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泥塑可造

其他分类其他2023-03-31
127

泥塑

西安非遗——长安泥塑

祈求平安、风调雨顺

一章 
二章
三章 
四章 
五章

来源
手法
制作工艺
保养
流派

目录

I want to
tell you something

来源

长安泥塑技艺,可追溯到清光绪初年,当时长安王曲镇新庄人刘建勋、刘建东兄弟,其祖辈以给庙里塑神像为生,在陕
西关中、甘肃一带很有名气。其子刘学良先生(1913—1994)继承父业,不断潜心研习,十六岁时技艺非常精良,他
做的土地爷、灶爷、菩萨、关公、二十四孝等人物及动物,虫鱼鸟兽等在西安市很有名气。
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长安郭杜镇周家庄人苗春生师从于刘学良先生,成为长安泥塑技艺第三代传人,目前该技艺以传
承四代,历经一百四十多年历史。

泥塑手法

长安泥塑,是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技艺。以当地
红黏土为材料,通过艺人手工塑制成各种形象的
一种民间手工艺,每件作品在塑制前,艺人都要
经过构思后,还要经过采土、和泥、搓、揉、抹
、塑、捏、雕、贴、滚、蹍、按、剪、晾等十余
道工序,每道工序又包含有若干道子工序才能完。
艺人在长期创作实践中,还根据人物不同质料衣
服衣纹以及衣纹随人体变不同总结出“衣不伤体,
二不肿脸,三不鱼刺”“绸子软,缎子光,破碎衣
纹布衣裳等口诀”。人体和面部比例则分别遵循“
立七坐五盘三半,一手捂住半个脸”和“三停五眼”
的要领。
需注意的是塑成后,需陈放在室内通风处阴(晾)
干。忌在日光下晒干,否则会发生开裂。
长安泥塑造型夸张写意,显现出民间艺术特有的
表现手法;其制作材料就地取材,题材内容都是
当地风土民情为主,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每
件作品,既可单个成型,也可组合成套,具有灵
活多样的特征。

制作工艺

泥塑的基本用料——泥土需精心准备,一般选用带
些粘性又细腻的土,经过捶打、摔、揉,有时还要
在泥土里加些棉絮、纸、蜂蜜等。泥塑的模制一般
分为四步:制子儿、翻模、脱胎、着色。制子儿就
是制出原型,找一块和好的泥,运用雕、塑、捏等
手法,塑造好一个形象,经过修改、磨光、晾干后
即可,有些地方还要用火烧一下,加强强度。翻模
就是把泥土压在原形上印成模子,常见有单片模和
双片模,也有多片模。脱胎就是用模子印压泥人坯
胎,通常是先把和好的泥擀成片状,然后压进模子
,再把两片压好泥的模子合拢压紧,再安一个“底”
,即在泥人下部粘上一片泥,使泥人中空外严,在
胎体上留一个孔,使胎体内外空气流通,以免胎内
空气压力变化破坏泥胎。最后一道工序是着色,素
有“三分塑,七分彩”之说。一般着色之前先上一层
底色,以保持表面光洁,便于吸收彩绘颜色,彩绘
的颜料多用品色,调以水胶,以加强颜色附着力。

保养

保养
导致古代泥塑破损的原因很多,有人为因素损坏和自然因素损坏。
1、自然因素就有潮湿的影响,水溶性盐类及支撑内部结构的变化,微生物的生长,物理气候(通常指温度和湿度)的
化,日晒、雨淋以及风沙的侵袭,大气污染物的作用等等。此外,不正确的修复方法以及使用了一些不适当的修复材
料,也往往会加速泥塑的变质。
2、泥塑常见的病变现象主要有空臌、剥落,酥粉、龟裂起甲、起泡、脱胶掉皮、画面褪色、变色及污染(霉斑、昆虫
屎斑、烟熏等)。 泥塑长期保存下去,重要的是创造良好的保护环境。防止病变的发生比治理病变更加重要.只有彻底
地消除、产生病变的根源,才能从根本上保护好泥塑。
4、要避免光的影响,绝对不许阳光直射到泥塑上。倘已排除了过量的潮气,一般讲在暗处保存较为有利.最好采用人
造光源照明,这样便于控制照明度,更有效地消除光线对泥塑的损害。要防止灰尘、煤烟以及各种有害气体对泥塑的危
害. 作为个人收藏的中小泥型塑,也应遵守以上保管事宜。

流派

做源人殉葬,做佛像膜拜,做“耍货”玩赏的民间风
俗,是中国泥塑艺术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至唐宋
时代,泥塑艺术发展到盛期,著名泥塑有甘肃敦煌
莫高窟的菩萨,山西太原晋调的宫女等。至清代,
泥塑形成南北两著名流派:北方有天津“泥人张”,
南方有无锡惠山泥人。“泥人张”指天津泥人张长林
,是捏塑世家,作品以写实为特色,人物造型,音
容笑貌,色彩装饰,无不强调一个“像”字。其子张
兆荣、孙张景桔继承祖业,为中国彩塑艺术作出贡
献。惠山泥人又可分两类:一类“泥要货”供儿童玩
耍、“大阿福”是最典型的作品。其造型丰满活泼、
浑厚简练,色彩明朗热烈,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另一类为“手捏戏文”,主要塑造戏曲人物。这类泥
人很注意种态刻画,造型适当夸张,表现技法精练,
色彩纯朴、深厚,实有江南地方特色。现代著名艺
人有胡新明、王忠富、于庆成等人。此外,陕西凤
翔、河北白沟河、苏州虎丘等地亦为著名的民间泥
塑重要产区。

中国~西安~古都长安~泥塑

编辑:新闻采编与制作  冯雨豪
制作;冯雨豪
指导教师:王瑜
课程:网络与新媒体编辑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