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影戏人间

电子杂志文化2023-04-13
635

2023年3月第1期

一把刻刀在手,刻的不只是兽皮,而是中国民间的古老传统艺术

小小一张皮影,简单的幕布舞台,
操作者灵巧的手指,加上光影,
演的是生活的人间百态和历史铁事

     皮影戏文字记载源自于《汉书》中的一个爱情故事,说的是西汉时期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染疾故去了,武帝思念心切、神情恍惚,终日不理朝政。大臣李少翁一日出门,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于地栩栩如生。李少翁心中一动,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入夜围方帷,张灯烛,恭请皇帝端坐帐中观看。武帝看罢龙颜大悦,就此爱不释手。这被认为是最早版本的皮影戏。
  到了唐朝之后,皮影戏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唐朝,佛教盛行,皮影戏则被唐代人用于佛教传播,在佛教的流行之下,皮影戏的传播范围也越来越广。电视剧《大明宫词》中,就有唐高宗李治和太平公主在宫中演皮影戏的情节。
  到了南宋时期,皮影戏的流行范围覆盖更广,南北方都十分流行。宋代史料中多处可见有关皮影演出的记载,对演出的方式、方法、内容以及观众喜爱程度等都有详细描述。那时已经出现了专业演出团体,在小剧场、街头或者入户演出。每逢节庆之日,大小街巷都有影戏棚子,无论寒暑,不避风雨,观者终夕不绝。
  而在元朝,中国的皮影戏随着对外交流的加深,传入了波斯、阿拉伯、日本、英国、法国等多个亚欧国家,皮影戏也借着对外交流的东风在国外逐渐流行起来,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云山开墨、光影绰绰,
方寸之间自有川壑的皮影

     皮影,是理性与感性的沉淀与绽放。理性是它的层次,感性是它的瑰丽。光影绰绰,方寸之间自有乾坤川壑。当圆融澄澈的光透过镂雕敷彩的影,刀光剑影的战事相偕着缠绵悱恻的历史,士大夫的治世理想映衬着栩栩如生的世间百态,在帷布的底色上灵动地吟咏演绎着晶莹剔透、溢彩流光的关于生命的来处与去往。

       云山开墨、舟泛伏澜,天地空明间,如是的光影演绎着云水之上的文心雅韵、美学哲思。皮影手作艺术的意义不在于帮助我们悉知了什么内容,而在于身处其中获得了怎样的思考与感动。每个人在童年时代都是一个梦想家,在孩子们的世界中没有什么不可能。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如何保有这份天马行空、色彩斑斓,这是需要一个独立的思考过程来解答的课题,或许就像皮影戏制作与演绎一样层次分明、意向深远。

戏如人生,人生如戏!一窗砂纸,演绎古今传奇。

  皮影戏在中国流传地域广阔,在不同区域的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了不同流派,常见有四川皮影、湖北皮影、湖南皮影、北京皮影、唐山皮影、山东皮影、山西皮影、青海皮影、宁夏皮影、陕西皮影,以及川北皮影、陇东皮影等风格各具特色的地方皮影。
  各地皮影的音乐唱腔风格与韵律都吸收了各自地方戏曲、曲艺、民歌小调、音乐体系的精华,从而形成了溢彩纷呈的众多流派。
  河北、北京、东北、山东一带的各路皮影唱腔,虽同源于冀东滦州的乐亭影调,但各自的唱腔分别在京剧、落子、大鼓、梆子和民间歌调的滋润之下,又形成了不同的流派。流畅的平调、华丽的花调、凄哀的悲调不一而足。

    皮影戏,旧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戏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在河南、山西,陕西农村,这种拙朴的汉族民间艺术形式很受人们的欢迎。
    它的表演者在幕后操纵剪影、演唱,或配以音乐。在过去电影、电视等等媒体尚未发达的年代,皮影戏曾是十分受欢迎的民间娱乐活动之一。

   有光的地方就有影,光与影是平凡的,二者的组合却是精妙的。旦暮云水远,一橹山河阔。皮影的设计与演绎,光与影的双重奏,摇曳了千年的艺术,融聚了剪纸、古代帛画、壁画、乐器演奏、小调吟唱等民粹形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皮影戏是我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它的演出装备轻便,唱腔丰富优美,表演精彩动人。千百年耒,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所以流传甚广。不仅如此,皮影戏还对国内外文化艺术的发展起过一定的作用。有不少新的地方戏曲剧种,就是从各路皮影戏唱腔中派生出来的。

一口道尽千古事,双手挥舞百万兵。
三尺生绢做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
灯火人间五千载,天南地北尽戏中。

  皮影戏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为人们喜闻乐见。据专家统计,宋元时期,全国曾有皮影剧团数千个,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各地皮影戏的造型、唱腔、表演技法可称瑰丽多姿、风格迥异。
  与其他国家的影戏相比,我国的影戏历史悠久、种类丰富、流传广泛、流派繁多、文化内涵丰富。据专家研究,皮影戏影响了中国地方戏曲的发展。评戏的创始人程兆才先生就曾把皮影的唱腔引进到评戏当中,著名评剧剧目《花为媒》中的核心唱段“报花名”就是脱胎于唐山影调音乐。一些电影史家认为中国古老的影戏是电影发明的先驱,“有声电影的来源,不能不崇拜中国影戏为开山祖。”足可见中国皮影艺术在世界艺术史上的地位。
  皮影戏还是诸多艺术品种中走出国门进行文化交流的先驱。中国的皮影戏从13世纪开始被传往国外,曾随元朝的蒙古军队传播到波斯、阿拉伯、土耳其等地,受到异国观众的喜爱。1781年8月28日,德国诗人歌德以中国皮影戏形式演出了他的剧作《米娜娃的生平》和《米达斯的判断》,兼以欢度自己的生日。据记载,1767年在中国传教的法国神父居阿罗德曾把影戏的全部形式及制作方法带回法国,并在巴黎和马赛公开表演。20世纪80年代,川派皮影代表人物、年过70岁的王文坤应邀到奥地利金色大厅演出皮影戏,当时的奥地利总统观看了演出,兴致勃勃地接见了王文坤一行,并对中国的皮影艺术给予了很高评价。
  皮影戏鲜明的艺术特色为世界艺术家所青睐,至今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人类博物馆,法国电影博物馆,德国的慕尼黑、柏林、奥芬巴赫、吕贝克博物馆,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纽约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波士顿美术博物馆等都收藏着大量的中国皮影精品。20世纪70年代,皮影艺术家高淑芳应邀到德国奥芬巴赫皮革博物馆整理鉴定该馆收藏的3200多件中国皮影,当看到这些艺术珍品时,她惊呆了。

皮影戏影响了地方戏曲的发展,
曾是中外文化交流先驱

     皮影戏以它简单的外表呈现在人们面前,它用自己简单的身躯支撑着这个巨大的文化,皮影戏带给我们的不只是欢笑更是我们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这些值得我们纪念的东西。皮影戏起源于南方,南方人性格细腻,所以做出来的皮影戏也是独具匠心,非常的有魅力,零碎的皮影部件构成了皮影的身躯,一个简单的皮影造型,在后台一个慈祥的老人,这出皮影戏就已经成功了一半。皮影戏的好坏还在于后台的老人唱腔,一出皮影戏要走下来需要集中精力的表演,对于演员来说,皮影就是他们的命根子。要做好一出皮影戏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准备,例如组装皮影的形态和衣着,这些必须充分展现着这台戏的主题。

  中国地域广阔,各地的皮影都有自己的特色,但是皮影的制作程序大多相同,通常要经过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敷彩、发汗熨平、缀结合成等八道工序,每道工序都来不得半点马虎。先将兽皮处理,使皮革呈半透明,画上所需人物,经过雕刻、上色,便制成了生旦净丑等戏曲角色。
  皮影的艺术创意汲取了中国汉代帛画、画像石、画像砖和唐、宋寺院壁画之手法与风格。而皮影人的四肢和头部是分别雕成的,用线联缀而成,以便表演时活动自如。
  皮影戏在我国活跃了2000多年,作为曾经深受民间喜欢的娱乐活动,这门古老的手艺运用优美的造型、多姿的剪影、动听的唱腔和灯光渲染,陪伴无数人度过了欢乐的时光。

       随着时代变迁,皮影与人们的生活渐行渐远,皮影雕刻也必然做出转变。据悉,一个技艺纯熟的皮影雕刻匠,每月顶多能制作十余件作品,在数量上远不及机制皮影的效率。为此,汪天稳做了多方尝试,其皮影作品相比过往也增加了更多的艺术属性,进入到了艺术场馆展示。同时,他也和艺术家进行合作,创作了一批以皮影为媒介的当代艺术作品。
2018年夏,汪天稳带着与当代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副教授邬建安合作的作品来到上海震旦博物馆,为观众呈现了展览“仙人的树林”。这一展览展现了作品《通天树》、黄铜雕镂《白日梦森林》、仿真兽皮装置《征兆》、巨型绘画及视频《仙人笔》、72件皮影偶《社火》、梳理皮影制作过程的教育展区《降火龙的诞生》,以及皮影戏视频《降火龙》等。其中,汪天稳制作的72件《社火》皮影偶,它们搭配着邬建安的灯光装置,仿若幻境。在皮影故乡陕西,所见多为传统造型的皮影工艺品甚至是画面现代的旅游纪念品,在地道的陕西皮影戏班演出后台,也许只能见到演出道具零散地摆放着。而在震旦博物馆中,皮影脱离了商品性展示甚至表演功能,成为一屋子造型艺术。它们来到观众的面前,讲述着关于皮影绵绵不绝的故事。

皮影戏的制作

皮影走入美术馆,走进威尼斯双年展

皮影戏——光影中的艺术,传承非遗文化!

   人生就是一段故事,活在故事,经历故事,走过故事,没必要心力交瘁的对待生活,那是对生活的误读,做一个欣赏世界的人,开心生活,微笑人生,活一份简约,活一份轻松,那是命运的一种解脱。

时至今日,皮影戏海纳百川般容纳了更多的故事和人生,在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环县皮影,唱响黄土高原

  甘肃环县山梁纵横,沟壑遍地,是典型的黄土高原,这里保存了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独具黄土高原特色的环县皮影被人们称之为「东方魔术」,那些在黄土窑洞中高声唱响的道情皮影,讲述着一个个来自远古时候的传奇。

      皮影戏的形成时代尚无确考,但据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它至晚在宋代已经成熟和盛行,东京汴梁瓦舍中的影戏艺人已有董十五、赵七、曹保义等9人。山西繁峙岩山寺文殊殿金代壁画中有一幅《影戏图》,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当时山西皮影演出的实况。经过宋、金、元、明四个历史时期的发展,流行全国各地的皮影戏在清代呈现出繁荣局面。

      皮影戏的演出,有历史演义戏、民间传说戏、武侠公案戏、爱情故事戏、神话寓言戏、时装现代戏等等,无所不有。折子戏、单本戏和连本戏的剧目繁多,数不胜数。
      常见的传统剧目有白蛇传、拾玉镯、西厢记、秦香莲、牛郎织女、杨家将、岳飞传、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封神榜等等。
      从革命战争年代起到解放后,新发展出的时装戏、现代戏和童话寓言剧,常见的剧目有兄妹开荒、白毛女、刘胡兰、小二黑结婚、小女婿、林海雪原、红灯记、龟与鹤、两朋友、东郭先生等等

皮影戏的代表作品

编辑:网络与新媒体闫思彤
制作:闫思彤
指导老师:王瑜
制作网址:flbook.com.cn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