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十个乡村振兴示范村

中共和政县委组织部

和  政

Hezheng

党建领航 全面振兴

dangjianyinglingxiangcunzhengxingshifandiandianxingcailiao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点典型材料

目录

绿色和政
宜居和政
文化和政
幸福和政
美丽和政

大  美  和  政

城关镇咀头村

城关镇教场村

松鸣镇吊滩村

松鸣镇狼土泉村

买家集镇石咀村

新营镇三坪村

陈家集镇上王家村

卜家庄乡松树村

新庄乡槐庄村

罗家集镇三岔沟

02  ►

十个乡村振兴示范村

01  ►

前言

一批乡村旅游示范村、文旅赋能乡村振兴样板村,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发展模式。
       迈进新征程,开启新局面。未来五年,和政县将持续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和县第十六次党代会上提出的“一核引领、两园驱动、三带协同”发展布局,突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关键工作举措,积极推行“党建+”新模式,持续优化“宁河同心圆”智慧村(社区)管理平台服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切实提升党建信息化水平,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创建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和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为努力实现“绿色和政、宜居和政、文化和政、幸福和政、美丽和政”而不懈奋斗。

前  言

qianyan

近年来,和政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按照“党建强村、产业富村”的发展思路,一体推进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以“党建+”为引领,以农业产业、乡村治理为纽带,探索出了“党建+产业发展”“党建+村集体经济+企业”“党建+乡村旅游+集体经济”“党建+基层治理”发展新模式,逐步实现了党建和产业发展、服务群众高度融合,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产业是和政安身立命之本,是富民强县之基。立足和政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积极探索建立党建引领下的乡村振兴新模式,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引领作用,创建响亮的“党建品牌”,抓住产业振兴这一关键,持续发展壮大村级支柱产业和集体经济,将党建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振兴乡村旅游,突出“老气、土气、朝气、生气”,打造了咀头、三岔沟、狼土泉、石咀、上王家等

 党建引领 共同富裕
——城关镇咀头村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典型材料

一、基本情况
城关镇咀头村位于县城东南部,全村有8个村民小组,共有319户1362人。村“两委”班子成员9人,其中村干部4人,均在大专以上,共有党员37人。全村耕地面积1258亩,人均耕地面积0.9亩。地处县循环经济园区重要节点,园区路贯穿全村,区位优势优越,自然环境优美,产业基础良好。村党支部先后被评为“全州农村基层党建示范点”“甘肃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甘肃省标准化党支部”“省级乡村旅游样板村”,也是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近年来,咀头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强化政治引领,坚持守正创新,领导村民群众始终坚定不移的“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紧密围绕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全力实施“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全面推进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坚持打造“党建引领,共同富裕”的党建品牌。

二、主要产业
旅游产业初具规模。借助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着力推动文旅与农业产业融合发展,修建产业观光路12公里、乡村特色民宿22间,现有星级农家乐3家、特色小吃2家。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成效明显。探索实践“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借助厦门援建扶贫车间、东创集团、星级农家乐等企业示范带动作用,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种植赤松茸70亩、培育油菜—柴胡套种基地600亩、栽植乌龙头200亩,建设花海公园70亩、建成开心农场100亩,建成散养20万只“嘴头馋”品牌土鸡的基地,并修建了嘴头馋土鸡清真屠宰加工厂,配备了冷链物流设施,逐步实现了以乡村旅游为主导产业,带动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三、发展思路
下一步,咀头村党支部将按照乡村振兴工作要求和县委“一核引领、两园驱动、三带协同”的发展布局,立足村情实际,充分利用县循环经济园区重要节点、毗邻县城核心的区位优势,依托村上州级农业产业园、星级农家乐、乡村旅游综合体等产业优势,以“党建引领,共同富裕”为发展思路,通过“党建+村集体经济+企业”融合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建立健全产业体系、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全力打造“嘴头馋”“乡语旅游”等特色品牌,打造乌龙头、食用菌、油菜—柴胡套种、“嘴头馋”特色养殖、环跌艮(gen)山旅游环线等特色种植、养殖和旅游基地,发展富民产业,增强引擎动力,逐步探索出了一条以乡村旅游为主导产业,带动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等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79万元,为咀头村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新发展格局打下了良好基础。

党建领航 全面振兴

党建领航 全面振兴

(一)坚持党建引领,夯实产业基础。
一是立足本村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2020年以来,咀头村通过“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发挥村级集体经济引领作用,撬动社会资本广泛参与,先后建成梨园山庄(5A)、碧水天源(5A)、仙客来农庄(3A)等星级农家乐。不断夯实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环跌艮(gen)山观光木栈道3km,修建产业观光路4km,提升改造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1个,并对全村村容村貌进行外墙翻新、砖雕装饰等提升改造,修建民宿11栋23间,预计2022年5月实现试运营。加强产业融合发展,打造70亩的集观光、药用为一体的中医药花卉园1个,建设千亩乡语乡村旅游综合体1个。二是健全产业体系,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建立健全产业体系,发展优势产业,延伸产业链条。特色种植方面,持续扩大赤松茸种植基地、乌龙头种植基地、油菜—柴胡套种基地规模。特色养殖方面,建成15万只“嘴头馋”品牌散养土鸡基地1个,5万只“嘴头馋”品牌传统土鸡繁育基地1个,良种羊标准化养殖基地1个。产业链延伸方面,建成咀头村农特产品加工厂1个,装修改造农特产品展销馆1个,“嘴头馋”清真屠宰加工厂1个,以“嘴头馋”品牌为依托,设计研发“嘴头馋”系列土鸡、蜂蜜、野菜等农特产品7款。设施设备方面,建成库容1000m³机械冷库、500m³冷库、1000m³保鲜库各1座,引进禽类屠宰加工生产线1条(屠宰效率4000只/小时)。建设人饮保障工程1处,其中500m³蓄水池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
(二)坚持协同发展,追求共同富裕。
在下一步的发展中,咀头村将按照“党建引领、共同富裕”的发展思路,坚持村企协同发展,探索和实践村企、村集体经济股份混改,成立集团股份公司,谋求构建餐饮、民宿、人才培训、特色养殖、特色种植、农产品加工、电商、劳务8大业务板块融合发展的股份集团,致力于建设村集体经济为主导,撬动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新发展格局,追求实现村企、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村民群众合作共赢,共同富裕的建设目标。

1、全面推进乡村建设,持续夯实乡村振兴基础。围绕乡村“五个”振兴核心要求,持续推进美丽咀头建设,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做好厕所、垃圾、风貌“三大革命”等工作。严格执行耕地保护政策,不断推动高标准农田、农业水利设施和智慧农业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村级道路网建设,加快推动数字乡村建设,不断夯实乡村振兴基础设施。
2、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打造旅游标杆示范村。按照全州“一心两核三廊四区”的全域旅游发展布局和县委“一城、一镇、一山、一廊、一道”规划布局,构建多点、全域、全季旅游新格局。一是依托咀头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东创文旅集团公司,立足乡语乡村旅游综合体、跌艮(gen)山旅游环线、中医药花卉园、星级农家乐等优势资源,探索村企混改,整合资源优势,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修建民宿、观光木栈道、游乐设施等,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二是不断挖掘世界非遗河州花儿、省级非遗和政秧歌等民俗文化资源,定期策划和举办以和政县乡村民俗文化旅游节、和政县特色美食节、高原梨花节等为代表的乡村旅游节会,以村域为范围,全力打造可参与、能互动的沉浸式体验型乡村旅游综合体,力争建设3A级旅游村;三是创新乡村旅游模式,大力发展观光农业,通过东西协作帮扶,引进槐荫区玫瑰种植企业,打造咀头村“玫瑰谷”,继续种植“中医药花卉园”,围绕新建产业观光路、观光栈道,打造萌宠乐园等项目,实现观光游览、体验参与、旅游纪念品研发、销售等全产业链增收。3、继续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培育特色农特产品。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不断推进农特产品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一是根据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部署要求,加大流转土地力度,引导村民用土地、技术等资源入股,联动在村产业园共同发展,由村集体经济统一发展特色种植。全力打造野菜系列(乌龙头、蕨菜、蒲公英、荠荠菜等)、食用菌(赤松茸等)、农作物—中药材套种(油菜柴胡套种等),食用玫瑰等种植基地,积极探

党建领航 全面振兴

党建领航 全面振兴

繁育基地,重点打造“嘴头馋”散养鸡品牌,依托良种羊标准化养殖基地,挖掘和打造“和政羊”系列特色羊肉产品品牌。发展规模化养殖,提高养殖综合收益。三是加快农特产品品牌化培育,通过农特产品加工厂、农特产品展销馆,借助乡村旅游产业的引流作用,引入中医康养理念,依托电子商务、自媒体等营销方法,不断研发和打造“嘴头馋”系列品牌散养土鸡、古法压榨菜籽油、传统酿造香醋、养生苦苦菜、养生乌龙头、养生土蜂蜜、养生啤特果醋(果酒)等农特产品,打造特色农产品为旅游产品,培育农特产品品牌,提升品牌知名度,延伸特色种植养殖产业链,线上线下相结合拓宽销售渠道,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4、不断加强人才培养培训,全面助推人才振兴。依托村上产业,结合在村的东西协作扶贫工厂人才需求,加强本村劳动力农业实用技术、电商实用技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等分类别、分工种、分技能培训,争取在“十四五”期间将全村所有劳动力再轮训一遍,培养一批“乡土专家”“田秀才”。鼓励引导本村优秀务工青年和致富带头人回乡创业就业,通过兰州银行的授信贷款等金融扶持政策,引导和扶持一批小店主老板、小饭店老板,让新型农民成为本村乡村振兴的骨干力量。依托在建的乡村振兴人才培训基地,积极引进和对接各类培训项目,拉动流量、推介咀头,常态化开展各类乡村振兴人才培训项目,结合村上种植养殖基地开展实习实训,夯实乡村振兴人才基础的同时,联动咀头村餐饮、民宿等产业融合发展。

2、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打造旅游标杆示范村。按照全州“一心两核三廊四区”的全域旅游发展布局和县委“一城、一镇、一山、一廊、一道”规划布局,构建多点、全域、全季旅游新格局。一是依托咀头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东创文旅集团公司,立足乡语乡村旅游综合体、跌艮(gen)山旅游环线、中医药花卉园、星级农家乐等优势资源,探索村企混改,整合资源优势,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修建民宿、观光木栈道、游乐设施等,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二是不断挖掘世界非遗河州花儿、省级非遗和政秧歌等民俗文化资源,定期策划和举办以和政县乡村民俗文化旅游节、和政县特色美食节、高原梨花节等为代表的乡村旅游节会,以村域为范围,全力打造可参与、能互动的沉浸式体验型乡村旅游综合体,力争建设3A级旅游村;三是创新乡村旅游模式,大力发展观光农业,通过东西协作帮扶,引进槐荫区玫瑰种植企业,打造咀头村“玫瑰谷”,继续种植“中医药花卉园”,围绕新建产业观光路、观光栈道,打造萌宠乐园等项目,实现观光游览、体验参与、旅游纪念品研发、销售等全产业链增收。3、继续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培育特色农特产品。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不断推进农特产品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一是根据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部署要求,加大流转土地力度,引导村民用土地、技术等资源入股,联动在村产业园共同发展,由村集体经济统一发展特色种植。全力打造野菜系列(乌龙头、蕨菜、蒲公英、荠荠菜等)、食用菌(赤松茸等)、农作物—中药材套种(油菜柴胡套种等),食用玫瑰等种植基地,积极探索和发展啤特果—蔬菜、啤特果—花卉、啤特果—食用菌、啤特果—土鸡等林下套养套种模式,发展规模化种植。二是通过东西协作、特色产业奖补等系列利好政策,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产业,发展好现有牛、羊、鸡为主的传统家庭农场、合作社等小规模经营的同时,依托“嘴头馋”品牌土鸡散养基地、“嘴头馋”品牌土鸡创通孵化

党建领航 全面振兴

党建领航 全面振兴

6、不断加强环境整治,全面助推乡村生态振兴。加快省级“美丽庭院”示范村、示范户创建,加强村落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保护性利用,合理配置“山、水、林、田、草、花”立体合理配置,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林带围庄、花海美村的生态咀头新格局,让咀头村天蓝、山青、水净,使乡村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家园。结合咀头村旅游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发展绿色、生态循环农业,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和村庄清洁行动,不断深入推进农村“三大革命”,加大乡村风貌改造力度,建设咀头“花海”大花园和村民“庭院”小花园,打造美丽咀头。
     7、不断夯实党建基础,全面助推组织振兴。一是全面落实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各项任务,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建设,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成员,对村“两委”干部、社长、党员开展全覆盖培训,注重人才培养,全面提升干事创业本领,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团结带领群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坚强堡垒。二是全面推行村务公开规范化,进一步规范村级事务监管,完善村民自治体系,加强村级 公益性岗位管理,不断提高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三是充分发挥党支部引领作用,加强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骨干成员培训,合理规划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布局,增强村级造血功能。
    8、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以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村为契机,争取各类项目资金,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实施特色产业项目,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供就业创业岗位,全面增加群众收入,建设美丽咀头、幸福咀头、康养咀头。

5、不断加强乡村民俗文化挖掘,全面助推乡村文化振兴。一是依托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不断加大对咀头村传统文化挖掘和整理力度,同时注重保护传统村落与乡村特色风貌,打造富有地域特色、能留住山水乡愁的特色旅游村。二是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为抓手,依托成立的红白理事会、慈孝食堂,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和乡风文明建设,强化村规民约执行力度,有效整治高价彩礼、薄养厚葬等陈规陋习,培育文明乡风、淳朴民风。三是通过常态化开展“数家珍、说变化、话未来”活动,加大对红色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引导村民群众爱国爱党爱家乡,更加坚定地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凝聚起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四是大力挖掘村上民俗文化,让乡旅铸魂。通过举办系列文化活动、非遗秧歌展演、传统民俗文化教育等活动,招聘村上老人,打造古代马车座驾游,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党建领航 全面振兴

党建领航 全面振兴

香子古城 人文教场
---城关镇教场村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典型材料

一、基本情况
教场村历史久远,现有香子城遗址,为公元863年吐蕃所建,西城外100米处筑有外城。后宋将王韶攻取河州要地,在此屯兵驻扎,故有校场之称谓,后来“校场”一词一直延续至今逐渐转化为“教场”。
教场村位于城关镇北部,距县城1.5公里,距镇政府2公里。全村共有7个社共292户1312人,属纯汉族村。全村共有耕地962亩,人均耕地面积0.73亩,种养殖和劳务输转是群众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现有村“两委”班子成员7人,平均年龄36岁,大专以上学历3名,高中学历4名。共有党员46名,其中女党员11名。现有农家乐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家、小规模养殖户17户,人均纯收入达8860元。
近年来,教场村党支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力推进支部标准化建设,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提升党员的思想觉悟,增强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意识,切实将思想统一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来,强化班子团结,规范党员管理。结合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努力打造“香子古城,人文教场”的党建品牌。

二、主要产业
基础产业。种养殖和劳务输转是本村群众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玉米、高产油菜种植面积分别达到180亩和120亩,规模养殖户17户,农民专业合作社2家,逐渐从传统的零散种养殖向规模种养殖转型,今年以来劳务输转576人,现有农家乐3家。
特色产业。教场村1200年左右的香子古城城墙遗址保存良好,州级非遗项目柳编工艺具有三百多年的传承历史,依此为基础建成了“村史馆”,主要柳编生产工具有箩筐、簸箕、水斗、笆斗、大车拦箔、小车偏篓、粪箕、粮囤仓围、柳条帽等等。柳编生活用品主要有柳条箱(包)、饭篮、菜篮(圆、椭圆)、笊篱、针线笸箩、炕席、苇箔等,可让游客鉴赏柳编工艺和品味农村发展历史。
三、发展思路
按照县十六次党代会上提出的“一核引领、两园驱动、三带协同”的发展布局,全面落实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任务,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结合教场村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交通优势等,增强村级造血功能,以增加群众经济收入为目的,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党建领航 全面振兴

党建领航 全面振兴

(一)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带动产业发展。依托自然资源禀赋,打造融城乡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景点,建设1.5公里观光花带,设置民俗体验区、鲜蔬采摘区、观光花卉打卡区、娱乐休闲区等4个区域;建设游客接待中心、房车露营地、利用闲置房屋开设民宿客栈,充分发挥距离县城近的优势,在现有基础上鼓励群众开办特色农家乐,大力发展城郊经济。观光花带种植:种植1.5公里的以月季、大丽花、鲁冰花、百日草等为主要品种、次第开放的观光花带,延长观景时期,做到一年三季有花、四季有景可赏,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民俗体验区建设:展示柳编文化和制品,游客通过参观村史馆,鉴赏柳编产品,品味农村生产生活,忆苦思甜,记得住乡愁。开心农场创办:在流转的土地中划出10亩,每50平方米为1片种植区域,出租给城市居民,亲自耕种、亲自管理、亲自采摘,体验劳动的快乐,锻炼身体素质,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增强农民情愫。健康打卡区提升:鉴于群众跑步健身的需求,依托旧城墙遗址和滴珠山公园的优势,在滴珠山公园后山至教场村文化活动广场段,计划建设全长2.51公里仿古道路,吸引广大游客健身打卡,俯瞰县城全貌。娱乐休闲区建设:一是建设占地3亩的儿童游乐区,种植草坪,社会化经营,达到启迪智慧,培养热爱大自然、学习求知兴趣的目的;二是建设占地4亩的弹唱自娱区,为具有文艺天赋的老年人、妇女和中小学生提供场地,开展文艺表演活动。三是对乡村大舞台进行优化升级。在安装25平方米电子屏的基础上,通过安装彩灯、射灯等,对大舞台进一步进行优化升级,举办文艺汇演,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发展“餐饮+民宿”的庭院经济:现有古风庭院、聚仙客和国宏农家乐3家。在此基础上,利用新农村空闲房屋,新增民宿,进一步提升农家乐设施条件,吸引游客体验农家生活,带动群众增加经济收入。
(二)加大实用技术培训,增加群众收入。按照劳动力务工现状及培训需求,对本村符合条件的群众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力争做

做到“人手一证”,实现“培训一批,输转一批,致富一批”的目标,为稳定就业和提高收入增加保障。一是由村党支部引领创办家政公司,主要由本村妇女从事日常家庭保洁、保姆、月嫂、钟点工等,服务对象为县城或本村群众,力争人均年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二是鼓励普通劳动力在本村从事旅游和餐饮服务,人均年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三是鼓励部分文化程度较高的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增加经济收入。

党建领航 全面振兴

党建领航 全面振兴

(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田园经济。通过流转土地发展效益较高的新型温室大棚6座,主要种植和政辣椒、乌龙头、草莓等经济作物;另外露天种植蒲公英、油葵、胡萝卜等蔬菜,切实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农业经济带动旅游发展,将教场村打造成县城健身休闲娱乐的“后花园”。
(五)加强乡土人才建设,培育专业人才。以县上正在进行的“百日整治提升行动”为契机,持续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十四五”期间将全村有意愿的劳动力再轮训一遍,培养更多产业工人、店主老板、新型职业农民。加强乡土人才建设,培养一批“土专家”、“田秀才”,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办人、种养户的创业致富能力。
(六)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创建人文教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深度挖掘乡土文化。建设慈孝食堂,让全村80岁以上及孤寡老人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充分利用教场村村史馆、柳编人家文化展示馆等阵地,创造更多乡村题材的优秀文艺作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坚决整治早婚私婚、高价彩礼、薄养厚葬、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三)挖掘传统民俗文化,传承非遗产业。一是发展柳编工艺。鼓励本村能工巧匠不断推出反映农民生产生活的优秀工艺作品,尤其要利用州级非遗项目柳编工艺,继续挖掘创新柳编制作工艺,开展乡村多元化发展新格局。计划建设占地3.68亩的柳编人家,传承发展柳编文化,开辟杞柳旅游、柳编创意园观赏、柳编产品展览、体验等,把柳编产品开发为旅游商品,在本县景区、酒店、超市等进行展销,推动柳编产业快速发展,切实把柳编工艺制作作为群众创收的新渠道。二是建设柳编活动展厅。主要展示柳编工艺、啤特果汁、绣花鞋、绣花枕头、“伊尔萨”牌双低油菜、红树莓饮料等和政特产。三是拓宽古城遗址保护范围。进一步打造香子旅游古城,让游客体验古城风韵,使古城成为游客、网红、摄影爱好者的打卡地。四是建设美丽庭院。加快州级、省级“美丽庭院”示范村、示范户创建。加强村落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保护性利用,让教场村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家园。

党建领航 全面振兴

党建领航 全面振兴

时,为游客提供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旅游体验,让游客感受当地风情和乡村农院生活,带动了乡村旅游业发展。三是商贸餐饮业。依托松鸣小镇建设,积极动员群众发展“五小产业”,带动周边劳动力就近就地务工,增加了群众收入。
      三、发展思路
     按照县十六次党代会上提出的“一核引领、两园驱动、三带协同”发展布局,依托原生态无污染的绿色自然资源和区位特色产业优势,吊滩村以“支部强、产业旺、群众富”为目标,按照“一村一品”思路,积极探索“党建+产业”发展模式,将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通过党组织引领、合作社服务、党员示范带动,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产业,实现党建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充分利用松鸣岩、法台山、滑雪场等旅游资源优势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农业和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做到定位明确,功能互补,形成观光、娱乐、休闲、餐饮为一体的乡村旅游胜地,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和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创造有利条件,夯实农村产业基础和经济基础。

鲜红党旗映雪峰 大美吊滩展新姿
---松鸣镇吊滩村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典型材料

一、基本情况
吊滩村位于和政县以南陡石关大小峡口,距兰州市146公里、临夏市65公里,顶峰海拔2730米,地处大南岔河上游两岸;西靠巍巍的太子山,南邻康乐县的八松乡,东与广河县的庄禾集镇接壤,三面环山,并与松鸣岩国家4A级旅游景区、法台山风景区、松鸣岩国际滑雪场紧密相连,区位优势明显。共有11个社494户1993人,耕地总面积2263亩,人均耕地面积1.14亩。共有党员69人,其中女党员11名。现有村干部4人,平均年龄33.5岁,大专以上学历3名,高中学历1名。种植、养殖、劳务是群众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人均纯收入约6900元。
二、主要产业
一是光伏产业。利用厦门市集美区东西扶贫协作资金扶持,在上吊滩社新建了千瓦集中式光伏发电站,全年收益达26.8万元。二是旅游服务产业。依托松鸣岩和法台山4A级景区的优势,打造了“花儿之家”和“松鸣之家”别墅度假庭院,吊滩村休闲民宿度假庭院、花田半亩、雪隐栖居等特色农家乐,可提供2400人同时聚餐,容纳720人同时住宿。同

党建领航 全面振兴

党建领航 全面振兴

养生、特色民宿等多种模式产业,引导个体户盘活资源、参与创业或发展第三产业。引进符合本镇产业特色的业态,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和就业,发展壮大特色产业规模。
     四是调整结构,发展观光农业。结合种植业发展优势,积极鼓励党员和致富带头人创业,通过集中流转土地,引进临夏州夏润农业有限公司种植赤松茸及高原夏菜,切实增强产业发展后劲,优先解决周边劳动力就业问题,提高农民收入。同时,通过采取产业奖补等措施,鼓励群众加大油菜种植面积,将吊滩村打造成油菜花观光长廊,建成绿化景观带,打造出杏花、梨花相继开放,百花竞相盛开的“大美吊滩”。

一是整合资源,发展旅游产业。全面整合现有各渠道项目、资金、技术等资源,引导公司企业入股、群众自筹、社会参与等多渠道、多角度解决“筹资”难题,积极探索发展“党建+”模式,打造“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集中梳理出吊滩村闲置新农村,在保留原有乡村风貌和地域特色的前提下,打造“乡土民宿”,体现当地文化和乡野生活,在提供“乡愁”的同时为游客提供舒适便捷的居住环境,力争将松鸣小镇打造成观光、娱乐、休闲、餐饮、住宿为一体的乡村旅游胜地,吸引省内外游客前来观光、体验、摄影、露营,从而实现游客从“过路游”到“过夜游”的转型。同时,优先解决周边劳动力就业,全力带动全村经济发展,提高群众收入。
二是拓宽思路,发展电商产业。依托吊滩村异地搬迁点和松鸣小镇建设,持续发展壮大商贸流通、电商、餐饮等产业,大力培育和开拓市场,进一步完善农村市场销售渠道,加强市场销售网络建设,把产业结构调整纳入以市场信息为导向的轨道上来,并通过实施大中小学生社会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项目,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提高旅游业总体效益。
三是盘活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借助全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优势,对区域内闲置的公共建筑、临街商铺、传统住房,在不改变农民所有权的前提下,进行个性化改造提升,改造为田园生活、度假

党建领航 全面振兴

党建领航 全面振兴

党建引领致富路 蘑菇撑开幸福伞
---松鸣镇狼土泉村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典型材料

一、基本情况
狼土泉村位于和政县松鸣镇西南部,坐落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太子山脚下,与松鸣岩国家4A级旅游景区、法台山风景区、松鸣岩国际滑雪场紧密相连,全村有14个村民小组,共有510户2186人。村“两委”班子成员8人,其中村干部4人,平均年龄36.7岁,均为大专以上学历。共有党员48人,其中女党员6名。全村共有耕地面积2765亩,人均1.3亩。种植、养殖、务工为群众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人均纯收入约7200元。
二、主要产业
特色种植初具规模。通过探索“党支部+企业+基地+农户”的新型经营模式,积极招商引资,成功与夏润高原种植有限公司签约,流转土地2400多亩,用于倒茬种植赤松茸、高原夏菜等,其中种植赤松茸1800多亩,平均亩产3000斤以上,高原夏菜560多亩,平均亩产2000斤以上,有效增加了群众的经济收入。

村集体经济收益明显。利用厦门市集美区东西扶贫协作资金300万元,建成总装机容量430千瓦集中式光伏发电站,年收益达30万元左右,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53人,带动群众53户,户均增收6000元。以租赁的方式盘活土地资源,将法台山区域的集体土地租赁给云发集团发展旅游经济,每年收益达3万元,同时,协调云发集团动员本村劳动力就近就地在云海闲庭、法台山景区就业,实现了群众“在家门口就业”的愿望。2020年县农业农村局扶持扶贫养殖农机具17台,鼓励农户发展养殖业,以最低的收益租赁给农户,年收益3000元左右。
     三、发展思路
     按照县十六次党代会上提出的“一核引领、两园驱动、三带协同”的发展布局,结合狼土泉村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引领作用,着力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壮大特色产业,通过村企联手,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探索完善“党支部+企业+基地+农户”发展模式,逐步实现“兴一业、富一村”,持续增加群众经济收入,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一)持续巩固特色种植规模。积极探索“党建+产业融合”的新模式,夏润赤松茸种植基地为当地农户提供食用菌菌种和种植技术,带动全村群众发展大田种植,持续扩大赤松茸、黑木耳等食用菌种植规模。在党支部的引领下,由党支部成立种植合作社,统一流转土地,组织当地致富带头人、种植大户种植以当归、冬花、黄芪为主的中药材达到800多亩,平均亩产600公斤以上,亩产值达6000元以上,同时带动周边群众实现就地就近务工,务工人数达500多人次,到2022年年底,种植产值达480万元以上。

党建领航 全面振兴

党建领航 全面振兴

(二)促进一、三产业深度融合,主动融入大旅游圈。升级改造狼土泉环保教育主题乐园,盘活主题乐园游客服务中心,打造一条长3.8公里、宽6米的绿色观光长廊带,路面采用彩色油铺设,并建设一座很有吸引力的花海基地,东西连通打造一条长2公里、宽6米的旅游专线,路两侧打造集吃住一体的民宿与农家乐,打造中式庭院5座,一个主营“特色锅子”,一个主营猪系列,一个主营鸡系列,一个主营羊系列,一个主营兔子系列,五个庭院主导主营系列外再加农家饭菜,同时庭院还设民宿住宿,真正去打造一个“进农家院、吃农家饭、住农家院、睡农家炕”的旅游新品牌,农家乐食材主要由群众种植和养殖提供,以保证旅游品牌的打造。在战备路水磨附近借水源地的区位优势,建设一个追源溯洄教育基地,取名为“饮水思源”,以此来提升狼土泉村旅游知名度。打造农产品销售电商网点,依托电商网点销售赤松茸、农家土鸡、高原夏菜等作物。通过改造提升,主动融入松鸣岩、法台山大旅游圈,实现产业旅游深度融合。

党建引擎马力足 柳梅苍翠石咀美
---买家集镇石咀村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典型材料

一、基本情况
石咀村位于买家集镇西南部,距县城17公里,西靠太子山,南北分别与国家4A级旅游景区松鸣岩和和政县著名景区三岔沟相邻,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利,周边有著名景点黄松沟、牙塘水库、海眼、柳梅滩、大湾滩、麻崖等10余处。境内自然风光秀美,奇峰突兀、怪石林立、林木丛生,太子山巍峨耸立,牙塘河滔滔奔流,是我镇的旅游中心。全村辖8个社、210户971人。共有党员47名,其中女性党员13名。现有村“两委”班子成员7人,其中村干部4名,平均年龄35.3岁,大专及以上学历3名,高中学历1名。
秧歌、牛犊爷是本村的主要民俗特色,每年正月进行欢庆,祈祷国泰民安、五谷丰登。特别是“牛犊爷”2009年8月被列为州级非遗名录,2017年8月成功入选第四批甘肃省非遗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党建领航 全面振兴

党建领航 全面振兴

二、主要产业
旅游产业。依托石咀村山青水秀的资源优势,整合项目资金,创建了黄松沟旅游景区和柳梅滩旅游景区,配套修建了垂钓园一座,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网红桥、人行便道、凉亭等附属设施,建成了网红桥打卡地;打造了牙塘欢乐谷游玩基地,修建了秋千吊桥、热气球等旅游基础设施;打造了集休闲、食宿为一体的民宿基地;修建了观光主题餐厅,打造了柳梅滩饮食基地;创办了冬季冰雕展,高质量打造特色动漫冰雕,形成了以乡村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文化旅游品牌。2021年接待游客15万余人,旅游创收120余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3万元。
特色产业。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大力发展培育特色富民产业,流转土地69亩种植甜玉米,并在公路沿线土地集中种植300亩的观赏型向日葵,连接牙塘水库、柳梅滩、黄松沟三大景区,促进旅游业发展;着力扶持易地搬迁后续产业,鼓励群众持续发展养殖业,在已建成的后续产业园进行大规模集中养殖,截至目前,自愿搬迁到后续产业园集中养殖的15户,其中牛76头,羊30多只。

为进一步调动搬迁点养殖户的积极性,后续产业园不收取养殖户租金,免费供群众养殖。同时,村上组织养殖户成立了后续产业园管理委员会,制定了相关管理章程,明确了值班人员。通过集中养殖,方便了养殖户管理,增加了养殖户收入,形成集群效应,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使环境卫生得到有效改善,也有力的保证了易地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三、发展思路
一是大力发展四季旅游、全域旅游。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资金扶持力度,从单一型旅游产品向旅游综合型景区发展,围绕四季旅游市场、过夜旅游推出旅游新产品,计划在石咀村主干道路两旁种植油菜和观赏性玫瑰各200亩;争取旅游开发资金,在黄松沟景区和柳梅滩景区修建木栈道连接两大景区形成“玩游住”一体的格局;利用石咀村冬季长的特点,通过招商引资,开发冰雕、滑雪、滑冰等新型旅游项目,不断巩固和发展“春赏花、夏戏水、秋观景、冬玩雪”旅游新格局。二是大力实施基础设施提升改造。积极协调临夏州南阳渠管理局,整合村级集体经济扶持资金,在牙塘大坝投放旅游电瓶车10辆,打通柳梅滩景区到牙塘大坝观光“沿途一公里”;利用轮胎、瓦等废弃物再回收,在石咀村境内制作摆放创意性工艺品10处,积极挖掘非遗文化,制做“牛犊爷”、“酒曲”雕刻等特色工艺品,弘扬传统文化、点缀美丽石咀;持续加大风貌改造力度,通过对石咀村主干道路两旁的100余户群众房屋进行改造、墙面统一喷真石漆等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工程,实现美丽乡村的目标。三是进一步完善旅游功能。通过引进企业和争取项目资金,计划在石咀村建设观景台2处、风景道1公里、房车营地1处,充电桩1处、非遗展示厅1处等文化旅游观光长廊,将石咀村打造成为享誉州内外的旅游型特色村庄,实现外来游客喜欢来、留得住、能消费的目标。四是进一步加大技能培训,实现人才振兴。按照能力素质及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百日提升行动,衔接县人社局和职校等部门,对本村劳动力进

党建领航 全面振兴

党建领航 全面振兴

行种养殖技术、文化旅游、岗位技能、创业管理等方面的劳动技能培训,促进劳动力从苦力型向产业型、技能型转变。五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培育村级新生力量。大力培养村级后备力量,建立后备干部储备库,从大学毕业生、优秀退伍军人、致富带头人等人群中吸纳一批学历高、能力强、素质好的人才进入村干部后备队伍,为村级发展增添新的活力。六是“党建+文化”深度融合,引领乡村文化繁荣振兴。积极与县委组织部衔接,争取项目资金,精心打造党建文化主题广场1处,设置摆放党建雕塑牌4个,党建文化宣传牌20块,修建党史文化墙100平方米,让红色元素融入乡村文化,提升党建文化的渗透力、影响力、凝聚力和感染力。七是发挥传统种养殖优势,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按照县第十六次党代会“一核引领、两园驱动、三带协同”发展布局中提出的“立足资源优势,建立健全产业体系、做优传统产业、培强新兴产业,因地制宜打造北部山区特色种养带”的思路,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通过产业奖补政策落实,鼓励引导群众扩大养殖规模,从现有牛存栏320多头、羊350多只、猪130多头,规模养殖户31户,扩大到牛存栏500余头、羊600余只,规模养殖户达50余户。同时,持续扩大种植蚕豆、饲草玉米范围,实现稳定增收。

党建引领谋发展 产业带动富三坪
---新营镇三坪村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典型材料

一、基本情况
新营镇三坪村位于和政县县城南部距县城7公里,距镇政府10公里,海螺公路邻村而过。全村有12个村民小组,342户1480人。全村耕地面积2190亩,人均1.0亩。经济收入主要以种养殖为主,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家,人均纯收入达6500元。共有村干部4名,平均年龄为30.8岁。大专学历以上的2名,高中文化程度2名(大专在读)。共有党员38名,其中少数名族党员17名,女党员7名。
二、主要产业
近年来,三坪村党支部紧紧围绕“党建+”推动基层党建和乡村振兴深度融合、齐头并进,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努力探索独具特色的振兴道路,全面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正向“党建引领谋发展,产业带动富三坪”的路上迈进。

党建领航 全面振兴

党建领航 全面振兴

一是牛羊养殖产业。三坪村现有牛存栏5头以上的有26户,羊10只以上的有65户。为了解决三坪村易地搬迁点农户搬迁后续产业发展问题,2016年筹集资金300万元(其中厦门市集美区帮扶资金150万元,县上整合资金150万元),建成了三坪村富民养殖小区。富民养殖小区现有养殖暖棚42座,青贮饲料池2座1500m³,配套有值班室、消毒室、办公室等附属设施用房5间。2018至2019年吸纳13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及边远易致贫户245万元入股至富民养殖小区,成立了和政县三坪村富民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党建+合作社”的模式进行管理运营。2020年县上注入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50万元,对15座养殖暖棚进行了改造,修建了饲料房1座,干草贮备库房1座,购置各类饲料加工器械3台,其余资金购买了高品质肉牛。目前肉牛存栏115头,牦牛37头,累计出栏良种肉牛200余头,育肥羊出栏489只,在有效增加贫困户群众经济收入的基础上,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4万元,使我村养殖业逐渐从传统零散养殖向规模养殖转型。二是光伏发电产业。积极探索“支部+光伏发电+贫困户+村集体经济”新模式。利用东西扶贫协作帮扶资金280万元,在搬迁点86户贫困户屋顶安装了光伏发电板,建成了总装机容量为344千瓦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站,村上按照“三变”改革的模式,与贫困户签订了光伏发电入股使用协议,统一进行经营管理,于2019年8月并入国家电网产生效益。获得的收益一部分用于支付群众屋顶租金,剩余资金的40%用于开发公益性岗位、30%用于村级公益性事业、10%用于奖励扶助扶贫、20%用于持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截止目前累计收益29万余元,全部资金严格按照制定的分配方案现已全部落实到位。三是劳务输转产业。本村现有劳动力842人,按照劳动力现状,以县上正在进行的“百日整治提升行动”为契机,积极衔接人社部门对本村劳动力进行分工种、分类别技能培训,实现普通型劳动力向技能型劳动力转变。目前,已完成培训160余人次,劳务输转459余人次。

三、发展思路
下一步,三坪村持续强化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引领作用,以县十六次党代会上提出的“一核引领、两园驱动、三带协同”的发展布局,立足于三坪村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以乡村振兴示范村为机遇,以群众增收为目标,盘活现有资源,发展壮大异地搬迁后续产业。

党建领航 全面振兴

党建领航 全面振兴

一是持续壮大养殖产业,立足牛羊养殖传统,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形成牛羊养殖闭环发展。进一步发展壮大三坪村富民养殖小区,积极争取项目资金,计划新建冷链车间一座用于屠宰、加工、打包等一体化流水线,逐步完善粪便处理配套设施,计划购进粪便加工设备一套。进一步对牛棚进行扩容改造,使肉牛存栏量达到200头以上,牦牛存栏达到150头以上,羊存栏达到500只以上,能使群众收益分红较往年翻一番。二是持续调整种植结构,扩大饲草玉米种植面积,形成“种植业+养殖业”双向循环模式。根据县委“三带协同”规划部署要求,依托云发循环经济园区和三坪村富民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区位优势和便利条件,积极打造三坪村饲草玉米种植基地,动员广大群众种植饲草玉米达1000亩以上,覆盖周边200余户群众,使饲草玉米种植逐渐发展成为全村的主导产业,进一步健全完善产业体系,做优做强传统产业。三是盘活闲置铺面,发展餐饮商贸经济,形成养殖、种植、劳务三产业带动,特色餐饮一体发展的新格局。利用海螺专线的交通便利优势,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盘活易地搬迁点空余的12栋22间商铺,发展休闲餐饮为一体的农家乐项目,有效增加群众经济收入。

星空闪耀党旗红 云端庄园上王家
-----陈家集镇上王家村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典型材料

一、基本情况
上王家村因王氏家族迁移聚居而得名,位居和政县城北部15公里,在陈家集镇政府南侧,怀抱宋南路,脚踩安临大通道,交通便利,风景迷人。全村共辖13个合作社287户1506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0.2%。全村总耕地面积1786亩,人均耕地面积为1.2亩,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养殖、劳务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油菜、中药材等;林果业主要是以啤特果为主的经济林。
近年来,陈家集镇上王家村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以党支部建设标准化为抓手,常态化推进“四抓两整治”工作,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新思路,以更高的标准、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有序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着力打造“星空闪耀党旗红,云端庄园上王家”党建品牌,奋力开启了乡村振兴新篇章。

党建领航 全面振兴

党建领航 全面振兴

二、主要产业
上王家村结合村情实际,按照打造省级旅游示范村建设的长远目标,抢抓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机遇,突出特色产业发展,注重配套设施建设,形成了短期抓项目,中期抓配套,长期抓持续的发展模式。
(一)特色旅游业。依托华丰农庄产业优势,对华丰庄园星空驿站、鸡博园为标兵进行改造提升,重点打造了湿地公园、游客观光道路、垂钓园、党建文化广场、公路沿线风景带等项目工程,配套修建公共停车场3处,创办陈家大院等农家乐4户,形成了“观、玩、吃、住、行”为一体的新型旅游综合体。努力实现以自主种植、亲自采摘、自己动手烹饪、农家住宿为一体的体验式旅游目标。
(二)特色养殖业。以“党建+合作社+农户+旅游”的发展模式,在村党支部带领下,按照以点带面的放射性发展思路,全面扩大上王家村养殖规模。突出“土、精、特”特色养殖,着力发展芦花鸡、珍珠鸡、孔雀、精品草羊牛等特色养殖,辐射带动51户规模性的养殖大户。加大产品深加工,打造土鸡、土鸡蛋、草羊等上王家农特产品,进一步拓宽养殖产业链,促进群众增收。全村现有牛存栏365头,羊存栏2982只,各类土鸡存栏6000只,预计2021年实现养殖业收入300余万元。
(三)特色种植业。依托吉盛中药材种植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300亩,统一规划种植菊芋200亩、板蓝根100亩,建成了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菊芋每亩收益6500元,板蓝根每亩收益6000元,带动劳动力90余人就业。依托隆兴春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云杉、海棠、柳树、榆树等共300余亩,进一步扩宽了群众的增收渠道,提高了经济收入。 

三、发展思路
陈家集镇上王家村按照县委“一核引领、两园驱动、三带协同”的发展布局,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在巩固优势产业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引进特色产业,填补产业链的短板,促进乡村振兴,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周边孟家村、宋家沟村等发展特色种植业和畜牧养殖业,全力打造北部山区特色种养带,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一是持续打造田园旅游综合体。在现有基础上,计划改造提升建设青少年研学基地、游客服务中心、水上乐园、垂钓园、农牧产品超市、农产品博览馆、湿地公园、农村生活旅游体验田等,建设花海景观带、观景台、稻草人景观、神农广场、休息亭等重点项目,计划拓宽铺油改造,打造特色上王家“云端庄园”旅游综合体。

党建领航 全面振兴

党建领航 全面振兴

二是持续发展庭院式民宿产业。加快上王家村农家乐、民宿建设,在经营好陈家大院、马如给也农家院、清馨苑农家乐、达吾得农家院的基础上,加大招商力度,建设养老康复、体验为重点的农园民宿、山林民宿、传统建筑民宿等项目。
三是持续扩大特色种植规模。持续扩大产业结构调整,打造旅游观光、采摘体验为一体的产业园区,2022年按每亩500元流转2000亩土地,种植1000亩木耳。与孟家村协调流转土地4000亩,种植5000亩辣椒(上王家村土地1000亩),确保木耳、辣椒每亩收益6500元以上,增加农民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
四是持续加大文化设施建设。注重农村文化事业发展,打造上王家村史馆、文化广场、图书阅览室,配套建设大型电子显示屏和音响设备,开展村民文化娱乐活动,吸引群众积极参与,全面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风家教、勤俭节约、村规民约等,有效引导群众全面提升素质,创建和谐上王家。
五是持续做好劳务输转和技能培训。积极做好劳务输转对接,做好劳务输转信息宣传,动员在村劳动力外出打工。村党支部与外出打工人员建立信息共享和联系平台,关注外出务工人员情况和动态,关心外出务工人员家庭情况,及时给予相应帮助。加大餐饮技能培训和家政技能培训力度,实现“一人一证”,进一步拓宽外出务工人员工种选择范围,在扩大餐饮业从业人员的基础上,发展家政服务、快递投送和工程建设等行业,有效增加外出务工人员收入。

党建铸魂合力强  美丽田园展新姿
---卜家庄乡松树村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典型材料

一、基本情况
松树村位于卜家庄乡政府向西1公里,在大古台古战场遗址脚下,全村辖16个自然村,共有564户3018人,其中东乡族占99%。共有村干部4名,均为大专以上学历,平均年龄为27岁。共有党员44名,女性党员7名,少数民族党员42名。先后被评为“临夏州抓党建促脱贫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农村社区建设示范单位”“临夏州美丽庭院示范村”“全州农村基层党建示范点”和“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村”。
近年来,松树村党支部紧紧围绕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战略,结合村情实际,盘活用好村集体经济,持续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改善人居环境,着力打造“党建铸魂合力强 美丽田园展新姿”的新时代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村名片。

党建领航 全面振兴

党建领航 全面振兴

三、发展思路
下一步,松树村党支部将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引领作用,以示范村建设为契机,着力提升群众脱贫的持续性、稳定性,充分发掘本村特色产业,精心谋划,整合资源,以现有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和大古台旅游开发为基础,结合林马路东西贯穿本村的独特优势,不断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努力延伸产业链条,持续打造以“凝心聚力抓党建、美丽田园展新姿”的新时代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村。
一是持续扩大旅游产业。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在大古台修建观景台一处、观光栈道约2公里、帐篷营地20个,并配齐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旅游公厕等基础设施;结合旅游观光通道建设的优势,在林马路沿线新建农家院5处,停车场4处,旅游公厕4处,健身步道约3公里。二是持续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扩大特色产业种植规模,计划种植饲草玉米500亩,并继续加大创业贷款力度,积极鼓励返乡创业人员回乡创业,并计划新建标准化养殖大棚基地一处,让养殖业向标准化、规模化发展;继续扩大扶贫车间手工业加工和农产品初加工基地,积极联系更多订单采购,吸纳更多产业入驻。三是持续壮大集体经济。积极推行“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规范运行好村农机合作社和大古台养殖场,推动养殖规模化,同时计划创办“家庭农场”5户,在大古台养殖场配套饲料加工厂,并修建冷库一处,针对种养殖大户进行产业奖补,并配套好农业产业的服务能力,加强对农机操作的培训,规范合作社良性运行,并加强合作社的财务监管,从而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四是持续发展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特色的农村文化产业,结合东乡族擅长做美食,对照“河州味道”品牌名片,鼓励发展一批餐饮产业,确保餐饮经济走向新的发展之路,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党员领头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发展规模经营,并充分发挥好农村电商的积极作用,打通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为产业振兴、农民增收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主要产业
按照“近期脱贫靠劳务,长远致富靠产业”的工作思路,推动产业扶贫向产业振兴转变。采取“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投资20万元修建了卜家庄乡产业发展服务中心,通过引企业、建基地、规范合作社,培育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4个,全村建成特色种养基地2处,农机合作社1个,规模养殖场4个。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美丽乡村建设等措施,发展牛羊养殖的群众达325户,占全村总户数的58%,群众人均收入从2016年底3980元到2020年底6200元,提高56%;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3万元。依托大古台古战场遗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有力吸引了众多游客在大古台自驾游,今年积极协调上报了旅游观景台、旅游栈道等项目,同时在林马路沿线栽植花卉、景观树,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全力推动乡村旅游。鼓励致富带头人开办了大古台农家院,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发展民宿经济,持续拓宽致富渠道、增加群众收入。

党建领航 全面振兴

党建领航 全面振兴

党建领航风帆劲   多彩槐庄气象新
---新庄乡槐庄村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典型材料

一、基本情况
槐庄村位于新庄乡北部,毗邻工业园区,距县城1.5公里。全村辖11个社476户2143人,是一个纯汉族聚居村。现有村干部4名,均为大专以上学历,平均年龄为37岁。共有党员72名,其中女党员24名。种植和劳务输转为群众主要经济收入来源。
近年来,槐庄村党支部以党支部建设标准化促全面规范,以“四抓两整治”促重点全面提升,结合“三会一课”、乡村干部业务能力培训、“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比武”、“干部能力素质百日提升行动”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培训,开拓党员群众的视野,不断提升村干部的为民服务能力和履职水平。充分发挥槐庄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利用文化广场、农家书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百姓大舞台、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等资源,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和移风易俗为抓手,大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不断深化乡风文明建设内涵,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着力打造“党建领航风帆劲 多彩槐庄气象新”的党建品牌,助力乡村振兴。

二、主要产业
近年来,槐庄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用心用情用力带动引领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丰富的林地林木资源为依托,不断发展壮大以林下经济为特色的富民产业,持续拓宽就业渠道,全力促进稳岗就业,繁荣农村文化艺术活动,增强群众发展的内生动力,走好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路子。
一是林下经济产业。依托和政县富农种苗专业合作社,在流转6个社退耕还林地520余亩的基础上,再增加流转土地500亩,全力打造和政县新庄林下经济产业园。在食用菌种植方面,种植赤松茸60亩,黑木耳100万袋;在花卉种植方面,在阴洼坡地种植各类花卉100万株;在中药材种植方面,林下套种川赤芍、淫羊藿、伊犁贝母、秦艽等中药材100亩;在林下养殖方面,养殖芦花鸡3万只、养殖绿壳蛋鸡3000只。有效解决槐庄村及周边群众就业难的问题。以“党建+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引导鼓励群众加入到合作社,带动15户群众种植黑木耳、发展农家乐。二是中药材种植。槐庄村中药材种植较为集中,充分发挥现有几个合作社示范带动作用,在山坡地、林地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计划种植冬花、当归、赤芍、黄芪等适宜槐庄村发展的中药材。三是持之以恒壮大集体经济。一方面依托集体经济入股合作社获得分红,增加收入,另一方面发挥劳动力优势,将参加培训、获得劳动技能的劳动力统一组织到村办合作社中,由党支部牵头,依靠工业园区、冷链中心、经济产业园强大的人工需求,有计划的解决就业问题,增加群众收入。四是劳务产业。结合本村瓦工、装潢工、小商品经营者等技能型劳动力多的优势,由党支部引领组织成立专业技能劳务队,主要从事建筑、小商铺经营、小餐饮加工、运输、装潢设计等行业。五是非遗文化产业。深入挖掘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和政秧歌”,鼓励引导村民传承发扬秧歌等民俗文化,不断丰富乡村文化活动。组织槐庄村100多名专职玩手组建和政秧歌展演队,在重要节会期间、节假日经常性展演,将这一非遗项目展现在游客面前。通过丰富多彩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和形式多样体育活动,丰富广大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改善农民精神风貌,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党建领航 全面振兴

党建领航 全面振兴

三、发展思路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槐庄村党支部以县十六次党代会上提出的“一核引领、两园驱动、三带协同”发展布局为指引,立足资源优势,做优传统产业、培强新兴产业,因地制宜,引导群众发展林下经济,加大中药材种植力度,鼓励有志青年外出务工,弘扬非遗文化,增加经济收入,叫响“党建引领,人文槐庄”的党建品牌。
一是持续壮大林下经济。依托现有产业,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持续培育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充分利用林地林木资源,抓好特色林下经济发展,持续探索“党建+合作社+农户”的发展产业模式,引导群众入社发展,广泛宣传动员群众在林地及房前屋后种植黑木耳,通过种植木耳、赤松茸、羊肚菌,养殖芦花鸡,林下套种花卉、中药材等特色林下经济产业,助推种养殖产业规模化、产业化,开办农家乐,发展旅游业,最终形成集观光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公园式植物园,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

二是发展商贸服务产业。利用毗邻和政县综合农贸市场和循环经济园区的优势,党支部牵头成立劳务综合服务平台,待农贸市场建成后,积极鼓励村民做好小买卖、小作坊、房屋出租等行业,发展商贸服务产业,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发展。发挥建筑、装潢等劳务品牌优势,积极对接园区相关企业,实现相关专业技工就近就业,带动群众增收。三是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业。坚持自然观光与文化体验相结合,建设秧歌文化广场,开展和政秧歌展演、秧歌体验,把槐庄异地搬迁新农村打造成传统节日元素特色农村样板。形成以秧歌文化为内核,以公园式植物园、槐庄堡子山景观为支点,打造文旅融合发展的样板村。四是持续加大劳务培训输转力度。充分利用槐庄村与县循环经济园区、县城近的区位优势,通过城市辐射带动效应,以县上正在进行的“百日整治提升行动”为契机,积极衔接县职校进行分类别培训,重点在家政服务、冷链加工、工业园区技术方面加大培训力度,结合县城市场用工需求,大力发展务工经济,为冷链中心、工业园区提供专业技术人员,既方便群众就近就业,也为企业解决用工困难,从而实现剩余劳动力由普工向技工转变。五是持续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提高支部党建工作质量和水平,提高广大党员自身素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凝聚更广泛的工作合力,积极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建设进程,补短板强弱项,切实增加群众收入,全面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党建领航 全面振兴

党建领航 全面振兴

雪山映耀党旗红 康养胜地三岔沟
---罗家集镇三岔沟村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典型材料

一、基本情况
三岔沟村由熊窝沟、直沟、西沟三条沟隔开,故曰“三岔沟”,位于罗家集镇南部,距县城25公里,距乡镇政府4公里。总面积24平方公里,全村辖12个社,250户1204人,林地面积4.98万亩,耕地面积2350亩,主要以种植、养殖、劳务、旅游为经济来源。
三岔沟景区山势险峻雄伟、陡峭挺拔,溪水穿过天然林和山花野草,涓涓潺潺,清澈透明,树木叶茂枝繁,繁花似锦,景色奇异诱人,山秀林美,鸟语花香,置身其中,令人陶醉,为国家级“森林乡村”、2A级旅游景区。为大力发展旅游业,2015年成立了三岔沟景区管理站,注册成立了和政县三岔沟文化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本村先后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省级精神文明村、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州级党建示范点等。

二、主要产业
一是村集体经济逐步壮大。积极探索“党建+乡村旅游+农家乐”新模式。2017年我村被列为省级村集体经济示范村,国家注资170万元,群众自筹37.23万元,修建占地面积13亩的大型农家乐1处。2019年县委组织部拨付中管党费扶持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资金5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2020年转租给云龙餐饮服务有限责任公司,2020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6.1万元。
二是乡村旅游产业初具规模。充分利用三岔沟为国家2A级景区这一特色优势,积极发展农家乐、田园采摘、野餐露营等,增加群众收入的同时促进景区发展,今年新增农家乐3家,现有12家,其中五星级农家乐1家,四星级农家乐1家。个体户均年收入在10万元左右,吸纳村内30多名群众就近务工,提高了群众收入。2020年镇政府出资20万元,成立了三岔沟景区文化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对辖区内的农特产品进行统一包装销售,截止目前,线上线下销售额累计达30多万元,直接带动村上100多名群众稳定增收3000元以上。今年积极对接光大信托,捐赠资金20万元用于建设蜂蜜包装车间及商标注册,建成后,预计带动农户养殖蜂蜜规模扩大到4000箱以上(现有3000箱),年产蜂蜜50000斤左右,创收300万左右,户均收入增加8000元左右。
三是传统种养产业转型升级。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殖产业,积极扶持个体户规模化养殖,形成了以养牛为主,猪、鸡、羊、蜜蜂等养殖为补充的发展模式,持续壮大以乌龙头、啤特果为主的特色种植规模。今年以来,牛、羊、猪、蜜蜂等规模养殖户达20多户,种植乌龙头50多亩,啤特果170多亩,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35户群众种植云杉、啤特果、乌龙头等250多亩,不断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三、发展思路
下一步,三岔沟村党支部将持续强化党支部引领作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和交通优势,以县党代会提出的“一核引领、两园驱动、三带协同”的发展布局,积极融入到全州“一心两核三廊四区”的全域旅游发展布局,强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景区晋等升级,促进旅游产业多元发展,让旅游业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首位产业。

党建领航 全面振兴

党建领航 全面振兴

一是加快旅游提档升级。以县十六次党代会上提出的“全面推进景区晋等升级”的有利时机,以“生态+绿色+环保”的理念,精心创建三岔沟3A级景区,辐射带动香华坪特色餐饮民宿公园等旅游项目的综合开发利用。充分利用四家嘴至三岔沟二级公路、旅游大通道、吊漫路和黄罗路交通优势,打造摄影基地、建造民宿木屋、星空房及停车场等配套设施,着力打造集山水观光、休闲度假、健康养生、特色美食、民宿餐饮、夜晚灯光秀等吃住行游养玩一体发展的乡村旅游胜地,促进景区发展,力争在每个社试点打造民宿为一体的农家乐,推动旅游从“过路游”向“过夜游”延伸,努力将本村打造为休闲、娱乐、餐饮、住宿为一体的国家3A级旅游景区。
二是做强消费扶贫商城。依托已建成的消费扶贫商城,按照“群众滞销什么,公司收购什么”的发展理念,对辖区内各种滞销农特产品进行收购,真正把土蜂蜜、乌龙头、啤特果、野菜等特色小产业做大做强,切实增加群众的经济收入。同时,依托乡村旅游和交通便利的优势,在景区内增设农特产品消费扶贫专柜,拓宽农特产品多种销售渠道,切实让老人经济、妇女经济发挥增收致富的作用,真正实现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销、实现农民富的发展目标。

三是持续扩大劳务输转。充分利用“百日整治提升行动”的有利时机,积极衔接县人社局等部门,采取定向培训、联合培训、长短期结合培训等多种形式,重点进行牛肉拉面、家政服务、面点加工、塔吊、挖机等专业岗位技能培训,着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劳务品牌,推动农村劳动力由“体力型”逐步向“技能型”“专业型”转变,形成劳务产业的品牌化、职业化、规模化,为劳务输出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同时,立足本村劳动力富足、劳务输出量大的实际,加大宣传力度,及时提供各类招工信息,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企业化、规模化程度,帮助务工群众持续增收、逐步致富。
四是加大传统种养殖产业转型升级力度。三岔沟村有林地面积25000多亩,经过近几年生态保护,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野生动物逐年增多,针对农作物破坏严重,传统种植结构遭到破坏的问题,计划在多垛湾、鲁家、白崖湾等8个社实施退耕还林项目,种植啤特果,乌龙头等,扩大蜜蜂、草鸡、草羊、草猪养殖规模。同时,积极衔接县食用菌中心,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种植黑木耳,拓宽群众收入。

党建领航 全面振兴

党建领航 全面振兴

出品:中共和政县委组织部
制作:和政县融媒体中心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