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上海医疗器械简讯 2024年第2期

总第442期

2024年第2期

目录
CONTENTS

要闻简报

04  徐景和到北京天坛医院调研神经系统领域          医疗器械研发创新工作
04  2023年度北京广告监测 医疗器械列入涉嫌         违法排名榜
05  山东省药监局明确2024年医疗器械监管重
      点工作

行业资讯

06  中国医疗器械标准管理年报(2023年度)

协会工作

会员动态

11  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综合处到协会开展医疗        器械产业调研
11   协会党支部召开组织生活会

12  张珺女士出席全球健康产业创新大会,以
      国际创新助健康未来
13   复星诊断获宝山区“科创贡献奖”、“张江之
       星” 等荣誉

目录
CONTENTS

监管信息

14  天津市药监局第四监管办深入推进医疗器械不
      良事件监测工作
14   广东省药监局“四个全面”前置服务助推医疗器
       械创新
15   国家药监局举办医用手术机器人专题培训

讲座

18  为医疗器械SPD行业规范化发展提供参照
       依据

新会员介绍

20  上海鑫益实业有限公司
    (会员号:002211)
20  上海协谷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会员号:002212)

知识窗

21  液体活检为肿瘤精准诊疗提供新选择

研发聚焦

16  聚醚醚酮骨植入器械上市前监管关注点探析

要闻简报

   1月30日,国家药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徐景和带队到北京天坛医院调研神经系统领域医疗器械研发创新工作。调研组实地调研了北京天坛医院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研究单位,听取了北京天坛医院在医工融合、医疗器械创新转化领域的进展介绍,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交流。
  徐景和指出,近年来,北京天坛医院面向人民健康,坚持创新驱动,在推动医疗器械研发创新转化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值得点赞。下一步,国家药监局将继续深化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强政策引领和技术指导,助力高质量创新医疗器械早日上市。
  国家药监局器械注册司、器械监管司、器审中心主要负责同志参加调研。

徐景和到北京天坛医院调研神经系统领域医疗
器械研发创新工作

要闻简报

      近日,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北京市广告监测报告(2023年度)”。传统媒体广告涉嫌违法量,医疗器械位居第5位,占比7%。互联网媒体广告涉嫌违法量,医疗器械和普通化妆品、特殊化妆品均并列第6位,占比3%。
  报告显示,传统媒体广告监测情况:
  2023年度,北京市广告与网络交易监测中心共监测电视、广播、平面等传统媒体广告403万余条次。电视、广播、平面广告监测量分别占比66%、27%和7%。
  传统媒体涉嫌违法广告量排名前三的商品服务类别分别为:营养食品、普通食品和保健食品。涉嫌违法问题主要集中在营养食品、普通食品广告声称具有保健功能和出现与医疗、药品相混淆的用语,直接或者间接地宣传治疗作用,借助宣传某些成份的作用明示或者暗示该食品的治疗作用;保健食品广告含有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断言或保证和宣传疾病预防、治疗功能。
  报告显示,互联网媒体广告监测情况:
  2023年度,北京市广告与网络交易监测中心共对1900余家互联网媒体平台发布的广告进行了搜索监测,搜索总量为4.26亿余

2023年度北京广告监测 医疗器械列入涉嫌违法
排名榜

条次,其中搜索引擎类媒体占比35%,电商平台类媒体占比26%,新闻门户类媒体占比9%,短视频、论坛等其他类媒体共占比30%。
  从涉嫌违法情况来看,互联网媒体涉嫌违法量排名前五的商品服务类别分别为医疗诊疗服务、房地产、医疗美容服务、教育培训、农药。其中,医疗诊疗服务(含医疗美容)类广告主要涉嫌违法表现为:广告中含有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断言或者保证。搜索类医疗广告(含医疗美容)的主要涉嫌违法表现为:广告中涉及了医疗技术、疾病名称等内容;图片链接、视频等形式的医疗广告(含医疗美容)的主要涉嫌违法表现为:未在广告中标注《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文号。

山东省药监局明确2024年医疗器械监管重点工作

       近日,山东省药监局印发《2024年全省医疗器械监管工作要点》(以下简称《工作要点》),对今年医疗器械监管重点工作任务作出安排部署。
  《工作要点》明确,2024年全省医疗器械监管工作总体要求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坚决落实“四个最严”要求,锚定全面完善制度体系、全面落实各方责任、全面加强质量监管、全面提升监管能力工作目标,深入推进医疗器械安全巩固提升行动,全面筑牢医疗器械质量安全底线,以高效能监管保障高水平安全、促进高质量发展。
  《工作要点》分为着力完善制度体系、严格落实各方责任、持续加强质量监管、稳步提升监管能力四个部分,共16项重点任务。着力完善制度体系,包括参与顶层设计、健全监管制度、强化法规宣贯3项任务。严格落实各方责任,包括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夯实部门监管责任、压实属地管理责任3项任务。持续加强质量监管,包括强化监督检查、强化网络销售监管、强化监督抽检、强化不良事件监测、强化风险会商、强化案件查办6项任务。稳步提升监管能力,包括加强队伍建设、丰富监管工具、深化智慧监管、推动社会共治4项任务。
       在创新监管方式方面,《工作要点》提出结合监督检查工作组织开展生产企业管理者代表专项考评活动,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探索远程检查等新模式,切实提升检查质量和效能;建立完善医疗器械注册人和产品信息填报系统,开发医疗器械经营使用监管系统,强化智慧监管手段,不断提升监管信息化水平。

行业资讯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国家药监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严格践行“最严谨的标准”要求,深入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十四五”国家药品安全及促进高质量发展规划》,不断加快构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着力提升医疗器械标准支撑科学监管、助力高技术创新、促进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作用。
  一、医疗器械标准数据概览
  (一)医疗器械标准制修订计划下达数据
  1.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2023年,国家标准委批准下达医疗器械国家标准立项计划52项,按照标准制修订划分,制定34项(占比65.4%),修订18项(占比34.6%);按照标准性质划分,强制性标准计划4项(占比7.7%),推荐性标准计划46项(占比88.5%),指导性技术文件2项(占比3.8%)。
  2.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2023年,国家药监局批准下达医疗器械行业标准立项计划117项,按照标准制修订划分,制定57项(占比48.7%),修订60项(占比51.3%);按照标准性质划分,强制性标准计划15项(占比12.8%),推荐性标准计划102项(占比87.2%),其中企业牵头标准项目22项(占比18.8%)。
  (二)医疗器械标准批准发布数据
  1.国家标准。2023年,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医疗器械国家标准28项,按照标准制修订划分,制定13项(占比46.4%),修订15项(占比53.6%);按照标准性质划分,强制性标准5项(占比17.9%),推荐性标准21项(占比75.0%),指导性技术文件2项(占比7.1%)。
  2.行业标准。国家药监局批准发布医疗器械行业标准131项,按照标准制修订划分,制定68项(占比51.9%),修订63项(占比48.1%);按照标准性质划分,强制性标准33项(占比25.2%),推荐性标准98项(占比74.8%)。发布医疗器械行业标准修改单14项。
  (三)现行医疗器械标准数据
  1.标准总体数据
  截至2023年12月31日,现行有效医疗器械标准共计1974项,其中国家标准271项,行业标准1703项(见下表)。

中国医疗器械标准管理年报(2023年度)

行业资讯

2019年—2023年,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数量呈现逐年稳定上升趋势(见图1)。

       2.标准分类数据
     按标准规范对象统计,现行有效的医疗器械标准中基础标准330项,占比16.7%;管理标准51项,占比2.6%;方法标准480项,占比24.3%;产品标准1113项,占比56.4%(见图2)。2023年发布基础标准25项,占比15.7%;管理标准7项,占比4.4%;方法标准36项,占比22.6%;产品标准91项,占比57.3%(见图3)。

行业资讯

按《中国标准文献分类法》分类统计,现行有效的医疗器械标准全面覆盖了医疗器械各技术领域,主要集中在医用化验设备C44(占比14.3%),医疗器械综合C30(占比11.3%),矫形外科、骨科器械C35(占比10.8%),一般与显微外科器械C31(占比10.4%);2023年发布标准覆盖医疗器械综合C30、口腔科器械、设备与材料C33等16个标准类别,医疗器械综合类标准发布数量最多,占比达到当年发布标准的20.9%。
(四)标准技术组织机构数据
 2023年,国家标准委成立全国医用防护器械标准化工作组(SAC/SWG30),国家药监局批准成立医疗器械可靠性与维修性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SMD/TU009)和口腔数字化医疗器械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SMD/TU010),批准筹建医疗器械包装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截至2023年12月31日,医疗器械标准技术组织共计38个,包括13个总标委会(TC)、13个分标委会(SC)、2个标准化工作组和10个技术归口单位。
二、医疗器械标准重点工作
(一)标准制度体系固本夯基
2023年国家药监局修订发布《医疗器械标准报批发布工作细则》,进一步规范医疗器械标准报批发布;组织器械标管中心制定印发《医疗器械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确定原则》《医疗器械强制性标准确定原则》,厘清标准层级和范围;制定印发《医疗器械标准实施评价工作细则》《医疗器械标准意见反馈及处理机制》,解决标准实施“最后一公里”问题;印发《企业牵头起草医疗器械推荐性行业标准工作规范(试行)》,明确企业牵头标准制修订职责要求,推动医疗器械高质量发展的标准制度体系进一步健全。
(二)构建标准组织体系立体支撑结构
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对口情况,组织全国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和通用要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建医疗器械液体和气体用小孔径及贮液容器输送系统用连接件工作组,组织全国外科植入物和矫形器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建增材制造植入器械标准工作组、植入陶瓷材料标准工作组、植入金属材料标准工作组、植入高分子材料标准工作组等4个工作组,基本构建起横向(总标委、工作组、归口单位)到边,纵向(分标委)到底,垂直(标委会直属工作组)支撑的医疗器械标准组织体系立体架构。
(三)做好新阶段疫情防控标准技术储备
2023年,密切关注猴痘病毒防控情况,组织提出《猴痘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质量评价要求》国家标准立项申请,规范猴痘病毒核

行业资讯

酸检测试剂盒的生产和质量控制;组织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质量评价要求》《新型冠状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质量评价要求》《新型冠状病毒IgG抗体检测试剂盒质量评价要求》《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质量评价要求》《新型冠状病毒IgM抗体检测试剂盒质量评价要求》等5项国家标准外文版翻译,为我国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储备坚实技术基础。
(四)全面完成标委会双覆盖考核评估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标委会管理,组织完成对象范围和指标内容双覆盖的标委会考核评估工作。考评范围上全覆盖了2020年1月1日前成立并在考核年度内已开展标准化工作的32个标委会,考核指标内容上全覆盖了考核年度内标委会标准管理和报批标准质量。严格按照考核评估细则要求,采用专家审核和交叉互审方式对标委会2021—2022年度标准化工作进行全要素、全内容、全链条评估,量化考核指标,通报考核结果,直击问题、直面难点,补缺补漏、破解难题,通过强化“硬约束”提升“软实力”。
(五)企业牵头行业标准制修订接续发力
为充分发挥企业在标准制修订中的主体作用,鼓励以企业为主体牵头起草医疗器械行业标准的积极性,2022年国家药监局试点面向社会公开征集6项医疗器械标准第一起草单位,探索建立企业牵头起草推荐性行业标准工作机制。2023年《企业牵头起草医疗器械推荐性行业标准工作规范(试行)》印发,并下达22项企业牵头标准制修订工作任务,企业牵头、标委会指导的工作模式初步确立,企业牵头起草行业标准从先行先试逐步向示范引领过渡。
(六)规范推进标准复审和实施评价
 规范开展标准复审和标准实施评价工作是提高标准质量,保证标准有效性、先进性和适用性的重要手段。2023年国家药监局进一步强化标准复审工作要求,并加快推进标准实施评价体系建设。完成942项现行医疗器械标准复审,提出复审结论;组织开展45项典型标准实施评价,形成实施评价工作报告。2023年8月,山东省医疗器械和药品包装检验研究院和湖北省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成功获批首批国家强制性标准实施情况统计分析点(医疗器械),统计分析点将对重点领域强制性国家标准实施全过程进行监测和评估,建立科学、准确、全面的实施评价体系,助力医疗器械标准质量再升级。
(七)建立与国际标准快速联动的标准更新机制
 我国医疗器械标准化工作始终坚持“立足国情、面向国际、对

行业资讯

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综合处到协会开展
医疗器械产业调研

协会工作

协会党支部召开组织生活会

标先进”的工作目标,对符合我国国情适合转化的国际标准,密切跟踪,提前研究,同步转化,原则上国际标准发布2年内转化。2023年已发布医疗器械国家、行业标准中采用国际标准的共66项,86项医疗器械国际标准转化为我国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立项计划已批准下达,医疗器械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达90%以上。   
      (八)医疗器械标准国际化进程加快
        2023年我国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输液器具进气器件气溶胶细菌截留试验方法》(标准号ISO 24072:2023)正式发布,国际标准提案《人工智能医疗器械 肺部影像辅助分析软件 算法性能测试方法》(项目号IEC 63524 ED1)成功立项,6项国际标准制修订和9项医疗器械外文版标准转化工作稳步推进,推荐2名中国专家成功当选IEC SC 62B主席和IEC TC62副主席,组织参加国际标准会议共52次,代表我国参与对口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国际标准投票129次,新增国际标准化组织注册专家8人,医疗器械标准国际化从融入走向融合。
      (九)积极营造标准化良好社会氛围
        2023年成功举办第54届“标定创新 械助健康”世界标准日主题宣传活动,组织开展咨询日、座谈会、主题演讲、标准进企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广泛在全社会宣传、推广、普及标准化理念,凝聚标准化共识;同时,组织举办医疗器械标准综合知识培训班和标准工作专题交流汇报会,宣讲标准化法规政策,分享标准化工作经验;印制2期《医疗器械标准科学与研究》内部交流材料,为医疗器械标准科研和学术交流搭建便捷平台。
      (十)标准服务理念一以贯之
       标准的生命在于实施。医疗器械标准化工作始终秉承服务理念,持续加大标准公开力度保障标准可及性,加强标准培训引导标准规范使用,推动标准有效实施。2023年公开标准草案征求意见179项,公开全部强制性医疗器械行业标准和非采标推荐性行业标准文本1283项,公开2023版《医疗器械标准目录》,开设医疗器械标准培训和解读专栏,公开医疗器械标准解读140项,公开已发布75项新版GB 9706系列标准培训视频,浏览量超150万次,组织宣贯培训医疗器械标准203项,其中新版GB 9706标准公益培训班,参训千余人。

会员动态

会员动态

复星诊断获宝山区“科创贡献奖”、“张江之星”等荣誉

         开年喜报振人心,踔厉奋进迎新春。2月18日,宝山区优化营商环境暨投资促进大会顺利召开,复星诊断应邀参会并荣获“2023年度科创贡献奖”。此外,凭借雄厚的技术研发能力和科技创新实力,公司在2月还荣获了2023年度“张江之星”、宝新园“卓越贡献奖”。

张珺女士出席全球健康产业创新大会,以国际创新
助健康未来

      1月27日,由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全球健康产业创新中心(GHIC)主办的首届全球健康产业创新大会在北京举办。波士顿科学大中华区总裁张珺女士应邀出席,并发表了“国际视角下的医疗创新发展新格局”主题报告,与来自政产学研医各界的创新领导者,分享全球创新趋势,共话健康产业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张珺表示,过去七八年来波士顿科学与清华工研院、GHIC通力合作,加速推动医疗卫生领域创新人才的培养,为医工转化项目的孵化进行了一系列实质性的探索,未来波士顿科学还将继续坚定地与双方携手,并同本土生态圈伙伴一起努力,为建设卫生健康共同体而奋斗。
      作为一家以创新为根基的公司,张珺表示,波士顿科学一直遵循“有效创新”理念,不仅关注临床需求,更注重对卫生经济学和医疗系统的价值,站在社会和经济价值的角度去思考医疗创新的意义,这也是波士顿科学“为生命创新”的内核。从全球健康产业发展创新的视角,有哪些新的趋势正在涌现,张珺也总结分享了当前全球医疗器械行业正在经历的五大变革:
        首先是探索一站式方案,打造全病程管理。顾名思义,一站式方案就是指在一台手术中完成多种治疗操作,减少患者多次手术的时间和病痛,同时降低耗材使用。面对日益高发而沉重的房颤疾病负担,波士顿科学已在一些医院试点在房颤消融术中进行左心耳封堵手术,预防血栓脱落进入脑血管,达到既是治疗又是预防的“双保险”效果,实现“治疗效果1+1>2,治疗费用1+1<2”。
      其次是着力创新,为医疗生态带来价值。波士顿科学的“有效创新”观念,与当前医疗生态倡导的价值医疗不谋而合,都是关注医疗系统的整体效率。
      第三是药械跨界组合,推动疗法创新。以波士顿科学的钇-90原发性肝癌疗法为例,这项全球首款获得FDA批准的放射性微球技术,能将钇-90放射性元素通过玻璃微球的载体,经过介入手术精准推注到目标肝癌组织。
      第四是建立全球化视野,促进健康公平和可及。张珺表示,卫生健康是民生大计,医疗创新的真谛是为了普惠大众,为全世界病患服务。最后是拥抱AI与数字创新,赋能全产业发展。张珺提出,数字化在医疗器械领域的应用场景有多个维度。比如波士顿科学的心衰诊断技术,通过植入设备让医生能更早预测到病人心衰的发生,提前进行风险管控。

         作为一家立足上海、覆盖全国、面向全球的企业,经过三十余年的创新发展,复星诊断已成为行业领先的体外诊断企业。近年来,公司充分发挥自身在创新研发、产品矩阵、整体解决方案打造等方面的优势,业务布局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潜力。其中,生化、免疫、微生物、分子、POCT、病理等多个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多款产品相继上市。
       围绕产业生态布局,复星诊断构建了“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集聚优质资源,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2023年复星诊断与7家企业和单位成立宝山区医疗器械(体外诊断)创新联合体,与辉瑞签署“遏制耐药,守护患者”多重耐药诊疗规范一体化战略合作备忘录,与索灵诊断共建战略合作平台,与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参与国家科技部重大研发项目,与湖南大学、中南大学等建立科研合作。通过合作共赢,大力支持企业技术中心的创新发展,使之成为一个集研究开发和管理于一体,具有同行业领先水平的科研技术中心。
      新的一年,复星诊断必将强化核心技术攻关,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加强高端人才和领先技术的引进力度,以更突出的资源优势、智力优势迸发科技创新力量,紧跟“北转型”的战略步伐,勇毅笃行,为建设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塑造企业范本、贡献企业力量。

监管信息

天津市药监局第四监管办深入推进医疗器械不良
事件监测工作

监管信息

 为持续督促医疗器械注册人备案人建立和完善不良事件监测体系并持续开展监测工作,结合药品安全巩固提升行动,天津市药监局第四监管办多措并举提升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水平。
  提高思想认识,结合辖区注册人既往不良事件监测工作水平,“分级分类”开展法规培训,深化对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的工作指引,强化对不良事件报告的质量审核和分析评价,以更有力的举措落实不良事件监测使命职责。
  强化问题导向,强化对既往不良事件监测典型案例、风险信号的分析阐释,从注册人视角出发,开展不良事件收集、报告、调查、分析、评价和控制方面技术指导,以更精准的监管帮扶确保不良事件监测提质增效。
  注重风险监测,联合监测机构加强对聚集性事件和严重不良事件监测和处置力度,强化对不良事件监测提示风险信号的分析和应用,依法查处不良事件监测违法违规行为,以更深入的核查执法引领注册人落实主体责任。

广东省药监局“四个全面”前置服务助推医疗器械
创新

       2023年,广东共有5个创新医疗器械获批,8个产品获得创新医疗器械认定,累计共有36个创新医疗器械获批,72个产品获得创新医疗器械认定。
  据悉,2023年,广东省药监局锚定推动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探索建立技术审评重心向产品研发阶段前移工作机制,以“四个全面”落实前置服务,推动创新医疗器械再添新成绩。
  一是全面摸查创新项目,通过深入开展创新项目大调研、深调研,主动收集广东承担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工信部揭榜挂帅项目等国家部委重点课题的医疗器械相关项目企业、广东省申报国家创新医疗器械认定以及获得认定的企业,形成工作清单。二是全面开展调研走访,通过联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检查

大湾区分中心组成联合工作组,通过边走访边宣传、边座谈边解答的方式,深入了解企业发展需求、研发重点方向,主动评估产品和企业的发展状况,回应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三是全面对接重点实验室,通过与广州实验室、季华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等国家和省重点实验室开展交流协作,加强与实验室转化项目研发人员面对面交流沟通,开展现场预评审服务,推动重点实验室项目转化。四是全面提升技术服务质量,依托广东省药监局技术支撑单位,为创新项目提供性能指标评价与检验方法验证的技术支持、临床试验机构对接、临床试验方案指导等事前服务,提升技术服务质量。

国家药监局举办医用手术机器人专题培训

      2月23日,国家药监局举办医用手术机器人专题培训。器械注册司、器械监管司全体人员参加,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徐景和出席培训。
  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郭兆君针对医用手术机器人产品的基本原理、临床应用、核心技术、发展趋势等进行了系统介绍。参训人员就医用手术机器人关键技术等问题及如何创新监管、加快高端产品上市步伐、有效保障产品质量安全等进行了讨论交流。
  徐景和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要求,以加快推进高端创新医疗器械上市为重点,进一步健全机制、完善政策,持续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国家药监局将继续开展系列专题培训,深入研究针对性政策措施,加快推动一批标志性高端创新医疗器械产品早日上市,更好满足公众健康需求。

研发聚焦

      当前,医用增材制造研究和应用逐步从金属材料向高分子材料和无机材料领域扩展,以满足多种临床需求。但是,新型原材料引发的新工艺、新产品评价项目和方法等问题,对医疗器械监管提出了新的挑战。2019年,国家药监局启动中国药品监管科学行动计划,将“增材制造聚醚醚酮骨植入器械”纳入研究,探究监管新工具、新标准、新方法。
        监管科学的本质是在创新性产品研发环节中引入监管考虑,识别新增风险、解决风险,以加快产品上市。由于部分增材制造聚醚醚酮骨植入器械正在开展临床研究,但尚无相关产品申报和批准,2022年3月,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发布《增材制造聚醚醚酮植入物注册审查指导原则》,全面阐述了上市前监管中对于生产质量体系和产品性能的验证和确认的关注点,为监管、研发和生产提供参考。
        认识聚醚醚酮材料
        聚醚醚酮材料属于芳香族聚芳醚酮材料中的重要一类,为半结晶热塑性高分子材料。聚芳醚酮由亚苯环通过醚键和酮基连接而成,按分子链中醚键、酮基与苯环连接次序和比例的不同,可形成许多不同的聚合物。因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与生理骨接近的弹性模量、放射线透过性,聚醚醚酮材料已成为传统减材制造骨植入医疗器械的首选材料之一,广泛应用于制造运动医学、脊柱外科、神经外科、心胸外科、牙科中的硬组织间或硬-软组织间固定用医疗器械,如椎间融合器、软组织固定锚钉、颅骨固定网板等。
        聚醚醚酮的合成路线有亲核取代和亲电取代两种。由于亲电取代路线存在产物易支化、催化剂和溶剂用量大且环境不友好等缺点,目前国际上一般采用亲核取代路线:以4,4-二氟二苯甲酮、对苯二酚和碳酸盐为原料,以二苯砜为溶剂,在氮气的保护下,逐渐升温至接近聚合物熔点的温度(320℃)时缩合得到聚醚醚酮树脂。
        生产所需原材料需要与其工艺相匹配。目前,增材制造聚醚醚酮原材料一般为粉末或线材,通常为树脂材料制粉或挤出而成。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需要与原材料供应商就原材料理化性能达成一致,并体现在供货协议、材质单和材料入厂检验报告中。
        原材料理化性能体现了材料性能下限和生产质量控制的范围,是保证最终产品性能和质量均一性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良好生产质量规范也是确保其性能长期稳定的有力保证。
       

研发聚焦

 增材制造工艺要点
        传统的聚醚醚酮医疗器械制造方式为注射成形、模压成形、挤出成形等。其中,注射成形多用于大批量生产。利用减材制造生产具有中空或较大曲面结构的产品时,切削量占据材料较大比例,材料浪费严重。为了满足复杂零件的低成本快速制造和/或实现个性化解剖匹配,增材制造聚醚醚酮产品应运而生。
         温度控制
        作为半结晶热塑性高分子材料,聚醚醚酮的理化和力学性能受其结晶程度影响,而结晶度则由材料制备过程中受热条件(预热、升温、保温、冷却)所决定。有研究显示,对拉伸性能造成影响的因素,影响程度由高到低分别为底板温度、喷嘴温度和成型室温度,前两项对结果有显著性影响。而在SLS工艺中,可能存在高温铺粉、预热不受控、表面熔融、控温不准、加工回温慢等导致的加工不连续和温度场均匀性差等问题,从而导致制件翘曲变形,或者出现粉末结块、颗粒级条纹现象。在3D打印过程中,预热温度、打印温度、底板温度、打印仓环境温度、热处理工艺温度等均需在工艺验证中予以充分考量。
        打印路径
        根据现有文献报道,增材制造聚醚醚酮产品的力学性能普遍不及传统工艺生产的聚醚醚酮产品。造成在打印Z方向上力学性能降低的情况可能是以下两个原因。
        一是打印路径导致的各向异性问题。在粉末床激光熔融中普遍存在沿堆积增高方向强度偏低、塑性偏高的情形,造成打印Z方向力学性能下降。而在FDM打印中,由于线线黏结、层层沉积,其线间结合的问题,也会造成沿着打印方向的力学性能(尤其是断裂延伸率)比其他方向高。此外,挤出移动成型会使高分子材料的高分子链发生沿打印路径方向的高度取向排列,提高该方向的材料拉伸延伸性。
        二是从工艺上看,传统注射成形工艺中引入了外部压力,包括开始时的锁模压力和保压压力,一系列的外部压力有利于提高制件的致密程度,减少材料内部的非预期孔隙与缺陷。但是,在FDM打印过程中,材料熔化从喷嘴挤出后处于自由状态,层间黏结性较差。所以,需结合植入物实际受力情况,选取适用的测试项目(如拉伸、压缩、弯曲、扭转、剪切、冲击、疲劳等)验证制件力学性能是否满足基本要求。

聚醚醚酮骨植入器械上市前监管关注点探析

讲座

       2014年12月12日,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这是我国首次以规范性文件的形式对医疗器械经营环节进行规范管理。2014年版《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实施以来,在加强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监管、规范医疗器械经营行为、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保障公众用械安全有效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近年来,医疗器械产业快速发展,新政策和新业态不断涌现。为适应新形势下医疗器械经营监管与产业发展需求,进一步规范医疗器械经营活动,保障医疗器械产品质量安全,2023年12月7日,国家药监局发布新修订《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以下简称新版《规范》),自2024年7月1日起施行。
        新版《规范》既适应上位法的新要求、新变化,又贯彻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全面压实企业主体责任,消除经营环节质量监管盲区,对于保障公众用械安全、释放市场创新活力、促进医疗器械产业健康发展、提升监管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新版《规范》的一大亮点是,明确要求“为使用单位专门提供医疗器械运输、贮存服务的企业,参照执行本规范及相应附录的要求。”该规定的落地实施有利于推动医疗器械SPD(医用耗材供应链管理模式)行业规范化、规模化发展。
        医疗器械SPD供应链管理模式作为一种新的医院物流管理模式,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依托,实现医疗器械遴选与准入、存储与发放、使用与结算、监测与评价全流程管理、全过程追溯。目前,医疗器械SPD的主流运营模式有三种:第一种是医院导入SPD系统后自行管理;第二种是医院将物流管理委托给医疗器械SPD运营商,医疗器械采购由医院自行管理;第三种是医院将医疗器械管理和采购全部委托给医疗器械SPD运营商。
       新版《规范》发布前,对于第二种、第三种模式下医疗器械SPD运营商是否属于《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中载明的“为其他医疗器械注册人、备案人和生产经营企业专门提供贮存、运输服务的”企业,行业内众说纷纭。一种说法认为,医疗器械SPD运营商为医疗机构等使用单位提供医疗器械运输、贮存服务,为保障医疗器械质量安全,运营管理应符合《办法》要求;另一种说法认为,医疗器械SPD运营商提供医疗器械运输、贮存服务的对象是医疗机构,与《办法》所载要求不符。新版

讲座

《规范》发布后,很好地解决了这一争议,为医疗器械SPD运营商质量管理指明了方向。医疗器械SPD运营商应深入理解新版《规范》要求,规范SPD运营过程质量行为,确保SPD管理的医疗器械产品质量安全。
      在企业执行方面,为医疗机构专门提供医疗器械运输、贮存服务的医疗器械SPD运营商,应参照新版《规范》及相应附录要求,建立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医疗器械质量安全,防范化解质量安全风险。建议医疗器械SPD运营商在为医疗机构提供集中存储、主动送货、扫码领用、智能柜存取等服务,帮助医疗机构实现医疗器械“零库存”运营的同时,积极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提高管理精度,标准化管理仓库。同时,按照医疗器械说明书或标签标示要求等进行分类存储,在采购、验收、贮存、领用、运输、配送等环节建立医疗器械全生命周期长效管理机制,提高供应链效率与管理质量,实现对医疗器械向前可追踪,向后可追溯。此外,企业还应密切关注行业的新政策和新业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优化,全面保障医疗器械产品质量安全与过程合规。
        在监督管理方面,监管部门应关注为医疗机构提供医疗器械运输、贮存服务的医疗器械SPD运营商,严格质量监管,实施从采购到贮存到临床科室的全过程监管,切实保障医疗器械产品质量安全及院内信息可追溯。监管部门可通过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医疗器械SPD运营商符合新版《规范》要求情况,发现企业管理漏洞,及时提出整改意见,通过监管促进企业持续规范运营,确保公众用械安全有效。同时,新版《规范》首次明确医疗器械SPD运营商适用规范内容,但有别于一般的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在执行层面,监管部门应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和发现的问题,及时调整和完善监管政策。
        在行业发展方面,新版《规范》有助于推动医疗器械SPD运营商加强自我管理,形成行业自律的良好氛围,整体提升医疗器械质量管理水平,推动行业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方向发展。新版《规范》的实施将促进医疗器械SPD行业提高质量管理水平,规范市场行为,淘汰一批不规范的企业,为守法经营的企业创造一个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促进医疗器械SPD行业高质量发展。
      总的来说,新版《规范》的修订和实施,对于医疗器械SPD行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挑战在于需要企业充分履行主体责任,以满足更高的质量管理要求;机遇在于新版《规范》的实施将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促进行业规范化和高质量发展。随着新版《规范》的落地实施,我国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整体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医疗器械行业将朝着健康高质量方向发展。

为医疗器械SPD行业规范化发展提供参照依据
江苏省苏州市市场监管局 邵长亭

新会员介绍

知识窗

液体活检为肿瘤精准诊疗提供新选择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大众对身体健康的关注,肿瘤早筛早诊的观念和意识也在逐渐加强。与传统肿瘤筛查技术相比,液体活检在肿瘤的早期诊断、精准治疗、进展与转移、异质性与耐药性以及预后评估等领域可发挥重要的协助作用,未来有望成为肿瘤精准诊断与治疗的突破口。
        认识液体活检技术
        液体活检作为一种新兴的非侵入性检测手段,是提取人体中的非固体组织样本进行检测。肿瘤细胞在发生凋亡或转移等过程中会将携带肿瘤相关信息的小分子物质(如DNA、RNA等)释放到体液系统中,通过检测这些标志性分子,可以发现肿瘤的早期发生或复发、辅助诊断分型、合理进行治疗方案调整等。
        广义的液体活检包括对血液、尿液、唾液等所有体液以及粪便的收集和检测。主流液体活检检测对象主要为体液标本中的核酸、细胞和外囊泡,其中核酸指游离DNA(cfDNA)、游离RNA(cfRNA)和循环肿瘤DNA(ctDNA)、循环肿瘤RNA(ctRNA);细胞指循环肿瘤细胞(CTC);外囊泡指含有小RNA、mRNA和DNA的细胞外囊泡,包括外泌体。
        液体活检的前提是找到有“意义”的微量小分子物质。以ctDNA为例,实验室常用的ctDNA检测技术包括扩增受阻突变体系、二代测序、数字PCR和核酸质谱检测等。检测时,根据肿瘤的具体发生部位、转移情况的复杂性、不同体液标本的特征,优先选择液体活检靶标容易检出部位的标本(详见表)。其中,血浆ctDNA样本因适用于检测多种来源的肿瘤,已应用于对肺癌、乳腺癌、淋巴瘤等的液体活检。
        需要注意的是,体液中存在较强的背景干扰,加之液体活检的信息源极其微量,易在分析过程中出现偏差,因此液体活检对

上海鑫益实业有限公司
(会员号:002211)

      上海鑫益实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注册资本为500万元人民币。公司主要经营范围是:金属材料、化工产品、机电产品、五金交电、汽车配件;医疗器械设备的销售和设备维修以及在医疗设备领域内的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咨询;在石油技术专业领域内的技术开发内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货物运输代理,汽车租赁等。
      目前公司已顺利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并已拥有经营多年的医疗器械资质。      在努力推进公司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致力于以客户为核心,以诚信为基础,以优质服务为导向,力争为社会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近年来公司先后与上市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欧冶材料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上海协谷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会员号:002212)

      上海协谷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 2012 年 4月,主要从事国际物流及仓储业务,仓储面积超过7000 平方米。公司拥有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并通过了 ISO9001、ISO13485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目前正在积极申办医疗器械第三方物流经营许可证。
      公司始终本着“专注的态度、专业的技术、专心的服务”原则面对客户,始终以服务质量与诚信相结合,秉承专注态度和专业知识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多年来公司一直是以国际惯例和国内行业标准来开展经营活动,使公司在同行业中享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口碑。
      公司以进出口贸易、医疗器械代理进出口业务和仓储服务为主,有丰富的驻厂经验,帮助客户实现第三方物流管理,具有专业的团队和专业的设备,提供专业的医疗器械物流服务。先后服务于全球最大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 Medtronic、全球最大的医疗护理产品企业 Johnson&Johnson,以及全球顶尖内窥镜生产企业 KARL STORZ 等顶级医疗器械生产商。 

知识窗

分析全过程的要求相对较高,尤其是在标本预处理步骤时,需避免背景细胞或核酸对CTC和ctDNA产生稀释作用而引发的假阴性结果。
        液体活检的应用与发展
        液体活检技术应用主要历经了4个阶段:科学探索期(20世纪90年代前)、科学发展期(20世纪90年代)、产业成长期(2000年至2010年)、产业爆发期(2010年至今)。在我国,2018年,国家药监局首次批准血浆EGFR基因突变检测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评估,标志着我国液体活检技术应用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Grand View Research发布的研究报告称,2020年全球液体活检市场规模为70.3亿美元,预计未来几年将以13.5%的复合年增长率扩大。此外,由于全球癌症发病率不断上升,加之对快速、微创诊断测试的需求增加,进一步推动了液体活检市场的增长。而在各类检测技术中,二代测序技术应用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73%以上,且在预测期内将始终保持主导地位。该项技术可检测有可能导致肿瘤发生的各种突变,并检测治疗后可能存在的耐药性问题。
        截至2021年,全球有超过40家企业活跃在液体活检诊断和测试市场。其中,北美地区因拥有更加庞大的资金投入以及更多驻足本地进行开发测试的生物技术公司、行业技术协会等,区域市场蓬勃发展,GRAIL、Guardant Health、Foundation Medicine、PGDx、Twist Bioscience等企业已经逐步成长为全球液体活检头部企业。
      

知识窗

        液体活检在肿瘤早筛、诊断分型、早期复发监测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通过技术不断改进、成本不断降低,未来必将惠及更多患者。但与此同时,液体活检仍然存在未突破的局限性,是否能广泛应用于临床还需进一步探索。在技术层面,液体活检不同平台差异较大、生物信息分析方法不统一、检测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影响了液体活检分析结果的有效性;在临床层面,有关癌症早期诊断、治疗监测等相应的临床有效性研究仍然较为匮乏,未来,液体活检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还需要不断创新与探索,促进行业规范化发展,以克服重重障碍。

编辑委员会

上海医疗器械行业协会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漕宝路80号2906室
电话:64268698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