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安全生产宣传手册

其他分类其他2022-06-14
145

守安全生产法  当好第一责任人

—广西百矿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宣

安全生产宣传手册

目  录

01

前言

01

前言

前  言

       安全生产是指采取一系列措施使生产过程在符合规定的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有效消除或控制危险和有害因素,无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事故发生,从而保障人员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使生产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一种状态。

前言------------------------------------------03

安全生产政策、法律法规---------------04

火灾防护常识------------------------------06

地质灾害防护常识------------------------18

交通安全防护常识------------------------20

电气安全防护常识------------------------26

食品安全常识------------------------------30

危险源辨识知识---------------------------32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常识------------------37

1

我国安全生产的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2

我国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是:国家监察,行业管理,企业负责,群众监督。

二、安全生产政策、法律法规

新安法“双七条”

安全生产工作的原则方针

       跟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三条规定安全生产工作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安全生产工作应当以人为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共七章97条,于2002年6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自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

4

常见安全生产术语解释:
①“两个主体”:政府是安全生产的监管主体,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
②安全生产五要素:安全文化,安全法规,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安全投入。
③事故调查处理“四不放过”原则: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过,职工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未受到处理不放过。
④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
⑤三不伤害:自己不伤害自己,自己不伤害他人,自己不被他人伤害。
⑥建设项目安全生产“三同时”:建设项目安全生产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第十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下列职责:
(一)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二)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三)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四)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五)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六)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七)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
第二十二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履行下列职责:
(一)组织或者参与拟订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二)组织或者参与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如实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情况;
(三)督促落实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措施;
(四)组织或者参与本单位应急救援演练;
(五)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状况,及时排查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提出改进安全生产管理的建议;
(六)制止和纠正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
(七)督促落实本单位安全生产整改措施。

三、火灾防护常识

2.各类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2)  ABC干粉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气体火灾时,应注意不能将喷嘴直接对准液面喷射,防止喷流的冲击力使可燃液体溅出而扩大火势,造成灭火困难。如果当可燃液体在金属容器中燃烧时间过长,容器的壁温已高于扑救可燃液体的自燃点,此时极易造成灭火后再复燃的现象,若与泡沫灭火器、石棉布联用,这个道理。报告时一定讲清楚发生火灾的单位和详细地点,并尽可能讲清楚着火的对象、类型和范围。及时、准确报警,消防部门在接到报告后,就能迅速调派消防车赶到着火地点,并针对燃烧物的性质"对症下药"及时将火扑灭。

(1)二氧化碳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灭火时只要将灭火器提到或扛到火场,在距离燃烧物5米左右,放下灭火器,拔出保险销,一手握住喇叭根部的手柄,另一只手紧握启闭阀的压把。对没有喷射软管的二氧化碳灭火器,应把喇叭筒往上扳70~90度。事业时,不能直接用手抓住喇叭外壁或金属连接管止手被冻伤。灭火是当可燃液体呈流淌状燃烧时,使用者应将二氧化碳灭火剂的喷流由近到远向火焰喷射。如果可燃液体在容器内燃烧时,使用者应将喇叭筒提起,从容器的一侧上部向燃烧的容器喷射,但不能将二氧化碳射流直接冲击可燃液面上,以防止将燃液体冲击容器而扩大火势,造成灭火困难。
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时,在室外使用的,应选择上风方向喷射,在室内窄小空间使用的,灭火后操作者应迅速离开,以防窒息。

不乱扔烟火,使用家电时人不要离开;不躺在床上或沙发上吸烟,尤其是在酒后或疲劳时。
教育小孩不玩火,将打火机等物品放在小孩够不到的地方。
燃放烟花爆竹时应在相对空旷安全的区域,儿童应在成年人的监护下燃放。
过道里,楼梯上不要堆放物品,安全出口不要上锁。
家庭装修时,尽量选用难燃并无毒的材料,室内供电电线路应套管保护,按家用电器功率配置适合的电源线和插座、开关。
发现燃气、液化气泄漏,应立即打开窗户通风、关闭气源、不可开关电器和使用明火。
不在有火种的地方使用装有易燃溶剂的按压式喷雾罐。
夏天点蚊香时,不应靠近蚊帐、床沿、窗帘等易燃物品。
不在家里储存易燃的汽油、酒精、香蕉水危险物品。
不携带易燃品乘坐各类交通工具。
不在林区抽烟、乱扔烟头、野炊、烧荒、烧灰积肥或焚烧物品。

1.预防火灾

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
责任重于泰山

Everyone is responsible for fire fighting

灭火的基本方法

怎样参与灭火

隔离法:将着火的地方或物体与其周围的可燃物隔离或移开,燃烧就会因为缺少可燃物而停止。

窒息法:阻止空气流入燃烧区或用不燃烧的物质冲淡空气,使燃烧物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熄灭。

冷却法:将灭火剂直接喷射到燃烧物上,以降低燃烧物的温度。当燃烧物的温度到该物的燃点以下时,燃烧就停止了。

抑制法:用含氟、溴的化学灭火剂(1211)喷向火焰,让灭剂参与到燃烧反应中去,使游离基链锁(俗称("燃烧链")反应中断,达到灭火的目的。

以上方法在实用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并用,以达到迅速灭火的目的。

       我们认识到燃烧必须同进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质、助燃物质和着火源。前面我们已经介绍灭火都是为了破坏已经产生的燃烧条件,只要能去掉一个燃烧条件,火即可灭。根据这个基本道理,从灭火斗争实践中,人们总结出以下几种基本方法。我们只要撑握了这些基本方法,就可以按照客观的实际情况,创造出多种多样具体的、有效的灭火方法来。

       火光就是命令,火场就是战场"。在历次灭火战斗中,出现了许多为保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先进事迹和英雄人物。然而,火场常常是人员众多,情况十分复杂的场所,要迅速地扑灭火灾,必须统一指挥,协调一致,才能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有成效地进行灭火战斗。我们又应该怎样做呢?

在灭火战斗中,要注意安全,避免不必要的伤亡。火场一般都较复杂,越是复杂的火场,越是要有条不紊。既要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敢于战斗,又要避免不必要的牺牲,讲究科学方法,善于战斗。要攻得上,撤得出,切忌盲目行动。火场人员多,流动频繁,人们思想处于紧张状态;器械多,经常挪动;杂物多,通道不畅;人、物相互撞击情况经常发生。有的火场带电,甚至有危险物品。许多安全问题,领导和他人难于关照,主要靠自己勇敢机智,谨慎行事,保障自身安全。

2

"一切行动听指挥"。为了有效地进行灭火,火场一般都要成立指挥机构。在火场上自觉地听从指挥机构的指挥,是有秩序地进行灭火的关键。参加灭火战斗的员工和各专业队伍,在火场指挥机构的统一领导下,一般要组成四支队伍协同战斗:一支是灭火战斗队伍,协同公安消防队伍扑灭火灾;一支是抢救人员和物资的战斗队,主要协助公安消防队抢救人员和疏散主要物资;一支是警戒火场,维持秩序的战斗队;一支是后勤队,负责救护伤员,供应战斗用的物资、器材和茶水。

1

要提高警惕,遵守火场秩序,防止坏人乘火场混乱之机,窃取财物,进行破坏活动。

3

三、火灾防护常识

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
责任重于泰山

Everyone is responsible for fire fighting

人身着火怎么办

发生火灾时如何救人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迅速将着火的衣服撕裂脱下,溱入水中,或踩,或用灭火机,水扑灭。

2

倘若附近有河,塘,水池之类,可迅速跳入浅水中,但是如果人体烧伤太大或烧伤程度较深,则不能跳水,防止细菌感染或其它不测。

3

如果有两人以上的人在场,未着火的人需要镇定,沉着,立即用随手可以拿到的麻袋,衣服,扫帚等朝着人身上的火点覆盖,扑,掼,或帮他撕下衣服,或将湿麻袋,毛毯把着火人包裹起来。

4

.用水浇灭。但应注意,不宜用灭火机直接往人体身上喷射。

5

1

不能奔跑,就地打滚。一所大学有一同学在进行试验时,不慎将正在燃烧的酒精灯打翻,酒精溅满了衣服,沾到那里,烧到那里顿时全身起火。由于来得突然。她和一些在场的同学都惊慌失措,异口同声的叫:"快跑!快跑!",结果火越烧越旺。后来还是一位老师有经验,命令身上着火的同学"打滚"。那位女同学就地打滚后,在同学的帮助下,很快把火窒熄。可是,由于前面来了个"快跑",所以烧伤仍然不轻。

缓和救人法:

在被火围困人员较多时,可先将人员疏散到本楼相对较安全的其它地方,再设法转移到地面。

转移救人法:

引导被困人员从屋顶到另一单元的楼梯转移到地面。 

拉网救人法:

发生有人急欲纵身跳楼时,可用大衣、被褥、帆布等拉成一个“救生网”抢救

缓降救人法:

利用专用的缓降器将被困人员抢救至地面。

控制救人法:

用消防水枪控制防火楼梯的火势,将人员从防火梯疏散下来。

绳管救人法:

利用建筑物的室外各种管道或室内可利用的绳索实施滑降。

架梯救人法:

利用各种梯和登高工具抢救被困人员

三、火灾防护常识

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
责任重于泰山

Everyone is responsible for fire fighting

②借助身边的工具逃生。可用湿毛巾捂住鼻和口,或披上泼上水的毯子逃离

       如果没有高空缓降器或救生绳这些设施,而安全通道又被封堵,在救援人员不能及时赶到的情况下,低楼层住户可以利用身边的绳索或床单、窗帘、衣服等制成简易救生绳,并用水打湿从窗台或阳台沿绳缓降滑到下面楼层或地面。

③ 逃生无路等待救援。

       如果用手触摸房门已感到烫手,此时一旦开门,火焰和浓烟必扑面而来,逃生通道将被切断。这时候,可创造避难场所,首先应关紧迎火面的门窗,打开背火的门窗通空气。藏身于有窗户的房间或卫生间等用水较方便的房间,用水浇已发烫的门,用湿毛巾或湿布塞堵门缝,防止烟火渗入,可同时把屋内易起火的物品往外扔。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切勿使用电梯逃生,可利用建筑的阳台、窗台、屋顶等处等待救援。

④火上身勿惊跑。

      因为奔跑或拍打时会形成风势,加速氧气的补充,使火势加旺。当身上衣服着火时,应赶紧设法脱掉衣服或就地打滚,压灭火苗;能及时跳进水中或让人向身上浇水、喷灭火剂就更有效

⑤跳楼有术。

        只有等消防队员准备好救生气垫并指挥跳楼时或楼层不高(一般4层以下)等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可以选择跳楼逃生。跳楼也要讲技巧,跳楼时应尽量往救生气垫中部跳或选择有水池、软雨篷、草地等方向跳;如有可能,尽量抱些棉被、沙发等松软物品或打开大雨伞跳下,以减缓冲击力。如果徒手跳楼,要扒窗台或阳台使身体自然下垂跳下,以尽量降低垂直距离,落地前要双手抱紧头部身体弯曲卷成一团,以减少伤害。

发生火灾时如何逃生

       初期火灾较小时,可用家庭灭火器、消防栓等工具扑灭,如若火势已大需要迅速撤离,撤离前要把发生火灾的房间门关上,使其无法迅速蔓延;

 ① 保持镇静,第一时间报火警。

三、火灾防护常识

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
责任重于泰山

Everyone is responsible for fire fighting

火险的处理程序

1.第一时间切断电源并报警、扑救、疏散人群及物资。
2.报警不仅仅是拨打119火警电话同时应拉响警铃通知其它人员并集合义务消防队快速有报警时效地组织扑救,疏散人群及物资。
3.应讲明着火位置,火灾性质及大小,并讲明附近有标示性的建筑物,同时应安排相关人员到附近路口迎接消防车,并为消防车开辟通道,以便消防队能及时准确地赶到火灾现。楼房着火,浓烟往往朝楼梯口通道蔓延,楼上的人容易产生错觉,以为楼梯已被烧断,没有退路了,其实并未烧着,完全可以设法掩护面部夺路而出。如果被呛得透不过气来,可用湿毛巾捂住嘴鼻,贴近楼板或者干脆蹲下来走。即使楼梯被火焰封住了,在无出路时,也可以用湿棉被等物作掩护及早迅速冲出去。

1
报警

2
疏散、救援、
灭火

3
安全、警戒
防护

4
善后
处理

灭火时的注意事项

       常用的灭火剂有水、蒸汽、二氧化碳、干粉和泡沫等。由于灭火剂的种类较多,效能各不相同,所以在扑救火灾时,一定要根据燃烧物料的性质、设备设施的特点、火源点部位(高、低)及火势等情况,要选择冷却、灭火效能特别高的灭火剂扑救火灾,充分发挥灭火剂各自的冷却与灭火的最大效能。

(1)正确选择灭火剂并充分发挥其效能。

       例如当某个区域内有大量易燃易爆或毒性化学物质时,就应该把这个部位作为重点保护对象,在实施冷却保护的同时,要尽快地组织力量消灭其周围的火源点,以防灾情扩大

(2)注意保护重点部位。

       将火灾消灭以后,要留有必要数量的灭火力量继续冷却燃烧区内的设备、设施、建(构)筑物等,消除着火源;同时将泄漏出的危险化学品及时处理,特别要尽量使用蒸汽或喷雾水流稀释、排除空间内残存的可燃气体或蒸气,以防止复燃复爆。

(3)防止复燃复爆。

       火场上高温的存在不仅造成火势蔓延扩大,也会威胁灭火人员安全。可以使用喷水降温、利用掩体保护、穿隔热服装保护、定时组织换班等方法避免高温危害。

(4)防止高温危害。

      发生火灾时,可能出现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有毒物质。在扑救时,应当设置警戒区,进入警戒区的抢险人员应当佩戴个体防护装备,并采取适当的手段消除毒物。

(5)防止毒物危害。

三、火灾防护常识

消防安全常识二十条

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
责任重于泰山

Everyone is responsible for fire fighting

十四、不躺在床上或沙发上吸烟,不乱扔烟头。
十五、学校和单位定期组织逃生疏散演练。
十六、进入公共场所注意观察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记住疏散方向。
十七、遇到火灾时沉着、冷静,迅速正确逃生,不贪恋财物、不乘坐电梯、不盲目跳楼。
十八、必须穿过浓烟逃生时,尽量用浸湿的衣物保护头部和身体,捂住口鼻,弯腰低姿前行。
十九、身上着火,可就地打滚或用厚重衣物覆盖,压灭火苗。
二十、大火封门无法逃生时,可用浸湿的毛巾衣物堵塞门缝,发出求救信号等待救援。

《消防安全常识二十条》是从国家消防法律法规、消防技术规范和消防常识中提炼概括的,是公民应当掌握的最基本的消防知识。具体包括:

一、自觉维护公共消防安全,发现火灾迅速拨打119电话报警,消防队救火不收费。
二、发现火灾隐患和消防安全违法行为可拨打96119电话,向当地公安消防部门举报。
三、不埋压、圈占、损坏、挪用、遮挡消防设施和器材。
四、不携带易燃易爆危险品进入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五、不在严禁烟火的场所和人员密集场所动用明火和吸烟。
六、购买合格的烟花爆竹,燃放时遵守安全燃放规定,注意消防安全。
七、家庭和单位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并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八、每个家庭都应制定消防安全计划,绘制逃生疏散路线图,及时检查、消除火灾隐患。
九、室内装修装饰不宜采用易燃材料。
十、正确使用电器设备,不乱接电源线,不超负荷用电,及时更换老化电器设备和线路,外出时要关闭电源开关。
十一、正确使用、经常检查燃气设施和用具,发现燃气泄漏,迅速关阀门、开门窗,切勿触动电器开关和使用明火。
十二、教育儿童不玩火,将打火机和火柴
十三、不占用、堵塞或封闭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和消防车通道,不设置妨碍消防车通行和火灾扑救的障碍物。 

三、火灾防护常识

四、地质灾害防护常识

在沟内逗留或活动时,遇到大雨、暴雨,要迅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不要在低洼的谷底或陡峻的山坡下躲避、停留。
留心周围的环境,警惕远处传来的异常声响。
发现泥石流来时,马上向沟岸两侧高处跑,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跑。
暴雨停止后,不要急于返回沟内住地,应等待一段时间。

4.1.遇泥石流避险

行人及车辆不进入或通过有警示标志的滑坡、崩塌危险区。
发现前兆时,应立即报告当地政府或有关部门,同时通告其他受威胁人群。
感觉地面变动时,立即离开,向两侧稳定地区逃离。
无法逃离时,找一块坡度较缓的开阔地停留,不要和房屋、围墙、电线杆等靠得太近。
处于滑坡体前沿或崩塌体下方时,只能迅速向两边逃生。

4.2.遇滑坡或崩塌的防护

遇到地震时要保持镇静,不要拥挤乱跑。
居住在平房的村民,应迅速头顶保护物跑到屋
外空旷地方;来不及跑时可躲在桌下、床下及坚固的家具旁,并用毛巾捂住口鼻防尘、防烟。
住在楼房的村民,应选择厨房、卫生间等小空间内避震;也可躲在内墙根、墙角、坚固的家具旁等易于形成三角空间地方;要远离外墙、门窗和阳台;不要使用电梯,不要跳楼。
正在教室上课、工作场所工作、公共场所活动时,应迅速头顶保护物跑到屋外空旷地方,尽量远离建筑物;来不及跑时应迅速抱头、闭眼,在讲台、课桌、工作台和办公家具下等地方躲避。
身体遭到地震伤害时,应设法清除压在身上的物体,尽可能用湿毛巾等捂住口鼻防尘、防烟;用石块或铁器敲击物体与外界联系,不要大声呼救,注意保存体力;设法用砖石支撑上方不稳的重物,保护自已的生存空间。
已经脱险的人员,震后不要急于回屋,以防余震。

4.3.地震

五、交通安全防护常识

(1).厂内机动车辆特种车辆(叉车、铲车等)要保持良好状态,并按照《厂区车辆交 通安全管理规定》定期检查及监督管理。
(2).厂车车辆必须保持车容整洁、车身周正。车辆装备安全防护装置、防抛撒装置及附件应齐全有效。
(3).严格遵守厂区机动车辆和特种车辆保养维修制度,定期对厂车进行日常检查、一级检查及二级检查,杜绝失修和漏修。厂车驾驶人员在发现厂车存在安全隐患时应当停止出车并对厂车整修检查。

5.1.厂区交通安全防护常识

5.1.1.厂区厂车管理常识

5.1.2.厂车驾驶员安全管理常识

(1).厂区厂车及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证件才能进行特种设备作业。
(2).驾驶员出车作业时应精力集中,严禁违章作业,严禁酒后出车及疲劳驾驶,对违章指挥应当拒绝执行。
(3).无阻火器车辆不准驶入易燃易爆区域。
(4).厂内车辆必须按照厂区内划分的交通标线和交通标志的指示行驶,在无划分交通标志和交通标线的厂区道路上行驶时,机动车辆在中间行驶,行人靠右同行。机动车辆行驶时遇到有行人横过车道时必须停车或减速让行。未经许可,机动车辆严禁进入生产装置区域和其他设有“禁止车辆驶入”标志的地段。
(5).厂内机动车辆应按规定的工作路线行驶。在作业结束后按规定地点依次停放,车辆停放不能影响厂区交通安全。严禁在道口、转弯处、生产装置区域、大门周围50米内停放,作业区、库房进出口周围十米及消防通道、安全出口禁止停放车辆。

(6).严禁无证开车和无令开车(调度令);严禁酒后开车;严禁超速开车;严禁空挡溜车;严禁设备带病运行;严禁人货混载行车;严禁超标(超高、超长、超重)装载行车。

5.1.3.厂区道路安全管理常识

(1).厂区主要通道要设立明显的交通标志、标线,设有足够照明路灯。
(2).厂区交通限速为30公里/小时,叉车铲车不得超过10公里/小时,弯路、道口、进出库房的车辆不得超过5公里/小时。
(3).厂区道路应保持平整、完好,厂区绿化植被不能影响厂车驾驶视线、

5.1.4.厂区行人安全管理常识

(1).行人在厂区应按照厂区内划分的人车行道行走,遵守厂内交通安全管理规定。
(2).禁止在厂区行驶道路上作业,若有作业内容应当于50米外设立警示牌,并用警戒带划出作业区域。

5.2.日常交通安全防护常识

       在车行道上,有一条一条用白色直线连成的“走廊”,这就是人行横道,它是专门为行人横过马路而漆划的。驾驶员看见人在人行横道内行走就会减速慢行,所以行人在人行横道内过马路比较安全。

5.2.1.人行横道 

     在城市交通繁忙的路口,因来往行人和车辆特别多,为了保证行人的安全和车辆的畅通,架设了雄伟美观的人行天桥,行人在人行天桥上过马路最安全。 

5.2.2.人行天桥 

      道路交通信号分为:指挥灯信号、车道灯信号、人行横道灯信号、交通指挥棒信号、手势信号。简介如下: 
(1)、指挥灯信号 
绿灯亮时,准许车辆、行人通行,但转弯的车辆不准妨碍直行的车辆和被放行的行人通行;
黄灯亮时,不准车辆、行人通行,但已越过停止线的车辆和已进入人行横道的行人,可以继续通行; 
红灯亮时,不准车辆、行人通行 ;
绿色箭头灯亮时,准许车辆按箭头所示方向通行; 
黄灯闪烁时,车辆、行人须在确保安全的原则下通行。 
右转弯的车辆和T形路口右边无横道的直行车辆,遇有前款二、三项规定时,在不妨碍被放行的车辆和行人通行的情况下,可以通行。 
前两款规定亦适用于列队行走和赶、骑牲畜的人员。 

5.2.3.道路与交通信号

(2)、车道灯信号 
绿色箭头灯亮时,本车道准许车辆通行; 
红色叉形灯亮时,本车道不准车辆通行。 
(3)、人行横道灯信号 
绿灯亮时,准许行人通过人行横道; 
绿灯闪烁时,不准行人进入人行横道,但已进入人行横道的,可以继续通行; 
红灯亮时,不准行人进入人行横道。 

5.2.4.道路交通隔离设施 

      道路交通隔离设施是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在城市道路上用一定的建筑材料制作的物体,用来分隔车辆与车辆、行人与车辆,使它们都按规定的路线通行。道路交通隔离设施包括绿化隔离带,行人护栏和隔离墩。行人护栏安装在人行道外侧、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之间,用来保护行人在人行道上行走的安全,防止行人乱穿马路或走到慢车道上去。禁止行人跨、钻行人护栏,以防发生意外。 
隔离墩由水泥混凝土墩和焊管连接而成。安装在快慢车道之间的为中心隔离墩,用来分隔上、下行车道。设置隔离墩,有利于分道行驶,各行其道,确保安全畅通。

5.3.交通安全急救常识

       交通事故发生后,现场的急救与伤者的性命息息相关,因此,掌握正确的急救知识有利于我们在紧急时刻做好救护工作,为抢救伤者性命争取更多的时间。下面就详细介绍在交通事故现场应该知道的急救知识。

(1).人道原则
  当事故发生后,救护者必须怀着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千方百计利用现场一切可利用的条件抢救伤员。救护者应保持镇定、清醒的头脑,使伤员尽快得到现场治疗,并及时呼救,转入后续治疗。
(2).快速原则
  在车祸救护工作中,时间就是生命。“快抢、快救、快送”是决定伤员能否自下而上或减少伤残和后遗症的关键。救护人员要珍惜每一秒钟,火速急救,火速护送伤员到医院治疗。
(3).有序原则
  交通事故的特点是“伤情复杂、严重、复合伤多”。因此,在抢救中一般应本着“先抢后救”、“先重后轻”、“先急后缓”、“先近后远”的顺序,灵活掌握。首先采取止血,保持呼吸道的通畅,抗休克等措施;第二是处理好内脏器官的损伤;第三是处理好骨折;第四是包扎处理一般伤口。
(4).自救原则
  “自救原则”是车祸现场救护、抢救伤员生命的一条宝贵经验,尤其是对发生在偏僻地区的车祸更是显得重要。在车祸现场不能消极等待,要积极采取“自救、互救”措施,充分利用就便器材以赢得求援时间。

5.3.1.现场急救原则 

5.3.2.事故现场伤员情况判断

(1).呼吸的判断:为了确定受伤者是否呼吸,可以将耳朵贴近受伤者的口、同时平视他的呼吸,并看到他胸腹的动作 .在呼吸极微弱时,不易见到胸廓起伏,可用一小块棉花絮或薄纸片、树叶等放在病人鼻孔旁,看这些物体是否随呼吸来回飘动,以判断有无呼吸存在。垂危病人 呼吸变快、变浅、不规则,一般受伤者在临死前,呼吸变慢、不规则直至呼吸停止。这时的特征是胸廓起伏消失,鼻孔不出气。
(2).心跳的判断:脉搏是血液流经动脉血管时的压力波动,直接显示心脏的跳动,一般测试腕动脉(桡动脉)。检查心脏跳动的受伤者时,常检查他的颈动脉,在喉结与相连肌肉间的颈窝处,可以触知颈动脉的搏动。心跳停止时,颈动脉搏动消失,受伤者意识丧失,瞳孔散大,皮肤发紫。
(3).意识的判断:在事故现场判断意识,以直观受伤者瞳孔的变化为主。正常时,两眼的瞳孔是等大等圆,遇到光线能迅速收缩。当受伤后,两眼瞳孔不一般大,可能缩小或放大;用手电筒光线刺激,瞳孔不收缩或收缩迟钝。当瞳孔逐渐散大,固定不动,对光反应消失时,病人陷于死亡。检查瞳孔的方法是:右手持手电筒,左手拇指及食指分别将两侧上眼睑向上拉开,暴露瞳孔。正常瞳孔(黑眼睛中央的孔洞)直径约3~4毫米,双侧等大等圆,当受到光线刺激后双侧瞳孔立即缩小,移开光源后瞳孔迅速复原,受伤者死亡的特征就是指呼吸、心跳停止和瞳孔散大、固定。
(4).意识状态:正常人的意识是清楚的,反应是灵敏的,但当车祸发生后,因受伤部位的不同,其意识改变不尽相同。意识改变一般是由于脑部损伤,创伤性休克,剧烈疼痛等因素造成。若脑部有一时性不省人事,且时间不超过10至20分钟,那样表示伤不重;如受伤后一直昏迷或伤后昏迷一清醒一再昏迷,表示脑损伤严重,同时伴有剧烈持续的头疼和频繁的呕吐,以及瞳孔扩大或大小不等的改变。创伤性休克伤员,除休克的表现外,一般在休克晚期出现昏迷。而剧烈疼痛引起的意识丧失仅为一时性“应激”改变,会迅速恢复的。
(5).脉搏、呼吸的变化:正常人的脉搏(65~85次/分)、呼吸(16~20次/分),节律是均匀的。当发生车祸后,若伤员脉搏细快,面色苍白,皮肤湿冷,烦躁口渴,呼吸浅快甚至困难,是出血性休克和肺、胸膜损伤的表现。若脉搏慢而洪大,呼吸慢而深是脑损伤的表现。这些都是危险信号,应火速送就近医院抢救。
(6).确定受伤的部位、性质、范围和程度:在交通事故现场短时间内,要确定伤员受伤的部位、性质、范围和程度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细致观察,就可以做出初步判断。一般来说,伤情的轻重与全身情况是一致的,否则就可能有多发伤和内脏伤。因此,必须首先明确判断伤员伤情是出血性休克还是颅脑损伤;是内脏伤还是骨折;是脊髓损伤还是一般的外伤;是开放性的还是闭合性的损伤,以及受伤范围的大小和轻重程度等等,以便于及时救护。

   交通事故发生后,由于车祸的“强烈袭击”,可使人体心、肺、神经、内分泌机能发生严重障碍,尤其是大量失血,直接威胁伤员生命,有些受伤者可能很快出现休克或者死亡。这就需要很好地判断伤情,以便急救。最早接触受伤者时,首先必须判断受伤者是否活着,有无呼吸和心跳,意识是否清楚,救护者必须对受伤者的伤情作出初步判断,以便按“轻重缓急”的原则急救和后送。

六、电气安全防护常识

       任何一项电⽓安全技术的产⽣都有着严格的过程,不得有任何疏忽,任何一个细致的可能都应考虑 并做试验,以保证技术的可靠周密,否则将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使用两种电压,一种是动力电压,其电压为380V一种是照明和家用电器用电,其电压为220v,现行了家标准规定,最高安全电压为36v,超过36v电压容易对人体造成电击或电伤事故,而且电压越高就越危险。

6.1.安全用电知识

(1).缺乏用电常识,触及带电的导线;
(2).没有遵守用电规程,人体直接与带电部分接触,注意绝缘体;
(3).用于用电设备管理不当,使绝缘损坏发生漏电,人体碰触漏电设备外壳,时常巡检 很重要;
(4).高压线路落地,造成跨步电压对人体的伤害;
(5).检修中,安全组织措和安全技术措施不完备,接线错误,造成触电事故多;
(6).偶然因素,如大风瓜断高低压线路,带电导线将带到人体及人体受雷击等。电鳐网电力招标平台提示下雨打雷天气一定要远离树木。

6.2.常见的触电事故

6.3.触电事故的种类

电击:指电流通过人体而使内部器官受伤的现象,如造成肌肉抽筋,呼吸困难,心脏麻痹以至于死亡,这是最危险的触电事故。
人体电阻主要集中在皮肤上,与皮肤的状况有直接关系。干燥、健康的皮肤电阻平均值是薄而潮湿皮肤的40倍。严重程度从轻度烧伤直至死亡,取决于电流的种类和强度、触电部位的电阻、电流通过人体的路径以及触电持续时间长短。

电伤:主要指对人体外部造成的伤害(包括电弧烧伤,电烙印,融化的金属微粒渗入皮肤等伤害,严重时也能致命,温度可达8000度)对人体外部造成局部伤害,即由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机械效应对人体外部组织或器官的伤害,如电灼伤、金属溅伤、电烙印。

6.4.触电事故的规律

(1).农村触电事故远远多于企业,农村的电力没有企业的那么规范,所以比较容易发生事故。
(2).低压触电多于高压触电:据统计,低压触电死亡人数占全部触电死亡人数的70%-80%,主要是低压电网广,与人接触多。
(3).单相触电事故多:特别是手持电动工具和移动性电具漏电引起漏电事故占漏电全部事故的60%以上。
(4).“事故点”多发生在电气连接部位:如开关、插销、接头、控制器等带电部位,容易外漏。
(5).有明显的季节性:每年的6至9月因天气潮湿、多雨降低了电气设备的绝缘性能,水导电。
(6).错误操作和违章作业造成触电事故多,定时学习电力电气专业知识很重要。
(7).青、中年触电事故多。
(8).治金、建筑、机械行业触电事故多。

6.5.安全电压及电源线标示

我国规定安全电压等级为:36V、24V、 12V、 6V
电源线标示符号
   L:相线(火线) N:中性线(零线) E:接地线

1.将带电体绝缘
2.装设屏护
3.设置障碍
4.加大间隔
5.装漏电保护装置
6.安全电压

6.6.防止触电的技术措施

直接触电防护措施:

1.采取保护措施
2.加强绝缘
3.不导电环境
4.等电位环境
5.电气隔离
6.安全电压
7.严格遵守各种操作规程和安全工作规程
8.在雷雨时,不可走进高压电杆、铁塔和避雷针的接地导线周围,至少相距10M远以免跨步电压触电。

间接触电防护措施:

在实际应用中触电防护措施:

1.损坏的开关、电线等赢及时修理更换,不能将就使用。
2.不懂电气技术和一知半解的人,对电气设备不要乱装、乱拆、更不要乱接电线和维修
3.电箱应有管制,不要乱存放物品。
4.不要用湿手、湿脚动用电气设备,也不要碰开关,以免触电
5.在扫除时,不要用湿布擦电线,开关,也不要用水冲洗电线及各种用电器具、电灯等。
6.移动用电设备时,必须先断电后再移动
7.短熔保护要完善,保险丝熔断时,必须及时找出原因,换上同等熔量的保险丝,不可用铜丝或铁丝代替。

6.7.触电事故的急救方法

1.发生高压触电时:
急救人员应特别注意安全,迅速拉开电源开关,如果无法很快切断电源开关时,应使用合格绝缘棒,并带绝缘手套和穿绝缘鞋,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2.发生低压触电时 :
迅速切断电源开关,若无法很快切断电源时,可就地用干燥的竹竿、木棒等将将电线拨开,禁止用手接触触电者。
3.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应分秒必争的进行抢救:
A.若触电者还能呼吸,心脏尚在跳动但已失去知觉时,应抬到通风处休息,加强观察。
B.若人触电后受伤比较严重,经常出现失去知觉,甚至发生“假死”现象,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及体外心脏按摩、挤压,在输送触电者至医院的途中不能中断。
4.人工呼吸操作方法 :
A.用手帕或者纱布盖在触电者的中鼻上面。
B.急救者先呼一口气,然后将口对着触电者的口吹气,同时用手捏住触电者的鼻子以免漏气
C.在吹气后,救护人应立即把自己的嘴移开,放松触电者的鼻孔,并用手向下前方拉其下巴或其下嘴唇,使空气呼出。
D.每分钟吹气12至16次,触电者出现好转的现象时,应暂停人工呼吸数秒,让其自由呼吸,如果还不能完全恢复呼吸,应继续进行人工呼吸,直到能正常呼吸

七、食品安全常识

(1)、购买食品时,注意食品包装有无生产厂家、生产日期,可否过保质期,食品原料、营养成分可否注明,有无 QS表记,不能够购买三无产品。
(2)、打开食品包装,检查食品可否拥有它应有的感官性状。不能够食用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也许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 若蛋白质类食品发粘, 渍脂类食品有嚎味,碳水化合物有发酵的气味或饮料有异常积淀物等等均不能够食用。
(3)、不到无证摊贩处购买盒饭或食品,减少食品中毒的隐患。
(4)、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自己的餐具洗净消毒,不用不洁容器盛装食品,不乱扔垃圾防范蚊蝇孳生。
(5)、少吃油炸、油煎食品

7.1.食品安全知识

7.2.什么是食品掺假、混淆和捏造

(1)“掺假”是指食品中增加了廉价或没有营养价值的物品,或从食品中抽去了有营养的物质或代替进次等物质,从而降低了质量,如蜂蜜中加入转变糖, 巧克力饼干加入了色素,全脂奶粉中抽掉脂肪等。
(2)“混淆”即在食品中加入一些杂物,如腐竹中加入硅酸
钠或硼砂;辣椒粉中加入了红砖木等。
(3)“捏造”是指包装表记或产品说明与内容物不符。掺假、混淆、捏造的食品,一般应由工商行政部门办理。对影响营养卫生的,应由卫生行政部门依法进行办理。

7.3.怎样鉴别伪劣食品

一防“艳”。对颜色过分明媚的食品要防范, 如当前上市的草莓象蜡果相同又大又红又亮、 咸菜梗亮黄诱人、 瓶装的蕨菜鲜绿不褪色等,要留个心眼,可否是在增加色素上有问题
二防“白”。凡是食品呈不正常不自然的白色, 十有八九会有漂白剂、增白剂、面粉办理剂等化学品的危害。
三防“长”。尽量少吃保质期过长的食品, 3℃储蓄的包装熟肉禽类产品采用巴氏杀菌的,保质期一般为 7—30 天。
四防“反”。就是防反自然生长的食品, 若是食用过多可能对身体产生影响。
五防“小”。要防范小作坊式加工企业的产品, 这类企业的食品平均抽样合格率最低, 提心吊胆的食品安全事件常常在这些企业出现。
六防“低”。“低”是指在价格上明显低于一般价格水平的食品,价格太低的食品大多有“猫腻”。
七防“散”。散就是散装食品, 有些集贸市场销售的散装豆制品、散装熟食、酱菜等可能来自地下加工厂。

八、危险源辨识知识

       危险源指可能导致人员伤害或疾病、物质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因素。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T 28001-2011》中的定义为: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危险源由三个要素构成: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

8.1.什么是危险源

8.2.生产作业过程的危险源分类

(1) 化学品类:毒害性、易燃易爆性、腐蚀性等危险物品;
(2) 辐射类:放射源、射线装置及电磁辐射装置等;
(3) 生物类:动物、植物、微生物(传染病病原体类等)等危害个体或群体生存的生物因子;
(4) 特种设备类:电梯、起重机械、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 场(厂)内专用机动车;
(5) 电气类:高电压或高电流、高速运动、高温作业、高空作业等非常态、静态、稳态装置或作业;
(6) 土木工程类:建筑工程、水利工程、矿山工程、铁路工程、公路工程等;
(7) 交通运输类: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

8.3.如何辨识危险源

       危险源辨识就是识别危险源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危险源辨识不但包括对危险源的识别,而且必须对其性质加以判断。目前,已经开发出的危险源辨识方法有几十种之多,如安全检查表、预危险性分析、危险和操作性研究、故障类型和影响性分析、事件树分析、故障树分析、LEC法、储存量比对法等。

8.4.事故隐患

        隐患,是指隐藏的祸患,即隐藏不露、潜伏的危险性大的事情或灾害。
       事故隐患,是泛指生产系统中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
       事故隐患归纳为21大类:火灾、爆炸、中毒和窒息、水害、坍塌、滑坡、泄漏、腐蚀、触电、坠落、机械伤害、煤与瓦斯突出、公路设施伤害、公路车辆伤害、铁路设施伤害、铁路车辆伤害、水上运输伤害、港口码头伤害、空中运输伤害、航空港伤害、其他类隐患等。

8.5.企业生产主要的隐患

1、忽视安全,忽视警告,操作错误。
2、人为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3、使用不安全设备。
4、用手代替工具操作。
5、物体存放不当。
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7、攀、坐不安全位置。
8、有干扰和分散注意力的行为。
9、忽视个体劳动防护用品、用具的使用或未能正确使用。
10、不安全装束。
11、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的接触和处理错误等。

人的不安全行为

物的安全状态

1、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
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3、劳动防护用品用具缺乏或有缺陷。
4、生产(施工)场地作业环境不良。

管理上的缺陷

1、技术和设计上缺陷。
2、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不够。
3、劳动组织不合理。
4、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
5、没有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或者不健全。
6、没有事故防范和应急措施或者不健全。
7、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经费不落实。

8.6.危险源、有害因素辨识及评价

一、几个概念(术语定义)
1.危险:根据系统安全工程的观点,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
从危险的概念可以看出,危险是人们对事物的具体认识,必须指明具体对象,如危险环境、危险条件、危险状态、危险物质、危险场所、危险人员、危险因素等。一般用危险度来表示危险的程度。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危险度用生产系统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性给出,即:
R=f(F,C)
式中 R———危险度
F———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C———发生事故的严重性
2.危险源:就是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的根源或状态。
   

       从安全生产角度,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讲,危险源可以是一次事故、一种环境、一种状态的载体,也可以是可能产生不期望后果的人或物。
       企业中的危险源(点):是指在企业里的设备、作业场所和岗位潜在着可能发生事故的危险有害因素,这些设备、场所和岗位一旦发生事故会导致人身伤亡、建筑物破坏、设备损坏,是重点控制和管理的部位。危险源有两种,一种是本质型危险源(点),另一种是转化型危险源(点)。
       本质型危险源(点)是指生产设备、设施、场所、环境固有的,其本质是危险的,不管采取何种对策、措施及管理方法,均难以改变其危险属性。
       转化型危险源(点)是指原来不是危险的,因使用不当、管理不善、年久失修等因素的影响,致使该岗位、设备、场所潜在产生的不安全因素。
       危险、有害因素就是危险源。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是引发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生产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可能使作业人员某些器官和系统发生异常改变、形成急性或慢性病变的因素)。
3.危险源辨识:是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危险源辨识可以理解为从企业的生产活动中识别出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的因素,并判定其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别和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的过程。
4.风险和风险评价:风险是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结合,是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5.可容许风险与安全:可容许风险是根据组织的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方针,已降至组织可接受程度的风险。
6.安全:是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

8.7.危险源辨识方法 

       危险源辨识是确认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即找出可能引发事故导致不良后果的材料、系统、生产过程或工厂的特征。因此,危险源辨识有两个关键任务: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辨识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

常用的危险源辨识方法有:
1、直观经验分析法:适用于有可供参考先例、有以往经验可以借鉴的系统。(1)对照、经验法。对照分析法是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地对评价对象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的方法。缺点是容易受到分析人员的经验和知识等方面的限制,对此,可采用检查表的方法加以弥补。
(2)类比方法。利用相同或类似工程或作业条件的经验和劳动安全卫生的统计资料来类推、分析评价对象的危险因素。总结生产经验有助于辨识危险,对以往发生过的事故或未遂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不难找出危险因素。
2、系统安全分析法 :系统安全分析法是应用系统安全工程评价方法中的某些方法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常用于复杂、没有事故经验的新开发系统。(事件树、事故树)

九、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常识

      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者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进入有限空间实施的作业活动称为有限空间作业。

9.1.有限空间主要危害因素

 有限空间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指:窒息性气体、有毒有害气体、缺氧、易燃易 爆物质、液体、物料、触电、坠落、旋转设备、高温/低温、其它危险有害因素。

9.2.有限空间作业要求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证》不得涂改,如确需修改应经签发人在修改处确 认。各栏目应由相应责任人填写,他人不得代签。有限空间作业许可部门以及许可审批人员,应经本单位主要负责人审核后公布,并下发执行。

未经通风和检测合格,任何人员不得进入有限空间作业。检测的时间不得早 于作业开始前30分钟。作业中断超过30分钟,作业人员再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应当重新通风、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

发现通风设备停止运转、有限空间内氧含量浓度低于%或高于%、 有毒有害气体浓度高于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限值时,必须立即停止有限空间作业,撤出并清点作业人员,暂时封闭作业现场的出入口,等待通风设备恢复正常运行。

9.3.有限空间作业气体检测四项规定

气体检测“四项规定”:一是检测所有可能的危险气体;二是从通风孔处插 入检测探枪;三是检测所有部位(顶部、底部、不规则形状);四是如果检测到危险气体或蒸气,应进行通风和清洗,之后再次进行测试。

9.4.涉及易燃易爆气体有限空间作业要求

涉及易燃易爆物质、有毒有害气体和缺氧环境的有限空间作业必须严格遵守 “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有限空间作业9字诀)。检测指标包括3个浓度:氧浓度、易燃易爆物质(可燃性气体、爆炸性粉尘)浓度、有毒有害气体浓度。检测应当符合相关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定。

一是应用氮气、 二氧化碳等惰性气体、蒸汽清洗;二是作业人员进入或接近前,应当再用新鲜空气通风,并持续检测空间内的氧气含量。

氧含量可能发生变化的作业中应保持必要的测定次数或连续监测,至少每2h 监测一次。如监测分析结果有明显变化,则应加大监测频率。

9.5.有限空间作业注意事项

(1).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应先采取氮气等惰性气体置换、蒸汽引射清洗,后强制通风的措施,以消除或减少有限空间内的有毒有害气体;禁止采用纯氧通风换气,禁止向有限空间充氧气或富氧空气。富氧环境下会发生氧中毒和燃烧爆炸。
(2).作业方案要按程序审批,明确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应急救援人员、作业人员,把有限空间作业方案和作业现场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防控措施告知作业人员。现场负责人应当监督作业人员按照方案进行作业准备。
(3).所有的有限空间作业均应设专(兼)职安全监护人员,A级、B级有限空间 作业应设专职监护人;监护人应由有经验的人员担任,熟悉作业区域的环境和工艺情况,清楚可能存在的危害以及危害对作业人员的影响,懂急救知识。接受有限空间专项安全培训且考核合格。
(4).有限空间作业期间,安全监护人不得离开作业现场,并与作业人员保持不间断联系。监护人在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前及作业过程中,监督检查:作业许可手续合规程度、安全措施落实情况、有毒有害气体和氧含量检测情况、设备停送电手续及挂警示牌情况、通往作业现场能源动力介质或有毒有害气体管道可靠切断或关闭、现场环境安全、通风情况、违章查处和隐患排查、应急救援设施配备情况等方面。

(5).有限空间作业必须采取可靠的隔断(隔离)措施,将可能危及作业安全的设施设备、存在有毒有害物质的空间与作业地点隔开。
(6).在检修、施工等非常规作业活动临时形成的“三类”有限空间,应当在施工方案制定阶段,明确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通过现场书面安全交底的方式,对相关人员进行有限空间专项安全培训。
(7).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应尽量利用设备设施的孔、洞、门进行自然通风,自然 通风方法无法满足安全需要的,必须采取机械强制通风,在特殊情况下,作业人员应佩戴安全可靠的呼吸面具。
(8).有限空间作业必须办理《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证》,在有限空间进行高处作业须办理《高处安全作业证》,需要动火作业的应办理《动火安全证》。
(9).有限空间作业前要清点作业人员和工器具。作业结束后,作业现场负责人、 监护人员应督促、指导、监督作业人员清理现场、清点工器具,确认无误后撤离作业现场。

9.6.有限空间作业急救措施

有限空间作业过程发生紧急情况应采取的8项措施:
一是呼救或报警;
二是 在进入前等待帮助;
三是等待时打开通风设备;
四是撤离受伤人员;
五是人工通风;
六是尽可能使用救援设备;
七是组织医疗救护;
八是隔离此区域直到找出原因。
急救中心电话: 120;消防报警电话: 119;

遵守安全生产法

广西百矿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当好第一责任人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