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舆情专刊

教育季刊

矢/志/不/渝    砥/砺/前/行

【第02期 总第4期】

››陈鑫考研“逆袭”

››知网涉嫌垄断被查
››郑大女生私自外出感染新冠被立案
››教育部教材局回应人教版数学教材争议

02

总第2期

2022年6月

教育
季刊

出版 | 教育季刊研究中心
总编 | 刘艳婧
执行编辑 | 张高硕 白雪雯 奇兰欣 康亚辉
地        址 | 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昭君路24号
邮编 | 010066
国际标准刊号 | ISSN 1677——2022
国内统一刊号 | CN6_2022/Y7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 2200006000118
电话 | (0471) 2662666
传真 | (0471) 2662667
网        址 | www.666.com.cn
全国邮政局订阅服务电话 | 11166
总发行 | 内蒙古自治区报刊发行局
邮发代号 | 12-11
定价 | 50.00元

CONTENTS

目录

CONTENTS

CONTENTS

CONTENTS

Chapter2

教育·热点

教育部教材局回应人教版数学教材争议:已介入调查
郑大女生私自外出感染新冠被立案
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16岁女子校内产子

Chapter1

教育·头条:陈鑫考研“逆袭”事件

舆情概述
媒体关注度分析
网民观点分析
舆情点评

Chapter3

热点舆情分析

“知网涉嫌垄断被查”事件

Chapter4

舆情应对

教育类舆情风险防范

(陈鑫考研“”逆袭事件词云图)

陈鑫“考研逆袭”事件舆情分析

2022年3月30号,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布2022年硕士研究生复试结果:陈鑫以331分的成绩逆袭,获得了拟录取资格,随后“陈鑫”于3月31日登上了微博热搜的第一名。引起了广泛的社会讨论和关注,质疑和谣言不断涌现。随后北京协和医学院迅速展开调查,于3月31号18:00左右发布了”对于网传’北京协和医学院2022年硕士研究生复试331逆袭390‘的声明”,对网络舆论事件进行了积极的回应。经核算,复试程序符合规定,未发现复试过程存在违规行为,考试成绩有效。此次事件的舆情关注点主要集中于:教育公平问题、考研初试成绩复试成绩哪个更重要、寒门学子读书难等问题。截止目前,共有超过29家媒体参与报道、微博阅读次数达6.4亿,网民讨论次数4.4万次。

舆情阶段分析

(图来源于人民网舆情分析中心)

教育·头条

04

一、舆情概述

教育·头条

05

舆情发酵期:3月30日-31日

2022年3月30日,北京协和医院发布研招处发布2022年硕士研究生肿瘤学专业的复试结果,陈鑫以331分的初试成绩逆袭,超越390分的取得了唯一的拟录取资格。关注该事件的只是北京协和医院研招处还有陈鑫的母校济宁医学院。事件进入发酵期,热度开始上升。

舆情高涨期:3月31日00:06到4月1日

新浪微博最早发出关于”这可是协和啊“的话题,北京协和医学院还有陈鑫的名字瞬间冲上热搜第一。31日18时27分济宁医学院发布辟谣声明,同时,协和医学院展开调查并于22时左右发布调查结果,此时,舆情讨论度达到高潮。凤凰网发布【协和医学院回应考研复试331逆袭390#】 (其中16条评论,1118次点赞,55次转发),南方周末发布【#济宁医学院# 辟谣 #陈鑫# 为教务处长之子 #北京协和医学院# 回应复试程序符合规定】(评论量115条,点赞量1047,转发22),澎湃新闻发布【研究生复试331逆袭390?#北京协和医学院研招处回应#】 (评论量130条,点赞562,转发63)。以上三家媒体为代表,事件处于舆论高涨期,多家媒体及网友持续关注并发表评论。

舆情消退期:4月1日-4月2日

随着4月2日央广网发布【研究生复试331逆袭390? #北京协和医学院研招处回应# 】(评论量8,点赞量24)、海峡都市报发布【研究生复试331逆袭390? #北京协和医学院研招处回应# 】(点赞3,转发评论均为0)的微博的发布还有4月2日,网络大V连淮徐盐对#陈鑫# 话题进行讨论(评论1,点赞39,转发7),评论话题热度降低,事件处于舆情消退期。

二、媒体关注度分析
       ——媒体报道分析

通过新浪微博搜索,有包括新华网、《新京报》、《澎湃新闻》、《南方周末》等29家媒体对陈鑫考研“逆袭”事件进行了报道,报道的主要角度集中于以下三个部分,占比分别为:24%、33%、43%。
角度一:北京协和医学院发布复试拟录取名单,涉嫌复试过程暗箱操作问题(24%)

教育·头条

06

角度二:北京协和医院重新审核考试过程,考研复试无违规(33%)

角度三:济宁医学院辟谣教务处长之子被录取(43%)

教育.头条

07

教育·头条

08

——媒体评论分析

新闻媒体对“陈鑫考研逆袭事件”刊发的评论有三篇,通过分析相关评论,媒体对于该事件的评论观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层面。

(1)《协和医学院回应研究生复试逆袭争议,不是所有逆袭背后都有猫腻》
作者:杜虎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2022-04-04 16:51
评论节选:“发生在陈鑫身上的事,很好地说明社会大众的矛盾心态:一方面不忿于寒门难出贵子,另一方面却不相信寒门出贵子;一边呼吁要不拘一格降人才,可等到注重实践能力的面试程序收获人才时,转过头来又是质疑又是抨击,配合无稽之谈的传播。在以权谋私与寒门奋斗的极端个案中,人们惶惑无着,这才是最大的看点。”

观点一:高校要重视考研复试过程中的公平
公正问题

教育·头条

09

(2)《研究生复试331分逆袭390分,面试环节如何更有说服力》
作者:徐汉雄
来源:极目新闻-极目锐评 2022-4-1 16:04
评论节选:“网友为考390分的考生惋惜,主要是认为笔试成绩可以凭努力获得,而面试成绩不一定与苦读有关。面试成绩虽然与考生的表现发挥有关,却更难由考生来把控,全系于考官的一念之间。所以,面试设计如何更科学,更有利于公平选拔人才,值得思量。”

观点二:高校招生要重视学生的综合素养,避免“唯分数论”

《331分逆袭390分 质疑背后其实是顽固的唯分数论》
作者:熊丙奇
来源:红星新闻 2022-4-7 07:09
评论节选:“如果按初试成绩录取,复试就是走形式,那么,应试考研趋势只会越来越严重。因此,坚持推进考研复试,对于扭转考研中的应试倾向,十分重要。“初试高分落榜”给所有考研生的启示是,不能只围着考研科目准备考研,也要重视培养综合素质,而本科院校也不能灌输给学生只要考出高分就能考研“上岸”的错误观念。”

教育·头条

10

三、网民关注度分析
——意见领袖关注度

(1)丁香园(2022-4-4):对网友质疑点——身份、论文和复试流程进行了简要梳理,并认为正面、充分公开信息,恰恰是消弭猜测与质疑的不二法门。不靠暗箱操作同样能逆袭,背景不好的寒门学子也有改变命运的机会,这本该是学术界再正常不过的故事。微博转载人数超过1400余人。
(2)协和医生Do先生(2022-3-31):指出陈鑫在本科期间以一作身份发表6分左右的SCI,其质量可以达到硕士甚至博士的毕业要求,符合许多教授十分看重科研能力要求,认为其复试逆袭有充分的合理性。并发表观点称写出SCI和考研英语47分并不冲突,做科研更重要的是科研数据,辅助软件可以帮助阅读翻译英语文献。微博点赞人数超过3.5万人。
(3)李小粥的茶水间(2022-3-31):指出陈鑫发SCI前,在丁香论坛咨询论文的过程被挖出,这是一个二本农家子弟、热爱科研、通过努力拼尽全力复试逆袭、成功考上国内顶尖医学院的故事,太励志了,“SCI第一作者”的分量很高,影响因子5左右就算优秀了,陈鑫6.58的影响因子摆出来,绝对让复试导师眼前一亮。微博转载人数1850。

教育·头条

11

——网民观点分析占比图

教育·头条

12

通过转发量和评论量较高的六家媒体的微博下的网民评论进行分层抽样(三联生活周刊、凤凰网、南方周末、澎湃新闻、中国新闻周刊、北京头条),分别选取180条评论,并选取120条带话题微博,共组成一个1200条评论的总样本。总样本进行间隔为5的分层抽样,共可以获取240条样本作为网民观点的分析数据,分析结果如下:

——网民观点分析

观点一:硕士招生更注重科研能力,发表过SCI更受导师
青睐(29.4%)

(1)@心疼地抱住胖胖的自己wuwuwu:真是扯着正义的大旗,满足着心理阴暗的自己!见不得别人好吗?一篇SCI一作就足以说明他的科研能力了!仅凭成绩上研究生的没有科研思维科研成果的一大堆,成绩好不等于科研能力强!陈鑫已经表现出强大的科研能力了那么老师为什么要错过这种有科研能力的学生?
(2)@蛋卷魚子酱:确实,如果我是导师我也会收科研能力强的,省心省力。 像现在考研那么卷,有多少只是应试做题家,而实际科研能力弱的呢。我想,很多人都只是想考个研究生当学历敲门砖,而并非真心热爱科研的。
(3)@如约而至的鲸鱼:研究生录取不是高考,更像求职。哪个导师不想带个能科研做项目的苗子,不会真以为帮导师代代课改改作业打打杂就是研究生了吧。导师还想找个靠谱学生带起飞呢。
(4)@蠢熊蠢熊一只蠢熊:如果确实有6分论文,我要是导师,也有很大可能选6分作文。有科研基础,招进来也还上手。
(5)@陈吃吃的美好生活:如果真的发了sci6.7因子(应该是一区了,很厉害的啊),而且是一作(如果是蹭,不可能让你一作的),那复试过了正常。有些人说难道科研成果比成绩重要吗?当然是啊!学硕就是往博士去的,看的就是科研能力啊。

教育·头条

13

观点二:拒绝造谣,拒绝网络暴力(25.5%)

(1)@Xcbmjhtexhkkfd:网上还有人质疑他的sci是买的!你买一个上6的sci试试?!现在不像以前,寒门出贵子是很难的,但他!#陈鑫#就是做到了呀!本科生!前途无量!!!为什么要网暴一个孩子啊?!!?
(2)@M阿咩咩M:我想知道如果最后调查确认他就真的是寒门学子靠努力实现逆袭了,那些一开始诽谤的人会付出代价吗?所有跟风的营销号们会集体向陈同学道歉吗?
(3)承认别人优秀很难吗?都说寒门难出贵子,但是人家就是贵子。合理的怀疑没问题,毕竟大家都不喜欢招生中的猫腻。而基于一些谣言就轻易认定这位复试逆袭的同学是走后门的,这太轻率了。为什么不可以逆袭?

观点三:发表6篇SCI和考研英语47分并不冲突(15.7%)

(1)@星野華:我只想说总分330,英语47,这样的人值得他本科学校一堆老师给他资源围着他转配合他搞科研?别扯什么科研考研不一样。做个题都做不明白的人你信他能搞四年科研?搞笑去吧
(2)@差不多-先生__:我考研英语30多分,研究生期间发了三篇英文SCI,这点我觉得不奇怪。会考研英语和会读写英文论文,两者有本质区别。

观点四:质疑面试过程中的公平性(9.8%)

(1)@datorpedo:面试分差距过大,程序没问题不能说明面试没问题,最公平的做法是,重新组织另一批专家面试,看看结果。
(2)@xjiezbook:就算面试没问题,总成绩算法也有问题。初试成绩直接除500不科学,因为政治和英语满分是100,专业课满分是300,分数不相等,比值就有问题。应该是专业课成绩除300,算出一个百分比,再和政治英语三门求个平均值,才是初试成绩的分值。这样第一名的初试成绩是76.22,第二名的初试成绩60.77,结果就不同了。

观点五:为第二名的陈腊梅感到惋惜(5.9%)

(1)@zkuufluds:只能说腊梅同学运气真的不好…可能有这个sci不管考多少分都会录陈鑫。
(2)@松果土豆果子:不否认他很优秀,但是另一个390的同学应该会哭死吧,医学考研能考390也是非常不容易了,别人的努力好像就被开玩笑一样被白费了。

教育·头条

14

观点六:寒门学子低分逆袭应该被正视(13.7%)

(1)@每次考试月都学不完 :低分逆袭为什么就不是别人努力的结果?
(2)@奶森的红裤衩 :一个备考期间埋头苦读,一个努力发sci,那不注定是一个初试拿高分,一个复试拿高分吗?两人在不同的方向努力,怎么就离谱了?而且最后成绩算下来仅差0.6分左右完全合理啊!两个人不管谁没考上都很遗憾,但注定会有一个人落榜,这就是规则。都很优秀,有啥就不能正视逆袭呢?
(3)@马力在知群:承认别人优秀很难吗?都说寒门难出贵子,但是人家就是贵子。合理的怀疑没问题,毕竟大家都不喜欢招生中的猫腻。而基于一些谣言就轻易认定这位复试逆袭的同学是走后门的,这太轻率了。为什么不可以逆袭?至少从目前了解的信息来看,这位同学挺优秀的。

四、舆情点评

四、舆情点评

由于高等教育的普及以及疫情影响,出现了就业压力增大,出国深造形势紧张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考研”成为了人们适应社会和就业形势的“敲门砖”。随着三月底教育部公布显示了极高的国家线,“考研”这个话题再次成为网友热议的对象。网友们直呼“考研太难了”、“白天研究生,晚上研究死”、“鲁迅看了都得调剂”。考研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焦虑引发共鸣。
面对此次考研逆袭事件,公众对事件真相、考试制度的确立、暗箱操作、等问题提出质疑;同时人肉搜索、网络暴力,以谣传谣等道德伦理失范现象频发,严重影响了公众对于真实信息的追求和对教育的信任,阻碍了良好的社会和学术风气的形成。由此相关部门十分正视此次事件,事件主人公报考学校第一时间发布声明积极促成事件的合理解决,不仅使自身的信誉度等口碑形象问题不降反升,而且维护了学术界的公平正义,激励人们可以放心大胆的追求学术研究,尽力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积极引导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Chapter2 教育·热点
(一)教育部教材局回应人教版数学教材争议:已                    介入调查
(二)郑大女生私自外出感染新冠被立案
(三)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四)16岁女子校内产子

15

教育·头条

舆情分析师:奇兰欣,白雪雯,张高硕,康亚辉

16

教育·热点

5月26日,人教版数学教材插图引发争议。有网友表示插画人物眼神奇怪、毫无美感,对比其他版本的教材插图存在明显审美差距。对此,教育部教材局工作人员回应,已关注到此事,已介入调查。(来源于蚁坊舆情分析)

教育·热点

1.教育部教材局回应人教版数学教材争议:已介入调查

5月6日,郑州大学发布了《关于配合疫情防控措施的紧急通告》。通告中表示,南校区一名学生在发热门诊就诊时,核酸检测结果异常。据调查,该外出女生私自外出会男友,室友替做核酸,已被立案。5月19日,郑州大学一工作人员回应此事称,该私自外出女生已经被自动开除,对其室友的处罚要等警方进一步的调查结果。(来源于蚁坊舆情分析)

2.郑大女生私自外出感染新冠被立案

17

3.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近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将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并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文件指出,2022年秋季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

教育·热点

4.16岁女子校内产子

5月初,云南昭通一名正上初一的16岁女生在学校宿舍内分娩,宿管阿姨发现后,校方将其送至医院。5月25日02:56,云南省镇雄县公安局官方微博通报,2022年5月6日10时许,镇雄县公安局花山派出所接花山乡村民黄某军报警称:其堂妹黄某某被同村村民蔡某洪强奸。镇雄县公安局受案并立即开展调查,于5月7日立案侦查。经侦查,蔡某洪有重大作案嫌疑。目前,镇雄县公安局已对其采取刑事拘留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来源于人民网舆情报告中心)

其中,劳动课程内容共设置十个任务群,每个任务群由若干项目组成。①日常生活劳动包括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四个任务群。②生产劳动包括农业生产劳动、传统工艺制作、工业生产劳动、新技术体验与应用四个任务群。③服务性劳动-现代服务业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来源于人民网舆情报告中心)

18

Chapter3 热点舆情分析

“知网涉嫌垄断被查”事件舆情分析

热点舆情分析

19

热点舆情分析

舆情发展脉络

2021年年底,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赵德馨教授因为起诉“中国知网”擅自收录其100多篇论文,且全部胜诉,累计获赔70多万元,引发广泛关注。但令人唏嘘的是,当赵教授运用法律武器讨回公道后,知网下架了他的所有论文。
今年4月,一则“中科院因近千万的续订费用不堪重负停用中国知网数据库”的消息在社交媒体流传。疑似中科院文献信息中心于4月8日发布通知称,“2021年中科院集团中国知网数据库订购总费用已达到千万级别,高昂的订购费用已成为中科院集团资源引进中的‘巨无霸’。”
 4月18日,据长江日报报道,九旬维权教授赵德馨今日再发声:“知网发布说明向我道歉后,从没跟我商量过论文上架的事情。”
  5月12日,知网登门向赵德馨教授道歉,表示将重新上架他的作品。
  5月13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宣布依法对知网涉嫌实施垄断行为立案调查。知网随后回应,将以此调查为契机,深刻自省、全面自查、彻底整改,依法合规经营。微博话题#知网涉嫌垄断被立案调查#阅读量高达8.2亿,讨论量13.2万。
5月15日,赵德馨教授接受了封面新闻专访,他年近九旬,退休前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100多起案件胜诉后,曾被知网下架全部作品,他也接到某期刊负责人“封杀”电话,期刊劝说他放弃维权,否则不敢再刊登他的作品。赵德馨介绍,知网一家独大的格局,几乎控制着期刊、高校和青年学者文章的发表、引用,让很多人只能私下支持他而不敢公开发声,他已退休多年,不怕这些阻力。
5月17日下午,在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指导的专家研讨会上,1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知网案解析与全面治理之道”的主题进行了研讨。学者认为应依法将知网从上市公司业务中有序剥离,还有学者认为需要大力支持知网的竞争对手发展起来。

舆情传播分析

5月13日,“知网涉嫌垄断被立案调查”的事件发生以后,网上舆情声量呈大幅上升趋势,并在5月13日当天达到顶峰;5月13日之后,舆情逐步下滑;5月17日,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指导的“知网案解析与全面治理之道”专家研讨会召开,舆情声量小幅攀升;5月18日,舆情处于低位。

20

热点舆情分析

1.舆情传播趋势

5月13日,“知网涉嫌垄断被立案调查”的事件发生以后,网上舆情声量呈大幅上升趋势,并在5月13日当天达到顶峰;5月13日之后,舆情逐步下滑5月17日,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指导的“知网案解析与全面治理之道”专家研讨会召开,舆情声量小幅攀升;5月18日,舆情处于低位。

媒体评论和专家观点

各大媒体希望能够改变知网的盈利模式,让其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兼顾公共利益,回归公益的属性。同时,呼吁建设公平的市场环境,避免一家独大,保持良性竞争。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表文章“头部平台更当知法守法”,文中称:越是头部平台,越要依法规范经营,积极履行自身社会责任。知网在中文学术文献信息服务和知识服务市场不断开拓,成为我国最具市场影响力的学术文献数字化服务平台。但是店大莫欺客,利用自身地位施行“霸道”操作,在法律边缘试探,甚至逾越底线,最终只会失去信任、失去市场。知网被查,再次给所有平台都敲响了一记警钟,建构更合理的运营模式,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才能走得更远更稳健。此次知网及时回应“全面自查、彻底整改”,态度值得肯定。改到位、改彻底,方不负自身平台地位,不负广大读者和作者的信赖。

21

热点舆情分析

媒体评论和专家观点

工人日报评论文章“知识不容“霸凌”,愿知网真能彻底整改”指出:知网的“学术生意”频频引发众怒,其是否存在垄断行为,应当由专业机构或司法机关判定。但必须指出的是,知识不容“霸凌”。知网被立案调查,是我国反垄断执法机构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对平台经济依法实施监管的重要举措,这对维护学术文献数据库服务市场的公平竞争、促进知识生产和流动、推动创新发展、保护知识产权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该明确的是,如此立案调查不是为了击垮谁,而是要通过建立规范秩序,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让学术数据库回归公共性,进而更好地保护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希望知网真能以此次立案调查为契机,全力配合、深刻自省、彻底整改,回归服务知识的初心,用依法合规经营,承担起知识基础设施的社会责任,为广大作者和读者提供更优质服务。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总干事张洪波5月13日接受长江日报记者专访时说,知网被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就垄断问题进行立案调查,是众望所归。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中国文著协和武汉大学、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及有关机构的专家学者、业界人士就知网侵犯知识产权的问题进行过多次研讨。张洪波说,知网涉嫌垄断知识资源、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对很多高校科研机构,在销售他数据库的时候,掌握完全的话语权和定价权,影响了知识资源的合法有序传播。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李顺德提出,讨论知网不能仅仅停留在它涉嫌垄断的问题上,也应该从知识产权法的角度特别是版权保护的角度,把知网存在的问题系统梳理一下。为什么在知网的服务模式下,大家的知识产权受到严重侵害,却不能及时、有力地解决,原因何在?知网服务模式带来的问题已经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了,如果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问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要从社会根源、历史根源、法律根源等几个方面认真梳理,找到知网最本质的问题所在,彻底革新。

知网被立案调查,社会各界普遍表示欢迎,相关政协委员、
教授争相发表观点。

热点舆情分析

22

网友观点

1.知网被立案调查后的舆论反应
知网涉嫌垄断被立案调查的消息公布后,网上欢呼声一片,大部分网友表示“天下苦知网久矣”,此次知网被查,真是“大快人心”;有网友借翟天临当年知网事件调侃和吐槽,认为“错怪翟天临了”;同时,还有学生关心退钱的问题。
一只风化的沙雕:天下学子苦知网久矣。
学医的小周:早就该管管了,把穷学生当韭菜割是真的没有心。
Razavi是圣经:可真的太舒服了,凭什么我看我的论文还要交钱[哈哈]。
平城客:天下苦知网久已!
2.老教授赵德馨起诉知网胜诉遭期刊威胁后舆论反应
知网被垄断立案调查后,“老教授赵德馨起诉知网胜诉遭期刊威胁”的消息又被爆出,再次引起舆论关注,微博话题#老教授起诉知网胜诉遭期刊威胁#阅读1.7亿,讨论量1.2万。网友直言知网“吃相难看”、“太嚣张”了,甚至有网友将此行为上升为“黑社会”犯罪,此外,赵教授的“不畏强权”也被网友普遍点赞。
青柠草217:吃相难看呀!
舒心2022:这网站确实吃相难看。
钱局长本人:“电话威胁封杀”这种事情都能做得出来,简直难以置信!
果汁小姐和故事园:妥妥的黑社会老大,搞垄断,早晚要出事。

舆情总结

“天下苦知网久矣”,这句网络流行语用在当下的“知网事件”当中可谓是再合适不过了。2021年底,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赵德馨教授因为起诉“中国知网”并成功获赔70多万元的事件受到广泛关注,这也鼓舞了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学生、社会人士开始向知网索赔,知网面临越来越大的维权压力。但就在这种背景之下,知网依然强硬,将赵教授的所有论文下架,引来唏嘘声一片。
  进入2022年,“中科院因千万续订费不堪重负而停用知网”的消息刷屏,再次将知网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与此同时,赵德馨教授再次发声,表示知网“道歉后从没跟我商量过论文上架的事情”,双重舆论叠加,导致网上声讨知网的舆论态势进一步升级。
   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5月12日,知网登门向赵德馨教授道歉,表示将重新上架他的作品。5月13日,#知网涉嫌垄断被立案调查# 的消息爆出并登上微博热搜,宣告了旷日持久的声讨知网事件迎来了终极审判,舆论一片欢呼。
   从当前的舆论发展来看,中国互联网协会等单位已经就 “知网案解析与全面治理之道” 开展研讨会,在会上,学者就知网的转型和治理提出各种各样的观点,其中较为鲜明的观点表示要将“知网从上市公司业务中剥离”、“支持知网竞争对手的发展”等,这让舆论看到了知网回归公益和初心的希望。
   但是,就像有些学者所说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知网问题的解决,要从社会根源、法律根源、历史根源等各个方面找出病因,这样才能彻底革新。

23

(奇兰欣整理于优讯舆情)

                                                                                                                       23

热点舆情分析

24

Chapter4 
教育类舆情风险防范

舆情应对

25

舆情应对

教育类舆情风险防范

1、舆情早发现,全方位速读网
组建一支专业的教育舆情监测队伍,建立舆情监测工作机制。监测并筛选出相关负面舆情,并根据舆情负面等级进行分类(特别重大网络舆情、重大或较大网络舆情、一般网络舆情),通过分类选择特重大网络舆情和重大网络舆情先报、早报,尽可能减少不良的影响。可以使用当下较为专业的舆情监测软件进行网络舆情信息的全方位24小时自动化监测,当教育类网络舆情风险滋生时能够第一时间了解舆情动向,把握舆情发展态势,大量节约人力、物力及时间成本,有效避免因人力监测而发生信息的遗漏,确保舆情风险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发现、控制和解决。
2、舆情早预警,占据舆情先机
建立教育舆情预警机制,制定舆情风险应急预案。结合各方力量,做到及时预警。第一时间发现负面舆情信息并通过微信、短信、邮件等多种方式实时告警,为舆情风险处理工作创造先机,做好对可能引发负面舆情的风险排查工作,及早发现并掌握舆情隐患。
3、舆情早响应,避免事态扩大
采取主动回应、科学回应的方法,才能有效的回应公众质疑。根据舆情严重程度,分级响应。在第一时间启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预案,指派专人前往涉事单位稳控事态,开展调查、处置工作。同时有关宣传部门及时正面发声回应,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有效控制舆情的发酵、升级和蔓延,澄清事实,稳定局面。
通过分析舆情事件的传播途径、网民观点和情绪变化、事件的地域热度、传播平台,制定舆情工作策略。经舆情工作领导小组会商后拿出一个合理的回复方案加以回复,从而实现对舆情的正确处理,直至舆情缓退、平息。针对公众质疑,做出正面回复,有关人员要时刻留意舆情发展动向,如对疑问或者质疑不能正确回应或者不知如何回应时,要及时上报上级部门。
4、舆情总结评估,汲取经验
网络舆情处理工作结束后,舆情工作小组要组织相关人员对舆情事件进行全面总结和评估。总结舆情工作中的不足,汲取其中的成功经验,对于暴露出来的问题,进一步修改完善有关工作方案。

(奇兰欣整理于蚁坊舆情)

教 育 季 刊

地        址:玉泉区昭君路24号电        话:0471-2662666邮        箱:jiaoyu@163.com网        址:www.666.com.cn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