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2021年第一季度药讯

2021年第一期 总第65期

目录

药事热点

时事速阅

合理用药

药物警戒

科室交流

接种第2剂次疫苗前,带您粉碎谣言,揭秘疫苗真相

坚持最严谨的标准 推动中药
配方颗粒产业规范健康发展

...............

3

...............

4

儿童用药要“避雷区”

...............

6

华法林用药科普

...............

8

说明书修订汇总

...............

9

加拿大警示含头孢曲松
药品脑病的潜在风险

...............

11

英国警示氨基糖苷类药物
线粒体突变患者耳聋风险增加

...............

12

日本警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的低钾血症的风险

...............

13

2021年第一季度中成药处方点评

.........

14

2021年第一季度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专项点评

.........

17

2021年第一季度药物不良
反应传报统计

.........

21

药事热点

2021年第一期

坚持最严谨的标准 推动中药配方颗粒
产业规范健康发展
宋宗华

  《公告》要求配方颗粒有国家标准的,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国家药典委员会(以下简称药典委)结合试点工作经验组织审定配方颗粒的国家药品标准,分批公布。配方颗粒应当按照备案的生产工艺进行生产,并符合国家药品标准。   早在2017年,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便在药典委设立专项办公室,组织制定《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与标准制定技术要求》(以下简称《技术要求》),并组织企业开展标准研究,组织专家开展试点统一标准审评工作。截至目前,已有160个常用配方颗粒的国家标准完成审评,拟于近期颁布,涉及约1/3的常用中药材。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标准与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相辅相成,相互配合,都是确保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中国药典》凡例第五条规定,标准正文所设各项规定是针对符合GMP的产品而言。任何违反GMP或有未经批准添加物质所生产的药品,即使符合标准亦不能认为其符合规定。企业应在标准研究过程中重视生产工艺中重要工艺步骤及参数的研究,规范生产过程管理,符合标准不是目标,实现质量控制才是硬道理。   《公告》还指出,国家标准没有规定的,应当符合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标准。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标准应当符合《技术要求》的规定。配方颗粒品种国家标准颁布实施后,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相应标准即行废止。   由此可见,《公告》明确了配方颗粒国家标准与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标准之间的关系,并明确不具有国家药品标准或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标准的配方颗粒不得上市销售。   为了规范没有统一国家标准配方颗粒的使用,《公告》指出,跨省销售使用配方颗粒的,生产企业应当报使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无国家药品标准的配方颗粒跨省使用的,应当符合使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标准。这充分体现了“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监管纳入中药饮片管理范畴”的理念。   
  
    为加强对配方颗粒的管理,药典委特别组织制定了《技术要求》,并与《公告》同步发布实施。《技术要求》是标准制定的准绳。   标准研究的目的是要达到质量控制,《技术要求》规定在标准研究制定过程中要对中药材质量考察,要对中药饮片炮制、标准汤剂、制备工艺等多个项目进行详细研究,并明确关键质量属性。要建立中药材、中药饮片、标准汤剂、中间体及配方颗粒成品的标准。要确定出膏率、含量及含量转移率、指纹图谱或特征图谱、浸出物等表征。还要详细说明生产全过程的量质传递情况,设定可接受的变异范围及理由,要求从原料到中间体到成品生产全过程的量质传递应具相关性、可行性和合理性,体现了中药全过程质量控制的特点及方向。   《技术要求》贯彻了“全过程管理”“标准汤剂比对”和“建立严谨的质量标准”的管理理念和要求,从基本要求、原辅料、标准汤剂、生产工艺、标准制定、稳定性和标准复核等几个方面规范了标准研究制定的过程,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考虑到配方颗粒经水煎煮失去饮片原形的特点,通过要求采用特征/指纹图谱分析技术,强化了在统一标准中对配方颗粒质量真伪优劣的专属性要求。二是对标准汤剂进行表征,并将其作为中药配方颗粒的物质基准,以保证中药配方颗粒的安全有效。三是规范和统一了浸膏得率,进而统一了不同生产企业的制成总量及规格。整体而言,《技术要求》抓住了中药质量真伪鉴别和足量投料的关键点,同时体现了中药复杂体系质量控制的特点。   在此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为了防止“一管就死,一放就乱”,《公告》要求各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根据国家、地方产业政策和当地临床实际需求尽快制定管理细则,进一步规范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加强属地监管,引导产业健康发展,更好地满足中医临床需求。
——摘自: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时事速阅 >>2021年第一期

接种第2剂次疫苗前,带您粉碎谣言,揭秘疫苗真相

谣言1 已经接种过,没有必要进行第2剂次疫苗接种
在实际的疫苗接种当中,为了延长抗体的存活时间,一般会进行多剂次接种。比如乙肝疫苗、百白破联合疫苗和脊灰疫苗等,至少需要完成3剂次接种才能使身体产生足够的免疫力。此外,随着时间延长,抗体的浓度会逐渐降低,所以有些疫苗还要进行再次接种以加强效果。

谣言2 疫苗尚有若干不为人知的长期不良反应
疫苗注册上市要经过一系列的临床研究,任何研究结果,若提示疫苗存在不能接受的风险和安全性隐患,都将不能获得批准。疫苗的大多数反应通常都是轻微和暂时的(比如胳膊酸痛或轻度发热),出现严重健康事件的情况极为罕见,并且出现严重健康事件的情况会得到系统的调查。而疫苗所预防的疾病产生严重危害的概率非常大(比如脊髓灰质炎能导致瘫痪),有些疾病甚至会导致死亡。疫苗所带来的益处要远远大于它的风险,没有疫苗,会出现更多的伤害和死亡。

时事速阅 >>2021年第一期

谣言3大家都打了疫苗,所以我不打也行
只有形成了牢固的免疫屏障,才能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选择疫苗接种的两个主要原因是保护我们自己和保护身边的人。成功的疫苗接种计划犹如成功的社会,依靠每个个体的通力合作,才能实现全民的福祉。我们不应仅依赖身边的人来阻止疾病传播,我们自己也应尽到个人的一份力。

谣言4通过疾病获得免疫比通过疫苗获得好
通过天然感染获得免疫可能会付出高昂的代价。疫苗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产生的免疫反应与通过自然感染产生的免疫反应类似,但疫苗不会导致疾病,也不会使受种者受到潜在并发症的威胁。相比之下,通过天然感染获得免疫可能会付出高昂的代价。例如,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感染会导致精神发育迟缓,风疹会导致出生缺陷,乙肝病毒会导致肝炎甚至肝癌,麻疹则能导致死亡。

——摘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疫苗学堂》

合理用药

2021年第一期

儿童用药要“避雷区”

       冬季是儿童呼吸道疾病高发的季节。孩子生病,父母糟心,很多家长可能会病急乱投医乱用药,殊不知这样对孩子的危害可能会大过疾病本身。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家长给孩子用药,走过哪些误区:
误区1 出现症状马上用药
       很多家长一发现孩子感冒、发烧、咳嗽,就着急忙慌给孩子用上药,生怕病情加重。其实并不是所有疾病都是越早用药越好。当细菌、病毒入侵人体时,会激起自身免疫系统工作,而过早盲目用药可能会降低机体抵抗力,甚至可能掩盖一些症状,影响诊断。正确的做法是可先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不影响日常睡眠和食欲,可先不急用药。若孩子精神萎靡,严重影响了睡眠和食欲,应及时就医,在明确诊断的情况下按医嘱用药。
误区2 错误对待抗菌药
一、不敢用   近几年由于媒体对“滥用抗菌药”的宣传,有些家长害怕抗菌药过敏反应,害怕毒副作用,害怕用多了以后不敢用了,医生开了抗菌药也不敢吃或是擅自减量或停药。二、盲目用  疼脑热吃几粒、感冒吃几粒、拉肚子吃几粒,生病了感觉总要配着吃点抗菌药病才好的快,有的家长甚至擅自给孩子用药加量,觉得剂量越大效果越好。
        其实这都是对抗菌药认识不够全面造成的。抗菌药物有明确的使用指征,一般的上呼吸道感染大部分由病毒引起,无需使用抗菌药;对于有细菌感染的呼吸道疾病,抗生素的使用应该足量足疗程,一般是用到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的72~96小时。不足量使用可能会导致病情反复,也易造成细菌耐药的可能。而过量滥用则会加重儿童肝肾负担,引起毒副反应。
误区3 盲目联合用药
        孩子感冒了,很多家长喜欢给孩子用复方制剂,最好吃一粒药就能把所有症状治好;有的家长还偏好中西结合,认为西药中成药一起吃,多管齐下好的更快。盲目联合用药最大的弊端是容易造成某些药物过量,加重肝肾负担,造成不良反应的发生。因为许多不同种类复方制剂可能含有相同成分,如维C银翘颗粒和氨咖黄敏口服液都含有退热成分对乙酰氨基酚,同时服用可能会摄入过量,造成肝损伤。另外有的中成药成分复杂,可能存在配伍禁忌问题,如小儿咳喘灵口服液中的瓜蒌和小儿肺咳颗粒的乌头成分属于中药配伍的十八反,两种药物也是不宜同服。因此建议儿童用药品种要少,成分尽量要简单,联合用药时要慎重,最好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使用,避免不合理用药对孩子身体造成伤害。

误区4 减量服用成人药物
        由于儿童特殊的生理状态,肝肾的解毒和排毒功能以及血脑屏障的作用都不健全,许多成人药物不能在儿童体内充分代谢,容易引起毒副反应。由于目前儿童用药品类较少,还存在成人药品儿童酌情减量服用情况,但并非所有大人的药都能给孩子吃,有的甚至禁止用于婴幼儿。如抗过敏和抗眩晕药盐酸异丙嗪禁用于3个月以内婴幼儿;金刚烷胺类制剂禁用于1岁以下儿童;阿司匹林不推荐用于儿童退热,抗炎药尼美舒利禁用于12岁以下儿童;左氧氟沙星18岁以下禁用等。       父母给孩子服用成人药物之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品成分,用药前最好咨询医生或药师,以确保用药安全。
误区5 用药原则颠倒
        世卫组织推荐的用药原则是“能外用不口服,能口服不注射,能肌肉注射不静脉输液”,但是有很多家长会颠倒用药原则,觉得输液是会更快更好。其实从安全的角度来说,外用>口服>注射>静脉注射,静脉输液存在更大的安全隐患,因为药品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更容易出现不良反应。
误区6 服药方式错误
        对于不配合服药的儿童,父母会想方设法给孩子喂药。碾碎药品或剥开胶囊外衣喂药,用果汁、牛奶等饮料送服药物都是常见的操作,但是果汁中的酸性物质、牛奶里的蛋白质、钙等都可能会与药物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影响药物疗效。而药品外衣有时候具有掩盖药品气味、提高药品稳定性或定时定位释放药物的作用,随意破坏药品完整可能会影响药物的稳定性,有的还可能刺激胃肠道,加重不良反应发生。        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药物治疗时需要医生慎重筛选药物,精细计算给药剂量,同时需要家长的配合,用药前仔细阅读说明书,不擅自给孩子服药,遵循医嘱,安全合理用药,呵护他们健康成长。

合理用药

2021年第一期

——摘自:微药师in市东   吴红

华法林的剂量林的剂量      华法林的用药剂量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剂量调整,医生开出的处方有时是1/4片、1/2片或3/4片等。
华法林用药需要监测什么    口服华法林必须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调整华法林的剂量,以达到合适的抗凝水平,既安全又有效。该化验指标无需空腹抽血。
华法林常见不良反应:出血。       服用华法林期间你要经常留意自己是否有以下任何症状:刷牙时牙跟出血、流鼻血、外伤出血不易止血、 月经出血时间延长、严重的眼睛出血等,出现以上严重出血症状请及时就医。为减少出血发生,口服华法林期间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尽量选用软毛牙刷。
华法林用药注意事项:

合理用药

2021年第一期

华法林用药科普

华法林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口服抗凝药物之一,到目前已有60多年的历史,作为预防血栓形成的一线药物,需要凭借医生处方才能用药。目前市场上在用的有两种规格,2.5mg/片和3mg/片两种。

  • 华法林有2.5mg/片和3mg/片两种规格,注意不同厂家、规格的华法林不能随意调换,如果必须调换药物,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 华法林药物治疗窗比较窄,请严格按照医生医嘱剂量口服,不要随意增减华法林的剂量。
  • 一些食物和营养品会影响华法林的抗凝作用,如富含维生素K的绿叶蔬菜、奶及肉类等会降低华法林的抗凝作用,注意口服华法林期间饮食结构均衡,不要突然大量摄入大量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可以增强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物品有:柚子、丹参、银杏、人参和甘草等;

  • 某些药物与华法林的相互作用有些药物会影响华法林的疗效,一些可增强抗凝作用,一些可减弱抗疑作用。举例如下:能增强抗凝作用的药物有:广谱抗生素,如:罗红霉素,克拉霉素,莫西沙星等。抗酸药,如:西咪替丁等。口服降糖药,如:甲苯璜丁服等。非甾体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等。抗心律失常药,如:胺典酮等。中草药,如丹参,当归,银杏叶,大蒜,黄连,黄柏,番木瓜等。能减弱抗凝作用的药物有:巴比妥类药物,如:苯巴比妥。镇静催眠药,如:安定。中草药,如:西洋参,金丝桃等;
  • 服用华法林期间需要拔牙、做胃镜、纤支镜等,您应该跟主治医生说明您正在服用华法林。

合理用药

2021年第一期

华法林用药注意事项:

——摘自: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

说明书修订汇总

速效救心丸说明书修订要求
一、警示语应当包括:孕妇禁用二、【不良反应】项应当增加:监测数据显示,本品可见以下不良反应:
恶心、呕吐、口干,头痛、头晕、皮疹、
瘙痒、潮红、乏力、过敏及过敏样反应等。
三、【禁忌】项应当增加:1.孕妇禁用。2.对本品及所含成份过敏者禁用。四、【注意事项】项应当增加:过敏体质者慎用。

国家药监局关于修订速效救心丸说明书的公告
(2021年 第12号)

——摘自: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合理用药

2021年第一期

说明书修订汇总

一、说明书修订总体要求
1.本次说明书修订只针对全身用氟喹诺酮类药品(口服制剂和注射制剂)进行,具体修订意见适用于全身用氟喹诺酮类药品下的每一个具体品种。2.本次全身用氟喹诺酮类药品(口服制剂和注射制剂)说明书修订主要针对【不良反应】、【注意事项】、【老年用药】三部分内容,应遵循以下原则:如本次修订内容较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已批准的相关内容更严格、全面的,说明书应按本次修订意见修改。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已批准的相关内容原则上不得删减,如原批准内容较本次修订意见更全面或更严格的,应保留原批准内容。二、【不良反应】项下应增加以下内容1.严重和其他重要的不良反应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的风险三、【注意事项】项下增加以下内容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的风险流行病学研究报告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后两个月内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的发生率增加,尤其是老年患者。风险增加的原因尚未确定。对于已知患有主动脉瘤或主动脉瘤高风险的患者,仅在没有其他抗菌治疗可用的情况下,使用XXXX。四、【老年用药】项下增加以下内容:流行病学研究报告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后两个月内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的发生率增加,尤其是老年患者。(见【注意事项】)。(注:说明书其他内容如与上述修订要求不一致的,应当一并进行修订。)

国家药监局关于修订全身用氟喹诺酮类药品说明书的公告(2021年第44号)

全身用氟喹诺酮类药品说明书修订要求

——摘自: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药物警戒

2021年第一期

  2021年2月3日,加拿大卫生部(Health Canada)发布了含头孢曲松药品的脑病潜在风险的评估报告,得出结论认为使用头孢曲松与脑病风险之间可能存在关联性。脑病是一种影响大脑,并导致大脑工作方式发生改变的疾病。加拿大卫生部将与含头孢曲松药品的制造商合作,更新加拿大产品的安全性信息以纳入脑病的风险。头孢曲松是一种抗生素处方药物,在加拿大批准用于治疗身体多个部位的多种细菌感染或预防手术期间的感染。  加拿大卫生部审查了使用含头孢曲松药品治疗的患者脑病的潜在风险。该安全性审查是由《神经科学杂志》(Neurological Sciences)上发表的一篇论文引发的,论文报道了与使用头孢曲松有关的脑相关的药品不良反应。  加拿大卫生部审查了从加拿大警戒数据库、全球数据库以及科学和医学文献中检索到的可用信息。加拿大卫生部审查了报告的29例使用头孢曲松引起脑病的病例(5例加拿大病例和24例国际病例)。24起国际病例包括18例报告给加拿大警戒数据库的病例以及6例通过科学和医学文献获得的病例。在这29例病例中,发现17例(包括2名加拿大人)可能与头孢曲松的使用有关,8例(包括3名加拿大人)不太可能相关,4例没有足够的信息进行评估。没有报告与本药品有关的死亡。由于病例详细信息不完整和其他影响因素(包括现有的医疗条件和患者使用的其他药物),在这些报告中评估使用含头孢曲松药品相关的脑病风险具有一定挑战性。加拿大卫生部还从已发表的科学文献中评估了5项研究和3篇评论文章。对这些文献的审查支持脑病风险与头孢曲松使用之间的联系。  加拿大卫生部对现有信息的审查得出结论,认为使用含头孢曲松药品与脑病风险之间可能存在关联。加拿大卫生部将与含头孢曲松产品的制造商合作,更新加拿大产品的安全性信息,以纳入脑病风险。  

加拿大警示含头孢曲松药品脑病的潜在风险

参考文献
1. Lacroix C et al. Serious central nervous system side effects of cephalosporins: a national analysis of serious reports registered in the French pharmacovigilance database. J Neurol Sci. Mar 15, 2019. 398: 196-20
  ——摘自:加拿大卫生部Health Canada网站

药物警戒

2021年第一期

英国警示氨基糖苷类药物线粒体突变
患者耳聋风险增加

2021年1月7日,英国医疗与健康产品管理局(MHRA)发布消息,有证据表明,线粒体突变患者中氨基糖苷相关耳毒性的风险增加,包括患者的氨基糖苷血清水平在推荐范围内的情况。这些线粒体突变罕见,外显率不确定。基因检测不应推迟急需的氨基糖苷类药物治疗,但可以考虑,尤其是在开始反复或长期治疗前。

  给医务人员的建议  * 氨基糖苷类药物的使用可导致罕见的耳毒性病例;一些证据表明线粒体突变(尤其是m.1555A>G突变)与这种耳毒性的风险增加有关。  * 有些病例报告了线粒体突变患者的耳毒性,这些患者的氨基糖苷血清水平在推荐范围内。  * 这些线粒体突变罕见,所观察到的耳毒性效应增加的外显率未知。  * 考虑在患者中进行基因检测的必要性,尤其是那些在需要反复或长期使用氨基糖苷治疗的患者中,但不得为进行检测而推迟紧急治疗。  * 在易感突变患者中做出处方决策时,请考虑氨基糖苷类药物治疗的必要性与其他可用选择。  * 为尽量减少包括耳毒性在内的不良事件风险,建议对所有患者持续监测(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肾功能(血清肌酐、肌酐清除率)和听觉功能以及肝脏和实验室指标。  * 建议已知线粒体突变或有耳毒性家族史的患者在使用氨基糖苷类药物前应告知医师或药师。

——摘自:英国医疗与健康产品管理局MHRA网站

药物警戒

2021年第一期

  2020年10月6日,日本药品和医疗器械管理局(PMDA)经过评估,要求修订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注射剂的说明书以增加低钾血症的风险提示。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菌包括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肺炎球菌、肠球菌、卡他莫拉菌、大肠埃希菌、柠檬酸杆菌、克雷伯氏菌、肠杆菌、沙雷菌、变形杆菌、普罗维登西亚、流感嗜血杆菌、绿脓杆菌的易感菌株,不动杆菌、消化链球菌、梭状芽孢杆菌(不包括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拟杆菌属和普氏菌。在日本临床用于败血症、深部皮肤感染、糜烂或溃疡继发感染、肺炎、肾盂肾炎、复杂性膀胱炎、腹膜炎、腹腔脓肿、胆囊炎和胆管炎以及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治疗。  在日本,已有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的患者出现低钾血症的报告。从日本过去的3个财政年度至今,共报告了5例涉及低钾血症的病例(包括3例药品与事件之间可能存在因果关系的病例)。到目前为止尚未有患者死亡的报告。日本厚生劳动省(MHLW)及药品和医疗器械管理局(PMDA)经咨询专家委员会后得出结论认为,有必要修订药品说明书,在“具有临床意义的不良反应”项下增加“低钾血症”。

日本警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
低钾血症的风险

——摘自:日本药品和医疗器械管理局PMDA网站

科室交流

2021年第一期

杨浦区市东医院
2021年第一季度中成药处方点评

一.中成药处方点评        处方点评工作小组对我院2021年01月 ~ 2021年03月门急诊中成药处方使用进行分析,2021年第一季度共使用中成药207种,其中基药为137种,中成药注射剂使用8种,占中成药使用品种的3.86%,现对我院门急诊处方进行抽样分析。1、抽样方法:        本季度使用PASSPharmAssit系统,随机抽取2021.01.01-2021.03.31含中成药门急诊处方600张,根据点评依据,对所抽取的处方或医嘱进行点评分析。2、点评依据:《处方管理办法》(部长令53号)《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卫医管发[2010] 2+8号)《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国中医药医政发〔2010〕57号)《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卫医政发〔2008〕71号)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2009年版基层部分》(卫办药政发〔2009〕232号)《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中医药医政发〔2010〕30号)  药品说明书3、点评内容:(1)基本用药:中成药基本药物使用、应用于特殊人群(如:妊娠期妇女、儿童)等情况;(2)合理用药:辨证用药、给药剂量、用药方法、给药途径、溶媒选择、联合用药及配伍、更换药品或停药等的合理性。4、抽样点评结果:        对第一季度抽取的600份门急诊中成药处方进行分析,其中不合理处方共4份,主要不合理处方为——超说明书适应症范围用药。

科室交流

2021年第一期

5、现将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汇总统计如下表:

6、不合理处方分析        由于我院门诊使用电子处方,可以避免一些处方不规范情况,如西药、中成药、中药饮片处方未分别开具、未使用药品通用名称开具处方、单张门急诊处方超过5种药品等。此次抽查未发现用药超常处方,现就我院不合理处方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科室交流

2021年第一期

7、结果与质量改进建议1) 本季度点评发现主要问题存在于医师处方内容与诊断不符,建议医师认真学习合理用药知识。充分认识合理用药的重要性。
2) 应加强处方规范化管理:大部分中成药处方用药及书写规范合理,对一些不规范处方,应加强医师对中成药相关知识培训,加强医师处方管理知识、专业知识以及相关中医药理论知识的学习,从根本上对不合理中成药处方的改进。
3) 对于中成药合理的使用,有赖于医、护、药三方人员的共同合作。医护人员需不断加强自身专业知识水平,及时了解新的医疗动态信息,而作为药师,除努力学习药物相关知识外,还应了解一些医学基础知识,积极参与院内外的各科专业学习,为临床医生、护士提供正确的药学信息,全面提供药物咨询服务。
4) 已与处方医师沟通,相关医师同意修改处方。
药剂科处方点评小组
2021年4月

科室交流

2021年第一期

2021年第一季度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专项点评

一、概述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是抗菌谱最广/抗菌活性最强的非典型β-内酰胺抗生素,因其对β-内酰胺酶稳定/毒性低等特点,已经成为治疗严重细菌感染主要的抗菌药物之一 。该类药物的机制是抑制胞壁粘肽合成酶,即青霉素结合蛋(PBPs),从而阻碍细胞壁粘肽合成,使细菌胞壁缺损,菌体膨胀致使细菌胞浆渗透压改变和细胞溶解而杀灭细菌。本类药具有对细菌的选择性杀菌作用,对宿主毒性小。碳青霉烯类抗菌药为迄今为止抗菌谱最广、抗菌活性强的一类,抗菌谱覆盖革兰阳性、阴性需氧菌和厌氧菌以及多重耐药或产β-内酰胺酶细菌,其最低抑菌浓度(MIC)与最低杀菌浓度(MBC)非常接近。
        随着2015 年《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指导原则》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及2017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遏制细菌耐药的通知》的下发和执行,上述文件均强调了强化碳青霉烯类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管理及其合理使用的重要性,并已成为医院管理的工作重点。其中,临床如何严格把握其适应证、怎样促进其合理使用等是药学监护工作的核心内容。

二、 点评对象:       通过HIS系统,调取我院2021年01月01日-2021年03月31日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医嘱共224份,现随机抽取30份进行专项点评。三、点评依据:(1)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细则(3)《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生部令84号)(4)《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5)关于持续做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18〕9号)(6)中国成人医院获得性肺炎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和诊疗指南(2018年版)(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抗感染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9年版)(8)药品说明书

四、点评内容1. 联合用药不适宜       如:患者应用丙戊酸钠控制癫痫症状,同时予美罗培南治疗。根据说明书,美罗培南会使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降低,而导致癫痫再发作,两药不同时应用。临床上需要医师提高警惕,注意密切监测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尽量避免两者合用,或加用另一种抗癫痫药。

科室交流

2021年第一期

五、点评结果       此次抽查医嘱30份,不合理医嘱为1例,不合格率为3.33%,为不适宜医嘱,占不合格医嘱的100%,具体表现在联合用药不适宜,现将具体的点评结果列表如下:

六、分析与讨论:        本次专项点评是通过HIS系统调取2021年第一季度病人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医嘱,抽查医嘱30份,逐个进行点评分析,发现不合理医嘱1例,不合格率为3.33%,为不适宜医嘱,具体不合理使用情况如下:        该患者在使用美罗培南2g q12h 静脉滴注下,同时给予静推丙戊酸钠,且未监测,后续出现癫痫控制不佳的情况,属于药物相互作用降低疗效。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可以影响丙戊酸的吸收、分布、代谢等环节。在吸收环节,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可以抑制丙戊酸在肠道内的吸收,并可抑制肠道菌群产生β葡萄糖醛酸酶减少丙戊酸肝肠循环。动物实验显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可以抑制兔子和大鼠体内50%~90%的丙戊酸葡糖苷酸化合物( VPA-G) 转化为丙戊酸。       

       在分布环节,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可以通过抑制红细胞膜上的多药耐药转运体,使红细胞中的丙戊酸不能排到细胞外,增加丙戊酸在红细胞内的分布。在代谢环节,丙戊酸主要经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 UGT) 代谢为VPA-G。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可以增加UDP-葡萄糖醛酸水平而提高UGT对丙戊酸代谢的能力。因此,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引起丙戊酸血药浓度的下降。
        建议避免碳青霉烯类抗菌药与抗癫痫药物合用。若癫痫患者必须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时,必须做到:(1)加强血药浓度的监测,根据丙戊酸血药浓度变化趋势调整给药方案,如增加丙戊酸用药剂量或降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用药剂量(前提是要求能控制感染)。(2)在综合各种因素的情况下,结合药敏结果,考虑换用相关指南或共识中推荐的抗感染药物,如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等抗菌药物治疗感染。(3)考虑换用新型抗癫痫药物,如拉莫三嗪、奥卡西平等,不影响碳青霉烯类药效,但其预防癫痫的疗效仍需进一步探讨。
药剂科 处方点评小组
2021.04

科室交流

2021年第一期

科室交流

2021年第一期

        根据沪卫计办医政【2017】1号文的规定,我院积极开展了加强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我院无替加环素应用)的专档管理工作。        管控方法:每月由信息科汇总HIS中的数据,交由院感科和药剂科重点检查和管控。院感科将汇总表格交给临床科主任,并对存在问题与临床科主任交流,由其促进医生整改。对检查结果无问题、且无异议的科主任在检查表上签字确认。检查结果:1、我院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主要使用品种为美罗培南0.5g/支和比阿培南0.3g/支。本季度该类药品均为病区患者使用,门急诊无使用该类药物的情况。2、检查表回馈,临床科主任均签字确认,并认为本科室用药均适宜。3、根据调查表查病史获知,患者用药指针均为抗感染治疗、药物的用药量在药品说明书的范围内、用药前有未送微生物检查用药情况比上一季度有所改善。4、在院感科、药剂科联合与临床科室沟通的情况有:A)汇总表有一些信息抓取不明确,如用药主要诊断有一些空栏,抓取的诊断与抗菌药物使用不符。查其病史,为信息获取不适宜。与信息科联系,希望其完整。B)美罗培南与丙戊酸同时应用时,会使丙戊酸的血药浓度降低,而导致癫痫发作,说明书中美罗培南禁止与丙戊酸钠联用,临床上需要医师提高警惕。由于此两种药物是不同医生开具,可能存在个别医生相关知识疏漏,故与临床医生沟通,希望临床上需要医师提高警惕,注意密切监测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尽量避免两者合用,或加用另一种抗癫痫药。同时,加强科室间展开讲课交流,相互查漏补缺,共同促进合理用药。C)由于今年新配置的临床药师系统的维护运用,加之信息科的协同,目前碳青霉烯的会诊记录、微生物送检等记录均已做进电子医嘱,以便督查。D) 查其病史,碳青霉烯类药物的使用前,大部分患者都使用过其他抗菌药物,且患者病情危重,因此细菌学检测结果大多不明确。故嘱医生严格控制用药指针,以保护该类药品的使用。
药剂科 2021年04月

2021年第一季度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使用分析

科室交流

2021年第一期

2021年第一季度药物不良反应传报统计

感谢各科ADR监测员和医护人员对我院ADR监测工作的大力支持!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