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火花集_清小鸭家庭成长社(2024年上半年合集)

其他分类其他2024-07-08
720

火花集

清小鸭家庭成长社
二零二四年七月

 2024年上半年合集

倾听心灵,关爱成长!
        清小鸭心理社在2024年上半年推出了《朝夕集》和《火花集》。本电子相册汇集了15期《火花集》的精华内容,供家长们学习、共勉,一同在育儿的道路上携手前行!
        在职场中奋进的家长们,往往不自觉地想要引导孩子走我们自己认为正确的道路。我们希望将自己的人生经验倾囊相授,希望在孩子“走弯路”时及时纠偏,希望孩子在“正确的道路上”不用扬鞭自奋蹄,全速前进。
        然而面对青春期的孩子时,我们发现,越是想要时时纠偏,孩子可能越逆反。他们要探索自我,探索世界,他们不喜欢走指定的道路,要尝试走自己的路。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如何找到平衡点呢?如何放手,给孩子探索的空间,又如何在关键时刻给予必要的指导和纠正?清小鸭心理社为我们提供了持续学习、不断实践,抱团分享交流的平台。
        感谢清小鸭心理社的志愿者们,主动分享学校家长课程中的体会和实践收获,一期期《火花集》不断照亮和温暖大家的前行之路。
       在此特别鸣谢:杨志雄爸爸,王首涵妈妈、薛尚妈妈、赵健琦妈妈、李昀泽妈妈、郎之涵妈妈、杨岚清妈妈,戴义晨妈妈,张恒绵妈妈,王昱果妈妈,朱采文妈妈、宋思成妈妈,郭亚茜爸爸,庞庆霄爸爸,饶小亦妈妈。

前言

preface

目录/

 第1期   家长要向教练一样培养孩子
 第2期   与孩子高效沟通
 第3期   “好好说—教练说”的标配动作
 第4期   漂亮尺子:中分尺
 第5期   二胎家庭便利贴
 第6期   老虎转型
 第7期   点燃人间烟火
 第8期   庖丁解牛
 第9期   保护孩子的心理强度
 第10期  孩子不自信怎么办?
● 第11期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 第12期   答应了却不行动怎么办?
第13期  支持孩子学习自主化
● 第14期  窗口期
第15期  关于“开窍”
● 

04
05
06
07
10
11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7

contents

第一期

🎇【火花集】
    ——《三半内驱密码》笔记分享
家长要像优秀的体育教练培养运动员那样去养育自己的孩子。
体育教练自己能力再强,也不能上场打比赛。
优秀体育教练 = 科学训练 + 复盘跟进 + 心力支持。
运动员实力 = 技力 × 心力。
教练技术的成功内核是探寻和引发源自运动员自身的解决方案和策略。

家长要向教练一样培养孩子

第二期

🎇【火花集】
    ——《三半内驱密码》笔记分享
 沟通中,说出的信息被过滤或自然损耗,与听者是否认真不完全相关。 
 日本人常说:一次好的沟通需要7次。
 我们可以通过核对方式,了解听者是否完全理解说的人要表达的信息。

与孩子高效沟通

第三期

🎇【火花集 · 第3期】
    ——《三半内驱密码》笔记分享
“好好说—教练说”的标配动作
观察:带着正念和肯定观察孩子的行为
觉察:觉察事态的走向
交流:练习说的艺术与技术
行动:行动过程中的邀请、督导、陪伴与复盘
    

“好好说—— 教练说”的标配动作

第四期

🎇【火花集 · 第4期】】
    ——《三半内驱密码》笔记分享
作为青春期孩子家长,您是不是也在“管”与“不管”之间摇摆?是不是也常常与孩子“相爱相杀”、反复陷入对抗和咆哮之中?
到底家长应该如何做呢?让我们看看刘刘教练“家庭养育救急锦囊之——尺子恳谈”怎么说。

漂亮尺子:中分尺

引言:
作为青春期孩子家长, 您是不是也在 “管”与"不管” 之间摇摆?是不是也常常与孩子”相爱相杀" 反复陷入对抗和跑哮之中?有没有可能家长孩子都往中间走一走, 给彼此一个机会呢?
中分尺:
三半课程刘刘教练把玫瑰、 大象、 中分尺三个理念结合在一起, 设计了漂亮尺子。 中分尺的特点是0刻度在中间位置。 在家庭养育中,中分尺的价值主要是提醒我们: "警惕两端、保持弹性” 。中分尺带我们看到家长的“管”与"不管”这两头极端的观点都是有问题的, 行不通的,一定会带来新的问题。凡事都各有利弊,家长的目标、 孩子的想法, 放到中分尺里看一看:对立的是什么, 中间还有哪些路可走。
尺子恳谈:
"尺子恳谈” 是刘刘教练为家庭养育设计的救急锦袁之一。
在纸上画一个中分尺, 尺子一端是家长的
观点:必须要管, 要更严格地管。 而另一端是孩子一直强调的观点:不要家长管。家长严格地管孩子, 孩子感觉不舒服不被尊重;家长完全不管孩子, 孩子的压力其实更大,他们也很难管好自己。 不如我们扔掉这个 “管” 字。 与其相爱相杀, 反复陷入对抗和呴哮,不如家长和孩子都往中间走一走, 

给彼此一个解决问题的机会。
运动员都有教练, 但是教练水平再高也不 能亲自上场打比赛;运动员自己出成绩才是终极目标, 所以教练和运动员会密切配合。 我们和孩子就像紧张备赛的运动团队, 我们相互成为彼此的教练。 
我们可以讨论一下, 家长可以从哪些角度配合、 支持孩子。 孩子说说希望家长做什么、 不做什么, 喜欢听家长说什么、 不说什么。 同时, 也请孩子听听家长的心里话, 请孩子给我们家长也当当教练。 如果孩子不想当面说呢, 也欢迎孩子给家长写写小纸条。 总之, 促进站在尺子两端的家长和孩子积极沟通, 一起往尺子中间走。
教练理念:
中分尺带来的教练理念是 更多的可能 性,当人们看见事情的很多面、 有更多选择的时候, 就不会走极端、 更能稳下来、 达到内外平衡。

第五期

我看到:
看到今天群里关于二娃家庭的“地震”.
似曾相识。
我想到:
我家冰箱门上至今贴着两张便利贴,那是两年前姐弟大战时留下的“和谈协议”。那时姐姐初中,正是过山车一样的脾气;弟弟幼儿园,正是招猫逗狗讨人嫌的时候,二人时有摩擦,一般我也不怎么管。
我做了:
有一次忘记因为什么事,俩人闹得有点过了,逼得老母亲出手。先给俩人分开冷静,过会儿都叫过来,认真聊一回。(刘刘老师的便利贴拼图大法出场)先问姐姐,你对弟弟的行为有什么不满,有什么诉求,姐姐一边说,我一边在便利贴上写下来;再问弟弟的不满和诉求,也在便利贴上写下来。两张便利贴放在一起,再问俩人能不能满足对方的诉求,都点头。然后分别说定了违反约定的惩罚措施,一并写上……
我记住:
这是当时的紧急情况处理,更要紧的还是大家提到的分别给孩子专门的关注、平时在家里营造互相欣赏的氛围。弟弟可自豪姐姐在qhfz了,还有姐姐画画好,姐姐带他看好看的日漫;姐姐也越来越喜欢弟弟了,觉得我弟真是又帅又能。这两张便利贴就这样一直留在冰箱门上,两年间很多次整理,都没舍得把它拿下来……

二胎家庭便利贴

第六期

我看到:
在群里看到有妈妈分享说到 “忍—时小叶增生, 吼一吼海阔天空” ,很理解这种感受。
我想到:
自己也曾因自家青春期娃的各种“不听话”
而生气, 觉得自己已淳淳教诲了, 也苦口婆心了 , 他还是……, 于是忍不住冲他"吼" 。记得孩子曾经在作文里写过:妈妈平时好像一只温顺的绵羊, 当我惹她生气的时候, 她就好像变成了一只老虎。
我做了:
不过我意识到, 老虎吼一吼, 并没有海阔天空, 亲子关系反而更容易卡住" 。千是,我开始寻求一些改变, 先说服自己, 改变认知, 让自己心服口服, 再学会真诚接纳孩子,理解孩子, 尊重孩子, 和孩子一起面对和解决问题。 当自己松弛沉静下来, 孩子也就松弛了。 老虎不再吼, 兔子不再抖。
我现在:
感觉自己蜕变成了一个沉着冷静、 不吼不叫的妈妈, 一只温和体谅、 行事稳健的考拉。

老虎转型

三半说:
三半刘刘老师说:三半课的初衷是支持更多家庭点燃人间烟火, 支持更多家长找回为人父母的天伦之乐 , 支持更多青少年发现生而为人的人间值得。
初二宝妈分享:
赞这句 “人间烟火气, 最是暖人心” 。我也分享一个惊喜, 晚上和娃出去放松吃大餐,自行车没锁停路边,娃担心车被偷了,说了他担忧的事,我说没事,锁君子不锁小人。娃说 哎呀, 我怎么总是想到最坏的情况呢?我说你有这个觉察特别棒。 我真心感到喜悦,娃自己有觉察力, 这太了不起了。慢慢地,他的觉察力越来越强,恐淇和焦虑越来越少,内在就越来越强大。我真替他高兴, 进步太快了!!
初二宝贝妈妈分享:
我认可干家务是一种放松方式,大家一边 干活一边聊天,挺愉快的呀。而且心理学认为干家务收拾房间断舍离有缓解焦虑的作用呢,心情不好擦擦地,把垃圾情绪也清理了。
我家孩子也做家务,因为我家我是从不刷碗的, 他爷俩刷。拖地洗衣浇花倒垃圾孩子,内衣裤袜子也都自己洗。我是按培养独立生活能力去让他干的,他没有抱怨,如果他哪天不想干, 我就干, 不强求。

第七期

点燃人间烟火

初一男生妈妈:
之前 ,照顾孩子生活的责任都交给了姥姥、姥爷 , 我和爸爸只管孩子学习,结果在辅导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冲突不断,觉得孩子各种做不好。最近,姥姥、 姥爷回老家了,立刻感受到了小家庭中的互相照顾、 互相温暖与感恩。被大雨隔在回家路上的妈妈委托哥哥接弟弟,感受到了哥哥的担当;踉妈妈一起准备午餐的弟弟 ,原来也很细心;兄弟俩以前总争吵,现在合作反而多了起来;之前从来没有四口人同时出现在晚餐桌上,现在每天都在一起吃饭了,整个家庭的状态好了很多。真的感受到了,生活不只有学习, 还应该有人间烟火!
高一女生妈妈分享:
进厨房做饭现在已经成了老大的减压方式,确实挺好,她做的开心,我们吃的也开心,就是比较长肉 ,她经常晚上学完习做, 做完我们吃。

第八期

引言:
每个家庭在青少年养育方面, 都会遇到各种复杂问题, 层出不穷。 正面刚, 会损害亲情, 不 管又不行, 正所谓躺又躺不平, 卷又卷不嬴。我们该怎么办?
教练支招:
“以无厚入有间” ,见招拆招总有招!
                                        —《庖丁解牛》
庖丁解牛, 依乎天理, 见招拆招。 尊重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理解家长都有各种难,不说 教、 不责怪,不过高要求,尽力支持家长在有限的条件下寻找自家薄薄的切入点, 捕捉青少年养育的窗口期。
学习体会:
每个家庭在养育过程中都会有各种复杂的问题,有许多矛盾,就像牛的技经肯綮和大骨,直接拿刀去砍的话 ,刀很容易损坏。

庖丁解牛

父母和孩子如果去正面刚, 直接去对抗这些矛盾会损耗亲情。 但是万事万物以及各种关系都有其规律, 就像“牛有它的生理结构” 一样。父母跟孩子的关系, 就要像“庖丁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那样,顺应孩子的心理规律,在规律与自身之间的空隙中见招拆招,那样才能 恢恢乎“游刃有余” 。
举个栗子:
关键是怎样找到切入点,三半课上教练提到了漫画法, 课后不久一位清华附中的妈妈试着用画漫画的方式跟女儿交流,开启了家庭成员的沟通交流方式,亲子关系升温不少哦。经家长授权 ,附一些暖心的画作……您家庖丁解牛,有什么好用的小工具 ,也可以踉我们分享呀。

第九期

三半刘刘老师说在有些家庭孩子的心理强度
提前被过度削弱了,主要原因有:
1 、成长千过度干涉的家庭
2、父母过度保护
3 、过度关注他人反应
4、经常被否定
5、总是担心被责备
6、母亲情绪不稳定
7、父亲的管教过千高压
8、家庭状态总是紧张不安
初一男生妈妈分享:
心理强度被过度削弱,这个概念还真是第 一次听说。盯着孩子写作业、学习,玩手机,算不算过度干涉?孩子做得不对,我是不是应该及时给他指出来?最近,我工作比较忙,压力大,回到家,看见孩子一件小事做不好,我 就发脾气,这算不算情绪不稳定? 
天,原来我无意中的这些行为,都会导致孩子的心理强度被我们过度削弱了,是吗? 怪不得我同事最近一直都在抱怨他已经毕 业的孩子整天宅在家,不出去找工作,问孩子未来有啥想法,孩子说没有。是不是也是从小被父母把心理强度给削弱了,孩子内心没有能量了?
初二女生爸爸分享:
孩子需要心理空间、安全感、边界感,感受到被信任。 像刘刘老师说的,沉静型家长活的很敞 亮,洞悉人性,能快乐着孩子的快乐,能够和孩子一起面对生活抛过来的球。而不是把孩子看成需要防备的问题,需要管控的对象。

保护孩子的心理强度

初一男生妈妈分享:
我以前对待自己孩子很容易有道德洁癖, 用脱离人性的高标准要求孩子,要求孩子阳光 乐观坚强,要求孩子礼貌人际关系好,要求孩 子不涉及对异性的好感,不能撒谎,不能太自 私……因为我从小就是被这么要求的。可是, 孩子到了青春期,我发现和孩子的矛盾越来越 多。 
通过学习,我才明白,原来孩子是人,具 备人性一切需求和弱点,不是机器人也不是神,我从人性角度去看待孩子就不会那么严苛,那么焦虑了。
初二女生妈妈分享:
早上读孩子带回来的考试优秀作文选,看到孩子在考试日意外收到妈妈送的新手机的作 文。 
我想起了自己小学一直学习不错,有一次小测验莫名其妙考得特别差,以至于老师让我 站到前面反思。我第一次和"差生” 一起站在 前面,头脑漕憎的,老师问错哪了我也竟然完 全没有思路。晚上回家特别忐忑,结果妈妈特 别平静,只是问我搞明白错题错哪里了没有。 
现在想起,这是我关于妈妈的教育方式最深刻 的记忆。平静接受失败,把注意力放在搞明白 问题所在, move on..…这件小事可能促成了 我后来的一些处事风格。 
意外和反差往往给孩子带来深刻的记忆,作文里收到手机的孩子记住了妈妈对自己努力的肯定和对自己的信任,他未必能从此完美管 理手机,但是他一定心里会记着妈妈对自己的信任,会提醒自己不能辜负妈妈。

第十期

孩子不自信怎么办?

场景:
孩子不自信的场景:孩子已经做得很好了, 但是因为父母的态度而导致不自信;又或者是孩子做得不够好, 父母给予了鼓励, 但面对同伴对比自己感到不自信。
三半刘刘老师说:
“人人都需要教练,教练通过提出有力的问题, 然后积极倾听, 帮助教练对象得出结论, 在这个过程中教练对象找到属千自己的答案, 这些都是最好的答案, 因为你是你自己的专家” 。
宝妈分享一:
对照教练方法今后改进自己的做法, 由 
· “说-做-骂” 改变为 “听-给-笑” :
· 多说转变为多听;
· 替孩子决定转变为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 给予孩子需要的支持;
· 适时保护遇到挫折的孩子;
· 鼓励和肯定孩子;

宝妈分享二:
孩子英语单元测得了60分,然后他有点儿不太高兴,他其实自己没学嘛,就是畏难情绪比较重,不愿意去学。我说:“孩子60分儿也不是那么容易能够得到的,你已经挺棒的了!”
宝妈分享三:
最近孩子的英语老师也特别给力,那作文就两行没写几个词, 给了个A+。
然后孩子就拿着那作文跟我说,妈妈,你看我也能得优秀了,我也能得A+了,还挺开心的。孩子学英语的劲头儿强了些。

                     致孩子 On Children
                   (Kahlil Gibran 纪伯伦)
Your children are not your children
你的孩子, 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They are the sons and daughters of life's
longing for itself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They come through you but not from you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个世界, 却非因你而来
And though they are with you,
他们陪伴你
yet they belong not to you
却并不属于你
You may give them your love
but not your thoughts
你可以给予他们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For they have their own thoughts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You may house their bodies but not their souls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For their souls dwell in the house of tomorrow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
which you cannot visit,not even in your dreams
属千你在梦境中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You may strive to be like them,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样
but seek not to make them like you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样
For life goes not backward
nor tarries with yesterday

第十一期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 也不在过去停留
You are the bows from which your children
as living arrows are sent forth
你是弓, 孩子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The archer sees the mark
upon the path of the infinite
弓箭手遥望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and he bends you with his might
that his arrows may go swift and far
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箭射得又快又远
Let your bending in the archer's hand
be for gladness
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
For even as he loves the arrow that flies
因为他爱—路飞翔的箭
so he loves also the bow that is stable 
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赏析:
这首诗讨论了父母和孩子的相处之道。 父母们常忽视了教育最为重要的目标之—是培养独立人格。 他们总喜欢干预孩子的—切重大人生选择。本诗指出孩子是独立的, 是与父母平等的个体, 父母只能给孩子以爱, 却不能代替他们思想、 灵魂的形成。
作者:
纪伯伦 (1883-1931) ,黎巴嫩诗人、 散文家 画家。 主要作品有散文诗集《先知》 《泪与笑》 《沙与沫》等。 他的作品大多以 “ 爱” 与“美” 为主题, 通过大胆的想象和象征的手法, 表达深沉的情感和高远的理想。

引言:
期末复习阶段来临, 想给孩子加任务, 孩子虽然答应了, 但却不行动, 怎么办?我们来听听学习力提升课程的老师怎么说。
原因分析:
亲爱的父母们, 要理解孩子接受任务与完成任务之间的差异, 帮他们建立自主学习的习惯:你给孩子布置了额外的任务, 比如是让他去跑一圈, 表面上他同意了, 但实际上并不想执行。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可能是, 尽管孩子口头上接受了任务, 他的内心并不认同, 他的大脑, 也没有准备好去执行这一行动。
改进策略:
这时父母如何一步步支持孩子:
1.共同设定目标:
和孩子一起确定目标, 让他参与到整个过程中, 这样他更可能内心认同并积极完成。
2 肯定努力:
无论任务完成的大小, 都要认可他的尝试和进步。 这会增强他的动力, 让他知道每一步努力都是有价值的。
3 引导反思调整:
遇到障碍时, 帮助孩子反思问题所在, 并指导他如何调整策略。 通过问题解决的过程,孩子的自主能力会得到提升。

第十二期

答应了却不行动怎么办?

4.理解大脑的合作:
说明即使孩子口头上接受任务, 他的大脑 可能还没有准备好执行。 讨论和了解他的真实感受, 可以帮助他更好地准备和接受任务。 
记得, 每一次的尝试, 无论是成功还是需 要调整, 都是孩子向自主学习迈进的一步。 告 诉孩子: “你的每一步尝试都很重要, 我们一 起找到最适合你的学习方式!
家长心得:
以前遇到孩子这样敷衍了事, 我习惯千从孩子的态度上找问题, 经常发生冲突和对抗。 
老师基千脑科学分析了孩子口头答应了却不行动的内在原因,并给出了提高执行力的可行策略, 让我一下子就豁然开朗了。 我认识到了:通过和孩子一起来确定目标, 孩子更容易认同和接受目标;同时要把提升孩子自主学习能力放在第一位。

困境:
父母对于自主化能力的培养困境,往往纠结于该不该管,或者管控与放手的平衡 -- 希望孩子既有自主的意识,也具备自主的能力,却总陷入“一管就闹一放就散”的困境。
想要孩子学习自主化,家长要如何支持?我们来听听学习力提升课程的老师怎么说。
对策:
想要支持孩子学习自主化,就要坚定地支持孩子长出自己的目标,并拥有达成自己的目标的能力。自主化能力培养的全过程,都要努力让孩子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过程有掌控感。
步骤:
支持孩子学习自主化,我们可以这样做:
      1、倾听并认同孩子自己的梦想与目标,一起细化这些目标,让它们变得更具体、可触及。
      2、指出每一步的有效努力,认可他们的进步,不论是一小步还是大跃进。
     3、教会孩子过程意识,每个伟大成就都是从一个想法开始,通过计划到行动的每一步累积而来。    

第十三期

支持孩子学习自主化

 4、遇到障碍时,引导孩子反思与调整,教会他们从尝试和错误中学习,找到更合适的路径。
记住,每一步都别忘了告诉孩子:“你已经在路上了,无论是调整方向还是继续前行,你都在掌握自主学习的力量!”
转变:
在构建自主化能力的历程中,我们要使得孩子成为主导者,而父母则是退在一旁成为辅助者,是时候让出主驾驶位给孩子了,父母坐在副驾驶位,你们对孩子的重要性依然存在,只是职责转化成了有克制的启发、啦啦队和底线风控。

引言:
有没有发现,孩子越大越难管?有时,小学阶段有用的招到了初中阶段不灵了,尤其是初高中阶段,青春期撞上更年期,家庭建设期与中学学业压力期叠加,那怎样才能BUFF叠满而不是BUG多多呢?
教练观点:
刘刘老师分享过一个观点,六到七年级是家庭合力中学发力的关键窗口期,一定好好把握窗口期。寻找自家养育难题的某个切入点,抓住或者创造更适合发力的窗口期。
怎么做:
小学阶段一家人建立信任关系,建设一套自家的良性运作系统,家庭氛围其乐融融,成员间好好说话(基本要求,PS好多家庭成员连好好说话都做不到),彼此欣赏(更高要求),相互支持(更加进阶)。

第十四期

窗口期

六升七阶段总结,小学阶段的幸福时刻全家合力做对了什么,获得了哪些经验教训,上中学以后要注意什么,全家准备怎样发力。恳谈过程中对家庭习惯有观察有反思,对下一步有计划有约定,对上中学以后怎样发力、有目标、有向往。
呜呜,错过了窗口期
如果您的孩子已经进入了初高中阶段,已经错过了窗口期,家里的游戏模式已经是各种挑战冲突不断,那怎么办呢?千万别灰心别着急,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10年前和现在。任何时候都不晚,只是需要耐心再耐心。

引言:
许多家长人在中学时期都有过“开窍”的体验和经历:原先学习上一直懵懵懂懂、迷迷糊糊的,突然有一天感觉豁然开朗了,仿佛一扇紧闭的门突然被打开,阳光洒进来,照亮了前行的道路,从此学习上一路高歌猛进。
因此,有的家长期待着自己的孩子能早日“开窍”,从此告别让人心力憔悴的“跟、盯、催”模式。
可作为:
关于“开窍”看似神秘,但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认识到这些规律,家长可以顺势而为,也许您期待的“开窍”就会早点到来。
从时间上看,“开窍”一般出现在青春期后期。由于每个孩子的花期不同,因此不能强求。从心理上看,信心强、有理想的孩子开窍较早,家长可以在提升孩子信心和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理想上积极作为。“开窍”也源于积累,是大量输入和体验之后的顿悟,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多观察、多看书、多实践、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也许有一天就突然开窍了。

第十五期

关于“开窍”

 
不焦虑:
我们也要看到,许多人没有明显的“开窍”的体验,他们更多的是“渐悟”过程。就像是通过长期的学习和练习,逐渐掌握了一门外语。开窍可能带来灵感和突破,而渐悟则提供了稳固的基础和持续的进步。无论是哪种方式,最终都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提升自我。所以没有必要为不“开窍”而焦虑。   

倾听心灵 关爱成长

策划与编辑:清小鸭家庭成长社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