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未来的你在未来等你

文档/电子书教育2022-02-13
1016

未來的你在未來等你

青儿国际少儿美术教育丛书

王伟利  著

1

目录

I want to
tell you something

画画能当饭吃吗 
因材施教
内卷 
家长的一种现象 
家长十戒
如何评价孩子的画
培养有未来竞争力的人才
画画与脑科学
画画是打开心灵的一把钥匙
家长的信任
青儿六力
课程设置
青儿为什么这样设计课程
思维绘画的诞生
结束语

亲爱的青儿家长朋友们:
新年好!
       在2022青儿走进第24个春秋之际,我不再用华丽的贺词表达我对家长们的感谢,也不用美丽的词藻诉说我对孩子们的爱,就用我在美术教育里这20多年的认识跟各位家长交流一下,作为我对孩子们和家长们的新年寄语吧。
       学画画有什么用?它对孩子的成长有什么影响?对孩子的一生有什么影响?

2022年1月26日

4

8

10

12

14

15

24

18

24

34

35

40

41

44

50

     
        “学画画有什么用?”这个问题看起来有点功利,但确实应该考虑,不过这个功利点我们要弄明白。我记得我小时候那个八九十年代,当我的同学跟父母说想学画画时,家长们经常说的话就是“学画画有什么用啊?能当饭吃吗?”。不知道生于七八十年代的家长们对这句话有没有印象。
       

画画能当饭吃吗

画画能当饭吃吗

信息时代智能时代,如果还会有家长问出这样的话来,那么他就是还没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思想还处于我们人类的农耕文明时期。

       在当时那个年代我们中国还以农业为主,所以画画肯定是吃不上饭的,它没有生产力,即使那个时代的大画家也未必吃上饭,因为那个年代我们的精神文明极度匮乏,谁又会拿出钱来买画呢?更谈不上各种设计、雕塑、建筑等艺术,那个时候的东西能用就行,不谈什么造型,那个时候的房子能住就行,也不谈什么样式。后来我们又工业为主,又进入信息时代,又到了现在的后

画画能当饭吃吗

       现在虽然大部分家长对画画改变了认识,但是这个认识还不够深入和全面,还是会有部分家长觉得画画影响成绩而不让孩子画画。确实画画不能让孩子文化课分数提高,但它能带来孩子文化的提高,能给孩子带来快乐、健康和幸福,甚至是一生的幸福。这是文化课成绩所不能给予的。也许会有家长说文化课成绩好了能考上好大学,考上好大学就能找到好工作,好工作就会有好收入,好收入就会有幸福的生活。请问幸福与收入有关系吗?如果非有关系那又有多大关系呢?当然我不反对好成绩就会上好大学,上好大学就会有好工作,好工作就会有好收入,在我们国家的现状里确实是这样,但是未来呢?如果我们能把自己的爱好结合到大学、工作甚至生活呢?会不会更好?如果我们的孩子大学里学着爱好的专业,从事着自己专业的工作,生活中也处处有艺术的陪伴那应该是多么幸福的一生啊!

因材施教

       有太多的孩子从小就来到了青儿,非常爱好画画,画的也非常好,但到了初中最晚高中就不学美术了,原因是家长还是想让孩子用文化课高考,好像从骨子里看不起通过画画考上大学的。每每看到这样的孩子我就心痛不已,虽然画画不是为了考大学,但如果你有这个爱好也有这个能力,为什么不去发挥你的优势塑造出更加优秀的自己呢?
       这可能也与当前的一种社会现象有关,什么现象呢,就是不管是中考还是高考,当孩子成绩不理想了,我们转美术吧,不止家长让转,学校的老师也让

因材施教

转,这真是教育的一个大笑话,这是违背基本教育规律的!我记得早在2000多年前孔子就说过了“因材施教”,难道到现在还没学会吗?我并没有查到历史上有哪一个教育家说过“文化课成绩不好就转学美术!”,  这竟然是发生在我们现在的当下教育。那这又是为什么呢?首先老师或者说学校为了所谓的升学率而没有从孩子终身成长出发,还有家长也目光短浅,没有从孩子的一生来做出正确的选择。从这两个角色来看都没有从孩子这一独立的个体出发,都是从自身利益出发。
       我反对这种现象有两个原因,第一因为孩子本身不喜欢画画,而是被转的,所以很难考上好的美术院校,来到美术院校也是对国家教育资源的浪费,因为他们的目的不是学习美术知识而是为了取得大学毕业证,因为他们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所以他们在大学里也不会学好,毕业更不会从事这个专业。第二个原因是浪费了孩子四年的大学时间,最后勉强毕业,然后失业。
       所以,这种现象造成了我前面讲的很多家长觉得用美术考学的都是学习不好的学生,自己家孩子画画再好也不能用美术考。他并没有意识到让孩子过人的艺术才能得到继续的深造,成为有造诣的人,成为与众不同的人,成为有所建树的人。

内卷

       前面讲的画画好的孩子一定要在这一方面继续求学深造(高考),但并不是说学画画就是为了高考,相反青儿现在的教育理念不是应试理念,而是“美育人生”,也就是“育美、育人、育未来”的教育理念,让孩子的一生因学过美术而受益,因会画画而幸福。
       一个没有学过画画的孩子,他的人生会缺少很多色彩,当前我们教育内卷这么严重,就是我们每一个家长的这种功利主义和对教育的愚昧无知在作祟,形成了这种内卷环境,也许很多人会说这是国家的人才选拔机制造成了现在的内卷,如果高考不看文化课分数我们也不会这么拼命的给孩子补课,我想说其实还是家长的功利主义太重,看不到或者故意不去看那些教育孩子真正该教育的东西,或者说孩子的未来人生更需要的东西。比如说孩子的爱好,孩子的自信,独立、合作、尊重、信

内卷

任、诚实、正直、努力、专注、奉献、善意、积极乐观的心态等等,这些优秀品质和人格没有一个是分数能解决的问题,但这些确是孩子一生中最受益的品质。现在学校的教育也是如此,学校的每一科老师、班主任包括校长在这些方面的教育都是缺失的,甚至是空白,不能说所有老师,但是大部分老师是这样的。所以如果我们家长再不关注和重视这些,那么最受伤的是我们自己的孩子,会用我们孩子一生的乏味、挫败、无为为代价来体现我们的错误教育。
       “双减”难道国家只是从经济和生育角度考虑而出台的吗?当然有这方面的原因,但更多的是从国家的教育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出发。全国的家长都在焦虑孩子的分数、中考和高考,形成了这种补习班遍地都是,学费昂贵的现象,对于补习班来说一个个都赚的盆满钵满,对于家长来说都筋疲力尽还不得不继续,这两年补习班以一种不可控的成长速度在野蛮并疯狂的生长,所以国家不杀学科类培训班不行了。

家长的一种现象

子画画的认识很错误,并且很焦虑,包括对孩子也包括对老师,看着孩子画的不好看很焦急,试问一个8岁的孩子你让他画的多好?这就是孩子的成长过程啊!我们应该看到他那稚嫩的小手画出那稚拙的线条是多么的幸福和开心啊!他是在用自己的思维和自己的经验加自己的能力表现自己的东西,你着什么急啊!看着孩子画的慢也很焦急,画画可以说是一种艺术的“玩法”,它是一种艺术游戏,需要的不是速度。着急的问我什么时候能学素描,一个8岁的小孩你让他明天去画画素描试试,一分钟就哭了,并且以后再也不画画了,再也不会用画画这种形式表达自己内心的世界了,也许本来应该是未来的毕加索就这样夭折了。这种种的现象让我觉得应该和家长们好好聊聊了。
       我们现在的家长基本上是80后和90后,都是接受过高中甚至大学教育的,即使没接受过美术教育,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就没去了解一下美术教育的基本概况吗?在这里我说句不客气的话,很多家长甚至连咱青儿每次发的文章都不看,那你能了解美术教育吗?那你能和老师配合好吗?能和孩子配合好吗?能让孩子得到真正的成长吗?我们口口声声说关心孩子爱孩子,其实我们关心的只是分数而不是教育,教育和分数是完全的两回事。

       我教学23年见过了无数家长,包括上周有个家长接孩子时和我的交流,我就感觉家长们对为什么让孩

家长十戒

       针对12岁以下的孩子我先讲一讲家长们经常出现的一些错误观念导致的错误行为,很多东西都是老生常谈了,但我还是不得不谈,我列举一些案例希望每一个家长对号入座,我称之为家长十诫:
 • 你画的这是什么呀?一点也不像!
 • 你画的怎么这么乱七八糟?
 • 你怎么只用黑色,多难看?
 • 你应该怎么怎么画。
 • 我给你改改。
 • 你画的太幼稚了。
 • 不听孩子讲画。
 • 不肯定,不表扬,不鼓励。
 • 不好好保管画甚至扔掉。
 • 不提供画画条件

       首先,我们是尊重,要尊重孩子画出来的每一幅画。每一个孩子的每一张画都是好的,都是孩子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和表达,我们家长或老师只是在聆听孩子内心的声音。
       

如何评价孩子的画

       第三,创造力,看孩子的画是不是有想象力有创造力有个性,与众不同。如果太像太死板那就是教育的悲哀,那就是家长或者不懂美术教育的老师教育的失败。如果画面把孩子真实的情感表达出来了,描绘出来了,还有很多孩子虚构的情节和不可思议的画面,非常的有个性有张力,那就是一幅好画。不是看画面是否完整,颜色多么丰富,构图多么均衡,比例多么准确,立体感多么强等。

如何评价孩子的画

       第二,发现,孩子的画是孩子心灵的窗口,我们只有通过窗口来发现孩子的内心世界,我们家长和老师才能了解孩子,才能知道如何和孩子沟通交流和教育。
       

如何评价孩子的画

       我首先讲一讲我们传统的美术教育理念,也就是我们大部分家长所认为的美术教育,从我们传统中国画的写意(虽然我们传统的国画追求的是似与不似之间,但还是有大部分似的成分)和工笔到上个世纪50年代受苏联绘画的影响,以及西方光影素描和透视学的影响,都是表现造型、结构、体积、空间等,简单讲就是我们成人讲的“像”,所以就造成了我们普遍的美术教育观——画像,但是针对儿童的美术教育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首先要弄明白为什么要让一个孩子画画,有些家长可能会说是为了让孩子画出一个像的东西,画鱼像鱼画鸟像鸟。那试问这又有什么意义呢?况且孩子他也不可能画像,为什么呢?因为孩子的身心发展还没到那个阶段,他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思维方式、经验、知识量、甚至手的灵活度都和我们成人有很大很大的差距。

培养有未来竞争力的人才

       既然我们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上追求功利,那么今天我就讲讲真正的功利和最好的功利——“画画”给孩子带来的好处。我相信这些是大部分家长都不知道的,或者说了解的不够全面和深远的,虽然大家把孩子送来学画画了,但为什么让孩子学呢?

培养有未来竞争力的人才

       包括从小让孩子学习传统国画也是偏离了儿童美术教育的目标,儿童美术教育的目标是什么?用简单的一句话概括就是“培养有未来竞争力的人才”,我们现在已经进入智能时代,那么如何适应智能时代不被时代抛弃呢?当我们现在的孩子长大后又是未来时代,那未来时代人才的标准是什么?需要具备的什么样的能力才能适应?还是一句话“创造能力、创新能力”或者说“创意”的能力。

培养有未来竞争力的人才

       其实我们中国在“儿童”美术教育方面是缺失的,几十年前我们曾有儿童“简笔画”作为儿童美术教育的内容,甚至现在还有很多老师在教简笔画,其实简笔画教学耽误了中国儿童美术教育太长的时间,什么是简笔画,很多家长小时候都画过,就是用简单的线条画出一个固定形象,有很多动植物和飞机大炮等,孩子照着把它画下来,教学呢也是老师先画一笔孩子跟着也画一笔,固定形象固定思维,这样画画我们学到了什么呢?仅仅学会了这样画飞机而已,并且还是这样的飞机,再画个别的样子的飞机就不会了,反而局限了飞机有无限种画法的思维。

培养有未来竞争力的人才

未来没有这种能力的人会无情的被时代抛弃,现在是大数据时代,云计算算法,这种算法比人厉害多了,世界上最厉害的统计学家也不及现在计算机瞬间的统计速度和准确性。

培养有未来竞争力的人才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在《双城记》的这句话不仅仅适用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也适用于现在,适用于每一个发生重大改变的时代。智能时代的来临不再仅仅局限于科幻小说当中,它已悄无声息的来到我们身边。从2016年的AlphaGo四比一战胜李世石到2017年三比零完胜柯洁;无人驾驶汽车;智能家居;应用于各个岗位的机器人。仿佛一夜之间就进入了另一个时代。试问我们拿什么和电脑竞争?

培养有未来竞争力的人才

       在这里我举一个例子,曾经一个中国小朋友因全家移民美国而转学到了当地的一所小校,在上美术课时老师想让全班同学先认识一下中国小朋友,便让她画一副画给大家看看,中国的小朋友就画了一副曾经在国内学了好多年的我们的中国画“熊猫吃竹子”,画好后老师和同学们都惊叹不已,都纷纷投向她赞美的目光。但在接下来的美术课堂上,这位小朋友看着同学们都画着老师要求的作业时却手足无措了,因为他们的美术课重视的是你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而我们的孩子只知道怎么蘸墨怎么用笔,怎么把竹竿画像怎么把竹叶排列好。

画画与脑科学

       我举前面这个例子并不是说我们中国的国画不好,恰恰相反,我们的中国画非常有艺术性,它的艺术性我认为比西方的油画更高。但如果从当代儿童美术教育来说,它是不适合12岁以下儿童学习的,因为12岁以下儿童是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最佳年龄,这个年龄的儿童想象力非常丰富,思维非常活跃。
       神经界的达尔文主义有一个原则叫做 “忙者生存”,就是你大脑当中“经常使用”的神经元连接会变的很发达,活跃的突触会更加敏锐,不活跃的突触会萎缩消失。一个人的内在力量有1/3来自遗传,就是父母的基因带给孩子1/3的素质,而2/3是来自日积月累不断的训练,而且这个训练是有效的。如果我们不知道如何训练自己的内在力量,你可能会忽视这件事情,随波逐流,根据惯性让命运把你摆布到任何一个地方,而如果我们知道怎么训练我们的大脑,我们的内在力量会得到极大提升。我们如果能让想象力创造力的神经元有更多的连接,我们经常的使用它,让它变的更发达,那么我们会变的更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

画画与脑科学

       我们都知道人在快乐愉悦的时候大脑会分泌一种神经递质叫多巴胺,多巴胺会让我们更加兴奋开心,孩子画画的过程本来是一个快乐的经历,在这个过程中他在表达自己发泄自己,或者是描述自己的故事,如果我们成人从中横加干涉就会阻断孩子的思绪,影响孩子的情绪,停止大脑的多巴胺分泌,前面家长十诫中的前九条都会起到这个作用。

画画与脑科学

       那么一个优秀的美术老师或者家长应该怎么做呢?画画在脑科学中对大脑的影响一直是我的研究重点,通过大量的教学案例、教学实验和观察以及世界上前沿的科学理论,我发现在画画过程中运用发散式思维去思考会产生新的神经元,这些新神经元是完全空白的干细胞,要经历一个发育的过程才能形成神经细胞,在这个过程中,它们必须找到事情做才能生存下来。一个新的细胞要经过28天才能加入到一个神经网络中,如果我们不使用新的神经元,就会失去他。

画画与脑科学

       一个孩子在发散思维绘画时他是能够产生新的神经元的,如果我们老师或者家长教学时不让孩子去发散思维而是要求他画的这个东西要像,要整齐,要五颜六色、要和成人的审美一样,要夺过笔来给孩子改改,批评他(家长十诫前8条),那么他就不会产生新的神经元,也不会分泌多巴胺,不会让孩子大脑的创造力脑回路更加结实牢固,甚至让孩子有情绪上的焦虑。
       老师如果对孩子的画过多干涉甚至否定,他的大脑接收到这种信号后交感神经和下丘脑-脑垂体-肾上腺轴进入高速运转状态,焦虑情绪产生。问题是,孩子(人类)并不只是在面对真正的威胁时焦虑,想象中的威胁也会让我们产生应激反应。怕蛇的人仅仅是想到蛇就焦虑,所以很多孩子本来很喜欢画画,结果遇到一个不懂教育的老师强行教学,或家长过多干涉,最后反而不敢画画了,一听到画画就紧张。

画画与脑科学

       很多刚来青儿的孩子坐在教室里一节课都不动一笔,这是为什么?一个四五岁的小孩不正是喜欢用涂画来认识世界表达自己的黄金年龄吗?那为什么一笔不画呢?后来和家长沟通才知道他原来跟过别的老师学画画,老师要求他画准确画像,爸爸妈妈也要求他画好看,他画不出来,很累,伤到了他,所以就再也不敢拿笔画画了。不敢画画不想画画的孩子很容易形成自闭症,反而有很多自闭症的孩子接触到画画后慢慢的症状没了,这就是画画的好处。

画画与脑科学

       看到这样的孩子我们都无比心痛,孩子是天真烂漫的降临到这个世界这个家庭,给我们带来了无比的欢乐和幸福,可因为我们的自以为是,因为我们对教育的无知,给孩子带来了难以抚平的伤痛,想想我们都做了什么?更有很多伪教育的老师为了利益附和家长,教孩子画的又圆又方,又好看又像,如果不像再给孩子改改,真是可恨,一节美术课一点作用没起反而伤害了孩子,真是拿着一个家庭和祖国的未来开玩笑,如果教育没有良心真是太可怕了!

画画与脑科学

        青儿的教室是透明的,家长们能看到整个的教学过程,都是老师在做思维发散式的引导(引导有专业技巧),让孩子们自己去想象,创造出自己的故事,描绘出自己的世界,发泄出自己的情绪,表现出自己的审美。老师是绝不能在黑板上做示范的,因为老师做了示范孩子就会模仿老师,固定思维。
       人的大脑是有惰性的,心理学家称为系统1和系统2,当我们能够用“系统1直觉”来处理信息的话他就不会用“系统2”进行思考,所以我们为了避免孩子不思考,不发散思维,不想象而不去给孩子做示范。老师也不能给孩子改画,老师改画也必然是从老师成人的角度去改,也是和孩子的画风不融合的。

画画与脑科学

       也曾有老师和我提过说我们可不可以改变一下教学,我问为什么啊?老师说“我们这样教出来的画不能保证孩子画的好画的像画的漂亮,有些家长看到后批评孩子甚至怀疑我们的教学,有些甚至下学期不续报了转到别的学校去了”。我听到这番话后五味杂陈,从商业角度讲我希望留下每一个孩子,从教育情怀讲我还是希望留下每一个孩子,让更多的孩子因为画画而受益终身。
       我跟老师讲即使青儿的孩子全部走了,我们也要坚守我们的教育理念,我们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当孩子喊你一句老师的时候你要感觉到那是沉甸甸的责任,我们虽然需要学费,但我们不能为了利益伤害学生,孩子不是我们生产的商品,商品坏了我们可以扔掉,教育不可以去伤害孩子。

画画与脑科学

       画画不是一个生产的过程,我们要的不是最后的一幅漂亮作品,成人眼中的作品漂亮不代表成功,作品不漂亮不代表不成功。画是儿童心灵的一扇窗户,我们通过这扇窗户去了解孩子,孩子通过这扇窗户去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幻想和愿望,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一幅画架起我们和孩子沟通的桥梁。孩子为什么把妈妈画的特别凶,孩子的画上为什么只有妈妈没有爸爸,孩子为什么大面积的用黑色或者是红色,所有的这一切都是有原因的。
        前面刚才提到过画画能让有自闭症的孩子恢复健康就是这个原因,我们鼓励孩子画出自己的经验,讲出自己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感觉到他从自己的恐惧中走了出来,会画一幅非常好的画,告诉你他们眼中的恐惧是什么。这是一个内部控制感和能力更新的过程。

画画与脑科学

        对于我们来说,通过孩子的画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和他们一起分享经验。它传递了儿童的情感、思想和幻想,孩子画画过程本身以及我们在这过程中与孩子们的积极互动可以使儿童在创造性的活动中得到恢复和康复。
       

只要我们对孩子的画表现出好奇和探究,就能使孩子消除可怕的感觉,并用积极愉快的记忆去替换那

些可怕的记忆。

       那我们没有自闭症的孩子画画有什么用?我们的孩子每天喜怒哀乐都是不一样的,画画正是表达他们喜怒哀乐最好的活动,怒哀表达出来就是释放,让孩子快速的从不好的情绪里面走出来,让怒哀发泄走,不至于让孩子做出极端的事情酿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喜乐表达出来会让我们更舒畅,更加自信。让

我们的孩子心理更健康更快乐,让我们的爸爸妈妈真正了解孩子,从而才能有更高质量更高价值的陪伴。
       家长们要重视心理学经常讲的一句话“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青儿六力

       其实从孩子的作品中是能够看得出来哪副画是真正的表达自己的画,能够看得出来哪副画是没有掺杂任何杂质的纯净的画。这样的画能让人心旷神怡,所以现在有很多画家都在模仿孩子们的画,学他们幼稚的线条,粗狂的造型,大胆的颜色。
       毕加索曾经就说过“我可以用很短的时间就画的像个大师但却要一生的时间去画的像个孩子”。
       

家长的信任

       青儿思维绘画中,培养孩子的六种思维能力简称“青儿六力”:
1、想象力
2、创造力
3、思维力
4、观察力
5、专注力
6、记忆力

毕加索的牛

       有很多家长相信青儿也相信老师,觉得青儿专业,老师安排学什么就学什么,但也有主意“很正”的家长,曾经有一个新生家长来学校报名,非要学素描,根据我们的课程设置这个孩子的年龄是不能学素描的,我给他认真讲了一下原因,家长说不学素描那我们就不在青儿了,我说你即使不选择青儿也不能让孩子现在学素描。最后家长很坚持就走了,我望着这位家长离去的背影也是一声哀叹。顺便说一下我的孩子是初一开始学的素描,然后会快速进入状态,学的又快又好,小学就是画儿童画,画线描,搞创意,搞表现。

青儿六力

       并不是说我们以后只有当画家或艺术家才需要这六种能力,而是我们在任何行业从事任何职业都需要这六种能力。前面讲到现在的智能时代到未来时代很多职业会被人工智能侵蚀,很多岗位会被机器人代替,唯有想象力、创造力是未来的生存和发展之本,即使是科学技术都离不开想象力和创新的能力。“想象”看似是一种天马行空胡思乱想的东西,但在“创新”的前面“想象”是不可缺少的能力。

青儿六力

       纵观我们人类文明的发展,农耕时代就是人力、畜力、水力和风力,如何提高生产力?大家都知道进入工业文明是以1776年英国瓦特蒸汽机的发明而转进的,其实早在1679年,法国物理学家丹尼斯·帕潘发现蒸汽从他的高压锅大力冒出后,发明了第一台蒸汽机的工作模型。
       后期的瓦特在前人蒸汽机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让蒸汽机的效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所以瓦特蒸汽机被作为工业时代的里程碑。
       试想一下如果丹尼斯·帕潘看到高压锅里的蒸汽后没有想象力那就不可能有蒸汽机,在普通人的眼里那只不过是一股热气而已,所以在技术没有达到的情况下首先是会想象会联想,然后摸索着技术和材料去实现功能上的改变和提高。显然 丹尼斯·帕潘是有想象力思维的。

青儿六力

       电话的发明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小时候都玩过一种玩具,把两个火柴盒用一根很长的线连接起来,拉紧,然后一个人在一端的火柴盒说话,远处另一端火柴盒就能隐隐约约的听到声音。 
       在电话发明之前,美国发明家格雷一开始也是设计了一款像玩具一样的装置叫“情侣电报装置”,他是把两个罐头盒用绳子连接起来,一端说话时,震动同样能传到另一端。很多东西都是在好玩、想象然后不断的研究过程中实现的。
       从带线的座机到模拟手机、数字手机再到智能手机及各种智能设备,每一次人类的进步,时代的发展,技术的创新,产品的迭代,生活的便捷都无一不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无一不是一个个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科学家智慧的结晶。

青儿六力

       这六种思维通过培养是可以形成的,经常使用会成为一种思维习惯,对孩子以后在任何岗位都会起到突破性的作用,如果能从事创意性的岗位会更能发挥六力的价值,所以六力的培养和提高对孩子就是未来竞争力的培养和提高。

青儿为什么这样设计课程

课程设置

       青儿也是一年年的走来,一步步的试错。青儿初始也是教孩子画简笔画,也是一笔笔的教孩子画国画,也是七八岁的小孩就教素描。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在我们看到一幅幅整整齐齐的画面,规规范范的内容之外还看到了孩子们呆滞的眼神。当家长看到孩子那标准的图画而夸孩子时,我们却发现那是孩子勉强的微笑。
       知道这微笑代表的是什么吗?代表的是他只有这样画父母才高兴,代表着他要这样一直痛苦下去。
       改变或者建立了他的学习观,他认为学习就是失去自我,失去自己的思想,失去自己的理解去接受大人填来的东西。
       改变或者形成了他的人生观,认为否定自己,隐藏自己,完全接受他人也要讨好他人。
       这不禁让我反思,画画真的能够给孩子带来快乐吗?这就是艺术吗?这样画画能陶冶我们的情操健康我们的人格吗?我想不应该是这样,那儿童美术应该怎么去教?

年龄(岁)
课程
目标
4——7
各种儿童画
六力
8——9
儿童水墨
六力+造型(构图、形状、结构、空间、虚实)
10——11
线描 动漫……
六力+造型(构图、形状、结构、透视、空间、比例、动态)
12以上
素描 速写 色彩
造型(构图、形状、结构、透视、空间、比例、虚实、动态、色彩……)

青儿为什么这样设计课程

青儿为什么这样设计课程

       有一次我们一个老师请假我去临时代课,是一个五六岁的班级,由于我并没有提前熟悉原来老师的课,孩子们问我今天画什么?我就说今天同学们想画什么画什么,就画自己喜欢的内容。然后孩子们就高高兴兴的开始了自己伟大的创作,每一个孩子就像释放了一样,低着头起劲的画着。
       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小男孩,他叫姜浩宇,画了一座高大的建筑在工地上拔地而起,是完全透视的内部结构图,每一层都有楼梯连接,各种工程机械,很多工人(火柴人)拿着工具在施工,画的非常的流畅,也非常专注,过程中我就问他这里画的是什么,那里画的是什么。他边画边给我讲这里是运建筑材料的通道,那里是塔吊。
       我在旁边看呆了,我心想,这才叫画画,这才是艺术,这才是儿童美术,这样画画才能发散思维,才能提高想象力。画自己的画,画与自己有关的画孩子才是快乐的。那一刻我想,青儿如果真想为孩子们好,想把教育做好,就一定要研发自己的课程、新的课程,研发符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课程,研发对孩子的未来有影响力的课程。我把姜浩宇画这幅画的全过程都用手机录了下来,一直保存在我电脑里,每次新老师培训都会放给他们看,让他们知道毕加索的那句话“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

《建筑工地》姜浩宇 5岁

思维绘画的诞生

思维画画的诞生

       09年是青儿思维绘画的研发元年,研发新课程不是想象的那么容易,我们停掉了每周两天的作品点评(每个学生每周每幅作品都进行点评,老生家长们都应该还记得),每月一次的例会改成了一学期一次,取而代之的是每周多次的教学反思、学术研讨、学习和交流的会议。

孩子完全的临摹下来,整个的画画过程没有孩子的思考没有孩子的选择,没有孩子的意识没有孩子的思想,更没有一切创造性思维。一百个孩子画出来的蘑菇一模一样,毫无差别。我们应该让孩子像孩子一样画画。

       随着我们不断的对儿童美术教育深入研究后发现,中国的儿童美术教育就是从简笔画开始,那简笔画怎么来的呢?
       我们沿着中国绘画史往前追朔到了旧石器时代的岩画和壁画(为了节约篇幅我就不细致讲了),后来到新石器时代在陶罐上的图案,再到国画白描,后来根据孩子的特点用白描的形式把它简化就衍生出了简笔画。但是前面的岩画壁画和白描都是创造性的画种,都是创作出来的艺术形式,简笔画也是一种艺术形式,但这里面缺少了创造性更缺少了教育的内涵。简笔画就是画一个简单的固定形象,告诉孩子蘑菇怎么画汽车怎么画。让

岩画

彩陶

白描

简笔画

思维绘画的诞生

思维画画的诞生

       我们研究完绘画史又研究教育史,最后我们发现中国在儿童美术教育领域是空白。
       我们所有的老师虽然都是美术专业毕业,但在儿童美术教育方面的理论和技术都是零,并不是说美术专业毕业就能教画画了,大学里学的是油画专业你就能做儿童美术教育吗?大学里学的是环艺、舞美、服装等专业在儿童美术教育面前都是零,完全的零!那怎么办?
       在这之前我们青儿的口号是“学一技之长做生活强者”,多么好的广告语,我们忍痛不要了,因为我们觉得画画不只是一个生存的技能和技术,它更是陶冶情操提升心灵的艺术,它是能够让我们感情更丰富,思维更发散,创造力更强,思想更独立的能量。
       后来我们就把广告语改成了现在的“美育人生”和“育美 育人 育未来”。从此这也作为我们的教育理念开始了我们的课程研发和新的教学。

       我们把一切老师活动、学生活动和招生活动停掉,开始大量读书学习和教学实践总结,国内的书读完了读国外的,最后我要求老师们买书就买国外作者,每周一本并写总结,就这样我们连续坚持了十年。当我们现在每月进行学生作品展

示的时候,看到的是另外不一样的一番景象,孩子们的画充满了想象力,展现了自我的思想和个性,即使同一个主题也是千变万化。

思维绘画的诞生

思维画画的诞生

       现在的美术高考也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发生着变化,不再单纯考察考生的技术技法,而是考察考生有没有创意。我们教育不能把孩子培养成机器,而要做“人”的教育,做让孩子能够探索未来未知的教育。

       经常看到有些美术教育机构打出我们教的是创意儿童画,我想儿童画没有创意还叫儿童画吗?青儿不提创意儿童画,因为青儿教的儿童画都是创意的,它是儿童画的画就叫儿童画。那么这个创意怎么教出来?怎么让孩子去发散出他的思维?这就是我们每一个从业者每一个老师需要做的硬功课了。
       青儿从09年研发课程到现在,随着教学的践行,我们课改不知道进行了多少次,不断的优化,不断的更新,不断的迭代,我想青儿的课程和教学还会随着我们社会的发展和需求,随着我们更多的践行经验还会继续优化,但永远不变的是教育的本质“育人”。

结束语

       青儿成立是在1998年11月,原址在马濠公园旁边,原名叫青儿画院,今年是第24年,青儿的定位始终是研究导向、独具特色的美术教育和研发机构;用国际视野培养有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未来人才;在美术教育领域专注的开展研究;积极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教育服务;探索中国美术教育的新未来。
       

       我们会始终坚守,不忘初心,努力的让每一个孩子因青儿而受益因画画而精彩!
       美育让孩子的旅程不同!旅途的风光也不同!
       浓缩成一句话——“美育人生”。

结束语

青儿国际少儿美术教育丛书

未来的你在未来等你

1

3

2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