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第 1 期
总第 11 期
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党委宣传部
聚焦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学
习
起
一
编者按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总结2020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明确2021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为做好2021年经济工作、实现“十四五”开好局提供了重要遵循。2021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做好金融工作责任重大。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2021年经济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本期《一起学习》开设“聚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专刊,供分行系统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参考。
《一起学习》2021年第1期
总第11期
目录
contents
会议通讯
内容速览
04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习近平作重要讲话
各界评论
定调2021,中国经济这么干
——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任务部署
精神解读
4
3
2
1
12
两分钟快速了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点
14
25
把握重点任务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17
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
21
坚定必胜信心 办好自己的事
23
以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开好局
19
深刻把握在严峻挑战下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
29
攻坚克难成绩来之不易 凝心聚力开启发展新篇
——社会各界热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27
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
33
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
35
实现供给与需求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37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39
统筹推进产业链供应链补短板锻长板
13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干货速览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习近平作重要讲话
来源: 新华社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出席会议。
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总结2020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1年经济工作。李克强在讲话中对明年经济工作作出具体部署,并作了总结讲话。
会议认为,今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准确判断形势,精心谋划部署,果断采取行动,付出艰苦努力,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科技创新取得重大进展,改革开放实现重要突破,民生得到有力保障。这些成绩来之不易,历经艰难险阻,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战的结果。
会议指出,今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经过5年持续奋斗,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
会议通讯
“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即将完成。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又跃上新的大台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
会议强调,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我们深化了对在严峻挑战下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党中央权威是危难时刻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的根本依靠,在重大历史关头,重大考验面前,党中央的判断力、决策力、行动力具有决定性作用;人民至上是作出正确抉择的根本前提,只要心里始终装着人民,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就一定能够作出正确决策,确定最优路径,并依靠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制度优势是形成共克时艰磅礴力量的根本保障,只要坚定“四个自信”,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就一定能够使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起来,发挥出攻坚克难、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能量;科学决策和创造性应对是化危为机的根本方法,只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就一定能够在抗击大风险中创造出大机遇;科技自立自强是促进发展大局的根本支撑,只要秉持科学精神、把握科学规律、大力推动自主创新,就一定能够把国家发展建立在更加安全、更为可靠的基础之上。
会议指出,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看到,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我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明年世界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复苏不稳定不平衡,疫情冲击导致
会议通讯
的各类衍生风险不容忽视。要增强忧患意识,坚定必胜信心,推动经济持续恢复和高质量发展。要办好自己的事,坚持底线思维,提高风险预见预判能力,严密防范各种风险挑战。要继续高举多边主义旗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改革完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会议强调,明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强化科技战略支撑,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确保“十四五”开好局,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会议指出,明年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准有效,不急转弯,把握好政策时度效。要用好宝贵时间窗口,集中精力推进改革创新,以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开好局。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保持适度支出强度,增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在促进科技创新、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调节收入分配上主动作为,抓实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工作,党政机关要坚持过紧日子。
会议通讯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关系,多渠道补充银行资本金,完善债券市场法制,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的金融支持,深化 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会议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明年要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要更加注重以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在一些关键点上发力见效,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会议确定,明年要抓好以下重点任务。
一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要充分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坚持战略性需求导向,确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着力解决制约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重大难题。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发挥好重要院所高校国家队作用,推动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要抓紧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重点布局一批基础学科研究中心,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要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支持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带动中小企业创新活动。要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要加快国内人才培养,使更多青年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要完善激励机制和
会议通讯
科技评价机制,落实好攻关任务“揭榜挂帅”等机制。要规范科技伦理,树立良好学风和作风,引导科研人员专心致志、扎实进取。
二是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要统筹推进补齐短板和锻造长板,针对产业薄弱环节,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在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搞出更多独门绝技。要实施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打牢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等基础。要加强顶层设计、应用牵引、整机带动,强化共性技术供给,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
三是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必须在合理引导消费、储蓄、投资等方面进行有效制度安排。扩大消费最根本的是促进就业,完善社保,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要把扩大消费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结合起来。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费购买的规定,充分挖掘县乡消费潜力。要完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要合理增加公共消费,提高教育、医疗、养老、育幼等公共服务支出效率。要增强投资增长后劲,继续发挥关键作用。要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在外溢性强、社会效益高领域的引导和撬动作用。激发全社会投资活力。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力度。要扩大制造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建设现代物流体系。要加强统一规划和宏观指导,统筹好产业布局,避免新兴产业重复建设。
会议通讯
四是全面推进改革开放。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要完善宏观经济治理,加强国际宏观政策协调。要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要放宽市场准入,促进公平竞争,保护知识产权,建设统一大市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要健全金融机构治理,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打击各种逃废债行为。要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要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要大力提升国内监管能力和水平,完善安全审查机制,重视运用国际通行规则维护国家安全。
五是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强种子库建设。要尊重科学、严格监管,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要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规范耕地占补平衡。要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要提高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供给保障能力。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六是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国家支持平台企业创新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支持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同时要依法规范发展,健全数字规则。要完善平台
会议通讯
企业垄断认定、数据收集使用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规范。要加强规制,提升监管能力,坚决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金融创新必须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进行。
七是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住房问题关系民生福祉。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地制宜、多策并举,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要高度重视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加快完善长租房政策,逐步使租购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土地供应要向租赁住房建设倾斜,单列租赁住房用地计划,探索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和企事业单位自有闲置土地建设租赁住房,国有和民营企业都要发挥功能作用。要降低租赁住房税费负担,整顿租赁市场秩序,规范市场行为,对租金水平进行合理调控。
八是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要抓紧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要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消费尽早达峰,大力发展新能源,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要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要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会议指出,经过几代人一以贯之、接续奋斗,我国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继续艰苦奋斗。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现象。要做好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帮扶政策保持总体稳定,分类调整优化,留足政策过渡期。
会议通讯
会议强调,要促进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合理把握宏观调控节奏和力度,精准有效实施宏观政策。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完善减税降费政策,强化普惠金融服务,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创新,让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增加活力。要依靠创新提升实体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以改善民生为导向扩大消费和有效投资,完善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的机制和政策,更加注重民生基础设施补短板,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抓好农业生产,推进农村改革和乡村建设。要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要加强污染防治,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要做好基本民生保障工作,促进重点群体多渠道就业,持续改善人民生活。
会议指出,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善于用政治眼光观察和分析经济社会问题,真抓实干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到经济工作各方面。督查、督导等工作要规范进行,讲求实效。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专业化能力,努力成为领导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行家里手。要增强补课充电的紧迫感,自觉赶上时代潮流。要抓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有效防范化解各类经济社会风险,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工作,坚决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要继续深化社会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疫情防控要毫不放松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严防死守,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输入和反弹。要安排好“两节”市场供应,确保基本民生,做好困难群体兜底工作。
会议通讯
内容速览
两分钟快速了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点
点击播放视频
来源: 新华社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干货速览
来源: 新华网
内容速览
新华社北京12月19日电 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交织,即将过去的2020年极不平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总结2020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1年经济工作。
社会各界认为,这一年历经艰难险阻,成绩来之不易。新的一年,要牢牢把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凝心聚力、共克时艰,确保“十四五”开好局,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会议用‘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概括,十分贴切,令人振奋。”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江小涓说,我国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加大宏观政策应对力度,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一系列举措力度空前。
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出口增速转正;5月,服务业生产指数和工业利润增速转正;6月,外贸进出口增速和财政收入增速转正……一个个转正指标勾勒出极不平凡的奋斗历程。
一年风雨洗礼,身处一线的企业感触很深。
3月28日,返岗9300多人;4月全面复产;6月投入物联网自动化组装线……联想武汉基地“跑”出的“加速度”,让联想全球供应链高级副总裁关伟直呼“不容易”,“是国家一系列‘稳链’‘固链’扶持政策以及联想多年构建的供应链网络,确保上千家核心供应商‘不掉链’。”
严峻挑战下交出非凡答卷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复杂严峻。会议指出这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
面对严峻挑战和重大困难,我国保持战略定力,准确判断形势,精心谋划部署,果断采取行动,付出艰苦努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果。
攻坚克难成绩来之不易 凝心聚力开启发展新篇
——社会各界热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各界评论
来源: 新华社
会议指出,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王鹏看来,这个“唯一”对于14亿人口的大国来之不易,彰显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旺盛活力,也为疫情阴霾下的世界带来信心。
“95后”西安男孩苟朝阳是一起学网校的一名在线学习服务师。一年来,他见证了在线教育为“停课不停学”付出的努力。“对偏远地区孩子,在线教育能带来更多可能,技术催生的改变刚开始。”
建成开通5G基站超70万个、工业互联网向多领域延伸……中国经济激发更多潜力。
“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科技创新取得重大进展,民生得到有力保障……不平凡之年,我国交出不平凡的成绩单。”王鹏说。
“越是面对不确定性,越要主动作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王军说,会议在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基础上,增加了“可持续性”,体现短期和长期的结合。
我国经济稳定恢复的同时,还有一些领域和行业没有完全恢复到常态。前期为应对疫情出台的一些政策不能急于退出。
“会议明确‘把握好政策时度效’,更注重针对性和抵达力。”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认为。
“财政政策更强调提质增效。比如,增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在促进科技创新上主动作为。”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杨志勇提出,保持适度支出强度与抓实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工作相结合,更注重风险防范。
“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在一些关键点上发力见效”……会议一系列提法引人关注。
“未来改革更注重在供需两端发力,更强调畅通二字。”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教授方芳认为,要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和适配性,同时加强需求侧管理、打通堵点,形成供需之间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
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逐步恢复常态,但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
会议鲜明提出了严峻挑战下做好经济工作的五大规律性认识。强调“要增强忧患意识,坚定必胜信心”“要办好自己的事,坚持底线思维”。
各界评论
构建新发展格局要迈好第一步
见到新气象
会议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明年要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并对2021年重点任务进行部署。
把“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放在明年重点任务的第一项,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很是振奋。“我们正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蓝鲸NE1.5T发动机进行极限运行测试,以每分钟不低于5500转的转速连续运行超200小时,验证稳定性和可靠性。”他说,长安汽车将加大创新,着力解决一批“卡脖子”的问题。
“未来,深度学习框架、数字城市运营等会出现量变到质变的转化。”百度创始人李彦宏说,百度将发挥技术优势、开放数字能力,带动更多中小企业创新。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
不久前,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相关部门签署协议,共同推进长三角新型显示产业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区域合力打造灵活高效的产业生态,长三角在实践。
“明年我们将聚焦集成电路等关键领域,促进高端产
业集聚发展。”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张全说,要把提升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放在突出位置,既着眼于补短板,更做强引领优势。
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会议强调要把扩大消费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结合起来。
“我们的消费规模不断扩大,但消费环境、消费水平还有较大提升空间。”重庆两江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王志杰说,两江新区正围绕“吃住行游娱购”建设一系列智慧新型商圈,以品质升级带动消费升级。
“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会议明确一系列改革关键举措,并聚焦种子和耕地、大城市住房等进行部署。
“坚持问题导向的任务部署和一系列举措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必将有力推动‘十四五’开局之年实现发展新突破。”王志杰说。(记者张辛欣 何宗渝 顾小立 周琳)
各界评论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
——论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高度评价一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总结2020年经济工作,深入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对2021年经济工作作出重大部署,为我们做好明年经济工作,确保“十四五”开好局,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今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战略定力,准确判断形势,精心谋划部署,果断采取行动,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付出艰苦努力,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显示出强大的抗风险能力、顽强的韧性,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科技创新取得重大进展,改革开放实现重要突破,民生得到有力保障。在极为不利的条件下能够交出这份沉甸甸的答卷,对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是十分了不起的,完全可以载入史册!
创业维艰,奋斗以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历经艰难险阻取得令世人刮目相看的成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战的结果。实践再次证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领航掌舵,亿万人民团结一心、顽强奋斗,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出现的各种艰难险阻,一定能够在新时代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有力地推向前进。
各界评论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经过5年持续奋斗,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即将完成。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又跃上新的大台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现在,人民群众发自内心地拥护党的领导,更加深切地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更加由衷地为我们伟大祖国感到骄傲,更加坚定信心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披荆斩棘、奋勇前进。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明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十四五”开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开好局。要增强忧患意识,坚定必胜信心,推动经济持续恢复和高质量发展。要办好自己的事,坚持底线思维,提高风险预见预判能力,严密防范各种风险挑战。
“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不敢有丝毫的自满,但怀有无比的自信。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齐心协力、开拓进取,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 人民日报 》( 2020年12月20日 01 版)
各界评论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深刻把握在严峻挑战下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
——论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越是挑战复杂严峻,越要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深化认识,越要坚持按规律办事。
“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我们深化了对在严峻挑战下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充分肯定一年来我们取得来之不易的成绩,高度评价“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深刻总结了我们党在严峻挑战下做好经济工作的五个方面规律性认识,对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今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交织,国际格局深刻演变,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一些国家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盛行,我们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我国发展。国内发展环境也经历着深刻变化,经济发展前景向好,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实现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短板弱项。面对严峻挑战和重大困难,我们之所以能交出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在实践中深化了对在严峻挑战下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这些规律性认识作了高度概括,这就是:党中央权威是危难时刻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的根本依靠,人民至上是作出正确抉择的根本前提,制度优势是形成共克
各界评论
时艰磅礴力量的根本保障,科学决策和创造性应对是化危为机的根本方法,科技自立自强是促进发展大局的根本支撑。这“五个根本”,充分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中国经济巨轮破浪前行的高超智慧,充分彰显了党中央从容应对前进道路上风险挑战的娴熟能力,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认识论和方法论。在严峻挑战下做好经济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五个根本”。实践再次证明,重大历史关头,重大考验面前,重大历史关头,重大考验面前,党中央的判断力、决策力、行动力具有决定性作用。只要心里始终装着人民,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就一定能够作出正确决策,确定最优路径,并依靠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只要坚定“四个自信”,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就一定能够使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起来,发挥出攻坚克难、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能量。只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决策时运筹帷幄、落实时如臂使指,就一定能够在抗击大风险中创造出大机遇,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只要秉持科学精神、把握科学规律、大力推动自主创新,就一定能够把国家发展建立在更加安全、更为可靠的基础之上。
当前,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明年经济工作任务艰巨繁重。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必胜信心,牢牢把握我国发展主动权,齐心协力、开拓进取,推动经济持续恢复和高质量发展,确保“十四五”开好局,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 人民日报 》( 2020年12月21日 01 版)
各界评论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坚定必胜信心 办好自己的事
——论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增强信心、保持定力、坚定底气,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是我们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的关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入分析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强调要增强忧患意识,坚定必胜信心,推动经济持续恢复和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历经艰难险阻,付出艰苦努力,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同时必须清醒看到,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我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明年世界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复苏不稳定不平衡,疫情冲击导致的各类衍生风险不容忽视。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我国发展,越要增强信心、坚定信心。综合起来看,时与势依然在我,我们要以压倒一切困难而不为困难所压倒的决心和勇气,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披荆斩棘、奋勇前进。
面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我们要坚定必胜信心。尽管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复杂变化,但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我国经济潜力足、韧性大、活力强、回旋空间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点没有变,我国发展具有的多方面优势和条件没有变。我国拥有14亿人口,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是全球最具潜力的大市场,具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有强大的生产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正处
各界评论
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阶段,投资需求潜力巨大。面向未来,我们有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坚实国力应对挑战,有足够的底气、能力、智慧战胜各种风险考验。只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决策时运筹帷幄、落实时如臂使指,就一定能够在抗击大风险中创造出大机遇,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关键是要办好自己的事。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保证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要坚持底线思维,提高风险预见预判能力,严密防范各种风险挑战。要更加注重以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在一些关键点上发力见效,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要继续高举多边主义旗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改革完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前进的道路上,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领航掌舵,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有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我们一定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保持我国经济社会良好发展势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 人民日报 》( 2020年12月22日 01 版)
各界评论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以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开好局
——论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明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十四五”开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科学把握发展大势,深入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着眼确保“十四五”开好局,明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十四五”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是实现新的更大发展的关键时期。新发展阶段就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阶段,这在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必须深刻认识到,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既带来一系列新机遇,也带来一系列新挑战。只有统筹两个大局,强化机遇意识、风险意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科学部署、精准施策,才能牢牢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为“十四五”开好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这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作出的科学判断。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用好宝贵时间窗口,集中精力推进改革创新,以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开好局。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
各界评论
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强化科技战略支撑,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确保“十四五”开好局,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各地区各部门要勇于开顶风船,善于化危为机,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以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开好局,要求我们准确把握明年经济工作的政策取向。正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的,明年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准有效,不急转弯,把握好政策时度效。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保持适度支出强度,增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在促进科技创新、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调节收入分配上主动作为,抓实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工作,党政机关要坚持过紧日子。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关系,多渠道补充银行资本金,完善债券市场法制,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的金融支持,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我们要合理把握宏观调控节奏和力度,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努力实现最优政策组合和最大整体效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十三五”收官在即,“十四五”大幕将启。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上,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齐心协力,开拓进取,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推动我国经济劈波斩浪、行稳致远,奋力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
《 人民日报 》( 2020年12月23日 01 版)
各界评论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把握重点任务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构建新发展格局明年要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经济工作作出了重要部署、明确了重点任务,指明了努力方向和工作着力点。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抉择,也是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提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既是对我国发展新机遇新挑战的深刻认识,也是对我国客观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的自觉把握,是对“十四五”和未来更长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战略、路径作出的重大调整完善,是着眼于我国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我国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对于促进世界经济繁荣,都会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重大工作部署。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紧紧围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来展开,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重点任务抓好抓实:一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充分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坚持战略性需求导向,确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着力解决制约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重大难题。二是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统筹推进补齐短板和锻造长板,针对产业薄弱环节,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在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搞出更多独门绝技。三是坚持扩大内需这个
各界评论
战略基点,在合理引导消费、储蓄、投资等方面进行有效制度安排,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四是全面推进改革开放,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五是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保障粮食安全。六是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支持平台企业创新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支持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同时要依法规范发展,健全数字规则。七是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地制宜、多策并举,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八是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抓紧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把握重点任务,结合实际不折不扣贯彻落实,我们就一定能在开局之年见到新气象。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要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要更加注重以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在一些关键点上发力见效,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使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经过几代人一以贯之、接续奋斗,我国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们要继续艰苦奋斗,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我们就一定能为“十四五”开好局,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 人民日报 》( 2020年12月24日 01 版)
各界评论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
——论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一大优势,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保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中国经济是一艘巨轮,体量越大,风浪越大,掌舵领航越重要。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战略定力,准确判断形势,精心谋划部署,果断采取行动,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付出艰苦努力,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实践告诉我们,党中央权威是危难时刻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的根本依靠,在重大历史关头,重大考验面前,党中央的判断力、决策力、行动力具有决定性作用。实践充分证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决策部署是完全正确的,党中央具有驾驭复杂局面的娴熟能力,具有引领中国经济巨轮破浪前行的高超智慧,这是我们战胜一切风险挑战的主心骨。当前,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交织,我国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越是形势复杂、挑战严峻,越要发挥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定海神针作用,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确保中国经济巨轮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能不能驾驭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能不能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从根本上讲取决于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得好不好。”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就要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
各界评论
制。经过这些年探索实践,我们党已形成一整套成熟的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在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方面切实贯彻“两个维护”的要求,从体制机制上保证党在领导经济社会发展中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坚持和完善党中央关于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具体制度,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就要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要增强政治意识,提高政治站位,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切实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到行动上,重视从讲政治的高度做经济工作,善于用政治眼光观察和分析经济社会问题,真抓实干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到经济工作各方面。督查、督导等工作要规范进行,讲求实效。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专业化能力,努力成为领导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行家里手,增强补课充电的紧迫感,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自觉赶上时代潮流。要抓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有效防范化解各类经济社会风险,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工作,坚决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
明年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新的伟大征程。前进道路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我们就一定能保证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为“十四五”开好局,奋力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
《 人民日报 》( 2020年12月25日 01 版)
各界评论
深化规律认识,确保新开局
今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形势、艰巨繁重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我国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
会议鲜明提出了严峻挑战下做好经济工作的五大规律性认识:党中央权威是危难时刻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的根本依靠;人民至上是作出正确抉择的根本前提;制度优势是形成共克时艰磅礴力量的根本保障;科学决策和创造性应对是化危为机的根本方法;科技自立自强是促进发展大局的根本支撑。
明年世界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复苏不稳定不平衡,疫情冲击导致的各类衍生风险不容忽视。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必须深刻把握这五点规律性认识,办好自己的事,坚定发展信心。
在宏观政策取向上,相比以往,这次会议在保持连续性、稳定性的基础上,又新增加了一个“可持续性”。
定调2021,中国经济这么干
——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任务部署
来源: 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2月18日电 2021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如何确保“十四五”开好局?明年经济工作着力点和发力点在哪?
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结今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1年经济工作,传递出中国经济发展清晰而鲜明的信号。
精神解读
这是在福建福州举行的第三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拍摄的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览会(10月12日摄) 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北汽昆明基地新能源车辆生产线(12月3日摄) 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着眼发展全局,赢得新优势
会议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明年要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抉择,事关发展全局。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明年重点任务之首。
董煜认为,关键要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创新科技攻关模式,加强包括国家队、领军企业和中小企业在内的协同联合创新。
精神解读
游客在海南三亚国际免税城购物(10月5日摄) 新华社记者 郭程 摄
“可持续性,这体现出中央不只是关注短期经济波动和逆周期调节,而是要完善宏观调控的跨周期设计和调节,把短期调控和长期发展结合起来,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的长期均衡。”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王军说。
会议上政策操作“不急转弯”等表述引人关注。王军分析,我国经济稳定恢复的同时,还有一些领域和行业没有完全恢复到常态。因此,前期为应对疫情出台的一些宏观政策不能急于退出,要把握好政策时度效,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
财政政策方面,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执行副院长董煜分析,当前一些地方财政收支压力加大,财政政策要与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相结合。一方面,政府该花的要花,特别是保
参观者在福建省福州市一家高新技术企业了解移动互联无线产品(9月22日摄) 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
障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另一方面,该省的要省,
抓实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工作,党政机关要坚持过紧日子。
货币政策方面,会议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
王军说,在灵活适度的基础上,这次会议还强调了精准、合理,提出要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今年在应对疫情冲击宏观杠杆率阶段性上升背景下,明年更要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的关系。”
构建新发展格局,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基础。会议指出,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专家分析,既要着眼于尽快解决“卡脖子”问题,又
精神解读
7月27日,第七届宁夏种业博览会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县种子小镇泰金种业产业园开幕,这是参会者在展览现场了解种子产品。 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要在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发挥优势产业引领作用,产生以点带面的积极效应。
构建新发展格局,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是重要支撑。会议明确,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强调要把扩大消费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结合起来。
“这体现了扩大消费和改善民生的有机统一,着眼于解决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的难点、堵点,以人民生活品质的升级带动消费结构的升级。”董煜说。
会议还提出,必须在合理引导消费、储蓄、投资等方面进行有效制度安排。王军分析,这说明中央着眼于体制问题强化需求侧管理。不是简单刺激消费、超前消费,而是从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深层次矛盾入手,用改革的办法疏通难点、堵点。
在黑龙江省宁安市合众粮食贸易有限公司,农民装卸玉米粒(10月27日摄)。 新华社发(张涛 摄)
坚持问题导向,实现新突破
坚持问题导向、抓住关键重点,成为这次会议的一大突出特征。
在粮食安全问题上,会议聚焦种子和耕地,提出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等着眼长远的战略举措。
游客在海南三亚国际免税城购物(10月5日摄) 新华社记者 郭程 摄
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推动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董煜指出,“十四五”将更加着眼于突破改革的重点、难点,推动重大改革任务的落实。
精神解读
这是8月28日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拍摄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城北感恩社区(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副司长孙好勤说,我国种业自主创新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差距,特别是核心技术创新不足,亟须加大育种核心技术创新。
“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会议指出,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并强调“要依法规范发展”。“近年来,一些平台企业等发展迅速,但也显现出无序扩张苗头,一定程度上导致‘赢者通吃’局面。防止对中小企业创新活力造成抑制,要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王军说。
会议瞄准解决好大城市住房问题,在强调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同时,重点部署了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提出“加快完善长租房政策”等举措。
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刘洪玉认为,土地供应多元、筹集渠道和供应主体多元的保障性租赁住房,可以为百姓提供更加丰富灵活的住房选择。要把握“保障性”和“租赁”两个关键词,保障性应着重体现面向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大学生、新市民等群体的基本住房保障,租赁则更加强调满足居住需要的独特属性。
在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方面,会议从根本和源头上作出部署,明确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
这是11月5日拍摄的河北雄安新区容东片区安置房项目建设现场(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构,以及大力发展新能源,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等。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主任王小广说:“会议抓住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一系列重大改革和发展的关键举措,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将推动我国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实现发展新突破、开创发展新局面。”(记者赵超 陈炜伟 安蓓 于佳欣 于文静 王优玲)
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
来源: 经济日报
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2021年宏观政策的取向如何,备受关注。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明年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准有效,不急转弯,把握好政策时度效。
多位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此次宏观政策的取向较以往新增加了“可持续性”,体现出中央不只是关注短期经济波动与逆周期调节,而是从完善宏观调控跨周期设计和调节出发,将短期调控与长远发展结合起来,努力实现稳增长与防风险的长期均衡。
精神解读
让宏观政策逐步回归常态
常规的稳增长政策举措,对于我国经济恢复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前,我国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经济运行趋向常态。在经济恢复常态化运行的情况下,使宏观政策逐步回归常态。”在12月19日召开的中国经济年会上,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说。
韩文秀表示,宏观政策之所以要保持“可持续性”,是考虑到经济逐步恢复常态化运行,需要稳妥退出一些临时性的救助政策,这是完善宏观调控跨周期设计和调节,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的内在要求。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合理区间”,应当是与供需实现高水平动态平衡相适应的增长区间。目前,供求关系仍处在需求不足的状态,要进一步抓好扩大内需的工作,解决好需求不足的矛盾。
“在此过程中,中国经济将呈持续回升的运行态势,当生产能力得到比较充分利用、就业得到比较充分保障的时候,即可将其确定为合理增长区间。在这个区间,宏观经济政策会大体转向以稳定为主。”张立群表示,常态化
要实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这一目标,离不开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
今年以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运行产生了较大冲击。在此背景下,党中央准确判断形势,精心谋划部署,果断采取行动,提出了一系列非
今年二季度以来,我国经济恢复性增长不断加快。这背后,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持续加码密切相关,与此同时,某些领域资产泡沫有所抬头的苗头也须加以重视。
在此背景下,是继续保持之前的政策取向不变,还是踩刹车在政策执行上“急转弯”?对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
“‘不急转弯’就是要把中国经济强大的韧性和高成长性充分发挥出来,不要急于踩刹车,这一点我认为很重要。”张立群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不急转弯”,有利于把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保持下去,有助于促进国内市场加快恢复回暖。
“在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准有效,把握好政策的时度效,防止出现‘政策悬崖’。”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表示,在去年“提质增效”的基础
精神解读
把握好宏观政策的时度效
上,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了“更可持续,保持适度支出强度”的表述,这与政策“不急转弯”的基调相一致。同时,稳健的货币政策强调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如何进一步提高宏观政策的实施效果?张立群建议,要把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发挥出来,充分运用好宏观经济政策逆周期调节的功能,通过加强政府投资来带动企业投资、带动就业、带动居民消费,特别是要增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的财力保障,补短板、强基础。
宏观政策的本质在于贯彻新发展理念,强调高质量发展而非“强刺激”,未来应更加注重新经济领域的增长和经济内部结构的优化调整。
实现供给与需求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来源: 经济日报
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
实现供给与需求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关键是要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基于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党中央及时作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判断,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战略性部署,有效改善了供求关系。
专家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主要矛盾仍然在供给侧,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方向,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要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通过将产业升级与居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相结合,不断满足国内居民对高品质产品与服务的需求。”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表示。
在近日召开的中国经济年会上,商务部副部长钱克明表示,当前我国供给结构还不能完全满足需求结构变化,要加强供需匹配,让居民愿意消费。增加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推进产业创新升级,加快发展文旅休闲、体育健康、育幼养老和生活服务业,完善商贸流通网络,补齐城乡区域流通设施短板,健全供需循环机制。
实现供给与需求更高水平动态平衡,要高度重视需求侧管理,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完善相关政策支撑体系。我国是全球最大最有潜力的消费市场,居民消费优化升级与现代科技和生产方式相结合,蕴含着巨大增长空间。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面对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的深远影响,单纯依靠“三去一降一补”,已经难以满足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提升的需求。在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的同时,注重需求侧管理,打通堵点,补齐短板,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向更高形态发展的结构之变。
“及时启动中长期、涉及制度优化的需求侧管理工作,有利于缓解当前需求和供给之间的长短错配问题,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也有助于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温彬表示。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形成
精神解读
强大国内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必须在合理引导消费、储蓄、投资等方面进行有效制度安排。会议明确要求,要把扩大消费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结合起来。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费购买的规定,充分挖掘县乡消费潜力。要增强投资增长后劲,继续发挥关键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表示,短期需求管理政策具有其局限性,难以成为持续扩大市场需求的有效动力。比如,消费价格补贴政策可能使未来将要消费的一些产品在当期支付,导致消费转移和消费替代。因此,要超越短期需求管理,将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进行深层次关键环节的改革。
刘元春认为,要有动态平衡观和总体结构观,寻找扩大内需的动态有效路径。这就要求处理好储蓄、投资、消费三者的平衡关系,而不是将其理解为此起彼伏的简单替代关系。
“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经济活动中,消费既是终点,也是新的起点;是加快释放内需潜力、增强经济发展动力的主要着力点,也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抓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表示,在新形势下,特别是在全球化遭遇逆流的情况下,过去那种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国际大循环动能在减弱。要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尤其要打通制约经济增长的消费堵点,以消费升级来引领供给创新,通过供给来创造消费新的增长点,持续增强社会再生产的循环动力,实现更高水平供需平衡。
王一鸣表示,既要发挥总量政策的作用,也要推动结构性改革释放需求潜力。在总量政策层面,要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不搞急转弯。在制度性改革层面,有四个方面迫切需要推进。一是要加大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二是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三是要坚持“房住不炒”政策,降低高房价和居民高杠杆对消费的挤出效应;四是要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释放消费潜力。
“我国拥有超大规模市场和完备的制造业体系,供给侧和需求侧共同发力、相互促进,形成牵引力,将促进我国经济在未来产生更大的爆发力。”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说。
精神解读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来源: 经济日报
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1年经济工作作出总体部署,在八大重点工作任务中,“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处于首位,这令广大科技工作者十分振奋。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赵刚认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我国在新发展阶段的重大课题。现阶段,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产业链和科技交流等造成了巨大冲击。“这些重大变量促使我们重新设计我国未来科技发展方向。”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要充分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和新型举国体制优势。
赵刚表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组织攻坚“两弹一星”等重大项目,体现了举国体制的优势。实践证明,重大科技课题仅依靠一个企业、一个科研机构或者一个高等院校,很难组织完成。只有国家作为创新资源的组织者,才有可能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来解决重大问题。进入新世纪后,在新型举国体制下,我国又取得了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导航等重大科技项目的成功。
“我国现存的一些‘卡脖子’技术问题,如芯片、新材料、生物医药、航空发动机等,已经存在很长时间。在新形势下,我们要统一思想,凝心聚力,一起来解决‘卡脖子’问题。”赵刚说。
赵刚表示,我们过去强调“自主创新”,现在强调“科技自立自强”。这个变化意味着,我国科技不但要立起来,还要强起来;不仅是高铁跑起来、大飞机飞起来,里边的核心技术、核心装备零配件也要自己能够做出来。
人才是第一资源。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需要用好哪些人才?
“战略科技力量包括三部分力量,一是战略科学家,是能指明方向、能组织攻关大协作的人才;二是科技骨干力量,他们能承上启下、能在细分学科技术领域带队攻关;三是科技辅助力量和配合力量,他们是实验队伍和工匠型人才。”赵刚表示,如何通过国家力量组织这些高端人才,是需要尽快解决的一个难题。
“如何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其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有提出,比如提到要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要加快国内人才培养,要完善激励机制和科技评价机制,这些都是我们正在做的工作。”中华国际科学交流基金会副秘书长、研究员汪斌表示,培养科技人才,不仅要注重科技高端人才和科学家的培养,工程师的培养也同样重要。
精神解读
都是我们正在做的工作。”中华国际科学交流基金会副秘书长、研究员汪斌表示,培养科技人才,不仅要注重科技高端人才和科学家的培养,工程师的培养也同样重要。
“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离不开优秀工程师,从‘两弹一星’到‘嫦娥奔月’,从青藏铁路到‘复兴号’动车组,中国是制造业大国,无数工程师在国家建设中付出了卓绝的努力。”汪斌说,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工作任务将激励全中国5000万工程师群体继续为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新贡献。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应从何做起?
赵刚认为,有三点需要特别着力。
一是建设国家实验室。过去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不是独立法人,而是依托某个单位,很难做到跨部门、跨区域和跨领域协作。建议每个重大领域都独立设立国家实验室。作为国家顶级科研机构,不仅自己搞研究,还要组织全国甚至全世界的科技力量协同作战。
二是要布局基础研究。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链的源头环节,目前我国源头创新不足、原创能力不够。要重点布局一批基础学科研究中心,通过稳定持续的投入,支持科学家安心坐冷板凳搞科研。
三是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企业对于哪些技术“卡脖子”更了解、更熟悉,也更有紧迫感。鼓励企业牵头组织创新联合体,承担解决重大的、战略性的课题,并迅速市场化、产业化。
精神解读
统筹推进产业链供应链补短板锻长板
来源: 经济日报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如何理解“自主可控”?补齐短板锻造长板应如何统筹推进?
经过多年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并深度融入世界产业分工体系,成为国际产业链供应链重要一环。完备的产业体系、强大的动员组织和产业转换能力,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提供了有力保障。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在日前召开的中国经济年会上表示,我国完整的产业体系和强大的供给能力,为全球抗击疫情作出了重要贡献。
“抗击疫情和大国博弈使我们深刻认识到,作为一个大国,要构建新发展格局,应当形成完整而有韧性的产业链供应链,特别是在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命脉的重点领域,要自主可控。我们要两手抓两手硬,统筹推进补齐短板和锻造长板。”韩文秀说。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苗圩表示,疫情阻击战实际上也是在打后勤保障战。疫情的严峻考验,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了制造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深刻认识到制造业门类齐全的重要性。
“由于各国资源禀赋的差异,全球产业链价值链本应是各有分工相依相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但目前全球价值链供应链体系存在极大的政治风险,部分国家借助优势地位意图阻断中国向产业链高端攀升。”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经济学院教授张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能否在重点产业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中的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具备系统性、可持续的自主能力,已经上升为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重要内容,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必须优先布局的重大战略。
“一国国内产业链的完整性优势和自主可控优势,愈发成为影响一国产业链国家安全的关键因素。”张杰认为,“自主可控”不同于“完全可控”,强调的是要补齐关键领域短板,在对国家安全和国计民生具有重要影响的关键产业的核心技术环节具有自主可控能力。唯有如此,才能与发达国家在产业链里形成均等博弈的态势,才有能力去继续推动全球产业链的升级和发
精神解读
展,才能更好地保障最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权利。产业链安全问题,也是全球大多数国家的共同诉求。
当前,我国产业链供应链还存在诸多“断点”“堵点”“痛点”,部分核心环节和关键技术受制于人,产业基础能力不足,国民经济循环不畅,存在结构性失衡。张杰认为,“卡脖子”问题,既集中在高技术行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部门,也表现在传统制造业部门;既表现在高端生产装备以及关键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和相应的产业技术基础等“硬”科技方面,也表现在工业软件、操作系统和基本算法逻辑等“软”科技方面。
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必须统筹推进补齐短板锻造长板。专家们表示,补齐短板,就是要在关系国家安全的领域和节点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国内生产供应体系,在关键时刻可以做到自我循环,确保在极端情况下经济正常运转。锻造长板,就是要巩固提升优势产业的国际领先地位,锻造一些“杀手锏”技术,在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搞出更多独门绝技,持续增强高铁、电力装备、新能源、通信设备等领域的全产业链优势。
科技部副部长李萌表示,要以自主可控的创新链,保障安全稳定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以鼎新倒逼革故,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布局补短板锻长板并重的创新链,促进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发展。
苗圩表示,要实施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加强应用牵引、整机带动,夯实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等产业基础,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处理好单点突破和完整产业链构建之间的关系,把星星点点的“珍珠”穿成完整的“项链”。加强上下游企业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上的深度合作,做好技术创新突破与产业化之间的协同,强化共性技术供给。
张杰认为,从区域布局来看,利用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以及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方面逐步积累的综合优势,发挥东北地区在关键资源、生产装备等方面长期形成的互补优势,再对接中西部地区在劳动密集型环节和资源密集型环节所具有的独特优势,我国完全可以构建连接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产业链、供应链循环体系,为扩大内需奠定坚实基础。
精神解读
2021 年第 1 期
总第 11 期
《一起学习》
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