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城市传播与治理研究动态 22年11月刊

其他分类其他2022-12-08
437

研究动态

城市传播与治理

总19期

2022年11月刊

11

目录
CONTENTS

01
04
08
09
12
14
16
19
21
22
24
25
26
27
29
31

聚焦智媒体生态,《中国智媒体融合发展报告(2022)》重磅发布                   
智媒时代主流媒体人才结构新变         
国家广电总局推出56个广电媒体融合新品牌
江西:今视频客户端以融合创新激活流量 打造数字家园
浙江:“谷小雨”探寻技术与传统文化多元可能
苏州:落实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 合力擦亮“江南文化”品牌
泉州:打响“宋元中国·海丝泉州”品牌,打造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
鄂尔多斯:打造“中华母亲河亮丽几字弯”文化旅游品牌采访记
上海浦东:“城市大脑”再升级探路精细化治理
丽水:用好这方水 共富路上迈步走
平阳:电商直播式“共富工坊”打造“扩中提低”新引擎
数字传承中轴线,相约下个50年——
纪念《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50周年主题活动在京举办
元宇宙里有了汉字主题虚拟空间
“联通世界·感知北京”北京—东京文化产业交流对接活动在京举行
全球塑造地方品牌的五大趋势
爱沙尼亚强大的地方品牌叙事支持他们度过危机,
他们如何做到的?

前沿视点

城市文化传播发展动态

城市治理发展动态

北京城市文化

国际城市文化建设动态

聚焦智媒体生态,
《中国智媒体融合发展报告(2022)》
重磅发布

我国媒体融合已步入深水期,主流媒体正从全媒体、融媒体加速迈入智媒体时代。各行业数字化、智能化的深入推进,促进了我国智媒体生态逐步成型。
智媒体发展将重新定义未来媒体生态,基于“数据+算力+算法”构建智能化高效精准决策运营体系,以应对信息传播系统复杂不确定性,将成为驱动传媒业高质量发展的底层逻辑和全新模式。
从生态格局演进趋势来看,领先的新型主流媒体和头部互联网企业是智媒融合新生态的关键引领力量。其中,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央级媒体在智媒体建设方面形成领跑优势,湖南广播电视台、浙江广播电视集团、成都传媒集团等省市级媒体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智媒体建设成效初显。
以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字节跳动、新浪等为代表的头部互联网商业平台凭借庞大的生态体系和资源优势抢先布局人工智能赛道并切入媒体业务技术研用,智媒化发展优势显著。

11月24日上午,在由成都市委宣传部指导,成都传媒集团主办的2022中国智媒体50人论坛·成都峰会在蓉开幕。会上,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媒体研究院院长赵子忠发布了《中国智媒体融合发展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是由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媒体研究院联合成都传媒集团三色智库协作完成的关注智媒体融合发展的一份智库研究成果。
《报告》分为5个部分,第二部分在国内首次系统提出了涵盖14个三级指标的智媒体评价体系。《报告》前瞻2022年智媒体9大重点发展趋势,深入一线调研整理了国内14个主流媒体与互联网企业智媒体发展先进案例和经验。
以下梳理呈现《报告》精华看点。

主流媒体+互联网企业 成为智媒体生态营造的关键引领力量

01              前沿视点

前沿视点

02

整体而观2022年,无论是智媒体研究成果的数量还是质量维度,都出现了同比显著提升。2022年上半年,从研究主题和研究重点来看,我国智媒体研究紧跟产业实践创新,探讨了元宇宙、数字人、虚拟主播等热点议题。学界对于智媒体的研究逐步深入,诠释转向和思辨转向显著。

2022年学界智媒体研究 量质齐升重点关注产业实践创新

关注智媒体技术支撑与应用
提出国内首个“智媒体评价指标体系”

目前国内尚未有智媒体评价指标体系的系统研究,因此《报告》借鉴业界人工智能报告以及学界相关智媒体研究,构建出包含智媒体技术支撑能力、智媒体技术应用能力两个一级指标、智媒体人才支持、智媒体科研成果、底层技术支持、信息采集、内容生产、内容审核、信息分发在内的7个二级指标的评价体系。
▲智媒体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透视智媒化建设水平的指数标准有助于主流媒体在向智媒化转型过程中对自身媒体融合建设水平进行科学评价,不断修正,从而为有效提升主流媒体影响力奠定基础。

深入前线调研 盘点2022年智媒体融合发展9大重点领域

《报告》基于前期研究,深入调研走访了新华社媒体融合生产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人工智能能力开放平台、央视网人工智能编辑部、湖南广播电视台等主流媒体,以及百度智能云、新浪微博、腾讯优图实验室、字节跳动火山引擎等互联网企业,掌握了大量智媒体发展过程中的事实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整理和分析来盘点中国智媒体融合发展9大重点领域,主要包括:智能云平台、智能视觉平台、大数据机器学习、虚拟数字人、智能传感器、智能标签、智能审核、智能推荐、智能翻译。

▲2022中国智媒体融合发展9大重点领域

前沿视点

03

央级媒体加速智能化演进 智媒化创新再上新阶

报告深入解析了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等央级媒体在智媒体开放平台建设方面的新经验。其中新华社通过多场景应用尝试,打造充满生命感的虚拟记者,如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的“小诤看冬奥”,利用全球首位数字航天员,从火星看冬奥,以全新的视角去分析和解说赛场战况。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则着手建立集能力与资源一体化,能够提供算力、训练、生产等成熟通用功能的人工智能开放平台,有效解决AI资源孤岛化,实现成熟AI能力对不同业务系统的可管可控调用,并通过数据集工具、模型工具实现了训练数据共享、模型共享。
央视网的人工智能编辑部以视听为特色,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对总台的优势资源进行智能化开发,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的“智慧中枢”,为用户和编辑人员提供智能化的多场景服务,盘活了海量历史视频资源,独具总台“智造”特色的创新产品。目前已出品了“课本里的新中国”“AI帮你找”“读诗成曲”“智能春联”等多个口碑AI产品。

前沿视点

04

塑造“内容+产业”智慧融生新生态 
成都传媒集团建设“新型智媒体集团”的突围转型

《报告》在研究地方媒体集团智媒体发展情况基础上认为,不同于“传媒核心业务”的智媒体建设固定思路,成都传媒集团以“内容+产业”的生态视角进行整体智媒化转型发展探索具备示范性与独创性,故《报告》选取成都传媒集团作为典型案例进行推广。
经多年探索,成都传媒集团的智媒体建设路径注重顶层设计与具体优势领域衔接,围绕“建设立足中国影响世界的新型主流媒体集团和智媒体集团”战略目标,出台了100多项改革举措,有效变单兵作战为集团军多点突击,将内容与产业优势叠加,进行智媒融合升级,注重资源整合重组,加速集团整体性的智媒体突围转型,形成了“内容+产业”的智慧融生新生态模式。
具体而言,成都传媒集团旗下,“红星新闻”“每日经济新闻”“成都发布”“锦观新闻”等纷纷布局智能化发展,全网用户数从2019年初的0.9亿增至目前超过3亿,推动每经AI电视建成全球首个由AI全流程驱动的7×24小时视频直播媒体产品,建立覆盖近5000家A股公司的每经AI快讯系统。同时,成都传媒集团创新智媒体空间载体规划建设,聚力建设运营具备媒体特性、智慧特征、未来特质的文创园区,打造三大立足中国、影响世界的智媒体产业园区项目“成都智媒体城”“每经中心”和“白鹭湾数字新经济科创园”,此外还联合中国数字图书馆重组成都文化产权交易所,打造国家级的各类数字文化资产交易平台。

智媒时代主流媒体人才结构新变

进入智媒时代,新型主流媒体的发展战略催生了新型的人才需求和新的岗位种类,对人才的素质要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需求更加多元化,需要更多“兵种”的协同合作。本文作者为吾道南来,系资深媒体人、长江韬奋奖获得者,将对智媒时代主流媒体的人才结构变化及其趋势、困境进行分析。原刊于《青年记者》2022年第21期。

新型主流媒体的组织架构、岗位设置正在发生巨大变化,相应地,人才结构及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也在发生新的变化。各主流媒体内设机构调整根据各自实际情况有所差异,但以下几点大致趋同:
一是组建全媒体总编室或新闻协调部、新闻指挥室等类似机构,对全媒体内容生产、传播、运营进行协调;

二是压缩传统采编业务机构,保留或重组报纸编辑中心,负责报纸编辑出版业务;
三是撤销融媒体中心或新媒体中心,分拆或增设端网总编室、社交媒体运营部、数据新闻部、视觉中心、短视频部、专题视频部、技术中心等新媒体部门;
四是各专业领域的传统采编业务部门全面转型为全媒体供稿、频道运营部门;
五是根据项目或重大报道任务组建跨部门的全媒体报道组或工作室,有的是临时性的,如全国两会全媒体报道组,有的是常态性的,如某个周播视频专栏的栏目组;
六是将原来只负责单位采编网络维护、保障安全的技术部门重组为承担研发新媒体技术、维护技术中台和智能媒体等职能的技术中心;
七是将原来的广告管理部门重组再造为全媒体运营中心,根据媒体资源优势和新媒体特点细化经营部门。
八是将原来的报纸发行部门转型重组为全媒体用户中心,加强与用户的联系,扩大用户的数量,增强用户黏性,如组织或协调开展用户参与的活动等;
九是淡化事业单位性质,坚持媒体机构改革的市场化方向,实施企业化管理或者整建制转企,尝试破解人才选用的屏障。
在媒体管理板块,需要一大批政治素质高、德才兼备、熟悉新媒体、擅管理、懂运营的全媒体管理人才。
在媒体内容生产、内容运营板块,最理想的全媒体记者、编辑会“十八般武艺”,大多数是“一专多能”。在媒体技术板块,技术人才需求主要分三类:一是移动互联网研发人才,研究的是媒体发展中急需的和前沿的技术;二是设计创意人才;三是运行维护人才,主要是为媒体的运行提供安全保障服务。
在经营板块,不再只有广告营销人员,还有活动或项目策划、品牌营销、电商运营、智库运营、IP版权运营、产业战略投资及品牌经营等方面的一线人员和管理人员。这些人才形成一个密切配合的有机整体,共同推动媒体的融合发展。
在主流媒体内部团队协作上,工作室、项目制成为激发内容创新活力的有效机制。工作室或项目团队是复合型团队,“全媒体编辑记者+技术工程师”成为基础配置。不同“兵种”协同作战成为常态。

前沿视点

05

主流媒体人才结构变化新趋势

未来媒体将逐渐呈现平台化、去中心化、媒介化(万物皆媒)、可视化、社交化、体验沉浸化等特点。基于此,笔者认为,主流媒体的人才结构将呈现以下三个新趋势:
一是主流媒体人才队伍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对新媒体人才和技术人才的需求将激增。未来的重要趋势是全息影像、人工智能等赋能内容生产,5G、算法、区块链等赋能传播分发。

前沿视点

060

二是对只适应传统工作的采编播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减少。近几年,报纸种类、规模持续缩减,地方电视台的日子普遍不好过,这种状况未来一段时间将持续。
三是不同主流媒体人才结构变化的不均衡将进一步加剧。企业化、面向市场转型融合比较早的主流媒体赢得先机,人才的薪酬也有市场竞争力,人才结构比较完善,优化更新快,自身造血能力较强,新媒体的活动运营、广告等营收增长快。而那些自身发展资金短缺、全媒体人才尤其是新媒体技术人才紧缺、自身发展动力尚不足的主流媒体人才结构优化、更新缓慢,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这造成不同主流媒体的人才结构变化、更新不均衡,发展的差距不断增大。

随着媒体融合向纵深推进,主流媒体对全媒体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新媒体运营、技术人才紧缺,人才队伍结构性失衡问题更加凸显。与此同时,还面临着传统采编人员冗余、优秀人才流失、“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体制机制的束缚和资金的制约等问题。
“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体制机制下的主流媒体自收自支、自负盈亏,但生存发展压力大,发展资金短缺。且虽然是企业化管理,又受到事业单位相关管理制度的约束,其内设机构和职数、事业编制数、招聘都要经过审批,按事业单位控制绩效工资总量,等等。由此造成的后果是,不需要的人才出不去,急需的技术人才进不来;薪酬没有市场竞争力,优秀人才留不住,引不进来;人员身份多元,“双轨制”管理难以激发人才的创造力、调动工作积极性。
优化和升级现有的人才队伍结构,需要巨额的资金来支持。纵观国内外主流互联网平台,其发展中不仅需要多次融资,而且需要5-8年的培育期,这对于想依靠自身力量和政策扶持实现融合发展的传统媒体不具有现实可行性。很多传统媒体由于尚未转企改制或转企改制之后仍为一股独大,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导致公司治理机制不合理,容易形成“内部人控制”或者无人真正负责的局面。主流媒体融合发展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一方面大力推进转企改制,在转企改制后的企业中引进战略投资者实现混合所有制改革,并通过“特殊管理股”制度来保证对导向的有效管理;另一方面做好管理层和骨干员工持股制度,以实现管理层和企业长期利益的绑定。
对于媒体集团,内部进行事业和企业的分类改革是首要之选。行政、采编等部门保留事业单位体制,负责新闻采编业务,贯彻执行党在新闻宣传方面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承担新闻内容生产。文创产品、广告等其他经营性的业务实行市场化,通过组建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报社下属企业,实行企业化管理,以此做大做强传媒产业,提供经济支持。

主流媒体面临的人才困境及应对

特殊技术人才采用下属企业编制进人、管理的方式,使其获得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
主流媒体用人需要监督,但更要有用人自主权。当务之急是要根据需要和实际向用人主体充分授权,真授、授到位。行政部门应该下放的权力都要下放,用人单位可以自己决定的事情都应该由用人单位决定,发挥用人主体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中的积极作用。
此外,解决人才结构的失衡问题,主流媒体首先要立足改造和提升现有人才队伍,通过培训、到新媒体岗位轮岗,学习新技术来练就员工驾驭新媒体的新本领,提升其综合性可视化报道、议程设置、互动等新媒体技能。也可以联合新闻传播院系、商业传播平台等进行新媒体人才培养。其次是加大力度改革选人用人机制,拓宽进人渠道,引进技术、设计、运营、管理等人才。利用近期商业平台大裁员、人才回流的契机引进新媒体人才,尤其是研发智媒技术的人才、数据分析师、产品经理、市场营销主管、投资分析师等。重点启动新媒体高端人才、急缺人才定向招聘、社会公开招聘,对特殊人才给予特殊待遇和绿色通道,加快改善新媒体高端专业人才匮乏的现状。再次是拓展、创新、畅通人才上升通道,通过绩效激励激发人才活力。在当前主流媒体人才“双轨制”管理的背景下,用人体制、人员身份不同的问题将更加凸显,要逐步实现同岗同责、同工同酬、公平晋升。构建技术支持业务的绩效管理导向,建立有竞争力、差异化的激励机制,确保急需人才进得来、高端人才用得好、不合格人员出得去,保持合理的流动性。最后是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各自培养人才、封闭使用实际上是一种重复建设和低效使用。应打破部门、内部单位的人才壁垒,和技术合作单位培育人才共享的生态圈。媒体也要加强与高校的联系,通过建立联合奖学金、寒暑假实习机制、短期实践项目、人才培养基地、大学生通讯社等,选拔优秀的新媒体种子人才,培养全媒体人才后备军。

前沿视点

07

国家广电总局推出
56个广电媒体融合新品牌

近日,广电总局公布了“新时代·新品牌·新影响”广电媒体融合新品牌征集推选活动结果,共推选出新闻、平台、产品三大类56个品牌。
其中,广电媒体融合新闻品牌(22个)包含央视新闻、时政新闻眼、时间视频、第1报道、极光新闻、看看新闻Knews、第一财经、荔枝新闻、暖视频、越牛新闻、新闻三剑客、闪电新闻、大象新闻、湖北新闻、风芒、触电新闻、直新闻、第1眼、四川观察、动静新闻、陕视新闻、海米提正能量。
平台品牌(22个)包含央视频、云听、1905电影网、北京时间、听听FM、北斗融媒、百视TV、阿基米德FM、大蓝鲸、无锡博报、中国蓝TV、海博TV、看厦门、今视频、长江云、芒果TV、麦咭TV、我的长沙、粤听、看度、德阳市民通、七彩云端。
产品品牌(12个)包含玉渊潭天、冀有好物、新闻坊、Live南京、长忆是江南、“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映像武汉、5G智慧电台、飞越广东、游深圳、多样星球、华山论鉴。
本次广电媒体融合新品牌征集推选活动系首次创新举办,是国家广电总局自2019年迄今连续四年开展的广电媒体融合先导单位、典型案例、成长项目三大类项目的升级版,评审是从品牌建设角度对广电媒体深度融合的一次重要检阅。这次入选的56个品牌普遍以“融合化”“品牌化”为关键抓手,探索新时代广电媒体品牌价值重塑的有效路径,充分体现了广电媒体在关键环节、重点领域深化改革、创新突破的新做法新经验,堪称精华荟萃,并独具特色,亮点纷呈。

02    城市文化传播发展动态

一、做好新闻舆论和宣传主责主业,塑造广电新品牌

央视新闻、第1报道、极光新闻、看看新闻Knews等一批标杆性的综合类新闻品牌,立足新闻报道的专业性、权威性优势,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彰显主流媒体责任担当,以良好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赢得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可。除了综合类新闻品牌,还有第一财经等垂类新闻品牌以明确定位、显著特色打造出差异化发展优势,风芒客户端以极富亲和力的形式打造年轻人偏好的泛资讯类新媒体平台,暖视频、海米提正能量等新闻品牌以身边的暖心故事传递真善美、搭建情感链接,这些特色鲜明的新闻品牌丰富了时政新闻语态表达,壮大了主流舆论阵地。

央视频、云听、北京时间、北斗融媒、百视TV、芒果TV、我的长沙等一批平台品牌致力打造自主可控、传播力强的新型传播平台,集中体现出广电媒体融合发展的阶段性成果,不仅满足社会公众的视听消费需求,还面向政、民、企等不同用户提供高品质视听内容和更加便捷的场景化服务。除部分有实力的品牌建设了自有客户端和APP外,新媒体矩阵的布局和运营也成为广电融合新品牌轻量级进军互联网阵地的有效途径,所有获选品牌都在主要新媒体平台搭建起了账号矩阵,并通过资源共享与组织结构优化,进一步增强品牌号召力。

二、打造自有平台、搭建新媒体矩阵

三、创新打造特色化产品服务

此次入选的广电融合新品牌贯彻融合经营理念,以品牌汇聚资源、链接市场,拓展多元化经营探索实践,持续提高服务能力与水平,激发可持续发展动能。玉渊谭天、冀有好物、新闻坊、Live南京、长忆是江南、“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等产品类品牌,聚焦用户需求创新产品形态和服务,加强多层次、立体化经营运作,品牌的类型模式创新性、多样化十分突出,涉及短视频、图文、音频、直播活动、慢直播、电商、游戏、5G智慧产品等多种形态,深耕时政、民生、科技、文化、教育、财经、旅游、汽车等多样化垂直领域,彰显各地广电媒体在构建种类丰富、形态多样的媒体融合创新产品体系方面的探索实践。(国家广电智库,2022.11.18)

城市文化传播发展动态

09

江西:今视频客户端
以融合创新激活流量 打造数字家园

今视频客户端于2021年12月21日正式上线,以“江西人的数字家园”为使命愿景,突出“新闻+政务+服务+商务”平台级定位,改变传统广播电视单一单向的业务形态,让传统媒体重新融进烟火生活。2022年上半年,江西广播电视台(集团)在 CSM省级台新闻融合传播指数跻身全国前十、短视频传播指数跃升至全国第七。

对标大型互联网公司,今视频客户端通过完善组织架构、招聘模式、薪酬体系、晋升机制等,为平台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已陆续从华为、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等大厂引入了50多位互联网领域专业人才,组建了专业的产品技术团队、智能算法团队、安全审核团队、用户增长团队等,打破了“客户端无产品经理”、“技术平台依靠第三方”的局面,形成了产品、研发、测试、运营全链路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江西广播电视台(集团)还制定了今视频客户端“日活”奖励办法,鼓励全台10个电视频道、9个广播频率以及各个工作室、记者、主持人、编辑,通过到今视频客户端开设社区、账号,用发帖、直播等形式,参与到今视频客户端的内容生产、平台建设、垂类运营、用户沉淀的具体工作中来,并根据用户活跃度给予这些主理人“日活奖励金”。江西台借今视频客户端“造船出海”,解决新媒体资源分散、无自主权的致命问题,实现了全台合力建设、协同运营、共享成果,构建自主可控的新型传播平台。
始于今视频,不止今视频,新媒体矩阵号已覆盖央媒平台和互联网平台,助推江西台新媒体传播指数大幅提升,挺进全国前十。另外今视频运营海外账号覆盖人数总量超过1374.2万,互动次数超过129.4万,海外影响力在全国省级广电排名稳居前列。

二、爆款出圈 精品内容传播力增长近400%

城市文化传播发展动态

10

媒体的生命力在于优质内容。2022年前三季度,今视频客户端推出了原创报道5400余篇、短视频4000余条、融媒体直播1914多场,先后22次被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等单位表扬,多项作品获国家级、省级新闻奖,200多次登上抖音、微博热搜。
围绕党的二十大等重点主题报道,今视频客户端创新报道形式,借助互动H5、XR增强现实、沉浸式VR、FPV穿越机、漫画长图、MG动画等一系列数字化融媒体形式,制作推出了一大批网友喜闻乐见的融媒体产品。

一、造船出海 融合创新构建自主可控的新型传播平台

江西广播电视台(集团)以建设今视频客户端为核心,重建媒体与用户间的“链条”,创新融合“大小屏”“智慧屏”等核心资源,搭建PGC+UGC内容生产、垂类社群互动交流、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的产品框架,按照互联网平台模式重构资源组织方式和运营模式,推动江西广播电视台在体制机制、政策措施、流程管理、人才技术等方面的融合步伐,实现“造船出海”。

媒体的驱动力在于技术革新。今视频客户端从筹备、推进到上线运行,通过自组技术团队、自研产品、自创平台,实现APP平台完全自主可控,各类功能可根据需求“量身定制”。今视频客户端技术团队始终坚持“双周迭代”策略,一年多时间完成客户端新版本迭代34次、新功能开发383项、修补漏洞1904个,通过快速迭代不断优化产品功能、完善生态建设。
各类新技术的实践应用,推动今视频客户端向数字化运营的方向转型,解决了传统媒体客户端内容宽泛、定位不清等问题,建设本地化生态体系,打造全国广电媒体深度融合的全新范式。通过技术创新联动运营场景,今视频客户端社区版块陆续上线了互动直播、情感问答、诗词市集、同城相亲互选、云上招聘等实用性功能模块,完成了4K超高清视频AI修复系统、数字人脸AI迁移系统、视频人物动态AI捕捉系统等研发工作,已拥有智能推荐、智慧搜索、自动标签多项自研核心技术,通过机器审核+人工复审提升内容安全,AI智能算法应用筑牢技术护城河,带动今视频产品能力和日活不断提升。
今年5月,今视频客户端自研的AI应用亮相首届江西文化博览会,并成为焦点。在国家广电总局第二届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人工智能应用创新大赛(MediaAIAC)中,今视频客户端申报的《基于多模态特征融合的今视频冷启动智能推荐系统》获得智能推荐技术应用类二等奖,不断夯实技术护城河。

四、技术驱动 打造媒体深度融合全新范式

五、经营拓新 以流量整合触发新产业增长点

目前,今视频客户端设立了数字营销中心,业务涵盖直播电商、直播带岗、广电MCN、融媒体技术服务、活动运营、版权经营、自媒体运营等领域。通过拓展数字营销和产业经营新业务,以流量整合触发新产业增长点。
下一步,今视频客户端将围绕媒体深度融合和数字经济产业积极开展新的探索,构建平台引领、产品领先、产业多元的全国一流新媒体平台,成为江西人的数字家园。(国家广电智库,2022.11.9)

城市文化传播发展动态

11

三、激活流量 通过PUGC社区内容模式构建生活主场

媒体的创造力在于连接生活。今视频突破传统广电新媒体平台只是发布内容的局限,引入UGC用户、社区互动等新玩法,突破媒体客户端内容发布体量的“天花板”,打造基于深度连接的社区互动服务平台。上线以来,今视频客户端搭建了40余个数字化“社区”,将全台频道频率以及新媒体、线上线下的流量聚合进来,平台内容发布量从以前的日均几百条爆发式增长到日均2000余条,单日内容发布峰值达到近万条,成为全国广电较早推出PUGC内容生产模式的主流新媒体平台。

城市文化传播发展动态

12

浙江:“谷小雨”探寻
技术与传统文化多元可能

在“宋韵今辉”的主题引导下,运用数字技术融科技于古韵成为贯穿本届宋韵文化节的核心脉络。开幕仪式打造的“古今交融”数字虚拟沉浸式宋韵空间,展现出八百年前的宋代都城繁华景象,阐述了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建设历程;《你好,这里是杭州》音诗画节目通过当代青年与宋代知名人物隔空对话,展示出宋韵文化穿越千年的深厚底蕴与现代传承。
在宋韵遗址的保护与文化传承上,诸多数字化手段不仅让宋韵文化焕发新颜,也给予观众真正意义上的可观、可赏、可游、可品的文化体验。

融科技于古韵,助力宋韵品牌工程展新颜

借助数字技术的高创新性,谷小雨除了游走于多重角色,也在不断适应不同媒介载体以触达更广大群体。
面世之初,谷小雨便作为宋韵文化的推广者频频现身于电视荧幕。除联动浙江卫视《奔跑吧》《天赐的声音》《宋韵二十四节气》等多档浙江卫视节目外,谷小雨10月还亮相了由国家广电总局指导策划,北京、浙江、上海、湖南、江苏五家卫视联制联播的重点理论节目《思想耀江山·绿色篇》,与专家学者对话千年宋韵茶道文化及浙江的变与不变,解锁了电视理论节目的“新玩法”。
小屏方面,谷小雨在多样媒介载体的助力下,创新内容表达。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期间,谷小雨合拍H5在线互动;宋韵文化节开幕前夕,《谷小雨的迷你宋韵世界》系列短视频更是上线各类短视频平台,以更潮流的方式增强宋韵文化在年轻人中的影响力。

从电视荧幕到文旅场景,迭代宋韵文化推广生态

日前,由浙江省委宣传部指导、浙江广电集团谋划部署、浙江卫视与腾讯互娱公共研发体系下的知几团队共同打造的国内首位“宋韵文化推广虚拟人”谷小雨,华丽亮相宋韵文化节开幕暨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开馆仪式,并担任主持人。

随着线下场景基础设施的不断成熟,谷小雨的能量也开始延续到更广阔的传播场景。本次宋韵文化节开幕,也是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的开馆仪式。该馆是杭州宋韵品牌工程的“精品力作”,采用了大量的数字化手段,也为谷小雨的加盟提供更多发挥空间。
除了亮相宋韵文化节开幕仪式,此次谷小雨还以“AI数字导览员”的身份入驻德寿宫线下交互屏。为了使谷小雨能够与游客进行实时的语音对话,腾讯游戏知几团队运用了大量的人工智能技术,如语音识别、自然语言理解、语音合成等,用智能交互技术赋能数字人,用AI驱动数字人3D模型,真正做到了AI数字导览员谷小雨听得懂、答得出、懂得多。
谷小雨日益精进的交互能力,也将在更多场景得到发挥。后续浙江卫视还将让谷小雨广泛与宋韵文博场馆、文旅地标、数字应用等场景进行深入融合,为创新传播宋韵文化积极发挥作用。这不仅是浙江卫视积极拥抱时代变化、深挖内容价值的选择,也是聚焦传播力先行,思考全媒体传播格局的具体实践,更是浙江广电集团从“ZRTG”升级为“ZMG”后在融媒体视域构建中国叙事体系与主流价值传播力的积极布局。

立足本地放眼海外,探索宋韵文化出海新路径

城市文化传播发展动态

13

除了在国内宣传推广宋韵文化,谷小雨也将宋韵文化输送到了海外。在今年中秋的2022“月是故乡明”华侨华人中秋晚会上,谷小雨通过大型冰屏在晚会现场从天而降,给海外侨胞和世界各地的观众传递宋韵之美,送上中秋祝福;在美国加州洛杉矶举行的亚洲秋庆节上,谷小雨也亮相活动现场,吸引了大量当地的汉服爱好者参与、打卡互动,并将内容上传至国际社交媒体。谷小雨在用数字化的创新表达,不断将宋韵文化的金名片传播至海外。不仅如此,谷小雨还正在参加第十八届中国国际动漫节,以年轻国潮之力,助力宋韵文化传播。
以谷小雨为代表的数字人IP以科技手段联动文博内容的挖掘与传播,为传统文化开辟了新的承载方式与推广路径。在浙江卫视谷小雨开始与当代年轻人建立起日常化、长效化的对话与联系,这种深层的情感交互携带个性价值的自我认同和主张,正在革新宋韵文化传播的历史脉络。(国家广电智库,2022.11.20/游资网,2022.11.28)

城市文化传播发展动态

14

苏州:落实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
 合力擦亮“江南文化”品牌

10月31日,苏州市文化产业发展推进大会召开,3家新组建的苏州市属国有文化集团——苏州新闻出版集团、苏州广电传媒集团、苏州文化投资发展集团,在大会现场揭牌;中央文化企业中国数字文化集团与苏州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现场16个文化产业重点项目签约,签约总额达110亿元,涵盖数字文化、创意设计、文化娱乐、文化旅游等领域,覆盖面广、特色鲜明。大会还发布了《苏州文化产业发展白皮书(2022)》,推出了《关于推动全市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建设的若干措施》。其中,针对新增投资项目实际投资额达到1000万元及以上的,按不超过实际投资额的10%给予扶持。对文化旅游新增投资建设项目(酒店、乡村旅游、文旅综合体等),实际投资额达到一定额度的,也给予奖励。

落实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

▲蓝·SPORT文化创意产业园

多措并举落实决策部署,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了落实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重点引进一批数字内容服务领域生产型、平台类项目,培育壮大影视娱乐等示范类项目,巩固提升文化旅游、特色文化领域智能化改造等项目,苏州市文广旅局于11月上旬开展2023年江苏省重点文旅产业项目部署及推荐申报工作,遴选并报送符合重大国家战略和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的重点文产项目共22个,项目计划总投资超400亿元。同时,着眼于文旅消费新空间、新场景的打造推广,苏州市文广旅局组织实施2022年度苏州市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项目(艺文空间)评选实地考察活动。对各申报艺文空间消费场景项目的空间布局、消费业态、主题特色、消费环境及经营状况进行评估,并择优遴选一批具有苏州特色的艺文空间项目,下一步将根据《苏州市文化和旅游消费项目管理办法》给予项目相应奖补资金的支持。

10年来,苏州文化产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产业增加值从599亿元增至1226亿元,共推出苏州市级文化产业重点项目超500个,总投资超5000亿元,投资数量和规模稳居江苏全省前列,文化产业正在加速成为苏州的地标产业、支柱产业。

苏州市文广旅局还联合苏州市金融监管局重点打造了“文易贷”金融服务产品。此举拓宽了文旅企业融资渠道,提升了企业融资便利度,对符合条件的文旅企业予以贴息支持,着力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此外,苏州市文广旅局进一步加强全市招商引资队伍建设,于11月9日举办文化产业招商工作专题培训班,让参训人员对招商引资、文化产业的认识和理解得到深化,力争在招商工作上取得新突破。

凝聚合力,助推全市域一体化擦亮“江南文化”品牌

苏州各县级市(区)立足优势基础,积极探索差异化路径,走出一条地域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发展新路,助推全市域一体化擦亮“江南文化”品牌。
▲虎丘传奇沉浸式演出
作为全省首个“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苏州虎丘区(高新区)精心织好文化科技“双面绣”。当前,在传承创新“江南文化”上,虎丘区通过创意设计、数字赋能等新技术新手段,大力传承苏绣、玉雕等传统技艺,活化用好通安粮仓、蚕桑学校等历史文化遗产,抓好浒墅关大运河文化街区建设,让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昆山市目前正全力以赴加快阿里大文娱·周庄数字梦工厂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其中,昆山阿里大文娱苏州中心·周庄数字梦工厂预计今年底完工,明年上半年交付投用。这一项目主要由室内摄影棚与外景基地两部分组成,依托北宋张择端名作《清明上河图》还原汴京清明时的市井风俗,打造体验宋朝文化的网红景区。项目建成后还将拍摄多部影视剧,形成“内容开发、人才聚集、商业与IP合作、平台流量加持、文旅商业变现”的城市内容“发动机”,构建数字文化产业生态系统。(中国文化报,2022.11.30)

城市文化传播发展动态

15

▲阿里大文娱苏州中心·周庄数字梦工厂项目

城市文化传播发展动态

16

泉州:
打响“宋元中国·海丝泉州”品牌,
打造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

为做好第二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工作,推动泉州市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近日印发《泉州市推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明确了主要任务,以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深入挖掘泉州“世遗文化”“海丝文化”等特色旅游资源和产业优势,通过实施“文化和旅游产业能级提升”“文化和旅游消费新空间拓展”“文化和旅游特色消费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环境优化”“文化和旅游消费政策助力”等五大行动,打响“宋元中国·海丝泉州”品牌,打造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

实施文化和旅游产业能级提升行动

打造海丝文化休闲核心区。发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世界文化遗产品牌效应,实施世界遗产典范城市创建工程,加速区域内海丝元素整合。以泉州古城为核心,全域化保护开发打造泉州古城游,培育环泉州湾“海丝”文化旅游区,建设泉州海丝新城旅游集散服务中心,推进泉州古城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海丝文化主题街区。充分运用好海丝文化元素,打造中山路集文化、商业、旅游、休闲“四位一体”兼具闽南骑楼特色建筑与海丝风情的高品质步行街典范,争创全国示范步行街。支持各县(市、区)、泉州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结合原有特色街区建设,用好海丝文化元素,差异化发展业态,打造具有文化厚度和生活质感的海丝文化休闲生活消费区。到2023年,各县、泉州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分别打造1~2个文化休闲消费区。创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着力打造一批具有沉浸式富有体验感的特色村镇、观光工厂、综合性文化旅游景区或文化产业园区,全市每年培育3~5个市级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到2023年,力争创建1个国家级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顺美陶瓷文化世界

提升全市各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培育市级文化产业重点园区基地,积极组织申报省级文化产业重点园区基地,推动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等申报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到2023年,新增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5家,争取新增省级重点园区1家,力争创建1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推动传统商圈与文化产业园区融合发展。升级打造新门街等一批文体商旅融合发展的示范商圈;重点将中山路等地打造为业态的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到2023年,各县(市、区)、泉州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分别打造1~2个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提质旅游景区,完善A级景区以及周边基础设施,提升景观价值,丰富游览项目。每年培育15个以上特色民俗、非遗项目常态进驻A级景区展演展示,鼓励研学、团建活动进景区,引导有条件的A级景区设置“特色商品销售体验点”,擦亮A级景区品牌。支持清源山和周边花博园片区建设,打造“清源山—花博园—古城”富有文化底蕴的旅游区。支持到2023年,新增3A级及以上景区5家以上。发展文创特色商品。创新文创产品和旅游商品开发,举办“润物无声”文创旅游商品设计大赛。围绕食品、地方特色农副产品、非遗、工艺品、世遗文创产品等,培育泉州文创旅游商品品牌。丰富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供给。加快推动水上看泉州等标志性文旅项目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支持红色旅游创新融合发展。继续培育一批福建省全域生态旅游小镇、福建省金牌旅游村。培育一批职工(劳模)疗休养基地。推动高品质酒店和精品民宿发展。

实施文化和旅游消费新空间拓展行动

实施文化和旅游特色消费促进行动

城市文化传播发展动态

17

开展文化和旅游特色活动。举办“四季泉州”文旅主题等文旅促消费系列活动,打造“滨海时尚旅游节”等品牌。组织实施“泉州人游泉州”。推出体验游等专项产品,到2023年,新增培育10家文化引领的研学旅游基地。创新文化和旅游消费新业态。推进旅游与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深化发展“时尚工旅”等特色产业工业旅游。到2023年,新增培育10家市级观光工厂。提升观光产品质量,开发休闲度假养生养老等新型旅游产品。发挥体育运动产品制造基地的优势,培育各类体育赛事活动,举办国际南少林武术邀请赛等重大赛事。打造夜间经济。围绕“夜游”“夜购”等主题,推动文化和旅游夜间消费。重点提升西街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业态建设,推动中山路、新门街、源和1916、清源山创建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支持重点商圈等延长开放时间,建设一批24小时自助图书馆、书店,提升夜游经济配套服务。到2023年,各县、泉州开发区、台商投资区分别打造2~3个精品夜市、夜间休闲步行街等文化和旅游消费聚集场所。开展演艺旅游消费。大力发展旅游演艺,创排提升文艺精品创作。

城市文化传播发展动态

18

▲游客在德化瓷艺城体验手拉坯乐趣

实施文化和旅游消费环境优化行动

打造智慧文化和旅游消费系统。支持泉州文化惠民卡、泉州文化云平台、泉州智慧旅游云平台等平台建设,打造覆盖面广、方便适用,集管理、服务和营销于一体的文化和旅游智慧服务平台。采取“以奖代补”方式,鼓励扶持智慧景区、智慧酒店、智慧旅行社、智慧文化场馆等建设。到2023年,推动互联网售票、二维码验票覆盖率超过90%。文化和旅游消费场所宽带移动通信网络4G/5G覆盖率超过90%。提升入泉旅游服务,加大对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加大专职导游、外语导游扶持培养力度。在重点旅游景区、世界遗产点、文博场馆提供多语种自助语音智能导览服务,提高入境游客消费便利。

实施文化和旅游消费政策助力行动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因地制宜创新政策,强化对文化和旅游市场主体的引导扶持。提升惠民政策力度。推进泉州“文化惠民卡”“世遗泉州全域旅游卡”提档升级,对入驻企业或商家给予文旅消费补贴。到2023年,平台注册企业和门店增加到3000家以上,提供文旅产品超过50000个。通过财政补贴、景区让利,市、县两级每年向市民、游客发放100万张以上文化和旅游惠民券,有效带动文化和旅游产业链消费。2022—2023年,全市举办各类文化和旅游惠民活动100场以上。(福建文化产业,2022.11.16)

到2023年,推动10家重点旅行社与重点文艺院团、演出机构合作,将文化演艺项目转化为文化旅游产品。推动演艺市场提升,重点支持旅行社与文艺院团商业合作,共同推动演艺特别是大型实景演艺秀进遗产点进景区、共同开展丰富多样的戏曲美育、研学活动。

城市文化传播发展动态

19

鄂尔多斯:
打造“中华母亲河亮丽几字弯”
文化旅游品牌采访记

鄂尔多斯全面落实市委提出的构筑“四个世界级产业”、建设“四个国家典范”、打造“四个全国一流”奋斗目标,畅游母亲河怀抱中的中国现代名城,气势如虹的黄河大峡谷、瑰丽惊艳的“网红之城”康巴什、雄浑壮美的大漠响沙湾…… “亮丽几字弯”文化旅游品牌焕发出新的光芒,讲述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故事。

长河浩荡,夯实“亮丽几字弯”文旅品牌根基

——抓好规划布局。强化规划引领,加快编制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总体规划和旅游、文物、非遗3项专项规划,统筹文旅资源,系统性做好黄河文化传承弘扬保护。进一步做好全市黄河文化旅游资源普查梳理,加快建设黄河文化旅游资源数据库。着力完善区域布局,集中打造以东胜区等地为核心的城市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区以及沿黄风光、民俗风情、沙漠生态、红色研学“一区四带”发展格局,培育壮大了响沙湾等30个国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
——挖掘文化资源。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的原则,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非遗传承,统筹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和全域旅游发展工作,推动传统技艺、表演艺术等非遗资源融入旅游项目和产品中,提升旅游内涵和品质。实施萨拉乌苏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工程,推动主题公园旅游、博物馆旅游等新兴业态提质升级。
——提升服务质量。统筹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公共服务资源,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旅游交通设施,提升游客和市民的体验度和满意度。加快建设鄂尔多斯文化旅游服务中心,全面推广应用鄂尔多斯智慧文化旅游服务平台,实现“一部手机游鄂尔多斯”。

——培育黄河文化旅游精品。实施A级旅游景区质量提升工程,扩大响沙湾、成吉思汗陵、鄂尔多斯草原等重点景区影响力,推动七星湖等创建5A级景区,完善城川民族干部学院等红色研学旅游基地功能。加快推进准格尔黄河大峡谷黄河文化馆、康镇沣美云顶度假酒店等重点文旅项目建设。精心设计黄河旅游线路,重点推出黄河“几”字弯自驾旅游、乡村旅游等一批精品线路。
——开发文化旅游融合新产品。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不断融合,促进红色旅游、旅游演艺、文创产业等文旅融合业态创新升级。大力发展旅游演艺,着力推出一批体现黄河文化深厚内涵的实景演出、驻场演出,继续打磨提升《漫瀚梁上一台戏》《大漠传奇》等演艺产品。利用鄂托克前旗、乌审旗被列入全国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陕甘宁”片区机遇,推动鄂尔多斯市与“陕甘宁”地区红色旅游融合互动发展,打造红色旅游品牌。
——促进文化旅游市场消费。以建设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为抓手,执行好促进文化旅游消费的具体政策和奖励措施,通过发放旅游一卡通、旅游消费券等措施,刺激市民和游客文化旅游消费。大力发展夜间旅游经济,将街区、社区、景区融合打造,建设商务休闲、健身娱乐、音乐书吧、特色餐饮等满足各人群消费需求的夜间经济区域,延长游客驻留时间,刺激夜间消费。

品质之城,构筑“亮丽几字弯”文旅品牌内容

——做好品牌宣传。实施精准营销,策划开展“亮丽几字弯”文旅形象宣传推广主题活动,重点在晋陕宁、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以及高铁沿线站点城市等客源市场开展集中宣传营销活动,并利用鄂尔多斯旅游营销中心,形成辐射沿黄沿线及通航城市的客源市场体系。
——打造品牌活动。重点培育以“亮丽几字弯”为主题的特色文旅活动,策划举办高层级的文旅节庆、论坛、展会等,重点打造鄂尔多斯黄河“几”字弯生态文化旅游节、美丽乡村文化旅游节等文旅品牌活动。联合沿黄毗邻地区策划开展文化旅游活动,持续扩大鄂尔多斯文化旅游美誉度。
——加强区域合作。借助呼包鄂榆城市群、呼包鄂乌一体化等合作机制,深化鄂尔多斯市与沿黄城市的文化旅游交流合作,推动形成与沿黄城市产品互补、线路串连、资源共享、游客互送、信息互通的合作机制,共同打造黄河“几”字弯文化旅游带。(内蒙古日报,2022.11.16)

城市文化传播发展动态

20

塞外雄风,提升“亮丽几字弯”文旅品牌影响力

上海浦东:
“城市大脑”再升级探路精细化治理

03      城市治理发展动态

10月21日,浦东“城市大脑”4.0正式上线运行。这是浦东以治理数字化牵引治理现代化、探索超大城市治理新路上的又一新举措,自此,“城市大脑”的人机协同、全面感知、智能预判、统筹调度等能力均迈上新台阶。“城市大脑”自2017年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成立以来,不断开展技术迭代。

浦东拥有上海五分之一的土地面积、四分之一的常住人口,想要让每一个城市变量都在可控范围内,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是城市治理的必由之路。
为了减少行政成本,提升整个城市的应急反应能力,浦东城运中心将区应急办、公安、120急救中心等众多城市管理一线部门的所有城市运行相关信息,都汇聚在一个平台上。如今浦东遍布着300万个物联感知设备,实时监测着每个体征的状态,一旦识别到信息异常,会在一秒钟内传达到“城市大脑”。以“城市大脑”为依托构建的区城运中心—街镇城运分中心—居村工作站三级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体系,“技防”“人防”联动,把收集到的“神经元”反馈信息、辖区内投诉热线及网格任务工单,直接通过“城市大脑”终端智能派发到具体负责人,许多问题的处置流程大大缩减。
此次浦东“城市大脑”4.0上线运行,首次纳入监管的150项城市运行体征数据,并按照安全、干净、有序三个维度进行分类,可以较为客观、准确地反映浦东城市运行总体态势。同时,依托浦东城运中心视频、物联感知、12345市民热线等各类数据的汇聚优势,辅以AI视频、神经元、民情民意、城感通四个智慧感知平台,朝着“生命体征无所不知、智能监管无时不有、精准服务无处不享”目标又进了一步。

智能技术持续迭代升级

三大治理领域深化整合

围绕城市治理能力提升的议题,浦东正探索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城市三大领域发展。一年多来,“三大治理平台深化整合”已经初步完成,涉及经济治理的104个场景、城市治理的50个场景和社会治理的11个场景被整合成了10类57个场景。整合的效果很明显,以河道管理的资源统筹为例,浦东1200多平方公里分布着大大小小河道1.6万多条段,通过把河长、村居志愿者、养护公司、第三方巡查单位、管理单位等各类治理主体及资源进行整合统筹,有效提升了河道各类问题的主动发现率和闭环处置率。(解放日报,2022.11.8)

丽水:用好这方水 共富路上迈步走

丽水市山水资源丰富,位于道太乡的安平村亦是如此。从空中俯瞰,村子最近新增了一抹特殊的蓝。这是安平村石斑鱼养殖产业共富示范区建设项目,也是丽水市烟草专卖局落实落细“香溢帮扶”工程,推进共同富裕的又一落地成果。

专项资金帮扶,共谋乡村发展之策

派驻专职干部,助推项目加快落地

城市治理发展动态

22

走进石斑鱼养殖产业共富示范区建设项目现场,远远便能看到白色大棚。大棚内,几名电工正忙碌着进行通电收尾工作。“11月上旬可以进行放水测试,顺利的话,接下来就正式开始养石斑鱼了。”安平村村干部吴建锋介绍,“原来这里是采石场,占地近9000多平方米。复垦后,收成不是很好,村里一直想把这块地用起来。”
石斑鱼养殖项目基地近期航拍全景图。丽水市烟草专卖局供图
据悉,为助力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浙江省烟草专卖局实施“香溢帮扶”行动,在山区26县里筛选结对帮扶村为重点帮扶对象,开展系列帮扶工作。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季必平第一时间来到安平村,与村干部碰头。最终,道太乡立足于道太独特的资源禀赋,以石斑鱼养殖为载体,谋划“安平村石斑鱼养殖产业共富示范区建设项目”,并成功入选 “香溢帮扶”重点工程。“香溢帮扶”重点工程一期投入帮扶资金200万元,后期石斑鱼养殖项目运营还会进一步跟进。

“为破解单打独斗、各自为战的局面,我们计划在地域相邻的双平片区安平、双平、源口、夏安4村开展石斑鱼养殖项目,该项目是今年道太乡乡镇长工程与党建联建的产业项目,希望通过项目实施,努力打造出‘产村人’融合的共富工坊。”龙泉道太乡常务副乡长毛卫英介绍。今年8月2日,丽水烟草“香溢帮扶”全体成员与道太乡党委政府及安平村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就项目帮扶资金拨付流程、项目整体模式运维、项目监督管理等进行了深入座谈。8月18日,该项目经相关方批准后正式开始施工。此外,为保障助推项目建设,龙泉市烟草专卖局选派1名专职干部吴小俊,以专人专职的机制,全职驻村推进项目建设、农产品销售等工作的开展。吴小俊说:“以平均产

值2.5万元/桶计算,扣除成本0.85万元/桶,纯利润至少可达1.5万元/桶。”“在项目建设期间,遇到了不少事。尤其是今年高温少雨,安平村已连续100多天未降雨,村里河道开始干涸。”发现问题后,吴小俊联系村两委班子,开始寻找新水源。最终,在原大石溪废弃电站水库附近寻找到一处地下水源。 “项目还没正式投运,实际上已经帮助周边百姓增收了。目前,项目累计投入280万元,用工都是就近找周边百姓,直接带动安平村及周边村民务工就业。”
  道太乡通过石斑鱼产业项目建设,打好“空气特清、气候特优、水质特纯、土壤特净”等山水生态牌,带动养殖体验、农耕文化、研学旅游等产业的发展,丰富旅游业态。通过美景美食吸引游客,扩大特色农产品销售,带动农家乐民宿产业发展,实现生态富民的目标,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满意度。

用好水资源,打响“丽水山泉”品牌

城市治理发展动态

23

丽水近年来持续加快激活水经济,盘活水资源,其中由国企丽水城投公司牵头打造的饮用水“丽水山泉”成了本土天然矿泉水品牌。“丽水山泉”水源取自龙泉市查田镇青坑底村地下水,富含锂、锶、硒、锌等多种稀有矿物质,是优质天然矿泉水源。丽水烟草经过前期开展水源地实地调研,在强化与龙泉市查田镇镇政府沟通,进一步与丽水城投等相关企业对接的基础上,确定帮扶项目为龙泉市查田镇水源保护、集体经济提升项目。该项目总投入228.876万元,经洽谈,2022年烟草拟帮扶投入100万,帮助项目推进建设。
“除了水源地保护项目,我们还投入专项资金帮助当地开展飞地经济,提升集体经济。”季必平介绍,实现集体增收是当前阶段青坑村持续发展的关键任务,利用飞地经济发展模式可突破区域发展瓶颈。
工人正将一箱箱“丽水山泉”矿泉水装车
今年5月11日,浙江烟草投资公司代表浙江烟草与丽水市城投公司签订全面深化合作框架协议。在合作前30个月,计划完成“丽水山泉”矿泉水销售1500万箱,预计创造税收2800万元,充分释放龙泉生产基地一期产能,初步实现优质水资源的“生态荆棘花”。(人民网-浙江频道,2022.11.10)

平阳:电商直播式“共富工坊”
打造“扩中提低”新引擎

“咱们家的粉干、牛肉干都是无添加的,可以放心食用,还有肉质鲜嫩、营养价值高的大黄鱼和温州传统美食猪油渣……”在位于温州市平阳县昆阳镇鸣山村的公望直播“共富工坊”直播间内,电商主播正热情地带货销售。进入直播账号的店铺可以看到,红薯粉、南麂大黄鱼、鸽子蛋等各类农特产品依托电商直播正销往全国各地。
据悉,该“共富工坊”由温州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牵头打造,占地800平方米,有10个独立直播间和1个大平台直播间,配备主播30人。该工坊利用平阳五个鲜鸣山旗舰店的供应链优势,积极推进农村农特产品带货直播,利用直播电商有效压缩中间环节、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的特点,推动直播电商赋能周边地区农特产品的转型疏解,拓展区域农特产品销售渠道。
电商直播式“共富工坊”,是强村富民路径的创新探索之一。今年初以来,平阳发挥党建联建聚能优势,建立“电商+创业带头人+低收入农户”“电商+农业龙头企业+低收入农户”“电商创业模范+低收入农户”等多种联结模式,带动农民有效增收。据统计,电商直播式“共富工坊”为平阳县相关村民月均增收2600余元,相关村集体年增收超10万元。
聚焦电商直播人才缺口,除了引入电商直播运营团队之外,该县还动员党员带头加入主播队伍,挖掘培养“村党组织书记+党员+青创客”的“接地气”主播团队。在平阳县麻步镇顺鑫村,依托本村电商直播“共富工坊”,该村开展了多场农村直播电商培训、农特产品专场直播培训活动,内容包含直播入门课程、直播运营课程、农产品直播活动等,并就脚本文案策划、直播话术还有直播节奏等方面开展专业技术指导,为后续培养回乡创业青年、孵化本村直播团队做好传帮带。
据悉,下一步,平阳将继续厚植电商党建动能,加强电商直播式“共富工坊”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加大主播言行约束,促进工坊规范化、差异化、可持续发展,力争到2025年,打造30个星级以上电商直播“共富工坊”,吸纳1000名以上人员就业创业。(人民网-浙江频道,2022.11.30)

城市治理发展动态

24

数字传承中轴线,相约下个50年

04        北京城市文化

11月7日上午,由北京市文物局、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办公室主办的“数字传承,链接未来”纪念《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50周年主题活动在美后肆时景山市民文化中心拉开帷幕。此次活动聚焦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和传承,同时也发布了包括北京中轴线官方网站等一系列数字化成果。
活动现场,北京中轴线官网(https://bjaxiscloud.com.cn/)试运行发布上线。官网不仅传达实时、全面的新闻资讯,还深度纳入中轴线保护研究信息,同步更新中轴线学术研究、考古发现、保护及监测等动态。
在设计上,官网采用一屏一景观、一步一洞天、一线一中轴的设计理念,细致地拆解了北京中轴线申遗的价值和意义,创新性构建了中轴遗产、中轴历史、中轴文化、中轴保护、中轴导览、中轴线时空舱等核心版块。这样的设计理念,映射了中轴线一步一景观的空间层次,每一屏都展示出不同视阈下北京中轴线的文化景观;采用“一步一洞天”的交互巧思,希望公众在浏览过程中能有别有洞天的交互体验;“一线一中轴”则是将中轴元素融入整体设计中,让公众在浏览官网的同时润物细无声地感受到中轴理念。
据悉,北京中轴线官方网站依托腾讯数字技术能力,开发了九个跨时空展界面。比如,可以"云参观"中轴线上的皇家宫苑和市井民俗,还可以听城市管理和礼仪祭祀等相关知识的"云解说"。以市井民俗为例,通过手绘古画和钟鼓楼授权的老北京吆喝声,还原当年四九城的烟火气。
活动现场还陆续发布了一系列以北京中轴线为核心的数字化成果。其中,中国外文局西欧与非洲传播中心(今日中国杂志社)发布了法语视频节目《近观中国》之《中轴线上的古建智慧》,通过法国籍主持人视角,呈现出不一样的北京中轴线,展现了中轴故事的国际表达。新京报社发布了《转动中轴》北京中轴线360度VR全景视频,用户可以在线上沉浸式体验北京中轴线的“前世今生”。2022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大赛"中轴视角"VR赛道优秀作品也在活动中发布,据承办方新壹(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介绍,比赛共征集到1127件VR影像作品,充分体现出社会公众对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的关注与支持。

——纪念《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50周年主题活动在京举办

北京城市文化

26

近日,以汉字文化为主题,以元宇宙平台为依托,兼具交互性和游戏感的互动体验式虚拟空间《汉字之美——HanZi Land》正式上线发布。
《汉字之美——HanZi Land》由北京师范大学、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联合出品,由著名文化学者、“汉字之美”发起人、首都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院长于丹教授担任首席专家,以书籍《于丹:汉字之美》为灵感来源,依托Roblox(罗布乐思)全球头部元宇宙创作社区,搭建汉字创意互动平台及虚拟展厅,将北京师范大学“汉字之美”项目成果数字化,并推广至海外。
该虚拟互动体验空间以汉字创意元素吸引海外Z世代青年参与互动,从而将汉字文化以更加青春、活泼、有趣的方式传播给更广大的海外群体。与字母文字相比,中国汉字突出偏旁部首等组成部件,而这些部件可以任意组合排列,构成不同汉字。基于独具一格的结构性,《汉字之美——HanZi Land》以汉字卡牌收集为核心规则,以偏旁部首组合、跑酷通关为主要的互动玩法,结合大地图探索和轻度社交的虚拟体验,设置了包括新手关、基础关、进阶关、高手关在内的12个关卡。

元宇宙里有了汉字主题虚拟空间

作为户外活动展区,"世界遗产公约"50周年主题活动互动体验区也吸引了现场观众的热情参与。该展区由腾讯SSV数字文化实验室策划推出,结合北京中轴线内涵及四合院特色,共设置3大特色区域,观众可以深度体验北京中轴线官方网站、云上中轴小程序、中轴数字文创等精彩的互动内容,感受数字化赋能下的中轴魅力,还可以现场参观中轴非遗沙燕风筝、景泰蓝的制作过程,在互动中领略北京中轴线深厚的文化内涵。同时,在北京中轴线创新大赛展区,观众还可以佩戴VR眼镜沉浸式体验VR赛道优秀作品,欣赏中轴线的壮美风采。此外,在展区中还有中国青年报社与中青旅联科共建的"文旅青创"实验室所展出的《传承时节》系列作品。来自北京的中小学生以书画的方式描绘心中的秋冬节气,以实际行动纪念《世界遗产公约50周年》。
今年,为纪念《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颁布50周年,北京市文物局开展了一系列纪念活动。同为系列活动之一,11月10日,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办公室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创意与可持续发展中心将共同举办"数字化赋能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国际研讨会",将邀请10位世界遗产、文化遗产、数字科技等领域的国内外专家代表,就数字化赋能文化遗产作更深入的探讨。(中国日报网,2022.11.7)

北京城市文化

27

《汉字之美——HanZi Land》从汉字宝库中遴选最具象形特征的汉字元素,如“羊”“牛”“心”等等,作为体验者漫游汉字世界的“领路人”,构成该元宇宙空间的基本符号,使每一处社交场景与互动环节都具备显著的文化主题。此外,空间内设置的难度梯级递增的不同关卡,可以引导体验者逐步深入,强化汉字象形在其脑海中留下的印象。
在这一虚拟互动体验空间中,汉字多维构型被运用于创意场景的设计中。不仅如此,进入《汉字之美——HanZi Land》互动体验时,参与者还可以邀请海外青少年进入“拼字派对”模式,感受不同符号排列组合带来的视觉效果,感受字音与乐音相互碰撞时的律动节奏。
基于Roblox(罗布乐思)全球头部元宇宙创作社区,《汉字之美——HanZi Land》面向全球玩家与创作者敞开交流互鉴的大门。在这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发生在每一个微小互动中。参与者可以随时登录到这个低门槛的、自由的虚拟互动体验场所中。(澎湃新闻,2022.11.13)

“联通世界·感知北京”

北京—东京文化产业交流对接活动在京举行

11月7日,由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中心和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共同主办的“联通世界·感知北京”北京—东京文化产业交流对接活动在京举行。
本次活动以“中日文化贸易的成功实践与未来展望”为主题,立足北京、东京两座城市,旨在进一步深化这对友好城市的产业交流和企业合作,为北京文化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提供便利,使更多北京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同时吸引日本相关企业投资北京,推动中日企业开展务实合作。
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兼总编辑高岸明视频致辞,还提出三点建议:一是立足平台,深化合作对接,增强发展“驱动力”;二是顺应时势,创新交流路径,提升平台“搭载力”;三是着眼未来,增进青年互动,培养合作“后备力”。

北京城市文化

28

东京都日中友好协会理事长伊藤洋平认为现在中国的偶像、古装剧、动漫、中国圣地巡礼等现代文化元素受到了日本年轻一代的极大关注,今后该协会也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通过社交网络平台举办线上线下活动等多种方式满足日本人了解中国的需求。
商务部亚洲司原司长、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原经济商务公使吕克俭在主旨演讲中表示,希望今后中日企业界既要巩固传统产业的发展,又要做好创新融合,结合“北京—东京”间产业合作和文化交流的良好基础,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提升,促进文化贸易发展。
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北京)是一个国家级的对外文化贸易服务平台,为文化企业的创意设计、生产制作、仓储物流、鉴定检测、展示交易等提供全链条服务。北京文投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卢海红介绍称,该基地拥有国际文化贸易企业集聚中心、国际文化产品展览展示及仓储物流中心、国际文化商品交易服务中心等三大功能规划,在保税展示、保税仓储、保税租赁、保税研发等方面享有政策支持,为推进国内文化产品与服务走出去,以及国际文化产品与服务引进来发挥着重要平台功能。
2020年成立的北京中日创新合作示范区是全国首个以“创新”为主题的国际合作示范区,区位优势突出,拥有医药健康、先进智造、数字经济等三大产业。示范区副总经理张蕾表示,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签订后,中日经贸关系更加紧密,相互促进的要素不断增多。示范区将紧抓这一机遇,聚焦日企诉求,诚挚欢迎广大企业落地示范区,共谋发展,共享成果。
作为本次活动的初步成果,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北京)与数字文化贸易联合实验室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还举行了数字文化贸易联合实验室“中日数字文化贸易服务平台”揭牌仪式。(中国外文局,2022.11.8)

全球塑造地方品牌的五大趋势

05    国际城市文化建设动态

上周,来自世界各地的约250名地方品牌、目的地营销和经济发展的领导者参加了Nation Place UK & City Nation Place Global会议。在两天的会议中,有超过65位专家分享了他们的见解,有很多东西需要解读。City Nation Place从对话中准备了五个最重要的收获,供大家参考。

你的团队是你最大的资产之一。

全世界的城市、地区和国家都在挑战用更少的钱做更多的事。团队通常更精简、更敏捷,因此,新技能被优先考虑,以确保你的员工能够承担多种任务,并根据需要承担一系列工作职能。开普敦旅游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恩维尔·杜米尼简明扼要地强调了他们如何重新思考他们的面试过程,以了解人们在意外情况下的反应能力,例如,如果在面试过程询问如果爆发了僵尸灾难,他们会怎么做。"我们需要更多的“独角兽”来应对富有挑战的现状"他解释说,他也解释了拥有有条不紊、可靠的团队成员的重要性,即使员工可能不会跳出框框思考。
随着我们的团队越来越小,合作从未如此重要,几位演讲者正在寻找新的、创新的方法来与他们的利益相关者共同讲述一个故事。例如,谢菲尔德的营销经理Mark Mobbs分享了与该市两所大学的联合活动是如何解决人们对该市的过时误解,并吸引年轻人在谢菲尔德生活和学习。

不仅仅要把人带进来——也要把人带上来

今年,话题已经从吸引人才转移到了更多的地方,更多的地方着眼于更广泛的劳动力发展战略。除了开展创新活动以吸引顶级科技人才外,还有一些演讲者讲述他们如何对现有居民进行再培训和提高技能,使他们能够获得更多的机会。
以前,丹佛曾经谈论过他们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他们启动了一项详细的劳动力分析,以了解界定科罗拉多州人口的个性特征。在这样做的过程中,他们开发了一种真实的方式来向潜在的人才和投资者谈论丹佛,并通过展示大学学位以外的优势来帮助现有居民打开大门。利兹市议会文化和经济首席官员Eve Roodhouse谈到,数字职业节是他们为帮助居民找到加入劳动力的新途径而推出的一系列举措之一。

国际城市文化建设动态

30

在内容过剩的经济中,你需要找到新的方式来争夺注意力

从人群中脱颖而出始终是营销人员的首要任务,但现在竞争越来越大。每天有750万篇新的博客文章发表,大约有370万个新视频被上传到YouTube。你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地方品牌叙事,有明确和一致的传播价值,以脱颖而出。
塔斯马尼亚品牌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托德·巴比亚克在谈到如何与当地人合作以确保你在讲述他们的故事时说:"讲述故事而不是营销。我们本质上是讲故事的动物,了解叙事结构并利用它来塑造你的沟通,是制定一个有影响力的战略的好方法。一个清晰的地方品牌叙事所能产生的影响,最引人注目的例子是乌克兰的国际传播战略的成功。BRAND UKRAINE负责人兼乌克兰外交部战略传播顾问Maria Lypiatska分享了他们如何讲述其公民的故事:士兵、志愿者、受害者和幸存者。通过关注他们社区的价值和故事,乌克兰的团队正在确保战争的影响仍然处于国际集体意识的最前沿,同时也在讲述一个勇敢和决心的故事,希望在战争结束后,这个故事将继续为国家带来好处。

从引起共鸣的事物入手,思考地方问题

考文垂市议会首席执行官马丁·里夫斯博士说:“克服全球冲击和建立城市复原力的方法是专注于人们和与他们产生共鸣的地方之间的内在联系。如果你想对你的社区产生影响--无论是呼吁更多的可持续行为还是倡导变革——你首先必须了解当地的优先事项是什么,以及你如何用他们的语言交谈。”旅游基金会的气候专家杰里米·史密斯简明扼要地谈到了围绕气候危机激发社区活力的挑战。由于气候变化对每个地方都有影响,如果你谈论的是他们在家乡已经可以看到的场景,就更容易引起共鸣。4VI的总裁Anthony Everett分享了从温哥华岛旅游局过渡到社会企业模式的见解,并谈到他们如何从评估社区的需求开始,以了解他们可以在哪些方面提供最佳支持。他解释说:“我们正在进行企业家式的思考,”他说。“我们不是一个初创公司——我们是一个再创业公司。”

而立陶宛投资局的营销和沟通总监Ruta Nemunyte则详细介绍了他们是如何应对乌克兰难民的涌入,采取欢迎移民的策略,为他们提供与社区联系的机会,并为立陶宛人创造机会学习他们的经验,以确保学习和经验的双向流动。

国际城市文化建设动态

31

连接居民、游客和企业

地方品牌在平衡游客、当地人和企业的需求时是最好的,了解地方如何找到连接这些点的新途径仍然是本次会议最重要的议程之一。Amsterdam & partners的首席执行官谈到了他们如何欢迎旅行的游客,并保护当地社区的特性,而北威州旅游局的首席执行官Heike Döll·König则分享了他们如何收集居民的观点,并以居民的利益为导向制定战略。尤其是旅游业,可能会因为给当地人带来不便或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而有不好的名声,但听到目的地营销组织如何与当地人和企业合作以消除这些差距,令人鼓舞。苏格兰旅游局的品牌和宣传活动主管Cat Leaver说:"没有什么是负责任的游客,"他说。"我们的工作是帮助塑造负责任的行为"。正如康沃尔郡旅游局首席执行官马尔科姆·贝尔所强调的那样,旅游业可以做的不仅仅是 "不造成伤害"——你还可以利用它来为你的社区做好事。然而,这个过程的一部分是让你的当地社区参与其中,以确保你有一个宜居、宜爱的城市。(City Nation Place, 2022.11.17)

爱沙尼亚强大的地方品牌叙事
支持他们度过危机,他们如何做到的?

爱沙尼亚真正面临着诸如 "爱沙尼亚是什么?"的问题。因此,为了讲述爱沙尼亚的故事,他们需要战略性地宣传他们的国家的身份。而在2017年,他们推出了基于三个核心信息的全国性战略——数字社会(我们的国家是什么样的?)、清洁环境(我们生活的空间是什么样的?)和独立思考(人们是怎么样的?)。这些信息是许多专家访谈和研究的结果。从那时起,品牌爱沙尼亚团队的日常挑战是在所有主题的所有传播中保持核心故事与品牌的一致性。因此,他们通过电子居留权等举措和“电子爱沙尼亚”等营销活动获得了国际宣传。但今年2月24日开始,一切有了全新的维度。

为爱沙尼亚的地方品牌战略添加新的内容

爱沙尼亚最初的国家品牌战略很简单——他们有一个统一的核心信息战略,所有宣传爱沙尼亚的项目都有一个视觉语言,一个使用相同战略的子品牌网络,以及一个强大的合作结构。他们分享的任何信息和故事都是基于事实的,并传递国家的核心信息。在最初的五年里,他们不断地在同一品牌结构下加入越来越多的子品牌,从爱沙尼亚的食品和木屋出口部门到国防工业,从吸引人才到外国投资和教育。

国际城市文化建设动态

32

但在过去的几年里,该战略一无所获。更新后的战略以一项紧急任务拉开序幕,即创造一个关于爱沙尼亚的统一信息,可以被任何需要谈论爱沙尼亚安全和爱沙尼亚如何做的人使用,因为许多这些问题是针对品牌爱沙尼亚团队的。这些信息是在所有国家推广团队、经济事务和通信部以及政府办公室的密切协作下形成的。他们一开始拥有的基于利益的战略在信息传递方面是不够的。因此,自最初启动以来,该团队首次增加了一个新的核心信息——"民主价值"。现在,它是沟通爱沙尼亚所持有的价值观的关键信息,对战略故事的补充超越了营销和品牌,真正反映了这个国家的愿景和现实。

与世界分享爱沙尼亚的价值观

与子品牌代表一起,他们建立了一个渠道网络来传播他们的故事;对于每一个特定的受众,他们都有一个只属于他们的渠道,无论他们是想工作、访问、贸易、研究等等。一个国家不能经常重塑它的国家品牌战略,它必须保持完整,才能被相信和真实,这就是为什么该战略必须在所有领域实施。爱沙尼亚的核心信息在2022年以许多不同的形式被传递,从市场营销到政府信息传递。这包括在爱沙尼亚工作的活动,展示了数字社会和清洁环境;爱沙尼亚的新闻内容;以及总理在哈耶克奖颁奖仪式上的讲话,概括了他们的民主价值观。实施中的关键是中央共享工具的完善。该团队为国家推广人员设计了一个工具箱,其中子品牌交叉共享他们的材料。他们还有一个先进的Figma数字设计系统,允许子品牌创建和更新高质量的宣传网站。于是在国际媒体上,无论是国家宣传活动还是国家日常活动的结果,关于爱沙尼亚的信息都是统一的、清晰的。(City Nation Place,  2022.11.16)

 城市传播与治理研究动态 
Editor-in-Chief
主 编:刘新鑫
Responsible Editor
责 编:张依莼 戴佳玥
Compositor
排版:聂颖 戴佳玥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