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长治学院2024年招生简章

其他分类其他2024-09-18
23827

2024年

长治学院

招生简章

咨询电话:0355-2179651
                 0355-2179761
网址:http://zs.czc.edu.cn
邮编:046000
地址:长治市潞州区保宁门东街73号(北校区)
          长治市潞州区东环路中段96号(南校区)

长治学院简介中文系
汉语言文学专业
新闻学专业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马克思主义学院(筹)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历史与旅游管理系
历史学专业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专业文化遗产专业

05
24

31

37

目录

法律与经济学系
法学专业经济学专业财务管理专业

50

音乐舞蹈系
音乐学专业舞蹈学专业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

76

目录

外语系
英语专业
翻译专业
商务英语专业

59

67

体育系
体育教育专业体能训练专业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
运动训练专业

86

94

美术系
美术学专业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教育系
学前教育专业小学教育专业

小学教育专业

化学系
化学专业化学生物学专业药物化学专业
生命科学系
生物科学专业
生物技术专业
环境生态工程专业
计算机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网络工程专业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

数学系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应用统计学专业
物理系
物理学专业科学教育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

102
109

121
132
140

目录

应用统计学专业

长治学院创建于1958年,前身为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2000年与山西师范大学联合办学,开始招收本科生。2004年升格为综合性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2013年、2019年分别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和审核评估,2019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权立项建设单位,2021年获批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单位。
学校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近13000人,教职工920人,专任教师670人。其中,教授51人,副教授198人,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61人,博士161人,硕士480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三晋英才”、省级青年拔尖人才、模范教师、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等50余人。

长治学院

Changzhi University

求真 求实 求善 求美

学校坚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建设“有区域代表性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为发展目标,奋力打造“质量长院”“效率长院”“健康长院”“活力长院”“幸福长院”,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校育人特色

College introduction

育人成效显著
学校培养出了以“七一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黄文秀,全国大学生村官“十佳村民贴心人”温东升为代表的一批批优秀学子。

质量长院

办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学校以“专业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文化铸校”为办学理念,全面实施“1136战略”部署,立足区域需求,优化专业布局,强化学科建设,不断推进学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学校通过品牌课程“开学第一课”“毕业最后一课”、品牌剧目“太行追梦人”“文秀的礼物”、实践教学品牌“长治学院文心秀行教育实习先锋队”传承文秀优秀品质,不断培养新时代“黄文秀式”好青年!

长院学子的创新创业能力持续提升,在“互联网+”大赛和“挑战杯”中表现优异。

教育质量大幅提升
我校连续两年软科排名节节攀升,办学指标稳步增长,办学水平持续提升,2024年度毕业生就业率位列全省前茅。

College introduction

效率长院

效率是学校建设的助推器,学校正在以“长院加速度”全面提升校园环境建设、提升学生学习体验感、提高学校人才培养层次。

在专业认证路上领跑
10个师范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3个专业已接受专业认证,完成师范类专业认证“最后一公里”。

在“硕单”建设路上奔跑
近三年,学校各项硕单申报指标突飞猛进,迅速接近或达到硕单申报指标要求。连续三年到账科研经费超3500万元,师均科研经费达5万元,远超硕单申报指标要求。

在新校区建设路上冲刺
在省市两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冲刺速度全面推进新校区建设,奋力打造高质量育人环境、优雅人文环境,为繁荣城市文化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奥运冠军陈一冰在运动会现场

健康长院

师生健康是学校育人的保障。学校坚持“健康第一”教育理念,营造浓厚热烈的体育氛围,“无体育不教育”“无体育不青春”“无体育不长院”是学校响亮的校园文化名片。 

学校运动会:竞技与合作
一年一度的田径运动会是检查健康长院建设成效的品牌活动,涵养着新时代长院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

校长篮球杯:激励与关爱
由校长出资赞助的“校长杯”学生篮球赛是学校深度关爱学生身心健康的品牌体育活动,塑造了学生奋发向上的意志品质和阳光心态。

教工体育赛事:释压与协作
贯彻健康工作理念,将教工健康放在优先地位,倡导运动与健身,使教师平衡工作与生活,时刻保持饱满的精神和充沛的活力。

活力长院

活力是学校育人的精气神。多元的仪式庆典、多彩的校园文化艺术节、丰富的社团活动和生动的社会实践营造了活力四射的校园氛围,构建了积极向上的育人文化。

多彩的文化艺术节

风筝艺术节

非遗演说大赛

首届长治高校文化艺术交流节

生动的实践活动

山西地名大会

读书会

文秀剧社:公益宣讲 

飞翔协会:科技小院

工艺美术协会:扎染活动

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志愿活动

暑期三下乡

模拟联合国协会

幸福长院

幸福是长院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浸润着学生在长院的每一天,尊师重教、爱生如子的传统在长院一代代传承,师生的学习、工作、生活、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呵护,强烈的归属感、荣誉感、幸福感滋养每一位长院人。

典礼育人

尊师重教

学生日常

  • 服务社会 文化传承

学校秉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助力地方文化传承的理念,坚持“开放办学、突破围墙办学、面向社会办学”,与社会共享优质资源,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太行精神。

校史馆

校史馆是记录学校发展历程、体现学校办学成果、对师生开展校史校情教育、对学生开展爱国荣校教育的重要阵地,是连接校友情谊的重要载体。

历史博物馆

古代文物展以1万年前新石器时代文物为主,部分为5万年前旧石器时代文物,种类和数量居全省高校之首,馆内不定期举办太行抗战文物、上党赛社等展览。

动物标本馆

馆藏标本1500余种,12000余份,珍稀活化石标本9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标本45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标本110余种,有全国最大的珊瑚、中华鲟和棱皮龟标本。自对社会进行开放以来,线上线下参观人数已超过40万余人次。

黄文秀先进事迹展馆

 建于2022年,展馆收藏了160余幅杰出校友“七一勋章”获得者黄文秀生前学习生活的照片和40余件实物,打造立体化、沉浸式学习空间,自开馆以来已接待5万余人次,成为辐射全省乃至全国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和学校特色育人品牌。

影视编创中心

中心以影视剧、舞台剧创作为载体,弘扬太行精神、发挥文学艺术独特的育人作用。负责人宋福聚编创剧本并参与拍摄影视剧,代表作品有《苍狼》《光影》《黑狐》《黑狐之风影》《霍去病》《边疆军魂》等。

 立足当下,展望未来,学校将继续秉持“求真、求实、求善、求美”的校训精神,以全面建设“有区域代表性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为发展目标,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道路踔厉奋发,谱写新华章!

院系简介

       长治学院中文系成立于1958年,是学院办学时间最长的教学系部之一。在2004年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后,中文系的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迅速完成了从专科层次向本科层次的跨越,较好地适应了本科层次的办学要求。
       中文系以“博学慎思、知行合一”的系训,立足晋东南地区,面向山西全省,辐射全国,建系以来不只为基础语文教育事业培养了教育工作者,还有新闻工作者。现有全体教师47人,在校生1300余名,25个教学班。有汉语言文学、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三个本科专业。
       中文系一贯坚持教学科研并重的原则,形成了教学引导科研、科研促进教学的良性机制。汉语言文学为山西省一流重点建设专业,2021年首批顺利通过教育部师范专业认证(二级);新闻学专业列为校级重点建设专业。 近年来,中文系教师教科研成绩硕果累累: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主持和参与省级教研、科研课题百余项,出版著作60余部,获得山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7项,发表学术论文350余篇。近年来,学生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国家级铜奖,在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得三等奖。
       中文系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教育,在各类学生活动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建立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体系。

专业介绍

  • 汉语言文学专业

专业简介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知识面宽、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和创新能力强,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在中学从事语文教学和研究工作或在企事业单位从事文秘、编辑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专业特色
宽学科素养,强师范技能
       汉语言文学专业遵循“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形成了“课内外相结合,校内外互补充,融读、写、教、用于一体”的未来语文教师培养体系,育人效果显著。

实践育人
       汉语言文学专业通过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训练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定期开展与各类课程相衔接的专业实践活动。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等活动。

产教融合
       中文系先后与长治市潞州区文化与旅游局、康园中学、唐文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建立协同育人合作关系,助推本专业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就业与考研
       近年来,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主要面向山西省各市县的基础语文教育学校,也有部分学生考取公务员,综合就业率85%以上。考研率逐年上升,多名学生成功考取南开大学、郑州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重点高校。

  • 新闻学专业

专业简介
       本专业根据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需要,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新闻传播学及其相关应用技能的基本理论,具备从事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的技能,具有思辨与创新意识,能够在新闻、广告与其他组织传播部门,以及文化创意、影视制作、互联网企业等单位从事记者、编辑、制作人与相关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专业特色
定位主流媒体,注重实践应用
   

       新闻学专业通过多年教学实践,适应数字媒介技术变革的要求,逐渐形成“采写编评摄”实践训练体系,通过“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相结合的方式,为地方主流媒体输送了一批人才。

实践育人
      通过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打造全方位的实践训练平台,引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近年来,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国家级、省级等重要奖项。

就业与考研
       近年来,新闻学专业综合就业率90%以上。考研率逐年上升,考取学校有湖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重点高校。

产教融合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与地方政府以及企业等签订合作意向,进行人员互聘、教学实践基地构建、毕业设计方案指导等,通过多方位的产教融合构建育人模式。

专业简介
       本专业立足晋东南地区,面向山西全省,辐射全国,培养适应时代发展与社会需求,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热爱新闻传媒事业,具备扎实的新闻传播学专业素养、较强的网络与新媒体基本理论与实践能力,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能够在传统媒体的新媒体部门和融媒体新闻传媒机构,政府及企事业单位宣传的新媒体部门,从事新媒体信息采编、新闻报道、新媒体设计与制作、新媒体运营与推广等相关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专业特色
服务新型媒体,数字融合传播
       围绕学校“应用型”和“地方性”的办学定位,融合新闻传播学、新媒体技术、网络策划与运营等交叉学科,构建“梯度进阶”的课程体系与实训体系,培养具备新媒体技术应用与实践能力的地方主流媒体新闻工作者。

  •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实践育人
       采取跨学科、跨媒体、跨业务的协同育人机制,教师团队由专任教师和传媒业界专家构成,实施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与优势。

产教融合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与上党区融媒体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多家大型文化传媒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培养适应未来发展的职业化、专业化、技能化的创新型应用人才。

就业与考研
       目前本专业的首批毕业生,已考取中国海洋大学、华东政法大学、浙江传媒学院等校研究生。就业率达到80%。

院系简介

       马克思主义学院(筹)是直属学校领导并独立设置的二级教学机构,承担全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设有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师范)。马克思主义学院(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使命,坚持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马克思主义学院(筹)现有教职工43人,其中专任教师39人,教授2人,副教授14人,博士11人,有留学经历教师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山西省教科文卫系统“五一劳动奖章”1人,山西文化宣传系统第五批“四个一批”人才1名,第六批山西省青年拔尖人才1人,省级学术带头人1人,山西省担当作为干部1人。
        马克思主义学院(筹)现有实验实训室四个:政策分析与社会调查实验室、模拟会议实验室、地方治理协同创新工作室、智慧教室,除此之外,为提高学生的科研素养、开阔国际视野、契合职业需求和提升专业素质,还成立了“学生科研能力提升小组”“模拟联合国协会”“未来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小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读书会”等学生社团。现有教育实习基地22个,与地方单位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24个。
       马克思主义学院(筹)秉承学校办学理念,遵循高等教育发展和人才成长规律,探索以学生为中心、需求为导向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学科建设为支撑、以专业建设为抓手、以课程改革为重点、以社会服务为纽带、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致力于学生成长成才。

专业介绍

  •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围绕培养师范生“一践行三学会”核心要求,以立德树人为旨归,以提升综合素养为目标,培养“扎实理论素养+过硬职业技能”“良好师德修养+深厚学科素养”“浓郁人文情怀+严谨科学精神”的中学思想政治课骨干教师。
2015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被评为山西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2018年成为山西省高等学校优势特色专业建设点,同年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依托学科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被评为学校“1331工程”重点攀升学科。2019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级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列为省级重点扶持学科。2020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入选山西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中学教育第二级),2023年成为山西省第二批本科A类招生专业。

专业特色
聚焦师范育人
       注重培养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通过模拟课堂、教育实习等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教学技能和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彰显文化育人
       注重文化育人,通过开设文化课程、举办文化活动等方式,使学生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培养文化自信和人文素养。

依托实践育人
        积极依托实践育人,构建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通过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等形式,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关注科研育人
       以科研能力提升小组为依托,学院鼓励并支持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提高学生的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实现科研育人目标。

就业与考研
       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和空间。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既可以在中学、中专、小学等各学段学校从事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也可以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军队等从事党建、文职等相关工作。同时,专业也鼓励并支持学生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目前攻读和拥有博士学位的学生60余人,大多就业于985、211、双一流、普通本科和高职高专等全国各类高校。

院系简介

       历史与旅游管理系现有教职工51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4人,博士15人,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学缘结构合理、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教学和科研团队。下设历史学、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文化遗产4个本科专业。根据校友会2024年全国大学专业排名,我系历史学专业(应用型)全国排名第16名,专业档次为A档,专业星级为5星级。文化遗产专业(应用型)全国排名第2名,专业档次为A+档,专业星级为3星级。历史学为省级一流重点建设专业,中国史学科为省级重点扶持学科,旅游管理为我校专业硕士学位建设点。以我系为依托,建有太行文化生态研究院(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山西省乡村文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上党文化研究所等科研机构。代管学校藏有3000多件文物的博物馆。在校学生1100余人。
       我系以“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为系训,2019年,确立了“以太行精神为引领,以提升学生素养为目标,以教学改革为重点,以科研项目为依托,以服务地方为导向,加快团队建设,促进我系综合实力全面提高”的办学指导思想,认真落实学校“1331”工程建设与“两提一创”要求,切实强调“加强实训,提高技能”、“重视学术,强化专业”的指导思想,秉承“教做人、教方法、教知识”的办系理念,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养成“学习上学会自学、纪律上养成自觉、生活上学会自理”的良好习惯,努力培养学生的“感恩心、宽容心、进取心、敬业心”。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以“本科意识”“质量

意识”“人本意识”为基本内容的教育教学理念,进一步促进了教风和学风的转变。
       我系重视实训,鼓励学生提高实践技能,目前共有10个实训室:微格教室(案例研讨室)、客房与餐饮实训室、导游模拟实训室、酒吧与茶艺实训室、管理信息系统实训室、旅行社实训室、旅游规划实训室、非遗传承实训室、文物修复与保护实训室、博物馆。2013年,被省教育厅评为省级旅游管理实验教学中心。
  长期以来,我系严格按照学校应用型办学目标开展教学科研活动,与省文物局、省考古研究院等加强合作,建立“碑刻文化研究山西省文物局科研基地”实习实训基地;与长治市文化和旅游局、长治市博物馆、八路军太行纪念馆、长治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等机构加强联系,开展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取得系列成绩。

专业介绍

  • 历史学专业

专业简介
       历史学专业是我校创建较早的师范专业。2008年和2012年两次入选我校重点建设专业,2020年,历史学专业被评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022年,通过教育部师范专业认证。依托历史学专业建设的长治学院博物馆,是历史学专业学生的校内实训基地,并建有上党文化研究所、太行文化生态研究院等学术研究机构。在校外建有多个实习实践基地,能够满足学生实习实践需要。
       历史学专业现有在校生382人,共有专任教师2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9人,博士13人,在读博士3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45%,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5%。获批教育部“新文科背景下太行文化融入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与实践”项目1项,省级一流课程1项。近五年来,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著作5部,先后承担国家级课题6项、省级课题20余项,市级以上科研获奖多项。

专业特色
彰显师范教育
      本专业始终立足于师范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经过系统学习和训练,使学生能够从事中学历史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成为具有自主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的高素质中学历史教师。

培育创新意识
       本专业训练学生史学创新能力,通过研讨型教学活动,以教师科研带动本科生的专业训练,涉足前沿,拓宽视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培养学术研究能力。

举办学术会议

召开中学历史教学论坛

系内专业刊物《琐言》

服务地方社会
      本专业注重学术研究与地方社会发展的结合,强化专业的社会服务功能。主动与长治市政协、长治市文化和旅游局、长治市民政局、长治市交通局、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等单位对接,发挥专业优势,在地方志编写、数据资料整理、行业史编撰等方面进行合作,形成系列成果,赢得了良好声誉。

就业与考研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与历史学相关的教育教学工作,他们在工作中表现优秀、业绩突出,部分学生已成长为省市教学名师、教学骨干或优秀教育管理者,充分体现了本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部分学生毕业时考取南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山西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高校继续深造,考研率在全校名列前茅。

  • 旅游管理专业

专业简介
       2001年招收专科,2006年起招收本科,2020年成为校级一流专业,2019年成为旅游管理专业硕士(MTA)建设点。现为长治市“旅游行业培训基地”和长治市“太行高技能人才文化旅游产业分盟主任单位”。专业现有教师12人,多名教师为校级骨干或优秀教师。近三年来,主持完成6项省级教、科研项目。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为省级“旅游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下设6个实训室,并拥有多款专业教学软件用以实训教学。

专业特色
协同育人求创新
       多年来,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北京、上海、太原等地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基地。举办“企业高管进课堂”“校企同赛”“红色遗址讲解”等创新专业活动。

服务地方显责任
       近年来,主持编制了《长治市“十四五”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规划》《长子县“十四五”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完成长治市A级旅游景区导游词创作,组织参与职业技能大赛和旅游行业培训等工作。

专业实践铸新魂
       多年来,致力于通过学生社会实践和专业竞赛,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为晋东南多个乡村完成“乡村记忆工程”“旅游规划”等实践项目。在参与的竞赛活动中多次取得国家级和省级荣誉。

就业与考研
       近年来,系部和专业致力于学生就业工作,通过访企拓岗、校园招聘、实习招聘等方式,为毕业生提供了大量的行业岗位,毕业生就业率每年维持在80%以上;积极指导学生考研,考取中央民族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高校,部分学生硕士毕业后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并取的优异业绩。

  • 酒店管理专业

专业简介
       酒店管理专业于2016年获批建设,2017年正式招生。本专业坚持贯彻“三全育人、五育并举”的办学理念,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服务地方经济与产业发展、深化产教融合的办学思路,培养道德高尚、知识扎实、技能精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主要开设课程有酒店管理概论、旅游学概论、餐饮管理、客房与前厅管理、旅游消费者行为、酒店人力资源管理、酒店收益管理、酒店数字化运营与管理、酒店客户关系等。

专业特色
综合实践提能力
       结合专业特点,构建“认知见习+课程见习+综合业态见习+社会实践+专业实习”的实践教学体系。酒店管理专业现有5个校内实训室,在上海、北京、海南、杭州、广州、珠海、太原等地,与国内外知名酒店集团合作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与省内高端商务、度假酒店开展见习合作,构建了完整的实训实习体系。

政产学研促发展
       教师团队积极推进政产学研结合。团队为长治市、长子县文化和旅游局编写发展规划,牵头起草长治市《太行山居基本要求》特色住宿地方标准,为山西省乡村振兴致富带头人、长治市县区乡村旅游发展、民宿发展开展培训和讲座。积极推进产教融合,举办企业高管进课堂系列讲座,推进校企课程共建。

学科竞赛展风采
       酒店管理专业坚持“以赛促改”“以改促学”“以学促教”的指导思想。近年来,积极参加国家级、省级比赛,承办市级比赛,获得多项高级别奖项,多个荣誉称号,实践教学成绩突出、效果明显。

就业与考研
       在学校和系部的支持下,酒店管理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良好。主要在高端酒店、民宿、教育机构、企事业单位等机构就业,部分学生选择考研深造,考入西安交通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山西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

  • 文化遗产专业

专业简介
       文化遗产专业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坚持立德树人、理论与实践并重,根据国家和地方对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人才的需求及地方经济社会行业的需要,发挥地方性应用型大学的地缘优势,强化校地协同育人和实践育人理念,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熟练专业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文化遗产专门人才。师资力量较强,2人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拥有博物馆、文物保护与修复、文物检测与分析等校内实训室3个,拥有山西省考古研究院、长治市城隍庙、黄崖洞文化旅游区、南涅水石刻博物馆等10余处校外实践基地。学生积极参加省级技能大赛、非遗正青春演说大赛等各级各类专业竞赛,获一、二等奖,优秀工匠奖等多项。以服务地方为导向,与长治市文物局、上党文旅集团、沁县文物旅游发展中心、太行太岳烈士陵园等企事业单位签订多项合作协议,积极为地方文物保护、文旅融合献言献策,贡献自己的力量。以宣传、弘扬传统文化为目标,举办红日东升映太行、谁是最可爱的人、“英烈传千古 鲜血铸党魂”、铁器与潞商、上党炎帝文化等展览,吸引大中小学生上万人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前来参观,得到普遍认可与肯定。目前,我们正以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争取更大的成绩!

专业特色
协同育人
       不断拓展文化遗产行业资源,先后同山西省文物局、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云

冈研究院、山西省博物院等文化遗产事业单位建立协同育人合作机构,开展学生专业理论与技能知识培养。

实践育人
      深入开展文化遗产专业实践活动,通过专业见习、课程训练、专业实习等形式,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

竞赛育人
       组织、参加文化遗产专业竞赛,通过文化遗产行业技能大赛、文化遗产学科竞赛等方式,在专业竞赛创新活动中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素养。

展览育人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踊跃参与办展过程,进一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工作中,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专业基础与技能基础。

院系简介

       法律与经济学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应用型办学定位,践行“突破围墙办大学”的理念,以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法治、经济、金融、财会等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设有法学、经济学、财务管理三个本科专业,建有山西师范大学MPA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在校生1005名。现有专任教师47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3人,博士10人,硕士生导师5人,具有法律职业资格、注册会计师资格等职业资格的教师人数20多人,双师型教师占比较高。师资队伍年龄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教学科研水平较高,实践经验丰富。
       全方位搭建有利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校内外实践实训平台。在校内建有模拟法庭、物证技术实验室和综合实验实训平台。在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税务系统、税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建有校外专业实习基地。现有校内外实践实训平台可充分满足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等实践实训教学需求。
       建设有山西省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长治市人大常委会地方立法研究咨询基地、长治学院法治研究与交流中心等省、市、

校级研究机构三个。以研究机构为依托,不断凝练学科建设方向,以学科建设方向为主线,不断深化与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合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卓有成效的服务,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对人才培养的反哺作用日益凸显,协同育人机制日渐成熟。

专业介绍

  • 法学专业

专业简介
       法学专业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法治人才的需求及地方经济社会行业的需要,发挥地方性应用型大学的地缘优势,强化校地协同育人和实践育人理念,培养具有厚实基础、适应法律岗位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法律人才。法学专业现为长治学院校级重点扶持建设专业、校级一流专业和二本A类招生专业。法学专业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加快应用转型发展,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在锻造精品课堂教学、全面实施课程思政的同时,推行本科生学业导师制,打造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扎实推进实习法官(检察官、律师)助理项目,持续开展“行业企业实务专家进课堂”活动,有效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建设,探索建立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主要开设有习近平法治想概论、法理学、宪法、中国法律史、民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国际法、经济法、商法、知识产权法、法律职业伦理、法律思维方法、模拟法庭等课程。

专业特色
注重实践
      针对法学应用性特点,法学理论基础、法律思维方法、法律职业技能一体化培养,构建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运用案例研讨、模拟法庭、学科竞赛等多种手段提升学生法律实务能力。

协同育人
       整合社会资源,搭建协同育人平台,在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体系优化、专业见习实习等环节引入社会资源,形成培养过程多环节、多要素协同育人,努力构建“双主体”育人机制。

活动育人
       以全国样板学生党支部为依托,构建“党建+”第二课堂育人新模式。培养家国情怀,厚植人文底蕴,培育社会责任感,为人、为学、为事的能力持续提升。

就业与考研
       法学专业毕业生具有广泛的就业领域和良好的就业前景,并保持着一定比例的考研率。历届毕业生在法院、检察院、纪委监委、行政机关、律师事务所以及企事业单位等就业较普遍,毕业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 经济学专业

专业简介
       经济学专业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引领,在注重培养学生具备宽厚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上,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实际融入课程体系,切实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发挥系部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坚持校地协同育人和实践育人的办学理念,培养基础知识厚、技术技能实、创新意识强的应用型人才。经济学专业为校级一流专业和二本A类招生专业,应用经济学为校级重点学科。推进一流课程建设,税法课程现为省级一流培育课程。经济学专业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加快应用转型发展,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在锻造精品课堂教

专业特色
 多元育人
       系主动与地方对接,在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以战略合作、共建共享等形式打造了多主体协同育人长效机制,致力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

学、全面实施课程思政的同时,推行本科生学业导师制,打造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持续开展“行业企业实务专家进课堂”活动,推行学生进税务系统实习项目,有效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建设,探索建立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主要开设有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会计学、金融学、财政学、国际经济学、当代中国经济、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等课程。

服务地方
       开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关的研究,学生高度融入项目研究之中,在培养学生科研素质的同时,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实现了地方与高校的良性互动与双赢发展。

志愿服务
       与长治市社会福利院等单位合作,积极打造系志愿服务平台和品牌,营造良好的志愿服务氛围,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

就业与考研
       经济学专业的就业与考研方面状况良好。在就业方面,学生毕业后可以在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等领域就业。在考研方面,学院拥有优秀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支持。毕业生可以选择经济学、金融学、统计学等相关的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同时,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学术活动,提升其学术能力和科研水平,为未来的学术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 财务管理专业

专业简介
       财务管理专业坚持“通专结合、财会兼通、注重培养实践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办学理念,培养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具有管理、经济、金融、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够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发挥经济学和法学专业交叉优势设立的财务管理专业应用性强、社会需求大,现为二本A类招生专业。财务管理专业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加快应用转型发展,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生源质量稳步提高。在锻造精品课堂教学,全面实施课程思政的同时,打造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持续开展“行业企业实务专家进课堂”活动,推行学生进税务系统实习项目,有效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建设,探索建立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主要开设有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统计学、投资学、税法、审计学、财务管理、财务分析、管理会计等课程。

专业特色
学科竞赛
       围绕“互联网+”和“挑战杯”等双创竞赛,把学科竞赛作为专业建设的重要抓手,以学科竞赛激发学生潜能,实现学科竞赛与教育教学的有机融合。

校企合作
       与税务系统等部门开展长期合作共建,整合各方资源,搭建协同育人实践平台,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的有机结合,大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

文体育人
       发挥文体活动育人功能,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比赛,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校园文化生态。

就业与考研
       财务管理是企事业单位发展的必要具备职位,人才需求量比较大,对能力要求高。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具备管理、经济、金融、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毕业生具有广泛的就业领域和良好的就业前景,能在工商、金融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金融管理工作。同时,积极鼓励学生考研深造,法律与经济学系拥有优秀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能够为学生考取硕士研究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支持。历届毕业生保持着一定比例的考研率。

院系简介

       长治学院外语系成立于1978年,是我校建系最早的教学系部之一。2000年开始招收本科生,下设英语、翻译,商务英语和日语四个专业。现有在校学生918人,24个教学班;教职工65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7人,博士1人,在读博士7人,柔性引进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1人。
       外语系秉承“厚德励学、并蓄中西”的系训,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外语专业人才。外语系教师凝心聚力,钻研教学,硕果累累:获得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14门、省级精品共享课程3门;获得首届全国高校外语课程思政大赛国家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并荣获优秀组织奖;获得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获得省级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1项;获得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1项。
       校内外实践实训方面,外语系现有14个语言实验室,其中8个语音实验室、1个笔译实训实验室、1个口译实训实验室、1个商务英语综合实训实验室、1个共享影视讨论室,1个数字化教学管理及设计实验室,1个微格教室。同时,与多家企业、中学签署合作协议,拥有教育实习基地20余个,实习公司遍及深圳、上海、福州、太原等地。
       学科竞赛方面,近三年学生获得省级以上奖项共183项,频繁斩获国家级、省级一等奖。代表赛事有:“外研社·国才杯”“理解当代中国”全国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外研社·国才杯”英语辩论赛、“外教社

专业介绍

  • 英语专业

专业简介
       英语专业旨在培养适应地方教育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英语语言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较熟练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比较宽广的文化知识和较强的教育教学基本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能够在中学从事英语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的合格教师。
       核心课程有英语语音、英语视听说、英语口语、英语写作、研究方法与学术写作、翻译概论、英语演讲、英语辩论、中学英语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心理学、教育学、中学英语教材分析、英语教学案例分析等课程。
       2021年,英语专业被评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022年,英语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专业认证,是山西省高校首个通过师范二级认证的专业。2023年列入2A类招生。

专业特色
      以课程体系为依托,以教科研为动力,以高校中学合作为平台,英语专业逐步形成了“三通”专业特色。
高校与中学连通:双向合作、共建平台

杯”全国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全国口译大赛、全国商务英语实践大赛、山西省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配音比赛等。

课程体系内部融通:专业实践贯通课内外、用英语讲中国故事

教科研与课程联通:扎根基础教育、形成理论成果

就业与考研
       英语专业近年来培养了一大批中小学教师、特岗教师、大学生村官、西部计划志愿者等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优秀学子。学生毕业后主要去向为政府、事业单位、教育培训机构等。
       英语专业非常重视学生考研,为学生考研组织专家讲座、邀请成功上岸的学子做考研经验分享交流会。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成功圆梦,相继考入西安外国语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辽宁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山西大学等高校深造。

  • 翻译专业

专业简介
       翻译专业适应国家高等教育改革要求,旨在培养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扎实的英汉双语语言与文化知识、较强的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与口笔译能力,具有较高的翻译综合素质,具备英语应用能力、翻译实践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思辨与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能胜任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中一般或中等难度的口译、笔译或其他跨文化交流工作的应用型翻译专业人才。
       核心课程有基础口译、翻译技术、联络口译、交替传译、旅游翻译、商务翻译、英汉/汉英笔译、中国典籍英译、翻译概论、中国文化概要、上党文化概览等课程。

专业特色
注重实践
       翻译专业2017年投资148万元筹建数字口译、笔译实训室;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办学,不仅与多家翻译公司建立起合作关系,而且鼓励学生出国学习。

翻译实训平台训练

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

马来亚大学交换生项目

“教”“赛”相长
       开创“翻译生态分析法”与“任务作坊教学模式”,实现从“知识授受”向“问题解决”、“实践探究”转变;学生先后获得全国口译大赛山西内蒙古赛区一等奖、二等奖、北部赛区优胜奖。

就业与考研
       翻译专业学生专业基础扎实、知识全面、择业面广,就业前景广阔。毕业生可以在经贸、文化、教育等部门从事翻译等外事工作,以及管理、教学等工作。部分优秀毕业生就业单位包括中国日报网、太原市外国语学校、岢岚县委编制办公室、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事业单位。
       近年来,翻译专业学生考取国内外院校的研究生,包括北京语言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苏州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等。

  • 商务英语专业

专业简介
       商务英语专业适应国家高等教育改革要求,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较强的英语语言技能、较高的综合文化素养,掌握国际商务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够在国际贸易、跨境电商等涉外活动中从事商务写作、商务翻译、商务谈判、商务管理、进出口业务等工作的应用型商务人才。2024年列为二本A类招生。
       核心课程有商务口译、商务笔译、国际商法导论、商务英语阅读、商务英语写作、商务礼仪、跨境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实务、商务秘书实务、国际商务谈判、外贸单证、商务分析、国际结算、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导论等课程。

专业特色
校内实训丰富
       商务英语专业2019年投资129万元,筹建了商务英语综合实训室,实训室内配有先进的电子信息教学设施及跨境电商综合实训平台、SimTrade国际贸易综合实训平台、商务英语视听说实训平台、商务英语函电实训平台、外贸单证实训平台等7个实训平台。

校企合作广泛
       与多家企业签署实习基地协议,并与深圳九叶灵芝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协商合作,共同组建跨境电商创业团队。

跨境电商实习基地

学生在深圳、太原公司实习

就业与考研
       商务英语专业的就业方向广泛,毕业生可以在外贸、营销、旅游酒店、国际商务等领域从事多种工作,如单证员、跟单员、外贸业务员、涉外文员、商务助理等。学生就业以深圳、浙江、北京等发达地区为主,就业单位包括亚马逊国际、科大讯飞、字节跳动、西安市临潼区税务局等企事业单位和互联网公司。
       近年来,毕业生相继考入天津财经大学、黑龙江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吉林外国语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马来亚大学等院校继续深造。

       长治学院教育系现有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两个专业,在校生共803人。教育系设有教育研究所、教育理论教研室、学前教育教研室和学前教育实训中心。学前教育教研室曾获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奖。
      教育系现有专任教师22人,高级职称教师10人,占总人数的45.45%,硕士学位教师21人,现已形成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学缘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发展后劲足的教学科研团队。目前,教育系拥有省级精品共享资源课1门,省级一流课程(认定)2门,校级一流课程8门;省级教科研项目29项,校级教科研项目28项;发表核心及省级以上期刊1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19部;校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
       教育系专业教学实践条件完善,拥有配套完善、功能齐全的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实训中心。主要包括美工室、画室、电钢琴室、舞蹈排练厅、幼儿园模拟活动室、感觉统合实训室、蒙台梭利理论实训室、儿童健康保健实训室、科学活动探索室、沙盘游戏室、亲子活动室、玩教具制作室等实训室22个;同时,拥有覆盖长治、晋城、北京、深圳和太原的优质实践基地50余所,充分满足了学前教

院系简介

育专业和小学教育专业的教育实践需求。其中,在北京空后蓝天幼儿园实习的学生,不仅能加强理论联系实践,提升专业实践能力,还能参与中央电视台节目录映,增长见识,为学生后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工作机缘。

专业介绍

  • 学前教育专业

       本专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立足山西,面向全国,着力培养师德优良、乐于从教、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保教理论知识、较强的保教实践能力、善于反思和创新,能够在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机构从事保教、管理、服务等工作,能适应学前教育改革发展需求、发挥骨干作用的高素质应用型幼儿教师。

专业特色
实践育人
       本专业本着“准确定位、注重内涵、突出优势、强化特色”的办学原则,积极探索与实践“应用型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历经“专业初建、合格建设、凝练特色”三个发展阶段,形成了完善的“全实践”理念下“多维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和完整的实践教学机制,专业优势愈发明显,育人成效显著。“应用型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获得山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主要课程:教育学原理、普通心理学、学前儿童保育学、学前儿童发展科学、学前教育学、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幼儿园课程、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游戏、学前儿童戏剧教育、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践、感觉统合训练、声乐、舞蹈、美术等。
       2021年,学前教育专业首批顺利通过教育部师范专业认证(二级);2023年成为山西省第二批本科A类招生专业。

以赛促学
       近年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全国华文杯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能力测试、省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大学生艺术展演等比赛中表现优异,屡获佳绩,国家级获奖10余项、省级获奖40余项、校级获奖200余项。

就业和考研
       2018年以来,毕业生就业率近90%以上,就业质量稳中有升。部分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先后进入了国内知名高校学习;部分毕业生通过选调生、公务员考试、西部计划、援疆支教等渠道选择就业;大部分毕业生进入学前教育机构或有学前教育专业的中高职院校,整体去向不仅覆盖山西省,更是遍布全国。

  • 小学教育专业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适应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立足晋东南,面向山西,辐射全国,培养政治信念坚定、职业道德高尚,具有先进教育理念、系统教育理论、扎实教学能力、综合育人能力和心理辅导能力,能在小学及相关教育部门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和管理的全科型小学教师。
       主要课程:教育学原理、普通心理学、小学生认知与学习、教育心理学、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特殊教育概论、小学学科教学设计、外国小学教育史、教学案例分析等。

专业特色
 突出心理健康教育
       适应新时代小学生发展需要,在培养小学教育专业学生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基础上,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升学生心理辅导能力。

院系简介

       长治学院音乐舞蹈系成立于2001年。设有音乐学(国家级试点单位)、舞蹈学(省级特色专业)、航空服务与艺术管理三个本科专业。拥有太行舞蹈团、太行合唱团、太行管乐团、太行民乐团四个实践团体。在册专任教师42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6人,讲师15人,博士3人;在校生1373人。
       音乐舞蹈系师资队伍在学历结构与职称结构方面不断优化,已经发展成一支“以硕士生为主体、以博士生为导向、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以中青年学术骨干为中坚”的结构合理、勇于创新、师德高尚、治学严谨的教师队伍。学科学术梯队及骨干教师队伍结构形成良好发展态势。
       多年来,音乐舞蹈系在教学改革与艺术实践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学生多次在国家、省级比赛中荣获奖项,并享有盛誉。太行合唱团在2014年文化部主办的第十一届全国声乐比赛中获得第二名;2015年吕亚超和2018年宋志力两位同学在教育部主办的全国高等院校音乐学(教师教育)学生专业基本功比赛中分别获得个人器乐单项奖;2021年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刘婷婷老师的案例《从文化自信到文化自觉的传承之路——“特色课堂”的改革与

实践》获得一等奖;2023年第十三届全国民航服务技能大赛,航空专业学生参赛团队荣获季军;2023年在山西省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获得艺术表演类节目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艺术作品获得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高校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我校获得“山西省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优秀组织奖”荣誉称号;2023年全省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师基本功展示中教师刘洋、米磊、李庄丽在比赛中表现优异,荣获7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和1个三等奖,为参赛院校中最好成绩;2023年全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基本功展示梁淑怡同学获得个人全能三等奖和合唱指挥单项奖、器乐展示单项奖。通过各种举措不断巩固和加强立德树人的核心地位,不断夯实有区域代表性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根基。
       我系重视学生考研工作,进行多层次、全方面宣传;优化学生考研学习环境,为考研学生提供专用复习室,开展考研指导。自2017年开始,音乐舞蹈系考取研究生占比逐年提升,近几年学生考取研究生情况如下:2020年王泽田(北京体育大学)、刘瑞婷(山东师范大学);2021年赵大朋(天津师范大学)等4人;2023年常凯艳(太原师范学院)、郭泽颖(哈尔滨师范大学)、邵资婷(山西师范大学);2024年王佳琛(陕西师范大学)、廖康发(太原师范学院)、李睿星(西北师范大学)、段木琼(宁夏师范学院)、张岳江(广西艺术学院)。

专业介绍

  • 音乐学专业

专业简介
       长治学院音乐舞蹈系成立于2001年。现有音乐学专业在校生527人。音乐学专业专任教师31人,其中:教授职称6人,副教授职称13人,讲师职称12人,高级职称占比61.3%;具有硕士学位31人,占专任教师的100%。专业技能课教师涵盖声乐、钢琴、铜管、

单簧管、长笛、小提琴、手风琴、二胡、竹笛、扬琴、琵琶、唢呐、古筝、打击乐等专业。
       有电子钢琴教室、民乐排练厅、合唱排练厅、专业教室以及134间琴房,教学钢琴101架。随着实验剧场、听韵楼、大型音乐厅的建成,我系教学设施及设备得到进一步提升。
       多年来,我们以地方经济社会(行业)音乐人才需求为导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养应用型音乐人才为目标,践行师范专业认证理念。形成“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和办学特色。2022年11月音乐学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专业二级认证。

专业特色
       音乐学围绕国家教师教育相关政策要求,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植根师范教育,结合地方社会与经济发展对音乐师范型人才的需求,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建设特色鲜明、全省一流,国内具有影响力的音乐学专业。 
     
      

注重专业技能
       以专业导师为核心,以学生为中心,打破行政班级藩篱,实行层级化教学管理。高度凝练专业主干课程,致力于核心技能的培养,将中学音乐课程内容融入教学,并对教学内容进行具体类化与量化。现有省级一流课程三门。

融合传统艺术
       将国家级“非遗”上党梆子、上党鼓书、秧歌、八音会等传统艺术有机融入《中国民族音乐》等理论课堂教学,加强理论课程实践化,以舞台表演形式进行教学考核。

实践体系模块化
       创建师范生技能竞赛、展演、社团实践、服务地方、教科融合五大模块的实践体系,打造“艺术实践周”品牌。

就业情况
       近三年音乐学毕业生总体初次就业率较高,多数有从教意愿,在考取政府、事业单位的学生中,多从事教育部门工作,占比达到80%以上。

  • 舞蹈学专业

专业简介
       长治学院音乐舞蹈系于2002年开设舞蹈教育专业,2006年开设舞蹈学本科专业,2013年被山西省教育厅评为省级舞蹈学特色专业。舞蹈学专任教师28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6人,讲师11人,助教2人。目前,舞蹈学专业师资队伍均为硕士以上学位,其中博士4人,在读博士2人。教学设备精良,现有舞蹈排练厅6个,实验剧场1座。本专业立足服务地方、植根太行山传统生态文化、体现特色课堂教学成果,突出师范教育,确立太行山地方传统生态文化研究、舞台艺术创作及研究两个学科研究方向。
       本专业十分注重科学研究,以科研促进教学、创作及艺术实践。先后承担和参与了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省级一流建设课程1门,校级优秀课程5门。构建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办学特色,积极为学生搭建教育实习与艺术实践平台。舞蹈学学生2019年在天安门广场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联欢等活动。

专业特色
教学内容特色化
       在“放宽视野、夯实基础、着眼实践”的专业理念指导下,注重在专业与学科建设上打造特色。鼓励专任教师立足本土,师生共同参与,积极提升地方院校舞蹈学专业的特色文化内涵,开创出一条既符合地方院校舞蹈专业教学实际,又能促进舞蹈学科壮大发展的教学之路。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何晓彬教授(享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一级导演)开设编导特色班。 

教学模式一专多能
       通过以实践为主的教、学、编、演活动,使学生体验技能实践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提高学生教学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技能综合水平,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体现舞蹈学专业的艺术传承和育人功能。

就业情况
       舞蹈学近三年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2022年65.96%,2023年68.53%,2024年86.26%。与山西省2023届高校毕业生本科就业率的61.54%相比,我系舞蹈学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高于我省本科毕业生就业率的平均水平。

  • 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

专业简介
       本专业成立于2021年,现有在校生265人,培养适应民航强国建设需求、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熟练掌握所学专业技能和国内外航空服务业务的高素质民航空中乘务员、安全员和空港机场地面管理人才。
       本专业拥有“双师型”的专业教师队伍,专业核心课任课教师全部持有国际民航组织认证的乘务教员资格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实训经验。
       建有航空实训中心,为空乘专业课程提供实践基地,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训,强化学生实际操作能力。通过模拟相关岗位技能的训练,使得学生在实践中逐渐掌握空乘服务、地勤服务等相关技能,可以更好的为民航企业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的技能型人才。

专业特色
校企深度融合,学生培养质量高
       本专业与北京广慧金通教育集团合作,采用“专业共建、人才共育、成果共享、发展共赢”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将企业元素融入人才培养,按国际化标准定位,按特色化模式培养,按行业化要求管理,按专业化水平建设。本专业培养适应民航强国建设需求、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熟练掌握所学专业技能和国内外航空服务业务的高素质民航空中乘务员、安全员和空港机场地面管理人才。

 师资充满活力,教学水平高
       专业自建立以来,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放在重要位置,经过努力已建设并拥有了一支素质较高、结构合理且与本专业建设、教学、科研工作相应的专兼职相结合师资队伍。本专业拥有“双师型”的专业教师队伍,专业核心课任课教师全部持有国际民航组织认证的乘务教员资格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实训经验。教师们团结协作、精干高效、充满创新活力,在本专业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本专业的发展以及教学和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就业情况
      学生毕业后可推荐到国际及国内各大航空公司担任民航乘务员、民航安全员或从事机场安检、VIP服务、值机、航空票务、海乘、高铁乘务等工作,也可推荐到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在有空乘专业的院校从事管理、文秘、教师等工作,或从事旅游等相关工作。
       校企双方采取校园招聘、社会招聘、举办技能大赛现场招聘、组织技能培训促进就业、开展“订单选拔、定向培养”等形式多样的就业推荐模式,不断提高对口就业、精准就业的比率和品质。

院系简介

       长治学院体育系成立于2001年,现设有体育教育、体能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训练四个专业。长期以来,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的办学理念,坚持教师与学生互促共进、专业与素养并重发展、理论与术科并举推进、科研与服务互动共赢,坚持面向国家基础教育改革,适应地方发展需要,建设具有区域性较高办学水平、在省内同类院校中有较强影响力的体育专业。
       体育系专任教师46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3人,博士11人,硕士33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9人,国家级裁判6人。在校本科生近750人。近年来,体育系教师主持国家社科、教育部人文社科、山西省“1331”提质增效建设计划青年创新团队建设项目、山西省软科学项目、山西省哲学社科基金项目20余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20余篇,专著10余部,研究成果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山西省“1331工程”标志性成果奖、山西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山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百部(篇)工程”一等奖、校级优秀成果奖等奖项。2021年,体育伦理研究创新团队被遴选为山西省省1331”工程

专业介绍

  • 体育教育专业

专业简介
       本专业立足晋东南、面向山西,辐射全国,培养具有现代体育教育教学理念、人格健全,从教信念坚定、专业基础扎实、运动项目技能过硬、实践能力突出,能胜任中学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指导、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研、管理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体育教育应用型人才。
       经过20多年的建设,体育教育专业教育教学条件不断完善,专业下设体育理论教研室、运动技能类教研室等五个教研室,具备充足的师范生技能实训室、专业图书资源、实习教育基地,先后被授予国家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基地、国家二级裁判员培训基地。已为国家培养了上千名各级各类人才,毕业生就业率高,社会声誉较好,是山西省晋东南地区中学体育教育师资培养的中坚力量。
      主要开设有体育概论、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心理学、体育社会学、健康教育学、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田径、体操、武术、学校体育学、体育课程与教学论、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体能训练、体操、健美操、体育舞蹈、健身健美、健身指导、武术、散打、跆拳道、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课程。

重点创新培育团队,健美操课程获省级一流线下培育课程,羽毛球课程获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培育课程。

专业特色
一专多能
       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一专多能发展。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需求选择一项专业技能课,同时学习其他专业技术类课程,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综合育人
       围绕专业特点,科学设置相关课程,以课程教学为主导、以实验实践为抓手、以社会服务活动为补充,积极拓展育人空间,实现全方位、立体化育人。

就业与考研
       本专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培养和输送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核心任务,引导学生到基层、西部就业任职,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深化校地企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就业工作水平,得到了广大毕业生、社会以及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近年来,毕业生就业质量进一步提升,历届校友成为服务地方体育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
       本专业历届学生研究生录取率为10%左右,多数学生考取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大学、武汉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等国内高水平体育院校。

  • 体能训练专业

专业简介
       本专业培养掌握体能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技能,能够科学指导竞技体育领域的体能训练和大众健身领域的健身运动,同时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创新精神,能够在各级各类运动队、学校、健身机构等部门从事体能指导工作的复合型、应用性人才。
       主要开设有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训练学、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体能测量与评价、青少年体能训练、专项体能训练、特殊人群体能训练理论与实践、大众健康体能训练理论与实践、运动处方理论与实践、健身指导理论与实践、运动伤害防护与急救、体育心理学、学校体育学、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运动营养学、健康教育学、健身指导等课程。

专业特色
协同育人
       学校、用人单位和社会共同育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其成为有担当、有爱心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综合培养
       体能训练专业注重实践教学,发展学生综合体能素质,培养专业技能,强调身心健康平衡,助力学生成为优秀体能训练专业人才。

  •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

专业简介
       本专业以传承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弘扬民族文化为己任,培养能够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市场经济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较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国际化视野,具备现代教育、健康教育理念,有着较强的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理论与技能及专业教育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系统掌握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项运动教学、训练、竞赛或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较强的武术套路、散打、养生、民族民间体育基本技能和传播、推广、传承、创新武术和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能力,能够从事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指导与服务、赛事组织与策划、俱乐部经营与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开设有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体育概论、健康教育学、体育科学研究方法、民族传统体育概论、中国武术导论、中国传统养生理论、运动伤害与急救、套路、散打、太极拳等课程。

专业特色
文化传承
       该专业注重弘扬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培养身心合一、技艺精湛的武术专才,成为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文武兼修
       注重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既注重武术技能的学习,又重视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强调文武兼修,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使其具备丰富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身体素质。

  • 运动训练专业

专业简介
       本专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适应我国体育事业发展需要,立足晋东南、面向山西、辐射全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具备良好的运动训练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从事专项运动训练的基本技能,能胜任专项运动教学、学校体育教学和健身俱乐部训练工作的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开设有健身指导理论与实践、运动伤害防护与急救、运动训练学、运动营养学、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运动选材学、运动训练管理学、运动生物力学、康复体能训练方法、运动机能监控与评价等课程。

专业特色
全面发展
       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学生掌握运动训练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与职业素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独立思考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专项技能突出
       具备较强的专项运动技能和运动训练指导及竞赛组织能力,服务于新时代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能够在学校、运动队及俱乐部等部门从事专项教学、训练、竞赛、管理的多元化应用型人才。

院系简介

       长治学院美术系依托太行山优秀传统、地域文化资源,秉承”立足太行、凝练特色、创新创业、服务地方”的发展理念。承担着为社会培养美术高等专门人才和美术师资的重任。现有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两个专业。设有基础教研室、中国画教研室、油画教研室、综合绘画教研室四个教研室。拥有书画艺术研究所,彩塑壁画研究所两个科研机构。在校生877名。现有专任教师43人,美术系拥有省级实验示范中心、山西省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教育基地等多个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场所。同时,为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发展,成立了美术系产教融合创新基地,为学生的创新、创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发展需求。

专业介绍

  • 美术学专业

专业简介
       美术学专业从2000年始建,2006年9月始招收第一批本科生,是学校重点建设学科。目前,美术学专业专任教师24人,其中副教授5人,讲师19人,在读博士1人,硕士以上学历教师占88%,形成

老中青师资梯队。师生数百次在全国和省级专业展赛中获得殊荣。
       美术学专业课程设置:绘画基础1(素描)、绘画基础2(色彩)、绘画基础3(创作思维训练)、绘画基础4(素描人体)、设计基础(平面、立体)、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艺术概论等。

专业特色
参展获奖
       近年来美术系教学科研成绩显著,教师作品入选国家级展览13项、省级美术作品展61项。2021年和2023年分别获得国家艺术基金(一般项目)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立项,2022年获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立项。

实践育人
       通过各种美术创作活动、社会服务项目、艺术展览等,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深化对美术学专业的理解,提升专业技能,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产教融合
        美术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创新。通过与企业合作,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的实际项目,了解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

就业与考研
       美术学专业高度重视毕业生考研教育与培养,考研率逐年升高。考取了四川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等知名院校。在学生就业创业方面,根据学校推动学生就业创业的相关政策要求,美术系积极配合,认真落实,坚持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相结合。通过多次召开就业、创业主题班会,举办就业相关讲座,不断强调就业的意义,近三年,我系的就业率稳中提升。

  •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专业简介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从2004年始建设,2007年9月始招收第一批本科生、2020年招收第一批视觉传达设计(专升本)专业学生,是学校重点建设学科。目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专任教师19人,其中副教授2人,讲师17人,在读博士2人,硕士以上学历教师占100%,形成老中青师资梯队。近年来,教学经费投入不断增加,教学基础设施完善,教学条件有了明显改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设置:理论Ⅲ世界现代设计史、设计基础Ⅲ(设计思维训练)、字体设计与编排、设计创意(招贴设计)、建筑空间构成等。

专业特色
服务地方
       弘扬太行精神,根据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科特点,在艺术设计、文创研发、非遗传承与转化等方面融合发展,进一步争取标志性成果。

实践育人
       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深化理论知识,提升实际操作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有助于推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创新和发展。学校和企业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和技术创新,推动行业的进步和发展。同时,企业也借助学校的资源和人才优势,进行产品设计和品牌推广等方面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就业与考研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数字设计与视觉传播公司、广告公司、影视制作公司及创意产业相关机构、教学单位、企事业单位宣传与设计部门,从事新媒体界面设计、用户体验设计、跨媒体设计与运营、品牌视觉设计与传播、广告创意策划等方面的设计运营、项目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近三年,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平均就业率达到90%以上,就业形势良好。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高度重视毕业生考研教育与培养,考研率逐年升高。学生考取了天津美术学院、山西大学等知名院校。各高校均反馈本专业学生学习认真、基础扎实、自主学习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都较强。许多高校对本专业毕业生评价较高。

       长治学院数学系成立于1958年,是我校建立较早的系部之一,至今已有66年的办学历史。目前在校生936名,专任教师43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4人;现有博士10人,硕士34人(含在读博士1人)。
       数学系下设1个办公室,5个教研室;建有60座的数学实验室3个;校级优秀课程、网络课程达19门;图书期刊100余种。设有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统计学、信息安全三个本科专业,其中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是山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数学系始终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以教学促科研,以科研带教学,取得良好成绩。近年来,我系教师主持国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6项,省级大学生创新项目14项,主持省级教科研项目25项,出版专著、教材26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检索30余篇;同时,教学方面也成绩显著,我系教师参加各项教学能力竞赛,获全国高校数学微课教学设计大赛华北赛区等奖2项、山西赛区二等奖2项,山西省青年教师教

院系简介

学竞赛三等奖1项,省级个人二等功1项,校级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获奖34项,取得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优秀指导教师若干。
        近年来,数学系在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团结一致,真抓实干,多次获得教学管理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增强全体教职工的服务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素养,为把数学学科建设成为一流学科而奋斗!

专业介绍

  •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专业简介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数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数学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和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具备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扎实的数学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在数学教师岗位从事基础教育教学与研究工作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和应用型人才。

学长帮带,团结互助
       根据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学习特征,我系成立“学业帮带团”,组织成绩优异的高年级学长对低年级学生在专业上进行针对性辅导,帮助低年级学生巩固课程知识、解答疑难问题,做好专业知识的巩固与提升。“学业帮带团”的建立,在减少低年级学生专业入门焦虑、加快低年级学生学业过渡,以及巩固高年级学生专业能力与素质方面取得双赢效果。

专业特色
以赛促教,成果丰硕
       近年来我系一直坚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山西省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实施了数学建模和数学实验(用计算机软件Matlab)并重的教学计划。让学生学习数学建模的思想理论和方法,培养数学应用的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年来,在各项赛事中,取得国家级奖项9项、省级一等奖200余项的优异成绩,在同等院校中表现突出。

以需为导,多元培养
       数学系与应用数学专业科学设置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完善实践教学。针对该专业的师范性,开展师范类技能训练课程体系,于2022年该专业通过了师范专业二级认证;在师范专业素养的培养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完善实践教学。该专业学生多次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师范技能竞赛中获得佳绩。

专业特色
以赛促教,突出应用
       应用统计学专业作为我系年轻的专业,于2023年首次参加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竞赛,即取得省级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的优异成绩,体现该专业学生扎实的统计学理论基础和出色的实践应用能力。同时,竞赛中的历练也进一步提升了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他们未来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 应用统计学专业

专业简介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培养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数学与经济学素养,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经济、金融等领域的相关知识,具有一定的统计计算能力,具备熟练地使用数学与统计软件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能够在企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政府机关等部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计算、统计分析以及其他管理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学以致用,实践育人
       应用统计学专业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在现代社会各个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该专业学生不仅熟悉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更能熟练运用大数据分析工具,深入挖掘数据背后的规律与趋势。通过处理海量数据,他们能够为各行各业提供精准的决策支持,帮助企业把握市场脉动,优化资源配置。该专业与山西优逸客公司开展产学合作,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及应用实践水平。

扎根长院,服务地方
       应用统计学专业以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地方行政机关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我们与长治市水文局长期开展实践合作,推动地方经济健康发展,不仅提升了统计学的应用价值,更为地方经济的繁荣稳定贡献了力量,彰显了专业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就业与考研
       近年来,数学系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了思想品德优良,专业知识牢固,实践能力突出的人才。毕业生中有许多成为厦门大学、重庆大学、东北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天津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太原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的研究性人才,部分毕业生成为了政府、教育、银行、部队等领域的骨干。

院系简介

       物理系是我校理科专业设置多、教学科研力量强、发展趋势好的一个系。现有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科学教育4个本科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是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电子科学技术是山西省重点扶持学科。现有学生1000人,教职工55人,其中高级职称18人,硕士生导师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2人,在读博士3人,山西省“三晋英才”支持计划青年优秀人才2名、山西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1名、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名、“太行学者”攀登人才2名。
       物理学实验室是山西省本科高校基础课教学示范实验中心,大学生光电技术综合实验创新平台为山西省高校大学生创新平台建设项目。物理电子科普中心是山西省科普基地、山西省科普教育基地。
       我系教师承担国家自然基金、省部级教科研课题多项,发表了大量的高水平论文,其中仅Nature和Nature子刊就发表了3篇。并获得省科学技术奖、省教学成果奖多项。《中学物理教学法》课程为省“精品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光学》《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量子力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为省级一流课程。

专业介绍

专业简介
       物理学专业培养具有扎实专业基础知识和学科素养、较强创新意识,具备较强的中学物理教学实践能力、班级管理能力、教学研究与自主发展能力,能够在中学高中阶段从事物理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主要开设有力学、电磁学、热学、光学、原子物理学、理论力学、电动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量子力学、普通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中学物理课程与教学论、德育与班级管理等课程。

  • 物理学专业

专业特色
创新实践教学
       提供充足的实验设备和资源,精心设计有针对性的实验项目,以物理实验竞赛和物理学术竞赛为依托,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科学思维。

       物理系专业课程体系科学合理、课外活动丰富多彩、学术讲座多而精。近三年,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物理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等国家级奖项41项、省级奖项148项,其中山西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两次荣获山西省金奖。学生考取了南开大学、天津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兰州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名校的研究生,并且学生就业率逐年增长。

强化教学技能
       构建“一说二写三讲四练”的教学技能训练体系,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教学技能大赛,激发学生的教学热情和创新意识,促进师范生教学能力的提升。

注重协同育人
       物理学专业同25所中学建立了长期的实习合作关系,学生可以在真实的课堂环境中积累教学经验,提升教育实践能力。

就业与考研
       部分校友已经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物理学院物理系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崔志伟;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冯志刚;浙江博蓝特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领军人才刘建哲。
       物理学专业非常注重学生学历提升,2020—2023年共有93名学生考取研究生,包括南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兰州大学等双一流院校。

  • 科学教育专业

专业简介
       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然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接受科学实验等方面的基本训练,专业目标是培养掌握科学教育和科学普及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扎实的自然科学知识和较强的科学教育能力,能在小学从事“科学”课程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在教育科研部门、公共事业单位从事基础科学教学研究和科学普及教育与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专业特色
跨学科性强
       科学教育专业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包含了多个学科的内容,涉及到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理、工程机械、教育学、心理学等基础学科的知识,要求学生具有跨学科的学习和应用能力。

实践性突出
       科学教育专业非常注重实践。课程设置上,既有大量的基础科学理论课程,也有很多实践实验课程。教育实践上,与周边小学建立起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涉及教育教学实践、科普活动、教学资源共享等方面,使学生可以在日常学习中进入小学,实际参与小学生的科学课堂与科普活动实践,充分锻炼教师的基本技能。

就业与考研
        本专业自2021年开始招生,目前尚未有毕业生。 从国家政策方面,科学教育专业面对的是前所未有的历史最大机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科技创新”的战略驱动地位。2023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明确要求落实小学科学教师岗位编制,加强中小学实验员、各级教研部门科学教研员配备,因地制宜做好科学教师补充工作。在可预见的将来,各地的中小学科学教师将会有较大缺口,本专业就业前景比较乐观。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专业简介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于2008年经省教育厅批准,教育部备案,并于同年9月完成首批本科招生。专业发展迅速,2019年获批山西省级重点扶持学科,2020年入选山西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并被确定为电子信息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建设专业。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电子信息专业知识,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工程实践能力、沟通能力、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以及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在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控制、通信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服务和项目管理等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现有专职教师14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6人、讲师6人、实验师1人,具有博士学位2人,在读博士2人。多名教师主持了省级教改和科研课题,共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其中20余篇被SCI、EI、CSCD、北大核心收录),授权专利5项,并在全国教学竞赛中获奖,教学科研成果突出。本专业坚持以赛促学,广泛开展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等各

类学科竞赛活动,获得多项省级和国家级奖项。并与多家企业联系紧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工程实践基地。本专业设有电子线路、信号系统、EDA、虚拟仿真、创新创业等实验实训室,可以满足学生实践创新的需求。
       主干课程包括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通信原理、高频电子线路、电磁场与电磁波、单片机原理等。其中,《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被评为山西省一流建设课程。

专业特色
以赛促学
       通过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近5年,专业竞赛获省级以上奖项130余人次,承担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0余项。

产教融合
       我系高度重视产教融合,与中科潞安紫外光电科技有限公司、高科华烨电子集团有限公司等10余家企业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产教融合策略,合作共育精英,探索了育人新模式。

就业与考研
        本专业涵盖了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科学、自动化技术等多个领域。考研专业覆盖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通信工程、仪器仪表工程、先进控制技术与控制系统等专业方向。毕业生考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福州大学、山西大学、长安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院校。

       本专业就业前景良好,毕业生进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邮政、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国家税务局、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长城电源技术有限公司等国有企业,以及上海陆译电子有限公司、上海移远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通威太阳能(安徽)有限公司、忻州市凯翼通用航空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太原芯愿景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杭州巨峰科技有限公司、宁波福尔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微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科技公司,担任相关技术及管理岗位。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

专业简介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归属于电子信息类,依托物理系物理、电子两大基础学科雄厚的教学师资力量与科研力量,培养适合新兴光电及信息产业发展的创新应用型人才。本专业重视培养学生扎实的数理基础,核心课程包括工程光学、物理光学、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激光原理、光电子技术、信息光学、通信原理、光纤技术、光电图像处理等。通过系统传授光电信息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原理,使学生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为今后的进一步深造打下扎实基础。
       本专业立足晋东南地区光伏、LED和光电信息等高新技术领域发展需求,培养掌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领域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实践应用技能,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良好的外语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运用光电信息科学理论和技术分析解决工程和技术问题的能力,能够在光学技术、光伏技术、光电技术、光电信息技术等领域从事产品设计与制造、技术开发与服务、计量检测和运行管理工作的高素质的创新应用型人才。

专业特色
实践育人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建立了与课程体系配套的专业实验室,占地面积约975平方米,总资产约700万元,可以开展工程光学、物理光学、光电子技术、激光原理、通信技术、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光学仿真等方面的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

产教融合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建成8个校外实习基地、1个长治市技术创新中心配套齐全的实训实习场所。本专业注重加强光电信息工程技术和计算机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较为宽广的应用技术知识,适应高新技术发展的需要,与目前信息时代特征和发展方向紧密相连。

学科竞赛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积极参加校级、省级以及国家级各项专业竞赛,在第七届华北地区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中获二等奖1项和三等奖2项,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中荣获山西省赛区三等奖2项,在电子设计大赛中获山西省赛区三等奖2项,通过参加竞赛充分展现了本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了学生在光电信息方面的创新性和实践能力。

就业与考研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非常注重学生学历提升,2020—2024年已毕业的7个班级280人中共有80余名学生考取研究生,其中包括长春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上海理工大学、郑州大学等双一流院校。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加大对西部计划、三支一扶、选调生、特岗教师、自主创业、征兵入伍等国家就业项目的政策解读和宣传,教育引导学生到基层去、到西部去。积极拓展省内外就业市场,主动联系企业进校园举办专场招聘会,例如在2023年和浙江舜禹、江苏华润微电子等多家企业举办了线上线下专场招聘会。近三年来,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就业率均高于85%。

化学系成立于1958年,现有化学(师范)、化学生物学和药物化学三个本科专业,在校生700余人,教职工52人,其中专任教师44人,专任教师中教授10人,副教授17人;硕士生导师8人;具有博士学位33人(含博士后2人),具有硕士学位10人(含在读博士1人);山西省青年拔尖人才1人,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1人,三晋英才3人,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山西省模范教师1人,山西省“131”领军人才2人。化学系教师党支部为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化学系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秉承“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为主体、以科研为龙头”的教学理念。化学为山西省重点扶持学科;化学生物学为校级“1331工程”重点学科;化学系拥有山西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山西省“1331工程”创新团队1个、山西省科技创新人才团队1个、山西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平台1个、长治市重点实验室1个。化学实验室设备先进,教学条件好,包括26个基础教学实验室和多个博士工作实验室。开设有从基础型、综合型、开放型到研究创新型等多层次的实验课程,为学生能力培养和服务地方经济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院系简介

       化学系教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省级科研项目50余项,授权专利30余项;获山西省自然科学二、三等奖各1项;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山西省教学成果三等奖2项;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二等奖1项;第九届西浦全国大学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1项;山西省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赛二等奖1项;山西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1项;主持山西省一流课程4门。
       学生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6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20余项,参与发表教科研论文40余篇。获全国师范生微课大赛、“华文杯”全国师范生(化学)教学技能测试、全国高校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山西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省级以上奖励100余项,近年来,一次性就业率达90%以上,其中考研率平均达45%。
       化学系充分利用专业人才优势、仪器设备和科研平台资源,积极主动联系当地中学和化学化工相关企业,加强校-校、校-企合作,提升服务地方基础教育和企业发展能力。

专业介绍

  • 化学专业

专业简介
       化学(师范)专业于2001年开始招生。本专业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较好地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较强学习实践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能够胜任山西省中

专业特色
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
       化学专业课程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具体支撑,以“一践行,三学会”的素质能力为落脚点,构建“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师教育课程+创新创业与实践课程”四位一体深度融合、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同频共振、学生成长的基础需求和个性化发展同频共振的“四融合双共振”课程体系。

等学校化学教学教研工作的化学教师。
       主要开设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基础、教育学、心理学、中学化学课程与教学论、德育与班级管理、教师职业技能培训、教学案例分析、化学新课标解读、中学化学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等课程。

建立提升实践能力的训练机制
       化学专业在培养学生时注重化学理论与实验技能的结合,强调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注重跨学科知识的融合以及实践与创新能力的提升。通过实验课程、模拟教学、微格教学、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教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综合素质。近5年来学生获全国师范生微课大赛、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华文杯”全国师范生(化学)教学技能测试、省级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省级以上奖励50余项,参与发表论文3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多件。

提升服务基础教育的综合能力
       化学专业立足地方基础教育发展需求,以理想信念教育为引领,以实践教育为着力点,积极探索和实践新形势下服务地方基础教育的新途径,合作开展课题研究、研讨办学思路、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化学科普教育等途径,为地方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学生就业
       化学专业就业、考研双管齐下,以指导和帮助学生就业、考研为契机,大力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毕业生具有较为扎实的化学专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在就业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近3年,一次性就业率均达到90%以上,毕业生不仅可以在中学找到满意的职位,也可以在化学及相关行业企业从事技术与管理工作。此外,许多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在厦门大学、山东大学、吉林大学、重庆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校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以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近三年,考研率均在50%左右。

  • 化学生物学专业

专业简介
       化学生物学是化学、生命科学和医学高度融合交叉的新兴学科。化学生物专业于2010年设立,是山西省唯一的本科化学生物学专业。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化学与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化学生物学交叉领域知识、具有熟练化学与相关生物学实验技能、能在化学生物学、化学、生命科学、医药等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技术开发、管理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本专业主要开设四大基础化学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四大专业核心课程(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化学生物学)以及医药方向课程(药物化学和药物合成化学)。同时,为进一步培养学生在化学、生命科学、医药等相关领域工作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开设系列专业方向选修课。

专业特色
注重学科交叉,构建“1+3”课程体系
       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将基础知识、交叉学科前沿与探索创造相结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构建了生物医药与大健康、能源环境、生物合成等三个研究方向课程,以支撑学生在环境监测与分析、生物分析与医药行业、生物制药等行业有较强就业竞争力。

聚焦能力培养,实施立体化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导向,通过提高课程教学“两性一度”实施理论课教学;融合科研、竞赛、实践开展实验课教学;全面实施“3+1”培养模式,即三年理论学习和一年在相关企业的实习实训。目前已与山西振东集团、河南驼人集团等企业联合开展实训实践,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坚持科教融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积极开展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将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和项目融入化学生物学综合实验考核体系。鼓励学生进实验室参与科研训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定期邀请化学生物学领域专家到校讲授化学生物学前沿讲座课程,开阔学生视野,启迪学生科学思维。
       近年来,化学生物学专业学生主持国家、省、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获山西省优秀青年志愿者、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电化学测量技术竞赛一等奖、山西省“互联网+”铜奖等奖项多项。

学生就业
       本专业就业方向广,可以从事化学、生命、医药等多个领域相关工作,平均就业率达90%以上,其中,40%左右学生考取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其他学生在中学、高校、制药公司、公安部禁毒局、医院、分析检测中心等单位就职。

  • 药物化学专业

专业简介
       药物化学专业是化学系在化学(师范)、化学生物学专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专业,涉及化学、生物学、医学和药学等各个学科的内容。该专业于2019年6月通过教育部审批,同年9月开始招收本科生,是山西省唯一的本科药物化学专业。药物化学专业立足上党,服务全省,面向全国,辐射周边,与地方制药企业紧密结合,为其发展提供服务,并引领其发展方向,以岗位需求为导向,探索“理学结合,校企合作”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现代医药产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本专业主要开设四大基础化学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相关课程(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专业主干课程(药物化学、药物合成反应、药物分析、药理学、药剂学等)和专业选修课程。

专业特色
强化学科交叉,完善课程体系
       重视学科全面教育:学习化学、生物学、药学等方向课程,淡化专业界限;增加专业选修课,拓宽专业口径。
       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开设专业见习、专业实习、药物合成实训、药物分析实训、药物化学综合实训、毕业设计等实践课程,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
       注重学生自学能力培养:整合课程、调整学时,给学生留出充足的学习时间,加大过程性考核力度。

加强校企合作,共建创新平台
       与长治市人民医院深度合作,搭建良好的科研创新平台,共建肿瘤精准转化医学研究中心;拥有长治市重点实验室1个(食管胃结合部肿瘤药物实验室);先后与三宝药业、振东集团、长治市综合检验检测中心、潞宝集团等签订实习实践基地合作协议,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全面满足本专业师生的实践教学需求,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激发无限潜能,培养创新能力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国内外高水平学科竞赛,为实训实习、创新创业、科技孵化提供综合服务,提升本专业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能力。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各级横、纵向项目,专业技能和科技创新能力得到了极大锻炼和提升。

药物化学专业毕业生在医药、生物科技、化工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就业前景,可在制药企业、科研机构、医院等单位从事新药研发、药品注册、质量控制等工作。同时,药物化学专业也是考研的热门专业之一,每年都有大量毕业生通过考研进入国内外知名高校继续深造。
为了帮助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和考研,药物化学专业为学生提供全程化的就业(考研)指导与服务。此外,积极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和升学推荐机会。药物化学专业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优秀学子加入。我们期待与你一同探索药物化学的奥秘,为人类健康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就业与考研

       生命科学系具有六十六年的办学历史。现有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和环境生态工程三个本科专业。其中,生物科学专业为教育部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山西省高等学校优势专业、山西省一流专业。生态学是山西省重点扶持学科和山西省“1331工程”优势特色学科;生物学为校级“133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拥有1个山西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1个山西省“服务产业创新学科群”、1个山西省“1331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市级工程技术中心和1个山西省科普教育基地——动物标本馆。
       生命科学系现有教职工47人,其中“三晋英才”3人,“山西省教学名师”2人。教授(正高级实验师)10人,副教授(高级实验师)20人,讲师(实验师)12人,助教(助理实验师)5人;专职组织员1人,辅导员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6人,兼职硕士生导师12人。现有在读硕士生14人,本科生667人。
      近5年来,我系共承担科研项目150余项,科研经费1500余万元,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其中SCI、EI收录48篇,出版著作1部,教材8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6项,获山西省教学成果奖1项,山西省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1项,多项科研成果得到应用推广。

院系简介

       生命科学系办学实力和专业建设整体水平在山西省同类院校排名位于前列,是山西省生物学教学、科研和服务晋东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等领域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专业介绍

  • 生物科学专业

专业简介
       生物科学专业,是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学制4年。开设了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生物化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植物生理学、人体解剖生理学、中学生物学课程与教学论等20门专业主干课和教师教育专业技能课,满足学生将来从事中学生物学教学研究、生物学相关职业以及继续深造等需求。

专业特色
学训赛相长
       生物科学专业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以学促训、以训促赛、以赛促能”的培养过程,使学生实践能力、专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且成效显著。

实践铸根基
       依托山西省科普教育实践基地、社会实践及教育实习等多维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实习机会。教育实习学校遍布全省15个县区,涵盖40多所优质学校,并延伸至广西百色黄文秀的家乡。实践教学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和支持。

教育实习

动物标本馆

野外求真知
       精心组织动物学野外实习和植物学高山实习两大实践活动。这些实践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野外生存能力和科研素养,更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领悟到生物科学的真谛和魅力,加深学生对生物科学专业的理解和热爱。

植物学高山实习

动物学野外实习

就业与考研
       近三年来,生物科学专业学生在就业与考研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就业率平均为 81.86%。教师资格证考取率为79.7%,考研升学率为37.8%。该专业不仅培养了学生热衷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的情怀,而且也奠定了学生致力于学术研究的执着追求,标志着我系本科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

  • 生物技术专业

专业简介
       生物技术专业为四年制本科工科专业,课程设置分为专业基础课,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包括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及相应实验等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包括细胞工程、微生物工程、基因工程、酶工程、生物信息学、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围绕生命大健康开设了中药资源、食用菌栽培技术、食品营养与健康等多门相关专业选修课程,供学生结合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进行选修。

专业特色
服务地方显担当
      依托上党道地药材资源,积极开展栽培、管理、开发等技术培训,助力地方产业发展。

中药材栽培技术培训

药茶产业发展技术培训

中药材种植技术服务

中药材秋冬季管理技术培训

产教融合促发展
       积极与地方质检、药检等企业联系,共同推进产学研合作。通过校企合作,实现教育资源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促进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共同推动生物技术领域的创新与发展。

就业与考研
      近三年来,生物技术专业积极开展访企拓岗活动,致力于拓宽学生的实习与就业渠道,确保学生们能够获得与专业高度对口的就业岗位。通过这一举措,该专业的平均就业率达到82.96%,显示出专业培养的高质量与社会的广泛认可。同时,学生们对学术研究的热情不减,平均考研率为24.6%,展现了生物技术专业人才的全面发展与深厚潜力。

生命科学系与华境清治
签订实习基地协议

长治市综合检验中心与实习生交流

  • 环境生态工程专业

专业简介
       环境生态工程专业是普通高等学校工程类本科专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学制4年。专业开设了污染控制生态学、生态监测与评价、环境工程学、环境生态工程设计、环境土壤学、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等专业核心课程;另外提供了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植物修复技术、环境生态工程概预算等多门专业选修课程供学生选择。通过专业核心课和选修课的衔接组合,为学生今后在环境生态保护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工程设计、咨询和管理等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专业特色
竞赛促创新
       环境生态工程专业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北控水务杯”等竞赛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为他们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促进了专业知识的应用与拓展。

实践强能力
       环境生态工程专业注重产教融合,不断拓宽与相关企业合作的深度、广度,通过“3+1”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习机会,有效提升了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为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就业与考研
       近年来,环境生态工程专业依托导师制引领学生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强化日常学习与监督;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大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扎实推进访企拓岗活动的,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该专业学生就业率达84.50%,考研率均值为22.9%。环境生态工程专业的发展呈现出学生的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契合度高的态势。环境生态工程专业的发展展现了新的活力。

       计算机系创建于1995年,现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三个本科专业,其中网络工程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现有专任教师43人,高级实验师1名,实验教师1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7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7人,在读博士一名,硕士研究生导师3人。
       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为省级示范实验教学中心,设有18个计算机专业实践实训室、红芯书院和1个创新创业工作室。中心实践实训平台设备齐全,设施先进,可满足学生实验、实训等实践教学需求。
       计算机系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以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计算机及应用领域高级专门技术人才为目标,为社会各行业输送了大量人才,先后培养出了焦永瑞、张佳旭、韩孟、王占军等一大批优秀创业者,很多学生成为信息技术行业的精英、企业高管。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达85%以上,其中研究生升学率年均12%以上,政府部门及国有企事业单位入职率5%左右,其他协议就业率15%以上。
       计算机系聚焦山西数字经济发展战略,依托计算机视觉研究所,围绕图像分割、特征提取、移动目标检测与跟踪、人机交互与情感计算、摄影测量与遥感等方向开展科学研究,充分发挥学校与企业优势积极开展横向项目合作研究。

院系简介

专业介绍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专业简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于2004年3月经山西省教育厅批准、教育部备案并开始招生。专业立足“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以立德树人为宗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贯彻OBE工程教育理念,坚持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在各相关行业和领域胜任计算机系统的规划、设计、开发、部署以及维护管理等各方面工作。

专业特色
德育为先
       本专业坚持培养德才兼备的专业人才,以红芯书院为依托,育人环节注重实践教学,强化创新能力,多年来为社会输送大量具备高度责任感和专业素养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计算机系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依托学校的红色文化,通过举办信创特色的课外活动、开展以龙芯CPU为主要技术路线的课外项目等活动,将太行精神、信创担当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形成了以“传承红色文化,弘扬太行精神,肩负信创使命”为价值引领的专业育人体系,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科教育人
       本专业依托“佳旭创新创业工作室”,坚持立德树人,吸引优秀学生加入创新团队,以地方需求为导向,以产学研深度融合为核心,打造了集思想引领、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于一体的育人平台。

红芯书院

第一届佳旭杯游戏创作大赛

以赛促学
       本专业鼓励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和创业训练,通过竞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近五年学生在省级以上学科竞赛中获得了百余项奖励,毕业生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得到持续提升。

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

就业与考研
       本专业2023届毕业生110人,就业率83.64%,升学和协议就业占16.36%,其他就业形式占67.27%。考取硕士研究生7名,公务员1名,事业单位1名。就业与专业对口度66.67%,2/3的毕业生找到与专业培养方向相关的工作。本专业学生基础扎实、作风务实,广受用人单位的好评和欢迎,就业质量相比近三年稳中有进,就业前景较好。

专业特色
协同育人
       本专业紧握时代发展脉搏,引入IT产业相关的课程资源和认证体系,搭建学校、学生、企业之间的桥梁,全面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增强专业服务社会的质量。

实践育人
       本专业积极构建校企合作平台,通过与行业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聘请有经验的工程师参与实践类课程的教学和项目指导,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 网络工程专业

专业简介
       网络工程专业于2013年评为省级特色专业,2021年评为省级一流专业,培养具有良好人文与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掌握计算机学科的基础理论,及网络工程专业知识和基本方法,具有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规划、设计、部署、运行、维护及网络应用开发等方面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在信息技术企业及其他企事业单位的相关部门从事网络系统的设计与实施、网络安全管理与维护、网络应用系统研发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佳旭工作室成立及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团队

就业优势
       本专业紧跟网络技术发展和行业动态,为各行业培养专业人才提供更高效、智能的网络服务,维护和管理网络系统的稳定运行。

就业与考研
      本专业2023届毕业生96人,就业率87.5%,升学和协议就业占19.63%,其他就业形式占71.88%。考取硕士研究生6名,公务员1名。就业与专业对口度83.33%,4/5的毕业生找到与专业培养方向相关的工作。本专业学生基础扎实、作风务实,广受用人单位的好评和欢迎,就业质量相比近三年稳中有进,就业前景较好。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

专业简介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于2018年经省教育厅批准教育部备案并于当年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生。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掌握计算机学科的基础理论,及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知识和基本方法,具有大量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分析以及展示等各方面的工程实践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团队合作及文献阅读能力,能够在金融、人工智能及互联网公司、科研部门、高等院校、各类企事业单位和政府等部门从事大数据分析管理、开发和设计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专业特色
协同育人
       本专业积极构建校企合作平台,通过与行业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专业推行双导师制,聘请企业专家作为实践导师,参与课程教学和项目指导,确保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紧密对接,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

人工智能——无人驾驶实训室

实践育人
       本专业采用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实验室实践、项目开发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深入理解和掌握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同时锻炼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产教融合
      本专业紧密对接地方产业链,将产业发展需求融入课程体系中。专业课程设计紧跟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趋势,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特色和需求,开设了一系列与数据挖掘、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相关的课程。通过产教融合,学生能够了解行业动态,提前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

就业和考研
       本专业2023届毕业生98人,就业率84.69%,升学和协议就业占23.47%,其他就业形式占61.22%。考取硕士研究生9名,事业单位1名。就业与专业对口度57.14%,超半数的毕业生找到与专业培养方向相关的工作。本专业学生基础扎实、作风务实,广受用人单位的好评和欢迎,就业质量相比近三年稳中有进,就业前景较好。

咨询电话:0355-2179651
                  0355-2179761
网址:http://zs.czc.edu.cn
邮编:046000
地址:长治市潞州区保宁门东街73号(北校区) 
           长治市潞州区东环路中段96号(南校区)

欢迎报考长治学院!

Copyright © 2025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