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2024第3期科技资讯

其他分类其他2024-03-29
326

重金属污染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

赛恩斯环保

Science Environmental

科技资讯

2024年第3期
总第42期

企业文化

2024年第3期

科技资讯

2024年3月 第3期

经营理念:
   持续满足客户需求
企业目标:
   重金属污染防治领域的领航者
核心价值观:
   艰苦奋斗  共创共享
企业精神:
   专业 创新 务实 高效
人才理念:
   人品第一  德才兼备

政策法规

目录

CONTENTS

· 一图读懂 | 2024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 新质生产力,一图看懂!
· 工信部发布2023年有色金属行业运行情况
· 全省科技创新工作会议在长沙召开

热点资讯

· 一图读懂丨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
· 《我国支持科技创新主要税费优惠政策指引》发布
· 事关民营经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这样说
· 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长沙2024年这样干!
· 湘江新区人才政策十条和湘江英才卡八大福利

· 环保行业2024,瘦身、转型和增效|青山
· 水处理江湖,为什么开始卷轻资产模式了?
· 2023年土壤和地下水修复行业评述及2024年发展展望

市场动态

行业创新

· 利用催化铁碳微电解共沉淀处理含氟及多金属酸性废水
· 高盐废水处理中的盐水分离技术
· 【新方向】利用高级氧化技术处理净水中的土臭素和 2-甲基异莰醇

01
03
06
09
12

15
17
19
20

22
27
32

39
42
45

1

一图读懂丨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

政策法规

 1

 2

来源:湖南生态环境

第四部分 成果转化
一、增值税
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免征增值税政策一、企业所得税;
二、企业所得税
企业以技术成果投资入股递延纳税优惠政策 ;

第一部分 创业投资
一、企业所得税
公司制创业投资企业投资初创科技型企业按投资额70%抵扣应纳税所得额政策
公司制创业投资企业投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按投资额70%抵扣应纳税所得额政策 ;
合伙制创业投资企业的法人合伙人投资初创科技型企业按投资额70%抵扣应纳税所得额政策 ;
合伙制创业投资企业的法人合伙人投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按投资额70%抵扣应纳税所得额政策 ;
在特定区域内开展公司型创业投资企业有关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试点。
二、个人所得税
有限合伙制创业投资企业个人合伙人投资初创科技型企业按投资额70%抵扣应纳税所得额政策
天使投资人投资初创科技型企业按投资额70%抵扣应纳税所得额政策 ;
合伙制创业投资企业个人合伙人可选择按单一投资基金核算税收优惠政策。

政策法规

 3

 4

《我国支持科技创新主要税费优惠政策指引》目录

2

《我国支持科技创新主要税费优惠政策指引》发布

第二部分 吸引和培育人才优惠
一、企业所得税
将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比例由2.5%提高至8%。

第三部分 研究与试验开发
一、增值税
研发机构采购设备增值税政策;
二、企业所得税
企业投入基础研究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设备、器具一次性税前扣除政策、企业外购软件缩短折旧或摊销年限政策;
三、个人所得税
由国家级、省部级以及国际组织对科技人员颁发的科技奖金免征个人所得税政策
四、进口税收    
进口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教学用品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政策 ;
五、其他税费
非营利性科研机构自用房产土地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政策。

3

事关民营经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这样说

 5

 6

政策法规

企业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企业所得税分期纳税政策 ;
三、个人所得税
高新技术企业技术人员股权奖励分期缴纳个人所得税政策 ;
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减征个人所得税政策 ;
职务科技成果转化股权奖励递延纳税政策 ;
个人以技术成果投资入股递延纳税政策 ;
四、其他税费 
专利收费减免优惠政策 ;
申请费、发明专利申请实质审查费、年费和复审费减免政策;

第五部分 重点产业发展
一、增值税
制造业、科学技术服务业等行业企业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
二、企业所得税
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 ;
制造业和信息技术传输业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 ;
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
三、进口税收
重大技术装备生产企业和核电项目业主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政策。

来源:中国政府网

政策法规

 7

 8

政策法规

来源:中国政府网

 9

10

政策法规

日前,全市高质量发展暨招商引资大会召开,会上印发了《2024年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工作要点》,明确了十项重点任务,目标实现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13%左右;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00家,力争总量达100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210家;新增各类科技研发机构(科技研发平台和企业研发中心)800家,企业研发中心总量达130家,其中三类500强企业研发中心30家;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4件,技术合同成交额占GDP比重达8.6%;人才总量达328万。

4

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长沙2024年这样干

政策法规

11

12

来源:科普长沙

政策法规

5

湘江新区人才政策十条和湘江英才卡八大福利

政策法规

13

14

来源:K创联盟

热点资讯

来源:生态环境部

15

16

1

一图读懂 | 2024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热点资讯

17

18

2

今年两会期间,“新质生产力”无疑是最大的热点之一,引发了大家的广泛讨论。相对于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到底“新”在何处?它由什么催生,又有哪些特征?一图全解,让我们一起学习↓↓↓

新质生产力,一图看懂!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会议指出,2023年全省科技战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关于湖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全力打好科技创新攻坚仗,“五大标志性工程”落地见效,“4+4科创工程”加快实施,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产业链“卡脖子”难题加快突破,科技湘军品牌效应不断增强,科技成果转化

热点资讯

19

20

4

热点资讯

全省科技创新工作会议在长沙召开

3月25日上午,2024年全省科技创新工作会议在长沙召开。省科技厅党组书记李志坚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和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崛起座谈会时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讲话精神并作工作报告,省科技厅厅长朱皖主持会议。

3

工信部发布2023年有色金属行业运行情况

一、生产保持平稳。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有色金属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增幅较工业平均水平高2.9个百分点。十种有色金属产量为7470万吨,同比增长7.1%,首次突破7000万吨。其中,精炼铜产量1299万吨,同比增长13.5%;电解铝产量4159万吨,同比增长3.7%。

二、价格出现分化。2023年,铜、铅现货均价分别为68272元/吨、15709元/吨,同比分别增长1.2%、2.9%;铝、锌、工业硅、电池级碳酸锂现货均价分别为18717元/吨、21625元/吨、15605元/吨、26.2万元/吨,同比分别下跌6.4%、14.0%、22.5%、47.3%。

来源:中国有色金属学会

三、矿产品进口增长,铝产品出口同比下降。2023年,有色金属进出口贸易总额3315亿美元,同比增长1.5%。进口方面,铜精矿、铝土矿进口实物量分别为2754万吨、14138万吨,同比增长9.1%、12.9%;出口方面,未锻轧铝及铝材出口量567.5万吨,同比下降13.9%,但降幅较前三季度收窄1.5个百分点。

热点资讯

来源:科技湖南

21

22

会议强调,全省科技战线要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为契机,以实施“五大标志性工程”为总揽,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突破,以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目标,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省战略为支撑,大力实施创新提升行动,强化顶层设计、统筹协同和评估问效,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营造开放创新生态,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不断提升,创新活力动力持续激发,全域创新布局逐步优化。全省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4.2%、突破1100亿元,增速居全国第5位;研发投入强度提升至2.41%,排名由全国第12位跃居第9位;高新技术企业净增超2400家,总数突破1.6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突破3.3万家,增长70%;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近4000亿元,增长50%,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

会议强调2024年的主要工作目标是:着力突破一批原创性引领性颠覆性技术,解决一批“卡脖子”技术难题,转化一批高价值科技成果,建成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培育一批科技领军企业,推动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力争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2%以上,突破关键核心技术100项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左右,净增高新技术企业超1000家,在湘高校经认定登记技术合同在本省转化占比50%以上。

1

环保行业2024,瘦身、转型和增效|青山

市场动态

导读:从去年底到今年初,陆续与很多企业负责人和管理层交流,对于新的一年,方向基本上明确,战略的重心明显不再只是市场的拼杀。从中不难看出一些共同的方向,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概括:瘦身、转型、增效。这是经历过落空的一年后极其务实的反应,了解下来,行业在逐渐走出迷茫,并积极应对变局。

一、瘦身健体:不是变瘦,而是变强

过年期间,贺岁片《热辣滚烫》导演贾玲的变身式瘦身颠覆银屏,点燃无数观众瘦身重生的斗志,而这一励志主题的本质是贾玲对媒体采访说出的那句“她不是变瘦了,她只是变强了。”
这句关于“变瘦和变强”解读,同样十分契合当下很多环保企业处境。对于很多规模驱动型、多业务型企业,在市场趋势掉头之际,不得不面对一件事——瘦身健体。
在上半场的增长逻辑下,不少企业历史遗留问题不少,有很多短板需要补上。传统的搭积木、堆规模的模式愈加地不合时宜,企业需要砍掉低效累赘、非主业和不良资产的部分。
这种转变在一些头部企业的年度会议上也有所体现,以北控水务集团为例,据北控水务官方订阅号消息,其2024年年度工作会以“生存·提效·发展”为主题,可见北控水务也把“生存”放在了首位。工作会上,北控水务集团总裁周敏作了《大变局下的战略迭代与核心举措》的主旨发言,强调集团要全面实现资产提质增效

从今年开始,转型升级战几乎是摆在所有环保企业眼前的要紧事。 一方面传统业务模式增长乏力,另一方面环保新需求、新要求逐渐释放。在此背景下,行业在逐渐进入到新的循环中,环保企业将会普遍面对行业性转型的时代推力。 转型不是完全转入到新的行业中,而是转入一种新的发展模式中,能够兼顾传统业务和创新业务,兼顾当下和未来,兼顾增量和存量的转变。
环保企业需要根据市场变化和技术进步,调整自身的发展战略和业务模式,寻找新的增长点和价值创造点,打造一个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差异化优势的品牌形象,提升自身在行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上半场是行业时代性的机遇释放,下半场是个性化的机遇创造,环保企业需要借助自身的革新能力开启下一个新征程。例如两种路径,一种是技术装备化,这是行业讨论已久的一条转型路径,但是一直以来争论多而真正的实践者少,实践者之中,精益者更少。
另一种是利用数字化技术的技术升级、软件硬件化等,实现产品和服务的高质量、高效率、高附加值。数字化路径的探索尚处于发展初期,从目前的一些案例看,环保企业在这个方向的升级有很大机会,具备场景优势,其中跨领域的综合型人才是打赢升级战的关键。

如前文所述,瘦身的本质是为变强,蜕变成一个新的企业,进而迎接新的挑战,轻装上阵再出发而瘦身健体一定少不了另一个重要维度,即组织的强健。环保下半场的激战在一定程度上是团队的较量,一个稳固得力的团队是打赢下半场转型升级战的关键。
环保企业需要优化自身的组织结构和运营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成本和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增强其在市场上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不难发现,那些最终能稳定交付和盈利的项目、或者说企业的事业群,背后离不开靠谱的关键人才和团队。一个项目在不同的团队手上,最终的经济效益是不一样的。所以有头部企业也在做水厂管理培训方面的事,一方面升级自身的管理运营水平,一方面向行业赋能。

市场动态

与保值增值,做好客户经营,聚焦客户全周期管理,加强存量经营,升级资产结构布局,同时打造云-链-端新运营范式,兼顾优化组织与人才结构。周敏表示,今年是集团正式开启轻资产转型“元年”,联合专业公司推动技术产品化和产品市场化。

23

结合另一个动作更能看出北控水务瘦身健体的行动计划,即转让所持南京市政设计院股权。2024年1月8日,据北京产权交易所,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99.172%股权挂牌转让,转让方为北控水务发展有限公司。

商业界有一个说法,即好的商业模式往往一句话就能讲清楚。让业务变简单、变清晰、变精练,几乎成为环保行业大小企业的一个共识,因为这意味着安全持久。

24

目前环保行业初步具备提供高质量服务的能力和人才。未来伴随着企业竞争淘汰,另一幅景象是人才的重新排列组合,最终的胜利者一定也是那些能汇聚人才的企业。

二、转型升级:理牌面,辩方向,抓关键

近两年越来越多的企业感觉到不适感,一方面是面对时局的无从应对,另一方面是面对未来的无从着手。
从青山研究院对各领域各类企业的调研观察来看,环保企业面对的是一种空前复杂的局面,竞争激烈是其中的一方面。 
这种局面,将考验企业的极限生存能力,环保行业真正的增效激战拉开大幕,增效也是近两年各个场景下环保企业提得最多的战略词汇一方面,环保行业的天花板已现、竞争加剧,企业要在绝地中求生存,效率升级的紧迫性直逼眼前。 另一方面,环保的顶层规划走势在从建设进入监管,而监管的压力最终传导至运营成本上,降本增效的需求变得强烈。
可以说,这场增效之战是一次时代之变、发展之需、生存之危集中爆发的巨大考验,是数万环保企业的终局之战。

市场动态

25

关于方法论,青山研究院一直在保持研究,目前观察下来以下几个点至关重要:
一是理牌面,盘点自己手上有什么牌可以打,转型升级不会凭空而来,是基于已有和潜在资源的再造重生。
二是辨方向,在一个更长的时间维度上看企业发展方向,因为在当前背景和现有要素中已经难以看见新方向。
三是抓关键,知道自己被行业需要的关键,在夯实立命之本的同时,抓住最好的破局点。大多数时候,不管企业规模多大,成功的转型升级往往都是单点突破。

26

长久以来,效率一直是环保行业的核心痛点,大部分的困境本质上是效率问题
环保上半场的充分竞争确实给降低治理成本带来了益处,但在一定程度上而言,只是浅层次地解决了投资成本的问题,一些恶性竞争、低价竞争其实埋藏了巨大的隐患。 而在低质量机制下的竞争,非但没有触及运营成本的解决,甚至是与“降本增效”的宗旨是相悖的。 同时,在粗放的发展机制下,很多环保企业的战略、管理、研发等维度存在升级增效空间。 
因此,在进入下半场后,围绕资产运营的效率升级将成为需求端和供给端共同的诉求,由此产生的效率战争,这将成为环保行业下一阶段的核心驱动。
生存艰难和转型迫切的双重压力下,增效之战是环保企业退无可退的存亡之战。

三、增效激战:打破瓶颈,顺应趋势

四、结语

对于2024年,挑战仍然不小。中国银行研究院表示,2024 年经济还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期,重点领域风险化解需要时间,经济依然面临一定下行压力,加大稳增长力度仍有必要。
环保行业也在经济规律的大周期中完成自身小周期的演变,虽然挑战仍然存在,但方向也逐渐明晰。 现在南北大部分地区仍然春寒料峭,但很多人出征的激情已经火热。 我们无法决定行业规律、市场冷热,唯一能决定的就是自己的行动力和创造力。未来300天我们继续并肩作战。

来源:青山产业评论

1、水处理行业的区域性
水处理行业经常提及政策性,与之伴随的另一个特性是区域性。 因为各地水处理项目从源头到落地过程中的规划、投资、监管都是由地方政府负责,当地企业具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尤其是国企。 
2、地方水处理企业的崛起
相对于全国性的水龙头,地方水处理企业规模较小,但在当地市场的优势地位不容小觑。 其发展历程可谓是后来者居上,目

青山研究院每年都会对环保各领域的亿级订单做统计分析,以辅助了解市场变化。
从亿级订单规模情况看,到 2023 年,水处理头部市场蛋糕仍然在变大。
2020 年 - 2023 年,水处理领域亿级订单的数量分别是 409、414、605、801 个,亿级订单的总体规模分别是 1049.54、1114.4、1608.79、2537.93 亿。
这似乎与行业宏观走势和企业的微观境况不相符,因为水处理企业的业绩普遍在 2022 年即到达拐点,但进一步分析,则可以在更深层面找到答案。
在亿级订单数量增长的同时,市场玩家数量也在逐年增加,且来路更多样,分析归纳下来,主要呈现三个显著特征:
一是 EPC 是最多的项目模式,在青山研究院统计到的过去 3 年 2229 条亿级订单中,EPC 项目占比 42.58%,PPP 项目和 BOT 项目合计占比 5.97%;

市场动态

27

28

二是工程基建类企业是亿级项目的主要中标单位,以江苏省 2023 年水处理领域亿级项目为例,59 个项目中有 55 个由工程基建类企业中标;
三是各省市的亿级订单大部分中标者来自省内,2023 年水处理领域,浙江的亿级订单有 7 成由本省企业中标。
从中可见,水处理市场僧多粥少的局面还在加剧,且市场仍然体现出极为明显的区域化。
这种变化带来的压力在水处理上市公司中也有明显体现,如京源环保、万德斯、金达莱、华骐环保、维尔利、博世科等。
另一方面,地方性的水处理企业则表现出相对良好的业绩状况,如江南水务、重庆水务、国中水务、兴蓉环境等。
在市场白热化、区域化加剧之下,行业竞争格局、市场需求状况、企业的处境均发生改变。

一、市场规模变大,企业业绩减少 
水处理江湖白热化、区域化加剧

二、百家争鸣时代将开启重资产模式的瓶颈与突破口

结合水处理领域近几年亿级订单的情况以及上市公司公布的数据分析,水务领域在从龙头引领逐渐进入百家争鸣的时代。

2

水处理江湖,为什么开始卷轻资产模式了?

导读:水处理江湖,为什么开始卷轻资产模式了?简单来说,因为这一领域在进入新阶段。自水十条等政策发布以来,水处理领域开启将近十年的高速发展,如今已行至转折点,市场状况和行业格局均在发生变化。

在水处理江湖的风云巨变之下,一个微妙且关键的现象是,近几年水龙头企业提出轻资产转型战略并在极力推进有关举措。
今年年初,光大水务宣布公司在境内外市场落实多项轻资产业务,成功对外输出工业废水治理方面的技术与经验,针对「工业+泛水」等领域探索布局取得良好进展。
首创环保集团同样在进入“十四五”以来,开启了“轻重并举”的发展之路,努力由传统的投资驱动向能力驱动转型。
去年 7 月,首创环保集团对外表示,集团在依托多年来在运营、产品研发等方面的深厚积淀,积极拓展修复、环卫、大气、智慧环保等新业务,并开展委托运营、工程、咨询、EPC+O 等轻资产模式实践,已斩获各类轻资产项目超 30 个,轻资产业务贡献占总营收比例创历史新高。
坦白说,如果完全从体量庞大和深入基因的重资产模式向轻转变并非易事,甚至听起来不可思议,难以在产业逻辑上说得通。
事实上,水龙头们启动轻资产转型的本质是为了继续站稳在产业链的地位。所谓“龙头”,表面上是业绩规模独占鳌头,本质上是产业链的地位和对行业的影响力
随着行业发展,水处理领域产业链的高地也在发生转变,头部企业的核心优势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经验,水处理领域发展早期,专业企业并不多,外资企业具有较高市场地位,最早进入这一领域的企业最先完成经验的积累,形成先发优势,一批民营企业最早参与到这个阶段,因此行业早期一部分头部企业是名企。

三、水龙头轻资产转型背后
产业链高地变迁,效率战争拉开序幕

市场动态

29

30

前来看,不少地方地方都有了规模可观的水处理平台公司,其中一部分已经上市,更多是地方资产投资管理平台。

相对而言,这是一个比全国性重资产龙头企业“更重”的群体,注定要在重资产模式中大卷特卷。 
3、统一规划到精准管控
环保行业包括水处理领域从粗放到精细,一方面依赖产业发展升级,另一方面须依托于政府的管控。
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地貌、人口经济等因素差异很大,一个省堪比国际上很多地区的一个国家,因此,因地制宜、因地施策是必要的管控模式。
3 月 17 日,两办公布《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提出“实施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的环境管理制度,是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举措。”
这意味着环保政策监管从统一规划到精准管控,属地化、差异化特征更加明显,水处理领域作为环保的重要板块也会受到影响。
总体而言,国情的特殊性主导着水处理行业的发展,未来这一领域将进入百家争鸣的时代,行业将呈现既有高山又有群峰的格局,这是重资产模式下行业的终极状态,而其瓶颈的突破在于轻资产。

1.主要政策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和《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生态环境部牵头组织编制了《“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及《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2021—2025年)》等一系列文件,为各部门贯彻落实相关政策提供了全方位指导。国家相关管理部门也颁布了土壤修复行业一系列管理政策和技术指导文件,主要涉及行业规范管理、资金支持和技术提升等几方面。

四、结语:轻资产是下半场的高地

市场动态

31

32

第二阶段是资本,随着市政水务板块投资的加速,在经验之上,资本优势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驱动。这个阶段国企国资成为行业主导,尤其是地方性国企国资,同时一众水处理民营企业因为过度举债发展陷入危机。在这个阶段,水龙头们的先发优势有所降低,而地方军的实力越来越强。
第三阶段是运营,这是行业正在演变的趋势,也是上述水龙头们诸多举措的核心目标。因为,随着行业进入运营阶段,运营成为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在这个阶段,如果在运营上没有显著的领先地位,就很难继续稳坐龙头。
因此,水龙头们的轻资产转型本质上是要通过技术创新、效率迭代在运营时代继续保持龙头地位,水处理领域的效率战争拉开序幕。

来源:青山产业评论

市场的起伏、行业的分合看似偶然,实则有深层的发展规律,现象背后暗含产业变革。
水处理龙头企业齐推轻资产战略,是市场白热化、区域化和行业进入运营时代的典型现象。
从整个行业的发展来看,重资产是上半场的高地,轻资产是下半场的高地。

市场动态

3

2023年土壤和地下水修复行业评述及2024年发展展望

一、2023年行业评述

导读: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本文对2023年土壤修复领域出台的重要政策、标准及规范等进行了梳理和统计,并对行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2024年的行业发展趋势进行研判,以期为监管部门和从业者开展管理及经营实践提供参考。

1.1 行业规范方面
2023年6月,水利部和自然资源部印发了《地下水保护利用管理办法》,提出了加强地下水保护开发利用管理,保障地下水可持续利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规定,对全国地下水统一监督管理工作和地下水调查、监测等相关工作作出了安排。

2.1 行业规模
随着2016年发布《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土十条”),2017—2018年《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工矿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相继施行,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正式生效,我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体系初步建立。在系列法律法规推动下,我国土壤修复行业在“十三五”期间得到迅速发展,市场规模也持续扩大。
通过中国采购与招标网、中国采招网等公开途径不完全统计,2023年土壤修复行业工业污染场地修复工程,资金额约126.1亿元,项目数262个,但2023年的土壤污染防治资金和水污染防治资金分别为30.8亿元和170亿元,相比2022年的44亿元和180亿元有所下降

市场动态

33

34

强管理的土壤中有毒有害物质的种类,强化其监测监管,控制其产生、排放、渗漏、流失和扬散,提高监管针对性和有效性,减少其对土壤的污染风险,保障土壤环境安全。

2023年11月,生态环境部印发《地下水生态环境监管系统数据编码及目录要求(试行)》,规范地下水生态环境监管系统建设,加强各级地下水环境领域数据信息的互联互通互享。
2023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指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1.2 资金支持方面
2023年7月,财政部发布了《关于下达2023年土壤污染防治资金预算(第二批)的通知》,贯彻落实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促进土壤环境质量改善。
2023年12月,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联合颁布了《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项目实施导则(试行)》,为积极稳妥、规范有序推进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创新指明了方向。
1.3 行业技术提升方面
2023年9月,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划定技术指南(试行)》,该指南为满足地下水资源保护、污染防治等管理需要,对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区划分任务作出了安排部署,对具有水量大、水质好,饮用和其他开发利用价值较高特点的地下水区域进行防治,保障地下水质量和可持续利用。
2023年9月,生态环境部发布了《重点控制的土壤有毒有害物质名录(第一批)(征求意见稿)》,进一步明确需要重点加

2023年12月,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关于促进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绿色低碳修复的指导意见》,此指导意见是土壤污染防治的重要内容。

2.行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及“十四五”规划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新的、全面系统的规划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我国土壤修复产业也迎来了新一轮发展机遇。其中,土壤修复领域产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工艺和技术装备水平持续提高,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市场主体竞争力明显增强,形成了由一批大型企业集团、骨干企业以及一大批创新型中小企业构成的中坚力量,全行业总体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

2.3 产业模式创新情况
我国土壤修复工程多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以下简称“EPC模式”),与传统建筑行业相似,该模式易导致经营生产的不稳定,长期来看制约了行业的发展。在现有行业发展背景下,紧跟国家政策导向与行业发展需求,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将成为行业从业单位的新机遇。
随着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项目相关政策的颁布,土壤修复领域积极创新拓渠,探索新模式新业态,以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为代表的商业模式不断创新,推动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用EOD模式加快推进了土壤修复项目实施,有利于形成土壤修复行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2023年12月,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联合颁布的《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项目实施导则(试行)》,为有序推进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创新指明了方向。

市场动态

35

36

同时,行业从业单位与人员数量显著增加,截至2023年12月底,全国已在“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从业单位和个人执业情况信用记录系统”内注册的从业单位有10090余家,从业人员约47157人(见表1),据不完全统计(来源:采招网及各省级平台),2023年土壤与地下水工业污染场地修复工程类项目约262个,但项目参与单位却高达190余家,导致只有少数的龙头企业能凭借技术及管理水平在项目参与方面保持较高活跃性,其他公司的市场参与度被持续稀释,市场竞争加剧,项目集中度持续降低。

图1 工业污染场地修复规模

2.2 技术现状
近年来,随着修复技术的自主研发和引进消化吸收发展迅速,土壤热修复、固化/稳定化、原位化学/氧化、土壤淋洗、多相抽提等工艺纷纷得到了验证和推广,仍是国内土壤修复市场的主流,且随着项目实施的增多,各种技术运行管理更加精细和成熟。由于修复后土壤再利用缺乏有效途径,水泥窑、陶粒窑等离场处置技术应用占比进一步提升。精细化、绿色高效技术研发应用的需求在不断提升,包括低成本、绿色高效和可持续的原位水土共治、风险管控及配套的监测管理、在产企业修复、技术耦合等。

修复技术应用需进一步强化绿色低碳引导。尽管绿色低碳修复一直是国内外土壤地下水修复发展的目标,但近年来,在地下水修复效果评估周期较长、社会对修复达标不确定性包容性低、

2.4 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从业单位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从业规范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行业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从最初数十家单位发展到目前10090余家,从业人员47157余人,行业从业规模增长显著。除了少数长期深耕在本领域的从业单位在技术的应用和现场管理方面经验较丰富,其他快速进入土壤修复领域的从业单位从“做得了”做到“做得好”需要合理的修复项目经验积累、必要的资金投入、先进的技术装备材料和专业的技术管理团队培养等,导致从业单位和人员参差不齐,影响我国修复行业的健康发展。建议充分发挥建建议充分发挥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从业单位和个人执业情况信用记录系统等监管平台作用,建立黑白名单,规范从业单位管理。

市场动态

37

38

来源:新环保圈

政策方面:党的二十大提出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后续关于在产企业土壤污染隐患排查、源头管控、边生产边管控等相关要求将进一步细化。《关于促进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绿色低碳修复的指导意见》也已发布,从而进一步推动和引导实施绿色低碳风险管控和修复。
模式方面:在国家政策引导下,需借助技术与金融的共同作用及产业融合,丰富环境修复内涵、延伸行业边界,从而持续推动环境修复行业持续稳定发展。《“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中提出要探索“环境修复+开发建设”模式,探索在产企业边生产边管控土壤污染风险模式,探索污染土壤“修复工厂”模式等,是行业未来一个重要方向。
技术方面:随着对在产企业风险管控和地下水修复的关注,适用于在产企业的原位、低扰动的风险管控与修复技术,以及地下水在线监测装备和预警系统的应用预计将有增长。由于房地产开发增长放缓,预计将有更多的污染地块选择风险管控模式,并结合原位修复、监控自然衰减等方式,利用更长的修复时间逐渐消除生态环境风险。

二、2024年发展展望

缺乏系统的治理修复计划,资金渠道尚需拓展。目前工业污染场地修复的一大主要驱动力是房地产和土地开发。随着房地产开发增速放缓,土壤修复行业的资金来源必然受到影响。但同时对部分高风险场地进行调查评估、研判环境风险并采取有效措施,是保障生态环境安全的紧迫任务。在资金方面,建议系统评估各地建立的土壤污染防治基金的使用效能,并积极申报国家土壤、地下水污染防治相关资金,持续保障深入打好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

行政追责风险高等现实情况下,部分业主倾向于使用水泥窑、陶粒窑协同处理等高能耗手段,原位、原场、多元化的修复技术创新生存空间逐渐萎缩,处置后的土壤作为环境介质的功能也完全丧失。在“双碳”目标被高度重视的当前,土壤修复行业急需构建同步考虑“减污降碳”的技术及评价体系,并向全社会推广。

1.吸附作用。铁碳微电解工艺处理含多金属和含氟化物废水时,除了填料自身对重金属和氟化物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外,在曝气条件下,在内电解反应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很大比表面积的

杰尧科技及其技术团队采用催化铁碳微电解工艺对含砷、铅、铬、镉等多金属和氟化物酸性冶炼废水进行处理,通过铁碳微电解作用,利用新生的Fe2+和Fe3+与重金属离子和氟离子的络 合作用,以及铁离子水解中间产物和最后生成的Fe(OH)3矾花对重金属离子和氟离子的吸附、离子交换、共沉淀等作用去除水中的多种重金属和氟化物。

行业创新

39

40

一、行业背景

含砷、铅、铬、镉等多金属和氟化物酸性冶炼废水属于火法冶炼行业生产中较为典型的废水,目前国内处理该废水主要采用中和沉淀法和硫化法等,在运行过程中,这两种方法都会产生较大量的沉渣,且沉淀法产生的沉渣遇酸性环境容易返溶造成二次污染,而硫化法的处理成本较高。与此同时,采用沉淀法处理废水中的氟化物时,主要通过投加石灰使氟离子与钙离子形成CaF2沉淀而除去,而产生的CaF2沉淀容易包裹在Ca(OH)2颗粒的表面,使之不能被 充分利用,另外该废水中往往含有一定数量的盐类(硫酸钠、氯化钠、氯化铵 等)时,会增大氟化钙的溶解度。因此用石灰处理后的废水中氟化物含量一般不会低于20~30mg/L,很难达到国家排放标准;而采用硫化法对该废水中氟化物几乎不能去除

工艺流程:
将调节池原水用泵将已调节pH值为1.8~2.2的含氟多金属酸性冶炼废水打入微电解反应器内,同时向设备内曝气,并进行废水回流;反应1~3h后,出水加聚丙烯酰胺即PAM和聚合氯化铝即PAC絮凝沉淀,经泥水分离后,出水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一级标准。
当废水中含砷、铅、铬、镉等多金属和氟化物的浓度较低时,微电解反应器采用连续运行,回流量为10倍进水量,废水停留时间 为1.5h,曝气量为0.8~1.2m3/h;当废水中砷、铅、铬、镉等多金属和氟化物的 浓度较高时,铁碳微电解反应器采用间歇运行,待废水充满反应柱后,关闭进水泵,控制废水反应停留时间为1~3h,曝气量为0.8~1.2m3/h;曝气管位于铁碳微电解反应器的底部,在实际操作时,根据进水水质特点和出水水质要求调整回流比和停留时间,通过自动控制实现连续运行

1

利用催化铁碳微电解共沉淀处理含氟及多金属酸性废水

二、工艺推荐

三、催化微电解的作用

行业创新

41

42

来源:环保尖兵

Fe(OH)3胶体对重金属和氟离子产生氢键吸附,由于一些重金属离子和氟离子半径小,电负性强,通过Fe(OH)3胶体的吸附而容易被去除。

3.共沉淀作用。在铁碳微电解反应过程中,铁屑中的硅通过氧化还原等作用 生成Na2SiO3与废水中的F-发生络合反应,使废水中的F-以Na2SiO6的形式络合沉淀;同时在较高pH条件下,新生的Fe2+、Fe3+能与F-形成FeF2+、FeF2+、FeF3、FeF4-、FeF52-和FeF63-6种络合物,铁氟络合离子在絮凝过程中会形成 铁氟络合物(FeFx(OH)(3-x)和Na(x-3)FeFx)或夹杂在新形成的Fe(OH)3絮体中沉降 下来;微电解反应过程中新生的Fe2+、Fe3+和金属离子共同形成活性较高的氢 氧化物胶体,同时新生的Fe2+、Fe3+与砷形成难溶的砷酸铁沉淀物,这些胶体和沉淀物再通过络合吸附、混凝、共沉淀形成聚合度较大的高分子络合沉淀, 达到除去砷、铅、铬、镉等多金属离子的目的。

2.离子交换作用。由于氟离子与氢氧根的半径及电荷都相近,在铁碳微电解-絮凝除氟过程中,新生的Fe2+和Fe3+在废水中能形成[Fe(OH)6]3-等聚羟阳离子及水解后形成Fe(OH)2·nH2O中能形成[Fe(OH)6]3-等聚羟阳离子及水解后形成Fe(OH)2·nH2O和Fe(OH)3·nH2O水合物,其中的OH-能与废 水中的F-发生交换,从而达到去除废水中氟化物的目的。

行业创新

2

高盐废水处理中的盐水分离技术

行业创新

43

44

来源:芊橙科技

自来水厂通常采用地表水源,对于采用水库水源和湖泊水源的水厂,普通存在不同程度的嗅味问题,除了人为因素例如工农业污染导致的水体嗅味问题之外,水体的富营养化是引起嗅味的主要原因,水体富营养化常常导致藻类和菌落过度繁殖,而嗅味主要来源于藻类和细菌的代谢产物,土霉味是饮用水源中常见的嗅味,土臭素和2‑甲基异莰醇则是产生土霉味的常见物质,其在水中的含量超过10ng/L时即产生明显嗅味,容易引起用户的集中投诉,社会影响较大,所以备受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
《关于加强城市供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建办城〔2022〕41号)明确提出“要重点关注感官指标、消毒副产物指标、新增指标、限值加严指标以及水源水质潜在风险指标,当水源水质不能稳定达标或存在臭和味等不在水源水质标准内但会影响供水达标的物质时,应协调相关部门调整水源或根据需要增加预处理或深度处理工艺。”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22)将水中嗅味物质典型代表——土臭素和2‑甲基异莰醇列入水质扩展指标行列,随着该标准在2023年4月1日的正式实施,对水中嗅味物质的有效处理和控制成为水厂的重点工作之一

行业创新

45

46

3

【新方向】利用高级氧化技术处理净水中的土臭素和 2-甲基异莰醇

一、技术政策背景

二、目前常见处理工艺

土臭素和 2-甲基异莰醇(2-MIB)是一种由地表水中蓝藻(蓝绿藻 )和放线菌(细菌 )(表 1)产生的一种天然萜烯醇化合物 。其共同特点是其化学分子存在环状结构,性质较为稳定,对常规的水处理工艺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常规水处理工艺如絮凝、沉淀/气浮和过滤,在去除水中浊度、有机物和铁锰等物质时,对嗅味物质虽有一定的去除效果,但去除效果有限,水中嗅味物质的残余浓度仍然较高

目前通常考虑通过采用高级氧化工艺、物理吸附工艺或生物处理工艺对土臭素和2‑甲基异莰醇进行处理。
1.高级氧化工艺,主要是通过氧化剂的高氧化电位对目标物进行分解去除,氧化剂主流采用臭氧、次氯酸钠、高锰酸钾、过氧化氢和过硫酸盐等,使用氧化剂虽然能够去除部分嗅味物质,但是由于氧化反应不彻底,生成的新物质以及过量的氧化剂带来新的风险和嗅味。
2.物理吸附工艺,主要是利用多孔材料巨大的比表面积和发达的多孔结构对目标物进行物理吸附去除,例如在水中投加粉末活性炭用于吸附污染物,虽然处理效果快,但因活性炭对污染物种类的低选择性,水中其他物质与嗅味物质存在着竞争吸附的现象,导致粉末活性炭的处理效率容易受水质影响,为保证处理效果,只能过量投加粉末活性炭;而粉末活性炭价格昂贵,因此目前主要是作为应急投加使用,一般不作为常规药剂投加,否则水厂生产运营难以承受。
3.生物处理工艺,主要是利用颗粒活性炭、陶粒、纤维填料等固相载体附着水中微生物,并在载体表面逐渐形成一层含有各种微生物和菌群的生物膜,通过生物膜的生物化学活性吸附降解水中的污染物,但存在微生物培养周期长、低温条件下处理效果差的问题,而且如遇突发水质事件,容易导致微生物快速大量死亡,重新启动耗时较长

行业创新

47

48

来源:环保尖兵

三、工艺优化方案

依托自身深耕高级催化氧化技术的优势,优化了一套降解水中土臭素和2‑甲基异莰醇的工艺流程及成套装置,能够实现对水中土臭素和2‑甲基异莰醇的高效去除,水中土臭素和2‑甲基异莰醇经过处理后充分矿化,臭氧投加量较少,氧化副产物的产生得以控制,氯化消毒副产物的问题得以避免,而且集成度高,占地面积较少,投资较为节约。

该方法对原水的处理流程为:首先,含有土臭素和2‑甲基异莰醇的原水和臭氧气体充分混合后,形成臭氧纳米气泡水;接着,臭氧纳米气泡水进入双场两相耦合反应区,经过特定波段和强度的紫外光辐照,经过特定频段和强度的超声波辐照,水中的土臭素和2‑甲基异莰醇降解为醛酮类物质,醛酮类物质矿化成为水和二氧化碳,水中纳米气泡在超声波作用下溃灭合并为微毫米气泡;然后,微毫米气泡水进入两相分离区,在离心力、浮力和重力的作用下,气泡从水中迅速分离并消散在液面,尾气通过收集后进行处理,分离后的水向外流出。
该工流程经过中试及工程化应用,目前行业优势明显,具有极高推广价值。

赛恩斯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0731-88271113
公司地址
长沙市岳麓区学士路388号
公司网址
www.seshb.com
公司邮箱
ses_hb@126.com

Copyright © 2025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