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文化自信

电子杂志文化2023-04-26
886

潤物誌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中原文化
中庸尚和,璀璨瑰丽   荆楚文化,韬光养晦
辉煌灿烂,巴蜀文化   瑰宝陆离,连绵已久

目录

05 戏曲文化
06 半是清风,半是暖阳
08 丹青戏韵,笔墨传薪
10 那年的裙诀飞扬
12 戏一开腔,八方来听
14 流彩贺佳节

15 今天你微笑了吗

润物之语二

16 百年沧桑之巨变,文化自信之不变
18 天堑变通途
21 冬奥“中国风”,让中华文化诗意绽放 
23 瞻夫子庙记
25 茶旅之中国的百年巨变
28 根
31 九月小博主“合集”

小新的心理分享

润物之语一

润之菁采

33 《观文化昌盛,延传承火炬》

下期预告

37 喜迎二十大,青春当许国

主办单位:润园书院
编辑出版:润园书院新闻传播部
指导老师:王智源 张福利 沈迎新 王传伟 邱月
审 核:周丹 费婧婧 石煜 朱敏婧 袁健培
主 编:李方圆 杜佳琦 陈依琳 韩纯
责任编辑:新闻传播部多媒体运营组
地 址: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江浦街道
    雨山西路 86号
邮 编: 211815
电子邮箱: 257559020@qq.com
出版日期:2022年

励学  敦行
协同  共进

开启你的

润物志之旅

戏曲文化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今日之中国,是历史之中国的延续;中国之今日,是中国之历史的延承。在百年基点,文化自信尤为重要。
而在物质横流的今日,人们大多追求流行,这些流行如无数流星划过天际,璀璨却短暂,然而一划而过的背后,是寂静,是精神空虚。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戏曲,虽如同宇宙中默默无闻的恒星,但它始终保持自己的韵律,如黄钟大吕般沉稳厚重。它摆脱了喧嚣与浮华,带给世人历史与超然。若是在深夜,一个人静静的坐着,泡上一杯醇香的茶,闭目养神,听一段戏曲,你定会感受到一袭清风吹拂着精神与灵魂,这就是戏曲的魅力。
传统戏曲,是东方的歌剧,是中华文化历史上厚重的墨迹,带给人无法言说的美丽和忧愁;是云彩里镌刻的记忆,留给世间难以忘却的高贵和大气。宛如宝剑上镌刻的星辰,恍若皇冠烘托的太阳,是人民的骄傲。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在经历波澜壮阔的百年征途后,青年一代更当保护历史,保护戏曲文化,发扬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让中国红绽放在世界的大舞台!

□周奕迪

双击编辑文字

半是清风,半是暖阳

□刘溜

置身于尘世,自是领略万千浮华,与时代竞走,奔波于大街小巷的喧闹之中,不胜欢喜。然而热闹过后,不免暗自神伤,犹是心丢了一块,蓦然回首,它依旧在那,婉转翩飞。
那是水袖,是我儿时的记忆,不知是它落俗于时代,还是我迷失于潮流,渐渐地,我也就遗忘了它。如今在剧院里再见时,难掩心中激动。虽激动万分,我还是抑制住兴奋,静静观看这场的水袖舞。

开场,伴着悠扬婉转的曲调,舞台上的演员清颜白衫,青丝墨染,若仙若灵,悠悠地将水袖高高低低摇曳,使之在空中潇洒流转。看那演员,时而挽臂轻笑,水袖遮住半边面庞,露出无尽的娇羞;时而挥袖翩翩,长长的水袖在空中摔出圆润的弧度;又时而弯腰屈臂,将水袖收回,再甩向远处。曲调忽地由徐转急,那人也加快脚下的步伐。急促的步伐之下,柔软的水袖被挥舞成大大的圆形,绕在演员的身侧,自上而下,若花骨朵含苞待放,绽开俏丽的容颜。曲调忽而慢下,由急入徐,那水袖经过高速的旋转,随着人动作的放缓,也逐渐落下,只留那白色尾影在空中。演员缓步挥袖,将长长的水袖甩了出去,而后手臂一挥,水袖绕了一个圈,又收回手中,双臂摇摆之间,衣袖舞动,似有无数花瓣飘飘荡荡凌空而下,飘摇曳曳,牵着一缕缕淡淡的清香。一曲舞罢,曲声也戛然而止,台上的人儿尽最后的力将水袖挥出,将那水袖高高地甩上了头顶,柔软的水袖缓缓落下,像是那最后的落幕。

双击编辑文字

观一水袖舞,不免想起一首诗:“南国有佳人,轻盈绿腰舞。华筵九秋暮,飞袂拂云雨。翩如兰苕翠,婉若游龙举。”只是那几段白色的绸绢,却迸发出摄人心魄的魅力。看够现代舞蹈的急促与热烈了,不如来欣赏一曲水袖之舞,音韵婉转间,夹杂戏曲的悠扬和水袖的轻柔,似吃了定心丸,思绪不由地迷醉在其中,欲罢不能。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一的水袖,他并没有像其他传统文化一样被大众熟知。加之现代潮流的冲击,在大众眼中,它暗淡失色。如若没有戏剧演员的坚持与传承,那水袖真的会像儿时玩腻的玩具,在一个无人挂念的角落,兀自蒙灰,直至被丢弃遗失。

水袖挥舞之间,空气的流动形成缕缕清风,沁人心脾,使人舒心。感受清风之余,那水袖又恰似暖阳照耀,洒下温柔光辉的同时,也照亮着中国古典舞中中华民族精神气质的韵味。是那半缕清风,亦是那半缕暖阳!

许是大多数中华传统文化共有的秉性,水袖不骄不躁,在无人知晓的日子里,经历百般锤炼,在自己的舞台上闪闪发光。与瞬息万变的现代生活相比,不免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但格格不入的不是它,而是焦躁的我们,当我们戒下焦躁,内心平静之际,便是我们融入其中、留恋其中之时。我们在其中,寻不到潮流与热闹,与之相反的是内心的安宁与自然,细嗅来,还能闻到传统文化本身所散发出的馨香。

文化自信

丹青戏韵,笔墨传薪

□曲尼桑姆

历史的花开了又谢,谢了又开,千年时光弹指一挥间悄然滑过,回想几千年前屹立于世界之巅的中国文明,我们应当为自己的文化感到自信,因为它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因为它为人类的文明进步所做的巨大贡献,也因为它曾带领中国冲向世界的巅峰!
文化自信是美好生活的精神基石,种花家文化杳长,华夏人自信奔跑。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成就斐然,颇具特色。我们的祖先不仅创造了四大发明,更是在三千年前就有了自己的文字。以黄河流域作为中心,中国文明不断的扩张发展,出现了无数灿烂而又耀眼的文化。我们最可夸赞的地方在于我们是原生文明,一切的一切都是我们的老祖宗自己原创的,这是最值得我们后人骄傲自豪的,例如仁民爱物的民本思想、天下为公的爱国精神、高尚人格的修身引导和治国理政的深刻谋略,都堪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

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鲁迅曾言:“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要想发展具有自己特色的民族文化,我们要做到坚持立足自己,突出特色。在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开始崇尚韩流文化和欧美文化,却忘记了属于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从三峡大坝到港珠澳大桥,正是靠着一代代人的奋斗报国忘我奉献才有了中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前列的风景独好,所以我们更应该热爱自己的国家,热爱自己的文化,那一卷卷古文宗卷,那一座座老旧古刹中,那些星光璀璨的诗词歌赋间到处都是我们老祖宗的智慧精华,都是留给后人不可替代的精神财富。

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者。56个民族汇聚成了强大的中国,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深知“之所从来,方明所去”的道理,我们应当保护传承,厚实文化底蕴。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我深知“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道理,文化的发展和繁荣,说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因此,我们应当相融相通,展现文化力量。

身为中国人,我热爱祖国的文化,热爱传统节日历久弥新的生命力,热爱传统艺术用情用心的创造力。身处时代之风,我们应该坚持文化,传承不忘历史的精神,吸收精神养料。传承传统文化要继承其生活方式,无论是“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禅意,还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热情,亦或是“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坚守,都颂扬了古时候诗人对大自然的美好和朴实生活的向往。传承传统文化就要弘扬其传统节日,从爆竹声声的春节到南北方咸甜之争都是中华文化的基石,只有传承传统节日,才能弘扬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力量之源、情感之源、动力之源和自信之源,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保障,只有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增强传统文化软实力,才能助推中国硬发展。

那年的裙诀飞扬

□高轩建

 

一身红裙,一头青丝,步履款款,步遥轻响,微风乍起,裙诀飞扬。
故事回到最初的扉页。
二零七零年,农历二月八日,芳华第一次与长安相遇。
周日悠闲的午后,穿着充满科技感的衣服,毫无目的漫步在早已熟悉的西安街道,马尾甩出张扬的弧度,不断地向人们“炫耀”着她的着装。
阳光微醺,宛若碧玉一般舒适润泽,使人不由自主地眯了眯眼睛,路边的小猫也慵懒地伸了个懒腰。
那一刻,时间的长河穿梭了。
古香古色的青石巷道上流淌着千百年前的传统印记,芳华穿梭其中,看见了鲜红的剪纸,锈蚀的剪刀;看见了传统的打糕;看见了给古秤定星。雨落石板,似做了一曲银针落地的歌,老天好像特别想让芳华感受一下戴望舒的雨巷情怀。
石板旁的小草也被雨滴温柔地爱抚,嫩青嫩青的,让人移不开眼。远远的,透过雨雾,芳华好像看见了一位身穿红衫的姑娘,那灵动的身姿吸引着她前往。

一女子身着古式长裙,站在街道的一隅。头上挽着发髻,插着几根金步摇。及腰的长发自然垂落,荡起几分调皮的弧度。
红衣灼灼,惊艳了时光。大红的衣裙上金丝银线交织,密密麻麻的针脚如行云流水般勾勒。

芳华悄悄走近那女子,只听步摇轻响,便不敢再迈步。那是什么衣服?古装戏服吗?可是,古装又怎会有那样细腻的针脚。
正犹豫是否要上前询问时,一阵银铃声传来。那女子正抬步向芳华走来,篷布款款,娉婷多姿。芳华连忙低下头,不敢多看。
“小朋友,你刚刚在看我吗?”那女子温柔地笑问道。
芳华有点窘迫地点了点头。
“其实你是在看我的衣服吧!我告诉你,这是汉服哦,是汉族的传统服饰哦……”

那女子后面说了什么,她早已忘记,只还记得“汉服”二字,汉族的传统服饰?原来汉族也是有传统服饰的吗?
后来,芳华再回想那刻,女子迎风离开,裙诀飞扬。眼里唯见,大红的衣裳灼目。低头想想,自以为是一身“酷”的衣服就像是天大的笑话。
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写道:“一代人抛弃另一代人的事业,就像搁浅了的船只……”,时代飞速发展,科技日益发达,文明深处的传承又有几人记得。
“汉服,汉服……”芳华不停地咀嚼着这个名字,嘴角弯出一抹弧度,内心思绪万千……
微风卷起裙角,灼灼飞扬。

戏一开腔,八方来听

□刘静怡

“好了,黑板上的就是这周的作业……”老师还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演讲,下面坐着的赵河安早就收拾好了书包箭在弦上,同桌戳他:“你干嘛这么急?”“这你就不知道了吧嘿嘿,我家那儿庙会找了个戏班子来,听说是专门从外地找来的呢……”赵河安低下头偷偷说,眉毛还挑了挑。
还没等他说完老师就吩咐可以放学了,他火急火燎地冲回家,把书包一扔就要跑出去。他妈妈从厨房探出头来喝道:“你要干嘛去?作业还没写呢!”

他眼一闭,梗着脖子回头:“我去看唱戏啊,两天呢,我看完回来一定写。”
“这还没到点儿呢,吃了饭再去。诶,对了!你怎么知道的?”他妈妈突然想起来。
瞟了一眼外面一直在催他的小伙伴:“我爷爷早告诉我了,不吃了,去晚了就没位置了。”赵河安蹿出去,到那戏楼那里一看,得嘞,就知道他爷爷肯定早早儿地拎着水杯来了。果不其然,还专门找了那个大喇叭在的位置!
“哈哈,来!河安!今天和爷爷一块儿坐这儿看啊!”爷爷笑呵呵地朝他招手,赵河安一看这前排乌压压的一片老头儿老太太,连忙摆手,“不了不了,爷爷,我去玩儿了”,说完扭头就跑了。

一堆小孩儿找了个人少的地儿聚在一起放鞭炮,突然听到了一阵不同的声音,赵河安他们循着声音走了过去,只见一个男人身材高大,脸上用油彩画着浓妆,上身是白色的斜襟上衣,下面是一条红色的练功裤,脚着厚底靴,戏曲的脸谱将他的面庞遮了去,可口中传出的那一声声戏文却百转回肠,一下子绕进了赵河安的心里去。
同伴拍他的肩:“走了走了,接着玩儿去……”,赵河安魂不守舍地被人拽走,可刚刚看到的那一幕却在他心里扎了根。于

是他和小伙伴告了别,去找戏台子下安然等着戏开幕的爷爷,坐在他的旁边。

灯暗,人静,报戏名;灯亮,梆响,拉大幕。红色的大幕拉开,角儿尚未出现,那袅袅的吟唱已传了出来,一走一顿,一步一挪,一嗔一痴,头上戴的点翠头面美轮美奂,华丽的戏服也掩不住她身上的那股韧劲儿和扎实的基本功,甩得一手的好水袖,咿咿呀呀地唱着戏文,脚步轻轻似看不出来她在走动……

梆子,二胡,琵琶……戏台的一角是这场戏的幕后奏乐人员,他们身着灰色的长袍,看着面前的谱子,手指灵活地在乐器上跳动。喇叭里传出来的戏曲唱腔流畅,节奏鲜明,清晰易懂,就连赵河安这种小白也听得清楚,戏台子两边的字幕将唱词一一展示。经典的剧目和精彩的演出,勾得人在台下如痴如醉……

夜晚的时间很快过去,随着红色大幕的拉上,戏落幕了……
拎着水杯回家的路上,爷爷笑着问赵河安:“河安啊,今天的戏好听不?”
“好听!”他重重点头。
“哟!你听懂了吗?”爷爷惊奇地瞥向他。
“那是当然,我知道今天唱的是……”赵河安叽里咕噜讲了起来……

戏一开腔,八方来听,戏啊,真的会让人入迷的,一个晚上,一排竹凳,一群听众,庙会里传承的听豫剧的习俗在这个年代,仍有一群老人在坚守。或许此言不够完整,坚守的人中不仅有老人。
后台的化妆台前,有个人在那里对着镜子勾画自己的妆容,然后,手提衣摆,一甩衣袖,登场了……原来,这是在赵河安的梦里啊。

□沈俊逸

流彩贺佳节

微笑

今天你微笑了吗?微笑是一种令人愉悦的表情,一个微笑,可以拉近与陌生人的距离,提升朋友之间的关系,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本期晓心想借着世界微笑日与大家分享“微笑背后的心理知识”。
一、近因效应
所谓近因效应,指的是在交往过程中最近一次接触给人留下的印象对社会知觉的影响作用。
二、南风效应
也称温暖法则,指人际交往中,温和的沟通方式可以让人觉得心理舒适,而“冰冷”的沟通方式则会让人反感。
三、链状效应
指人在成长中的相互影响作用。既表现在思想品德方面的互相感染,也在个性、情绪、兴趣、能力等方面发生综合影响。

“你笑起来真好看,像春天的花一样。”发自内心的微笑可以感染身边的人,创造更多欢乐。晓心在这里给大家提几个小建议,帮助大家调整心情,多多微笑:
一、保持良好的心态,尽量避免生气动怒;
二、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多看事物好的一面;
三、多接触积极乐观的人;
四、培养爱笑的习惯。
真正发自内心的微笑是个体积极生活态度的体现,这种微笑的背后是自信和豁达。希望大家可以扫除生活中的不快,天天都是微笑日。今天晓心的心理分享到这里就结束啦,期待下次和大家见面哦~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汶川地震带来的阴霾遮挡住了中国这艘巨轮航行的前路,层层迷雾笼罩在人们的心间,一曲《我和你》突然从远方飘来,歌声拨开迷雾,照亮了前路。看呐,这场如此盛大的奥运会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吸收多样外来文化,用色彩斑斓的烟花照亮了“鸟巢”的夜空,“活字印刷”、“京剧昆曲”、“功夫太极”轮番上演,正在崛起的中国把五千年文明的壮丽画卷展现给了全世界。也许处在曲折离奇的“山间”、在湍急凶险的“水中”,乘风破浪会有时,但只要持文化自信之态,必将直挂云帆济沧海。

□ 沈琳玲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自信是一种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一言以蔽之,文化是绝佳的精神食粮,触及人的灵魂,给人以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
在新旧社会的变迁之际,一场以知识分子领导的五四运动唤醒了中华民族这条沉睡的巨龙,他们以民主科学两面旗帜将中国人民从封建礼教中解放出来,他们以尖锐犀利的笔触创作出一篇篇如刀剑般锋利的文章,他们以民族文化之力不断触及着人们的灵魂,支配着这场启蒙的文化观念决定论以引导整个社会

百年沧桑之巨变,文化自信之不变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当土地改革的浪潮席卷整个中华大地,分土地,免赋税,有粮食,有衣着,人民的基

本生活得到保障,精神世界开始翻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红色歌谣的传唱无不凝聚着人们、鼓舞着人们,这股文化之力将新中国推向社会主义建设的高潮。

价值观的革新,推动中华民族从旧社会之乱向新社会之治的转变。

文化自信是一个主体对自身历史发展作出肯定、对自身发展现状感到满意和对把握未来发展趋势充满信心的一种文化心理状态。
正因为我们以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为豪,以中国发展速度为傲,并且清楚地意识到全世界在向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必然结果过渡,顺应时代潮流和历史大势,胸怀天下,承担使命,提倡“一带一路”,故我们秉着文化自信从积贫积弱到欣欣向荣,从亦步亦趋到勇立潮头,从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从“东亚病夫”到“东方醒狮”……
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灵魂所在,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培固民族精神之“根”,熔铸理想信念之“魂”,涵养核心价值之“源”,共筑伟大复兴之“梦”。

天堑变通途

——以长江上的大桥为例来感受祖国沧桑巨变

□陈建朝

“滔滔的江水浩浩荡荡,奔向大海。自古称作天堑的长江,被我们征服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相信很多人都读过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南京长江大桥》。提起南京长江大桥,很多中国人有着特殊的情感:这是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在中国桥梁史和世界桥梁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是中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成就、中国桥梁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具有极大的经济意义、政治意义和战略意义,有“争气桥”之称。
今年夏天,我来到南京长江大桥的南堡公园,近距离目睹了这座有着54年历史的大桥风采,梳理大桥这一段感人至深的历史脉络,景仰大桥的决策者、建设者的睿智、决心和精神。

时至今日,南京长江大桥仍是我国交通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大约每天能有8万辆车通过。如果没有南京长江大桥成功建成后的鼓舞人心,我国也不会如此快速地搭建起交通网,其对于国家发展的意义不言而喻。
众所周知,长江全长6300多公里,干流自西而东横贯中国中部,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一首《长江之歌》唱出了沿岸各族儿女对于长江的深情,也唱出了长江的过去和未来。长江充沛的水资源,滋养了沿岸超过4亿的人口,同时它也是一道天然屏障,最宽的江面长达5公里,阻断了南北之间的物资交流。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中,还不具有修建如此宽度的桥梁来跨越这道天险的能力。摆渡一直是这条大江上转运人和物资的唯一选择。
下关码头和南京西站旧址就诉说着这样的一段历史。江南的京沪线(民国的京沪线是指南京和上海间的铁路线)1908年通车,江北的津浦线1912年通车,在此被宽阔的江面隔开,鲁迅两次从北京到上海用时需要52小时。直至1930年下关建起了亚洲第一条火车轮渡,将津浦线和京沪线连接起来,下关从此成为中国南北交通的控制性咽喉,并且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八年,第一座跨越长江的大桥在苏联工程专家的帮助下于武汉建成。1956年,毛泽东同志在武汉视察时,游泳横渡长江,见大桥初显轮廓,挥笔写下“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名句。
之后的1968年,中国人举全国之力,耗费8年时间建成南京长江大桥。从那时起,中国终于摆脱渡江的艰难。2.8亿元的投资和数十万工人8年的努力,这对于60年前贫瘠的中国,已经是这个国家最大的超级工程。1968年12月30日,《人民日报》在头版用2/3版面报道了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的消息,剩下的1/3版是关于新的氢弹试验成功。
1969年,毛泽东视察南京军区,在当时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的陪同下参观了南京长江大桥。站在大桥上,毛泽东问许世友,长江大桥能否满足战备需要?为检验长江大桥的承载能力和部队的应急作战能力,1969年9月初,许世友决定从苏北调动一个装甲团从长江大桥上穿过。9月25日上午9时许,4辆三轮摩托前行开道,2辆宣传车紧跟其后,4个大广播喇叭全时进行宣传,坦克一字排开,车与车间隔50米,整个车队绵延近10公里。11时,整个车队全部通过大桥桥面。据当时媒体报道,有60万群众亲眼目睹了这一蔚为壮观的历史画面。

南京地处长江下游,江面宽阔,水深浪急,新中国成立前,帝国主义者为了加强对中国的掠夺,很多次前来观测,结果只能望江兴叹:“在南京修桥,比登天还难。”清朝政府、民国政府也是无能为力。

在当时,渡过这段几公里长的江面需要花费几小时的时间,摆渡受风雨的影响极大,经常因为天气而随时停航。长江天险已经严重阻碍祖国的发展,必须修建跨江桥梁来联通长江南北两岸。

上世纪70年代,周恩来总理曾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
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后,位于玄武湖北岸的南京新火车站也同步建成,从此,下关的南京车站改称“南京西站”。2012年,南京西站正式停止办理客运服务,并且于2015年出台了最终的搬迁计划,原南京西站将改建为南京铁路博物馆。一座百年老站,正式谢幕。
……
毛主席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写道,“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在此后的五十多年时间里,长江上先后修建了162座跨江桥梁,每年通过大桥的人数超过180亿人次。它彻底改变了中国南北经济的合作与发展。162座跨江大桥,帮助中国形成一个高效的交通网络,也让长江经济带成为中国社会快速发展的典范。

从此,下关的南京车站改称“南京西站”。2012年,南京西站正式停止办理客运服务,并且于2015年出台了最终的搬迁计划,原南京西站将改建为南京铁路博物馆。一座百年老站,正式谢幕。

……
毛主席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写道,“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在此后五十多年的时间里,长江上先后修建了162座跨江桥梁,每年通过大桥

在南京长江大桥的上游,一座新的跨江大桥——南京大胜关大桥凌空飞跃,乘坐高铁以300公里/小时的速度通过大胜关大桥的时间只需28秒。即使是放在建造技术发达的今天,修建这座大桥也会面临着诸多挑战。作为京沪高铁的控制性工程,它能否按期建成,决定着京沪高铁能否按期通车。大胜关大桥是目前世界上通行最快列车的铁路大桥,允许高速列车以每小时300公里的速度全速通过。在同类型桥梁当中,六线铁路线处于在同一个桥面上的,这是第一座。
一代代的桥梁建设者,能够解决不同时代建造桥梁的难题,将建造桥梁的能力提升到独步全球的地位,这背后是我国综合国力大力支持的结果。
2018年10月23日,现代桥梁和交通发展迎来历史性时刻:当今世界上总体跨度最长、钢结构桥体最长、海底公路沉管隧道最长的跨海通道——港珠澳大桥通车仪式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仪式并宣布大桥正式开通。在仪式后巡览大桥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港珠澳大桥是一座“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是“国家工程、国之重器”。
一座座新颖奇特的现代桥梁,是重塑中国经济地理的新标志,勾勒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版图。

的人数超过180亿人次。它彻底改变了中国南北经济的合作与发展。这162座跨江大桥,帮助中国形成一个更高效的交通网络,也让长江经济带成为中国社会快速发展的典范。

冬奥“中国风”,让中华文化诗意绽放 

□丁文婕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北京冬奥会上,处处都充满着丰富多彩的“中国风”元素,从冬奥吉祥物、冬奥体育图标到冬奥场馆的构思设计,再到奖牌、制服的精巧设计,无不折射出中华文化之美和浓郁的文化自信。

擦亮文化底色,“中国之美”与“五环之美”交相辉映。“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奥运会,既是全球性的盛大体育赛事,也是全方位展示举办国文化的国际舞台。中华民族具有5000年悠久灿烂的历史,此次北京冬奥会正是向世界再一次讲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重要契机。作为“双奥之城”的北京,从2008年的夏季奥运会的会徽“中国印”,奥运火炬的纸卷轴设计和祥云图案,再到此次冬奥会以中国憨态可掬的国宝大熊猫和中华灯笼为原型而设计出的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以及开幕式上“二十四节气倒计时”……中国不断擦亮文化底色,以“中国风”托起“奥运范”,使“中国之美”与“五环之美”交相辉映,让中华文化释放出源远流长的璀璨光芒。

彰显文化自信,“最炫中国风”成为冬奥最靓丽风景线。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也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此次冬奥会,不论是奖牌、图标、场馆“雪如意”“冰丝带”的设计和名称,还是冬奥火炬、中国运动员队服……我们处处都能发现鲜明的文化元素和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中华文化自信,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置身于世界舞台的中央,让我们以冬奥为媒,以文化为桥,“秀”出冬奥“中国风”,讲好中国新故事,让中华文化诗意绽放!

赓续文化传承,在守正创新中铸就中华文化新繁荣。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需要文化的薪火相传和守正创新。从历史来看,中华文化的绵延繁荣,既是自身文化的哺育成长和赓续发展,也离不开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吸收一切外来优秀文化的兼收并蓄。我们要以冬奥会为契机,既要讲好中国人“我的故事”,又要讲好中国人和世界各国“我们的故事”,同时更要讲好“一起向未来”的光明前景。在奔向民族复兴的大道上,只要不断坚定文化自信,赓续文化传承,守住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并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能不断铸就中华文化的新繁荣、新高地。
重塑文化风貌,文化力量感召下中华民族永远涅槃重生。从2008年汶川地震到2013年抗击非典,再到2020年初新冠疫情袭来,多难兴邦,与此同时中国也用一道道有力措施向世界人民坚定展现,什么叫越挫越勇,遇强则更强!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如流水般永不停歇,前人作古,我们也总有一天会变成历史。那么在变成历史之前的当下,我们又应该留下什么?我想是这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这逾淬逾纯的文化底蕴,浸润着一代又一代人的血脉,于平平仄仄,片片瓦瓦之间,以文化人,开启一代又一代永不停歇的民族自信新篇章。

符号,“最炫中国风”成为了冬奥最靓丽的风景线。以冬奥会开幕式来看,倾泻而下的黄河之水、破冰而出的奥运五环、大如席片的燕山之雪,极好的把中国文化最闪亮的元素和奥林匹克体育赛事完美融合在一起。由此,北京冬奥会也成为世界感知中华文化新的重要窗口。透过这扇窗口,不仅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勃勃生机,更彰显着中国人内心深处强烈的文化自信。

  瞻夫子庙记

□张书豪

八月薄暮之际,我乘着初秋的金风作客了夫子庙。秦淮河畔这座历史久远的天下文枢,历经千年战火隳頹,百代盛世修整,依旧如玉般温润。伴着秦淮河的浅斟低唱,古老中国的文脉续续流淌在六朝古都的土地上。初入这座活着的历史宫殿时,时光的流转似乎缓慢了下来。街边的行人着古装汉服,一颦一笑都让人驻足流连。亦或情侣成伴出行,在古迹间留下欢声笑语。偶然间瞥见仰望天空的少年们,和实地考察的年轻学者,都让我感受到历史与青春的分量。夫子庙居于东南各省文教建筑群,其历史自东晋开始,一直延续至今。进入夫子庙学习,自宋代开始成为士人科举的必由之路。能够成为曲阜之外的圣人祭祀地, 夫子庙必定有它的独特之处。在我看来,能够让夫子庙拥有“文枢”之美名的,并不止那柔波泛泛的秦淮河,以及六朝古都的人文浸染;是历代莘莘学子们在此的朗朗书声,江南贡院的广怀天下之名,是“圣贤之地、读圣贤书、成圣贤之⼠”的情怀传承。一代代学子在夫子庙前顶礼膜拜,然后在学宫中孜孜求学。在这样的氛围中,夫子庙成为了全国学子心中的文化圣地,也成就了伴着它的秦淮河。那一抹柔波有如佳人,在学宫之外的雕栏画栋间,等待着学子的回眸。

夫子庙的传承,在于守正创新。守住了从前的教化文化,以及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文化。在此之外,夫子庙的高明之处远不及此,它的创新堪称一绝。从新产业的发展,到利用现代科技再现旧时夫子庙的恢宏,立足于传统优秀文化,夫子庙的发展无疑找到了一条正确的路。尤其是在社会主义新文化背景下,其发展更是达到了新的阶段。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此荟萃,夫子庙不仅仅只是文教的重地,它更多的成为了南京文教文化的一个缩影,让来此的游人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南京的特色,以及支撑中国数千年的文脉。
中国的文脉带给了中国人独有的文化自信,而在夫子庙这座连接中华文化过去与现在的桥梁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文化更宽广的未来。

夫子庙作为文教名胜,它的教化有着典型的儒家特征。在夫子庙的每一处细节中,从泮池照壁,到每一处建筑的命名,礼乐文化都在熠熠生辉。现代的脚步在其中放慢,游人仿若又回到了那个教化盛行的时代。而今走到学宫门口,仰望“夫子庙”的烫金大字,听着“昔我往矣”的鼓乐钟鸣,恍惚间夫子庄严而仁慈的形象如在近前。门前游客驻足轻语,怕扰了这一方水拥城抱的文化净土。走进去更是别有洞天,各式厢房文宫排列齐整,庭院花草静闻秋声。每年还会有多样的礼仪文化活动在此开展,传承着六艺经传。走在夫子庙的街道上,你定会感叹现代与古朴在此处的巧妙融合。闻名全球的运动鞋品牌ADIDAS,就建在江南贡院牌匾的对街“状元楼”内,仿若浑然一体。中华文化特有的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在夫子庙的发展中表现的尤为明显。

茶旅之中国的百年巨变

在与这位夫人相处的时候,我很喜欢端着一杯热腾腾的茶,缓缓吹着雾气,耐心等待它冷却,再抿上一口,感受沁入心脾的舒适感。茶让我感觉到平静,听风的低语,看树木摇曳,偶尔会下小雨,冲走烦扰的杂念,与舌尖上的茶味融合将我的思绪带去远方,时光落在茶杯里,倒映出历史的轮廓。第一口茶微苦,苦味在味蕾上蔓延开来。我能在此时此刻品茶赏景,如此岁月静好,是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中国历经的百年沧桑巨变,时时刻刻烙印在心中。今年是中国成立73周年,一路的艰苦历程是先人们用了多少时间、多少代价换来的,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有2000万的革命烈士,仅有193万人留下姓名。

□ 陈泓源

汪曾祺说九月的果园像一个生过孩子的少妇,宁静、幸福,而慵懒,我觉得九月的南京也像一位儒雅知理的夫人,清晨她编织着一层清凉的薄雾,扫去天空中的阴霾换上蔚蓝的幕布。
到了午时便将烈日悬挂,温暖而不炽热,那一双手轻轻地抚摸着我的肌肤。
傍晚时抹上粉色的晚霞赠与温柔的晚风,抓住夏天的尾巴悄悄说一声明年见。

2022的我们,享受着和平的美好,生活在彩色的世界里,战争、饥荒是什么?对于我们来说是历史书上的章程,是距离遥远的名词。在一百年前的中国,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世界是黑白的,据资料显示,1920年至1921年华北地区旱灾和大饥荒饿死1000多万人口,灾民超过3000万,无数妇女儿童被卖,数百万人闯关东,一路上尸横遍野;1933年8月30日,蒋介石亲自下令屠杀苏区的人民,1938年为了阻挡日军攻势,下令炸毁花园口,决堤放水,数百万的百姓被水淹没,民不聊生,无法想象他们有多绝望。

9月18日那天,当南审学子还在沉浸在日常简单快乐的氛围中,下一秒警报响了,所有人立刻停下了一切活动,全部站立,摘下帽子,在警报声中表达对英雄们的尊敬和感谢。乌云也在那时遮住了骄阳,以前一直不知道为什么警报声这么尖锐、沉重,关于伟大先烈们的不应该是雄伟的吗?那天我闭上眼睛,警报声里的沉重更像是那个时代背景下人们的悲鸣,紧促尖锐的声音时刻提醒着我们铭记历史。

第二口茶微甜,苦味在口腔中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淡淡清香的甜。1978年至2020年,我国GDP从1495亿美元增加到14.7万亿美元,2020年疫情后中国经济依旧保持领先,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国家。如果风可以传信,真想对先烈们说:这盛世,如你们所愿,祖国富强,人民幸福。

看着手中的茶杯,我觉得茶真的有很强的能量,通过味觉将我的思绪带往不同的地方,不仅能让我感受到平静和舒适,还让我体验了一次思想旅行。每当人们谈论起中国传统文化时总是第一时间想的是书法、国画、琵琶等,而茶文化却很少被谈及。现在喝茶再也不是一件“老年人专属”的事情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喜欢上茶文化,从最开始的咕咕吞下到一口一口的细品,让生活节奏慢下来,脱离爆炸信息时代带来的焦躁情绪,正如书中所述:壶声鼎沸,水流注疏,七碗氤氲茶香,甘甜解暑,五心烦热尽去,唯得两肋清风。

在我看来,茶文化就是最打动我的中国传统文化。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普及于明清之时。中国茶文化糅合佛、儒、道诸派思想,独成一体,别具风味。茶也已成为全世界最大众化、最受欢迎、最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绿色饮料。对我来说,在晚课之后边喝茶边阅读自己喜欢

的时光,在周末,出校门到茶馆与朋友一起边喝茶边聊天也是一种愉快的消遣方式,行内规矩“天下茶人是一家”,在茶馆还经常交到一起喜欢喝茶的朋友,一起分享生活的点滴,何乐而不为?

有的根,深扎于土地
汲取着泥土里的养分,把树养大
有的根,扎生于水里
获取着水域里的营养,把藻养大
也有的根,浸润于历史
传承着,支撑着一个民族,把人养大

□冉雪

云南民族博物馆

玉龙雪山经幡

丽江古城石碑

迪庆藏族自治州红军长征博物馆

 丽江古城东巴纸坊

长沙超级文和友

丽江古城东巴文墙

虎跳峡祈福长廊

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

丽江东巴王国,位于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它是由东巴文化和古代纳西先民村落两大部分组成,东巴文化又包含二个内容;一是东巴象形文字墙,东巴象形文字是丽江三大遗产之一,是世界记忆遗产,被世人称之为:“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

虎跳峡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峡谷”,由“旅游名城”丽江与“人间天堂”香格里拉共辖,介于玉龙雪山与哈巴雪山之间,巨浪滔天,气势骇人,更甚于黄河壶口瀑布,以惊、奇、险而闻名天下,是“世界上最深的峡谷”之一。

独克宗古城是中国保存得最好、最大的藏民居群。独克宗古城作为茶马古道上最古老的城堡,就这样以它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一座古城所历经的沧桑满怀,仁慈地迎候茶马古道史迹中漫漫不断的商旅们。

九月小博主“合集”

九月不仅是秋天的象征,更是一个收获的季节。而如今时间已经来到了九月末端,我相信大家都有了属于自己的收获。接下来就让我来带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南审一些小博主的有趣经历吧。

第一站:观赏篇之博物馆
博物馆有着属于它的独特气味——温润而醇厚、包容且大气。当我们走入博物馆的第一秒,历史便会裹挟着词曲与呐喊,辉煌或没落,一次又一次的闯进我们的灵魂,引起如撞钟般最深远的共鸣。也正因此博物馆才能不断吸引人前来观赏。例如,我们的金佳忻同学便来到了南京博物馆。

在这里,南京这座城市的文化不再是抽象概括,而是金兽铸像,是玉玺金印,是金缕玉衣,是水墨古画等等……每块展柜玻璃后就是一段故事,时间可以具象到从张开的五指间流淌而过。而当这五千年的历史清晰的在我们面前展示时,我想我们也只能在吞咽太多情绪后于日记中写下:“南京啊,南京”。

当然,每个人的情感都是不同的,有人会对历史产生共鸣,有人会对文物产生共鸣,而我们的刘溜同学便在与陈之佛先生及其作品的第一次会面中与其产生了共鸣。
陈之佛先生的作品精致又不乏大气,尤其是那工笔花鸟画,在继承传统绘画的基础上,融入了西方绘画的一些技术,呈现出中西结合的风格,令人顿感耳目一新。
就好比这幅画,整体结构主次分明、有动有静,不似一般工笔画公式化的呆板与墨守成规,颇有一种繁而不乱、平淡中却显奇特的独特韵味,令人回味无穷!

□戴浩毅

除了南京博物馆外,扬州的大运河博物馆也是一绝,在这里毛雨暄同学遇见了“镇水兽”。
它具有镇压水位,守护河堤的寓意。在古代镇水兽与大运河是不可分割的一体,人们经常在镇水兽上悬挂祈福的挂件,来获取内心的安宁。虽然此种行为并不能真正起到效果,但它们仍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承载了人们对伏波安澜的美好愿望,也是人们与水患斗争的心理寄托。

第二站:观赏篇之夫子庙
除了博物馆以外,我们张书豪同学去的夫子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地方。它历经千年战火隳頹,百代盛世修整,依旧如玉般温润。最重要的是它守正创新,守住了从前的教化文化,以及“仁”为核心的儒家文化。而且在夫子庙这座连接中华文化过去与现在的桥梁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文化更宽广的未来。

第三站:学习篇之古代八德
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中华文明的传统美德,为治国的民本要求,为伦理的仁义主张。这些精神都已渗入了中华民族的普遍认同中,也正是这种根深蒂固的文化传统才磨砺了一代代的志士仁人。希望大家也能像罗优南同学一样,多去主动了解。

第四站:生活篇之历史痕迹
历史不仅存在于博物馆中,它还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就像张慧琴同学发现的这个床饰。
作为一个嫁妆,它并非一件古物,更不是什么文化珍宝。但它目睹过少女的风华正茂,见证过时代中个体的颠沛流离。五十年的岁月足以让乌发落了霜,但它却未变,只是多了历史的古朴感。那蕴藏其中的中华文化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岁月洗礼下,中华文化的光彩只会愈发夺目。

《观文化昌盛,延传承火炬》

习近平主席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庞嘉婧老师浅谈了当今时代文化自信的含义与意义,同时提出了深刻的建议。

问:您觉得中华悠久历史是文化自信的一部分吗?文化自信的来源是什么呢?
我认为是的。文化自信源于“古”而成于“今”。 文化自信源于“古”,是指向历史的文化自信,即对“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问:中国是一个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您觉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文化繁荣发展的理论是否有其合理性?
我认为是合理的。文化事业和党的其他事业一样,一刻也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参与和创新,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的“加速度”,是弘扬中国精神的“源动力”,是凝聚中国力量的“向心力”,是坚持中国道路的“稳定力”。庞老师作为一名教育者,对于我们南审学子也提出了宝贵的建议,鼓励我们坚定文化自信。

问:如今的社会遭受疫情的冲击,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反而增强了,您觉得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要给予在抗战疫情中优秀的青年和抗战在一线的工作人员们以最高的敬意,谢谢他们去守护我们美好的家园。
其次在疫情中无不体现着我们的文化自信,抗疫精神也是一种文化自信,而且中国抗疫中体现出的文化自信来源跟采访的第一个问题是有关联的。我们的传统文化里面包含了人文的情怀,人民至上,在抗疫的时候体现的正是人民至上举国抗疫;刚刚提到的革命文化,我们在抗疫的过程当中敢于牺牲、英勇斗争便是革命文化。
最后我们通过抗疫成果浅说一下为什么文化自信增强。中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维护了社会稳定,在过程中中国始终秉持集体主义、家国情怀、命运与共的价值理念,充分彰显以举国同心、人民至上的文化优势,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以战果卓著的抗疫斗争实践,提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底气。

问:您觉得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请您从一名教育者的角度讲讲坚定文化自信的好处?
我对南审学子是有信心的。从大家对自己课业的完成度,在社会实践中的成果成效来看,都说明了大家是有能力有实力做到坚定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非常好的促进剂。作为一名教育者,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德”与文化自信也是紧密相关的。文化自信不仅渗透在我们刚刚说的经济、政治、社会其他这些方面,也在你日常的待人接物,行为举止,生活方式,审美追求等等方面得到体现。文化自信其实是一种无形的意识,无形的观念,但是影响着有形的存在和有形的现实。正因为文化自信影响到你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所以文化自信一旦确立起来,融入人们的精神生活之后,就会形成一些高尚的伦理道德,正确的行为操守。所以作为一名教育者的角度来看,坚持文化自信是非常好的一个促进剂。

问:您觉得青年会在坚定文化自信的道路上遇到哪些阻碍呢?
浅谈两点,一是我们刚刚提到文化自信所包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家还不能够很好深入了解,那想要去继承发扬就会受到阻碍。二是当前的境外的一些国家,它们对我国的发展是持有敌对的态度的,想通过一些其他的手段去阻挠中国的发展,那么文化方面的渗透就是着力点之一,他们会通过西方的一些不良的文化去冲击这个当代青年的一些思想。所以我觉得这两点应该是当代青年在坚定文化自信道路上的阻碍。

问:在如此快节奏的时代下,您觉得南审学子能否坚定文化自信?
我对南审学子是有信心的。从大家对自己课业的完成度,在社会实践中的成果成效来看,都说明了大家是有能力有实力做到坚定文化自信。你们是思维最活跃、创造性最强,是整个社会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你们要肩负起文化传播的使命,坚持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在交流中发扬,推动新时代文化建设展现新的气象。这正是我们南审学子该去努力的方向。

问:那您觉得我们南审学子应该从哪些方面坚定文化自信?
首先扎实做好理论基础,内化于心。积极去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其次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实践外化于行。这个实践该怎么实行呢?做好本职工作——学习,参加日常的一些文体活动,还有校外的一些实践,逐步坚定文化自信。

“文化看上去无形无色,却决定了我们的社会从何处来,往哪里去。”一杯文化香茗敬我泱泱华夏,历承经典,启文明新章。在采访的最后,庞老师送给南审学子们最美好的祝福,希望各位同学能够坚定文化自信,在南审遇见更好的自己!

下期预告

百年前,南湖之红船孕育了党的希望;百年中,红船劈波斩浪,中国共产党勇往直前;百年后,船身虽已斑驳,但党的轨道依旧坚定不移。
忆往昔峥嵘岁月,念今朝繁华竞逐,党为国为民撰写篇章。从五四运动,到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从南湖小船,到辽宁号、山东号;从东方红一号,到“嫦娥”飞天、“玉兔”探月……
二十大,带着创新发展的气息,激励着青年们不负韶华,砥砺前行。
看青年风华正茂,畅未来繁华似锦,党为国为民谱写希望。前路明朗,未来可期。疫情当前,青年冲锋在前;科研之路,青年孜孜钻研。以青春献党,以青春许国,以青春之创新,创建青春之中国。
爱党由我,明日有我,启航初心,献礼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青春当许国

2022年第三期
润园书院新闻传播部出版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