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2023年度亮点工作合集

其他分类其他2024-01-24
114

2023年度
亮点工作合集

宣城市地方海事(港航管理)发展中心
2024年元月

向海而兴  借船出海

行业内刊

2023年宣城水运基本工作提质增效,重点工作不乏突破,创新工作成效显著,文化宣传亮点纷呈,水运发展持续向好,完成港航投资2.35亿元,港口吞吐量1382万吨,同比增长50%,水路客运量16万人次,货运量16702万吨,货物周转量 8720373万吨公里, 水阳船闸船舶过闸量1469.92万吨,完成船员考试30场,船舶检验3765艘次,各项经济指标能基本实现或提前实现预期目标。

韩俊书记批示抄清

韩俊书记在省政府办公厅《每日要情》第 240 期刊载的《宣城市反映:内河水运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期盼 关注解决》上批示:“向前同志:在制定水运上的安徽政策性文件时,要突出问题导向,推动建议中问题、难点一个个解决”。

王清宪省长批示抄清

王清宪省长在省政府办公厅《每日要情》第 240 期刊载的《宣城市反映:内河水运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期盼关注解决》上批示:“请爱国同志研究”。 

费高云常务副省长在省《信息专报》刊载的《提升长三角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需破解三方面问题》批示:“请省发改委(长三办)会同交通厅加强与兄弟省市对接争取支持”。

费高云常务副省长
批示抄清

李中书记批示抄清

市委李中书记在《安徽信息》每日要报第165期我中心报送的《宣城市做大水运经济推进“向海而兴”》批示“小切口,大落点,很好!”

年度
亮点

04/全省首个苏皖合作码头广利川在郎溪建成运营
05/ 全省首条库区美丽航道青龙湾一期建设完工
07/ 全省唯一:宣城由一般港口晋升为重要港口
07/ 全省绿色低碳交通强国专项试点报部数量宣城        位居第一
08/ 全省首推“向海而兴,借船出海”系列活动
10/ 全省首个水运低碳应用场景宣城零碳项目入选
11/ 全省首个3000吨级船舶油改电项目在宣顺利          推进
11/ 全省水运能级提升幅度宣城位居前列
12/ 全省建设工程“黄山杯”奖宣城交通首次实现水        陆双突破
13/ 全省首个船舶建造检验两减两优试点落地宣城
14/ 全省率先完成芜申运河地方段管养移交
16/ 全省客运便民指标完成比重宣城位居全省第一

17/ 全省船舶年度抵押贷款额度宣城居前
18/ 全省首创渔船检验“集中申报、分批排期、集        中安排、一次办结”服务模式
19/ 全省县域三条集装箱班线在宣城开通运营
20/ 全市首次实现在航船舶航道数字视频监控全覆盖
21/ 全市首家水运网络平台建成运营
22/ 全市首次开展船员考试“培考发”一体化
22/ 全市首家船员学校实操考试考场通过核验
23/ 全市首次推出渡口渡船检验和渡工证书换发提醒服务
23/ 全市首次开通内河客船特培快捷通道
24/ 开创执法业务融合模式
25/ 探索专班服务重点企业
26/ 水运宣传不断突破
27/ 党建成绩显著

全省首条库区美丽航道青龙湾一期建设完工

11月22日,全省首条美丽航道青龙湾一期工程正式完工。该项目今年6月启动,规划形成“三线、二港、六点、一塔”总体布局方案。航道按一类航标配布进行航标设置,配布助航标志标记航线、亮化示位等设施,构建安全美丽的旅游通道。项目的完工,有助于发挥青龙湾美丽航道“航道+旅游”功能,把散落在沿线的景观串联成线,丰富“交旅业态”。打造“夜游青龙湾”旅游品牌,展现青龙湾“生态美、景观美、人文美”优势,借助“航道+”赋能“旅游+”,建成长三角湖区美丽航道精品示范工程。11月25日,《人民网》刊发《安徽首创 “青龙湾美丽航道”一期工程完工》。

全省首个苏皖合作码头广利川在郎溪建成运营

5月30日,安徽省广利川新材料实业有限公司取得码头经营许可,该码头是全省首个由安徽宣城建港、江苏溧阳整治航道的共建项目。项目位于宣城市郎溪县梅渚镇,共建设9个500—1000吨级散货泊位、120米驳岸设施及相应配套设施,年吞吐能力700万吨。正式投运后,上游郎溪振达矿业、安鑫矿业等企业的矿产品通过码头运送至溧阳、常州一带,提升宣城港实际吞吐量30%以上,让宣城资源优势与江苏工业生产需求相结合,实现合作共赢。11月13日,《人民网》刊发《安徽宣城:共建码头助皖苏资源互补 专班服务促水运发展能级》。

宣城水运

2023年亮点工作合集

宣城水运

2023年亮点工作合集

宣城水运

2023年亮点工作合集

宣城水运

2023年亮点工作合集

宣城港在此次全省港口规划调整中拟由一般港口晋升重要港口,属于全省唯一晋升为重要港口的城市,水阳江航道从省“二十线”航道之一提升为国家干线航道,并有望在江淮水运大通道建设中再度提升。近年来,宣城港口实现由小到大,千吨级码头达到 29个,港口吞吐量突破1000万吨大关。港口龙门吊、装船机等先进装卸方式占比提升到80%,科学合理规划了宣州、郎溪等5个港区,建成宣州综合码头等5个现代化码头。以宣州综合码头、定埠国际物流码头为两核,姚湾、凤联、定埠作业区为三区,北山、梅渚、海棠湾作业区为补充的港口体系初步形成,首个安徽建港、江苏建航道的苏皖合作广利川码头正式投产运营。8月30日,省委办公厅第165期《安徽信息》刊发《宣城市做大水运经济推进“向海而兴”港口扩能》。

全省唯一:宣城由一般港口晋升为重要港口

宣城水运3个项目成功通过省级评审,申报至交通运输部参与全国绿色低碳交通强国建设专项试点评审,数量为全省各地市中最多。这3个项目分别是宣州区川川船舶工程(宣城)有限公司的船舶“油改电”工程项目、汇金码头“零碳码码头”、郎溪县广利川近零碳码头、美丽公路光伏发电试点创建等一揽子项目,旌德县道路运输企业新能源应用示范推广项目。6月7日,省生态环境厅网站刊发《宣城:绿色出行 “乘”心如意》。

全省绿色低碳交通强国专项试点报部数量
宣城位居第一

10月27日,宣城首次“向海而兴,借船出海”水运高质量发展推进大会召开。会议突出建强水运基础设施实施航道扩能,加快水运资源整合推进港口聚能,创新水运体制改革促进服务提能;做好“向海而兴、借船出海”开放文章,争当融入长三角先行区、水运合作示范区、绿色港航转型区,出台《宣城市推进水运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7年)》,制定50项举措,对美丽航道、零碳码头、新能源船舶更新、便民设施提升等专项工作拿出真金白银引导激励水运企业走出高质量发展新路。10月30日,安徽交通运输公众号刊发《锚定“水运上的安徽”,宣城交通正在“破圈出海”》。

全省首推“向海而兴,借船出海”系列活动

宣城水运

2023年亮点工作合集

宣城水运

2023年亮点工作合集

安徽省暨合肥市首届碳达峰碳中和专题场景对接会发布《安徽省十大低碳应用场景》及12个提名低碳应用场景,郎溪“港口碳中和+船舶碳中和”入选低碳应用场景提名,也是全省首个水运低碳应用场景。定埠港建立“能源供应低碳化+能源消费电气化”用能供需模式;方圆0666船舶加装500瓦光伏面板,预计每年可减排62吨二氧化碳。定埠港和方圆0666船舶还同步购买林业碳汇减排量用以抵消港口和船舶的碳排放。“零碳码头”“零碳船舶”是对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有益尝试,也是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实践。8月6日,《中国环境》刊发《宣城探索打造全省首创“零碳码头”“零碳船舶”》。

全省首个水运低碳应用场景宣城零碳项目入选

2023年宣城港新增泊位9个,新增港口吞吐能力785万吨,水路年度货运量1.6亿吨、货运周转量872亿吨公里居全省第二,船舶运力居全省第三。宣城率先开通全省首条县域集装箱航线,完成县级港口省内外集装箱班线布局。船型标准化和老旧船舶拆解工作实施以来,累计发放补贴资金1.35亿元,单船平均载重吨达到2063吨,船舶大型化、标准化、现代化水平取得阶段性进展。2023年宣城港口吞吐量增长率达到51%,水路运输占比从十年前的1.2%增长到现在的11%。11月2日,《中国交通报》刊发《宣城水运锚定“3131”发展目标》。

全省水运能级提升幅度宣城位居前列

川川船舶工程(宣城)有限公司购入3000吨级船舶“奎湖7956”进行新能源船舶改造研究。进行新能源及智能化改造升级后的船舶具有零排放、无噪音、高效能的优势,一艘3000吨级的内河运输船在单次航程15.6小时后,平均减排CO₂1.67吨。宣城交通将围绕“节能减排一平台”开展引江济淮船舶油改电“1+6+100”(“1”指一条3000吨船型试验改造,“6”指目前已有的6种不同船型进行匹配改造,“100”指再向其他各种类型的船舶进行延伸)示范工程项目,将新能源船舶全部纳入“改、营、服”一条龙管理,实现“一年打基础,二年创品牌,三年上台阶”的总体目标。10月18日,《安徽财经网》刊发《安徽首个绿色化船舶改造项目启动》。

全省首个3000吨级船舶油改电项目
在宣顺利推进

宣城水运

2023年亮点工作合集

宣城水运

2023年亮点工作合集

宣城根据辖区船厂自身建造能力和建造船舶特点,争取皖江船舶检验局试点,通过引导船厂建立标准化船型,开通审图、建造、发证“绿色通道”,实现了全省首个船舶建造检验两减两优试点落地。两减两优在不降低船舶检验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开展技术指导,充分发挥多方协作作用,优化检验流程,减少压缩环节。今年以来,新建船舶平均入籍时间缩短50%以上,最快1天完成入籍,平均节省检验时间30天,有效提高船厂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实现了营商环境和改革创新双优化。9月15日,《人民网》刊发《宣城郎溪:紧锣密鼓“赶订单” 船厂奏响“产能曲”》。

全省首个船舶建造检验两减两优试点落地宣城

宣城水运

2023年亮点工作合集

宣城水运

2023年亮点工作合集

7月25日,安徽省建筑行业建设工程质量的最高荣誉奖“黄山杯”2023年度获奖项目公布,G318宣城至郎溪十字镇段和水阳江宣州综合码头工程位列其中,这是宣城交通工程建设项目首次获得“黄山杯”。近年来,宣城交通遵循项目建设上质量是基础、技术是保障、科研是支撑的要求,用徽匠精神和实际行动积极探索高质量管理的规律和途径,用实际行动践行“质量至上”的理念,凸显了宣城交通质量品牌,发挥了提升区域建设工程质量水平的示范引领作用。7月25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网站刊发《关于公布2023年度安徽省建设工程“黄山杯”奖获奖项目名单的通知》。

全省建设工程“黄山杯”奖宣城交通首次实现水陆双突破

宣城水运

2023年亮点工作合集

宣城水运

2023年亮点工作合集

6月28日上午,芜申运河宣城段航道移交会议在宣城召开,这是芜申运河安徽段整治建设完成后的首个移交给地方管理、养护的航段。芜申运河是长江三角洲地区高等级航道网“两纵六横”中的第四横,打通了与长江中上游地区及太湖水系的水上运输通道。航道移交后实现管养省市结合,2023年已清除芜申运河宣城段滩涂遗弃水泥船8艘,打捞定埠段团结桥段水下碍航物两处,设置宣城段损坏航标警示标4座,定埠段航道防护栏1110米。7月6日,省交通运输厅刊登《芜申运河宣城段航道顺利移交》。

全省率先完成芜申运河地方段管养移交

11月15日,宣城船舶抵押年度抵押贷款额度首次突破4亿元,在全省船舶年度抵押贷款额度上居前。宣城交通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调研开展航运企业走访活动,了解企业经营存在的困难和融资需求,进行分类整理汇总;与宣城水运联合会共同推进融资平台搭建,奔赴多家银行,介绍航运业营运特点、融资规模和需求,争取银行支持开发“船舶贷”等金融产品。皖南农商行针对船舶经营人推出办营业执照利率直降政策;郎溪农商行在基准利率基础上加大惠企力度,年利率降低至3.7%-4.5%之间。为船舶抵押开启绿色通道,实现延时办理、周末办理、上门办理等多种服务,不断压缩办理时间,提高办理质效,切实做到船舶融资优服务。省《政务信息》(每日要情)第206期《宣城市“三立足”助力“水运上的安徽”跃升新能级》

全省船舶年度抵押贷款额度宣城居前

宣城水运

2023年亮点工作合集

宣城水运

2023年亮点工作合集

2023年全省水路客运便民行动总任务数为81,宣城任务数为46,占总任务数的56.8%。其中,港口客运站停车场新建电动汽车充电桩等配套设施任务数占比100%,港口客运站客船停靠站点加装改造候船廊桥或遮雨棚任务数占比83%。宣城交通以“便民行动”为契机,建设规范化的停靠站点,更新高质量的客运船舶,提供便捷的基本公共服务,大力提升水上客运服务设施供给质量和水平。水上客运品质不断提高,水上精品旅游航线标准持续提升,水上旅游客运日益多元多样,宣城内河水路客运与旅游融合发展好中向优。全年完成客运量15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156%。12月14日,宣城交通运输局网站刊登《办实事暖民心,推进服务走深走实》

全省客运便民指标完成比重宣城位居全省第一

全省首创渔船检验“集中申报、分批排期、集中安排、
一次办结”服务模式

发挥渔业联络人作用,提前2个月启动渔船检验工作,通过微信联系辖区内渔船检验联络人发放适检船舶统计表,对渔船的船名、编码、船舶所有人进行现场核实。广泛宣贯,确保检验程序要求传达到位,提前1个月通过微信将《渔船检验通知》通知各渔业村联络人,明确检验要求、形式,确定现场检验时间。对于不能在检验当天回来的船舶所有人,要求所有人授权渔业村联系人进行代办理。与当地村委会提前对接,梳理渔船分布情况,提前做好行程安排,“入湖区、上船头”,联合开展现场办公,提供受理、检验、发证“一站式”服务,让渔民“最多跑一次”。安徽交通运输公众号刊发《天蓝云白航道畅,船舶整装待出发》。

郎溪定埠港开通全省第一、第二条、第三条县级集装箱航线,运量3981标箱,增长188%。货物运输经镇江、芜湖可达江苏太仓港、浙江舟山港、上海洋山港,使得通往沪苏浙地区的3条主航线运输成本较铁路运输降低33%。4月27日,中国交通报刊发《郎溪水运经济春潮涌》

全省县域三条集装箱班线
在宣城开通运营

宣城水运

2023年亮点工作合集

宣城水运

2023年亮点工作合集

全市首次实现在航船舶航道数字视频监控全覆盖

5月9日,宣城市汪联河航道2个视频监控点成功联网并入交通运行监测调度中心,标志着宣城市实现在航船舶航道数字视频监控全覆盖。2022年以来,宣城市已陆续实现28个航道视频监控点联网并入监测调度中心;日前,剩余的2个汪联河航道视频监控点也成功联网。汪联河航道信息化建设项目总投资119.2万元,包括新建1座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基站、2个视频监控点、水阳江和汪联河39.5公里电子航道图、海事一体化监管平台升级扩容等内容。海事信息化建设的加快推进将助力宣城内河航道实现智慧管理,对于数字赋能水运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大力发展“互联网+高效物流”,引入亿海蓝(北京)数据技术股份公司与宣城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区管委会签订了水运网络货运平台项目投资协议,并与水运协会计划共同成立宣城船邦物流科技有限公司,以信息化撮合船货交易,拓展以内河水运为主的供应链和物流体系,加强港口物流与口岸、运输等上下游信息系统对接,目前该公司开出第一单电子货物运输发票,迈出宣城水运经济从传统运输迈向数字化信息化转型第一步。12月22日,宣城市交通运输局网站刊登《宣城市水运企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召开》

全市首家水运网络平台建成运营

宣城水运

2023年亮点工作合集

宣城水运

2023年亮点工作合集

提前3个月和1个月提醒渡工换发证书,对不方便领取的情况提供送证上门,一年来共提醒17次,送达证书2次,方便了渡工,同时开展安全知识宣贯和水上交通安全进校园活动,保障了渡运安全。7月7日,中国交通报刊发《证书送上门 服务实打实》。

全市首次推出渡口渡船检验
和渡工证书换发提醒服务

协调皖江船员管理中心牵头,开展内河客船船员培训考试。此次“送培上门”创新举措,不仅有效的解决辖区船员渡口持证缺口问题,也最大程度上为服务对象节约了时间、经济成本,同时通过包含船上安全标志的识别、旅客控制与疏散应急等多门系统化课程培训,将进一步打牢辖区水上客运安全基础。7月24日,安徽水运公众号刊发《四方联动,共建内河客船特培快捷通道》。

全市首次开通内河客船
特培快捷通道

宣城水运

2023年亮点工作合集

宣城水运

2023年亮点工作合集

采取无缝衔接理论学习、实操培训、考试。开展培训监管7次,发证耗时从原来的数月缩短到3天。上半年累计开展考试24场,发放各类证书1900余本。2月17日,《中国交通报》刊发《安徽宣城船员“家门口”培训“零接触”换证》。

全市首次开展船员考试
“培考发”一体化

城市天盛船员培训学校通过安徽省地方海事(港航)管理服务中心验收,成为船员考试实操考点,自此之后宣城船员就可以在宣城参加二、三类轮机船员实操考试,改变过去需要到外地考试历史。4月21日,市政府平台刊发《我市首家船员学校实操考试考场开展现场核验》

全市首家船员学校
实操考试考场通过核验

着力破解水上执法和业务“两张皮”,着眼郎溪县域水运经济快速发展这一特点,以五个专班、合并办公形式,探索推进党建融合、资源整合、业务联合的融合模式,进一步整合资源、创新机制、发挥作用,交通运输党建+执法+业务“三合一”融合新模式正式开启。4月27日,《中国交通报》刊发《郎溪水运经济春潮涌》。

开创执法业务融合模式

紧跟“一地六县”一体化发展进程,广利川码头作为苏皖合作示范区内首个码头,市海事中心非常重视成立专班,精准指导、专业服务,在办理港口码头经营许可、组建大型物流企业等方面,能办的快办,不能办的联系办、协调办,全力以赴为项目上按下“加速键”。跟班服务、定制服务、打包服务,只是市海事中心优化营商,服务企业发展的一个缩影。6月13日,人民网刊发《专班服务重点企业,为水运发展扩增量提能级》。

探索专班服务重点企业

宣城水运

2023年亮点工作合集

宣城水运

2023年亮点工作合集

成立信息宣传专班、制定责任任务、开设新闻撰写培训班,从文字、拍摄、新媒体等多个角度提升“干部四力”,推出宣城水运电子专刊,全年完成信息158篇,在人民网、中国交通报、安徽日报、安徽交通运输等十余家主流媒体广泛关注。政务信息被省市领导4次批示,市委李中书记在《安徽信息》每日要报第165期我中心报送的《宣城市做大水运经济推进“向海而兴”》批示“小切口,大落点,很好!”。
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先后批示《省政务信息(每日要情)》第240期报送的《宣城市反映:内河水运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期盼关注解决》,“请爱国同志研究”、“向前同志:在制定水运上的安徽政策性文件时,要突出问题导向,推动建议中问题、难点一个个解决”;费高云常务副省长对《提升长三角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需破解三方面问题》批示:请省发改委(长三办)会同交通厅加强与兄弟省市对接争取支持。

水运宣传不断突破

宣城水运

2023年亮点工作合集

宣城水运

2023年亮点工作合集

“心拥党旗红、浪涌海事蓝”五心品牌建设当选全市党建“十佳”案例,汤学军获得“全市最美退役军人”中网评第四,并最终获得提名奖,体现我们党建引领业务融合的成效。机关支部成功入选交通运输系统“标杆支部”,杨志武同志获得市直机关工委开展的2023年机关党建理论与实践研究优秀奖,体现了机关支部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的成果。宣城市直党建5月6日《SHOW!党建品牌|市地方海事(港航管理)发展中心机关党支部》。6月22日《心拥党旗红 浪涌海事蓝;点赞!第二届党建创新引领业务创优“十佳”案例和提名案例出炉》

党建成绩显著

电话:0563-2022900
公众号:宣城水运
地址:宣城市宣州区澄江街道西头湾路海事大楼

扫一扫
更多精彩等你发现

宣城市地方海事(港航管理)发展中心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