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武汉市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工作简报

其他分类其他2023-04-27
289

04

第06期

1

近日,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印发《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围绕现代化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输服务质量提升等10大方面提出53项具体行动任务,并明确提出到2027年党的二十大关于交通运输工作部署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取得阶段性成果,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四个一流”建设成效显著,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国123出行交通圈”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加速构建,有效服务保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
3月30日,2023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采用电视电话形式,总结工作,分析形势,部署做好2023年工作。会议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党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中心任务,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坚持高质量发展,以更高标准

宏观政策

2

展,以更高标准和要求,扎实落实《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奋力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努力当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同时会议围绕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做好新阶段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具体工作等十五个方面对2023年工作进行了部署。

工作动态

3月27日,武汉市推进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市政协《关于加强武汉交通物流服务体系建设,把武汉交通区位优势转化为枢纽链接优势的建议案》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副市长杨泽发同志主持会议。会议要求,一是要提高站位,充分认识建议案办理工作的重要意义;二是要压实责任,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要将建议案办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完善工作机制,建立信息报送制度,搭建沟通协商平台;三是要做好结合,将办理建议案与落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结合

# 企业月度重大事件报告

3

合起来,高质量实施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积极争创“五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加快打造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

3月31日,武汉市推进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召开重点项目推进会,会议围绕2023年武汉市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重点项目建设,听取重点项目推进情况,部署全年目标任务,谋划推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会议强调,推进武汉市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意义重大,各级部门、相关单位要高度重视,通力协作,共同推进补链强链工作顺利开展,并对下步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提高站位,充分认识到补链强链工作对武汉市及重点项目发展的重要性,认真落实好各项“硬联通”“软联通”建设任务;二是要主动作为,高质量完成各项年度绩效目标,积极推动改革创新,打造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武汉样板”;三是要强化保障,切实落实并实施好重点项目跟踪协调工作机制,按照“月跟踪、季调度”的要求,扎实推动补链强链重点项目实施。。

# 企业月度重大事件报告

4

是要强化保障,切实落实并实施好重点项目跟踪协调工作机制,按照“月跟踪、季调度”的要求,扎实推动补链强链重点项目实施。

4月6日,武汉市推进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专题研究第二批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申报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副市长杨泽发同志主持会议。会议强调,中欧班列(武汉)作为我市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意义重大,要高度重视,抢抓机遇,全力以赴争创第二批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

4月13日,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武汉片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武汉片区建设2023年重点工作》,围绕高标准打造湖北自贸区武汉片区升级版,助力武汉建设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提出50项重点工作。其中特别提出加快花山港一类水运口岸验收、联动光谷城市货站和花湖机场、提升近洋直航航线服务水平、引导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拓展国际货运航线等,进一步提升武汉市国家综合货运枢纽发展能级。

# 企业月度重大事件报告

5

4月13日,武汉市人民政府口岸办公室印发《2023年全市推动口岸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方案围绕提升口岸开放能级、增强开放平台功能、加快建设智慧口岸、拓展口岸通道布局、优化口岸营商环境等5个方面提出15项重点工作,并明确2023年口岸和指定监管场地运营绩效明显提升,整体使用率同比提升30%,其中航空口岸客运量增长100%,中欧班列开行列数达到1000列以上,综保区一线进出口值在2022年目标值基础上同比增长35%以上。

4月20日至22日,第十三届中国西部国际物流产业博览会在西安召开,应西安市人民政府邀请,由武汉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朱功伟带队,市发改委、交通运输局、商务局、财政局等部门及湖北港口集团、武汉金控长江国贸集团等企业组成的代表团参会参展。会展期间,代表团积极宣传武汉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取得的成果,充分展示武汉得天独厚的枢纽优势与强大的市场潜力,通过广泛宣传、全面交流,持续拓展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会展期间,代表团还赴西安国际港务区,围绕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打造,与港务区管委会、班列运营公司及相关部门开展经验交流。

6

基础设施及装备硬联通

3月31日,武汉海关会同湖北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商务厅、国家税务总局湖北省分局、国家外汇管理局湖北分局等单位组成的联合验收工作组一致同意:武汉新港空港综保区整体通过验收。武汉新港空港综合保税区由阳逻港园区、东西湖园区两个园区组成,其中阳逻港园区面积0.72平方公里,东西湖园区面积0.82平方公里,于2016年3月11日获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2017年8月9日封关运行。
4月12日,第九届中国航运业创新大会在天津召开,由武汉港务集团有限公司负责的武汉阳逻港局部区域智慧化改造工程项目,以及由长江新丝路国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负责的基于区块链的多式联运“一单制”平台两个项目入选“2023港航物流业TOP30创新案例”。

7

4月12日,第九届中国航运业创新大会在天津召开,由武汉港务集团有限公司负责的武汉阳逻港局部区域智慧化改造工程项目,以及由长江新丝路国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负责的基于区块链的多式联运“一单制”平台两个项目入选“2023港航物流业TOP30创新案例”。

①武汉阳逻港局部区域智慧化改造工程是补链强链重点项目阳逻港智慧港口建设项目的组成部分,改造工程重点围绕阳逻二期1号泊位和C1堆场进行自动化改造,并同步建设阳逻一二三期整体信息化系统,总投资约1.1亿元。通过港口智慧化升级改造,重构港口生

产服务模式,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据测算,改造升级完成后,效率提升可促进收入增加2250万元/年,定员减少可节约人工成本900万元/年,能耗降低可节省能耗成本220万元/年。

8

②基于区块链的多式联运“一单制”平台依托补链强链重点项目“云上多联”平台打造,平台整合多式联运各参与方信息,实现多式联运全过程数据单据上链,并利用区块链技术保证数据信息安全、可追溯,打破多式联运各主体间的信息壁垒,促进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及数据共享,进而实现货物“一站托运、一次收费、一次认证、一单到底”。目前已在进口大豆经江海联运转铁路至重庆线路上开展试点,累计完成箱量334TEU,并实现全程运费从4.07万元下降到3.55万元,运输时效从45天下降为20天。

4月20日,汉欧国际物流园举行“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 奋力建设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六比六创’劳动竞赛启动仪式”,项目将全面冲刺主体施工。截至目前,项目室外道路基本完成,仓库、冷库、办公楼全面进入主体施工阶段,预计5月中旬陆续结构封顶,力争提前4个月完成竣工交付。

9

4月20日,汉亚直达集装箱船“华航汉亚5”在山东青岛进行航行试验,试验为期三天,将对船体、舾装、轮机、电气设备及舱室通风、空调系统等48项海上试验项目进行测试,完成试验后将尽快交付投运,进一步提升武汉直达日本、韩国等近洋直航航线稳定性,为武汉持续深化对外经贸合作、加快推进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10

标准规则及服务软联通

——铁水联运
4月13日,“俄罗斯-武汉阳逻港-南沙港”铁海联运线路首发,该批进口木材从俄罗斯西部城市比克良车站出发,通过中欧班列运输至武汉吴家山中心站,再转运至阳逻港下水,经长江内河航线覆盖华中、华南等地,经预测,该通道全年可为阳逻港新增本地出口重箱1万标箱以上,新线路的开通进一步巩固了武汉长江中游最大集装箱枢纽港的地位。

4月13日,2023年第10列中老铁路(武汉—琅勃拉邦)国际货运列车发出,在武汉阳逻国际港铁水联运一期基地始发,经云南磨憨口岸出境后终到老挝琅勃拉邦站,全程预计运行10天左右。目前中老铁路(武汉—琅勃拉邦)国际货运列车已实现常态化开行,未来将计划开行至缅甸、泰国等地的国际货运列车,为湖北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高效率、多元化的物流选择,促进湖北密切与东盟各国的经贸往来,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11

4月19日,“欧洲-武汉-台湾”铁海联运通道正式开通,该批货物于德国杜伊斯堡装车始发,经阿拉山口入境后到达武汉,通过内贸铁路中转发运至宁波,再从宁波港经海运直达台湾基隆,全程运输时间30天,比传统海运缩短14天左右。此次多式联运新通道的开通,为欧洲与台湾之间货物运输提供了新的物流解决方案,实现了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的高效融合联通。

4月26日,“白俄罗斯-武汉-烟台”铁海联运通道正式开通,该批货物通过中欧班列(武汉)从白俄罗斯索利戈尔斯克运往中铁联集武汉中心站,经公路短驳至阳逻港通过江海联运抵达烟台,这是汉欧国际首次整列集装箱采用“中欧班列+江海联运”运输模式,全程用时约35天,有效满足市场对运输安全稳定性与时效性的要求,有力保障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12

近日,交通运输部发布2023年一季度全国港口货物、集装箱吞吐量数据。今年一季度,武汉港累计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3222万吨,同比增长5.2%;其中完成集装箱吞吐量66万标箱,位列内河港口第四(前三名为苏州港、南京港、佛山港),同比增长34.9%,增幅位列全国主要港口第一。

13

——中欧班列
4月7日,“武汉-俄罗斯下卡姆斯克”班列首发,从中铁联集武汉中心站发出经二连浩特出境,驶往俄罗斯下卡姆斯克,全程运输时间14天,与武汉至莫斯科站点相比,可节省2-3天时间。中欧班列(武汉)前期已开通直达俄罗斯莫斯科、圣彼得堡、叶卡捷琳堡、沃罗滕斯克等城市线路,此趟班列的开行将进一步丰富武汉通往俄罗斯的贸易通道,为湖北企业拓宽俄罗斯、欧洲市场提供了更加高效快捷的物流支撑。

4月12日,全国首列以“快速通关”模式出口的汽车专列发车,从中铁联集武汉中心站发出经阿拉山口出境,运往俄罗斯别雷拉斯特。中欧班列(武汉)东风汽车专列已常态化发运,此次以“快速通关”模式出口,比普通通关模式时效缩短1-2天,为湖北车企

14

企出口提供了更加高效、经济的物流方式,为湖北本土汽车品牌深度参与国际市场分工提供有力物流支撑。

今年一季度,中欧班列(武汉)创历年同期新高,发运315列、25968TEU,同比增长202.88%和202.8%,位居全国第四、中部第一。其中,去程79列,回程236列;班列运营各项指标均位于行业前列,实现了重载率100%、计划兑现率100%、满轴率100%的目标。
——航空货运
3月31日,东湖综保区光谷货站,一批货物经海关查验放行后,由海关监管车运输至鄂州花湖机场,之后将搭乘首班国际货运航班飞往欧洲,这标志着光谷货站直通鄂州花湖机场的国际货运通道正式开启。为进一步畅通外贸货物进出口的便利化通道,东湖综保区向海关总署申请增设关区代码,并获批新增口岸作业区,即“东湖陆港”。此次光谷货站与花湖机场业务联通,将机场口岸服务功能前移至东湖综保区,通过光谷货站、海关、机场三者之间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在光谷货站实现货物收发运、报关查验、监管车转运等一站式服务,极大提高货物运输效率,有效节约时间和成本。

15

4月1日,鄂州花湖机场开通首条国际货运航线,全货机装载的105吨货物经12小时、近万公里的飞行后,将抵达比利时第三大城市列日。“鄂州花湖—比利时列日”航线是鄂州花湖机场开通的第一条国际货运航线,也是自开通鄂州至深圳、上海之后的第三条货运航线,此航线计划每周运行2班,预计可提供超过400吨的航空运力。花湖机场将以此次首航为起点,今年内陆续开通4条国际货运航线和40条国内货运航线,为湖北加快先行区建设、打造内陆开放“新沿海”提供重要支撑。

2月28日,武汉都市圈发展协调机制办公室正式印发《武汉都市圈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方案指出,以武鄂黄黄为核心,充分发挥武汉龙头引领作用,推进武汉都市圈基础设施、产业协同、对外开放等九个领域协同发展,并围绕建设便捷都市圈,提出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构建“七环三十射”高快速路网络、

建立健全一体化运营机制

16

络、加快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建设国际航空客货运双枢纽、打造全国重要物流枢纽等重要举措,共同构建设施互联互通、管理协同合作、服务共享共赢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3月31日,湖北机场集团与武汉城发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围绕推动航空事业发展、共建天河航空枢纽、打造武汉临空经济示范区等领域,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投资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共同为武汉加快建成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为湖北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作出更大贡献。

4月14日,武汉都市圈发展协调机制交通发展组第二次会议在鄂州召开,武汉市推进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市交通运输局局长邹耘出席会议。会议指出,武汉都市圈交通运输一体化要进一步深化交通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综合货运枢

17

枢纽协同发展、贸易通关一体化等领域务实合作,为加快推动武汉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当好开路先锋。

4月22日,湖北、湖南和江西三省港口集团在武汉举行战略合作座谈会暨签约仪式,共商“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新时代背景下的湘鄂赣港企合作大计,共建湘鄂赣港口运输和物流贸易通道。根据合作协议,三方将建立日常信息沟通机制和合作联席会议制度,围绕优势互补、资源互享、发展互惠,在出海新通道开辟、供应链业务拓展、信息共享机制建立、货代业务交互、内河沿线开发和绿色港口建设等方面强化合作,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组合港”,为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和维护三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提供重要支撑。

18

西安市:高水平推动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建设
西安中欧班列集结中心以西安国际港站为核心、锚定“世界第一内陆港”标准规划建设,在铁路发运能力、口岸作业能力、综合物流配套功能等方面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一是高起点谋划基础设施,超前建设占地5600亩的西安国际港站,年作业能力310万标箱,可满足长安号年开行1万列,同时积极完善口岸设施,建成铁路一类开放口岸、公路二类口岸。二是广覆盖深化集结网络,采用陆铁联运方式常态化开行了19条国内集结线路,联通全国9省14市,向西常态化开行了至德国、波兰等17条干线通道,覆盖“一带一路”沿线45个国家。三是优品质提升综合服务,海关、铁路积极探索高效便捷的港区一体化模式,大大提高了口岸作业效率;积极对接国铁集团,开行了全国首个“全程时刻表”班列,保证境内外运输时间更加稳定高效。四是深融合发展产业贸易,全力推动港产、港贸、港城一体化融合发展,成效显著,已成为陕西、西安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建设内陆改革开放高地的重要引擎。五是一盘棋创新体制机制,省领导定期调度,市领导靠前指挥,国际港务区具体推动,各项政策扶持均以1:1:1比例共同分担。

他山之石

19

索高效便捷的港区一体化模式,大大提高了口岸作业效率;积极对接国铁集团,开行了全国首个“全程时刻表”班列,保证境内外运输时间更加稳定高效。四是深融合发展产业贸易,全力推动港产、港贸、港城一体化融合发展,成效显著,已成为陕西、西安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建设内陆改革开放高地的重要引擎。五是一盘棋创新体制机制,省领导定期调度,市领导靠前指挥,国际港务区具体推动,各项政策扶持均以1:1:1比例共同分担。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