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宜昌职工文学 2024年02期 总第020期

宜昌职工文学

宜昌市职工文学读书协会主办

2024年02期  总第020期

02

中华辞赋鉴赏公益讲座(江必新)

地址:
湖北省宜昌市隆康路10号
邮箱:
1410465391@qq.com

校 对:
蒹 葭 刘金祥 高莉玲

宜昌市职工文学读书协会主办

顾 问:
张泽勇   肖思科

主 编:
张永久

责任编辑:
若 水

编 审:
冯汉斌

编 委 会:
冯汉斌   刘小平
阮仲谋   陈   刚
张明俊   姚正威
彭红卫   熊本旭

-------------------------------------------------------------------------------

01
07
13
19
24
34
39
43
00

我把童话写在故乡的大地上
一闪一闪亮晶晶
拾溪拾梦
  
爱上阅读
 
南繁候鸟:
迁徙潜心育种,端牢中国饭碗
与时间赛跑,为生命接力
——致敬小洋与急救团队
用尽一生去生长
今 夜 有 备
一百二十个接管嘴

陈木兰
苏富琼
向昌浩
向    刚
王傲雪
郑    洋
李晓敏
吴慧玲
万剑波

龚    珊
杨大芹
汪    雷
王    燕
田倩倩
姚小炎
邓松龄
彭    峡
赵阳 张晓双
田    甜
严冬香

心世界 微创造
——走近夷陵人民医院心内“铅衣侠”
永不忘
铺满阳光的三尺讲台
我的工会我的家
“鲜妈,仅用一支笔便让江山入画”
追 光 者
绿染夷幼梦 时光笔墨长
梦醒时分
做好新时代楷模,谱写公路养护新篇章
眼里有光  心中有梦
一朵花的使命就是让自己开花

53
59
64
70
74
79
83
89
00
00
00

01

我把童话写在故乡的大地上

陈木兰

如果你问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会说:我是一个相信童话的人。
我的家乡百里洲是一座孤独的江心洲,四面环水,交通不便,进出只能坐船,交通的不便其实很大程度上阻隔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这也意味着在我人生中非常重要的童年、少年时代,生活在一个物质和精神都非常贫瘠的环境里。
但我一直觉得自己非常幸运,在那个连苹果我们都吃不起的年代,我在同学家借到了一本童话书。正是那本童话书,打开了我人生的大门,也为很多年后的岛上书店,埋下了一个伏笔。
小时候在我们农村,夜里经常停电,我们买不起蜡烛,用一只调羹,装点棉油,点上一支灯芯,发出微弱的光,用来照明,有一晚停电了,妈妈在厨房洗碗,我就趴在灶台上,就着那一点微光,读那本借来的童话书。有一个故事讲到一个女孩,从小被巫婆施了诅咒,从出生就被关在巫婆家菜园里的一座高塔之上,直到最后有一位王子来拯救了她。

不知道为什么,我被这个故事深深地迷住了,在我的童年少年时光里,我觉得自己被困在孤岛上,就像被施了诅咒,连一本童话书都买不起,更别说走出去了,我常常幻想:我的王子什么时候来拯救我呢?
在贫瘠的生活环境里,是童话和文学给了我很多的力量和勇气。后来我又读到了另一个童话,讲的是一个被赶出家门的女孩,在街头流浪,她身上穿着薄薄的衣衫,戴着一顶破帽子,手上拿着一块面包。她一路上遇到了更多的穷人,她把自己的面包、帽子、衣衫都送给了他们,直到她遇到了一个快要被冻死的小孩子,可她自己只剩下一件贴身的袍子,她想,反正已经天黑了,没人看得见我,于是她把仅有的一件袍子脱给了那个快要被冻死的孩子。
就在那一刻,满天的星星都从空中降落,叮叮当当地落在了她的身边,变成了一枚枚的金币。同时,还有一件非常漂亮的衣衫,落在她身上。这个故事名叫《星之塔勒》,塔勒是古欧洲的一种钱币。
长大之后的我,又被这个童话故事深深地感动了,它讲的是一种终极的真善美。我,还有我身后无数个被落在乡村的孩子们,我们一定不是那个被关在高塔里面的女孩,我们不需要王子,我们不仅可以得救,还可以帮助更多的人,哪怕我们只有一个面包,一件衣衫。
因为这些童话,才有了后来的岛上书店。

02

岛上书店创办于2019年的秋天,它是一间乡村公益书店,面积不大,只有150平,但它容纳了一个非常大的世界,全国各地的好朋友给我们寄书本和物资,可以说是很多人一起在供养着这一间乡村书店。然而,在乡村做公益书店,并不是我们一开始想象的那般一帆风顺。由于长时间的“与世隔绝”,导致很多人的思想依然很闭塞,所以突然在乡村多了一间免费读书的书店,我们一开始收获的更多的是质疑和不理解。岛上书店在长达半年的时间内是无人问津的,同时伴随着很多疑惑的声音。
第一年,没有人靠近我们,我们便走出去,走到邻居、乡亲们面前,面对面地和他们产生链接,慢慢地有人开始信任我们,开始走进岛上书店读书;第二年,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来读书,我们开始举办读书会,我们的每场读书会都独具特色,读者从1岁到80岁的都有;第三年,我们开始将读书会升级,邀请社会各界的朋友来到我们的读书会做分享,医生、警察、作家、音乐家、农民等等,大家见到一个个活生生的发着光的榜样。
给予精神的支持、情感的抚慰、智慧的启发、信念的扶植,这些都是无形、高级、深远、有力量的。慢慢地,岛上书店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免费阅读的地方,它承载了更多的意义。
第四年,除了在前三年的基础上做得更扎实以外,岛上书店也得到了政府、市委宣传部、总工会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我们拥有了更多的读者、志愿者,以及贵人——有一些企业和单位,开

始付费请我们承办读书会以及做活动策划,这是一间公益书店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步,我们非常感恩,因为我们不再是童话故事里那个可怜得只剩下一件袍子和一块面包的女孩,我们可以为我们的家乡,为这个社会做更多的事。

岛上书店的第五年,我们开启了“一平米阅读空间”项目,追溯到我的小时候,点着一盏棉油灯,趴在灶台上读童话书,那时候我对美好的东西有很深的渴望和向往,而当今的乡村孩子,他们缺少的的不再是物质条件,而是对美的渴望,对知识的向往。简单来说,点灯计划是为那些有文化需求的孩子,在家里开辟出一个空间,布置成一个很美很舒适的学习空间,从物质上我们提供书桌、椅子、台灯、书本、学习用品、体育用品、生活物资等等,从精神上,我们提供不定期的回访、阅读辅导、心理疏导、开展活动等服务。相当于在学校教育的基础之上,又为这个孩子提供了一个特殊的陪伴。我们的这个项目同时被称为“点灯计划”。
从计划开启,半年的时间内,我们“点亮了”55盏灯,也就是为55个乡村孩子在家里打造了一平米阅读空间,这些孩子每一个我们都进行了深度的走访,每个人的家庭情况、兴趣爱好、梦想,我们都做了详细的了解,所以每个孩子得到的书本、学习物资和回访的方式不尽相同,就像医生诊断病人那样,每个孩子有专属于自己的“诊疗方式”,但万变不离其宗的就是“文学的力量”。
我记得有个得过先天性心脏病,现在留守在岛上和爷爷奶奶一

03

04

起生活的男孩,当我们和家人沟通后,得到家人的理解和配合,为他打造了一平米阅读空间后,他用双手撑在那张崭新的桌子上,蹦了起来……点灯计划里,还有很多个动人的故事,可以很骄傲地说:我们正在把一部无比动人的童话,写在家乡的大地上。同时我也很感恩,感恩这么多的人爱着岛上书店,感恩岛上书店它帮助我从一个“小我”成长为今天的“大我”。

2020年4月,我离开县文旅局平调到总工会任党组成员、副主席。利用工作交接的两天时间,我上《学习强国》找到“习近平文汇”栏目把《习近平论工人阶级》通读了一遍,做下了近两万字的读书笔记。曾经“工会”两字在我的记忆里仅仅停留在生日蛋糕的画面,至此,我才真正懂得“工会”神圣的职责和使命。暮气的心境仿佛荡起春水般的涟漪,一闪一闪亮晶晶。
还记得第一次乘坐出租车到工会报到,我说到县总工会,师傅用很疑惑的口吻问我:“工会是个什么会?在哪里呀?”我把周围的建筑物都罗列了一遍,师傅恍然大悟地说:“哦,原来是蓝天艺术培训中心啊。”属实,师傅所说的培训中心是一家进驻工人文化宫的少儿培训机构。工会是广大职工的“娘家”。一个在小县城大街小巷穿行的出租车师傅居然都不知道有工会这样一家单位,更别说其他行业的职工。
县级总工会人员编制凤毛麟角。挂职副主席分管维权服务和职

我们可以思考一下,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的人吗,像童话一般的人,他的整个生命是向善向美的,他一生的努力就是不断完善自己,一个人在完善自己的同时,所做的一切工作恰恰也是在完善这个社会。未来三年,岛上书店的工作重心就是“点灯计划”:让孩子们手边有文学、枕边有童话、心中有灯塔。
我期待,更多的人加入我们一同来谱写这篇大地上的童话,同时我也深深期待,在我们的祖国大地上,在更多的乡村,都有这样的灯塔,去照亮、去救赎。

一闪一闪亮晶晶

苏富琼

05

06

工服务中心,其他职能部室全部由我分管。初到工会办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学习强国》上的《习近平论工人阶级》《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湖北省工会困难职工帮扶资金使用管理实施细则》等通知,整理成《工会工作资料汇编》,印制500本。通过全会、组织建会、工会干部培训班等方式发放到各基层工会,做到工会干部人手一本。

工会宣传教育工作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推动工会宣传教育工作增能力提水平上台阶,关键要建强一支宣传干部人才队伍。县级总工会人员编制紧缺,部室负责人都由协理员担任,工龄平均达到10年以上。长时间在一个单位工作容易养成惯性思维和自我设限模式。大家有一个共同的口头禅就是“干了也白干,反正都是倒数几名。”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刚到工会,我请一位部长起草一个活动通知,我口述一遍后,她一脸懵地问我:“您说的什么,我没有明白。”当时我的心“咯噔”一下,“好家伙,起步不是抬庄而是抬杠。”后来事实证明她当时确实没有听懂。既然如此,所有工作就只能从最基础抓起。我带队先后到机关、工厂、车间、田间地头参观学习,通过现场学找差距补短板;开展周四系列“微课堂”,让每个工会干部学习开口讲话;做万字读书笔记、写千字心得体会文章,训练每个工会干部写作能力;协理员实行百分制量化考核,每月考核结果张榜公示,形成你追我赶争上游的浓厚氛围,促进执行能力的提升。

“看报看题、看书看皮。”我教工会干部要养成摘抄的习惯,要多学习他人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方法、发达地方先进的工作理念和经验。而最好的老师就是《工友》《中国工运》《工会信息》《工人日报》等报刊杂志、各级工会网站。当初教他们的一段话还在《工会信息》“信息短波”中刊发。
我接手“五峰工人”微信公众号时是服务号,每月可以推送信息4次,共有700多个粉丝。半年后,我们率先各县市区把服务号平移为订阅号,实现了每日可以推送一次信息。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后决定将公众号划分为“榜样、聚焦、温暖、书香、健康、风采”六个专栏,两周一个轮回,较固定时间推送固定板块的信息。通过线上和线下问卷调查,广泛征集职工意见,结合工会实际制作了一批“书签、茶杯、环保布艺包、水壶、文化衫、抱枕”等有工会LOUGO和“五峰工人”二维码的文创产品,进一步加大对工会工作的宣传。受到各级领导的好评和职工青睐。
“温暖”栏目曾发出一条“@返乡人,‘娘家人’发放返岗车票补贴啦!快来领取哦!”的信息,当天点击量就突破了1.5万,翻历史记录10多倍,热线咨询电话接连不断,留言近50条,后台收到申报表120多份。此条信息引起广大职工的关注和再宣传。开始有人主动登门咨询:“我们社区想成立工会组织,应该怎样做啊?”“我们单位以前成立了工会组织,但一直没有开展过活动,请多指导。”县总工会的部室负责人感慨地说:“曾经,我们在五峰工会群里喊一句话,

07

08

几乎没有人理睬。现在发出一条通知竟是一呼百应。曾经多次拒绝成立工会组织的企业终于建会。好有成就感啊!”

“一本书就像一艘船,能带领人从狭隘驶向生活无限的广阔。世界至繁,天地至简,人人都需要一间雪堂,用大片留白的情趣和隽永,容一个人的万千思绪,保留天然的一点纯真和素朴,发现世界更多的美好。”这是我在开办“书香”栏目时写的编者语。从当初的约稿才有稿件发出到现在稿件的富裕,越来越多的职工开始乐意分享读书心得、游记、家书等小文。其中一篇《写给儿子18岁》,点击量近9000,转发次数超300。掀起了一阵读书热潮。像这种小文还有《南河风物》《秋果上任》等多篇,点击量都超过了5000。
“水滴集多成大海,读书集多成学问。”不知不觉,大家有了一种能在“五峰工人”发出小文为荣的骄傲感。点亮更多人心中的一盏灯,一闪一闪亮晶晶。
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为了把大会精神迅速学习传达贯彻好,我们在“五峰工人”公众号短视频开办“立足岗位 奋斗有我”专栏,发动各级劳模工匠、产业工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基层工会干部、广大职工结合自己工作实际,谈感想、讲体会、说做法、传技能,每周较固定时间发出1条,全县8个乡镇联合会、多个基层工会积极组织拍摄投稿,因一时收到的短视频较多需要排队等待,有的基层工会忍不住就主动打电话询问:“是不是我们拍摄的质量不高没有发出啊?需要修改的

请指出问题我们马上来调整。”一年时间,共推出61条短视频,总点击量379468,平均点击量6221,最高点击量23000。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都纷纷参与点赞和转发,充分调动了工会干部和广大职工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本栏目开办的成功之处在于打开了宣传大格局,采取系统思维模式:即系列作品、系列人物、系列产业、系列事件、系列做法、系列经验、系列推送。大力弘扬唱响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用广大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先进典型真正“亮”起来,让职工群众“学”起来,筑牢宣教“主阵地”。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2年底,“五峰工人”粉丝突破10000,占会员总人数的0.33%。“五峰工人”新媒体在2023年中工网公布的县级工会新媒体TOP100连续18周排行第一。视频号获得2023年“全国工会网络正能量新媒体(短视频组)”十佳称号。2021年—2023年全市工会工作年度考核,五峰由倒数进入优胜行列。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一闪一闪亮晶晶。

09

10

武陵逶迤,湾潭大山里一湾连着一湾。湾湾都有小溪流。溪流拐弯处大多有一泓深潭。白鹭湾、关岔湾、武夷湾的涓涓细流,结伴流到关岔口时,已是水量丰沛的拾溪。溪水欢快,跌宕,清亮。喝一口,凉津津,甜津津。
拾溪民宿的掌门人王莉女士,短发、一步裙,清爽干练。她端坐于一楼茶吧宽大的茶案前泡茶,用的正是拾溪的清泉。拾溪有签约的茶艺师,定期上门培训。拾溪的员工,人人都会茶艺。王莉更不必说,手法优雅娴熟。但凡她要求员工做到的,自己都会率先垂范。
好水成全一壶好茶。成就一个好民宿,则有太多太多主客观因素。天时地利人和之外,还得有专心匠心恒心。天时地利人和,拾溪有;专心匠心恒心,王莉有。
八月的阳光依旧耀眼。在拾溪,坐于室内,或坐于阴凉处,只要偶尔吹过一片微风,由表及里,都会有更进一层的清凉舒适。
上个世纪末,下学后的王莉不甘心重复父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的命运,绕过湾湾潭潭,逃离般离开鄂西南的大山,跟随邻居远赴石家庄,去看外面的世界,追逐全新的生活梦想。

拾溪拾梦

向昌浩

一脚踏进城市,没有一技之长,只有山里人吃苦耐劳的本性,还有一颗努力成全未来的雄心。来不及迷茫和犹疑,王莉跟着亲戚在酒店入职打工,先从服务员做起。王莉敏锐的管理才能在酒店业迅速得到释放和展示。每个人真的在某个领域有天赋,就看能不能够碰巧遇到。王莉很幸运,打开了正确的那扇窗。短短几年时间,她做到领班,又升到业务经理。
霓虹璀璨的城市,得心应手的行业,水到渠成的升职加薪,光明灿烂的前景……常规思维肯定是坚定不移做下去。王莉却不然,她有悖于常人的认知。她觉得,在异地他乡做得再好,也难以逃脱返乡的宿命。中年半截时被动返乡,弊端显而易见。不如趁青春年华,返乡创业。
他乡纵有当头月,不及故乡一盏灯。当时拼了命也要离开的地方,才是自己未来抛物线的落点。那片土地生长出来的粮食,那片天空闪烁的星光,宛如梦中的橄榄树。
2004年,王莉从远方归航。回到五峰老县城开店。经营成人鞋和女式服装。小城很小,流动人口少,购买力很有限。生活像一杯温水,不冷不热。守着柜台的日常里,她一次次想起在石家庄的日子,悟得餐饮才是自己最感兴趣和擅长的。一件衣服、一双鞋子可以穿几年,可饭是每天都要吃的。凭着这个朴素的想法,她租下公

11

12

路干线旁的一栋酒楼,回归餐饮行业。酒楼很有特色,就像店名“食全酒美”一样。

湾潭拥有1200米的黄金海拔,灿烂的土家文化源远流长,不做康养民宿,不是暴殄天物吗?
2017年,王莉到全国各地考察民宿产业。说话间,她掠起耳鬓滑落的发丝,仿佛掠过千山万水。恩施、苏州、杭州,景德镇,一站一站去看,各有千秋,可博采众长。比如夷陵区石屋民宿的管家服务,给了王莉很多启示。特别是去了莫干山,很惊喜很惊奇很惊讶。莫干山民宿规范里有创意,创意里又规范,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民宿不能等同于农家乐。户外该是原山原水,好山好水好风光,是璞玉。室内是精致雅致,干净舒爽,如琢如磨,是美玉。客人期望值都高,选择时不会降低标准。这是王莉的认知和定义。认知决定方向。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王莉脑海里绘就了拾溪蓝图。专业人做专业事,她聘请了专业规划团队,花了不菲的价格,为拾溪民宿做整体设计。论证打磨,数易其稿,才获得她的认可。
2020年,拾溪民宿开始第一期建设。王莉说,她没有崩溃的时候,但有迷茫的时候。总觉得不管什么事,只要自己努力去做,就一定能做好。她妈妈的评语是这句话的注脚:“这丫头敢闯敢干敢拼,但绝不蛮干。”
一期设计的是轻钢别墅,建设过程可谓一波三折。事过之后云淡风轻地诉说里,隐含着王莉所言的迷茫。

生意红红火火,让王莉在业界拥有了驾轻就熟的掌控力,也撑起了她更大的梦想。三年后,她移师宜昌,先是在民生家园开私房菜馆,后在宜洋汽车大市场做“大妞当家”的品牌店,再后来开疆拓土, “大妞当家”迁到珠海路做成旗舰店。王莉在餐饮界风生水起,兑现了自己的天赋。
做拾溪民宿其实是偶然的缘分。不过极具商业禀赋的王莉,站在时代的风口,凭她灵敏的感知力,偶然也是潜在中的必然。
一帮城里的朋友,在钢筋水泥和车水马龙里穿行久了,就想到王莉大山深处的家里看看。不能轻慢客人是土家的待客之道。王莉斥资40多万元,对拾溪的旧房子全面改造,难度丝毫不逊于建造一座新房。可一年到头,朋友们也就是来住个十天半月,大部分时间还是闲置了。活络的王莉,把“大妞当家”的分店开到了拾溪老家,接待少量住家客和预约餐。住老房子,吃农家菜,生意异乎寻常得好。
等一场浪漫的春雨,催动拾溪的潮水。此时乡村民俗渐成星火燎原之势。好像只有民宿才可以治愈现代人累积的伤,才可以让无处可去,无人可说的困境觅得港湾。那些车到楼下,还在车里发一会儿愣的主人,背起行囊,去寻找一段没有人走过的空间,和一段没有人爱过的时间。在没人认识的地方,索性痛痛快快大哭一场,

卸除一些负累和枷锁,再去解人生这道复杂的难题。

13

14

与厂家签订的合同中,厂家承诺材料到位后,安排6名师傅到场安装。材料费付清了,厂家有部分材料迟迟不发货,通过律师发函督促,材料姗姗进了场。这边一催二接,厂家才派来1名安装师傅,在安装完第一层框架后,师傅声不作气不闻地离开工地,并且带走了施工图纸。王莉持续要求厂家兑现承诺,厂家今天许明天,明天许后天,半个月后,又只来了一个师傅。这个师傅如出一辙,一个星期后离开了工地。再次联系时,厂家提出了一个苛刻的要求:“7万元的尾款加码到13万,付款后再派师傅进场。”面对出尔反尔的厂家,王莉耗不起。时值寒冬腊月,北风呼啸,半拉子工地上,覆盖着几处稀疏的残雪。眼里的热泪流下来是冰凉的水。彼时的王莉是迷茫的。自己经商多年,诚信当头,为什么就有这样的商家自绝后路呢?天无绝人之路,柳暗花明的事总会发生。王莉有个朋友的朋友,曾经在大厂做过轻钢别墅安装,有技术。他耳闻王莉的困境后,急公好义,伸出援手,请了当地几个头脑灵光的小伙子,克服没有图纸的障碍,完成了全房安装。
二期的建设非常顺利。靠山居、临溪雅筑、宴会大厅,都是全木结构。安装工人既专业又敬业。近两个月完成两千多平的安装任务。
拾溪建筑群,有序地长大。除老房子做办公室和员工休息室之用外,商住房间19间,包房5间,宴会大厅1间,投资额度1100万元,全年营业额可达1000万。拾溪距离在建宜来高速设于湾潭的出

口,仅5分钟车程。拾溪的地理不再偏远。“心远地自偏”升华为吟诗作赋北窗里的表达。

住民宿的人,找到了身心的休憩地。可做民宿的人,身体和灵魂都在追波逐浪的路上。王莉一年最少去一次景德镇,挑选那些美丽的坛坛罐罐,带回来实用或摆放。拾溪所有的器物,都是她把关定舵。拾溪还在与日俱增开发新的产品,增设新的贴心服务。
王莉租赁了50亩土地,种植水果和蔬菜。食材尽量自给自足,安全也安心。拾溪与五峰优质商家合作,推介五峰产品。随季节变化赠送伴手礼套盒,有天麻、纯净水、茶叶、食用酱、糖酥,还有松果、石头彩绘等地方特色的文创产品。早安、晚安的牛奶增值服务,匹配有温度的手书卡片,备受客人好评。
色若琥珀的新泡红茶又续上了。品茶和交谈中,王莉只有零星的电话呼入。要知道,“大妞当家”在渔关新县城还有一家分店。这个细节应验了管决策和例外才是当老板的正道。
她说,所有的慌张都是准备不足。工作要做在前面,避免后续的混乱和麻烦。拾溪理顺了,可以帮助本地培育更多的“拾溪”。拾溪所在的茅庄村有20多家民宿,150个床位。都是“溪”字系列。一溪上院、龙溪凤苑、溪缘露营、五溪福苑、瑶溪御苑等。大家抱团发展。王莉深知品牌的力量,只有产业集聚,才能提高接待能力,培育壮大市场。
王莉出资聘请品润机构每月一次到茅庄,给民宿从业者做酒店

15

16

拾溪做得好,墙内开花,墙内墙外都香。拾溪每周都要接待数班参观团队。有政府组织的,有想要提升的,有想要入行的……还有其他一些县市区的投资者,想要在当地建设民宿,礼请王莉前去指导。并想在建好后,请拾溪托管。效益从管理中来,优秀的管理者永远都是香饽饽。
拾溪民宿的15个员工,全是当地人。大多就是屋挨屋的邻居。她们土里刨食了大半辈子,做梦也没想到,可以雨不淋日不晒,就在家门口上班挣钱。这些淳朴的乡亲,在拾溪找到了人生坐标,实现了全新的人生体验与价值。
拾溪,拾溪,灯浅月深,梦里云归何处寻?拾溪拾梦,梦里花开花落,浇心中块垒。王莉在拾溪的画里,描绘画里的拾溪。每个来拾溪的人,都在拾溪拾取了久违的梦想,拾取了一瓣心香。梦在前方,就快步去追寻;梦在身后,就停下等一等。
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飘逸的云朵映照在杯中的红茶里,映照在潺潺流淌的拾溪。
一溪流水水流云。

人生最幸福的事,莫过于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情。
天黑后,建筑工人各自回到自己的宿舍。这些宿舍有时是临时搭建的,有时是短期租住的。一个工地结束后,又将搬到新的工地。因为住不久,宿舍内一般陈设简单,通常是一颗灯泡,一口锅,一张床。稍显宽敞的一些宿舍,里面也就多放了两把旧椅子。向铭的宿舍和大家的一样简陋,但与众不同的是,他的宿舍里比别人多了一个小柜子,里面存放的都是书籍。工友们称它为“藏书柜。”
吃过晚饭,向铭梳洗结束后,便打开书柜,拿出一本书,在灯光下醉心地读起来。书柜里除了两本建筑方面的书籍外,其余的都是文学作品,小说、散文和诗歌都有。有国内的经典名著,也有国外的名家名作。这些书的封面和书页都比较干净、整洁,只有《平凡的世界》这本书的封面磨出皱褶,有的书页也起了毛边,比其它书籍明显陈旧了许多。这本书他应该经常看。他阅读时一般是默看,遇到一些精彩的段落也会情不自禁地读出声来。他常常被书中的情节代入,有时会潸然泪下,有时会哈哈大笑。

餐饮培训。从业者要练就成多面手,什么岗位缺人都能顶上去。这是企业家做大事的眼量与格局。也是王莉回报桑梓的赤子之心。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拾溪也做劳务输出,帮助管理村内民宿营运。除全权托管会适当收费外,其他都是公益服务。

爱上阅读

向刚

17

18

向铭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出生在秭归县凤凰溪村板仓片区。这地方海拔1200多米,山高坡陡,交通不便,经济落后。他的父母都是种地的农民,脚下的两个弟弟又相继出生,人多粮少,家庭十分贫困。向铭两三岁时就爱听大人讲故事。上学后学习在班上名列前茅。很多村民都夸他是块读书的料。他上学不久,他的两个弟弟也陆续上学了,家里的收入远远支撑不了三兄弟的读书开支。为了两个弟弟能安心读书,向铭读完小学就辍学了,回家帮父母干活。二弟读到高中,三弟念完大学,一路上都离不开他的帮助。
三弟大学毕业后,向铭告别家乡,先在广州打工一年,后到浙江一个景区内养了几年金丝猴。金丝猴成为该景区最主要的景点之一后,每天都有很多游客前来游玩。他发现,无论是导游,还是很多游客,他们都满腹经纶,他们的言语之间都透着很深的学问。他非常羡慕他们身上的知识,也希望自己能有一些进步,升华人生。渐渐地,他爱上了阅读。
没过多久,三十岁的向铭结婚了。他的老婆金菊是一个陶醉于浪漫的女子,精神满足可以胜过碗中的一切美味佳肴。金菊是向铭相亲的第三个女孩,前两个都因他家太穷而分手。而在金菊眼里,向铭很独特,他的每句话都透着浪漫,谈吐间书香扑鼻,这就是她理想中的人生伴侣。
向铭和金菊结婚后,为了方面照顾家人,他没有回到浙江的景区工作,他在宜昌的一家建筑公司上班,成了一名建筑工人。他的

主要工作是在工地上搬运水泥和砖块,工作很辛苦。但是他觉得宜昌离家近,离家人近,身上就充满了干劲儿,心里充满了甜头。很多工友和向铭一样,都是来自农村,下班后喜欢结伴去逛繁华的街市。向铭不喜欢逛街,他喜欢一个人待在宿舍,读喜欢的书籍,那才是美事一桩。夜深宁静,冲淡了喧嚣,正是阅读的好时光。“灯火纸窗修竹里,读书声。”无论处在任何环境,手中有书,心中便多了一份美好,一份自信。

向铭每晚阅读几小时,平均一个月读一本书。每当合上书页后,他都会伸个懒腰,一副很享受的样子。他开始读的书多数是在书店里借的或租的,近年来时常在网店上购买。读的书多了,工友们也喜欢和他在一起工作,听他聊天。一个来自四川的工友,在向铭的影响下,也利用休息时间用功学习,两年后拿到了高级水电工资格证书,拥有了更好的工作。有一个年轻的工友,读完高中没多久来到工地干活,一心想挣大钱。他和向铭聊天时,发现向铭的学识远高于他,而且向铭几乎每晚还在坚持学习。年轻的工友感到羞愧,立即离开了工地,回家去读大学了。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他长期阅读,身边的许多工友也跟着热爱学习。他们所在的工地时常氤氲着一股浓浓的书香。
长时间的阅读,也悄然改变了向铭的事业。如今,他虽然依旧工作在建筑一线,但由于工作娴熟,文化涵养高,早已成为一支建筑队的班长,是公司的得力助手。他还时常参与公司的一些重要决

19

20

向铭的儿子双双,也深受父亲的影响,从小热爱学习,大学以优秀生的荣誉毕业。向铭作为优秀家长代表参加了双双的毕业典礼,并受邀讲述了他的快乐阅读。舞台上的他,蹩脚的普通话听起来似乎有些吃力,但他引经据典,古今结合,让学生们明白阅读的重要性。他分享时面带微笑,从容不迫,身上的文化自信仿佛是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双双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大型公司上班。因为他扎实的文字功底,深受老板的器重。
向铭每次回到凤凰溪,看见正在茁壮成长的那些孩子们,他都会拉着他们的手,鼓励他们说:“知识是世上最宝贵的礼物,它可以助你展翅飞翔,可以帮你成就梦想,可以伴你远走天涯,可以和你一起歌赞幸福生活。”孩子们笑嘻嘻地看着这个认真的“怪”大伯,说得挺在理,但样子也超级可爱。

策,把个人能力发挥到最大化。

南繁候鸟:迁徙潜心育种,端牢中国饭碗

王傲雪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南繁育种,是指农作物种子的异地加代培育,关系到国家的良种培育与粮食安全,和我们每个人的饭碗密切相关。上世纪70年代初,内地育种专家开始启动南繁工作,将各种试验作物的种子在秋天收获后立即运往海南,再进行一季选育。
每年秋冬季节,宜昌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科研育种人员就像候鸟一样,“飞”向海南这个“天然大温室”,开展水稻、玉米等作物的育种工作,进行艰苦卓绝的科研攻关,以实际行动践行强农兴农使命。一代代宜昌农科人传承南繁精神,谱写着农业科技工作者无私奉献的时代赞歌。

21

22

艰苦创业,甘之以饴

宜昌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的南繁基地,在海南岛南部的陵水县。那里是典型的热带气候,具有满足作物生长的优越条件。但在几十年前,那里的工作和生活却十分艰苦。
回忆起刚下海南的情景,院里的老专家们感慨万千,戏称南繁为“难烦”,意即困难和麻烦非常多。资金有限,为了繁育更多的优质品种,第一代宜昌南繁人将资金都花在了试验田里。泥巴地里扎帐篷、睡稻草床,上山打柴挑水,同肆虐的蛇虫鼠蚁做斗争。没有机械,也舍不得出钱请人,砌田、翻耕的事情自己干,授粉、去杂等技术活顶着烈日慢慢磨,回到住处了,再拖着一身疲惫,生火做饭。受海岛气候影响,播完种后的农田经常缺水,而且水源很紧张。白天在田里干活,夜里大家常常要通宵达旦守在水渠那里放水,经常累得沾床就睡,吃饭的力气都没有。
2003年春节,玉米专家许贵明和长阳一位育种专家租住在光坡邮局一间十分简陋的房子里。大年三十一大早,他照常下地,回来后才发现小邮局仅有的一口水井由于附近一个腌制酸菜的作坊漫水被污染了,井水吃不成也用不了。他们在附近老乡家里担来水准备做饭,才发现煤气坛子没气了,这时换气站也关了门,只好用老旧的电饭锅煮饭煮菜,两人吃了一顿不同寻常的年饭就又下地去了。“心都在地里,也不觉得苦”,谈及此事,许贵明淡淡一笑。
到了来年四五月份的时候,种子丰收了。如何将种子运回宜昌,是个大难题。那个时候不像现在快递行业如此发达,种子是极

现在交通发达了,在宜昌市政府的关心下,2008年在陵水县椰林镇下园村修建了海南实验站的一栋三层小楼,大门口挂着“湖北省宜昌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海南试验站”的牌子,南繁人员终于有了安身之所,结束了30多年的借住之旅。

育种创新,铿锵前行

向下扎根沃土,向上勇攀高峰。每年寒冬腊月,宜昌正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海南基地的玉米已长得齐人高了,水稻田里的秧苗一片翠绿,生机盎然。到了春节期间就进入了南繁玉米扬花授粉、水稻抽穗的关键时期,科研人员要根据不同品种的花期,按时进行套袋授粉,一天都不能间断,家人团聚对南繁科研人员来说成为一种奢望。

23

24

其珍贵的实验成果,寄丢了寄坏了一年的辛苦就白费了。当时没有开通海南到宜昌的空中航线,大家每人带着百余斤的种子,坐轮渡过琼州海峡后在广东湛江转绿皮火车,晃悠几天才能到宜昌。“在火车上闭眼眯觉,醒来都要记挂着看一眼种子包裹有没有损坏,也睡不安稳。”水稻育种专家赵开荣打趣道。

曾经有记者采访玉米首席专家田甫焕:“不能请人管理吗?”“不能。”田甫焕说,“我们每个小组有2000种以上的育种材料,种在自己负责的十几亩地里,有的只有几株,一旦损失就无法弥补了。更为重要的是,我们每天都得在田间进行育种试验,杂交、选育、观察和记载品种的变化,是一个科研过程,是其他任何人都不能替代的。育种如育自家儿,只有自己亲手干,才能获得第一手准确的数据资料。”
为了培育出新的品种,科研人员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岗位的热爱和奉献。玉米专家魏昌松有两个小孩,老大今年10岁,已经会和同学科普玉米种植对畜牧业和粮食供给的意义了,在自己的作文里写到今年的愿望就是希望爸爸能在家过年。
一年有大半时间在外,对家庭的亏欠是宜昌南繁人心中的痛,但他们无怨无悔。水稻育种团队骨干成员田雨,是团队里的中坚力量,参加工作以来多次获得各类荣誉称号,选育或参与选育出了14个水稻三系杂交稻新品种,其中2个为国审品种。“既然选择了这一行,我们这些农业科技后备力量,是不会给老一辈丢脸的。”田雨坦言。
新品种的选育需要很长时间,没有长期坚持和合理规划是无法出成绩的。“水稻新品种的选育至少5年时间,如果不规划好中途出了岔子,所有的工作都会前功尽弃,可能就需要第二个五年。”水稻育种团队梁发茂是个90后,刚刚结婚。农业育种研究需要沉下心

来,全情投入,试验进程才能更加顺利。“现在的硬件条件相比老一代有了明显的改善,持续坚持是对我们年轻人最大的考验”。

自引进新一代育种人才以来,年轻的科研工作者们扎根繁育,传承南繁精神,迎接工作上的挑战,克服生活上的苦寂,勇毅攀爬育种高峰。

笃行逐梦,硕果累累

南繁精神引领宜昌农科人在奋斗的征程上争先创优、追梦奔跑。开启南繁工作50多年来,宜昌农科院的科研人员在宜昌和海南之间穿梭育种,一代一代接续奋斗,选育出了一批全国全省的知名优良品种,为农民增收和粮食安全立下汗马功劳。
上世纪80年代,院里老专家尚国强培育的晚粳“鄂宜105”在湖北省及南方稻区域试验中均居第一位,成为全国和全省的区域试验对照品种。作为常规稻的一种,“鄂宜105”在当年是开创性的存在,引领了时代。现如今,在省内外累计推广面积超1亿亩,累计增产粮食超20亿公斤,社会经济效益达到15亿元以上。这一成果经国家农牧渔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评定,获得科技成果技术改进一等奖。
2008年以来,由田甫焕牵头培育的玉米“宜单629”被省农业厅确

25

26

近年来,依托巨风系列的“巨2优60”被国家863计划“绿色超级稻新品种选育”重大项目总体专家组认定为绿色超级稻品种。“宜单1628”被企业推广种植,增产效果显著,今年刚审定的“宜单2102”是突破性品种。2023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以“‘宜昌饭碗’靠科技底座端牢”为题,发文推介了宜昌农科院科技创新业绩。
“一般5年时间创定一个水稻材料,10年审定1个,有的人一辈子也审定不了2个品种,但院里水稻育种团队三十年的时间里审定了20多个新品种,这个成就是非常不容易的”,院长胡光灿说。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有前瞻性的眼光,还有攻坚克难不放弃的精神。田甫焕、赵开荣等默默无闻躬耕于野的育种人,用知识与汗水培育出一个个种子“标杆”的时候,也用牺牲和奉献树立起了精神的“标杆”。
据统计,宜昌市农科院近五年承担科研课题276项,选育新品种17个,其中水稻品种6个(国审品种2个),玉米品种8个,取得国家授予的植物新品种权保护、拥有独立自主的知识产权在全省市州农科院中位列前茅。

定为全省主推品种和救灾储备品种,在湖北、湖南、广西、重庆、四川等地累计推广种植2000多万亩,增产超20亿斤,为农民增收20亿元以上。水稻专家赵开荣牵头培育的水稻三系不育系研究引领国内同行领先水平,省内外8家科研院所与多家农业科技企业依托宜昌农科院“巨风A”“巨风2A”选育新品种20个,累计推广面积1800多万亩,增产超15亿斤,增收16亿元以上。

未来,相信在“坚持真理、勇于创新、不畏艰辛、无私奉献”的南繁精神激励下,前赴后继的宜昌农科人,将铭记传承、生动践行这宝贵的精神信念,坚定追逐“粮安天下”的梦想,谱写新农人的崭新篇章!

27

28

关于成长,一百个人就会有一百种解释。但关于小洋的成长,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热爱与坚守。

——致敬小洋与急救团队

然而,小洋并未因此退缩。他知道,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调度员,首先要过的就是“地形关”。面对繁杂的地图和紧张的氛围,他选择了迎难而上。在领导的悉心指导和同事的热心帮助下,他开始了艰苦的学习之旅。
头三个月,他几乎将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到了学习和实践中。上午,他沉浸在规章制度的海洋中,努力吸收着每一个知识点;下午,他则穿梭在宜昌的大街小巷,实地熟悉地形。在那个没有智能手机和地图导航的年代,他手中的宜昌市交通地图和随身携带的笔记本成了他最亲密的伙伴。
“很多时候,我先是乘坐公交车跑长线,但对于不熟悉的地方,我还是选择步行。”小洋回忆道,“这样虽然辛苦,但印象却更加深刻。”同事们的成功经验为他节省了不少时间,但作为一个外地人,他在熟悉地形的过程中还是遇到了不少困难。沿途询问、手画地图、书面考试……这些看似琐碎的工作,却成为他通往成功的重要阶梯。
在大家的帮助下,小洋逐渐熟悉了宜昌市的区域分布,也具备了初上调度台的资格。每当回忆起那段时光,他总是会不由自主地扬起嘴角,感慨万分。“我对宜昌这座城市的了解,甚至超过了自己的老家。”他自豪地说,“因为城区的每个角落,几乎都留下了我的脚印。”

与时间赛跑,为生命接力

郑洋

入行初探,潜心修炼强本领

2009年,小洋怀揣着对“救死扶伤”的无限憧憬,历经层层选拔,成为宜昌市急救中心的一名普通的120调度员。
初入急救中心,小洋面对着未知的世界,内心充满了忐忑与好奇。他深知自己肩负着重大的使命,但对于院前急救的流程和技巧,他几乎一无所知。那份责任与意义,在他的心中尚显模糊,只是让他感到有心无力,无从下手。

29

30

最终,他的努力得到了回报。质控考核分数逐渐提升,星级调度员评比也成了他保持上进的动力。然而,小洋知道,这只是一个新的开始。作为一名合格的120调度员,他还需要战胜更多的挑战。

攻坚克难 历练洗礼终成才

熟悉了地形,小洋离一名合格的调度员就更近了。但又一个难关——“心理关”来了。每次在岗,那些急促而尖锐的电话铃声,像是无形的战鼓,一次次激荡着小洋的神经。在接警的过程中,小洋不仅要面对患者或家属因焦虑而难以沟通的困境,更要承受长时间高强度工作带来的巨大压力。
幸运的是,他有一群经验丰富的同事。每当他感到迷茫或挫败时,同事们总是主动分享他们的接警经验,用鼓励的话语和真挚的交流给予他支持和理解。这些温暖的力量,让小洋逐渐卸下了心中的负担,更加专注于工作。
随着经验的积累,小洋逐渐掌握了120电话调度的精髓。他学会了认真倾听和主动引导,用温和而坚定的语气引导呼救者提供更多关键信息,为患者争取每一分每一秒的抢救时间。同时,他也学会了冷静分析和准确判断,根据不同的呼救情况制定合理的调度方案。
然而,院前急救调度质控考核的严格程度又让小洋倍感压力。每月的星级调度员评比如同一座高山,让他感到遥不可及。调度时间缩短不下来、全程跟踪核实不到位等问题让他倍感挫败。在领导和同事的鼓励下,他开始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利用业余时间研究典型急救案例,分析调度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寻找改进方法。

成长就像时间,挡也挡不住。在实践中,小洋逐步锤炼出快速响应和高效指挥的本领。他始终保持着冷静和专注,对现场情况进行统筹协调、跟踪监控,确保每一个细节都得到妥善处理。
有一次正好是下午交班时间,快交班的小洋接到沿江大道一起严重车祸呼救,于是小洋立即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同事们一起联系现场、协调医院、联动交警、汇总上报,直到夜班交班,整个事件才处理妥当。在整个紧急救援过程中,他的快速响应和高效指挥,为现场的稳定和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新冠疫情刚爆发时,身为共产党员的小洋更是挺身而出,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年初一凌晨,小洋接到了连夜返程待命的紧急指令。在这个全家团聚的特殊时刻,小洋和他的团队却义无反顾地选择返回工作岗位。当时急救中心担负起日常发热病人接送转运和院前急救工作的双重重任,每天接到120电话最多的就是发热的呼

调度实战,守护生命不停歇

31

32

救,然而每次出诊后救护车一个多小时的消毒时间却让急救资源异常紧缺,为解决非院前急救报警者就医就诊的问题,中心多方联动,与各医疗机构、市公安局交警支队、119消防救援支队等紧密合作,快速成立了多支志愿服务队,实行实时接力转运,小洋主动承担起信息对接的重任,利用集群对讲等信息技术手段,做好接送指令的上传下达和病人去向的及时反馈,和大家共同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线,为疫情防控做出了重要贡献。

施展专长,初心不改续使命

他参与推动构建全市、县、乡院前急救“一张网”,整合统筹急救资源,提升院前急救工作服务能力。他积极推动“120生命绿卡”项目的实施,为全市城乡12万名80岁以上老人建立了“120生命绿卡”,并建立健全了实时预警、动态更新、主动扩容的长效机制,得到了媒体的广泛报道和赞誉。他参与推动救护车北斗融合创新应用,为宜昌市城区院前急救使用的救护车装备了北斗单兵设备、北斗定位设备,并结合5G、物联网等技术打造智能救护车,打通了救护车与急救中心、急救站之间的信息通路,为市民提供了更加优质的院前急救服务。
小洋的故事,是宜昌市急救中心的冰山一角,却映射出整个群体高尚的职业素养和敬业精神。他们是城市的守护者,是生命线上的引路人,不论在哪个岗位、从事什么职业,都用责任和担当诠释着“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他们将以此为指引,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坚守群众生命线,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那些昼夜不息的坚守、精准无误的调度救治以及一次次临危不惧的应对都见证了小洋在紧急时刻的坚定担当和无私奉献精神。如今的小洋已经不再是那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而是一位在急救领域有着丰富经验和深厚底蕴的专家。他的成长之路充满了挑战与奋斗,也收获了无数的赞誉与敬意。

现在的小洋已经从最初的调度岗调到了更能发挥自身优势的网络信息岗位,为急救中心的信息化建设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每当出现网络或调度通信故障时,他总是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协调各方资源尽快解决问题。中心机房、急救站调度室甚至是救护车上都留下了他忙碌的身影。在领导的指导和帮助下,小洋还

得到了更多的机会到兄弟单位参观学习最新的院前急救信息化建设成果。他结合自身以往的调度经验和同事反馈的问题,通过引入新的技术手段等方式,不断对急救中心的信息化系统进行优化和改进,不仅提升了急救中心的工作效率,更为急救人员提供了更好的工作支持和保障。

33

34

“教育里的爱,就像池塘里的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一把金钥匙,它可以开启—扇扇心灵的大门,关爱学生,既是职业道德的要求,更是教育力量的源泉。爱学生,就无论其家境的贫富贵贱,无论学生成绩的好坏,爱学生,就应该将之转化为一种责任,扛在肩上化为行动。
爱,让我亲近孩子。刚接手四年级时,我发现小蒋同学有轻度的自闭——走路经常摔跤,不正视老师,行动迟缓……但在周记里

今年已经52岁,在教育一线工作32年的我有着深深的职业幸福感。有人问我——幸福从何而来?我想说——来之,安之,爱之,思之,磨之,我们方可乐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努力地生长着,活成了自己喜欢的模样。

用尽一生去生长

李晓敏

因为爱,我们成就彼此

我发现他很爱读书,文笔还不错。我就在这一次作文课上这样夸赞他——小蒋同学,李老师发现了你将来最适合的职业。(过了半晌,他抬起头,一脸诧异地望着我。)我说:“当一名作家!”从此,他真的迷恋上了作文,我还及时与家长沟通,建议家长让他进行网球训练,协调动作能力。下课后,他经常有意识地在我身边转悠,还为班上每一个同学“立传”呢!

学生小曾四年级时自己的名字写的是反的,语文作业中字有一半方向是反的,这让我想到了电影《遥远星球的孩子》。我担心她有轻度的感官失调症,我把我的想法告诉了她的家长,推荐她看了这部电影并让她带孩子到武汉进行检查。如今,孩子从长期的父母呵斥责骂之中走出来了,她积极阳光,勤奋努力,五年级上学期的期末测试居然得了81分。2020年腊月,她妈妈跟我视频说,孩子表示一定寒假好好预习课文,争取让您2020年省心一些。
一系列的事例让我明白——好教育就是“好关系”,亲其师,方可信其道。在教育过程中,教育的“痕迹”不能过重而应润物无声。2020年上半年的网课期间,我与十多个学困生有一个约定——每天7:40-8:00之间腾讯课堂见面;城区刚刚解封,我迅速用十二天的时间上门家访了28名同学——指导学习方法,疏导疫情压力。同时,我还借助家访了解每一户家庭的构建,家庭的文化以及家庭的困难,每次走访回来,我都会把学生的优秀表现编成简报发到班级群里,大大鼓舞了孩子们的学习信心,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力。

35

36

记得2019年9月10日,瘦弱多病的杨奥琪拿着一小盒蛋糕说:“李老师,您天天陪餐,要我多吃饭,增强抵抗力,今天我要看着您吃下这蛋糕,很甜的哟!”今年的教师节,经常挨批评的同学周岑文浩神秘地对我说:“李老师,我送给你“秋天第一包!”。我一头雾水,一看不由忍俊不禁——孩子用自己一板牛奶和二十多颗溜溜梅做成了一个小包,他看着我乐呵呵地说:“老师,你爱散步,你背上它,渴了就喝奶,饿了就吃梅……”
多么可爱的孩子,与其说我成全了孩子们,还不如说孩子们成就了我。因为爱,我们看到了彼此眼中最美的风景。

2018年4月20日,我有幸参加了第七届全国中小学主题班会与微课观摩研讨会,聆听了德育特级教师秦望与方海东老师的讲座,让我第一次明白了以“第三种思维”去看教育。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就是无声地成长!

放大镜去寻找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徜徉书海,我的视野进一步开阔,对教育与学生发展的认识越来越准确,我慢慢远离了急功近利的窄化教学,而是做丰富的教育——守望学生的成长,做学生的引路人。在这个过程中我的职业认同感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阅读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除了读文学类作品之外,我们还离不开专业阅读。近几年来,给我印象最深的马朝宏主编的《师道:为师亦有道》,其中学生主体论观点深深震撼了我,多年独霸课堂的场景让我惊慌;后来,我又读了吴志宏主编的《多元智能:理论、方法与实践》,我正确认识了学困生;张文质《教育是慢的艺术》让我懂得了教育先是人的发展;读了于永正《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从此,我学会了用

读书,遇到更好的自己

反思,丰盈趋于完美的教育

帕斯卡指出: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教师应该有独立的思维,自己的大脑不能成为别人的跑马场,反思能力是教师成长的关键因素。
    回想自己印象较深的几节课,无不源于对“他课”与“培训”的思考。2019年3月,去安福寺小学进行枝江市国培之后,我聆听了宋青梅老师的阅读课后我就在思考:我可不可以上一节自由的作文课?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何将名作阅读与学生写作建立联系?如何利用身边的作文去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样,我构建了

37

38

我还将反思教育引入到班级管理:依靠制度管理作用不大时,我将文化建设引入班级;当“他律”效果甚微的时候,我让班级小组个人进行自我管理,一周一自我总结;当晨读零零落落时,我将“班级优化大师”的激励引入课堂……
还记得9月底的一节体育课,那天学生在教室里由一位医生正在搞近视防治知识宣讲,我去医院拿了CT检查结果回来,隔得老远我就听到了教室里一片混乱,我无法用文字形容当时的场面,我的肺真的要气炸了!在接下来的一节语文托管课上,我一边责骂他们,一边泪流满面,想到自己的身体每况愈下,想到自己付出了这么多,孩子们却如此不领情,我尝试到了前所未有的挫败感。
那天晚上我彻夜未眠,我反思自己的一言一行,我发现是我错了,“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的格言我忘了。第二天,我主动跟学生道歉:“老师昨天没有好好说话,请大家原谅。”过后,孩子们每个人都给我写了一封长长的信,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我只想掬一捧水,孩子们却给了我一片海洋;我只想收获一朵云彩,孩子们却给了我整个天空。

教师的最大幸福莫过于学生的进步,莫过于成为学生成长的重要的“他人”。守望学生的成长,倾听生命拔节的声音,特别是问题学生的改变,我由衷的感到了欣慰与自豪。
教室里整齐的桌椅,干净的地面,宁静的空气,灿烂的笑脸……我收获着内心的丰盈与宁静。在与学生打卡诗词的过程中,我游览了祖国的名山大川,也有幸参加了全国第二届“迦陵杯诗教中国”大赛并获奖;在转变学困生小曾的过程中,我的教育叙事《牵着蜗牛去散步》获得省奖。我希望自己是一束光,投影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生硬的文字,更有执着、感恩、善念、谦卑。
此时的我,内心涌动的是深深的职业幸福感。我的教育路还在脚下延伸,我还要努力生长……

一节作文课《掀起你的盖头来》,学生学得趣味盎然,在枝江市内推广。

实践,体味职业成长的幸福

39

40

不同于病房,手术室除了白班、夜班,还有一种班叫备班,顾名思义,就是时刻准备着去上班。
——题记

紧赶慢赶,总算及时到达手术室,室内一片灯火通明。换好着装,还未进入洁净走廊,嘀嘀嘀的声音就打破原本的寂静,远远地敲打着鼓膜,循着这有节奏的声音走去,便能找到她的病人。
除了剖宫产,这里每一个病人都是一个悲伤的故事。车祸、打架斗殴、高空坠落、割腕自杀、家禽咬伤、机械误伤……都是夜间常见的受伤因素,轻重程度不一样,但每见一次,都会刷新认知,感悟患者生命力的顽强,也对正在与死神博弈的医者产生更多的敬畏之心。
患者进入手术室,各相关科室的医护人员都会组建一个团队,大家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首先由护工将患者接进手术室,麻醉医生全面评估病人情况,根据病情,在保证患者各项生命指数基本正常的情况下实施麻醉,术中实时动态监测,根据手术和病情及时用药,有了麻醉医生的保驾护航,手术医生才能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地为病人实施手术。当然了,手术室护士也是根本停不下来。
她到手术间时,病人已经被移至手术床,麻醉医生、巡回护士、手术医生都在紧锣密鼓且忙而不乱。原来这是一位车祸伤致颅内血肿患者,目前处于昏迷状态,滴滴滴的监护声快而有节奏,时而夹杂几声警报声。
麻醉医生站在病人头侧,一边为病人注射麻醉药,观察呼吸,一边查看监护仪上的数据,然后面罩加给氧,在可视喉镜下为患者置入气管导管,连接氧导管,固定气管导管,操作一气呵成。

挂断电话,她匆忙套上衣服,踮起脚走过客厅,悄悄关上了门。
晚上十一点多的街道,未见半个行人,偶尔有开着大灯的小轿车,在树影斑驳的马路上杀出一条光道,随之呼啸而过,卷起几片枯落的香樟叶在空中乱舞,继而消失在路口的转角处。轻柔的晚风里夹杂着月季花的香气,她无心理会,焦急地等待着出租车,她边走边回头张望,期盼目标快点出现。
“空车”的光亮远远地把她的目光吸引,她一边招手一边叫唤,担心不能引起出租车师傅的注意,担心错过。
高耸的住院部大楼直入云霄,此时此刻仍然亮如白昼,只是少了白日的嘈杂与纷乱,空旷的停车场偶有三两个行人匆匆走过。

今 夜 有 备

吴慧玲

41

42

经过几代人的辛勤努力,凌云集团已由一个简易的飞机修理小工厂逐步发展壮大成为现代化航空装备修理企业,实现了从单一机种向多机种转型的跨越式发展。今天的成就,与凌云人不畏艰难、视质量如生命息息相关。
2001年,经过近一年的紧张准备,某型先进飞机终于进厂试修。由于这是国外引进装备,技术资料奇缺,很多工艺文件都是参照以往类似产品的修理经验编写的,其正确性还有待实践的检验;有些附件的修理工艺文件非常粗糙,只有几个从履历本上摘得的试验数据,产品内部结构怎样、工作原理如何都还是谜,只有通过分解仔细研究,才能弄清其结构原理;分解过程中必须认真做好标记、记录,必要时再进行拍照,稍有遗漏,可能产品装配还原都有困难。因此,凡是新产品分解,技术员都必须全程跟踪指导作业。
由于生产周期极其紧张,各项产品的分解工作只能齐头并进,但由于试修的新产品实在太多,我无法对管辖的所有产品进行全程跟踪,所以只得根据其复杂程度进行分类,只对重点新产品的分解

过程全程跟踪。至于与老机相同和相近的产品就无暇顾及了,向工人交代几句注意事项,就让他们自己分解。由于任务太重,大家每天都加班到深夜。开始时一切进展顺利,虽然身体非常疲惫,但是我胸有成竹,精神倒也轻松。

我拿起一个管嘴,举到光线好点的地方仔细端详,当看清那直径仅有针尖大小的节流孔时,就像周瑜听到了“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喊声一样,一口鲜血差点喷出!我本来对她的工作极为放心,但是万万没想到呀,最信任的马谡却失了街亭,丢了自己的命根!也难怪,这小孔藏在这么隐蔽的部位,就是我在场坐镇也不一定发现得了,因为另一型飞机的同型电磁活门管嘴确实没有这种小孔,以前所有其他机型、其他类型的电磁活门管嘴也都没有见过这种小孔!
由于电磁活门根本就没有任何资料,而且同类产品还有三十个之多,装在飞机的不同部位,功能各异,如果分解时没注意区分,根本就无法还原真相了,除非再重新分解一架飞机!我也总算是久经沙场,虽然沮丧,但是马上镇定下来,很快理清了查找方案。我和她一起把每一件电磁活门的照片与管嘴实物进行核对。由于管嘴都有互换性,所以只能通过每件管嘴自身和堵帽外观上的细微差别来进行辨认,就像刑侦专家根据犯罪现场的脚印等蛛丝马迹来推测犯罪嫌疑人的特征一样。由于照片极不清晰,还原真相的难度可想而知!

一百二十个接管嘴

万剑波

43

44

飞机既是国家巨额财富,又承载着飞行员的生命安全,其修理质量来不得半点马虎,更不允许有一丁点的人为差错!要通过实物与照片比对的原始方式,在几十张照片中还原一百二十个管嘴的正确位置,其工作量是非常大的,“挟山超海不足以喻其难,临渊履冰也难以形其险。”最要命的是,如果有一个比对错了,势必会推倒多米诺骨牌,后面将会发生连锁反应,产生一连串致命错误!
凌云人不是吓大的,在一个接着一个新机型的试修中,我们经历了无数的大风大浪,所有的难关都相继攻克了。我抖擞精神,经过几个小时的奋战,终于把这一百二十个管嘴全部复位,这时已经晚上十点多钟了。我还不放心,为了进一步了解其装机信息,我顾不上饥肠辘辘,马上连夜赶到了总装车间技术员冯渊振家中,与他讨论对策。他正准备睡觉,但是见我一片至诚,赶紧打起精神接待我。我们分析了管嘴装错可能产生的后果,商量了后续装机调试时的应急处置方案,一直研究到午夜,我心里的石头才终于放下了。
为防万一,我后来又把这一情况向国外发了咨询函,请求技术支持。但远水不解近渴,国外的回函需要几个月才能回来,生产周期根本等不到那么久。
就这样,我们怀着必胜的信念,凭着一股拼命精神,在极短的时间内圆满完成了试修任务,让某型飞机重返蓝天。试飞情况表明修理质量良好,获得了部队用户和部机关领导的一致好评。
三个多月后,国外终于回函了。回函显示:我那天根据照片进

行的还原完全正确!拿着这封回函,那一个无眠之夜的情景再一次在我心中涌起……

45

46

余年,是一位名副其实的“铅衣侠”,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从传统的听诊问诊,打针吃药到小切口介入时代,李主任用一双灵巧的手和一根纤细的导丝打开心内科患者心世界的大门,也同样引领着心内医务工作者去开启微创介入手术的新时代。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总是迟到或者缺席家人的重要时刻,他们24小时待命,睡觉都会把手机音量调到最大,他们通常接到一通紧急电话,就会用最短的时间奔赴生命战场,他们披着20公斤的铅衣,承受射线的辐射,一台接一台,一日复一日,奋战在一间不到100平米的介入手术室里,他们以“最强大脑”和“最久站立”,在分秒间挽救生命,在毫厘间把控命脉,他们不是蜡烛,却一直在燃烧,为一个又一个家庭点亮生的希望。

在这样一群人中,我不得不讲到夷陵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科主任,心内介入团队的领路人—李卫平,他从事心血管介入工作已15

自2017年7月开展介入诊疗手术以来,累计行心脏介入手术治疗近6000台次。其中急诊心脏支架植入术400余台次,成功救治率达99%,日手术最多达25台次,救治的患者中,最大年龄为91岁,最年轻的患者只有21岁,这些获救的患者,有夷陵区本地老百姓,有路途艰辛从各乡镇基层卫生院转往的急危重症,有外地来宜的务工人员,也有旅游途经夷陵突然发病的外地人,他们都是一个个家里不可或缺的希望,却每一个都是命悬一线,九死一生,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李主任和介入团队始终在医院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必要时果断开辟绿色通道,本着“生命为大,以人为本”“先救命后付费”的原则,用纤细的导丝让梗死的血管欢快流淌,让一个个生命再次鲜活。不管是大年三十的跨年夜还是新年伊始的合家欢,真正的“铅衣侠”不图安逸潇洒,却在心内介入领域仗剑天涯。

心世界,微创造

心世界 微创造

龚珊

身负重,心纯净

在夷陵人民医院综合院区住院部一楼的角落里,李主任和心内

——走近夷陵人民医院心内“铅衣侠”

47

48

快!心内科急会诊—立即做手术开通血管。
什么?还要做手术?—家属不同意,家属不理解,家属执意要等更多的亲人们来一起做决定!
这时,患者胸痛愈发严重,大汗淋漓,紧接着口唇发绀、面色苍白、呼之不应,呼吸心跳骤停了,人快没了,家属哭着“快救命!”
启动导管室—做手术!
李主任和铅衣侠们整装备战,全力以赴,消毒、铺斤、穿刺、导丝指引穿过梗死中断部位再扩张、支架植入让血管再通,仪器一灭一亮间,是辐射和生命力量的交接,是希望与死亡之间的博弈,手术成功,李主任和铅衣侠们又完成了一场战斗。
这位患者康复出院时和家属一起送来了一面锦旗和一个装着5000元现金的红包。“李主任,您和这些做手术的医生们救了我的命,你们很辛苦,小心意一定要收下,请大家吃顿饭啊!”“救命就是我们的本职工作,心意领了,红包不能收,您要让我们干干净净地做医生啊。”患者不禁打湿了眼眶。

李主任是一位暖心的科主任,他说:你若讲介入团队,你就不能只讲介入团队,你要讲介入团队以外的医护们,他们的默默付出才让我们能更加安心地投入到手术中去。他还说:“你若讲介入团队,你就不能只讲介入室的手术,手术后的管理才是整个诊疗过程的黄金期,术后需要医护一起努力才能帮患者渡过难关。”李主任也是一位务实的党支部书记,自2021年起,作为支部建在科室上的第一位党支部书记,与院党委同在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业务发展新思路,打造“心健康,新征程”,“心世界,微创造”等党建品牌,即:用专业过硬的介入诊疗技术和无微不至的优质护理服务打开患者心世界的大门,打造一支医院放心、患者舒心、支部安心的优秀党支部。在下乡义诊、科普讲座、基层培训等处处可见他的身影。他经常告诫每一位同志:不勤,无以成就事业,不廉,难以凝聚人心。铅衣人就是要有奉献精神,一日铅衣,终生医心。

介入团队在那里一待就是10几个小时,我依然记得那年冬天,经过了一天的神经紧绷、高度紧张,铅衣侠们刚准备卸下战袍,随着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又接到紧急通知,一位的士司机在载客时突发胸痛,现由120护送至我院急诊科,心电图提示“急性ST段抬高型下壁心肌梗死”。 

一铅衣,万众心

49

50

那一年春天,我第一次当班主任。
“杨老师!杨老师!晓月的一百块钱不见啦!”一个孩子风风火火地跑来报告。“什么?”我不由得皱起了眉。我紧随着这位同学往教室赶,心急如焚。
晓月正趴在座位上哭。我边安慰边问钱是怎么丢的。从她的描述中,我可以断定的确是有同学偷偷拿了。搜课桌?搜身?不行,这会侵犯孩子们的隐私权,怎么办?
“有哪位同学捡到了晓月的一百块钱?”我强压怒火,“平静”地说。同学们面面相觑,不一会儿,开始交头接耳。没有一个人主动举手,更没有人提供线索。
同学们像炸了锅似的议论声如重锤一样撞击着我的耳膜,我心里的火忽地一下子蹿了上来。 新学期伊始,领导让我担任这个班的班主任,我硬着头皮答应了,心里多少是带点儿情绪的。这个班在全校早已是“臭名远扬”——纪律差,学习成绩一塌糊涂。每天夜里想到班上的事儿,除了心烦就是头疼。
“啪!”教鞭重重敲在讲台上,教室里终于安静了。

“每个同学把晓月丢钱这段时间你在哪,在干什么,有谁做证,在纸上写清楚。”我想只要有人在撒谎,那他就一定是“小偷”了,有点“黔驴技穷”的我自以为此法高妙,但读着那五十多张纸条上乱如蛛网的信息,我心烦意乱,头疼不已,结果,一无所获。
“小杨,你的情绪好像不对劲啊,是遇到什么事啦?”师父——向老师(学校青蓝工程结对师父)坐在对面问我。本想着一定要破了这个“大案”,露一手给师父看的,但结果只能求助了。师父沉吟片刻,微微一笑,旋即教了一个办法。
第二天,晓月笑嘻嘻地向我跑来报告,说她的钱回到了她的文具盒中了!
“师父,你可真神!”我高兴地拥抱了师父。“神什么神?!当班主任,一定要走进学生心里去。”师父拍拍我的肩,仍是微微一笑。
其实,头一天,师父只是对我说:“你应该给那个孩子一个改过的机会,让他悄悄把钱还给晓月不就好了?!”
我没想到,就是这样一份宽容与信任,竟了无痕迹地呵护了一颗幼小的懵懂的心灵。我至今也不知道那个“偷”钱的孩子是谁,同学们更不知道。但我知道,这是最好的结局。
当班主任,一定要走进学生心里去。我默默念着师父的这句话,把它记在了心里。
第二年,又是春天里的一天。我翻开一本日记本,一行字跃入眼帘:

永不忘

杨大芹

51

52

“我常常趴在外公那圆圆软软的肚皮上,听外公讲一些稀奇的故事,外公讲着讲着,我就迷迷糊糊睡着了……外公走了,我再也不能趴在外公的肚皮上听故事了……”我鼻子一酸,知道这是小峰写的。
这孩子平时皮得很,提起他来,老师们对他的“罪行”可谓“如数家珍”。这不,上星期做的坏事儿还历历在目呢——
“杨老师,小峰在厕所把尿撒在拖把上了。”有学生来报告。
我起身走出办公室,还未迈出门槛,就闻到好大的尿臊味。只见小峰正撅着屁股,挥舞着拖把,在走廊上“浓墨重彩”般“描”得正欢。
“小峰!”我断呵一声。其他学生都停下手中的活,敛声屏息,刚才还在“忘我”之中的他停了下来。“你闻到异味了没有?”我紧皱眉头,按捺住心头怒火。小峰望着我,摇摇头,黑葡萄般的眸子里满是得意与狡黠。
“没有?好。那你放学后等我。”我扔下这句话。
放学时,小峰站在最后,有点焦急。
“好了,同学们都走了。我们可以开始清理你的‘杰作’了。”我拿起拖把,阿峰也顺从地拿起拖把…… 半小时后,异味淡了,阿峰的小脸上满是汗水,我的发丝上也有汗珠。
“杨老师,我错了!”阿峰背着书包,在我面前低着头小声说道。“知道错了就好……”望着他一蹦一跳地下了楼,我笑了。

“孩子,外公走了,你还有我们。外公在天堂里一定会默默守望着你,期待着你能长成一个坚强的男子汉!”我希望这些温暖的文字能抚慰那颗忧伤的心。
“老师,谢谢您!我会好好努力,不让外公失望的。”第二天,小峰在日记本里工工整整地写到。
从此,日记本成了我和小峰交流的载体。一下子,小峰变了。学习上更努力了,也不再故意调皮捣蛋了。
小峰的变化让我看到了这个班的“曙光”。当有孩子情绪低落时,我会轻轻摸摸他的头,俯身去问他怎么啦;当孩子受伤了,我会关切地询问伤情,用碘伏为他涂抹伤口;当有孩子述说她心里的伤痛时,我会给她一个拥抱宽慰她;当有孩子因与别人闹了矛盾,犯倔不吃午餐时,我会专程买了面包悄悄塞到他手里.......
 当班主任,一定要走进学生心里去。我默默重温着这句话,将它刻在了心里。
那是第三年的春天,一个周五的早上。刚走进校门口的我隐约听到一群“小麻雀”的声音——“杨老师来了!”“杨老师来了!”声音里透着兴奋,“快回教室!”“快回教室!”有人在命令。当我抬头的一刹那,伴随着一阵嬉笑声,我看到教室走廊栏杆处几个孩子的头迅速地消失了。我的心里不由得“咯噔”一下,该不会是班里出了啥事吧。我边想边急急地小跑着上了楼梯。   
当我走到教室门口,只见孩子们都双臂交叠,端端正正地坐

53

54

突然,孩子们在一声“起立”中齐刷刷地站起来。“杨老师,母亲节快乐!”孩子们的身子前倾,深深地鞠躬。我愣住了!转过身,只见黑板上写着几个大字:杨老师,节日快乐!粉色的爱心气球围绕在四周,还画着精美的插图。“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孩子们齐声诵读,我的眼眶湿润了。我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孩子们“排练”了眼前的这一切。接着,孩子们一个接一个走向我,手握便笺,那上面写着祝福的话语,孩子们稚嫩的嗓音在教室上空回荡,而我眼里早已噙满了泪。“谢谢你们……”我哽咽着,眼泪再也止不住,心里涌起幸福的暖流。
回到办公室,我告诉同事们今天是母亲节。同事们都笑我,哪是母亲节,这个周末才是。我恍然大悟,又一次湿了眼眶。
那年,孩子们毕业。阳光向上的他们,成绩遥遥领先。家长会上,孩子们眼里噙着泪,与我一一拥抱,话别。有家长说着感谢的话语,说着说着眼眶就红了。还有家长说,孩子们不愿跟他们说的话,都在日记本里跟我说了,而我,就像妈妈一样……
再后来,有位妈妈将孩子写的作文拍了图片发给我。题目是“我最牵挂的一个人”,而我,竟成了作文中的主人公。读着孩子的习

着,我纳闷了。以往晨读前的时间段,教室里总是热闹的。有交作业的,有匆匆走进教室的,有在一起兴致勃勃的讨论什么问题的,有……

作,我流泪了。我知道,我已走进了孩子们的心里……

转眼间,我当班主任已二十余载。“当班主任,一定要走进学生的心里。”我知道,这句话,这辈子,将永不会忘记……

55

56

犹记十年前入职面试的时候,当时抽到的题目是说一说对“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理解。当时的答案已渐模糊,而今似乎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一个孩子紧接着来了一句“我们的眼睛也是绿的。”……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绿无所不在,铺天盖地地席卷而来,带来的是满室蓬勃的生机。

每一天的清晨,匆匆走在上班的路上,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将一缕缕金色的阳光洒满整个校园,一个个孩子背着书包三三两两、陆陆续续涌进校园,而后琅琅的书声溢满每个角落,将忙碌充实的一天唤醒……惊觉,教师这个职业与太阳一同出发!

铺满阳光的三尺讲台

汪雷

一缕阳光的倾泻

一封信的感动

那一天,我正兴致勃勃地给孩子们上着诗歌《绿》,孩子们沉浸在绿的渲染中,就连亮晶晶的双瞳也染上了对绿的憧憬。这时,窗外的一缕阳光,透过外面枝繁叶茂的樟树的枝丫,流泻进了教室,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下,孩子们自信的表达,就宛如楼前正值绽放的迎春花般绚烂。
下课了,孩子们都涌到讲台跟前,一个同学说:“老师,我觉得教室也是绿的。”另一个孩子不甘示弱“我觉得呼吸都是绿的。”还有

连续带了三年的这一届孩子这学期马上就要毕业了。教师节那一天,除了收到孩子们美丽的鲜花,还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一封信。信中写道“您有严厉的一面,也有温柔的一面。至今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的场景,您的幽默随性,让我印象深刻。我能遇上您,肯定是上辈子做了超级多的好事,才修来的福分吧……”读着读着,潸然泪下,至今每每读来,情不自禁会涌动那么一股自豪和欣慰。从业十年了,秉承着“不放弃每一个孩子”的信念走上三尺讲台,而今能让他们温柔地记起,能让他们心怀感恩,能给他们的心里注入一缕阳光,何尝不是一件最幸福的事?

57

58

在我因锁骨骨折休息在家的时候,一个孩子跟我发来了一则讯息“汪老师,听说您受伤了,我们马上就要拍毕业照了,您能来吗?”我的回复是“定不负你所愿!”拍毕业照的那一天,阳光明媚,蔚蓝的天空成了最亮丽的底色。孩子们见到我,惊呼“汪老师来了!汪老师来了!”定格的那一刻,我笑得格外灿烂,恍惚过去走上讲台的十余年都凝聚成一股成长的力量!

说不清楚有多少个夜晚,我是最后一个关灯离校的。一改起作业来,一备起课来……似乎时间好像上了发条一样,走得格外快,一天下来好像就在进教室和出教室之间。
那一天,当忙完所有的事,已是夜幕降临,从学校离开之际,一抬头,一轮弯弯的月亮悬挂在天际,皎洁的月光和巷子里那盏路灯发出的光交相辉映。很多人羡慕教师的寒暑假,在他人眼中寒暑假的闲适冲散了教师早出晚归的辛劳。在我身边,有很多敬业的教师,早上七点多就已到办公室,晚托结束后还挂念着班上的孩子,辅导过关后,早已是夜色笼罩。这盏路灯,也不知照亮了多少老师下班的路,虽已是精疲力竭,但入职时的那份赤城就如这点点灯光,留下了坚守三尺讲台伟岸的背影。所以,教师又是一份披星戴月的职业!
迎着朝阳出发,在铺满阳光的讲台上带领孩子们一起在书海中遨游,晚上伴着点点灯光,在孩子们的点滴进步中收获旖旎浪漫。孩子们是盛满希望的太阳,我们和太阳一同启程,一同酝造破晓时分的万丈光芒。

下班的途中,偶遇一位曾经教过的学生家长,远远地都在跟我热情地打招呼。走近后,家长一把握住了我的手,满脸掩饰不住的喜悦之情,激动地说:“汪老师,告诉您一个好消息,我的孩子被某某重点中学提前录取了!还真得感谢您对我孩子能力与素养的培养……”我向这位家长由衷表示祝贺,也欣喜于我当下地执着追求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走在回家的路上,满身的疲惫烟消云散,原先沉重的脚步愈发变得轻盈自在,此时的我就像一匹奔驰在辽阔无边的草原上的骏马,清风徐来,夕阳西下,半边的天空都被绮丽的晚霞笼罩。忽然发现,教师这个职业我们所勇敢迈出的每一步都印着一枚金光闪闪的荣誉的勋章。

一个招呼的荣耀

一盏路灯的守望

59

60

如果有人问:“家是什么?”可能答案有很多,也许是一所大房子、热乎乎的饭菜、温暖舒适的床;也许是慈爱的父母和小孩、祖孙三代或者四世同堂;也许是一盏灯,照亮回家的路;也许是一片红叶,诉说离人的愁;也许是一面红旗,在任何一片蓝天上飘扬,召唤游子的心……对每个人来说,家都是不同的地方。但只要是充满爱和温暖的地方,都是家。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然而今天我要说的不是我们自己的家,而是我们共同的家——“工会”。

动画片《苦儿流浪记》的主题曲唱的就是我童年时候的心愿。我的身世与周围的孩子不同,我的父母都是聋哑人,父亲在我三岁左右离家出走,从此杳无音讯、生死未卜。母亲这个单身的聋哑女人,没有学历亦没有太大能力,仅凭着勤劳和善良辛苦谋生,个中辛酸难以言说。我跟着外婆长大,长期得到社区和学校的帮扶,除了书本费,其余学杂费、晚自习费等都得以减免。所幸外婆对我严加管教,使我从小品行端良,懂事努力,终于在1999年师范学院毕业以后,以优异的专业成绩考入了西陵区教育系统,成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
萦绕我心底的另一首歌是《我想有个家》,“我想要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华丽的地方,在我疲倦的时候,我会想到它。”从我走进学校参加工作的第一天起,我就把学校当成我赖以生存的沃土。
那天,工会杨主席收取会费,我抱歉地向杨主席说次日找母亲拿了钱再交。本来打算收取了会费就离开的杨主席略一沉思,就跟我交流了半个多小时,逐渐引导我明白自己已经是个成年人了,要学会从思想、经济、生活上都独立起来。从那以后,我才醍醐灌顶,越来越独立,更加实实在在地承担起家庭的责任。

“落雨不怕,落雪也不怕,就算寒冷大风雪落下……我要我要找我爸爸,去到哪里也要找我爸爸,我的好爸爸未找到,如果你见到

我的工会我的家

王燕

工会是我独立的家

他就叫他回家……”

工会是我成长的家

61

62

回首悄然流逝的青春岁月,工会也使我在二十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成长。学校团结进取,孩子活泼可爱,老师爱岗敬业,校园洋溢着朝气蓬勃的气息,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工会这个桥梁和纽带,把我们大家彼此联系得更加和谐紧密。
我一直担任语文教学和班主任管理的工作,每天要面对一群还未懂事的孩子、讲课备课写教案、班级管理事务,大事小事搅得我焦头烂额。当我第一次以班主任的身份组织家长开放日活动时,心情紧张而焦虑。这时工会副主席李老师及时找到我,帮我一起选择教学活动,确定活动流程,还帮助我磨课。在磨课时,具体入微到每个细节、每一句话、每一个提问,发现问题及时修改,教案改了一遍又一遍,活动也是磨了一次又一次,最终成型。在开放日活动中我大胆展示,得到了家长的好评,收获了自信。
二十多年来,在工会无微不至的关怀下,我在平凡的岗位上一步一个脚印,洒下了串串汗水与欢笑,收获了难忘的回忆,也收获了美好的现在和未来。在工会的关心和帮助下,我逐渐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多次被评为区级优秀辅导员,还荣获了区级“书香教师”的光荣称号。

“谁不会想要家,可是就有人没有它,脸上流着眼泪,只能自己轻轻擦。我好羡慕他,受伤后可以回家,而我只能孤单地孤单地寻找我的家。”工作逐渐走上正轨,我的认真踏实、温和真诚逐渐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信任与喜爱,也赢得了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肯定与鼓励。与我同期参加工作的还有好几位年龄相仿的老师,初入学校任教,懵懂的年纪,在前辈们的眼里就如一群花儿般绽放,工会的大姐姐们在感情上给予指引,希望我们收获甜美的爱情,拥有幸福的人生。
有一天下班回家路上,我与工会的王老师同行,比我大十来岁的她跟我聊着家常话,说说笑笑地聊着自己忠厚的丈夫和活泼的儿子,我带着礼貌的微笑一言不发地听着。王老师看似无意、又若有心地问我:“你谈男朋友了吗?”我顿时尴尬地满脸通红,手足无措:“我……我,还没,没有。”王老师其实只是正常的关心,却触到了我心底的伤痛,她态度非常友善,说的话深深印在了我的心里:“你的父母虽然不幸,但他们给了你健康聪明的生命;生活一定会补偿给你更多的幸福,因为苦难使你坚强更优秀,也更懂得珍惜。”
后来我才知道,工会因为我特殊的家庭情况,在关心我的个人问题时格外用心,既希望我早日有个好的归宿,又要顾及我敏感自尊的性格,还讨论一番以后,才让王老师当“知心大姐姐”,帮助我打开心扉。正是工会同志们无微不至的关爱,才让我的性格愈加阳

工会是我幸福的家

63

64

像我这样在工会关怀下成长起来的例子还有很多,工会所有的人和事都是平凡的,但这平凡的背后,却是不平凡的爱。工会平时是个普通的部门,却永远张开温暖的怀抱,为职工提供爱和关怀、排忧解难,是让职工没有后顾之忧,安心工作的“家”,是我们共同的家!

工会也是我们温暖快乐的家,因为每一个学期学校都会组织丰富多彩的工会活动。我们在操场上,拔河、跳绳、篮球比赛,挥洒运动的激情与汗水;我们在青山绿水间,爬山、野餐、欣赏风景,一起拥抱大自然;我们在芬芳花丛中,拍照、谈天、轻闻花香,一起看如花笑靥;我们在江滩斜坡上,清扫、巡视、志愿服务……
有一年冬天,我得了重感冒,声音严重嘶哑,扁桃体化脓甚至

光,逐渐打开心扉,懂得了与异性相处之道,终于觅得良缘。在我的结婚典礼上,大家都衷心地祝福我。工会就像我的娘家,王老师更是像亲姐姐一样嘱咐丈夫要好好照顾我,与我共同经营好婚姻和家庭生活,说到动情处都有些哽咽了:“小周,希望你能让这个优秀又苦命的妹妹余生都是甜蜜的幸福。”我顿时抱住王老师,眼里闪着幸福感动的泪花……

“虽然我不曾有温暖的家,但是我一样渐渐地长大,只要心中充满爱,就会被关怀。”时至今日,我与我的周先生携手相伴近二十年,婚姻美满、家庭幸福,孝敬双亲,抚养儿子。我非常珍惜这平淡而美好的生活,也非常感谢帮助我开启人生新篇章的工会“娘家”。

满是发绿的脓点,话都说不出来了。原来的工会杨主席已经退休,新任的工会主席吴老师在巡班时发现了问题,心疼得直批评我,让我马上到医院看病,她立即安排其他老师帮我照看班级。后来,同事也知道了我的状况,都来关心我。当时的我特别感动,虽然母亲实是特殊情况不太擅长照顾孩子,并非不关爱我,但感受到工会领导和老师们甚至比我的母亲更细心地关爱我,我不由红了眼眶……

工会是我温暖的家

65

66

执一段粉笔,用心挥洒。站一方讲台,沥血以教。
她高擎知识之火炬,传道授业解惑,日往月来静守年,胸怀星辰,燃灯引路,她生动诠释了——春风化雨,教泽流芳的意义。
“初中那年,我以为她很神气,说上一句也惊天动地。长大后,我走上了她的讲台,才知道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是扎根乡土的热血……”与“鲜妈”初识,是在2022年的夏天,校园的操场,那件大红色的短袖T恤,尤为耀眼。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昔日学生成同事,在同一片沃土上用温柔悉心呵护滋养着每一颗小小的心灵。这,正是红中精神的一种传承……今年,我更近距离接触到她。耳濡目染,工作和生活上成了我的良师益友,她就像七月的太阳,用火热的温度照耀红中的每名师生。也像一本无形的书,指引我前进的方向。
“鲜妈,我羡慕你,仅用一支笔便让江山入画。我要以你为榜样,写出如你一般优美的文字。无论工作还是生活,你总是一副从

“鲜妈语文课讲得细致又生动”“我最喜欢上鲜老师的语文课”……一提到班主任,学生都兴奋不已。“记得,在学习朱自清的《春》时,她不按常规讲解景物特点和写景方法,而是让学生描绘自己最喜欢的画面。那堂课,大家闹腾得可够欢的啦。”
“我讨厌‘把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的教学方式。语文课应该是诗意的、灵动的、百花齐放的。语文课要让学生有个性化地体

她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25年如一日。始终以“一切为了孩子”的心态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中,用包容与尊重让每个学生更优秀。她采用独特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爱上语文。她曾多次荣获全市优秀语文教师、优秀班主任、学生最喜爱的教师、师德标兵等称号。

“鲜妈,仅用一支笔便让江山入画”

田倩倩

一、富有“鲜”味的魅力课堂

67

68

容优雅的姿态。我向往成为像你这样的人,我也暗下决心,将来成为一个如你一般受人尊敬爱戴的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被学生付文豪如此“夸耀”,甚至“顶礼膜拜”的她,是宜都市红花套镇初级中学教师,孩子们口中的“鲜妈”——鲜红波。

从开学初一直举办“擂台赛”,帮助学生激发斗志;课间操和学生一起跳健身操;百日誓师大会为学生购买“我爱中国”和“中考必胜”贴纸,增添仪式感;和学生一起唱《孤勇者》《倔强》《隐形的翅膀》,帮助学生减压等。
每一项事业不论大小,都是靠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干出来的。她就是红花套中学最耀眼的那一朵红花,闪闪发光
读到学生付文豪的作文《最可爱的人》那些赞美自己的词句,“鲜妈”羞涩中也有欣慰,能在学生中播下爱的种子,这才是教育的真谛……

二、“鲜”味入心的班级管理

她教的每一届学生语文成绩在全校都名列前茅。对于每一届学生,她都从兴趣入手,给学生读名人名篇,读自己发表过的文章,畅谈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介绍以往学生发表的作文和获奖情况,讲解语言文字的美妙等。学生在优美文字的浸润下,不知不觉就喜欢上“鲜妈牌”语文课。此外,她还时不时组织学生开展作文竞赛、朗诵比赛。

验,让学生感受到语言之美。”这是鲜红波一贯坚持的“授课”之道。

她是学生们口中严厉中带点温柔的“鲜妈妈”,无时无刻都将对学生的爱浸润在校园的每个角落。九年级的学习是紧张枯燥的,作为班主任,她将“让每一个孩子都不掉队”作为自己的目标。
小雯(化名)从小就是一名留守儿童,过于懂事的她将一切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学习上,但睡眠质量很差。了解这一情况后,鲜妈一次次找小雯谈心,午休时,让她到办公室单独休息。在她的悉心关怀下,小雯终于敞开心扉:“我很想妈妈,已经快两年没见过了,很希望妈妈能在中考冲刺阶段回家陪陪自己,但又担心影响妈妈的

工作。”随后,鲜妈将孩子的想法告诉了小雯妈妈。小雯妈妈哭着说:“谢谢鲜老师,忙完手头事,我马上回家。”渐渐地,小雯无法入睡的情况得到了改善。

69

70

追光者,有无限可能!这束光,或许是梦想,或许是希望,又或许是内心的信仰。但无论它是什么,我们都是探索者。我们带着对未知的好奇,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勇敢地踏上旅程。
——题记

下课后,看着我灰头土脸地回到办公室,暖心的黄老师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趁着午餐时间,她走到我的身边,耐心地询问我发生了什么事。由于自尊心作祟,我咧嘴笑笑说:“没得啥事”。此时,窘迫的我恨不得马上逃离。回想读书时期,老师告诉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人只有不耻下问才能进步。经过短暂的冷静过后,我走到黄老师办公桌旁,一五一十地叙说了今天的窘境。她告诉我,教学有很多小妙招,对于一年级小朋友来说,“一二三、身坐端”这样类似的口令可比你的大嗓门有效多了。听完之后,孤傲的我在心里打起了问号,这样的口令真的有效吗?带着疑问,默念着小口诀,我来到了课堂上。呵呵,当我念出口令时,学生迅速安静下来,课堂上再也没有出现叽叽喳喳的声音了。此时,小小口令让我看见了希望,也感受到教育里的哲学与魅力,同时对黄老师的钦佩油然而生。在后面的工作中,只要一有机会,我就坐到黄老师的身边,和她唠唠我遇到的问题。乃至离开这个学校多年,每当我迷茫和无措时,我都会找她诉诉苦,谈谈心。
在前行的路上,与优秀者同行是一种幸福。他们可以陪你看风景,也可以陪你踩泥坑。与他们为伍,我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也转变了思考方式。我坚信,追光而行,定能闪闪发光。

追 光 者

姚小炎

靠近光:与优秀者同行

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与努力的人齐行,自己也会拼尽全力。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要靠近努力和富有热情的人。
2018年,怀揣满腔教育热情的我走进了小学一年级教室,
当我看着这群乳臭未干的“臭小子”,幻想着他们被我“治理”得服

服帖帖,秒变乖宝宝的场景。过了十分钟,我的幻想彻底破灭了!教室里你一言我一语,任凭我喊破嗓子,他们依旧无动于衷。此时,成为教育家的梦想彻底破灭了。

71

72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所有光芒的背后,一定藏着汗水。在别人的辉煌里仰望,不如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任何时候,都不要怀疑自己的价值,也不要怀疑努力的意义。与其焦虑,不如脚踏实地。
当我步入职场三年后,迷茫和无助再度袭来。每天游离在学生和家长之间,学生小小的进步和改变已经不能让我有成就感。相反,少数调皮、顽固的学生在慢慢消耗我的教育幸福。我开始变得不耐烦,“躺平思想”的种子悄悄地在我心中发芽。面对我的苦境,我及时寻求了黄老师的帮助。她说:“作为教育者,我们不努力、不坚持,那学生还能进步,还能坚持吗?”
这时,小嫣同学的变化就像从阴霾中冲出的一束光,带来了希望。初次见她,她眯着细眼,抿嘴一笑。看着这个懵懵懂懂、迷迷糊糊的小姑娘,我预感她是数学的绝缘体。学习连续退位减法时,我花了两周的时间,试了无数个方法,她就好比泥娃娃的脑袋——一窍不通。每天下课后,她都主动来找我,并尝试做几道题,可是,几乎每一次都失败了。在我濒临绝望欲放弃时,她浅浅一笑,好似曙光温暖人心。经过日复一日地坚持,她成功了!她不仅学会了减法,还教会了我坚持。
把行动交给现在,把结果交给时间。那些你暗自努力的时光,

有温度的人就像太阳,照到哪里就哪里亮。不妨做一个温暖的人,脸上有微笑,心中有暖阳,举止有温柔。
现在,我已入职五年多,褪去了初入职场的羞涩,度过了迷茫的职业倦怠期。在新老师心里,我是温暖的大姐姐;在同学心里,我是贴心的小阿姨。
犹然记得一天午餐后,走进办公室,映入眼帘的是吃得津津有味的小坤,此时的我火冒三丈,恨不得“吃”掉他。这时邓老师温柔地说:“小坤,你是想吃糖了吗?”小坤害羞地点点头。接着邓老师耐心地说:“小坤,我们都喜欢吃糖,但你想吃要告诉老师,老师会主动地给你。来,邓老师还有几颗,都给你!”小坤摆摆头拒绝了。邓老师就像一束晨光,温暖小坤的心灵。也像耀眼的午阳,震撼我的心灵。
我们和学生互相路过对方的生命,在这一场相遇中,他们因我们拓宽生命的维度,我们因他们丰盈自己人生的厚度。在追寻光并成为光的时候,我们要思考如何散发光,去点亮更多的微光,并守

追随光:相信坚持的力量

终会照亮你前行的路。星光再渺小,亦能照亮星空。只要我们一直努力前行,平凡的我们也能画出一条星光闪耀的轨迹。

成为光:做一个温暖的人

73

74

护他们熠熠生辉。

开学第一天,皮肤黝黑、眼有伤痕的“老爷爷”和小涵同学吸引了我的注意。当我知道这是她的爸爸时,瞬间激起了好奇心。她调皮好动,无拘无束,缺乏基本的规则意识,慢慢成了我的重点关注对象。据调查,在她的成长过程中,爸爸妈妈经常打牌至深夜,父母几乎没有给予任何有效的陪伴,也没有教会她简单的为人处世。此时,相比头疼她带来的“麻烦”,作为老师和母亲,更心疼她的遭遇。从那以后,一有时间我就走到她的身边嘘寒问暖,唠唠家常。每当她闯祸时,我不再责备、批评,我和她一起分析、解答疑惑。甚至有一段时间,她厌学、沉迷短视频,并幻想着通过短视频挣得人生第一桶金。我和她沟通了解想法后,通过网络查询,了解她感兴趣的行业,认识她崇拜的主播。最后她说:“老师,原来他们都这么优秀,各行各业都需要读书。从今天开始,我也认真学习。”
枫不经霜叶不红,成长就是一个苦乐并存的过程。在生命长河中,一个人的温暖,是一点微光,足以照亮生命的一角,只要每天散发光芒,总能照亮生命的长空。
人生总会有猝不及防的挑战与迷茫,但也会有不期而遇的温暖和美好。让自己努力活成一束光,点亮自己,照亮他人。对岁月温柔以待,与世界温暖相拥。

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那是岁月的笔触,轻轻点染着五月的湖面,清音在波光粼粼中跳跃,我依稀听见了时间的步履,它悠悠然走过了那个充满憧憬的夏天。2018年夏,我如同一颗初生的种子,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落入了夷幼这片丰饶的土壤。

绿染夷幼梦 时光笔墨长

邓松龄

东风初度,嫩芽吐翠

那时的我,如同初春的嫩芽,对于教育的世界既好奇又惶恐。身处峡江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我目睹了大坝的雄伟壮丽,江水波光粼粼,绿树摇曳生姿,还有那些欢快奔跑的小黄狗,它们在这幅生活的画卷上跳跃,为这个世界增添了一抹生动的色彩。而更让我心动的,是那些纯真无邪的孩子们,他们的笑声如同清泉般洗涤着我的心灵。

75

76

夷幼,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壤,给予了我无尽的滋养与支持。单位不仅为我提供了丰富的外出学习和培训机会,让我能够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和养分,还鼓励各个园所教师交流与合作,让我们在相互学习中共同进步。这些宝贵的经历,如同阳光和雨露,滋养着我不断成长,让我的教育之路越走越宽广。
在单位的培养和磨砺下,我逐渐从一个青涩的门外汉蜕变为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感的教师。我深知这份成长来之不易,背后凝聚

孩子们的笑声,如同天籁之音,是我心中最珍贵的馈赠。而他们的眼泪,则深深牵动着我的心弦。从他们身上,我窥见了淳朴与真诚,看到了他们对于知识的渴望和对于生活的热爱。记得那一次,小禾泪流满面地呼唤我“妈妈”,那一刻,我的心被深深触动,仿佛有一股暖流涌过。在她那缺少母爱的世界里,我或许能为她带来一丝温暖和依靠。
教育,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场心灵的修行。它需要的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情感的交流和心灵的触碰。在这条道路上,我学会了用爱去温暖每一个孩子的心灵,用尊重去塑造他们独立的人格,用自由去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018至2023年,在乡镇的五年,仿佛一部深沉又温暖的教育诗篇。我感受到了教育的甘苦与欢愉,如同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而后,通过交流,我由乡镇走向城区,开启了新的学习之旅。这一转变,如同画卷上的一抹亮色,不仅让我领略了更广阔的教育风景,更让我在生活的琴弦上,弹奏出了更深沉的教育乐章,对教育和生活有了更深的体悟。

绿意盎然,成长正酣

了单位对年轻教师的殷切期望和无私帮助。

硕果累累,金秋送爽

岁月悠悠,宛如江水静默东流。夷幼,这片我深爱的土地,见证了我从懵懂到成熟,从怯懦到勇敢的每一个瞬间。在这里,我收获了成长的硕果,也品味了生活的甘醇。每当夜幕降临,我常常会漫步在幼儿园,听那夜风轻抚树叶的沙沙声,仿佛在诉说着我与这片土地的不解之缘。月光如水,铺洒在每一寸土地上,照亮了我前行的路,也温暖了我心中的每一个角落。回望过去,我满心感激。感激那些纯真无邪的孩子们,他们的笑声和泪水,都是我人生中最珍贵的记忆。感激那些一直陪伴在我身边的同事们,他们的鼓励和支持,是我前行路上不可或缺的力量。更感激夷幼这片热土,它给予了我成长的空间和展示的舞台。

77

78

展望未来,我信心满满。前方的道路依然漫长且充满挑战,但我深知,只要心中有爱、有梦想、有坚持,就一定能够勇往直前。我将继续用我的热情和智慧,去耕耘每一寸心田,用爱的阳光和雨露,滋润每一个孩子的成长。
师者如兰,香远益清。在这段修行之路上,我愿以我的德行与智慧去耕耘每一寸心田,收获满园的花香与硕果。因为我知道,我与夷幼、与孩子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暗黄的窗帘遮得密不透风,白炽灯响着微弱的电流声,讲台投影仪上的电子表盘无声无息地走着,整个教室只剩下同学们埋头奋笔疾书和监考老师来回踱步的声音。“还剩最后十分钟,大家检查一下考卷,确保名字、准考证号准确,十分钟后请大家停止作答,有序离场!”监考老师声音清晰而坚定,仿佛威严的执法者,不容对抗。我低头看着考卷上那些晦涩的语句,不停地搜寻着脑海中强塞进去的知识点,祈祷着能匹配二三,让我在最后关头改上两个正确答案,逆转最终结局。“叮铃铃!”考试结束铃声响起,我感觉命运就此撇下我,头也不回地驶离了。
“你都三十五岁快四十的人了,还考什么研究生,一个护士本本分分上两年班得了。”母亲一边洗菜一边头也不回地念叨着,父亲坐在一旁,深吸了一口烟,慢悠悠地吐着:“照我说,你现在主要任务就是带小孩,把小孩子照顾好,把家里安顿好,女人就该有个女人样,小孩子有成就才是你的成功……”烟雾缭绕中,慢悠悠的话语却像极了一把尖刀,迅猛而精准地插入我的心脏。我头埋着,眼眸低

梦醒时分

彭峡

79

80

垂,一句话也不敢说,这是我三十五年来第二次考研,也是第二次失败,父母早已没了激情与期待,反而早早给我规划了另外一条轨迹。

依稀记得第一次站在人生十字路口是在大学刚毕业期间。大四那年,临近毕业,同学们忙碌地四处奔波,似乎都有了自己的方向,我迷茫地走着,不知该以何种形式跟十几年的学习生涯告别,一直以来都习惯了按部就班,习惯了走着父母、老师铺好的路,突然就有这么一天命运的选择键被交到了自己手中,我不懂如何选才是好的,书里并没写应该如何应对毕业,父母也不知道下一关应该如何闯,我只知道如果选择错误,命运不会有返回键。我徘徊着,踽踽独行,最终我选择去考研究生,父母眼中我志向远大,而实际上的我却是懦弱胆小的,我想着继续读书就不会面对这人生的难题,然而在校园,越来越多的同学离校,我还在自习室晒着太阳,目的不明地啃着书本。我向来不知如何规划好我的人生,也注定了我的考研失败路。
决定第二次考研已经是工作十年后的今天了,仿佛就是一个爱折腾人的本性,我讨厌平淡而无趣的生活,突然就有那么一天,十年前那个最初的梦想,那个懵懂无知的梦想,仿佛在繁杂工作中,在平平淡淡的生活中,在风尘仆仆的日子里闪耀着微弱而刺眼的光芒,我拼命想抓住这根能救我于索然无味日子里的稻草,人生就应该有希望,不是吗?去挑战,去追求,去升华那不才是有趣的生

可是,我好像错了,“研究生”这个词对我来说似乎太遥远,生活告诫我:永远不要小觑琐事的力量,理想永远都能屹立于尘土之上,而那些“尘土”便是三十五岁的牵绊,三十五岁并不仅仅代表流失的记忆力,也不仅仅代表十年里渐渐模糊的理论知识,三十五岁的身份不再是简简单单的“学生”,还必须是“母亲”,是“妻子”,是“儿媳”,是“女儿”,而每一样身份又有它所独特赋予的责任与担当。当我每天拖着工作一天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时,迎面而来的还有无数的问题需要解答——“地扫了吗?”“衣服洗了么?”“孩子学校的活动参加吗?”“孩子作业做完了吗?”“这周清明回家祭祖了吗?”“这么久怎么都不回趟父母家?”解决完连锁问题,挑灯夜战已是有心无力,考研结局自然又是败北了。
“你看了这么多书,竟然一个研究生都还没考上么?”丈夫惊讶地指着一人高的书堆,我窝在沙发里一时语塞,回想孩子过来询问作业题目,我正被那些考研密卷搅和的头昏脑涨,我咆哮着让她离开我的房间,那猩红的双眼,歇斯底里的吼叫仿佛把妈妈已经变成了野兽,还有那些黑白颠倒的日子,那些流失的亲子时光,流失的陪伴与亲密,那些大好的春光全浪费在这书房的椅子上。这段昏暗的岁月就好像让我陷入了时光的泥沼中,我依然倔强地高昂着头颅……一股辛酸涌上心头,“放弃吧,父母说得对,什么年龄就该干什么事情!”我沉沉地睡去。

活?

81

82

“妈妈,妈妈!”女儿的声音传入耳畔,我挣扎着睁开惺忪的眼:“我是谁?”女儿扑哧一声笑出声来:“你就是你呗!”我怔怔地看着她,阳光从窗帘的缝隙中散射进来,铺在她的头顶,晕开了光辉,余光剪影着她清晰的面庞,“对啊,我就是我啊,我得先做好我自己然后才是女儿,是妻子,是母亲啊!”“妈妈,你不是说你也要考试了么,我们俩一起比赛吧,如果我考试考得好我就赢一个小礼物好不好?”“好啊!”我笑着说道。
“还要继续考研么?”父亲盯着电视头也没回地问道,“嗯”我轻轻地答,父亲皱了皱眉:“反正建议我也给你了,但是你的选择我们也尊重,也会全力配合,以后家里我们就定期过去帮你打扫一下。”我抬起头,点了点。厨房里,母亲依然抱怨着:“天天上班就够累了,还要考什么研究生啊,天天回家看书你不累啊,反正我是一分钟都看不进去……”我和父亲相视一笑。
一个假期的午后,书房中,我放下书本,揉揉酸疼的眼睛,大大伸了个懒腰,淡淡书香中我伏案睡去,梦中还是那个明亮宽敞的教室,阳光吹拂着鹅黄色的窗帘,阳光忽明忽暗地洒进来,我看了看考卷自信地写下了我的名字。

赵阳  张晓双

做好新时代楷模,谱写公路养护新篇章

曾华平是远安县公路建设养护中心棚镇养护站站长。今年43岁的他,自18岁开始便投身公路养护事业,至今已25年。回想过去,不分天气、不分时间修路,对他而言早已是司空见惯的常态,“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那段日子里最生动的真实写照。从一名普通的公路养护工到新时代楷模,又续写了怎样的故事。

机械操作能手的养成

小时候,他常常跟在叔叔身后,看他驾驶拖拉机运输,那时,便对拖拉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好奇他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每当有机会,就会爬上拖拉机,摸摸他的零件,听听它的声音,感受那种独特的机械魅力。

83

84

1997年曾华平考入宜昌交通职业学校学习,其中经历了人生里第一次暑假工,到茅坪道班体验生活,当时道班就有一台神牛25拖拉机,还有一台就是红阳牌农用车。那个时代,公路养护的机械化水平很低,基本靠人工。在道班体验生活的日子让曾华平真真切切感受到了道班工人的辛苦,年少的他不禁想到要是道班能有一些合适的小机械,那么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更能减少道班工人的劳动强度。
1999年,年满18岁刚毕业的曾华平第一时间考了驾照,并追随父亲的脚步进入了远安公路段工作,并被分配到公路段所属的凯鑫路桥公司成为一名学徒,这意味着他将有机会深入学习和掌握机械设备的操作。但是对于刚开始工作的他来说,任何事情都是门外汉,只能到工地去记记账,工地记账虽然看似简单,但实际上需要掌握许多细节和技巧。虽然刚开始只能在工地进行记账工作,但他展现出了非常努力的学习态度,并积极向有经验的前辈请教,从他们的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验的积累,他逐渐熟悉并掌握了工地记账的技巧和方法,从一个门外汉成长为行家里手,工地的前辈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2000年,通过他不懈地努力,终于可以接触机械设备了。但对于从未接触过装载机的他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面对挑战,他没有退缩。爱钻研、勤动脑是曾华平不断成长的动力和源泉,他身上有一种不服输的钻劲。对于显示器上的英文字母、符号,他拿

2012年,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养护需求的日益增加,养护站

着说明书,一个一个地对照,慢慢研究,直到弄懂为止。在实操这个难题上,他不断跟着师傅勤加练习,平时在工地上工作时,看到附近有装载机在工作,他也会利用休息时间去看别人怎么操作,请教动作要领。

在那个时期,机械化程度较低,许多公路修建项目仍然依赖人工劳动,此外,由于远安部分都属于山区道路,地理条件复杂,无法使用大型机械设备,因此人力成为修路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力量。2001年,修望家盘古段公路,2005年,修棚镇至远安段主干线公路......在那段日子里,跟着老前辈们苦心修路,勤恳干事,无疑是那个时期最真切的回忆,他们用一砖一瓦、一土一石筑起了通往前方的路,他们的身影在烈日下、风雨中那么坚韧不拔,让曾华平无比敬佩。于是,他更加全身心投入修路事业中,驾驶着装载机在修路现场忙碌着,他的身影在尘土飞扬中显得尤为坚定,每一次操作都显得那么熟练而有力。修路的工作并不容易,但他从未有过怨言,他用汗水和努力,诠释着责任和担当。

新时代楷模的诞生

85

86

几十年来,曾华平见证了城乡交通发展的巨大变化,从坑坑洼洼的沙土路到水泥路到狭窄柏油路再到现在宽阔平整的柏油马路,他的工作也由最开始的铺路筑路到现在的养路护路。“以站场为家,以公路为岗,以护路为业,以奉献为乐”。曾华平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有着这样的信念,并用25年多的时间,践行着自己的初心,为公路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默默无闻,兢兢业业,他凭着一颗赤诚的奉献精神,顽强地追求着自己的事业,这一坚持就是25年。
随着时间的推移,曾华平在机械化养护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他的成功不仅为养护站树立了榜样,也为整个公路养护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他也非常注重与同事间的合作和沟通,积极分享自己过去的经验和技术,共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2020年曾华平任养护站站长,在他的带领下,养护站的公路养护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公路的安全畅通得到了有效保障。

2023年10月,湖北省第六届“交通工匠杯”公路职工职业技能开赛在即,曾华平果断放弃休假,积极备赛。参加全省范围内的竞赛是他人生经历的第一次,面对挑战,他迎难而上,以技术赋能勇气他做到了。认真熟悉研究新设备是他的第一步,通过夜以继日训练的熟能生巧,他摸索出了新设备操作杆灵敏度的关键点,装载机翻斗操作更平更快成为他制胜的基础。吃透装载机竞赛评分标准是他的第二步,将评分细则了然于胸的同时,他便重点有意识地去测量每个操作环节的用时,并在此期间找到了操作期间参照物的最佳视觉点。强化训练是他的第三步,每日进行训练总结,及时调整训练方案,主动去适应各个环境中的操作特点,做到心中有数,把握操作的节奏。通过三步走,他在第六届“交通工匠杯”公路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决赛现场以“快、准、稳”和最小的失误稳居全省装载机操作第一名,并斩获了湖北省“交通工匠”的称号。
成绩斐然,实至名归,由于业绩突出,“宜昌好人”“远安楷模”“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接踵而至,但曾华平始终如一,长年累月奋战在养护一线,带领棚镇养护站一班人圆满完成了逐年下达的各项养护生产任务。
平凡孕育高尚,细小昭示博大,从一名学徒到省“交通工匠”,从一名普普通通的养护职工到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曾华平凭着对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和执着敬业的精神,把对公路的一片赤诚融于行动,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也给自己赢得了

逐渐从传统的人工养护公路模式转向更为高效、精准的机械化养护。于是,曾华平被调到养护站工作,负责机械养护公路的任务,对他而言,这一转变意味着他将面对新的工作环境和挑战。然而正是这样的挑战,为曾华平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舞台,让他可以全身心地利用自己以往的工作积累,更好地完成养护工作。在机械化养护的实践中,曾华平不断总结经验,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了解最新的养护技术和设备。面对公路突发事件,他能够迅速应对,确保公路畅通。

87

88

闪光的荣誉。

去年6月我有幸被组织选中,到马家店街道白鸭寺社区挂职,在基层工作期间我遇到过很多人和事,最让我难忘的还是那三双眼睛,我今天就想跟大家分享这几个平凡的故事。
刚去社区报到,我就见到了一双疲惫的眼睛,布满血丝却炯炯有神,他是白鸭寺社区党委委员张兴。在疫情防控最艰难的时候,他放弃了与父母团聚的机会,选择冲在疫情防控的前线,把物资送到最需要的居民手中;他放弃了照顾女儿的机会,选择超负荷的工作,上门入户做到核酸检测不漏一人;他放弃了与爱人相守的机会,选择与他身为护士长的妻子,在两个不同的战场上奋战,所有的选择都是因为想打赢这场战,让每一个居民都能安全回家。今年的他35岁,头发却白了不少,眼角也爬满了皱纹,他总爱翻出前几年的照片给我看,乐呵呵地说“我以前可是个帅小伙呢。”我看着照片里的他,那双清澈又明亮的眼睛,仿佛在诉说着年轻的抱负与担当,他用青春与责任,守护着辖区民众的一方安宁。

眼里有光  心中有梦

田甜

89

90

在共同缔造的火热实践中,我见到了一双苍老的眼睛,饱经风霜却神采奕奕。她是一名党龄超过50年的老党员王远凤奶奶。作为共产党员,她从未缺席过一次组织生活,每次活动都提前半小时出门,她总说:我走路比大家慢一点,就出发早一点。作为联户长,她始终把群众关心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不会用智能手机,就用笔写下群众的意见建议,翻开她这些年写满字的日记本,密密麻麻、一笔一划都饱含她对群众最深切的情感。作为党群连心站管理员她一直身体力行倡导身边的居民共谋共建,带头出资出物,把党群连心站摆得满满当当。去年大雪结冰的时候,王奶奶依旧没有休息,她说“守好这个连心站给居民提供一点温暖,也算是我发挥余热了吧!”我看着王奶奶慈祥的眼神,心中无比触动,她像蜡烛一般静静地燃烧着自己,照亮了他人,从不计较回报。
在社区学校建设当中,我看见了一双年轻的眼睛,温柔但有力量,她是社区优秀志愿者张清云。前两年居家带娃期间她自学了钩针,灵巧的双手翻飞间就可以勾出逼真的花束、灵动的玩偶。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发现社区的很多居民都对钩针感兴趣,她就开始在社区免费教居民钩针技艺,随着加入的居民和开展活动次数越来越多,就规范化成立了妙手生花坊社团。学钩针的有零手工基础的小白,也有上了年纪的老人,张老师总是不厌其烦地教针法、教技巧,妙手生花坊也总有阵阵欢声笑语传来,这种氛围也深深感染着我,我问张老师做这件事的初心是什么,她笑着说:“我不懂什么初

心,只是觉得跟大家在一块儿就很开心。”在她的带领下,社区学校办得有声有色,居民的幸福感也肉眼可见地提高了不少。

岁月不居,寒来暑往。回首挂职基层一年的时间,见到的这一双双眼睛,有的有了岁月的痕迹,有的还依然年轻,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眼里有光,有无私而坚定的光。我也渐渐变成了他们的样子,接过他们手中奉献基层的火炬,尽我所能,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做到眼里有光、心中有梦,脚下有力量。

91

92

“一朵花的使命就是让自己开花”,这是我的座右铭。2014年8月,我调到夷陵区实验小学担任教学副校长,时至今日,已近十年,这十年,是我成长成熟的十年,也是我人生理想得以实现的十年。立足“践行教育”课程体系,重构“做中学”理想课堂,开启“新教育”实验,导入卓越绩效管理,十年来,怀着“让自己开花”的信念,我和实小团队所有伙伴们携手前行,一路风雨一路歌,不断追寻属于实验小学的教育理想,也一次次创造奇迹,成就了属于我自己的生命庆典。

学”的教育思想,以“知行合一 学以致用”为教学理念,以“培养有实践力和责任心的人”为育人目标,构建了基于战略的“践行”理念下的课程育人体系。即三级四类“践行教育”课程框架。推进六年来,逐步实现了让教师从国家课程的执行者向课程的开发者、建设者的转变的过程,目前在社团课程开发,尤其是夷陵版画、戏曲、书法三大特色项目上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美画美德》育人成果参加全国“教博会”展出,夷陵版画工作室获得国家级二等奖,学校被评为湖北省小梅花基地学校,湖北省书法示范学校,湖北省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践行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让实验小学成为一所有根的学校,一所有文化品位的学校,在区域内赢得极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这些成果的取得是实小全体师生共同努力的成果。这些年,我更像一位先锋战士,思考在前,战斗在前,踏踏实实地完成学校交给的每一项任务,从不懈怠。

一朵花的使命就是让自己开花

严冬香

做课程改革的急先锋

做“理想课堂”的追梦人

2014年,学校成为夷陵区第一批课程改革基地学校。作为学校课程改革核心组成员,我和学校校长及其他领导团队反复研讨,系统提炼了学校使命、愿景和核心价值观,遵循陶行知先生“从做中

“做中学”课堂的提出是在2015年,当时,“知行合一 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已经确立,学校三级四类三大模块的践行式课程体系已

93

94

经建构,践行式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文化构建一直是个大难题。我借鉴杜威的“从做中学”和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理论,撰写了《做中学——让学生站在课堂中央》一文,首次提出“做中学”课堂的构想,文中详细阐述了“做中学”课堂的内涵、基本特征以及教学策略等,成为实验小学课堂教学的指导性意见。课堂教学的瓶颈终于突破了!

目。新的开始,新的期许,注定这一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回首2018,我带领实小新教育的追随者,朝着明亮那方一路艰辛一路歌,营造书香校园,缔造完美教室,师生共读共写共生活 ,开启了实验小学新教育的新航程。

八年以来,学校围绕“做中学”课堂,连续组织多项专题研究,从“课前三分钟实践活动”研究到“做中学”课堂基本模式和策略研究,到“学科核心素养”研究,到“有意思、有意义、有意境”的课堂研究,逐步推进,整体提高了学校课堂教学水平。一师一优课活动中,我校推出41节优课,其中5节获得部级优课,23节获得省级优课,38节获得市级优课,在夷陵区基础教育学校中位列第一。
2023年,我撰写的《让学生站在课堂中央》一文在《三峡日报》宣传推介。抬头仰望,实小人似乎看到了理想课堂的模样。

做麦田的守望者

因为共同的理想追求,2018年夏天,实验小学与新教育相遇。我带领一批骨干教师前往海门,学习“新教育”。《新教育》《第五十六号教师的奇迹》等一本本厚厚的新教育著作成为我阅读必读书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成长为起点,以营造书香校园等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教师和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新教育强调行动,其价值取向就是“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
2018年8月29日,实验小学全体教师参加了“相约新教育”的培训,我和另外六位实小先行者用激情点燃激情,用梦想推动梦想的方式阐释了新教育,掀起一场新的头脑风暴。新教育的十大行动路径,“三专”育人模式,理想课堂三重境界,晨诵、午读、暮省生活方式四大改变实验目标,还有那首《朝着明亮那方》经典主题歌,带给老师们全新的观念,唤醒了他们追求教育理想的情怀。会上提出了力争三年成为新教育成熟学校的目标,2018年秋季学期重点选择营造书香校园、缔造完美教室、构筑理想课堂、师生共写随笔,研发卓越课程五大行动作为突破口开启实验研究。也在当年,我作为教育科研先进个人代表,在全区教育科研工作会上做《科研 拓展生命的宽度》经验交流,汇报了“三专”育人模式的具体做法,一股清新的教育之风吹皱了一池春水,新教育也开始走进更多老师和学校。

95

96

新教育的实施,点燃了教师的生命激情,改变了教师的行走方式。2019年评选出十位“首届新教育榜样教师”,他们是最忠实的麦田的守望者,也是实验小学新教育的引路人。如今,“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要坚持,就有奇迹!”已成为实小名言共勉,为的是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十年的辛苦付出,是使命的驱使,也是我人生价值的追求。学校连续六年获得区教育质量先进单位的奖牌,我个人也连连被表彰为先进教育工作者,党员先锋岗,教育科研先进个人,2015年,被授予宜昌市首届“明星教育管理者”光荣称号。这是各级部门对我工作的肯定和鼓励。但理想的价值不在实现,而是召唤;地平线的意义不是抵达,而是上路;远方的本质不是激情,而是坚持。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对于我而言,追寻理想的教育没有尽头,新的起点唯有整装再出发!

因为学习思考的成就与获得,因为卓越绩效让管理变得更高效,让项目组的每一个人深切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幸福!

做现代管理的探路人

2017年,学校成为夷陵区第二批导入卓越绩效管理的实验学校。一切从零开始,卓越绩效是什么,怎么做?其中专业术语太陌生,怎么办?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2019年申报了宜昌市教育质量奖,我作为副组长,一方面要策划学校整体活动进程,另一方面要完成自己的版块汇报任务,接近2万字的报告,50多条关键要素的梳理,连续修改10多遍的现场汇报PPT……无数个日夜连续作战,从材料评审到现场评审,一路闯关,对项目组的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次脱胎换骨的洗礼。经历这一过程,正如校长苏庆华所言:是否获奖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成长了、成熟了。还记得从今年8月以来直到11月评审,没有双休,没有假日,白天忙学校日常工作,晚上修改汇报材料,虽然辛苦却毫无怨言,真应了“累着却快乐着”这句话。因为团队的相互扶持与激励,

97

98

凝聚文学力量 弘扬工匠精神

ningjuWENXUEliliang  hongyangzhigongwenhua

文中所用图片,部分相关人员提供,部分源自网络,如有争议,请联系编辑删除。

敬请扫码关注

02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