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明珠动态》第30期

卷首语/ Preface

打造人才聚集“强磁场”,引领创新

文|林丹贤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抓住科技第一生产力,用好人才第一资源,激发创新第一动力,将会是“破局”的关键。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党的二十大首次对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进行部署, 蕴含着深远战略考量。做好教育科技人才大文章,就是谋现在、赢未来。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科技的创新突破、人才的培养造就,都需要教育提供基础性支撑。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强调,“要加强教育和人才培养,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这为我们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撑高质量发展、 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州实践指明了前进方向。
        广州作为经济大市、人口大市,唯有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一体推进教育强市、 科技创新强市、人才强市建设,释放“1+1+1>3”的最大效能,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高质量发展之路方能越走越宽广。
        南沙,处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位置,是全国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南沙区要“积极探索有利于人才发展的政策和机制,加快创建国际化人才特区”。
        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创建国际化人才特区,南沙将积极构建“1+3+N”人才政策体系。5 月 11 日,南沙新区召开“广州南沙国际化人才特区集聚人才九条措施”新闻发布会,推介南沙“1+3+N”政策体系中的“1”个核心人才政策。《广州南沙国际化人才特区集聚人才九条措施》(下称“国际化人才特区九条”)提出“九大行动”, 即实施尖端人才领航行动、高端人才倍增行动、 青年人才托举行动、海外人才集聚行动、技能人才锻造行动、人才贡献奖励行动、人才引育伯乐行动、人才多元评价行动, 以及人才无忧服务行动。
         “国际化人才特区九条”聚焦引进培育重点人才群体、 打造支撑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技能人才队伍。创新性的人才吸引方式、强大的人才补贴力度极大增强南沙在国际“抢人大战”中的实力,为打造多元化人才队伍聚集地赋能, 更加坚定了南沙打造人才聚集新高地的决心。在未来,南沙区将聚焦优化业务流程、简化办事环节,抓好无感服务、 免申即享等工作落实,确保出台的政策可落地、简易办、 效果好,全面释放政策效能,提高人才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南沙发展看明珠。明珠湾核心区作为南沙重点打造的粤港澳合作核心区和区域性综合服务中心,集聚高水平对外开放和粤港澳经济深度融合的高端产业和城市功能,从地理优势到政策赋能,从金融产业发展到交通、教育、医疗等综合配套,拥有湾区中心的核心区位及资源优势。明 珠湾重点发展总部经济及金融、科技产业 , 目前灵山岛尖的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已经建成,各大总部建设进展加快;横沥岛尖国际金融论坛(IFF)永久会址已基本建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南沙)医院也已投入使用。随着更多重磅配套和企业的进驻,明珠湾核心区将在未来打造成为 “面向世界、体现中国气派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客厅、全国高质量城市发展标杆展示窗口”,虹吸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市场的资金流、信息流及人才流。
        潮头登高再击桨,无边胜景在前头。我们当用好教育、 科技、人才“金钥匙”,答好高质量发展“综合卷”。明珠湾核心区将持续完善高层次人才选拔体系,加快打造一 流“营智环境”,落实人才集聚“强磁场”, 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见闻 / INFORMATION

2023年第二季度工作动态 
2023年第二季度党建动态

逐梦 / DREAMS

育人湾区,宜居明珠

博识 / KNOWLEDGE

党史学习

卷首语 / PREFACE

打造人才聚集“强磁场”,引领创新

求索 / INNOVATIONS

数字金融:如何赋能广州高质量发展?

数读 / GRAPHICS

明珠湾投资、项目招商概况(2023 年第二季度)
拔地而起的新城

横沥岛尖片区建设进展情况 
中科院明珠科学园建设进展情况 
建设项目动态

筑城 / CONSTRUCTIONS

南沙招贤纳士频放大招 加速创建国际化人才特区 
国际化南沙,粤港澳高质量教育高地
逐梦大湾区——香港青年寻找新的机遇 
系统升级湾区青年人才吸引体制机制 ——对话广州市穗港澳 青少年研究所副研究员谢素军 
抓稳金融科创“两翼”,齐振南沙人才引进与港口“人民币国际化”
——对话华南理工大学决策咨询研究基地研究员李健

“广纳英才,引领创新”
——湾区教育提升、人才吸引力密码代化之路

《南沙方案》发布一周年,为打造粤港澳全面合作平台注入强劲动能

        新定位,启新篇。《南沙方案》发布一年来,南沙 时不我待,开启了全方位加速跑:南沙港区四期投入运行, 成为全球首个江海铁多式联运全自动化码头,南沙国际 航运物流枢纽功能更显著;个人所得税优惠、15% 企业 所得税优惠等利好政策落地,港澳企业与人才扎根南沙 发展信心更坚定;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迎来首批新生, 南沙与香港两地创新人才交流更密切;大装置大平台落 子南沙科学城,深海、深地、能源和空天等领域科技力 量更集聚……

 2023 年大湾区科学论坛顺利举行

        5 月 21 日,2023 年大湾区科学论坛开幕式在广州举行。本届论坛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致2021 年大湾区科学论坛贺信精神,以“智汇湾区,湾和世界”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近百位院士及各领域专家齐聚线上线下,共同探讨海洋科学、纳米科学、高能物理、先进制造、人工智能等科学前沿热点,将进一步促进全球科技创新交流互鉴、合作共赢,有力助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明珠动态/ MINGZHU DYNAMIC

OPEN

工作动态

01

02

 2023年大湾区科学论坛会场

“国际级”新加坡规划大师到访南沙

        4 月 21 日下午,著名国际城市规划大师、“新加坡规划之父”刘太格博士一行到访南沙,围绕南沙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总体城市设 计及明珠湾核心区规划设计等展开了深入座谈交流。南沙区领导吴超、 胡春雷等参加活动。

OPEN

工作动态

03

吴超带队赴明珠湾区两大永久会址项目开展安全生产检查

        吴超现场查看了 IFF 永久会址 项目国际会议中心幕墙安装情况、 内部主会场精装修施工情况,并前往国际会议服务中心查看了样板房 及酒店大堂完成情况,详细了解项目建设进展、施工节点安排及推进计划。他指出,IFF 永久会址项目建设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各单位要紧盯项目交付节点,倒排工期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细,确保项目如期完成。

04

        5 月 1 日, 开发区党工 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吴超带队赴国际 金融论坛(IFF)永久会址项目、 大湾区科学论坛永久会址项目开展 “五一”期间安全生产检查,明珠湾管理局及各项目管理单位、设计单位、参建单位陪同调研。

明珠动态/ MINGZHU DYNAMIC

广东空天科技研究院 N-4 总装总测厂房竣工验收

        广东空天科技研究院 N-4 总装总测厂房顺利验收,成为中科院明珠科学园一期南部组团首个通 过竣工验收的项目。验收检查小组 按流程查验 N-4 总装总测厂房资 料,充分认可项目采用的高标准工艺,一致认为工程外观符合设计规范,材料规范齐全,同意项目通过 竣工验收。

05

国际金融论坛(IFF)永久会址投产送电!供电可靠性对标世界领先水平

        5 月 30 日, 国际金融论坛 (IFF)永久会址项目送电启动仪式在南沙举行。国际金融论坛(IFF) 永久会址项目正式投产送电,将为下一步项目建设及未来平台入驻创造良好的用电环境。据悉 , 横沥岛尖将着力打造高品质供电引领区 , 建设 10 千伏双环网 , 将年平均停电时间降至 2 分钟以内 , 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 基本实现用户停电零感知。

06

明珠湾首届书画摄影展活动喊你来创作

        5 月 30 日,“与南沙同框  遇见明珠湾”明珠湾首届书画摄影展活动在越秀国际金融中心(南沙 IFC)23 楼正式开幕。
        活动以“与南沙同框   遇见明珠湾”为主题,向公众征集书画、摄影作品,共入选 99 幅作品,由南沙区文学艺术接联合会与南沙区书法、美术、摄影三家协会评选出特等奖及一至三等奖 21 名,并通过网络投票评选出人气奖 3 名。

OPEN

工作动态

07

明珠湾管理局获 2022 年度节水型单位认定

        明珠湾管理局作为承担明珠湾起步区开发建设、 运营管理、产业发展等职责的法定机构,组建节水领导工作小组,积极探索单位用水、节水管理和创建工作的多种措施和深层路径,致力于建设“节水意识强, 节水制度完备,节水设施完善,用水高效”的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

08

        广州市水务局、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认定广州市 2022 年度节水型单位的通知》,广州市南沙新区明珠湾开发建设管理局等 59 个单位符合节水型单位标准,被认定为 2022 年度节水型单位。

党建动态

党建引领明珠湾高质量发展!红色基地擦亮品牌底色

01

        6 月 7 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培训暨“明珠湾建设者红色基地”工 作部署会在明珠湾红色驿站召开,明珠湾管理局党员代表、参与明珠湾各项目开发 建设的央企单位负责人及党员骨干等四十余人参加培训。
          南沙区纪委监委第二派驻纪检监察组副组长卢二成现场开展廉政集体谈话,中共广州市委党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经济学博士、副教授林柳琳进行主题授课,会议由明珠湾管理局副局长杨琼主持。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培训伊始,全体党员代表集体观看廉政警示教育片《十年, 你因何改变》,强化党员同志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意识,做到心中有“戒”, 坚持防微杜渐,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不断增强拒腐防变能力,时刻拧紧理想信念“总开关”,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卢二成在开展廉政集体谈话时指出,党的六大纪律要求所有党员严明党的政治 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与会代表是推动明 珠湾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中流砥柱,必须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牢牢守住安全 底线,只有思想上绷紧安全的“弦”,才能在行动中下好安全的“棋”,为工程建 设顺畅提速,确保高质量按期完工。

        专题培训过程中,林柳琳以《以高质量发展奋力推进中国现代化——深入学习 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题讲授党课,引领各位党员重温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分析高质量发展任务的重要性以及实施路径,深入浅出, 对推进明珠湾高品质建设、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明珠湾建设者红色基地”这一党建品牌已成立两年多,在党建引领明珠湾高 质量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党建促进业务的成效明显。明珠湾管理局同时对“明珠湾建设者红色基地”下一步工作作出部署:
         一是要统一思想,推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走深走实,把所学所思所行有效地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对“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既了然于胸又落到实处,全面把握党的二十大带来的新发展机遇,在奋进路上共同谱写新发展篇章。
         二是要强化担当,坚定以党风廉政建设为明珠湾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目前, 灵山岛片区建设已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 横沥岛、明珠科学园等片区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开展中,接下来,红色基地将积极组织廉政谈话、参观交流等专题廉政教育活动,打好“预防针”,绷紧“纪律弦”, 筑牢“防腐墙”。
         三是要凝心聚力,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共同推进明珠湾高质量发展,全面发挥红色基地的优势作用,运用好红色基地这个平台,把党建优势切实转化为发展优势, 着力于“提信心、聚人气、汇合力”,组织开展多样丰富的党建活动。

明珠动态/ MINGZHU DYNAMIC

        登上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瞰未来! 7 月 7 日,“走进世纪超级工程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党建共建暨主题党日活动在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项目顺利开展。 明珠湾管理局党支部、中交南沙总承包部党支部 30 余名党员代表及相关业务骨干共同交流学习,强化现代工程管理理念,为“将横沥岛尖开发建设项目打造成为一流标杆工程”汲取宝贵经验。
        深中通道是继港珠澳大桥之后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的世界级集群工程,囊括多项“世界之最”,其主桥伶仃洋大桥是深中通道关键控制性工程之一,是世界最大跨径全离岸海中悬索桥,同时是世界最高桥面海中大桥,拥有世界最大海中锚碇。
        活动当天,在伶仃洋大桥现场,党员干部们现场观摩,学习交流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工程建设管理、新技术应用、安全管理等方面先进经验。“‘海底长城’合龙,深圳和中山两市从‘初吻’到顺利‘牵手’,走进项目现场很是震撼,亦更加真实地体会到了高质量建设好南沙的意义,牢记吾辈担当。” 党员干部们纷纷表示,本次观摩学习内容充实丰富,深度锤炼党性,为致力以党建引领横沥岛尖开发建设项目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范本。

党建引领明珠湾高质量发展!红色基地擦亮品牌底色

02

党建动态

         据了解,横沥岛尖城市区域综合开发与建设项目被定位为高水平开发南沙新区的示范标杆工程,与深中通道工程在周期长、难点多、关注度高等方面存在着共同特点。明珠湾管理局业务骨干彭石在座谈分享时表示,横沥岛尖是当前明珠湾开发建设的重点区域,通过活动所见所学,明珠湾管理局接下来将主动对标先进、学习标杆,高标准建设横沥岛尖开发建设项目,有序打造横沥全新城市形象名片,为高质量执行《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作出更优解答。
        横沥岛尖开发建设项目党员代表卢亮则指出,他先后参加珠海横琴、南沙横沥岛尖城市综合开发建设项目,见证了一个又一个“新城崛起” 的故事,深感自豪。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如今对标学习深中通道项目党建引领生产的先进经验做法,中交南沙总承包部将取长补短,攻坚克难, 保障横沥岛尖开发建设项目重要节点及产值任务顺利完成,积极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贡献。
        自南沙明珠湾城市综合开发项目启动以来,明珠湾管理局及中交南沙总承包部频繁开展党建共建主题教育,积极搭建“明珠湾建设者红色基地”等特色党建平台,共学党史,提升工程品质意识,增进组织沟通交流,助推灵山岛尖及横沥岛尖开发建设项目高效履约。当前,横沥岛尖开发建设项目如火如荼,明珠湾管理局将与中交南沙总承包部立足此次党建共建,总结经验、持续深耕,为南沙高质量发展之途驰而不息。

明珠动态/ MINGZHU DYNAMIC

毛泽东思想,
于此萌芽

DANGSHI XUEXI

        1923 年 4 月,毛泽东离开湖南,中共中央决定调他到中央工作,参与筹办中共三大。毛泽东先到了上海,根据共产国际的决定,中共中央驻地迁往广州,他又和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等一起“经沪赴粤”。
        6 月,毛泽东在广州出席中共三大,并在会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成为五位中央局委员之一,负责组织工作,还兼任中央局秘书,协助中央局委员长陈独秀处理中央日常事务。按照规定,当时中央的文件需要委员长和秘书联合签署才能发出。
        毛泽东时年 30 岁,刚入而立之年,论职权已经是党内事实上的“二把手”。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毛泽东在国共两党都担任高级职务。一个公认的说法是,正是在广州这个大革命的中心,毛泽东逐步完成从地方革命领导人到全国性政治人物的角色转变。
        当然 ,对当时的共产党人来说 ,“ 当官 ” 的观念甚至连 “ 淡薄 ”都 谈不上 ,他们搞革命 ,没有个人私利权衡 ,就是要拯救这个国家和这个民族,建立一个理想社会。对中国革命而言,毛泽东在广州、广东这个大革命舞台上的这段经历, 开始催动毛泽东思想的萌芽,真正指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理论和思想体系,开始破土而出。
        广州是毛泽东思想重要的萌芽地,起码是之一。

文|南风窗传媒智库 赵义  

DANGSHI XUEXI

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读过《毛泽东选集》的人都知道,第一卷开篇的文章是《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上世纪 50 年代以来,《毛泽东选集》有过数次修订,但无论哪次修订, 这篇文章的位置都雷打不动。这篇文章相当于毛泽东思想的开山之作。而这篇文章从酝酿、发表到修改、宣传,都是在广州。
        共产党是信奉阶级学说的,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给中国人观察和分析中国社会提供了新的有力工具,但这并不等于就有了现成答案。就像《共产党宣言》 第一部分第一句话说的,“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是基本原理。紧接着举的例子主要是欧洲历史上出现的各组对立阶级,没有直接谈到中国。那么,基本原理怎么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开始就把思考的出发点摆了出来:“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
        思想萌芽期和思想成熟期的著作相比较而言,前者的理论成熟度肯定要低一些,但其特色是简洁明快。当时的共产党还处于“幼年期”,很弱小,要领导国民革命,深感力量不足,也不知道到何处去寻找力量,到何处去取得广大的同盟军。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是要帮共产党分辨真正的敌友。文中道理看似浅显, 但一下子就说到了要害上。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毛泽东是一个很少受教条束缚的人,理论在他眼里是要解决迫切问题的。
        这篇文章的另一特点是敏锐的直觉,毛泽东特别注意到了中国的“特殊”。 文中指出,中国无产阶级的最广大和最忠实的同盟军是农民,这样就解决了自中国共产党建立以来共产党人的心头之困——他们所从事的是无产阶级革命,但中国工业落后,产业工人数量有限。毛泽东预见到了当时的民族资产阶级(当时称之为“中产阶级”)是一个动摇的阶级:“他们在受外资打击、军阀压迫感觉痛苦时,需要革命,赞成反帝国主义反军阀的革命运动;但是当着革命在国内有本国无产阶级的勇猛参加,在国外有国际无产阶级的积极援助,对于其欲达到大资产阶级地位的阶级的发展感觉到威胁时,他们又怀疑革命。”。

        如果对比一下毛泽东思想成熟时对革命对象、动力、领导阶级等的论述,其 基本思想可以说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大致都具备了。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这篇重要文章能在广州产生,有一定的必然性。
         广州当时本就是各种主义和改造社会方案公开登场的中心之一,也是各个阶级聚集、互动的中心之一,在广州能够直接感受和观察到各阶级的状况及其复杂关系。比如商人,既有过革命的合作,又有过矛盾冲突。革命阵营里的分分合合,在这座开放城市里多次上演,历史经验丰富。

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

        对农民问题的认识,也是如此。 工人阶级力量太小、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这点,是中国社会长期以来的特征之一。就像毛泽东后来讲的,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是农民,这是小学生的常识。但能不能认识到要把搞革命的主要精力放在农民身上,这是另一回事。其实,共产党成立后,早期主要精力是放在工人运动上,这是 信奉马克思主义的共产党很自然的选择,就连毛泽东自己,也不是一开始就能把农民问题的重要性估量得这么高。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

DANGSHI XUEXI

         周恩来1949 年5月7 日曾经对青年做过一次如何学习毛泽东的演讲 , 其中 就提到 :“ 五四 ”以后 ,毛主席参加了革命运动,就先在城市专心致志地搞工人运动。那时陶行知先生提倡乡村运动。恽代英同志给毛主席写信说,“我们也可以学习陶行知到乡村里搞一搞 。”毛主席说 ,“ 现在城市工作还忙不过来,怎么再去搞乡村呢?”这就说明毛主席当时没有顾到另一方面。但后来毛主席很快就转到乡村,又把农民运动搞通了,使城市和乡村的革命运动结合起来。
        在三大期间,毛泽东发言时就特别强调农民问题的重要意义。有三大代表回 忆 :“ 只有农民运动 , 是一个新提出来的问题。在中共的历次讨论中, 直到第三次代表大会,代表们才注意这个问题 ,尤以毛泽东为然 。”毛泽东还主持起草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农民问题决议案》。 1924年1月,在国民党一大上,根据对孙中山亲自拟定的候选人名单的表决,毛泽东被选为国民党候补中央执行委员,随后去上海参加国民党上海执行部的工作。1925 年,毛泽东回湖南养病,在家乡从事农民运动。 再到广州后,他开展了很多与农民运动相关的研究与实践,特别是担任了第六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他还主持编辑《农民问题丛刊》,总结推广国内外特别是广东农民运动的经验。
        正是在主办第六届农讲所期间, 毛泽东提出了“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中心问题”的理论,思想、逻辑均已明白贯通了:“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农民运动不赶速地做起来,农民问题不会解决;农民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运动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
         广州和广东农民运动的经验对这个理论形成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国共合作后,国民党也成立了中央农民部。在广州和广东,农民运动天然是“合法”的。革命政府对农民运动提供了保护和支持,这在当时的中国,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有时候,国民党左派的领导人还应请求派出军事力量支持农民运动。
         这种农民运动不仅仅是经济性质的,更是政治性质的,农民组织起来接管了原来掌握在乡绅等少数人手中的权力。正如毛泽东总结的,都市工人阶级目前所争,政治上只是求得集会结社之完全自由,尚不欲即时破坏资产阶级之政治地位。乡村的农民,则一起来就便碰着那土豪劣绅大地主几千年来持以压榨农民的政权。 只要读读“广东农民大会决议案、海丰农民运动报告及广宁普宁两个农 民反抗地主始末记,不由得不有此感觉 ” 。 许多人不懂农民运动怎样去做 ,“ 就请细看关于广东的资料 ” 。

         如前所述,不重视农民问题的那些早期领导人,并非没有看到农民占中国人 口大多数这个事实,他们从一般意义上也主张农民要加入国民革命,但他们更多的是只看到农民身上的弊病,比如散漫不集中、文化低下、宗法观念根深蒂固等, 他们没有看到组织起来的农民、掌握了自己命运的农民会发生深刻的变化,而毛 泽东却看到并预见了组织农民运动的重要性。广州和广东的革命实践,也告诉了 “幼年期”的共产党这些经验和道理。
         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把革命重心迅速转移到农村,就是必然的。正如周恩 来说的,“大革命时期,能看到革命的发展是走向农民的革命战争,能看到革命 的发展这个全局的,在我们党内的代表是毛泽东同志”。

统一战线和独立自主

       毛泽东是一个深受传统文化熏陶的人,同时,相对于那些以正统自居的讲马 列理论一套一套的早期领导人,他身上所受的理论框框的束缚是很少的。搞革命对他而言,纵横捭阖、“合纵连横”等等这些东西是很正常的事情。
        所以,毛泽东支持国共合作,一点都不奇怪。国共第一次合作后,共产党的 力量的确得到了迅速发展。
     

DANGSHI XUEXI

          同时,他又非常重视独立自主。比如,他就不同意“一切工作归国民党”的观点,主张保持共产党在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他也不同意把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混为一谈,因为“我们是共产派”。三大 的决议案就指出:我们加入国民党,但仍旧保存我们的组织,并须努力从各工人团体中,从国民党左派中,吸收真有阶级觉悟的革命分子,渐渐扩大我们的组织,谨严我们的纪律,以立强大的群众共产党之基础。
        对处于“幼年期”的共产党而言,要处理好统一战线和独立自主的关系,难度不小,往往是为了联合战线不破裂而不得不退让,退到最后就再无可退,因为新军阀举起了屠刀。就像毛泽东后来总结的,“只有斗争,不要团结,是‘左’倾错误;只有团结,不要斗争,是右倾错误。”“这两种错误我们党都犯过,经验很痛苦。”这些“痛苦”往往是在革命一线打拼的人体会最深。可以说,对国共第一次合作时在统一战线上的经验教训,毛泽东 是有切肤之痛的。在他后来成为中共最高领袖,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时,国民党右派如果还想和第一次合作时一样打共产党的歪主意,已经是不可能的事了。
        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搞国民革命,必然需要统一战线,这是中共三大干的事情。而在联合过程中如何既团结又斗争,又非常考验政治艺术和领导艺术。作为国共第一次合作时在国共两党内都非常活跃的“高层”政治人物, 毛泽东对统一战线的认识是切中肯綮的。
        总之,无论从阶级分析、农民问题还是统一战线等方面看,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在广州期间,根据广州和广东风起云涌的革命实践,提出的相关理论,的确可以看作是毛泽东思想的起点之一。
         从某种意义上说,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个系统的理论,对“中国实际”的科学理解,早期就是从广州等地的革命实践中获得的。
        一个深远影响历史的政治巨人,和一个大革命时期的革命中心,相互成就, 值得我们反复回味。

明珠湾投资概况

01

         从明珠湾灵山岛尖片区、横沥岛尖片区以及明珠科学园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横沥中路凤凰大道以西 段道路工程已完成,横沥中路 2 号桥、3 号桥建设稳步推进,大元路旧南路至义沙路段附近工程接近完工。 IFF 周边配套路段建设进入收尾阶段。
        产业建设方面:目前明珠湾起步区,已建成项目 12 个,涉及总计容建筑面积 176 万平方米,总投资额 240.3 亿元;在建项目共 37 个,涉及总计容建筑面积 637 万平方米,总投资额 1225.2 亿元。

明珠湾项目招商概况

        下一步,明珠湾起步区将加快推进大湾区科学论坛永久会 址、中科院明珠科学园等重点平台的建设,推动高端创新 机构和平台集聚,建成科研资源共建共享、科研人才高度 集聚的科教融合新城,使南沙进一步面向世界、深化粤港 澳合作。

02

在建
项目

利通中心项目

广州文投总部大厦

中金岭南国际贸易中心

星河发展大厦

落成
项目

中交汇通中心

越秀国际金融中心项目

阿玛尼时尚艺术中心项目

南沙城投明珠开发大厦

南沙国际贸易中心项目

 中铁隧道南沙科技大厦项目

拔地而起的新城

灵山岛尖片区建设进展情况

根据《广州南沙新区明珠湾起步区灵山岛尖区域城市开发与建设项目开发建设计划》,纳入开发建设的项目包括市政道路、水务、景观绿化、综合管廊、地下空间等。

明珠湾起步区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以产业导入为核心,将灵山岛尖、横沥岛尖、中科院明珠科学 园作为近期开发建设的重点,实现了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导入同步推进、相互促进的良性态势。

灵山岛尖项目自开工截止 2023年6月30日,累计完成动态投资额 83.27 亿 元,约占项目投资总额 87 亿元的 96%。建安投资累计 完成 56.08 亿元

D01 ~ D05 标和自动化等水务项目均已完成合同完工验收。

凤凰二桥、A01 标~ A10 标市政道路工程均已完成 竣工验收。

D02 ~ D05 标和自动化等水务项目均已完成移交,D01 标正在对接移交。

片区概况

建设情况

01

E01 ~ E05 标均已完成竣工验收,E01 ~ E04 标均已完成管养移交。 E05 标(凤凰大道两侧绿化)除中交营地周边绿化外,其他均已完成移交。

各标段道路及相应附属设施基 本移交运营单位进行城市运营。 弱电管道工程移交工作已完成 现场联合查验、查验报告已发 文至管理局,正在对接移交。

市政项目进展情况

水务项目进展情况

绿化景观项目进展情况

横沥岛尖片区建设进展情况

根据 《广州南沙新区明珠湾起步横沥岛尖区域城市开发与建设项目开发建设计划》,纳入开发建设的项目包括市政道路、水务、景观绿化、综合管廊、 地下空间等。

片区概况

02

市政道路项目本月主要完成混凝土 520m 3,灌注桩约 250m, 水泥搅拌桩 14500m, 管线安装 900m,水稳 9300m 2

水务景观项目本月主要完成预制管桩 1800m,土方回填  11700m 3,混凝土浇筑 1000m3

地下结构本月综合管廊金融大道(三多涌至地保段)、新北路(中轴涌以北段)、义沙路(大元路以北段、横沥中路至现状合兴路段)、 金融大道(三多涌至凤凰大道段)主体结构及回填完成 100%。

建设情况

中科院明珠科学园建设进展情况

中科院明珠科学园开发建设项目包括一期第一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科创交流中心项目等。

03

一期第一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科一路生态堤进行乔木种 植,电缆完成 44%,园建铺装完成 18%。

一期第二批市政及防护绿地项目:道路工程完成 80%,景观工 程完成 24%。

广东空天科技研究院:N-4 已验收;N-1 首层地坪打磨完成 80%,泛光照明完成 100%。

广东智能无人系统研究院:正在进行机电安装工程,剩余细部收边收口。

一期第二批水利景观项目:水利工程完成 78%,景观工程完成 16.17%。

片区概况

建设情况

筹建项目动态

01 

明珠湾跨江通道横沥首开段桩基 施工完成

        明珠湾跨江通道是南沙首条智能化建造的沉管隧道。项目在横沥岛尖设置了与规划地下环路衔接的接口,打造横沥岛尖隧道、地下环路、地下车库、 地下空间“四位一体”交通体系。

        横沥首开段部分桩基施工完成,现正开展冠梁支撑梁混凝土浇筑施工;横沥沿江段正在进行三轴搅拌桩槽壁、三轴搅拌桩地基加固,截至 6 月 30 日两项进度均已接近 30%,同期开展工程桩、立柱桩、地连墙等桩基施工;干坞围护结构三轴搅拌桩 及临时道路单轴搅拌桩施工已完成,地连墙单轴搅 拌桩加固完成近 15%;灵山段正在开展管线及绿化 迁改前期工作。
        随着横沥岛尖地下空间、明珠湾跨江通道首期段等项目陆续开工建设,安全生产工作将面临较大挑战。明珠湾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为更好做好 履职范围内的项目安全管理工作,近年来陆续印发 了《明珠湾管理局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管理制度》《明珠湾起步区公共开放区域安全文明施 工管理办法(试行)》等制度文件,明确各项目的安全管理要求和参建各方责任,做到有规可依、共建共管。同时建立质量安全飞行检查工作机制、事故 隐患排查治理每月调度会机制、每月安全生产培训机制、安全生产约谈机制等,以安全为第一要义,将安全管理落到实处。
        截至今年 6 月,明珠湾管理局作为建设业主的在建项目共 35 个, 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

横沥岛尖首批教育设施工程 48 班小学项目正式开工

02 

筹建项目动态

        54 班九年一贯制学校和 48 班小学作为横沥岛尖首批教育设施, 其建设将满足未来两年区域发展亟须的学位需求,48 班小学项目未来将跻身第一批投入使用的教育设施行列,预计可容纳学生 2000 人以 上。

       据介绍,48 班小学项目位于凤凰二桥东侧、大元路北侧,建设内 容主要包括 1 栋体育馆、3 栋教学楼、2 栋综合楼,建筑之间设置风雨连廊,首层局部架空,地下室为 1 层停车库。规划总用地面积 38763 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46143.45 平方米,项目建设投资 35937.89 万元。
        结合精明增长、精致城区、岭南特色、田园风格、中国气派的“二十 字”规划理念,贯彻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要求,48 班小学项目将打造为三星级绿色建筑校园。项目以“自然”+“生长”为理念, 让学生与自然共舞,在绿谷中奔跑,在书海中成长,尽情探索发展,
        感受充满活力的童年与青春。 设计方案以“拟山造园”“活力纽带”“多样乐园”为策略,将营造青山、围合庭院、远眺绿水,绘制风景如画的岭南水乡画境;同时集约高效的交通主轴,串联起各个功能分区, 让学习与生活有机联系;着重创造立体丰富的空间,解放孩子的想象力,使其乐于探索、乐于交流、乐于运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横沥岛尖目前规划有九年一贯制学校、初中和小学等,将根据区域开发计划和学位需求进度分批实施建设。

“广纳英才,引领创新”
——湾区教育提升、人才吸引力密码

南沙招贤纳士频放大招
加速创建国际化人才特区

          打造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创建国际化人才特区, 广州南沙正在加速、加码。
         高层次人才最高可获 1000 万元人才奖励、人才项目团队给予最高 1 亿元支持……2023 年 5 月,南沙最新出台了《广州南沙国际化人才特区集聚人才九条措施》, 即“国际化人才特区 9 条”,实施尖端人才领航行动等 九大行动,通过多项措施助力南沙引才育才。
        近年来,南沙接连出台各项重磅利好政策,尤其在探索有利于人才发展的政策和机制上积极创新,全面释放政策效能,只为提高人才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2021 年 10 月,南沙率先开展营智环境建设试点, 创建以人才为核心的创新环境;2022 年 7 月,南沙发布“港澳青创新十条”(《广州南沙新区(自贸片区)支持港澳青年创业就业“新十条”措施》),为港澳青年就业搭建“逐梦舞台”;2023 年 2 月,大湾区内地城市试点实施的往来港澳人才签注政策正式落地,极大便利人才交流……
        伴随着一揽子优惠和吸引政策不断落地,南沙逐渐形成吸引人才和科创资源集聚的“强磁场”,厚植发展沃土。

文 | 解一章     图 | cfp

明珠动态/ MINGZHU DYNAMIC

01 /  三年翻两番,诀窍在哪里

        近年来,南沙持续营造服务人才的一流环境,人才工作成效明显。今年 5 月,一次广州南沙营商环境新闻通气会透露,截至目前,南沙已集聚高层次和骨干人才约 2 万人,近三年翻两番,近五年高层次人才年均增长 100%,其中境外人才占比 13.3%,人才队伍快速 壮大,国际化程度逐步提升。
        对于南沙引才的决心,广东智能无人系统研究院人力资源部主任薛娈立颇有感受。
        广东智能无人系统研究院成立于 2019 年 7 月,由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广州市人民政府和广州南沙开发区管委会三方合作共建,开展智能无人系统相 关的基础科学研究、高技术攻关、关键部件研制等多方面的研究。
        薛娈立介绍,目前研究院全体职工共 58 人,计划今年底职工人数达到 70 人左右。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有 10 人,具有硕士学位的约有 30 余人。作为面向智能无人系统领域前沿科学技术的新型研发与产业孵化机构,研究院也在致力于打造智能无人系统人才汇聚高地。
        一直以来,研究院都在积极拓宽人才招聘的宣传渠道,除了各大招聘软件、行业内知名平台,研究院还持续参加南沙区举办的各类高端人才集聚的活动。在内部, 研究院还设立了人才伯乐奖,鼓励内部员工推荐合适的高层次人才,取得了一定成效。
        “现在粤港澳大湾区是非常有魅力的。一听到大湾 区,大家都会比较感兴趣。大湾区有优越的地理位置, 南沙最近也颁布了很多新的人才引进政策,也在积极地、 广泛地争取我们这些对高层次人才引进需求旺盛的单位去交流。”薛娈立表示,南沙区的人才政策、优惠补贴等对于留住人才非常有帮助,令广东智能无人系统研究院这样的科研机构颇为受益。
        譬如 2022 年印发的《广州南沙新区支持科技创新的十条措施》中就明确,对高层次科创人才给予最高 1000 万元安居补贴,给予高层次科创人才为期五年的人才补贴,同时为科创人才及其直系亲属提供居留、户籍、 住房、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就医、工商、税务、科研等全方位服务。
        “我们有三位职工就享受到了高层次人才补贴,两个 300 万、一个 200 万补贴,力度还是非常大的。” 薛娈立介绍,南沙推出的“大湾区(广东)国际人才驿站” 等服务举措也为科研机构的人才提供了许多便利。
        积极探索有利于人才发展的政策和机制,不断完善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处于人才抢夺大战中心的南沙,正不遗余力地吸引孔雀“南”飞。

02 /  筑巢引凤来,如何留得住       

      人才吸引落户后,如何让他们安居乐业,同样非常重要。
        从科研机构留才的角度,薛娈立认为有几点值得注意:首先是薪资待遇,在政策支撑之下尽量让各类人才能够得到实惠,逐步提高他们在南沙投入科研、创业的待遇水平;其次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做好引进人才在配偶工作、子女教育等方面的保障服务,解决后顾之忧后他们才会愿意安心在南沙安家;另外是人才个人的培养和成长,鼓励他们钻研学术成果、参加学术交流,“我们一定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眼光的科学家”;以及加强单位的文化建设,提升人才对于企业文化的认同等。
        南沙致力于从人才引进、评价、激励、使用等各个关键环节精准发力,出台各项举措,精准聚焦重点人才群体和人才发展的关键环节,直击人才集聚过程中的痛 点。
        “国际化人才特区九条”实施的是尖端人才领航行 动、高端人才倍增行动、青年人才托举行动、海外人才集聚行动、技能人才锻造行动、人才贡献奖励行动、人才引育伯乐行动、人才多元评价行动,以及人才无忧服务行动。
        为了吸引重点人才群体,南沙根据人才类别给予了真金白银、实实在在的激励,比如对全职人才给予最高 1000 万元奖励,对柔性引进人才最高按劳务报酬 50% 给予支持,对人才项目团队给予最高 1 亿元支持。
     除了在资金方面的大力度支持外,南沙还在措施中提出建立战略科学家、产业顶尖人才负责制,赋予其用人权、用财权、用物权、技术路线决定权、内部机构设置权等自主决定的权利,给予引入人才更大的发挥空间。 同时,推动青年人才量质齐升,提升学历人才引进落户补贴及博士后综合资助;新设青年人才选派研修和青年俊才遴选项目,健全人才成长梯队。

“国际化人才特区九条”实施的是尖端人才领航行 动、高端人才倍增行动、青年人才托举行动、海外人才 集聚行动、技能人才锻造行动、人才贡献奖励行动、人 才引育伯乐行动、人才多元评价行动,以及人才无忧服 务行动。

明珠动态/ MINGZHU DYNAMIC

        在构建人才多元化的评价机制方面,在现行政府评定方式基础上,新增三种方式:一是专家举荐,战略科学家、产业顶尖人才推荐的团队核心成员可直接评定高层次人才,经 3 名以上院士或权威专家推荐的也可直接评定高层次人才;二是自主评审,面向重大平台每年分配一定数量的高层次人才指标,授权其按条件自主评审;三是定向配额,面向有示范带动作用的企业, 如国家专精特新企业、独角兽企业、新上市企业等,直接给予一定的高层次人才 指标。
        “国际化人才特区九条”的推出,引发了对于南沙全力打造湾区人才高地的热议。巨大的人才补贴力度、创新性的人才评价机制,都彰显出南沙在国际“抢人大战”中的实力与智慧。
        南沙正在积极构建“1+3+N”人才政策体系。“1”指核心人才政策,提出最主要的人才政策条款,凸显南沙人才政策竞争力和广泛的覆盖面,即“国际化人才特区 9 条”。“3”指 3 项支撑性政策措施,分别为人才服务措施、人才评价办法、人才培养措施。“N”指的是 N 个专项领域人才政策,主要包含重点产业专项人才政策、港澳青创等重点群体专项人才政策以及重大平台专项人才政策等。
        6 月,南沙再接再厉,发布了《关于印发广州市南沙区境外职业资格认可清单的通知》,涉及 6 大重点产业,包含 146 项境外职业资格证书。该通知和 “1+3+N”人才政策体系、“国际化人才特区九条”措施紧密连接,共同助推南沙加快构建人才高地。
        落实着《南沙方案》的期待,南沙在招才引智上不断出新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合作迈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

国际化南沙,粤港澳高质量教育高地

        “原来你在南沙上班啊。”5 年前,许多人听到曾睿的工作,都表现了相似的惊讶。
        28 岁的曾睿,5 年前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考上广州市南沙区公务员。她在广州土生土长,南沙区对她而言不陌生。但曾睿记得,5 年前和大学同学讲述南沙时,这对他们而言是一个显得陌生的词汇。
        但她相信这个国家级新区的潜力。近年来,她能感受到隐秘的变 化——现在说起工作地南沙,更多人是一种恍然大悟的态度。“潜力股”南沙区已经全面爆发。2022 年,南沙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2252.58 亿元,增速居广州市第一。

文 | 朱秋雨     图 | cfp

明珠动态/ MINGZHU DYNAMIC

        与经济发展相配套的,是加速发展的国际化教育和高等教育。根据南沙区教育事业“十四五”规划,到 2025 年,南沙将建成一批高标准基础教育学校和高端国际化学校。其中一大目标是,累计新增基础教育公办学位数 5 万个。在这期间,南沙还将新建华南师范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教师教育学院。
        粤港澳大湾区博士后科技创新(南沙)公共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郭润绿表示, 2022 年,该中心招收博士后 47 名,招收人数同比增长 114%,再创历史新高。 其中,世界排名前 200 名、国内 985、 211 等高校毕业博士 37 名,占招收总数 86%。
        这也是曾睿等一众高材生选择南沙的原因。这里人才济济,科研机构林立,高 等教育发达。这些基础条件共同决定了, 南沙是人才聚集的创新高地。有了人才的 流入,教育资源的积淀与聚集,一个地方自然有了无尽的希望。

01 / 融合学科教育

      “校园好大,很新。”2022 年 9 月,踏入南沙区庆盛站腹地的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时,陈伟杰内心发出了感叹。
        他是广东江门人,在南京某 211 高校读完本科,紧接着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读了硕士。他的志向明确, 今后走科研道路,到高校任职。2022 年,收到了几个海外院校和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以下简称港科大(广 州)] 的博士 offer,陈伟杰考虑再三,选择了这所离家近的学校。
        他成为了港科大(广州)的首届学生。2022 年 6 月,这所大学刚经教育部批准,正式设立,9月 1 日正式开学。
        但陈伟杰表示,选择港科大(广州)继续升学,并非只是看中离家近,而是因为港科大(广州)设置的特色学科——(社会枢纽)金融科技。这是一个融合学科,既要学习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又要将前沿科技融合于金融、 区块链、虚拟货币等金融领域。这个学科很新兴,也是陈伟杰眼里未来的大趋势。
        实际上,“金融科技”只是港科大融合学科的一个。 这所高校 2022 年设置的 15 个硕博士专业,还有各类前沿的组合。例如,(功能枢纽)先进材料、机器人与自主系统、创新创业与公共政策等。
        港科大(广州)校长倪明选介绍,在香港科技大学深厚的传统学科基础上,港科大(广州)致力于发展融合学科。学校采用“枢纽”(Hub)和“学域”(Thrust) 的学术架构,取代传统学科学术架构的“学院”和“学系”, 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同时大力发展新兴学科和前沿学科。
        “港科大(广州)作为新的学校,没有历史包袱, 所以我们从一开始就决定把传统的架构打破,把传统的框框都打碎”。倪明选解释。“港科大(广州)立志建成世界上第一所融合学科大学,为世界和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提供解决方案。”

        
        新兴的学科设置和力度极大的科研支持,是内地学生陈伟杰认为港科大(广州)区别于其他高校的优势。 而对于港澳籍的学子和教师而言,港科大(广州)更是 一座地处大湾区文化交叉的圆心。
        2022 年 8 月开始,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打算在港科大所属片区——南沙庆盛枢纽约 1.63 平方公里地块,规划、建设粤港深度合作园港式社区。
        这个为了让香港居民适应生活习惯的社区,从道路系统到空间设计,各个细节都经过反复研究。社区里设置了境外来粤居民办事中心、粤港澳双创产业园等多个港澳元素项目,方便香港青年来粤生活工作。高校的发展将带动南沙产业、教育、基础设施的一路升 级。倪明选也曾表示:“我想, 全世界都在看,港科大(广州)会发展成什么样。如果我们的探索能够获得一些成功, 这也将为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经验和借鉴。”

02 / 高质量教育高地

        类似的探索也在郭润绿所在的粤港澳大湾区博士后科技创新(南沙)公共研究中心展开。
        这个以博士后及高端科技人才和企事业单位为主要 服务对象的枢纽平台,累计与南沙区 37 家企事业单位联合培养博士后 155 名,在站博士后 81 名,涉及近 20 个学科领域。
        郭润绿介绍道,2022 年,中心引进了创新高的 47 名博士后,其中首次引进元宇宙、量子科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等前沿学科领域的博士后。同时,新增广东空天科技研究院、广东智能无人系统研究院等 9 家联合培养博士后合作单位,是去年的两倍,至今共有联合培养博士后单位 37 家。 
        北大博士李子圆在 2022 年 9 月来到南沙,进入广东医谷一家公司开启自己的博士后生涯。他跟随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汪卫华院士,开展高性能刺激诱导可回收植入医疗器械的研究。
        他曾告诉媒体,初到南沙,他就拿到了科研经费和生活补贴,累计近百万。进站后,在科研经费方面,项目可拿到启动资金近 40 万元。他还可以领取由省、市、区发放的生活补贴 56 万元。对比待在高校,来到离市场更近的企业做博士后,李子圆认 为这样的科研更有落地性。

“我想,全世界都在看,港科大 (广州)会发展成什么样。如果 我们的探索能够获得一些成功, 这也将为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提 供一些经验和借鉴。”

明珠动态/ MINGZHU DYNAMIC

        
        李子圆是广东医谷成立一年内引入的第 6 名博士后。据悉,不到五年内,广东医谷南沙一园入驻企业超 300 家,集聚博士超 150 人, 硕博比例约占整个园区员工数量近40%。 
        郭润绿表示,中心未来一大工作重点是强化工作站高端人才枢纽辐射力。在南沙区建设国际化人才特区的宏观背景下,工作站将进一步加强粤港澳合作与交流,更多地引进国境外高层次人才。
        国际化、创新化、高层次的教育, 是南沙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节点,也是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新机遇过程中形成的特点。2022 年 9 月, 广州南沙民心港人子弟学校正式开学。港人子弟学校秉承香港教育理念, 为港人子女及其他内地籍子女提供优质教育。
        而在中小学教育方面,“十三五” 期间,南沙区推进广州外国语学校附属学校、港湾小学、珠江中学扩建等建设项目,在广州率先实施公办学校十二年免费教育,还引进了广州市第二中学南沙天元学校、广州大学附属中学南沙实验学校、广州市执信中学南沙学校等名校。
        同时,南沙区加强与国内高校的合作,引进了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南沙中学、小学、幼儿园以及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附设南沙学校。
        “到 2025 年,建成一批高标准基础教育学校和高端国际化学校,南沙区教育综合实力稳步提升,以适合的教育推进区域教育发展效果明显。”2022 年 12 月,《广州市南沙区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发布。
        其中提到,5 年内,南沙将形成 “立足广州、服务湾区、面向世界” 的优质均衡创新国际化教育格局,初步形成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教育高地,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

港科大(广州)外景   摄影:刘伟

逐梦大湾区
——香港青年寻找新的机遇

       “小河弯弯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东方之珠》道诉着内地与港澳的手足情深。
        2023 年是自疫情以后粤港两地交流的重开之年,也是时隔三年香港青年得以再次走进内地的新契机。
        此番重开,同样也代表着一项长期交流项目的重启。
        擎启自 2012 年,由香港学生委员会、香港青年交流促进联会联合举办的 “梦想启航”香港青年暑期内地实习计划已走过近十年。在粤港两地政府的合作下,该活动旨在每年暑假期间为香港大专院校学生提供内地不同城市的实习机会,让同学们亲身体验内地职场文化,增进对国内市场的了解。
        这一项目已让上千名香港学生通过前往内地实习工作的方式,深入了解祖国内地的新发展、新面貌。

文 | 李丰合 郭丽涛     图 | cfp

        2023 年 7 月 5 日,随着新一批学生实习团一行二十四人正式从香港西九龙高铁站出发,拉开了自粤港两地疫情复开后第 2 批香港青年实习生赴粤实习之旅。本次实习计划将为 2000 名学生提供 500 个实习单位, 为香港青年实习生提供深入银行、图书馆、电视台、杂志社、云南白药药 厂、驻粤办、酒店、证券公司等不同行业和岗位的选择。既可结合自身专业了解本专业在内地的发展情况,也可通过自身兴趣了解内地与香港在某一行业运营上的多元方式。
        工作日之余安排的外出参观和交流活动,让香港青年实习生对大湾区有了更充分的 认识和了解。

01 / 人才特区 青年沃土

        广州被誉为“千年商都”,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最早开放的城市之一,也是中国最大的对外贸易口岸之 一。广州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如中山纪念堂、陈家祠、白云山等。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广州南沙新区与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等十九个国家级新区应运而生。南沙新区是广州重点发展新区,也将成为连接广州与港澳两地的中心枢纽。
        明珠湾——南沙中心城区的核心区域,定位为“粤港澳合作核心区和区域性综合服务中心”,为三地合作提供了一个便利的平台。
        明珠湾核心区目前已落户 48 个以总部及金融为主体的项目,涉及总投资额超千亿元,优惠税收政策、“四链”融合政策体系、土地政策、金融支持政策和智能制造支持政策等多重财税政策支持企业发 展。
        “7 月 22 日晚,我们参加了此地举办的携手港澳·湾区青年生活节。”这是今年明珠湾管理局为湾区青年举办的首场文化活动,旨在丰富湾区青年在南沙生活的文化艺术 氛围,共塑粤港澳大湾区人文精神。“湾区浪潮”由此迸发,活动现场以“一展、一游、一集、两秀、两影” 为五大精彩亮点,燃尽夏夜。港澳及广州本地的歌手、 舞者参与演出。在现场,徐同学切身地感受到三地的文化交流十分愉快融洽,充分体会到作为湾区一家人的精神文化共鸣与密不可分的关系。
         广州是年轻人追逐梦想的大舞台。一份调查显示, 广州是中国最多年轻人的城市之一,人均年龄只有 35—40 岁。青年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青年强, 则国强。来自香港实习团的徐同学表示:“这次实习之旅加深了我对广州的认识,无论是历史古迹和现代城市建设,还是人文风情,都让我印象深刻,我所遇到的每一个人:酒店的工作人员,单位工作的同事,甚至是只认识两天的旅行社导游和司机,他们的热情及对广州所展露出的热爱都让我感受到了羊城的魅力。从前的我只以为广州是一个一线商贸 城市,但这次的实习之旅一改我过往对广州的印象, 在深切地感受了一周羊城的文化氛围后,我被这座城市深深地吸引住了,亦对广州这个城市产生了向往。”

02 / 藏在敢为人先精神里的发展机遇

        北上广深作为内地一线城市,在全国的经济、 政治、文化等领域具有引领和辐射周边的重要功能。 在广州,我们可以看到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新兴的科学技术击碰交融的火花,其中迸发的青春活力让人们为之深深吸引。2021年推出“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为香港青年提供了一个也许之前从未设想过的就业可能性和新方向。
        对于这一计划,冯同学表示:“由 于近年来香港政府推出许多政策鼓励香港青年到大湾区发展,而且我对内地的印象一直不错,如内地的物流业及人工智能行业发展十分不错等,因此我选择了到内地实习。到广州实习是因为两地相距不远,而且没有语言障碍。除此之外,广州作为中国南方的重要城市,在经济、文化、交通等方面 都有示范作用。广州是中国南方地区的科技创新中心之一,拥有许多知名的高科技企业和创新型企业, 这些企业在人工智能、物联网、5G 等领域有着许多领先成就。对于我这样的实习生来说,能够到这样的企业实习和学习,将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徐同学深表赞同:“广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四大中心城市之一,以商贸之都著称,利用其地理优势与其他中心城市及重点节点城市进行联系,其劳动人口多、劳动力素质高、城市发展蓬勃等等优势吸引大量国际企业乃至世界 500 强企业进驻。粤港澳大湾区当下在争取成为世界第一湾区,所以对于我而言,能借助大湾区繁华的发展而放眼世界,在这个充满机遇的城市工作及学习,这正是我来广州实习的原因。”
        一切皆因为:广州始终是一个敢为人先之地。

明珠湾——南沙中 心城区的核心区域, 定位为“粤港澳合 作核心区和区域性 综合服务中心”, 为三地合作提供了 一个便利的平台。

明珠动态/ MINGZHU DYNAMIC

        7 月 16 日,香港青年实习生参观了珠三角工匠精神展示馆。展馆里处处展现的珠三角地区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积极探索的精神使之深深震撼。 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处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之际,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乘势而上,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目标进发。广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南沙作为三地未来的中心枢纽, 自是有不一般的机遇。湾区青年生在这一大时代,更要抓紧这一千载难逢的好机会,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立足湾区,辐射全球。
        粤港两地一直保持深入的人才交流,不断为香港青年逐梦大湾区提供更广阔的舞台,营造更便利的就业环 境。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先行先试,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是中国走向世界的火车头。回顾改革开放 45 年,从番禺的南沙到广州的南沙,从珠三角的南沙 到大湾区的南沙,南沙一步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这一日千里的变化很难不让人想象到未来它成为世界南沙的模样。每一条路由无到盛,再由盛转衰,是顺应自然的规律。 但在广州这个城市,时间更迭中只能看到它愈来愈好,欣欣向荣,永远都那么生机勃勃的样子。珠三角九市携手港澳,充分发挥各地区的区位优势,共同努力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为一个与美国旧金山湾区和日本东京湾区并肩的世界第三大湾区。广州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有众多高校与人才聚集,有完整的产业集聚,有科学创新广阔的发展前景。在传统与新兴的碰撞之下,广州的文化精神支撑 前沿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新时代潮流反哺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相辅相成,让广州的经济、政治、 文化各方面在新发展格局的风口振翅而上。
        这正是吸引广大青年才俊在此地施展拳脚、追逐梦想、 创造人生价值的原因。

       教育,未来之基;人才,立世之本;青年,国之栋梁。 有才方能得发展长久与赓续。
        南沙,湾区心脏、脉动世界。广纳天下才,海纳八方客。当人才成为第一生产力,教育成为民族复兴的万事基业的大背景之下,南沙如何抓住自身区位优势、资 源优势,乘势而上搞好湾区青少年教育、港澳青少年教育?南沙如何借由湾区地理几何中心优势带动好内地与港澳青少年间的交流,搭起内地与港澳深度交流的桥梁 纽带作用?这些都成为当下明珠湾以及南沙区亟待解决的难题。
        针对这一话题,我们对话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副研究员谢素军。与他一道,解读湾区青年教育问题, 探寻南沙青少年教育的无限前景。
        明珠湾:粤港澳大湾区作为面向未来经济、社会和文化深度发展的世界级湾区,如今广州乃至湾区城市的青少年教育呈现出哪些与以往不同的新变化?大湾区与 其他湾区的教育相比较,拥有了哪些自己独特的区域优 势?
        谢素军:毫无疑问,湾区青少年教育是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构成。伴随湾区建设的进一步国际化,青少年教育也在发生一些微妙的化学反应:一 方面,为了增强港澳青少年的国家认同感,政府、高校、 研究机构、社会组织、媒体等各方力量协同介入,通过强化港澳本土学校、教育基地、城市文化中的国情教育元素,积极开展诸如“百万本土青少年看祖国”等交流活动,推动港澳高校在内地建立分校等举措,希望引导港澳青少年从往西方看转向往内地看;另一方面,无论是港澳青少年,还是湾区内地城市青少年,在国际国内两个大局风云变幻之际,都在主动思考自己处于什么样的时代,这个时代需要什么样的青年?越来越多的湾区青少年正在主动深入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寻根、交流、论坛、沙龙等多种路径,希望人生因为湾区而拥有更多选择和可能。但我们同样需要注意到, 湾区青少年教育的改革还存在许多短板和不足。与此同时,带有强烈西方意识形态色彩和错误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各色内容在网络空间暗流涌动,致使港澳青年的信息接收环境危机四伏。这些不良信息投入的力量不减反增,采取的手段越来越隐蔽,对港澳青少年,乃至内地青少年都有非常大的影响,绝不可忽视。

系统升级湾区青年人才吸引体制机制

文 | 言城展

—— 对话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副研究员谢素军

       粤港澳大湾区相较于其他世界级湾区的教育优势显而易见。首先是政治优势,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习近 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 这种高度无与伦比,在教育资源的协调方面更加高效, 凝聚力更强。其次在地理优势上,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集中、 交通便捷,广阔的空间可以打造全新的教育阵地,开放的格局可以吸纳全球的优势教育资源。再次是文化优势, 湾区城市遍布红色文化、岭南文化、青年文化阵地和元素, 为青少年教育提供了独一无二的体验式环境。
        明珠湾:南沙作为吸引优质港澳青年的前沿阵地, 您觉得南沙未来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更好发力对港澳青年人才吸引和人才落地引进?
        谢素军:南沙在人才引进方面已经有许多有力的举措,顶层设计方面有一揽子好的政策,基础建设方面日新月异卓有成效,南沙是一个有灵气的地方,南沙的高素质人才引进,我想其中的关键在做好几个改变:
        一是认知的改变。港澳青年更多认为自己是港澳青年、中国青年,但更是世界青年,希望内地用世界的眼光看港澳青年,从全球青年人才的格局与流动去看港澳青年的选择。从这一定位出发,我想南沙不仅是广州的南沙,更是湾区的南沙、世界的南沙,吸引人才的方向只有放眼全球视野,才能更好吸引港澳青年人才的竞争型参与。 
        二是方法的改变。在工作方式方面,吸引青年人才不是政府单方面的责任,更是广大青年自身的诉求,要积极地让青年与青年之间“眉来眼去”,鼓励更多青年去践行和投身青年工作。
        三是传播的改变。南沙好,但很多港澳青年并不知道南沙好,传播效能明显滞后。我们不仅要在本地媒体传播,更要在国际媒介平台充分讲述,不需要冰冷的数字, 而是一个个温情的南沙故事、青年故事。
        四是细节的改变。放在全球定位,南沙都有充分的人才聚集优势,但很多细节仍然需要注意。好的政策没有落地,青年并不能真实享受到优惠政策给自己带来的红利,那么,再好的政策也会被诟病。有调查显示,不了解政策和无法真正从政策中获得帮助是港澳青年遇到的最大困境。因此,除了这些基本的改变,有一些具体的策略也可以参考。
        一是赋予南沙发展新目标。作为世界级湾区的人才码头,南沙绝不仅是港澳青年、世界青年的终极目的地, 更要定位为核心枢纽,当代青年追求自由、流动,只有在流动中才会留住真正适合南沙的人才。南沙不能只是独立引流,而要综合广州各区,以及邻近周边城市的资源, 打造多核心、双向、多向的人才汇聚地。
  

明珠动态/ MINGZHU DYNAMIC

        
          二是重构人才组成。谁来服务青年人才?政府的力量显然有限,正处在人才引进迎风口的南沙,需要更进 一步梳理人才目录,科技类、教育类、服务类等领域的 人才予以针对性引进,一行业一政策,一群体一方法, 并根据南沙发展实际创新行业人才,人尽其才,地尽其用。
        三是打造现代化的治理方式和治理体系。面对各国 家、城市对人才的抢夺,南沙应该大力推动专职、兼职、 挂职相结合的人才应用体系,邀请港澳青年、世界青年在南沙的高校、企业、社区任职赋能,根据个体贡献度、 显示度给予标准化、体系化支持,不断吸引青年人才关注南沙,进驻南沙。
  
        明珠湾:在您看来,如今港澳青年与内地交流的主流心理认知呈现怎样一 个现象表征?
         谢素军:港澳青年与内地青年交流曲线整体向上。一是越来越多港澳青年开始关注内地,希望与内地进行有益的交流合作。二是从民间自发往来转向三地政府彼此间协作带动官方和民间交流,官方层面的深度交流氛围日渐浓厚。 三是在交流过程中港澳青年从强势主动开始走向被动弱势,内地青年变得越来越自信,港澳青年则越发拘谨。四是还有相当一部分港澳青年依然首选欧美作为其留学交流的目的地,而将前往内地交流作为其第二选项,向西看的趋势尚未彻底扭转。五是港澳青年与内地青年交流内容日益丰富,传统文化成为最受欢迎的内容,但在文化交流形式和内涵等方面仍需要进一步挖掘与更新。六是交流安排偶有流于形式的“走马观花”。七是部分市场经济主体利用港澳青年与内地青年交流的诉求,通过游学、就业、创业等形式牟利,有必要防患于未然。

       明珠湾:您认为未来以南沙为代表的内地湾区城市可以如何实现粤港澳三地在教育资源、人才共享等方面的深度及更加良性发展?
        谢素军:粤港澳教育资源、人才共享已经在实践,而且有着比较好的开局, 未来可以朝几个方向继续努力。一是通过推动合作高校的落地,中小学的共建, 在教育制度、体系、方法、流程方面实验教育“度量衡”统一的可行性,取三地精华,求同存异而行之。二是推动学籍、学历、学位规范化,促进教师、学生的流转性,港澳和内地教师交叉任职,学生可根据家庭需要申请合理流动, 逐渐打造湾区一体化教育体系。三是在课程内容方面逐步开设共同选修课、必修课,推动港澳与内地学生同一课堂,促进学校、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四是大力发展社会化教育培训,在南沙成立全国首个职业化教育中转基地,根据湾区城市人才需求,为全国范围内 青年开展公益性定向职业化教育,精准输送专业人才到港澳和内地城市。

明珠动态/ MINGZHU DYNAMIC

携手港澳 · 湾区青年生活节

        明珠湾:您认为湾区媒体、社会各方力量可以如何更好培养三地青年对粤港澳三地的文化认同和构筑青年 群体的家国意识?
        谢素军:家国意识的培养、重塑需要一个漫长过程,切不可急功近利, 也不能妄自菲薄,多方力量参与的同时还要集中办小事,小事成大事。
        首先,打造红色文化、岭南文化、 青年文化三位一体湾区图景,充分利用脚下、路边、巷内的文化载体,实现处处有风景,处处有故事的文化氛围,寓教于日常,向青年映射家国意识。
        其次,打造个体 IP、群体画像、 国家形象三位一体湾区故事。加快培育立足全球的湾区网红,用青年喜欢的叙述方式传播爱国主义故事。塑造湾区各类青年群体画像,用漫画、 rap 等多元载体传播湾区爱国主义情怀。立足湾区实践,设计制作国家形象宣传片,打造国情体验馆,正面强势传播国家形象。
        再次,打造海、村、桥三位一体湾区印象。结合南沙地理风貌实际, 结构化重塑青年与海,青年与村,青年与桥的故事,创新拍摄系列微电影、 微动画、微纪录片等,充分融合虎门海战、华侨村、爱国桥等湾区元素, 吸引青年关注南沙,爱上南沙。

家国意识的培养、重塑 需要一个漫长过程,切不可急功近利, 也不能妄自菲薄,多方力量参与的同 时还要集中办小事,小事成大事。

        在数字经济大发展的风口下,传统港口业务与供应链金融融合发展具有无限的商机和广阔的空间,这为广大航运人、港口人、金融人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也将使广州这个老城市再次焕发出崭新的活力。 当前,广州港正在搭建“广州大宗商品现货交易结算平台”和“广州货权 e 链综合数字金融服务平台”, 旨在推动广州数字金融、数字供应链、产业数字化的整体转型升级。
        南沙港区作为广州港的核心港区,具有国家战略发展定位高度,需要充分利用金融和科技手段,提供好大湾区广州南沙港业务交易交割结算与供应链金融及跨境人民币贷款的金融服务等,助力广州建设 “RCEP 数字贸易人民币定价交易结算中心”,实现 广州高质量发展,开启数字经济时代下港口金融融合发展的新征程。
        明珠湾:南沙港区作为广州港核心港区,对当前建设“广州大宗商品现货交易结算平台”和“广州货 权 e 链综合数字金融服务平台”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李健:首先要明确什么是高质量发展。第一,高质量发展必须符合环保的标准和要求。第二,高质量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和依赖不高,更多依托于产业。第 三,高质量发展在劳动发展模式上区别于以往的劳动力密集型发展模式。第四,在投资上讲求一次性投入, 即一段时间内不用再开展新的投资行为。第五,发展模式要可以复制,有复制必然复利。只有能实现内生动力和外生力量协同驱动的发展模式,才有能力实现产业不断更新与高质量发展。
        以南沙出海为核心的广州港作为整个大湾区的门户, 以往的业务模式主要是围绕集装箱展开的传统服务。那么我们转型的方向就需要充分利用科技和金融的手段,围绕货物的价值来提供数字金融和代理结算等服务,将广州港打造成为现代化的金融港。我们当下之所以努力搭建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平台,就是希望实现无论跨境贸易还是离岸转口贸易,都要在我们的港口进行金融结算,这也就实现了贸易的在地化交易、交割结算。

 抓稳金融科创“两翼”,齐振南沙
人才引进与港口“人民币国际化”

文 | 张晗

——对话华南理工大学决策咨询研究基地研究员李健

明珠动态/ MINGZHU DYNAMIC

        对南沙和广州来说,港口平台作为一个城市窗口,不仅增加了政府税收,还会加强临港工业的招商和聚集,同时还能辐射到我们市区的传统产业生产和再出口,南沙能够真正实现“港产城”融合,这就是“一举多能”。
        南沙现在是广州的一个引擎,建设“广州大宗商品现货交易结算平台”和“广州货权 e 链综合数字金融服务平台”,在保证港口正常业务吞吐的同时,还实现了让全国的离岸贸易和转口贸易来到这里进行结算。所以,把港口的优势用好了,就有机会实现“港产城”融合。
        明珠湾:广州建设“RCEP 数字贸易人民币定价交易结算中心”有利于弥补当前转型升级的短板,完善产业链供应链,加强资源集聚。整体上看,人才是创新必不可少的要素,那么当前在搭建平台的过程中,人才引进方面效 果如何?您在这方面有哪些建议?
        李健:目前我们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依旧较大。广州一直以来都是毕业生就业向往的城市之一,但是这些人才仍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方面,在实践和应用的积累方面较为薄弱。广州传统产业是以制造业为主,金融和科技领 域可以说是两个短板,但同时它们又是广州再次“腾飞”的双翼,所以在金融和科技领域的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相当重要,尤其是行业领军人物的挖掘树立,最终才能走向专业化、秩序化的道路。

明珠动态/ MINGZHU DYNAMIC

        以建设“RCEP 数字贸易人民币定价交易结算中心”为例,广州港可以说是这个跨境贸易窗口的配套基础设施,在地化的跨境结算与跨境数字人民币金融服务及供应链金融是繁荣发展的核心保障。有了基础设施, 更需要有人、人才去将它运转起来。 所以港口的人才建设一定要跟上,这样才能更好地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让政策落地、让金融赋能。
        南沙区在人才引进方面也提供了许多政策,对于人才还是有很大吸引力的,具有完善可行的解决措施对于人才的长期落地来讲是一件好事。 今后南沙区应该更加注重人才引进方面的方案设置和实施,作为国家战略发展定位,要不断加强金融科技人才 的引进及配套项目支持,以利于实现人才“留下来”的归属感。
        明珠湾:面对将广州打造成为 “RCEP 数字贸易人民币定价交易结算中心”这一目标,南沙在未来应该如何定位,更好地促进港澳和内地互通?
        李健:首先,建设“广州货权 e 链综合数字金融服务平台”和“广州大宗商品现货交易结算平台”,将广州市的产业优势、港口优势,转化成为包括金融科技、风险管理、数字物流等在内的综合性现代服务业优势, 进而将广州打造成为“RCEP 数字贸易人民币定价交易结算中心”, 从而推动广州社会经济的整体转型 升级和跨越式发展。
        其次,广州或南沙可否继续抓住 RCEP 所带来的经济红利,设计一份高瞻远瞩、可长期一以贯之的 “RCEP 数字贸易人民币交易结算中心”规划方案,以及结合南沙作为湾区地理几何中心实现真正落地并搭建起港澳和内地的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将对南沙未来如何更好借由“数字人民币国际化”窗口促进港澳与内 地经贸互通带来至关重要的影响。
        整个广州港作为“RCEP 数字贸易人民币定价交易结算中心”的配套基础设施,在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南沙方案》是广州市数字经济的新引擎,南沙区作为国家战略发展定位,一定要抓好“金融”和“科技” 两个重要领域,港口要把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建设好,大宗商品作为生产要素的价值要利用好,提供大湾区广州南沙广州港业务交易交割结算与供应链金融及跨境人民币贷款的金融服务 等,与央行货币多边桥项目形成联动机制,不仅与港澳互通,更要定位全世界,从而实现广州数字产业金融结算中心的战略目标。
        

明珠动态/ MINGZHU DYNAMIC

数字金融:如何赋能广州高质量发展?

文 | 李健(南风窗传媒智库特约研究员、华南理工大学决策咨询研究基地研究员)

一  / 数字人民币作为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 如何赋能数字经济,尤其是在提高广州数字化营商环境建设方面,是如何赋能的?

        数字人民币是中国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基建”,将会重构中国货币与支付体系。数字人民币运用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可以加载智能合约,实现支付定制化,有利于精准促进消费,保障政策资金直达,为数字化转型和 智能化治理提供更为有效的支付支持。近期各地政府都在派发数字人民币红包,那么通过数字人民币的智能合约技术,政府部门可对数字人民币红包的使用时间、适用范围进行设定,提高促消费的精准性,有效提振消费需求。
        数字人民币的这些优势在提高广州数字化治理水平,改善广州数字化营商环境建设方面也可以发挥更大作用。比如在财政补贴、科研经费等定向支付领域,通过数字人民币的智能合约功能能够限定支付用途,确保专款专用,提升政府资金监管效率;在各种商业预付卡等预付资金管理领域,通过数字人民币的智能合约功能可以有效防范资金挪用,实现监管的科学化、透明化、 数字化。

二 / 数字人民币作为一种支付手段,它和我们目前所广泛使用的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本质的区别在哪里?

        数字人民币和微信支付、支付宝有着根本性的区别: 首先,二者的属性定位不同。 数字人民币定位为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是流动中的现钞,统计进入 M0(流通中现金),未来在较长时期内是与纸币和硬币共存的。而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相当于钱包,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这些钱包里既能装银行存款货币,也可以装数字人民币。
        

明珠动态/ MINGZHU DYNAMIC

        其次,二者的底层技术不同。
        数字人民币的底层技术是区块链技术,本质是一种基于密码学算法的电子契约。无论是构成区块链技术核心的共识算法、容错算法、加密技术、传输技术、存储技术,都是构筑于完备的密码学基础,因此区块链技术不强依赖于物理基础设施。同时,数字人民币的智能合约功能还具有防篡改、可回溯等优势,这些都是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所不具备的。
         再次,二者的支付环境不同。
        前面讲过,正是由于数字人民币是基于区块链作为底层技术,因此数字人民币在支付环境和支付体验上也具有独特优势。具体说来就是,数字人民币支持双离线支付,也就是说,即使收款方和付款方双方都没有网络, 数字人民币仍可以完成支付功能,而支付宝和微信支付都需要网络支持,在没有网络的环境下是无法使用的。

明珠动态/ MINGZHU DYNAMIC

三  / 在未来,数字人民币支付是否会成为主流支付手段,其必然性和必要性体现在哪里?

        数字人民币作为我国经济全面向数字经济转型中的一项重大金融创新,承担着加速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历史使命,未来必将成为最重要的主流支付手段之一,这是全球科技金融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数字人民币基于区块链的底层技术,突破了网络的限制,突破了支付媒介的限制,并且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数字人民币不仅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支付,还可以通过随身携带的 ic 卡 icon 或者说身份证等硬件设备进行支付, 而且绕过了第三方支付,不存在提现手续费的问题。
        近几年来我国的数字人民币在加速推进,在试点地区范围持续扩容的同时,应用场景也进一步拓展,从原先小额零售的试点起,正逐步延伸至 B 端大额支付、跨境支付等领域,而 B 端支付和跨境支付领域将更能体现数字人民币的优势,也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战场。 因此,数字人民币未来不仅在国内必将成为最重要的主流支付手段之一,而且在国际上也必将大放异彩,成为我国打破美元霸权、打赢货币战争,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一把“屠龙宝刀”。

四   / 广州想要提高数字经济比重,建议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对于粤港澳大湾区来说,我们如何利用好数字人民币,助力广州打造国际金融枢纽?

        广东作为我国的产业大省和外贸大省,我建议要以数字人民币的 B 端支付、跨境支付应用为切入点,加快数字人民币在商贸物流、大宗商品交易等实体经济领域的推广应用,并以此为契机建设现代化的综合数字运营服务平台,从而快速提高这些传统行业的数字化水平, 进而提高广州市、广东省的数字经济比重。

        

       在 B 端支付、跨境支付等领域,数字人民币是大有用武之地的,因此我们近期也在和广州各地政府合作, 基于广州贸易中心和物流枢纽的地位,重点推动数字人民币在物流支付结算领域的应用,搭建数字物流金融科技综合运营服务平台,从而激活万亿级别的物流运费应收账款保理市场;利用广州期货交易所落地运营的契机, 创新“特别提货权(SDRC)”金融工具,推动数字人民币在大宗商品现货跨境交易、保税交割和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应用,撬动数十万亿规模的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市场,助力我国争夺大宗商品定价权和结算权……
        这些项目的成功落地运营,必将极大的扩展数字人民币在粤港澳大湾区 B 端支付、跨境支付领域的应用范围加快商贸物流、大宗商品交易等领域的数字化进程, 帮助传统制造业降低物流成本和融资成本,加快实现期现一体化,助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一步巩固广州作为华南产业中心、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的地位。 因此,将数字人民币 B 端应用和跨境结算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创新的主攻方向,必将使广州实现换道超车,助力广州打造成为未来世界级的国际金融枢纽。

    

 五  / 依托《南沙方案》与《广州开发区黄埔临港航运金融服务业创新》构建以现货为主、期货为辅的完整多层次的商品市场体系平台, 逐步树立人民币定价权来打破西方“强期货 + 强场外”格局。

        在大宗商品领域中国市场的最大优势是实体产业基础带来的现货贸易和消费体量,但要争夺全球大宗商品市场的定价权,最好的策略一定是依靠一个强大的、有国际影响力的场内现货交易所或场外现货交易交割结算服务平台,来填补中国在该领域的空白,可以尽快地形成基于真实现货交易的基准价格形成机制,通过现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切实起到调节实体上下游供需的作用,才能不受制于人,并真正发挥出自身优势,体现中国对全球战略资源的定价影响,为中国企业在境外获取关键领域上游现货原材料带来议价优势和实实在在的利益。 
        为此,宁波保税区跨境供应链管理与结算科技公司经过多年探索界定本质上真正划分现货和期货的标准应当是以服务支持实体经济流通为导向,还是以单纯的价格波动博弈为导向。具体判断的依据体现在两个可以明确定量衡量的指标,即市场参与者的构成和实物交收的比例。 
        同时结合不同现货品种特点,以场内交易所产生的现货价格基准为锚及场外现货交易交割平台,与期货市场联动,并配合以采购联合体等模式作为补充,应该是较为务实的选择。因为商品作为货币锚,对人民币国际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对央行香港数字人民币货币桥项目应用体现出切实的业务源支撑。
        从而完整多层次的现代商品体系为基础,依托跨境数字贸易结算场景,通过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 与银联商务)等实现商品贸易货款的跨境支付和结算, 进而推广商品用人民币计价及植入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这必将稳步提升人民币作为国际结算货币和定价货币的地位。

明珠动态/ MINGZHU DYNAMIC

明珠动态/ MINGZHU DYNAMIC

育人湾区,宜居明珠

文 | 李丰合 郭丽涛 安浩      图 | 施泽科

        打造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创建国际化人才特区,广州南沙正在加速、加码。
一个真正富有发展潜力的前沿湾区,始终秉持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人文情怀。
        我想,这样的努力,就藏在“育人”和“宜居”之中。
近年来,南沙接连出台各项重磅利好政策,尤其在探索有利于人才发展的政策和机制上积极创新, 全面释放政策效能,只为提高人才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人才吸引落户后,如何让他们安居乐业,同样非常重要。有人才能有活力,而让人留下的秘诀在于:宜居。
        筑巢引凤来,叫人留得住;充满生活人文气息的明珠岸畔将在未来城市宜居新环境中扮演更加不可或缺的区位角色。

人才明珠   居有所房 
人才公寓、绿色明珠,孕育一个个“新生”的南沙家庭

明珠动态/ MINGZHU DYNAMIC

盛夏热烈   悠游穿梭 
疾驰在城市道路间的,不只是科技与狠活,更是智能生活新未来

蓬勃明珠   宜住宜业 
人才明珠,未来社区,育人新高地

抛出的是“圈”, 套中的是未来

明珠动态/ MINGZHU DYNAMIC

低碳南沙,绿色明珠由我们守护, 少年也来“涨知识”

让科学知识走入中小学校园,因为科技重在贴近人、 惠及人民,而不是关起门来、闭门造车

科学技术的进步, 深谙于每一次与同仁的交流

明珠动态/ MINGZHU DYNAMIC

海、蓝天、 水手服 , 是我逐梦扬帆的希冀

明珠湾的桥, 贯连起三口之家的幸福生活

只要有音乐, 不管在哪,青春都可以肆意飞扬

有梦,就要大胆去追有勇气,就会有奇迹

谁说在明珠湾就不能做“弄潮儿”, 
我们的潮流湾区生活一样精彩

灵山江畔,这里是明珠湾的千人城市会客厅

明珠动态/ MINGZHU DYNAMIC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