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产业信息动态-11月15日

华阳集团产业技术研究总院    主办

内刊

2024年11月15日

416期

Information dynamics of industry

产业信息动态

——摘选央视新闻《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加快全面绿色转型 》

李强指出,产业集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要不断完善有利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集聚创新要素资源的体制机制,积极推进标志性疏解项目落地,吸引更多竞争力、带动力强的企业入驻,广泛吸纳优秀人才,培育高新产业体系,为雄安新区发展注入新动能。勉励企业把握前沿趋势,加大研发投入,努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难题,不断提升竞争优势。

目 录                        CONTENTS

权威之声

05

安徽:扩大分布式光伏参与绿电交易试点

宏观政策

行业聚焦

11

全球最大钠离子电池储能项目运行!

17

《人民日报》:让更多科技成果尽快转化

专业评论

技术前沿

中国钠离子电池新突破 入选Nature杂志

15

会展信息

第十届全国储能科学与技术大会

24

08

李强: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加快全面绿色转型

12

钠电领域又现强强共赢!

21

打造光储协同管理典范

06

云南:鼓励储能参与电力需求响应!

01

权威之声

authority   VOICE

权威之声

来源:光伏头条

安徽省能源局为探索分布式光伏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机制,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发改体改〔2022〕118号)等文件有关规定,结合安徽实际,拟在长丰下塘工业园分布式光伏参与绿电交易试点的基础上,扩大分布式光伏参与2024年绿电交易试点。
为加快推进能源综合改革创新,发挥市场优化电力资源配置作用,根据《电力中长期交易基本规则-绿色电力专章》(发改能源〔2024】1123号)等文件有关规定,安徽省能源局下发《关于扩大分布式光伏参与2024年绿色电力交易试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具体如下:
一、安徽省内全额上网或“自发自用,余量上网”的平价分布式光伏企业,可自愿参与2024年绿电交易。各类市场经营主体参与绿电交易的相关要求,参照《安徽省能源局关于印发长丰县下塘工业园新能源参与电力中长期交易试点方案的通知》(皖能源新能〔2024】22号)和《安徽省能源局关于印发安徽省2024年绿色电力交易实施方案的通知》(皖能源新能〔2023]46号)执行。
二、请安徽省电力交易中心做好扩大分布式光伏参与2024年绿电交易的宣传培训、市场准入、交易组织、结算考核等工作。

安徽:扩大分布式光伏参与绿电交易试点

原文链接:云南鼓励储能参与电力需求响应!

权威之声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

云南省能源局征求2025年电力需求响应方案意见。文件提出,鼓励独立储能和电源配套储能在满足调度指令要求的前提下参与需求响应。
交易品种分为邀约型削峰、实时型(可中断)削峰、邀约型填谷、实时型填谷四类,每类按调控时长分为四档补贴标准。响应补偿标准单位为元/千瓦·次,起步阶段仅提交单段报价。
其中在最高3~4h调控时长下:邀约型削峰响应补偿标准0~24元/千瓦·次;实时型(可中断)削峰响应补偿标准0~32元/千瓦·次;实时型填谷响应补偿标准0~7元/千瓦·次;邀约型填谷响应补偿标准0~5元/千瓦·次。
负荷聚合商、售电公司或电力用户均可注册成为虚拟电厂,实现可调节负荷、新型储能、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等需求侧资源的聚合、协调,可聚合资源需 通过省级电力负荷管理中心认定,原则上总调节能力不低于1000千瓦。
负荷聚合商、储能运营商应保证其所属用户的负荷管理装置、电能管理系统正常运行,将用电设备监测数据实时传送至省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
原文如下:

云南:鼓励储能参与电力需求响应!

02

宏观政策

MACROPOLICY

宏观政策

来源:央视新闻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11月13日在河北调研。他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全面绿色转型,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展现新作为。
在雄安新区,李强首先来到中国卫星网络集团,听取企业建设运营、卫星互联网产业发展等介绍,察看星网系统运行及应用情况。
李强指出,产业集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要不断完善有利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集聚创新要素资源的体制机制,积极推进标志性疏解项目落地,吸引更多竞争力、带动力强的企业入驻,广泛吸纳优秀人才,培育高新产业体系,为雄安新区发展注入新动能。初冬的白洋淀碧波荡漾。李强来到这里,详细了解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保护情况,察看水质抽样检测结果,对淀区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表示赞许。
李强说,良好生态环境是雄安新区的重要价值体现。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进白洋淀及上下游协同保护和生态整体修复,将自然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李强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建设雄安新区的战略部署,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持续完善城市功能,营造现代化宜居宜业环境,积极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新增长点,把智能、绿色、创新打造为雄安新区的亮丽名片。

李强: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加快全面绿色转型 

宏观政策

在保定,李强来到同光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听取企业科技创新进展汇报,走进晶体生长车间了解工艺流程,详细询问相关技术指标。
李强勉励企业把握前沿趋势,加大研发投入,努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难题,不断提升竞争优势。李强来到涿州市小清河分洪区南围堤建设工程现场,察看项目最新进展,听取河北省灾后重建重大水利工程等情况汇报,与设计施工监理人员交流。
李强说,去年河北省遭受历史罕见特大暴雨洪灾,灾后恢复重建时间紧、任务重。要加快推进房屋重建和修缮加固、水毁公路修复提升等任务,进一步加强防洪工程体系规划建设,扎实做好河道疏浚、堤坝加固、水库布局等工作,严把质量关,切实提高防大汛、抗大险能力。
李强叮嘱当地干部,冬季来临,要把受灾群众生活保障工作想得再细些,一件一件落实好,确保他们安全温暖过冬。
李强充分肯定河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希望河北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锐意进取,奋发作为,为全国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吴政隆陪同调研。

行业聚焦

INDUSTRY FOCUS

03

行业聚焦

来源:钠电材料

近日,大唐湖北100兆瓦/200兆瓦时钠离子新型储能电站科技创新示范项目一期工程建成投运,投产规模为50兆瓦/100兆瓦时,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钠离子电池储能项目,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支持,标志着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的商业化运行进入了新的阶段。而该项目所用的钠离子电芯即由阜阳海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阜阳海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2022年初入驻阜阳经开区,是一家专注于新一代储能体系——钠离子电池研发及生产的高新技术型企业。
2022年中科海钠·阜阳全球首条GWh级钠离子电池规模化量产线落地。
2023年底成功向南方电网批量交付钠离子储能电芯,保障了全球首个10兆瓦时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于今年5月正式并网。
阜阳海钠生产的钠离子电池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可以彻底破解锂资源储量不足及分布不均(我国储量仅占全球6.3%左右)带来的“卡脖子”隐患,是我国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支撑技术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方向。
此次大唐湖北全球首座100兆瓦时钠离子储能电站的投运,是钠离子电池储能技术发展和商业运营的另一个里程碑。

全球最大钠离子电池储能项目运行!

行业聚焦

来源:天钠科技

2024年11月11日,武汉天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钠科技”)宣布与乐普钠电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钠离子电池材料科学和钠离子电池技术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推动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及电池的快速研发和市场渗透,挖掘全球钠电应用市场的潜力。
天钠科技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专注于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庐江、阜阳、大同三大生产基地,并以华中科技大学钠离子电池研究团队为研发核心,拥有60多项专利。
天钠科技聚焦硬碳负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致力于提供高性能、低成本的电池材料解决方案,产品广泛应用于储能、动力电池等多个领域。
乐普钠电则是一家专注于钠离子电池技术创新的企业,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身,提供环保且可持续的能源解决方案,目标是成为全球钠离子电池领域的领军企业。
此次战略合作标志着双方在战略层面的深度融合与优势互促。双方将遵循“共同创造、共享成果、协作共赢”的原则,共享资源与技术,深化在钠离子电池材料科学和钠离子电池技术等领域的协作,构建一个持久、稳固且持续发展的战略合作框架,以确保双方能够实现共赢,达成长远发展的战略愿景。
研发创新

钠电领域又现强强共赢!

现共赢,达成长远发展的战略愿景。
研发创新
天钠科技将充分利用其在硬碳负极材料研发方面的成就,与乐普钠电共同探索在供应链管理和生产制造方面的协作机会,旨在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并共同优化生产流程,提高产品性能和稳定性。
市场协同
双方将借助各自的市场资源和渠道优势,通过联合营销策略,增强品牌影响力,并在全球范围内拓展钠电应用市场。
资源共享
双方将在技术、生产、市场等多个关键领域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通过建立一个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双方将整合双方在人才、技术、渠道等方面的优势资源,并探讨建立联合研发中心的可能性,共同培养钠离子电池材料领域的专业人才。
此次与乐普钠电的合作是天钠科技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期待通过双方的紧密合作,共同推动钠电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市场扩张,为全球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共同铸就绿色能源的美好未来。

行业聚焦

资源共享
双方将在技术、生产、市场等多个关键领域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通过建立一个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双方将整合双方在人才、技术、渠道等方面的优势资源,并探讨建立联合研发中心的可能性,共同培养钠离子电池材料领域的专业人才。
此次与乐普钠电的合作是天钠科技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期待通过双方的紧密合作,共同推动钠电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市场扩张,为全球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共同铸就绿色能源的美好未来。

04

技术前沿

TECHNOLOGY FRONTIER

技术前沿

2024年11月9日平顶山市尧山实验室举办的科研成果发布会上,一项关于钠离子电池技术的重大突破成为全场焦点。据实验室研究人员介绍,他们成功研发出在全气候条件下(-35℃至60℃)具有优异电化学性能的磷酸钒钠基钠离子电池,这一成果不仅标志着钠离子电池技术迈上了新的台阶,更为新能源领域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钠离子电池,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潜在替代品,近年来因其资源丰富、成本低廉、安全性高等优势而备受关注。然而,如何在全气候条件下保持其稳定高效的性能,一直是科研人员攻克的难题。尧山实验室的这项研究,正是在这一领域取得了关键性突破。
“我们的研究团队经过无数次的实验和优化,终于找到了提升钠离子电池性能的关键所在。”尧山实验室首席科学家、武汉大学教授曹余良在发布会上表示,“通过独特的材料设计和制备工艺,我们成功实现了磷酸钒钠基钠离子电池在极端温度下的稳定工作,这为钠离子电池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曹教授介绍,钠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与锂离子电池相似,都是通过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的移动来储存和释放能量。然而,与锂相比,钠的资源更加丰富,成本更低,且安全性更高。因此,钠离子电池被视为未来新能源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此外,尧山实验室的这项成果还入选了《Nature》杂志近五年能源领域的50大研究热点之一。

来源:钠电派

中国钠离子电池新突破 入选Nature杂志

05

专业评论

Professional comments

专业评论

来源:乌海市科学技术局

2024年11月03日,《 人民日报 》第5版刊发题为《让更多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文章。文章指出,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服务目前还不够完善,“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仍未解决,面对众多高校成果,社会化的验证平台往往存在服务单一、成果熟化验证水平不高、业务范围有限等问题,难以满足企业多样化的成果验证需求;而企业自建平台又面临先期投入大,缺少有效商业模式等难点。因此,建议加快建设专业的转化中介服务机构,灵活调用配置行业内创新资源,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专业服务。
高校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科研人员是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队伍。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背景下,如何促进高校科技成果高水平创造、高效率转化?如何完善高校科技创新机制、推动高校与企业“双向奔赴”?本期教育版邀请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结合实际共同探讨,助力更多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访谈嘉宾:
上海交通大学先进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    刘欢喜
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资源挖掘全国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    熊 涛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王 纾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部主任    李 季

《人民日报》:让更多科技成果尽快转化

专业评论

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部主任      李 季
围绕国家需要,服务产业发展
记者: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于支撑高质量发展具有怎样的意义?转化效果较好的项目有何特点,带来了怎样的效益?
王纾:高校科技成果可以通过技术交易、作价入股等多种方式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其转化成效体现出高校科技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数据显示,2012年至2021年,高校专利授权量从6.9万项增加到30.8万项,专利转让及许可合同数量从2000多项增长到1.5万项,专利转化金额从8.2亿元增长到88.9亿元。这些数字说明,10年间,高校与市场之间的互动愈发频繁,科技成果面向实际生产需求的供给和转化能力明显提升。
刘欢喜:科技成果转化应围绕国家需要,聚焦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大项目。例如,依托上海交大风力发电研究中心的系列创新成果,学校与中国绿发集团合作,成立上海中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学校以知识产权作价2500万元、占股25%。如今,自同步电压源型组串式光伏逆变器已在新疆尼勒克项目应用2360台,总装机规模750兆瓦。为实现双碳目标,预计到2030年我国每年新增装机不少于1亿千瓦,自同步电压源友好并网技术应用前景将十分广阔。
熊涛:科技成果转化要服务产业发展。因此,高校科研人员要充分了解产业现状及需求。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蔬菜水果原料生产国,可果蔬加工率却不及发达国家,每年新鲜果蔬采后损耗率达25%以上。面对难题,我们把益生菌发酵技术引入果蔬现代加工领域,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果蔬发酵专用菌库。但实验室里选育的菌株再好,如果不能进行工业化应用,就难以解决实际问题。经过一次次实验,我们开发出高活性的果蔬发酵专用益生菌剂,建立起直投式益生菌发酵果蔬生产新工艺。目前,相关技术和产品已在江中食疗、江西旷达等100多家企业推广应用。
李季:中国电科目前已与31家高校签署60份合作协议,探索实施了学院共建、联合实验室、人才交流培养、联合科研等多种合作模式,将成熟度高、转化应用价值大的高校成果纳入中国电科科研生产成果体系。例如,与电子科技大学联合在太赫兹领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取得首创性成果;与北京大学院士团队开展碳基集成电路关键技术研发,打造了国内首个8英寸碳基集成电路工艺平台;等等。
创新体制机制,更新育人模式

专业评论

记者:科技成果转化涉及高校、企业、政府等多个方面,需要协同发力。目前,在体制机制上有什么探索和突破?
刘欢喜:我所在的先进产业技术研究院,是学校专门负责知识产权申请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职能部门。科研人员只要提出需求,我们就会定制专业的转移转化方案。这种服务体系,既保障了转化的合规性、安全性,也提升了转化效率,解决了科研成果“不能转”的问题。与此同时,还建立了一支由体制内外混编的高校成果转化专员队伍,专员全程参与成果披露、价值评估、专利申请与维护、技术推广、对接谈判等,解决了科研人员“不会转”的问题。目前,技转专员服务的科技类成果转化项目累计超过400项,成功签约成果转化合同金额近20亿元。
王纾:前段时间,首个省部共建的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在江苏落地。该中心以南京和苏州作为核心承载区,聚焦生物医药、信息通信和先进材料3个产业方向,搭建全国高校开放共享的“一站式”“全链条”公共转化平台,为推动全国优势高校与区域优势产业强强联手,为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作出了新的探索。
记者:如何把科技成果转化与育人模式有机融合,形成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相互促进的良好格局?
熊涛:让师生置身企业之中,真正了解市场需求和企业运营模式,把论文写在生产一线,这对于推进校企合作、成果转化十分重要。近年来,我们实验室组建多个团队,每个团队对接一个企业或者攻坚行业的某个技术难题。鼓励年轻教师、硕博士生以科技特派员、科技副总的身份扎根到企业中去,不少人才在这样的培养模式中得到成长。
李季:在人才培养方面,中国电科主动对接高校,积极开展工程硕博士联合培养工作,与清华大学等34所高校合作,建立647人的企业导师库,着力解决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与生产实践脱节的突出问题。依托国家重大工程及48个国家级创新平台,为工程硕博士生入企实践提供实战环境。
推进评价改革,打造服务平台
记者: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还存在哪些堵点,下一步应向哪些方向努力?
熊涛:当下,对科研人员的评价导向主要还是从学术角度出发,以学术论文、纵向科研项目为主。这就容易导致高校教师更热衷于纵向科研项目的申报,而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意愿较弱。研究与产业实际需求脱节,难以直接形成完整工艺和市场化产品。因此,应继续改进对高校科研人员的评价、激励与分配制度,将科技成果转化、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纳入指标,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刘欢喜:一方面要改进对科研人员的评价,另一方面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绩效考核也应重视客观评价。下一步,应建立以市场应用为导向的评价制度,根据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科技成果的特点,制定差异化评估指标,更加客观、真实地反映高校成果转化状况。
李季:在具体操作中我们感受到,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服务目前还不够完善,“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仍未解决。面对众多高校成果,社会化的验证平台往往存在服务单一、成果熟化验证水平不高、业务范围有限等问题,难以满足企业多样化的成果验证需求;而企业自建平台又面临先期投入大,缺少有效商业模式等难点。因此,建议加快建设专业的转化中介服务机构,灵活调用配置行业内创新资源,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专业服务。
王纾: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依赖于产学研的深度融合,应以企业为经济重心、以高校为技术重心、以政府为制度重心,打造集科学研究、科技成果转化于一体的综合科技转化服务平台。同时,结合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及产业结构特征,鼓励校企共建创新联合体、协同创新中心、专利技术培育中心等研发平台,共同开展以科技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为目标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专业评论

意愿较弱。研究与产业实际需求脱节,难以直接形成完整工艺和市场化产品。因此,应继续改进对高校科研人员的评价、激励与分配制度,将科技成果转化、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纳入指标,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刘欢喜:一方面要改进对科研人员的评价,另一方面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绩效考核也应重视客观评价。下一步,应建立以市场应用为导向的评价制度,根据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科技成果的特点,制定差异化评估指标,更加客观、真实地反映高校成果转化状况。
李季:在具体操作中我们感受到,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服务目前还不够完善,“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仍未解决。面对众多高校成果,社会化的验证平台往往存在服务单一、成果熟化验证水平不高、业务范围有限等问题,难以满足企业多样化的成果验证需求;而企业自建平台又面临先期投入大,缺少有效商业模式等难点。因此,建议加快建设专业的转化中介服务机构,灵活调用配置行业内创新资源,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专业服务。
王纾: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依赖于产学研的深度融合,应以企业为经济重心、以高校为技术重心、以政府为制度重心,打造集科学研究、科技成果转化于一体的综合科技转化服务平台。同时,结合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及产业结构特征,鼓励校企共建创新联合体、协同创新中心、专利技术培育中心等研发平台,共同开展以科技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为目标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专业评论

来源:中国能源报

11月13日,天合光能携行业同仁一同参观了标杆性农渔光储一体化项目。这一150MW农光+渔光互补电站全部使用210至尊系列高效组件,项目分两期建成,均配备天合储能电站,二期项目配套27MW/54MWh天合储能Elementa金刚系列液冷系统。凭借天合从组件到储能、从电芯到舱到PCS的产品一体化优势,光储协同管理、电力智慧分配的能力,以及农渔光储一体化解决方案的显著场景价值,天合光能打造出行业光储融合案例的新典范,正在为行业开拓出一条光储融合的新路径。
塌陷区变鱼跃绿水,天合一体化产品助力光储真正融合
天合光能150MW农渔光互补项目位于山东肥城石横镇,项目所在地为石横镇的采煤塌陷区。天合光能充分挖掘统筹采煤塌陷地等可利用的资源,走出一条农光“棚下种植、棚上光伏”、渔光“水下渔业养殖、水面光伏电站”的新模式。项目全部采用天合光能至尊670W系列组件,有效降低度电成本,保障项目方的投资收益。在当天参观中,一排排组件高列于水面,不时有鱼儿跃出水面,充分发挥出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在光伏项目不远处就是新能源配储建成的天合储能肥城二期储能电站。二期配备Elementa金刚系列液冷储能系统,且电芯、电池舱到PCS,都是天合全栈自研设备,将电池簇、BMS、直流汇流柜、液冷机、消防等辅助系统集成在一台20尺集装箱中。在参观现场,专家专门介绍了系统的消防安全措施,项目采用智能AI电芯预警系统、Pack级消防、系统级水消防,三位一体立体化防护,助力系统安全运转、安全可靠。
作为行业为数不多可同时提供光伏组件、储能和PCS系统的厂商,天合借助全栈产品自研实力,充分发挥产品组合的优势,为光储融合项目提供一致性和匹配性的产品,统一对接窗口、提高售后服务效率、客户价值。
光储协同管理、电力智慧分配,提高光伏电站利用率
鸟儿在鱼塘上方飞翔,鱼儿在水塘下游弋,与光储电站相映成趣,构成了绿色乡村的新图景。作为农光+渔光一体场景化配套储能项目,储能电站与光伏电站的深度融合,充分利用储能电站削峰填谷的功能,能够有效缓解光伏电站弃光问题,提高光伏电站利用率。

打造光储协同管理典范

专业评论

场,专家专门介绍了系统的消防安全措施,项目采用智能AI电芯预警系统、Pack级消防、系统级水消防,三位一体立体化防护,助力系统安全运转、安全可靠。
作为行业为数不多可同时提供光伏组件、储能和PCS系统的厂商,天合借助全栈产品自研实力,充分发挥产品组合的优势,为光储融合项目提供一致性和匹配性的产品,统一对接窗口、提高售后服务效率、客户价值。
光储协同管理、电力智慧分配,提高光伏电站利用率
鸟儿在鱼塘上方飞翔,鱼儿在水塘下游弋,与光储电站相映成趣,构成了绿色乡村的新图景。作为农光+渔光一体场景化配套储能项目,储能电站与光伏电站的深度融合,充分利用储能电站削峰填谷的功能,能够有效缓解光伏电站弃光问题,提高光伏电站利用率。

与此同时,天合储能电站随时响应电网调度需求,为电网提供调频等辅助支持,保障电网的稳定性。通过数据的打通,天合光能利用能源管理云平台进行及时的统一调度和智慧管控,实现电力智慧分配,使光伏发电与储能充放电实现最佳匹配,不仅能够提升新能源利用率,同时也能保障关键用电负荷的电力供应稳定性。
夯实储能底层能力保障光储融合,放大多样场景化应用价值

专业评论

在这一标杆项目中,通过渔光储的立体生态融合模式,天合光能推动了绿色农业与绿色能源的跨界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力。天合以全栈技术能力持续深化光储协同,为用户提供多场景的光储融合解决方案。
除了打造一体化产品之外,天合从整体电站的设计、建设到运维管理,提供一体化的智能解决方案。尤其是在电站建设方面,天合通过全球工程技术服务中心提供多样化解决方案,让储能系统全生命周期安全无忧。同时,天合也构建了覆盖售前、售中、售后的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并建设 “闭环式”属地化服务支持方案,确保快速响应和高效解决客户问题。
为了全面赋能多元化光储场景,天合储能提出了光储融合系统化解决方案思维,赋能光储融合项目成功实施与安全稳定运行。天合光能通过技术持续创新提升产品转换效率、可靠性,降低生产及实施成本,并通过解决方案创新解决场景问题,扩大新能源应用规模。
作为全球领先的储能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无论是在技术研发、产品组合,还是在项目实施和售后运维上,天合储能都能够提供高质量服务,提高客户价值。截至目前,光储融合项目也在全球多地实现了交付与落地。未来,天合光能将继续坚持技术创新和生态共建,通过方案创新和系统优化,引领光储融合新场景的发展,构建更加高效、稳定、绿色的能源生态。

会展信息

第十届全国储能科学与技术大会

会议时间:2025年3月20日-24日
会议地点: 山东·泰安肥城一滕松峪大酒店
指导单位:中国化工学会  中国颗粒学会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中国化工学会储能工程专业委员会  中国颗粒学会能源颗粒专业委员会
会议概况:新型储能科技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也是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新质动力。为了推动我国储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立足产业发展重大需求,统筹整合高等教育资源,助力发展储能技术学科专业,加快培养储能领域青年人才,破解共性技术难题和瓶颈,第十届全国储能科学与技术大会(The 10th National Energy Storag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nference,NESSTC10)将于2025年3月20-24日在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召开。
本届大会以“聚焦储能前沿,打造新质生产力引擎”为主题,采用大会特邀报告、分会主题报告、分会邀请报告、口头报告和墙报等形式展开交流,面向从事储能及其上下游相关领域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及学生征集科技论文。大会还将评选优秀报告及优秀墙报,同时举行2025《储能科学与技术》高被引论文奖及优秀审稿人颁奖典礼,欢迎投稿参会。
本届大会设置专题分会场、储能青年科学家论坛、讲习班、研究生论坛和产学研交流闭门会等,欢迎各相关单位和个人积极参加。议题包括但不限于:先进锂离子电池关键技术、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锂硫电池、超级电容器、新型储能电池体系、化学品储能、人工智能(AI)与储能、计算、建模、仿真与先进表征技术在储能中的应用、物理储能(如压缩空气储能、抽水储能、热储存和冷储能、超导储能、飞轮储能等)、燃料电池与氢能、储能技术应用前沿、第五届储能青年科学家论坛等。
联系方式:   联系人     田刚               电话    021-60892565
                     邮    箱     770520555@qq.com

会展信息

EXHIBITION INFORMATION 

本届大会设置专题分会场、储能青年科学家论坛、讲习班、研究生论坛和产学研交流闭门会等,欢迎各相关单位和个人积极参加。议题包括但不限于:先进锂离子电池关键技术、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锂硫电池、超级电容器、新型储能电池体系、化学品储能、人工智能(AI)与储能、计算、建模、仿真与先进表征技术在储能中的应用、物理储能(如压缩空气储能、抽水储能、热储存和冷储能、超导储能、飞轮储能等)、燃料电池与氢能、储能技术应用前沿、第五届储能青年科学家论坛等。
本届大会还将举办仪器、设备、产品、技术及其应用和成果展,《储能科学与技术》优秀编委及中国化工学会储能工程专委会优秀委员事迹介绍展。
会议议题:
一、先进锂电池关键科、学技术(含固态、锂硫等)
二、新型储能电池(锌、镁、钙、钾电池、浆料、锂离子电容器等)
三、长时储能关键技术
四、钠电池关键科学技术
五、AI储能与先进表征技术在储能中的应用(含计算、建模、仿真)
六、化学品储能
七、燃料电池与氢能
八、第五届储能青年科学家论坛
九、产学研闭门交流会
十、储能研究生论坛
联系方式:
联系人:郗向丽           联系电话:010-64519601
邮   箱: E-mail:esst2012@cip.com.cn

会展信息

做精做优新能源新材料产业
 推进产业延链补链强链

邮箱:hycydt123@163.com
地址:山西省阳泉市矿区桃北西街2号

耿安英        高   杰       杨晓成       周晓辉      

张    静       武天宇      马晓璐        刘志平

刘景利       

段昕永

李淑敏       

张利武
李淑敏     

主        编

副主编

编辑部主任

副主任

编辑

校对审核

高   杰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