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安徽服务_副本_副本

头条看点

行业资讯

疫情下如何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 

协会动态

企业风采

我会首个安徽省地方标准正式发布

安徽通服获“2019-2020年度
通信网络运营维护服务
创新优质项目”

安徽省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协会 / 东方头条 

2021年第1期  (总第1期)

2020成绩单亮眼
 “中国服务”逆流而上勇争先

安徽服务贸易热点动态

Contents

目录

刊首语

头条看点

行业资讯

攀高亦争先  在新挑战中创造新未来

04

疫情下如何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
中国为欧盟第五大服务贸易伙伴
世贸组织发布最新一期服务贸易晴雨表
数字经济正成为全球复苏新引擎
全球贸易保持复苏势头
主动应对全球数字鸿沟与数字壁垒

10
12
13
14
16
18

2020成绩单亮眼 “中国服务”逆流而上勇争先
2021年上半年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情况
商务部服贸司负责人谈2021年上半年 我国服务外包发展情况

05
07
08

全球观察站

商务部办公厅关于加快数字商务建设 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通知
关于加快推动制造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21年春季)——中国服务贸易状况
国务院服务贸易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关于印发全面深化服务
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最佳实践案例”的函
关于2019年度、2020年度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及申请城市综合
评价结果的公示

21
24
30
34
35

国内视界:官方发布

八个基地入围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安徽数字经济增加值首次突破1万亿元
一季度全省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8.7%、居全国第五位
商务部服贸司领导来肥调研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试点工作
5月份安徽经济运行稳中加固向好
2021年上半年我省服务外包发展情况
关于印发合肥市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实施细则(商务部分)的通知

73
74
75
78
80
81
82

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
安徽省力促长三角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
3317.76亿元 安徽自贸试验区晒出2021年一季度“成绩单”
长三角自由贸易试验区联盟成立大会在上海举行
我省自贸区多方面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90
96
97
98
99

安徽要闻

自贸区连线

41
43
45
47
48
50
52
54
57
58
60
61
65
67
69
71

专家解读:服务外包高质量发展之路怎么走?
王文涛:2021外贸怎么稳?优进优出、产业融合、贸易畅通!
陈晶莹:从数字贸易大国迈向数字贸易强国
2020 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服务贸易
2035年我国将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服务贸易国
2021年服贸会“强磁场”效应凸显
白皮书: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三年增长60%,疫情重塑全民数字化生存新机制
龙永图:中国没有什么不可以参加的贸易协定
第四届进博会将首次展示文化贸易服务
三大因素驱动金融服务外包市场规模超过2000亿
商务部:服务外包综合评价结果符合发展实际与工作预期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鲜祖德解读《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
“十四五”外贸提质增效空间在于服务贸易
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 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
扩大服务业开放,培育竞争新优势
成绩单新鲜出炉,引领外包业发展,看示范城市如何发力

国内视界:权威解读

Contents

目录

安徽通服荣获中国电信集团“两优一先”多项表彰
用心服务二十五载 汲取奋进前行力量——安徽省外国企业服务有限公司
成立25周年
智造一体 为档而生——宝葫芦区块链智慧档案一体机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科大讯飞“语音识别方法及系统”发明专利荣获中国专利金奖
“智慧+政务”科大国创助力开启智慧型政府新时代
皖信人力荣登「Spark领航者」HRoot 2020年度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奖榜单
安徽盛唐连续三年荣获“优秀服务业企业奖”

115
116

党建活动

“学党史 悟思想 践初心”主题党日活动
“铭记光辉历史,不忘初心前行”主题党日活动

企业风采

117
118
119
120
122
123
124

我会举办2021安徽(芜湖)服务贸易发展论坛活动
2020年安徽省呼叫中心外包服务行业职业技能大赛获奖选手荣获
“安徽省青年岗位能手”、“安徽省三八红旗手”称号
女神节·会员沙龙圆满收官
我会承办第八届上交会安徽特装展取得圆满成功
2020年度安徽省劳动竞赛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名单公布!
中国职业经理人协会会长、原安徽省副省长、我会首任会长文海英一行
赴高新区及会员单位中徽建交流考察
2021年安徽服务外包产业学院专题活动暨金融专业群建设研讨会成功举办
我会首个安徽省地方标准正式发布
我会成功承办自贸区建设与数字贸易 发展新机遇高级研修班

协会动态

100
101
102
103
105
106
108
110
112

Contents

目录

刊首语

Front words

攀高亦爭先
在新挑戰中創造新未來

近年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带动数字技术强势崛起,促进了产业深度融合,引领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蓬勃发展。“十三五”期间,安徽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行业结构特色明显,市场格局多元推进,已成为开放型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放眼未来,虽逢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保护主义及单边主义上升等变局,但发展的脚步不可阻挡。在全球变局之下,加快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创新发展,既是顺应形势打造开放高地的需要,也是稳外贸稳外资和推动经济快速复苏、外贸转型升级的需要。
在新的挑战之中,安徽服务贸易与服务外包产业如何乘势而上,如何弯道超车,如何占据发展的制高点,用好用足政策的红利和优势创造新未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与时代之问。
承接探索与开拓的发展使命,安徽省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协会将以创建协会会刊为契机,以创新与融合为点,一步一个脚印,聚焦重点、精雕细琢、蹄疾步稳,奋力推进我省、乃至长三角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高质量发展,发挥好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在“六稳”与“六保”中的支撑作用,推动产业发展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与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不断推动产业模式优化、价值提升、能级跃升,在服从服务国家战略中体现安徽担当作为。

(安徽省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协会会长)

—5—

头条看点

2020成绩单亮眼 
“中国服务”逆流而上勇争先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却逆势上扬,“中国服务”品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来自商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额2462.3亿美元,执行额1753.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5%和10.9%,其中,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1404.1亿美元,执行额1057.8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1%和9.2%,带动服务出口提升3.8个百分点,实现“十三五”超千亿美元的发展目标。

2021年,这一趋势还会继续吗?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的专家们的答案是肯定的。“总体来看,2021年我国服务外包仍将保持稳定发展态势。”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研究员郑伟表示,具体表现为,产业转型升级效果将进一步显现,行业结构将进一步优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业务保持稳定增长等。
2020成绩单亮眼
“2020年,在新冠疫情严重冲击下,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展现了强劲发展韧性与活力,实现逆势快速增长。这一亮眼成绩单也是‘中国服务’品牌影响力和综合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标识。”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李西林如是说。
在李西林看来,这一成绩:一是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疫情发生后,中国率先取得抗疫重大战略成果,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超常规稳外贸稳外资等政策措施,商务部等有关部门和各地及时出台工作举措,全力为企业排忧解难,帮扶企业稳业务拓市场,为服务外包产业快速复苏 、逆势增长创造了前提条件。二是彰显了数字服务固有弹性优势。面对疫情,服务外包发挥了数字服务的零接触、跨时空、敏捷性、普惠性优势,通过灵活用工、在线协同、共享资源等方式,更快速地作出了应对,更好地保障了业务及时、按质、稳定交付,成为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途径。三是彰显了新型产业生态优势。服务外包领域创新创业活跃,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5万多家内外资企业同台竞技,累计获得2万多项国际国内资质认证,在深耕专业服务市场、发展固定客户和商签长期合约中日益增强了客户黏性,服务外包不仅是聚焦主业、降本增效的手段,更是价值共创、战略共赢的新途。

来源:国际商报

对此,郑伟也有同感,他说,我国以信息技术外包为代表的传统服务外包产业具有较强的抗压能力和比较优势,是全球服务外包产业分工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同时,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加速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发服务和价值链两端的研发、检测、维修等生产性服务外包业务保持较快增长。此外,我国服务外包加快转型升级,新兴数字化业务和生物医药研发服务等知识密集型业务增长较快,一部分是因为各国“抗疫”导致相关需求增大,但更主要的原因是我国在数字技术和生物医药研发领域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 
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数字化程度较高的集成电路和电子电路设计业务离岸执行额490.9亿元,同比增长41%;知识密集的医药和生物技术研发业务离岸执行额488.1亿元,同比增长25%。
2021迸发新生机
2021年,在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蔓延的背景下,中国服务外包将何去何从?
“2021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要加快推进落实服务外包转型升级政策举措,立足新起点谋划推动服务外包高质量发展,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作出积极贡献,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李西林认为,应主要聚焦五个方向:一是数字化转型将加快推进,二是在岸业务市场潜力将加快释放,三是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布局将进一步优化,四是服务外包发展综合环境将进一步改善,五是国际市场多元化将进一步拓展。

“新阶段,要充分发挥服务外包在畅通双循环中的‘黏合剂’功能,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服务外包接发包中心,奋力将服务外包发展成为打造‘中国服务’和‘中国制造’品牌的核心竞争优势。”李西林补充道。
郑伟也从行业、市场、区域三个角度预测了2021年我国服务外包的发展走势。
他表示,从行业看,服务外包产业转型升级效果将进一步显现,行业结构将进一步优化,ITO业务仍将是我国服务外包主力军,BPO、KPO所占比重将继续提升,数字技术、生物医药、测试研发等产业将加速发展。
从市场看,虽我国承接欧美市场业务有所复苏,但受新冠疫情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欧美国家市场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受区域全面伙伴关系协定(RCEP)带动,我国与东盟、东北亚在服务外包领域的合作将进一步加强。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深入推进,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业务将保持稳定增长。
从区域看,服务外包区域发展将更趋均衡,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仍将保持发展优势,京津冀、中西部、东北地区将继续呈现快速发展态势。此外,海南在自由贸易港利好政策带动下或将继续高光表现。

头条看点

—6—

今年上半年,我国服务贸易保持良好增长态势。服务进出口总额23774.4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6.7%;其中服务出口11284.9亿元,增长23.6%;进口12489.5亿元,下降5%。服务出口增幅大于进口28.6个百分点,带动服务贸易逆差下降70%至1204.6亿元,同比减少2812.5亿元。与2019年同期相比,服务进出口下降9%,两年平均下降4.6%,其中出口增长20.9%,两年平均增长10%;进口下降25.6%,两年平均下降13.8%。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6月当月服务进出口显著增长。6月份,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4392亿元,同比增长22.5%,环比增长17.6%;其中出口2165.5亿元,同比增长41.1%,环比增长30.8%,运输服务出口增幅高达91.3%;进口2226.5亿元,同比增长8.6%,环比增长7.1%。增长最快领域是建筑服务,增幅为62.1%。
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占比提高。1-6月,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11060.7亿元,增长13.5%,占服务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46.5%,提升2.8个百分点。其中,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6038.3亿元,增长17.7%,占服务出口总额的53.5%;出口增长较快的领域是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知识产权使用费,分别增长37.9%、27.1%、21%。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口5022.4亿元,增长8.8%,占服务进口总额的40.2%;进口增长较快的领域是金融服务和知识产权使用费,分别增长25.6%和14.2%。
旅行服务进出口继续下降。当前各国继续采取严格措施限制人员跨境流动,疫情对旅行服务进出口的影响仍在持续。1-6月,我国旅行服务进出口3637.9亿元,下降34.8%,其中出口下降39.8%,进口下降34.2%。剔除旅行服务,1-6月我国服务进出口增长20.6%,其中出口增长28.3%,进口增长12.7%;与2019年同期相比,服务进出口增长23.2%,其中出口增长33%,进口增长13.3%。

2021年上半年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情况

来源:商务部新闻办公室

头条看点

—7—

2021年上半年,我国企业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额8793亿元人民币,执行额564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4%和25.5%。其中,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4944亿元,执行额328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4%和22.5%。(以美元计算,上半年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额1313亿美元,执行额84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3.3%和29.0%。其中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741亿美元,执行额490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6.7%和25.9%。)
6月当月,我国企业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额2302亿元,执行额157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3%和13.6%,其中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1296亿元,执行额90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6%和17.9%。(以美元计算,6月当月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额349亿美元,执行额238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3.8%和19.1%,其中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196亿美元,执行额13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9.4%和23.5%。)
总体来讲,上半年我国服务外包发展稳中向好,具有以下特点:

商务部服贸司负责人谈2021年上半年
我国服务外包发展情况

来源:商务部新闻办公室

一是新兴数字化服务及知识密集服务外包快速增长。上半年,我国企业承接离岸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和知识流程外包(KPO)执行额分别为1481亿元、545亿元和125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5%、15.5%和21.2%。线上业务需求大幅增加,特别是离岸信息技术外包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23个百分点。其中信息技术解决方案服务、电子商务平台服务、信息技术运营和维护服务、集成电路和电子电路设计服务离岸执行额同比分别增长137.1%、54.7%、33.1%和32.7%。承接知识密集的工业设计服务外包离岸执行额527亿元,同比增长45.7%;管理咨询服务同比增长78.1%。
二是示范城市带动作用持续增强,中西部地区增速加快。上半年,全国31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4077亿元,执行额275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7%和19.5%,占全国总额的82.5%和84.0%。在示范城市带动下,非示范城市发展服务外包业务积极性明显提升,上半年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867亿元,执行额52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3.3%和41.7%,占全国离岸服务外包比重分别提高2.5和2.2个百分点。中西部地区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执行额218亿元,同比增长32.9%,比全国增速高出10.4个百分点。

头条看点

—8—

三是国际市场格局基本稳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外包增长较快。上半年,我国企业承接美国、中国香港、欧盟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分别为684亿元、627亿元和40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3%、30.3%和10.3%,仍是我前三大市场,合计占我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的52.4%。上半年,我国企业承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1003亿元,执行额63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0.5%和26.7%,占离岸服务外包总额比重进一步提升。
四是外商投资企业仍占主导,民营企业发展增速较快。上半年,外商投资企业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2410亿元,执行额148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4%和18.8%,占全国48.7%和45.2%,继续占据市场主导地位。民营企业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1243亿元,执行额83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9%和29.1%,分别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0.5和6.6个百分点。
五是吸纳就业进一步扩大,稳就业贡献突出。上半年,服务外包产业新增从业人员44.3万人,同比增长14.2%,其中大学及以上学历28.4万人,占64.1%;其他学历15.9万人。截至2021年6月底,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累计吸纳从业人员1335.2万人,其中大学及以上学历847.7万人,占63.5%;其他学历487.5万人。服务外包产业稳就业功能进一步显现。

头条看点

—9—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大流行,各国生产和贸易活动因此放缓,不同国家不同领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服务贸易作为当今国际贸易中最具活力的部分,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潜力所在。中长期来看,我国服务需求市场广阔,未来应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浪潮,鼓励服务贸易现代化转型,实现传统和新兴服务贸易齐头并进,在后疫情时代继续带动世界经济复苏和贸易增长。

行业资讯

全球观察站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致使世界经济陷入衰退。2021年1月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显示,全球经济2020年萎缩4.3%;不包括中国在内,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在2020年萎缩5%;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人均收入在疫情中下降程度达90%,数百万人陷入贫困,投资者信心下降,失业率上升;美日欧经济虽然在2021年将实现正增长,但仍难以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尽管疫情造成的经济萎缩程度比以前的预测要轻一些,但复苏速度更慢,且仍存在很大的下行风险。根据2020年10月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的全球贸易季度报告,全年平均贸易额与上年相比将减少7%-9%左右。在主要经济体中,中国作为有效控制疫情的代表,2020年第一季度GDP约为21万亿元,同比下降6.8%(季度GDP核算以来最低记录);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长3.2%,由负转正;第三季度同比增长4.9%,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超过72万亿元;四季度仍保持较高增速,超过6.5%,2020年GDP突破100万亿元,是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当前,世界政治经济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动,全球治理体系面临逆全球化、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的严峻挑战,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更使我国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同时,我国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成为“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政策指引,同时,也为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主动调整结构提供战略契机,让外部大循环在当前形势下由被动应对转向主动引领,从风险转向机遇。
        关注疫情下的服务贸易
       

疫情下
如何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

来源:《国家治理》周刊     作者:蔡宏波 姚正远

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始于新中国成立,当时处于计划经济阶段的中国对外贸易以货物贸易为主,服务贸易基础薄弱,而且 受到当时产业结构单一、工业发展水平落后等因素的制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贸易得到快速增长,1982-2019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从44亿美元上升至

—10—

        
业存在和自然人移动提供方式所受影响较大,尤其是旅游、运输等传统服务贸易领域;新兴服务贸易受疫情影响相对可控,有的还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比如跨境支付。疫情对商业存在提供方式服务贸易也构成一定不利影响,部分跨国公司可能调整、缩减在华投资或生产。
         跨境交付
        跨境交付主要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或通讯、邮电等方式实现的服务贸易,比如视听、金融和信息等部门。该方式服务贸易呈现明显的“在线化”“零接触”的特点,很多技术服务、金融服务、保险服务、咨询服务等属于这类服务贸易。
        疫情期间,跨境交付服务贸易受影响较小,甚至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线上医疗、线上教育、线上展览、线上旅游、线上办公、线上娱乐等新兴领域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应用和普及。《中国数字贸易发展报告2020》显示,2016年以来,数字化服务出口占全球服务出口比重稳步提升至50%以上,中国的数字贸易发展势头良好,相关跨境交付服务贸易业态增长迅速。2021年1月据商务部服贸司负责人介绍,2020年1月-11月,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占比提高,出口增长较快的领域是知识产权使用费,保险服务,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分别增长25.1%、15%、13.1%;进口增长较快的领域是金融服务,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分别增长36.4%、23.2%。
        展望未来,大数据、信息技术、5G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会对我国服务贸易生态造成较大改变,云办公、云娱乐、云教育等将进一步普及,跨境交付服务贸易会在促进我国外贸发展方面持续发挥重要作用。

行业资讯

—11—

7434亿美元,尤其在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服务贸易自由化进程大大推进。近些年来,服务贸易占我国对外贸易比重越来越大,“十三五”以来中国服务贸易平均增速高于全球,2019年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超过5万亿元,同比增长2.8%。2013年至今,我国服务业占GDP比重高于第二产业,服务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在全球经济转向服务经济的过程中,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和发达程度反映了一个国家对外贸易增长的协调性和持续性,也体现着贸易增服务贸易得到快速增长,1982-2019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从44亿美元上升至长方式的科学性。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对服务贸易的影响有别于货物贸易,呈现一正一反两种结果。一方面,服务贸易是高度依赖人员等要素国际流动的贸易形态,各国为防范疫情加强出入境管制措施,传统服务领域尤其是旅游业成为受疫情影响的重灾区。2020年1-4月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15144.3亿元,同比下降13.2%。但是另一方面,服务贸易对需求冲击的敏感性和对供应链的依赖程度较低,可能对经济发展起到稳定器的作用。据世贸组织2020年6月发布的报告显示,零售、卫生、教育、电信和视听等行业更加注重在线服务,大量的中小微企业提供无数工作岗位,这类服务业及其贸易对连接供应链和促进商业活动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如何应对疫情以及后疫情阶段把握好服务贸易发展的有利方面,使之成为提振国际贸易和经济复苏的积极因素,是我们面对的重要而又紧迫的研究课题。
疫情对中国服务贸易的影响

疫情期间,服务贸易中的境外消费、商

行业资讯

全球观察站

欧盟统计局2月24日数据:2019年欧盟27国与中国(不含香港)服务进出口852.3亿欧元,同比增长8.2%,占欧盟对外服务贸易的4.2%,中国为欧盟第五大服务贸易伙伴。其中,欧盟对华服务出口524.7亿欧元,同比增长9.5%,对华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为5.0%;欧盟自华服务进口327.6亿欧元,同比增长6.2%,自华进口占总进口的比重为3.3%。2019年欧中服务贸易额是2010年的2.6倍。
2019年,欧盟对外服务进出口总额20374.6亿欧元,同比增长10.5%,其中出口10552.7亿欧元,同比增长6.9%,进口9821.9亿欧元,同比增长14.7%。前五大服务贸易伙伴为美国(占比20.9%)、英国(19.9%)、瑞士(8.8%)、英属百慕大(4.9%)和中国(4.2%)。其中,主要服务出口市场为英国(占比21.3%)、美国(19.4%)、瑞士(10.8%)、中国(5.0%)和日本(2.9%),主要服务进口来源地为美国(占比22.6%)、英国(18.4%)、英属百慕大(9.7%)、瑞士(6.6%)和中国(3.3%)。

中国为欧盟第五大服务贸易伙伴

文章来源:欧盟经贸信息综报

—12—

行业资讯

世贸组织发布的最新一期《服务贸易晴雨表》显示,全球服务贸易景气指数升至104.7,高于基准值100,为2000年以来的最高值。
数据显示,全球服务贸易在经历2020年第二季度触底,第三季度小幅回升后,最终在第四季度加速反弹。但由于疫情持续影响主要经济体的就业情况,同时新冠病毒变异株的传播可能造成新的障碍,世贸组织预测,全球服务贸易的这一回升趋势在今年一季度可能不会持续。
 第二波的疫情的影响也反映在晴雨表的成分指数中:航空运输持续疲软(81.0)和信息通信技术(ICT)服务下降(93.7)。如果全球成功为大量人群接种COVID-19疫苗,那么国际客运航班可能会在第三季度出现部分复苏。然而,新变种病毒的扩散可能为经济全面复苏带来阻碍。

世贸组织发布
最新一期服务贸易晴雨表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www.wto.org

 相比之下,其他成分股指数均高于趋势,包括全球服务业采购经理人指数(105.3)、集装箱运输指数(104.3)和建筑业指数(106.3)。金融服务指数(119.9)表现尤为强劲,反映出国际金融交易上升。
 世贸组织服务贸易晴雨表与货物贸易晴雨表相配合,全球服务贸易景气指数荣枯线数值为100,指数大于100显示贸易增长高于预期水平,反之则显示贸易增长低于这一水平。

—13—

行业资讯

全球观察站

数字经济正成为全球复苏新引擎

随着全球数字化和信息化的加速发展,数字经济日益成为经济复苏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当前传统经济的发展势头有所放缓,而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术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已经兴起。2019年,全球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1.8万亿美元,占全球经济总量比重已经达到41.5%;在经合组织(OECD)36个成员国的商业研发投入中,用于数字经济研发投入占比33%,很多国家用于研发数字经济的投入已经超过了本国GDP的0.5%。
更为重要的是,数字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是各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绝佳机会。2021年,数字经济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产生影响。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李凯 南开大学商学院数字商务研究中心

—14—

一是数字经济的发展将有助于减少交易壁垒和摩擦。数字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传统经济的交易成本,将经济活动扩大到全球范围,有助于减少交易壁垒和摩擦。同时数字经济有效提升了信息生产率,降低了信息获取成本、学习成本和新技术传播成本,从而提高了世界经济生产能力。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信息通信技术的进步虽然能使传统的交易成本减少,但诸如知识产权保护成本和网络拥塞、网络文化和其他监管问题等障碍更加突出,经济活动中的交易成本并不能完全消失。
二是数字经济将重塑全球制造业价值链。数字经济从根本上重塑了世界制造业——超越了单个国家的界限,对现有的全球生产分工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基于全球生产组织和全球产业专业化核心特征的全球价值链重构。面对疫情对世界经济的冲击,数字经济从供给端变革以促进世界经济复苏。这成为影响各国产业结构竞争力、加强传统产业数字化、打造新型服务业的新动力。
根据《G20国家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目前,德国、美国和日本等发达经济体的数字化水平较高。但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全球价值链可能通过新技术变革而出现演化。在这个过程中,新兴经济体有机会通过数字化成为全球生产的推动者和价值赢家,而发达经济体要保持其过去的领导地位,将面临挑战。
三是数字平台成为未来商业经济的基础。疫情使人们的交易活动加速从线下转移到线上,从实体世界转移到数字世界。贸易关系需要基于更加开放和透明的交易信息,区块链技术、智能合约和加密货币在寻求透明度和安全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搭建数字平台的重要基石。与支付、交易和交换相关的高科技创新发展将有助于数字世界中的商业活动可信度的增强,为数字经济振兴世界经济复苏提供重要保障。
四是数字经济将助力可持续发展。数字经济将促进“绿色经济”的加速发展,比如,可以借助数字技术开发绿色消费产品、打造绿色消费平台,数字经济研究人员也可利用跨学科框架研究可持续能源问题,数字经济公司建设可持续住房系统等。此外,数字经济也促进了共享经济的转型,服务提供商需要重新设想他们的业务领域,从交易周转速度、商业模式以及无缝的平台数字化进行创新,以提高供应链效率。
数字经济发展至今,实现更高程度上的普惠需要全球协力解决,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世界经济也必将获得更多发展机遇。明度和安全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搭建数字平台的重要基石。与支付、交易和交换相关的高科技创新发展将有助于数字世界中的商业活动可信度的增强,为数字经济振兴世界经济复苏提供重要保障。

国内视界

—15—

行业资讯

全球观察站

全球贸易保持复苏势头

        联合国贸发会议最新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全球贸易强劲复苏,贸易额不仅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提高,也高于2019年同期水平。专家分析,得益于主要经济体刺激政策、抗疫相关产品需求强劲等因素,全球贸易将持续稳步复苏。特别是中国进出口贸易在疫情防控期间展现韧性,成为促进全球贸易稳定发展的重要引擎。
        联合国贸发会议日前发布最新一期的《全球贸易更新报告》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全球货物和服务贸易环比增长4%,同比增长10%,其中货物贸易增长强劲,服务贸易仍低于疫情前水平。报告预计,第二季度全球贸易将达6.6万亿美元,比去年的低点高31%,全球贸易全年将同比增长16%。专家认为,今年全球贸易将持续稳定增长,但面临一些不确定因素。
        贸易整体表现强于预期
        参与报告起草的联合国贸发会议经济学家亚历山德罗·尼奇塔表示,去年第四季度全球贸易基本达到疫情前的水平,今年第一季度全球贸易比2019年第四季度增长了3%。
        具体来看,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贸易从2020年秋季开始复苏。不过,受疫情影响,去年贸易额基数较低,全球贸易恢复速度较快,但一些主要经济体的贸易额仍低于2019年的水平。中国、印度和南非在2021年第一季度的贸易表现相对好于其他主要经济体。
       
出现增长,但出口主要依靠东亚地区拉动,凸显东亚地区在全球贸易中的重要作用。发展中国家贸易增长速度超过发达国家,尤其是南南贸易增长速度较快。今年一季度,发展中国家进出口分别同比增长18%和22%,发达国家进出口同比增长12%和7%。南南贸易同比增长20%,比2019年第一季度增长17%。
      从产品类别看,矿石产品、办公设备、通信设备等需求持续反弹,一季度分别同比增长了42%、38%、37%,这些产品的贸易量较2019年第一季度也有较高增长。此外,机械设备、服装、医疗产品等贸易也增长较快。
      在许多国家,由于居家隔离政策实施,员工在家办公,学生远程上课,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销售火爆。在欧洲,公共交通受限,短途出行需求上升,自行车销售成倍增长。
        多重因素助力贸易回升
        联合国贸发会议认为,全球贸易继续增长有赖于贸易限制措施减少,商品价格呈积极趋势,宏观经济和财政支撑保持一定力度等。但是全球贸易仍然面临一些不确定因素。未来一段时间,全球贸易复苏不平衡的趋势仍将持续,东亚地区及发展中国家贸易增长仍然强劲,一些国家贸易则落后于全球平均水平。
       

来源:人民日报

—16—

欧洲国际政治经济研究中心高级经济学家奥斯卡·吉内亚对本报记者表示,全球贸易呈现积极复苏势头有多方面原因。首

从地区看,大多数经济体贸易进口都

行业资讯

先,全球主要经济体逐步走上复苏轨道,拉动全球贸易强劲复苏;其次,全球供应链和价值链整体经受住了疫情考验,对当前及疫后各国贸易往来的支撑更加明显;最后,疫情防控期间,全球对抗疫物资需求持续增加,电子产品、居家办公用品等需求旺盛。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主要经济体财政支持、疫苗接种加快将有助于推动世界经济复苏。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发达国家耐用品消费回升,新兴市场国家供应链恢复,国际贸易持续复苏。
      联合国贸发会议指出,疫情对全球价值链带来不确定性,促使一些细分环节规模减小,生产环节更加接近消费市场。此外,政治因素、国际多边贸易机制存在挑战等也可能成为限制贸易增长的风险。
      中国继续成为全球增长动力源
      联合国贸发会议认为,2020年全球贸易整体表现相对较好,展现了韧性,主要得益于东亚地区经济体,尤其是中国率先控制疫情,迅速复工复产,满足全球对抗疫物资的巨大需求,预计东亚贸易表现将持续向好。2020年,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比重进一步增加。2021年,中国将继续成为全球增长的一大动力源,与中国贸易关系密切的国家也将从中受益。
       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今年前4个月,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1.62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28.5%。作为中国前四大贸易伙伴,东盟、欧盟、美国和日本与中国的贸易总额分别增长27.6%、32.1%、50.3%和16.2%。同期,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增长24.8%。
       来自中国的需求为东盟国家提供了大量机遇。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对泰国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8.7%,中泰双边贸易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泰国开泰银行高级副总裁蔡伟才表示,中国进出口贸易表现强劲,再次证明中国经济是带动世界经济前进的强大动力,凸显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重要地位。泰国与中国、东盟与中国蓬勃发展的贸易往来将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复苏。
      英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第一季度,中国超越德国成为英国最大进口来源国。受疫情等因素影响,英国对防疫物品、电子产品需求增加,助推了英国从中国的进口贸易额增长。2020年,中国首次超越美国,成为欧盟最大贸易伙伴。在欧盟前十大货物贸易伙伴中,中国是唯一实现贸易双向增长的国家。
       联合国贸发会议经济学家尼奇塔与卡洛斯·拉佐撰文指出,中国出口贸易展现出强大韧性,对于全球生产的重要性持续增加。疫情进一步凸显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重要作用,强大的韧性使中国出口迅速恢复。

—17—

数字鸿沟和数字壁垒是当前两大全球热点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与广泛普及,再加上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型数字技术的快速创新,使得“鸡犬之声相闻”的地球村逐渐成为现实。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的《数字经济报告2019》指出,根据不同的定义,数字经济规模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在4.5%至15.5%之间。然而,数字经济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数字技术的战略重要性凸显,围绕数字经济的争端与问题不断涌现,成为国际社会的重点关切。当前,数字经济领域的全球性热点问题突出地表现在两个层面:
其一是数字鸿沟,即不同群体在数字设备接入、数字技术使用和数字能力培育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数字鸿沟问题是全球贫富差距问题在数字经济时代的具体体现。主要表现有:第一,教育层面。2020年8月4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发布的“教育与新冠肺炎疫情政策简报”视频致辞中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造成了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教育中断,7月中旬160多个国家的学校关闭,超过10亿学生受到影响。第二,经济层面。2020年5月,世界贸易组织发布的《电子商务、贸易和新冠肺炎大流行》研究报告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导致了电子商务的增长,但是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难以从中获益。数字鸿沟的持续存在,微观层面使得个人教育不平等、企业竞争不平等加剧,宏观层面使得地区发展不平等、国家发展不平等加剧,最终使得全球不稳定因素增加。

行业资讯

全球观察站

主动应对全球数字鸿沟与数字壁垒

来源:《国家治理》周刊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数字鸿沟和数字壁垒引发的各类经济社会问题愈发凸显,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数字鸿沟和数字壁垒的存在和持续扩大,会使得基于数字经济的利益分配趋向不均等化,给全球经济发展带来消极影响。对此,应通过多维度积极预防数字经济摩擦、寻找数字经济国际合作伙伴、实现数字技术关键领域新突破等,主动应对数字鸿沟与数字壁垒,建设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

—18—

—19—

        其二是数字壁垒,即一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而出台限制或禁止外国数字硬件设备和软件服务商在本国开展经营活动的政策。数字壁垒,也被称为数字保护主义,是贸易保护主义在数字经济时代的具体体现。主要表现有:第一,硬件层面。2018年以来,美国商务部、联邦通信委员会等政府机构频频打压中国通信设备制造商,如将华为列入出口管制实体名单等。2020年7月,英国正式宣布禁止华为继续参与英国的5G网络建设。第二,软件层面。2019年以来,包括法国在内的欧盟国家积极推动征收数字税,谷歌、脸书、亚马逊等美国互联网巨头企业首当其冲,引起美国政府强烈不满;2020年6月以来,印度政府共计禁止包括微信、美图等在内的106款中国应用程序。数字壁垒的存在,使得全球性的数字经济合作无法正常开展,全球数字经济体系面临分解的危机。
        数字鸿沟是“欲连而不得”,数字壁垒是“可连而不愿”,二者存在互相强化倾向
        从一般的角度看,“鸿沟”是一些国家希望能够接入和使用互联网,但受制于自身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而无法实现;“壁垒”则是国家与国家之间本来已经实现互联互通,却因为政治利益、国家安全等因素,而不愿意连接甚至断开连接。也就是说,“鸿沟”是“欲连而不得”,有主观意愿但是客观条件不成熟;“壁垒”则是“可连而不愿”,客观条件已经具备但主观上希望脱钩。这两种矛盾现象的共存,意味着数字经济并不单单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问题,而是涉及经济、科技、社会等多个领域的一个综合性问题。
      
的倾向。一方面,“壁垒”可能会强化“鸿沟”。本就不具备完善数字基础设施的发展中国家,若是过多地担忧数据安全问题而限制数字技术的应用与创新,则势必会在数字经济大潮中被其他国家或地区远远地甩在身后。另一方面,“鸿沟”会强化“壁垒”。数字鸿沟的存在使得国与国之间信息交流不通畅,进一步加深文化隔阂、政治隔阂等,这可能会创造数字壁垒滋生的不良土壤。“鸿沟”和“壁垒”之间这种“相辅相成”的关系,意味着不能孤立地解决这两个问题,而应当从全局的高度去思考对策。
      中国是数字鸿沟的弥合者、数字壁垒的受害者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的《2019年数字经济报告》中指出,全球数字经济由一个发达国家(美国)和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共同领导,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拉美和非洲国家,远远落后于这两个国家。这事实上具有双重含义,一方面,“领导”体现了我数字经济的能力在世界范围内居于领先地位;另一方面,“领导”也意味着我国数字经济体系可能遭受其他国家的冲击。
        在我国,数字鸿沟主要体现在国内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从整体看,我国虽然是发展中国家,但数字技术应用和创新水平较高。截止到2020年12月,我国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70.4%,高于59%的世界平均水平。2020年《财富》世界五百强企业上榜的全球七大互联网公司中国占据四席。因而,在数字鸿沟问题上,我国更多地扮演着负责任大国的角色,帮助发展中国家跨越数字鸿沟,共享数字经济发展的红利。

行业资讯

  “鸿沟”和“壁垒”之间还存在互相强化

行业资讯

全球观察站

此外,数字壁垒则已经成为我国参与全球数字经济合作与竞争的一个关键性障碍。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和催化下全球政治与安全形式呈现出更多的冲突性和竞争性,数字壁垒成为美国、英国等国在经济上遏制我国所频繁使用的招数。如何破解数字壁垒,是我政府和企业在当下和未来相当长时间需要重点解决的一个难题。
解决数字鸿沟与数字壁垒问题的对策建议
重预防:多维度积极预防数字经济摩擦以及潜在的数字经济风险。当前我国在数字经济摩擦中经常处于被动地位,提升主动防范风险的能力非常有必要。第一,转变发展数字经济的理念,将数字经济的发展置于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下,从政治、经济、科技、社会等多领域思考和制定发展规划,提高数字经济战略的兼容性。第二,改变过往相对消极的应对策略,积极组织专业研究人员评估全球范围内的各类数字经济风险,结合我国国情制定针对性的预案。第三,建设涉外数字法律服务中心,聚合法律资源、培训法律人才、推动法律交流,为互联网企业在海外经营提供充分的法律协助,鼓励企业从被动合规、形式合规向主动合规、实质合规等方向转变。
找伙伴:以弥合数字鸿沟为契机,寻找数字经济国际合作伙伴,共同应对数字壁垒。在面临欧美发达国家构筑的数字壁垒时,应更多地尝试开拓发展中国家市场,以弥合数字鸿沟为契机,逐步在发展中世界形成中国数字经济产业优势,进而争取全球范围内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构建的话语权。第一,在“数字丝绸之路”建设中,硬件基础设施投入与软件应用服务推广相结合,降低使用数字技术的成本,提升应用数字技术的能力。第二,与联合国、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合作,在发展中国家推广中国“电商扶贫”“淘宝村”等成功经验,促进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就业与经济发展。第三,在世界互联网大会、博鳌亚洲论坛等多边对话平台,提出更多全球数字经济治理的中国方案,争取更多伙伴国家的支持。
求突破:集中优势力量在数字技术关键领域实现突破,不断扩大我国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发展优势。数字经济的脱钩倾向,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各个国家在数字经济领域没有很强的依赖关系。如果我国能够实现关键领域突破,形成显著的优势,则欧美国家构筑的数字壁垒将会自动瓦解。第一,应加大在5G技术、数字货币、数字城市等领域的科研投入,争取实现关键性的技术突破,在数字技术上不断创新。第二,鼓励互联网企业开展商业模式创新,例如短视频、网络直播等,不断提升用户体验,不断提升数字能力。第三,依托这些优势领域的创新,以点带面,带动其他相关领域的走出去,使得数字壁垒“不攻自破”。
【本文作者:马述忠,为浙江大学经济学院二级教授、浙江大学中国数字贸易研究院院长;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国际贸易学专业博士生房超对本文亦有贡献】

—20—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2020年全国商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服务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助力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中国,更好发挥电子商务作为数字商务最前沿、最活跃、最重要组成部分的创新引领作用,充分释放数字技术和数据资源对商务领域的赋能效应,全面提升商务领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切实推动商务高质量发展,现就加快数字商务建设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开展消费数字化升级行动
促进品牌消费、品质消费。围绕“推进品牌建设、引领品质消费”,加强横向协作、纵向联动,做大做强做优“双品网购节”,实现活动常态化、机制化。各地要组织当地实力强、信誉好的电商企业和商家参加活动,推出更多优质商品和服务,并同期举办配套促销活动,保持主题、时间、标识全国统一,在内容、形式上办出地方特色、体现各地风采。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出台配套措施,通过发放消费券等方式,释放消费潜力,提升消费品质。
培育消费新模式新业态。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健全行业标准、推动行业自律等方式引导各类新模式新业态公平竞争、规范发展,构建良好消费生态。鼓励电商平台积极发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小而美”网络品牌,更好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各地要结合本地产业特色,着力提升电商示范基地、电商园区载体功能,培育壮大地方特色电商主体,带动特色产业创新升级,优化消费环境、完善消费保障,以新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以新消费促进新发展。
二、开展“数商兴农”行动
提升电商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水平。有效衔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统筹政府与社会资源,坚持公益化与市场化相结合,引导电商企业加强物流配送、农产品分拣加工等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智能供应链,促进数字产品和服务在乡村地区应用。各地要对当地电商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开展摸底、梳理和研究,加强工作统筹和规划设计,细化重点需求,通过政策创新,更好发挥市场资源补短板、促融合等方面作用,坚持公平、普惠、合规原则,积极引导电商、物流等企业发展电商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流通效率和便民服务水平。

行业资讯

商务部办公厅关于加快数字商务建设
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通知

—2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商务主管部门:

提升农产品可电商化水平。推动电商平台与地方政府、农产品企业在产销

国内视界——官方发布

对接、品牌创建推介等方面深入合作,持续资助可电商化的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打造农产品电商优质品牌,发展订单农业,助力产业升级。各地要积极落实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工作要求,组织做好产品推荐、企业培训等工作;积极开展农产品品牌推介洽谈活动,建设地方优质品牌,持续推动农产品上行,带动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产品品牌建设与地方民俗、旅游等资源创新融合,丰富乡村业态。
       
      推动地方参与国际合作。加快拓展“丝路电商”全球布局,创新合作模式,与伙伴国合作在电商促销节打造国别爆款,推动电商企业加强海外营销网络建设,支持电商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出海,促进产业对接,培育先行示范,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鼓励各地制订实施“丝路电商”地区合作规划,建立专项工作机制,将相关工作纳入省部合作范畴;创新发展跨境电商,多渠道支持企业共建共享海外仓;支持开展“丝路电商”合作示范创建,以多种形式加大“丝路电商”合作宣传推介力度。
      加快国际规则体系构建。建设性推进以电子商务为核心的数字经济多双边规则磋商和谈判,以推进“丝路电商”为切入点,以双边和区域合作促规则制定,推动建立互利共赢、公开透明的数字经济国际规则标准体系。鼓励各地积极参与数字经济国际规则标准的研究制订,指导相关企业应用和对接规则标准,不断梳理总结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在规则制定和产业实践方面形成良性互动。
      四、开展数字化转型赋能行动
      扶持数字商务技术创新。持续开展数字商务企业培育和动态管理,指导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发挥产业集聚优势,在土地、技术、人才等方面提供支持。着力推进商业科技发展,鼓励企业积极开展5G、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先进信息技术在商务领域应用创新,拓展电子发票、电子合同、电子档案应用范围,提升无接触服务、云展会等新兴商业模式和场景应用水平,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鼓励各地积极打造本地区具有典型创新性和发展潜力的数字商务行业龙头和领军企业,通过探索创新扶持政策、遴选商业科技创新项目、编发商业科技应用案例等方式,有效增强商务领域数字技术应用能力。
      强化数据资源赋能效果。深入推进商务大数据应用体系建设和部省电商大数据共建共享工作,持续推进部省之间商务领域数据资源互联互通、有序共享,合力完善电子商务统计监测体系,形成定期共享和双向反馈工作机制。各地要统筹数据共享需求,加强与商务部相关业务司局纵向联动,确保系统连得上、数据跑得通,挖掘商务数据重要价值,加强电子商务统计分析和运行监测能力,配合做好电商大数据比对和反馈工作,共同推动电商大数据共建共享做深走实。
      五、开展数字商务服务创新行动

—22—

三、开展“丝路电商”行动

行业资讯

      做优数字商务公共服务。完善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深入开展电子商务公共服务惠民惠企行动,鼓励电商平台企业积极推出面向传统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普惠性数字化转型产品和服务,构建“政府引导—平台赋能—多元服务—广泛参与”的企业数字化转型联合推进机制。持续完善电商诚信体系建设,推动电商企业开展诚信承诺、建立诚信档案,引导企业规范健康发展。各地要依托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探索开放相关政府信息资源,汇聚优质服务资源,推动服务直达企业;充分发挥示范基地和行业组织等作用,组织企业积极参与信用共建,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诚信氛围,享受惠企服务,提升数字化运营能力。
      做强数字商务人才培养。建设数字商务人才培养体系,打造面向市场的数字商务精品云课堂,培育数字商务专业师资,组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层次、多形式数字商务培训,提升数字商务从业人员职业能力。推动校企合作,实现产学研用联动,培养专业化、复合型数字商务人才。各地要积极完善本地数字商务人才培养载体,开展多种形式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培训,加大农村电商专业人才培养,推出一批农村电商创新创业“带头人”。
      各地方商务主管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将大力发展数字商务纳入地方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建立健全本地区数字商务发展统筹协调工作机制;创新工作举措,细化任务措施,明确可评价、可量化工作目标,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做好宣传引导,注重总结成功经验,多渠道推广典型案例,不断提高全社会数字商务素养,积极推动本地区数字商务发展。请于2021年2月7日前将本部门具体联系人报送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有关工作进展情况请于每年6月30日前及时上报。
联系人:
郜申涵 张佳乐
联系电话:
010-65198045,65197972
邮箱:
gaoshenhan@mofcom.gov.cn
zhangjiale@mofcom.gov.cn
商务部办公厅
2021年1月28日

—23—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有关部门:
      制造服务业是面向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业,是提升制造业产品竞争力和综合实力、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当前,我国制造服务业供给质量不高,专业化、社会化程度不够,引领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作用不明显,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存在差距。为加快推动制造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培育壮大服务主体,加快提升面向制造业的专业化、社会化、综合性服务能力,提高制造业产业链整体质量和水平,以高质量供给适应引领创造新需求,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国内视界——官方发布

关于加快推动制造服务业
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发改产业〔2021〕372号

—24—

 (二)发展目标。力争到2025年,制

行业资讯

造服务业在提升制造业质量效益、创新能力、资源配置效率等方面的作用显著增强,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更加突出。重点领域制造服务业专业化、标准化、品牌化、数字化、国际化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形成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制造服务业集聚区和示范企业。
       二、制造服务业发展方向
       聚焦重点环节和领域,从6个方面加快推动制造服务业发展,以高质量的服务供给引领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品质提升。
     (三)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发展研究开发、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等科技服务业,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夯实产学研协同创新基础,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精准对接、深度融合,提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提高制造业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升商务咨询专业化、数字化水平,助力制造业企业树立战略思维、创新管理模式、优化治理结构,推动提高经营效益。加快工业设计创新发展,提升制造业设计能力和水平,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知识产权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优化制造业供给质量。支持企业和专业机构提供质量管理、控制、评价等服务,扩大制造业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提升供给体系对需求的适配性。加快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市场化、国际化、专业化、集约化、规范化改革和发展,提高服务水平和公信力,推进国家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提升制造业产品和服务质量。加强国家计量基准标准和标准物质建设,提升计量测试能力水平,优化计量测试服务业市场供给。发展面向制造业的研发、制造、交付、维护等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制造业链条延伸和价值增值。鼓励专业服务机构积极参与制造业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加强品牌和营销管理服务,提升制造业品牌效应和市场竞争力。(市场监管总局、商务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提高制造业生产效率。利用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实现供需精准高效匹配,促进制造业发展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变革。加快发展工业软件、工业互联网,培育共享制造、共享设计和共享数据平台,推动制造业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价值共享。发展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促进信息资源融合共享,推动实现采购、生产、流通等上下游环节信息实时采集、互联互通,提高生产制造和物流一体化运作水平。(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商务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25—

(六)支撑制造业绿色发展。强化节能环保服务对制造业绿色发展的支撑作用,推进合同能源管理、节能诊断、节能评估、节能技术改造咨询服务、节能环保融资、第三方监测、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环境综合治理托管服务等模式,推动节能环保服务由单一、短时效的技术服务,向咨询、管理、投融资等多领域、全周期的综合服务延伸拓展。发展回收与利

用服务,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畅通汽车、纺织、家电等产品生产、消费、回收、处理、再利用全链条,实现产品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最大化。(生态环境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发展改革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增强制造业发展活力。更好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充分利用多元化金融工具,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为制造业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发展人力资源管理服务,提升人才管理能力和水平,优化人才激励机制,推动稳定制造业就业,助力实现共同富裕。加大数据资源开发、开放和共享力度,促进知识、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有效集聚和利用,促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证监会、银保监会、人民银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网信办、发展改革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商务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加快制造服务业发展专项行动 
       以专项行动和重点工程为抓手,统筹谋划、重点突破,实现制造业与制造服务业耦合共生、相融相长。
      (九)制造服务业主体培育行动。围绕制造业共性服务需求,加快培育一批集战略咨询、管理优化、解决方案创新、数字能力建设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支持制造业企业按照市场化原则,剥离非核心服务,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研发设计、创业孵化、计量测试、检验检测等社会化、专业化服务。鼓励制造服务业企业按照市场化原则开展并购重组,实现集约化和品牌化发展。培育一批制造服务业新型产业服务平台或社会组织,鼓励其开展协同研发、资源共享和成果推广应用等活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资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融合发展试点示范行动。深入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培育服务衍生制造、供应链管理、总集成总承包等新业态新模式,探索原材料、消费品、装备制造等重点行业领域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新路径。进一步健全要素配置、市场监管、统计监测等方面工作机制,打造一批深度融合型企业和平台。遴选培育一批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项目和城市,推动服务型制造理念得到普遍认可、服务型制造主要模式深入发展。(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国内视界——官方发布

—26—

(十一)中国制造品牌培育行动。完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加强标准、计量、

(八)推动制造业供应链创新应用。健全制造业供应链服务体系,稳步推进制造业智慧供应链体系,创新网络和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制造业供应链向产业服务供应链转型。支持制造业企业发挥自身供应链优势赋能上下游企业,促进各环节高效衔接和全流程协同。巩固制造业供应链核心环节竞争力,补足制造业供应链短板。推动感知技术在制造业供应链关键节点的应用,推进重点行业供应链体系智能化,逐步实现供应链可视化。建立制造业供应链评价体系,逐步形成重要资源和产品全球供应链风险预警系统,完善全球供应链风险预警机制,提升我国制造业供应链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工业和信息化部、

行业资讯

专利等体系和能力建设,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充分调动企业作为品牌建设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建立以质量为基础的品牌发展战略,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促进制造业企业提升质量管理水平。持续办好中国品牌日活动,讲好中国品牌故事,宣传推介国货精品,在全社会进一步传播品牌发展理念,增强品牌发展意识,凝聚品牌发展共识。(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知识产权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二)制造业智能转型行动。制定重点行业领域数字化转型路线图。抓紧研制两化融合成熟度、供应链数字化等亟需标准,加快工业设备和企业上云用云步伐。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集聚一批面向制造业中小企业的数字化服务商。推进“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打造5个内网建设改造公共服务平台,遴选10个重点行业,挖掘20个典型应用场景。在冶金、石化、汽车、家电等重点领域遴选一批实施成效突出、复制推广价值大的智能制造标杆工厂,加快制定分行业智能制造实施路线图,修订完善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开展联网制造企业网络安全能力贯标行动,遴选一批贯标示范企业。(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三)制造业研发设计能力提升行动。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健康有序发展,支持科技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立技术研发中心、产业研究院、中试基地等新型研发机构,盘活并整合创新资源,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大力推进系统设计、绿色设计和创意设计的理念与方法普及,开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及传统优势产业等领域重点设计突破工程,培育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工业设计研究平台,突出设计创新创意园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拉动效应,探索建立以创新为核心的设计赋能机制,推动制造业设计能力全面提升。(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四)制造业绿色化改造行动。开展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搭建绿色发展促进平台,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专业化服务能力的市场主体,推动提高钢铁、石化、化工、有色、建材、纺织、造纸、皮革等行业绿色化水平。积极打造家电销售和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产业链,探索实施家电企业生产者责任延伸目标制度,研究开展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拆解企业资源环境绩效评价,促进家电更新消费。(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五)制造业供应链创新发展行动。探索实施制造业供应链竞争力提升工程,逐步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供应链关键配套体系,巩固制造业供应链核心环节竞争力。开展制造业供应链协同性、安全性、稳定性、竞争力等综合评估,研究绘制基于国内国际产业循环的制造业重点行业供应链全景图。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全球供应链网络,建立重要资源和产品全球供应链风险预警系统。研究国家制造业供应链安全计划,建立全球供应链风险预警评价指标体系。(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27—

国内视界——官方发布

      (十六)制造服务业标准体系建设行动。深入开展信息技术、科创服务、金融服务、服务外包、售后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现代物流、现代供应链、设施管理等服务领域标准化建设行动,推动制造服务业标准体系逐步完善。持续完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网络互联、边缘计算、数据规范体系和工业APP等共性标准,支持涉及安全健康环保的技术要求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市场监管总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人民银行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七)制造业计量能力提升行动。构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加快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和联盟建设,培育计量测试等高技术制造服务业,聚焦制造业“测不了、测不准”难题,加强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和应用,加大专用计量测试装备研发和仪器仪表研制,提升制造业整体测量能力和水平,赋能制造业产业创新和高质量发展。(市场监管总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保障措施
      (十八)强化组织保障。充分发挥服务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和工作指导。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强化主体责任,形成合力,细化实化工作任务和完成时限,建立高效协同的工作推进机制,确保制造服务业发展取得实效。(发展改革委牵头负责)
      (十九)优化发展环境。持续放宽市场准入,进一步破除隐性壁垒。支持从制造企业剥离的制造服务业企业按规定申请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和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鼓励制造服务业企业积极承接离岸和在岸服务外包业务。(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商务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扩大开放合作。推动服务业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全球优质服务资源,鼓励研发设计、节能环保、环境服务等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进口。积极推动我国技术质量标准和规范走出去,持续完善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国际合作交流体系,加快推进与重点出口市场认证证书和检验结果互认。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鼓励供应链管理、咨询、法律、会计等专业服务与制造业协同走出去,增强全球服务市场资源配置能力。(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司法部、财政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一)加强用地保障。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以“先存量、后增量”的原则,在国土空间规划中明确用地结构和产业用地指标。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推动不同产业用地类型合理转换,探索增加混合产业用地供给,鼓励各地探索创新产业用地模式,适应制造服务业发展。(自然资源部牵头负责)
      (二十二)强化人才支撑。加快制造服务领域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培训,充实壮大高水平制造服务业人才队伍。紧跟制造服务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深化新工科建设,调整优化院校专业结构,加强校企合作,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推动产教深度融合。总结推广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证书)制度试点经验。完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推动人才评价与使用紧密结合,打破身份

—28—

行业资讯

学历等限制,贯通制造服务业人才职业发展通道。进一步落实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加大引进海外制造服务业高层次人才、领军型创业创新团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发展改革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三)拓宽融资渠道。引导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大对制造服务业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制造服务业企业开展债券融资,有效扩大知识产权、合同能源管理未来收益权等无形资产质押融资规模,创新发展供应链金融,逐步发展大型设备、公用设施、生产线等领域的设备租赁和融资租赁服务,开发适合制造服务业特点的金融产品,鼓励创投机构加大对制造服务业的资本投入。支持符合条件的制造服务业企业到主板、创业板及境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展改革委、证监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四)构建协同发展生态。加强区域协作,增强产业布局协同性,实现功能互补、错位发展,形成一体化发展的制造服务业生态圈。支持制造服务业集聚发展,完善配套功能,优化集聚生态。依托龙头企业构建产业链增值服务的生态系统,推动上下游企业开展协同采购、协同制造、协同物流,促进大中小企业专业化分工协作,构建创新协同、产能共享、供应链互通的生态链。(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国家发展改革委
教育部
科技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司法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自 然 资 源 部
生 态 环 境 部
交 通 运 输 部
商务部
人民银行
市场监管总局
银保监会
2021年3月16日

—29—

2021年6月9日,商务部综合司和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联合发布《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21年春季)》(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回顾了2020年及2021年以来中国外贸运行情况,分析了2021年中国外贸发展环境。2020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中国外贸逆势增长、好于预期,规模和国际市场份额创新高,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2021年以来,中国外贸延续增长势头,开局良好。报告同时指出,今年以来外贸的高增长是国内经济稳定恢复、外需持续改善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报告认为,当前全球疫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世界经济复苏不稳定不平衡,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布局深刻调整,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仍然错综复杂。同时也要看到,中国经济运行稳中加固、稳中向好,稳外贸政策多措并举,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外贸企业发展韧性不断增强,将为进出口实现量稳质升提供有力支撑。
报告指出,商务部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全力以赴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坚定推进贸易创新发展,重点实施优进优出、贸易产业融合和贸易畅通等三大计划,奋力推动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
现节选《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21年春季)》附件四中国服务贸易状况,内容如下:
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2020 年全球服务贸易大幅下滑。中国服务进出口规模有所下降,但降幅逐季收窄趋稳,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占比继续提高,离岸服务外包首次突破千亿美元。2021年以来,中国服务出口表现明显好于进口,贸易逆差减少,结构不断优化。
2020年,中国服务进出口45642.7亿元(人民币,下同), 下降15.7%(剔除旅行服务后增长2.9%)。其中,出口19356.7亿元,下降1.1%;进口26286亿元,下降 24%;逆差大幅收窄,下降53.9%至6929.3 亿元。
       

国内视界——官方发布

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21年春季)
——中国服务贸易状况

来源:商务部新闻办公室      编辑整理:中国服务贸易协会专家委员会

       一、2020 年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情况

—30—

图 1 2020年中国分行业服务进出口额及增速
数据来源:中国商务部

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占比继续提升
得益于数字技术的深度应用,部分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发展势头良好,占比显著提高。2020年,中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20331.2亿元,增长8.3%,占服务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44.5%,比上年提升 9.9个百分点。其中,知识密集 型服务出口10701.4亿元,增长7.9%,占服务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55.3%。增长较快的领域是知识产权使用费、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保险服务,分别增长30.5%、12.8%和12.5%;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口9629.8亿元,增长8.7%,占服务进口总额的比重达到36.6%。增长较快的领域是金融服务、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分别增长28.5%、22.5%。
传统服务及制造业相关服务受疫情冲击明显
疫情背景下,多国采取边境管制措施,传统服务贸易和 制造业相关服务贸易受到严重冲击。其中,旅行服务受损最为严重。2020年,中国旅行服务进出口 10192.9亿元,下降48.3%,其中出口下降 52.1%,进口下降47.7%,是影响服务 贸易下降的主要因素。剔除旅行服务,2020年中国服务进出口增长2.9%,其中出口增长6%,进口基本持平。建筑服务下降10.8%,运输服务微增0.2%,传统服务占比进一步下滑。与制造业密切相关的维护和维修服务、加工服务也出现较大程度下降,降幅分别为20.4%和11.8%。
离岸服务外包首次突破千亿美元
2020年中国企业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9738.9亿元,执行额7302亿元,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分别增长5.8%和11.4%,带动服务出口提升3.8 个百分点,圆满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成为稳外贸和稳就业的重要力量。从结构看,信息技术外包(ITO)和知识流程外包(KPO)较快增长,2020年离岸执行额分别为3204.1亿元和 2921.4亿元,分别增长10.7%和17.9%。数字化程度较高的集成电路和电子电路设计业务离岸执行额490.9 亿元,增长41%;知识密集的生物医药研发业务离岸执行额 488.1亿元,增长25%。从市场看,2020 年中国承接美国服务外包执行额1550.6亿元,增长17%。承接中国香港、欧盟离岸外包执行额分别为1198.3亿元和1176.8亿元,分别增长5.7%和5.8%。美国、中国香港、 欧盟前三大市场合计占比53.8%。承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离岸外包执行额 1360.6亿元,增长8.9%。

行业资讯

—31—

图 2 2020年中国服务出口类别比重

图 3 2020 年中国服务进口类别比重

       二、2021年以来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状况
       2021年1-4 月,中国服务出口快速增长,逆差继续收窄。除旅行服务外,其他传统服务及制造业相关服务贸易有所回 暖,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与离岸服务外包保持快速增长。
        服务贸易逆差继续收窄
        服务贸易进出口总值15644.5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3%,两年平均下降 5.3%。其中,出口7462.1亿元,同比增长 23.2%,两年平均增长9.8%;进口8182.4 亿元,同比下降10%,两年平均下降 14.7%。服务出口增速大于进口33.2个百分点,带动贸易逆差下降76.3%至720.4 亿元。剔除旅行服务,1-4 月中国服务进出口增长20.6%,其中出口增长27.9%,进口增长12.7%。3月份服务进出口总额增长7.9%,增幅实现疫情以来首次转正。
       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快速增长
      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7325.3亿元,增长14.9%,占服务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 46.8%,提升4.7个百分点。其中,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4135.1亿元,增长 17.5%,占服务出口总额的55.4%。出口增长较快的领域是金融服务、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知识产权使用费,分别增长 37.1%、36%、34.6%; 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口3190.2亿元,增长11.8%,占服务进口 总额的39%。进口增长较快的领域是金融服务和保险服务,分别增长40.4%和 33.1%。
        服务外包发展势头良好
       企业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额5424亿元人民币,执行额335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44.9%和35.6%,比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 36.2%和50.0%。其中,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3119亿元,执行额194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0%和30.3%,比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21.2%和43.7%。从结构看,承接离岸信息技术外包(ITO)增长最为迅猛,执行额实现913亿元,增幅达46.4%;业务流程外包(BPO)和知识流程外包(KPO)执行额同比分别增长22.2%和 16.8%。
        
       目前,全球服务贸易仍然面临多地疫情反复、传统服务贸易受限等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但展望全年,中国服务贸易仍然面临不少机遇。
        服务贸易领域制度型开放深入推进
       2020年8月,商务部发布《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总体方案》,提出坚持要素型开放与制度型开放相结合、开放与监管相协调、准入前与准入后相衔接的原则,探索制度开放路径,在管理体制、监管制度等多个方面推进优化服务贸易体制机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城市将在服务贸易制度型开放方面大胆探索与先试先行,推动形成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同时,国家支持北京打造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新增4省市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以此为引领,中国将继续稳步推进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对标国际服务贸易高标准新规则,出台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做到“既准入又准营”,服务业开放逐 步由“边境上”向“边境后”措施过渡。
        数字化发展为服务贸易注入强大动能
      

国内视界——官方发布

—32—

三、2021 年中国服务贸易面临的机遇

行业资讯

      疫情期间,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知识产权使用费、 金融服务、保险服务等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不断增长,离岸 信息技术外包、知识流程外包中涉及云计算、生物医药等领 域的项目显著增加。同时,数字技术催生“宅经济”“无接触经济”等新业态,推动跨境电商、远程医疗、在线教育、远程办公等服务贸易行业井喷式增长。5G、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为服务业和服务贸易拓展国际空间提供了技术条件,为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线上服务需求将继续延伸至其他传统服务领域,越来越多以数字为内容的服务贸易新业态将不断涌现,中国服务贸易将迎来繁荣发展的机遇期。
        “一带一路”服务贸易合作拓展新空间
        
务贸易合作以旅游、运输、建筑三大类为主。中国深度参与部分沿线国家(地 区)基础设施建设,中欧班列运行班次稳定增长,大大促进了同沿线国家(地区)的建筑、运输服务贸易发展。疫情前,中国游客每年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超过2500万。疫情期间,传统服务贸易领域受到严重冲击,中国同“一带一 路”沿线国家(地区)间的服务贸易与合作转向线上,跨境远程医疗服务、信息技术服务等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高速增 长,服务贸易结构有所改善。未来,中国将在新型基础设施、 工程服务、电子商务等领域,继续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开展密切合作,推进“健康丝路”、“数字丝路”、“绿色丝路”建设,鼓励服务贸易企业走出去,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33—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服

国内视界——官方发布

国务院服务贸易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
关于印发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
“最佳实践案例”的函

来源:商务部服贸司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
      开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以下简称试点)是党中央、国务院重要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提出,推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开放平台建设。2020年8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开展新一轮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28个地区。在国务院服务贸易发展部际联席会议的统筹协调下,有关部门密切协作、主动作为,不断加大对试点工作的支持和指导。各试点地区履行主体责任,大胆探索创新,围绕《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总体方案》确定的试点任务先行先试,探索形成了一批制度创新性强、具备推广价值的案例做法。
      在扩大对外开放方面,积极探索制度型开放新路经。西咸新区以开通第五航权航线为契机,加快构建国际航线网络,推动航权资源高效利用,促进国际运输服务快速发展。重庆市渝中区集聚涉外法律服务机构,探索密切内地与港澳、中国与外国律师事务所业务合作的方式与机制。西咸新区面向“一带一路”搭建国际化多元化法律综合服务体系,推动涉外法律服务开放发展。
      在提升便利水平方面,着力构建有利于服务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西安市通过搭建全球技术服务平台、开展技术转移验证和转化、构建技术推广网络等方式,助推我国成熟产业化技术“走出去”。杭州市创新“数智化”在线商事调解模式,实现跨时空跨地域知识产权和国际商事纠纷调解“一次不用跑”。苏州市打造国际海运数据通道,降低海外舱单发送成本,提高国际物流服务竞争力,助力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合肥市建设“一网通”国际人才服务体系,整合多部门资源,提供精细化服务,为外籍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便利。
      在创新发展模式方面,进一步拓展服务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威海市不断完善公共服务和配套政策,支持传统船舶维修企业转型发展,延伸国际船舶维修维护服务链条。长春市大力发展汽车相关服务业,推动汽车制造业产业链向服务贸易领域延伸拓展,推动制造业服务业深度融合。哈尔滨市、西安市、武汉市健全中医药服务贸易促进体系,因地制宜创新发展模式,扩大中医药服务出口。
      

—34—

       在健全促进体系方面,重点打造面向全球的服务贸易公共服务平台。上海市在海外促进、重点行业、贸易生态、在线培

行业资讯

训等领域建设高水平公共服务平台,为企 业提供多层次、专业化的公共服务。西安市搭建多位一体的贸易金融服务平台,为贸易企业提供一站式、多场景的贸易金融服务。南京市打造知识产权交易融资服务运营平台,推动知识产权融资交易,促进“知产”向“资产”转化。
       在优化支持政策方面,持续完善适应服务贸易发展特点的政策体系。苏州市充分发挥知识产权无形资产价值,创新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以知识产权证券化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武汉市结合中小微服务贸易企业“轻资产”特点,创新推出网络办理、便捷融资、风险分担和政策性增信模式,助推疫后服务贸易复苏发展。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充分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以新兴服务贸易为重点,为服务贸易企业拓展海外业务保驾护航。
      为进一步发挥试点先行先试的示范引领作用,持续释放试点制度红利,国务院服务贸易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编撰形成了全面深化试点第一批最佳实践案例,现予以印发,供各地在推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工作中借鉴。
国务院服务贸易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
2021年5月12日

关于2019年度、2020年度中国服务外包
示范城市及申请城市综合评价结果的公示

来源:商务部服贸司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国发〔2014〕67 号),根据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的《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综合评价办法(商服贸〔2021〕12号,以下简称《评价办法》)的要求,商务部委托第三方机构对31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以下简称示范城市)及19个服务外包申请城市(以下简称申请城市)开展了2020年度综合评价。
此次综合评价包括基础评价、专家评审和问卷调查三部分。基础评价部分分为基础评价指标体系和基础评价加分项两部分,基础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产业发展情况、综合创新能力、公共服务水平、政策措施保障等方面,共涉及4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指标数据采用无量纲化法进行处理;基础评价加分项包括领导重视、创新举措、信息公开、简报宣传等方面,依据加分项计算标准计分。专家评审包括落实战略、辐射带动、体制机制和发展思路等方面,由专家评审打分。问卷调查包括企业对所在城市发展理念、营商环境、综合配套、公共服务平台质量及满意度等方面的评价,由企业打分。最后将三部分得分加权求和汇总综合评价得分。相关情况如下:

—35—

国内视界——官方发布

       一、示范城市综合评价情况
      2020年, 31个示范城市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执行额875.3亿美元,同比增长 6.1%,占全国的82.7%;承接在岸服务外包执行额4082.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15.1%, 占全国的84.9%。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各示范城市积极作为,出台支持政策,服务外包产业整体保持逆势增长。
      (一)基础评价指标分析。 
      基础评价部分在综合评价中的权重为 70%。从基础评价一级指标来看,南京的产业发展情况领先,北京的综合创新能力最强,天津的公共服务水平最优,合肥的政策措施保障最佳。杭州和天津的加分项得分领先。
       1、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在企业市场主体方面,示范城市活跃服务外包企业占工商注册登记企业比重平均值为0.3%。在业务规模方面,示范城市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执行额平均为28.2亿美元,承接在岸服务外包执行额平均为 131.7亿元人民币。在业务增速方面,25 个示范城市国际服务外包业务执行额保持正增长,22个示范城市在岸服务外包业务执行额保持正增长。服务外包重点发展领域执行额占比平均值为84.1%,较2019年提升1.8 个百分点。共有800 家企业获得国际资质认证,平均每个示范城市26家。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吸引外商投资金额占吸引外资总额比重平均为 7.3%。 
      2、综合创新能力分析。
      2020年,示范城市新认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占服务外包企业比重平均为21.89%。每万人拥有软件著作权登记量平均为35.6件,同比提高 14.34%。服务外包企业就业人员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数占比平均为44.7%。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和示范城市研发投入比例指标采用 2019 年数据。
      3、公共服务水平分析。
      2020年,示范城市培训机构培训服务外包从业人员数共计42.15万人, 平均每个城市1.36万人, 同比增长6.48%。组织 2373家企业参加认定的境内外服务贸易类展会企业数量,平均每个城市77家,较 2019年有所下降。
       4、政策措施保障分析。
      2020 年,31个示范城市中央财政拨付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实际使用比例为 73.04%,有21个城市执行率达100%。示范城市本级财政投入4.6亿元支持服务外包业务,平均每个城市1474万元。根据各地报送的证明材料,大多数城市能依照中央财政资金使用的相关要求,合规支持服务外包业务发展。29个城市将服务外包发展列入地方绩效考核。
       5、加分项结果分析。
      

—36—

在领导重视方面,大多数示范城市主要负责同志或分管 负责同志就服务外包召开专题会议或开展专题调研,示范城市总体上对服务外包工作的重视程度较高。在创新举措方面,各城市在优化监管模式、出台创新举措、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开展工作,以推动服务外包高质量发展。在信息公开方面,各示范城市基本能够做到在市政府网站或商务主管部门网站上公布国家及本省市的服务外包相关政策。在简报宣传方面,11个城市将本市服

行业资讯

务外包发展成果及经验、主办展会等工作在国家级媒体(含新媒体)上进行了宣传报道。
      (二)专家评审结果分析。
      专家评审部分在综合评价中的权重为 20%。总体上,评审专家肯定了各示范城市2020年在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方面的各项举措,对示范城市在结合国家战略实现创新发展及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方面的工作及成效予以肯定,并对示范城市在积极探索转型升级,开展体制机制创新情况给出较高评价。各示范城市通过所在地外汇管理部门核对检查,发现极个别服务外包企业存在外汇业务违规情况。
      (三)企业问卷调查分析。
       问卷调查部分在综合评价中的权重为 10%。2020年调查问卷专门设置了示范城市在疫情期间推动复工复产、助企纾困等内容。此次问卷调查共收到4078家企业的反馈结果。31个示范城市的平均得分为 79.374分,较2019年度略有提高。在应对疫情方面,示范城市积极帮扶企业应对疫情冲击。有77%的受访企业表示示范城市有关部门在疫情期间主动作为,为企业排忧解难,帮助企业复产复工。89%的受访企业表示所在城市针对疫情出台了产业帮扶政策,88%的受访企业表示相关帮扶政策对企业纾困、复产复工效果较符合产业发展实际的新政策。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80%的受访企业表示享受到了政府在资金、技术、研发抵扣、便利化等方面的创新政策,且78%的受访企业表示相关政策的效果好,惠及企业发展经营。95%的受访企业认为政府较为关心企业成长,在回应企业发展诉求方面做法较好。在公共服务平台方面,94%的受访企业对本市发展服务外包的基础设施(如交通、宽带网络)感到满意。74%的受访企业对当地发展服务外包的公共配套服务(如教育、培训、出入境审批、人才公寓)满意度较高。在支持企业发展方面,73%的受访企业知晓所在城市的服务外包行业组织及协会,同时72%的企业认为行业组织及协会在向政府传达企业需求,开展行业研究及向企业提供发展建议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50%以上的受访企业参加过政府及行业协会组织的线上、线下服务贸易类交易活动及展会。
       二、申请城市综合评价情况
       2020年,19个申请城市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执行额143.98亿美元,同比增长 29.71%;承接在岸服务外包业务执行额 640.0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73%。综合评价中申请城市的平均值为54.615分。其中,徐州、佛山、烟台、常州、贵阳、珠海、东莞、嘉兴、洛阳共9个城市超过平均值。
      (一)基础评价指标分析。
       基础评价部分在综合评价中的权重为 70%。从基础评价一级指标看,徐州的产业发展情况、公共服务水平、政策措施保障3个一级指标均位居前三,珠海综合创新能力得分最高,贵阳的公共服务水平得分最高,多数申请城市政策措施保障为满分。
       1、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2020 年,19个申请城市共有3573家企业开展服务外包业务,平均值为188家。在业务规模方面,申请城市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执行额平均为7.6亿美元,承接在

—37—

国内视界——官方发布

岸服务外包执行额平均为33.7亿元人民币。2561家企业获得相关国际资质认证,平均每个城市135家。服务外包企业从业人员221.7万人,平均每个城市11.7万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3294.6亿元,平均每个城市173.3亿元,珠三角和长三角城市创收显著高于其他城市。
        2、综合创新能力分析。
       申请城市共计有2269家开展服务外包业务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平均每个城市119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平均为24件。每万人软件著作权登记量平均为11件。研发投入占比平均为 2.2%。本科及以上学历从业人员占比平均为26.3%。拥有403所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平均每个城市21所。
        3、公共服务水平分析。
       2020年,申请城市固定宽带互联网普及率平均为39.4%。19个申请城市共设立 132个省级和地市级服务外包专业园区,每个城市平均7个。从交通运输水平看,因受到疫情影响,申请城市全年通过民航、铁路和公路运送旅客数有所下降,平均为1.1亿人次。
        4、政策措施保障方面。
       与2019年相同,19个城市均颁布了相关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了专项政策。18个城市设立以市领导任组长的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领导小组,16个城市设立地方性服务外包行业协会。
      (二)专家评审结果分析。
       专家评审部分在综合评价中的权重为 20%。总体上,专家肯定了各申请城市在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方面的各项举措,认为申请城市能够通过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落实国家战略,勇于开展体制机制创新,部分城市发展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基础条件得到改善。根据申请城市报送材料和专家评审,未发现企业开展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外汇违规情况。
       (三)企业问卷调查分析。
      

—38—

企业问卷调查部分在综合评价中的权重为10%。此次共收到1278家企业的反馈结果,申请城市平均得分为80.706分。在出台扶持政策方面,98%的受访企业表示申请城市有关部门在疫情期间主动作为,为企业排忧解难,帮助企业复产复工;91%的企业表示所在城市针对疫情出台了产业帮扶政策,并有 89%的企业表示相关帮扶政策对企业纾困、复产复工效果较好。83%的企业表示所在城市调整出台了符合产业发展实际的新产业政策。在改善营商环境方面,83%的企业享受到政府有利于产业发展的资金、技术、研发抵扣、便利化类创新政策,且81%的企业表示相关创新政策的效果好,惠及企业发展经营。95%的企业认为政府较为关心企业成长,在回应企业经营发展诉求方面做法较好。96%的企业对于本市发展服务外包的基础设施(如交通、宽带网络)感到满意。94%的企业对当地发展服务外包的公共配套服务(如教育、培训、出入境审批、人才公寓)满意度较高。在开展公共服务方面,73%的企业知晓本市服务外包行业组织及协会,同时71%的企业认为行业协会在向政府传达企业需求,协调企业经营,向企业提供信息、教育、展览、会议等服务,监督行业经营,维护行业信誉,开展行业研究及向企业提供建议与参考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62%的企业参

行业资讯

加过政府和行业协会组织的线上、线下服务外包展会或交易会。  

—39—

国内视界——官方发布

结果说明:
1.本次综合评价各示范城市及申请城市综合得分由基 础评价、专家评审、问卷调查三部分加权得出,三部分在综合评价得 分的权重占比分别为 70%、20%和 10%。
2.为确保最终结果的准确性,综合得分根据各分项指标原始得分 汇总得出,最后按照四舍五入法保留三位小数。
3.各城市综合得分越高,在综合评价中排名越靠前,说明该城市 服务外包产业总体发展越好;综合得分越低,说明服务外包产业总体 发展较落后;综合得分高于平均值,说明该城市服务外包产业总体发展情况高于示范城市/申请城市的平均水平;综合得分低于平均值, 说明该城市服务外包产业总体发展情况低于示范城市/申请城市的平均水平。

—40—

服务外包产业是现代高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数字化水平高、国际化水平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等特点,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近年来,在高速增长、量质并举两阶段发展基础上,服务外包产业开启转型升级新局面,新冠肺炎疫情下展现了极强的发展韧性与活力,为新阶段服务外包高质量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实现了两位数的逆势增长,1-11月,我国企业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额12977.9亿元,执行额922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9%和16.4%,在稳外贸、稳外资和稳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新发展阶段下,服务外包高质量发展之路该怎么走?笔者认为基本思路是:加快推进服务外包转型升级,巩固离岸服务外包作为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主渠道地位,提升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数字化业务比重,强化在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固链补链强链控链作用,优化布局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服务外包接发包中心,进一步将服务外包发展成为打造“中国服务”和“中国制造”品牌的核心竞争优势,助力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一是以数字化转型培育提升竞争新优势。突出创新的核心地位,推动云计算、基础软件、集成电路设计、区块链等信息技术研发和应用纳入国家科技计划支持范围,夯实转型升级的技术支撑。大力培育以数字技术为支撑、以高端服务为先导的“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加速数字化转型步伐。推动领军型企业提升对价值链、供应链、服务链掌控能力,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设全球服务交付中心,带动中小企业融入全球分工体系。积极参与国际服务外包标准体系和全球数字贸易规则制定,鼓励向“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市场发包,带动中国技术和标准“走出去”,加快提升服务外包产业竞争力。

行业资讯

专家解读:服务外包高质量发展之路怎么走?

文章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作者: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 李西林

—41—

二是以需求侧政策创新加快拓展在岸市场空间。鼓励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依法合规剥离非核心业务,购买供应链、呼叫中心、互联网营销推广、金融后台、采购等运营服务,引领打破“大而全”“小而全”经营模式。不断拓宽政府部门购买服务领域,加速释放在岸服务外包市场潜力。发挥离岸服务外包的技术外溢效应,鼓励服务外包向国民经济各行业深度拓展,重塑价值链、产业链和服务链,拓宽在岸服务外包市场空间。发挥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动态调整的激励作用,有序增加服务外包示范城市,鼓励总部在一线城市的企业到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设立服务交付基地,进

国内视界——权威解读

一步优化服务外包产业区域布局,激发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新活力。
      三是以协同联动优化产业综合发展环境。把握制造服务化、服务外包化、贸易数字化新趋势,协调推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和服务外包发展。加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与自贸试验区、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等开放平台联动,营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培养与引进并举,深化产教融合,打造可持续的服务外包人才供应链。加强财税、投融资、便利化、贸易与产业等政策协同,扩大政策支持综合效应。加强服务外包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及信息安全保障,加快推进服务外包企业信用记录和信用评价体系建设。支持服务外包智库建设,建立健全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建设一批辐射全国的服务外包公共服务平台,培育国际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服务外包论坛和展会,合力为服务外包产业高质量发展创造更优环境。
      2021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对服务外包产业而言,应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高质量谋划推动服务外包向高技术、高附加值、高品质、高效益转型升级,确保“十四五”开好局,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上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

—42—

行业资讯

王文涛:2021外贸怎么稳?
优进优出、产业融合、贸易畅通!

来源:贸易数字化

在谈及今年外贸形势及稳外贸措施时,王文涛表示:
我们先简单回顾一下去年,去年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的重要部署,围绕稳基本盘,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在各有关部门、地方的共同努力下,特别是广大外贸企业迎难而上、奋力拼搏,我们概括说去年外贸是极不平凡、成绩斐然的。从整个数据来看,去年货物进出口是32.2万亿元,增长1.9%,这个数据可以展现出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全球唯一实现贸易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第二方面在外贸的规模和国际份额创了历史新高。第三方面全球第一贸易大国的地位更加巩固。

        2021年2月24日,商务部党组书记、部长王文涛出席国新办“加快商务高质量发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专题新闻发布会。

—43—

今年形势怎么判断?我们判断还是严峻复杂,从需求来说,大家都知道新冠肺炎整个疫情的情况还是有一些起伏,不明朗、不确定。从供应链、产业链看,影响稳定的因素仍然在发展,我们将坚决稳住外贸外资的基本盘,今年

国内视界——权威解读

还是这个目标,重点实施优进优出计划、贸易产业融合计划和贸易畅通计划。具体来说,有这么几方面:
      一是要继续加强政策支持。我们将会同地方和有关部门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我们现在在定期听取外贸企业反映的问题和呼声,比如解决国际物流不畅、物流成本偏高问题,比如巩固提升出口信用保险,比如抓好抓实外贸信贷的投放,再比如支持外贸企业稳岗扩岗等等,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同时面对新的情况及时调整政策。
      二是保障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畅通。在贸易产业融合发展上下功夫,新认定一批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培育一批加工贸易产业园区。我们还将建设一批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扩大进口规模,带动相关产业提质增效。
      三是帮助外贸企业稳订单拓市场。主要是进一步发挥平台的作用,我们有一些很好的平台,今年继续要发挥它的作用。我们将办好第四届进博会、2021服贸会,还要用好广交会以及首届消博会这些重要的展会平台,为企业稳订单、拓市场做贡献。同时,根据疫情变化的情况,线上线下同步发力。我们还将加强国际营销体系的建设推动内外贸一体化。我们还将与更多的贸易伙伴特别是“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商建贸易畅通的工作机制,为外贸企业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四是要积极培育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疫情以后,外贸的新业态新模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比如跨境电商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2020年,跨境电商进出口1.69万亿元,增长31.1%。市场采购2020年出口7045.4亿元,增长25.2%,都是两位数高速增长,说明这些新业态新模式有很强的生命力。
      下一步,我们还会进一步扩大对这些新业态新模式的支持,为今年稳外贸作出贡献。

—44—

行业资讯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华东政法大学副校长陈晶莹提交了《关于规范数字贸易市场,建设适配的规则体系的建议》。陈晶莹认为,未来中国能否实现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由全球数字贸易大国迈向数字贸易强国,将取决于能否抓住数字贸易发展的机会窗口期,在全球数字贸易规则框架中赢得主动权和掌握话语权。因此她建议,要立足全球视野,把握国内数字贸易发展的现状与趋势,构建适配的数字贸易规则体系。在建议中,陈晶莹指出,数字贸易是数字时代的象征,是科技赋能的标志,在数字时代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正式提出要加快数字贸易发展。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出具体规划。建议指出,我国数字贸易市场的营商环境尚待优化,数字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较低,吸引数字跨国公司的路径方法有限。数字贸易市场尚缺乏规范不当竞争和平台责任的规则体系,新业态尚需合理、正向的税收制度。

陈晶莹:
从数字贸易大国迈向数字贸易强国

来源:人民网人民科技官方账号

—45—

为此,陈晶莹提出了5项具体建议。
第一:成立专门的工作机构 
数字贸易作为新兴业态的代表,不仅需要企业在市场和政策的冲突中自我修正,政策制定者也必须以足够的智慧面对新兴业态,通过对法律、法规和治理制度的调整,促进数字贸易的发展。因此建议在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项下建立适应数字贸易发展的工作机构,或称“国家数字贸易办公室”,跟踪研究美欧等国治理数字贸易市场、制定数字贸易规则的动态,进一步推动体现我国数字贸易的优势与意志、适于国际竞争的数字贸易规则体系的建立,统一协调数字贸易的核算和政策制定,规范数字贸易的发展。
第二:优化数字贸易的营商环境 
积极主动参与多边双边等各种数字贸易规则谈判,提出有利于中国数字贸易发展的规则标准方案;利用服务贸易创新试点城市如有条件的自贸区,出台数字贸易优先的支持政策,优化数字贸易投资发展环境,探索发展国际数字贸易的路径和模式;在借鉴吸收国际经验和先进模式基础上,先行制定规范数字贸易市场和平台权利义务责任的《数字贸易法》。建议降低外商投资市场准入水平。简化数字领域外商投资市场准入程序,提升技术监管能力。改变传统外资绩效评估办法,创新吸引数字跨国公司方略。
第三:实施跨境数据流动贸易的分级分类管理制度
中国构建数字贸易规则体系,应在跨境数据流动中形成中国的主张,实施分级分类管理的制度,适当适用或慎用数字信息存储本地化,既不能因担心国家安全而完全阻止跨境数据流动,也不能完全实施跨境数据自由流动。从我国经济发展实际出发,建议实施跨境数据流动分级分类管理:一是对涉及到国家经济命脉的重点领域,比如金融、石油、电力、水利等关键基础设施,实施跨境数据流动限制,并严格要求数据中心建在国内,便于监管,防止关键数据流失;二是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而产生的跨境数据,如果不涉及国家经济命脉,应适当放宽数据自由流动的要求;三是对不同类型的数据应做分类处理,如与政府有关的数据、企业商业秘密数据以及涉及到个人隐私的敏感数据,严禁跨境数据流动,不得跨境转移,而对其他普通的企业数据和个人数据则允许跨境自由流动。
第四:强化信用体系建设,构建宽松适配的监管机制
建议在试点城市探索制定全面的分级分类数据监管规则,实施商业数据跨境流动分类监管模式,并充分利用区块链等技术手段,探索相关监管模式方案,为数字贸易进一步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同时,推动试点城市大数据企业开展数字服务,放宽外资经营增值电信业务的市场准入限制,全面优化跨国企业营商环境,吸引更多高水平企业、高价值数据汇入,形成数字服务产业集聚。
第五:综合权衡设计税收政策目标

国内视界——权威解读

—46—

对中国来说,目前征收数字服务税的外部驱动不足而内部阻力有余。倘若中国对数字贸易企业加征数字服务税,其他国家的数字贸易企业将更难进入中国市场,

服务贸易规模下降,疫情为主要影响因素。2020 年,我国服务贸易收支总额 6157亿美元,较2019年下降18%,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总额的比例为14%(见图 2-5)。从主要项目收支规模看,疫情防控形势下人员往来出行受限,我国旅行收支总额下降50%;运输和其他商业服务收支规模与2019年基本持平;计算机相关服务以及知识产权使用费收支规模分别增长16%和13%。
服务贸易收入小幅回落。2020年,服务贸易收入 2352亿美元,较2019年下降4%(见图2-6)。占服务贸易收入比重较大的项目中,咨询服务、技术服务等其他商业服务收入702亿美元,增长1%,占比30%;受价格因素影响,运输收入566亿美元,增长23%,占24%;电信、计算机和信息 服务收入389亿美元,增长11%,占17%。 
服务贸易支出降幅较大。2020年,服务贸易支出3805亿美元,较2019年下降 25%。占服务贸易支出比重较大的项目中,旅行支出1305亿美元,下降49%,占比34%;运输支出947亿美元,下降10%,占25%;咨询服 务、技术服务等其他商业服务支出504亿美元,与2019年基本持平,占13%。

击。我国应采取积极等待的态度,既要主动观察他国税制改革情况,积极参与国际税制改革讨论,又要综合权衡设计税收政策目标,致力推动税收与经济同步发展。

行业资讯

2020 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
——服务贸易

来源:中国服务贸易协会专家委员会

—47—

服务贸易逆差收窄。2020年,服务贸易逆差1453亿美元,较2019年下降 44%,旅行逆差仍为服务贸易逆差主要来源(见图2-7)。全年旅行逆差1163亿美

此举或将引起他国的报复性反击,例如,美、法之间发生的“数字博弈”中,美国启动“301”调查并计划施加最高100%的惩罚性关税,对法国征收数字服务税进行反

元,下降47%。服务贸易逆差中排名第二和第三的是运输和知识产权使用费,其中运输逆差381亿美元,下降35%,体现了货物进口下降导致运输支出减少,以及出口形势向好、集装箱运费上涨使得运输收入增加的共同影响;知识产权使用费逆差292亿美元,增长5%,主要是支出增加。
      服务贸易区域分布集中度延续稳定。2020年,我国服务贸易前十大伙伴国(地区)依次为中国香港、美国、日本、新加坡、德国、英国、韩国、爱尔兰、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与2019年基本一致,合计规模达4607亿美元,占总服务贸易规模的75%。我国对前十大主要贸易伙伴国(地区)的服务贸易均呈逆差,除对爱尔兰外,逆差规模普遍收窄(见图2-8)。

国内视界——权威解读

2035年我国将成为全球最大
规模的服务贸易国

来源:中国服务贸易协会

导读:在5月8日召开的2021中国新消费发展论坛上,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表示,到2035年,我国服务贸易额有望达到2.7万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服务贸易国。
2021中国新消费发展论坛由海南省商务厅、广东省商务厅携手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等共同发起,以“与时代共振”为主题,旨在集合行业权威、顶尖学者、头部企业代表等,共议新消费的发展未来。

—48—

迟福林在论坛上表示,我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服务业市场和服务型消费新增市场。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上升到54.5%,超过第二产业16.7个百分点。服务型消费占比超过45%。据统计,2013-2019年,我国居民服务型消

行业资讯

费支出占比由39.7%提升至45.9%,年均提升约1个百分点。服务业占比提升与服务型消费需求增长实现了同步变化。 
       我国也是全球服务业增速最快的国家。2000-2019年,我国服务业增长值15.8%,是同期世界平均增速的3.8倍。2013年开始,我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服务业市场。2019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达到7.73万亿元,分别是日本、德国、英国的22、28、33倍。未来5-15年,我国14亿人口的服务型消费的提升对全球市场将产生重要影响。到2035年,我国新增服务性消费规模累计近70万亿美元,我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服务型消费市场。 
       同时,消费结构升级也拉动我国服务贸易较快增长。2010-2019年,我国服务贸易额年均增长8.7%,是美国服务贸易年均增速的2倍以上。在城乡居民消费型增长的推动下,旅行、文化娱乐、信息金融等服务贸易实现较快发展,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兴服务贸易成为新亮点,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口在服务出口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提升。 
       迟福林表示,考虑我国服务型消费增长空间、服务市场开放空间等因素,未来我国服务贸易有条件实现年均8%左右的增速。到2035年,我国服务贸易额有望达到2.7万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服务贸易国,占全球服务贸易比重达到12%。

—49—

国内视界——权威解读

2021年服贸会“强磁场”效应凸显

来源:国际商报

即将于9月在北京举办的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的吸引力正在持续释放。
5月24日,商务部、北京市人民政府组织召开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简称服贸会)省区市视频工作会,对2021年服贸会筹备工作进行动员部署。 
服贸会是全球首个服务贸易领域综合型展会和中国服务贸易领域的龙头展会。2021年服贸会的举办地位于国家会议中心和首钢园区,将设置12.6万平方米展览展示、100余场论坛会议和推介洽谈活动。邀请境外嘉宾和展客商以线上参展参会为主,境内各类主体以线下参展参会为主,以服贸会数字平台为载体,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举办。 
商务部副部长王炳南表示,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举办一届成功的服贸会,具有更加重要的政治、经济和外交意义。办好服贸会是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有效路径,是积极推动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是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的有力抓手。办好服贸会,有利于展示我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有利于释放我国坚持经济全球化、加强国际经贸合作的积极信号,有利于促进国际服务贸易和世界经济复苏、提振全球发展信心。 
记者了解到,目前2021年服贸会已吸引了众多中外参展商报名参展。国际邀请方面,已有96家国际机构初步确认线下或线上办展办会,涉及24个服务贸易30强国家和地区、57个与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协议的国家,其中,30余家拟举办线下国别展,举办近50场境外国家和地区专题活动。会议论坛方面,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等确定举办高峰论坛;各类主体申请举办百余场论坛会议和推介洽谈活动。高通、百度等20余家知名企业确认发布新技术、新成果、新服务。展览展示方面,8个专题展已遴选出承办机构,加快推进招商招展。数字服务专区已有中远海运、航天科工、亚马逊、京东方等企业确定参展,德勤、美团、安永、普华永道、九天微星等企业表达了积极的参展意向。 
值得一提的是,省市区一直是参展服贸会的主力军。2020年服贸会上,全国所有省区市、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都积极参展参会,全部组建交易团,共组织391家企业参展参会。 
王炳南指出,今年,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再接再厉,务求实效,聚焦五项重点任务,切实抓好筹办工作。一是办好中国服务贸易成就展。今年将设立中国服务贸易成就展,系统展示我国“十三五”服务贸易发展成果,全面展望“十四五”服务贸易发展前景,请

—50—

行业资讯

各地区认真谋划,提供素材,充分展示体现本地区服务贸易发展成果。二是办好省区市形象展。形象展是服贸会的重要内容,各地要深度挖掘本地服务贸易发展亮点、特色和发展优势,高水平策划展出服务贸易最新成果。三是积极举办主题日活动。有需求的省区市要积极举办主题日活动,推介本地区最新服务贸易政策和项目,发布行业发展报告、规范标准、发展指数等权威信息。四是推荐优质企业参展。积极推荐所在地区世界500强或行业头部企业线上线下参加数字服务专区和各专题展,展出最新产品、最新技术、最新服务和最新解决方案。五是广泛邀请企业参会。今年服贸会将继续设置3~5场高峰论坛,还有一些品牌专题论坛、行业会议、推介洽谈、成果发布及边会活动,各地组织企业和机构积极报名参加,用好用足服贸会各类交流合作平台,把握发展机遇,开展务实合作。
      成交效果是确保服贸会长远健康发展的关键。王炳南在会上表示,商务部已启动2021年服贸会成果统计工作,正在完善成果统计工作方案。各地要抓好三项重要工作,一是提前摸清企业、机构的参展、办会、参会需求;二是统筹抓好成交落实工作,使得服贸会成效最大化;三是创新思路,做好供需对接保障工作。

—51—

国内视界——权威解读

白皮书: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三年增长60%,
疫情重塑全民数字化生存新机制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4月21日,赛迪顾问与四川德阳联合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德阳指数)白皮书显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在2020年4季度达到了161.1,在三年中增长了逾60%。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自2018年超越GDP指数之后差距不断扩大,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引擎。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在疫情后出现了明显的加速:尽管2020年1季度这一数字出现回落,但在2季度大幅反弹至145.0,环比增长10.6%,并维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分析指出,长期的居家隔离触发了疫后的全民数字化生存新机制,数字基础、数字治理、主体活力、民众参与度等指标在疫情期间均出现大幅上升。 

疫情加速数字化发展进程
白皮书指出,自2017年第4季度以来,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整体呈现上升态势,2020年4季度达到161.1,三年增长逾60%。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自2018年逐渐超越GDP指数且差距不断扩大,数字经济对GDP增长的拉动力日益增强,已然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引擎。

白皮书介绍,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数字经济的增长带来了一定冲击,2020年1季度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回落明显。但与此同时,长期的居家隔离触发了疫情后的全民数字化生存新机制,2020年2季度数字经济指数大幅提升至145.0,环比增长10.6%。
从分指标体系来看,新冠肺炎疫情初期,数字产业、数字融合、资本热力、创新动力指标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以创新动力、数字产业受到冲击较大
相比之下,数字基础、数字治理、主体活力、民众参与度指标水平有所提升,得益于数字技术在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等领域广泛应用,国家数字治理水平提升幅度最大。
值得关注的是,疫情期间大量传统企业关停,但主体活力指标不降反升,彰显了数字经济企业强大的生命力。

—52—

中国数字经济将出现六大趋势
白皮书研判,未来中国的数字经济将呈现六大发展趋势。 
首先,“新基建”将为数字经济发展打好坚实底座。截至2020年3季度,全国各省级行政单位共发布“新基建”相关政策32条,各地投资规模总和或超12万亿元,纳入省级重点投资计划的“新基建”项目中,东部地区406项、中部地区373项、西部地区216项。 
展望未来,随着新型基础设施从投入建设期迈向运营期,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将深度释放“数字动能”。 
其次,技术创新将驱动数字产业化的高质量发展。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以技术创新驱动数字产业快速发展。2020年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达2.8万亿元,同比增长26.1%;2020年全国规上电子信息制造业抵御住疫情影响,增加值同比增长7.7%,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3%,增速提高3.8个百分点;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上企业超4万家,累计完成软件业务收入超8万亿元,同比增长13.3%,营收过百亿元企业达到14家。 
展望未来,白皮书认为,“十四五”是中国落实创新驱动战略的关键时期,中国基础软件、高端芯片、核心元器件等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投入将持续加大,技术创新将更深层次驱动数字产业化向自主可控、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行业资讯

白皮书指出,近三年来,数字经济构成中以数字基础、数字治理指标提升最为显著,增长率超80%,数字融合指标则提升有限,说明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仍任重道远;数字经济要素中以创新动力指标增长最为显著,主体活力指标则仅增长19.5%,说明数字经济潜力企业培育亟待加强。

—53—

其三,数字赋能效应将持续加码,并加速经济复苏。2020年,数字经济业态和模式创新成为对冲疫情、平抑风险的经济“压舱石”。从生鲜电商、直播带货,到短视频、线上教育、线上问诊、远程办公,

国内视界——权威解读

新型消费业态加快扩容,线上消费正在逆势增长。
       其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政策红利将逐步释放。202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正式出台,首次明确数据为生产要素,提出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 
        截至2020年底,全国已建和在建的数据交易平台共21个,但数据市场化流通仍存在确权难、交易成本高、数据安全风险等诸多痛点。而电信、金融等数据治理模式较为成熟的行业将加速数据运营和服务创新。 
       其五,数字政府与智慧城市将全面赋能社会民生。截至去年4季度,全国省级政务平台建成142个,政府有效开放数据集达98558个,在线政务服务用户数超8.4亿,数字政务服务办件数超7.9亿件。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从中央到地方都
打通了数据融通渠道,保障线上线下统一指挥调度,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推出“防疫健康码”,使用次数超过400亿人次。未来,各地数字治理平台将向统一、集成发展,也将有更多地方着力打造集约化的“城市大脑”平台。 
       其六,消弭数字鸿沟,数字红利将加速向社会各个角落渗透。截至2020年底,全国网民规模近9.9亿,全民数字素养明显提升。全国农村宽带用户总数达1.4亿户,行政村通光纤和4G比例均超过98%,城乡网络普及差距逐步缩小,农村和城市实现“同网同速”。 
        此外,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工信部印发《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方案》,为推动弱势群体享受智能化服务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未来,数字红利将进一步普及,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龙永图:中国没有什么不可以参加的贸易协定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4月19日,在2021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第二天,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为主题的讨论因为前商务部副部长龙永图的出席而备受瞩目。距离会议开始还有半个多小时,门口就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2020年11月15日,亚太15国签订了RCEP,该协定覆盖了世界上三分之一的人口、三分之一的GDP和三分之一的贸易,是近20年来东亚经济一体化建设最重要的成果。RCEP的签订标志着东亚太平洋、欧洲和北美三大贸易一体化板块中最后一个板块的诞生,从而完成了三大自贸区鼎立之势。

—54—

龙永图表示,无论是在签署时机还是签署地点上,RCEP的签署具备重要意义。他表示,希望RCEP采取一种开放的态度,欢迎所有亚洲太平洋国家和地区的参与。
就签署时机而言,他指出,签署RCEP的意义在于,在新冠疫情肆虐严重冲击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以及的背景下,它给整个亚洲和世界释放一个积极的信号:“全球化还是有希望的,经济全球化潮流不可阻挡”。 
就签署地点而言,龙永图表示,RCEP的签署意味着世界经济的重心已逐步由西方转至亚太地区,“因为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一定是在全球贸易和经济活动最活跃、贸易自由化最发达的地区”。
RCEP不是终点,而是开始
据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估计,到2030年RCEP将使成员国国民收入

行业资讯

—55—

每年新增1860亿美元,助力成员国GDP年均增长0.2%。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的看法更乐观,认为到2030年RCEP将使成员国国民收入每年新增2090亿美元,为世界贸易增长贡献5000亿美元。
      “它绝不是一个终点,只是一个开始。”龙永图表示,期待亚太区域合作能够以RCEP为起点,向成为全球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规则和标准最高的地区而努力,亚洲必然会成为全球经济领头羊,自由化程度应该和亚洲经济发展速度相匹配。
      “我最希望看到的是,RCEP和《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在将来某一个时期能采取某一种形式融合在一起,成为亚洲太平洋地区最大的一个贸易协定,这应该是我们的努力方向。”龙永图指出,在过去很长时间,我们通过亚太经合组织(APEC)推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贸易投资自由化,但APEC的缺点是没有进行具体的贸易和投资谈判。
      “如果美国可以重新回到TPP,中国能够做出最大努力加入TPP,我觉得,这是一个真正的最高质量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区域贸易协定。当然这是非常困难的,但我们希望美国和中国都作出努力。”龙永图说。
      去年,中国领导人已经表示中国将积极考虑加入CPTPP,这一表态引起国际高度关注。对中国来说,加入CPTPP不亚于二次“入世”,将以制度开放倒逼国内改革。对此,龙永图在会上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问时表示,“中国如果能够经过认真谈判参加TPP的话,确实对于中国国内经济体制改革将产生深刻影响。”

国内视界——权威解读

       中国加入CPTPP意义何在?
      
    21世纪:有很多人说,中国加入CPTPP相当第二次“入世”。与当时“入世”相比,现在加入TPP的难度是怎样的?我们从之前的“入世”谈判可以吸取哪些经验与教训?说到制度性开放推动制度性改革,加入TPP对中国的产业会带来哪些影响?
       “就经济总量和开放程度而言,中国现在和20年前是完全不一样的。当时,中国的经济总量排意大利后面,是老八,经济总量很小,贸易额度不大,当时中国开放对全球影响不大;现在则不一样,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
        龙永图对21记者指出,这意味着中国现在加入TPP的话,在谈判中需要做更大努力,因为别人对你的要求更高。
      尽管如此,龙永图说,“凭借我的经验,我觉得,中国没有什么不可以参加的贸易协定。在TPP中,越南、马来西亚都可以接受(的条款),中国难道不能接受吗?实际上,这几年国有企业改革已经有很大变化和进展,所以,如果TPP可以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对我们国内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
       至于TPP对环保问题的高标准,龙永图说,中国政府已经对碳达峰、碳中和提出明确时间表,这就说明,中国在环保问题上也可以跟其他发达国家一样采取坚决步骤,达到《巴黎协定》的要求。
      “无论是国有企业改革,还是环保标准,这些问题过去大家都认为是中国(加入TPP)最困难地方,但我觉得,通过努力中国可以达到。我倒希望能够开始加入TPP的谈判,这会再一次启动中国在一些深层次问题上的改革,解决二十年前谈判没有解决的问题。”龙永图以金融开放为例说,当时的开放幅度比较小,但这些年已经通过自主开放有了很大发展,但比起全球金融开放程度还有一定距离。
        “我认为,以开放倒逼改革,这是一个永恒的真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断倡导中国对外开放。也希望其他发展中国家、其他转型国家通过开放提升国内体制改革深度,这是一件好事情。”龙永图说。
       至于20年前的“入世”经验能给当下的中国提供哪些借鉴,龙永图对21记者说,“谈判给我们最大的一个经验就是,我们中国人是不怕竞争的。当时我们加入世贸组织(WTO)时,很多部门和行业特别害怕,那时就说是所谓的‘狼来了’,但经过二十年的发展,中国各个行业通过开放和内部改革,竞争能力大大加强。”
       龙永图强调,即便是面对美国把中国当成竞争对手,中国也并不感到害怕,只希望这是良性竞争,是在规则基础上的竞争,是平等互利的竞争。“中国人是很聪明的,有信心的,我们不怕世界任何国家的竞争,我们不怕任何行业的竞争。”

—56—

龙永图:以开放倒逼改革是永恒的真理

行业资讯

第四届进博会将首次展示文化贸易服务

来源:人民网

4月22日,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举行推介会,宣布今年的进博会将在服务贸易展区集中展示国际先进的文化贸易服务,并迎来首批全球艺术与文化产业的加入。
进博会迎来增长点和新亮点 
国家会展中心进博会展览部副总经理周伶彥表示,第四届进博会将集中展示国际先进的文化贸易服务,充分表明了中国与世界分享机遇的真诚愿望,也是进博会在前三届成功举办的基础上,在强化人文交流方面的新做法、新举措;期待中国互联网艺术大会组委会为今年进博会的服务贸易展区,为进博会的人文交流平台建设,广交朋友。 
中国互联网艺术大会主席、中国文化管理协会主席梁国扬说:“进博会集中展示文化、艺术类别,可以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对更美好生活的需求,扩大中国和世界在这些方面的合作,促进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这将是进博会的增长点和新亮点。” 
据介绍,第四届进博会集中展示国际先进的文化贸易服务,实际面积由进博局统一调整和配置。设想划分为5个版块,包括:世界艺术馆,主要由各国美术馆、画廊、著名艺术家工作室组成;艺术设计与创意文化,对象为艺术类、珠宝类、品牌类的设计公司与工作室,优秀文创公司、知识产权授权类机构;动漫与电竞,包括动漫类公司、电子竞技类公司与俱乐部;旅游推介,由各国的景区、旅游机构、酒店、航空公司、旅游网站开展推介活动;综合文化馆,包括教育类的学校与机构,图书出版公司,其他文化产品等。 
“中国互联网文化艺术大会”联动进博会 
当日,中国互联网艺术大会组委会秘书长王嘉沐通报了第二届“中国互联网艺术大会”的筹备情况。据介绍,今年的大会将有新的扩展和新的亮点,在规模和规格上均将超越去年,并扩容为“世界互联网文化大会”。同时,会议的结构和安排上也增加了新的内容。 
王嘉沐介绍,今年的大会将由三部分内容组成。其中,会议部分除了将延续首届大会的“主题大会+专题论坛”的模式外,还将增加专家圆桌对话内容;大会还将尝试与进博局合作,参与进博会艺术与文化产业的招展招商,期待建立国际艺术品与文化产业交流与交易的合作平台;另外,大会将推出艺术大师作品会展。  

—57—

服务外包业务是指企业 (发包商)将信息系统构架、应用管理和业务流程优化等业务,发包给本企业以外的服务提供者(承接商),以降低成本、优化产业、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金融服务外包,是指金融机构持续利用外包服务商来完成以前由机构自身承担的业务活动。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将金融服务外包划分为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和知识流程外包(KPO)。
1、国家政策支持,金融服务外包市场发展空间大 
政府部门支持金融服务外包行业的发展,鼓励金融机构将非核心业务外包。金融服务外包行业的发展不仅可以提高就业率,而且可以加快国家经济结构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的转型,提高我国服务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推动国家服务产业的整体发展。目前,上海、深圳、北京等金融发达的城市纷纷建立金融服务中心基地,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均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支持金融服务外包行业发展。 
2009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与商务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和外汇局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鼓励、支持金融外包产业的发展,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2010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鼓励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的复函》要求落实金融支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各项措施,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拓宽服务外包企业的融资渠道,大力支持符合条件的服务外包企业登上境内外资本市场。 
2015年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提出,要积极发展金融服务外包业务,鼓励金融机构将非核心业务外包。要拓宽服务外包企业投融资渠道。 
2、我国金融服务外包市场规模超过2000亿元 
随着互联网和新技术的应用,以及受利率市场化、竞争加剧、成本控制要求提高等因素的影响,我国金融服务外包业快速发展,并已形成较完整外包服务产业链。目前,我国金融服务外包以信息技术服务外包 (ITO)和业务流程外包 (BPO)为主,知识流程外包(KPO)相对较少。 
金融业务主要涵盖银行、保险、证券(基金)、信托、担保以及期货等领域。当前,金融机构业务品种与服务类型丰富,这为全新的金融外包市场带来广阔的业务机会。截至2020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共4601家,证券机构135家。据前瞻经济学人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中国金融服务外包市场规模约为2159亿元。 

国内视界——权威解读

三大因素驱动金融服务外包
市场规模超过2000亿

来源:大众新闻

—58—

行业资讯

3、我国金融业务流程外包服务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接近或超过300亿元 
金融服务外包中的业务流程外包(BPO)是金融机构将自己辅助甚至关键的业务系统委托给专业服务公司, 由专业服务公司为其提供相应的服务,通常包括企业针对采购、 销售、客服、财务会计和人力资源等非 IT 业务职能的流程外包。 
前瞻经济学人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中国金融服务外包市场规模约为2159亿元,其中:金融服务外包ITO仍占1/2左右的份额;金融服务外包BPO则以超过中高速度成长。具体来看2018年中国金融ITO行业市场规模为1015亿元;金融KPO市场规模达到894亿元,较2017年增长17%;金融BPO行业市场规模已经达到250亿元,较2017年增长3%。预计到2021年,金融BPO行业市场规模将接近或超过300亿元。
4、金融服务外包动机:人力成本费用化,降本提效,风险规避三大因素 
(1)部分国有金融机构受工资总额限制驱动人工费用化 
国有金融类事业单位向服务型转变中,人员需求增多,但受薪资总额和人员编制的限制,采用业务流程外包为优选解决方案。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改革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的意见》,指明了改革工资总额决定机制,原则上增人不增工资总额、减人不减工资总额,但发生兼并重组、新设企业或机构等情况的,可以合理增加或者减少工资总额。文件是国家进一步深入国企改革的体现, 但这也使国企及国有事业单位面临压力。华财会计根据自身外包客户的服务需求发现,当业务需求上升,人员不够的时候,若增加员工数,员工的平均工资水平会下降。而采用外包模式,可帮助企业绕过工资总额的限制,以费用记账,顺利实现国有事业单位向服务型机构升级。 
(2)商业银行及民营金融机构外包动因主要在于降本提效和风险规避 
从降本提效角度看,由于外包企业具备充足的候选人才库和持续性的培训体系,可实现高效招聘+快速上岗。华财会计外包服务专家认为,对商业银行及民营金融机构来说,外包模式能有效解决在突发性订单(如季节因素、项目制等)期间,招聘临时工时的效率较低和培训体系缺乏等问题,实现企业降本提效。 
从风险规避角度看,基于合规成本和员工薪资提升后,出于降低人工成本和劳务考虑,金融机构选择通过外包方式来实现用人择优方案。 
5、国内金融服务外包机构随着市场规模扩张而获得成长 
随着国内金融服务外包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让国内金融服务外包机构获得快速成长。目前国内涉及到外包服务的上市公司有3家:科锐国际、怡亚通、京北方;新三板挂牌企业有8家,具体为:华财会计、远茂股份、财安金融、华路时代、中融股份、腾信软创、皇嘉财务、赉卡睦。这些公众公司外包业务涉及到BPO(业务流程外包)、ITO(信息技术外包)、KPO(知识流程外包)等方面。 
以华财会计为例,公司作为一家深耕于财税服务领域25年的机构,于2014年作为新三板财税服务第一股挂牌新三板,财务流程外包服务为其三大主营业务之一。据了解,华财会计为金融机构提供的财务流程外包服务包括:费用审核外包、发票业务流程外包、税务外包、应收/应付流程外包、出纳外包、凭证装订管理外包、总账岗位外包等外包服务。
随着技术快速发展,华财会计与系统供应商一起为金融机构客户提供“系统+专业”服务,与系统服务商一起为客户实施财务系统部署,同时华财会计外包专业财务人员完成财务模块工作交付及管理,为客户“省钱、省心、省力”,起到了降本增效的作用,帮助企业实现敏捷、弹性经营管理,有效应对不确定时代的多种复杂变化,提升企业财务健康和管控能力。

—59—

近日,商务部对2019年度、2020年度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及申请城市综合评价结果进行公示。
6月17日,在商务部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提问商务部如何看待此次综合评价结果?未来将如何进一步推动服务外包产业发展?
对此,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表示,近日商务部委托第三方机构,按照全面系统、公开公正、科学量化的原则,对31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和19个申请城市2019年和2020年两年度服务外包发展的情况开展了综合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公示。
高峰表示,从评价结果来看,东部地区相关城市在产业发展情况、综合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中部地区有关城市立足区位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加强政策支持,优化公共服务,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进步;西部和东北地区相关城市坚持差异化的定位,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业务规模增速较快。总的来看,此次评价结果符合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实际和工作预期。
高峰表示,下一步,商务部将指导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推动服务外包加快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充分发挥服务外包在实施创新驱动,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中的重要促进作用。通过示范城市的引领带动,加快服务外包向高技术、高附加值、高品质、高效益转型升级,推动相关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高峰就具体工作提出了五点:一是加快数字化转型,运用数字技术,大力发展众包、云外包、平台分包等新业态、新模式;二是引导产业创新升级,积极发展生物医药研发、工业设计等高附加值业务;三是优化区域发展布局,完善示范城市动态管理机制,有序新增示范城市;四是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支持建设全国性公共服务,办好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交易博览会;五是开展对外发包业务的研究,在更大范围更广的空间优化资源配置。

国内视界——权威解读

商务部:服务外包综合评价结果
符合发展实际与工作预期

来源:澎湃新闻

包、税务外包、应收/应付流程外包、出纳外包、凭证装订管理外包、总账岗位外包等外包服务。
       随着技术快速发展,华财会计与系统供应商一起为金融机构客户提供“系统+专业”服务,与系统服务商一起为客户实施财务系统部署,同时华财会计外包专业财务人员完成财务模块工作交付及管理,为客户“省钱、省心、省力”,起到了降本增效的作用,帮助企业实现敏捷、弹性经营管理,有效应对不确定时代的多种复杂变化,提升企业财务健康和管控能力。

—60—

数字经济的界定
2016年,杭州G20峰会通过了《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首次将“数字经济”列为G20创新增长蓝图中的一项重要议题,数字经济的概念从那时起应运而生。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数字经济,指出要推动“互联网+”深入发展、促进数字经济加快成长。近年来,我国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新一代数字技术创新活跃、快速扩散,加速与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深入融合,有力支撑了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构建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数字经济分类》遵循的基本原则
统计标准在研制过程中都需要尽量保证标准的科学性、全面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在《数字经济分类》的研制过程中,主要把握了以下几项原则。
一是需求导向,全面涵盖。《数字经济分类》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依据G20峰会提出的《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以及“十四五”规划《纲要》《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网络强国战略发展纲要》等政策文件,从“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个方面,分别从经济社会全行业和数字产业化发展领域,确定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的基本范围。

行业资讯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鲜祖德解读
《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

来源:统计微讯

# 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解读 #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数字化转型正在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发生深刻变革,对世界经济、政治和科技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作为衡量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统计标准,《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下文简称《数字经济分类》)已在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开发布。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鲜祖德对《数字经济分类》的有关情况进行专题解读。 

—61—

      数字经济是一个内涵比较宽泛的概念,而且随着人类社会逐渐进入以数字化为主要标志的新阶段,数字经济的内涵不断扩展延伸。《数字经济分类》以相关文件为指导,结合统计工作实际,将数字经济界定为以数据资源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需要强调的是,数字经济紧扣三个要素,

即数据资源、现代信息网络和信息通信技术。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

二是国际接轨,科学可比。《数字经济分类》充分借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美国经济分析局(BEA)关于数字经济分类的方法,遵循两者在分类中的共性原则,建立具有国际可比性的数字经济产业统计分类。同时准确把握中国

数字经济发展客观实际,参照《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统计分类(2018)》《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统计上划分信息相关产业暂行规定》等相关统计分类标准,涵盖了与数字技术存在关联的各种经济活动。
        三是立足当下,着眼未来。《数字经济分类》基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同质性原则,涵盖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符合数字经济产业特征的和以提供数字产品(货物或服务)为目的的相关活动。由于数字经济具有发展速度快、融合程度高、业务模式新等特点,《数字经济分类》也包含一部分近年来发展迅猛或者已经出现苗头、但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尚没有单独列示的数字经济活动,以反映我国数字经济产业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
        四是注重实际,切实可行。《数字经济分类》立足现行统计制度和方法,聚焦数字经济相关实物量和价值量指标需求,充分考虑数字经济产业活动数据的可获得性,力求全面、准确反映数字经济发展状况。《数字经济分类》在最大程度上对应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全行业,以便能够基于现有数据资料或者通过适当补充调查后的所得资料进行统计测算。 
       《数字经济分类》的主要内容 
      《数字经济分类》从“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个方面,确定了数字经济的基本范围,将其分为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数字要素驱动业、数字化效率提升业等5大类。 
       
即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是指为产业数字化发展提供数字技术、产品、服务、基础设施和解决方案,以及完全依赖于数字技术、数据要素的各类经济活动,对应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26个大类、68个中类、126个小类,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 
       第5大类产业数字化部分,是指应用数字技术和数据资源为传统产业带来的产出增加和效率提升,是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该部分涵盖智慧农业、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慧物流、数字金融、数字商贸、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数字化应用场景,对应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91个大类、431个中类、1256个小类,体现了数字技术已经并将进一步与国民经济各行业产生深度渗透和广泛融合。 
        

国内视界——权威解读

—62—

其中,前4大类为数字产业化部分,

在《数字经济分类》中,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形成了互补关系。以制造业为例,数字产品制造业是指支撑数字信息处理的终端设备、相关电子元器件以及高度应用数字化技术的智能设备的制造,属于“数字产业化”部分,包括计算机制造、通讯及雷达设备制造、数字媒体设备制造、智能设备制造、电子元器件及设备制造和其他数字产品制造业。智能制造是指利用数字孪生、人工智能、5G、区块链、VR/AR、边缘计算、试验验证、仿真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入融合,旨在提高制造业质量和核心竞争力的先进生产方式,属于“产业数字化”部分,主要包括数字化通用专用设备制造、数字化运输设备制造、数字化电气机械器材和仪器仪表制造、其他智能制造。数字产品制造业和智能制造是按照《国民经济

行业资讯

行业分类》划分的制造业中数字经济具体表现形态的两个方面,互不交叉,共同构成了制造业中数字经济的全部范围。
      《数字经济分类》的研制过程
       标准是世界通用语言。统计标准是关于统计指标、统计对象、计算方法、分类目录、调查表式和统计编码等的统一技术要求,是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准确、可比可靠的重要保障,是统计工作的重要基础。统计标准的研制需要开展大量深入细致的理论研究和调研实践,需要广泛征求相关部门和各方专家意见,需要进行充分的讨论审议和反复的修改完善,是一个非常严谨、周密、复杂的过程。 
      《数字经济分类》研究起草过程历时两年,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着重理论研究。国家统计局于2019年启动数字经济产业统计分类研制工作,认真学习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与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省统计局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共同从理论层面梳理OECD、G20等国际组织及美国、英国等国家对数字经济的定义,探析数字经济的内涵外延以及数据生产要素发挥的作用,辨析数字经济相关概念,明确数字经济统计范围。在此基础上,国家统计局起草了《数字经济分类》初稿。 
       第二阶段着重实践分析。2020年,国家统计局就《数字经济分类》初稿广泛征求有关部门和地方统计机构意见,并多次组织召开行业主管部门座谈会、专家评审会和局专题会,对《分类》进行反复修改完善、数易其稿。2021年初,为更好地掌握数字经济的新业态新模式,国家统计局在北京、浙江等12省市2493家企业组织开展企业数字经济活动调研;根据调研结果,又一次召开专家座谈会,并结合“十四五”规划《纲要》继续完善《数字经济分类》,再次征求网信办、发改委及工信部等行业主管部门意见。经过广泛征求相关部门、地方和专家意见,结合调研情况不断修改完善,最终形成覆盖全产业全要素全过程的《数字经济分类》。 
      《数字经济分类》为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核算提供了基础
      数字经济的发展规模和水平是国内外广泛关注的话题。2020年8月,美国经济分析局(BEA)发布了《最新数字经济核算报告》,指出2018年美国数字经济增加值为18493亿美元,占GDP比重为9.0%;2021年4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了《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指出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9.2万亿元,占GDP比重为38.6%。由于这些数据是基于不同标准和口径测算的,给国际比较分析增加了难度,也给国内外社会公众了解各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带来了困扰。
      《数字经济分类》的出台为我国数字经济核算提供了统一可比的统计标准、口径和范围。下一步,国家统计局将定期开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核算工作,为各地区各部门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目标提供数据支撑。同时,借鉴国内外有关机构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方面的研究经验,基于《数字经济分类》,探索开展我国数字经济全产业的核算工作。 
       数字经济对统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63—

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

2017年12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实

国内视界——权威解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发挥数据的基础资源作用和创新引擎作用,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数字经济。自2018年起,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对数字经济发展提出明确要求,对推动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发挥了关键作用。2020年,我国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光纤网络和4G网络,网民规模达到9.8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0.4%;新能源汽车产量145.6万辆,比上年增长17.3%;集成电路产量2614.7亿块,比上年增长29.6%;网上零售额达到11.76万亿元,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9.76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4.9%。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世界经济陷入严重衰退、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严峻的情况下,我国网络建设迅猛发展,新业态新模式竞相涌现,实体经济新动能稳步提升,数字经济的新引擎作用愈加凸显,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对数字经济核算工作提出了迫切要求。为准确衡量数字经济的规模、速度、结构,必须首先研制出科学合理的数字经济统计分类标准。在此背景下,《数字经济分类》及时出台,成为我国在数字经济领域的重要统计标准,为满足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各界对数字经济的统计需求奠定了标准基础。《数字经济分类》客观反映数字经济发展的科学内涵和内在规律,对于加快我国经济社会各领域数字化转型步伐,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形成与数字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政策体系和制度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64—

行业资讯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回望奋斗路,中国人民书写了无数个发展奇迹。
2020年,疫情肆虐重创全球经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次下调对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期,而中国则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说起2020年中国经济的表现,外贸领域格外亮眼,不仅逆势实现增长,而且规模创下历史新高。据海关总署统计,2020全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2.16万亿元,比2019年增长1.9%,进出口规模和国际市场份额均创历史纪录。我国也成为全球唯一实现货物贸易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外贸经历了哪几个重要阶段?外贸规模创新高的同时如何才能提质增效?“十四五”时期提升我国外贸国际竞争力的空间又在哪里?
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对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原院长、中国世贸组织研究会副会长霍建国进行了专访。

“十四五”外贸提质增效空间在于服务贸易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中国外贸变化翻天覆地
NBD: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回望党领导下我国的外贸发展史,可以分为哪几个重要阶段? 
霍建国:中国外贸迎来迅速发展,实际是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开始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中国经济主要依靠国家投资拉动,外贸出口微乎其微。到了改革开放初期,我们通过充裕的劳动力和特区政策,大力发展“三来一补”。而这些“来料加工”“来料装配”“来样加工”基本上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所以在那个阶段,我国纺织、鞋帽等轻工业的出口规模发展得非常快。 
1978年,中国的货物贸易规模只有300多亿元,出口额不足170亿元。到了1990年,中国外贸进出口额已经达到5500亿元的水平。到2000年,我国货物贸易规模已突破3.9万亿元。2009年以后,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所以说,这个变化是翻天覆地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提出走贸易强国之路,不仅仅要在规模上下功夫,更要在质量和效益上下功夫。因此近年来我国外贸结构逐步向高端制造、高端服务业发展,出口产品也由过去的轻纺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向机电、计算机、芯片等产品过渡。
NBD: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外贸取得了哪些突破性的成绩?
霍建国:在这个阶段,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由高速度向高质量发展,外贸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际上和经济发展也是同步的。 

—65—

国内视界——权威解读

       这主要表现在出口商品的结构和产品竞争力比过去更强了,尤其是民营企业的规模和活力更强了。比如去年疫情期间,无论是口罩、呼吸机等防疫物资的出口,还是“宅经济”商品的出口,民营企业都是主力军。因此,中国外贸要提升国际竞争力,民营经济将发挥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就是服务贸易的比重不断上升,服务贸易逆差逐步收窄。我认为这些都是在走向贸易强国过程中取得的一些成绩。 
      补服务贸易数字化短板 
      NBD:我国货物贸易规模已经成为世界第一,未来贸易拓展的空间在哪里? 
      霍建国:“十四五”期间,全球经贸格局将进一步呈现不均衡发展的特征。外部市场的收缩及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对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必然带来一定的挑战。因此,外部环境的压力客观存在。 
      在这种情况下,外贸企业一定要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在巩固产品竞争力的同时,还要着力提升加强我国外贸竞争新优势的能力,主要包括研究市场的能力、维系客户关系的能力、产品创新的能力和开拓市场的能力,而这些恰恰是我国外贸企业的短板,必须要集中精力解决好这方面的能力建设问题。 
        “十四五”时期,继续提高我国出口产
品的国际竞争力仍是外贸发展的主要目标。为此要将工作重点逐步转向建立新的内生增长驱动模式,以更多市场化改革的方法,促进制造业的发展和企业竞争优势的提升,巩固和提高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和出口企业的经营能力,促进我国外贸稳定增长,逐步发展为贸易强国。 
      NBD:近年来,服务贸易成为一个热词,当前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潜力如何? 
      霍建国:从贸易强国发展的角度讲,我们有两方面弱项:一是服务贸易发展滞后;二是部分产品的供给能力还不够强,还停留在价值链的中下游。 
       从全球贸易发展的趋势来看,补齐服务贸易短板,需要在贸易数字化和数字贸易方面下功夫。
       数字贸易的核心是跨境数据流动,凡是高度依赖跨境数据流的经贸活动,都可以称之为数字贸易。在抢占数字贸易竞争高地、搭建发展平台、完善数字贸易平台体系等方面,我国仍然有较大空间值得去努力,去突破。 
      实现国际竞争力的跨越 
      NBD: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方面有哪些独特之处? 
      霍建国:“十四五”时期的外部环境相对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我们的出口竞争力和短期内适应国际市场需求的供货能力还是比较强的,制造业的竞争力基础也是好的。但我国外贸行业必须要在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方面迈出更大的步伐,才能够实现发展的预期目标。 
        中国在培育外贸竞争力的同时,要巩固制造业竞争的基础优势。目前,无论是制造业的规模还是产值,我国都居全球第一。我们国家对外承包工程方面的优势尤为明显,这些都充分凸显中国制造业的基础优势是存在的,我们应当在巩固优势的同时补齐短板,这样就能实现国际竞争力的跨越。

—66—

行业资讯

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 
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

来源:中国服务贸易协会专家委员会

       NBD:展望“十四五”,全球外贸格局还会出现哪些新变化和规律?
       霍建国:从全球贸易格局的变化看,区域贸易发展的比例将进一步上升。
     
步发展。总的来说,我认为在“十四五”时期,中欧贸易的增长潜力仍然十分巨大。
       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有可能出现欧盟和东盟交替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的现象。从产品结构的发展趋势看,要特别关注服务贸易的扩张态势,特别是数字贸易的发展更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坚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增强制造业竞争优势,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是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立足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以下简称两业融合)水平,将是“十四五”期间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求两业融合
“质量”是指产品和服务能满足用户实际需要的使用价值。“高质量发展”与“高速增长”不同,从后者转向前者,意味着经济运行的目标和动力机制从主要侧重以交换价值计算产品和服务总量增加,转向更加注重产品和服务使用价值及其质量合意性。主流经济学常用交换价值代替(使用)价值以便将其同质化,质量基本上是一个被抽象掉的因素,或归于“技术不变”,或以价格代之,无法满足高质量发展要求。但熊彼特开创的创新经济学却始终强调经济发展质量,着眼于技术变革(创新)的驱动作用。

—67—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以“高端、智能和绿色水平的提升”为目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断释放制造业创新动能(要素新组合),持续创造产品和服务的使用价值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价值增值)。两业融合是指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

欧盟作为经济总量最大的区域,其对全球贸易的贡献仍是不可替代的。疫情之下,东盟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但随着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的完成和中欧关系的改善,相信中欧贸易的关系将得到进一

国内视界——权威解读

融合,这就存在是以制造业为主融合服务业,还是以服务业为主融合制造业的问题。价值是经济学的基础概念,就价值提供效用的本质而言,制造业和服务业都能满足实际需要,在价值内涵上是相通的。因此,经济学上制造业和服务业是难以区分的,这导致了对于两者究竟是谁包含了谁,在过去100多年里发生了数次认识上的颠覆和对调。目前,主流观点认为服务业是制造业的自然延伸,制造业包含服务业。
       两业融合应以先进制造业为融合主体,主导现代服务要素向其渗透融合。其核心内涵在于,为实现制造业优化升级(价值增值),通过打破产业边界,促进要素间充分融合(要素新组合)。
      总的来说,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将被传统经济学抽象掉的质量的价值内涵还原回来,用“创新引领”还原出“技术进步”和“使用价值”。这样看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基于创新经济学逻辑,呼唤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还原出其本质价值差异,通过要素间融合互补促进价值增值,获得以两业融合为主导驱动力的高质量发展。
       我国两业融合面临诸多挑战
       近年来,我国两业融合步伐不断加快,但是在融合过程中也面临诸多挑战。当前,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问题仍然存在,诸如信息产业“缺芯少魂”现象屡见不鲜,产业链关键环节核心技术、共性技术严重依赖进口,先进制造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我国服务业产值占GDP比重不断上升,但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够,高端服务能力不足,并且存在“自我循环”和“脱实向虚”的风险。
       两业融合过程效率不高,创新和价值增值效应不明显。要素间流动性受限、互补性不高,先进制造业难以内化现代服务业要素、创造增值价值。表现为先进制造业对现代服务需求不足,无法带动现代服务业发展;现代服务业缺乏足够的服务能力,支撑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产业政策都以严格产业门类和政府部门职能分工为制定和运行的基本前提,政策间存在一定的协调性问题。此外,“项目式”的产业规制和社会治理思维定式仍然存在,多层级、现代化、法制化政策体系及其有效执行机制尚不健全。两业融合缺乏统一、协调的政策体系支持与保障。
        多措并举提升两业融合水平
       立足于制造业发展,两业融合可以从不同层面上认识和提高,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首先,从企业层面来说,应继续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鼓励先进制造业企业按照市场化原则聚焦核心能力培育,将非核心环节以服务形式的外包,保持自身柔性和灵活性,同时从需求端拉动从事现代服务业的企业创新发展。激励先进制造企业汇聚各类创新要素,进行服务型制造模式创新,支持其制造和服务能力一体化发展,开展工业设计、全生命周期管理、远程运维等创新服务,以获取“制造+服务”协同增值效应。
       其次,从产业层面来说,优先支持和培育行业龙头企业、互联网企业围绕先进制造

—68—

行业资讯

扩大服务业开放,培育竞争新优势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业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核心技术、共性技术服务需求,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独立或合作构建数字化服务平台,为其他制造业企业提供战略咨询、数字化能力建设、解决方案创新等综合性服务,打通产业链堵点和难点,促进创新要素双向自由流动。鼓励建立跨区域跨领域的新型产业联盟,拉近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间的距离,促进要素间交互共融,形成高度协同互补的产业融合新生态。
       最后,从政策层面来说,需要建立一体化政策体系,为促进“两业”深度融合举措的顺利实施提供支持与保障。应建立定期梳理更新相关政策的制度,将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有机嵌入各项常规政策,建立以常规政策为主、非常规政策为辅的现代化政策体系。应将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统一纳入先进制造业的政策范畴,消除他们在税收、金融、科技、要素价格上的政策差异,降低交易成本,提升现代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支撑力度,避免服务业“脱实向虚”,降低其“自我循环”程度,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李靖华系浙江工商大学教授,姜中霜系浙江工商大学博士生)

2011年服务业超过制造业,成为中国利用外资的第一大领域。近年来,服务业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点领域,带动服务业利用外资规模和比重不断上升。2020年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达到1122.9亿美元,助推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外资流入国。
当前服务业开放取得积极成效。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3-2020年,我国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从614.5亿美元增为1122.9亿美元,占外资总额的份额大幅提升,年均增速高于同期全国外资平均增速。同时,服务业外资结构明显优化。由于交通运输、信息传输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金融、租赁和商务服务、科技研发等领域开放水平的提升,带动我国高技术服务领域外资快速增长。2020年,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外资份额均比过去明显增加。 
成效背后,离不开中国加快推动服务业扩大开放的努力。 
一是依托核心开放平台助推服务业自主开放。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服务业深化开放是从自贸试验区等核心开放平台自主探索起步的,并以点带面,逐步向全国复制推广。目前已形成21个自贸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等东中西服务业开放自主协同探索新格局。2013-2020年,我国共发布了多版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涉及服务领域的特别管理措施从95条减为23条,相关经验带动全国服务业开放不断深化。

—69—

国内视界——权威解读

       二是积极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5年来在北京开展了3轮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并于2020年开始启动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2021年增设天津、上海、海南、重庆4省市进行试点,对充分竞争、有限竞争、自然垄断领域竞争性业务、特定领域服务业4个类别,科技、金融、教育等12类重点服务领域进行开放试点。
       三是商签高标准的自贸协定推动服务业协议开放。2020年RCEP签署,中国首次在自贸协定项下以负面清单形式对投资领域进行承诺。中方服务贸易开放承诺达到了已有自贸协定的最高水平,承诺服务部门数量在我入世承诺约100个部门的基础上,新增了研发、管理咨询、制造业相关服务、空运等22个部门,并提高了金融、法律、建筑、海运等37个部门的承诺水平。
       应当看到,当前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不到55%,与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需要进一步扩大和深化服务业开放,培育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
       未来,有必要全面放宽外资限制,提升流动型开放水平。健全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进一步缩减软件信息、交通运输、商务服务、科技研发、教育、文化娱乐等领域特别管理措施。对于旅游服务、分销服务、建筑服务、与制造业相关的服务等充分竞争领域,应积极推动全面深入开放。对于有限竞争但与资金、信息、技术、数据、人员等要素流动以及民生密切相关的服务领域如金融、电信、专业服务(会计、法律等、管理咨询等)、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应探索不断扩大开放。
       加快对标国际高标准,提升制度型开放水平。加快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在专业服务领域,对境外人员参与国内资格考试以及执业给予国民待遇,完善境外专业人员管理,推动自然人移动模式下进一步开放。对于高标准的服务贸易规则要求如数字贸易、国有企业、竞争政策、知识产权、政府采购、监管一致性等,应率先在核心开放平台探索进一步开放。
(作者:聂平香,系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

—70—

行业资讯

成绩单新鲜出炉,引领外包业发展
看示范城市如何发力

来源: 中国商务新闻网

示范城市是我国服务外包发展的主力军。商务部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1-5月,全国31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总计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3046亿元,执行额204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3.0%和23.0%,占全国总额的83.5%和85.9%。
对此,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郑伟表示,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一直是我国服务外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力。今年以来,示范城市服务外包产业整体发展态势良好,将继续在我国服务外包创新、高质量发展方面担负重任。 
就在近日,一份成绩单新鲜出炉。商务部委托第三方机构,对 31 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和 19 个申请城市 2019年和 2020 年两个年度的服务外包发展情况开展了综合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公示。 
此次综合评价包括基础评价、专家评审、问卷调查三个大项,在基础评价项下涵盖了产业发展情况、综合创新能力、公共服务水平、政策措施保障四个二级指标。同时,为考察政府主动作为的相关工作情况,在评价体系中还加入了加分项。 
在日前举办的例行发布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表示,总体来看,此次评价结果符合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实际和工作预期。东部地区相关城市在产业发展情况、综合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中部地区相关城市立足区位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加强政策支持,优化公共服务,产业发展取得显著进步。西部和东北地区相关城市坚持差异化定位,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业务规模增速较快。 
郑伟进一步谈到,从评价结果看,2019年北京、南京、上海、杭州、深圳位列31个示范城市前五位;武汉、合肥、长春、乌鲁木齐、沈阳位列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前五位。徐州和佛山两个城市在2019年申请城市中名列前茅。2020年北京、南京、上海、杭州、广州位列31个示范城市前五位;合肥、武汉、长春、成都、长沙位列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前五位。2020年,徐州和佛山依然在申请城市中名列前两位。 
“这一评价结果基本反映了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区域发展情况,东部地区示范城市处于领跑地位,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示范城市利用各自产业优势,发展特色鲜明。以徐州、佛山为代表的‘后起之秀’也呈现出加速发展之势。”郑伟说。 
未来,示范城市仍将是我国服务外包发展的主阵地。高峰透露,下一步,商务部将指导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推动服务外包加快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充分发挥服务外包在实施创新驱动、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中的重要促进作用,通过示

—71—

国内视界——权威解读

范城市的引领带动,加快服务外包向高技术、高附加值、高品质、高效益转型升级,推动相关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为此,商务部将采取五个方面的举措:一是加快数字化转型,运用数字技术大力发展众包、云外包、平台分包等新业态新模式。二是引导产业创新升级,积极发展生物医药研发、工业设计等高附加值业务。三是优化区域发展布局,完善示范城市动态管理机制,有序新增示范城市。四是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支持建设全国性公共服务平台,办好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交易博览会。五是开展对外发包业务的研究,在更大范围、更广空间优化资源配置。
       那么,对示范城市而言,未来将如何继续担当起重任?郑伟建议从五个方面着力:一是加强创新驱动。示范城市应继续勇于大胆创新,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在我国服务外包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上起到“领头羊”作用。二是扩大海外市场。示范城市应更加积极主动承接离岸业务,努力成为服务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力量。三是抢抓数字机遇。服务外包是数字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示范城市应把握国际发展趋势,成为我国数字贸易的发展高地。四是加快转型升级。试点城市应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利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推动传统服务外包转型升级。五是打造竞争新优势。各示范城市应探索服务外包新业态新模式,提升国际竞争力。

—72—

行业资讯

记者从省商务厅获悉,日前,商务部发布2020年新认定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名单,我省共有8个基地入围,其中新认定的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3个,考核通过并认定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的老基地5个。新基地获批数位居中部第一。
其中新认定基地分别为:铜陵市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先进结构材料)、宣城市宁国市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汽车及零部件)、宿州市泗县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纺织服装)。考核通过并认定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的5个老基地分别为:合肥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芜湖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安徽省合肥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电子信息)、安徽蚌埠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精细化工)、安徽蚌埠淮上区(医药)。截至目前,我省已拥有18个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其中机电类基地10个,农轻工纺类基地8个。
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是指在国内某一特定类别产品中,出口规模、出口潜力和技术水平位居全国前列,有较强示范带动作用的产业集聚区。

八个基地
入围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来源:安徽日报

安徽要闻

—73—

安徽数字经济增加值首次突破1万亿元

来源:人民网

十三五”期间,安徽着力促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加快布局新基建,努力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数字经济增加值首次突破1万亿元,“数字江淮”建设成效显著。
在数字产业化方面,安徽电子信息产业不断壮大。“十三五”期间,全省电子信息制造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超过20%。2020年,全省电子信息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增长24.1%;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5.2%,高于全国同行业16.3个百分点;利润总额同比增长42%,高于全国同行业22.2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软件服务业快速发展。“十三五”期间,安徽软件服务业营收首次突破1000亿元,2020年达到1202.2亿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29.74%。智能语音、类脑智能创新能力持续增强,科大讯飞、华米科技、国盾量子、科大国创等优势企业量质提升。
在促进产业数字化方面,一方面,安徽积极推进智能制造。数据显示,截至“十三五”末,安徽在机械、钢铁、石化、建材、冶金、汽车等10大领域500多家企业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已超过3万台。同时,2017年至2020年安徽共认定了98个省级智能工厂、472个数字化车间。
另一方面,推动企业上云用数。安徽面向全国征选32家优秀云平台进入“皖企登云”推荐目录,推动1万家企业与云资源深度对接,5家企业入选全国上云典型案例、数量居全国4位。
在加速新基建方面,安徽加快5G建设。2020年全省共完成5G基站站址建设29415个,超额完成省政府提出的“建设2万个,力争达到2.5万个”目标。同时,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十三五”期间,共建成国家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59个,省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企业305个。

—74—

行业资讯

安徽要闻

行业资讯

一季度全省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8.7%
居全国第五位

来源:安徽日报

一季度我省生产总值9529.1亿元,同比增长18.7%,增速居全国第五位,两年平均增长5.4%,高于全国0.4个百分点。省统计局总统计师、新闻发言人肖志颖在4月20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剔除同期低基数影响,一季度主要指标增势平稳,宏观指标处于合理区间,整体经济实现良好开局。
部分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长态势显示,经济运行正逐步恢复至常态化。一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增长9.4%,比全国高2.6个百分点、比2019年同期高0.3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两年平均增长9.6%,比全国高5.4个百分点、接近2019年水平;进出口总额两年平均增长15.7%,比全国高5.7个百分点,明显高于2019年水平。

—75—

行业资讯

安徽要闻

      供需两端同向扩大,新兴动能支撑有力,实现高质量“开门红”
      肖志颖指出,一季度经济增长环境与往年有较多不同,剔除去年同期低基数影响之外,就地过年以及外需快速增长都是拉动经济较快恢复增长的重要原因。 
      受益于就地过年、稳岗留工等政策措施,今年春节期间少放假、不停工企业比例高于常年同期。生产活动保持连续性,产出规模进一步扩大,助推了经济增长的提速。从外需角度看,海外疫情继续蔓延,经济活动难以恢复,我省作为新兴的工业大省和制造业基地,拥有较为健全的产业体系,能够满足海外市场需求,支撑着我省进出口总额保持着高于全国的增势。一季度,全省货物进出口总额1464.6亿元,同比增长36.7%,比全国高7.5个百分点,出口增速达47%。一季度全省工业出口交货值增长81.3%,对工业产值增长贡献较大,其中电子信息、橡胶、建材业的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超过1倍。
     内需恢复性增长势头不断巩固扩大。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7%,居全国位次前移7个位次,高于疫情前水平。市场销售继续回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6.4%,商品零售额增长32.3%,餐饮收入增长66.9%限额以上商贸单位零售额中,新能源汽车、智能手机、智能家电分别增长6倍、1.4倍和1.3倍。
      内需恢复、外需强劲,支撑了供给端较快增长和结构升级。一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中,制造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
长28.5%;新产品产量增势迅猛,汽车
增长101.3%,太阳能电池增长107%,工业机器人增长96%,微型计算机设备增长87.1%。供需持续适配迸发的产业、消费双升级动力,强化了新兴动能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有力推动经济运行实现高质量“开门红”。一季度,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比全部工业高14.9个百分点,对全省工业增长贡献达60.7%,增加值占比较去年同期提升4.1个百分点。结构的优化促进经济运行质量效益明显好转。前2个月,全省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3倍,40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8个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加。规上服务业企业营业利润增长4.1倍、营业收入增长42.4%。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两年平均增长9%,高于全国2个百分点。
      促进行业企业均衡恢复,稳定产业链供应链运行,保持经济合理增速
      在一季度宏观经济整体快速反弹的态势下,长三角部分先发省份不仅经济总量全国居前,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速也排在全国前列,显示出疫后经济的恢复增长中,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相互支撑的特征更加明显。
      

—76—

保持合理的经济增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总的来看,今年一季度我省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积极因素在不断累积。但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长期存在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凸显。”肖志颖指出。部分企业和行业目前仍然难以恢复至疫情前的水平,特别是旅游业、住宿餐饮业、文化体育娱乐业、交通运输业等服务业恢复较慢,经

行业资讯

营压力持续扩大。而这些行业领域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较为集中,很多小微市场主体元气尚难完全恢复。省委、省政府近期出台的“30条”文件,明确提出“全面拓展消费需求”。这就需要全省各地立足实际,深入开展系列促消费行动,抓住重点节日、重要时段以及时机,出台专项政策举措,采取更加包容性支持措施,持续打通供需对接的堵点,让市场主体在更加活跃的需求“水位”上各展其能,促进各行各业逐步实现全面均衡恢复性增长,努力把当前阶段的稳增长、保市场主体的任务目标落到实处。
      稳定产业链供应链运行,是当前为企业纾困解难的迫切任务。近期,生产基地位于我省的蔚来汽车受到“缺芯”困扰引发普遍关注,畅通芯片供需对接,缓解“缺芯”难题成为电子信息、汽车等重要行业共同的迫切要求。同时,基础能源原材料价格上行,外贸出口环节海运成本上升、集装箱运力紧张等都是当前部分企业面临的突出难题。精准帮扶,点对点解决企业经营中的实际难题,积极为企业减负减压,才能更好地促进市场主体稳定恢复,支撑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增长区间。
      创新手段大力“双招双引”,壮大市场主体数量规模,夯实经济发展后劲
      市场主体的快速增长和民营经济加快恢复,是一季度全省经济较快增长的重要动力源泉。一季度,全省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24.1万户,同比增长66.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同比增长43.3%。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增长28.7%,比全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2.4个百分点,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度超过六成,占全部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较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持续壮大市场主体数量和规模,是夯实经济增长后劲、增强综合实力的根基所在。长三角兄弟省份一季度经济增长能在较大总量基础上实现快于全国的增长,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新增市场主体快速增长,部分省份新登记市场主体数量增长超过1倍,民营工业企业恢复增长势头更快,支撑沪苏浙三地首季工业增加值增速均高于全国10个百分点左右。
      更大力度开展“双招双引”,充分发挥企业、商协会、产业基金、创投风投等平台作用,瞄准国内外头排大企业以及与我省产业关联度高的大企业,谋划引进一批带动力强、集群效应明显的产业大项目,是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持续壮大企业数量实力的关键路径。省委、省政府近期出台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创业热情成就企业家创意创新创造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意见,从尊重和成全企业立场搭平台、优环境、强服务,提升企业家公平感、舒服感、安全感,促进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涌动、加快成长。
      以市场化的开放思维,运用市场逻辑、资本力量在更大范围调配资源,集聚发展要素,掀起民营经济发展更大热潮,将持续夯实发展后劲,积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77—

行业资讯

安徽要闻

5月12日,商务部服贸司二级巡视员(副司级)王志华一行4人来合肥市调研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试点工作。省商务厅服贸处处长、一级调研员鲁伟、副处长、三级调研员张红平、一级主任科员罗玮、市商务局、高新区管委会、蜀山区商务局、高新区经贸局相关领导及我会秘书长夏俊等陪同调研。
王司长一行先后实地考察了安徽省出版集团(我会副会长单位安徽华文国际经贸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我会会长单位安徽省通信产业服务有限公司、副会长单位科大国创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合肥离子医学中心,仔细询问企业经营发展现状、创新举措、面临的困难和应对措施,认真听取了企业对促进行业发展的意见建议,进一步深入了解了我省文化出口、数字服务、智能大数据、医疗科研等服务贸易特色产业的发展情况。

商务部服贸司领导来肥调研
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试点工作

—78—

行业资讯

此次调研还在高新区管委会召开了服务贸易工作调研座谈会。座谈会上,鲁伟处长首先详细介绍了我省“十三五”期间服务贸易发展的优秀成果以及“十四五”服务贸易发展的目标愿景,同时也对商务部提出相关建议,希望部里能加大服务贸易培训力度,加强统计体系建设,继续支持我省服务贸易发展。随后,2个特色服务贸易出口基地和4家企业分别汇报了基地运行状况、服务贸易发展情况以及问题和建议。
王司长充分肯定了我省服务贸易工作,认为我省服务贸易发展特色鲜明、主体活跃、产业创新、业务广泛,本土企业发展速度很快,综合实力很强,安徽省“十四五”服务贸易发展充满希望。他表示,省商务厅及各基地、企业提的建议切实是服务贸易发展需要,商务部将积极吸收和采纳,认真筹划下一步工作:针对服务贸易发展联合有关部门出台指导意见并发布相关促进政策;鼓励各特色服务贸易出口基地建立联盟,整合资源,促进区域间共同发展;加大服务贸易、文化和技术贸易等领域培训及宣传,完善服务贸易统计工作。同时,王司长也强调,服务贸易发展需要上下联动,共同努力,希望省商务厅及合肥市商务局要认真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为服务贸易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各基地及企业要继续开拓进取、积极创新、乘势而上,多方形成合力全面推进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

—79—

行业资讯

安徽要闻

—80—

省统计局最新发布数据,5月份,全省经济运行持续稳定恢复,生产端、需求端同步持续改善,市场活力提升,运行继续呈现稳中加固、稳中向好态势。住宿餐饮等受疫情冲击较大的服务业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5月份,全省工业生产总体保持稳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8%,比全国高1个百分点,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近八成保持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平稳恢复。1月至5月,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3%,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1.5%。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成为驱动工业投资增长的推动力量,前5个月,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18.9%,民间投资增长12.8%,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3.8%,其中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35.9%。
内需外需同步加速回升。5月份,商品和服务市场销售持续向好,全省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490.9亿元,同比增长10.5%。23类消费品中,17类零售额实现增长,其中10个类别增速超10%。绿色智能商品旺销,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智能手机、高能效家电、可穿戴智能设备限上零售额分别增长4.6倍、1.1倍、37.4%、27.8%、22.8%。值得关注的是,受“五一”假期消费拉动,限上住宿业营业额增长20.8%,已基本恢复到2019年同期水平;餐饮业营业额增长31.9%。网上商品零售额增长14.1%,限上住餐企业通过互联网实现餐费收入增长14.2%。
全省进出口增长继续加快。5月份,全省进出口总额564.4亿元,同比增长26.4%,比上月加快1.6个百分点。其中,出口330.1亿元,增长20.3%,比全国高2.2个百分点;进口234.3亿元,增长36.1%,比上月加快8.1个百分点。1月至5月,全省进出口总额增长31.6%,两年平均增长18.9%。
全省财政金融总体平稳。5月份,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1亿元,同比增长12.6%。受市场主体经营状况持续改善支撑,增值税增长18.8%,企业、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17%和21.3%。财政支出539.9亿元,增长1.6%,其中教育、科学技术支出分别增长28.1%、88.2%。
金融机构贷款增速超过存款增长,5月末,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64461.5亿元,同比增长10%,比上月加快1.2个百分点;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55259.8亿元,增长13.5%,其中,企事业单位中长期贷款增长20.8%,增速比全部贷款高7.3个百分点。
省统计局分析,5月份全省经济延续稳定恢复势头,但当前国内外经济复苏和疫情防控仍不稳定,部分指标增速有所下行,经济恢复不平衡、不充分现象依然存在。特别是投资增速有所放缓,民间投资增长动力不足,1月至5月,全省民间投资增长12.8%,比全国低5.3个百分点。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人才特别是技工人才短缺等因素影响,民间投资存在不愿投、不敢投等信心不足现象,应在常态化开展“四送一服”中帮助企业解决经营难题,缓解企业经营压力。大力开展“双招双引”,培养引进新项目,促进结构优化及自主创新,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推动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5月份安徽经济运行稳中加固向好

行业资讯

—81—

2021年上半年,我省企业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额224亿元人民币,执行额9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1.6%和1.4%。其中,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43.8亿元,执行额31.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6.1%和24.2%。
总体来讲,上半年我省服务外包继续保持向上发展态势,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新兴数字化服务及知识密集服务外包快速增长。上半年,我省企业承接离岸信息技术外包(ITO)和知识流程外包(KPO)执行额分别为7亿元和23.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3.7%和23.7%。随着数字化服务的兴起,离岸信息技术外包业务不断增加。其中软件研发服务、集成电路和电子电路设计服务、信息技术运营和维护服务离岸执行额同比分别增长89%、78.3%和69.7%。承接知识密集的工程技术服务和工业设计服务离岸执行额分别为5.8亿元和2.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6.2%和52.4%。
二是示范城市引领作用持续增强,其他地区业务加大扩张。上半年我省离岸服务外包业务主要集中合肥市、芜湖市、淮北市、淮南市、滁州市、安庆市、宣城市、六安市、黄山市、蚌埠市,承接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城市较去年同期增加了3个。合肥市作为全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39.7亿元,执行额29.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3.5%和24.6%,占全省总额的90.5%和93.6%。在示范城市带动下,其他地市发展服务外包业务积极性明显提升,业务持续扩张,上半年离岸服务外包执行总额同比增长18.1%。
三是国际市场格局基本稳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外包增长较快。上半年,我省企业承接新加坡、美国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分别为13.9亿元和3.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9%和12.2%,仍是我省主要国际业务市场。我省承接土耳其业务实现突破性发展,执行额达4.6亿美元,超过美国,挺进我省国际前三大市场。新加坡、土耳其、美国合计占我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的70%。上半年,我省企业承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26.1亿元,执行额21.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4.7%和48.2%,占离岸服务外包总额比重进一步提升。
四是外商投资企业仍占主导,民营企业发展增速较快。上半年,外商投资企业承接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12.8亿元,同比增长24.4%,占全省41.3%,继续占据市场主导地位。民营企业承接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12亿元,同比增长21.9%。
五是吸纳就业进一步扩大,稳就业贡献突出。上半年,服务外包产业新增从业人员2.1万人,同比增长76.3%。截至2021年6月底,我省服务外包产业累计吸纳从业人员35.1万人,其中大学及以上学历24.1万人,占68.6%;其他学历11万人。服务外包产业稳就业功能进一步显现。

2021年上半年我省服务外包发展情况

行业资讯

安徽要闻

关于印发合肥市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若干政策实施细则(商务部分)的通知

来源:合肥市商务局

合肥市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实施细则
(商务部分)

为贯彻落实《合肥市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文件精神,规范财政资金管理,本着简洁、透明、高效、规范的原则,制定本实施细则。
 、申报主体 
除有失信行为信息(有效期内)的企业外,其他符合政策规定条件在本市区域内注册且主体税种在本市缴纳,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以及政府购买服务的相关主体。申请的项目须在本市范围内组织实施(有特定要求的在具体条款中注明)。 
二 、申报、审核及兑现程序 
本实施细则兑现严格按照“企业申报、部门初审、联合审核、媒体公示、政府审批”等流程办理,并接受监察、审计依法监督。具体如下:
(一)申报时间
本实施细则政策条款申报时间以市商务局官网和合肥市产业政策管理信息系统中发布的通知为准。申报截止期限遇节假日顺延,逾期没有申报,视为自动放弃,市商务局将不再受理。 
(二)申报方法 
企业申报主体首先登录合肥市产业政策管理信息系统,并录入真实完整信息,完成注册(http://61.133.142.83/hfczxm/public/cyzcw/login);其次对照自身经济类型及发展实际,订阅相关政策条款,并详细阅读实施细则和相关资金管理办法,提前做好申报准备工作;再次是关注市商务局发布的申报通知要求,求,及时在网上提交真实、完整的申报材料,并关注市商务局初审意见,及时完善申报材料。各县(市)区、开发区商务主管部门按照分配的用户名登录对申报材料初审。
(三)兑现流程
市商务局在政策申报截止日之后,5个工作日内完成资料完整性及初步符合性核实,并由申报主体在3个工作日内补充完善后,提交本部门初审,提出初审意见提交联合审核小组按照《合肥市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联合审核导则》规定开展联合审核。联合审核结果在“中国·合肥”门户网站、市商务局网站、市产业政策信息管

—82—

行业资讯

三 、具体条款、申报条件和申报材料 
(一)支持内陆港、航空港等建设 
政策对应条款:支持内陆港、航空港、水运港及跨境电商等建设。 
办法单独出台。 
(二)支持跨境电商建设 
政策对应条款:支持内陆港、航空港、水运港及跨境电商等建设。 
政策单独出台。 
(三)支持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 
政策对应条款:对社会资本建设重要产品追溯体系,按软硬件投资额的20%给予最高300万元补贴。 
具体内容:对社会资本建设重要产品追溯体系,按软硬件投资额的20%给予最高300万元补贴。 
申报条件:当年投资建设重要产品追溯项目(软硬件投资),纳入合肥市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平台并验收合格的企业。 
申报材料:1.申请报告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资金申请表(附件2-1);2.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复印件;3.项目建设实施方案;4.验收合格的相关材料;5.企业建设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当年购买软硬件的专项审计报告;6.该项目已购买软硬件的采购合同或协议复印件、投入资金明细情况说明及发票复印件;7.产业政策项目申报诚实信用承诺书(附件4)。
(四)鼓励企业升限入统
政策对应条款:对当年入统且零售额同比增长超过20%的限上法人企业给予10万元奖励,对当年入统且零售额达到1亿元以上的给予30万元奖励。
具体内容:对当年入统且零售额同比增长超过20%的限上法人企业给予10万元奖励,对当年入统、零售额同比增长超过20%且零售额达到1亿元以上的限上法人企业给予30万元奖励。
申报条件:1.合肥市范围内通过统计局网上直报系统上报统计数据的限上商贸企业;2.当年零售额(限上法人企业当年12月统计报表数据为准,下同)同比增长超过20%(无同期基数的以税务部门核定的纳税申报数据为准);3.当年新注册成立的企业视为零售额同比增长超过20%。 
申报材料:1.申请报告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资金申请表(附件2-1);2.

信息管理系统和《合肥日报》上公示,公示内容包括申报单位名称、项目、对应条款、申报金额、核定金额等。公示期5天。公示无异议或对异议复审后,由市商务局报市政府审批。市财政局在收到市政收到市政府批准文件5个工作日内(需财政复审的除外),根据资金预算安排,将政策资金预算下达或拨付至市商务局或相关县(市)区、开发区财政局,由其拨付相关项目单位。 

—83—

行业资讯

安徽要闻

(五)鼓励商贸企业做大做强 
政策对应条款:对商贸企业年零售额首次达到3亿元以上且增速超过20%,并按期升限入统的,分档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 
具体内容:对商贸企业年零售额首次达到3亿元、5亿元、10亿元、20亿元、50亿元及以上(每增加10亿元为一个台阶),且增速超过20%,并按期升限入统的,分别给予40万元、50万元、70万元、80万元、100万元不同等次奖励。 
申报条件:1.合肥市范围内通过统计局网上直报系统上报统计数据的限上商贸企业;2.当年零售额(限上法人企业当年12月统计报表数据为准,下同)增速超过20%(无同期基数的以税务部门核定的纳税申报数据为准);3.当年新注册成立的企业视为零售额同比增长超过20%。
申报材料:1.申请报告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资金申请表(附件2-1);2.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复印件;3.限上法人企业当年12月统计报表(统计报表需在全国统计联网直报平台中下载);4.企业首次达到零售额等次的材料(以统计部门最近2年在库企业统计报表数据为准,不足2年的在库限上企业以全部年度企业统计报表数据为准);5.产业政策项目申报诚实信用承诺书(附件4)。
(六)支持电子商务企业规模发展
政策对应条款:对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达到2亿元以上且增速超过20%的限上电子商务企业,分档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
具体内容:对当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达到2亿元、5亿元、10亿元、50亿元及以上,且增速超过20%的限上电子商务企业,分别给予30万元、50万元、70万元、100万元不同等次奖励。
申报条件:1.通过统计部门网上直报系统上报统计数据的限上电子商务企业;2.当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达到2亿元,且增速超过20%。
申报材料:1.申请报告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资金申请表(附件2-1);2.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复印件;3.限上法人企业当年12月统计报表(统计报表需在全国统计联网直报平台中下载);4.当年电子商务企业经营情况年报表(附件2-2);5.产业政策项目申报诚实信用承诺书(附件4)。
(七)鼓励服务外包在岸、离岸业务规模发展
政策对应条款:对服务外包在岸执行额超过3000万美元、离岸执行额超过1000万美元,且增速超过20%的服务外包企业,分档给予最高60万元奖励。
具体内容:(一)对年服务外包在岸执行额超过3000万美元、5000万美元、8000万美

—84—

1);2.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复印件;3.限上法人企业当年12月统计报表(统计报表需在全国统计联网直报平台中下载);4.产业政策项目申报诚实信用承诺书。

行业资讯

以上2条不同时享受。
申报条件:1.企业在商务部业务系统统一平台“服务外包及软件出口信息管理应用”系统(以下简称商务部业务系统)中注册(备注:本市区域内注册且主体税种在本市缴纳,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也可申报);2.申报第(1)条服务外包在岸执行额奖励的企业,当年度在岸执行额超过3000万美元、5000万美元、8000万美元,且增速超过20%;申报第(2)条服务外包离岸执行额奖励的企业,当年度离岸执行额超过1000万美元、3000万美元、5000万美元,且增速超过20%;3.申报企业执行额均以商务部业务系统核准的为准;4.上年度商务部业务系统核准的执行额为0或当年度在商务部业务系统中新注册的申报企业,当年度执行额增速视同超过20%。
申报材料:1.申请报告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资金申请表(附件2-1);2.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复印件;3.产业政策项目申报诚实信用承诺书(附件4);4.其他需要提供的有关资料。
(八)支持农产品产销对接
政策对应条款:支持举办产销对接活动,给予承办方最高50万元补贴。 
具体内容:扎实开展合肥都市圈的交流合作以及皖北等城市的对接帮扶工作。对经批准的由双方主管部门组织在肥举办的,对接双方规模超过500家以上单位的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给予承办方50万元补贴。 
申报条件:1.农产品产销对接补助,只针对市级以上商务部门主办、市场化运作为主,对接双方规模超过500家以上单位的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且当年未享受国家、省级财政政策资金补助;2.为促进交流合作,该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须为合肥都市圈及皖北地区等市县企业提供100个免费标准展位。 
申报材料:1.申请报告及农产品产销对接补助申请表(附件2-3);2.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复印件;3.举办对接活动的相关材料(举办活动批复、场地租赁合同、实施方案、参加企业超过500家的相关材料、为符合条件的市县企业提供的免费展位相关资料等);4.产业政策项目申报诚实信用承诺书(附件4)。 
(九)支持会展经济发展
政策对应条款:支持举办全国性巡回展览和国际性、全国性展览,给予每万平方米30万元最高300万元补贴。支持举办市重点产业链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类展览,给予每万平方米20万元最高200万元补贴。

—85—

8000万美元,且增速超过20%的服务外包企业,分别给予30万元、45万元、60万元的奖励。(二)对年服务外包离岸执行额超过1000万美元、3000万美元、5000万美元,且增速超过20%的服务外包企业,分别给予30万元、45万元、60万元的奖励。

行业资讯

安徽要闻

具体内容:支持举办全国性巡回展览和国际性、全国性展览,给予每万平方米30万元最高300万元补贴。支持举办市重点产业链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类展览,给予每万平方米20万元最高200万元补贴。
申报条件:
1.展会类型 
①全国性巡回展览:指由国家部委办局或国家级行业商(协)会、机构(在民政部登记或隶属于国家部委办局)主办,在全国2个(含)以上城市流动办展超过10届(含)以上(含)以上的展览。②国际性展览:指经商务、外事部门批准,来自不少于10个国家或港澳台地区的参展商,境外展览净面积不少于整个展览净面积20%且为当年新引进、新举办或首次申报的展览。③全国性展览:指由国家部委办局或国家级行业商(协)会、机构(在民政部登记或隶属于国家部委办局)主办、省外参展商数量不少于50%、特装面积不少于50%、且为当年新引进、新举办或首次申报的展览。④专业类展览:一般为B2B形式。参展商主要是行业内的制造商、贸易商、批发商、经销商、代理商等。专业观众主要是经过筛选邀请来的采购商,一般不包括普通消费者。且展会主题须契合市统计、发改等部门认定的我市重点产业链、主导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类别。 
2.申报主体 
展览申报主体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拥有展览项目的主办单位;受主办单位书面委托的承办单位。一个展览项目由一家单位负责申报。 
3.申报材料 
为方便相关职能部门组织核展工作,项目采取预申报与正式申报相结合方式实施。 
①项目预申报。于展会前一个月报送相关材料(具体见附件3-2)。 
②正式申报。于次年1月31日前提交正式申报材料(所有资料需加盖单位公章)并装订成册。逾期不予受理。 
4.联审办法 
①成立联审组织。建立由市会展主管部门(业务处室、局纪检人员)、第三监督方(公司需在合肥有展览项目)、场馆方、所属县(市)区商务主管部门(国际性、全国性展览以及合肥市以外单位在肥举办的展览除外)参加的联合审核小组,负责现场联审认定工作。
②组织现场审核。
一是审核展会面积。以场馆方对外公示的面积为标准,以实际布展面积为依据认定(开幕式、文艺表演等非展览性活动面积不计入展览面积)。现场联审面积不得超过场馆结算清单面积。
二是审核展览种类。全国巡回展:主办方机构相关材料;提供在外地两个以上城市举办过的相关材料(如会刊、正式印发的展览方案等);该展举办过10届(含)

—86—

行业资讯

③留存联审资料。联审小组经现场审查、汇总意见后,填写《合肥市展会项目现场联审表》(附件3-6),拍摄现场展览图片(8张)等。
备注:
1.以上展览面积均指单场室内面积,按就低不就高原则取其整数(如实际展览1.9万平方米,则按1万平方米计算)。
2.申报主体不受“在本市区域内注册、纳税的企业”限制。
(十)支持企业“走出去”
政策对应条款:对企业境外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开拓境外经贸合作区的,按投资额(营业收入)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
1.支持企业开展对外投资
具体内容:对境内企业当年度向其境外企业实际投资额200万美元以上的单个项目,给予30万元一次性奖励。其中,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的项目,单个项目给予50万元一次性奖励。单个企业奖励最高不超过80万元。 
申报条件:①企业依法登记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②对外投资项目需经商务主管部门批准、备案登记,在项目所在国(地区)依法注册、登记或备案,项目依法生效。按照《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制度》的规定报送统计资料;③申请资金支持的项目所有费用实际发生及项目执行应在当年度完成。 
申报材料:①企业提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资金申请表(附件2-1)并填写《合肥市“走出去”促进资金申请表》(见附件2-5);②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复印件;③境外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复印件);④境外企业注册文件或合同商务部分条款(外文需翻译件);⑤当年度资金投入相关材料(境外汇款申请书);⑥驻外经济商务参赞处(室)意见;⑦产业政策项目申报诚实信用承诺书(见附件4)及3年无违规行为承诺书。代码的营业执照复印件;③境外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复印件);④境外企业注册文件或合同商务部分条款(外文需翻译件);⑤当年度资金投入相关材料(境外汇款申请书);⑥驻外经济商务参赞处(室)意见;⑦产业政策项目申报诚实信用承诺书(见附件4)及3年无违规行为承诺书。
2.支持对外承包工程龙头企业

—87—

(含)以上的相关材料(如商务部等权威机构的批复等)。国际展:商务、外事部门批准文件;参展商信息登记表(参展商来自不少于10个国家或港澳台地区,境外展览净面积不少于整个展览净面积的20%);当年新引进、举办或首次申报展览的相关材料(场馆方提供文字说明等)。全国展:主办方机构相关材料;参展商信息登记表(省外参展商数量不少于50%、特装面积不少于50%);当年新引进、举办或首次申报展览的相关材料(场馆方提供文字说明等)。专业展:根据展会情况认定。

行业资讯

安徽要闻

具体内容:对当年度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超过1亿美元的企业,给予2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申报条件:①企业依法登记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②对外承包工程企业需在商务部对外投资合作系统进行企业信息登记,按照《对外承包工程业务统计制度》的规定报送统计资料,当年度报送的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超过1亿美元。  
申报材料:①企业提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资金申请表(附件2-1)并填写《合肥市“走出去”促进资金申请表》(见附件2-5);②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复印件;③备用金缴存凭证或保函复印件;④对外承包工程项目网上备案记录截图;⑤在商务部对外投资合作系统填报的当年度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截图;⑥产业政策项目申报诚实信用承诺书(见附件4)及3年无违规行为承诺书。 3.支持开拓境外经贸合作区 
具体内容:对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企业投资额的10%给予补贴,一个年度最高奖励不超过40万元。 
申报条件:①企业依法登记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②对外投资项目需经商务主管部门批准、备案登记,在项目所在国(地区)依法注册、登记或备案,项目依法生效。按照《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制度》的规定报送统计资料;③申请资金支持的项目所有费用实际发生及项目执行应在当年度完成。 
申报材料:①企业提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资金申请表(附件2-1)并填写《合肥市“走出去”促进资金申请表》(见附件2-5);②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复印件;③境外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复印件);④获得省级境外经贸合作区认定的相关材料;⑤当年度用于合作区建设和发展投资相关支出的合法凭证(如境外汇款申请书等);⑥驻外经济商务参赞处(室)意见;⑦境外经贸合作区报告(主要内容应包括合作区基本情况、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状况及成效、企业入区情况与规模、园区管理与服务、生产运营效益、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与履行社会责任等情况);⑧产业政策项目申报诚实信用承诺书(见附件4)及3年无违规行为承诺书。 
(十一)促进消费政策 
政策对应条款:进一步完善促进消费政策,支持消费新业态,促进线上消费、体验消费、假日消费、夜间消费和健康消费等。
政策单独出台。
四 、附则
1.企业单位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负责,申报各项奖补资金的单位须提交诚实信用承诺书(附件4)。对弄虚作假、骗取资金的,予以追回,3年内不得申报产业政策;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责任。

—88—

行业资讯

—89—

2.本政策与其他财政政策不重复享受,同一企业或同一项目多次获得同一奖项的,按最高奖励金额给予奖补,不重复奖补。
3.本实施细则所列政策条款,均由企业申报主体通过合肥市产业政策管理信息系统申报,并在规定时间内按顺序上传所有申报所需材料,经县(市)区、开发区商务主管部门对申报材料的合规性、真实性、完整性等审核后初审上报,再由市商务局相关处室审核。企业提供材料均需加盖单位公章,原则上不提供纸质材料。
4.本政策中的新增限上奖励等政策资金由市与县(市)区、开发区财政按1︰1分担。各类专项政策与本政策按从高不重复原则执行。
本细则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2年,由市商务局会同市财政局负责解释。咨询电话:63538688。

行业资讯

自贸区连线

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情况
新闻发布会

来源:安徽商务

 
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省商务厅、省自贸办对各位媒体朋友和社会各界一直以来对安徽开放型经济和自贸试验区建设发展给予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谢!现在,我简要向大家介绍一下安徽自贸试验区有关情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2020年9月获批以来建设进展及成效
建设自贸试验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2020年9月24日,安徽自贸试验区正式揭牌运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位推进,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关于自贸试验区建设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安徽自贸试验区按照省委书记李锦斌指示要求,奋力打好“思想引领主动战、制度创新纵深战、统筹协调整体战、协同高效联合战”,以开局就发力、起步就冲刺的劲头,实现了一个月内基本成型、两个月内步入轨道、三个月内形成阶段性成果,区内已经新设立企业3857家,签约入驻项目341个,协议引资额2922亿元;制度创新加快推进,初步形成制度创新举措31项,助推全省进出口突破5000亿元大关,2020年底达到5406亿元、同比增长14.1%,增速居全国第6位;实际利用外资183.1亿美元、同比增长2.1%。
一是着力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是自贸试验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我们加快赋予各片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推动制订自贸试验区赋权特别清单,对片区有需求、省级能下放的赋权事项,将按程序全部下放到三个片区,目前拟下放89项。我们积极开展创优营商环境提升行动,完善7×24小时不打烊“随时办”服务机制。合肥片区实现企业开办全程电子化办结率100%、智能审批办件率100%;芜湖片区设立综合服务中心,集成14个部门首批217项审批事项,初步实现“综合窗口一次办成、企业就近可办、部门权属不变”;蚌埠片区将经营许可与营业执照合并办理,率先推行“一照通”。

∆ 省商务厅厅长、省自贸办主任 张箭

—90—

省商务厅厅长、省自贸办主任  张箭:

二是着力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科技创新是安徽自贸试验区的最大特色和优

势。围绕“政产学研用金”全链条制度创新,依托安徽创新馆打造科技大市场,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设,推动科技成果、企业需求、专家团队、技术经纪人等资源互通共享。比如,在科技成果运用上,改变传统补贴模式,探索通过政府采购,为科技成果落地提供应用场景。创新“线上平台+线下专业化服务”的技术转移新模式,有效链接高校院所和企业需求。围绕人才服务,合肥片区创新提升“一网通”国际人才服务体系,将58项人才配套综合服务一网通办,服务外籍专家四千余人次。
      三是着力推进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探索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新模式,是安徽自贸试验区的主攻方向之一。我们聚焦三个片区的核心优势产业,以龙头企业带动全产业链发展。一批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项目签约入驻,比如,蔚来中国总部入驻合肥片区,建立研发、销售、生产基地,打造以合肥为中心的中国总部运营体系,将加速新能源车产业集聚发展。京东全球航空货运超级枢纽港落户芜湖片区,将带动建设面向全球的航空货运枢纽、打造多式联运物流体系。中建材、凯盛科技等龙头企业在蚌埠片区投资又新设了一批项目,拉长做强硅基产业链。
      四是着力推进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投资贸易的自由化便利化是自贸试验区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探索的重点领域。在跨境电商领域,通过“清单核放、汇总统计”、跨境电商风险管控智能化、跨境电商转关无纸化等改革事项,大大提升通关效率,3万小包的清关时间从3至5天压缩为2个小时。通过创新综保区“外发加工”模式,联宝科技等可以将产品核心组装环节委托综保区外企业进行生产,有效提升企业整体产能效益。2020年,联宝科技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成为合肥首家“千亿企业”;进出口额达到85亿美元,同比增长13%,是安徽体量最大的进出口企业。通过保税集团监管模式,为试点公司年节约保税物资占压资金2000万元,订单响应时间从3天缩短为0.5天。
      五是着力推进金融开放创新。推动扩大金融领域对外开放,提升自贸试验区金融服务质效。芜湖片区建立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银行+征信+担保”的中小企业信用贷款新模式,运用大数据信用评级信息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贷,累计为981家中小企业提供信用贷款45.52亿元。创新“人民币境外放款输出+出口贸易回流”模式,降低企业汇兑成本。截至2020年底,芜湖片区跨境人民币收支突破10亿元,奇瑞汽车成为全省首个使用“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企业。合肥片区开展资本项目外汇改革试点,为2家企业合计提升外债额度8400万美元,有效拓展融资空间。
      

行业资讯

—91—

六是着力推进服务国家战略。结合自身产业特点和区位优势服务国家战略,是自贸试验区差异化探索的重要命题。比如,在探索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方面,与沪苏浙自贸试验区建立合作交流机制。借力第三届进博会平台,在上海举办安徽自贸试验区首场推介会,现场签约项目30个,投资总额279亿元。合肥片区联合上海市杨浦区、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合作开展长三角双创券通

用通兑,打通科技创新券跨省“消费”瓶颈。芜湖片区签约落地中远海运安徽仓储基地,将有效利用上海优质物流运营资源。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方面,合肥中欧国际货运班列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开行线路增至33条,直达10个国家的35个节点城市,2020年累计开行班列568列。
        二、2021年建设思路及重点工作安排
       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聚焦省委书记李锦斌打好“四战”指示要求和省长李国英“加快推进”的部署要求,重点抓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是强化系统安排。加快制订《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草案)》。尽快出台安徽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若干意见。加快编制自贸试验区“十四五”规划。组建安徽自贸试验区专家咨询委员会。
        二是强化任务落地。今年初,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专项推进行动计划方案》及合肥、芜湖、蚌埠3个片区建设《实施方案》,即将印发实施。我们将全面实施专项推进行动计划方案,细化分解任务,明确职责,建立台账,强化调度,确保自贸试验区一周年改革试点任务完成50%。
       三是强化制度创新。积极争取安徽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动态更新重点项目清单、创新事项清单、赋权清单、复制推广清单。积极对标高水平国际经贸规则,重点在“政产学研用金”六位一体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优势产业全产业链发展、金融领域开放、投资贸易监管服务模式、新型贸易模式、长三角自贸试验区合作等方面探索创新,争取向国家上报10项创新事项或案例。
       四是强化联动发展。指导推动三个片区协作联动。启动建设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加强与省内其他各市符合条件的开发区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等联动发展,放大辐射带动效应。积极推进与沪苏浙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加强与长江经济带、中部地区其他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推动创新成果共建共享。
       五是强化综合保障。建立健全考核督促、评估推广、正向激励、容错纠错、统计通报等工作推进机制。分层级、分领域举办自贸试验区专题培训。开展系列宣传推介,全方位展示自贸试验区建设成效。借力世界制造业大会、中博会、进博会等重大开放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自贸试验区招商推介活动。
      总之,安徽自贸试验区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将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坚决扛起“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战略使命,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为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作出新贡献,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行业资讯

自贸区连线

—92—

行业资讯

安徽卫视记者:安徽自贸试验区在推动长三角自贸区协同发展中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还有什么考虑?
省商务厅二级巡视员 戴传裕:
安徽自贸试验区自获批建设以来,积极对接上海、江苏、浙江自贸试验区,推动长三角地区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共同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一是主动对接交流。章曦副省长多次带队赴上海、江苏和浙江自贸试验区调研考察、沟通联络。积极谋划长三角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路径,举办自贸试验区建设工作专题培训班,邀请长三角自贸试验区有关专家来皖交流经验,促进长三角自贸试验区相互交流合作。
二是深化产业合作。进博会期间,在上海举办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推介会,现场共签约项目30个、投资总额279.45亿元。推进与上海、浙江等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深化与上海港合作,开通芜湖—上海外港直达航线和直达日本货运班轮,2020年芜湖港完成吞吐量1.35亿吨、增长5.9%;投资8亿元打造在沪离岸产业孵化平台,探索在上海购置土地自主建设“科创飞地”;合肥片区高新区块与杭州高新区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芜湖片区与宁波国际合作,共同打造数字港项目和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
三是健全协同机制。健全和沪苏浙的联动发展机制,签订皖沪、皖浙商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动皖苏商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今年尽早签订,加快长三角“单一窗口”一体化合作建设,参与成立长三角自贸试验区智库合作联盟,推动资源、信息和成果互通共享。选派工作人员赴上海临港片区、南京片区等地跟班学习,建立工作交流机制。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围绕服务国家战略,把自贸试验区建设与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中部地区崛起等战略贯通起来,持续深化长三角自贸试验区合作交流,促进产业、行业、企业、项目对接,协同推进开放合作。一是开展片区结对共建。二是联合举办自贸试验区专题推介会。三是合作举办“最佳实践案例”交流分享活动。
四是组织人才互动交流。
安徽新闻综合广播记者:制度创新是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核心和灵魂,请问,安徽自贸试验区如何结合安徽实际做好制度创新工作?
省商务厅二级巡视员 戴传裕:

答记者问

∆ 省商务厅二级巡视员 戴传裕

—93—

在推进安徽自贸试验区建设发展的实践中,我们深刻认识到,自贸试验区不是优惠政策的洼地,而是制度创新的高地,自贸试验区担负着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战略使命。为此,我们从四个方面着力,推动制度创新工作。
一是从市场主体的需求着力突破。回应全产业链、企业全周期发展中的需求、协调解决堵点痛点问题,是推动制度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方面我们已经开展了一些探索,比如针对合肥片区经开区块内龙头贸易企业需求,优化海关监管模式,允许该企业将整个产品的组装加工环节委托给综保区外的第三方企业加工生产,有效提升综保区外企业的产能资源利用效率,满足了市场需求、拓展了海外市场。2020年联宝科技进出口额达到85亿美元、增长13%。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探索建立“企业提需求、部门出方案、片区抓落实”的常态化工作机制,重点聚焦企业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解决问题抓创新。
二是从片区差异化探索着力突破。片区是自贸试验区的建设主体,也是制度创新的主力军,我们一方面主动学习借鉴其他自贸试验区成功经验,围绕安徽总体定位,积极开展首创性、差异化探索。另一方面我们聚焦片区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比如,合肥片区积极在“芯屏器合”产业链上进行突破,芜湖片区积极在服务京东航空货运超级枢纽港项目上进行突破,蚌埠片区积极在硅基新材料方面进行探索突破,希望为国家积累更多“制度财富”,为全国创造更多“安徽经验”。
三是从对标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着力突破。自贸试验区是中国向世界全方位开放的标杆,这就要求自贸试验区在制度创新上优先考虑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安徽自贸试验区获批以来,我们主动对标《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和中欧投资协定(CAI)等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发挥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作用,重点在营商环境、投资贸易、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区域联动等领域开展积极探索,不断推动安徽高水平对外开放。2020年,全省对其他14个RCEP成员国进出口总值1580.8亿元、增长13.9%,占进出口总额的29.2%。
四是从强化系统性集成性改革着力突破。科技和产业既是自贸试验区发展的基石,也是安徽的优势所在。我们积极围绕“政产学研用金”六位一体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优势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新型贸易模式、长三角自贸试验区合作等方面,推动整体性、协调性、协同性和系统性综合改革探索,争取早日向国家上报创新事项(最佳实践案例)。在持续深挖制度创新潜力的同时,我们也在不断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完善风险防控和处置机制,做好风险压力测试,确保自贸试验区建设发展稳定安全高效运行。
安徽交通广播记者:请问,即将印发的自贸试验区专项推进行动计划方案,在接下来的推进和落实中有何考虑和具体举措?
省商务厅二级巡视员 戴传裕:
安徽自贸试验区专项推进行动计划方案是在国家批复的总体方案基础上,结合发展实际,细化制定的具体实施方案。下一步我们将重点从四个方面大力推进。

行业资讯

自贸区连线

—94—

一是制定工作台账。全面实施9个

行业资讯

专项行动计划,建立工作台账,落实主体、压实责任,确定阶段性目标、任务、时间节点和可检验成果,按月跟进、按季调度,做到“责任上肩,挂图作战”。
      二是健全工作制度。省自贸办将根据领导小组部署安排,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做好部、省、市、片区四级协调沟通,积极争取国家相关赋权,积极推进省级事权最大限度下放,聚力破解政策突破的难点和堵点,加快建立考核督促、评估推广、统计分析、正向激励、容错纠错等一系列工作机制,为自贸试验区建设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三是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加快推进《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草案)》起草工作,推动制定支持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若干意见,为改革试验任务推进落实和制度创新探索提供法规和政策保障。
      四是推动尽早成立安徽自贸试验区专家咨询委员会,充分发挥专家智库机构的作用,研究系统性、集成性改革创新的发展路径。

∆ 新闻发布会现场

—95—

记者日前从省商务厅获悉,安徽自贸试验区进入全面启动建设阶段以来,我省积极谋划长三角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路径,参与成立长三角自贸试验区智库合作联盟,推动资源、信息和成果互通共享。合肥片区高新区块与杭州高新区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芜湖片区与宁波国际合作,共同打造数字港项目和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
为加深产业合作,我省举办长三角企业家联盟走进安徽项目推介会,现场签约项目20个,总投资301.3亿元,涉及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和新基建等多个领域。合肥市与上海临港集团合作加快,在合肥市合作开发的淝河新中心、省际产业合作园等项目进展有序。蚌埠市深化与上海市新材料产业合作,充分利用上海市新协会资源渠道,充分发挥各自品牌和产业优势,助力蚌埠新材料产业嵌入长三角生物基可降解新材料项目库、品牌库和供应商库。
据悉,我省积极推进健全完善机制,签订皖沪、皖浙商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动皖苏商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尽早签订。加快长三角“单一窗口”一体化合作建设。深化与上海港合作,开通芜湖-上海外港直达航线和直达日本货运班轮,2020年芜湖港完成吞吐量1.35亿吨、增长5.9%,投资8亿元打造在沪离岸产业孵化平台。

行业资讯

自贸区连线

安徽省力促长三角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

来源:安徽日报

—96—

近日,安徽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发布会,通报2021年一季度安徽自贸试验区建设情况。安徽自贸试验区揭牌以来,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要义,改革深入推进,建设成果丰硕。截至今年3月底,安徽自贸试验区累计新设企业5032家,签约入驻477个项目,协议引资额3317.76亿元。
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各项改革任务深入推进,深化改革试验田作用不断彰显。目前正在做好第一批89项省级经济社会管理事项的下放承接工作,初步形成了一批制度创新举措。其中,综保区外发加工、集团保税监管、跨境电商集成式孵化、个性化金融、保险服务等制度创新成果已经成效初显。 “建设洋山港—芜湖港联动接卸江海联运平台”和“长三角G60环境科技跨区域产业链集成创新机制”入选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制度创新案例。
全省“三重一创”产业发展母基金直投股权投资项目2021年(第一批)推荐入库工作完成,自贸试验区内符合条件的50个项目全部吸纳入库。第三代半导体、石墨烯相关重大新兴产业专项完成投资约10亿元。加快合肥片区国家级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建设,部省共建“中国声谷”,创建国家级创新平台16家,带动项目投资517亿元。推动芜湖片区 “车—路—云”一体化协同与5G通讯融合,建设轻轨点至工厂区智慧接驳,打造高效的智慧化交通体系。将金融服务积极嵌入蚌埠片区硅基、生物基新材料产业链发展和供应链环节,为硅基材料企业投放金融支持93.24亿元,支持新型显示、光伏玻璃、特种玻璃产业链和泛石英材料产品群“三链一群”体系建设;为生物基新材料产业提供金融支持29.64亿元,助力建设千吨级聚乳酸纤维生产线。
改革开放新高地建设成效显现。推动贸易高质量发展,支持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推动跨境电商零售出口(9610)与中欧班列融合发展,开拓“跨境电商+中欧班列”新通道。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际贸易 “单一窗口”,截至3月底,中国(安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已有17类项目功能在推广应用,累计申报量达576.7万票,货物申报、空运舱单、运输工具等主要业务覆盖率均达到了100%。深化投资领域改革,支持自贸试验区内重点产业申报 《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简化自贸试验区内外商投资项目核准程序,压缩办理时限;对引进优势企业特别是世界500强企业以及行业领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研发机构等给予重点支持。

行业资讯

3317.76亿元 安徽自贸试验区
晒出2021年一季度“成绩单”

来源:安徽日报

—97—

5月10日,长三角自由贸易试验区联盟成立大会在沪举行。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商务部党组副书记、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俞建华出席,并共同为联盟秘书处揭牌。江苏省副省长惠建林、浙江省副省长朱从玖、安徽省副省长章曦出席。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寅主持,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主任翁祖亮致辞。沪苏浙皖自贸试验区代表签署联盟协议。
成立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盟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创新举措,将为四地自贸试验区建设注入新动力,为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搭建新平台。下一步,联盟将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立足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长三角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上海自贸试验区专业贸易服务平台等现有功能性平台资源,做强做优贸易便利化、投资便利化、金融创新等十大服务功能,合力推进更高水平的制度创新、更高质量的创新发展,营造更优的营商环境,进一步深化四地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 
会上,三省一市还共同发布了长三角自贸试验区十大制度创新案例,涉及贸易监管、跨港协作、金融开放、科技创新、市场监管等改革领域,体现了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服务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的最新创新成果。 
据悉,随着2020年9月安徽自贸试验区启动建设,全国自贸试验区战略布局实现了长三角三省一市全覆盖。目前,长三角自贸试验区实施面积共705.34平方公里,涉及城市11个,分别约占长三角区域总面积和涉及城市总数的1/500和1/4,承载了长三角区域核心经济功能。建立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盟,有利于更好发挥四地自贸试验区的特色优势,促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共同打造制度创新的试验田,形成推进国家战略的合力;有利于共同营造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 
长三角自由贸易试验区联盟将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立足现有功能性平台,持续增强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能级,加快长三角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合作建设,加快推动“双自联动”平台扩大服务半径,深化知识产权功能性平台支撑引领作用,优化完善“一带一路”多层次跨境服务平台体系,推动联盟资源共建共享,做强做优联盟服务功能,为长三角自贸试验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系统集成化服务。

行业资讯

自贸区连线

长三角自由贸易试验区联盟成立大会
在上海举行

来源:中安在线

—98—

自贸试验区联动建设,做优服务功能
5月10日,长三角自由贸易试验区联盟成立,做优贸易便利化、投资便利化、金融创新等十大服务功能。我省“建设洋山港—芜湖港联动接卸江海联运平台”和“长三角G60跨区域产业链集成创新机制”两项制度创新案列入选长三角自贸试验区十大制度创新案例。
自贸试验区联动建设,做强项目协同
5月27日,第三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上,长三角三省一市签署了《长三角自贸试验区一体化发展备忘录》。三省一市自贸试验区将在项目协同、优化营商环境合作、创新理论研究交流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聚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年度重点工作任务中涉及自贸试验区的,以及自贸试验区更有条件实施的事项,加大协调推进力度,共同保障任务尽早落地实施。完善长三角区域优化营商环境合作机制,着力提升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长三角自贸试验区以制度创新为引领,加强高标准营商环境建设经验交流借鉴,更好发挥长三角地区产业链供应链相连相依优势,共同优化区域要素资源市场化配置制度环境。
自贸试验区联动建设,做好产业合作
6月8日,第二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在宁波举行,安徽、浙江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在博览会上签署。两省将携手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国家战路,加快制度创新和试点经验复制推广。协议内容包括建立“信息共享、创新共推、模式共建”的制度创新合作机制,促进产业相关片区结对共建、联合举办宣传推介,加强人才交流合作、建立工作会商机制等内容。安徽涡阳和浙江平湖签订合作共建协议,合作共建综合医疗产业园意向。截至5月底,安徽自贸试验区已新设企业7099家,签约入驻578个项目,协议引资额3775.9亿元。

行业资讯

我省自贸区多方面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来源:安徽商务

—99—

此次论坛由安徽省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协会、芜湖市商务局、弋江区人民政府主办,芜湖市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协会承办,商务部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省商务厅、市商务局、民政局、弋江区政府及省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协会领导、芜湖市各县、区商务局、皖江江北新兴产业集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三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商务部门负责人、芜湖市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协会会长单位、副会长单位、理事单位及会员单位代表、其它芜湖市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领域企业代表参加。
活动第一阶段是芜湖市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协会第二届会员大会。会上通过了第一届理事会工作报告、财务报告,《章程(修正案)》,《会费收取标准和使用管理办法(草案)》,《大会选举办法(草案)》,选举了第二届理事会理事、监事以及协会负责人;最后第二届协会会长和民政局领导分别做了发言。 
活动第二阶段是2021安徽(芜湖)服务贸易发展论坛。我会秘书长夏俊、市商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胡拥军、弋江区副区长汤军分别做了致辞发言。 
活动期间举行了揭牌仪式,分别是市商务局副局长胡拥军、市民政局主任杨先富及芜湖市服贸和外包协会会长卢鹏共同为更名后的芜湖市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协会揭牌;省商务厅服贸处副处长张红平、我会秘书长夏俊及芜湖市服贸和外包协会常务副会长唐瑞华共同为安徽省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协会芜湖代表处揭牌。

协会动态

我会举办2021安徽(芜湖)
服务贸易发展论坛活动

2021年1月8日,芜湖市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协会第二届会员大会暨2021安徽(芜湖)服务贸易发展论坛在安徽芜湖成功召开。

—100—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提高我省呼叫服务行业人员素质,展现我省呼叫服务从业人员的职业风采,促进呼叫服务行业良性健康发展,我会于2020年11月26日举办2020年安徽省呼叫中心外包服务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展现我省呼叫中心服务外包从业人员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为鼓励先进,我会积极推荐在本次大赛获个人一等奖的韩金恒、姚瑶选手申报相关荣誉,经安徽省商务厅、安徽省总工会、共青团安徽省委员会、安徽省妇女联合会批准,韩金恒选手荣获“安徽省青年岗位能手”称号,姚瑶选手荣获“安徽省三八红旗手”称号!希望两位获奖选手珍惜荣誉,不断发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技能报国的道路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协会动态

2020年安徽省呼叫中心外包服务行业
职业技能大赛获奖选手荣获
“安徽省青年岗位能手”、“安徽省三八红旗手”称号

—101—

早春三月暖,十里桃花香。在3.8女神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协会举办了“女神节会员沙龙—红酒品鉴会”活动。
此次活动邀请了各会员单位的女神高管参加,现场进行了红酒知识讲解、品鉴及互动,共同感受了红酒文化。
活动首先由主持人介绍了参加品鉴会的各位女神们,并感谢协会客户服务专委会副秘书长徐进,为我们此次的红酒品鉴会提供了场地和红酒等支持。 
活动还特别邀请了柒点法兰总经理杜春艳为我们讲解红酒的专业知识和品鉴方法。杜春艳从2009年就开始从事葡萄酒行业,曾多次去法国进修学习,成立了安徽巨欧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并创立了这家柒点法兰品牌。 
随着杜春艳的讲解和品鉴,带领我们一起感受了红酒的魅力和风采,让我们不仅能与美酒零距离接触,品尝不同种类的地道红酒,还从专业角度让我们了解到了红酒文化。 
随后,是女神们的自由交流环节,大家畅所欲言,气氛十分活跃。
最后,在场的女神们一起合影留念,品酒会至此圆满收官。

协会动态

38女神节·会员沙龙圆满收官

—102—

协会动态

—103—

为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加快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今年我省首次在上交会长三角一体化专区设立安徽展馆,聚焦智能语音、精密仪器、芯片设计等领域,组织了科大讯飞、赛为智能、东超科技等2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参展参会。商务部服贸司陈春江司长一行巡视了安徽展馆,仔细了解了科大讯飞的智慧城市管理技术、观摩了赛为智能机房巡检机器人,对我省展馆布置、展示的企业、产品和技术给予了充分肯定。我省展馆东超科技的无触摸医疗自助机、索伊的机器人饮料机等展品格外引人驻足,体验交流人气爆棚。
此次上交会,参会企业一致认为,通过上交会平台,不仅展示了我省技术进出口领域发展优秀成果,更重要的是宣传了企业形象,提高了知名度,结识了专业客户,开辟了合作渠道。展会期间,多家参展商和产业链相关企业进行沟通洽谈,并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4月17日,第八届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以下简称“上交会”)圆满闭幕,安徽特装馆首次亮相上交会长三角专区取得圆满成功。

我会承办第八届上交会安徽特装展
取得圆满成功

协会动态

—104—

此次上交会,科大讯飞和赛为智能荣获组委会颁发“优秀人工智能项目”荣誉。因工作突出、表现优异,省商务厅荣获组委会颁发的“最佳组织奖”和“最具号召力组织”,我会也荣获“最佳合作机构”。

为表彰全省各条战线上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团结动员全省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踊跃投身 " 建功‘十四五’ 奋进新征程 " 劳动竞赛,以新气象新作为助力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献礼建党 100 周年。日前,安徽省劳动竞赛委员会、安徽省总工会联合公布了2020年度安徽省劳动竞赛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等表彰名单。
在我会举办的“2020年安徽省呼叫中心外包服务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冠军的深圳平安综合金融服务有限公司合肥分公司经理姚瑶荣获“安徽省劳动竞赛先进个人”称号,并被授予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同时大赛的举办单位之一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财会金融学院也获得了“安徽省劳动竞赛先进集体”称号。
热烈祝贺我会以下获得荣誉的会员单位及其职工。

2020年度安徽省劳动竞赛先进集体
和先进个人表彰名单公布

全国工人先锋号
惠而浦(中国)股份有限公司滚筒智能车间
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状
华益药业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安徽省劳动竞赛先进集体
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财会金融学院
华益药业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安徽省劳动竞赛先进个人
(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徐玉林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
费世平  安徽教育出版社社长
姚瑶  深圳平安综合金融服务有限公司合肥分公司经理

—105—

协会动态

5月8日下午,中国职业经理人协会会长、原安徽省副省长、我会首任会长文海英携我会党建指导员项莉、会长张浩、秘书长夏俊等一行赴高新区管委会开展交流座谈,省商务厅服贸处处长、一级调研员鲁伟陪同交流。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方向民、高新区经贸局副局长阚伟、高新区经贸局企业服务处袁静等参与接待。企业代表安徽省通信产业服务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经理陈猛、中徽建技术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夏波参与座谈。

中国职业经理人协会会长、原安徽省副省长、
我会首任会长文海英一行
赴高新区及会员单位中徽建交流考察

座谈会上,首先由方向民主任详细介绍了高新区产业发展特色、汇报了数字服务出口基地的运行状况,提出了在探索数字服务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和建议。随后,与会嘉宾就高新区自贸片区带来的贸易便利化、综合性国家开发中心核心区带来的科技创新与人才优势、数字服务范畴及发展方向、数字服务出口基地相关政策、我会与高新区协同开展数字贸易相关研究及培训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文会长就高新区数字服务出口基地现阶段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并为其未来发展提出了两点建议。文会长表示“数字服务大有可为”,疫情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高新区要抓住这一战略机遇,一方面要做到工作思路上的高度开放,另一方面要确保平台功能的兼容并蓄,视野要开阔,工作要做实,要在探索数字服务出口领域超前跨越一步。

—106—

协会动态

座谈会后,文会长一行来到安徽省通信产业服务有限公司子公司中徽建技术有限公司考察交流。我会会长、安徽省通信产业服务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张浩就安徽通服的组织架构以及公司在“数字出口和服务贸易”方向指引下的业务发展开展了全面的介绍。中徽建技术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夏波重点展示了中徽建公司发展历程、企业资质、业务种类,国内外业务区域等信息,全面的讲解了公司在国家“一带一路”和“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指引下拓展公司业务,服务数字经济发展。文会长一行对安徽通服在通信行业领域下的建设服务能力表示肯定,对中徽建助力数字服务的发展方向表示赞赏。

—107—

协会动态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的通知》(教职成〔2021〕2号)及安徽服务外包产业学院理事会章程规定,深化校企合作,解决服务外包企业招人难、用人难等行业痛点,由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安徽省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协会主办、安徽服务外包产业学院承办、安徽银雁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协办的2021安徽服务外包产业学院专题活动暨金融专业群建设研讨会于2021年5月21日下午在安徽银雁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举行。

2021年安徽服务外包产业学院专题活动
暨金融专业群建设研讨会成功举办

研讨会邀请了来自我会会员单位安徽银雁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安徽盛泉金融服务有限公司、深圳平安综合金融服务有限公司合肥分公司、平安付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合肥云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安徽骅丰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科讯嘉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10余位行业企业专家参加,我会党建指导员项莉、安商院校党委委员、副院长孟祥年出席了会议,财会金融学院院长潘海红、党总支副书记刘超及相关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及我会秘书长夏俊参加了论证会议。

—108—

协会动态

会议由潘海红院长主持,潘院长就本次会议主题—建设金融专业群、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相关背景介绍。孟祥年院长从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目标、课程设置、课时分配等方面阐述了此次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点,指出此次的金融专业群建设研讨会正是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一次深入践行。
随后,由安商院学生处处长、金融服务与管理专业带头人余海萍、安商院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保险实务专业带头人刘静、安商院财会金融学院办公室主任、金融科技专业带头人马京京及安商院金融教研室主任、财富管理专业带头人陈立刚分别就金融服务与管理专业、保险专业、金融科技专业、财富管理专业4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具体介绍。
在认真听取了相关介绍后,我会副会长、安徽银雁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钱进建议学校要在人才培养的前瞻性和前置性上下功夫,培养学生对于职业岗位的自我认知。我会秘书长夏俊从行业发展的视角,针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国际化、智能化及数字化倾向等方面提出了专业意见。安徽盛泉金融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杰、深圳平安综合金融服务有限公司合肥分公司综合管理部负责人苏仕尧、平安付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副总经理徐进、合肥云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顾云、合肥云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办主任饶润珠、安徽骅丰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建苗、安徽骅丰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董事兼总助陈启正、科讯嘉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市场部副总监司斌、安徽银雁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经营管理部经理张玮等来自我会会员单位的优秀企业家们结合各专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对人才知识、能力的需求,对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前瞻性、可行性进行了讨论,给予了人才培养方案充分的肯定,同时也从课程体系设置,学生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提出优化意见。
随后,大家听取了安商院财会金融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刘超关于学院学生实习和毕业情况的相关介绍。最后,我会党建指导员项莉就此次论证会做总结讲话,项指导员高度肯定了此次研讨会,表示此次研讨会是我会服务外包产业学院成立以来的首个专题活动,意义重大,协会各单位成员要从自身做起,深入践行校企合作,为我省服务外包专业人才的培养贡献力量。
此次人才培养方案研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通过此次会议,梳理了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的问题与经验,进一步完善专业人才培养顶层设计,为我省服务外包专业人才培养打下了夯实基础。

—109—

协会动态

我会首个安徽省地方标准正式发布

DB34/T 3901-2021
《金融服务外包基本要求》
安徽省地方标准正式发布
2021/06/15

—110—

协会动态

2021年6月15日,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告,由我会理事单位安徽盛泉金融服务有限公司与我会等单位共同起草的首个省地方标准《金融服务外包基本要求》正式批准发布。该标准将于2021年7月8日正式实施。
Tips 标准建设的必要性 
金融业标准是金融业健康发展的技术支撑,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等5部委联合发布的《金融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提出了“十三五”金融业标准化工作的指示。该《规划》围绕标准的建立、修订和实施宣贯等提出任务要求,一是建立新型金融业标准体系,优化银行等专业领域内金融产品与服务、服务设施设备、服务质量和行业管理标准;二是强化金融业标准实施,发挥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等各方面的作用推进标准公开。随后,2019年中国人民银行组织开展了年度金融领域企业标准“领跑者”活动,明确要求相关企业要不断总结经验,扩大标准领域,以此激发金融机构的创新活力,推动建立“有产品必有标准”的治理体系。 
金融服务外包是指金融企业持续地利用外包服务商来完成以前由自身承担的业务活动。外包可以是将某项业务(或业务的一部分)从金融企业转交给服务商操作,金融服务外包在提升金融机构的专业效率和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上作用日益显现。随着金融服务业务不断扩展,第三方金融服务外包商承接业务多、范围广,且相关标准体系待健全。为促进金融服务外包行业发展,降低金融服务外包风险,提高服务质量,急需制定相关的基础标准来规范和控制外包过程。
标准建设的意义
《金融服务外包基本要求》标准可优化金融服务外包业务流程,降低服务外包供需双方的沟通成本,提高金融服务外包工作的效率,响应了国家要求,降低金融服务外包风险,提高金融服务质量,保障金融机构和金融消费者权益,对金融服务外包行业起到引领和示范效应。作为我会在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领域的首个地方标准,《金融服务外包基本要求》标准的发布为我会参与标准化相关工作提供了优秀范例。
起草单位 
第一起草单位
安徽盛泉金融服务有限公司
参与起草单位
安徽省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协会
安徽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

—111—

协会动态

我会成功承办自贸区建设与数字贸易
发展新机遇高级研修班

6月22日至24日,由安徽省商务厅、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我会承办的自贸区建设与数字贸易发展新机遇高级研修班成功举办。来自我省各市、县、区商务局分管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业务的负责人、安徽自贸区各片区管委会的同志、省级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园区以及省内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龙头企业的代表,省内行业协会的管理人员、高等院校的老师们等60余人参加本次研修。
在6月22日下午举行的开班仪式上,省商务厅服贸处副处长、三级调研员张红平、省人社厅专技处二级调研员司永纯和协会会长张浩出席仪式并致辞。

张浩会长在致辞中表示,协会将认真做好此次高研班承办工作,同时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围绕大家共同关心的热点、难点,组织更多种类的专题活动,为我省产业健康、有序发展贡献力量。张红平副处长介绍了本次高研班举办的意义和目的,并表示希望各位学员能通过此次培训,加强业务综合能力,在推进全省服务贸易发展的道路上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强调大家在培训期间要做好疫情防疫工作。司永纯副处长强调了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的重大意义,要求参训学员珍惜机会、潜心研修,做到理论结合实际,把所学所用真正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开班式

—112—

协会动态

开班仪式上,还进行了2020年度安徽服务外包企业十强及ITO、BPO、KPO企业十强颁奖仪式。

领导致辞

颁奖仪式

—113—

协会动态

研修期间,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综合协调处副处长后其洁,安徽电信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王跃,浙江省钱塘数字贸易研究院秘书长罗国正,商务部研究院国际服务贸易研究所(数字贸易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聂平香等分别从不同角度解析了当前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企业所面对的变化等。
期间,还组织参观考察了安徽自贸区合肥片区优秀企业阳光电源和华米科技。
6月24日,本次研修班圆满结束。学员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高研班的学习,全面系统地了解了自贸区和数字贸易等专业知识,同时对个人能力提升和企业创新发展有很大的启发。最后,我们为学员颁发了《安徽省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培训证书》。

随后,皖信研究院院长陈凯、鼎韬服务外包研究院院长齐海涛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报告和讲座。

—114—

协会动态

“学党史 悟思想 践初心”主题党日活动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通知》(中发〔2021〕6 号)、《中共安徽省委关于开展党史教育学习的实施意见》(皖发〔2021〕7 号)以及《安徽省社会组织综合党委关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工作方案》等文件精神,积极发挥协会功能性党支部模范带头作用,扎实开展会内党史学习教育,用党史武装自己、以学习提升能力,利用党建工作进一步带动协会与会员单位共同健康有序发展,4 月 6 日上午,我会与省摄影行业协会在安徽青松研学科普教育实践基地共同开展“学党史 悟思想 践初心”主题党日活动。此次活动有我会党建指导员、功能性党支部成员、秘书处工作人员、会员单位领导或党建工作相关负责人、省摄影行业协会代表近30人参加。

活动开始参观了青松集团文化馆和党群主题教育馆,随后召开了党建交流座谈会。座谈会由我会功能性党支部书记范晓明同志主持;我会党建指导员项莉同志发表讲话,并向大家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讲话精神;青松集团党支部副书记刘文虎作优秀党建工作经验分享;安徽省通信产业服务有限公司、安徽汉高信息科技

—115—

有限公司、合肥影路人摄影俱乐部、安徽青松食品有限公司等 4 家企业就各自党建工作情况和亮点进行了相关介绍。最后合影留恋。
       这次活动让大家在了解党史的同时,增强了党员的文化自信,也增强了支部党员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明确了自身的责任与担当。

党建活动

参观基地

—116—

“铭记光辉历史,不忘初心前行”主题党日活动

随后,大家来到解放广场,瞻仰了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五位总前委成员塑像,并在纪念馆前合影留念。
通过本次主题党日活动,大家纷纷表示重温入党誓词的仪式具有特殊教育意义,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加强了党性教育。要学习先烈崇高精神,在今后的工作中站稳自身岗位,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勇于担当,不怕牺牲,为推动全省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党建活动

在渡江战役烈士名录厅,全体成员排成整齐的方阵,向革命烈士敬献花篮。项莉指导员和范晓明书记缓步走到花篮前,仔细整理花篮缎带,并带领大家向烈士致敬。
在纪念馆一楼序厅,面对鲜红的党旗,项莉指导员带领全体成员高举右手重温入党誓词,表达了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崇高敬意。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为更好的学习党史,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6月29日上午,中共安徽省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协会功能性党支部在合肥渡江战役纪念馆举行了“铭记光辉历史,不忘初心前行”主题党日活动。我会党建指导员项莉同志、功能性党支部范晓明书记、支部成员及秘书处工作人员参加此次活动。

安徽通服荣获中国电信集团“两优一先”多项表彰

6月28日上午,在中国电信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两优一先”表彰大会上,安徽公司有3位同志被评为中国电信集团优秀党员、1位同志被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1个单位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其中中通服和信科技物联网中心曹竹冬作为优秀共产党员代表在大会现场接受颁奖并作事迹宣讲。会后,中国通服公司张志勇董事长、黄晓庆总经理向安徽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王越致电表示祝贺。
 

—117—

来源:安徽省通信产业服务有限公司

企业风采

       张志勇董事长指出,中通服和信科技公司是安徽通服奋发向上、科技创新的缩影,优秀共产党员代表曹竹冬同志现场事迹报告鼓舞人心,激发斗志;他勉励广大员工要以
提价值、控风险,为高质量发展再立新功、再上新台阶。
 

黄晓庆总经理向获奖个人和集体表示祝贺,鼓励他们要珍惜荣誉、再创佳绩,并要求广大员工要汲取榜样力量,为高质量发展担当作为、建功立业。

中国电信集团“两优一先”为榜样,学先进、强信念、落战略、深改革、抓科技、优服务、

营造崇尚榜样、争当榜样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激发全体干部员工干事创业的热情和活力,举理想之旗、扬奋斗之帆,为中国
100周年!

      “两优一先”是身边生动的教材,安徽公司将以本次表彰大会为契机,加大宣传力度,

通服、安徽公司打造“三优”企业、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

用心服务二十五载 汲取奋进前行力量
——安徽省外国企业服务有限公司成立25周年

来源:安徽省外国企业服务有限公司

 韶华匆匆,硕果累累,二十五载春华秋实。2021年4月16日下午,以“25年,感谢一路有你”为主题的安徽外服成立25周年庆祝活动在“故乡第一饭店”—安徽饭店隆重举行。

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齐长林先生在会上致辞,外服公司历经25年的奋斗和拼搏,公司发展稳健有力,赢得了社会和行业的广泛认可及肯定。同时对共同奋斗的员工们表示感谢,激励全体员工在奋进中继续前行。
随后,新老员工都为公司成立25周年送上祝福,感慨公司今天取得的辉煌成绩,更怀念这二十五年来外服所走过的路。大家纷纷表示会铭记“努力工作,享受生活”的外服理念,在未来前行的道路上再接再厉,同心同行,携手并进!

—118—

企业风采

发布会上,宝葫芦集团重磅推出了G6档案一体机,融合了符合国家信创要求的软硬件设备,具备高安全、高优化、免部署、即插即用等特点。
中国档案学会理事、宝葫芦集团产品总监王国才在会上介绍,此次发布推出的档案一体机与市场上通行的一体机有着本质区别,出厂即预置了国产操作系统、国产数据库、国产中间件等。帮助用户简化了部署过程,加快业务上线时间,降低运维难度和成本,提高整体解决方案的可靠性与实用性,全方位的信创方案集成能力,保障了信息安全。轻松实现档案信息上链、数据可信传输、安全保密性强、文档一体化、节点可扩展。
此次发布推出的档案一体机是宝葫芦集团贯彻落实国家档案局积极运用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档案信息化战略转型的要求,以承担的国家档案局科技计划项目为依托,在《G6区块链应用系统》的基础上,将软件、硬件以及区块链技术有机融合,解决了当前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如何实现电子档案安全保存和有效利用等问题,高度整合的一站式服务及产品,大大减少了用户的后顾之忧。
据悉,V8档案一体机也在本次发布会上同步推出。

智造一体 为档而生——宝葫芦区块链
智慧档案一体机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来源:安徽宝葫芦信息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1年6月18日,“智造一体 为档而生”宝葫芦区块链智慧档案一体机产品发布会在北京圆满落幕。国家档案局科技信息化司负责人蔡伟、工信部绿色基金会书记刘志华、宝葫芦集团董事长、总裁孙连峰及代理商代表出席了此次发布会,主流媒体、行业媒体对此次活动进行了全程报道。

—119—

企业风采

科大讯飞“语音识别方法及系统”
发明专利荣获中国专利金奖

来源: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

近日,第二十二届中国专利金奖获奖名单公布,科大讯飞“语音识别方法及系统”发明专利荣获金奖。
中国专利奖是由国家知识产权局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共同开展评选,是国内知识产权领域的最高奖项,中国专利金奖近三年来每年只有30个专利能获得。此次获奖,不仅是对科大讯飞知识产权工作的认可,更是对科大讯飞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的高度肯定。 
金奖技术突破智能语音交互“天花板”
语音语言是作为最自然便捷的交流方式,是人类社会的瑰宝,传承文明,承载文化。在人类社会迈向智能时代之际,语音交互已成为智能设备的关键入口,将引领万物互联时代交互变革,深刻影响并改变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方式,而语音识别作为语音交互的基础性关键核心技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此次获奖专利通过提出“静态+动态”网络空间实时融合路径解码寻优算法,解决了面向多领域、多用户、多场景下识别效果差、反应速度慢、系统构建时间长等技术问题,显著地提升了语音识别效果。

—120—

企业风采

本次科大讯飞荣获中国专利金奖,是对科大讯飞坚持自主创新、重视创新保护的褒奖,彰显了科大讯飞傲人的语音识别技术实力以及扎实的知识产权工作。目前,科大讯飞语音识别技术,经过产业实践和国际竞技平台的验证,成绩斐然。在国际多通道语音分离和识别大赛CHiME中,科大讯飞自参赛后三度卫冕。2019年,科大讯飞新一代语音翻译关键技术及系统获得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最高荣誉SAIL(Super AI Leader,即“卓越人工智能引领者奖”)应用奖;同年9月,成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官方自动语音转换与翻译独家供应商,致力于打造首个信息沟通无障碍的奥运会。
此外,科大讯飞还承担多项国家级创新任务:首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首个认知智能国家重点实验室、首个语音及语言信息处理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国家智能语音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等、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智能语音技术)等等。

—121—

企业风采

在国家建设“数字中国”和大力发展“新基建”战略背景下,新一代信息技术迎来新一轮蓬勃发展,运用BD+AI技术助力社会治理的理念进一步跃升,惠及国计民生,赋能千行百业,已融入到政务服务、城市超脑、智慧社区等各大应用场景,不断推动社会治理的协同化、智能化和专业化。
安徽在创新、产业、生态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2020年,安徽省高屋建瓴地提出“数字江淮”建设战略规划,不断推进“数字中国”在安徽落地,促进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在全社会深度应用,进而带动安徽省乃至长三角地区的数字经济发展。
科大国创作为国内领先的数据智能技术研发和应用的高科技企业,一直以来致力于利用数据智能技术赋能社会各领域的数据智能能力。经过多年的深耕行业,科大国创已积累了领先的数据智能技术、深厚的行业经验、过硬的交付能力、优质的行业客户等优势竞争力。参与“数字江淮”的建设,科大国创义不容辞,公司将发挥多年积累的大数据处理技术和深厚的行业经验优势,推动安徽实现以数据为驱动力的数智化转型。

“智慧+政务”科大国创助力开启
智慧型政府新时代

来源:科大国创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助力“数字江淮”打造数据底座
6月25日,由安徽省数据资源管理局牵头建设的江淮大数据中心总平台正式上线发布。作为全省数据资源总平台、总枢纽,江淮大数据中心总平台的上线试运行,将有效提升数据资源使用效率,推动政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和数据归集、共享、应用,为推动全省数字化转型、助力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江淮大数据中心按“1个江淮大数据总平台+16个市子平台+N个省直部门分平台”的“1+16+N”总体框架体系建设,其数据交换平台由科大国创负责设计搭建,是总平台的数据汇聚交换枢纽,主要负责16个地市及57个省直部门子平台的数据汇聚工作,为“数字江淮”提供基础数据支撑,为安徽省“数字江淮”战略打下牢固底座。目前,上线数据目录数达4.36万条,挂载数据资源数3.88万条,构建的全省统一、可共享的大数据资源湖入湖数据量超过200亿条。大数据湖已对外提供1773个服务接口,在政务服务、疫情防控、人口普查、身份认证、不动产登记、公积金业务办理等多领域实现数据应用,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良好社会效应。

—122—

企业风采

       
值,打破信息壁垒,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以最大程度利企便民,智慧+政务,已经开启智慧型政府新时代。作为大数据研发和应用的国家队,高可信软件研发及推广的创新者,数据智能技术与实践的领先者,科大国创将继续发挥自主创新的研发优势,坚定贯彻“智慧+”“产品引领”“平台驱动”三大发展战略,以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前沿技术,为智能时代添砖加瓦,推动国民经济各领域向智能化和智慧化社会迁徙,共创人类美好生活!

皖信人力荣登「Spark领航者」HRoot 
2020年度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奖榜单

来源:安徽皖信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

2021年5月28日,HRoot 2021年度中国人力资本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皖信人力作为安徽省AAA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及重点龙头企业,在「Spark领航者」HRoot 2020年度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榜单评选中斩获大奖,荣膺“2020年度人力资源外包赛道上榜企业”! 
获此殊荣,是对皖信人力长期以来不懈努力的肯定,我们将始终秉承“睿信勤博”的服务理念,坚持“以技术驱动人力创新,卓越服务缔造未来”的战略方向,在人力资源一体化服务的发展主轴上,以技术驱动企业革新、战略咨询专业服务和信息化人力互联生态圈三大发展驱动力引领人力资源领域跨越式发展!

—123—

企业风采

用科学的方法让“沉睡”的数据大大增

安徽盛唐连续三年荣获“优秀服务业企业奖”

来源:安徽省盛唐服务外包有限公司

2月5日,合肥经开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桑林兵,经贸局副局长张和云等领导一行莅临安徽盛唐指导工作,并为安徽省盛唐服务外包有限公司现场颁发合肥经开区2020年度“优秀服务业企业奖”这一殊荣。安徽盛唐董事长金颐、总经理高肖夫及公司各部门负责人全程陪同接待。
为表彰先进,树立优秀典型,进一步激发企业开拓创新、转型升级、争创一流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响应国家相关疫情防控政策,合肥经开区开展本次“送奖企业”活动。

—124—

构的目标。
       董事长金颐表示,感谢经开区管委会领导在百忙之中莅临指导工作,这些年安徽盛唐取得的系列成绩离不开经开区管委会对公司一贯的关怀和帮助。连续三年获得“优秀服务业企业奖”,鼓舞了安徽盛唐更加坚定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的信心和决心。安徽盛唐一直秉承“为人才创造机会,为企业发掘资源,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发展理念,2020年,安徽盛唐的总营收达到4.6亿元以上,目前已经与百余家高等院校达成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力争成为中国中部地区最具竞争力的人力资源服务平台之一。
       此次到访,桑主任还饶有兴趣地参观了安徽盛唐非公党建的建设情况,对公司利用楼道空间设置党建宣传栏、发挥党史文化教育作用等创新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在荣誉墙前,为安徽盛唐获得的“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合肥市劳务派遣单位诚信等级A级企业”等多项荣誉奖项点赞

 桑林兵主任向金颐董事长颁发合肥经开区2020年度“优秀服务业企业奖”奖牌和奖金

企业风采

随后,双方举行座谈。桑林兵主任提出,安徽盛唐一直坚持扎根经开,在人才培训、人才派遣、服务外包等各项业务领域不断进步发展,为用工单位和求职者提供了高效优质的人力资源服务,为合肥经开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力资源服务支撑,此次获得“优秀服务业企业奖”实至名归。希望安徽盛唐接下来继续创新发展,加强宣传,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在促进就业创业和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早日实现万人人力资源机

责任编辑:夏俊、朱燕                                 审校:程圆圆、苏宏、黄智莺、郭倩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