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筑景第三期

期刊/内刊院刊2018-03-19
1290

青春洋溢的你们
——写给城乡规划专业一年级新生
2018年初始,被城乡规划专业一年级的新生安排个任务要求写点儿什么给大家虽然从事城乡规划教学工作也已18个年头,但一直以来,在这个纷繁复杂的领域自己也是在持续学习的状态,没什么独到的见解和理论。一时之间,竟然不知道写些什么姑且就把每年向新生专业介绍讲的内容总结一下,也算是完成任务吧。
毫无疑问,大学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也是人生发展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大学之前的学习大多是基础教育素质教育,大学之后的学习却往往是集中在了对某一专业领域的研习
既然选择了城乡规划专业,那么首先要了解城乡规划专业。
一、城乡规划学科发展背景
城乡规划本科专业具有多学科背景的特点,有的学校以土建类学科为背景、有的学校以地理类学科为背景、也有的学校以社会科学和管理类学科为背景。由于各学校基于不同学科背景开设城乡规划专业,丰富了城乡规划专业的内涵,形成了不同学校城乡规划专业的各自办学特色。
在城乡规划专业发展过程中,部分林业院校在依托生态学,风景园林学等优势学科的背景下成立了城乡规划专业,并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特有的专业特色,成为国内城乡规划专业中重要的组成。此类院校有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等。
城乡规划专业的培养目标:
城乡规划专业培养适应国家城乡建设发展需要,具备坚实的城乡规划设计基础理论知识与应用实践能力,富有社会责任感、团队精神和创新思维,具有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传承理念,主要在专业规划编制单位、管理机关、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城乡规划设计、开发与管理、教学与研究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素质专业能力、社会责任、团队精神、创新思维、先进理念
机构规划机构、政府部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其他单位
工作规划设计、规划管理、规划教育、规划研究、其他工作
城乡规划专业知识结构:
城乡规划是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对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较高。对于专业培养来讲,需要学生具备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城乡规划专业知识、相关知识等方面的知识储备。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了解逻辑学、辩证法、经济制度和法制制度的基本知识。具备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包括环境保护、应用数学等本专业相关的必备知识。掌握外语和计算机技术应用等。
城乡规划专业知识:掌握城乡规划与设计的概念、原理和方法;熟悉城市发展与规划历史、城市更新与保护的理论和方法;熟悉城乡建设空间形态、美学、设计技法等的一般知识;掌握城乡可持续发展技术的基础知识;掌握区域分析与规划的理论与方法;熟悉城乡规划设计与表达方法;掌握相关调查研究与综合表达方法与技能;熟悉城乡规划编制与管理的法规、技术标准等;掌握城乡道路与交通系统规划的基本知识与方法;了解城乡市政工程设施系统规划基本知识与技能。
其他专业相关知识:熟悉社会经济、建筑与土木工程、景观环境工程、规划技术、规划专题等方面的一般知识和理论,及其在城乡规划中的应用。

杂志顾问团:党委委员、副校长:陈冬林 王忠伟 学生工作部:李建兵 李健林 徐见校团委:李凯 殷丹风景园林学院:沈守云 马振山 熊小卫 王睿刘破浪 金晓玲 何玮 王峰杂志编委会:主编:阳俊坤
副主编:马梦兰 郑雪迎执行主编:冯毓豪 李巍 刘蓥制作团队:蒋梦婷 谢沛豫 吴璇
刘思移 胡轩 陈霖玲 刘嘉妮 秦莹 
童龙志 贺思丹 陈思杨 王众

图1  设计制图教学过程(城乡规划专业一年级课程

图2 墨线练习(城乡规划专业一年级课程

图3 渲染练习(城乡规划专业一年级课程)

图4 色彩练习(城乡规划专业二年级课程)

图5 建筑设计(城乡规划专业二年级课程)

图6 住区规划(城乡规划专业三年级课程)

城乡规划专业的课程体系:

对应城乡规划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需求,城乡规划专业的课程体系按以下版块进行组织:

通识教育:大学语文、英语、体育、计算机基础、政治哲学。

理论基础课程高数、画法几何、美术系列课程、建筑设计基础、建筑构造、城乡规划概论、城市发展史等。

专业设计课程建筑设计系列课程、居住区规划、城市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风景园林规划等。

实践创新课程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美术实习、测量实习、社会调查、专业实习等。

城乡规划专业的专业课程

城乡规划专业课程的设置主要是根据我国城乡规划编制体系设计类课程的教学规律进行安排。

我国的城乡规划体系总体来讲包括了宏观(非物质规划为主)和微观(物质形态规划为主)两个层次:宏观层面包括了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等内容;微观层面包括了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等内容。每种类型规划内容的讲解将分布在不同的专业课程中完成。

图1 我国城乡规划编制体系

从操作层面来看一般是先宏观后微观,下位规划服从上位规划,上位规划指导下位规划。但从教学的规律来讲,学生的认知是由微观到宏观的,所以,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一般低年级专业课程设置的大多是微观设计类课程,高年级的专业课程设置多为宏观规划类课程。

    下面,我们具体来看看城乡规划专业几个重点专业课程教学环节的成果图示

相关书籍推荐:

城乡规划专业是个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土木工程、建筑学、风景园林环境心理学、美学学科和专业关联度都比较强,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有较高的要求,一般来讲,城乡规划专业的学生在能力上要做到能说(方案汇报的能力)能画(方案设计的能力)能写(文本组织的能力)

这些能力的养成,除了长时间持之以恒的专业训练之外还需要多读书多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对复杂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

在这里大家推荐一些适合城乡规划专业学生阅读的书籍

哲学科学类:

罗兰.龙斯特博格  《西方现代思想史》

罗素 《西方哲学史》

冯友兰 《中国哲学史》

霍金 《果壳中的宇宙》

社会学类:

费孝通  《乡土中国.生育制度》

鲍德里亚 《消费社会》

艺术类:

朱光潜 《西方美学史》

李泽厚  《美的历程》

宗白华  《美学散步,艺境》

德比奇 《 西方美术史》

陈师曾  《中国绘画史》

历史类:

亨廷顿 《文明的冲突》

黄仁宇 《中国大历史》

柏杨 《中国人史纲》

建筑类:

梁思成  《中国建筑史》

计成  《园冶》

邹德侬 《中国现代建筑史》

王贵祥 《东西方的建筑空间》

克鲁夫特  《建筑理论史》

柯林斯  《现代建筑设计思想的演变》

城乡规划类:

芒福德 《城市发展史》

E.沙里宁 《城市-它的发展衰败与未来》

林奇《 城市印象》, 《总体设计》

贺叶矩 《中国古代城乡规划史》

图7 计算机辅助设计(城乡规划专业三年级课程)

图8 城市设计(城乡规划专业三年级课程)

图9 控制性详细规划(城乡规划专业四年级课程)

图11 总体规划(城乡规划专业五年级课程)

图10 乡村规划(城乡规划专业五年级课程)

专业知识的学习只是大学生涯中的一部分,对于大学生来讲,更为重要的是这几年的学习中树立坚定的目标、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探索适合自己的工作路径……

城乡规划行业城乡的发展做出预测和规划,作为这个行业的新兵,大家当下首先要做的对自己的人生做出合理的规划,定好目标,砥砺前行。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风景园林学院

城乡规划教研室

王峰

2018年1月26日

   3D打印技术的完善,越来越多的物品都可以由3D打印完成。之前打印出来的大都是一些小物件,不过,3D打印的潜力远不止可以生产DIY的家居物品这么简单。实际上,这项技术甚至可以彻底颠覆传统的建筑行业。近年来,3D打印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日趋广泛,3D打印房屋成为建筑行业的科技热点。

3D打印建筑的工作原理

     首先介绍一下3D打印技术,它是利用光固化和纸层叠等方式实现快速成型的技术。

它是将用内装有金属、陶瓷、塑料、砂等特殊打印材料组成的3D打印机,与电脑连接后,通过多层打印方式,把计算机上的蓝图变成实物。

    3D打印建筑呢,则是通过3D打印技术建造起来的建筑物。3D打印建筑的工作原理体现在,它是由一个巨型的三维挤出机械构成一个巨型3D打印机。在打印机的挤压头上使用齿轮传动装置来为房屋建造基础和墙壁,最终直接制造出建筑物的整体。

    3D打印建筑的施工过程是

打印机根据电脑设计图纸和方案,层层叠加油墨喷绘相关结构件,再将生成好的构件运送到施工的现场进行吊装、搭建。为了使打印的建筑更加的牢固,在墙与墙之间还可使用钢筋水泥进行二次打印灌注,从而使得结构连成一体。

世界上几大3D打印实体建筑

1.   世界上第一座3D打印建筑“风景屋”(荷兰)

20131月,荷兰建筑设计师Janjaap Ruijssenaars和艺术家Rinus Roelofs设计出了全球第一座3D打印建筑物,设计灵感来源于莫比乌斯环,因其类似莫比乌斯环的外形以及其像风景一样能够愉悦人的特征,故得名为 Landscape House(风景屋)。该建筑使用意大利的“D-Shape”打印机制出6×9米的块状物,最后拼接完成。

      2.  可分解的3D打印建筑

      20138月,美国加州奥克兰的设计工作室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个3D建筑体,建筑物的长宽均为10英尺(3),高8英尺(2.44)。该建筑由585个联锁组件构成,共耗时10800个小时进行3D打印,最后拼装花费了4天。所有组件都采用聚乳酸这种生物塑料制成,可以随着时间分解,制造出无数个微型栖息地。

3D打印  建筑未来

3.3D打印运河屋(荷兰)

2014年,荷兰阿姆斯特丹宣布在一条运河旁建造世界上第一座3D打印房屋,由荷兰DUS建筑师事务所设计,共有13个房间。该建筑的最终形态将类似传 统的荷兰运河房屋,因此将其命名为运河屋”(Canal House)。先由约3.5米高的特大型3D打印机KamerMaker逐层打印熔塑层,凝固后形成塑料块,最后由工人搭建完成。

4.3D打印中式庭院(中国)

20163月,中国建筑公司盈创科技完工两幢面积分别为80130平方米的3D打印中式庭院,造价为40万元。该建筑的设计和建造由董事长马义和亲自操刀,按照3D打印建筑技术的特性,整体建筑设计超越了原有苏州园林的古建筑体结构和布局,将现代审美元素和高科技技术结合在一起。

3D打印建筑的优势

    随着3D打印技术在建筑中的广泛应用,房屋的建造周期大大缩短,施工效率将极大的提高,有效节省房屋建造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各项资源,能够建造出绿色环保、节约资源的新型建筑。

现阶段3D打印建筑的不足

    3D打印建筑的劣势就是其技术并不完善,比如现在的3D打印建筑机器都比较大,机器越大越难制造,更重要的是机器越大,打印精度和打印速度就会越差。所以现阶段的3D打印主要是解决3d打印房屋的一些基本问题:材料,控制,精度等。

     还有一种是模块化3D打印建筑,在工厂里将各模块打印好,最后在现场组装。好处是解决了3D打印建筑尺寸的限制,缺点是现场的组装工作又涉及到劳动密集型,提高了成本。

    3D打印如今只能打印简单的、比较小的建筑,而如今的建筑都往摩天大楼化发展,3D打印摩天大楼现在来说技术上还不可行。就这种情况看来,3D打印建筑未来可能只能作为辅助性

 

的建筑方式,无法完全取代现在的建筑技术。

3D打印技术的美好未来前景

     3D打印技术是一项应用于建筑行业的新技术,自然会有水土不服情况,会有需要探索的地方,但必须指出的是3D打印建筑的价值是巨大的,它体现了绿色环保、节约能源的新型建筑理念,以及人文情怀。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吃进去的是城市的垃圾和沙漠,吐出来的是美丽的房子。至于3D打印建筑在未来发展会如何,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株洲湘江风光带位于城市的湘江沿岸,其中河西城区段南起凿石山景区,北至石峰大桥,全长11.3公里,总投资约6.9亿元,总用地面积100.4381万平方米,宽80米~200米不等。根据规划,风光带将被打造成“东方莱茵河”,体现“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形成首善区段。株洲湘江风光带将充分利用自身良好的自然与人文资源,打造出“一江两岸十景”的景观结构,将临江而立的山、港湾、寺庙等资源结合起来,形成独具特色的风光带景点。

河西十景 

建宁记忆 曲尺幽径 古刹诗情 芳洲鹭影 石峰远眺 动力港湾 神农水韵 红动湘江 时尚生活 

河东十景 

龙抬头 白石水韵 神农眼 神农瀑 神农湾 银河天街 诺亚方舟 老株洲 彩翼坊 幸福岛

景观资源

四山四水,构成了株洲滨江地区主要的山水格局。

【四山】

即临江而立的石峰山、奔龙山、月形山和凿石山;

【四水】

即从城区蜿蜒而过的湘江、白石港、建宁港和枫溪港;

景点

南部湾地、蝴蝶谷、健康广场、左岸、水涧、沙滩、主题广场、抛石滩、北部湾地、极限运动场、钓鱼半岛、航模广场。按照“把湘江融入城市,让城市拥抱湘江”的理念设计和建设,为市民造就亲水、运动、旅游、休闲的空间。

人文资源

神农阁、建宁老码头、鲁班殿、资福寺、分袂亭等人文资源的积淀 ,株洲是一座有历史的城市;仓库、煤棚、烟囱,展现了一个大时代工业文明的印记。

【酒吧一条街】

还在建设和完善中的景点有酒吧一条街、“火车拖来的城市”广场、花溪广场等以及局部细节调整。位于四桥附近的酒吧一条街上,一栋栋木质结构的酒吧已经初具雏形,工程人员介绍“五一”前这里将完工,届时一条颇具风情的特色酒吧街将呈现在风光带上。“火车拖来的城市”广场现已全面进入建设阶段,这里将用浮雕和实物展示体现株洲人的“火车头精神”。

【地书苑】

株洲湘江风光带就活跃着一群“地书”爱好者,每天晚上,他们都会聚在一起互相切磋、交流。去年11月,为活跃市民文化生活,由株洲市委书记陈君文批示、并由湘江风光带管理处改造的面积约100平方米的“地书苑”建成。

【体育设施】

株洲湘江风光带十分注重公共活动空间建设。在众多的主景观区内,设置大量的体育设施,如12万平方米的沙滩广场,划分出沙滩排球区、沙滩足球区以及沙滩浴场区,不仅能让球类爱好者一显身手,也将为游泳、晒日光浴的市民提供专属区域;高标准打造的航模广场,具备承办国际赛事的能力,将成为航模爱好者的乐园;极限运动广场则是发烧友们的天堂,不仅能玩滑板,还能玩极限单车,将成为寻求刺激和心跳的绝佳场所。

浮雕

株洲湘江风光带还独具人文特色。设立了株洲故事墙,以浮雕的形式,讲述株洲的各种典故,记录株洲的发展历程。滨江广场上,株洲城市精神--"火车头精神"将在这里实景展示,包括不同时代的火车头、轨道等元素将艺术再现株洲工业发展进程。

株洲的湘江风光带为市民们提供了广大的休闲娱乐运动的场所,沿路各色景点也带来了不同

的体验和感受,大家因为有了沿江风光带就更愿意出门走走,无论是和家人还是朋友,边走边聊天,好不惬意。

夏天的夜晚我们在美丽的夜景中漫步;冬天我们在暖阳下观赏着摇曳的芦苇,生活变得更像生活,而我们也越来越爱这座城市。

关于故宫的建筑小知识

吴璇

控制不住自己介绍故宫的冲动,因为我真是太喜欢故宫了:那样慵懒的午后,清风徐来,树影婆娑在红墙黄瓦上,踩着百年前的前人走过的路,感觉时间也放慢了脚步。

偶遇鸟雀鱼虫和御猫,在古老威严的紫禁城中尽情的展现生命的活力,使故宫少了威严年迈的感觉,更能体显出它的精神矍铄和包容的大爱。

好像一激动跑题了,这次主要是来说说关于故宫的建筑知识的,收回来收回来:可能很多关于故宫的知识大家已经耳熟能详了,那么我就说一些比较冷门的知识吧。

故宫之中轴线的学问

说到故宫,先说说故宫的地理位置吧。故宫处在北京的中轴线上,但是实际上北京中轴线并不是正南正北 因为古人用罗盘定子午线方向。罗盘是地磁方向。所以有偏角(高中会考过来的大家都知道吧)。事实能用子午线做建筑方向的极少。子午线是宫向、庙向,百姓取之不吉。

关于故宫中取暖的学问

冬天的头等大事就是取暖,在没有暖气的情况下,皇帝是靠什么取暖的呢?

在各种古装电视剧的熏陶下,大家最先想到的答案应该就是火盆了吧。的确,在大殿是用火盆取暖的,不过御寒效果有限(起居型建筑内取暖效果才好),也确实很容易造成安全隐患。

嘉庆二年十月乾清宫太监贪图方便将熏殿火盆放在穿堂未灭埋炭烬,夜间炭火复燃熏灼木装修发生火灾,乾清宫交泰殿全部烧毁坤宁宫前檐损坏,小小火盆酿成清代紫禁城一次大型火灾。

除了木构建筑,火盆也会对人造成安全隐患,容易引起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当时称为煤毒)。

清代宫中冬季取暖设备除了火盆外,还有地炕,也就是地暖(火地),即室内地面下砌筑有火道,在室外地炕口内烧火,通过火道将热力传到室内地面,散热面积大,热量均匀,没有烟灰污染,多用于生活起居的宫殿。去故宫游览,如果仔细寻找能在很多建筑台基上见到地炕口和排烟口。

此外宫殿内的门帘、软硬博缝(用以填塞门窗缝隙,现在在故宫等处还能见到)、手炉等是宫内冬季必不可少的防寒保暖之物,在宫殿内用板壁隔出的套间称为“暖阁”也是因减小室内面积便于保暖而得名。

篇幅有限,有关故宫建筑的知识那就先介绍到这里了。有兴趣的不妨关注一下微博故宫博物院,里面不仅分享一些关于故宫或明清历史的小知识,也会定期更新很多故宫的照片,一直是我手机壁纸的来源。

说真的,赏析什么的我真的不会,而且我们这儿的建筑房屋也很普通,就简单讲一下吧(强行给照片加了滤镜)

我的家就处于这样一个建筑群中,放眼望去,大都是四四方方,规规矩矩的房子,这儿的房屋大都是请一些老师傅们来砌的,没有建筑大师们那种曲线美啊,各种复杂的手法,只有师傅们一层一层的简单堆砌。

我们这儿房子大概可分为三种,一种是土豪型农村别墅,一种是乡间小屋,还有一种是未完成外表装修的红砖裸露型房子(装修后应该也是一个农村别墅)从房屋大概可区分出各家的经济水平了。

虽然农村别墅装修得很好,但是尽显土豪感,我觉得真正好看的房屋没有多少,一般农村土豪都喜欢把房子外面装修得特别豪华,显示自己家房子特别高端大气,不过大多时候外面装修得太过,反而显得土气。

有些房子依旧保留了那种很老的砖瓦房,甚至有土砖房。

以前是那种下面一层是红砖,上面一层是土砖,可能是当年红砖太贵,红砖砌在下面保持稳固,上面则经济地堆以土砖。这些房子都只有两层。

房子最大的作用就是能够遮风挡雨,它代表的是一个家,乡间房屋,没有高楼大厦的鳞次栉比,就是简简单单,四四方方围合成了一个家。不需要太华丽,只要能容我栖息,在世界那么大广阔土地上,也有我的一方天地。虽然农村别墅装修得很好,但是尽显土豪感,我觉得真正好看的房屋没有多少,一般农村土豪都喜欢把房子外面装修得特别豪华,显示自己家房子特别高端大气,不过大多时候外面装修得太过,反而显得土气。

有些房子依旧保留了那种很老的砖瓦房,甚至有土砖房。

以前是那种下面一层是红砖,上面一层是土砖,可能是当年红砖太贵,红砖砌在下面保持稳固,上面则经济地堆以土砖。这些房子都只有两层。

房子最大的作用就是能够遮风挡雨,它代表的是一个家,乡间房屋,没有高楼大厦的鳞次栉比,就是简简单单,四四方方围合成了一个家。不需要太华丽,只要能容我栖息,在世界那么大广阔土地上,也有我的一方天地。

  • 北京忍冬 

    忍冬科

    落叶灌木

    这个植物的是以“北京”为名字的,叫作北京忍冬,这个名字听起来可能有点陌生,但是说起它的别称“四月红”,相信大家就明白我要说的是谁了吧。

     

    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它红红的小果子了,它的果实呈椭圆形,长10毫米,疏被腺毛和刚毛或无毛;种子淡黄褐色,稍扁,矩圆形或卵圆形,长3.5-4毫米,平滑。

     

    北京忍冬花期4-5月,果熟期5-6月。看来它虽然叫作忍冬但是并不能忍耐冬天的严寒呀,早早的就开花结果在初夏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给自己放长假去了。

蜡梅 

蜡梅科

落叶灌木

蜡梅,因为颜色似蜜蜡而得名。因在腊月开花,又被称为腊梅。蜡梅,也称黄金茶,黄梅、金梅,但却不是梅花的一种。蜡梅和梅花完全是两回事,它们不是同一科属,我们常说的凌霜傲雪的梅,其实是指蜡梅。蜡梅不仅是观赏花木,也是制高级花茶的香花之一。

 

叶纸质近革质,花期11月至翌年3月,果期4-11月。

枸骨 

冬青科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

小枝粗,具纵沟,沟内被微柔毛。叶二型,四角状长圆形,先端宽三角形、有硬刺齿,或长圆形、卵形及倒卵状长圆形,全缘,长4-9厘米,先端具尖硬刺,反曲,基部圆或平截。叶柄长4-8毫米,被微柔毛。花序簇生叶腋,花4基数,淡黄绿色。 果球形,径0.8-1厘米,熟时红色,内果皮骨质。花期4-5月,果期10-12月。

风信子

风信子科

多年草本球根类植物

鳞茎卵形,有膜质外皮,未开花时形如大蒜,开花时很香,喜欢阳光充足和比较湿润的生长环境,要求排水良好和肥沃的沙壤土。

可能有爱学习的同学会发现在中国植物志上查不到风信子,小景在这里告诉大家,那是因为风信子不是中国本土植物哦,它来自于遥远的欧洲。

 

芸香科

乔木

常见于中国长江以南。柚的结果枝多为叶花序果枝,除顶端有花外,其他各叶腋也多着生花蕾,花香清新。

嫩枝、叶背、花梗、花萼及子房均被柔毛,嫩叶通常暗紫红色,嫩枝扁且有棱。叶质颇厚,色浓绿,阔卵形或椭圆形。花期4-5月,果期9-12月。

桃叶石楠 

蔷薇科

常绿乔木

桃叶石楠高10-20米;小枝无毛,灰黑色,具黄褐色皮孔。叶片革质,长圆形或长圆披针形。花多数,密集成顶生复伞房花序;花瓣白色,倒卵形。果实椭圆形,红色,内有2 (-3) 种子。花期3-4月,果期10-11月。

黑王子 

景天科

多年生肉质草本植物

相信大家对这一类的多肉植物都很熟悉了,那么黑王子什么时候开花呢?一般黑王子多肉生长超过一年半以后才会开花,只要营养充足、温度和光照都达到了就会开花,是不分季节的。黑王子开出的箭花节节攀升有着步步高升的美好寓意,很多人也是养了黑王子之后才知道它会开花呢。

黄栌 

漆树科

落叶小乔木或灌木

说到北京最有名的植物,就不得不说说香山红叶啦,每年秋天慕名来观赏红叶的游客都是人山人海。在香山的红叶中,以黄栌最能代表北京香山,种植的历史也最悠久。

 

那我们就来讲讲黄栌吧。黄栌为重要的观赏红叶树种,叶片秋季变红,鲜艳夺目,每值深秋,层林尽染,游人云集。在园林中适宜丛植于草坪、土丘或山坡,亦可混植于其它树群尤其是常绿树群中,能为园林增添秋色。黄栌喜光,也耐半荫;耐寒,耐干旱瘠薄和践行土壤,但不耐水湿。对二氧化硫有较强抗性。

 

说在最后的小贴士:北京香山的红叶什么时候最红?红叶在进入秋天后,颜色就一点点变红,红的像火焰一般,霜降后还会呈现深紫红色。北京的秋天一般是9月开始,香山红叶观赏期可以从9月下旬起,一直持续到11月中旬后,足足有2个月。

 

守长沙

长沙,北托洞庭水系,南依衡山山脉,虽无崇山峻岭,但得水河纵横,丘陵参差。日寇猖獗,取上海、南京、武汉、南昌后,直逼长沙!面对日军的侵犯,中华沃土已失去大片,眼见唯余半壁,而长沙,是整个西南的屏障,一旦长沙失守,则西南危矣。

自古武汉、南昌、长沙,三足并立,互为策应,今武汉南昌相继沦陷,只剩长沙孤军战敌,但,长沙不可不守!一味地弃城并非良计,退而决战只应是手段,此时人心惶惶,上下亟需一场胜仗,以换取民众的信心和国际的援助。于是,长沙便不可不肩负这一使命。更何况,与其退而亡,不如战而死!长沙之战,义不容辞!

但长沙又注定会是日军的折冲之地的,因为军士是在保卫自己的家国,是在家乡父老的注视下作战,所以湘军能够守得住;因为长沙的河泊山丘形成的有利地形,正可为兵者将帅极大运用,布下天炉之局,以灭日犯,所以长沙守得起。

长沙最终沦亡,已是拼尽全力。长沙不是凭着一己孤勇在奋战,它的背后是整个西南的安危。长沙也不是孤军在奋战,它的身后有三湘人民的支持,有国民军队的后援。长沙的陷落,非 战之罪。战,是为了反攻,守,是为了凝聚。长沙已战,中华可守矣。

 

战长沙

长沙这座城市,经历过战火的洗礼——战争来临前的文夕大火,战争之时的四次长沙保卫战。愿抚平它的伤口,愿守护在它身边。城市的遗迹已然斑驳,历史的记忆并未消逝,走在这座城市,内心依然可以感受到它的悲痛。每思及它的往事,总会黯然神伤。

最初对长沙的印象是其有湘江流过,是潇湘岸边有垂泪的斑竹;初见的它是岳麓书院的书香气韵,是橘子洲头的试问天下;来到长沙求学,渐渐触及到它的历史: 它也曾有过伤痛——登临天心阁,回忆当年因焦土政策,意外的一场大火,烧毁了长沙古城的所有过往;爬上岳麓山,山上承载的不仅仅是书院与寺观,更是作为长沙唯一制高点,第九战区战时指挥部的所在地,这座山麓有的不再只是儒道佛三教赋予它的文化内涵,更有抗日将士对它赋予的爱国之志。

战长沙,长沙是守战还是弃城,结局是守住还是沦陷,历史的风烟弥散,时间将选择的对错留与后人评说。当念,薛岳将军不畏抗拒上峰命令,仍力陈守卫长沙,不只是为了长沙是军需的中转之地,更是为了城内无数逃难的百姓。他提出天炉战法,巧妙地运用地形与河流,与敌人迂回周旋,且战且进,至城下围而决战,歼敌数万,阻挡了日军的多次进攻。湖湘大地,自决定抗战以来,便有了长沙城奋战的身影。

从此,对长沙的记忆不仅是对文化的传承,更含有一份对历史对战争的缅怀;对长沙的感情,少了一份陌生,多了一份怜惜,想要走近它,守护它,用时间去了解感悟它的气质与深蕴。

邂逅相遇,风烟流年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江南,诗意、朦胧,给人无限遐思。江南的山水,江南的烟雨,江南的风月,便是我梦里的江南,便是我此生最美的眷恋。

昔时,风景曾谙,烟雨迷离,几度神往;今日,烟雨千家,置身湘楚,无尽欢喜。

虽无藤椅摇曳,虽无茶香氤氲,但心字生香,却也不负流光。

这样的时节,这样的江南,一本书卷,一段时光,用笔写下年华,用心静享岁月。

云水禅心,画船听雨,思君,愿以生死换相见;回眸,却似这般孤单,却似这般想念。

花笺记事,贪嗔痴念,梦里,少年白衣轻折扇;遥望,且待陌上花开,等你缓缓归来。

古朴的诗意,宁静的时光,这一刻,静默,安然。在风月的江南,你从不曾走远,你一直都是我心底最深的眷恋。情深,于时光中坚守,痴情,用一生时光守护。放一灯心愿,将时光荏苒,我在烟雨的江南,给远在天边的你,写一封古典的情书:

人如玉,世无双,遥山小,黛眉浅,烟雨江南,一路相随;

长相忆,长相思,同携手,共时光,紫藤梦幻,一世情缘;

惜今生,绘丹青,绿罗裙,怜芳草,似水如烟,不染纤尘;

天涯远,知音稀,君伴我,共烛光,一身清绝,不与世同。

清纯,尔雅,水榭花轩,韶光流年;幽婉,纯净,风月江南,此生眷恋。

 

作者:钟绿

巨鲸死,万物生

              ——化身孤岛的鲸

“我的背脊如荒丘,而你却微笑摆首,把它当成整个宇宙。”

——《化身孤岛的鲸》

“鲸落”,或许是生物学家创造出最浪漫的词语。

Whale Fall,是它的英文名;而翻译成中文的“鲸落”二字,更是让人心灵为之柔软了几分。

落,是巨鲸遗骸沉入深海,生命的陨落;

落,亦是漆黑大洋深处微小生物的聚落,生命的复生。

如此简单,却凄美又朦胧,令人读来不禁为生命所震撼。

鲸的一生,漫长而又神秘。生而为鲸,体量巨大,或温柔或狂暴,在海洋中如同王者,它们在漫长的一生中攫取无数海洋资源,化为一座座庞大的身躯,终日游弋于大洋之中。

温柔,如蓝鲸。蓝鲸是星球史上最大的生物,据说,蓝鲸的一条舌头,就有成年大象那么重;而它的血管,甚至粗到可以容人在其中游泳。可是,这样的庞然大物,却以小小的磷虾为食,怎能让人不感叹自然的造化神奇?

而狂暴,如抹香鲸。记得很久以前看过BBC的一部纪录片,跟踪记叙了一头名叫“深蓝”的抹香鲸跌宕曲折、优美壮阔的一生。尖牙利齿,这是文学家笔下凶残而又神秘的海神莫比迪克,也是可与鱼叉相搏、将大王乌贼征服的海怪,深海的王者。

这样的鲸们,常常被世人赋予特殊的意义,甚至当作海神来参拜,当作巨怪来敬畏。可是它们终究也是血肉之躯,逃不开百年之后,尘归尘,土归土。

有人说,鲸鱼和大象一样,也是有灵性的;垂暮的老象会独自走向深山的象冢,而老去的鲸鱼,也会孤独地潜入万丈深渊。

然而,鲸鱼的坟墓,和白骨累累的象冢又截然不同。

鲸落,是世间最孤独,也是最温柔的死亡。

在海洋最底层,没有阳光,没有营养,终日陷于黑暗,宛如一片无垠的荒漠。而在这里艰难求生的生物,也许已经很久很久没吃东西了。巨鲸的遗骨,于它们,是雪中送炭,是踽踽独行于荒漠中的旅人最渴盼的绿洲。

鲸落的过程,缓慢,所以漫长。

血肉被一点点剥离,鲸鱼的骨架成为一座座深海的孤岛,小生物栖息的家园。因为鲸落的存在,一座座海洋最深处的孤城宛如星星之火,在死寂的荒漠深处,闪烁着生命的微光。最后,富含营养的鲸骨也会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消失殆尽;直到此刻,鲸落还未完全结束,它残存的无机矿物,即使零落成泥,也继续化为礁岩,守护一方。

整个过程,大约耗时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在这样漫长的时间里,上百种无脊椎动物在鲸落的庇护下,经历了无数生命轮回。

生命真是神奇,即使繁华落幕,鲸鱼仍以这样温柔的方式回馈着曾养育它的大海。

不禁想到,盘古死后,眼睛化为日月、四脚化为山脉、血液变成江河、筋肉变成田地……我们的世界,便于此慢慢成型。这是小时候便知道的传说。

鲸鱼死后,缓慢落入海底,在那些于深海荒漠般海床上苟活的微小生物眼中,鲸尸的筋骨血脉,又何尝不是为它们开天辟地的存在?

于此处细想,人类文明,也许同样是一次美丽的鲸落吧。

作者:赵志慧

安红豆

寒风不留,晨曦漫发故人远。

冬阳漠情,午后暝阖残卷怜。

清雪未凝,霞夕映血红豆跳。

冷月无心,三更照眠相思減。

——猫在夏日

他明白一切

一切都有各自的意义

所以他在众人面前保持缄默

心里暗自思索语言的魅力

 

他回避一切

总是踱着步不敢追逐

以至于包括爱情他都任其毁灭

或许沉默会是最美的距离

 

他默默无声地离去

消失于周遭眼睛的视野

独自走在一条荒废的没有尽头的路

他沉默着 沉默着

天空绵绵地下起了雪

与他亲吻 又告别

辛酸的风与他相拥

他满不在乎

他知道自己虽然沉默

却拥有无法消灭的热忱

 

他珍惜一切

一切都有美好的一面

他舍不得木头苍蝇甚至敌人

在梦里会为失去的哭泣

 

他期待一切

即使对愉悦避而不谈

即使在离去前一晚的木床上

即使病态的脸混乱地抽搐

他依然期待一切

倒不如说是心存侥幸

 

他了无踪影地离去

逆行在风雪交加的路上

随着心思的愈发繁重脸上覆满白霜

他疲惫了 后悔了

天空汹涌地倾泻孤独

与他狂吻 渴求厮守

糜烂的风变得狂野

他终于妥协

淹没于皑皑白雪沉睡

了无踪影地离别这世界

 

沉默的人不会花言巧语招摇欺骗

或者长眠

我在机缘巧合下走过了几座桥

每座桥都指向我人生的新方向

我还在拼搏中鬼鬼晃晃

谁知道我还有几座桥

是愈发宽阔平坦还是不断萎缩狭小

 

我于是回过头去

走走曾经的桥看看斑驳的墙

是记忆里熟知的景象

只可惜那里的人都变了样

 

过去亲切的妇女

如今也变得肥圆迟缓

我曾寄居的家

如今也多了个与我而是的陌生人

 

那两家面馆还在竞争

模糊的斑马线仍未配上红绿灯

我在雨后水荡上玩耍

污水映不出我的脸

我也终于知道我不该继续留恋

 

这趟行走给我感悟

时间变成把抵在我脑后的枪

让我再不敢回头

只能一鼓作气往前冲

 

前方的桥隐隐约约看不清楚

只能从轮廓大致推断

是伟大或残骸

悲哀的桥 悲哀的我

我就注定只能选择放手一搏

迎接我的是灿烂或落寞

 

桥也只能宽容地伫立

被迫接受命运支配而来的人

任其装饰 建筑 掠夺 毁灭

而在几年后 几十年后 千万年后

谁也说不清楚桥的模样

意大利的那座小城里,十七岁的我、二十四岁的你,推着自行车走在街头,你回头,说了声“回头再说”,然后,我就再也没追上过你。

那件衬衫和那个吻,是我从你那里得到的一切。

安德烈·艾席蒙所写的那个夏天,有着耀眼的阳光、金黄的杏子,巴赫的小调在暧昧的指尖流淌。当你去读这本书,大概就能知道年轻时的爱情是个什么模样了,甜的时候是少数,更多的是酸、是涩,还有一点点的钝痛。在小说的前半段,你也许甚至都感觉不到爱情,但当一切告白脱口而出,你会发现那之前的种种,全都是丝丝扣扣的暧昧,每一次相互试探的话语、漫不经心的触碰、无缘无故的厌恶,全部都是“我爱你”的证明。

两个敏感而又孤独的灵魂在那个夏天的某个夜晚最终相互拥抱、互相慰藉。当我以我的名字呼唤你之时,我爱你的同时也是在爱自己。有时我们会爱上自己想要成为的人,因为在爱对方的过程之中,我们也学会了爱自己。

当这一切美好的不像话时,却又戛然而止了。夏天结束了,而夏天的恋情也留在了那个夏天,停在了那最美好的一刻,美好得让这之后的分离变得撕心裂肺。

“最好的时光是什么?”

“那晚我吐了,在回酒吧的路上你吻了我,人来人往,但是我不在乎。”

这是一首讲述激情,坦白、不滥情而又令人心碎的一首悲歌,就像地中海那湿热粘稠的夏风。

当我读这本《古董局中局》时,我总会不自觉地想到《达芬奇密码》。倒不是说《古董局中局》已经精彩到能与《达芬奇密码》媲美,而是作者通过细节描写所体现出的那些对历史的

合理幻想,总让你忘记那其实只是幻想,而让你觉得,那就是历史上真真正正发生过的事情。喜爱作者马伯庸的读者将他的小说称为“历史可能性小说”,这个定位实在不能再精确了,谁说历史上的那些事不会是这样发生的?

《古董局中局》全套共四册,每一部都记叙了一个独立的故事,但连在一起又是一个跨越三代人的古董迷案。整部小说,可以说是一部古董知识不完全手册:每件古董的外形、背后的故事、如何鉴定、甚至如何仿制,都以十分生动且完全融入于情节的方式介绍得一清二楚。我不知道如今还有多少作者会去为了写一本书而去研究一段历史或是手艺(为了偷这个懒,就有了历史架空小说这种不负责任的文学形式),但只要作者去研究过了,那这本书读下来一定是酣畅淋漓的,因为作者不需要用一个又一个的“私人杜撰”去掩盖小说背景的逻辑漏洞。

作者马伯庸就像一只擅长于织网的蜘蛛,小说里的人、物和情节都被他用来织成了一张巨大的网络,每一处的震荡都能引起别处的共振,而我们这些读者很容易就会沉醉于这张大网之中,随着处在大网的中心的作者拨弄网弦,感到惊喜、压抑、激动、愤怒、无奈、困惑、感动······

从蒙昧中睁开眼来,我看见

《看见》这本书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真诚。

柴静在其中那样认真的剖析这自己,从最开始因见识到别人的脆弱而心存感激到后来真正的对人好奇。她用这样的剖析,这样的真诚促使我们相信,相信她所看见的,相信她所表达的。然后,我们得以共情。于是我们更加能够理解非典时期穿着皮夹克进入病房的那种恐慌,恍惚间觉得自己发烧时那种“正好能够近距离调查非典”的自嘲式的天真,更能明白在双城的创伤中她是怀着怎样的心情为那个孩子拭去泪水,而后来又为什么会在一旁只是看着孩子痛哭。

《看见》实在是无愧于它的名字,以其广度。柴静用一种朴素的白描的写法记录下了我们生活中那些不那么为人所知的“其他人”的故事。这是对的,是我再熟悉不过的特稿的写法,冷静而又不显冷漠,称述而非叙述。但我却也能清晰的感受到这白描景象下的汹涌。我想,柴静是不愿意的,不愿意这文字如此冷静,于是她赋予了这本书周密的结构,完整的人物成长以及几乎是有些矫情的文字,带着她常有的那种悲悯。

于是,与其说是自传,这本《看见》变得更像是一本自传体的小说,它从程虻将柴静招进中央台写到了程虻的离世。展示了柴静这一路上的成长和见闻。书中的程虻就像是一个引路人,从“你得忘掉自己”到“你不能失去自己的目标,那是堕落”,带领着柴静从蒙昧中挣脱出来。然后现在,柴静又用她的书,她的文字一步步帮助我们睁开眼来。这简直就像是一种传承。于是,我是几乎是真的相信程虻不死。

“此刻,我时不时从书页中抬起头来,看看面前波光粼粼的大海,我仿佛看到了爱因斯坦想象中弯曲的时空。”通读全书你不难发现作者米洛深沉地痴迷着在他看来美丽得

无以伦比的物理理论,他急于向人们分享知识的欢喜与快乐跃然纸上。他努力地用极简而有趣的语言,向人们展示一个科学家眼中广袤无垠、神秘莫测、奇幻瑰丽的宇宙。

对理论物理一头雾水的人们为什么要去读一本物理书呢?米洛在书里面是这样回答的“这总比感悟贝多芬晚期弦乐四重奏的神秘之美要容易得多。无论是欣赏艺术,还是领悟科学,我们最终得到的将是美的享受和看待世界的全新视角。”

而对于我自己来说,最快乐的是莫过于是粗鄙的我似乎借助作者笔下的那只巨大的容易形变的软体动物形象地理解了伟大爱因斯坦提出的深奥的广义相对论;最难忘的莫过于作者承认人类的所知有限而宇宙神秘奇幻,认为“似乎上帝设计现实的时候没有重重地画上一笔,而只是用点隐约描出了轮廓一样”;最感动的莫过于波尔去世时,他的黑板仍然画着爱因斯坦的“充满光的盒子”,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他仍未停止挑战停止怀疑;最深刻的莫过于米洛笔下“自然塑造了我们,指引着我们,我们沉浸其中,并非无家可归,并非悬在两个世界之间,以为自己只有一部分属于自然,眷恋着别的东西。不,我们就在家中”表达的人类的归属感。

对于世间万物而言,我们并没有什么特别,我们同样是母亲的孩子。对于浩瀚宇宙而言,我们蜷缩在一个小小的星球,在某一个角落或喜或悲;对于存在的千万生命而言,我们和其他生命一样,或许我们是宇宙中一个尝试,我们的灵魂是一个小小的样本。

最后米洛引用了卢克莱修的诗句给我们带来了美丽的思考:

……我们都来自同样的种子;

拥有同一个父亲,

如同母亲哺育我们的大地,

接收清澈的雨滴,

产出明亮的麦穗,

繁茂的绿树,

还有人类,

和各种野兽,

供给食物,滋养生灵,

过着幸福的生活,

繁衍子嗣……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