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什邡宣传

火热仲夏扬激情,融媒新刊贺盛世!
今起,由中共什邡市委宣传部主办,什邡市融媒体中心编辑的《什邡宣传》正式与全市人民见面!
《什邡宣传》是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建设新型主流媒体,深化媒体融合发展的体现。《什邡宣传》将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党性原则,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忠实履行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和使命,始终不渝地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始终不渝地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为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阵地,进一步推动宣传工作再上新台阶发挥应有的作用。
《什邡宣传》将立足宣传什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打造新形式下的全新“融媒之纸”,以形式之变倒逼内容之变,不断推出“眼中有人民、腿上有泥土、心中有真情”的新闻作品,创新讲述什邡故事,办出特色和风格,持续有效提升内容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从而进一步提升宣传工作质效。
《什邡宣传》将立足“深度”“高度”“精度”“广度”“温度”,以故事为主要文本,打造对内暖人心、聚民心,对外宣传什邡形象、展示什邡品质的高品质综合性融媒刊物。
您在本刊上不仅能看到更多权威解读、深度报道,也能看到什邡推进媒体融合的“融媒故事”。通过本刊,您不仅能跟随记者的脚步深入章山洛水,读到更多践行“四力”的什邡故事,也能从副刊上读到更多什邡人的佳作——因“开门办刊”,您的名字有机会出现在我们的刊物上。
以白纸黑字为载体,我们记录前行的激昂和岁月的荣光!
以白纸黑字为载体,我们守护善的温暖,传递爱的力量,在激发共鸣、形成共振中讴歌新时代!
我们初心不改,再出发,谱新曲!

《什邡宣传》

2022.6     第一期

主办单位

中共什邡市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

什邡市融媒体中心

视点

话题

乡村振兴

聚焦

人物

6  什邡,雪山下的康养新城

16  擘画“十四五”,“五新什邡”许你一个锦绣未来

30  国歌 曾因她奏响

40  长大后,我真成了你

46  甘洒一生心血 成就亿元产业

58  为“零”而战

62  粮丰民安

66  荒地上长出“摇钱树”

编委主任  蒋军洪

编委副主任 王 广 唐世华 刘小川

彭晓英 赵 锋

编委 王 燕 刘兴涛 朱 丹 

李先贵 宋 涛 张 晶 

何小米 周 华 钟文俊

程 磊 彭俊生 谭 磊

执行主编 张 晶 宋 涛 

责任编辑 李 斌 杨 伟 

美术编辑 李智勇 蒋 珂 

电子书刊编辑 何小米

法律顾问 廖秀军

邮箱 565977858@qq.com

电话 (0838)8888701

免费赠阅 欢迎交流

申 明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70  什邡版“山海情”温情“上映”

78  乡村振兴生力军跻身大湾区“菜篮子”

86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92  什邡博物馆藏着这些“虎”

96  神奇的宝藏——化机厂宋代瓷器窖藏      发现纪实

98   什邡八景之“青雀传音”

104  什邡板鸭:人间至味 百年飘香

106  红白豆腐:从大山溢出的“方块”美味

103   什邡八景之“井泉印月”

110  李冰导洛通山的过程及精神文化价值

122  在麦田边想一些事

援彝

创业

图说

历史

美食

文旅

82  他在第二故乡安居乐业

128  诗词五首

22  迈步春天,“五新什邡”启新程

36  追寻生命中的那道光

50  一次破界的规划

54  火红五月加油干 奋力冲刺“双过半”

75  在援彝的岁月里

84  “健”与“美”的舞者

88  祖国花开别样红

90  十年磨一剑 一朝试锋芒

108  把党史学习作为必修课常修课

118  再见“蜂王”

126  夏天,我来了

论坛

副刊

CONTENTD

目录

一个“如意”地形,一幅山水画卷,一段绚烂生动的过往,一种勤勉闲致的生活态度,尽显什邡特别的城市样态,温婉秀美,风禾尽起。

这个川西平原边城,古称“十方”,中国所有的地名中,是惟一还带有“方国”印迹之地。狭长形的版图,宛若“如意”之宝从天而降,落嵌在川西平原和青藏高原的交界处,一头挑起海拔近5000米的层峦叠嶂,一头撬动丰绕肥沃的平畴绿野。造就了“一脚踏入青藏高原,一小时穿越春夏秋冬”的旷世奇景。高山、深丘、浅丘、平原梯次分布,迷人的黄金比例自然天成,奇特景致、宜人气候悦然呈现,气象万千。

“龙门不见兮,云雾苍苍;乔木何许兮,山高水长。”美丽的山河,是藏在每个人心头的故里,让人心旷神怡,魂牵梦绕。
作为首批省级风景名胜区的蓥华山,地处龙门山脉中段,平均海拔3900米,地理学家叹其“雄、奇、刚、秀”的个性,游客恋其“五绝四海”(五绝:佛光、云海、日出、圣灯、云瀑;四海:花海、云海、雾海、林海)的美景。它是连绵起伏在什邡人心中的圣山,在253平方公里原始森林的覆盖中,青黛含翠,佛光万丈。境内的九顶山狮子王峰海拔近5000米,常年积雪,如亮银嵌身。在太阳的照射下,又闪耀着金色的光芒,护佑着芸芸众生。
什邡的山势陡峭,层层递进,过渡自然,春夏秋冬四季要素同时撒布在山坳里、峡谷中、峰顶上,令人叹为观止。植物活化石珙桐,西部罕见的高山杜鹃、山茶花闪缀其中,“深红浅紫满山丘,开到夏来未肯休”。
清代什邡知县丁士一《莹华叠翠》诗云:
宛似峨眉目几经,望中狮象各呈形。
层峦突兀撑千仞,叠嶂阴森锁百灵。
雨沐闲看腰滴翠,云封还爱顶留青。
幽奇合是仙人宅,芝草名花遍地馨。
蓥华山是民族和文化的界山,如屏障,似纽带,一山之隔的藏羌文化和汉文化遥相呼应,自然融通。以胡涣庸线为标志的高景关则是地理分界点,关内群山林立,关外沃野千里。它成为了民族文化的枢纽,古蜀文明的脐带,大禹、柏灌、二程(程颢和程颐)等圣人贤士留下生活的足迹,

视点

IEWPORT

V

徐国才

羌氐部落曾迁居于此。秦蜀守李冰在高景关一带导洛通山,消除水患,因劳累成疾逝于此,葬于什邡章山之麓。他被什邡人尊为蜀圣、川主、大王,并建庙宇供奉。

水润万物,生生不息。在什邡,雪山高耸入云,雪水滴流成溪,“冰川漂砾”穿越亿万年,破译大自然和生命的密码。羌氐部落攀山逐水,来到章山脚下,在湔氐河两岸开启新的农耕文明。
从一滴水,一方泓,一湾流溯源,蓥华山与三星堆文化根脉相连,古蜀文明的“制高点”也许就在蓥华山。学界公认,什邡桂圆桥遗址的发掘把什邡历史向前推进2000年,更对研究三星堆文化、金沙文化的起源有着重大意义。
什邡城区发掘的战国船棺群成为迄今为止国内发现的最大船棺墓葬群。学界推断,蜀人先祖在水一方,藉舟而生,逝后选择在什邡“驾舟而归”,和什邡的地理气候山川河流莫无关系。
生命因水而兴。位于什邡蓥华镇的冰川漂砾是目前世界上最完整、面积最大的冰川漂砾地质,得“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之称,有力佐证第四纪冰川期大量冰川、冰水在此沉积,形成丰富的矿泉水含水层,由此成就了今天的“中国矿泉水之乡”。
大自然的馈赠,什邡人的福祉。总库容1531万立方米,集水面积23平方公里的冰川湖,群山环抱,蔚然成景,清冽甘甜的“冰川水”成为什邡当地主要饮用水。
世界上所有的人类文明发祥地,都离不开江河。什邡金河水自雪山之颠穿过山野峡谷奔流而下,在洛水与石亭江交汇,形成沱江的重要源头。自此,一江水一泻千里,滋养万物。沿江的人口密度高于四川其他江流,德阳、绵阳、成都、资阳、遂宁、内江、自贡、泸州、重庆等大中城市星罗棋布,工厂鳞次栉比,数量众多。
江中行舟,岸边走马,村庄炊烟袅袅,城市活色生香,充满烟火气的生活图景由水滋育和维系。
什邡水系发达,全年地下水储量为4.5亿立方米,平均地表水资源总量为6亿立方米。

视点

IEWPORT

V

小石河、鸭子河、白鱼河、筏子河、红岩渠、人民渠等河流蜿蜒流畅,宛如银带,齐刷刷亮闪闪飘落在章洛大地上。 

一方山水养育一方人。取自蓥华山毛豹皮樟叶子熬制的红白茶具有生津止渴、解暑去热、开胃健脾等养生功效,是什邡人夏天必备饮品,迄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
由山区黄豆和山泉水磨制的红白豆腐形老味嫩,民国期间就响誉全国,今天有作坊数十家,并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章山脚下,湔氐河旁,红心猕猴桃发源地,也是全国最大的黄背木耳产地,扛起了乡村产业振兴的大旗。
《华阳国志》记载:“什邡县,山出好茶,蜀中名茶有八处,汉州杨村茶,即什邡高景关内南山下。”东晋以来,洛水杨村茶香飘万里,成为什邡特产的代名词。
什邡南泉等地水位极低,一锄落地,泉涌如流,为蜀中少见,泉水育出的水稻、油菜等系列农产品,生态味美,供不应求。
泉水稻田里长成的本地土鸭,秘法制成什邡板鸭,鲜美可口,在清代便与北京烤鸭齐名,今成网红,名满江湖。
与泉水相关的地名不止南泉,比如师古大泉坑,是什邡叶烟主产地。自清嘉庆年间以来,什邡的叶烟就在全国叶烟产区中独占鳌头,闻名遐迩。上世纪50年代,什邡成立“132”工作小组,专为毛泽东、贺龙

鸭子河畔的马井,鱼肥水美人如意,风吹稻花两岸香,这里与成都交界,历来就是川西的“鱼米之乡”。源于民国时期的马井挂面名噪一时,其面质柔软、洁白,纯净无杂,根头细如银丝,匀称光滑,开水一烫即熟,久煮变不糊不腻。马井是全国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道泉泡菜成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统一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
好山好水出好物。起源于清代的什邡米粉白如银、细如丝,汤鲜味美,粘而不腻,有“一进什邡城,米粉卖四门”之说。今天米粉已经成为什邡人主要早餐食品,热气腾腾上桌,缕缕乡愁萦绕。

等中央领导卷制雪茄型卷烟。今天,什邡建成亚洲最大的雪茄生产基地,被命名为“中国雪茄之乡”。

山生水养,蕴藉风流。在什邡这个上风上水之地,寺庙庵院、宫观祠阁历来有如串珠,布满全境。乾隆年间为77座,嘉庆年间为89座,民国年间达138座。有祀大王李冰的,有祀禅宗第八代祖师马祖道一(什邡马祖镇人)的,有祀宗喀巴的,有祀文昌君的,有祀孔孟关帝的,有祀土地城隍的。从回澜到蓥华山顶三里一寺,五里一观,蔚为壮观。现存的有罗汉寺、慧剑寺、关帝庙、马祖寺、玉佛寺、龙居寺、大王庙、川主庙、钟鼎寺等数十座。儒道释并重,天主基督同在。

有心去会山河,山河必来抱我。返躬自省、萃励性情,休养生息,这是什邡人对待生命的态度。
马祖道一提出“即心即佛,非心非佛,平常心是道”至高至纯的人生境界,影响深远。
什邡徐家场人张师古致力于农学研究,其著作《三农记》,仅次于当时乾隆皇帝命令五十位大学士、翰林、学者集体纂修的《授时通考》。他是中国有机农业的奠基人,立志“与鸟兽同其休息,与草木共其春秋”,践行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的法则。
南北朝时期易学大师卫元嵩在什邡写成了哲学巨著《元包经》,他醉心什邡的山山水水,最终选择在此颐养天年。
五代十国后蜀王、中国春联的创始人孟昶钟情于什邡,将依山傍水的龙居寺作为消夏行宫,每逢夏日便携才女爱妃花蕊夫人到此避暑、游玩。今天的千年古刹龙居寺有一幅名联:世事如棋,让一着不为亏我; 心田似海,纳百川方见容人。此联道出了什邡人宽容大度的处事哲学。
北宋理学奠基者程颢、程颐兄弟在什邡从事理学研究作出了“易学在蜀”的论断。雪门寺(夫子院)程门立雪故事传为佳话,尊师崇教、求学心虔的态度足以作后人之鉴。
生于唐代的什邡人杨什五幼年遇到高人,传其一身通玄道术,驱邪求雨、役使鬼神,无所不能。其道术高深,名震天下,深得唐玄宗赏识,邀他住进宫里为其作法,并赐法名通幽。

视点

IEWPORT

V

杨什五并不习惯宫里生活,不久便回到什邡洛水后城治,潜修道家养生之术,当地百姓深受其影响,长寿者不在少数。到今天,洛水镇的百岁老人数量居什邡之首。

雪山下的什邡人崇尚康健与平和,并热衷以自己的方式记住历史,于生活的喧嚣处仰望人性的温暖和生命的高洁与荣光。
原红白镇作为中国太阳崇拜发源地之一,自古以来长期上演盛大的太阳祭祀大典,以祈求风调雨顺,天下安宁。

从明清开始,六月初六都要在蓥华镇举行蓥华会,以此纪念在此成道坐化的明本禅师。来自川西各地浩浩荡荡的信众队伍,自蓥华山顶到高景关,在“两峰对峙,溪水一练”中穿行,朝拜“四十八堂口”,以祈求神灵庇佑。蓥华会延续至今成为周边民众避暑消夏的民间盛会,并入列“德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山水浪漫,长歌短行。冰川(八角)一带,相传为柏灌部落生活之地,这里山歌盛行。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风雨凄凄,鸡鸣胶胶。
既见君子,去胡不瘳!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视点

IEWPORT

V

什邡山歌均以爱情和劳动为主题,悠悠自在,袅袅于耳,很多有着诗经的韵味,今天仍被人传唱。山区不定期举办山歌节。
马祖镇作为马祖道一的故乡,定期举行马祖金身还乡庙会,使修行回到生活和现实,今天,该镇成为了四川农禅文化旅游目的地。
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八日,川西地区上万人来到师古镇,参加始于明代的药王会。会期为3至7天,人们通过中医交流和义诊活动纪念孙思邈,祈求健康。
每逢正月十五,原灵杰镇当地老百姓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用装满火药的竹筒喷射银角舞龙,以此震慑在石亭江兴风作浪的恶龙。现演变成消灾祈福,庆祝丰年,欢度元宵的民间活动。
马井镇元宵会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原称“品仙台”、“赛宝会”,四百年间从未间断。

这一天,在马井开阔的河滩,邻县农业工匠不约自来,参加手工制品比拼展示。现为西部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民间农业商品交易会。.
青山绿水含情,清康气候润育,千年文脉搏动,纯朴民风轻拂,加之人们随心而偶有仪式感的生活方式,雪山下的这座精致小城散发出成熟、优雅、健康的独特气质。

什邡已然成为了不可多得的康养旅游胜地。吸引大量来自成都、德阳、绵阳等地的客人到此游玩、避暑、养老、久居。什邡的百岁老人越来越多,最年长者113岁。

专家分析,什邡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气候土壤、自然景观,加上不一样的山水文脉、风土秉性,形成了利于养生的生态闭环。进入这里,生命个体会得到自动加持,全面赋能,全方位滋养。
雪山静静矗立,江河源远流长。春来秋去,沧海桑田,亘古不变的是什邡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不懈追求。
今天的什邡实施文旅农康融合,加快旅游康养业的发展,有如一坛五谷陈酿溢出年份的记忆和醇厚的芬芳。已建成的钟鼎寺、红峡谷、红枫岭、钟鼎寺、马祖故里、红豆幸福里、御景园等旅游景区,半山博物馆、云上冰川等山区特色民宿聚落,以及中国唯一雪茄博物馆、雪茄风情小镇,让人留连忘返,品出不一样的什邡味道。

什邡下活亲山亲水亲绿亲生态的一盘大棋。大力推进引水入城、绿色覆城、园林布城,高水平规划建雍湖新区,城区及主干道覆盖面积达到21平方公里,城市周边形成100万平方米生态绿带,占地600亩的雍湖公园成为城市绿肺,纵贯城区的21支渠、筏子河、善思河成为城市滨水绿轴,城市绿化覆盖率39.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平方米,形成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公园绿地体系,构建起城区10分钟健身圈、文化圈、购物圈,亲水亲绿公园城、优质都市生活圈的魅力逐步展现,被确定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获评四川省文明城市示范城市和首批生态园林城市。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更是赖之以存的生命线。今天全市环境质量显著改善,优良天数达标率保持在85%以上,劣Ⅴ类水体全面消除,天蓝地绿水清逐步成为“新常态”。
随着成都半小时经济圈、都市圈、生活圈的主动融入,加之成德眉资同城化的发展,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推进,什邡这个川西平原边城仿佛离世界更近,也离未来更近。
雪山下的康养新城正在崛起,善天时、守地利、得人和的什邡人民将初心和梦想镌刻在了雪山之颠。

视点

IEWPORT

V

擘画发展蓝图,吹响奋进号角。市第十五次党代会确立了高质量建设“五新什邡”的总体思路,为我们画出了对标竞进的作战图,发出了扬帆奋进的动员令,为新时期什邡经济社会发展定基调、指方向、明任务。“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一主两化三提升”“五新什邡”目标的关键五年。什邡必须在“时”与“势”的研判中找准方位,在“危”与“机”的转换中保持定力,在“稳”与“进”的把握中赢得主动,奋力开辟高质量发展新境界。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报告中对“十四五”的未来愿景描述中,一个个热点词汇,不仅是什邡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所在,更是推进什邡“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举措,让我们看到2025年更加生机勃勃的什邡。时间是常量,也是奋进者的变量。在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程”上,未来五年什邡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市民生活又将有哪些期待?请跟随我们的解读,一起来憧憬什邡未来五年的巨变。

话题

UBJECT

S

何小米

时光从不逆行。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成德同城化建设大幕拉开,什邡应该扮演一个什么角色?
这并非是一道简答题。全力争创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冲刺全国百强县,什邡步履坚定,朝着一条具有什邡特色的现代化之路奋力前行。
前行的世界,每一刻都不会重演,我们过去积累的好多成熟经验,已经“超期服役”。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什邡不断革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以工业强市为主导,对外加快融入成德眉资同城化,对内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全面提升改革创新能力、基层治理效能、群众幸福指数,建设“五新什邡”。
按照产业支撑经济、项目拉动投资、改革促进开放的思路,谋划部署“五大工程”“十大行动”,聚力建设“五新什邡”。这是看得见烟火、摸得到温度的路径选择。沿着这条路径,一座宜居宜业、宜游宜养、宜商宜学的精致什邡正向你缓缓走来。到202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40亿元,年均增长7.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30亿元,年均增长7%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7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8%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速。
下一个五年大计已谋划成型, “五新什邡”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就在未来!

穿越五载“数”看什邡未来巨变

话题

UBJECT

S

◆实施产业兴市强市工程,推动工业“集群化”发展,推动农业“特色化”发展,推动服务业“多元化”发展,全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力打造什邡经济升级版。
◆实施改革创新引领工程,更加突出创新驱动,更加突出改革推动,更加突出开放带动,全力激发县域经济活力,全力提升经济发展的“含金量”和“含新量”。
◆实施精致宜居建设工程,高水平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推进城市建设管理,高起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力构筑现代城镇体系,让群众生活更加便利、更加舒心、更加美好。
◆实施美丽什邡建设工程,构建生态保护长效机制,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全力打造绿色发展标杆,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实施幸福平安建设工程,筑牢更有获得感的社会保障,发展更有幸福感的民生事业,夯实更有安全感的基层治理,全力提升群众幸福指数,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五大工程

◆实施产业倍增行动,打造结构更优、动能更强的千亿产业集群。
◆实施交通提速行动,打造高效通勤、全面融入的蓉北交通枢纽。
◆实施城市升级行动,打造精致宜居、智慧智治的现代公园城市。
◆实施乡村振兴行动,打造产景相融、村强民富的幸福美丽乡村。
◆实施项目攻坚行动,打造强基固本、支撑发展的重大项目体系。
◆实施创新赋能行动,打造两链融合、高端引领的科研科创引擎。
◆实施文旅突破行动,打造繁荣活跃、全域带动的文化旅游胜地。
◆实施绿色转型行动,打造环境优美、更可持续的生态文明典范。
◆实施文明提升行动,打造以人为本、近悦远来的公共服务高地。
◆实施平安护航行动,打造长治久安、稳定有序的安定和谐大局。

十大行动

五新什邡

●实力新什邡: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4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30亿元,第三产业比重提升5个百分点以上。
●活力新什邡: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什邡经验”,营商环境达到全省一流水平;融入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取得关键突破。
●精致新什邡:城乡空间发展格局全面优化,城镇化率达到65.5%,城区常住人口达到20万以上。美丽乡村更具内涵品质,乡村成为人人向往的幸福家园。
●美丽新什邡:绿色发展成为鲜明特色,“推窗赏雪、出门享绿、沿街戏水”的绿色本底更加厚重,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保持在90%以上。
●幸福新什邡:人民群众安全感、获得感底色更亮,幸福感、自豪感成色更足,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速,社会大局更加和谐稳定。

话题

UBJECT

S

THE "FIVE NEW SHIFANG"
BEGAN A NEW JOURNEY

迈步春天 “五新什邡”启新程

话题

UBJECT

S

过去五年,什邡经济增速领跑德阳,地区生产总值连翻300亿、400亿大关。除了亮眼的数据更有沉甸甸的荣誉: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全省第12位、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县、中国西部百强县、中国投资潜力百强县……
成绩面前,什邡没有停步。中共什邡市第十五次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市委书记王洪铿锵有力地向全市发出动员令:“聚力建设实力新什邡、活力新什邡、精致新什邡、美丽新什邡、幸福新什邡的‘五新’什邡。”全力争创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冲刺全国百强县,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会新征程!

吴文良

话题

UBJECT

S

对未来有着更高标准的什邡,高位求进,打造什邡经济升级版,做强发展“新”实力。
什邡的两家烟厂总产值就近百亿元。“十四五”开局,什邡将以建设烟草产业“一城两基地”为行动指南,打出产业提档升级“组合拳”:建设雪茄特色小镇、中国雪茄什邡创新产业园、智慧生态雪茄原料试验基地……2025年,什邡烟草产业将力争形成400亿产业集群。
推动新动能“增量崛起”、旧动能“存量变革”。烟草产业提档升级的同时,什邡谋划着食品医药、精细化工、航空与燃机等六大产业“百亿齐飞”的新蓝图。引进振烨、欣旺达等一批重大项目,进一步提升了什邡的经济实力。通航产业已成为提升什邡核心竞争力的强劲引擎。作为什邡工业主阵地的什邡经开区,紧盯“双倍增计划”目标和“千亿园区”战略定位。随着,装配式建筑(绿色建材)产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四川什邡智能装配式建筑产业园顺利竣工投产,目前已入驻装配式建筑(绿色建材)生产企业55家,规模以上企业达33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装配式产业链,预计到“十四五”末可实现年产值130亿元。实力新,不仅仅体现在工业产业上的求新求变,也融入到三产的创新融合里。“什邡有很多特色名产,长城雪茄、宽窄、蓝剑唯怡饮品,还有板鸭、红白豆腐……”虽然什邡有不少知名农副产品远销国内外,但什邡人却并不满足。当前,什邡正在全面推动“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联动发展模式,力争到2025年农业“三品”认证达到160个。
除了刷新品牌意识,什邡紧跟德阳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数字经济”的步伐,将互联网+与数字经济融入到什邡三产的多元化发展中来。已经建成的什邡市数字经济产业园,吸引了电商巨头阿里巴巴的入驻,并由此拉开了什邡积极打造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新征程。南泉镇口袋营稻渔生态种养循环系统、城东村数字乡村示范项目,则是数字经济基层化、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快速融合发展的又一次实践。
站上新起点,实力强劲的什邡蓄满了正能量。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产业集聚程度更高、经济实力和可支配财力迈上新台阶……工业“集群化”发展的什邡已喊出响亮口号:力争到2025年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大关。

以“新”实力
跑出经济加速度

以“新”活力
加快融入成都都市圈

《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什邡被明确纳入规划范围。为此,什邡以开放驱动,扩大“朋友圈”。
在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中,什邡市多领域合作迈上新台阶。随着《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的批复,什邡“朋友圈”无疑将进一步扩大。除续写“京什合作”外,什邡市与成都主城区金牛区共同探索了“飞地园区”合作模式,与彭州市共建跨区域产业生态圈,协同打造了川芎现代农业产业园、濛马新城、天府蔬香联动发展区。同时,什邡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为创业者服务、为投资者提供更优良的政商环境,成为“活力新什邡”的标配。围绕产业发展需要,什邡明确科技、信息、商务、医疗等类别初创人才对标引入,并为其打造“全链条”服务模式。首期投入3500万元,启动人才公寓建设,为新落地企业和相关人才提供“拎包入住”式服务保障。

什邡还采用“孵化器经营+投融资管理+市场开拓+产业融入+部门辅导+科技创新服务+产学研用”模式,加快人才培养,激发人才活力,促进产业链的孵化。在四川省工商联发布的“2021四川民营企业100强”榜单中,四川蓝剑饮品集团有限公司、四川振鸿钢制品有限公司表现抢眼,代表什邡市的企业上榜。在它们身后,一大批“后备力量”正摩拳擦掌,准备向百强企业发起冲刺。
深入打造“活力之城”的什邡,以创新赋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多元路径。什邡全市47家企业与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科院等高校院所开展合作,解决企业技术难题121个,共建了“德阳市(什邡市)深圳科创协同中心”“西南无人机适航审定联合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
“活力新什邡”将继续展现实干争先“年轻态”,朝着提升经济发展的“含金量”与“含新量”的目标前行。

话题

UBJECT

S

以“新”精致
让闻着向往居者安心

玩沙、划船、看展览……什邡市内,市民步行10分钟就可前往“城市绿肺”雍湖公园漫步娱乐。什邡近郊,什邡乡村,青山、碧水,在夕阳的照耀下,远处雪山清晰可见。今春的什邡,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容貌展露新姿,城乡变化可圈可点,呈现出一幅美好图景的城市画卷。
“城虽小,却胜在精致。”这是成都骑行爱好者牟锦峰对什邡的第一印象。一路行来,这座川西小城给了牟锦峰太多的惊喜。而相对于“外来者”牟锦峰对于什邡“精致”的理解而言,年逾七旬的什邡本地居民刘泽民感触更深。“上午和老伴儿去竹溪公园转转,下午带着孙儿到筏子河边走走,生活真是美好又精致!”刘泽民乐呵呵地说。
城虽小,却大美。如今的什邡,生态、宜居等城市核心人文要素得到了有效融合。在这背后,是什邡以“蓉北宜居地、精致生活城”为定位,统筹实施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让群众生活更加便利、舒心、美好的城市建设初心。
高标准,是什邡城市建设的一贯坚持。什邡正加快实施城市“东扩、西进、中优”战略,构建形成“30平方公里30万人”的精致生活城框架。目之所及,满眼皆绿。探索公园城市建设路径的什邡,统筹推进“三片三线、一环七心”城市绿廊建设,实现居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

文化,是城市之魂。以文化润城的什邡,在弘扬“精致、友善、实干、争先”城市精神的同时,合理保护利用历史街区,传承城市记忆。在什邡,城市的精建与细管同等重要。以“双城同创”为目标,深化城市管理机制体制改革,推进数字赋能,构建城市大脑,建设数字城市。
什邡的精致,也蕴含了民生至上的理念。加快城市管网、停车场、引水入城枢纽等建设,解决拥堵、供水、违建等具体问题,完善“15分钟便民生活圈”……回应让居民生活更加美好的城市初心。精致的什邡,不止景美,路也畅。距离成都主城区仅40公里的什邡,是成兰铁路出成都的第一座城市。在新一轮交通大会战中,什邡完善“4高5轨6快1中心”综合交通体系,形成“四门五站”高速通道,“蓉北交通枢纽城市”呼之欲出。什邡的精致,还体现在高起点推进的美丽乡村建设上。雪茄小镇、农禅小镇、休闲避暑小镇……“一镇一特色”比比皆是。雍城街道箭台村、湔氐镇龙泉村、马祖镇马祖村、马井镇双石桥村……漫步在什邡的乡间田野,院落干净整洁,屋内窗明几净,一个个精致宜居、移步易景的美丽村落引人入胜。
而今,实施精致宜居建设工程,全力构筑现代城镇体系的什邡渐展新姿,让来者不舍、闻者向往、居者安心。

以“新”美丽
让绿水青山常相伴

“春赏花,夏避暑,秋摘果,冬玩雪”,纵观什邡,四季美景如画;漫步什邡各地,到处充满生机,美不胜收。探索出环保警察、渣山变公园、废料变产业等一系列经验,入围全国县级文明城市

提名城市,获评省级文明城市、生态园林城市,天蓝地绿水清逐步成为“新常态”的什邡,持续唱响绿色发展主旋律,深入推进生态建设,建设“美丽新什邡”的步伐一路向前更有力。

话题

UBJECT

S

围绕“美丽”建设要求,什邡因地制宜,持续做好“绿色”文章。磷石膏变废为宝,治理“散乱污”升级,以绿色发展倒逼产业转型升级,以产业结构优化促进资源利用方式转变,让发展更具“含金量”,城市更有“人情味”,百姓更多“获得感”。在高山峡谷间感受四季变换,在民宿村落间体验民俗风情,在乡村田园间欣赏如画风景……第二进山旅游环线的稳步推进,即将为游客带来“车在山中行、人在画中游”的美好意境。巍巍群山间,过去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如今处处风景,游人如织。
什邡的大地上,郁金香、樱花、五彩油菜、红枫、向日葵盛开……乡村美景层出不穷,颇受周边及外地游客青睐留恋,同时也为农民增收装上了新“引擎”。以“美丽”为突破口,什邡把绿色发展与一二三产业的发展紧密结合,实现产业融合、要素融合、业态融合等“全业融合”。
一山一水皆成画,一草一木尽是诗。当前,什邡正以争创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为目标,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让每一个什邡人都能乐享其城,共享发展成果。

以“新”幸福
让安居乐业享受加倍

衡量一座城市的幸福感指数,如果以人一生重要的三个年龄阶段来划分的话,那就是:幼年有好的教育条件;中年能安居乐业;老年能颐养天年。
什邡在就业、住房、人居环境、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保障上不断健全完善,让生活在什邡的市民幸福感、自豪感成色更足,安全感、获得感底色更亮,城市的吸引力越来越强,日子过得更舒坦。
“天气好的时候,来我们茶馆喝茶的人很多,有时候忙都忙不过来。”雍城街道箭台村村民谢瑞兰家的小院经屋后风貌打造后,生意更好。 同谢瑞兰一样,新什邡市民也在这座城市获得了满满幸福感。“常有人问我什邡好不好,我在这里一呆就是十年,这本身就是最好的回答。”四川明日宇航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术总监曾祥裕直言,留下来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在于幸福指数高。“在这里,我不仅找到了事业,找到了发展的根基,也找到了幸福。”四川科新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俊恒也是幸福什邡的感受者。
实现城市近郊全域城镇化,城乡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的什邡,始终坚持民生导向不动摇,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统筹资金向民生倾斜,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民生难题。65%以上的一般公共预算

支出投向民生“主战场”,冰川湖正式供水解“城市之渴”;城北体育中心、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华丽转身”,是市民随手可享的幸福“家当”。
为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盼,什邡撤并了8所农村点校,将撤并后的师生就近安排到镇中心校或城镇学校,形成更加优化的学校布局。并拟新建3所城区幼儿园、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改扩建1所中学,破解了城区空间调整前“一城一乡、一主一次”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难题,让城市两街道居民均等享有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什邡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力补齐基本医疗保障短板,为广大人民群众托起“健康梦”。目前,形成了以什邡市人民医院为龙头、市级医疗机构为支撑,镇(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社会办医为补充的县域医疗服务网络。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总面积达22.25万平方米,医疗卫生单位基础设施显著提升。
如何更好地实现老有所依?不断探索中的什邡,已初步形成社区帮扶+邻里互助老有所依新模式,让老人有更多的归属感、幸福感和获得感。
咬定青山不放松,“五新”什邡的美好蓝图正在逐步变成美好的现实。

王睿是湔氐镇桐林村人。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时,15岁的王睿被掩埋在教学楼的废墟下数十个小时后获救,但由于长时间的重压,导致右腿肌肉坏死,不得不截肢。伤愈后,家人打算送她去继续完成学业,被褥都铺在了学校宿舍的床板上,可是王睿无法接受命运如此安排,“我不想去学校,我不想承受大家异样的眼光!”她声嘶力竭的向家人喊出了内心的痛苦。家人心疼她,只能为她办理了休学。离开学校的日子里,王睿在家里常常暗地里掉眼泪,不愿出门,拒绝任何人的关心、探访,那个时间的她异常敏感、封闭、沉默寡言......

THE NATIONAL ANTHEM
WAS PLAYED BECAUSE OF HER

张晓玲

国歌 曾因她奏响

从万念俱焚
到怦然心动

未来在哪里?王睿躺在床上,看着灰白的天花板,她无数次这样叩问自己。转机,出现在一年后。
2009年,王睿在成都进行义肢康复训练,正好遇到前来看望慰问残疾人的四川省残疾人乒乓球队教练周再行。周再行见她身体素质较好,开始动员她练乒乓球。
这一年,王睿已经16岁。在此之前,她和乒乓球的接触也仅仅是课间和同学的运动游戏而已,“现在才开始起步学习,能行吗?也许,我还能有另外一番人生!”这一次和周再行的相见交流,让王睿对未来有了一丝希望,也就是从那一刻起,乒乓球运动让王睿有了“心跳”的感觉。

我庆幸自己能够活着,虽然失去一条腿,但能站在世界最高领奖台上,能让国歌因我们而奏响,我觉得自己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王睿

“身体的残缺,夺不去精神的丰足,真正的勇者,敢对命运说不服。”
           ——《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

人物

HARACTER

C

人物

HARACTER

C

2009年,王睿拜入周再行门下,开启了自己的乒乓球运动生涯。乒乓球运动在我国有很好的群众基础,很多运动员从小便开始接触这项运动。16岁的王睿深知自己起步晚,基础差,所以她比其他人训练起来都要刻苦,每天待在球馆的时间从来都不低于8个小时,由于腿脚不灵便,运动量又很大,所以她被套在义肢上的残腿,经常被磨得皮破血流,就连教练都劝她休息一下,不要那么拼,而王睿却仅仅涂点紫药水接着练,残腿上的伤口还未结痂,又被磨破。疼痛让她大汗淋漓、彻夜难眠,即便是这样,第二天她仍然会按时出现在训练场。因为超负荷的训练,让她得了“幻肢痛”。那种感觉“就像千万根针在扎右脚”,现在回想起那种疼痛,还让王睿不禁皱起眉头。
16岁,毕竟还是个孩子,王睿在受不了的时候,也会打电话给家人诉苦,说想回家。家人十分坚定地劝说王睿:自己做出的选择就一定要坚持下去。因为她的母亲周乐芬明显感觉到,女儿在打乒

梦圆东京残奥会
国歌因她而奏响

乓球之后,又变回从前那个爱说爱笑的模样了,也能够坦然面对现在的自己,“以前她不装上义肢、不遮得严严实实的是不会出门的,现在不装义肢也可以在外面待一天,不再躲避别人的眼光。”周乐芬说。

王睿的右腿残肢太短,几乎到了大腿根部,即使套上假肢也使不上劲,可在训练时,她遇到难接的球,也会奋力扑上去接,因此常会重心不稳而摔倒在地。王睿说“救球是运动员的本能,我不能放弃任何一颗球,万一接住了呢?”越练越疼,越疼越练,王睿一刻也没想过放弃,因为她知道命运只能自己改写!

凭着这股韧劲,这个普通农村残疾姑娘的人生伴随着交融的汗水、血水和泪水,就像“开挂”一般:

经过一年多的艰苦训练,2010年,王睿参加省运会,这是她第一次参加正式比赛,就在这次比赛中,她收获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枚奖牌——一枚意义非凡的铜牌。这一枚铜牌,让王睿走好乒乓球运动职业之路有了更加强大的动力。2013年,王睿因比赛成绩出色,被选入了国家队。接下来的时间里,从省队到国家队,铜牌、银牌、金牌,她自己都记不清在各大赛事拿下了多少个,这一枚枚的奖牌,就是王睿重生的证明,也是她在书写自己的另一个人生。王睿将这些奖牌装在一个行李箱中,她内心深处希望有一天能将一枚不一样的奖牌放在里面。
在代表中国队出征的过程中,王睿先后斩获仁川亚运会、世锦赛冠军等荣誉,2016年首次出征残奥会,激发了她想要为国家争得更大荣誉的信心和决心,2017年,王睿作为国家残疾人乒乓球队主力队员,凭着傲人的成绩,被国际乒联评为了优秀残疾人女运动员。2018年王睿在第三届亚洲残疾人运动会乒乓球比赛中拿下女子站姿7级单打冠军,在2019年举行的亚洲残疾人乒乓球锦标赛上拿下女子站姿7级单打冠军,因此也赢取了东京残奥会的入场券。
2021年9月2日,在东京残奥会乒乓球女子团体TT6-8级比赛中,王睿和队友茅经典、黄文娟组成的中国队以2-0击败荷兰队夺得金牌。当熟悉的国歌在场馆内奏响时,三个姑娘胸前的金牌散发出耀眼的光芒,这一刻,王睿期盼了整整13年。回到宿舍后,王睿通过微信视频,第一时间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父母,视频那一头,父母相拥在一起,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夺冠后,王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是汶川大地震的一名幸存者,感谢乒乓球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终于圆了我和教练的奥运冠军梦,为国争光。”

2021年,王睿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同年被评为四川省“三八”红旗手,2021年“最美德阳人”,她的故事被德阳人民广泛传播,自强不息的精神鼓励着不同的人群。
由于长期封闭训练、外出比赛,王睿和家人总是聚少离多。2022年春节前夕,王睿终于回家了,因为备战东京残奥会,这一次王睿已经离家快两年了。“回到家的感觉真好,感觉这两年时间,家乡变化真大,城市变得更漂亮了,一栋栋的高楼拔地而起,久了没回家,都要打不到方向了。”王睿说。
回到家乡的她,依然很忙碌,作为北京体育大学大四的一名学生,王睿一边忙着准备毕业论文,一边参加各种宣传家乡的公益活动。 寒假期间,王睿受什邡少儿体校乒乓球训练馆的邀约,向训练馆的小学员们讲述了自己通过刻苦训练,获得精彩人生的故事,并拿出东京残奥会金牌,让孩子们传阅。抚摸着沉甸甸的金牌,这些小学员们围着王睿问个不停,“金牌为什么这么重呢?”一位小学员问王睿。“每一块奥运金牌都是我们国家的荣誉象征,背后都是我们祖国强大实力的支撑,所以它拿在手上是沉甸甸的呀!”王睿的一番话,让小学员们更加的钦佩。
春节假期很快结束,2022年,即将迎来四川省第14届运动会和第19届亚运会,王睿又进入到集训状态,朝着下一个目标而努力:“在我的身后,是父母,是家乡人民对我的支持,是教练对我的谆谆教导,我没有理由不继续努力,我要保持一个良好竞技状态,力争获取下一届残奥会入场券,希望能够再次站上最高领奖台。”

载誉而归
故事仍在延续

人物

HARACTER

C

“在我的身后,是父母,是家乡人民对我的支持,是教练对我的谆谆教导,我没有理由不继续努力,我要保持一个良好竞技状态,力争获取下一届残奥会入场券,希望能够再次站上最高领奖台。”

首冬残奥会指定曲目,展现了残疾人乐观自信、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致敬奋力拼搏的运动员。
27岁的赖潘,是什邡人,因为左眼先天性发育不全,右眼也受到牵连,仅有部分光感,从小看东西都只能侧着头,把东西拿到离右眼只有5-6厘米的位置才能看到。“我的人生还没有真正开始,就注定今后都要在黑暗中度过。”拥有这样的人生,她又是一步步如何破局而来?

赖潘永远也忘不了四岁那年的夏天。随着母亲一起远行的她,无意间听到了自己熟悉的歌曲,坐在公共汽车里的她,不由自主的哼唱起来。因为视力障碍,赖潘从小就有了听音识人的“技能”,特别是对音乐情有独钟,听过两三次的歌,她便能牢记在心。那一天,在小赖潘的歌声中,乘客们渐渐停下了交谈,一曲终了,乘客们都不由自主的拍起手来:“小朋友,再来一个。”不怕生的她,一曲一曲的将自己熟悉的歌曲唱了个遍,陪伴着大家度过了一个愉快的旅程。“那张小小的椅子,是我人生中最初的舞台。”赖潘知道,那一天,她终于第一次让母亲感到骄傲,而她不知道的是,音乐之门也缓缓为她打开。
从那时候起,母亲就开始为赖潘寻找音乐老师,对她进行专业的声乐训练,但在钢琴的学习中,让小小年纪的她吃尽了苦头,由于无法读谱,很多乐曲都必须要凭记忆先背下来再弹,完整掌握一首曲子要花比其他小朋友多很多的时间,“我哭过、闹过,也无数次想要放弃,但是大家的鼓励,让我一次次走上了舞台。”在什邡市特殊教育学校学习的几年时光里,学校、教育系统等各种演出舞台上,总少不了赖潘的身影,凡是听过赖潘演唱的人,都会被她清澈纯净的嗓音打动,在她10岁时,就曾代表四川省参加全国推新人大赛,荣获少儿组金奖。

公共汽车上的“演唱会”

“长城内外雪花飘,白雪皑皑多妖娆,腊梅花儿在微笑,京华大地迎冬奥。”2022年3月5日晚,在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延庆颁奖广场的舞台上,什邡籍残疾姑娘赖潘与伙伴们一起唱响《冰雪冬奥》为运动员们加油喝彩。
“就像做梦一样,能亲身经历北京冬残奥会的开幕式,能用歌声为奥运健儿加油,我真的太激动了。”赖潘兴奋地说。
2022年1月,受中国残疾人艺术团邀请,在重庆市残联的组织下,赖潘等20余名残疾人演员进入到表演团队,根据安排,赖潘先后在冬残奥会延庆颁奖广场的舞台上演唱了4

张晓玲

人物

HARACTER

C

我们并非生来坚强,只是命运让我们不得不努力抗争。我们并非天生勇敢,只是因为在成长的道路上,那些陪伴着我,鼓励着我,温暖着我的爱,让我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用心灵歌唱的盲人女孩 赖潘

SEARCH THE LIGHT IN LIFE

追寻生命中的那道光

赖潘知道,那一天,她终于第一次让母亲感到骄傲,而她不知道的是,音乐之门也缓缓为她打开。

人物

HARACTER

C

不负青春抓住梦想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在父母的支持下,赖潘转入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开始更为系统的音乐学习。“长春大学音乐表演系”成为了赖潘当时追求的目标。为了这个目标,赖潘苦练声乐技巧,然而高二那一年,却因为长时间的练习患上了声带息肉,通过多方求医,在一年多的缓慢恢复中,赖潘艰难备考,终于获得了梦寐以求的高校录取通知书。“通知书很轻、很薄,只有我才能掂量得出它沉甸甸的分量,这里面所承载的,是我多年来的追求和付出。”回想起当时喜极而泣的情形,赖潘依然有些动容。
“青春就像一场跌跌撞撞的旅行,前路虽有坎坷,但也需要一往无前的走着。”声带息肉不能根治,成为了笼罩在赖潘头上的乌云。在声乐学习中,练习是非常重要的,而赖潘的嗓音状态只是恢复到可以唱歌,但不能过度使用,每个星期只能唱一两个小时,以这样的状态学习,进步的空间实在是太有限了。既然不能苦练,那就勤学吧!于是赖潘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了聆听、学习、思考上,在有限的练习中,高效的把学习成果运用到实践提升中,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学期间,赖潘参加了吉林省的各项声乐比赛和选拔,于大三时,在吉林省青少年声乐大赛中荣获金奖;同时,那几年里,她在四川省残疾人文艺汇演、全国残疾人文艺汇演中,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2017年,赖潘从长春大学毕业,同年九月成为了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一名声乐教师。当听到折翼天使们稚嫩的嗓音,赖潘似乎又看到了那个扎着长长的辫子,在公共汽车小小的椅子上摇摇晃晃歌唱的身影。她努力帮助每一位喜爱音乐的孩子,希望他们能在前行的道路上,找到属于自己的跑道。

追寻更精彩的人生

在校园里度过了四个寒暑,“我的生活就这样了吗?”赖潘再次对自己提出了质疑。一直想要在流行音乐上有所突破的她,心里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青春就像一场跌跌撞撞的旅行,前路虽有坎坷,但也需要一往无前的走着。”

“‘北漂’,是很多文艺青年的梦想,我也想再为自己的人生努力一把。”辞掉学校相对稳定的工作,告别父母,背上行囊,赖潘只身来到首都北京。离开熟悉的环境,一切都是从头来,对普通人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况她还是视力障碍的残疾人。“虽然生来不健全,但我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我也能拥有精彩人生。”信守着这样的坚定,赖潘在北京一边进行声乐学习,一边在艺术培训机构兼职教学,偶尔还进行网络教学,她用音乐养活自己,也在音乐中不断追寻着那悦耳的生命之光。
“我是一位用心灵歌唱的盲人女孩。”赖潘如此定义自己。她说,一路走来,虽经历了许多坎坷与艰辛,但从未磨灭自己坚定的信心和执着的追求。对于未来,赖潘说还没想清楚会留在北京、重庆还是四川,但有一点她可以肯定,就是要做一名声乐教师,帮助更多喜爱音乐的人们打开那一扇美妙的音乐之门。

GROWING UP,
I REALLY BECAME YOU

长大后,我真的成了你

《人民日报》李龙伊 李卓尔

“长大我当空降兵。”2008年汶川大地震,12岁的四川什邡男孩高举这样一条横幅送别救援部队的画面,感动了千万人。这个男孩叫程强。当年地震发生后,空降兵部队官兵手擎“黄继光生前所在部队”红旗进入什邡市救灾,为当地群众送去平安和希望。

一定要去英雄连

2013年9月,程强参军入伍,选择来到空降兵部队。后来,他凭借过硬素质成为“黄继光班”第三十八任班长,被选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仪式空军方队的一员,获得个人三等功、空军“四有”优秀士官等荣誉。2020年,由于成绩优异、素质过硬,程强被保送至陆军特种作战学院学习。

“空降兵救了我,在我心里埋下了一颗想当空降兵的种子。”回忆起当年的情形,程强记忆犹新,“当时家里的房子倒塌了一半,看见那些大哥哥们来了才感到安心。”
那一抹抹奔波在废墟上的迷彩绿,深深印刻在少年程强的脑海。2013年,17岁的程强参军入伍,在填写服役意愿表时,他毫不犹豫地勾选了“空降兵”。
在一堂军史课上,时任班长李源典告诉新兵,只要能力素质过硬,大家都有机会去“黄继光英雄连”。想起震后飘扬的“黄继光生前所在部队”红旗,程强暗下决心:“一定要去英雄连!”明确了目标,程强的训练劲头更足,成绩也突飞猛进。他的体能素质逐渐提升,跑步冲刺全连第一;第一次实弹考核,他打出了50环的满分;凭借优秀的训练表现,他第一个跳示范伞……

人物

HARACTER

C

不拔尖,就是不合格

新训结束后,程强如愿成为“黄继光英雄连”一名战士。当年驰援家乡的恩人,如今成了自己的战友,程强感觉好像回到了另一个“家”。在日记里,他激动地写道:“长大后,我真的成了你。”

凭借努力,程强进入了培养伞降骨干的伞训队。但在全师集训中,程强考核成绩并不靠前。“不拔尖,就是不合格!”班长何小斌的声音回响在程强脑海里。当晚程强辗转难眠,满脑子都是连队荣誉,都是怎么能比得赢。
“练!”他抓住一切空余时间强化上肢力量,吊单杠练得手都握不住筷子,掌心的老茧破了又好、好了又破……

2019年,部队抽组人员参加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仪式,经过重重考核把关,程强被选为空军方队受阅官兵之一。然而,程强第一次单兵踢腿评比就受挫了。“O型腿严重、枪背带掉肩膀、大脚尖……只能得59分!”方队的训练总教练严厉地批评了他。

终于,在最后阶段考核中,程强拿到了第二名。

人物

HARACTER

C

军人的使命担当永远不变

“不行!再来!不行!再来!”空旷的操场上,程强借着灯光,一遍遍踢着腿。几个月过去,他的脚尖即使踢40厘米高也能与地面平行,枪背带也不再滑落。
“不能用最高标准完成受阅任务,就不配做‘黄继光班’的兵!”程强对自己的要求几近苛刻。当空军方队以整齐划一、铿锵有力的步伐顺利通过天安门广场后,程强向天空敬了一个军礼:“报告老班长,‘黄继光班’圆满完成阅兵任务,请您放心!”

为了鼓励程强再接再厉,余海龙安排程强睡在老班长床位的上铺。此后,程强更加努力,理论学习扎扎实实,军事训练从难从严,还取得了空降兵独有的专业岗位——伞训教员的资格,成为单位少有的全能战斗班长。
旅里第一届兵王争霸赛比武,程强在第二项极限综合体能考核中不慎扭伤了脚。连长劝他休息养伤,他却说:“这点小伤我就打退堂鼓,还算什么黄继光传人?”最终,程强完成所有课目,总分位列榜首。
“成绩只能代表过去。未来,我会带着黄继光老班长的精神接续奋斗。”2020年,程强被确定为优秀士兵保送至陆军特种作战学院学习。从军队到军校,面临着新的挑战,程强把新的目标定在了提升综合素质、夯实理论基础上,向历史学、向书本学、向战友学,不断补齐自身短板。
“环境变了,但血脉里的红色基因永远不变;身份变了,但军人的使命担当永远不变!”程强坚定地说。

程强聪明,体能好,个性也强,曾一度放松自我要求,训练成绩下滑。时任连队政治指导员余海龙得知情况后,把程强拉到连队荣誉室,语重心长地说:“黄继光老班长直到牺牲都保持着冲锋的姿态,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丢掉这个光荣传统。”

一人受阅,全家光荣;一人立功,全社会褒奖。
“长大我当空降兵”的什邡男孩程强,11年后,已成为了空降兵某旅“黄继光班”第38任班长,圆满完成了国庆70周年阅兵仪式任务,并在阅兵活动中荣立三等功。
2019年12月26日,程强同志所在的部队把这份承载着荣誉的喜报送到了什邡,什邡市委常委、市人武部政委冯旭东与部队领导一行将喜报送至位于湔氐镇太乐村程强家中。市人武部部长陈湘,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姜智以及湔氐镇党委书记李波等同志陪同。
程强同志所在部队领导向程强的父母及周边村民宣读了部队对程强同志的嘉奖令。
冯旭东同志代表市委、市政府向优秀的程强表示祝贺,并对程强同志父母的无私奉献表示崇高的敬意。
程强同志接过喜报后,表示今后加倍努力学习和训练,再立新功,回报社会。
程强同志为了感谢母校——什邡洛水蓝天小学的教育之恩,接过喜报以后回到自己的母校,为母校的弟弟妹妹们作了一堂国防教育专题报告,用“黄继光班”的精神激励母校的弟弟妹妹们要努力学习,回报社会。

“什邡英雄”程强

——带着“国庆70周年阅兵任务个人三等功”荣耀返乡

新闻链接

程强
作为千千万万什邡人民的代表
他的自强不息与勇于追梦
正是什邡精神的真实写照
灾后重建的什邡
也将这份感恩之情
内化为前行的动力
不断在新的征程上创造新的奇迹

人物

HARACTER

C

躬耕科研,匠心闪耀。
张文平理解的科研工作者精神,源自父亲。“父亲是一个正直善良的人,他的敬业精神也深深影响了我。” 从小受到父亲耳濡目染的张文平,立志长大后也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科研工作者。
基层科研工作复杂而繁琐,过程中也充斥着许多十字路口,每一个决定、每一种选择,都将会有不同的结果。为了从小到大的梦想,张文平毅然决然的选择了从事黄背木耳种植工作,而这份工作也为张文平的人生开拓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依托我市沿山区常年气候温润,非常适合黄背木耳生长这一自然条件,张文平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用毕生所学让黄背木耳有更长远的发展。
立下志愿的张文平在1987年与父亲一起外出取经,不断专研技术,通过反复试验、示范,使黄背木耳栽培获得成功,并初步掌握黄背木耳的栽培技术。

掌握了黄背木耳栽培技术后,张文平便着手开始带领农户学,指导农户干。通过几年的努力,湔氐镇的黄背木耳从当初的4000袋发展到1997年的2800万袋,产值6000万元,纯收入3000万元。然而,这些成绩的取得,并没有使张文平满足,为尽快扩大规模,1997年底,在各级科协的指导下,通过种植大户的努力,张文平成立了什邡市湔氐镇食用菌协会,由他担任副理事长。协会成立后,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运行,并对会员实行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使协会逐步发展壮大,共发展会员3200余户,随之黄背木耳种植规模成倍增加,到2007年,全镇已种植黄背木耳1.5亿袋,产值2.6亿元,纯收入1.2亿元,2007年全镇仅食用菌一项人均纯收入达6000余元。
在张文平看来,产业要实现长足发展,技术创新很重要。为此,他一直注重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张文平介绍,协会坚持走产学研教相结合的发展之路,先后聘请了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食用菌创新团队等单位的20余位专家和教授担任常年顾问,邀请市级农业、科协等部门的领导为协会发展出谋划策。常年驻有创新团队的专家、教授、博士生

追 梦

当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照耀着什邡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一个身影早已经深入到乡村一线,穿行在农民之间、蹲点在农田之中,为家乡群众解难题,为科技农业谋发展,他就是全国劳模、湔氐镇食用菌协会理事长张文平。

张雪睿

人物

HARACTER

C

等在基地开展各种新技术、新品种、新材料的相关课题的研究。同时,在协会基地还建标准棚架,生产出耳场和试验基地,为广大耳农提供实地观摩和学习的基地,每年定期开展的各类技术培训班。
在不同的生产季节,张文平还深入农家院落对生产技术问题进行现场培训,培训时把生产经验丰富的种植能手请上讲台,为大家讲解种植经验和技术,使大家在相互交流学习中共同提高种植技术水平。
作为湔氐镇黄背木耳产业核心领头人,多年来,张文平带领研发团队不断创新培育出的新品种已超过100种,每一个培育出的新品对于他都像是自己的孩子。湿度、温度、光照度……都有着让人觉得近乎苛刻的把控。在他的带动下,湔氐镇黄背木耳种植户已达到3000多户,年产量达到4.5万余吨,产业带动全镇实现年人均收入超两万元,该镇也因此获得了“中国黄背木耳之乡”的称号。

对于湔氐镇的耳农来说,不再仅仅是满足基本的种植生产,而是要追求高质量、高产出、高收入。
农产品“卖得好”,背后是要“种得好”。张文平一直围绕“种得好”进行了尝试:为了更

成 长

好的发展黄背木耳铲运,在张文平的组织下湔氐镇成立了科技示范小分队,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材料、新工艺等科研成果。
在湔氐镇桐林村,乡村小道两边屹立着许多木耳棚,耳农们正在忙碌着。在耳农吴天勇的耳棚门口,有一块醒目的牌子——科技示范户。在“科技示范户”的木耳棚里,规范化的绿色大棚、喷灌设备、绿色防控技术等一应俱全。棚架的改造让木耳的产量变得更高,耳棚里随处可见的黄板、防虫灯让木耳的生产变得更加绿色环保。
随着技术推广和新技术的研究,食用菌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黄背木耳种植规模成倍增加,同时解决了湔氐镇2万余人的就业问题。
助力农民“种得好”、“卖得好”,已经是张文平与研发团队多年实践的成熟模式,从生产、到管理,从采集、到销售,科技智慧武装各个环节。
为了将优势产业做得更优、把特色产业做得更强,张文平通过加快推进黄背木耳地理标志认定工作、建设集中灭菌点、加快黄背木耳煤改气工程,促进黄背木耳生产模式提档升级。期间,他还叮嘱协会通过短信、微信等方式随时进行关键技术指导,引导种植户做好技术预防措施。张文平表示,依托龙头企业塑造品牌,推广品牌,让黄背木耳产业循序渐进的发展,才是他们的最终目标。
每滴汗水都凝结成幸福的味道,每份付出都收获了幸福的回馈。在张文平和他的科研团队共同努力下,我市形成了以湔氐镇、师古镇为中心的毛木耳生产基地,种植规模约2.3亿袋,年产优质干木耳4万吨左右,销售收入达11.8亿元,占全国毛木耳市场的61.4%。
越是美好的未来,越需要付出艰辛努力。从“土专家” 到致富“带头人”,张文平走了二十多年,在这二十多个日日夜夜里,他始终坚持科技助农富农,用实际行动诠释一名全国劳模的责任与担当。“劳动在为社会创造财富、作出贡献的同时,也在给自己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张文平如是说。
自从选择了与黄背木耳作伴,张文平便习惯了早出晚归的辛勤繁忙,他总是及时出现在农民兄弟最需要的地方,日出前的启程,夕阳下的守望,暮色中的归航,用科技解开了农户们心中的迷茫,点燃了他们致富的希望。

人物

HARACTER

C

BOUNDARY-BREAKING
PLANNING

什邡市马井镇是成都平原的“菜篮子”之一,全镇有5个村都在发展蔬菜产业,但因缺乏统筹规划,各敲各的锣,产业发展难有突破。
今年,马井镇5个村突破行政区划界限组建村级片区,并整合基层党支部、蔬菜产业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成立“什邡市马井蔬菜产业党建联盟”,共谋农业规模化发展。
这是我省正在推行的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的一个缩影。
去年11月,我省作出以片区为单元编制乡村国土空间规划的部署,并将其作为推进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的总牵引和主抓手。以片区为单元编制乡村国土空间规划,核心是打破县域内行政区划和建制界限、推动经济区和行政区适度分离,重塑乡村经济和治理格局,已于去年3月启动试点。
这张新蓝图如何绘就?近日,记者来到我省首批试点地什邡寻找答案。

一次

 的规划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寇敏芳

打破界限的片区

我省乡村数量多、规模小、分布密、实力弱,修条村道、栽根电线杆子,都可能因跨村跨镇难以协调推进,规模化发展产业、提供公共服务、搞好乡村治理面临的困难就更多。
破界。在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中,四川在全国创新提出以片区为单元编制乡村国土空间规划,推动经济区和行政区适度分离。
如果说“前半篇”文章是物理变化的减量,“后半篇”文章就是化学反应的提质。“要推动两项改革从建制变化到体制变革,划片是第一步。”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从乡镇到片区、从行政区域到“经济区和行政区适度分离”,不仅要求破除行政区划这个有形之“界”,还要破除“各自一亩三分地”的无形之“界”。
如何破?这是一项考验。我省的划片思路是,在不打破乡镇行政区划的前提下,从经济体量角度考察,以2—5个乡镇(街道)为一个片区开展划片;选择基础条件好、辐射能力强的建制镇作为中心镇,引导其成为片区内人口吸纳、产业承载、公共服务和交通物流等的核心。
2021年3月起,什邡开始试点,此间共经过三次大调整,从五区变三区,再从三区调四区。在什邡市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王剑的办公室,透过一叠规划草图,背后的调整跃然纸上。
“前期划片,每次开会都要为这个地方争论。”王剑指向地图左下角的马井镇,它紧邻主城,天然具备吸引产业转移的优势;同时又是什邡重要的蔬菜基地,向北划入雪茄种植业发展片区也有基础。确定产业发展定位,很“考手艺”。
此外,当地沿龙门山区的乡镇有3个,高处1个乡镇部分区域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内,应以保护功能为主;低处2个乡镇山区旅游资源丰富,农家乐早已形成规模。“在划片时,要处理好生态保护和发展的关系。”王剑表示。
“统筹发展布局和资源投放,在更大范围内促进产业集聚和协作,培育区域经济支点。”王剑说,什邡通过11项基础研究,在广泛征求群众意愿的基础上,确定了划片思路。
最终,什邡将10个镇(街道)划分为石亭江产城融合发展片区、雪茄种植业发展片区、龙门山旅游带什邡半山片区、龙门山旅游带什邡蓥华片区4个镇级片区,将124个村(社区)划分为27个村级片区。沿龙门山区的3个乡镇最终被分成两个片区,高处重保护,低处重开发。
划片之后,设立区域发展的新支点中心镇,今后配置资源要素、优化生产力布局、完善区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都将围绕中心镇展开。
目前,全省片区划定已完成,共划定809个乡镇级片区、6812个村级片区,设置700个中心镇、128个副中心镇、7392个中心村。

聚焦

OCUS

F

破除行政区划的有形之“界”宇“各自一亩三分地”的无形之“界”

聚焦

OCUS

F

“多规合一”的规划

“合村并镇后,仍然存在利益分配不均衡、公共服务需求对接不准、发展治理提升不足等多重问题,需要通过空间规划引领优化生产力布局、公共资源投放,提升发展能级。”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郭晓鸣说,国土空间规划具有刚性约束,也就是说同一片土地,是种粮食蔬菜、修房子修路,还是搞生态保护、发展乡村新业态……都会通过这次规划明确下来。
什邡按照“一片区一主业一特色”划片,片区不同发展方向也可能不同。“马井镇之所以分歧大,其实就是不同发展方向的博弈。”省国土空间规划研究院全程参与了什邡片区规划的编制过程,副院长夏太运介绍,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发展诉求,但最终要放到县域的大盘子考量,这是从规划的源头打破“一亩三分地”的实践。
马井镇最终被划入雪茄种植业发展片区,这是什邡划定的农业发展片区。“马井镇耕地保有量大,种植业基础好,不能片面追求发展,违背耕地保护红线。”王剑介绍,几番激烈讨论后,终于达成一致意见。这次调整具有重要的探索意义,在我省后来确立的规划原则中,优先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再布局生产发展成为刚性要求。
翻看什邡的规划底图,土地矛盾的确存在:马井镇的玉马片区是一个种植业为主的村级片区,现有耕地保有量超过70%。根据片区规划,未来耕地面积还将增加,是建设用地的13倍还多。
“如果放在过去,肯定要闹意见,但这次我们通过片区规划解决了分歧。”什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只加不减”的布局

“规划的一个重要思路是突出中心集聚。”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通过规划引导政策、资金、项目等资源要素向县城和中心镇倾斜,增强县城和中心镇人口吸纳、产业承载、公共服务等功能。
“中心镇就像城乡之间的一道桥梁。”四川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主任姚树荣认为,随着优势资源和产业的布局,会进一步吸引农村人口往镇上转移,探索适合四川特色的城镇化路径。

划片之后产业连成一片,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比如说烘干车间,原来每个村都要建一个,浪费土地,现在片区建一个大的,标准更高,统筹性更好。”规划配足了要素,保障玉马片区农产品加工、流通、乡村旅游休闲等新产业新业态用地共21.87公顷。
为支撑规划落地,什邡将片区空间规划和专项规划同步编制,因地制宜形成“1+ N”规划序列。比如为了保护好耕地生态空间,农业部门统筹规划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自然资源部门匹配生态修复项目,交通部门规划毛细路网……各部门从规划的“裁判员”变成“运动员”,共绘一张蓝图。
这一做法也成为我省片区规划编制的统一要求。“做好重大项目、各类规划有效衔接,尤其将‘后半篇’文章专项方案内容植入片区,做到‘多规合一’。既有总体的蓝图引领,又有细化的实施路径。”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说,就像一本配了“说明书”的图纸,方便后期项目落地。

过去,乡镇公共服务布局大多“小而散”,比如在什邡雪茄种植业发展区,师古、南泉、马井镇各有一个消防站,但力量分散、人员较少,服务效能不高。新的规划蓝图中,3个镇的消防力量被整合起来,集中到中心镇,形成“1+1+1>3”的合力。
产业布局也将优化。我省突出发展导向,按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则旅的思路规划产业和项目,助推形成“一片区一主业一特色”的发展格局。
以中心镇师古镇的家具产业为例,原来像豆子一样分散的加工企业将被规划聚拢,整合进入场镇周边的工业组团。“过去,有些企业想要扩大规模,但因为落地在了乡村,周边被农田环绕,没有发展空间,进入组团后,配套设施跟上了,发展空间也充裕了。”师古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了促进规划能够顺利实施,什邡在规划编制阶段同步探索相应举措。师古镇红豆村和师古村建立村级“党建联盟”,搭建交流互动平台,化解两村利益纠纷,合力推动了跨村景区的落地。下一步,什邡计划把村级基层探索的“党建联盟”固定成制度体系。

“资源都给中心镇了,我们这些一般镇咋办呢?”有群众质疑。
“不是选了中心镇,其他乡镇就不发展了,这是个误区。”什邡规划编制团队曾向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院长杨伟民求教,对方明确了观点:中心镇与片区内的其他乡镇是中心集聚、辐射带动、互促互进关系,绝对不是取代关系。
郭晓鸣也建议,应鼓励中心镇和一般镇探索“以强带弱”的共富发展路径,在特色产业和集体经济发展中创新项目联建、股份合作、联合经营等抱团发展模式,逐步缩小差距并走向均衡发展。
“中心镇做加法,一般镇不做减法。”王剑说,发展的要素向中心镇聚集,但公共服务配套不会减少。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补充,将通过加大投资力度,优化布局“两所一庭”等机构设施,统筹规划建设一批具有区域性服务功能的学校、卫生院、养老院、文化站等公共服务设施。

突出发展导向,中心镇做加法,一般镇不做减法

破除行政区划的有形之“界”宇“各自一亩三分地”的无形之“界”

聚焦

OCUS

F

FLAMING MAY

火红五月加油干
奋力冲刺“双过半”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今年什邡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作出“加快构建“1+3+2”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集群集约集聚发展”等重要部署,坚持把工业摆在全市经济发展的突出位置。
火红的五月,正是围绕目标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最佳时节。什邡各级各部门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全力以赴抓项目、强产业、促增长,以高质量项目建设推动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党建引领筑引擎
项目攻坚书答卷

项目建设强力推进
全力攻坚干劲十足

项目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火车头”,是推动转型升级的“发动机”。5月17日上午,什邡市通航产业园建设项目工地上,党旗飘扬,嘉宾云集。在什邡奋力开启高质量发展新篇章、高水平建设现代化“五新什邡”的重要节点上,什邡市“支部建在项目上”集中授牌暨“章洛产业建圈强链人才计划”启航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
活动现场为什邡首批成立的12个重点产业项目临时党支部进行了集中授牌,标志着党建工作真正下沉到基层,为什邡重点项目建设装上了“红色引擎”。
“重点项目是什邡高质量发展的‘主心骨’,不仅要突出思想引领凝心聚力,还要突出模范作用攻坚克难。”什邡市委书记王洪在全市重要会议上多次强调。
为此,什邡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按照德阳“十大微改革工程”任务总要求,积极探索在重点项目建立临时党支部,切实发挥好组织带动作用、党建引领作用,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执行力、竞争力,推动重点项目提速提质、落实落地。
同时,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先后在什邡12个重点产业项目上成立临时党支部,做到关键岗位有党员、困难面前有党员、突击攻关有党员,让党旗在项目建设一线高高飘扬,确保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在重大项目一线落地生根。

同样,在什邡市人民医院医疗综合服务楼及康疗照护中心项目施工现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其中教学中心主体于近期顺利完成封顶,工人们正在进行后续装饰装修的准备工作,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什邡市人民医院医疗综合服务楼及康疗照护中心项目是德阳市重点项目,包括临床教学中心和临床医学中心,占地面积约43亩,项目总建筑面积约71000平方米。

 杨婧

聚焦

OCUS

F

“我们精心策划,现在已经完成了临床教学中心的全面的主体结构施工,后续的二次结构以及装饰装修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确保这个项目能够如期建成。”中建四局什邡市人民医院项目党支部书记执行经理谭溪如是说。
抓项目就是抓经济,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大项目就是抓大发展。为保障项目进度,市卫生健康重大项目攻坚会战指挥部迅速组建工作组,定人定岗定责,明确机制,实体化运行,护航项目全生命周期。建立了由市卫健局牵头,恒基建投代建,市人民医院为使用单位全程参与的分工协作机制。工期倒排,任务细化到天到人,责任明确,问题解决按圈层管理,做到各环节控制均有责任主体和责任人。
“市人民医院医疗综合服务楼及康疗照护中心项目是我市卫健系统十四五期间的重大民生项

目,投资4.17亿元,为EPC模式,计划工期为2年,2021年4月开工建设,拟于2023年6月完工,目前,该项目按计划正有序推进。”市卫生健康重大项目攻坚会战指挥部成员、市卫健局机关党委书记赵锐表示。

为了进一步推进全市“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加快推动我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市经信局唱响发展主旋律,

精心部署开局良好培育壮大现代产业

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加快推进全市重点项目工作推进,市经信局每月定期召开集中工作例会,全面总结前期工作,盘点季度重点工作推进情况,与会人员将把全部精力放在抓落实上,统筹发展和安全,聚焦抓项目促投资稳增长,全力推动工业经济稳定增长,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截至目前,以烟厂易地技改、装配式建筑产业园、通航产业园、兴恒泰食品医药包装、蓥山精密钢管等省市重点项目推进顺利。 

累计采纳各类修正意见320余条,已正式印发《四川什邡市工业产业倍增计划(2021—2025年)》。

今年1至5月,全市241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46.2亿元,同比增长13.2%,5月增加值增速8.9%。1至5月,工业投资完成约51.45亿元,同比增长7.7%;技改投资完成约27.09亿元,同比增长24.83%。6月预计完成工业投资12.02亿元,同比增长10%,技改投资6.51亿元,同比增长24%。
为加快推进全市“1+3+2”产业发展构想和工业经济工作会议相关精神,市经信局在经过认真酝酿、充分调研和精心组织实施的基础上,多次协同相关部门深入咨询研究,

做到了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实现了良好开局,工业经济保持快速发展良好态势。

医务人员是战胜疫情的中坚力量。疫情就是命令,白衣就是战袍。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以来,医务人员总是奋战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线,他们是医疗救治、控制疫情蔓延的主力军。
发热门诊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在全市各个核酸采样点可以看到,医务人员有条不紊地落实核酸采样检测工作——穿上隔离衣,戴上第一层手套,再套上笨重的隔离服、口罩、帽子、护目镜,然后再戴上第二层手套,穿戴整齐准备上岗。
核酸检测工作并没有太高的技术含量,只要做好防护,按照要求采集样本就可以。但是三年来,每当疫情爆发时,他们每天要面对数以千计的群众,然后手上重复着机械性的动作,嘴里还要不厌其烦地说着“摘口罩、张大嘴、说啊啊”,一天下来着实让人精疲力尽,但他们没有一句埋怨,坚决实现做无遗漏,安全高效。

从清晨的忙碌,到深夜的坚守,全市的医务工作者用实际行动,守护什邡平安,守护人民健康。这一守护便是700多天,他们深知,医务工作者的责任重大,“越是形势向好,越要保持头脑清醒,不到最后,决不能放松警惕。”在这场疫情面前,他们用行动书写自己的信仰,用信念给出自己的答案。
一顶警帽、一身制服、一副口罩……疫情防控期间,全市公安队伍坚持“以防为主”工作方针,将警车打造成宣传车,将疫情防控宣传知识及市委、市政府有关通告刻盘,利用“大喇叭”宣传疫情严重性、危害性,教育群众不聚餐、不串门、不逗留,戴口罩,勤洗手。在居委会、社区广泛张贴、发放疫情防控通告,积极引导群众防疫期间知法、守法、不添乱。
顶着寒风,披着星光,他们未着铠甲披风,但坚守战“疫”一线,面对疫情,他们冲在前方不畏面对病毒,他们严防死守不松懈

“疫”路有你 我们更放心

Fight for "zero"

为“零”而战

张雪睿

聚焦

OCUS

F

夏至已过,万物向阳。
六月的太阳暖暖的照着,窗外似乎多了些喧闹。
如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已进入第三个年头,面对依然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什邡却一直维持着“零确诊、零疑似、零感染”记录,这亮眼的成绩离不开坚守防疫一线的工作者,也离不开为“零”而战的每一个什邡人。

,他们那不曾后退的身影,如旗帜一般迎风挺立。
面对疫情,全市公安干警闻令即动、挺身而出,以“疫情不退、警察不退”的无悔坚守,诠释着“人民警察为人民”的铮铮誓言。
“您好,我是社区工作人员,请问您的健康码是什么颜色?核酸检测做了没有?”收集、汇总、核实、上报……重复的话语,不厌其烦地询问,成了疫情期间,社区工作人员日复一日的工作。
疾风骤雨砺初心,危难时刻显担当。社区工作者身兼数职,他们是疫情防控的“播报员”、隔离群众的“辅导员”,同时也是“快递员”“守门员”“侦察员”“话务员”……他们在疫情防控一线,用一个个行动保障着所在点位的防控秩序。
战“疫”一线,每一名社区工作者都在争分夺秒、井然有序地为战胜疫情做着努力,在寒风凛冽的冬日为群众提供方便、送去温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一代人与一代人并肩抗疫。防疫战场上,一次次无悔的坚守,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温暖着人们的心。他们是坚守一线的医务工作者、是任劳任怨的人民警察、是当好“守门人”的社区工作者……他们携手并肩,构筑起守护城市、守护生命的坚强防线。

全域防疫“不留空”

聚焦

OCUS

F

“对内严防传染,对外严防输入”,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全市干群勠力同心,切实把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织密全市联防联控网络,抓实指挥调度、常态化防控、疫苗接种、人员排查、核酸检测、应急保障等工作,切实巩固前期疫情防控“三零”成果,取得了疫情防控阶段性胜利。
早在疫情防控工作伊始,什邡率先预警、及早部署,第一时间建立起了有效、统一的应急指挥体系。2021年,全市召开专题会、领导小组(指挥部)工作会、每日会商会、视频调度会322次;科学编制常态化防控指导意见,累计以指挥部名义下发指令性、指导性文件129个;发布疫情防控相关新闻报道、信息、公告公示2908条(次)……
一个个数据的背后,凝聚着全市各行各业默默坚守在岗位上的每一个平凡工作者的汗水和艰辛,也诠释着全市人民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和决心。
基层防疫工作千头万绪,压力重重,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态势,我市积极探索“一街联双网,一心三为民”工作机制,切实将责任压实到最小单元,将力量向一线汇集。同时,“市、镇、村、人”四级联网,实现指挥调度无缝化,常态化监控,防控力度进一步加强。
防疫不容“隐秘的角落”,所有环节必须“无死角、全覆盖”。为此,我市充分利用“大数据+

网格化+面对面”快办机制,化大数据为作战图,对大数据推送的近41.1万条人员信息,进行“点穴式”核准和排查“日结日清”,坚决做到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同时,持续扎牢境外人员“14+7+7”全链条闭环管理,严格境内中、高风险地区人员核酸检测报告、健康绿码查验和个人防护教育监管。2021年累计排查6346人、居家(集中)观察1387人、健康监测4959人、PCR检测6346人,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和疫情较量的过程是考验防控工作细不细、实不实的过程,针对公共场所和人员密集场所,我市坚持“严”字当头,要求各个场所抓好通风消毒、扫码亮码、测体温等常态防控措施,通过“日常监管+突击检查”的模式对各重点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及时排查风险点和薄弱环节,做到不漏一人、不漏一环节。

“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在扎实筑牢疫情防控“防火墙”的同时,我市也织密织牢疫情防控“安全网”。通过“镇(街道)+村(社区)+部门+企业”的条块联动模式,采取固定+临时点位相结合的方式布局疫苗接种点,持续强化接种能力,确保疫苗接种工作稳妥有序推进。截至2022年2月23日,全市已接种974547剂次。第一剂369911,任务完成率101.69%;第二剂365722,任务完成率106.5%;加强针已接种230619剂,接种率83.45%。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面对依然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全市上下将不断巩固和拓展疫情防控成效,夯实常态化疫情防控中的各项工作,守住“三零”成果,守好疫情防控“阵地”。

粮丰民安

GRAIN ABUNDANCE
AND PEOPLE'S SECURITY

一方山水一方田,微风掠过,稻黍如浪,在什邡,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耕耘在这片山水之间,奏响了一曲粮食产业绿色高质高效发展之歌。

何小米 张雪睿

乡村振兴

URAL REVITALIZATION

R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什邡,这座位于川西一隅的小城,2021年以39.26万亩粮食播面,产出了19.46万吨粮食,实现了“十八连丰”。小麦产量突破2.6万吨,水稻创下15.2万吨纪录。
今年,什邡更是锁定粮食生产目标:力争粮食播面稳定在39.35万亩以上,产量突破19.55万吨。如何实现?这离不开“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出路在科技。什邡依托天然资源优势,着力在新型稻渔种养循环技术研究、试验、示范、推广上下功夫,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该技术成为全国首创、全省唯一。
五年求索前行,高校研发助力,占地8000亩的新型稻渔综合种养循环现代农业园区,搭上了高科技的快车,正书写着新时代鱼米之乡的壮美画卷。央广网、光明网、川观新闻、红星新闻等中央、省级主流媒体争相报道。
“谁种粮,谁受益”。多年来,国家惠农政策持续加码,不断激发我市种粮户的热情。我市先后投入市本级专项资金、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资金、财政专项资金,保障农民种粮收益。
一项项强农、富农、惠农政策直达田间地头。据统计,2021年全市共发放补贴资金5884.53万元,其中:耕地地力保护补贴3514.6万元,稻谷目标价格补贴1052万余元,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544.26万元,种粮大户补贴 202.67万元,防止耕地“非粮化”规模种植160万元,农机购置补贴411万元。
调结构、兴产业、挖潜力、强优势,什邡因地制宜强化粮经复合,“大春抓粮、小春抓钱”的种植模式日趋成熟,一批高质量园区在章山洛水间拔地而起,老百姓鼓起了“米袋子”,盈实了“钱袋子”。
发展绿色优质粮食,向着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迈进。通过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率,稳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什邡实现了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稳中有增,粮食规模化生产经营主体和面积逐年提高,农机作业水平逐年提升。粮食播种面积从2019年的39.13万亩到2021年的39.26万亩;产量从2019年的18.82万吨到2021年的19.46万吨;水稻规模化种植面积从2018年的13039.1亩到2021年的33195.4亩;综合机械化水平从2018年的82.9%到2021年的85%。
仓廪实,则天下安。什邡始终坚持底线思维,扎实推进“一项清单名任务、五项措施护耕地、三类服务保安全”——“153” 粮食安全工作法,守住耕地红线,端稳粮食饭碗,助推什邡粮食生产有“量”更有“质”。

乡村振兴

URAL REVITALIZATION

R

禾丰镇和平村属于石亭江河滩地。由于前些年过度开采砂石资源,使得和平村除了洪水季节外,常年无水可用,严重制约了该村的农业发展。土地失收意味着土地浪费,村民收入也将随之减少。为此,村两委班子开始思考,如何结合自身实际,寻找到一条既解决荒地问题又能让村民致富的“路子”。
和平村的村支部书记高勇告诉记者,2018年,正当他和几名村干部看着一穷二白的村子发愁时,了解到临近的罗江区在大搞花椒种植,在一次去罗江考察的机会中,让他们了解了花椒产业,后来他和村里人商量,决定引种罗江区蟠龙镇农民专业合作联合社的青花椒作为村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因为种植青花椒三年挂果、四年投产,不仅栽培管理简便、适应性强,最主要的是耐干旱,和平

在河滩地建基地,向荒地要效益。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一点也不简单。为此,和平村制定了产业脱贫三年计划,大力发展青花椒种植,一改以往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差、传统农业效益不高、村民收入水平偏低的旧况。
2018年4月,和平村首先组织村里愿意尝试青花椒种植的村民统一培训学习后,在自己的责任田种植,经过1年的精心管护,花椒长势良好,次年村里便在河滩地开始了二期青花椒的大面积种植。经过两年时间,2021年夏天,初挂果的青花椒树枝繁叶茂,清香的果粒挂满枝头,成了田间一道靓丽的风景。

村的河坝地恰好满足了种植青花椒的所有条件。加之青花椒品质醇和,味型更厚,对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意义深远,这种效果是其它经济作物难以达到的。

因地制宜  荒地生金

追逐着淡淡的清香,走进夏日的禾丰镇和平村,放眼望去,成片成片的花椒树迎着阳光蓬勃生长,满枝的椒粒长势良好,预言着丰收的希望。可谁也不曾想到,3年前,这仅仅是一片河滩地。

荒地上长出“摇钱树”

乡村振兴

URAL REVITALIZATION

R

王燕

产业园建好了,如何来管理呢?为解决好“发展易、管理难”问题,在当地党委、政府引导下,该村推出“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形式,积极引导群众以土地入股、入园打工等方式参与发展青花椒产业,建立起了“政府引导、股权量化、效益扶贫”的新型扶贫机制。
同时,禾丰镇还从罗江区蟠龙镇专门聘请了技术人员入驻,对产业园的种苗、专用肥药和种植管护进行技术指导,与农户的劳动力和土地投入相结合,形成“共同投入,共同管理,共享收益”的专业发展模式。
小小青花椒,真的这么有“分量”?高勇介绍到,今年是青花椒投产的第二年,预计每亩鲜椒产量1500斤,收成还是非常喜人。同时,2021年10月,和平村还在花椒地旁,搭起了养殖大棚,养起了和平村花椒鸡。花椒鸡总养殖500余只,仅仅半年时间,卖了四万元,纯收入2万余元,增加了村集体收益。

因势利导 规模发展

乡村振兴

URAL REVITALIZATION

R

然而,发展一个村的产业,并非易事。为打消老百姓初期种植的顾虑,和平村两委积极协调镇政府和外地企业进行洽谈协商,签订“企业+支部+农户”农业订单,为老百姓产业销售购买“保险”。
“方向找准了,销路对接了,青花椒变成‘摇钱树’,老百姓的腰包就越来越鼓了。”和平村党支部副书记喻安建说。
据了解,和平村从2019年开始发展青花椒产业以来,主要以种植“重庆九叶青花椒”品种为主,目前青花椒基地种植规模已经达到了150多亩。青花椒产业的发展,不仅丰富了和平村的产业结构,同时也拓宽了当地群众的增收渠道。“以后在花椒树下,我们还可以套种海椒、大豆、花生等农副产品,经济收入高了,我们的日子也随之蒸蒸日上。”60岁的和平村村民黎昌武想到青花椒带来的广阔前景,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青花椒种出大产业

何小米

援彝

UPPORT FOR YINATIONALITY

S

帮扶从哪里开始?项目!
秉承前两批援建队伍的优良传统,第三批援建干部继续聚焦防止规模性返贫、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低收入人口就业、本土人才培育、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基层治理优化等重点,编制形成《什邡市对口帮扶喜德县(2021-2025年)总体工作规划》,创立了“以产业发展为先、以夯实基础为重、以智力帮扶为优”的对口帮扶新模式。
2021年,什邡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

“发挥特长、敢打硬仗、什邡喜德、共铸辉煌”,这是35名队员的奋战精神。正是在这种精神激励下,前方指挥部厚积薄发、追赶时光,加速度实施2021年帮扶项目,仅用半年时间就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

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战略20字方针,充分结合喜德县实际,投入财政帮扶资金658万元,完成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培育、教育互动帮扶、医疗卫生提升、智力人才援助五个大类,共21个项目。

乡村振兴产业为先、基础为重。
在喜德县且拖乡联合村,一盏盏太阳能路灯整齐地矗立在村道一侧。夜幕降临,新安装的路灯依次点亮,附近学校孩子们回家的道路有了光明。
另一边,作为国道550线的主干道,贺波洛乡跃进村到卓古村之间的路,承担着村民的日常出行。2021年9月,一场50年一遇的强降雨导致道路中断,群众和学生都无法通行。在援建干部的努力下,一座长14米宽7.5米的桥梁正在加速建设。今年5月,群众将彻底摆脱漫水路的困扰,孩子们的上学之路也将更加平安。
去年以来,援建干部以实施“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为主导,投入资金269万,进一步提升喜德县乡村基础设施水平。

解除“后顾之忧”,只为阔步向前,打造喜德优势特色产业,是援建干部们书写“山海情”的核心之笔。
走进喜德县光明镇干拖村,在阳光的照耀下,村民们忙着搭好棚架,一排排钢架在田间拔地而起,总投资1500万的600亩阳光玫瑰葡萄种植产业园初具雏形。
与此同时,喜德县红莫镇特色水产项目也正有序推进。项目占地210亩、总投资2100万元,以裂腹鱼、鲈鲤等冷水性名优鱼类人工繁育、规模养殖为主体,年产裂腹鱼鱼苗2000万尾、花斑裸鲤鱼苗1000万尾以上、反季节鲈鱼鱼苗一亿尾以上,年产值可达2000万,利润300万元,生产能力位居西南前列。

打通上学路照亮回家路

3600万打造喜德优势特色产业

半年时间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658万元财政帮扶资金完成五大类21个项目

援彝

UPPORT FOR YINATIONALITY

S

优化县域医疗卫生服务,是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2021年,喜德县在援建干部的帮助下,共实施医疗帮扶项目3个,投入资金75万元。
喜德县人民医院“超声引导下周围神经阻滞技术”,填补了全县医疗技术空白;光明镇中心卫生院拉克分院预防接种门诊、中医馆等科室改造升级;冕山镇中心卫生院妇科临床科室全新创建,智慧医疗信息化建设从无到有,正在向全县“医疗卫生次中心”阔步迈进。
更为重要的是,什喜医卫系统的双向互动,喜德卫健系统人才队伍更专业、科室建设更规范、医院管理更现代,真正筑起守卫群众“健康防线”,让群众在全面小康的路上更有“医”靠。
教育方面,什邡前指部推动什喜两地学校全域结对,创建“校对校”教育联合体。2021年,什邡市22名优秀教师长驻喜德支教6所学校,200余名骨干教师赴喜德送教,喜德35名骨干教师赴什跟岗培训,引领喜德学校转变教育理念、更新教学手段、提升办学质量。
10名喜德优秀贫困学生在什邡中学愉快地学习生活,从2017年开始,累计为喜德代培的37名学生本科上线率100%。

平台建设、精准培育、政策保障上持续发力,方能激活人才振兴的“一池春水”。
乡村振兴、人才先行。2021年,什邡市安排智力援建帮扶项目6个,投入资金94万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开阔了眼界、创新了思路;农村建筑工匠职业技能培训增强了实操能力、拓宽了就业渠道;干部综合素质培训提升了喜德干部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能力和水平。35人之外,更有蕴含着巨大潜能的社会力量加入到援建当中。
一直以来,什邡前指部都在不断鼓励支持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公民个人参与对口帮扶,实现政府、市场、社会“三方互动”和“三大联动”,先后发动台湾慈济慈善基金会、北京感恩基金会、什邡爱心企业、社会仁人志士等投入到新建学校医院、资助学生、捐赠物资等对口帮扶工作,累计到位资金2317万余元。
新的责任、新的使命,乡村振兴,你我同行。“山海情”的故事,在大凉山仍在续写着新的佳话。

在援彝的岁月里

从什邡出发,到喜德扎根,转眼,已有一年。
过去的一年工作是繁忙的,生活是充实的。480公里的往返不是简单的重复,更多的是在磨炼中提高,在探索中成长。这一年对我来说可以总结为四个一:“刷新一个认识、领会一个道理、收获一种感动、赢得一次友谊”。

智慧医疗信息化建设从无到有

两地结对创建“校对校”教育联合体

6个智力援建帮扶项目

激活人才振兴“一池春水”

陈科

援彝

UPPORT FOR YINATIONALITY

S

刷新
一个认识

“刷新一个认识”是重新认识了喜德。来之前,喜德对我而言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充满了各种流传的说法,如彝族老家、彝语发源地等等,当然也有一些固执和片面的看法。但是只有亲身来到喜德,融入喜德才能发现喜德的好、喜德的美和她的不足。
喜德是一个好地方,自然资源得天独厚,阳光普照,土地肥沃,成昆复线和城际快速干线即将修建完成,喜德区位优势将进一步突出,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喜德将迎来大发展。这里还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和民风民俗,都值得我们去挖掘和发现。虽然我到喜德时间不长,走过地方不多,但我还是希望走遍喜德的山山水水,在脑海里留下一个鲜活立体、富有层次的喜德画卷。

领会
一个道理

“领会一个道理”是看不如说、说不如做。一项工作一件事情没有做过就没有发言权,在政法委挂职办公室主任,从简单的文件收发、材料撰写、会议安排等日常工作中,我领会到办公室工作不仅要干好分内事,还要有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要通盘考虑好整个政法机关全部工作和安排,要做好与其他相关单位对接,体现政法委在政法系统中协调和领导地位。要服务好领导和机关全体干部职工,为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发挥办公室服务中枢的作用,当然自己离这个标准还有较大的距离,希望在2022年工作中做得更好。
在指挥部综合组的工作中,我主要负责拍摄各类新闻图片,上传相册80多个,储备各类素材图片1571张,为指挥部简报和各级新闻媒体提供图片300余张。在负责绿色家园项目中,我从零学起,从立项到施工再到完工结算,每走一步都是蹒跚学步,让我这个新手逐步成长。

“收获一种感动”是喜德人民带给我感动。在外出拉练的山顶上,有顶着烈日放牛的小女孩,用纯真的笑容打动我;在山坡下灰尘弥漫的马路上,有几位勤劳的妇女用简陋的工具背篼背上一筐筐砂石,运到山坡上修建房屋,她们登高的背影震撼了我;在农家的院子里,在山路旁空坝里,或是任何空地内,都会有一群皮肤黝黑的小孩打着篮球,有的用一个小木桶做球框,有的就是在墙上画一个圈,无论条件多么简陋,也阻挡不了他们向往篮球的心。
我从喜德人的身影中看到了敢于吃苦、辛劳勤奋的精神和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信心,脱贫攻坚虽然结束了,但是乡村振兴还在继续。我坚信,喜德必将迎来一片新的发展天地,在这样环境中工作,我时刻有感动,日日有收获。

收获
一种感动

赢得
一次友谊

“赢得一次友谊”是前方指挥部带给我的福利。35名援彝干部为了一个理想聚集在一起,大家朝夕相处,结伴而行,每天都有说不完的话题,干不完的工作,大家为了共同目标共同努力其乐融融。
在这个集体中,领导给我关怀和指导,同事给我帮助和支持,都是我心底最温暖的感动,我融入了集体,集体也改变了我。我的爱好增加了,兴趣增多了,见识提高了,开始学会慢慢观察别人、了解别人,学会主动与大家相处。我相信一个好的团队是干事业的基础,在新的一年我也会更加珍惜和维护好这份特别的友谊,干实干好援彝工作。

乡村振兴生力军
跻身大湾区“菜篮子

王燕

四川是全国最大的黄背木耳生产基地,主产在德阳、成都、宜宾等地,其中以“中国黄背木耳之乡”什邡市湔氐镇种植较集中。
什邡市黄背木耳生产规模达年产1.5亿袋,种植户2000余户,年产黄背木耳干品4600万余斤,产品销往国内外多地。

创业

NTREPRENEURSHIP

E

创业

NTREPRENEURSHIP

E

什邡市诗涵家庭农场成立于2016年3月,是专业从事黄背木耳新品种、新技术试验与推广应用的现代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是省农业厅认定的“四川省家庭农场省级示范场”。年种植规模13余亩(菌棒14万余袋),促进40余人就业,年产干品4万余斤,产品远销川、渝、贵、粤、港、澳、京等地。2021年,成为整个德阳市唯一跻身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认定的单位,有望今年端上粤港澳大湾区市民的餐桌。
走进什邡市诗涵家庭农场,一片晒耳的繁忙景象映入眼帘。农场负责人陈顺的父母是当地第一批从事黄背木耳生产的耳农,他从小就熟悉黄背木耳种植。在了解到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机遇时,果断携妻从城市回到农村返乡创业,成为村里第一批“新农人”,开启黄背木耳种植的创业之路。

返乡创业的“新农人”

入选大湾区“菜篮子”

黄背木耳在生产过程中,菌袋接种问题是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为解决这一问题,诗涵家庭农场在什邡市农业农村局及湔氐镇食用菌协会的牵线搭桥下,开始与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毛木耳和药用菌栽培岗位科学家谭伟研究员及四川食用菌创新团队专家深度合作,研发适应于毛木耳接种用的枝条菌种和扣盖菌种以替代传统接种模式的方式方法,逐步解决接种环节的问题,实现了绿色环保、轻简适用、降本增效。

此外,什邡市农业农村局和什邡农商银行在技术和资金上对诗涵家庭农场扶持与帮助,引入全自动高压微雾恒湿系统,实现生产大棚内湿度24小时均衡,在降低劳动力成本的同时减少病虫害滋生,提升了黄背木耳品质。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21年春节前后,诗涵家庭农场种植的黄背木耳经省海关质量检测中心检测,236项产品指标全部合格,顺利入选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将为广大粤港澳朋友提供安全、好吃的木耳产品。预计今年6月“川湔”牌黄背木耳将端上市民餐桌。

乡村振兴的“内生力”

“家庭农场富农家,致富路上幸福长。我将致力于什邡黄背木耳流通环节转变,打通种植户与客户在资源互换间的最后一公里,减少信息不对称,为实现乡村产业兴旺、耳农增产致富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诗涵家庭农场负责人陈顺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家庭农场是带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衔接,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乡村振兴的新载体。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仅为“中国粮食,中国饭碗”的安全提供保障,也为乡村振兴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诗涵家庭农场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已成为带动新业态、新模式的领头羊,走出了一条农业发展科技化、规模化、特色化的发展新路径。

创业

NTREPRENEURSHIP

E

他 在第二故乡安居乐业

在章洛大地走一走,无论是车水马龙的街头,还是悠然自得的乡村社区,时不时就能听到五花八门的外乡方言。在什邡生活了5年的江苏人陈秋林却笑着说,自己那口江苏话已经被同化得差不多了。
到什邡这5年,从忧心忡忡的外来创业者,到在什邡安了新家,再到孩子入读公办学校,享受与本地人同等的社保福利,陈秋林是什邡返乡创业蓬勃发展的见证者,更是受益者。

何小米

陈秋林原是江苏丹阳人,早年从事汽配生产,奔走各大批发市场找销路时,结识了什邡籍姑娘易元华。有了贤内助,陈秋林的生意也是蒸蒸日上,但陈秋林的客户基本都在云南、贵州和四川一带,每年光运费就是几十万,加之江苏一带同类型个体户比比皆是,行业竞争激烈。妻子易元华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便提议返乡创业。
听了老婆的建议,陈秋林有些心动,但一系列的担忧也涌上心头。“我说假如到四川去,最起码饮食这一方面肯定不习惯,四川都是吃辣椒,我们江南这边都吃的清淡。”陈秋林犹豫不决。
在妻子易元华的多次劝说下,陈秋林决定赴四川实地考察。“什邡到成都确实很近,路网也很发达,相对于成都的生产成本来说,更有优势。”陈秋林告诉记者,加上老婆娘家也在什邡,家里有个什么事情有亲戚朋友帮衬,最主要可以照顾年迈的父母。三次赴四川考察,最终在2017年,陈秋林将一条生产线迁到什邡。
马井镇毗邻彭州市,紧靠成德大道,地理条件优越,陈秋林一眼就相中了这里。在当地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鑫华阳科技有限公司在马井镇玉马村拔地而起。

三下四川考察  怀揣梦想返乡

厂房建好了,工人却成了老陈的一块心病。“这边的劳务全都是化工、家具、泡菜为主,搞汽配这一块就像门外汉一样。”陈秋林为此很是苦恼,经常整夜辗转难眠。
陈秋林从事汽车配件生产很多年,老家的工厂也是自己一手打拼出来的,从一线操作到后期装配,都称得上是“老道”。老陈思来想去,干脆自己办个培训班,手把手从零教学。
从企业负责人到车间教学师傅,陈秋林很快进入角色,每天一起床就泡在车间里,和工人们打成一片,从生产线到后期装配,事无巨细,常常一待就是一整天。“泡车间都成习惯了,现在每天一上班,第一件事就是去车间转悠。”陈秋林笑着说。
经过几个月的培训,工人们也渐渐能上手独立工作,生产线顺利投产。看着公司进入正轨,老陈也慢慢把老家公司的生产线都搬了过来。“现在就只有无尘车间还留在江苏,两个厂区可以算得上是互补吧。”陈秋林坦言,一年下来,整个公司光运费这一块就能节约15万元。

老板变身导师  产业走上正轨

实现创业梦  带富家乡人

鑫华阳科技有限公司落户马井镇,不仅改变了陈秋林的生活,也改变了玉马村的村民生活,李禄刚就是其中之一。
李禄刚今年40多岁,因为没有什么一技之长,这些年一直在外打工维持生计。“以前一年可能回来得到一两次,娃娃都是父母长辈帮忙看着。”李禄刚说,因为常年在外务工,对于家庭孩子疏于照顾,很是愧疚。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李禄刚产生了家门口务工的想法,陈秋林公司的招聘像黑夜里的一道光,照亮了李禄刚一家子。
李禄刚应聘上了装配工,因为勤劳好学,没多久,他就成了公司里为数不多的高级装配工。“一个月四千元以上,好的时候能拿五千多元,活路比较轻松,最主要可以照顾家里。”谈到目前的工作,李禄刚很是满意。
2022年是聚力建设“五新什邡”的开局之年,什邡站在了新的发展起点上,像陈秋林一样的外地人,在什邡通过自己的努力,真正实现了安居乐业。今年,陈秋林一家子搬进位于雍湖公园旁的新房子,他笑着告诉记者,一家子在什邡定居下来,自己就像吃了一颗定心丸,心里暖暖的。

创业

NTREPRENEURSHIP

E

“健”与“美”的舞者

历经三十余个春秋,美大康药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如今,已是一家集现代化中药、生物医药、化学合成药、原料药、营养保健食品为一体的现代综合成长型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步入“十四五”,美大康迎来新机遇。

美大康,将社会责任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定位企业的社会角色,通过有效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用有限的企业资源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美大康,就是这样以身作则,默默无闻地诠释着“共创、共存、共享”的社会担当的内在含义。
“品至重,德为先”,这是美大康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反映了一种致力于物质生产的精神气质,是一种经营哲学和自我超越的精神态度。
所谓“品至重”,即“品”人品、产品。药品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和安全,安全可靠是患者不变的追求,没有品质保障,企业就没有必要存在,因此,“品”是至关重要的东西,没有什么东西能够取而代之;再者,仁心济人,有人品才有责任感,有仁心才能救济人,一直以来,美大康把对品质的追求放在第一位,至高无上,这是它能够稳健地一路走来的内在动力。
所谓“德为先”,即德先行,是诚实、关爱的具体表现,患者需要关爱,员工需要关爱,社会需要关爱,美大康以德报人,人敬之;以德服人,人仰之。这是美大康能够发展壮大的动力源泉。
以“品至重,德为先”的价值理念为核心的美大康公司的文化建设,倡导人间正气、压制歪风邪气,保持了公司内部环境的清新,使之不受外界不良风气的污染,茁壮成长、发展壮大。

品至重 德为先

美大康弘扬‘家’文化,其幸福之家的理念就是建家、兴家和爱家。在这个大家庭里,大家相互关爱、相互帮助 、相互支持、相互理解,其乐融融。
以人为本,处处为员工和他人作想,体察员工的困难,解除他们的困苦,有这样的企业,员工的向心力不强都难。
美大康的大爱还传递到汶川、雅安、鲁甸……留下一份份关爱与援助,一个个感人的瞬间。

老字号 新理念

林荫小道,曲径通幽;嫩绿草坪,花草点缀……
“绿色”理念说来容易,做起来难。既要发展生产,又要绿色环保,美大康可谓做了大手笔——
作为老字号药企的美大康,慨然投入巨资,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对污水处理装置进行升级换代的彻底改造,处理后的废水,在对外排放的所谓“废水”池里放养金鱼,鱼儿在池里活蹦乱跳地嬉戏、追逐……成了美大康厂区内的一个风景点。
这是美大康人性化关怀的体现,加大绿化投入,将空地改建成绿地,为员工们创造了更舒适的工作环境。
同时,美大康在厂区内靠近湿地公园一侧建智能的、具有中医药文化传承的中药作坊,绿化与工厂融合,向市民开放,以展示中药的制作工艺,这是什邡湿地公园一角的花园般、城市景观工厂。这既是湿地公园的一个景观,也是展示什邡现代文明的一个窗口。
美大康的“绿色”理念,在什邡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立潮头 担使命

创新,是企业的原动力,只有创新,才能发展和壮大,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则是发展与创新的基础。
美大康致力于高端科技产品的开发与相对应服务相结合的产品线开发战略,使产品科技含量高, 不容易被竞争者模仿,能取得高科技带来的高额利润,生产批量大,容易形成规模产业,集中资源于相对应的单一领域,能够迅速占领市场,能形成核心事业。
在美大康,技术创新产品优化已经形成了合理的制度,那就是销售一代、市场开发一代、储备一代、研发一代、立项一代。一浪又一浪地推波前进,步步为营。
历史与传承,创意与开拓。厚重与包容,静谧与活力……一切的元素总能融合出默契,融合出独属于美大康的魂与韵。
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中重要的县域区域,什邡的态度是坚定的。作为一个重要的川西药企,美大康的态度是坚定的。
建设“五新什邡”,打造“精致生活”,面对新的历史使命,立于潮头的美大康,朝着创新发展、提升经济发展的“含金量”与“含新量”的目标,摩拳擦掌,昂首前行,助力什邡向“百强”发起冲刺。
健康与大美,美大康正是致力诠释的舞者,再次扬帆启航!

杨伟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他们,从刀光剑影中走来;
他们,从血雨腥风中走来;
他们,穿越历史烟尘走来。
他们是谁?
他们,
就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
他们,就是现在的我们!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历史的交接棒传给了我们,
无数青年团员心怀伟大梦想,
面对鲜红旗帜,
许下铮铮誓言——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屈丽)

祖国花开
别样红

儿童与少年时期,
是人生最美好的开端,
远大的理想在这里孕育,
高尚的情操在这里萌芽,
良好的习惯在这里养成,
人生的风帆在这里起航。
今天他们是天真烂漫的红领巾,
明天他们将肩负时代重任,
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
让我们一起走进祖国花朵,
看童心筑起中国梦。
                                                                               (王燕)

十年磨一剑
一朝试锋芒

又是一年高考季!
十年磨一剑,一朝试锋芒。
你可能记不清,
用了多少根笔芯,
刷了多少套试卷,
所有的坚持,
都是为了此刻的亮剑。
考场内,你奋笔疾书。
考场外,我全力守护。
一幕幕,有温暖,有感动,
有青春,有梦想,
每一个披荆斩棘的你
都是勇士。
愿你们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肖宇  杨磊)

历史

ISTORY

H

什邡博物馆藏着这些“虎”

什邡博物馆2009年被评为国家三级博物馆,馆内展品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现了什邡5000年的历史文化。什邡博物馆馆藏文物中,也藏着许多“虎”。

张晓玲 刘春华

馆内有一件镇馆之宝,战国时期的军乐器——虎钮錞于。这件藏品于2009年在什邡市师古镇红豆村出土,通高85厘米,钮为虎形,长32厘米,宽8厘米,形态独具特色,虎嘴大张,倨牙翘尾。器身阴刻卷云纹、饕餮纹等纹饰,铜色青绿有光泽。錞于存世数量少,什邡馆藏的这件錞于在体量上居全国之最,堪称“錞于之王”,文物价值极高。
该馆还有一只虎藏在十二生肖金带中。这条来自唐代的金带,长121厘米,宽0.9厘米,重113克,做工精致,带扣以金丝盘成,带身阴刻有栩栩如生的十二生肖图案,其刻画的虎身形健硕,虎虎生风,颇有王者之气。什邡出土的这件金带金色纯正,纹饰精雕细琢,精美无比,具有强烈的时代风格。
该馆还馆藏一幅张大千的二哥张善子所画的《风虎云龙图》。张善子善画走兽、山水、花卉,尤以画虎著称。张善子爱虎若子,号“虎痴”,钤印中又有“虎公”之别号。居苏州网师园时,张善子曾豢养一虎,寝食与共,朝暮相对,故深察虎性,所画之虎,极为传神。
什邡馆藏的这幅《风虎云龙图》画中绘一古松,长势奇特,多条粗大的枝干盘根错节,盘旋交织在一起,形成一株粗大的树木。枝头好像龙头,树身弯弯曲曲犹如龙身,树根似龙爪植根于地上。一猛虎伏于古松枝干上,虎视眈眈显露威猛之势,涌动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张善子所画虎图,寓意深刻,气势磅礴,“风虎云龙”寓意杰出人物顺应时代潮流涌现。

战国 青铜虎钮錞于

历史

ISTORY

H

唐 十二生肖金带

1972年2月,乍暖还寒。两路口(今马祖镇)境内四川省化工机械厂基建工地上机声隆隆,工人们干得热火朝天。忽然,有人惊呼,有东西,其他人迅速围拢过来观看,眼前的一幕让大家惊呆了,只见距地表一米多深的地方,一个巨型的陶制缸呈现在众人眼中,里面重重叠叠堆放了很多青、白色瓷器。见此情形,众人不敢再动,工地负责人吩咐大家保护好现场,随即停工,向县文化部门报告。一个小时后,相关人员赶到现场,他们小心翼翼清理开周边的泥土,对瓷器进行仔细清查,有碗、盘、杯、碟、瓶、盏、洗、盂等,其中碗、盘、碟居多,杯、瓶、盏、洗、盂数量较少。
这批瓷器在地下沉睡数百年,历经朝代更迭,躲过战乱兵燹,于20世纪重见天日,令人大饱眼福。
化机厂一窖藏出土了280余件宋代瓷器的消息瞬间传遍大街小巷,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与热议,多家媒体采访报道。大家讨论的焦点集中在瓷器的来源、年代、窑口、器型等方面。省文物专家为攻克这些难题,进行了艰苦细致的研究工作。
这批瓷器保存完好、堆放齐整,,显然是有意窖藏于地下。其中影青划花碗、影青划花大碗、青釉莲瓣纹碗、青釉玄纹盘口瓶等瓷器造型独特,釉色莹润光洁,不失为瓷器中的精品。翻阅文献资料,结合这批瓷器的造型、花纹、釉色、装饰方法,专家推断这不是一个窑口的东西,影青划花碗、影青瓷盘等具有景德镇窑的特点;其中一部分瓷器又和北方定窑的风格相似,有可能是因战乱,北方定窑遭破坏,烧制定窑的工人南迁景德镇,仿定窑的烧造技术,烧成的影青瓷器。故它既有景德镇影青瓷的特征,又和定窑的瓷器相仿。此外,青釉刻花莲瓣纹瓷碗、青釉瓷碟等瓷器胎骨厚重,釉厚而莹润,具有明显的龙泉窑特征;虾青釉瓷盏,色泽青中泛黄,造型简朴,推测为耀州窑瓷器。

历史

ISTORY

H

什邡市博物馆

神奇的宝藏

——化机厂宋代瓷器窖藏发现纪实

宋  龙泉窑弦纹盘口瓷瓶

宋  龙泉窑瓷碗

宋  影青瓷瓶

这么多瓷器为何会在什邡出土?文物专家通过查阅史料,深入细致的研究,揭开了这个谜。据宋史记载,汉州德阳郡领县四,雒、什、绵、德。什邡属汉州,为当时的富庶地。两路口(今马祖镇)位于县城西北,为当时的交通要道。唐末五代时,四川经济相当发达,当时就有“扬一益二”之称。至南宋,商品经济发达,蜀商在当时的商业中非常活跃,由于蜀商的往返贩运,在商品中占重要地位的瓷器,无疑也会被大量带入四川,进入什邡。南宋后期,蒙古族南侵,四川地区是宋军和蒙古军争夺的主要战场之一,专家推测,这批瓷器有可能是战乱时,贵族地主来不及带走,为保存这批珍贵瓷器,便挖地窖埋藏于此。
这批瓷器作为宋瓷中的精品,能够如此完好的保存下来,弥足珍贵,为我们研究宋代的社会经济和制瓷工艺提供了实物资料。

文旅

ULTURAL & TOURISM

C

留春苑内矗立着八块刻碑,上书“北寺晚钟、井泉印月、高景雄观、缨泉消夏、程门立雪、蓥华叠翠、竹溪香雪、青雀传音”,即“什邡八景”,又称“方亭八景”“雍城八景”。于什邡人而言,这“八景”似乎早已司空见惯,但对于传承千年的悠久历史典故,却鲜有人知。今日,就让我们一同去品味既熟悉又陌生的“什邡八景”之一“青雀传音”。

什邡八景之

牟娟

春看新芽抱枝头,夏赏荷花满塘红。秋逢桂花香满怀,冬寻腊梅处处香。一年四季,竹溪公园内四时风光各不相同。传承千年的“什邡八景”均在时事变迁和文革中有所损毁,唯独“青雀传音”中的青雀塔于1986年重修于竹溪公园内。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相传,唐玄宗为避乱逃往蜀地,曾在什邡求道士以青雀传音寻觅杨贵妃。此外,玄宗曾题“青雀柱”,其遗迹距此不远,因此修塔也以“青雀”为名。由此可见,青雀塔承载着自马嵬坡后唐明皇李隆基对杨贵妃的思念之情。不论传说是否属实,这座塔自1986年便留存至今。
取自旧时传说的青雀塔高38米,拔地七层,楼阁式样,于平地忽然涌起,蔚为壮观。

文旅

ULTURAL & TOURISM

C

青雀塔四周环绕翠云廊、李冰古迹展厅、双籍亭等,与青雀塔形成一组历史遗迹区,与藤竹风光相映成趣。
青雀塔飞檐横空,朱栏丹柱,从第二层至第六层,依次嵌壁王勃、王之涣、陈子昂、杜甫、杜牧、苏轼、范仲淹、海瑞、方征明、唐寅、祝枝山、董其昌、郑板桥、李调元等人的诗词书法。此外,现代名人如蔡元培、于佑任、郭沫若、赵朴初、舒同等人的诗词书法也刻于其上,其中又以于佑任的“龙蛇移”风韵独特,飞舞如风。第七层即顶层,登之可极目远眺:四季雍城平畴如画,西北处山区山影隐约可见,近处高楼街道错如横盘,远处村舍河流烟霭朦胧,一切美景尽收眼底。
犹记得儿时秋日时分喜欢与父母一同登塔远望,顶层追风,看满园金菊热情绽放,次次都兴致盎然,别有一番滋味。然而,岁月不待,经过这些年的风雨洗礼,如今的青雀塔早已不堪复登,众人也只能远观塔上的夜色之景,追忆往昔的美好回忆。于什邡人而言,它是一塔一景,更是什邡一块鲜明的地标。

文旅

ULTURAL & TOURISM

C

在什邡古城北门原永正门外,筏子河与护城河交汇处有一拱形石桥,旁有一天然泉眼,当地人以八层石板将其围成井形。由于常年喷水清澈见底,常印明月,故称印月井,而旁边的拱桥则为印月桥。河边有清代嘉庆年间竖立的石碑,上刻“古印月井”四字。有诗云:“传是仙女菱花镜,井泉印月月长圆,人生几得长圆夜,长住雍城抱月眠”。
多年前,人们长聚此处游玩,在印月井边嬉戏。每逢佳节,常有僧侣、道士在此“清水”祭祀,而当时,此地河坝街、小花园街一带居民,祖祖辈辈都饮用这印月井里的水,那时河坝街沿岸的吊脚楼,茶店、饭馆、烟摊和川剧堂子,顺着弯弯老街伸向城内。这里,品茶、观戏者络绎不绝,沿街叫卖声、吆喝声不绝于耳,极其热闹。
清朝光绪十五年(1889),成都望江楼落成,四川总督刘秉璋大宴宾客。席间,口占上联“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此后,虽有不少人对出下联,但都显得平庸。但三十年后,李吉玉在“井泉印月”处口占了一妙对。
当地相传,什邡名士李吉玉在一月夜独游,漫步印月井边,此时天上浩月当空,印月古井波光粼粼,眼前景致使他文如泉涌, 不经意间联想起成都望江楼崇丽阁无人所对千古奇上联:“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于是触景生情脱口而出:“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这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十分地工稳,贴切,真可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并以此传为佳话。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刘少奇到成都时,曾目睹了这副脍炙人口的千古奇联,当他得知下联“印月井,印月影……”的由来时,不禁拍手称绝,他询问工作人员印月井在何处,回答:距成都70公里外的什邡城北……时光荏苒,如今,印月井居于闹市,颇有大隐隐于市的滋味,而它的周遭是不断变迁的商铺和那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和茶余饭后在此小憩、纳凉、跳起广场舞的市民群众,但印月井依旧如初,尽管岁月更迭,她不偏不倚见证城市的发展。 

什邡八景之

张煜良

美食

OOD

F

什邡板鸭

人间至味 百年飘香

邱玲  罗涵

什邡板鸭是著名传统美食名特产品,远近闻名,有口皆碑。产鸭史远及古蜀国鱼凫王朝,美食史可上溯自西汉雍侯宫与五代蜀王宫宴。在《王家尚食谱》古籍中曾记载:北宋大文豪、美食家苏东坡,从绵竹蒸蜜酒、取什邡鸭为佐,畅游长江作赤壁赋的佳话。
什邡板鸭分生板鸭和熟板鸭(俗称烧腊鸭子),系腌卤食品中的精品,历史悠久,是与叶烟齐名的什邡特产。板鸭因其在晾晒和腌卤过程中,均采用竹骨绷撑,成品成板状而得名。
生板鸭分三类:即去骨鸭饼、桶鸭和板鸭。成品可保存三至五月。近年来采用真空密封包装,保存期更可延长,亦利运销。正宗的板鸭吃法当然以蒸为佳,不过水煮之后,那汤雪白,看着都诱人,喜欢的拿那汤来泡饭,佐以泡菜或红豆腐,也是一道美味。
熟板鸭(烧腊鸭子)系卤制品。色鲜味美,细嫩化渣,肥而不腻,风味独特。最宜出锅不久即食,口感最佳。由于制法各有师承,因而什邡烧腊鸭子亦风味纷呈,各具特色。但皮色金黄、肉色红润、肥而不腻、细嫩化渣、入口咀嚼、鲜香四溢,则是它们的共同之处。食用方法:一般买回来的什邡板鸭都已经是成品了,拿回家里,直接用刀切成块就可以直接食用了。如果不喜欢吃凉的,可以切成小块,在锅里用少量油,爆炒,放上点葱花,味道更加鲜美。一般的餐馆师傅都会摆盘,把熟板鸭切好摆在雪白的盘里,花朵一样层层散开,油亮与雪白相映,很有点美感。食客按层次如摘花瓣一样慢慢食过去,先鸭掌后鸭身进而鸭脖,最后啃鸭头,味道绵长,有过年的感觉。啃完,再伸开十指,发现连指间都泛着光亮。
目前什邡板鸭(烧腊鸭子)大小生产企业(作坊)在100家以上,遍及什邡城乡各镇(街道),年生产销售在百万只以上,是什邡人餐饮桌上必不可少的美味佳肴,也是馈赠亲朋好友的上好礼品。产品已远销省内以及全国多地,颇受消费者好评和赞誉。

什邡板鸭是著名传统美食名特产品,
远近闻名,有口皆碑。
产鸭史远及古蜀国鱼凫王朝,
美食史可上溯自西汉雍侯宫与五代蜀王宫宴。
在《王家尚食谱》古籍中曾记载:
北宋大文豪、美食家苏东坡,
从绵竹蒸蜜酒、取什邡鸭为佐,
畅游长江作赤壁赋的佳话。

美食

OOD

F

红白豆腐

从大山溢出的“方块”美味

豆腐乳,因地而异称为“腐乳”、“南乳”或“猫乳”,为国人常见的佐菜,是一种二次加工的豆制食品,以小块豆腐做坯,经过发酵、腌制而成。四川的腐乳以麻辣闻名,又以原什邡红白镇的腐乳名扬四海。一块好的腐乳需要经过3个月的漫长等待,且只能在冬季制作。山泉水、大豆、花椒、辣椒经过腐乳师傅的调和,3个月的时间,转化成一块喷香的腐乳。那一块喷香的腐乳,或许就是四川人胃里真实的乡恋。
什邡红白豆腐历史悠久,以其色白、质嫩、味鲜,形如羊脂白玉而名闻川西。豆腐的吃法很多,如烧、炒、煎、炖、凉拌、烧汤等;每年冬腊月家家户户用豆腐装香肠、制作豆腐干、冻红豆腐。不论是亲朋好友,还是做生意的商人,以及外地游客都指名要吃红白豆腐。
红白豆腐好吃,主要是红白山区土质适宜产优质黄豆,红白山区的优质水,清凉甘冽,所以制作的豆腐特别好吃。
红白豆腐制作方法独特。据豆腐作坊主人讲:红白豆腐纯用胆水点浆,点法精妙,既让水豆腐表皮变老又不失细嫩口感。作豆腐菜肴时,先下锅打毛,炒时不会翻砂。即:将切块或切片的豆腐下锅翻炒既不会散烂,也不会变焦,仍然棱角分明,保持原状。其味有麻辣汤、清汤、白油,各臻其妙。入口香融细润,别具风味,博得食客交相赞誉。
而红白豆腐干,又分本味、五香味、麻辣味、孜然味等多种口味。制作过程更有讲究,其作法是:把煮浆过滤并点浆后所得的半成品装入木屉,用千斤顶挤压,力度适当,用本地无烟煤作燃料的炉灶进行烘干。在烘烤前,用适量精盐抹面,使其入味,后用汉源大红袍对口椒增添香味并烘烤,若要加工成“五香豆腐干”等其它口味产品,再加以相应调味品,入卤锅收煮即可。由于在磨浆、煮浆、过滤、点卤、压型、烘烤、卤制等过程中,需按但氏家传密法操作,严守计量要求,因此,无论水豆腐或豆腐干,都能保持红白但氏豆腐的独特风味,大大优于其它产地的豆制产品。
堪称什邡一绝的红白豆腐,目前已生产上市产品有10余种,尚可开发的品种在10种以上,是什邡独特的豆类加工制作产品,闻名遐迩,享誉八方,老少咸宜,常食不厌。

邱玲  罗涵

论坛

ORUM

F

把党史学习
作为必修课常修课

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强调要着眼坚定历史自信,坚持不懈把党史作为必修课、常修课。这是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的重要举措,为持之以恒推进党史学习作出再部署再动员。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党史作为党的“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自身建设史”,除了历史具有的资政育人、鉴古知今、读史明智等共性作用外,还具有独特的禀赋、深厚的基因、感人的力量。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学习党的历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只有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宝贵经验传承好、发扬好,铭记奋斗历程,担当历史使命,才能从党的奋斗历史中不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
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注重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学习党的历史,提出了一系列要求。2021年,在庆祝我们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党中央立足百年党史新起点、着眼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作出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战略决策。这次学习教育认真贯彻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要求,取得重要政治成果、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制度成果,广大党员、干部受到一次全面深刻的政治教育、思想淬炼、精神洗礼,全党历史自觉、历史自信大大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

党史学习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不能指望一次学习教育就一劳永逸,要总结好、巩固好、拓展好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把经过实践检验、证明行之有效的好做法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通过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引导党员干部把党史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作为一辈子的事,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真正做到常修常炼、常学常新。
坚持不懈学习党史,重在深刻领悟党百年奋斗的历史价值,坚定党的历史自信。要进一步感悟思想伟力,坚持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增强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的政治自觉;进一步提高政治能力,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定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进一步激发昂扬斗志,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丰富内涵和时代意义;进一步坚守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用好党推进自我革命的宝贵经验。
述往思来,向史而新。学好党史这门必修课、常修课,归根结底要落脚在学史力行上。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要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增加历史自信、增进团结统一、增强斗争精神,更加信心满怀地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不懈努力,为新的大考交出时代满意的答卷。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战斗力大大提升,达到了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目的。

论坛

ORUM

F

李冰导洛通山的过程
及精神文化价值

廖兴林

李冰,秦国第三任蜀郡太守,生于公元前302年,约逝于公元前235年,出生地不详,葬于章山(现四川省什邡市洛水镇李冰村)。他在担任蜀郡太守期间,主持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和高景关水利工程,完成了成都平原岷江和沱江两大水系的治理,为世界水利史留下了举世瞩目的伟大“作品”,至今仍在造福后世。

公元前891年周天子册封秦非子,建立秦国。秦非子作为秦国的开创者因为周天子养马有功而被封赏,在位共33年(公元前891年至公元前858年)。
到公元前337年秦非子的第二十六代传人赢驷正式登基,从其父亲秦孝公手中接过秦国大权。公元前325年,赢驷废公称王,史称秦惠文王,正式成为秦国第一位大王。
秦惠文王在位期间励精图治,重用兄弟樗里疾为内相处理国内政事,重用张仪为外相处理合纵连横破六国攻秦之术,重用司马错为上将军灭蜀、巴,并大败燕国夺取汉中,让巴蜀和汉中与秦故地连成一片。一举让秦国成七国中最为强大的国家。《华阳国志·蜀志》记载:蜀之为国,肇于人皇,与巴同囿。至黄帝,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生子高阳,是为帝喾。古巴、蜀,建国历史悠久,早在人皇时期就已存在。“三皇五帝”中黄帝的儿子昌意迎娶了蜀地女子为妻,并生下了颛顼大帝、帝喾大帝。
古蜀五帝,蚕丛(白帝 代表虫)、柏灌(青帝 代表树)、鱼凫(黄帝 代表鱼)、望帝(黑帝 代表鸟)、丛帝(赤帝 代表花)治理蜀地一直从商周延续到战国时期。直到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利用

一、秦灭蜀及蜀郡设立分析研究

论坛

ORUM

F

蜀王与苴国、巴国交战之机派张仪、司马错通过石牛道带兵灭掉了开明氏传了十二代的蜀国,蜀王杜芦战败身死。秦灭蜀后,开明氏蜀国仅存的一位王子杜泮(蜀泮)率部众南逃到交趾(今越南北部),灭掉了文郎国,建立起瓯雒国,自称安阳王朝,持续了一百年后被秦末将领赵佗所灭。

二、李冰导洛通山的过程及原理分析

公元前314年,秦惠文王封其子嬴通为蜀候,嬴通任命陈壮为相。公元前311年,蓄谋已久的陈壮借机起兵谋反,并杀掉嬴通。公元前310年,刚刚继位的秦武烈王嬴荡派兵前往蜀地平叛,随后秦将甘茂诛杀陈壮平息了叛乱。公元前308年,秦武烈王任命其弟嬴恽为第二任蜀候。嬴恽任蜀候期间,蜀地仍然战乱不断,水旱灾害频发,民不聊生。
公元前307年,秦武烈王嬴荡因为与大力士比试举鼎失败,被大鼎所伤不治而亡,享年23岁。公元前306年,秦昭襄王(嬴则)从其兄嬴荡手中接过秦国大权,开始了长达57年的秦王任期(为秦国历任帝王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他最大的贡献就是在秦国全面推行郡县制。公元前301年,公子恽在蜀地起兵叛秦,秦将司马错奉命讨伐叛军。诛杀嬴恽及其党羽二十七人,平定了蜀地叛乱。蜀国号被废除,被正式划入秦国郡县制体系,秦昭襄王任命其弟嬴绾为蜀候(相当于第一任郡守)。

公元前285年,因蜀候嬴绾去世,秦昭襄王任命武将张望为第二任蜀郡太守。虽然,秦昭襄王想通过任用武将担任蜀地太守解决叛乱频发的稳定问题,但实践证明蜀地频发的水患灾害才是动乱的根源,自然灾害让广大蜀地民众苦不堪言。因此,秦昭襄王认识到要巩固秦国的统治必须要把治理蜀地水患作为重中之重。
约公元前270年,秦昭襄王经过慎重考察,决定任命具有丰富治水经验的水利工程专家李冰为第三任蜀郡太守。临行之前,秦昭襄王再三叮嘱他一定要把蜀地水患治理好,让蜀地人民安居乐业。李冰带领随从一路颠沛,历尽艰辛来到蜀地。李冰来到蜀地后,通过深入调查,了解到影响蜀地的自然灾害主要是岷江和沱江两大水系频发的洪水灾害。经过充分论证他决定把治理岷江水患作为首战。他带领义子李二郎组织民众通过大量艰苦细致的调查研究,用十年时间完成了都江堰水利工程,并创造了建鱼嘴通过内外江分流泄洪的治水之术。

李冰完成都江堰水利工程后让肆虐的岷江水得到驯服,让沿江人民从此不受洪涝灾害之苦。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蜀地百姓治理水患的信心,也让李冰作为蜀郡太守的威望得到了极大提高。但是岷江水患的治理仅仅只是蜀地水患问题的一部分,李冰和蜀地民众知道沱江水系特别是沱江上游的洛水更是凶猛,因此,他发出了“忧沱江”之叹。
公元前约260年,李冰在义子李二郎的陪同下,带领广大民众来到章山考察洛水治理方案。此时广袤的崇山峻岭之中一片巨大的高山湖泊映入眼中,湖水从瀑口倾泻而下,一旦汛期突发山洪将对下游民众生产生活造成重大威胁。李冰明白要解决洛水之患必须将瀑口凿开,但在当时要把一座巨大的山体凿开谈何容易。于是李冰带领工作队深入山区翻山越岭考察破解之法,并派人到下游研究疏缓水流之处。据整理本《什邡县志乾隆版》(213页)关于大安王庙碑记的记载,明代什邡县邑人庠生考证:上考《蜀名宦志》:“秦昭王时,蜀守李冰行部至湔山,见水为民害,遣子二郎菹治其事,因地势而利导之,先凿离堆,以避沫水之害,三十六江以次而沛其流,西南十数州县高者得种,低者得耕,蜀中余壤千里,号称陆海,万民利之”。
经过长期的调查分析和实验,李冰发现了热胀冷缩的爆破原理。如果我们用火烧水激方法,就能实现对瀑口山体的爆破,然后再用人工梳理瀑口就能打开,水患也能解决。于是李冰组织广大群众在古瀑口堆积柴火开始爆破,通过多次试验李冰发现由于无大容量的浇水工具爆破的效果非常有限。
李冰深知,如何解决破解之法还得多到山区做调查。于是无数次李冰带着民众到深山老林探究解决之法,了解地质构造,研究气候变化。直到有一天一位山区的猎人告诉了李冰章山夏季的气候变化现象引起了李冰的注意,老猎人告诉李冰夏季山区十里不同天,一会儿晴一会儿大雨倾盆,特别是海拔较高的山区更是常常下大雨。既然山上下大雨山下面天晴,我们何不向“天”借水来实现爆破。

论坛

ORUM

F

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李冰组织民众在汛期来临前对瀑口的山体堆积木材进行火烧,通过试验验证果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瀑口的山体正在逐步降低。后来,民众发现在指挥部傍边的山体下有几个山洞可以直通瀑口下面,于是有人向李冰建议,如果在山洞里架火烧山是不是有更好的效果。据“重修《什邡县志1984版》105页记载:高景关为石亭江出山之门户,系古代江水冲削辅以人工开凿而成。关下侧即为李冰导雒之瀑口。关顶坡上有石灰溶洞二,曰风洞、火洞。”这个想法得到李冰的支持和认可,于是在来年的汛期来临之前,李冰组织民众在山洞和山上同时架火烧山,这时从狮子王峰山下倾泻而下的山洪迅速来临瀑口之处,巨大的爆破声响之下,山体轰然倒塌,伟大的通山工程顺利完成。
当然,这时的李冰都已因导洛通山的伟大工程而积劳成疾病逝于章山之上,后人为铭记李冰的伟大功绩,不愿承认李冰逝去的事实。认为他已羽化成仙仙身为大鹏。并将李冰病逝之处称为升仙台。因此,后世为了表达对逝者的尊敬便有了仙逝之说。据整理本《什邡县志乾隆版》(213页)关于大安王庙碑记的记载:冰一日循视水道至广汉,溯江干而上,因有马沿河之名。后至后城山,遇羽衣人谓冰曰:“公之德入于民深,名注天府久矣,上帝有诏,命予来迎,遂挟之飞升而去”,今祠岭之西,即后城治,上有“礼斗峰”、“升仙台”,或亦其事欤?

得到这个启示后,李冰组织人员长期观察洛水瀑口在汛期(夏季)和枯水期存水量变化。通过长时期的观察,李冰发现枯水期和汛期瀑口水量变化在180多倍以上,从海拔最高的山峰到瀑口的海拔落差在4000米以上,水流的直线距离仅有不到30公里,并且在冬春季节的枯水期湖泊水位非常浅,完全可以在汛期来临之前组织广大民众烧山,待山体烧得滚烫的时候雨季的洪水必然如约而至。

李冰在担任第三任蜀郡太守近四十年的时间里,完成了都江堰和高景关两大水利工程使得肆虐蜀地数千年的两大水患得到彻底解决。让岷江和沱江之水成为润泽川西的母亲之河、富裕之水,从而奠定和开创了四川天府之国。为秦帝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定的基础,成为了秦国重要的后勤基地、粮草基地、兵源基地。李冰在任蜀郡太守期间经历了四代秦王,从秦昭襄王、秦孝文王(公元前251-250年)、秦庄襄王(公元前250-247年)、秦王赢政(公元前247-221年秦统一六国),始终兢兢业业勤勉工作,受到了历代秦王的信任和支持,用几十年的时间毕其功于一役,完成了这一震惊世界的伟大创举。什邡本土著名文史专家郭辉图老先生认为李冰对中华民族的贡献不仅仅体现在为秦国统一作出的贡献,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处于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南京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作为大后方的四川为全国抗战提供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支持。

三、李冰的功绩及精神价值研究

李冰在治水过程中总结的:“低作堰、深淘滩”六字真言,不仅是科学治水的全面总结,更是有其深刻的人生哲理。特别是“遇湾截角、逢正抽心”八字决更是深动地再现了李冰当时治水的科学态度,并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当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干部,在李冰身上我们看到了公仆精神在二千三百年前的深动诠释。笔者认为李冰作为秦国蜀郡太守他身上体现了两千多年来政府官员的光辉形象,是民族文化、民族精神、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泽民同志曾经高度评价李冰:“创科学治水之先例,建华夏文明之瑰宝”。在今天学习和弘扬李冰精神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笔者认为李冰具有五大时代精神值得传承和学习,即:
1.心系苍生、执政为民的民本精神;
2.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3.善作善成、持之以恒的实干精神;
4.刻苦钻研、尊重自然的科学精神;
5.发动群众、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副刊

UPPLEMENT

S

GOODBYE

 "KING BEE"

再见“蜂王”

“蜂王”是竹溪公园的球友们给从河南许昌来什邡的放蜂人朱建杰的呢称。
小朱是个健康、快乐、勤奋、健谈、积极向上的小伙,从开封口腔专业学校毕业后,为了增长见识,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放弃了自己的医学专业,和妻子一起选择了追花夺蜜放养蜜蜂这个行业。
我认识小朱,是在2018年春天他初来什邡时,到现在已快4年了。小朱夫妇的蜂场就在竹溪公园旁边,蜂场不大,离我家不远。我经常到他用帐篷搭建的简易家中拉家常。天气好,看到他用揺蜜机取蜜的时候,总会让我想起儿时捉蜂取蜜的美好时光。
小朱夫妇有两个孩子,大儿子十五岁,小女儿十一岁。为了生活,夫妇俩不得不把儿女留在老家,托付给年迈的父母教管。他们每年为追花夺蜜走南闯北十个月左右,去四川、山东、河北、东北、内蒙等地,到年底才展转回到老家陪陪父母和孩子,事业家庭终难得两顾。

 顾云辉

副刊

UPPLEMENT

S

小朱告诉我,儿子刚上初中的时候,成绩全年级前五名,现在已经落后到班上的二十名左右,父母住院生病,也不能躬身照顾,在外面放蜂十几年,想家里父母、孩子的时候,只能通过视频和他们聊聊天。在小朱心里,放蜂在外,餐风饮露是常事,但最难受的是背乡离井,既不能承欢父母膝下,也不能亲自教育自己的儿女。
好在,在什邡,小朱夫妇深受当地居民的爱护,得到不少的帮助。小朱说,什邡的社会治安好,蜂场附近的居民非常纯朴和善,经常赠给他们蔬菜、鸡蛋、红白豆腐,有时还有卤肉、什邡板鸭等;在卖小吃的商家取水,主人家也从来没有收过他们一分钱。他刚去竹溪公园的球场打球时,尽管大家不知道他姓甚名谁,却对他热情有加。知道他是外地来什养蜂人后,更送了他一个“蜂王”的称号,常邀约说“蜂王,我们来一局”,让他心怀感动。
说起什邡这片热土,小朱夫妇恋恋不舍,很想在这里安家落户。
可放蜂养蜂需要不断追逐灿烂的春光,去年,小朱夫妇转场去山东,临行那日,我请他们吃鱼蛙火锅,算是给他们践行吧。那天晚上天气不好,下着毛毛细雨,在他们上车出行前,对我说的感谢的话语和留恋的眼光,让我感慨万千。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知不觉又是一个春天了,菜花已盛开,原本想今年再回什邡的小朱夫妇因为诸事担搁,不能出行,每次路过那片闲置的小朱家的蜂场,我总忍不住想:何时能再见“蜂王”!

副刊

UPPLEMENT

S

ON THE EDGE OF THE WHEAT FIELD
THINK OF SOMETHING

在麦地边想一些事

潘鸣

农历二十四节气。每当我在旧历书上逐一识读它们的时候,耳畔总会萦绕古久的庙堂高檐下风铃坠摇的清灵妙音。它们每一个名字都蕴蓄了时令的精气神,透溢着空灵意境和唯美诗韵。而让我尤为痴迷的是小满——我们古人给这个季令赋予的命题如此贴切而深含哲意:川西平原的茫茫原野,新一季小春农作成熟了。田间之物长势欣荣,但不过是风调雨顺的一份回报,是丰衣足食的小康慰藉。辛苦一季的农人心怀欢悦,却不至于大喜过望。每一棵植株上叠坠的籽粒,其包浆的韧度和水份正蓄养到适中火候;新育的谷秧冒出一拃高,麦收后会一步不落赶上大春栽插;溪渠里的春灌流水从井泉汲出来,盈而不溢地浸泡赶腾出的田块。乡村大地上,一切都恰如其份,刚刚好。有布谷鸟在不知何处一声声啼鸣:快打快割......
这样的时节,我会选择某个时辰,如一尾鳅鱼一样溜出栖身的城池,游入一片丰收的田园。虽然那里没有一寸耕地归属于我,我无缘置身田垄去挥镰刈麦,躬耕插秧;但我觉得,一个由五谷杂粮喂养出来的血肉之躯,此时融入农时更替的原野之中,扩张自己的视听,饱览田间风物,沐浴自然天光,为即将离土遁入生命涅槃的麦粮们致一个送行的注目礼,是一种必要的灵魂拨弦和内在洗心。
油菜已先一步成熟收打归仓。那些青春期黄花怒放的炫斓生命,幻化为榨油作坊里飘溢出来的缕缕油枯异香。眼前,一望无际全是开镰收割的麦地。我特别留意观察过麦子从青涩到成熟的嬗变过程,在一个月左右的天然催熟期里,麦子们像是经历了一轮又一轮淬火冶炼:起先是由墨绿中透溢出些许浅黄,其色质似若青铜;继而濡色日深,渐渐镀成灿炫栗金:最后又悄然褪色,淡泊成宁谧的白银......
此刻,我伫立于一大块麦地边缘与它们对视。麦子含蓄世袭的绅士风度,直到老成仍保持着修竹一样挺直的身姿。它们密密匝匝跻身田畴,穗头微微低颔,相互彬彬有礼,仿佛在肃立静候一场典雅的音乐

的音乐盛会。然而,隆隆而来的却並非华丽乐章的前奏,而是一台台形如战车的庞大收割机。机手是来自中原的当代麦客,脸膛被仆仆风尘焗得油黑。他们傲然站立在机位上,衣袂翩翩驾驭着机车步步逼近,似若在挥弘一场势不可挡的战事。眼见灭顶将至,麦子们却一任坦然,毫无惧色。螺旋齿轮迎面裹卷而来,一瞬间,鲜活的麦穗被抽离秸杆,在钢齿铁牙的机体内完成精准的碎穗、脱粒、去壳、扬尘。当其从另一端口倾泻而出时,已净身为千籽万粒金褐色的玑珠。接下来,它们将经受连日曝晒,然后被送往乡村动力站,研磨成纯白的面粉。再往后,它们分道扬镳,依凭偶或的机缘化身为馒头、大饼、挂面、水饺、面包、西点或更繁多的花样。最终,都源源地滋养了世间俗人的肠胃,转换成延续人体生命的原动力。

突然想起儿时拾麦穗的情景。曾读过一些追溯当年拾麦穗的怀旧文字,把那份情景抒描得浪漫无比:蓝天如镜,白云悠悠,田野满目金黄,脱粒的拌桶声宛若远古歌谣。每一次弯腰,拾起来的都是一串唯美的诗句......老实说,我们那时拾麦穗可没有这份飘飘欲仙的心境。也许收割季麦地里那个“场”的确妙不可言,但我们却无暇旁顾。粮食短缺是当年所有家屋的困窘,饥饿让我们个个一脸菜色,而幼小的心智却被催得早熟。那一刻,我们的全部心思都专注于麦地里的每一方寸。尽管人民公社强调“颗粒归仓”,收打之后已组织社员逐田捡拾过一遍,但细致入微的我们仍然有所斩获。我们反复扒拉窝蔸,梳理乱草,掘开一个个田鼠洞,将发现的穗粒一点一点拾捧到竹篮里。东坡居士曾有"为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的至善之吟,可是饥肠辘辘的少儿无法持有这份佛心。鼠洞夺粮,是我们拾麦穗摸索出的独门绝招。后来想,为此也不知断了多少田鼠的生计呢。
拾捡的麦粒积少成多,家里磨成连麸麦浆,做成一馍饼,以应缺粮之急。这种连麸面馍虽然清香醇厚,但入口却有些粗涩刺喉,吞咽颇费力。

副刊

UPPLEMENT

S

显而易见的好处是易饱,经饿。但这毕竟是我们凭借弱小之力为家里挣回的一份养口之食,吃在嘴里,别有一番滋味!
据资料显示,全世界60多亿人口,以小麦为主食的占了半数以上,遍布欧美大陆,还有我国的东北、西部和黃土高原......毫不夸张地说,一份麦粮养活了大半个世界!麦子残留的那些麦蔸、秸杆、穗瓤、壳麸,它们也各有妙用:或就地还田沃肥,或被收集用于合成制造禽畜饲料、纸张、纤维板、新能源基材......
一株麦子从头到脚都献给了人类,可谓功莫大

焉。但是千百年来从没有一方帝王君主为它们封过号、加过冕;民间也未曾听闻有人专门给它们竖牌坊,立碑传。《说文解字》中关于“麦”的描述极其简扼:“麥,芒穀,秋種厚薶麥金也。金王而生,火王而死。”现代汉语辞典里给予的注释也只有寥寥几十字:麦,草本植物,秆直立,中空有节。子实椭圆,腹面有沟,供制面粉,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措辞完全是白描式的,品咂不出丝毫感情色彩。麦子先天短缺口舌,当然无计也无心为本族争讨什么名望功德。它们将自己的生命走向和最终归宿视为大道自然的轮回,秉持平和的心性坦然接纳,随遇顺应。他们超越物喜和己悲,世世代代以强韧的繁殖能力延续着物种

收回遐思,我在俯下身,从眼前的麦垄上釆摘了一大束麦穗。回家后,把它们插入一只竹编筐篓,置于客厅醒目处。那里距餐桌只有一步之遥,一日三餐,每当我在桌前捧起碗箸,一眼便看到筐中那拙朴一束,鼻息里就觉有一缕阳光、泥土和原生态植株的混合馥香幽幽沁入。顿然念想起麦粮的前世今生和与吾辈苍生的重恩深缘,心中不禁泛起阵阵温软的感动......

我们也是这大地之上麦子蓬勃生长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我们的每一寸成长,都隐喻着小麦的分蘖拔节;每一个举止,都投映着麦禾的伸肢展叶。我们与麦,原来是如此经络相联,灵魂相附,命脉共博!......

一茬小麦从垄亩上被收割了,麦粒变成面粉和各种美食供我们怡然受用,残存之物被悉数"利废”,这象征着它们此生的有形之身从此灰飞烟灭。但细细一想,作为生命的能量波流,它们何曾坠入“虚无”?它们经我们的口舌肠胃源源输入我们的肌体,潜移默化之后,与我们的骨血融为一体。我们每一块突起的肌腱,每一寸增高的身体,每一朵绽放的笑容,每一点滴闪光的情商智商都蕴含着它们不可或缺的因子。完全可以说,麦子穿越了时空维度,将其草本生命与人类血肉之躯对接贯通,物我浑然一体了;或者说,

的昌盛,为芸芸众生缔造着取之不竭的福祉。

SUMMER
I'M COMING

副刊

UPPLEMENT

S

夏天 我来了

 LJG

盛夏,点燃一盏岁月的灯,细数悲欢的过往。那些青葱的往事,还有曾经的自己,流年斑驳,依稀记得花落一季风满楼,饮下一杯离别酒,转眼醉了半生。
盛夏如此灿烂、明亮,空气中洋溢着热烈飞扬的激情。看窗外,花争艳,草青青,素心淡茶,悠然自乐,简单美好。花儿美艳,白云纯洁,干净、舒适,观之神清气爽,清明通透,从容淡泊。
傍晚的小城,宁静和谐。突然天气昏暗下来,疾风骤起,树林如海潮般狂舞,一时间天昏地暗,让人心惊肉跳。大风呼呼敲打着门窗,久久不能平息。天微明,窗外飒飒飒的雨声响个不停。这多雨的季节,也是苦闷的季节。我只想静静坐在时光的角落,闻花香流溢,听鸟语清脆,享一个人的清欢。
午后的闲暇时光,将心放空,静听花开,无拘无束。心若简单,美好相伴。所有的期待,会以慈悲的方式与你相逢。生活是一场虚妄,你喃喃自语,时光深处的忧伤,化作牵强的微笑,无法释怀。小城有熟悉的风景,陌生人来来往往,安静的环境是主色调,也有些单调,让人流连不忘返。晚风徐徐,心底悠然升起莫名的失落感。临水而坐,水声轻柔,仿佛歌咏岁月的深情。
夜色融融,繁星点点,忽隐忽现。你的笑容,让我想起了青春无邪的相遇,有快乐,有徘徊,也有伤感。夏的风情富有诗意而温热,然而却承载不了永恒的诺言。美好的情愫,根植于心,值得珍藏与怀念。每一个晴朗明媚的日子里,渴望与你共赏云霞般的一树花开,那里是梦想经过、停留、回首的地方……
倚在六月的渡口,聆听一段心语,送走一份期盼。山高水长,风景这边独好,冷暖悲欢,美丽的记忆永远芬芳。花开芬芳,花落从容,思念生花,魂梦相牵,感谢生命的慷慨馈赠。
迷茫的眼眸中,盈满晶莹。经常怀念昨日的单纯旋律,旧时光的烟花灿烂

而销魂,感受淡淡的清欢,还有那浅浅的温暖。错过的忧伤,在伊水徘徊,风吹过的沧桑,有着曾经的暗香醉人。此时花开,彼时花落,一指流沙,千般感动,聚散两依依,蓦然回望,远方和你,静默如水。
我不知道风往哪里吹,所有的忧伤,都吹散在风里。暖阳,清风,绿意,浮光掠影,若有若无的花香,美好的光阴温柔相伴。你用深情的眼眸,解读静美年华。我一直想说,守候最美的情深依恋,如初念你。
乡野葱郁,野花傲然开放。我凝视着伊水清透,草木清香,风轻云淡,而内心情义深长。经年往事,如烟如雾渐行渐远,擦肩而过,胜却繁华无数。流年似水,喜欢我行我素,坦然娴静。繁华易生烦恼,返璞才能归真,愿以心诚许一份清简的前世今生,安静生,安静活。
夏花纷纷落,一地斑驳,零落归尘。多想有你的陪伴,细数落花的美与伤怀。沉思中,美丽的往事,日渐消瘦。时光无情,无法挽留那些姹紫嫣红的记忆。草木葱茏,也意味着炎热炙烤。在这火热的季节,还能一次次邂逅各种花开,见证一程程无法预料的缘聚缘散。惟愿,时光如旧,往事鲜明,只记花开,不记年……
流年飞渡,时光荏苒。往来复古今,人生谈笑间。念世事之悠悠,悟山河之永恒,而生命的美好、壮丽,离不开一种情怀滋养、释放、升华。生活亦如歌,快乐时有阳光的味道,忧伤时泪水苦涩,悲伤时心碎无比……无论顺境、逆境,都需坚强面对,永不言弃。人生任何美好的享受,都有赖于一颗澄明的心,唯有内心富有充盈,方能从容抵抗世间所有的不安与躁动。
说心里话,我对雨不感冒。但今年河谷的雨偏多,常常夜里来天明消失,神神秘秘的让人纠结。其实每一次雨缘,有薄凉,也有温情,同样是时光赐予的珍贵记忆。夏雨非常随性、洒脱,绵绵不失风骨,润物无声,有时雨横风狂,大义凛然,桀骜不驯。雨无情而人有情,春风得意时看什么都美好,安暖祥和,郁郁寡欢时,淫雨霏霏一片悲凉。有一种心境值得怀念,那就是临窗听雨,听雨打芭蕉,听雨洗台阶,听雨水不厌其烦洗刷心头的蒙尘……思绪渐趋宁和,空气沁人心脾,难得的惬意时刻。
茫茫人海,我只是光阴的过客。也许一转身,就是一辈子。岁月让我成熟,磨难锤炼意志,用一颗豁达的心,笑迎黎明,这便是最好的人生。打开心窗,让心中盛满夏日暖阳,不惧明天,不伤以往,学会珍惜,懂得欣赏,体悟人生的温婉恬然意境。
想去山里,追寻夏的足迹。山野千里,什么也不去想,只愿安安静静做个简单的赏花人。山间的风,清清爽爽,野花幽径,静谧幽远,一棵棵挺拔的云杉,站成永恒的姿态。喜欢在静默时修身养性,深知,值得珍惜才有真情,错过皆是过客。小桥流水人家,徜徉于林间,希望遇见夏花般多情的你,热烈,温婉,让虚度的年华,沉淀出岁月静好的心动感觉。一种相思,流水落花,再回首,把如烟往事埋在盛世流年里。
岁月有痕,刻在我茫然回眸的沉思中。不管经历怎样的匆忙,我愿微笑面对夏花灿烂如海,聆听大海澎湃的壮阔与眷恋。花样年,碧云天,流水绕孤城。红尘清浅,历经万千冷暖,方知一花一木的静美,往后余生,感念家人安在的安逸。我站在时光的对岸,听风吹伊水浩瀚,看河谷花开鲜妍。岁月如歌,与君初相识,犹似故人归,我知道你会来,多少年过去了,回忆渐成斑驳。在热情似火的夏日,许下一缕相思,留半分心醉,期许繁华落尽时,相逢不是梦……

副刊

UPPLEMENT

S

亲水李冰

程兴海

我依然触摸到
你浩浩荡荡涌来的气息
洪流变成了希望
千里沃野结出了丰腴麦穗

我依然感觉到
你浩浩荡荡涌来的情怀
绿水环绕着青山
一方故土升起了万家炊烟

我依然看得见
你浩浩荡荡涌来的魂魄
梦想盛开了奇迹
情洒十方养育了春秋万世

啊,高景关为你矗立
蓥华山铭记你的恩情
章山洛水昼夜为你颂歌
巴蜀儿女代代缅怀,代代相传…

什邡印象

汪贵沿

有一种美叫发现
有一种痛叫思念

翻开一座古城,你便定格于季节的睫毛下
让镜头锁定一湾湖水
阳光倾泻着色,潋滟了川西灵性
不管你愿不愿意
我依然在雍湖的长桥边等你
等待一个春天的复活

秋天远去的蝉鸣
消失了一段曾经美好的爱情
那些云层碰落的心事
已打湿了整个情深深雨濛濛的日子
这座城市,因水而活
这个世界,有你就好

坐在城市宁静的水中
青草味弥漫诗性
蔓延绿色燃烧的火焰
为春天呐喊
为夏天激情
为秋天放歌
为冬天取暖
一湾湖,装下了城市的希望

从雍齿封侯到冉駹之虚,羌氐之窟
从城墙倒拐至李家碾的茶铺子各说各
一条护城河,七错八零不见了踪迹
如今圈一方土地植树养湖
养育千年的沧桑,千年的梦想
你划一条小船等你在雍湖中央
打捞一段飘零的历史

副刊

UPPLEMENT

S

雍湖是一杯酒

汪贵沿

自从没有了河东河西的风景
这个城市再没有流淌过月光的浪漫
那些成年往事被尘封多年
剩下的只是一些老照片的回忆
不知是谁,带来了一壶老酒
倒在了城市中央
让家乡不饮自醉

所有的风带着酒香飘洒千里
每一缕阳光都柔情似水
有酒就有快乐,有水的地方就有灵性
雍湖是一杯酒,胜过茅台和五粮液
从此,这个城市不再含羞
有客人就请进来,在城市中央
摆上一桌春天,一醉方休

我想……

雷田伦

你问我
这个冬天最想干什么
我说我只想
在长江边
站成一支温度计
每天为我的祖国测体温
我把每天的温度上报
让最疼痛的南方得到救治
我想披着北方的雪花

可以给发烧的南方退温
我想采江南的蜜桔
为那座城市止咳
我还想带上我故乡
蓥华山的泉水
为南方煮一壶春天
我想为我的祖国
点燃一只只蜡烛

副刊

UPPLEMENT

S

红白茶

喝红白茶
最好要回到红白
回到多雾的蓥华山中
回到老家的最深处

健鹰

那茶树,多是先人留下
多是几十上百年的老树
多是粗糙笨拙的身型
多是随心随性地散长
在房前屋后在坡上坡谷

喝一杯红白茶
从不需要懂得茶道
不需要焚香闻香
不需要正襟危坐
不需要装腔作势
不需要道貌岸然

山里,没有青瓷
没有冰花和紫砂

所有烧茶的壸,都挂在
灶门前,与饭菜同煮
都承受生活的烟熏火燎
与白发皱纹同守老屋

和茶枝同熬同煎
茶水和酒饭同饮同吃

茶壸中,一夜滚沸的水
是真的来自云中的泉
你尽可以洗衣淘米淘猪草
清沥源头是五千米的雪山

所有与喝茶无关的东西
山民没有讲究也讲究不起
在疤痕累累的四方桌前
围上一群疤痕累累的笑容
茶碗里,便有了
松枝过火的味道

喝红白茶
你便知了红知了白
知了冷知了暖,知了
红白喜事的家乡情缘
知了乡情友情亲情
以及人情世故的底线

喝红白茶,你才明白
茶的味道这茶的汤色
与价格无关与包装无关

喝红白茶,你才明白
好吃不过茶泡饭
好女都是素打扮

喝红白茶,你懂得了
可以活得粗枝大叶
可以活得粗茶淡饭
但是,必须知红守白
守一种香气根气
心,清纯如山泉

在朝霞日幕间,
在华灯初上时,
城市的繁忙褪去,
可热情,
依旧火辣喧嚣。
比起浪漫,
更热爱小城的人间烟火和平淡真实。

日月映雍城  (摄影 张兴泉)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