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智政观》第二期

部门
内刊

智政观

02

WISDOM GOVERNMENT

总第02期

2023年04月30日

【热点聚焦】

“五一”长假,“浙里办”助你出游无忧
类chapGPT人工智能技术的嵌入

【政策解读】

《四川省2023年“一网通办”工作重点任务》

【行业洞察】

智慧城市是怎样炼成的?
北京优化营商环境6.0版改革方案发布

智政观

总第02期

编辑:曹凯 董超 苏灿 苏航 
(按姓式首字母排序)
版式设计:曹凯
投稿电子邮箱:caok@cdszcs.com
版权声明:凡本刊注明来源于其他媒体的所有作品均为转载稿件,其目的在于促进信息交流,
并不代表本刊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单位或个人从本刊下载使用,
应予保留本刊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五一”长假,“浙里办”助您出游无忧
类ChatGPT人工智能技术嵌入数字政府治理:价值、风险及其防控

热点聚焦

04

目录

21

四川省大数据中心印发《四川省2023年“一网通办”工作重点任务》的通知
《2023年成都市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工作要点(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政策解读

智慧城市是怎样炼成的?
北京优化营商环境6.0版改革方案发布
关于数字政府职能转变的思考

行业洞察

23

35

新人入职介绍

部门动态

one

01

part

热点聚焦

 2023年4月第02期 

“五一”长假,“浙里办”助您出游无忧

微信公众号:浙里办    推荐人:曹凯

“五一”假期临近,您的出游计划定好了吗?如果您想趁着春日好时光,走走看看浙江省内的旅游景点,赶紧来“浙里办”,打开“五一”专题。
专题内的“浙里畅行”“浙里文化圈”“游浙里”“一键找桩”等贴心服务,涵盖出行、文旅多种类型,为您的假期精彩加分!

“五一”出游,无论您选择自驾还是公共交通工具,“浙里畅行”都能助您一臂之力!一网打尽收费站开闭、高速路况、停车空位各类信息。同时提供“五一”期间高速公路交通预测,实现收费站、高速路段易大流量时段等智能预测,让您的“五一”畅行无忧。

热点聚焦

浙里畅行

浙里文化圈

热点聚焦

一键找桩

哪里有展览?怎么找演出?24小时不打烊的“浙里文化圈”来帮您!
一键借阅浙江全省公共图书馆近300万册藏书;查询全省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纪念馆2000多个线下展览、700多个线上展览以及上万件数字藏品资源;话剧、舞剧、音乐剧、戏曲等热榜剧目一键购票;实时订阅网络艺术培训课和报名文化场馆举办的各类培训课程;与全省200多万文旅志愿者践行善举……
“浙里文化圈”,为您的假期生活找点儿诗意。

计划好“五一”去哪儿了吗?不想去人挤人的景点扎堆,不妨上“游浙里”看看。深度玩法、特色民宿、景区预订、假日预报、热度榜单、头号玩家……
为您的假期出行提供攻略,更多宝藏小众游玩地待您体验。走进不一样的浙江,品赏江南春。

 2023年4月第02期 

电动汽车车主看过来!还在担心“五一”出游半路汽车没电吗?“一键找桩”为您精准锁定公共充电桩。一键搜索即可掌握附近或目的地充电桩信息,了解新能源车相关资讯。“一键找桩”让您出行无忧。

热点聚焦

专题服务路径

 2023年4月第02期 

      2023年初,ChatGPT成为热议的一个现象级话题,受到一些大型科技企业、互联网企业及传统企业的高度关注,加快涉足该业务领域,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类ChatGPT应用前景的思考与争论。ChatGPT是美国人工智能机构OpenAI开发的聊天机器人,是“Chat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的缩写,中文译为“生成型预训练变换模型”,也被直译为“聊天生成器”。ChatGPT自2022年11月发布后,在不到两个月时间内达到月活跃用户超过1亿人的规模,超越了Facebook、微信等成为有史以来增长速度最快的社交软件。ChatGPT也是继2016年出现的AlphaGo之后的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要标志,并在性能上远超出AlphaGo。ChatGPT达到了史无前例的人工智能高度,其智能水平远超出此前的技术,并且呈现出看似无所不能的超强能力。ChatGPT是基于GPT-3.5架构的大型语言模型,能够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并综合神经网络、人机交互技术等多种技术,通过学习与理解人类自然语言,并通过大型预演练与用户进行连续的实时对话,针对用户提出的需求生成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数字内容,来完成诸如文本撰写、编码编撰、翻译、创作等工作。
      ChatGPT出现时间较短,对其含义的理解尚未形成统一的观点。从ChatGPT产品本身看,是一款智能聊天软件,但本文认为在理解ChatGPT等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以下简称“类ChatGPT”)时,要突破聊天软件的含义界定,应从更深层次来解读,可将其理解为依托多种数字技术,与人类实现智能交互,通过模仿、加工并演练人类知识、行为与意图,具备数字内容孪生能力、数字编辑能力及数字创作能力的基于人类反馈的强化学习应用范式。类ChatGPT作为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潜力与应用场景,其与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发生关联,同样会对数字政府治理带来诸多影响。
       在数字技术不断更新及创新应用背景下,数字化深刻地嵌入到社会运行及其社会成员的生活习惯与行为模式,进而对传统政府治理提出一系列的要求与挑战。因此,有效推动数字政府治理成为新时代实现我国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在数字技术与政府治理互动模式革新下,数字政府的概念也在不断延展。数字政府作为数字化革命的产物,其本质并非替代传统政府、电子政府,而是工业时代的传统政府向互联网时代演化所产生的一种政府形态,更是在原有政府形态基础上的再创新。学界关于数字政府的涵义进行了相关的界定与解读,如:数字政府是政府为适应与推动数字化转型,对其治理理念、权责边界、组织形态、履职方式及治理手段等进行系统发展与变革的过程;数字政府是指使用数字经济新形态的数字化服务型政府;数字政府是公共部门使用信息与通信技术,旨在改善信息与服务供给,鼓励公民

类ChatGPT人工智能技术嵌入
数字政府治理:价值、风险及其防控

微信公众号:电子政务杂志  作者:张夏恒     推荐人:苏灿

参与决策,使政府更加负责、透明与有效;数字政府是政府依托一系列数字技术,以实现公共服务无纸化、社会治理精细化、政府决策科学化为目标,通过链接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重组政府组织架构、再造政府行政流程、优化政府服务供给,推动政府从全局性、系统性、根本性角度对施政理念、方式、手段、工具等进行的变革,旨在推动经济社会全面数字化的一种新型政府形态。
       2022年6月23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结合该意见的指导精神,本文认为数字政府是指为适应数字化发展趋势,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到政府管理服务而构建的数智化的政府运行新形态,以推动政府治理流程优化、模式创新和履职能力提升。虽然人工智能技术在政府部门及其业务处理乃至公共管理中已有不同程度的应用,且其应用也受到了广泛关注,但是类ChatGPT的异军突起则为重新思考数字政府治理提供了诸多可能。比如百度正在开发类似的文心一言系统,这一类的类ChatGPT应用可能引入数字政府治理中。与以前的人工智能技术相比,作为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最新成果类ChatGPT的优势非常显著,尤其是类ChatGPT在人机交互、语言理解与生产、计算机编程、复杂数字内容生产及其高度拟人化与类人化等方面提升明显,给数字政府治理带来了全新的发展契机,当然也会带来一些新的挑战,这些都为数字政府治理带来无限想象的空间。因此,本文重点分析ChatGPT等人工智能技术嵌入数字政府治理的价值与风险,并探讨如何来化解其带来的风险,以期为数字政府治理提供有益借鉴。

一、类ChatGPT嵌入数字政府治理的价值分析

      类ChatGPT作为人工智能技术更新迭代的最新成果,为强化与完善数字政府治理工作提供了诸多价值,通过将其嵌入数字政府治理中,可以精炼政府的组织规模、提高政府的管理效率、提升行政管理质量、推动政府治理精细化,还能够帮助政府更好监管市场、降低公共管理成本、提升社会公众的服务满意度等。在数字政府治理中有效导入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为优化数字政府治理工作提供了诸多可能与想象空间。
(一)有效控制数字政府规模
      政府规模是按照一定组织原则所组成的各级政府与各个部门的总和,数字政府规模取决于数字政府对治理范围、数量的界定及其政务的复杂程度,又与各级政府及各个部门在具体运行中涉及数据的分析与把握存在显著的关联。在强化数字政府治理能力的过程中,需要构建适度的政府规模,这也是我国历来政府机构改革的重点。进入数字时代,如何对数字政府规模做出有效控制仍旧是我国政府治理模式改革层面的重要工作。
      类ChatGPT的出现为有效控制数字政府规模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为有效控制数字政府规模提供了现实可能。类ChatGPT应用到数字政府治理中,尤其在数字政府治理中的深度应用,为有效控制数字政府规模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在数字政府权利运行过程中,类ChatGPT通过机器学习与精准算法,可以获取更丰富的大规模数据,能够实现更加科学地分析与整合数据,推动数字政府的决策方案制定并提升决策效率与质量。很多常规性、程序性的资料收集、信息发布、行政问询等政务工作,可以实现由类ChatGPT程序来替代人工,比如写文件、方案、发言稿、汇报材料、总结等常规性文字材料可以由类ChatGPT来完成。这样既可以减少岗位及人工数量,也能够大幅降低成本,提升准确度与效率。通过类ChatGPT的嵌

入,多层级、多部门的协同治理也更加简洁高效,既可以使治理主体从简单事务中解放出来,还能够推动治理过程的扁平化。基于上述优势,类ChatGPT既能够精简数字政府的垂直管理层级,也能够精简平行行政机构,更能够缩减很多的岗位与人员。显而易见,这些对于促进政府规模的精简与适度化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正向价值。

(二)有效助力数字政府治理决策
      信息与数据是快速正确做出决策的依据。获取真实有效又全面的信息与数据,及时准确地处理信息与数据以及有效的决策程序是做好数字政府行政决策的根本保证。在传统政府治理中,收集、整理、分析信息与数据不仅需要找到正确的信息来源与掌握合理的方法,还需要大量的时间与人力,加之文本、图片、音频与视频存储与使用难度大、成本高,使得政府行政决策在收集与分析全面且真实的信息方面难度很大,也就导致其行政决策存在诸多的风险与不确定性。
      随着类ChatGPT时代的到来及其在数字政府治理中的应用,类ChatGPT不仅实现了海量信息与数据的有效收集、存储与加工,还能够根据用户需求生成更高质量的文本、图片、音频及视频等内容,而且还有望通过机器学习、神经网络及Transformer模型的多种技术模型积累,实现了更大的语料库、更高的计算能力、更强的自我学习能力,从而更好地满足人类意图。这就能够实现信息与数据的及时又全面有效地获取、存储、处理与加工,实现为政府行政决策提供全面、真实、有效的信息,大幅度提高政府行政决策的质量与效率。数字政府决策会涉及海量数据的集合与决策算法的优化,但目前我国政府很多部门在这方面的能力仍较为匮乏。类ChatGPT不仅为数字政府决策提供相关的各类信息与数据,还能够依据行政决策需求提供更多种可供选择的政策方案。类ChatGPT嵌入到数字政府治理可以使得数字政府的政策决策更加科学,还能够减少人为主观决策或经验决策带来的负面影响。类ChatGPT的应用将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政府数智决策成为可能,带来了数字政府决策的智能化加速推进,为实现数字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强大的决策支撑与保障。
(三)有效提升数字政府治理效率
       所谓政府效率是指政府在投入与产出间的比率。政府效率不仅是政府发展的基础,也是政府治理模式改革的目标。虽然随着我国行政体制不断优化使得政府效率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但传统政府治理模式所带来的惯性影响仍延伸到当下状态的政府效率的提升,尤其政府效率与公众的实际诉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继党的十九大提出推进“效率变革”之后,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提高行政效率”的发展要求。数字政府效率的强化不仅需要组织规模的优化,更需要治理工具的创新。
      类ChatGPT的出现与应用,可以有效提升数字政府效率。如前文所述,类ChatGPT能够有效控制数字政府规模,通过数字政府机构设置的优化,实现了提升数字政府效率的效果。类ChatGPT应用到数字政府治理时,能够打破地方政府与部门保护主义对数字政府行政运行流程优化的影响,可以借助类ChatGPT强大又智能化的功能实现对公众需求的采集、分类、整理与处置,有效识别行政流程中繁琐低效的环节,进而可以优化行政运行流程,如简化公众办

热点聚焦

 2023年4月第02期 

事流程、精简行政审批程序等,进而提升了数字政府的行政运行效率。类ChatGPT在数字政府治理中的应用,也为数字政府治理提供了新的工具,并带来了治理工具的突破创新。在政府运行与政务处理层面,类ChatGPT能够让公务员及公职人员更加轻松高效地履职,依托类ChatGPT的诸多功能可以让政府公职人员从繁琐的文稿工作中解放出来,还能够为许多政府部门的文书工作提供强大支撑,如新加坡政府正在开发一套类似ChatGPT的系统,用于其政府日常政务工作。类ChatGPT还能强化数字政府治理主体的能力,类ChatGPT的深度学习、大模型计算等可以提升数字政府治理主体的研判与决策能力,从而可以打破过去事事亲力亲为的政府治理主体运作模式,在此模型下的人浮于事、素质不高等问题能够有效化解,如类ChatGPT智能客服的应用就改变了政府治理主体的表现形式,进而为推进数字政府治理效率带来质的突破。
(四)有效降低数字政府治理成本
    政府治理成本体现出政府治理能力与治理质量,较低的治理成本代表政府治理体系运行高效、资源配置效率高与社会和谐程度高。政府治理成本反映在政府治理体系运行的方方面面,又以政府运行成本、资源配置成本及社会摩擦成本为主。政府治理成本支出的高效化是政府治理的核心,是公众满意的必要条件。在传统政府治理模式下,政府规模、机构设置、政府运营及其服务等方面都存在制约治理成本降低的痛点。
      在数字政府治理中,治理成本的控制意识与必要性更加强烈。类ChatGPT嵌入到数字政府治理中,能够有效实现降低治理成本的效果。如前面所提及,类ChatGPT能够简化政府规模与机构数量,这就可以大幅度降低政府组织成本及运行成本,其还能大幅度提升政府决策效率与运行效率,这也是间接地减低政府治理成本的体现。类ChatGPT能够用于实现多层级、多部门、多地区的协同治理,不仅降低了政府政务工作的构成成本,也能够达到降低人工成本的治理目标。
      此外,类ChatGPT可以实现降低行政负担的效果。行政负担是公众与政府交流过程所承担的 各类成本,也会影响到公众与政府沟通及政府社会服务的体验感[9]。在行政负担中,学习成本是前置成本,决定了后续的合规成本,也会影响到心理成本[10]。类ChatGPT的应用可以显著降低公众在与政府打交道过程中的学习成本,使其能够依托类ChatGPT强大的搜索能力及数据获取、分析与处理能力,乃至通过政府使用的类ChatGPT公共事务机器人或智能客服等,帮助公众可以更加轻松地获取、理解与掌握政府的办事流程及工作内容,避免办事无门、咨询无人、沟通无效、服务碰壁等问题。
(五)有效推动数字政府治理精细化
社会治理精细化是数字政府治理的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完善精细化服务”。我国目前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公众个性化需求日益增多。在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表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这既体现在对物质文化生活需求更高,也体现在对法治、公平、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逐渐增长。这些变化都要求我们要转变政府治理思路,实现政府治理精细化。数字政府治理的目标之一也是社会治理精细化,而推动数字技术与政府治理高度融合,为数字政府治理精细化提供了强大推力。

作为数字技术的典型代表之一,类ChatGPT会推进政务服务与公共服务的智能化、精准化与定制化,从而可以大幅提升公众的服务满意度评价。类ChatGPT的低使用门槛、高智能化等特性,未来有望成为万物互联的端口、系统或设施,从而可以基于其构建与优化出一系列政务服务及社会公共服务,并使得这些服务实现跨层级、跨部门、跨地区、跨流程、跨环节的互联互通,能够打破现有各部门提供的服务相互割裂的情况,如在疫情防控阶段,各地出台了本地的通行码,不利于跨地区的人员流动及协同防控等工作。在这种服务割裂背景下,公众对于政务服务及公共服务的需求是多元化的,但无法得到政府部门的及时发现、精准识别和定制化满足。当基于类ChatGPT的政务服务及公共服务体系出现后,能够依托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全方位及时获取公众的需求与偏好,更好地识别与满足公众的服务需求,从而实现了政务服务及公共服务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真正实现双向交互,还能够为公众创建个人数字智能账户,实现基于公众的需求来提醒、部署与调度政府部门提供相应服务的效果。

二、类ChatGPT嵌入数字政府治理的风险分析
     以ChatGPT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在数字政府治理领域的应用,体现出诸多的优势也为数字政府治理带来新的机遇。与其他颠覆性科技相似,类ChatGPT同样会对数字政府治理带来诸多的风险与挑战。
(一)加剧数字政府治理的技术风险
      由于ChatGPT仍处于技术发展与应用的初期,仍面临着数据分散、算法不足、算力薄弱等技术性问题。类ChatGPT这些技术性问题在嵌入数字政府治理时会产生一系列的风险,如算法歧视、个人隐私泄露、社会公平减损等。此外,随着类ChatGPT对人类的认知边界与应用空间的极大改善,其技术依赖性也会随之而生。这种技术依赖会波及数字政府治理,如数字政府治理对技术工具属性的过度崇拜与信任等。
      首先,在算法歧视风险方面,类ChatGPT参与到数字政府治理的关键是其算法,算法能够用于评估公众习惯、引导网络内容与社会舆情、规划公共产品的配置与使用等。然而,算法从技术层面无法保证客观、公平与公正,这就引发了算法歧视问题,因为基于算法的类ChatGPT程序是由代码而非规则所决定的。类ChatGPT嵌入数字政府治理依赖的精确算法,虽能减少数字政府治理过程中行动主体的主观决策因素,但其背后的算法代码仍是人的产物,体现的仍是设计者、开发者及使用者的主观意愿选择。
   其次,在个人隐私泄露风险方面,类ChatGPT在数字政府治理应用的基础是数据,而数据产生的主体则是生命个体。政府及企业等主体决策越发依赖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加剧了个人隐私信息泄露的风险。类ChatGPT的使用同时需要海量数据进行训练、学习及分析,这些数据多包括个人信息、隐私及受知识产权保护的内容,在数字政府治理中借助类ChatGPT能够实现对社会每个个体的全方位、立体化、全天候的完全监督。若这些数据被未经授权的人或组织访问及抓取,可能会导致个人隐私泄露与安全问题。比如疫情防控期间个人隐私数据被不法分子所利用,引发了诸多电信诈骗事件;个人购买房产及为领取赠品而扫码登记后,个人隐私信息则被一些利益集团收集后进行消费诱导。类ChatGPT作为智能应用程序,能够随时记载个人的姓名、性别、位置信息、电话、出行轨迹等,经过简单的数据整理与智能算法,便会轻松

热点聚焦

 2023年4月第02期 

推测出个人偏好等隐私信息,进而会加剧个人隐私信息泄露及被滥用的风险。
      再次,在社会公平减损风险方面,社会公平公正是数字政府治理重点关注的要素。类ChatGPT的应用能够支持数字政府治理决策,然而人工智能技术对决策者及公众而言是不透明的。技术偏见与暗箱操作对数字政府行政事务处理的公平公正的侵蚀加剧了不公平现象,会降低公众对政府的信任与满意度。在数字政府治理中,会涉及许多利益相关者,他们既是数字政府数据的生产者,也是消费者。类ChatGPT无论在数据生成过程中的价值偏向所导致的技术偏见,如生成带有偏见性的数字内容会影响数字政府治理决策的公正性;还是类ChatGPT嵌入数字政府的智能工具设计过程也会注入个人价值,或是嵌入主观隐含的偏见,如ChatGPT会带有明显的美国政治色彩,其生成内容则会趋向于美国利益。类ChatGPT技术往往会掌握在大型科技企业手里,这会使其具备对财富、资源及权利的垄断能力,进而可能导致数字政府治理过程中弱化社会利益与公共利益,从而引发更多的不公正现象,甚至会因技术鸿沟而引发技术黑箱,这就出现了典型的黑箱操纵情况,会导致不公平隐患的增多,如一些互联网平台头部企业,就会凭借其技术垄断从事一些黑箱操纵互联网推送信息,推行大数据杀熟、二选一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最后,在技术依赖风险方面,如前文所述,以ChatGPT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在数字政府治理中的优势非常显著,随其深度嵌入数字政府治理活动,则会加深数字政府治理主体对技术的依赖性与使用频率。随着数字政府治理主体对类ChatGPT的依赖越来越强,会导致技术决策越发取代人类决策。然而,一旦权力从人类转交给技术或机器,则存在削弱数字政府治理主体的主动性,尤其是处于技术弱势地位的政府与公众可能会处在“智能失权”状态,进而失去较多的行动能力与话语权。政府多是技术或智能工具的使用者,并非技术或智能工具的设计者与开发者,而且缺乏技术能力与技术预见性,那些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具备技术的主动权,进而会出现企业逐利驱动其削弱政府权力的风险,甚至会引发包括上述风险在内的其他问题。即使政府通过与技术企业联合开发与设计,通过契约形式约定权责,如新加坡政府与Azure OpenAI联合开发类似ChatGPT的“Pair”系统,将用于其政府事务工作,并与OpenAI达成了保密协议,但新加坡政府依旧存在与OpenAI合作的技术劣势,也无法根除OpenAI对技术的滥用风险。
(二)引发数字政府治理的安全风险
      进入数字时代,以ChatGPT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在数字政府治理中的作用将会越来越显著,也是数字技术向政府管理纵深发展的重要手段,在为政府治理工作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会引发机密泄露、数据安全隐患、信息犯罪乃至国家信息安全等问题。
      首先,对数字政府数据安全保障带来新的挑战。ChatGPT作为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自身仍处于不断发展与完善中,且其应用也在不断校验与推广中,类ChatGPT技术自身会面临数据安全、算法安全、隐私泄露风险等问题,极易导致数字政府的数据安全问题,因此对类ChatGPT在数字政府治理中的应用提出了更新的人工智能数据安全标准建设需求,以确保能规避其自身风险所引发在数字政府治理中的数据安全与开发利用风险。不仅如此,类ChatGPT还使得数字政府治理中数据安全风险更加频繁、更加隐蔽,然而传统的数据安全风险监控体系也不能满足数字政府治理中的数据安全保障需求。这些都会对数字政府数据安全保障建设带来新的挑战与要求。

      其次,对数字政府治理带来更多的数据安全问题。类ChatGPT是以数据为基础的,因其技术自身问题及使用不当或管控不力等,类ChatGPT应用到数字政府治理时,既加剧了传统的数据安全风险,如数据的过度采集、数据的窃取、数据的泄露、数据的滥用等,也会滋生出新的数据安全问题,如数据偷渡、样本偏差等问题,这些都给数字政府治理的数据安全保障、数据安全风险防范、隐私数据防护等提出新的挑战。与传统的数据安全风险相比,类ChatGPT在数字政府治理领域所引发的数据安全兼具瞬间性与破坏性,会加剧数字政府治理的数据安全问题。类ChatGPT还能够增强数据挖掘能力、快速发现系统漏洞,若被不良分子及投机分子恶意使用,会破坏数字政府治理主体的初始命令,甚至通过深度造假、破解验证码等方式,窃取机器数据,造成政府数据泄漏。
       再次,会增加数字政府治理中数据共享的不安全性。类ChatGPT在数字政府治理领域的应用需要大量数据来支撑,更要实现数据的统筹整合与开放共享。虽然我国经过多次行政机构改革,且成果显著,但是仍在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区行政协同与信息共享方面问题颇多,尤其在涉及行政事务的敏感内容时,这个问题更加凸显,如在疫情防控阶段,各省几乎都推出了本地的出行码。类ChatGPT对数据收集与使用效率都有极高的要求,很难融入当前政府机构协同状态,难以实现数据资源的有效共享,进而很难高效应用到数字政府治理中。
       最后,对国家安全带来许多新的威胁。2022年4月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指出,要始终绷紧数据安全这根弦,加快构建数字政府全方位安全保障体系。类ChatGPT在为政府部门工作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对数据安全乃至国家安全带来巨大的挑战与威胁。从数字技术本身看,随着类ChatGPT在数字政府治理领域嵌入程度越来越高、嵌入范畴越来越广,因技术漏洞的存在为黑客攻击政府行政信息系统带来了可能,尤其为国外敌对势力及带有政治企图的一些西方国家打开了数据侵入的闸口。类ChatGPT技术不仅可以用来自动收集与分析大量的敏感信息,尤其是那些涉及国家安全的信息;还可能被用来模仿或伪造政府文件,引导网络与社会舆情,来误导公众或欺骗政府。这些都会对国家安全造成不可忽视的威胁。

(三)冲击数字政府治理的行政伦理
    行政伦理是公共行政领域中的角色伦理,决定了公共行政本身的性质、目的、责任与义务。不管政府治理模式如何变化,都应遵守基本的伦理逻辑。然而,ChatGPT等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在数字政府治理中的应用,会冲击数字政府的行政伦理,使其面临诸多危机。
      第一,类ChatGPT的嵌入容易导致数字政府治理主体责任的缺失,也会引发人工智能成为数字政府治理主体的合理性及其责任界定的问题。在传统政府治理模式下,人作为政府治理行为的唯一主体,政府的任何行政行为都体现着人的主观意志,并应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然而,类ChatGPT参与到数字政府治理活动,会在很大程度上作为主体参与到数字政府治理的行政行为,甚至会成为数字政府治理的行政行为唯一的主体,从而出现了对人的行政行为的部分或全部的替代,使得数字政府治理涉及的行政方案、行政决策等出现机器意志,进而会削弱数字政府治理中的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也会导致行政责任出现主体不明与模糊化危机,如公众使用类ChatGPT技术扮演的智能客服而导致服务错误,那么责任该如何界定、损失赔付该如何承担,等等。这些都不利于维护数字政府治理中的行政权威性。

热点聚焦

 2023年4月第02期 

      第二,类ChatGPT应用到数字政府治理时可能产生行政偏见问题,甚至是行政歧视问题。类ChatGPT技术的参与,能够依赖其智能技术来减少数字政府治理中的主观因素,但看似由技术代码来表达的意见或决策,实则本质上仍是人造的,是其设计者与开发者主观意志与选择的体现,进而会存在技术设计者与开发者的主观偏见的导入。如缺乏人类伦理的引导与规制,类ChatGPT容易通过固定的程序将这些偏见与歧视扩大化,不仅会给行政相对人造成更大的损害,还会加剧数字政府行政过程的紧张化。
      第三,类ChatGPT应用到数字政府治理时可能带来人性冲突。类ChatGPT的应用依赖其背后的强大算法,然而算法假定与人性选择有着本质区别,算法假定代表的是机器人性,而人性选择多与社会规范、人脉网络产生关联。类ChatGPT在嵌入并辅助数字政府治理时,将会放权给机器,所依赖的是算法假定,而非人性选择。随着类ChatGPT在数字政府治理领域的应用推广及更深嵌入,数字政府治理的行政行为会更加依赖算法假定,可能忽略甚至对抗人性选择,由此可能带来人性冲突。
      第四,类ChatGPT应用到数字政府治理时可能产生道德冲突。类ChatGPT利用其超大数据收集与分析能力,在辅助数字政府制定政策与执行决策时,通常会执行并延续其预设的算法与程序,若在预设算法或程序出现偏误,则将可能造成对弱者保护与救济的偏离,并会长期延续这种状态。由于类ChatGPT具有自我学习及校正的技术特征,在无法及时进行人为干涉或修订时,那些在数字政府治理过程中出现的道德冲突将会被延续甚至被恶化。
      第五,类ChatGPT应用到数字政府治理时可能加剧技术依赖问题。类ChatGPT对数字政府治理的技术依赖问题在前文已做论述,此处重点强调技术依赖导致的行政伦理风险。由于数字政府治理对象或要解决的问题并非都是技术性的,会存在一些价值争议或规范适用的问题。如将这些问题全部交由ChatGPT等技术来处理,可能会适得其反,不仅无法解决问题,反而有可能使得问题继续恶化。因为在处理存有价值争端或规范适用争端的行政事务时,行政人员彼此间的互动与沟通是必要的,类ChatGPT技术只能扮演辅助或参考的角色,如完全依赖技术处理的结果,会引发诸多不必要的争执。
(四)引发的新问题对数字政府治理带来挑战
      类ChatGPT在数字政府领域的应用,会引发政府的深层次改革,从而会引起一些前所未有或与传统政府模式下不同的地方;与此同时,类ChatGPT作为新技术出现,且随其应用场景的不断扩展,势必会引发政治、经济、社会、法律等方方面面新的影响与问题,这些新问题都会成为数字政府治理所面对的新挑战。
       一方面,类ChatGPT会带来政府组织形态、结构与流程的巨变。在类ChatGPT作用下,未来政府的规模会更小,机构设置会更少,组织结构会更扁平化,但是这些预期变化仍未在数字政府建设中得以实现。这些变化对数字政府治理也会带来新的挑战,在数字政府治理过程中都需要适应这些新变化,以适应类ChatGPT技术的应用。同时,类ChatGPT的应用会减少政务大厅、政务热线等部门的人员聘用,尤其会对传统政府治理模式下这些岗位工作人员带来转岗的要求。政府如何应对这些岗位的挑战、人员的再安排,也都是需要重新思考的。不仅如此,类ChatGPT嵌入到数字政府治理时,需要政府工作的人机协同,无论对现有政府工作人员,还是对公务员考试等工作,都对公务员素质的考察方向与方式带来变化,这也是

数字政府治理领域所要关注的问题。
(五)加剧数字政府治理的人才瓶颈
      政府治理工作以人为主、依赖人并服务于人,人才是数字政府治理工作的要素与资源。即便数字技术在数字政府治理领域中的应用展开,一些地区的政府在人工智能技术对政府治理的嵌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实现了部分的机器替代人工,但仍旧无法抹杀人的重要性。
      随着类ChatGPT在数字政府治理领域中的应用展开,数字政府会面临更大的专业人才缺口,也会遇到现有政府工作人员对类ChatGPT新技术及其应用带来的新事务、新场景、新模式的不适应、不接受,这又会加剧数字政府治理的人才瓶颈。如前文所述,在数字政府治理领域应用的类ChatGPT等技术多由科技企业开发,政府极少进行自主技术研发行为,政府部门对企业的技术依赖比较严重,也会使得政府在类似技术与人才储备的意识较淡薄,尤其在数据存储、使用和智能平台研发与运行等方面的人才储备不足。技术核心部门、掌握技术的专业人才都是稀缺的,数字政府治理若想发挥好技术优势,应加强对核心科技与专业人才的占有,化解当下需要技术服务便采用外包或人才雇用的局面。

三、类ChatGPT嵌入数字政府治理的风险防控建议
   技术兼具两面性,既可以向善行善,亦可以滥用作恶。类ChatGPT的善用能够使数字政府建设事半功倍、数字政府治理得到优化,其滥用及风险的忽视则会带来数字政府的危机。我们要努力放大类ChatGPT对数字政府治理的有利一面,同时也要综合研判其对数字政府治理的风险,及时采用相应的应对举措,以期能有效防范类ChatGPT嵌入数字政府治理可能带来的诸多风险。
(一)坚持包容审慎原则对待类ChatGPT嵌入数字政府治理
      类ChatGPT在数字政府治理层面作用的发展及其对优化公共服务的价值有多少,关键在于数字政府主体对类ChatGPT技术的认知态度。正如前文所分析,类ChatGPT对数字政府治理的影响是双面的,既有机遇的层面,也有挑战的层面。因此,应坚持包容审慎原则来看待类ChatGPT嵌入数字政府治理,既要树立积极姿态来把握长远规划,又要正视类ChatGPT的现实挑战,保持前瞻性的行动理念,来确保政府主体在类ChatGPT发展及其应用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一方面,积极推进各级政府部门在数字政府治理领域使用类ChatGPT的科学理念。各级政府部门是开展公共治理与服务的核心主体,其态度与看法决定了类ChatGPT能否科学嵌入数字政府治理领域及其具体的实践中。为更大化发挥出类ChatGPT在数字政府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各级政府部门应客观、准确地理解类ChatGPT技术的两面性及当下的发展阶段,注重对其积极功能的利用。数字政府治理主体积极进行治理理念的创新,以顺应ChatGPT等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趋势。以此为基础,通过政策引导、宣传教育等手段,增强各级政府部门的智能治理思维,打破数字政府治理主体对类ChatGPT技术的主观偏见及思维排斥,积极推进以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为支撑的数字政府治理导向。

热点聚焦

 2023年4月第02期 

      另一方面,着力培养各级政府部门在数字政府治理领域使用类ChatGPT的风控意识。类ChatGPT对政治、经济、社会及法律等领域的冲击是突发的、快速的且将超出预期。在类ChatGPT运用到数字政府治理时,无论是该技术自身的问题,还是其应用过程中引发的诸多问题,若得不到有效防控与治理,不仅会降低类ChatGPT对数字政府治理的赋能效用,还会引发更深层次的风险与危机。因此,各级政府部门在积极鼓励类ChatGPT应用的同时,还应着力培养对类ChatGPT的风险防控意识。既要认识到类ChatGPT伴生的各类风险,也要积极探索建立起风险防控机制与体系,以遏制类ChatGPT嵌入数字政府治理的各类风险的发生、控制风险的波及范围与影响程度。
(二)积极构建类ChatGPT嵌入数字政府治理的管理机制
      进入数字时代,政府治理变革迫切需要的是机制的发展与创新,尤其是政府作为治理主体应在管理机制上的跟进创新。ChatGPT作为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在数字政府治理中具有很大的应用空间,其又会反向要求政府治理理念、政府组织模式、行政运行流程等方面的匹配与适用,这就驱动了数字政府为适应类ChatGPT的应用与发展建立起匹配的管理机制。
      首先,加快构建专业的领导机制。在组织机构中,领导是核心。类ChatGPT嵌入数字政府治理的关键在于领导。不仅要打开领导队伍对类ChatGPT新技术的认知与理解,还要通过完善干部选拔机制,尤其将数智治理能力作为干部选拔考核的内容之一,建设一支兼具智能治理理念与实践经验的新型领导队伍,提升数字政府治理的智能化水平。此外,可以尝试在政府机构设立相关的管理委员会或首席技术官等,发挥其在数字政府治理中的指导或指引作用。
      其次,完善类ChatGPT嵌入数字政府治理的管理机构。在“十三五”期间,我国陆续在许多省份设立了专门的数据管理机构,也在地市区县设立配套机构与部门,但整体上看,很多数据管理机构的智能治理理念滞后,存在多头管理、职责不清、业务重叠交叉等现象。应加数字政府治理顶层设计,依托2023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涉及的组建国家数据局契机,建立体系完整、权责明晰的智能数据管理机构,厘清并界定各级政府部门在类ChatGPT嵌入数字政府治理过程涉及的权责。
      再次,变革政府组织模式,优化数字政府治理组织架构。合理的组织架构是数字政府治理成功与否的前提。在类ChatGPT嵌入数字政府治理的背景下,需要进一步完善政府组织架构,优化政府行政层级,为运用类ChatGPT技术开展数字政府治理提供行动依据与科学指导。嵌入类ChatGPT后的数字政府治理将重点建立扁平化、网络化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组织结构,减少科层制下的组织结构中间层级多、垂直互动难的问题。通过扁平化、网格化管理,打通数字政府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既要强化集中统一领导,也兼顾发挥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此外,推动数字政府行政运行流程的集约化、智能化,要借助类ChatGPT技术梳理与发现现有的流程问题,实现流程再造工程,减少不必要的运行环节,借助2023年国务院机构改革的5%精简比例导向,推动职能重叠与相似部门的合并重组,减少数字政府行政运行中的时间与效能耗损。
      最后,构建数字政府的多元协同治理机构。数字技术背景下的政府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随着类ChatGPT在数字政府领域应用的不断推进,作为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所引发的风险是

多维又多层的,也会涉及很多的参与主体甚至社会个体。因此,应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主体参与的协同治理机制与体系。在类ChatGPT嵌入数字政府治理过程中,政府部门应坚持纵向联动、横向合作的工作机制,充分吸纳相关企业、科研机构、行业组织及社会公众等不同主体广泛参与到数字政府治理工作中,发挥不同参与主体在数字政府治理中的功能与作用,为ChatGPT等新一代人工智能趋势下的数字政府治理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三)健全类ChatGPT嵌入数字政府治理的安全保障体系
      随着类ChatGPT不断与数字政府治理产生多维度、深层次的关联,在此背景下如何构建数字政府治理的安全保障体系显得格外重要。这一安全体系的建立与健全同样需要系统性思维,不仅需要从机制层面,更要从技术、法律乃至其他层面,形成系统化、立体化、全方位的数字政府治理的安全保障体系。
      首先,建立常态化的数字政府治理风险防控机制。风险无处不在,且无可避免。类ChatGPT嵌入数字政府治理后,会因新技术自身因素带来诸多风险,也会因其应用而滋生许多衍生风险。因此,需要建立常态化的风险防控机制。例如,建立数字政府治理的安全风险智能识别机制,发挥类ChatGPT对海量数据的智能抓取与分析功能,并综合其他相关数字技术,对政务服务及公共服务等产生的数据安全风险源进行特征跟踪与提取,及时捕捉与精准识别数据安全风险点;建立数字政府治理的风险智能监测及预警机制,通过类ChatGPT大模型、大算法及大算力对识别的安全风险点进行实时监测与智能分析,建立数字政府治理的风险预警阈值,实现对各类安全风险的监测与预警;建立数字政府治理的风险智能处置机制,包括风险预警启动、快速决策、联动协作、信息通报及应急处置等。
      其次,构建全流程全业务覆盖的数字政府治理安全防控网络。类ChatGPT能够实现在数字政府治理工作的全流程与全业务覆盖,在此背景下,数字政府治理的安全风险则会来源于政务工作产生的数据采集、存储、传输、使用、处置等全流程的管理活动。因此,需要全方位、立体化、全覆盖构建政府数据安全防控网络,通过物理隔离、病毒防护、加密脱敏、身份甄别、数据备份等技术手段,辅助相应的数据管理制度与业务操作规范,防止数据泄漏、篡改、滥用等风险的发生。不仅如此,还应按照《数据安全法》的规定,对数据进行分级分类保护。要进一步完善政府数据分类分级安全管理制度,明确相关管理主体及其责任,根据数据的形态、价值、用途、数量、敏感程度等要素,对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政府数据采用匹配的安全防护措施。
      最后,构建标准规范、体系完整的数字政府治理的法治体系。在应对类ChatGPT新技术的应用及其风险防控时,数字政府治理安全的前提与基础在于标准规范、体系完整的法律法规政策的指导与约束。目前,我国在数字政府治理的法治建设方面仍不完善,尤其缺乏针对新技术、新应用场景的配套法律体系,原有法律体系也无法及时有效地针对这些新情况进行修订与完善,难以保障新技术嵌入到数字政府治理实践的需求。在参考其他国家及国际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情,加快推动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数据安全标准的落地,重点聚焦新一代人工智能政府数据安全技术标准、安全管理标准、安全评估标准及数据使用标准等。加快人工智能领域及政府数据安全治理层面的立法工作,并结合新技术、新特征、新应用、新场景、新问题及时修订现行配套的法律体系。此外,还应优化以ChatGPT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背景下

热点聚焦

 2023年4月第02期 

数字政府治理涉及的数据安全执法体系,提升执法能力,规范执法行为。
(四)建立类ChatGPT嵌入数字政府治理的自有技术与人才资源
      类ChatGPT嵌入数字政府治理领域时,政府不仅面临技术资源匮乏的问题,还面临着人才资源不足的问题。如要发挥好类ChatGPT技术对数字政府治理的赋能,政府需要突破自有技术与专业人才的两个瓶颈。
      首先,加快研发自主可控的ChatGPT类开源开发平台。由于目前类ChatGPT技术、平台、工具及其开源框架仍由国外机构开发且占据了垄断地位,虽然国内一些科技企业与互联网企业也在开发类似技术与工具,但仍与国外存在较大的差距。鉴于政府治理工作的特殊性,如使用或过度依赖国外开源代码会导致很大的风险。因此,我国应重视ChatGPT类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尤其在开源类技术与模型上实现自主可控。依托我国科研机构及国有控股技术企业或研发组织,研制自有的ChatGPT类开源开放平台,培育共享应用生态系统,为我国数字政府治理提供技术研发基础平台。
      其次,加快数字政府治理领域自主可控技术研发与应用。除ChatGPT类开源开发平台外,在数字政府治理领域还需要其他多种数字技术,如机器学习技术、人机交互技术、数据增强技术、虚拟仿真技术等。因此,要充分利用国家资金与社会资源,引导科研院所、高校等社会各界投入以满足政府数字治理所需的技术研发,并推动这些领域的科研成果转化与应用,夯实我国数字政府治理领域的技术支撑。
      最后,持续推进数字政府治理人才的培养与储备工作。为缓解及解决我国在数字政府治理领域的专业人才短板,我们不仅需要提高对新一代人工智能及其他相关技术人才培养与使用的重视度,还应采取一系列举措来填补政府的专业人才缺口。鼓励高等院校加大相关技术类专业及课程的设置,提高我国在这些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通过政企协作模式,如聘任政治过硬、技术熟练的社会研发人员担任数字政府治理领域的技术顾问,发挥第三方专业人才的技术优势。在公务员及事业单位人才选聘时,涉及ChatGPT类技术应用的政府部门及岗位,可以向相关专业人才倾斜,或者将此类技能作为选聘的条件之一。总体而言,应多措并举,持续推进数字政府治理人才的供给工作。
  

热点聚焦

 2023年5月第02期 

two

02

part

政策解读

 2022年2月第02期 

推荐人: 董超   
推荐理由:对《四川省“一网通办”三年行动方案》开局之年详细工作部署,为推进四川“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改革提供指导方针。

四川省大数据中心印发《四川省2023年“一网通办”工作重点任务》的通知

政策解读

△  扫描二维码,查看政策详情

成都市政务服务管理和网络理政办公室印发关于征求
《2023年成都市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工作要点(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  扫描二维码,查看政策详情

推荐人: 董超   
推荐理由:针对《四川省2023年“一网通办”工作重点任务》文件要求,为持续深化成都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工作,制定成都2023年政务服务工作指导方针。

 2023年5月第02期 

THREE

03

part

行业洞察

行业洞察

 2023年4月第02期 

智慧城市是怎样炼成的?

实时感知车流量,自动优化红绿灯时间,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实时监测管路状况,第一时间发现故障;不用上门抄表,直接用手机交燃气费;注册公司不用去现场,可以在政务服务平台上“一网通办”……当前,智慧城市加快建设,越来越多的“数据跑”替代“群众跑”,为人民群众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数字技术能带来哪些助力?如何更好地激活数据要素的潜能和优势?在智慧城市建设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近日,在《人民会客厅·2023两会时刻》访谈栏目中,两会代表委员和来自政府部门及业界的专家围绕“城市‘智’理的武汉模式”展开讨论。

数字技术赋能城市治理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当今社会逐步迈进数字化新时代,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掀起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深刻影响到经济社会各领域各环节,为城市治理提供了更为精准更加智能的工具。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朝阳区政协副主席、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创始院长连玉明指出,数字化在全面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连玉明表示,当前,数字化改革正在成为数字政府建设最大的驱动力,有利于打破地域、行业的行政壁垒,全面提升政府治理效能;数字化转型正在成为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和加速器,有利于推动资源要素互联互通、共建共享;数字化社会正在成为缩小数字鸿沟最有效的方式,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贫富差距,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并推动加快共同富裕的步伐。
科学治理,数据先行。数字经济时代,数据被不少人视作“新黄金”。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原执行院长、教授吕本富表示,今年的全国两会提出组建国家数据局,“标志着我国的数字经济发展进入一个高水平状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是群众对更美好城市生活的向往,也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追求。
“智慧城市,概括起来就是三个‘化’:城市建设智能化、城市治理网络化、城市消费数据化。”谈到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连玉明说,我们每个人正在处于实体城市和虚拟城市多个场景之中,数字孪生正在成为城市新的发展趋势;物联网无处不在,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移动终端,成为每个人生活的必需品。

推荐人: 豆竹林   来源:人民网

数据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

统一的管理结构进行总体规划协调,打破数据孤岛,充分挖掘数据中所含的信息、知识,以及预测性的规律等,才能充分发挥其优势和潜能。
他解释说,过去的智慧城市管理部门很多,每一个部门都有各自的数据积累,若没有一个统一的机构把这些数据集成起来,就无法从中提炼有效的信息和知识,从而实现精准管理。
当然,数据“大集中”也意味着风险“大集中”。对此,连玉明表示,守住关键基础设施的安全底线,是保障数据安全的重中之重。除硬件基础设施要自主可控、安全可靠,软件基础设施做好防攻击、防窃取、防泄露、防篡改、防非法传输以外,对于平台性的基础设施,还应做好相应的风险管控。

城市“智”理的武汉模式

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武汉成为先行者之一。武汉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薛童介绍,近年来,武汉市建设了集政务云、信创云、企业云于一体的“武汉云”,目前已有400多个政务系统上云运行。当前,“武汉云”已经在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云课堂、智能就医、电子社保卡等。
华为云中国区副总裁刘少华认为,“武汉云”的建设很有特色。首先,作为全国第一朵“城市云”,“武汉云”的建设体现了华为“一城一云”的建设理念:即基于一个行政地级市构建统一的云平台,把包括政务在内的相关大数据打通,达到至简的效果。
其次,富有特色的“313”架构实现产数融合创新。“313”即政务域、信创域、产业域三个资源池,全市统一的云运营管理平台,以及信息安全、标准规范、运营运维三大服务保障体系。
此外,构建“1+4”新生态架构,即1个生态平台(武汉云应用商店)和4个能力体系,包括技术赋能体系、人才使能体系、创新孵化体系、产业聚合体系,为全国城市云的应用生态建设提供了经验示范。
2023年,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打造宜居、韧性的智慧城市”,为武汉智慧城市建设指明了未来。薛童介绍,武汉将出台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投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推动数字化治理场景的实战应用。同时还将依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推出更多数据赋能的微应用,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掌上办”和“自助办”水平。

行业洞察

 2023年4月第02期 

北京优化营商环境6.0版改革方案发布

推荐人:豆竹林       来源:北京日报

近日,市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北京市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这是北京优化营商环境的第6版改革方案。
去年8月份以来,北京市启动新一轮优化营商环境研究工作。通过市人大、市政协、市工商联等渠道召开400余场企业座谈会听取意见,梳理汇总了12345企业热线等反映的千余条问题,整理形成300多条意见建议。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本市将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良法善治的法治环境、开放包容的投资贸易环境、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和京津冀一流营商环境,打造与首都城市功能定位相适应的企业发展生态,实现营商环境全面优化提升,始终保持营商环境首善之区的地位。

两年前,北京率先在经开区探索“一业一证”改革,企业开店,填写一张申请表、提交一套材料、跑一次腿,即可获得一批许可。
按照6.0版改革方案,本市将重点推广“一业一证”改革,制定全市推广“一业一证”改革行业目录,完成药店、餐饮店、便利店等40个场景改革,实现行业综合许可凭证在全市范围互认通用;建设“一业一证”网上申办系统,将“一业一证”事项纳入综合窗口,实现“一表申请、一窗受理、一证准营”。
市场主体“准入即准营”备受期待。为此,北京将全面实行行政许可清单管理制度,清单之外一律不得违法实施行政许可。同时,在工程建设、市场准入等领域再推出30个以上告知承诺审批事项。 
企业经营,有进有出。本市也将降低企业存续和退出成本,探索允许未产生经营收入的歇业市场主体按次申报增值税及附加税费;推动市场主体歇业“一次办”,实行市场监管、税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医保、公积金等5个部门办理事项“一窗受理、一网申报、并联审批”。

40个场景推广“一业一证”改革

超600个服务事项将“掌上办”

过去,新生儿出生需要办理多项公共服务事项;如今,相关部门围绕新生儿出生“一件事”,推动一网通办,让“一堆事”变成了“一件事”。
6.0版改革方案中,“一件事一次办”将覆盖更多领域、更多事项。“本市将出台‘一件事’集成服务推广实施方案,制定‘一件事’目录清单,推动举办会展、大型演出和商贸促销活动、幼儿入园、高等学校毕业生落户、住房公积金贷款申请、股权转让、知识产权保护等20个以上事项实现集成服务。”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说。
办理服务质量和效率方面,“一件事”事项将全部纳入市、区、街道(乡镇)政务服务大厅综合窗口,推行“全程网办”,实现“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窗受理、一网办理、一口发证”,大幅提升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度。
市民也将在网上、手机上办成更多事。方案提出,除涉密事项等特殊事项外,实现市、区两级政务服务事项100%“全程网办”,社保、医疗、住房、就业等领域600个以上服务事项“掌上办”。同时,以“一网通办”用户易用性、感受度为重点,全面梳理查找系统“多次跳转”“中断下网”和部分线下办、稳定性等问题,切实提升“一网通办”质量。

全面推行纳税缴费“网上办”

全方位优化惠企便民服务方面,本市将加快建设一体化政策支撑平台,实现政策精准测算、推送、兑现和结果评估,逐步实现行政给付、税费减免、财政补贴等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全覆盖。
同时,也将全面推行纳税缴费“网上办”,实现95%以上税费服务事项“全程网办”、个人高频税费事项100%“掌上办”;推行全面数字化的电子发票,为纳税人提供24小时在线开具、交付、查验等服务,实现发票全领域、全环节、全要素电子化;持续优化电子税务局功能,实行政策精准匹配、自动提醒、主动推送,实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六税两费”等各类税费减免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

规划许可等事项承诺制、容缺办

工程建设早一日开工,就能早一日完工、早一日投产。为此,本市将不断提高投资和建设项目审批效率,探索建立部门集中联合办公、手续并联办理机制,推动一批重大项目实现早开工、早建设、早落地、早见效。

行业洞察

 2023年4月第02期 

本市将推广“区域评估+标准地+承诺制+政府配套”改革,提高以承诺制方式落地开工项目比例;简化项目前期办理手续,继续推行环评、水评、规划许可等事项承诺制、容缺办;优化项目建设管理,推行“分段施工”制,对施工现场具备条件的,企业可先期开展土方、护坡、降水等作业,平均压减建设工期60日以上。
市政公用设施审批效率也将提升。本市将对市政接入工程涉及的工程规划许可、绿化许可、占掘路和占道施工许可等事项,分类实行非禁免批、并联审批;实施报装、勘查、施工、接入等事项联合服务,实行水、电、气、热、通信、有线电视、网络等全部服务事项“一口受理、一次踏勘、一站办理”。

推荐人;苏灿       来源:《公关世界》2023年01期

关于数字政府职能转变的思考

政策性住房不动产登记将全程网办

备受关注的持续提升不动产登记便利度方面,本市将继续推动不动产登记“网上办”“合并办”;拓展不动产登记“全程网办”范围,转移登记已购公房、经济适用房等政策性住房可全程网上申请办理。
同时,房地产开发企业可协助购房人在线申请办理新建商品房预告登记及转移登记业务;简化不动产登记税费缴纳流程,实现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与不动产登记业务税费、登记费合并同缴;上线“房产交易税费计算器”,为纳税人提供自主计算一手房、二手房交易相关税费的公共服务。

社保缴费、公积金补缴将跨省通办

协同发展的背景下,京津冀营商环境也将一体化发展。
在加强区域商事制度协同改革方面,将统一规范企业登记服务,建立健全认证数据共享互认机制,推动实现京津冀企业注册登记、营业执照遗失补领换发等业务“跨省通办”,推动商事登记领域电子营业执照互认互通;符合条件的企业“一键迁移”涉税信息,无需办理税务注销再开业;推动制定京津冀地区企业税收优惠资质异地共认清单,保障跨区域迁移企业生产经营有序衔接。 
协同监管方面,将在交通、旅游、医疗等重点领域推进京津冀三地守信联合激励和信用监管联动;统筹开展税务监管执法,京津冀全面统一税务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实施“首违不罚”事项快速办理。 
政务服务合作方面,将大力推进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新增临时居民身份证办理、子女投靠父母户口迁移、社保缴费、公积金补缴等19项“跨省通办”事项,在移动端服务专区新增30项高频办理事项,推进自助终端事项集成服务,方便企业群众异地办事。
扫描二维码,查看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北京市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一、数字政府的背景

每个时代都有划时代的标志,工业化时代,飞机、轮船、火车打破了自然地域的阻隔,信息时代,互联网打破了时空和信息的阻隔,地球村《世界是平的》(2006年托马斯·弗里德曼),描述了当代世界发生的重大变化,展示了“全球化正在滑入扭曲飞行的原因和方式”,我们开始以全球的视角来看待世界发展,互联网让地球成为一个没有边界的整体,不仅打开了“地球村”共用人才的途径,而且通过共同的数据标准,为“地球村”创造出了更加平坦的、更加开放的经济竞赛场。
信息时代的起点源于信息技术的三大技术革命,第一是数据库技术解决了海量数据的存储,替代了人脑的重复劳动。第二是WINDOWS视窗系统解决了人机对话的专业化障碍,为信息技术普及提供了信息交互的便捷、直观的平台;第三是INTNET网络解决了局域信息交流的无限性。
中国信息化的开端自1993年开始的政务“三金工程”为标志,随着国家政府信息化领导小组的制定的“中国信息化建设政府先行”的建设指导方针,以及“一站、两网、四库、十二金”的信息化的战略框架出台,奠定了我国政务信息化发展的基础。
政务数字平台是政府运用信息技术处理公共事务的一系列机制、方式和过程的综合体,是将数字化进程作用于政府自身的改革的产物。信息技术在信息时代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数字化对加速重构经济发展与社会治理模式的重要作用。

二、数字政府的意义府的背景

数字政府是创新改革政府职能、结构和权力的一种政务运行方式。云计算和数据共享技术,使得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域的业务数据相互打通,使得政务业务能够相互融通,数据资源得以及时共享,依靠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决策的智慧化,实现社会治理精准有效、公共服务便捷高效、安全保障可管可控的社会治理目标,提升了政府的现代化治理能力,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社会变迁的趋势,数字政府呈现出整体性、服务型、数字化的特征。几十年的信息化发展,数字技术渗透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人类社会完成了新生产组织模式的构建,新商业模型的创造,诸多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如今成为引导全球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也是促进经济复苏的重要支撑。

行业洞察

 2023年4月第02期 

1.引领创新和驱动转型
“数字政府”是信息时代“数字中国”的有机组成部分,如今和“数字经济”一道成为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数字政府”改革是践行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创新国家治理体系和提升治理能力的有力支撑,政府信息化形成的政务平台,对政府组织结构和运作方式产生冲击,使得政务管理呈现出了一种管理扁平化、响应及时化、动态化的特点。有机整合政府职能,有效聚合社会力量,创新服务理念,强化依法行政,改变服务供给方式,通过政务平台可以充分促进信息的流通、利用和平共享,使得政务信息的发布和反馈能够准确及时进行,对完善社会治理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加强政府的管理和改善服务职能,有助于国家的整体发展。
2.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信息时代,各级政府掌握着大量的社会信息以及全部的政策和法律信息;政府信息化可以使得社会信息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和配置;政务公开和机制创新使得信息资源,得以优化配置,可以为社会充分利用。也只有在信息时代数字化的前提下,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信息社会,使得各种信息资源能够优化形成合力,并发挥出最大作用。
3.政务管理公开透明
作为社会发展的导航者、社会公众的代表、社会问题的治理者、市场失灵的矫正者,数字政府信息平台克服了传统管理的时滞性和静态性的弱点,政府通过大数据掌握了公众的需求、能够准确把握社会变迁的趋势,做出积极的战略选择,网络技术和公开门户使政府的业务程序和办事流程更加简明、畅通;有利于言路畅通、政治清明、反腐倡廉,更便于广大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有利于消除官僚主义作风,通过宣传政策,增加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比如,唐山打人事件的网上舆论监督,促进政府的执法信息更加迅速和透明。
4.提高公务人员履职效率
未来线下的基本服务提供地--政府公共服务大厅:其工作人员将会不断缩编,需要网络处理的业务会越来越多,人工干预的业务越来越少,职能部门的人员编制越来越少,流程标准都规范了,人工干预的服务人员越来越少,比如,纳税服务,网络开票报税,使得服务质量越来越高,也使得执法人员素质越来越高,越来越规范,服务效果越来越好。

革的管理诉求,更好地释放数据要素的智力潜能,并为社会数字法治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实现数字法治政府建设的领导和实施机构权责体系、层次结构的规范化与科学化。
2.人员素质提升问题
数字化带来政府机构精简和人员素质提高的要求。数字化转型可能会以业务效率的提升、行政职能的转变、机构人员精简、人员素质提升以及同时内部工作抵触为代价。例如,政府原有工作人员对生产技术和信息服务技能的不熟悉,对技术替代带来的裁员的担忧等问题。因此,需要关注对技术应用场景下救济规则的制定,强调对人员的能力提升与未来职业生涯关怀,避免内部损耗。
未来对数据分析人才需求增大,对业务、事务处理和决策者的人员数量减少,政府机构人员精简,质量要求提高,专业性更强,执法队伍的素质和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
3.新的社会治理问题
新的社会治理问题会随之产生。相关行政法体系不仅应该明确如何调用数据提供流程规制,还应对数据本身的权属登记、流转方式等进行规范界定。通过强化反垄断,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公平竞争政策的实施,使数字法治政府建设落到实处。数字政府线上平台建设和线下包容治理的融合,进而实现数字化转型与其他系统性改革的高效协同。“数据驱动业务”倒逼政府职能转变,对我们的内部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信息问题
公共基础设施的安全以及信息的安全,是未来数字社会和数字政府面临的严峻挑战。政务平台上的公共基础数据,构成了当前各类公共服务的基础,各类数据主体多样,处理活动复杂,安全风险日益加大。随着网络信息相关立法的不断完善,强调并严格要求对相关数据进行保护,政府、企业个人的合规举措也不断提高。都应对所收集数据分级、加密,并进行脱敏处理;对内,要严格限定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的查看和使用规则,并进行员工培训,培养相关合规意识;对外,要制定详尽的个人信息保护和公共数据需要的公开政策,供公众了解和同意。政务平台的使用一定要设置员工权限并进行留痕记录,以便于事后审计和追责。
互联网改变了经济、政治和社会的沟通方式,改变了传统社会中的观念、概念和表达形式,带来了新的管理模式,克服了以往政府部门间的分割和等级壁垒,打破了传统政务管理碎片化的管理困境,我们的数字政府必须要适应信息时代的变革。

1.政府职能的转变问题
首先是政府组织结构的改革与重塑,在一级政府下组建或优化专门的数据治理机构,在数据逻辑层次上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形成与其他系统性行政改革的融合协同,并打破业务独立的原有组织体系,超越传统业务系统,建立新的工作机制,从而更加专注于数字法治政府规则的制定与执行,专注于协同机制的推进与创新,形成专门的、高层级的数据治理机构,消除部门间的“各自为政”的弊端,实现基于数据流动的属性最有效率的归纳数据共享、使用所带来的法治变

三、数字政府未来的变化和挑战

结语

未来数字政府面临的治理环境更加复杂,例如,抖音、淘宝、支付宝各种外部网络环境的变化,带来深刻的社会变革。抖音客户高速发展现象,背后的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社会形态已经从温饱阶段向个人价值自我实现的阶段迈进,通过抖音平台,人们都可以自由地进行自我展示,人人都是这个伟大国家发展的创造者和时代变迁的记录者、展示者,个人既是导演也是演员,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实现更高层次的个人价值追求。

行业洞察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必须和经济基础相适应。把握社会形态变化的脉搏与时俱进,这是我们在数字政府建设过程中需要深刻理解认识和坚持的方针和方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介入,把各种复杂的社会生态连面成片,重构成体,使得政务管理更加精准规范,工作反馈更加及时;审批进一步规范,办事更加高效,决策责任更加重大,随着“放管服”的深入,未来数字时代的政府将是小政府大社会,学会运用新工具,使用新人才,把我们的政务内容做得更丰富、更精彩表现更自信,更加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们数字政府的建设任重道远。
(作者简介:葛健系中国社科院工经所信息网络室副主任;王文学系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信息中心高级工程师)

 2023年4月第02期 

推荐人;苏航       来源:《领导干部统计知识问答》
推荐理由:在蓉易办的日常工作中时常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文章对大数据及其在政府数据中的应用进行了简单介绍,有助于我们在数据分析工作中扩宽思路,应用新方法、新技术。

政府统计中如何使用大数据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学习方式。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的交汇融合引发了数据爆发式增长,数据已成为重要生产要素和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近年来,国家统计局颁布了一系列推进大数据应用的重要举措,确定了“总体设计、牵头攻关、先易后难、专业突破”的总体思路和“打造中国政府统计数据来源第二轨”的工作目标,稳步推进大数据政府统计中的应用,加快推进大数据与政府统计工作深度融合。
一、什么是大数据
         大数据(Big Data)被认为是新型战略性资源,能够帮助实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展现、精准预测和智慧决策。当前,对大数据的概念已经基本形成共识, 尽管在某些细节上还存在一些争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 2017 年 12 月 29 日发布了《信息技术 大数据术语》的国家标准(GB/T 35295-2017),并于 2018 年 7 月 1 起正式实施。该标准指出,大数据是“具有体量大、来源多样、生成极快、且多变等特征并且难以用传统数据体系结构有效处理的包含大量数据集的数据”。这种针对信息技术领域对大数据给出的定义,可以作为其他领域的重要参考。对政府统计而言,大数据通常被认为是采用多种数据收集方式、整合多种数据来源的数据,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架构高速处理和挖掘、具有高度应用价值和决策支持功能的数据、方法及其技术集成。
二、大数据主要有哪些特征 
       第一,数据体量巨大(Volume)。目前人类社会的数据集规模已经从 GB 到 TB 再到 PB,甚至到了以 EB 和 ZB 来进行计量的程度。
        第二,应用价值巨大(Value)。大数据经过有针对性地搜集、清洗、分析后,对政府决策、企业经营和大众消费等都具有应用价值和支撑作用。大数据和传统数据如果能做到深度融合、有机结合,可能会产生新的信息和知识。运用和处理大数据就是要通过强大的机器算法迅速地完成数据的价值“提纯”。
        第三,数据类型繁多(Variety)。大数据主要包括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 如音频、视频、图片、网络日志、地理位置信息等多种类型的数据。非结构化数据占比很高且不断增大,对常规数据分析工具提出了较大挑战。
        

行业洞察

        第四,生成速度快(Velocity)。大数据往往以数据流形式实时快速地产生。手机、物联网、平板电脑、移动互联网以及各种传感器的广泛深入应用,为提升大数据生产速度提供了便利条件。对大数据的处理需要采用非传统的技术手段, 引入新的基础架构,努力破解快速计算和实时存储相关难题。
   三、政府统计应用大数据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的《非传统数据统计应用指导意见》(国统字〔2017〕160 号),大数据是非传统数据的主体,在很多情形下可以代指非传统数据。具体而言,大数据是指通过非传统政府统计调查获取的数据(国外一些机构也称之为“二手数据”),包括政府部门的行政记录数据、商业记录数据、互联网数据、电子设备感应数据以及其他大数据。大数据与传统调查数据存在以下主要差异(见下表):

    四、我国政府统计大数据应用走在世界前列
        大数据作为政府统计数据来源的“第二轨”(或新兴之轨),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几乎覆盖数据采集、处理、存储、分析和发布等整个统计过程。近些年来,我国政府统计积极开展大数据应用,取得显著成效。在核算、工业、能源、投资、贸经、人口、社会、科技、农业、价格、住户、服务业等领域,广泛使用部门行政记录、互联网电子化数据等大数据作为常规统计调查数据的补充,提高统计调查结果的科学性。将大数据方法应用到数据质量问题查找、数据质量审核评估等工作环节, 提升统计数据质量,为遏制统计造假弄虚作假提供新技术新手段,在提升统计数据准确性可靠性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利用大数据开展专业统计评估,补充常规统计调查短板,完善统计调查方法,改进数据生产方式,拓展统计调查指标体系, 提升统计调查质量和效能。利用大数据改进数据处理、分析和共享机制,进一步提高开发应用数据的能力,增强统计分析、监测和预警的准确性时效性。整体而言, 目前我国政府统计运用大数据工作已经走在全球前列,和主要发达国家与地区基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撰稿:闾海琪 何强)

 2022年2月第02期 

 2023年5月第02期 

four

04

part

部门动态

我叫王海博,家在甘肃庆阳(现已是成都人),非常高兴也非常荣幸能加入数字城市这个大家庭中来,与大家一同共事。数字城市是成都市智慧城市建设的专业化公司,我愿在一网通办领域与大家一同奋斗,往后合作中请多多指教,多多提点,谢谢。

入职新伙伴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