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潮州中支“书香央行·巾帼建功新时代”读书征文活动作品集

其他分类其他2020-09-02
452

  巾幗建功新時代
書香央行•

中国人民银行潮州市中心支行
宣传群工部

读书征文活动作品集

卷首语

目录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群众要多读书,我们的民族精神就会厚重起来、深邃起来,要提倡多读书,建设书香社会”的指示精神,按照广州分行工会女工委《关于开展“书香央行•巾帼建功新时代”读书征文活动的通知》要求,2020年8月,潮州中支工会女工委认真组织辖内女职工积极创作、踊跃投稿。
现将读书征文活动征集的25份作品编发,供大家欣赏。

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有感(洪淑婷)
读《习近平在正定》心得体会(陈㛃玲)
品《梁家河》 悟为民初心(卢健美)
从《红色家书》汲取前进的力量(李安妮)
勇敢地追——读《追风筝的人》有感(吴怡然)
泱泱中国的江河湖海之美——读《这里是中国》有感(孙思楠)
江山如此多娇——《这里是中国》读后感(佘锶彤)
《论语》中的“学、思、践、悟”(杨晓红)
爱上阅读,伴孩子共成长(谢玫娜)
《当你开始爱自己,全世界都会来爱你》读后感(苏曼)
接纳自己 善待自己 ——读《当你学会自愈 世界才会爱你》后感(陈泽莲)
《当你学会自愈 世界才会爱你》读后感(朱敏)
不够完美,才是完美——读《轻轻走向完美》有感(蔡希)
带着韧性成长,轻轻地走向完美 (黄丹)
且爱且珍惜 成为更好的自己——《轻轻走向完美》读后感(杜含)
《轻轻走向完美》读后感(程锦)
疫情之下读《未来简史》(方恺逸)
窥探未来,把握当下——读《未来简史》有感(蔡凯敏)
《未来简史》读后感(郑冰清)
读《人类简史》有感(林洁培)
读《简爱》有感(谢夏兰)
维护国家安全是繁荣稳定的前提——读《檀香刑》有感(蔡小敏)
颠覆性的商业世界,中国企业的方向(曾晓冬)
《精准投资:管清友的投资思维课》读后感(张妍昀)
读书心得(卢桂芹)

01
03
05
07
09
11
13
14
15
16
17
18
19
21
22
23
24
25
27
29
31
33
35
37
38

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有感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其中,习近平同志就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进行了一系列阐述,是我们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
一、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
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和认识的主体,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人。习近平同志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中写道,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失去了人民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工作就无从谈起。现在我们要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和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条基本经验。
党的历史告诉我们,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改革开放,党的一切方针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的过程,都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如果离开了群众,即使再能耐的领导者,也难以把领导工作做好,甚至犯错误,给党的事业造成损失。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我们这样一个大国,这么多的人民,这么复杂的国情,领导者要深入了解国情,了解人民所思所盼,真正懂得人民是我们力量的源泉,只要我们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
道理很明白,因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实现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的重要保证。在我们党的奋斗征途中,作出正确的抉择要走群众路线,选好人、用好人要走群众路线,把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好要走群众路线。无论做什么事都得走群众路线,离开了群众,我们就寸步难行。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我们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时刻不能忘记人民群众始终是我们党的坚实执政基础。各级党组织都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入调查研究,亲近群众、联系群众,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习近平在书中写道,如果忽视了这一条,“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
二、切实把群众工作做实做好
习近平同志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中告诫全党: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安如泰山、坚如磐石,才能使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地位具有广泛、深厚、可靠的群众基础。
我们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就要求我们的党员干部,时刻想着群众,切实把群众工作做实做好。当前,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有很多,最具代表性的是:收入分配问题、就业问题、城乡差距问题、社会保险问题等等。对此,习近平同志十分重视,他要求全党同志必须努力解决好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问题。要时时刻刻、切切实实关心群众生活,抓紧民生之本、解决民生之急、排除民生之忧,这是密切党群关系的治本之策,也是最根本的群众工作。

中央要求全党做好群众工作,而且要做实、做深、做细、做透。要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时了解群众的所思、所盼、所忧、所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以身作则,下工厂、跑农村、去社区,深入基层、总结经验、指导工作。习近平同志多次外出调研,与干部群众座谈,共商发展大计。他在兰州调研时,深入菜场,边走边看,听得仔细、问得详细。群众称赞习总书记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他在北京市调研时,深入社区、走进胡同,察看危房、嘘寒问暖。他在河北调研时,轻车简从,调查贫困村、走访贫困户,与农民亲切交谈,真像一家人。习近平同志为全党同志作出了榜样。
能否正确掌好权、用好权也关系到能否把群众工作做实做好。习近平同志严肃地指出,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始终牢记宗旨、牢记责任,自觉地把权力行使的过程作为为人民服务的过程,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做到为民用权、公正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
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指出,要切实加强全体党员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这是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思想基础。
群众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我们党在领导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奋斗过程中,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传家宝。通过党性教育,广大党员懂得了有没有群众观点、是否联系人民群众,是衡量一名共产党员有没有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有没有坚强党性的试金石。  
群众观点是指导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武器。要真正贯彻好作为党的生命线的群众路线,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禄、孔繁森、杨善洲、王彦生,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心里装着人民群众的利益。正是这种牢固的群众观点,指导和鼓舞他们一心为人民,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只有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共产党人才能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有效地克服官僚主义。习近平同志严肃地指出,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一些问题还相当严重,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特别是官僚主义,它的滋长往往是跟脱离群众、脱离实际、搞形式主义联系在一起的。这些现象的产生,从思想深处找原因,就是这些同志的头脑中缺乏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这就告诉我们,有效地克服“四风”必须真正树立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每一名共产党员、每一个党的干部,都要按照党章的要求,牢固树立群众观点、不断增强群众观点、自觉实践群众观点。这是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前提,也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思想基础。
习近平同志指出:学哲学、用哲学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当前,我们党面临各种考验、危险和挑战,如果缺乏理论思维的有力支撑,是难以战胜各种风险和困难的,也是难以不断前进的。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努力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武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自己的看家本领。

外汇管理科 洪淑婷

读《习近平在正定》心得体会

《习近平在正定》生动地再现了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真切地呈现习主席真挚朴实的为民情怀、坚定不移的改革勇气、久久为功的实干精神。通过学习《习近平在正定》,真切地感受到伟大领袖风范,进一步加深了对习近平同志一系列重要思想的理解和认同,我们要学习崇高风范,始终秉持一心为民的赤子之心,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持之以恒转变作风,努力在新时代绘就新蓝图,成就新自我。
1982年3月至1985年5月,习近平同志任河北省正定县委副书记和书记。此时,适逢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大潮涌起,开拓创新成为时代潮流。习近平经常骑着一辆老式凤凰牌“二八”自行车,奔波在正定县的乡间田野,穿梭于滹沱河的南北两岸。1000多个日日夜夜,习近平的足迹遍及正定县25个公社、221个大队。他深入调研,实事求是,敢于担当,锐意改革,广揽英才,心系人民,端正党风,谋划发展,他在这里打开了正定改革开放的大门,吹响了富民强县奔小康的号角,实现了改善农民生活的承诺,使正定这个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冀中平原农业县赶上时代大潮,焕发出勃勃生机活力。他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在正定大地上书写了一部激情洋溢的青春感人诗篇。
一、真真切切为群众办实事
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工作期间,是群众路线的真正实践者,想问题、办事情,时刻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在正定工作期间为百姓办了大量好事、实事,让群众得到了真正的实惠。担任委书记后不久,他就给正定四大机关写了一封“共勉信”,号召大家“着眼于基层,着眼于实际”,兴起调查研究的新作风,并提议出台了《中共正定县委关于改进领导作风的几项规定》,从6个方面要求正定干部转变衙门作风,抓大事、干实事。在习近平的倡议下,正定县委工作驶入了“效率轨道”:克服文山会海;简化办事程序;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习近平以实干之风推动了正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县化肥厂和树林村长达20多年的土地纠纷案1个小时解决了;某单位侵占公道建房栽树,致使道路断绝5年的积案,2个小时内也解决了,以实实在在的行动解民之所忧,解民之所盼。我们要认真学习习总书记的为民情怀,深刻认识到“公仆本色就是最好的人民情怀,人民情怀就是真的公仆本色。”以习近平同志为榜样,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作风,看齐追随领袖“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牢记公仆本色,践行人民情怀,牢记初心和使命,以群众为师,为群众造福。

二、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习近平同志到正定当党县委副书记和书记期间,为了了解当地真实情况,他同当地的干部群众一起睡硬板床、排队吃大锅饭、扛自行车过河下乡,衣、食、住、行、言没有一点“衙门气”、“官气”;始终以人民群众为老师,没有坐在办公室,而是走访座谈、进村入户,虚心向每位同志请教,了解群众最拥护什么、最满意什么、最盼望什么。在走访基层,问计于民的基础上,他很快摸清,这个看上去“经济条件比较好、农民比较富裕”的县,其实吃饭问题是当务之急。为此,他谋划推动了发展商品经济、乡镇企业、经济作物等一系列举措,为正定经济社会发展做了许多打基础利长远的实事。习近平同志发扬党的优良作风,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脚踏实地,实事求是,敢于大胆提出和解决问题,在改革初期推动了正定的发展,为正定群众创造了良好的生活。当前,中国共产党人仍然行进在“赶考”路上,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虽已走过千山万水,但还需要跋山涉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要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因此,我们更应该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加强实践锻炼,把思路蓝图化作行动,把担当作为变成业绩,把奋斗尽责见诸实践,真真切切为民创造美好生活。
三、勇于改革创新
正定是习近平同志从政起步的地方,也是他治国理政许多重要思想形成、实践和丰富发展的地方。在正定,习近平同志推动了“大包干”全面推广,发展“半城郊型经济”,开创旅游业“正定模式”……为正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习近平同志之所以能够破解正定经济社会发展的许多难题,就是因为他践行党的思想路线,勇于改革创新。当前,我们正处于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既面临加快发展的艰巨任务,也面临着结构调整的巨大压力。我们要抓住难得机遇,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就要认真学习和大力弘扬习近平同志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精神。新时代,我们正行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征程中,处在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不断解放思想,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为打赢“三大攻坚战”,防范化解发展风险,攻坚克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道虽弥,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新时代使命在肩、责任如山。作为青年干部,必须以习总书记为楷模,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实干之风,勇于创新的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的情怀。在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面前,敢于担当,勇于实践,脚踏实地,真正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

外汇管理科 陈㛃玲

双击编辑文字

品《梁家河》 悟为民初心

《梁家河》,朴素的叙述,质朴的人物语言,体现出梁家河就是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就是延安革命精神、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精神、就是时刻为人民谋福利的报恩精神,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担当精神。我结合实际,谈谈对学习《梁家河》一书的感受。
梁家河,学习是立身之基。在村民的记忆中,习近平“带一箱子书下乡”、在黄土高坡上揣着书放羊、经常在煤油灯下看“砖头一样厚的书”、有时候吃饭也拿着书、书痴的他为了《浮士德》更是跑了30里路。正如他所言:“毫不夸张地说,当时的文学金典,能找到的我都看了,到现在脱口而出的都是那时读到的东西。”很多人把“惟有读书高挂在嘴上”,却把“偏无闲暇时”作为借口,走进梁家河我们会意识到读书不需要理由、不需要借口。
聪明人都是用笨办法读书,愚蠢的人都偷偷找“小路”,学习是获取知识的便捷途径,善于学习更是每一名党员干部的立身之基。我们应该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创新路。
梁家河,筑牢了为民初心。初心就是民心,习仲勋同志曾讲过“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家训的传承,在习近平心中种下了初心的种子。正如习大大所言:下乡插队,选择了延安,就是探寻父亲革命足迹,见证革命家的初心。在梁家河的7年里,与最底层的人民朝夕相处,乡亲们的信任和养育让他的初心萌发、成长,形成了习近平同志坚定的群众立场、牢固的群众观点、深厚的群众感情。他曾说过在梁家河插队的经历让自己看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人民群众的根本,真正理解了老百姓,了解了社会,这个是最根本的。初心就如扣衣扣,第一粒扣错了,人生就不会对。作为共产党人,一定要放在心上,真正地办实事。有句话说的好,“如果一直按着这个方向走,你真有可能到了那个地方,”习大大正是从这里出发,沿初心而行,至如今的“地方”。

梁家河,汲取了榜样力量。他干活从不“撒奸儿”,习近平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就是一部以上率下的奋斗史。在夯实土地、打坝淤地、水沟旁铲土是谁都不愿干的苦差事,每次习近平同志总是主动去水沟旁铲土。修筑梯田过程中,乡亲们都怕冷不想下水,每次习近平同志都是带头赤脚站在冰中凿冰清理坝基,正是他的模范带头,梁家河村先后建成了14座淤地坝,成为了乡亲们收入的聚宝盆。
干部,就是干字当先,我们要从中汲取向我看齐的表率力量,发挥“关键少数”的示范带动作用,坚持领导干部当“头雁”,走在前、干在先、作表率,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凝聚起爬坡过坎、追赶超越的强大合力。
梁家河,坚定了永恒信仰。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一位“京城后生”正是靠心中的信仰,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习近平同志曾经说过“我1969年1月去,1975年10月离开陕西,这一段时间就成为我人生的一个转折,可以说陕西是根,延安是魂。很多事都历历在目,现在有很多思维行动都和那时候有关联。
对共产党人来说,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就是信仰,这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习近平同志能够淡定从容地面对人生起伏,就是源于信仰的坚定。各级党员干部都要强化初心意识,坚守对党的绝对忠诚,在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实践中锤炼党性、坚定信仰。难事看担当,顺境逆境看襟怀。在当时的境遇下,习近平能坚守仁义至善的初衷,足以证明永恒信仰。
知青精神告诉我们:本领强、素质硬都哪都行,不学无术,还想滥竽充数到哪都难。知青精神正是解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这一矛盾的良药,我们应该常带着问题回头看。不断强化个人能力、不断提高务民意识。

金融稳定科 卢健美

从《红色家书》汲取前进的力量

连日来,捧读《红色家书》一书,一封封感人至深的书信,印记着红色史迹,植根着红色基因,似有一股穿透人心的力量,让我们跨越时空,感受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一封封饱含深情的家书,处处映衬着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爱党爱国的丹心。忠诚如金,刀斧相加,不改其色。诵读《红色家书》,字里行间无不浸染着先烈们对党、对国家那份深沉的爱。“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波澜壮阔的革命战争中,无数仁人志士告别父母,远离亲人,走向战场。他们在生死关头写下的一份份家书,那是一份份对党表达的忠诚之爱。刘谦初烈士临死之时谆谆嘱托的还是“爱护母亲(党中央)!孝敬母亲!听母亲的话!”其情切切,其意拳拳。方志敏烈士面对死亡,喊出的是对党直接告白:“我们始终是党的正确路线的拥护者和执行者”,其心可鉴,其情可昭。那是一份对国家的赤诚之心。这份赤诚,在刘伯坚烈士“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一切听之”的铿锵表白中呈现,在吉鸿昌烈士怒斥特务“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的大义凛然中彰显,在赵一曼烈士“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殷殷嘱托中流露。正是先烈们对党对国家有着坚贞不渝、忠诚炽热的爱,他们才能为党为国家抛弃头颅,洒尽热血,不惜牺牲年轻宝贵的生命,才有杨匏安烈士无论敌人如何威逼利诱、如何严刑拷打,依然斩钉截铁“死可以,变节不可能的”,才有邹子侃烈士面对酷刑“宁死而不求虚伪、卑污、罪恶的自由”。
一封封催人奋进的家书,处处凝结着共产党人勇于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如水,纵遇千阻,不舍昼日。诵读《红色家书》,字里行间无不展现着先烈们对革命事业的执着追求和永不言退的进取精神。“革命事业高于天”。无法忘怀,李大钊烈士在狱中向敌人宣布“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无法忘却,刘愿庵烈士就义前嘱托爱妻的仍然是“把全部的精神,全部爱我的精神,灌注在我们的事业上,不要一刻的懈怠、消极”;无法忘记,江诗咏烈士留给父母的遗书告白还是“男...加入共产党,是为大多数工农无产阶级谋利益”。“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无论多么困难、多么艰险,革命先烈们从来没有放弃一时一刻的奋斗,刘愿庵烈士在狱中鼓励妻子“必须努力作一个改革的职业家”,邓中夏烈士鼓励狱中妻子“牢狱是极好的研究室,每天读书,可以消却寂寞烦恼”,向警予烈士要求自己“发奋作一改造社会之人”,杨杰烈士教导儿子“世道艰苦,奋斗才是出路”。正是先烈们有着“拼着阶下囚,工农齐解放”的执着,自强不息,奋斗不已,才让我们看到“红旗飘扬在祖国的蓝天!”才有现在“到处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

一封封生死离别的家书,处处彰显着共产党人无私奉献、无怨无悔的情怀。忘我如山,虽有万重,巍然不动。诵读《红色家书》,字里行间无不体现着先烈们无私奉献、无怨无悔的忘我精神。红色家书让我们感悟革命先辈的心路情怀,走进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这是一种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奉献。“等闲戴得吾头去,留下微痕血海中”,不是邓雅声烈士不珍惜生命,而是“热血一腔尽情洒,十年定放自由花”;“一夕风波路三千,把家园骨肉齐抛闪”,不是王孝锡烈士无情,而是为了“挽救工农登仙阶,努力实现苏维埃”;“谁无父母,谁无儿女”,不是陈觉烈士不挂念亲人,而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这是一种舍小我成大我的无怨无悔。方志敏烈士告诉我们“为革命而死,毫无所怨,更无所惧”;史砚芬烈士告诉我们“我的死,是为着社会、国家和人类,是光荣的”;杜永瘦烈士告诉我们为了革命“是光荣的死,我含笑”;黄竞西烈士告诉我们“我为党牺牲,是我心愿,我愉快的”;裘古怀烈士告诉我们“我满意我为真理而死”;毛泽建烈士告诉我们“只要革命成功了,就是万死也无恨”。正是无数的先烈舍身取义,血染河山,才有今天的朗朗乾坤,才有人民的幸福、国家的富强,才看到“我们民族可以无愧色的立在人类的面前”。
一封红色家书就是一座丰碑,一段历史、一种精神、一种传承。今天我们诵读《红色家书》,就是要踏着先烈们的足迹,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着责任,带着担当,带着激情,坚持发展为先、稳定为重、实干为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使经济更发展、社会更和谐、人民生活更美好。

金融稳定科 李安妮

勇敢地追
——读《追风筝的人》有感

我看见一只风筝,飞得那样低,仿佛背负着铅垂一样沉重;还看见一个人,在后面努力的追赶,他的双脚也像被锁链束缚着一般沉重,似乎总是只差那么一步……
这部小说讲的是两个阿富汗少年的故事,少爷阿米尔和他的仆人哈桑,他们一起长大,情同手足,拥有似乎牢不可破的情谊,但在阿米尔心里,一个仆人理应为主人尽忠,而高贵的少爷不值得为一个卑贱的仆人冒任何风险。
阿富汗有个斗风筝的习俗,用风筝线割断别人的风筝并追到最后留在天上那个风筝,哈桑是每年都追到那个风筝的人。阿米尔为了赢得父亲的信赖和宠爱参加比赛,在哈桑的帮助下阿米尔将对手通通打败,然而要赢得最终的胜利,还必须追到被他最后割断的风筝。哈桑说:“我去追那只风筝,为你,千千万万遍。”为了保护那个为阿米尔追到的蓝色的风筝,哈桑遭受了阿米尔死敌在身体上的凌辱,这是对阿富汗男子最大的羞辱。阿米尔却躲在一旁眼睁睁地看着,也不愿站出来让哈桑把那个蓝风筝让出去。为了逃避自己的良心谴责,他又陷害哈桑偷窃,把哈桑父子赶出家门。后来,已移居美国并成为知名小说家的阿米尔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那边是阿米尔父亲的好友拉辛汗,他让阿米尔回阿富汗,因为那有一条“重新成为好人的路”……
文学与生活中的所有重要主题,都交织在这部惊世之作里:爱、民族、平等、恐惧、愧疚、赎罪。首先是一部阿富汗30年历史的揪心记录,它把读者带回那个早在俄国军队入侵之前,早在乡村被烧焚、学校被毁坏之前,早在地雷像死亡的种子那样遍布、儿童被草草掩埋之前的那个喀布尔,成功地展现了那个残酷、绝望、苦难和贫困的世界。它亦是一部关于家庭、友谊、信念和自我救赎的动人故事,简单不过的幼年游戏在作者胡赛尼细腻生动的刻画下成了开启成人世界的钥匙。这把钥匙终止了少年的无忧无虑,开启了阿米尔痛苦煎熬的人生。最后它才是一部作家笔下成功的小说,有鲜明立体的人物形象,出神入化的心理刻画,别具一格的情境描写,穿插的阿富汗文化、风俗与生活又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小说结构上高潮迭起,情节曲折,故事饱满,不断给予读者巨大的心理和情感的冲击。

读完《追风筝的人》,我从主人公这三十年的心路历程,看到了一个人的成长,内心世界从狭隘幼稚越来越走向完整成熟的过程。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因为种种原因,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犯过错,心里埋下了不为人知的秘密,可能是自己做过的一些难以启齿的卑劣事迹,也可能是伤害了不该伤害的人后的深深懊悔,却总会给自己找理由去解释自己的懦弱,去掩饰内心的恐惧,去逃避犯下的错误。阿米尔这个富家少爷所犯下的罪行不也是一样:在面对自己人性中的怯懦、虚伪、善嫉、自私、自大,他选择的是逃避,这是一个懦弱无知少年的错误选择。但是他也为此付出了一生,来自心灵鞭挞、愧疚、恐惧的沉痛代价。犯错与救赎,失去和追寻,贯穿我们这一个个凡人的成长历程。小说里,风筝是亲情、友情,是善良、诚实,是自由、平等。对阿米尔来说,只有追到了这些,他才能成为健全的人,成为他自我期许的阿米尔。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风筝,无论它意味着什么,让我们勇敢地追,只为更好的走向前方。风筝在飞,我们在追。追的是友谊,勇气,平等,自由,爱,追的是我们对生活的期盼。我们每个人都是追风筝的人,但愿我们可以追到心中那只承载了希望的风筝。

国际收支科 吴怡然

泱泱中国的江河湖海之美
——读《这里是中国》有感

在众多的推荐书籍里面我一下子就被《这里是中国》吸引住了,就如同书里前言所讲的,好的科普读物不仅要有科学知识,也要有美和艺术性,《这里是中国》说是全视野的中国地理科普著作,但是对于我来说,更像是一本精美的画册,用广阔的地理视角和时间尺度描绘了祖国的大好河山,通过这本书中可以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也可以稍微展望一下充满希望的未来。
虽然说任何一本书,或者任何一部影片,可能都没有办法将整个中国尽数展示在所有人眼前,但是还是可以从这本书里,将中国壮阔美丽的风景窥见一二,我们的祖国母亲,每一寸土地都是如此美丽,如此让人震撼。
俯瞰全世界,美景数不胜数,不得不感慨的是,在中国这片广袤无垠的土地上,所到之处皆是风景,每一个地方都有独特的故事存在。《这里是中国》从所到之处皆是荒野的可可西里讲到青藏高原的高海拔湖泊群,从如同鬼斧神工的九寨沟,又一下把读者带到了世界金融之都上海,将中国一部分有代表性的景色和人文展现在读者面前,让我从图中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让人惊艳的祖国山河,风景各异,各具风情。
《这里是中国》是以海拔高度来区分并进行拍摄和撰写的,介绍了不同地域、不同海拔的独立风景,让我了解了不同地域的历史演变以及极致的风光。很久以前我就已经很好奇罗布泊到底有什么神秘的魔力,让这片荒漠遍布、干旱异常的土地受到那么多探险家和科学家的青睐,前赴后继。这本书也介绍了罗布泊的前身,原来在很久以前,这里也曾是连绵生活中的湿润地带,也曾孕育着灿烂的人类文明。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句从学生时代就熟记于心的诗句,描绘的就是千百年前建立在罗布泊的一个国家——楼兰,虽然经过漫长的历史进程之后,楼兰最终消失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里,但书中三言两语的介绍以及图片的展现,还是牵引起了我对楼兰命运的扼腕叹息……人类之于整个世界是十分渺小的,我们无法改变一个历史古城的覆灭,只能被时光推着往前走,所以更应该珍惜此时的一草一木,这都是很久以后终会消逝无法复原的风景。

而且我没有去过九寨沟,久闻其名,书中展示的九寨沟让我更直观地看到了这处人间仙境,这处人人向往的“人间仙境”,居然是由山体崩落而生,最终也因为地震而覆灭……书中在展示九寨沟的时候写到这样一句话:“一切磨难皆是修炼,一切毁灭皆是创造”,这让我突然想起七年前的某一天,有人曾经告诉过我,有时候遗憾才更值得怀念,现在想来意味深长。
人的一生只有短短数十年,目光所及之处实际上十分局限和狭隘,我们要尽量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但不是所有人都有足够的金钱和时间可以去环游世界,用脚步去丈量每一寸土地的,有幸通过《这就是中国》,观赏到祖国的美景。作者在序言中说道:要将中国的雪山、江河、城市看遍可能是一个很难完成的梦想,如同我们多数人的梦想,我们此生都在追寻,却可能达不到终点。但是也要一步一步朝着梦想前行,锲而不舍,并且关注旅途中的风景。可能很多年后回首过往,回想起朝着梦想前行的每一段旅程,在路上的每一段零碎的记忆,都会成为一生中珍贵的回忆吧。
中国是怎样的呢?
就如同结语所说的:“世界上本没有中国,是中国创造了中国”。同样的,也是由我们来创造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人生。
虽然说学生时代的最后没有用一次毕业旅行来犒劳自己,而是匆忙地完成身份的转变,加入人民银行潮州中支这个大家庭,但我也期待着以后能有机会完成学生时代的梦想,去看看沉静壮大的高山,去瞧瞧千变万化的河流,用自己的脚步去感受这片古老又青春的土地,用心去感受中国日新月异的现在和容光焕发的未来。

货币信贷管理科 孙思楠

江山如此多娇
——《这里是中国》读后感

中国的土地广袤无垠,地大物博,充满神秘,很少人能够踏遍中国的每一个角落,亲身感受祖国的壮美河山,体验各具特色的人文景观。因此,从书本或者电视上了解中国,是许多人“云”旅游的重要途径。《这里是中国》是以三个阶梯来介绍中国的,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以昆仑山、祁连山和横断山为界限,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以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为界限。每个阶梯中选取其中四五个独具地理特色的城市或者区域进行科普,展示不同地区不同风貌。
第一阶梯展示了川藏高原的神秘,包括了一望无际的可可西里以及风光极致的横断山脉,两种差别巨大的地理风貌处于同个阶梯,更让人感叹大自然的奇迹。第二阶梯则介绍了西安成都等城市的历史,展示了中国久远的历史文化。第三阶梯讲述了沿海城市及江南一带的风光,以及时代的变迁。每个阶梯的代表城市有很多,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精彩,翻开书本,才能体会中国多元的地理风貌,感受中国深远的文化底蕴。
看完《这里是中国》,我不由得生出“江山如此多娇”的赞美之情,对脚下这片热土的喜爱与向往又多了几分。中国要有自信、要有信心。作为青年一代,我们看到了中国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完成了港珠澳大桥、辽宁舰、天眼FAST、蛟龙号深海探测、可燃冰开采等一个个“超级工程”,这一个个伟大工程无不展现出了中国基础建设的强大实力,同时也为实现中国梦打下了坚实基础。我们以往许多高精设备需要从西方进口,到许多技术国际领先,这就是中国的进步;从一个经济体量不如俄罗斯的国家发展到了现如今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也是中国的进步。中国在很多反面已经超越了西方国家,不必一味的崇洋媚外,作为普通青年的一员,要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并为之奋斗,就要立足于实际,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人民服务,积极学习领会国家发展战略方针,坚持创新,全面发展。
通过读书,我们不仅开拓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更能够与时俱进,紧跟国内国际动态,主动适应新的形势。在日常工作中,除了掌握与本职业相关的专业技能,还要在空余时间多学习其他有关知识,自律奉献,全心全意对待自己的工作。多读书,读好书,不断积累知识,学以致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这段时间,我品读了经典著作《论语》。《论语》记载了孔子关于政治、哲学、教育、伦理、文学、艺术各个方面的言论,使我学习了很多知识,也感悟到许多做人的道理。
“学”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让我们懂得学习的乐趣。“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教会我们学习的方法。“由,辉汝知之呼!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之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端正我们学习的态度。
“思”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通过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向我们说明了思考的重要性。“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勤求学问而不思就只会迷惑,若只是思考而不体验学习也难获得确实的知识和学问。
“践”
“三思而后行。”实践起来才不会鲁莽。“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告诉我们说话不要口不遮拦,信口开河,办事情要雷厉风行,不要拖泥带水。
“悟”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圣人尚且如此,我们后辈更要多自省领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这是孔子说的话,也是后世儒家修身养德的座右铭。
通读《论语》,感悟良多,将坚持学习和实践,如能做到“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足矣。

国库科 佘锶彤

《论语》中的“学、思、践、悟”

潮安营业部 杨晓红

爱上阅读,伴孩子共成长

“一本好书,可以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和做事习惯,过一个有准备的人生;一本好书,可以教会孩子如何与老师、同学相处,如何获得好人缘;一本好书,可以点燃孩子的人生梦想,让他们从小心怀远大;一本好书,可以教会孩子何谓勇气和坚持,可谓团结与协作;一本好书,可以让孩子学会在逆境中开怀大笑......”
环顾书架,这本《我用阅读教育孩子》首先吸引了我的注意,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孩子的教育问题无疑是我最为关注的。今天,阅读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绝大部分家长的认可,很多家长都已经认识到阅读对于语文学习和写作,对于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开启心智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好的阅读能带给孩子家长们给不了的人生智慧,好的阅读对于孩子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品行和情操的培养、情商的提升、道德的完善、习惯的养成等等都将起到不可估量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正如大文豪雨果所言: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无数的例子可以证明,那些优秀的孩子,没有一个不是热爱阅读的,不少家长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以各种方式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我用阅读教育孩子》这本书用作者陪伴其女儿成长的经历,以鲜活的例子阐明了阅读的作用,并介绍了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从中获益的具体方法。其中,我觉得有两个方面很值得我们注意和借鉴的。
首先,要当好孩子的“导师”。要在尊重孩子兴趣的前提下,为孩子“导读”。家长特别是妈妈,是孩子最好的导读师,利用亲子共读时间,手把手把孩子带进书中美好的世界。从自己陪伴孩子成长的体会看,亲子共读的确非常重要,如果没有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开始注重培养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一旦错过了时机,等孩子长大了发现不爱读书、阅读能力较差了,再来想补救,难度就非常大,效果也不理想。在为孩子导读的时候,也可适当借助其他的形式、资源进行熏陶和引导,比如一些针对少年儿童的听书平台和产品、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和电视剧等等,用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起到很好的导读作用。
同时,要实现自我的成长。言传身教是教育孩子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时代日新月异,新知识、新事物层出不穷,我们唯有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知识储备,不断提升自己的学识修养,不断开拓自己的视野,才能和孩子保持没有障碍的沟通和交流,才能在关键时刻给予孩子正确的指引,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家庭教育的实质就是家长的自我学习和自我成长,我们只有努力成为更好地自己,才能把孩子带进一个更加广阔的天地。
正如书作者所言,“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让我们用阅读不断滋养自己,不断丰富自己,陪伴孩子乘着阅读的翅膀,飞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读完《当你开始爱自己,全世界都会来爱你》,我被深深地触动了!的确,当你懂得爱自己了,别人才会爱你,你也才更懂得爱别人!
我们的生活,首先要懂得爱自己,爱自己的身体,细心呵护内心这个小孩。每一个起心动念,都要有觉知,因为我们的生命状态就蕴含在每一个起念中。
保持一颗平常心,我们会更加从容、淡定。生活中,工作中,我们会遇到形形式式的人,各种各样的事,如果没有一颗平常心,在与人打交道的时候,在处理事情的时候,也许会容易着急,容易浮燥,与人产生矛盾;保持平常心,我们能冷静思考,一分为二看待身边的人和事,不偏激不偏见,不碰壁。
常常心怀感恩,生命所期所遇皆为美好!感恩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还是一个人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心怀感恩,我们能以一种更加明丽的眼光去看待世界,我们能发自内心地体验到生活的美好。这也是有科学依据的,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曾经开展一项有关感恩的科学研究,发现常怀感恩之心可带来一系列促进身心健康的益处。感恩之人通常更容易获得愉快的体验。2003年的一项研究也发现,感恩同主观幸福感存在多方面的相关性,且“感恩的思维能显著改善情绪”。2010年的一项研究表明,感恩能减轻焦虑和抑郁,并指出感恩练习在临床心理学上有巨大潜力。所以,我们要使感恩成为一种思维习惯,心怀感恩,美好常存。
保持一个良好的生活规律,并加以坚持。中国古代智慧结晶《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告诉我们,如何顺应四季养生,我们要给自己和家人安排合理的膳食,给自己制定合理的健身计划,选择自己喜欢的动作项目,比如瑜伽,就是一种很好的缓解压力的动作,还有其他的有痒运动。
最后,记得周老师书里的爱自己的练习,每天摸摸自己的心,告诉自己,我爱你!

人事科 谢玫娜

《当你开始爱自己,全世界都会来爱你》读后感

国际收支科 苏曼

接纳自己 善待自己
——读《当你学会自愈 世界才会爱你》后感

网络上流行着一句话:“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容易二字。除了容易胖、容易累,和容易老”。听到这句话,也许我们会一笑而过,但细细想来,在步入成年之后,我们要学会独自去面对来自生活的、工作的和家庭的压力,我们要独自在社会的摸爬滚打中磨炼自己。孤独、失落、甚至猜忌、抑郁,这些负面情绪有时候会压得自己喘不过气。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喂自己一碗心灵鸡汤,自我修复、自我救赎。
《当你学会自愈 世界才会爱你》这本书,便是这一一碗心灵鸡汤。书中讲述了多个真实的心理咨询故事,阐释了现代工作生活中常见的抑郁、偏执、焦虑、猜疑、强迫、交往恐惧、抗挫力差等常见心理问题,让我们在故事中找到共鸣,了解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掌握简单易学的自我心理调适方法,通过自我诊断、自我分析、自我解决,靠自我的学习和成长达到真正的自我心理疗愈,开启有助于改变自己状态的健康心理模式。
学会接纳自己、更要善待自己。你的心里本就有自愈的潜能,伤口会痊愈、风暴会平息,学会淡然面对,你会海阔天空,你能豁然开朗。虽然生活中的问题和带给人的疲倦感总是不断向我们奔来,但我们要用脆弱来提醒坚强、用坚强来面对艰难,用稀松平常的心态,来品尝人间冷暖。让昨天把所有的苦、所有的累、所有的痛远远地带走,今天,我们要收拾心情,重新出发!

《当你学会自愈 世界才会爱你》是一部由宋家玉著作的书籍。这本书讲述了现代工作生活中常见的八大心理问题(抑郁、偏执、焦虑、猜疑、强迫、交往恐惧、抗挫力差、情绪情感统一性失调),让我们在故事中找到共鸣,了解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掌握简单易学的自我心理调适方法,靠自我的学习和成长达到真正的自我心理疗愈。
书中介绍到这么一段话:“每个人(无论其心理健康程度有多高)都会有产生抑郁心境、抑郁情绪的时候,只不过大多数人不会发展成抑郁症。然而,有些人就未必那么幸运了。”人类所有焦虑和恐惧的核心其实只有两个,第一个是害怕自己不够好,没有人爱自己,由此衍生而出的是感觉自己不值得被爱;第二个是害怕不再存在,也就是死亡。感觉自己不够好,没有人爱自己。
每个人在工作和生活中都会遇到困难,有些时候会觉得心情黯淡无光,不知怎么往前走,可是也不能放弃,或者说只要在这无光的时期,默默前行,便会促成向前走的人生,命运长梯中的每一节都有它的作用,不管当时看来是否重要,甚至当时觉得它会给自己带来麻烦。这些都是你走过这段人生之旅必须要承受的磨难,或许这也是生活本身内生的力量吧。无论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都告诉自己,熬过去就好了,因为他人无法帮你,只有自愈能治愈自己,疏通心灵的河流,不让生命干涸。
一个人首先要学会无条件的尊敬自己,爱自己。如果你连自己都不尊敬,都不爱,又怎么能尊敬别人,去爱他人呢?你是你一生的挚爱,首先,你必须先成为自己的光,然后光才会散发出去,才会触及别人,温暖别人。就像杨绛先生曾在100岁生日时感叹的:“世界终归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你就是世界,与其抱怨世界黑暗,不如像杨绛先生一样,在自己存在的地方,成为一束光,照亮世界的一角,将世界推入一个善的循环。

人事科 陈泽莲

《当你学会自愈 世界才会爱你》读后感

办公室 朱敏

不够完美,才是完美
——读《轻轻走向完美》有感

《轻轻走向完美》是现代著名女作家毕淑敏专门为女性朋友倾心编著的一部佳作,内容详实丰富,囊括情感、心灵、爱情、家庭、工作和幸福等。作者从女性角度看待这个世界,从女性的视角来诉说女性的世界。
喜欢《轻轻走向完美》书皮上几行字“我们就像一个命运的绣女,心中存着完美的图案,平心静气一针一线宁静地绣下去”字里行间既充盈着对理想未来的向往、追求,又透露着女人淡然处世的平和、大气。自序篇首语“春风拂面,你我在书中相逢”,便觉在温暖的季节,遇到一个故人,亦或是知己,于是便渐渐敞开了自己的内心,接受这轻风的抚慰、心灵的洗涤追寻完美,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书中几个章节从《做女人,很美》《我很重要》,到《走出黑暗巷道》《提醒幸福》,再到《让人生慢慢完美》同样是从认知自我到肯定自我,再到超越自我的进阶。贯穿其中的,是心中有爱的信念和对追求美好的坚持。
小时候,我们总是力逐完美,接受不了自己的缺点、弱点,甚至将追求完美当成做事的标准和衡量一个人品质的重要标准。但人无完人,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经过岁月的洗礼,我们慢慢懂得,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和小残缺,正视生活的不够圆满,才能更从容地去迎接生活的各种挑战和磨砺,追求美好才显得更具意义。
那生命中最美好的事情是什么?我认为其实“美好”很简单,“美好”是炎热夏天的一缕清风,是孩子手中递来的一杯热水,是受伤时爱人一句“我在”,是早晨妈妈精心烹调的一碗汤面,是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也是生命中每一个小确幸。书中,作者毕淑敏用柔软而真诚的笔触,分享了青春、成长、爱情、工作、幸福美好、快乐等生活中那些微小而温暖的瞬间,那些走过的路、爱过的人、流过的泪、经历过的美好,一一化作笔尖的温情,抚慰疲惫的内心。

《轻轻走向完美》让我明白:一个人的强大,不是外在的坚硬盔甲和假装坚强的面具,而是内心的坚韧和从容。在这个世界上,除了厚实的衣物,温暖的居所,可抵御岁月苦寒的,还有心底的信念和爱。   
那么“完美”呢?或许完美没有这么极致,每个人心中完美的分量也不同,但我认为美好的事物多了,也就相对完美了。若非要给“完美”一个定义,我所想的“完美”便是完成美好,是对美好事物的坚持,是美好的堆砌。书中最后一篇《让人生慢慢完美》中有这么几句话“完美就是终极,可以列为目标,但是不必想着完美指日可达。只要完美的生命没有完结,完美的过程就是现在进行时”。所以,相信美好、珍惜当下,也许一个人的世界,装不下那么多惊天动地,我们所需要的不过是把握住一份恰到好处的幸福。让我们一起轻轻走向完美吧!
鲜花盛开的时候,也就开始了凋零;月儿饱满的时候,也就开始了残缺。最美的,其实是花将开,月将圆的那一刻,人生最美的,便是追求美好的一路繁华,而不是那最完美的终点。一味追求完美,终将身心疲惫,接受生活的点点残缺,才是生活本来的样子和美好。沿途的风景很美,我们是否驻步欣赏那属于我们自己眼中的美。
历经春夏秋冬,细细回首,人生会像电影般美好精彩,而我们,就是这部独角戏的花旦。接纳自己,迎接美好。不够完美,才是完美。

国际收支科 蔡希

带着韧性成长,轻轻地走向完美

缓缓地合上《轻轻地走向完美》这本书,封面上“我们就像一个命运的绣女,心中存着完美的图案,平心静气一阵一线宁静地绣下去”不禁让人泪眼盈盈。毕老师就像一位温情姐姐向我这个涉世未深的妹妹娓娓道来了女性是世间多么美好的存在,是多么不可或缺,又是如何带着果敢与智慧地迈向幸福的大门。书中相逢,让人慢慢打开心扉,接受着从认知自我到肯定自我,再到超越自我的人生旅程中。
对于女性的成长,感触最深的是从成为一名母亲开始,带着韧性孕育着新的生命,成就了全新的自我。
怀胎十月,小心翼翼。不敢胡吃海喝、不敢活奔乱跳,因为我很重要,生怕自己的一点点不注意会惊吓到腹中珍贵的小生命。这是一份前所未有责任,一种对孩子健康到来负责的态度。哗哗的吼叫在产房中飘荡。顶着20根骨折般的痛在产床上期待着,虽然疼痛,但是脑袋还是清醒,前期做了很多知识铺垫,了解如何才能更顺利地度过这个阶段。倘若是以前,当自己还是一个小女生的时候,这痛估计得哭得天都塌下来。感谢孩子让我成长,成为一名更加坚强有韧性的女性。
手忙脚乱,不知所措。满心的欢笑渐渐地被各种痛以及小婴儿无规律随性地哭闹消磨净了。所谓的天使宝宝、金质睡眠原来都是骗人的。一开始慌乱地处理哺乳、小孩拉臭臭、哄她睡觉,每天基本上就是蓬头垢发,生活杂乱无章。若遇到小孩身体上有点小状况,更是忙得焦头烂额,满心烦躁。随着共处的时间加长,逐渐适应着生活中多了一名小成员,并告诫自己要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后,才慢慢地发现原来小婴儿的生活作息还是有迹可循的,之前情绪化的自己把很多细节都给忽略了,小孩的小状况也选择稍微佛系的态度去对待。久而久之发现原来很多东西就是一个心里调适、积极面对、乐观处理的过程。之前被放大的一切似乎都没那么难。
学会共情,守护亲情。自己当妈之后才彻底地理解为啥总说“女儿是妈妈的小棉袄”。经历着当妈的人生旅程才知道原来自己的妈妈是多么的不容易。以前对妈妈的很多行为不理解产生了矛盾,在现在看来,更能够体会妈妈的用心良苦,也能够更好地在孩子、母亲两个角色中进行角色切换,通过共情,采取更为合理的举措,守护着彼此间难得的缘分。
成为是一名母亲,让我在追求完美的道路上更近了一步,在付出泪水与收获微笑的过程中,认识了自我、提升了自我。完美是一个境界,是一个目标,且每个人对完美的界定是有差别的。愿在接下来的人生旅途中,能活在当下,秉承一颗虔诚、追求的心,带着女性的韧性轻轻地走向属于自己的完美。

闲暇时的阅读是消遣,忙碌时的阅读是跳跃。阅读,从来不是读读而已,一次有意义的阅读,是会让你从中得到些什么。品读毕淑敏的《轻轻走向完美》,真真切切让我感受到作为一名女性的愉悦,这本读物是给生活在喧嚣、忙碌、现实中的我们思考、体味女性玫瑰人生的心灵鸡汤,让我们不自觉地想让自己从不完美走向完美,让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
《轻轻走向完美》以女性的角度出发来看待这个世界,从女性的视角来诉说着女性的世界。读完这本书,我个人最欣赏的,是如国兰一般质朴清雅、兰心蕙质的女性之美,她们看似外表柔弱,内心却坚韧不拔,她们工作中认真严谨,生活中平和宽容,她们是父母的骄傲、爱人的知己、孩子的榜样,她们优雅、内秀,就如那空谷幽兰“著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她们用自己丰盈的内心,淡然看待人生的起落,珍惜属于自己的那份幸福。用感恩的心态,去领悟风的轻柔、花的芬芳,和大自然赠予的所有美好。
什么是“美好”?美好是每天投入工作前丰富的早餐;美好是瞌睡时的一杯咖啡;美好是朋友间的相互鼓励,美好是家人的一个拥抱;美好是孩子牙牙学语的第一声“爸爸”或“妈妈”……书中,毕淑敏用柔软而真诚的笔触,分享了青春、成长、爱情、工作、幸福等生活中那些微小而温暖的瞬间,那些走过的路、爱过的人、流过的泪、经历过的美好,一一化作笔尖的温情,抚慰疲惫的内心。《轻轻走向完美》让我明白:一个人的强大,不是外在的坚硬盔甲和假装坚强的面具,而是内心的坚韧和从容。在这个世界上,除了厚实的衣物,温暖的居所,可抵御岁月苦寒的,还有心底的信念和爱。
什么是“完美”?从未停止追求完美的脚步,即完成美好。完美只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心中充满爱,爱自己、爱别人,美好的事物多了,也就相对完美。书中最后一篇《让人生慢慢完美》中有这么几句话“完美就是终极,可以列为目标,但是不必想着完美指日可达。只要完美的生命没有完结,完美的过程就是现在进行时……”“我们就像一个命运的绣女,心中存着完美的图案,平心静气一针一线宁静地绣下去,便会日臻完美。到了生命结束的那一天,完美谢幕。”
毕淑敏在《轻轻走向完美》中写道:“春风拂面,你我在书中相逢”,读书就像遇到了一位老朋友,可以和你促膝长谈,暂时让你放下这纷扰的世界,获得心灵上的宁静与美好。读书,让我们改变了心态。相信美好、珍惜当下,也许一个人的世界,装不下那么多惊天动地,我们所需要的不过是把握住一份恰到好处的幸福,让我们一起轻轻走向完美吧!

外汇管理科 黄丹

且爱且珍惜 成为更好的自己
——《轻轻走向完美》读后感

纪委监察室 杜含

《轻轻走向完美》读后感

还未翻开书页,便已被书皮上那几行娟丽的字迹深深吸引,那字就像一个蕙质兰心的绣女,平心静气一针一线地描绘出心中完美地图案。
翻开书页,细细品读,思绪万千。这本书专门是为女性倾心编著的一部佳作,书中的文字干净、质朴,描绘了许多关于情感、心灵、爱情、婚姻、家庭、工作、健康和幸福的故事,让我仿佛闻到了书的芳香,轻轻地走向完美……
读完这本书,我不禁思考,什么样的女性就算是一个完美的女性。古往今来,虽然源源不断涌现了许多优秀的女性,但是堪称完美的却是凤毛麟角。这与人本身的弱点和生活的琐碎息息相关。正如这本书所写的:“我们人生肯定会有好多不完美的地方,就像世界出来都不是完美的。完美只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如何走向完美,是我们每一个女性都要思考的问题。而读书,就是一个让人变得明理、宽容和智慧的最好方式。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能教会我们看淡世俗的纷扰,用感恩的心态去领悟大自然赠与的所有美好。
在字里行间中我慢慢地对毕淑敏从陌生变得越来越熟悉,也对她看问题的独特角度、写文章的大气风格无比佩服。她总能通过观察生活的小事感受幸福,感受爱。其实,幸福到底是什么呢?每个人对幸福的含义有不同的看法。毕淑敏告诉我们幸福其实很简单,走向完美的修行之路就是通往幸福的路,不要对比,滋生沮丧。学生时代总是无忧无虑,快乐无比,而踏入社会的我们,总有各种各样的烦恼。很多时候,不快乐并不是因为自身原因,而是来源于对比。山有山的挺拔,水有水的温柔,风有风的自由。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因而不必用自己的短处与他人的长处相比,追求一种得不到的快乐。学会遇事淡然处之,放平心态,当然这不意味着不努力、不奋斗,而是享受,享受每一次用汗水交换的收获,享受走向完美地过程,即使这一步路走得比别人要小,但是有别人没有的精彩,活出真实地自我,感受快乐的人生。
所以,多读书,自我修炼,缝补灵魂,相信美好,珍惜当下,把握住恰到好处的幸福!

《未来简史》从一个非常理性的角度,分析了之前人类所面对的问题,和人类进入新社会将遇到的阻碍。书中提到,人类有历史记载以来,一直在同疾病、瘟疫做各种抗争,生命的脆弱在某些重大传染病的袭击下会被无限放大。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来势汹汹,是对各国制度体系的一大考验,对国际秩序的一大重构,更是对人类社会运行规律的一大挑战。《未来简史》作者、以色列历史学家、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在今年4月19日接受西班牙《先锋报》专访时,针对2020年疫情表示:历史正在加速,旧规则正在瓦解,新规则仍在制定当中。我们进入了一个非常不稳定的历史时刻。政府和个人都在尝试做数月前听起来完全不可能的事情。不过,活动性窗口期很短暂。很快就会出现一个新的秩序并站稳脚跟,因此影响历史方向的时机就在眼下。
恐慌带来秩序的混乱,但也酝酿着重建秩序的可能。某种程度上,我们正处于人类变革的关键时刻。未来几十年的社会将取决于我们在不久的将来做出的决定。在这个关键的时间节点,人类必须要做出选择,选择团结或不团结,将会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结果。或是团结一致,取得抗击新冠病毒的胜利;或是各行其道,将会延长当前的危机。
另一方面,在《未来简史》中描述了人类目前的困境以及可能的未来,这又是另一道选择题:人文主义可能会被消灭,取而代之的是数据主义。数据主义崇尚数据公开,一切与个人相关的数据都会被互联网算法收集起来。数据主义将极大地发展人类的科技,节省资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因为未来社会是互联网社会,数据决定发展的速度。此次疫情,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应用,全球信息共享合作的推进,对公民生活方式和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必将推进人类社会迈向全新的未来。这种时代呼应感,让我在读《未来简史》时有了更切身的共鸣。

国库科 程锦

疫情之下读《未来简史》

反洗钱科 方恺逸

窥探未来,把握当下
——读《未来简史》有感

读《未来简史》的时候,当读到”自由意志“被取消,当读到算法终将取代人类而做出选择,不禁让人陷入一种迷茫,究竟人类该何去何从,怅然若失从心中涌起。读完《未来简史》,是在2019年初春,当时自己的工作生活刚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来不及收拾阅读后怅然若失的情绪,便被忙碌奔波的生活推着走,也正是在繁忙劳碌之中,被《未来简史》拉远了的思绪,也慢慢回到当下,逐渐明白——我们拥有思考的权力,可以无边无际的探寻,让思想穿越古今,去充分感受智力冒险带来的好奇与快乐。然而,我们也终将需要,一次次地回到当下,回到此时,此刻,回到自己的生命本身,面对自己的生命议题。
无论智人的命运如何,我们拥有的,都只有此时此刻的当下。而预测未来,能给予当下的我们以警醒,畅想未来,为的不是寄希望于未来,而是指引我们更好地走好脚下的路,以迎接未来。在作者所畅想的未来里,我想当下的我们需要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幸福是一种能力,适当放下外在追求,学会向内寻找;喧嚣浮躁的时代,专注与平静让人沉淀。
终身学习、自我认知是每个人一生的必修课。
书中描述智人的进化,是人类在追求健康、快乐和力量的过程中,慢慢地改变自己的特质,于是特质一个又一个地改变,直到人类不再是人类的过程。历史是这样发展的,社会也是这样发展的,我们每个人更是这样一点点的、用无数看似平凡的行为,决定了自己的未来。而其中,知识是引发改变的驱动力。书中对于知识这样写道“知识如果不能改变行为,就没有用处。但知识一旦改变了行为,本身就立刻失去意义。”,知识只有在保持不断更新的时候才能持续保有意义。
不必扯到未来,今天,正处在自动化时代的人们,已经正在面临着一些人、岗位、组织,被替代和淘汰。为了不被时代抛弃,终身学习和成长、不断刷新自己的认知、探索行业的发展未来,是每个人一生的必修课。要想不被时代淘汰,我们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储备并付诸实践,让自己在组织中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幸福是靠自己奋斗得来的,而幸福感,还要靠降低期望值来提升。
书中提出,进入21世纪后,曾经长期威胁人类生存、发展的瘟疫、饥荒和战争已经被攻克,智人面临着新的待办议题:永生不老、幸福快乐和成为具有“神性”的人类。幸福快乐也是当下我们每个人正在追求的。
幸福感是一种大脑的一系列化学反应,无论外界的刺激如何提高,这种化学反应带给人类的体验总是有天花板的,而且很早就已经接近了上限。所以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无论科技如何发达,物质如何丰富,幸福感并没有提高多少。小时候难得吃一次冰激凌,那种幸福感让你至今记忆犹新,而现在你可以开心吃多少冰激凌就吃多少冰淇淋,幸福感却没有翻倍增加甚至再难收获“小时候感觉”。
幸福感的核心是你的收获和期望的差值,而不是收获的绝对值;所以,我们要向内心寻找幸福,改变认知模型,降低期望值,提升幸福感。
在这个喧嚣浮躁的时代,专注与平静能让人沉淀。
作者在本书最后的致谢写道:“感谢我的老师萨蒂亚·纳拉杨·戈恩卡,他教导我内观禅修的技巧,让我能够观察事物的真相,更了解心灵和世界。如果没有过去15年禅修带给我的专注、平静和见解,我不可能写出这本书。”我想,或许作者的致谢才是《未来简史》最好的结尾。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喧嚣浮躁,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带给我们太多太多,有解放我们的双手为我们节省出更多的“时间”的,更有无形中偷走我们不少“时间”的,比如现代人手机不离手的现象。随着科技发展地一步步推进,我们的生活只会越来越喧嚣纷扰,专注与平静让人能够专心致志地思考,深入地思考,带来进步,带来切实的收获。

纪委监察室 蔡凯敏

《未来简史》读后感

21世纪早已开启了人工智能璀璨的新篇章,赶着这一趟雄浑趋势的大潮,拜读了尤瓦尔·赫拉利的创新之作《未来简史》,不禁感慨良多。读完这本书,才可以说是体会了赫拉利的思想和愿望(诉求)。天才的作者总是能够从一种极致宏观的角度对最复杂的问题抽丝剥茧,宏观、宏观、再宏观,不单要见树木,还要见森林。
赫拉利通过将人类与动物比较,证明人并不那么神圣,要心存敬畏,体现了赫拉利一种博爱的境界,实际上他并不止爱动物,他更爱人类。全书有对现实与未来本质的揭露,令人觉得不可思议,无法想象,但其中更有对人类发展进程的深刻反思,对现代人类深深的关爱,对人类命运、前途、未来的思考与担忧,内含一种批判哲学。
过去,人类科技落后,自身力量渺小,无法从根本上解释各种自然现象,一直被饥荒、瘟疫和战争三大问题所困扰,无从下手,力不从心,只能诉诸于神,把地球上出现的灾祸全部归纳为“神”的旨意,个人生命的意义在与神的互动中得到圆满。在过去充满天灾人祸的环境里,人类需要神的保护。今生受苦,来世超脱。在神的庇护下,今世的苦难变的具有重大意义,我们积德修福,为了更远的价值和幸福。在此基础上,所有的哲学都在讨论,在这个短暂且苦难的生命中,什么才是真实,什么才是意义。当然,宗教也成为过去统治阶级的管理工具,从而推动秩序的建立和社会的发展。
这是《未来简史》开篇后小幅论述的人类历史,也是为后面大笔墨预测人类未来情形进行铺垫。这些天我读完全书,心中对未来人类生活场景感到期盼向往却又触目惊心。未来瞬息万变,充满着机会与危机。我们尚未对信息时代有一个透彻的了解与适应,陌生的智能时代已经来临。适应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能够真正把握未来,成为当代人面临的共同挑战。未来究竟是什么,我相信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说清楚。根据历史与当今的蛛丝马迹,对未来的预测与推断依然有无数的版本。其实根本不必执着于哪个版本更接近于真实,每一本解读未来的书其实都给我提供了一些全新的视角,在未来的人生选择中,它都具有独特的意义。《未来简史》有着严密的逻辑推断,对未来提出了自己非常独特的观点。这本书脉络非常清晰,但观点的集合非常庞大。从描写人类如何战胜饥饿瘟疫与战争开始,到描述人与动物的区别,再到阐述人类如何征服世界。最后写到人类征服世界所赖以存在的人文主义在人工智能面前终将崩溃。

作者用了整整一章的篇幅来描写人与动物的关系。看起来跟未来联系不大,但作者一句话让我陷入了沉思。他说我用这一章来描写人与动物的关系,目的是给读者一个参考,让读者根据这个参考去推断一下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关系,这种类似于先进与落后的关系,是否会在人类与人工智能之间重演。我们对此应该是乐观还是悲观?作者给出的观点,人类相对于动物优越在,具有高度抽象的思维能力,用作者的话来说就是人类可以编故事,并通过这样的故事让更多的人集合在一起,这样深度的大规模合作,才是人类战胜自然的筹码。在这个关系中,人类处于绝对强势的地位。但是在人工智能面前,人类失去了这样一个地位。我们该如何处理这个全新的关系呢?或许我看不了那么长远,就看当今,那么多的低头族手机族,到底是人在玩手机还是手机在玩人,未来这种情况会变的更普遍,还是会收敛呢?
从计算机到互联网,再到人工智能,短短几十年光景,人类社会颠覆性进化,所有的变化都在以一种肉眼可观却又无法捕捉的状态悄然发生着。科技改变了人类的生活,而科技将会带来怎样的未来,赫拉利将这些思考写进了《未来简史》。在结尾处我们的天才作家赫拉利写到,“那些永不知足的又不负责任的造物主们连他们究竟想要什么都不知道,还有什么比这更可怕的吗。”虽然《未来简史》讲述未来,却无不显示着人类本性的贪婪与自私。未来已来,美好的未来需要全人类一同守护。

货币信贷管理科 郑冰清

读《人类简史》有感

今年年初,疫情袭来,与疫情有关的新闻始终牵动着大家的心。在一则“方舱医院”的新闻报道中,有一个画面引起大家的目光,一个隔离病人在方舱医院病床上,捧着一本厚厚的书专心阅读,使人触动,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我也跟随这位“清流哥”的步伐,阅读了《人类简史(新版):从动物到上帝》等书籍。《人类简史》既是一本历史书,又是一本哲学书,见微知著,以小见大,讲述了人类到底怎么变成现在这样的?人类未来是怎样的?使人不禁深入思考人生,重新审视自身。
七万年前,智人不过是一种微不足道、毫不特别的动物,但认知革命使智人获得了描述虚拟故事的语言,“讨论虚构的事物”是智人语言最独特的功能,能够传达关于一些根本不存在的事物的信息,“虚构”这件事的重点不只是在于人类能够拥有想象,更重要的是可以“一起”想象,编制出种种共同的虚构故事,甚至连现代所谓的国家、民族、企业、钱等等也是种想象,这样的能力,让我们得以集结大批人力、灵活合作,使智人在接下来的几千年一步步统治世界,成为整个地球的主人。
我们通过不断地革命,从认知革命到农业革命到科技革命,新的倾向、行为和技能让世界一步一步变得更美好,但是我们自身呢?现在的人类真的比三万年前把手印留在雪维洞穴里的人更快乐吗?人类如何才能够快乐呢?关于“快乐”这个问题,有点哲学意味,也有点个人主观感受。之前在B站看了刑法老师罗翔谈及快乐的视频,提到“人类所有的真实的快乐,都离不开艰辛的努力,都需要长久的铺垫。”“越是能体现人性尊严的快乐,越是一种最大、最高级的快乐,我们之所以不断地读书、行路,其实就是希望不断地享受高级快乐。”对此我十分认同,当一个人有着明确的目标,并为此挥洒汗水,自律且努力地去奋斗、去实现,在这个过程中,自身变得向上,向着目标一步步接近,这就是一种快乐,一种充盈的快乐。

作为一名入行三年多的行员,我也时时刻刻在工作中践行着这一人生价值观。“脚踏实地,用心做事,履责尽职”是我给自己的目标定位,在平凡的岗位上,细心、用心、多学、多思考、多积累,既要学好理论,又学好业务,严格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不忘初心,严于律己,做好每一件工作:初涉科技工作,从零到开始,以钉钉子精神去问去学去实践,为全行做好科技服务;扎实打好政治理论基础,增强落实本领,着眼党支部建设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要求,做细做实实党务工作;借调广州分行纪委,细心处理好日常工作和专项工作,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每一项工作任务,都是需要去达成的目标,每一次用心努力去落实去完成目标任务,都是对人生价值观的实践,都是感受、获得快乐的征途。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快乐随行!

饶平县支行 林洁培

读《简爱》有感

简的生命,注定仿佛梧桐萧瑟一般秋日的凄苦,但注定结局亦如冰雪融尽一般冬日的苦尽甘来。简是个孤女,出生在穷牧师家庭,父母不幸染病双双离世。
还记得我初次有幸阅读《简爱》,只觉得这是个苦命而又无依的孩子,甚是同情。要知道,缺少父母爱的孩子真的很可怜,她会被同龄的孩子笑话“没爹娘”,她会被不认识的恶霸欺负,也许会在某一个晚上独自蹲在街角,蜷缩着身子哭泣,埋怨命运的不公……
简·爱出身于牧师家庭,并在幼年就成为孤儿,寄养在舅舅家。不久舅舅里德先生病死,简爱受尽表兄和表姐妹的欺侮。里德家是个男性中心的家庭。舅舅死后,里德是一家的中心,他歧视母亲和姐妹,虐待简·爱,冷酷无情,专横残暴。一次他与简发生冲突,舅妈便把她锁进红屋子。红屋子是作者着力描述的居所,它是里德家庭的中心标志,是禁闭之所的象征。就在这里,出现了她的另一个幻影,当她看到那镜中之像时,她回忆自己的命运,周围任务的丑恶,并决心从难以忍受的压迫中逃走。后来,舅妈里德太太把她送进洛伍德慈善学校。校长是个冷酷的伪君子,他用种种办法从精神上和肉体上摧残孤儿。简毕业后留校当了两年教师,但她受不了那里的寂寞、冷漠,于是登广告找到了一个家庭教师的工作,她来到了桑菲尔德庄园。庄园主罗切斯特和他的养女阿黛尔·瓦朗。罗切斯特是个性格阴郁而又喜怒无常的人,但他敢作敢为,深奥神秘,桑菲尔德庄园也和它的主人一样奇怪神秘。有一天夜里,简被一阵奇怪的笑声惊醒,发现罗切斯特的房门开着,床上着了火,她叫醒罗切斯特并将火扑灭。罗切斯特告诉她三楼住着一个神经错乱的女仆,她时常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狂笑声,并要简对此事严守秘密。在罗切斯特举办的家庭聚会上,简意识到自己已爱上罗切斯特,不久她答应了罗切斯特的求婚。婚礼前夜,简从梦中惊醒,看到一个身材高大、面目可憎的女人正在戴她结婚用的面纱,然后把面纱撕成两半。婚礼如期举行,一位不速之客闯进了教堂,声称婚礼不能进行,他说罗切斯特年前娶了梅森先生的姐姐为妻。罗切斯特承认了。简悲痛欲绝地离开了庄园,饥饿劳累,最后晕倒在牧师恰巧也是自己表哥圣·约翰家门前并获救。圣·约翰准备去印度传教,临行前向简求婚。就在简要做出决定的时候,她仿佛听到旷野中罗切斯特的呼喊。于是她重新回到他的身边,同时还带来了一笔从叔叔那里继承的遗产。当简回到桑菲尔德庄园时,整个庄园已被疯女人贝莎放火烧成一片废墟。罗切斯特为了救她,烧瞎了双眼,孤独地生活在几英里外的一个农场里。简赶到农场,向他倾诉爱情,他们终于结婚。两年后,罗切斯特的一只眼睛被治好,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也降临人世。

不一样的环境,不一样的待遇,不一样的人生态度,造就了她这样一位有思想,敢于追求美好生活的人。她不屈于世俗的鄙夷,她不屑于自己的身份低微,在她心中完美的生活不只属于上流社会的人,同样属于追求完美的人。
她的生活追求是从一个家庭教师开始的。她作为罗切斯特女儿的家庭教师,从此开始了她的爱情长路。在这条似乎不那么平坦的道路上,她始终是坚持不懈的,始终都是不懈追求的。她在寻找自己的人生价值。她始终相信上帝会眷顾一个有追求的人,她同样相信每一个有追求的人都会有一段唯美的童话爱情。
在罗切斯特面前,她从不因为自己是一个地位低贱的家庭教师而感到自卑,反而认为他们是平等的。不应该因为她是仆人,而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也正因为她的正直、高尚、纯洁的心灵没有受到世俗社会的污染,使得罗切斯特为之震撼,并把她看作了一个可以和自己在精神上平等交谈的人,并且深深爱上了她。
花园里的每一次邂逅,映照在夕日余晖的斑驳光辉中,显得格外唯美,充满爱的点缀。他的真心,让她感动,她接受了他。
简·爱是个追求心灵自由和人格独立、具有反抗精神的知识妇女形象。她出身低微,长得也不漂亮。小说中的简一如作家本人:一方面诚恳、善良、独立、渴望自由;另一方面要强、刻薄、占有欲、反叛性、颠覆性等破坏性格隐藏其下。内心世界极其丰富复杂,自我意识异常强烈。
在当今社会,人们都疯狂地为了金钱和地位而淹没了爱情。在穷与富之间选择富,在爱与不爱之间选择不爱。很少有人会像简爱这样为爱情为人格抛弃所有而且义无反顾。
她的义无反顾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她的义无反顾是一种积极向上的追求;她的义无反顾是一种无怨无悔的抉择。
谁说,除了罗切斯特,没人爱简·爱?

国际收支科 谢夏兰

维护国家安全是繁荣稳定的前提
——读《檀香刑》有感

《檀香刑》小说以1900年德国人在山东修建胶济铁路、袁世凯镇压山东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仓皇出逃为历史背景,围绕孙媚娘和三个“爹”的恩怨情仇,展示了中国被列强侵占的那段真实惨烈的真实场景。小说的最大的特点是:围绕着檀香刑的实施,明确从五个主人公视角,五个风格,让读者从多角度,多方位,多维度了解酷刑背后的深刻的历史变迁的震撼,人们的焦虑、进退两难、无奈和外国侵略者的强悍。
主人公孙眉娘是一个很丰满的角色,以她为连接点,将其他四个主人公连接起来。她是抗德义士的孙丙的女儿,得知父亲出事,虽对亲爹孙丙心存怨恨,但是想尽办法想救回闯下弥天大祸的亲爹;由于家庭原因,他嫁给屠夫有点痴傻的赵小甲,也是赵甲的儿媳妇;因钟情相思于钱丁,做了他的情人。作为孙丙女儿这一视角的描述,让读者深刻感受孙媚娘救父的急迫和绝望,也希望通过小说人物这千丝万缕的关系,孙丙可以免于悲剧。
孙丙在乱世中的一个普通被压迫老百姓,继承并改革了猫腔是他人生的最大成就。本来庸庸碌碌过着小日子,血气方刚的他在续弦老婆被德军侮辱后,奋起反抗,却导致妻子孩子被杀,因此却被逼走上了一条造反之路。孙丙被抓获后,朝廷对其处以骇人听闻的檀香刑讨好德人,更真实地展现了清代末年国人生活的外国侵略者对国人的压迫,清政府的无能和普通百姓受到外来侵略者欺辱和压迫。
刽子手赵甲精通历代酷刑,是袁世凯的座上宾,曾受过慈禧太后和皇帝的嘉奖。一次次对他人生命的终结,他身上某种属于人的本质悄然流失,沉浸在各自终结生命的快感。清朝末年,不嘉奖为百姓做事的好官反而对一个杀人如麻的刽子手敬若上宾,凸显清朝末年清政府对于专制权力作用,折射出专制权力背后的黑暗法则。
高密县知县钱丁是父母官,他更是个无奈的人。他一边爱着结发妻子,一边爱着狗日西施;他一心想在乱世中为百姓做好事,做义事,但只能小心翼翼委身于朝堂生存;在朝廷下令抓捕孙丙时,他认为有着身为父母官他应为百姓出头的英雄情怀,而在亲眼看到德军的军事实力之后,更明白了国家的处境,更理解朝廷被逼讨好列强实属无奈之举,只能违背本心协助抓捕岳父孙丙。他有一点点怯懦一点点血性一点点善良,最终还是举起刀子,结束孙丙的生命,让他少受点酷刑之苦。
赵小甲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孩童视角,通过小甲的眼睛,把人物写成动物,这种意向的比喻让读者更了解作者的对角色的解读。

读完书,我能体会到孙媚娘和孙丙这种普通人在乱世的挣扎,奋争,不甘;钱丁在乱世做好官的难言之隐。国家安全是国家发展的最重要基石、人民福祉的最根本保障。从文中追溯的中国近代史的背景到尽头一些国家和地区深陷战火和苦难,再到恐怖主义带来的巨大危害,都在告诉我们没有国家的安全稳定什么都搞不成。一个政府只有国家强大和稳定才能为社会资源最优化分配做出应有的贡献,百姓才有追求基本人权的基础。一个稳定政权的国家,一个稳定的生活环境,人民大众的利益才有人来维护。习近平书记说“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时至今日,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国家和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努力,作为新一代的青年,虽不曾经历动荡时局,不曾亲生经历过丧权辱国的苦日子,但是从经典文学学习熏陶中,我们更要以史为镜,珍惜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成果,自觉维护国家的安全稳定。
我们今天可以坦然得过着稳定有规律的生活,实属不易,虽然每天的生活中有好多不尽人意的人和事,但是把这一切不幸都归结社会和国家身上,其实不然。2020年是新中国成立71周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必须认识到,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只有高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致力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就从新冠疫情的爆发说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近百年来人类遭遇的影响范围最广的全球性大流行病,这如果发生在一个国家动乱的年代,可能会因物质匮乏,卫生保健系统不堪重负而产生失业,因病致贫,家破人亡,社会动荡等种种社会问题。
但现在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在国家安全的前提下,面对前所未知、突如其来、来势汹汹的疫情天灾,中国果断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国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以坚定果敢的勇气和决心,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措施,有效阻断病毒传播链条。14亿中国人民坚韧奉献、团结协作,构筑起同心战疫的坚固防线。

货币信贷管理科 蔡小敏

颠覆性的商业世界,中国企业的方向

《创新者的窘境》怕是我在近年读过最好的书籍了,该书主要是讲为什么以往技术领先的企业在面临突破性技术时往往会失去领先地位的原因。答案就是领先企业太注重现有客户和市场了。
书中以磁盘驱动器行业的发展为例,发现了11寸、8寸、5.4寸、3寸、2.5寸、1.8寸的磁盘驱动器领军企业都只是各领风骚一段时间,这个尺寸的磁盘你是霸主,但发展的下一尺寸时变他是霸主,然后再下一尺寸又换作别人了。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呢?比如说A企业是生产11寸大型计算机磁盘驱动器的霸主,8寸的技术开始出来时,A企业一向技术领先,也是有研发和制造8寸的能力的,但是它确发现8寸存储量的提升速度根本比不过11寸,而它的大型计算机客户注重的是存储量的性能,如果A企业执意要推广8寸磁盘,那客户会转向其他能提升11寸磁盘性能的厂家,没办法,客户使得A企业仍然将资源投入到11寸上。B企业是生产8寸磁盘的新兴厂家,它根本无法从A企业手中夺得大型计算机的客户。因此,它只好把精力放在寻找更加看重尺寸性能的客户上,刚好微型计算机出来了,客户更加看重尺寸小的产品,于是B企业大行其道,而A企业这时再想进入8寸市场,发现在品牌、技术等方面已经赶不上B企业了,于是A企业没落了。技术继续发展,又出现了5.4寸磁盘,但微机客户觉得8寸就够小了不必再追求更小,于是B企业听从了它的客户。但这时台式机出来了,台式机客户又选择了先进入5.4寸的C企业,跟A企业一样,B企业又没落了。然后笔记本电脑出来,选择生产2.5寸的D企业,再然后生产1.8寸的E企业也诞生了,但他们的客户根本不在电脑上使用,而是将1.8寸磁盘应用在了监控摄像机的资料存储上。
因此,概括来说原先领先企业目光只放在已有市场和客户需求上,在突破性技术上的评估体系也是按原有市场的评估体系来评估,可哪知道突破性技术往往用于新市场,新客户的诉求点根本与原有客户不一致。由于评估得不到通过,领先企业仍然将主要资源投入到原有市场。此外,原领先企业的组织架构都是按原有市场来设置的,未必适用于新市场,这也是导致落败原因。

原领先企业要想在突破性技术时代还要处以领先地位的方法主要是设立新的公司,与原公司在人员、组织架构、资源方面隔离,甚至容忍新旧两家公司产生竞争。
由此,不难理解苏宁电器为什么不是电子商务的霸主了,而京东是。同样,苏宁先前估计并不是没有考虑过做网上销售,但那时网购整个市场的氛围没起来,人们接受程度也很低。而且投入网上销售也意味着与原有实体卖场产生竞争,根本不舍得舍弃原有的卖场资源。但京东是新企业没有包袱,开实体店也是搞不过苏宁国美,于是先从3C之类的边缘市场搞起,金额小、好投递、无需安装,这类商品更容易最先被客户认识,然后越搞越大。电子商务的势头最终也令苏宁不敢小觑了,必须加入,否则也要被新市场边缘了。可以预计京东先搞3C产品,搞物流,再搞售后、安装,未来跟苏宁争夺大件电器如空调、电视之类的产品。当然苏宁也不弱,2010年开始发力易购,如同《创新者的窘境》一书说的办法,设立了新的公司,人员,采购,组织都独立,在物流方面则与老公司协同。未来两家如何发展,我也不好下判断。
很有意思,我非常喜欢那些能够预测未来并运用到实践当中的理论,《创新者的窘境》无疑非常符合这一标准。这本书唯一不太好的地方就是那些技术术语比较难理解。

外汇管理科 曾晓冬

《精准投资:管清友的投资思维课》读后感

《精准投资:管清友的投资思维课》由知名经济学家管清友老师所著,结合多年投资研究经验以及20年来对中国经济的深入洞察,针对3个投资大类、15个投资品种,提供了70个投资方法,教学如何看趋势、避风险,形成专业投资思维体系,提升投资收益,进而实现财务自由。
“一个人一生能积累多少钱,不是取决于他能赚多少钱,而是取决于他如何投资理财。”巴菲特的经典名言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投资理财的重要性。本书介绍了投资的价值,独立思考的价值体系,投资的一般规律与趋势预测,总体投资分析框架和各类投资品的实际应用,以及机会、风险的系统思维方式。读来让人受益匪浅,一方面对基础的投资品种有了大致的了解,一方面对自身投资思维的建立也有所帮助。
投资,是撬动人生的支点。然而,如何避开投资的坑,做出正确的投资决定,让资产升值,却是门大学问。《精准投资》教会了投资者的机会思维和风险思维。机会思维指的是从投资中学会果断出击、把握机会。按查理·芒格的说法,如果你从他们的投资决策里剔除掉最好的那15个,他们的表现其实非常一般。大师们的投资也是因为把握住投资机会而一战成名。风险思维是指,从投资中学会处变不惊、控制风险。投资的核心能力不是追求收益,而是控制风险。风险管理的核心一是事前留好安全边际,二是事后及时止损。美国共同基金之父罗伊·纽伯格能创造连续68年不亏损的奇迹,秘诀就在于他在投资中严格执行10%的止损原则。这让他成功避开了包括1929年和1987年两次世纪大股灾在内的多次股灾。成功的投资者一定是优秀的风险管理者。因此,把握机会,防范风险,就是投资的基本法则。
本书中关于投资思维我非常认同的一点是,未来是属于机构投资者的。中国股市区别于发达国家的一点,是中国散户的巨大占比。而机构投资者本身较为严谨的基础投资逻辑和具备绝对优势的资金规模,决定了其在市场的话语权。在市场的不断发展不断成熟当中,机构投资将更加有效。对于非专业投资者来说,投资股市更好的方式应该是通过购买基金等方式将资金交由机构操作管理做被动投资,或者系统学习机构投资者的方法做主动投资。
主动投资需要不断学习,不断进取。投资的机会可能来自国家改革、经济转型、技术创新、消费升级;投资风险可能来自市场过度创新、货币环境收紧,监管政策变化、投资者过度自信。要认清投资趋势,用对投资方法,关注国情及经济周期变化,及时识别并控制投资风险。
敏于观察,勤于思考,善于综合,勇于创新。最值得投资的风口就是自己,须知有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是未来投资世界唯一的生存法则。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这是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对我们青年人寄予的厚望,作为一名基层央行青年,我备受鼓舞。这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时代,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伟大目标的时代,正是需要我们努力奋斗的时候!
作为新一代青年,要有追求,有理想,有志向。用五四精神鼓舞自己,勉励自己。作为五四运动百年后的青年一代,我们逐渐长大了,成熟了。同时也感受到“责任”的含义。我们对自己有责任,对家庭有责任,对国家也有责任。我们应该发挥自己所长,带动身边的人。
作为基层央行青年,要赋予“五四”精神新的意义,时刻铭记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服务人民为荣,以崇尚科学为荣。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发奋学习,刻苦钻研,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要用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用坚定的信念充实自己。今天,需要我们学习的内容十分丰富和广泛,我们努力学习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同时,还要认真学习各国优秀文明。通过持之以恒的不断学习和不断积累,才能发展创新。我们应该自觉放下手机,静心阅读,通过读书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感受字里行间的唯美意境……
我们的青春是美丽的,是多彩的,要珍惜稍纵即逝的青春年华。要牢牢抓住时间的缰绳,从知识的海洋中不断吸取营养,让我们的青春更灿烂。我们是承载光荣的一代,我们是发扬光荣的一代,我们是担当光荣的一代,让五四精神伴随我一生。

办公室 张妍昀

读书心得

办公室 卢桂芹

后 记

通过此次征文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女职工在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中陶冶性情、修身立德;在学、思、悟、行中提高思想水平,解决实际问题,实现自我超越,展示央行女职工“温柔但有力量”的履职风采,激励女职工与时代同频共振,筑梦新中国、建功新时代,在央行履职中贡献巾帼力量。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