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非洲土著美学

电子杂志旅游2022-10-30
702

非洲美学

African 

Aesthetics

ABORIGINAL

土著民族艺术

非洲土著美学艺术

Beautiful golden Gorge

2112561

王婧蕾

环境艺术设计

目录

CONTENTS

美学表现及分析

现代设计演绎

参考文献

结束语

Indigenous Africa

03

04

05

13

时尚旅游

National Geographic Traveler

       非洲土著人是指非洲的原始居民,在殖民者从其它地方来到之前,就住在非洲土地上的人民。他们的祖先在不同文化或不同种族的人到来之前,就已居住在非洲区域。新来者后来通过征服、占领、殖民等手段,占有了统治地位。现代以后,人们将非洲原始居民称为非洲土著人。

非洲美学及渊源

非洲美学及渊源

02

page/01

page/02

由来

       非洲历史悠久,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19世纪以来,考古学者在非洲陆续发现了许多上古人类化石,其中1974年在肯尼亚与埃塞俄比亚交界地区发现的距今320万年前的女性猿人化石,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走出热带森林、开始直立行走的女人的遗骸。一些人类学者利用遗传学技术对人类的基因进行研究,认为全世界的民族共同起源于4-20万年前的一个非洲原始部落。他们认为:400-600万年前从猿分化出来的原始人类大都没有留下后代,只有非洲的一个部落生存下来,在10万年前,这个部落开始走出非洲,迁到西亚,然后从西亚迁到世界各地,6万年前进入亚洲内地,4-6万年到达大洋洲,3.5万年前到达欧洲,最后在3.5万年前跨越白令海峡抵达美洲。这些迁徙到世界各地的非洲部落的后裔最终形成了现代人类。
 

时尚旅游

Scenic history

文明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非洲是最早跨入文明社会的地区之一。公元前5000年,尼罗河下游的古埃及居民就掌握了谷物栽培、修建水利工程的技术。公元前3500年,古埃及人又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象形文字。公元前3200年,古埃及出现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在此后近3000年的时间里,古埃及人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建筑了古代七大奇迹之一的金字塔。

National Geographic Traveler

page/03

page/04

许多古埃及的国王(法老)东征西讨,扩大古埃及的疆域,最盛时的埃及疆土,南到苏丹,西到利比亚,北至小亚细亚,东及两河上游。扩张的同时,古埃及文化也向四周传播。埃及的象形文字传入古希腊,衍变为希腊字母。希腊字母后来又衍变为现代西方拉丁文。强大的古埃及存在了近3000年,在此期间,埃及多次向外扩张,也受到四周强大民族的多次入侵。公元前525年,波斯人征服了埃及。从此,埃及失去了独立的地位,相继被马其顿人、罗马人、阿拉伯人、奥斯曼(土耳其)人长期统治。

时尚旅游

       阿克苏姆王国位于埃塞俄比亚北部,建国于公元前。公元1世纪,阿克苏姆王国开始向外扩张。到公元4世纪,阿克苏姆相继征服了埃塞俄比亚南部、库斯王国和阿拉伯半岛南部的一些王国,达到了鼎盛时期。国家经济得到了空前发展,并创造了到21世纪仍然在使用的埃塞俄比亚文字。阿克苏姆的强盛局面持续了几个世纪。公元570年,波斯人将阿克苏姆人赶出了阿拉伯半岛,随后,阿拉伯人切断了阿克苏姆的海上贸易通道。公元7世纪,强大的游牧民族的入侵使阿克苏姆王国遭到了灭顶之灾。埃塞俄比亚人逐渐退居中央高原,一直保持独立的地位。

National Geographic Traveler

page/05

page/06

埃塞俄比亚以南为东非地区。北起索马里半岛,南至南非北部沿海的非洲东部沿海是非洲大陆和外界进行贸易交流的重要地区。从7世纪末开始,善于经商的阿拉伯人开始迁到东非沿海的各个城市居住。在长期的交往当中,阿拉伯人和当地非洲人通婚,产生了一个新的民族——斯瓦希里人。斯瓦希里人吸收了阿拉伯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及东亚、东南亚文化,在当地文化的基础之上,创造了具有鲜明商业城邦文明特征的斯瓦希里文化。13-15世纪,斯瓦希里文明达到了鼎盛时期。中国明朝初年,郑和下西洋 时,就曾多次到达非洲东海岸,与斯瓦希里人进行贸易。

时尚旅游

       在东非内陆地区,维多利亚湖的周围,曾经出现过强大的王国,如布尼奥罗王国、布干达王国。它们都有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是中央集权的国家。到19世纪,随着内部矛盾的加剧和西方帝国主义的入侵,这些大大小小的王国都退出了历史舞台。
南部非洲的古代历史基本上没有文字记载。1868年,西方人在津巴布韦发现的石头城遗址说明这里曾经有过辉煌的文明。
       位于中非地区的刚果盆地曾出现过几个重要的王国。公元14世纪末,在刚果(金)的西南部和安哥拉北部建立了刚果王国。刚果王国具有明显的部族国家的特征。

National Geographic Traveler

page/07

page/08

居民分属各个部落公社,土地为部落公社所有,分配给公社成员耕种,公社成员则要向头人、酋长贡献一部分收获物,头人、酋长再将其中的一部分贡献给国王。1483年,葡萄牙人开始进入了刚果王国的领地。他们用花布、丝绸、小刀、镜子、玻璃珠等廉价的工业品贿赂国王和各级官员,帮助他们从邻近的地区掠夺奴隶。刚果的官员就成了殖民者的帮凶。贩卖奴隶加剧了刚果的各种社会矛盾,最终导致王国的崩溃。1665年,刚果王国分裂为若干个小王国。
       西非是非洲进入文明社会较早的地区。在几内亚以北、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地区,曾有许多大大小小的王国起起伏伏,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在西非中部先后兴起的加纳、马里和桑海。

美学表现及分析

工艺美术

点击右侧属性栏修改文本

flbook.com.cn

       非洲历史悠久,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也是最早进入文明的地区之一1.在9000多年前,艾尔高原(撒哈拉沙漠附近)进入新石器时代;公元前20世纪初,西苏丹部分地区已进入铜器时代2.最早栽培了芝麻、篦麻和高粱属谷物,公元前4000年左右发明人工灌溉,公元前1000多年创造梯田3.公元前100年左右,发明热工冶铁4.文学艺术、音乐、舞蹈、雕刻,一向为世界各国人民所称道

National Geographic Traveler

时尚旅游

page/09

page/10

雕塑&面具

        雕塑和面具是非洲艺术的又一大特色。
        非洲原始雕塑多采用木料、植物纤维或泥土作为原料。祖先、图腾等是雕塑的主题,因此非洲雕塑多笼罩着一层神秘的宗教色彩。

       木料是非洲雕塑最常用的原料。非洲工匠用硬木或软木来雕刻塑像,在采用硬木时还注意挑选能够抗白蚁啃噬和开裂的材质。技艺高超的工匠会根据木料的形状和纹理,决定雕刻的主题。       
       面具多采用软质木料雕刻而成。工匠们往往先将木料刻成圆

雕,再从中间剖开挖空。有的面具完成后还会用植物或矿物颜料染色。染色后的面具,不但能给人带来更大的视觉冲击,而且也有利于长期保存。

非洲雕塑和面具线条粗犷夸张,人物造型奇特,线条简洁,多为几何形体,很强调立体圆柱感和装饰性,毕加索、马蒂斯和勃拉克等艺术家都曾从中得到灵感和启示。

“诺克文化” 
( NOK CULTURE )
时间:公元前500~公元200年
地区:西非,在今尼日利亚( NIGERIA )境内克伏依区扎里亚省的南部的诺克( NOK )盆地工艺:石工艺、陶工艺、金属工艺

       诺克文化的代表工艺:赤陶塑像 特征: 头像造型呈球柱状、圆柱形或卵形,眼睛呈三角形或圆周的切割形状,瞳孔深陷,眉毛弯曲程度不超过180度,嘴唇都很厚,嘴巴张开,但很少露出牙齿,鼻子宽、鼻梁长、鼻孔很大,耳朵很大。

诺克工艺美术

      塑像头部和躯体的比例为3:4,这种独特的比例关系后被学者们称之为“非洲比例”“萨奥”文化遗迹
       分布地区:乍得湖南岸沙利洛贡纳河的三角洲地带

       主要器物:黏土房屋的残迹,大型器皿、炉灶、陶器、骨灰瓮、泥塑像、面具

National Geographic Traveler

时尚旅游

page/11

page/12

伊费工艺美术

伊费城( IFE )
地理位置:尼日利亚的西南发展盛期:13世纪前后
主要成就:赤陶工艺、青铜工艺,为宗教祭祀仪式制作

赤陶工艺
代表品种:赤陶头像
造型特征:写实风格、夺目传神、造型准确、精雕细刻
青铜工艺
代表品种:青铜头像

造型特征:塑造精致、线条优美、轮廓生动
独到之处:面部雕有刺花纵纹,但并不妨碍人物精神面貌的刻画铸造材料:铜和锌的合金
铸造技术:“失蜡法”( CIREPERDUE ),随后传入贝宁等地

伊费工艺美术的特征
       表现人物形象的倾向﹣“宫廷流派”
       伊费工艺美术不仅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状况,而且还反映出美学的理想,这些理想滋养了“宫廷流派”工艺匠师的创作。

贝宁工艺美术

地理位置:尼日利亚西南部的热带雨林地区,在伊费东南约240公里发展时代:公元10世纪国家形成,15世纪~17世纪前半期为盛期代表工艺:金属工艺、木器工艺贝宁是非洲青铜工艺历史最为悠久和发达的中心之一。

青铜工艺特点是为王族服务的宫廷艺术,表现王家题材,歌颂王公贵族,颂扬奥巴( OBA ,即国王)的权力,以及塑造他们的武士和盟友的形象。
主要作品
立像、头像、群像、人面装饰、装饰浮雕、小型面具
腰间佩带的作为官职证物的小装饰品、动物雕刻、祭祀器皿。

National Geographic Traveler

时尚旅游

page/14

page/13

青铜装饰浮雕——“阿玛”(长方形青铜饰板)

象牙工艺

发展时间: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末表现内容:国王和侍从、武士、欧洲商人和战争、狩猎、出游及动物等装饰手段:蔷薇图案浮雕背景主要功能:钉在宫殿的木柱上,在国王举行盛大典礼和上朝时作为背景之用。

繁盛时期:15世纪~16世纪特征:新颖优美、灵巧精致种类:
1.象牙雕刻﹣﹣在祖先祭祀、宗教礼仪中使用。2.臂饰、手镯、脚饰、动物形象以及其他一些装饰品。

非洲舞蹈

非洲舞蹈

时尚旅游

National Geographic Traveler

对图腾的崇拜,保持着淳朴的民族风格,具有古香古色的特点。非洲舞蹈也是在长期实践中不断改进和提高的,它深深扎根于民众之中,以强烈的节奏、丰富的感情、充沛的活力、磅礴的气势以及变化万千的舞姿著称于世,在世界文化艺术的园地里占有一席重要地位。正是由于非洲舞蹈始终保持着独有的风格和新鲜的活力,深受非洲人民所喜爱,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也不管人们是处在兴奋之中还是处在悲伤之中,总是借用舞蹈来抒发自己内心世界的感情。

page/15

page/16

音乐舞蹈

点击右侧属性栏修改文本

flbook.com.cn

      非洲居民,男女老幼,不仅能歌,而且善舞。每逢婚丧嫁娶或者欢庆佳节,非洲人常常要通宵达旦地跳舞;就是平时工作间歇之际,劳动休息片刻,只要一听到鼓声或者乐曲声,他们便会扭动身子,情不自禁地跳起来;那些少年儿童们在这种环境中受到熏陶,从小就养成了痴爱跳舞的习惯。走在非洲的大地上,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如果您遇上一名非洲儿童,即使语言不通,您只要双手击掌,活泼可爱的儿童就会当场给您表演一段舞蹈。

       非洲舞蹈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说早在6000年前非洲大陆就已经出现了舞蹈。舞蹈是非洲民族最古老、最普遍、最主要的艺术表现形式,是非洲光辉灿烂文化的宝贵遗产。
非洲舞蹈种类繁多,大体上可以分为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黑人舞蹈和流行非洲北部地区的阿拉伯舞蹈两大类。黑人舞蹈又可以分为传统的仪式性舞蹈和民间的娱乐性舞蹈。非洲舞蹈是非洲劳动人民在生产活动中创造出来的,多用来表现烧荒、播种、收割、狩猎等场面以及人们

起源

National Geographic Traveler

时尚旅游

page/18

page/17

      观赏非洲人的舞蹈,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还可以给人以信心和力量。非洲舞蹈动作粗犷有力,旋律强烈感人。舞蹈者常常剧烈地甩动头部、起伏胸部、屈伸腰部、摆动胯部、扭动臂部、晃动手脚、转动眼珠等,几乎身体的每一个部位都在剧烈地运动。不消几分钟功夫,舞蹈者就会汗流侠背,气喘吁吁,个个表演得

风格特色

表现形式

但大致上可以从宗教、地理、气候等方面来区分它们。 在加纳的传统舞蹈中,受宗教影响的舞蹈所占比重非常之大。加纳的宗教舞蹈一般是在祭祖、祭神、祭物时跳的,其特点是结构严谨,动作复杂,边跳边唱。唱词内容为特殊的礼拜语言、诗歌和习俗等,舞蹈者只有经过严格训练才能领会掌握。加纳著名的宗教舞蹈有埃维族的雅雅舞、布朗斯族的阿波舞以及北部地区的蒂加利舞蹈等。

加纳舞蹈

如痴如醉,一丝不苟。在非洲的许多地方舞蹈中,男人们赤裸着上身,涂着黑白相间的花纹,下身围着用各种各样兽皮制成的裙衣,头上插着各种

颜色的羽毛。妇女们身着古典式民族服装,手腕和脚腕上缠绕着一串串贝壳、兽骨片以及小铃铛,贝壳和铃铛发出悦耳的响声,羽毛和兽皮似彩云飘动,使观看者眼花缭乱,耳目一新。

非洲舞蹈表现形式丰富多彩,而且田地区不同显得纷繁多样。位于西非地区的加纳这个国家,是非洲最古老的国家之一,有着 悠久的民族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化,民间传统舞蹈十分发达,素有"非洲舞蹈之乡"的称号。尽管加纳的民间传统舞蹈纷繁多样,

       加纳的民间传统仪式很多,几乎每逢举行某项仪式,都跳与仪式相适应的舞蹈,尤其是葬礼时是绝对不可缺少舞蹈的,否则会被认为是不吉利的兆头。葬礼中最经常跳的一种舞蹈是阿散蒂族的阿多华舞。这种舞蹈有着多种跳法,既可独舞,也可群舞,有男有女,场面精彩。这种舞蹈还可以作为交际舞蹈在公众场合里跳,也可以在战争爆发之前跳而借以鼓舞士气。舞蹈时,演奏用葫芦和串珠制成的乐器,敲打一面金属锣在一旁伴奏,围观者拍手伴和。

时尚旅游

       在东部非洲的坦桑尼亚、肯尼亚、乌干达等国家,人们喜爱跳一种称之为"砍刀舞"的舞蹈。在一阵阵激昂的"哒哒、哒哒哒"的鼓声中,数名武士装扮的男青年登台表演,他们腰系兽皮,脚缠铃铛,迈着急速矫健的舞步,剧烈抖动黝黑发亮的身躯,手中闪闪发光的砍刀左挥右劈,舞台发出有节奏的沉闷响声,恰似猛虎下山,犹如雄狮出林,观众屏息凝视,仿佛置身于奋勇杀敌的疆场。这种充满生机的舞蹈气氛令人倾倒,使人振奋。
北部非洲的居民喜爱跳富于阿拉伯风格的舞蹈。这种融西亚和非

National Geographic Traveler

page/19

page/20

洲地区文化和生活习惯的阿拉伯舞蹈轻松舒展,热情奔放,活泼欢快,但舞蹈动作难度较大,而且多要用名叫安达鲁西的音乐伴奏。男性舞蹈者动作刚劲有力,下肢和脚部频频踏跺,发出阵阵宏亮的响声;女性舞蹈者突出上肢和腰部的动作,犹如轻云薄雾,柔软多情,频频向观众抚媚动人地微笑,引得观众中爆发出阵阵雷鸣般的掌声。
在埃及等国的民间流行着一种称之为"东方舞"的舞蹈,这种舞蹈为女性的单人舞蹈。舞蹈者生得姿容艳丽,意态妖娆,非常标致。如果具有一定古文知识的中国人出席观看,马上会联想到《今古奇观》中对美女的描写:"蛾眉带秀,凤眼含情,腰如弱柳迎风,面似娇花拂水。体态轻盈,汉家飞燕同称;性格风流,吴国西施并美。蕊宫仙子调

色之徒饱览自己的肌肤后施舍一些钱财,用于养家糊口。今天,这种舞主要盛行在娱乐场所,让人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得到消遣。在当地,那些有身份的人款待宾客,总是邀请舞女跳东方舞,宾主吃着美味佳肴,欣赏动情的东方舞姿,视为一种高雅的礼遇,因此,也有不少人将东方舞称之为"如同芭蕾舞一样的高级舞蹈艺术"。庆贺喜庆之时,热闹的婚礼场上,更是少不了要有舞女跳东方舞助兴。在当地,许多妇女都会跳东方舞,不少女孩子的东方舞技具有相当的水平,可以说,东方舞在北部非洲地区是一种拥有广泛群众基础的舞蹈。
总之,在非洲的文化艺术园地里,舞蹈犹如盛开的鲜花,普遍受到人们所喜爱、赞誉和观赏。

非洲东部

非洲北部

人间,月殿嫦娥临下界。"您若不信,请看:体态娇美的舞蹈者,迈着轻盈的舞步,细腰扭动,肥臀摇摆,酥胸颤抖,舞姿优美迷人,使在场的观众看得目不转睛,眼不斜视,如痴如醉,遐想联翩,沉浸在欢乐与陶醉之中。东方舞的姿态优美主要体现在舞蹈者身上肌肉的颤动,那些身怀绝技的舞者可以随心所欲地控制腰部、腹部的肌肉,需要时令其颤动,而附近的肌肉则纹丝不动,亲眼目睹这种情景,让人不得不从内心深处产生一种佩服的感觉。东方舞,又名"肚皮舞",最初为欧洲的宫廷舞蹈,后来奥斯曼帝国占领北非后,渐渐传入埃及等国民间。
在那漫长的历史岁月里,贫困的女性们迫于生计,在街头或者餐馆里强装笑颜,跳着肚皮舞,让那些贪

非洲音乐

时尚旅游

National Geographic Traveler

非洲用于鼓的材料十分多样化,常见的是掏空的圆木,大葫芦、陶土的容器等等。鼓在非洲是最普及的乐器,同样类型的鼓在不同的地区出现,不同类型的鼓也在同一区发现。除了常见的金贝鼓外,外型有如漏沙计时的魔力单根双面鼓,称之为说话鼓(Talking Drum)。圆锥型的鼓。阿希克(Ashikoh)鼓,以手掌击鼓、鼓捧两种。大型的可放地面表演,也有用挂在肩上,放在腋下挤压不足而一。有单面鼓或双面,通常是山羊皮做的,有些鼓皮是钉死的,但大部分是以尼龙绳固定,便于调音。

page/21

page/22

非洲地大物博,民族多元,信仰各异,因此非洲音乐是很复杂的,根据民族音乐学家的分类,非洲音乐可分成五大类别:
1)古埃及
2)北非三国(摩洛哥、突尼斯、阿尔及利亚)
3)埃塞俄比亚
4) 撒哈拉以南(东非、西非、中非、南非诸国)。
5)黑人音乐

非洲鼓
非洲有各种各样的乐器,因为非洲音乐在祭典仪式或祖灵的媒介,巫师治病重视的是节奏打击乐器为主,打击乐器又以鼓为重心,祭师有时也是鼓手,非洲鼓,在非洲人中具有神般的崇高地位。对细致的弦乐器通常是在声乐、说故事等娱乐活动出现,弦乐和鼓的合奏齐奏并不常见,这是东、西、中、南非洲音乐的特色。

乐器特色

民族类别

时尚旅游

鼓最能表现充满节奏活力的非洲音乐,巫师借鼓乐咒语仪式的活动,以求得超自然的力量。因此鼓、鼓手、巫术是充满禁忌,诸如女性不得吹打乐器禁忌等,神秘的巫术仪式中可以感受到。皇家或巫术的鼓手,需要通过层层的考验才足以胜任。因此鼓手的养成是非常的严刻的。相对的鼓及鼓手在非洲有特殊地位。
鼓在非洲不仅是巫术、仪式、娱乐、也是生活信息的重要手段。说话鼓训练有数的鼓手可授摸拟任何语言。在17世纪,葡萄牙在非洲到处抓黑人当奴隶,说话鼓是重要的警告利器,同样对洪水猛兽,村庄和村庄的通告也是靠鼓来传达。

National Geographic Traveler

page/23

page/24

探索非洲文化,音乐是最佳的徒径,鼓则是最重要的窗口。对鼓必需以更大的文化范围来认识,才能体认非洲文化精髓。
非洲高脚杯鼓
(说话鼓)African Goblet Drum(Talking Drum)
亦称之说话鼓,外形如玻璃漏沙计时器,双头鼓上下周边以绳索拉住,击鼓时将鼓夹在手臂腋下同时挤压,以特殊木棒击鼓可发出干奇百怪的鼓声有如说话,相传在数百年前,白人来抓黑人贩卖,村庄的乐师就以此说话鼓来示警及引导逃生方向。
非洲雪克
(沙玲)(African Shakers)由各种天然果壳,如葫芦或椰子壳挖空,再置入乾种子,以手摇摆动会

里拉8弦竖琴
(Lyra)竖琴/共呜箱有龟壳或其他的材质,弓型5弦竖琴(Arched/Bow Harps)西非鲁特琴(Rebec) 传自阿拉伯弓船型7弦齐特琴,弓乐(Musical Bow)可乐弦琴(Kora)葫芦共呜弓弦。
其他信息
体呜乐器:沙沙雪克,木鼓,摩擦筒,木琴(Xylophone),节拍响板(Castanet)
膜鸣乐器:乌干达陀型皮鼓,砂型计时鼓,陶瓷鼓,酒桶型木鼓,长型鼓,
圆型手鼓,金贝鼓等等。
气鸣乐器牛号角,象牙号界,长喇叭,唢呐,申收笛,直笛等。
Mbira(又称Sanza/Ekende)指拇琴,非洲的旋律钢琴。5到20键。
单弓弦(Riti)塞内加尔弦/奈及利亚Goge/Goji/Gonji都指此弦
此外非洲最主要的就是用嘴发出各种声音

撒哈拉以南

发出沙沙的音响,因此又称为沙玲。也有比较小的如贡丸大小再以竹棒5个成串,作者戏称之为贡丸雪克。
伊波泥可乐弦琴
(Ebony Cora)鼓身以树干做成,中间挖空,以棍棒击鼓,击不同的位置产生不同的鼓声。
非洲树鼓
(African Tree Drum)以挖空的树木制成的鼓,又称之为(Jungle wood drum、.log drum or Wooden gong),是用来模彷木头鼓的。
金贝鼓
(Djembe) 雨声音效棒(Rain Sticks/ Rattle Stick) 松木做的,中空中放种子,上下滑动产生如下雨的音效,舞蹈、巫师做法中使用,外观有画的或木刻的吉祥图案,除了非洲在南美洲都有类似的乐器。

时尚旅游

National Geographic Traveler

page/25

page/26

非洲文学

非洲地理位置:
       近年来,非洲文学发展颇为迅速,已经成为世界文学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非州位于业欧大陆的西南面,乐频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与欧洲相望,东北以红海和苏伊士运与业分界,面积仅次于业州,为世界第大州。撤哈拉沙模以北的非州称为北非,主要居民是阿拉伯人,又称阿语非州;黑非州是指徹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大致分为东非、西非和南部非非等三个区域,主要居民是尼格罗人(黑人),所以被称为黑非洲。按语言和分布地带来划分,当地尼格罗人又可分为苏丹语系尼格罗人和班图语系尼格罗人,办丹语系黑人分布在徹哈拉沙漠和赤道之间,班图语系黑人分布仕示道以南。
非洲文学特点: 
         非州大多数国家的书面文学产生较晚,约仕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但是,近一个世纪以来,随着非洲州社会状况的巨大变化,随着各族人民的觉醒和殖民主义制度的瓦解,非洲各国文学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既有共同特征,又有明显差异。非洲各国文学的共同特征主要是发展的迅速性和跳跃性,即努力克服自的落后状态,充分利用当代世界文学的成果和经验,争取尽快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它们的明显差异是首先由于殖民主义国家所执行的文化政策不同:法国和葡萄牙在殖民地国家执行同化政策,即拼命压制当地民族的语言和文学,极力扶植法语和葡语的文学;英国和比利时则执行使殖民地国家的语言和文学为自己服务的融合政策,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鼓励非洲文学的传播。

时尚旅游

National Geographic Traveler

page/27

page/28

一、东非文学:在非州东部地区,使用当也的语者,听瓦希里语的文学和使用外来的语言,英语的文学并存。乐非文学以坦桑记亚和肯尼业两国较突出。
       坦桑尼亚位于非州大陆东部沿母,东临印度洋,陆上与肯尼亚、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扎伊尔、赞比亚、马拉维和莫桑比克等国接壤。绝大多数居民属班图语系尼格罗人,其中以苏库马、查加、哈亚、戈戈、赫赫和尼扬韦齐等族人数较多。国语为斯瓦希里语,但英语在坦噶尼克也比

较流行。1889年论为德国植民地,1890年又变成英国"保护国",1961年坦噶尼喀首先直布独立,1964年桑给巴尔建立人民共和国,同年组成坦噶尼喀和秦给巴尔联

合共和国,随后改称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坦桑尼业的斯瓦希里语文学和英语文学是有密切联系的,前者力史比较悠久,并对后者有所影响。斯瓦希里语文学可以上溯到18世纪初,19世纪80年代以后取得很大发展,20世纪60年代之后又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出现了如夏巴尼罗伯特(1909-1962)这样的著名作家。英语文学要年轻得多,是本世纪60年代初才诞生的。

夏巴尼.罗伯特(1909-1962)是坦桑尼业用斯瓦希里语创作的诗人、小说家,被非洲评论界誉为当代“首屈一指的作家”。他出身于一个农民的家庭,是伊斯兰教徒。他从来没有离开东非,没有到过欧州,他熟悉自己的人民,人民也熟悉他,他和自己的读者有一种其他作家所不具备的合作关系。夏邦尼的创作之所以受欢迎,有两个因素是不容忽视的:相信善良与仁爱最终会取得胜利;把民族觉悟、社会进步、个性解放等现代思想同穆斯林传统信仰巧妙结合起来。他一生写了20多部作品,包括诗歌、小说、传记等,比较重要的有《可信国》(1951)《农夫乌图阖波拉》(1956)《非洲人之歌》(1956《我
的一生》(1961)等。还翻译了古代波斯的作品,整理了一些古代史诗。他的全集12卷在去世后出版。

二、西非文学:非洲西部的各国文学从语言上可分为两组:法语文学有塞内加尔、科
特迪瓦、喀麦隆等三国;英语文学有尼日利亚等国。
       塞内加尔位于非州大陆最西部,西临大西洋,陆上与も里塔尼业、马里、儿内业和几内亚比绍接壤,冈比亚则嵌入其南半部国土。全国包括20多个部族,其中人数较多的是沃洛夫族、塞雷尔族、富尔贝族、图库洛尔族,主要语言有沃洛夫语、塞雷尔语、富尔贝语、曼丁戈语,官方语言为法语。1864年沦为法国殖民地,大约100年以后,于1960年获得独立,创建

National Geographic Traveler

时尚旅游

page/30

page/29

塞内加尔共和国。塞内加尔有用当地民族语言创作的文学作品,但成绩斐然并获得国际声誉的作品是法语文学。塞内加尔的法语文学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
1934年在巴黎出版的杂志《黑人大学生》创刊号标志着它的开端,(1915年《新青年》在上海创刊),其后陆续出现一些诗歌、小说、故事作品。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民族的觉醒,文学前进的步伐加快,从50年代后期开始进入繁荣时期。莱奥波尔德塞达桑戈尔
(1906一)大卫狄奥普(1927-1960)桑贝内乌斯曼(1923一)等3位诗人和作家的创作,在塞内加尔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诗人莱奧波尔德.塞达.桑戈尔(1906一)是塞内加尔在20世纪初期的重要诗人。他出生于商人家庭,毕业于巴黎大学。他是塞内加尔杰出的社会活动家,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应征入伍,战后投身于民族独立运动,1960年至1980年间担任塞内加尔共和国第一任总统。他是著名的西非法语诗人。在文艺理论方面,他把“黑人性”文艺的主张系统化,认为黑非洲的文化遗产具有崇高价值,它含有丰富的人道主义精神、强烈的感情色彩、精巧的艺术性。他的诗歌,以绚丽的浪漫主义色彩歌颂了民族传统,

以锐利的笔锋揭露了殖民主义。他是现代黑非洲诗歌的奠基人之一。他的诗歌创作具体体现了他的文学主张。第一部诗集《阴影之歌》(1945)中的大部分作品写于30年代,由于表露了他的爱国热情和艺术才华,因而立即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视。1948年,他编选出版了《黑人法语新诗选》,向全世界读者介绍了现代“黑色种族”诗人的代表作,同时也为提倡“黑人性”理论服务。《黑人法语新诗选》标志着新的非洲黑人文学的诞生。另一部诗集《黑色的祭品》(1948)中的作品则写于战争年代,主导思想是谴责法西斯主义,掲露侵略战争给非洲士兵带来的灾难;同时也谴责殖民主义,揭露法国殖民当局的罪恶。《夜歌集》(1961)描绘美丽的自然风光,抒发诗人热爱生活和向往幸福的感情。还有著名长诗《致纽约。
       桑戈尔的诗歌,不仅内容丰富,充满爱国主义精神,而且努力吸收古代民族文化的精华,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使他的诗歌具有一种独特的风格。他热爱法国,推崇法国文学,赞扬法国人民在反法西斯德国占领者中的英雄气概,他本人亦曾入伍同法国人民并肩反抗德国法西斯;但是,目睹法国殖民者在非洲的灭绝人性的侵略,又愤然控诉殖民主义者的罪行。

National Geographic Traveler

时尚旅游

page/32

page/31

电影  以祖鲁战争为例

祖鲁战争——
以长矛对抗枪炮的悲壮篇章

祖鲁战争指19世纪30—80年代南非祖鲁人为反抗荷兰后裔布尔人和英国殖民者的侵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而进行的英勇斗争。战争结果虽然是祖鲁王国灭亡,英国确立了对南非的殖民统治,但祖鲁人所表现出来的前仆后继、英勇顽强的民族精神赢得了世界人民的称赞,在南非人民反抗殖民侵略的斗争史上谱写了可歌可泣的篇章。
祖鲁人是南非土著居民南班图人的一支,居住在南非的纳塔尔、斯威士兰和莫桑比克的一些地区。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南班图人处于原始社会瓦解、部落联盟兴起和国家产生的社会发展阶段。1817年,南班图人部落联盟的酋长丁吉斯瓦约战死,祖鲁人恰卡(1787—1828年)成为首领。他在军事上继承和发展了丁吉斯瓦约的改革,建立了一支约10万人的军队,以长矛和盾牌为武器,采用方阵、两面包抄等战术;在政治上把3000多个分散部落约50万人统一起来,削弱各部落酋长的权力,各地由军事长官治理。

National Geographic Traveler

时尚旅游

page/34

page/33

这样,恰卡建立了祖鲁王国,英国人称其为祖鲁帝国或祖鲁兰。1828年,丁乾(1797—1840年)上台执政,继承了恰卡的事业,恢复和发展了生产,保持了祖鲁国家的统一。正是在他的领导下,祖鲁人进行了反对布尔殖民主义者的战争。
1652 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南非建立了第一个白人定居点。随着荷兰移民的增加,定居点发展成为开普敦,又以开普敦为中心扩大为开普殖民地。荷兰移民掠夺土著人的土地,建起了农场和牧场,驱赶黑人劳动,自己成为奴隶主。荷兰移民的后裔被称为布尔人(意为“农民”)。1785、1806年,英国两次占领开普殖民地,1815年正式把南非据为己有。英国人在开普殖民地建起自己的统治机构,剥夺了布尔人的行政权和司法权,规定英语为官方语言,废除荷兰货币改为英镑,丈量土地、按地征租、废除奴隶制,所有这些措施都引起了布尔人的不满。
英国人同布尔人之间矛盾的发展,导致了布尔人的一次人迁徙。从 1836年开始,布尔人赶着大车,浩浩荡荡向北和东北方向寻找新的居住地。布尔人的大迁徙一方面是对英国压迫的逃亡,另一方面却是对南非土著居民的一次掠夺性远征。布尔人远征的重要目标是祖鲁王国,这里既可夺得土著人的土地,也能占据通向印度洋的出海口。1837年,布尔人越过德拉肯斯堡山脉,源源不断地开进祖鲁王国,从而发生了祖鲁人反抗布尔人殖民主义者入侵的“祖鲁战争”。

1838年2月6日,为了惩罚布尔人通过欺骗手段夺取祖鲁人土地的做法,丁乾下令将70多名布尔人逮捕处死。随后,祖鲁军队四处搜索、袭击已居住在纳塔尔西部的布尔人,大约有300多名布尔人被杀死。
3月,海边纳塔尔港的英国殖民者派兵支援布尔人。很快,丁乾的弟弟姆潘达率军打败了英国援军。与此同时,布尔人的两支援军也先后被祖鲁人打败。布尔人遭到殖民远征以来最严重的损失,实力减少十分之一,领导层出现分裂,布尔人四外逃散。
在取得对布尔人的初战胜利后,丁乾没有乘胜追击,而是过早地偃旗息鼓,为布尔人卷土重来提供了机会。1838年11月20日,比勒陀利乌斯率领一支由464 人、57辆牛车、2门火炮组成的援军从开普殖民地赶来援助。12月15日,这支队伍在恩康姆河套上摆下了作战阵式——牛车阵。丁乾面对强敌犹豫不决,错过了布尔人最害怕的夜袭时机,直到16日凌晨才开始对布尔人的牛车阵发起攻击。这是30年代祖鲁战争中最激烈的一场战斗:布尔人依托有利的环形牛车阵,用先进的火枪射击,而祖鲁人则手持长矛和盾牌,排成密集队形,冒着炮火和弹雨,前仆后继,一次又一次地冲锋,表

National Geographic Traveler

时尚旅游

page/36

page/35

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恩康姆一战,祖鲁人损失惨重,伤亡3000多人。鲜血染红了恩康姆河。现在,南非统治者把12月16日定为固定的休假日,以庆祝白人在这一战中的胜利,而南非民主力量则把它定为 “丁乾日”,把它看作非洲人民英勇抗击外来侵略的象征。
此后,因双方力量对比悬殊,祖鲁人连遭失败。1839年1月,双方签订“和平协议”,丁乾被迫将图格拉河以南的大片土地割让给布尔人,并交付数千头牲畜和若乾吨象牙作为战争“赔款”。然而,布尔殖民者并不满足。他们勾结、收买丁乾的弟弟姆潘达,答应帮助他夺取王位并承认他为祖鲁国王,姆潘达则要在称王后臣服于布尔人。1840年1月,在布尔人700名武士的支援下,姆潘达率军 1000人征讨丁乾军队,并在姆库齐河以北击败丁乾。2月,姆潘达成为祖鲁国王,把从图格拉河以北直到黑乌姆福齐河之间的大片土地割让给布尔殖民者,祖鲁王国只剩下纳塔尔最北部的土地。布尔人在占领的祖鲁人土地上建立了“纳塔尔共和国”。但是,布尔人好景不长。1843年,布尔人的共和国便被英国殖民者吞并。
祖鲁人抗击布尔殖民者的斗争——19世纪30年代的祖鲁战争就这样结束了。

现代设计演绎

National Geographic Traveler

时尚旅游

page/38

page/37

        受到经年累月的殖民主义影响,非洲的建筑设计往往立足于殖民者利益。殖民统治的阴霾,阻碍了当地传统建筑技术与建筑环境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基于殖民统治的历史因素,非洲大陆的城市与建筑也因此具有了多样性和多元化。时至今日,这片土地成为了很多建筑师、设计师的宠儿,他们正在努力建立一个新的未来——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重新诠释非洲建筑艺术,拥抱当代生活。

自由公园坐标南非首都茨瓦内郊区,靠近比利陀利亚,于2011年建成。这座公园的建立过程极为复杂,是在与各种政治组织、宗教信仰团体、传统治疗师、艺术家乃至历史学家协商一致后方才进行的。其建造过程共有两大阶段,其一是Isikhumbuto的开发。主要包含纪念花园,这一阶段的各种设计元素,旨在强调“纪念碑”精神,哀悼和怀念那些阵亡的英雄。此外,还布置了各类沉思场所。第二阶段是以博物馆和档案馆为核心,展示了从36亿年前至今的南非历史。

Freedom Park

巨石主题被延伸到景观中,以呼应建筑风格。在窗户的设计上,模仿了天然巨石的裂缝,以深孔开口和复杂的不规则形状,纳入更充裕的自然光线。具有超强延展性的包覆铜被应用于建筑表面,提供了更多设计的可能。

▲ Freedom Park,Pretoria,South Africa
by GAPP Architects Urban Designers、Mashabane Rose Architects、MMA Design Studio

National Geographic Traveler

时尚旅游

page/40

page/39

Sandibe Okavango Safari Lodge

南非博茨瓦纳的奥卡万戈三角洲被认为是非洲大陆七大自然奇观之一,Sandibe旅馆就坐落在这里,于2014年建成。这是一个大胆的设计,旅馆的灵感来源于穿山甲。Sandibe旅馆的主要材料是木材,层压松木梁呈曲线形态,建筑外表是用多层松木麟板对接制作而成的。采用了丙烯酸膜防水,屋顶覆盖着加拿大的雪松木瓦,木板则使用的是FSC标准硬木。

▲ Sandibe Okavango Safari Lodge
by Nicholas Plewman Architects Michaelis Boyd,Botswana,South Africa

时尚旅游

National Geographic Traveler

page/41

page/42

      非洲的艺术形式深刻地影响了西方的视觉语言,早在20世纪,这些文化就已经影响到了西方主流设计的风向,从米兰的孟菲斯集团到包豪斯,再到Keith Haring代表的街头文化,非洲元素或多或少地影响着他们的作品风格,改变了以往视角下的线条、空间、概念设计。

       家具设计工作室TRNK最近在办展,“Provenanced”展出现代设计师颇具非洲风情的家具产品以及具有鲜明非洲文化特色的各类物品,TRNK的创始人Tariq Dixon希望通过这个线上展览令人们明白外来文化不一定是入侵者的姿态,不同文化的交流其实可以通过设计做到和而不同。

       展览以观众走进博物馆的视角展开,展厅仿照电影院的暗色灯光,陈设简单,现代设计师的作品被巧妙穿插在各式各样的非洲元素中,既不显眼也无法忽略它是主角。即使是线上展览,TRNK也希望人们的注意力可以真正集中到展品身上,就像真正走进博物馆在看艺术品一样,因此没有增添过多的装饰摆设。

▲现代设计的椅子

生活在东非小城金马的人们,早先制作椅子的工艺有些与众不同,椅子由一根树干雕刻而成,用不着胶水、也用不着螺丝、钉子,各处的连接全凭打磨。椅子的年份与设计者已不可考,大概出产于20世纪初。

时尚旅游

National Geographic Traveler

page/43

page/44

        这把椅子由洛比人(Lobi)手工雕刻而成。洛比人最为出名的设计可能要数Bateba雕塑,这是一种人形小雕塑,洛比人相信Bateba就是自己的化身,因此会在祭奠、宴会等多个场合使用,他们也认为Bateba可以为主人挡灾。

       象牙海岸的Kru Mask面具是非洲文化中最为独特的元素之一,它有着细长的鼻子和管状的眼睛,推测为庆典和秘密仪式用具。奇特的相貌极大地启发了知名画家毕加索的灵感,毕加索还曾收藏过这种面具。

参考文献

https://wenku.baidu.com/view/9f2cdb3c6f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9f.html
https://wenku.baidu.com/view/8094f0b9de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fd?aggId=8094f0b9de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fd&fr=catalogMain
https://upimg.baike.so.com/doc/5632587-5845211.html
https://wenku.baidu.com/view/355ab9d2dd3383c4bb4cd2b0.html

非洲美学

设计美学
环境艺术设计
王婧蕾 2112561

Copyright © 2025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