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产业信息动态-11月27日

华阳集团产业技术研究总院    主办

内刊

2024年11月27日

424期

Information dynamics of industry

产业信息动态

——摘选工信部《积极推进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

新型储能制造业作为电子信息制造业的新兴领域,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推动新能源高效开发利用的基础环节。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新能源等增长引擎,深化新型储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引导产业加快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制定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目 录                        CONTENTS

权威之声

05

新疆发布2025年优先发电计划

宏观政策

行业聚焦

18

阳泉矿区10万千瓦光伏复合项目正加速推进

28

日本金刚石半导体技术的实际应用

专业评论

技术前沿

华为发布钠电专利!

25

会展信息

兰州电力设备及输变电展览会

35

09

工信部:积极推进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

成会明院士:电化学储能前景最广阔

30

01

权威之声

authority   VOICE

权威之声

来源:光伏头条

11月25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改委发布关于2025年新疆电网优先购电优先发电计划的通知。
文件指出,太阳能发电机组安排优先发电计划电量181.85亿千瓦时。其中:扶贫光伏、分布式光伏项目实行全额保障收购,计划电量2.93亿千瓦时;国家示范光热项目优先小时数按照批复小时数保障收购,计划电量1.98亿千瓦时;特许权光伏项目优先小时数执行特许权协议确定的年利用小时数,计划电量0.93亿千瓦时;其他光伏项目保量保价优先小时数500小时,计划电量176.01亿千瓦时。
文件明确,电网企业做好优先发电计划保障性收购,各经营主体保量保价之外的发电量按照国家关于电网企业代理购电、电力交易等要求通过市场化方式形成价格。
2024年新疆安排太阳能发电机组优先发电计划电量72.57亿千瓦时。其中,扶贫光伏、分布式光伏、国家示范光热项目实行全额保障收购,计划电量4.31亿千瓦时;特许权光伏执行特许权协议确定的年利用小时数,计划电量0.93亿千瓦时;非平价光伏项目优先小时数800小时,计划电量67.33亿千瓦时。
2025年与2024年相比,太阳能发电机组优先发电计划电量同比增长150.59%。其中的增量主要来自于于扶贫光伏、分布式光伏、光热、特许权光伏项目之外的光伏电站。
原文件如下:

新疆发布2025年优先发电计划

原文件如下:
关于2025年新疆电网优先购电优先发电计划的通知
各地、州、市发展改革委,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各有关企业:
为保障居民、农业、公益性事业用电,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推动电力绿色低碳转型,按照《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和《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关于规范优先发电优先购电计划管理的通知》(发改运行〔2019〕144号)等文件要求,结合我区实际,我委组织制定了2025年优先购电优先发电计划,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基本原则
(一)坚持电力市场改革
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保留必要的优先购电优先发电计划,引导经营主体合理用能,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
(二)坚持保障公益性用电
科学测算优先购电规模,加强优先购电用户动态管理,低价电源优先保障居民、农业、重要公用事业和公益性服务等用电,确保民生用电安全可靠。
(三)坚持清洁能源消纳
大力促进绿色低碳发展,重点考虑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的保障性收购,推动电力行业绿色发展和能源结构优化。
二、2025年优先购电计划
2025年新疆电网优先购电计划电量738.52亿千瓦时,其中:居民、农业及公益性用户用电量453.50亿千瓦时;纺织服装工业企业和南疆四地州劳动密集型企业用电量85.79亿千瓦时;国网新疆电力公司趸售电量157.50亿千瓦时;测算网损电量41.73亿千瓦时。
三、2025年优先发电计划
(一)风电机组安排优先发电计划电量248.82亿千瓦时。其中:国家示范、试验风电项目优先发电利用小时数(以下简称“优先小时数”)按照批复小时数保障收购,计划电量7.26亿千瓦时;其他风电项目保量保价优先小时数895小时,计划电量241.56亿千瓦时。
(二)太阳能发电机组安排优先发电计划电量181.85亿千瓦时。其中:扶贫光伏、分布式光伏项目实行全额保障收购,计划电量2.93亿千瓦时;国家示范光热项目优先小时数按照批复小时数保障收购,计划电量1.98亿千瓦时;特许权光伏项目优先小时数执行特许权协议确定的年利用小时数,计划电量0.93亿千瓦时;其他光伏项目保量保价优先小时数500小时,计划电量176.01亿千瓦时。
(三)水电机组安排优先发电计划电量238.65亿千瓦时。批复电价低于0.25元/千瓦时的水电机组实行全额保障收购。
(四)生物质能发电和资源综合利用机组安排优先发电计划电量40.44亿千瓦时。其中:生物质能发电项目优先小时数3000小时,计划电量6.87亿千瓦时;余热、余压、余气项目优先小时数3000小时,计划电量33.57亿千瓦时。
四、保障措施
(一)电网企业组织开展优先发电计划分解,确保发用电力电量平衡,保障优先购电用户用电。
(二)电网企业做好优先发电计划保障性收购,各经营主体保量保价之外的发电量按照国家关于电网企业代理购电、电力交易等要求通过市场化方式形成价格。
(三)电力调度机构严格落实优先购电优先发电计划。电力交易中心做好优先计划与市场交易的衔接。电网企业应每月向自治区电力主管部门报送优先购电优先发电执行情况,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计划调整建议。
(四)各地(州、市)电力主管部门会同当地供电公司做好地调电源优先发电计划安排工作,加强电力供需形势分析,建立预警机制,保障电力安全稳定运行和可靠供应。?
自治区发展改革委
2024年11月25日

权威之声

项目优先发电利用小时数(以下简称“优先小时数”)按照批复小时数保障收购,计划电量7.26亿千瓦时;其他风电项目保量保价优先小时数895小时,计划电量241.56亿千瓦时。
(二)太阳能发电机组安排优先发电计划电量181.85亿千瓦时。其中:扶贫光伏、分布式光伏项目实行全额保障收购,计划电量2.93亿千瓦时;国家示范光热项目优先小时数按照批复小时数保障收购,计划电量1.98亿千瓦时;特许权光伏项目优先小时数执行特许权协议确定的年利用小时数,计划电量0.93亿千瓦时;其他光伏项目保量保价优先小时数500小时,计划电量176.01亿千瓦时。
(三)水电机组安排优先发电计划电量238.65亿千瓦时。批复电价低于0.25元/千瓦时的水电机组实行全额保障收购。
(四)生物质能发电和资源综合利用机组安排优先发电计划电量40.44亿千瓦时。其中:生物质能发电项目优先小时数3000小时,计划电量6.87亿千瓦时;余热、余压、余气项目优先小时数3000小时,计划电量33.57亿千瓦时。
四、保障措施
(一)电网企业组织开展优先发电计划分解,确保发用电力电量平衡,保障优先购电用户用电。
(二)电网企业做好优先发电计划保障性收购,各经营主体保量保价之外的发电量按照国家关于电网企业代理购电、电力交易等要求通过市场化方式形成价格。
(三)电力调度机构严格落实优先购电优先发电计划。电力交易中心做好优先计划与市场交易的衔接。电网企业应每月向自治区电力主管部门报送优先购电优先发电执行情况,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计划调整建议。
(四)各地(州、市)电力主管部门会同当地供电公司做好地调电源优先发电计划安排工作,加强电力供需形势分析,建立预警机制,保障电力安全稳定运行和可靠供应。
                                                                                     自治区发展改革委
                                                                                       2024年11月25日

权威之声

02

宏观政策

MACROPOLICY

宏观政策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征求意见稿)
新型储能制造业是为新型储能提供能量存储、信息处理、安全控制等产品的制造业的总称,其以新型电池等蓄能产品和各类新型储能技术为主要领域,也包括电源管理芯片、电力电子器件、热管理和能量控制系统等的生产制造。新型储能制造业作为电子信息制造业的新兴领域,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推动新能源高效开发利用的基础环节。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新能源等增长引擎,深化新型储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引导产业加快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培育新质生产力为引领,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统筹发展和安全,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推动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能源转型升级提供强大动能,
(二)基本原则
坚持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市场规模和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结合,形成统筹全局、协调各方、相互补充的发展格局。更好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健全产业政策体系,创新行业管理方式,坚持有效供给与扩大需求相结合。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因地制宜多元化发展,减少低水平重复建设:提高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满足现有应用市场对新型储能产品需求,释放新型储能市场发展潜力。
坚持巩固优势与开拓创新相结合。巩固新型储能关键技术、产业规模、应用生态等优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组织实施储能产业创新工程,强化颠覆性技术创新和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积蓄创新发展动能。
坚持以我为主与国际合作相结合。优化新型储能制造业发展环境,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以更高水平的开放深度融入全球新能源产业发展格局。
(三)发展目标
到 2027年,我国新型储能制造业全链条国际竞争优势

工信部:积极推进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

宏观政策

发展为主线,统筹发展和安全,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推动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能源转型升级提供强大动能。
       (二)基本原则
坚持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市场规模和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结合,形成统筹全局、协调各方、相互补充的发展格局。更好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健全产业政策体系,创新行业管理方式,坚持有效供给与扩大需求相结合。
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因地制宜多元化发展,减少低水平重复建设:提高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满足现有应用市场对新型储能产品需求,释放新型储能市场发展潜力。
坚持巩固优势与开拓创新相结合。巩固新型储能关键技术、产业规模、应用生态等优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组织实施储能产业创新工程,强化颠覆性技术创新和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积蓄创新发展动能。
坚持以我为主与国际合作相结合。优化新型储能制造业发展环境,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以更高水平的开放深度融入全球新能源产业发展格局。
(三)发展目标
到 2027年,我国新型储能制造业全链条国际竞争优势凸显,优势企业梯队进一步壮大,产业创新力和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新型储能制造业规模和下游需求基本匹配,培育千亿元以上规模的生态主导型企业 3~5 家。高安全、高可靠、高能效、长寿命、经济可行的新型储能产品供给能力持续提升。产业主体集中,区域集聚格局基本形成,产业集群和生态体系不断完善。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显著增强,标准体系、管理体制和市场机制更加健全。新型储能系统能量转化效率显著提升,热滥用和过充电不起火、不爆炸,实现新型储能电站电池模块级精准消防,保障全生命周期使用的安全可控。推动新型储能制造业更好满足电力、工业、能源、交通、建筑、通信、农业等多领域应用需求,为推动能源革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坚实物质保障。
二、实施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行动
(四)发展多元化新型储能本体技术
面向中短时、长时电能存储等多时间尺度、多应用场景需求,加快新型储能本体技术多元化发展,提升新型储能产品及技术安全可靠性、经济可行性和能量转化效率。加快锂电池、超级电容器等成熟技术迭代升级,支持颠覆性技术创新,提升高端产品供给能力。推动钠电池、液流电池等工程化和应用技术攻关。发展压缩空气等长时储能技术,加快提升技术经济性和系统能量转换效率。适度超前布局氢储能等超长时储能技术,鼓励结合应用需求探索开发多类型混合储能技术,支持新体系电池、储热储冷等前瞻技术基础研究。

宏观政策

(四)发展多元化新型储能本体技术
面向中短时、长时电能存储等多时间尺度、多应用场景需求,加快新型储能本体技术多元化发展,提升新型储能产品及技术安全可靠性、经济可行性和能量转化效率。加快锂电池、超级电容器等成熟技术迭代升级,支持颠覆性技术创新,提升高端产品供给能力。推动钠电池、液流电池等工程化和应用技术攻关。发展压缩空气等长时储能技术,加快提升技术经济性和系统能量转换效率。适度超前布局氢储能等超长时储能技术,鼓励结合应用需求探索开发多类型混合储能技术,支持新体系电池、储热储冷等前瞻技术基础研究。
(五)突破高效集成和智慧调控技术
推动新型储能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通过对系统能量流和信息流经济配置、功能优化运行、逻辑有效衔接,实现储能系统高效集成和智能化调控,提升新型储能产品智能化、高端化水平。聚焦系统结构设计、精细化电池管理、大功率高效变流器开发、高效热管理和能量管理、辅助设备集成、高性能预制舱等技术开展集中攻关,提高先进功率半导体、智能传感器、电源管理芯片等关键核心部件供给能力。面向大规模新能源消纳和源网荷储一体化需求,推动新型储能集群协同控制、分布式储能聚合控制等技术创新。
(六)攻关生命周期多维度安全技术
围绕新型储能系统生产制造、运行维护、回收利用全生命周期,构建本征技术、主动预警、高效防护、安全应用等多维度安全管理体系。加强新型储能各技术路线热失控及燃烧失效机理研究,突破储能电池本征安全与控制技术,支持基于数字李生和人工智能技术开展新型储能安全预警技术攻关,引导开展多元新型储能技术热蔓延机理研究,推动新型储能单元、系统、电站多尺度消防技术创新,加快新型储能产品健康状态在线评估等技术推广应用,探索建立新型储能产品安全分级评价技术体系。
三、实施产业协同发展推进行动
(七)科学谋划产业布局
组织开展新型储能制造业发展战略研究,引导企业把握发展节奏,结合区域内产业基础、市场需求等情况,合理制定产业发展目标,有序部署产业规模。鼓励储能电池及关键材料企业向可再生能源富集、矿产资源充足、运输条件便利、基础设施完善、应用场景丰富的区域聚集。支持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等地聚焦新型储能领域,培育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构建战略引领、创新驱动、专业赋能的产业发展格局。
(八)引导优化供需关系
着力扩大有效需求,推动实现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高效联动发展。引导上下游稳定预期,完善配套体系,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强供需对接,推动形成产业链融通发展的协同联动机制。引导各地区科学有序布局新型储能制

宏观政策

培育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构建战略引领、创新驱动、专业赋能的产业发展格局。
(八)引导优化供需关系
着力扩大有效需求,推动实现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高效联动发展。引导上下游稳定预期,完善配套体系,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强供需对接,推动形成产业链融通发展的协同联动机制。引导各地区科学有序布局新型储能制造项目,依托研究机构开展行业运行监测预警,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九)加强资源保障利用
加大对国内锂、钴、镍等矿产资源的找矿支持力度,科学有序投放矿业权,增强国内资源保障能力。指导国内企业多元、有序、协同布局海外资源项目,降低资源开发运输成本。在防范风险前提下,支持企业加强对外投资合作,提升海外矿产开发供给能力。鼓励生产企业在新型储能产品研发阶段做好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强产品绿色设计,提升产品易回收、易利用性。在满足产品性能要求前提下,支持生产企业使用再生原料。
(十)培育产业优质企业
鼓励新型储能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强强联合,构建龙头带动、重点攻坚、梯队协同、链群互动的产业集群发展格局。加快培育一批牵引能力强,辐射带动广、集群效应大的生态主导型企业,充分发挥行业带动作用引领产业生态集聚。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和高新技术企业,建设一批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引导重点企业做强差异化、特色化长板。
四、实施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行动
(十一)提高安全生产能力
坚持底线思维,从本质安全、生产安全、使用安全、处置安全等多维度提升新型储能制造业安全水平。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延伸制,引导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开展新型储能产品质量监督,推动新型储能制造业安全与质量提升。鼓励企业和电站强化安全隐患点监测预警,完善应急预案,细化指令线条和内容,制定完善专业人员培训考核制度提升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
(十二)坚持绿色低碳发展
支持新型储能上下游企业优化用能结构,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在制造端扩大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研究制定全产业链能耗计量、碳排放核算评价规范,研究建立储能电池“护照”制度,加快建设新型储能产品溯源管理体系和碳足迹认证体系,推动与国际规则互通互认。

宏观政策

支持新型储能上下游企业优化用能结构,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在制造端扩大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研究制定全产业链能耗计量、碳排放核算评价规范,研究建立储能电池“护照”制度,加快建设新型储能产品溯源管理体系和碳足迹认证体系,推动与国际规则互通互认。
(十三)提升智能制造水平
推动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5G 等信息技术在新型储能制造业广泛应用。加快智能工厂建设,鼓励新型储能产品生产制造以及系统集成关键工序数字化改造,应用机器视觉、超声、红外热成像等在线检测技术优化质量管控系统提升各类新型储能产品原材料生产、包装等环节的自动化水平。支持制造企业延伸服务链条,发展服务型制造新模式,五、实施示范应用场景拓展行动
(十四)推进电源和电网侧储能应用
积极鼓励火电合理配置新型储能,探索开展新型储能配合调峰、调频等多场景应用。拓展风光储氢等新能源应用场景,打通绿电-绿氢-绿氨/绿醇产业链,推动多能互补高效利用。针对沙漠、戈壁、荒漠等新能源富集且本地消纳能力较低的地区,探索利用可再生能源制氢。加快推进共享储能,提升储能对电力系统的辅助服务能力。加快在土地资源紧张或偏远地区推广替代型储能,加强变电站、应急电源等设施设备建设,增强电网保障能力。
(十五)拓展用户侧储能多元应用
面向数据中心、智算中心、通信基站、工业园区、工商业企业、公路服务区等对供电可靠性、电能质量要求高和用电量大的用户,推动配置新型储能。支持具备条件的工业企业、园区建设工业绿色微电网,积极推进新型储能技术产品在工业领域应用。依托“光储充换检”综合性充换电站建设:充分发挥新型储能在车网互动等新模式中的支撑作用。推动“光伏+储能”系统在城市照明、交通信号、农业农村、公共广播、“智慧车棚”等公共基础设施融合应用,鼓励构建微型离网储能系统。发展个性化、定制化家用储能产品。
六、实施产业生态体系完善行动
(十六)提升标准体系支撑水平
推动新型储能技术创新与标准化相互支撑、协同发展支持开展新型储能标准体系建设,落实《国家锂电池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和《新型储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加强

宏观政策

推动新型储能技术创新与标准化相互支撑、协同发展支持开展新型储能标准体系建设,落实《国家锂电池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和《新型储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加强钠电池、固态电池、液流电池标准布局,加快新型储能产品安全、配套关键材料与部件、生产设备、关键检测方法、绿色低碳、回收和综合利用等方面标准制定。加快建立新型储能电池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分级分类制定储能电池标准,加大安全类强制性国家标准实施力度。强化新型储能电池标准体系与现有电力储能系统标准体系的有效衔接。提升新型储能标准国际化水平,积极参与新型储能国际标准制修订。
(十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运用
引导我国新型储能企业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质量,围绕关键材料、储能电池、电力电子器件等重点环节加快培育布局一批原创型、基础型高价值专利,提升标准必要专利相关能力。引导行业完善知识产权市场化运营体系,开展高价值专利产业化服务。研究支持专利和标准协同发展创新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禁止滥用知识产权排除、限制竞争行为。
(十八)强化创新服务平台建设
支持新型储能领域科技创新平台基地建设。推动锂电池行业规范管理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推动新型储能电池全链条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及透明化管理,支持构建行业运行分析、监测预警等机制,鼓励建设新型储能产品检测认证平台,开展产品分析、评价、应用验证等服务。
七、实施国际发展水平提升行动
(十九)加快国际合作步伐
巩固拓展新型储能出口竞争优势。探索将加强新型储能领域国际合作纳入“一带一路”“金砖国家”等合作机制框架,加强与相关国家资源战略、政策、标准等对接,积极推动建立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体系。高质量实施已生效的自由贸易协定,支持企业充分利用自由贸易协定的优惠安排。鼓励行业组织、智库机构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及时跟踪新型储能领域相关国家市场准入、环境保护等政策法规:举办贸易投资相关培训,系统提升企业国际化发展能力。充分发挥国内行业组织和境外中资企业商(协)会协调、自律作用,防范出口领域恶意竞争,共同维护中国品牌良好形象。
(二十)支持高质量“引进来”
鼓励高校、企业和科研院所通过学术会议、联合攻关,人才交流等多种形式开展前瞻技术交流和先进技术引进,支持举办世界级新型储能大会,搭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型储能行业交流平台。鼓励国际新型储能企业和机构在华设立研发中心、生产基地。吸引外资金融机构对华投资,强化与国际性经贸组织、行业商协会、专业投资机构高效互动,建立

宏观政策

鼓励高校、企业和科研院所通过学术会议、联合攻关,人才交流等多种形式开展前瞻技术交流和先进技术引进,支持举办世界级新型储能大会,搭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型储能行业交流平台。鼓励国际新型储能企业和机构在华设立研发中心、生产基地。吸引外资金融机构对华投资,强化与国际性经贸组织、行业商协会、专业投资机构高效互动,建立完善市场化、常态化合作对接机制。
(二十一)推动高水平“走出去”
支持新型储能企业有序开展国际化布局,研究海外布局指引,引导企业制定因地制宜的出海战略和布局方式。在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下,支持企业联合开拓国际市场。深入推进新型储能国际标准交流合作,在全球产业生态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
八、保障措施
(二十二)强化统筹协调
加强产业发展整体规划布局和运行监测,推进产业创新转型升级和健康有序发展。积极探索央地联动和区域协同发展模式,引导各地区因地制宜推进产业合理布局,鼓励地方出台支持新型储能制造业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发展的专项政策。建设政府与企业共同参与的质量监督与行业管理体系,研究建立以强制性国家标准为基础的储能电池产品安全推荐目录。
(二十三)加大政策支持
统筹利用中央及地方相关政策资源,支持新型储能关键技术攻关,开展多场景新型储能应用试点示范。在储能产品运输等环节为企业提供便利化服务。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作用,用好绿色金融工具,鼓励保险机构围绕新型储能电站开发保险产品。
(二十四)优化市场环境
规范地方招商引资法规制度,推动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强锂电池行业规范管理,落实新型储能企业产品质量主体责任,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加强新型储能产品质量监督加强对专利侵权、市场垄断等违法违规行为的预防和惩治化解行业“内卷”现象,维护健康公平市场环境。鼓励第三方机构、行业组织等积极发挥监督作用,建立正向引导市场的产业合作机制。
(二十五)加快人才引育
鼓励高等教育产教融合向新型储能制造业全面延伸,进一步发挥产教融合平台作用,鼓励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环节,做实做优做强产业学院。因产办学、因需施教,助推产业需求与学生所学同频共振。培养与“吸纳”相结合增加国际型产业人才供给,协调构建高端人才培养网络,促进人才差异化合理布局,促进人才等要素跨区域流动,

宏观政策

(二十五)加快人才引育
鼓励高等教育产教融合向新型储能制造业全面延伸,进一步发挥产教融合平台作用,鼓励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环节,做实做优做强产业学院。因产办学、因需施教,助推产业需求与学生所学同频共振。培养与“吸纳”相结合增加国际型产业人才供给,协调构建高端人才培养网络,促进人才差异化合理布局,促进人才等要素跨区域流动。

行业聚焦

INDUSTRY FOCUS

03

行业聚焦

来源:黄河新闻网阳泉频道

日前,记者来到大唐阳泉矿区10万千瓦光伏复合项目施工现场,看到该项目正紧锣密鼓地建设中。此项目作为今年山西省级重点工程项目,总投资额达到5.09亿元,旨在通过高效利用太阳能资源,推动阳泉市能源产业的低碳绿色转型。

阳泉矿区10万千瓦光伏复合项目正加速推进

该项目位于阳泉市矿区永和村,地形以山地为主。项目规划装机容量为100MW,直流侧装机容量120.198MWp,采用先进的双面双玻N型615Wp、620Wp光伏组件,年设计利用小时数为1435小时。

行业聚焦

自项目启动以来,建设团队上紧了“发条”,按下了项目发展的“快进键”,全力推进各项建设任务。目前,光伏场区已完成桩基引孔累计达到44682个,桩基浇筑已完成31778个,支架和光伏组件已开始安装。升压站方面,主变、无功补偿设备已经安装完成,集电线路完成了22基塔基础开挖和7基塔基础浇筑。

行业聚焦

大唐阳泉矿区10万千瓦光伏复合项目不仅规模宏大,而且技术先进。项目将新建一座220kV升压站,并配置10%的储能系统。各光伏发电单元将通过4回35kV集电线路汇集至220kV升压站,以1回220kV送出线路接入锦佑风电场220kV升压站,通过锦佑风电场~海落湾站220kV线路送出。项目并网发电后,将大幅提升阳泉市的能源供给能力,并在替代标煤、减排二氧化碳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行业聚焦

据初步估算,项目年平均发电量可达173043MWh,年平均发电销售收入将达到5745万元。同时,项目年可节约发电标煤约4.56万吨,减少排放CO2气体约10.74万吨,SO2气体约913吨,以及NOx约1484吨。这不仅有助于改善大气环境,还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行业聚焦

大唐阳泉矿区10万千瓦光伏复合项目的建设,不仅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规划,也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国家战略的重要措施。项目的成功实施,将为阳泉市能源产业的低碳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支撑,助力构建循环发展经济模式,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行业聚焦

04

技术前沿

TECHNOLOGY FRONTIER

技术前沿

华为公布钠电新专利《电解液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电解液和钠离子电池》,通过电解液配方优化,改善钠电首效低、循环差短板。
提供了电解液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电解液和钠离子电池,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用以解决钠离子电池首次库仑效率低、循环性能差的问题。该电解液添加剂包括钠离子和环状阴离子,环状阴离子的环结构上包含不饱和键。该电解液添加剂易被氧化而脱钠,从而为钠离子电池提供额外的钠离子源,提高钠离子电池的首次库仑效率。并且,能够在正负极表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形成稳定致密的界面膜,从而抑制正极材料中金属离子溶出,减少其与电解液之间的副反应,从而减少气体产生,保证正极材料结构稳定。同时,还能防止正极材料中的金属离子沉积在负极,降低电池内阻,从而提高钠离子电池的高温和循环性能。
华为最新的钠电专利通过优化电解液添加剂,解决了钠电池首效和循环性能的短板问题。这一突破被认为是钠电池量产的关键点。尽管钠电池价格下降,但厂商的研发进度并未放缓,技术路线逐渐从发散走向聚焦。
钠电池的正极材料成本显著降低,聚云离子的正极材料成本已降至每吨2万元,比层状氧化物便宜。钠电池的成本优势使其能够与锂电池的价格脱钩,即使锂价降至5万至6万元,钠电池仍具竞争力。
钠电产业进展快,25年进入订单兑现期

来源:钠电材料

华为发布钠电专利!

技术前沿

钠电产业进展快,25年进入订单兑现期
华为、阳光、维科等今年以来都有推进钠电储能示范项目,储能是钠电落地最快场景;
宁德近日表态,二代钠电池已研发成功 ,25年推向市场,远期替代50%铁锂。宁德时代计划在2025年实现二代钠电池的量产,应用于插电混动和增程式车辆的小圆电池。储能厂商如华为和联合阳光正在推进钠电池与锂电池的混合路线,储能项目已开始落地。
钠电池在储能领域的应用进展快于动力电池,因其成本优势明显。储能项目的快速推进使得钠离子电池在储能领域优先发力,预计明年储能的落地速度将快于动力电池。
混动市场钠电渗透靠骁遥电池,纯电市场钠电低成本带来A00电车全面替换,26-27年渗透率有望20%。
聚阴离子路线进展最快,华为储能为该路线
聚阴离子路线二级市场认知度低,但根据产业调研,层状路线公司正研发转向聚阴离子;
目前c、b、eve等均在推进相关中试,明年储能项目放量明确,钠电储能单wh bom成本0.2,低于铁锂。
硬碳作为钠电池的负极材料,目前主要由远东和贝特瑞两家公司供应。远东计划明年将硬碳出货量提升至千吨级,采用竹子和椰壳作为低成本原材料。贝特瑞的硬碳出货量也在快速增长。
正极材料方面,同兴环保在钠电池正极材料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计划明年建设2万吨的量产线。其产品性能指标优异,并研发了补钠剂以提升首效和循环性能。同兴环保的市场预期和市值增长潜力大,同兴环保可以被视为聚阴离子正极材料的龙头。
同兴环保已推进到中试阶段,拥有500吨的中试产线,计划明年建设2万吨的量产线。这一产能在行业内的上市公司中是非常大的。其产品已迭代到第二代,性能指标如电压平台和循环性能在行业内表现优异。同时,他们研发了补钠剂,通过钠电正极的补钠来提升首效和循环性能的短板。

05

专业评论

Professional comments

专业评论

来源:宽禁带半导体技术创新联盟

日本在金刚石半导体技术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一直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尽管面临技术挑战,但金刚石半导体以其卓越的性能而闻名,其技术突破最早可能在 2025年至2030年带来实际应用。据日经新闻报道,佐贺大学于2023年成功开发了世界上第一个由金刚石半导体制成的功率器件。同年,该大学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合作开发了用于太空通信的高频金刚石半导体元件。
总部位于东京的精密零件制造商Orbray成功开发了2英寸金刚石晶圆的量产技术,突破了尺寸制造的极限。该公司预计将很快完成4英寸基板的研发。此外,由丰田和电装共同出资的Mirai Technologies正在与Orbray合作开发车载金刚石功率器件,目标是在2030年代实现商业化。
Orbray还与英美资源集团(Anglo American plc)合作,推进其人造金刚石基板业务,重点开发用于功率半导体和通信的大直径金刚石基板。该公司计划扩大其在日本秋田县的生产设施,预计将于2029年首次公开募股。
Power Diamond Systems是一家从早稻田大学分拆出来的日本初创公司,于 2023年成功开发了一项技术,以提高金刚石功率器件的载流能力。该公司计划在未来几年推出样品,并已与九州工业大学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
与此同时,由北海道大学和国立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AIST)衍生而来的初创公司Ookuma Diamond Device正在福岛县大隈市建造一家大型量产工厂。该设施预计将于2026财年(2026年4月至2027年3月)开始运营,旨在将其产品用于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废料清除设备。这些核废料是2011年福岛核泄漏事故中反应堆结构和核燃料熔化产生的高放射性残留物。只有像金刚石半导体这样能够承受高辐射的设备才能处理它们。金刚石半导体加速商业化的潜力引起了人们对相关业务的更多关注。例如,JTEC公司专门为研究机构生产精密设备,并开发了一种用于抛光高硬度材料表面的等离子技术。EDP公司是日本唯一一家从事宝石用人造金刚石种子生产和销售的公司,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单晶生产机制。该公司还从事金刚石半导体基片和工具材料的生产。随着金刚石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合成金刚石的质量和稳定供应变得越来越重要。住友电工在20世纪80年代生产了世界上最大的人造金刚石单晶体,命名为 “SumiCrystal”,使用的是高质量的工业应用材料。目前,大部分人造金刚石生产集中在印度和中国。韩国于2024年开发出一种技术,缩短生产人造钻石所需的时间。韩国基础科学研究所(IBS)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介绍了一种新技术,该技术使用一种由镓、镍和其他材料组成的液态金属合金,可在150分钟内制造出人造钻石。日本在金刚石半导体技术方面的进步令人瞩目,预计到2025-2030年间将实现多项实际应用。凭借其在材料制备、器件设计和应用拓展方面的优势,日本有望在电动汽车、电力电子、5G/6G通信和量子计算等领域引领金刚石半导体技术的发展。然而,成本控制、技术成熟度和市场竞争等挑战仍需克服。

日本金刚石半导体技术的实际应用

专业评论

与此同时,由北海道大学和国立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AIST)衍生而来的初创公司Ookuma Diamond Device正在福岛县大隈市建造一家大型量产工厂。该设施预计将于2026财年(2026年4月至2027年3月)开始运营,旨在将其产品用于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废料清除设备。
这些核废料是2011年福岛核泄漏事故中反应堆结构和核燃料熔化产生的高放射性残留物。只有像金刚石半导体这样能够承受高辐射的设备才能处理它们。
金刚石半导体加速商业化的潜力引起了人们对相关业务的更多关注。例如,JTEC公司专门为研究机构生产精密设备,并开发了一种用于抛光高硬度材料表面的等离子技术。
EDP公司是日本唯一一家从事宝石用人造金刚石种子生产和销售的公司,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单晶生产机制。该公司还从事金刚石半导体基片和工具材料的生产。
随着金刚石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合成金刚石的质量和稳定供应变得越来越重要。住友电工在20世纪80年代生产了世界上最大的人造金刚石单晶体,命名为 “SumiCrystal”,使用的是高质量的工业应用材料。
目前,大部分人造金刚石生产集中在印度和中国。韩国于2024年开发出一种技术,缩短生产人造钻石所需的时间。韩国基础科学研究所(IBS)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介绍了一种新技术,该技术使用一种由镓、镍和其他材料组成的液态金属合金,可在150分钟内制造出人造钻石。
日本在金刚石半导体技术方面的进步令人瞩目,预计到2025-2030年间将实现多项实际应用。凭借其在材料制备、器件设计和应用拓展方面的优势,日本有望在电动汽车、电力电子、5G/6G通信和量子计算等领域引领金刚石半导体技术的发展。然而,成本控制、技术成熟度和市场竞争等挑战仍需克服。

专业评论

来源:电池中国

11月18日-20日,第九届动力电池应用国际峰会(CBIS2024)在中国上海举行。本届峰会以“向新·融合——开创产业合作新时代”为主题,由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联合电池中国网共同主办,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总冠名。在峰会开幕式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成会明作主旨报告。
以下是成会明院士主旨报告内容:
尊敬的司梅女士、伊戈尔先生、格伦先生,孙老师、王泽深秘书长、刘金成董事长等各位董事长、企业家,大家早上好。
我参加了两三次这个论坛,首先祝贺CBEA十周年,虽然一晃就过去了,但是电池领域的成长十周年是突飞猛进。十周年电动车增长了100倍,电池也是相应的增长。
我今天跟大家做一些分享,主要是我们最近针对电池发展做的一些工作,有一些还不成熟,请大家批评指正。
能源结构是从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转换,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转换就依赖于储能,因为可再生能源主要是太阳能和风能,依赖于地理、气候环境等因素具有不确定性、间歇性、不稳定性,我们就需要发展先进的高性能的储能技术,包括储热、储氢、储电。
先进储能技术必须安全,特别是储能。大楼里面安装的储能装置如果出了问题,影响非常大。当然长寿命、低成本、环境适应性、可持续发展,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指标。储能有多方面,储电又分两大类:1,物理储电;2,电化学储电。电化学里种类又非常多,从锂电到正在兴起的钠电、液流、铅酸等多个方面,从现在储能的装机看很显然先进储能技术的比例越来越大,而像抽水蓄能这种物理比例正在变小,当然先进储能现在还是以锂离子电池为主达到98%。这个数据是比较老的数据,刚才泽深秘书长告诉大家今年1-10月份已经900多GWh超过了2023年全年的量。更值得注意的是,他刚才给了一个数据其他电池是160GWh增长是143%,这就充分说明了现在我们整个电池领域动力电池在增长,消费电池在平稳。但储能电池这部分在快速增长,因为储能这个领域市场空间非常大,所以如果它快速增长给我们电池带来一系列挑战,包括安全性、苛刻环境、资源问题。所以我们就必须针对这样一些问题开展相关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当然这需要学界、产业界的共同努力。从安全性来说现在两大方面:1,固态电池;2,水系电池。从资源问题来说一方面我们要发展资源丰富的电池,包括钠、锌、铝、镁、钙等,还有我们也必须注重现有特别是锂离子电池的回收与利用。我们团队针对这些方面开展了研究,所以我今天跟大家介绍四个方面,首先是新型固态电池。固态电池的核心大家都知道是固态电解质,现在发展的固态电解质分两大类:无机、有机。无机里又分硫化物、氧化物、卤化物,我们还可以将无机和有机进行复合,这些大类的电池都各有优缺点,总体来看动态电解质不管是无机还是有机,室温离子都非常机,而且低温性能更差。现在虽然只关注锂电和钠,但是如果要考虑到今后的多价离子的话,实际上固态电解质多价离子的导电离会更差,需要我们在这方面开展探索。从传导机制,无机固态电解质主要是利用晶格跃迁,而聚合物质我国固态电解质主要是采取链段摆动的传统机制。相关的问题是无机主要有不稳定,容易与空气中的水反应,还有界面接触差,所以我们需要改进界面甚至加很大的压力。有机固态电解质的问题是室温传导率更差,比无机还要差,而且热稳定性差。我们在就想有没有发展新的固态电解质或者是采用新型的离子传导机制呢?因为我主要从事低维材料包括一维、二维材料的研究,我们就考虑是否可以利用二维限域空间实现高离子传导,通过前人和我们自己的研究发现,发现二维限域空间可以加速离子传导。为此我们在这个方面进行了一些非常基础性的探索,包括发展无机二维材料、有机/无机杂化材料、二维有机分子、自主装材料。我们发现在二维过渡金属硫磷化物的材料里面,如果我们有意识的制造缺陷,它的传导力会极大的提升,相关的工作发表在《science》上。但是二维固态离子传导,在二维的方向上很快,但是在另外一个方向上有层间的传导比较差,我们必须要克服这样的缺点。我们提出一个设计思想,采用二维有机固态电解质,但是增加三维的传导,所以我们叫二维有机筛固态电解质,这样的话既可以在二维链内利用德拜弹射效应促进传导,同时可以通过这个筛网结构在三维空间获得传导。我们提出的二维固态电解质因为它是有机的,所以它的工艺特性非常好,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制备,而且柔韧性很好。从初步的研究发现它的室温离子可以达到1毫西门子,也就是说跟无机固态电解质相当。而且我们也对它的环境、耐受性、阻燃性、高温稳定性进行了相关的研究,都极大优于现有的有机固态电解质。我们也发现二维有机固态电解质具有比较宽的电压窗口高达4.5V,因此可以跟高电压的正极材料匹配。这样我们就做了一些初步的探索,比如与磷酸铁锂进行配合,加了5个Mpa的压力,在500圈高链负载的情况下具有比较好的性能,而且它在0度也具有比较好的性能,也可以适配高电压正极材料,在室温下具有比较好的倍率特性。而且这个电解质还有一个好处它遇水不分解、结构稳定,对它的循环做了研究发现它老化后还能稳定使用,所以我们认为这个有机固态电解质有可能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固态电池的电解质。我们也分析了它的价格基本上跟聚合物的价格相当,跟无机固态电解质比非常有优势。总而言之固态电解质具有比较均匀的性能也有比较好的成本和工艺特性,目前我们正在加紧开发。第二方面为了适应苛刻的环境我们必须开发宽温锂电池,这个我以前也跟大家介绍过,我们选择的方式与一般的有点不同,我们主要是在负极上面做点文章。大家知道铝负极可以发生核净化反应,有可能作为负极材料使用。它和石墨负极比有比较合适的处理电位,可以抑制低温吸力,因为是核进化反应,所以在电解液的选择方面范围比较宽。铝负极也有很大的问题,和我们做硅负极一样,具有体积膨胀粉化的问题,而且合金化反应容易沿晶,主要在金件上出现沿晶开裂、反应不均等问题,所以我们需要研究。研究的手段主要是与碳复合,这与我们做硅碳负极完全相同。经过大概近十年的努力,成功地开发出了铝碳负极材料,可以与我们现有的正极相匹配,包括钴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三元匹配的正极不同、工作温度不同,但是他们的低温性能都非常好,而且循环性能、倍率特性也很好。总体来说和现有的锂电比,具有能量密度安全、宽温域和高功率的优势,所以我们也进行了相关的中试和放大,现在也在进行产业化建设。今年一月在漠河做的实验,湖南卫视找到我们,发现确实在零下40度我们的电池可以充电,可以放电,工作良好。今年准备搞一个电动车在磨合试行。第三电池材料的回收。现在电池用量这么大,不管是动力还是储能,总有一个寿命问题。现有的回收方法多是火法和湿法。我们归纳了一下基本上从分子到元素、原子再到分子,所以这个过程是非常冗长的,而且能耗高、环境污染。我们提出了一个方法是从分子到分子,也就是说我们是将以实效的锂离子正极材料和它进行修复,让它直接使用。所以这个过程是不破坏原子间的共价键,所以所需能量比较低,流程比较短。我们基本上是三种,直接修复、升级修复、拓展应用。升级修复把低价值修复为高价值的,比如说把低电压修复为高电压的;拓展应用是拓展到其他领域,比如说催化剂等领域,举两个简单的例子,因为我们最近发现了锂化物,可以直接修复三元材料,而且在近室温条件下就可以修复。用我们自己车检实现的锂离子电池,也包括从商业化购买的像523的黑粉进行修复,可以看到蓝色的曲线修复后的材料甚至比原始材料的性能还好。我们对它做了个技术经济分析,很显然能耗低、环境污染小、经济效益好。另外我们充分利用失效锂离子电池材料的特点,具有缺陷、裂纹,而这些缺陷、裂纹正巧是我们掺杂的驱动力,所以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特点在掺杂量非常小的情况下对材料进行均匀掺杂,比如掺杂铝、镁,虽然掺杂量很低但我们能够实现很好的均匀掺杂从而提升性能,这个材料就可以在4.6V下循环稳定使用,这是一个典型的升级修复的例子。目前我们也在深圳成立了一家公司,现在百公斤级的中试已经完成正准备向进一步产业化推进。最后给大家介绍下我们在水系电池方面的研究。我们知道水系电池具有本征安全,我们选择锌的话具有资源丰富的特性,所以总体来说它具有比较好的优势,但它也具有很大的问题,比如它的电压窗口窄,电压低意味着能量密度非常低,另外它的界面稳定性差、正极材料容易结构失稳,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也开发了相应的策略,比如电解质凝胶化等这样一些因素。我们发现如果采用凝胶化的电解质不仅能够提高它的离子传导而且可以扩展它的电压窗口,进一步提出含有溶剂化增强剂+功能添加剂+水的三元复合电解液,可以将电化学窗口拓展到三伏。我们也认真分析了锌负极容易发生的比如析氢、腐蚀、钝化、枝晶等这一系列反应,针对这些反应我们进行研究,比较有意思的是我们利用锌负极本身具有的催化、氧化、还原的反应特性构筑了具有化学键合的凝胶电解质和锌的负极界面。也就是说这个凝胶电解质可以在锌的诱导下直接发生原位聚合,氧化还原聚合形成相应的化学反应,从而来控制它与水的反应特性,阻碍与锌的接触,使它的稳定性得到极大的延伸。我们也在做相应的中试开发包括表面改性,凝胶电解质制备,干化电解技术和隔膜改性技术,希望在做基础研究的同时,也能够把基础研究的部分结果尽快导入到应用中。我们也与香港公司中华煤气在大陆成立的港华能源合作,共建了储能联合创新中心,建了一个小试线,我们希望把先把锌电池在UPS不间断电源等应急电源上进行示范,从而再进一步的推广应用。以上和大家简单介绍最近开展的一些工作,总之先进储能技术是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利用的不可缺少的支撑技术,而且我们现在储能市场从动力到储能、消费电子等等,储能又分园区、建筑、大规模储能等多方面。所以我个人觉得,我们会有多种储能技术长期共存,但是电化学储能可能是前景最为广阔的。要考虑到未来大规模电化学储能的发展,我们就必须发展可持续的电池技术,具有可持续本着安全的特性,可以解决现在的安全痛点、资源痛点等难题。但是事实上我们面临的挑战也非常大,需要我们产、学、研、政、经结合在一起,这个主题向新融合共同发展,感谢我的团队包括中科院深圳先进院、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深圳理工大学的同事和同学,最后也感谢资助机构,谢谢大家,尽情批评指正。

成会明院士:电化学储能前景最广阔

专业评论

先进储能技术必须安全,特别是储能。大楼里面安装的储能装置如果出了问题,影响非常大。当然长寿命、低成本、环境适应性、可持续发展,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指标。
储能有多方面,储电又分两大类:物理储电和电化学储电。
电化学里种类又非常多,从锂电到正在兴起的钠电、液流、铅酸等多个方面,从现在储能的装机看很显然先进储能技术的比例越来越大,而像抽水蓄能这种物理比例正在变小,当然先进储能现在还是以锂离子电池为主达到98%。
这个数据是比较老的数据,刚才泽深秘书长告诉大家今年1-10月份已经900多GWh超过了2023年全年的量。更值得注意的是,他刚才给了一个数据其他电池是160GWh增长是143%,这就充分说明了现在我们整个电池领域动力电池在增长,消费电池在平稳。
但储能电池这部分在快速增长,因为储能这个领域市场空间非常大,所以如果它快速增长给我们电池带来一系列挑战,包括安全性、苛刻环境、资源问题。所以我们就必须针对这样一些问题开展相关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当然这需要学界、产业界的共同努力。
从安全性来说现在两大方面:固态电池和水系电池。
从资源问题来说一方面我们要发展资源丰富的电池,包括钠、锌、铝、镁、钙等,还有我们也必须注重现有特别是锂离子电池的回收与利用。
我们团队针对这些方面开展了研究,所以我今天跟大家介绍四个方面,首先是新型固态电池
固态电池的核心大家都知道是固态电解质,现在发展的固态电解质分两大类:无机、有机。无机里又分硫化物、氧化物、卤化物,我们还可以将无机和有机进行复合,这些大类的电池都各有优缺点,总体来看动态电解质不管是无机还是有机,室温离子都非常机,而且低温性能更差。
现在虽然只关注锂电和钠,但是如果要考虑到今后的多价离子的话,实际上固态电解质多价离子的导电离会更差,需要我们在这方面开展探索。
从传导机制,无机固态电解质主要是利用晶格跃迁,而聚合物质我国固态电解质主要是采取链段摆动的传统机制。相关的问题是无机主要有不稳定,容易与空气中的水反应,还有界面接触差,所以我们需要改进界面甚至加很大的压力。
有机固态电解质的问题是室温传导率更差,比无机还要差,而且热稳定性差。我们在就想有没有发展新的固态电解质或者是采用新型的离子传导机制呢?因为我主要从事低维材料包括一维、二维材料的研究,我们就考虑是否可以利用二维限域空间实现高离子传导,通过前人和我们自己的研究发现,发现二维限域空间可以加速离子传导。为此我们在这个方面进行了一些非常基础性的探索,包括发展无机二维材料、有机/无机杂化材料、二维有机分子、自主装材料。我们发现在二维过渡金属硫磷化物的材料里面,如果我们有意识的制造缺陷,它的传导力会极大的提升,相关的工作发表在《science》上。但是二维固态离子传导,在二维的方向上很快,但是在另外一个方向上有层间的传导比较差,我们必须要克服这样的缺点。我们提出一个设计思想,采用二维有机固态电解质,但是增加三维的传导,所以我们叫二维有机筛固态电解质,这样的话既可以在二维链内利用德拜弹射效应促进传导,同时可以通过这个筛网结构在三维空间获得传导。我们提出的二维固态电解质因为它是有机的,所以它的工艺特性非常好,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制备,而且柔韧性很好。从初步的研究发现它的室温离子可以达到1毫西门子,也就是说跟无机固态电解质相当。而且我们也对它的环境、耐受性、阻燃性、高温稳定性进行了相关的研究,都极大优于现有的有机固态电解质。我们也发现二维有机固态电解质具有比较宽的电压窗口高达4.5V,因此可以跟高电压的正极材料匹配。这样我们就做了一些初步的探索,比如与磷酸铁锂进行配合,加了5个Mpa的压力,在500圈高链负载的情况下具有比较好的性能,而且它在0度也具有比较好的性能,也可以适配高电压正极材料,在室温下具有比较好的倍率特性。而且这个电解质还有一个好处它遇水不分解、结构稳定,对它的循环做了研究发现它老化后还能稳定使用,所以我们认为这个有机固态电解质有可能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固态电池的电解质。我们也分析了它的价格基本上跟聚合物的价格相当,跟无机固态电解质比非常有优势。总而言之固态电解质具有比较均匀的性能也有比较好的成本和工艺特性,目前我们正在加紧开发。第二方面为了适应苛刻的环境我们必须开发宽温锂电池,这个我以前也跟大家介绍过,我们选择的方式与一般的有点不同,我们主要是在负极上面做点文章。大家知道铝负极可以发生核净化反应,有可能作为负极材料使用。它和石墨负极比有比较合适的处理电位,可以抑制低温吸力,因为是核进化反应,所以在电解液的选择方面范围比较宽。铝负极也有很大的问题,和我们做硅负极一样,具有体积膨胀粉化的问题,而且合金化反应容易沿晶,主要在金件上出现沿晶开裂、反应不均等问题,所以我们需要研究。研究的手段主要是与碳复合,这与我们做硅碳负极完全相同。经过大概近十年的努力,成功地开发出了铝碳负极材料,可以与我们现有的正极相匹配,包括钴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三元匹配的正极不同、工作温度不同,但是他们的低温性能都非常好,而且循环性能、倍率特性也很好。总体来说和现有的锂电比,具有能量密度安全、宽温域和高功率的优势,所以我们也进行了相关的中试和放大,现在也在进行产业化建设。今年一月在漠河做的实验,湖南卫视找到我们,发现确实在零下40度我们的电池可以充电,可以放电,工作良好。今年准备搞一个电动车在磨合试行。第三电池材料的回收。现在电池用量这么大,不管是动力还是储能,总有一个寿命问题。现有的回收方法多是火法和湿法。我们归纳了一下基本上从分子到元素、原子再到分子,所以这个过程是非常冗长的,而且能耗高、环境污染。我们提出了一个方法是从分子到分子,也就是说我们是将以实效的锂离子正极材料和它进行修复,让它直接使用。所以这个过程是不破坏原子间的共价键,所以所需能量比较低,流程比较短。我们基本上是三种,直接修复、升级修复、拓展应用。升级修复把低价值修复为高价值的,比如说把低电压修复为高电压的;拓展应用是拓展到其他领域,比如说催化剂等领域,举两个简单的例子,因为我们最近发现了锂化物,可以直接修复三元材料,而且在近室温条件下就可以修复。用我们自己车检实现的锂离子电池,也包括从商业化购买的像523的黑粉进行修复,可以看到蓝色的曲线修复后的材料甚至比原始材料的性能还好。我们对它做了个技术经济分析,很显然能耗低、环境污染小、经济效益好。另外我们充分利用失效锂离子电池材料的特点,具有缺陷、裂纹,而这些缺陷、裂纹正巧是我们掺杂的驱动力,所以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特点在掺杂量非常小的情况下对材料进行均匀掺杂,比如掺杂铝、镁,虽然掺杂量很低但我们能够实现很好的均匀掺杂从而提升性能,这个材料就可以在4.6V下循环稳定使用,这是一个典型的升级修复的例子。目前我们也在深圳成立了一家公司,现在百公斤级的中试已经完成正准备向进一步产业化推进。最后给大家介绍下我们在水系电池方面的研究。我们知道水系电池具有本征安全,我们选择锌的话具有资源丰富的特性,所以总体来说它具有比较好的优势,但它也具有很大的问题,比如它的电压窗口窄,电压低意味着能量密度非常低,另外它的界面稳定性差、正极材料容易结构失稳,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也开发了相应的策略,比如电解质凝胶化等这样一些因素。我们发现如果采用凝胶化的电解质不仅能够提高它的离子传导而且可以扩展它的电压窗口,进一步提出含有溶剂化增强剂+功能添加剂+水的三元复合电解液,可以将电化学窗口拓展到三伏。我们也认真分析了锌负极容易发生的比如析氢、腐蚀、钝化、枝晶等这一系列反应,针对这些反应我们进行研究,比较有意思的是我们利用锌负极本身具有的催化、氧化、还原的反应特性构筑了具有化学键合的凝胶电解质和锌的负极界面。也就是说这个凝胶电解质可以在锌的诱导下直接发生原位聚合,氧化还原聚合形成相应的化学反应,从而来控制它与水的反应特性,阻碍与锌的接触,使它的稳定性得到极大的延伸。我们也在做相应的中试开发包括表面改性,凝胶电解质制备,干化电解技术和隔膜改性技术,希望在做基础研究的同时,也能够把基础研究的部分结果尽快导入到应用中。我们也与香港公司中华煤气在大陆成立的港华能源合作,共建了储能联合创新中心,建了一个小试线,我们希望把先把锌电池在UPS不间断电源等应急电源上进行示范,从而再进一步的推广应用。以上和大家简单介绍最近开展的一些工作,总之先进储能技术是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利用的不可缺少的支撑技术,而且我们现在储能市场从动力到储能、消费电子等等,储能又分园区、建筑、大规模储能等多方面。所以我个人觉得,我们会有多种储能技术长期共存,但是电化学储能可能是前景最为广阔的。要考虑到未来大规模电化学储能的发展,我们就必须发展可持续的电池技术,具有可持续本着安全的特性,可以解决现在的安全痛点、资源痛点等难题。但是事实上我们面临的挑战也非常大,需要我们产、学、研、政、经结合在一起,这个主题向新融合共同发展,感谢我的团队包括中科院深圳先进院、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深圳理工大学的同事和同学,最后也感谢资助机构,谢谢大家,尽情批评指正。

专业评论

有机固态电解质的问题是室温传导率更差,比无机还要差,而且热稳定性差。我们在就想有没有发展新的固态电解质或者是采用新型的离子传导机制呢?因为我主要从事低维材料包括一维、二维材料的研究,我们就考虑是否可以利用二维限域空间实现高离子传导,通过前人和我们自己的研究发现,发现二维限域空间可以加速离子传导。
为此我们在这个方面进行了一些非常基础性的探索,包括发展无机二维材料、有机/无机杂化材料、二维有机分子、自主装材料。我们发现在二维过渡金属硫磷化物的材料里面,如果我们有意识的制造缺陷,它的传导力会极大的提升,相关的工作发表在《science》上。但是二维固态离子传导,在二维的方向上很快,但是在另外一个方向上有层间的传导比较差,我们必须要克服这样的缺点。
我们提出一个设计思想,采用二维有机固态电解质,但是增加三维的传导,所以我们叫二维有机筛固态电解质,这样的话既可以在二维链内利用德拜弹射效应促进传导,同时可以通过这个筛网结构在三维空间获得传导。
我们提出的二维固态电解质因为它是有机的,所以它的工艺特性非常好,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制备,而且柔韧性很好。从初步的研究发现它的室温离子可以达到1毫西门子,也就是说跟无机固态电解质相当。
而且我们也对它的环境、耐受性、阻燃性、高温稳定性进行了相关的研究,都极大优于现有的有机固态电解质。我们也发现二维有机固态电解质具有比较宽的电压窗口高达4.5V,因此可以跟高电压的正极材料匹配。
这样我们就做了一些初步的探索,比如与磷酸铁锂进行配合,加了5个Mpa的压力,在500圈高链负载的情况下具有比较好的性能,而且它在0度也具有比较好的性能,也可以适配高电压正极材料,在室温下具有比较好的倍率特性。
而且这个电解质还有一个好处它遇水不分解、结构稳定,对它的循环做了研究发现它老化后还能稳定使用,所以我们认为这个有机固态电解质有可能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固态电池的电解质。我们也分析了它的价格基本上跟聚合物的价格相当,跟无机固态电解质比非常有优势。总而言之固态电解质具有比较均匀的性能也有比较好的成本和工艺特性,目前我们正在加紧开发。
第二方面为了适应苛刻的环境我们必须开发宽温锂电池,这个我以前也跟大家介绍过,我们选择的方式与一般的有点不同,我们主要是在负极上面做点文章。大家知道铝负极可以发生核净化反应,有可能作为负极材料使用。它和石墨负极比有比较合适的处理电位,可以抑制低温吸力,因为是核进化反应,所以在电解液的选择方面范围比较宽。铝负极也有很大的问题,和我们做硅负极一样,具有体积膨胀粉化的问题,而且合金化反应容易沿晶,主要在金件上出现沿晶开裂、反应不均等问题,所以我们需要研究。研究的手段主要是与碳复合,这与我们做硅碳负极完全相同。经过大概近十年的努力,成功地开发出了铝碳负极材料,可以与我们现有的正极相匹配,包括钴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三元匹配的正极不同、工作温度不同,但是他们的低温性能都非常好,而且循环性能、倍率特性也很好。总体来说和现有的锂电比,具有能量密度安全、宽温域和高功率的优势,所以我们也进行了相关的中试和放大,现在也在进行产业化建设。今年一月在漠河做的实验,湖南卫视找到我们,发现确实在零下40度我们的电池可以充电,可以放电,工作良好。今年准备搞一个电动车在磨合试行。第三电池材料的回收。现在电池用量这么大,不管是动力还是储能,总有一个寿命问题。现有的回收方法多是火法和湿法。我们归纳了一下基本上从分子到元素、原子再到分子,所以这个过程是非常冗长的,而且能耗高、环境污染。我们提出了一个方法是从分子到分子,也就是说我们是将以实效的锂离子正极材料和它进行修复,让它直接使用。所以这个过程是不破坏原子间的共价键,所以所需能量比较低,流程比较短。我们基本上是三种,直接修复、升级修复、拓展应用。升级修复把低价值修复为高价值的,比如说把低电压修复为高电压的;拓展应用是拓展到其他领域,比如说催化剂等领域,举两个简单的例子,因为我们最近发现了锂化物,可以直接修复三元材料,而且在近室温条件下就可以修复。用我们自己车检实现的锂离子电池,也包括从商业化购买的像523的黑粉进行修复,可以看到蓝色的曲线修复后的材料甚至比原始材料的性能还好。我们对它做了个技术经济分析,很显然能耗低、环境污染小、经济效益好。另外我们充分利用失效锂离子电池材料的特点,具有缺陷、裂纹,而这些缺陷、裂纹正巧是我们掺杂的驱动力,所以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特点在掺杂量非常小的情况下对材料进行均匀掺杂,比如掺杂铝、镁,虽然掺杂量很低但我们能够实现很好的均匀掺杂从而提升性能,这个材料就可以在4.6V下循环稳定使用,这是一个典型的升级修复的例子。目前我们也在深圳成立了一家公司,现在百公斤级的中试已经完成正准备向进一步产业化推进。最后给大家介绍下我们在水系电池方面的研究。我们知道水系电池具有本征安全,我们选择锌的话具有资源丰富的特性,所以总体来说它具有比较好的优势,但它也具有很大的问题,比如它的电压窗口窄,电压低意味着能量密度非常低,另外它的界面稳定性差、正极材料容易结构失稳,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也开发了相应的策略,比如电解质凝胶化等这样一些因素。我们发现如果采用凝胶化的电解质不仅能够提高它的离子传导而且可以扩展它的电压窗口,进一步提出含有溶剂化增强剂+功能添加剂+水的三元复合电解液,可以将电化学窗口拓展到三伏。我们也认真分析了锌负极容易发生的比如析氢、腐蚀、钝化、枝晶等这一系列反应,针对这些反应我们进行研究,比较有意思的是我们利用锌负极本身具有的催化、氧化、还原的反应特性构筑了具有化学键合的凝胶电解质和锌的负极界面。也就是说这个凝胶电解质可以在锌的诱导下直接发生原位聚合,氧化还原聚合形成相应的化学反应,从而来控制它与水的反应特性,阻碍与锌的接触,使它的稳定性得到极大的延伸。我们也在做相应的中试开发包括表面改性,凝胶电解质制备,干化电解技术和隔膜改性技术,希望在做基础研究的同时,也能够把基础研究的部分结果尽快导入到应用中。我们也与香港公司中华煤气在大陆成立的港华能源合作,共建了储能联合创新中心,建了一个小试线,我们希望把先把锌电池在UPS不间断电源等应急电源上进行示范,从而再进一步的推广应用。以上和大家简单介绍最近开展的一些工作,总之先进储能技术是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利用的不可缺少的支撑技术,而且我们现在储能市场从动力到储能、消费电子等等,储能又分园区、建筑、大规模储能等多方面。所以我个人觉得,我们会有多种储能技术长期共存,但是电化学储能可能是前景最为广阔的。要考虑到未来大规模电化学储能的发展,我们就必须发展可持续的电池技术,具有可持续本着安全的特性,可以解决现在的安全痛点、资源痛点等难题。但是事实上我们面临的挑战也非常大,需要我们产、学、研、政、经结合在一起,这个主题向新融合共同发展,感谢我的团队包括中科院深圳先进院、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深圳理工大学的同事和同学,最后也感谢资助机构,谢谢大家,尽情批评指正。

专业评论

过,我们选择的方式与一般的有点不同,我们主要是在负极上面做点文章。大家知道铝负极可以发生核净化反应,有可能作为负极材料使用。它和石墨负极比有比较合适的处理电位,可以抑制低温吸力,因为是核进化反应,所以在电解液的选择方面范围比较宽。
铝负极也有很大的问题,和我们做硅负极一样,具有体积膨胀粉化的问题,而且合金化反应容易沿晶,主要在金件上出现沿晶开裂、反应不均等问题,所以我们需要研究。
研究的手段主要是与碳复合,这与我们做硅碳负极完全相同。经过大概近十年的努力,成功地开发出了铝碳负极材料,可以与我们现有的正极相匹配,包括钴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三元匹配的正极不同、工作温度不同,但是他们的低温性能都非常好,而且循环性能、倍率特性也很好。
总体来说和现有的锂电比,具有能量密度安全、宽温域和高功率的优势,所以我们也进行了相关的中试和放大,现在也在进行产业化建设。
今年一月在漠河做的实验,湖南卫视找到我们,发现确实在零下40度我们的电池可以充电,可以放电,工作良好。今年准备搞一个电动车在磨合试行。
第三电池材料的回收。
现在电池用量这么大,不管是动力还是储能,总有一个寿命问题。现有的回收方法多是火法和湿法。我们归纳了一下基本上从分子到元素、原子再到分子,所以这个过程是非常冗长的,而且能耗高、环境污染。
我们提出了一个方法是从分子到分子,也就是说我们是将以实效的锂离子正极材料和它进行修复,让它直接使用。所以这个过程是不破坏原子间的共价键,所以所需能量比较低,流程比较短。
我们基本上是三种,直接修复、升级修复、拓展应用。
升级修复把低价值修复为高价值的,比如说把低电压修复为高电压的;拓展应用是拓展到其他领域,比如说催化剂等领域,举两个简单的例子,因为我们最近发现了锂化物,可以直接修复三元材料,而且在近室温条件下就可以修复。用我们自己车检实现的锂离子电池,也包括从商业化购买的像523的黑粉进行修复,可以看到蓝色的曲线修复后的材料甚至比原始材料的性能还好。我们对它做了个技术经济分析,很显然能耗低、环境污染小、经济效益好。
另外我们充分利用失效锂离子电池材料的特点,具有缺陷、裂纹,而这些缺陷、裂纹正巧是我们掺杂的驱动力,所以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特点在掺杂量非常小的情况下对材料进行均匀掺杂,比如掺杂铝、镁,虽然掺杂量很低但我们能够实现很好的均匀掺杂从而提升性能,这个材料就可以在4.6V下循环稳定使用,这是一个典型的升级修复的例子。目前我们也在深圳成立了一家公司,现在百公斤级的中试已经完成正准备向进一步产业化推进。最后给大家介绍下我们在水系电池方面的研究。我们知道水系电池具有本征安全,我们选择锌的话具有资源丰富的特性,所以总体来说它具有比较好的优势,但它也具有很大的问题,比如它的电压窗口窄,电压低意味着能量密度非常低,另外它的界面稳定性差、正极材料容易结构失稳,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也开发了相应的策略,比如电解质凝胶化等这样一些因素。我们发现如果采用凝胶化的电解质不仅能够提高它的离子传导而且可以扩展它的电压窗口,进一步提出含有溶剂化增强剂+功能添加剂+水的三元复合电解液,可以将电化学窗口拓展到三伏。我们也认真分析了锌负极容易发生的比如析氢、腐蚀、钝化、枝晶等这一系列反应,针对这些反应我们进行研究,比较有意思的是我们利用锌负极本身具有的催化、氧化、还原的反应特性构筑了具有化学键合的凝胶电解质和锌的负极界面。也就是说这个凝胶电解质可以在锌的诱导下直接发生原位聚合,氧化还原聚合形成相应的化学反应,从而来控制它与水的反应特性,阻碍与锌的接触,使它的稳定性得到极大的延伸。我们也在做相应的中试开发包括表面改性,凝胶电解质制备,干化电解技术和隔膜改性技术,希望在做基础研究的同时,也能够把基础研究的部分结果尽快导入到应用中。我们也与香港公司中华煤气在大陆成立的港华能源合作,共建了储能联合创新中心,建了一个小试线,我们希望把先把锌电池在UPS不间断电源等应急电源上进行示范,从而再进一步的推广应用。以上和大家简单介绍最近开展的一些工作,总之先进储能技术是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利用的不可缺少的支撑技术,而且我们现在储能市场从动力到储能、消费电子等等,储能又分园区、建筑、大规模储能等多方面。所以我个人觉得,我们会有多种储能技术长期共存,但是电化学储能可能是前景最为广阔的。要考虑到未来大规模电化学储能的发展,我们就必须发展可持续的电池技术,具有可持续本着安全的特性,可以解决现在的安全痛点、资源痛点等难题。但是事实上我们面临的挑战也非常大,需要我们产、学、研、政、经结合在一起,这个主题向新融合共同发展,感谢我的团队包括中科院深圳先进院、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深圳理工大学的同事和同学,最后也感谢资助机构,谢谢大家,尽情批评指正。

小、经济效益好。
另外我们充分利用失效锂离子电池材料的特点,具有缺陷、裂纹,而这些缺陷、裂纹正巧是我们掺杂的驱动力,所以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特点在掺杂量非常小的情况下对材料进行均匀掺杂,比如掺杂铝、镁,虽然掺杂量很低但我们能够实现很好的均匀掺杂从而提升性能,这个材料就可以在4.6V下循环稳定使用,这是一个典型的升级修复的例子。目前我们也在深圳成立了一家公司,现在百公斤级的中试已经完成正准备向进一步产业化推进。
最后给大家介绍下我们在水系电池方面的研究。
我们知道水系电池具有本征安全,我们选择锌的话具有资源丰富的特性,所以总体来说它具有比较好的优势,但它也具有很大的问题,比如它的电压窗口窄,电压低意味着能量密度非常低,另外它的界面稳定性差、正极材料容易结构失稳,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也开发了相应的策略,比如电解质凝胶化等这样一些因素。我们发现如果采用凝胶化的电解质不仅能够提高它的离子传导而且可以扩展它的电压窗口,进一步提出含有溶剂化增强剂+功能添加剂+水的三元复合电解液,可以将电化学窗口拓展到三伏。我们也认真分析了锌负极容易发生的比如析氢、腐蚀、钝化、枝晶等这一系列反应,针对这些反应我们进行研究,比较有意思的是我们利用锌负极本身具有的催化、氧化、还原的反应特性构筑了具有化学键合的凝胶电解质和锌的负极界面。也就是说这个凝胶电解质可以在锌的诱导下直接发生原位聚合,氧化还原聚合形成相应的化学反应,从而来控制它与水的反应特性,阻碍与锌的接触,使它的稳定性得到极大的延伸。我们也在做相应的中试开发包括表面改性,凝胶电解质制备,干化电解技术和隔膜改性技术,希望在做基础研究的同时,也能够把基础研究的部分结果尽快导入到应用中。
我们也与香港公司中华煤气在大陆成立的港华能源合作,共建了储能联合创新中心,建了一个小试线,我们希望把先把锌电池在UPS不间断电源等应急电源上进行示范,从而再进一步的推广应用。以上和大家简单介绍最近开展的一些工作,总之先进储能技术是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利用的不可缺少的支撑技术,而且我们现在储能市场从动力到储能、消费电子等等,储能又分园区、建筑、大规模储能等多方面。所以我个人觉得,我们会有多种储能技术长期共存,但是电化学储能可能是前景最为广阔的。要考虑到未来大规模电化学储能的发展,我们就必须发展可持续的电池技术,具有可持续本着安全的特性,可以解决现在的安全痛点、资源痛点等难题。但是事实上我们面临的挑战也非常大,需要我们产、学、研、政、经结合在一起,这个主题向新融合共同发展。

专业评论

会展信息

兰州电力设备及输变电展览会

会议时间:2025年5月23-25日
会议地点: 甘肃国际会展中心
主办单位:中国新材料产业展览会组委会
会议概况:"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强国“两个十五年”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期,科学谋划电力发展,对推动能源转型升级,实现电力能源工业高质量发展,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双碳目标下,加速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已成为新时代电力行业企业的使命与担当。
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展示电力能源行业创新发展成果,推动电力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兰州智能电网展、兰州电力设备及输变电展、中国国际智慧电力与数字能源博览会将于2025年5月23-25日在甘肃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本届展会以数字赋能助力“双碳”目标有效实现为目标,集中展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与新型电力系统新产品、新设备、新技术、新服务及解决方案,为能源及电力企业树立品牌形象,促进贸易合作,加强生产、研发、销售互动,积极迎合市场新趋势,加强与各方的紧密合作,为参展企业和参会客商开拓电力能源市场提供一个更深层次的技术交流、产品展示和贸易洽谈的z佳平台。

会展信息

EXHIBITION INFORMATION 

会议直达:2025兰州电力设备及输变电展览会

做精做优新能源新材料产业
 推进产业延链补链强链

邮箱:hycydt123@163.com
地址:山西省阳泉市矿区桃北西街2号

耿安英        高   杰       杨晓成       周晓辉      

张    静       武天宇      马晓璐        刘志平

刘景利       

段昕永

李淑敏       

张利武
李淑敏     

主        编

副主编

编辑部主任

副主任

编辑

校对审核

高   杰

Copyright © 2025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