后,中心的能力值多少钱,后面能不能持续发展,就是潜在的“买家”说了算了,所以必须加强产品转化能力,需要把工程化、产品化、资源整合工作作为重点。第三是竞争意识。产业化过程中,在市场竞争中胜出才能产生现金流,才能滚动发展,所以需要弯下腰,接地气,要全员都有竞争意识才能在市场中生存。
Q4.您认为,新形势下,研究院应该如何提高管理与服务,以更好支持中心全新发展?
吕明站:目前,研究院已经为创建新型研发机构做了大量基础的工作。我认为中心负责低头拉车做业务,研究院负责抬头看路定方向。希望研究院能在机制、资源上不断整合提升,创造更好的环境支持中心发展。
Q5.关于中心“改制”问题,您还有那些需要补充的吗?
吕明站:花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最为经济;花自己的钱给别人办事,最有效率;花别人的钱为自己办事,最为浪费;花别人的钱为别人办事,最不负责任。

聚焦

专访

访

22

21

专访

23

胡凯:区块链将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巨变

胡凯    博士 、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市计算机学会理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 
北航云南创新研究院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云南省区块链联盟副理事长

专访         胡凯教授

本文节选胡凯教授关于区块链知识的媒体专访。

1、您作为资深的区块链技术研究专家和计算机领域教授,能解释一下区块链技术到底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吗?
区块链的应用案例现在已经有很多了,大家也应该能体会到区块链技术的一些特色和优势了。浏览器之父马克.安德森曾评价区块链说,它是互联网上一直被需要却又一直没有实现的分布式可信网络,把一切问题都解决了,可以得诺贝尔奖。从这个意义上讲,区块链是下一代互联网技术,而互联网进步给我们带来的生活改变,相信大家已经有所体验。
早期区块链的一个有趣尝试是一对新人在区块链上登记结婚。这个示意性案例虽然不大,但却带给人们非常宽广的联想。这种类似的公证方式和中介社会方式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如果这些能够采用新技术变革,人们的生活会发生怎样的改变?智能合约之父尼克.萨博也给了一个例子,智能合约可以用于汽车贷款,如果贷款者不还款,通过合约程序将自动收回发动汽车的数字钥匙等。这些都是对虚拟网络社会或数字社会的一些设想。无论目前能想到的或没有想到的,可以肯定的是未来区块链都将会极大影响到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无论区块链技术本身未来发展如何,可以肯定的是区块链技术将使我们创新和思考很多技术变革的方式,从而已经正在或将要以多种方式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

专访

2、您在数字经济与区块链结合方面具有深入研究和专利性成果。您能简略介绍一下吗?
数字经济发展是从数字化驱动经济发展角度提出的,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数字社会也成为一个未来人类生活发展的具有哲学高度的目标。这其中的技术内涵主要包括资源数字化、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和数字化治理。区块链技术在这四方面都可以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在最近国家提出的重点发展新基建、数据生产要素化等战略方针中,区块链技术都被纳入了核心发展技术。
作为国内最早研究区块链和智能合约的团队,我们结合分布式发展思维和之前分布式研究基础,我们提出了很多发展理念和技术,比如区块链可扩展架构、智能合约工程(SCE)、智能合约微服务化、雾化技术、智能合约异步并行模型、验证即服务(VaaS)等技术方法,获得了一批区块链技术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已经在一些国家重要项目中得到初步的应用,并且还在继续发展研究中。其发展趋势是如何促进区块链技术和当前主流技术的融合发展。我们认为那种无限制夸大区块链技术,说区块链技术能解决所有问题的认知是有害的,靠炒作技术赚快钱的做法最终会损害技术,成为技术泡沫。
3、您认为云南大力发展区块链有着怎样的优势?
云南省产业发展加速转型,区块链赋能实体经济潜力巨大。近年来,云南省以工业转型升级为主线,坚持“两型三化”产业发展方向,着力构建现代化工业经济体系。云南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区块链技术应用,政策支持力度大。自2018年以来,云南省将区块链技术作为核心突破点,紧跟国家战略部署,抢抓数字经济机遇,全力以赴加快“数字云南”建设,不断开创数字经济发展新局面,切实把云南打造成为数字经济发展试验场、产业发展聚集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云南省人民政府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布局区块链技术云平台等新基建,提升数字经济发展支撑能力。近年来先后举行了省级规模的区块链论坛、区块链中心和区块链联盟,这在全国范围也是有影响、有力度的。但全国比较起来,云南还存在数字化水平基础较弱、人才缺乏、区块链本地化不足、发展碎片化、特色产业化不够等问题,这在后期需要重点统筹谋划。

24

专访

25

4、您认为区块链技术在云南具体可应用在哪些方面?
对于当前云南发展区块链我想用一句话来概括,即“重视规范标准制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突出特色产业化”。云南省推进“数字云南”需加快部署新基建,加快布局区块链。首先,可以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数字基础设施,快速布局自主可控的、完整的、尽可能长的技术链条,为公共服务、各产业发展奠定技术基础。其次,以应用为导向,积极推进数字经济建设,推动数据资源汇聚共享,基于区块链技术打造公共基础平台,积极创新数字治理方式。最后,为服务民生和经济,习总书记在2019年中央政治局区块链学习的讲话中已经非常明确地指出十四个“区块链+应用”。针对云南特色应用场景进行挖掘是我们要做的事情,重点是要为云南省发展八大重点产业“三张牌”赋能赋智,为云南省经济发展提供助力,这是区块链从业者的责任。

5、最后能请您说一下对云南发展区块链的建议吗?
发展区块链主要是做实事,务实发展。区块链已经是国家发展战略性技术之一,规划、布局和重点发展都是必要的,但也要看到区块链技术尚在发展初期,自身也面临很多要解决的问题。所以,这里就要清楚认识到三个布局发展,即区块链技术的研究发展、区块链技术本身的产业化以及区块链助推传统行业的发展。往往从短期利益出发会更重视最后一个而忽视前两个。但这种发展是不平衡的。此外,发展的指导思想也非常重要。我们需要建立区块链思维,搞清区块链的本质和特色,从而合理规划传统集中式信息系统和分布式区块链系统的分工与协调,明确区块链真正能发挥作用的场景,以及真正产生的效能,而不是一切都是区块链论。这才是真正的区块链发展之道。这期间,政府的主导、引导和投入,促进政产学研用的务实合作是关键。在这里提五个我们对于重要抓手的思考:
第一、合理规划三个布局发展。首要问题是科学布局、系统发展。对区块链技术研发、产业化和助力传统企业产业化三个方面进行合理布局,积极探索区块链、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在工业互联网中的技术融合和丰富应用,打造具有云南特色的区块链+应用,包括在“区块链+高原特色农业”、“区块链+大数据”、“区块链+工业制造”“区块链+跨境贸易”等各领域落地应用,从而把云南打造成为区块链技术应用高地。

第二、加强区块链基础设施建设。主导和鼓励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数字基础设施。正如互联网发展初期需要建网、联网,扩大网络规模和质量才有现在无所不在的网络应用一样,推进区块链的应用需要搭建底层链。现在链太少,能用的链更少,没有一定的规模,很难解决应用效果问题。
第三、加强区块链数字生态建设。区块链技术是通过连横方式打通产业上下游与相关业务,建立数字生态的最适用的分布式技术。区块链能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更安全地解决社区生态中的信任问题,并且能更好地支持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等主要的生态业务。
第四、加强区块链的大数据治理。大数据已经成为第四类生产要素,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区块链技术将大有用武之地。合理运用的话将打破数据孤岛,解决合法与监管、智能运营和服务敏捷性等问题。如何树立数据开放和共享理念,从政策法规、技术手段和标准三个方面系统推进数据治理是当下面临的重大建设问题。
第五、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产教融合是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有效方式,如何打造新型教育基地已成为改革的重点。要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方向,树立“数字”理念和思维,系统规划学业、职业、产业三位一体的数字经济创新人才培育模式,孵化云南本土数字经济复合型人才,创立云南数字经济智库,促进云南政产教研融合发展,从而为数字经济提供发展基础。

专访

26

创享

2020年8月28日,研究院举办2020年第一期新员工培训活动。相关职能部门为新入职员工介绍了研究院的组织架构、愿景使命、发展历程以及人事制度等情况,并带领大家实地走访研究院,开展团建活动。集中培训结束后,程际明常务副院长为新员工颁发了研究院院徽,并向员工表达了期许与愿望,希望大家与研究院共同奋斗、迎风进取。
通过此次培训,新同事不仅对研究院各部门和中心发展情况有了全面了解,还促进了同事之间的协同力和默契度。各位新员工纷纷撰写心得体会,表达加入研究院后的感想。

新力量·新风采 
风华正茂     不负时光

27

创享

对自己生命的意义负责任

维克多·弗兰克《活出意义来》写道:“生命的本质就是负责任”。每个人要对自己的存在负责任,对自己生命的意义负责任。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不仅改变了我的生活方式,也逐渐使我开始思索生命的意义和努力的方向。我认为学习才能使自己变得有价值,努力才能使自己的生活充满斗志,未来道路即使会有风雨,也应沐雨乘风。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入职两个月以来,跟着领导以及工作经验丰富的同事前辈参与到具体的工作中,我深切体会到,过去我的职业经历,因行业差距并没有给现在带来太多帮助,零碎的相关工作只是形成一个庞大笼统的概貌,但未能打入纵深。研究院现在的工作就像引擎,推动我不断努力向前。
在深入学习的过程中,通过阅读专业书籍,我的思维得到很大扩展,之前所忽视的一些细节清晰起来。实际上有很多核心能力,需要有意识地培养,有目的地去做,才会有成长。这需要我去聚焦工作重点、挖掘成长机会,把每次的工作当做自己核心能力提升的关键点,也使我变得以更加主动的态度去完成工作。
本次培训,我们成了一个新集体,短短一天的培训,从生疏到有说有笑,让来自各不同岗位的我们相互合作,形成了较高的配合默契度,增加了我们的团队凝聚力和相互认知度。通过培训,我们对研究院的组织架构有了新的认识,立体地了解了研究院愿景,充分感受到研究院主动服务和融入云南发展战略,为北航“双一流”建设注入活力的责任担当。
笃行致远,砥砺前行。现在的工作对我来说是一次全新锻炼和成长机会。感谢这段时间帮助我的领导和前辈同事,正是因为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才使我迅速适应了工作的节奏。我学习着,感悟着,努力掌握每一个工作要点,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今后,我会注意研究新情况、探索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做到识大局、讲宏观、懂技术、胆识兼备,与研究院同成长、共进步。

28

文        李媛   5G技术与应用研究中心

创享

改变,成就全新的自己

自2020年6月加入研究院,至今已有4个月,在领导的悉心指导和同事的关心帮助下,我很快适应了所在部门的相关工作,对研究院的工作流程也逐渐熟悉。一路走来,感触颇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工作内容的改变。之前所从事的工作会涉及到科研、党务、财务三块内容,虽然涉及的内容较多,但工作内容没有很系统的结合到一起,较为零散。加入研究院以来,我从事的是科研管理的工作,无论是科研项目管理还是合同的审批等日常的工作都有很强的联系性,工作内容较为具体,让我能够系统、完整的进行学习。
二是工作心态的改变。作为研究院的员工,我们肩负着责任和使命,领导所交办的所有工作事项,不仅仅是做完交差就行,完成每一项工作前后都要结合多方面进行深入的思考,不断整合工作的方式方法,这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三是工作环境的改变。研究院作为立足创新肩负科研梦想的新型研发机构,在发展模式、管理体制、运作机制、协同创新等方面都是一个全新的探索。研究院人员结构普遍年轻化,身处这样一个创新平台,让我们能够更敢拼,更敢闯。

29

文        刘杨子  科创发展部

创享

惟有积极的行动才能带来丰硕的成果

很荣幸能加入北航云南创新研究院,我会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在今后工作中,好好表现自己,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为研究院的发展做出属于自己的贡献。
2020年6月28日,我正式成为研究院的一员,至今已有3个月。这3个月是我人生的重大转折。十分感谢研究院领导和同事们,他们给了我很多的帮忙和指导,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不厌其烦的帮助,才使我得于尽早从那种紧张情绪中解放出来,使我尽快地适应了环境,全心全意地投入了工作!
新员工培训结束了,留给我的,是感动、是经验,更是一种奋发向上的力量和开拓进取的精神。单位文化的洗礼,自身心灵的洗练,让我没有了离开家乡的孤独与寂寞感,抛弃了迷惘和彷徨,让我深刻了解了研究院。
我喜欢机器视觉工程师这个工作岗位,因为这有很高的挑战性,能让我把十多年的知识学以致用,并能很好发挥我制定计划、处理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工作的激情源于对工作的热爱。我知道惟有积极行动才能带来丰硕成果。为了做好机器视觉这项工作,我正用心做着领导交给我的每一项任务。
对我来说,研究院是一个区别于以往的新环境,所接触的人和事物一切都是新的。工作中,我也存在着许多缺点和不足,偶尔也会被小小的挫折影响工作信心。作为新员工,我会主动了解、适应环境,同时也要将自己优越的方面展现给单位,在充分信任和合作的基础上会建立良好人际关系。除此之外,我还要时刻保持学习的激情,不断地补充知识,提高技能,以适应研究院的发展。
这三个月来我学到了很多,感悟了很多。看到研究院迅速发展,我深感骄傲与自豪,我会用谦虚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做好我的本职工作,为研究院创造价值,同研究院一道展望完美未来!

文        王挥华   资源数字赋能研究中心

30

智趣

31

智趣

可靠性助力云南产业升级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靠性是既熟悉又陌生的:一方面,“可靠”这个词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另一方面,大家又不知道“可靠性”的具体内涵。
可靠性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电子设备可靠性咨询小组(AGREE)在1957年的报告中提出的,1966年美国的MIL-STD-721B给出了可靠性的经典定义:“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将产品看作一个人,可靠性就是研究产品“生(产品设计)”、“老(性能退化)”、“病(故障与维修)”、“死(报废)”问题的科学。通俗来讲,可靠性就是产品质量随时间的保持能力,当使用电脑、手机、汽车、家用电器时,我们都希望所使用的产品能够随时提供所需要的功能,这就需要将“可靠性”融入到产品的设计、生产、使用、维护等过程中。由此可见,可靠性专业属于系统工程,贯穿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
那究竟为什么要开展可靠性研究呢?我国之前的制造业模式大多为测绘仿制,没有完整、科学的研发流程,可靠性工作开展得很不充分,造成产品质量差、附加值低。为此,国家提出了“质量强国”战略,2015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国制造2025》将“质量为先”作为指引制造业发展的基本方针。目前,国内企业正处于“测绘仿制”向“自主创新”转型的关键时期,对可靠性理论与技术的需求非常迫切。可靠性研究可以帮助企业在自主创新中规避风险、保证质量、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打造出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越来越受关注,可靠性研究也是人文关怀的体现。
云南省目前很重视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可靠性的研究和应用可以提升云南省“先进装备制造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帮助云南省开展高质量“新基建”及“数字云南”的建设,提高云南省“信息产业”、“物流产业”的质量和水平。总的来说,可靠性能很好地服务云南省“三张牌”总体部署和八大重点产业发展战略需求,助力云南省的产业升级和发展。

32

文        杨晗   关键基础设施可靠性与安全性研究中心

智趣

你的生活离钛合金远吗

相信在很多人的眼中,钛合金这种高性能材料主要应用在航空航天,船舶、海洋工程等领域,其实不然,它已经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1) 钛合金餐具
我们现在常用的餐具、炊具主要是铁、铝、不粘锅。
经常做饭的人,一定认为“不粘锅”太好用了,它解决了糊锅问题。但是,它有潜在危机。大部分不粘锅使用“特富龙”这种涂料,或许你连是不是“特富龙”也不知道,只清楚它非常好用。特富龙这种涂料在高温下会释放出十几种有害气体,能杀死呼吸道敏感的动物,虽然对人体危害还不明确,但是它已被美国列入致癌物质。是不是想去看看自己家的不粘锅是不是这种材料?

相信也有人庆幸,还好我国的锅是铝锅、铁锅。真的安全吗?除非你做饭不会加盐、醋。在高温酸、碱条件下,容易引发铝中毒,国际卫生组织明文禁止铝锅接触含有盐类的食品使用。铁锅虽然危害不大,但是我们人体只能吸收二价铁,铁锅融入饭菜中的铁是三价铁,不能被吸收。
钛锅的出现改变这一现状,它的硬度比不锈钢要高,基本可以永久使用。耐腐蚀性确保它不会在高温下不会被出现钛中毒。此外,它具有天然杀菌作用,自然光下就自动杀菌,和人体亲和性较好,也因此它被当做人体骨架,可植入人体使用。

33

智趣

(2)建筑材料
随着钛合金价格的逐渐下跌,钛合金也被应用于建筑材料出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如杭州大剧院,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大门厅、上海马戏杂技场屋顶和大连圣亚极地世界、河北省邢台市中心广场的钛雕塑“乾坤球”、陕西省宝鸡市步行街的钛雕塑“雄鸡报晓”等,由于建筑设计者对钛合金还不够了解,但是它的耐腐蚀性一定会受到建筑者的青睐。相信钛合金这种极具耐腐蚀的合金材料,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出现你家房顶上。
(3)航空应用
虽然钛合金逐渐出现在人们视野,除去上述外还有高性能眼镜架、高尔夫球杆等奢侈品,但是它的主要应用范围还是航空、航天领域。
它主要应用于机身的隔热板、机尾罩、减速板等受力较小结构件和飞机襟翼滑轧、承力隔框、中翼盒形梁、起落架梁等主要受力结构件中。如美国的F22、F35战斗机使用钛合金占比高达41%和27%。空客A380客机用钛合金的占比也超过10%,波音777中也大量使用钛合金。

在过去几十年中,航空用钛合金的合金化理论、综合强韧化技术和加工工艺均得到了很大发展。随着研究的深入,航空高端应用能够带动钛合金低成本加工的技术进步,进而突破成本瓶颈,使得钛合金应用更加广泛,变为人民群众能够普遍消费的高性价比材料。 

34

文      杨浩   新材料研究中心

智趣

新型研发机构与6S管理

新型研发机构被大家形象的称为“四不像”,因为新型研发机构同时具有大学、科研院所、企业、事业单位的特点但又不完全一样。但这也同时意味着新型研发机构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有必要借鉴上述四种组织的优秀管理理念和文化,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管理和文化。
一、什么是6S管理?
6S管理起源于日本,企业通过推行6S管理从而提高效率,保证质量,使工作环境整洁有序,保障安全。主要有以下6个模块:
整理(SEIRI)的含义是,将必须的物品与非必须物品分开,在本岗位只放必须的物品。其目的是腾出空间,防止物品误用,塑造整洁工作场所。
 整顿(SEITON)将必须物品放置于任何人都能立即取到的地方,即寻找时机为零。整顿也是研究提高效率的科学,它研究怎么样才可以立即取得物品,以及如何立即放回原位,我们必须思考分析怎样拿去物品更快,并让大家理解这套系统。
 清扫(SEIKETSU)的含义:将岗位变的无垃圾,无灰尘,干净整洁,将设备保养的光亮完好,创造一个一尘不染的环境。新型研发机构中许多的研发任务需要人员特别的集中注意力。所以,创造良好的干净的工作环境,保持良好的工作情绪。
 清洁(SEISO)就是将整理,整顿,清扫进行到底并且标准化,制度化。通过这样的措施使干净整洁井井有条的工作环境持续下去,是企业文化形成的基础。
 素养(SHITSUKE),对于规定了的事,大家都按要求去执行,并养成一种习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习和执行规章制度并不是无聊和乏味的,与创新也并无矛盾,向每一位员工灌输规章制度,形成良好的工作纪律意识。
 安全(SAFETY),除了提高效率,保证工作场所的安全也是重中之重。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应该有安全意识。当所有的工作人员的行为都符合安全规范后,才能保证工作场所的绝对安全。

35

智趣

二、为什么要推行6S管理?
 上世纪50年代的日本,因为二战国内一片废墟。如何在一片杂乱的废墟上重建日本的工业与经济是所有人面临的问题。1955年,日本的5S的宣传口号为“安全始于整理,终于整理整顿”。当时只推行了前两个S,其目的仅为了确保作业空间的充足和安全。
 这里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经历,本人于2016年大学毕业后到深圳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第一事业部,精密电子工厂任职电气控制工程师。6S管理是比亚迪重要的管理手段和公司重要的企业文化之一。2017年公司接到了“街电”公司生产450万台共享充电宝充电机的大订单,有一天傍晚,拉线的工人由于忙着去吃饭,没有按照要求对拉线进行整理、整顿、清扫。结果导致拉线出现混批事故,错误的产品装入了包装中。公司动员包括我在内的总计120多人的队伍对当日生产的1万5千台产品进行清查,从晚上8点开始一直到凌晨3点终于完成清查与产品重新包装工作。保证了向客户交货的时间。虽然没有酿成大祸也十分值得警醒。
三、新型研发机构的6S管理
 新型研发机构虽然不需要像企业工厂那样大规模生产产品。但是,在新型研发机构的日常工作中也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1)实验室与实验场地的管理。新型研发机构由于研发属性,建立了许多实验室与实验场地。比如我中心的综合调试实验室、半物理与系统调试实验室、以及我中心经常使用的共享大厅。杂乱无章的实验环境必然导致实验时的不可控因素,特别容易造成实验中的误操作。每一个来实验室的人员都应该遵守6S制度,同时也要建立实验室操作与安全守则。
 (2)公共的会议室活动室等。研究院除了各个中心的办公场地还有许多大家共用的会议室、活动室、阶梯教室、共享大厅等。在大家使用这些公共设施的时候同样应该执行6S管理。所有东西归位,垃圾清扫干净之后才可离开。给后面要使用会议室的同志们留下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同样活动室、阶梯教室、共享大厅等也应该如此办理。

36

文        智能无人系统研究中心

 (3)个人的办公岗位。大家的办公室都是公用的,杂乱无序的办公桌会大大的拖累办公效率,不仅影响自己也影响其他人。创造一个清洁有序、井井有条的办公环境,这样让大家工作时都有清洁舒适的办公环境有一个好的工作心情,有了好的心情工作才能事半功倍,提高工作效率。
总之,新型研发机构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在发展和壮大中必然存在许多的问题。借鉴其他组织成功的管理经验和文化有利于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和创新。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新型研发机构可以创造出自己的管理经验和文化来。

智趣

摄影作品

《美國印象》

摄于美国纽约帝国大厦

37

摄影       王成   北斗丝路研究中心

智趣

38

智趣

又是一年秋来早

枫叶红了,银杏黄了。必经的路旁,满地残叶花黄。寒雨如期而至,冰凉不请自来。两年三秋,秋秋不同。说什么秋高气爽,还不是一片薄凉。伤春悲秋,莫过于此。东观神骏,西望灵仪,北面蜿蜒,南对缟素。天阴悲怵,地冻悲恐,人冷悲凉。独上高楼,望不尽,秋至愁往。
秋将过去,春之不远。必经之路,满目铁戟金枪。明月高悬如镜,春雨不约而来。十年一日,日日照旧。说好的仰望星空,也是要俯擘土地。冬去春来,更替如昨。三皇五帝,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风流人物。过去可忆,现在可追,未来可期。蓦然回首,竟已是,潮弄春城。

39

文    朱宇 综合管理部

智趣

念奴娇·为新

春城北望,烟郊里,半顷钟灵天地。
重楼忽起成一色,风华何年遗迹。
疏影琉璃,暗香飞渡,别是好景致。
登临远眺,看滇池五百里。
清风毓秀扶摇,长鹰南翥,决飞生云翼。
大道初硎,论踌躇,科创为新翕熠。
云端俯仰,玉汝于成,多少沧桑事。
寥廓星天,依旧长空绝碧。

注释:
①烟郊:烟雾弥漫的郊野。
②钟灵:寓意凝聚天地间灵气。
③毓秀:寓意孕育着优秀人物。
④长鹰南翥:本意翱翔的苍鹰,"长鹰"无人机,为北航成功研制我国首款长鹰大型长航时无人机,此处寓意北航。翥,向上飞翔。意指北航入滇,筑梦翱翔。
⑤决飞:出自《庄子·逍遥游》,指迅速飞起,寓快速发展。
⑥云翼:《庄子·逍遥游》:“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后以“云翼”称大鹏的翅膀。
⑦初硎:硎,磨刀石,初硎:指新事物蓄势待发。
⑧翕熠:犹显赫,寓意欣欣向荣。

文     刘宜勇 规划拓新部

40

前沿

沿

41

智能合约是一个非常博大精深的概念,是比区块链技术更具发展潜力的技术,其内涵是可以无限联想的,现在重视度还远远不够。第二代区块链技术催生了这一轮的区块链热潮,其核心就是区块链与智能合约的结合,但目前基本上应用的都是非常简单的智能合约形式,甚至还基本没什么智能要素。
简单来说,一个智能合约是一套以数字形式定义的承诺,包括合约参与方可以在上面执行这些承诺的协议,分成简单、契约型和代码即法律三个类别或发展阶段,其发展深度决定了区块链技术的走向,也可能真正促成下一代区块链技术。契约是经济社会运行的基石之一。而智能合约是数字社会活动的基础保障和数字治理手段。
随着智能合约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智能合约软件也像软件危机的早期一样,产生了很多问题,包括合约可靠性、漏洞、属性的界定,开发语言和模型等。除了可以依靠软件工程的成熟方法以外,智能合约还有其非常特殊的属性,比如价值交易和转移要求的强可信性和契约的法律属性等,这是以前软件属性所不具有的。如何规模化、可信化产生这种特殊的软件?谁来产生这些具有法律属性的契约式代码?这些已经是不得不思考的重大问题。借鉴软件工程发展的经验和做法,智能合约将会被大规模产生和应用。
因此,胡凯教授在2017年就提出了智能合约工程的概念,较为系统地定义和界定了智能合约的新属性和一些工程化方法,目的是使智能合约的发展避免走软件危机严重爆发才发展软件工程的弯路。而区块链智能合约是与传统软件非常不同的特殊软件产品,智能合约工程(SCE)是推动和保障智能合约发展的必然路径,融合了软件工程、智能化方法和法律代码化技术的智能合约系统化、规模化、判定化的开发、维护和执行过程。当然,这个设想和方法尚在早期,尽管我们一直努力使其体系化和具体化,但这是需要业界共同努力和发展的大方向,不是一个或少数团队能完成的,我们只是在做早期抛转引玉的工作,希望引起业界的认识和共鸣。

智能合约

前沿

胡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
北航云南创新研究院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42

征稿启事
     《云帆》系研究院创办,对内发布交流的刊物,定位为双月刊,奇数月发行。欢迎研究院广大员工投稿。来稿可为学术、科普、文学类文章,亦可为摄影、绘画作品。稿件一经采用发布,均可获得相应稿酬。
       期待您的来稿!!!
       投稿邮箱:yuankan@bhynii.com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