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金陵 鸡鸣春晓(金陵四十八景之一)

百年楼宇傍樱路
千秋古寺映城墙

金陵四十八景之一

金陵

鸡鸣春晓景深2公里内步行路径图

鸡鸣春晓游索引/contents

5、邻寺景区

4、寺内景点

2、樱花道路

1、民国建筑

3、悠久寺观

NEW WEEKIY

南京 书目

鸡鸣寺地铁站

游 鸡鸣春晓风光带先从了解金陵开始。
金陵是南京古称,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熊商于石头城筑金陵邑。
公元229年,东吴大帝孙权在此建都,金陵从此崛起,
六朝时,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人口超百成。金陵和罗马曾并称为“世界古典文明两大中心”
金陵是中国四大古都中唯一未做过异族政权首都的古都,被视为汉族的复兴之地
明代朱元璋在此建都,孙中山在此建立中华民国
金陵作为世界文学之都,                          为中国和世界带来了
郭璞的游仙诗,谢灵运、谢朓的山水诗,鲍照的乐府诗、边塞诗,庾信的宫体诗,李白、崔颢、刘禹锡、杜牧、李商隐、韦庄等人的“金陵怀古”诗,李璟、李煜和冯延巳的南唐词,辛弃疾、文天祥的爱国诗,王安石、李清照、史可法、纳兰性德、郑板桥的咏怀诗,高丽使节郑梦周和荷兰画家、诗人约翰·尼霍夫的赞美诗,以及袁枚的《随园诗话》等。

金陵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图书阅读

宋 景定建康志

唐 建康实录

叶兆言 南京传

NEW WEEKIY

南京书目

南京和平公园钟楼,“南京重要近现代建筑”,楼高四层,17米,钢筋混凝土结构,建于原先的武庙中轴线上,前临北京东路。
该楼平面呈四方形,自下而上楼身渐倾收缩,一楼四面各开有一门,二、三、四楼四面各辟有窗户,四楼窗户周围还有时间刻度标记,酷似时钟。塔顶飞檐翘角,楼内曾悬挂一口大钟,因此,过去的老南京人曾称之为“钟楼”、“钟塔”。
此塔的来历是这样的:1934年11月4日晚上,当时全国考选委员会在考试院明志楼内设宴招待参会代表和新闻记者。考试院院长戴季陶即席提议众人捐钟一口,“存放考(试)院内,上刊总理关于考铨之遗教,用以指挥考(试)院全体人员更用以指挥全国考铨事宜,俾我国行政效率日增进步云云”。戴季陶的倡议得到全体人员赞同。经考试院牵头、多方集资捐款,1937年6月,考试院东花园内建成了这座钟塔,内置一口大钟。从塔名“励士”二字,人们也不难想象建造者的初衷。
1940年3月30日,汪伪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1941年,汪伪严密控制的《中报》为了纪念创刊一周年,发行特刊《新南京》,将“和平公园钟楼”标注为“国府前之还都纪念塔”。1942年8月汪伪南京特别市政府编印的《南京》等多种史料,将和平公园钟楼称为“和平纪念塔”。由此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该塔曾被讹传汪伪期间建造的“还都纪念塔”。后由于周安庆、胡卓然等南京地方历史学者对这个说法提出了质疑,并找到了1937年6月6日的《中央日报》刊载的一张由当时的国际社记者拍摄采写的《励士钟塔》新闻图文报道。“还都纪念塔”才重新被修名为励士钟塔。
如此一来,“和平公园钟楼”的历史脉络就比较清楚了,此钟楼建于1937年,最初是“考试院”的“励士钟塔”。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这座钟楼在战火中并没有被损坏,而是较完好地保存下来。
1940年,汪精卫在南京上演沐猴而冠、粉墨登场的闹剧,成立“伪国民政府”,将“励士钟塔”略加修缮和修改,改为“还都纪念塔”。

点此导览

励士钟塔

近寺

鸡鸣寺旁边的民国建筑

南京市市政府所在地是原国民政府考试院旧址。考试院以东西两条中轴线而建设,占地面积8277平方米。国民政府考试院为原南京东岳庙,后成立考试院,在废址上陆续建立了明志楼、衡鉴楼、公明堂、宁远楼、待贤馆、华林馆等建筑。国民政府考试院旧址规划齐整,建筑考究,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
1992年,国民政府考试院旧址被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6月25日,包含国民政府考试院旧址在内的原国民政府旧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44年考试院建筑与今日之对比

点此导览

民国考试院

近寺

鸡鸣寺旁边的民国建筑

华林园(东南大学附近)

南京市市政府门前的和平公园和东南大学所在地可追溯为东吴时其的华林园遗址,是东吴、东晋和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御花园,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
华林园始建于始建于三国孙吴时期,当时称为苑城。苑城位于孙吴皇宫太初宫的东面和北面,是东吴的皇家花园和皇宫卫队的营地。
东晋定都建康后,对苑城进行了修缮和新建。公元330年,晋成帝模仿洛阳的华林园,修建了景阳山、天渊池、华光殿等著名景点,取名也为“华林园”。
公元396年,东晋孝武帝在华林园疏浚水池,叠石堆土为山,极力创造“有若自然”、富于山情野趣的山林环境,并增修清暑殿、延贤堂、高檐飞甍,十分华丽,华林园因此成为宴饮游乐和居处朝见的场所。而孝武帝便是在他所修建的清暑殿去世的。
公元420年,刘裕代晋,建立刘宋王朝。其子宋少帝刘义符喜欢游乐,极爱华林园。“夕游天渊池,即龙舟而寝”。宋孝武帝刘骏对华林园进行了再次整修,最终形成了以景阳山、天渊池为代表的山水格局。
公元479年,萧道成逼宋顺帝刘准退位,建立了南齐王朝。齐东昏侯萧宝卷在华林园大起楼阁,新建仙华、神仙、玉寿等殿。
公元502年,萧衍废齐和帝肖宝融,建立了梁朝,是为梁武帝。梁武帝又在园内景阳山上筑通天观,用来观测天象。在观前又增建了两层的高阁。上层叫“重云殿”,下层叫“兴光殿”。殿前还有高楼二座,东面是“朝日楼”,西面是“夕月楼”。据说上楼的阶道,要绕楼九转才能登临,建造得巧丽无比。时人裴子野赞美道:“正殿则光华宏敞,重台则景阳秀出。”
梁武帝晚年,发生了侯景之乱,华林园遭到严重破坏,只有重云殿等少数建筑得以保存。
南宋时期,尚有残存遗迹。
明朝时期,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把华林园定为国立高等学府——国子监,并进行彻底改建。
清朝时期,将国子监改为江宁府学,华林园是江宁府学的所在地。嘉庆和咸丰年间,华林园又先后遭到破坏。同治年间,江宁府学移往朝天宫,武庙被移来华林园。今南京市府大院内武庙殿仍存完好,院后坡还有武庙闸一座,与玄武湖沟通。

成贤寻踪

中央大学旧址

近寺

鸡鸣寺旁边的民国建筑

点此导览

国立中央研究院旧址

视频导览

樱路

鸡鸣寺前的和平樱花路

民国考试院(现在的南京市政府)西侧的道路就是鸡鸣寺路,从入口至解放门,道路全长402米,也是南京有名的樱花大道,
樱花的原产国是中国,1965年,考古工作者就在江陵战国古墓中发现了古樱花种子。日本的樱花名著《樱大鉴》认为:日本樱花最早是从中国的喜马拉雅山脉传过去的,全世界共有樱花150种,中国有50多种。鸡鸣寺樱花的主要品种是染井吉野。染井吉野又称东京樱花,或日本樱花,在日本种植率超八成。
曾有人认为鸡鸣寺偏偏挑了染井吉野作为樱花大道的主要品种,是“跟风”、“蹭热度”,受到质疑,但其实这些樱花是日本人赠送的。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因为知道周总理喜欢樱花,向中国赠送1000株大山樱。这1000株樱花中,有800多株留在了北京,100株植于周总理曾居住过的南京梅园新村,50株转赠给武汉大学,栽植于半山庐前。武汉大学的樱花和南京梅园的樱花,其实是同宗同源。
1978年12月20日,南京市与名古星市缔结友好城市协议,由邓小平同志亲自审定。1980年两市互赠礼物,名古屋市先后向南京回赠了棕猩猩、达依安那猴,山魑各一对,长颈鹿两对,以及如今已经栽种在北京东路附近和鸡鸣寺路上的樱花。

 VR云游

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

见证了佛教中国化进程

寺名由康熙题书“古鸡鸣寺”。

古寺

      鸡鸣寺整体导览

了解梁武帝

江南春 (唐)杜牧

        鸡鸣寺里也有个对外开放的图书馆!
去鸡鸣寺不止能烧香拜佛,还能在这的图书馆泡一天!图书馆在地下室,采用自然光源,全靠上方的通透式八角亭取光。这个中国风采光天窗,玻璃塔状的设计,大大增加了采光量,而且还文艺。“站在屋顶上,通过这个玻璃塔往下看,正下方的书架摆放呈现卍型。”图书馆目前有五万册馆藏图书,只有一个馆长和一个固定馆员,还有义工维持馆内的每日工作,不对公众外借任何图书,凭借本人有效身份证免费换取阅览证,每天9:00—16:30都能来(周三闭馆),寺内八角亭旁的侧门下楼梯便是

江苏尼众佛学院图书馆”----“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佛学分馆”

探寺

鸡鸣香海旁的佛学图书馆

星云大师题鸡鸣香海

1

南朝典故:一苇渡江

达摩和梁武帝曾对话交流
武帝问:“如何是圣谛第一义?”师日:“廓然无圣。”帝日:“对联者谁?”师日:“不识。”又问:“朕自登九五已来,度人造寺,写经造像,有何功德?”师日:“无功德。”帝日:“何以无功德?”师曰:“此是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有善因,非是实相。”武帝问:“如何是真功德?”师曰:“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武帝不了达摩所言,变容不言。达摩其年十月十九日,自知机不契,则潜过江北,入于魏邦。达摩和梁武帝对话后,梁武帝深感懊悔,得知达摩离去的消息后,马上派人骑骡追赶。追到幕府山中段时,两边山峰突然闭合,一行人被夹在两峰之间。达摩正走到江边,看见有人赶来,就在江边折了一根芦苇投入江中,化作一叶扁舟,飘然过江。

2

清代建筑志公台-宝志禅师

3

观音殿里的智慧偈语

“问菩萨为何倒坐,叹众生不肯回头。” 此乃南京鸡鸣寺内的楹联,说的是鸡鸣寺的观音殿中的观音与众不同,为一尊倒坐观音菩萨像(面朝北而望)

志公台位于鸡鸣寺老山门右,建于明永乐年间,因临近宝志和尚砖塔得名,亦称施食台。台东向,鸡鸣寺仅存的清代古建筑。
相传鸡笼山古时是战场,元代又是杀人的刑场,冤死的屈鬼众多,“常有鬼魅祟人”。明初,延请西番僧在此结坛施食,以度幽灵,所以后人称此坛为施食台或志公台。现在,一般寺院大殿前两侧都有石柱状平台,上面镌刻七如来的名字(即南无多宝如来、宝圣如来、妙声色如来、广博身如来、离怖畏如来、甘露玉如来、阿弥陀如来等)。 这平台便是施食台。
宝志,生于东晋末年,一生充满神话色彩,传为济公和尚原型。宋、齐、梁朝,他整日提著的杖头上所挂的刀、尺、佛,据说是用谐音暗示未来的三个朝代:刀切削整齐,预言齐朝;尺用于丈量,预言梁朝;佛可掸尘,预言陈朝。而他的预言总是很灵,且名声越传越大,连梁武帝都特别敬重他。上千年沿袭下来的寺庙撞钟习俗,也始于宝志。有一次,梁武帝询问宝志如何解救地狱中的痛苦,宝志回答:“惟闻钟声,其苦暂息”,于是梁武帝下诏要天下寺院击钟。宝志圆寂后葬于钟山独龙阜,后该处被朱元璋建明孝陵时迁至灵谷寺,从灵谷寺西行200米左右,便可见到宝公塔。游人到此,看到塔前碑上,有李白的诗、吴道子的画和颜真卿的书法,顿时叹为观止。

药师佛塔是鸡鸣寺历史上的第五座佛塔。
南北朝齐、梁时高僧宝志禅师法函于山巅建五层宝塔。
南梁大通元年(507年),武帝萧衍建同泰寺,并建九层宝塔,崇丽一时。十几年后宝塔焚毁于雷火。
明朝洪武二十年(1387年),明太祖朱元璋重建佛寺,御笔题名“鸡鸣寺”。清朝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进攻南京,“鸡鸣寺”毁于兵火,塔遂没于同治、
光绪年间。复建鸡鸣寺后,但未建宝塔。
1988年春,鸡鸣寺再次重建,1990年4月落成。药师佛塔共七层八面,塔内供奉着一座明代药师佛铜像,原供奉于北京雍和宫(1973年,为迎接西合努克亲王等来南京访问时调入灵谷寺,后迁入此)。

屡毁屡建的佛塔:药师佛塔

电影《新白娘子传奇》中扮演雷锋塔

看佛塔亮灯

近代豁蒙楼

百味斋是原豁蒙楼的部分遗址
杨锐曾受张之洞赏识。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政变发生后,杨锐被捕,张之洞曾打电报给盛宣怀让他恳请王文韶设法营救杨锐,又发电报给直隶总督荣禄,请荣禄转奏“愿以百口保杨锐”,但为时已晚。杨锐遇难,张之洞十分痛惜。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张之洞再度署理两江,忆及与杨锐在鸡鸣寺彻夜长谈,无限哀思,于是倡议建楼以纪念杨锐。豁蒙”二字取自杜甫的《赠书监江夏李公邕》“忧来豁蒙蔽”。张之洞出资,鸡鸣寺和尚操办,经考证,豁蒙楼借已有的经堂而修缮而成,张之洞在《金陵游览诗·鸡鸣寺》诗中再次提及:“一朝闢僧楼,雄秀发其祕……素有杜老忧,今朝豁蒙蔽。”并自注云:“余以金施寺,僧闢寺后经堂为楼,尽伐墙外杂树,遂为金陵诸寺之冠。”,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斯楼成,张之洞题匾曰:豁蒙楼,并注“豁蒙楼成嘱题匾,用杜诗‘忧来豁蒙蔽’意名之。”(杜甫的《赠书监江夏李公邕》)。
张之洞有《鸡鸣寺》诗曰:“城外湖皓白,湖外山苍翠。” 豁蒙楼建成后成为南京的名胜,其时,南京西部尚是一片未开发之地,目之所及,能达江北浦口、城南白鹭洲。登斯楼视野极阔,怀古思今的绝佳去处。

豁蒙楼七老联句    
1929年元旦,豁蒙楼上有一次“七老联句”。“七老”分别是民国时期中央大学著名人物黄侃、陈汉章、王瀣、胡俊、胡光炜、汪国垣、王易。每人一句,写于纸上,留存至今,现珍藏于南京大学图书馆。

原作在南京大学图书馆收藏

点击了解豁蒙楼纪念者杨锐其人

联句原文

千年古胭脂井

又名辱井、景阳井。原在南朝台城(宫城)华林园
南朝陈祯明三年(589年),隋兵南下过江,攻占台城,陈后主闻兵至,与妃张丽华、孔贵嫔投此井。至夜,为隋兵所执,后人因称此井为辱井。隋唐以后,台城屡遭破坏,景阳殿已毁,景阳井也随之湮没。隋以后,台城屡遭破坏,景阳楼早毁,胭脂井随之湮没,但井栏还在,称陈宫井,曾流布于江宁兴宁寺、金陵法宝寺。后人为了记取陈后主亡国教训,遂在鸡笼山的鸡鸣寺立井。
宋代,胭脂井石栏在法宝寺(今鸡鸣寺)内(苏易简说在学士院内),红痕若胭脂。
唐宋八大家曾巩作《辱井铭》:"辱井有篆文云:“辱井在斯,可不戒乎?”并下文共十八字,在井石槛上......"。
宋朝王安石也曾经在此留下诗,“结绮临春草一丘,尚残宫井戒千秋。奢淫自是前王耻,不到龙沈亦可羞。”
元代陈孚(公元1259年~1309年)作著名的《胭脂井》诗:
泪痕滴透绿苔香,回首宫中已夕阳。万里山河天不管,只留一井属君王。
明代,胭脂井在天王殿左侧。
清道光年间,鸡鸣寺住持脱颖按《志》寻得,立栅栏保护,题名“古胭脂井”。
民国年间,胭脂井旁有胭脂亭,六角、彩绘、面积49平方米,南京市长马超俊题“古胭脂井”四字。

世界上第一大城墙:人脸形状的明城墙

南京明城墙是中国礼教制度与自然相结合的典范,也是古代都城建设的杰出代表,其筑城技术达到中国筑城史上的巅峰,是东亚筑城技术的典范。作为中国古代军事防御设施、城垣建造技术集大成之作,其历史价值、观赏价值、考古价值以及建筑设计、规模、功能等诸方面,国内外城墙均无法与之比拟,是继中国长城之后的又一宏构。
南京明城墙包括明朝京师应天府(南京)的宫城、皇城、京城和外郭城四重城墙,今多指保存完好的京城城墙,京城城墙长达35.3千米,现仍完整保存25.1千米,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城墙,也是世界第一大城垣,并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世界第一大城墙  ,而京城外的外郭城墙更是超过60千米,围合面积逾230平方千米,为世界历史之最。是世界最长、规模最大、保存原真性最好的古代城垣。
 南京明城墙始建于元朝至正廿六年(1366年),完工于明朝洪武廿六年(1393年),历时达28年,动用全国1部、3卫、5省、37府、162州县,共28万民工,约3.5亿块城砖,终完成四重城垣的格局。
南京明城墙的营造一改以往取方形或矩形的旧制,在六朝建康城和南唐金陵城的基础上,依山脉、水系的走向筑城。

鸡鸣寺中的慈航桥连通明城墙

登城

由此登上台城(明城墙)

城墙

城门

内13,外18

解放门

玄武湖初识,点击了解

三国时期,东吴引水入宫苑后湖,因为玄武湖位于燕雀湖和太初宫之北,故又名“后湖”、“北湖”。
东晋到南朝时期,玄武湖成为水上练兵之所,先后有过昆明湖、饮马塘、练湖、习武湖、练武湖等名称,鼎盛时期湖面是今天的三倍多,玄武湖也是封建帝王的游乐之地。
隋唐时期,南京不再作为首都,玄武湖被冷落。大书法家颜真卿任升州刺史时,一度改玄武湖为“放生池”。
北宋熙宁八年(1075年),江宁府尹王安石提出了“废湖还田”的主张,奏准宋神宗泄湖得田,玄武湖因此而消失了二百多年
明朱元璋定都南京后,玄武湖成为明南京城东北城墙外的护城河,明城墙彻底改变了六朝以来南京城市北部山水相连的视觉景观,同时也阻断了玄武湖此前与长江的连通。
清朝时期,曾改玄武湖为元武湖。光绪年间,在明城墙开丰润门(今玄武门,玄武湖正式成为近代历史意义上的公园。

4A景区,中国十大休闲湖泊之一

观湖

命运多舛的玄武湖

明城墙似人脸
玄武湖像一滩泪水

六朝风格的玄圃

明武庙闸遗址

古阅武台遗址

最美视角钟毓桥

玄武湖导游

选点介绍

鸡鸣春晓
紫峰辉映

南乡子-王安石

●  宋子文公馆

宋子文公馆位于南京市玄武区鸡笼山北极阁1号,原为宋子文在南京的寓所,由杨廷宝设计,陶馥记营造厂建造。该建筑始建于1933年,宋子文时任国民政府财政部部长,1946年重建,1949年后相继作为刘伯承住所和江苏省委招待所。

●  九华山公园

九华山公园,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太平门内西侧,是集山、水、城、林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北隔明城墙、毗邻玄武湖、东接龙广山(即富贵山),与钟山形断脉连,是钟山余脉西走入城的第一山丘,曾是六朝皇家御园。
九华山公园内建有玄奘寺、三藏塔,塔内莲花座下藏玄奘法师顶骨舍利。南京九华山历史上曾数易其名,因临湖一侧陡峻如削,象一只倾覆的行船,古称覆舟山。

●  北极阁

北极阁,又名钦天山、鸡鸣山、鸡笼山,北依明城墙、玄武湖,西连鼓楼岗,东连覆舟山,南朝时为皇家苑囿之一,是中国近代气象发祥地,在中国气象界和世界气象界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南朝宋时,建立了第一个日观台,为南京第一个气象台,同时在北极阁设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学馆”,中国现存最早的文章学论著《文心雕龙》、最早的诗文选集《文选》皆诞生于此,

相邻鸡鸣寺

南京先后有不少王朝和政权在此建都。三国的东吴以及后来的东晋、宋、齐、梁、陈连续在此建都,史称“六朝古都”。以后,南唐、明朝、太平天国、辛亥革命、蒋介石国民政府都在此建都。
南京的名称多有变化,战国时楚置“金陵邑”,秦称“秣陵”,东吴称“建业”,晋及南朝称“建康”,明称“南京”,南唐和清朝称“江宁府”,太平天国称“天京”。

南京作为都城的历史

永不离场的金陵

金陵山水形胜

南京的西面有座石头城,故址在今南京市清凉山,像一个蹲着的老虎,东面有钟山,像盘曲的卧龙。所以,历来人们称南京为“虎踞龙盘”。
唐代李白在《永王东巡歌》云:“龙盘虎踞帝王州,帝子金陵访古丘。”可见,“虎踞龙盘”一词已为人们认同。
南京地势险要,四周是山,北高南低,易守不易攻。西边有秦淮河入江,沿江多山矶。从西南往东北有石头山、马鞍山、四望山、卢龙山、幕府山,东北有宁镇山脉的最高峰钟山,北边有富贵山、覆舟山,鸡笼山,南边有长命洲、张公洲、白鹭等沙洲形成夹江,这些天然屏障拱卫着南京,使得历代统治者都很看重这块宝地。

永不离场的金陵

六朝时都城(建康城)位置

 建康作为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城,曾一度领先于东亚及东南亚各国都会,与古罗马城并称为“世界古典文明两大中心”。
由于隋灭陈后对建康城的“平荡耕垦”,其城池和宫室遭到严重破坏,加上南京是一座典型的“叠压型”古都,历史上的新城总是在旧城的基址上建成的,21世纪初,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南京城区连续开展了多轮大规模城市建设,为六朝建康城遗址的探寻和考古发掘工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南京大行宫地区发现了六朝时期道路、城墙、城壕、木桥、大型夯土建筑基址及各类砖构房址、排水沟、水井等建筑遗址,以及以各类瓦当、釉下彩绘青瓷器等为代表的大量精美遗物。该处遗址现已被复原展示在南京图书馆东部负一层过道大厅的玻璃地坪下。

明代的南京城垣

明初京师(今南京)都城,是在原应天府城基础上扩建而成,从内到外由宫城、皇城、京城、外郭四重城垣构成。始建于元末明初,先后用了二十八年时间筑起的巨大城垣,使明都城成为当时比巴黎规模还大的有城墙的世界第一大城。
宫城,又称大内、内宫,俗称紫禁城、紫垣,始建于1366年,1367年10月初步竣工。位于南京明故宫遗址公园周边,是南京四重城垣由里向外的第一道城垣,有御河环绕。
皇城环绕宫城,于1366年而建,1392年基本完工,是南京四重城垣由里向外的第二道城垣。皇城城门7座:其中正南为洪武门(原名广敬门),东南为长安左门,西南为长安右门,西为西安门(城台尚存),北为北安门,东为东安门(遗址尚未发现)。
京城,又称内城,是南京四重城垣由里向外的第三道城垣,于1366年而建,1393年完工。如今人们所说的“南京城墙”“南京明城墙”,指的就是此城墙。
外郭城,即郭城,又称外城,是南京四重城垣中最外一道。为加强京城的防卫,以弥补京城城墙之缺憾,外郭城于1390年建造,1393年竣工。

明朝有两个故宫,一个是明太祖朱元璋建立的南京故宫,另一个是明成祖朱棣建立的北京故宫。现在的故宫是明清时期的紫禁城,没有太大的变动。原样保留了紫禁城的所有建筑,北京故宫以南京故宫为模板修建,分外朝和后宫,外朝以三大殿为中心,后宫以三大宫为中心。
北京故宫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建设,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成为明清两朝二十四位皇帝的皇宫。

北京故宫的蓝本:明故宫

宋院本《金陵图》描绘宋代南京城市风貌的清代宫廷写实风俗画长卷。《金陵图》有三个存世版本,分别为清代宫廷画师谢遂、杨大章、冯宁绘制,其中谢遂、杨大章版《金陵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冯宁版现藏于德基美术馆。乾隆执政末期,先后命宫廷画师谢遂、杨大章、冯宁多次仿绘《金陵图》。

宋代绘本中的金陵

今日的南京全景

《南都繁会景物图卷》,简称《南都繁会图》,明人绘,绢本,设色,纵44、横350厘米。该画卷原系常熟翁氏旧藏。20世纪50年代,有关部门从翁氏后人处征集此画,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南都繁会景物图卷描绘了明代陪都南京城市商业兴盛的场面,被称为明代的“清明上河图”,是国家一级保护文物。所绘画面,大致可分为三段布局,逐次展开,由郊区农村田舍开始,再以城中的南市街和北市街为中心,最后在南京故宫前结束。
该图绘的是一幅南京街市三月庆春游艺活动场面,戏台搭在街道正中,用木条和席子搭成,台周有栏杆,台后另搭一戏房,有上下场门与前台相通。观众站在街上看戏,另外,在街道的一边又用木条和木板搭了两座女台,上面遮有布幔,台上坐许多女眷。街道周围的店铺酒楼也挤满了看客。整个街道成了演出场所

明代绘本中的金陵

钟山山体东西长7公里,南北宽约3公里,周长达30公里,是江苏南部茅山山脉的余脉——宁镇山脉最高峰。山势整体呈弧形,中部向北凸出;东段向东南方向延伸。
钟山因山顶常有紫云萦绕,又得名紫金山。
钟山中高旁低,山体呈半圆弧形,三峰并峙,东西排列。主峰居中,形状宛如封建时代的官帽,被称为有王气之地。

东 钟山(紫金山)

清凉山古名石头山、石首山、石头城,有“六朝胜迹”之称,园内众多的名胜古迹和历史文化遗址,形成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诸葛亮曾称金陵形势为“虎踞龙蟠”,虎踞就指今清凉山。

西 清凉山(石头城)

天印山即方山,位于南京市江宁区中部,山体呈方形,孤耸绝立,山顶平坦,故名方山。又因其四角方正,犹如一枚玉印从天而降,又称“天印山”。在明代,“天印樵歌”被列入“金陵八景”和“金陵四十景”之一,在清代,又列入了“金陵四十八景”之一。

南 方山(天印山)

狮子山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下关西北部,古称卢龙山,为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有“狮岭雄观”之称。元朝至正二十年(1360年),明太祖朱元璋在此山指挥伏兵八万,大败劲敌陈友谅四十万军队,为大明王朝建都南京奠定了基础。
明朝洪武六年(1373年)9月,明太祖朱元璋驾临卢龙山,将其更名为“狮子山”。
景区内有阅江楼、玩咸亭、古炮台、孙中山阅江处、五军地道、古城墙、地藏寺、五色土、静海寺、天妃宫等30余处历史遗迹,是一个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于一体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北 狮子山(阅江楼)

鸡鸣寺周边的山峰

永不离场的金陵

天阙 牛首山

牛首山,因山顶突出的双峰相对峙恰似牛头双角而得名,民间又称为牛头山。东晋宰相王导曾请晋元帝乘舆出宣阳门,南眺牛首,两峰对峙,趁机劝喻元帝:“此天阙也,岂烦改作”,故得名“天阙山”。

明代金陵城的水系分布

永不离场的金陵

永不离场的金陵

聚宝门-中华门

爱情像糖衣,我囫囵吞下,享受瞬间的甜蜜。

明城墙的13座城门

金陵怀古诗节选

永不离场的金陵

金陵的诗词印象

落寞金陵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唐  ·韦庄《台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伤感金陵

唐·刘禹锡《金陵五题·石头城》

六代绮罗成旧梦,石头城上月如钩

唏嘘金陵

近代 ·鲁迅《无题》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悲痛金陵

南唐·李煜《虞美人》

翻开南京的历史,却是满目悲情。
有落寞:例如,唐·韦庄《台城》这样描述: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有伤感:例如,唐·刘禹锡《金陵五题·石头城》这样感叹:“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有悲痛:例如,南唐·李煜《虞美人》这样感伤: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有唏嘘:例如,近代·鲁迅在《无题》小诗中写道:
“六代绮罗成旧梦,石头城上月如钩”

打卡点:体现民族精神的南京长江大桥

南京长江大桥又叫争气桥,是我国长江上一座自主设计建造的公铁两路双层长江大桥,正桥9墩10跨,长1576米,其中最大跨度为160米。通航净空宽度120米,桥下通航净空高度为设计最高通航水位以上的24米,可以通过5000吨级巨型轮船。1960年动工兴建,到1968年建成通车,曾以“世界最长的公铁两用桥”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
武汉长江大桥是在苏联帮助下建成的,而南京长江大桥则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建成后接待过100多个国家的元首。
南京长江大桥修建成功后,许世友为了让一路上关注大桥的先辈们安心,立马派出118辆坦克从桥上驶过,以此来检验质量。最后的结果自然让人无比满意,整个大桥纹丝不动坚如磐石。

永不离场的金陵

打卡点:太平天国天王府 民国时期总统府

南京总统府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可追溯到明初的归德侯府和汉王府;清代被辟为江宁织造署、两江总督署等,康熙、乾隆南巡均以此为行宫;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在此兴建规模宏大的天王府;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此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辟为大总统府,后为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南京总统府建筑群占地面积约9万平方米,既有中国古代传统的江南园林,也有近代西风东渐的建筑遗存,分三个区域:中区主要有国民政府、总统府及所属机构;西区有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办公室、秘书处、西花园、孙中山起居室及参谋本部等;东区主要有行政院、陶林二公祠、马厩和东花园等。其中分布着总统府文物史料、孙中山与南京临时政府、太平天国、清两江总督署等十多个文物史料和复原陈列。

打卡点:秦准 夫子庙

南京夫子庙夫子庙始建于东晋咸康三年(337年),根据王导提议“治国以培育人材为重”,立太学于秦淮河南岸;北宋景祐元年(1034年),移东晋学宫于秦淮河北,并在学宫之前建庙祭奉孔夫子;南宋建炎年间遭兵火焚毁,绍兴九年(1139年)重建,称建康府学;元朝改为集庆路学;明初改为国子学,后改为应天府学;清初原府学改为上元、江宁两县的县学,咸丰年间再次毁于兵火,同治八年(1869年)重建;夫子庙四毁五建,最后一次破坏于1937年侵华日寇的炮火中,1984年后陆续修葺复建。
夫子庙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主要由孔庙、学宫、贡院三大建筑群组成,占地极大。有照壁、泮池、牌坊、聚星亭、魁星阁、棂星门、大成殿、明德堂、尊经阁等建筑。夫子庙被誉为秦淮名胜而成为古都南京的特色景观区,在六朝至明清时期,世家大族多聚于附近,故有“六朝金粉”之说,是中国最大的传统古街市,与上海城隍庙、苏州玄妙观和北京天桥为中国四大闹市,也是中国著名的开放式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和国际旅游胜地。

永不离场的金陵

打卡点:秦准河边的乌衣巷 

乌衣巷位于南京市秦淮区秦淮河上文德桥旁的南岸,地处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核心地带,是中国历史最悠久最著名的古巷,当时中国世家大族居住之地,三国时是吴国戍守石头城部队营房所在地。
乌衣巷是晋代王谢两家豪门大族的宅第,两族子弟都喜欢穿乌衣以显身份尊贵,因此得名。乌衣巷门庭若市,冠盖云集,走出了王羲之、王献之,及山水诗派鼻祖谢灵运等文化巨匠。乌衣巷见证了王谢的艺术成就,与两大家族的历史,乃至整个中国文化的历史紧密相连。
1997年,南京秦淮区人民政府恢复了乌衣巷,挖掘、展示乌衣巷源远流长的历史,并重建了具有民族风格的王谢古居纪念馆。

打卡点:明孝陵(石像路)

明孝陵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东毗中山陵,南临梅花山,位于钟山风景名胜区内,是明太祖朱元璋与其皇后的合葬陵寝。因皇后马氏谥号“孝慈高皇后”,又因奉行孝治天下,故名“孝陵”。其占地面积达170余万平方米,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

打卡点:栖霞山

栖霞山素有“六朝胜迹”之称,在明代被列为“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有“一座栖霞山,半部金陵史”的美誉。历史古迹遗址80多处,荟萃了宗教文化、帝王文化、绿色文化、民俗文化、地质文化、石刻文化、茶文化。千年古刹、佛学“三论宗”祖庭、佛教“四大丛林”之一的古栖霞寺就座落在栖霞山西麓。

打卡点:中山陵(警钟形)

中山陵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钟山风景名胜区内,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寝及其附属纪念建筑群,陵寝面积8万余平方米,于1926年春动工,至1929年夏建成。
1925年5月,孙中山先生葬事筹备处向海内外建筑师和美术家悬奖征求陵墓建筑设计图案。竞赛条例要求“采用中国古式”或“根据中国建筑精神特创新格”。安徽人吕彦直设计的图案受到评选者的一致推崇。
吕彦直的设计采用中国陵墓建筑的离散型布局,摆脱西方集中型建筑惯常以庞大的主体体量彰显纪念性的套路,以体量不大的主体祭堂和三、五座小尺度的门、坊、碑亭,取得陵园整体格调的质朴和造价的节省;他借鉴传统陵墓的规划手法,着力于陵园与自然山体环境的融合,变神道为甬道,变封闭性的陵寝院庭为开放性的广阔石级阶台,取得陵园整体恢弘壮阔的气势;他在祭堂内坐落孙中山坐像,仿照巴黎拿破仑墓作下沉墓圹的墓室,妥善地满足谒陵、公祭、纪念、瞻仰的空间功能;对石坊、陵门、碑亭,他都沿用旧元素而以材质、色彩、装饰母题的更新变换新貌;对主体祭堂,他参照西方古典主义的空间构图“语法”,而以中国建筑构件为“词汇”,融汇出中国式的祭堂新姿;他无意造就的陵园范式“略似一大钟形”,被评委解读为“木铎警世”的“唤起民众”寓意,也为他的设计赢得意外的加分。

永不离场的金陵

打卡点:颐和路民国历史街区 

颐和路为西南东北走向,全长约600米,西南与天竺路、西康路交汇,东北与宁海路、江苏路、山西路、四卫头、珞珈路汇聚成圆环,在这条道路周边则是民国公馆区,一栋栋老洋房错落有致分布与此,为南京最具民国风情的街道,有“一条颐和路,半部民国史”的美誉。
在这条道路两侧坐落着287多栋当年民国政要、达官显贵及外国公使的宅第公馆,这些建筑大多都是中西合璧式二层楼房,占地560多亩,如今保存比较完好的有225幢,为我国拥有民国公馆最多的地区,有“民国建筑博物馆”的美誉。

打卡点:甘熙故居(中国最大私宅)

甘熙故居又称甘熙宅第、甘家大院,始建于清朝嘉庆年间(1796年—1820年),俗称“九十九间半” ,是中国大城市中现存规模最大、形制最完整的古民居建筑  。
甘熙故居由毗邻的四组多进穿堂式古建筑群构成。古建筑占地面积95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400多平方米 。宅第建筑群中建筑均坐南朝北 。甘熙宅第建筑特色南北交融,既有“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的江南民居的娟秀雅致,又有北方“跑马楼”的浑厚大气  。甘熙宅第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旅游价值,是南京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私人民宅 。
2006年5月25日,甘熙宅第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永不离场的金陵

打卡点:津逮楼(藏书楼)

明嘉靖年间最有名的藏书家范钦曾在浙江宁波建了一座著名的藏书楼“天一阁”,密藏春册以避火。甘熙认为“春册乃诲淫之具”,与古人书籍放在一起是对古书的亵渎。“惟闻天一阁北方有隙地……取生水之意,此实有至理”,所以甘熙之子甘福仿造天一阁式样,在大板巷盖了一座上下各三楹,座南朝北的藏书楼,以“津逮”命楼,意为“求知的入门之路”。
“津逮楼”,藏书共达10万余卷,人称“蓄书之富”,其中很多是宋元善本,极为珍贵,如稀世之珍,宋代赵明诚所著的《金石录》。卢前在他的《冶城旧话》中称,甘氏富收藏,曰“津逮楼”,金石器物最著,不亚于吴门潘文勤祖荫也。
相关的馆藏部分入藏于南京图书馆

打卡点:两江师范学堂旧址(东大四牌楼校区)

两江师范学堂诞生于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是清朝两江总督在南京地区办学的一所师范学堂,是中国近代最早设立的师范学校之一。
学堂创设了中国高等学校中第一个图画手工科,并设音乐副科,为中国培养了第一代近代化的美术师资和艺术人才。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停办。1914年续办,于原址设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后经过国立东南大学、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国立江苏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等历史时期,于1950年改名为南京大学,后又于1952年经过全国院系调整拆分发展为今东南大学(位于两江师范学堂原址,以工学院为主体)、南京大学(继承两江师范学堂档案,调整出工学、农学、师范等部分院系后与金陵大学文、理学院等合并,形成了今天的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林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华东政法大学、江南大学、江苏大学、南京工业大学、上海体育学院等十多所高校。

永不离场的金陵

打卡点:金陵大学校区旧址(南大鼓楼校区)

南京大学北大楼即原金陵大学钟楼,位于南京大学鼓楼校区,现为南京大学鼓楼校区行政楼。建于1917年,由美国建筑师司迈尔设计,建筑风格体现了近代以西方建筑风格对中国的影响,又保持了中国传统的建筑特色。
大楼中部建有一座5层高的正方形塔楼,将整座建筑分成对称的东西两半;塔楼顶部是十字形脊顶,实际上为西洋式钟楼的变体;楼体则由明代城墙砖砌筑而成。
北大楼是金陵大学旧址重要组成部分,新金陵四十八景之一,南京大学地标性建筑,现已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打卡点:袁枚隐居的随园(南师大随园校区)

随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他于清凉山附近建造了这座当时江南最大的园林,据说,这也是《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原型。在几经转手后,它由大诗人袁枚命名并沿用至今。 袁枚世称随园先生。自三十三岁辞官后,他在此过了近50年的闲适生活,从事诗文著述,著有《随园诗话》、《随园食单》等著作。

永不离场的金陵

打卡点:杨廷宝设计的飞机楼(南农大卫岗校校区

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建筑学会2022年联合公布第六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单。南京唯一入选其中的建筑是原华东航空学院旧址主楼,即现南京农业大学教学楼主楼。该建筑古朴大气,由著名建筑大师杨廷宝于1953年设计,已成为无数学子记忆中一道无法忘怀的风景。
该建筑很好地将新的形式与传统建筑语汇进行了融合。比如,入口设门斗,上为五开间牌楼,入口一侧楼梯顶部设重檐十字脊绿色琉璃瓦屋顶,其余教室部分都为平顶,只是以绿色琉璃瓦檐口加以呼应,而整座建筑物的外墙都用青砖清水砌筑,仅檐下及柱枋用水泥粉面,并做出额枋、柱头、霸王拳等装饰纹样。
此外,该建筑三个大阶梯教室与主体建筑呈垂直布局,这样即可获得双面采光通风条件,满足了功能要求,并相互围合成一个幽静的小院子。

打卡点: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位于南京市建邺区水西门大街418号,通称江东门纪念馆,选址于南京大屠杀江东门集体屠杀遗址及遇难者丛葬地,是中国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首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也是国际公认的二战期间三大惨案纪念馆之一。

永不离场的金陵

打卡点:南京博物院

南京博物院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中山东路321号,是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 ,简称南院或南博,其前身是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蔡元培等倡建的国立中央博物院,是中国创建最早的博物馆、中国第一座由国家投资兴建的大型综合类博物馆。
截至2018年,南京博物院拥有各类藏品432768件(套),珍贵文物371032件(套),珍贵文物数量居中国第二,仅次于故宫博物院 。馆藏文物上至旧石器时代,下迄当代;既有全国性的,又有地域性的;既有宫廷传世品,又有考古发掘品,还有一部分来源于社会征集及捐赠,均为历朝历代的珍品佳作和备受国内外学术界瞩目的珍品。青铜、玉石、陶瓷、金银器皿、竹木牙角、漆器、丝织刺绣、书画、印玺、碑刻造像等所有文物品类一应俱有,每一品种又自成历史系列,是数千年中华文明历史发展最为直接的见证。

寻|梦|金|陵

中国索引学会202305
您收获的 不只是惊喜

足迹
留忆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