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简约电子杂志模板

其他分类其他2024-01-07
99

QINGCHUNFENGCAI

2024年1月

沐青春暖阳
书写青春年华
享个青春靓丽时光

福建省永春第三中学高二年78班作文合集

高二年上学期

目录/contents

谋篇布局方法指导
高中议论文作文谋篇布局的要求和高分结构
语言组织指导

01
05
07

科学思维、探索自然
革命历史
传统文化
领会多样人生态度
自然情怀
伟人魅力
感受民族精神的力量

18
21
22
27
27
28
29

第三部分 
学生优文

第一次作文
第二次作文和10月月考作文
第三次作文
第四次作文

36
44
57
68

第四部分 
 《光明日报》5篇文章结构赏析

谈偶像
严以修身,严以律己
共建共享文化之美
弘扬工匠精神,逐梦制造强国
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

82
84
85
87
88

第二部分 
统编版教材课内作文素材的学与用

第一部分 
谋篇布局和语言组织指导

第一部分 谋篇布局和语言组织指导

谋篇布局方法指导

常用的四种模式

       梁启超先生认为,作文之法以布局谋篇为首,字句末节在次。如果不把结构安排好,必是文章未成而先毁。因此,研究谋篇布局,是高考作文制胜的前提。然而笔者发现,不少考生写作时随心所欲、不讲章法,文章结构存在头重脚轻、不讲详略、主次颠倒等问题,既影响文章整体的协调,又影响主题的表达。
       文章的谋篇布局主要包括开头与结尾、过渡与照应、线索与脉络、层次与篇章等。高考作文以议论文为主,通常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含义生发联想,谈谈自己的看法或感悟。本文举例谈谈高考作文常见的四种布局模式。

- 1 -

一、“引论—本论—结论”式

       引论即“提出问题”,是指在文章开头化用题目中的材料,引出中心论点,突出要旨,做到中心明确、有的放矢。这一部分主要让读者明白“是什么”。本论即“分析问题”,是指在作文中间部分围绕论点展开分析。这一部分是作文主体,主要论述“为什么”。要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展开论述,做到有理、有据、有力;要由点到面、由个别到一般,联系实际发散思维,凸显文章的现实意义,不能就事论事、蜻蜓点水,使文章苍白无力。结论即“解决问题”,是指在作文结尾部分或得出综合性结论,或提出前瞻性希望,或者指明奋斗的方向等。这一部分主要表述“怎么办”,既可以照应开头、首尾相联系,使作文结构完整;又可以重申论点、突出主题,具有一石二鸟之功效。
       例如,写作2022年全国新高考 I卷作文题(“本手、妙手、俗手”),首先要准确把握“本手、妙手、俗手”的深层含义,从三者的辩证关系入手,确定文章的立意角度;在精准立意的前提下,精心安排行文结构,对所持观点进行全面深入的论证,以突出中心,启迪他人。
       满分作文《成功之道,在于妙对“三手”》以青年向作家林清玄请教如何写作开篇,引出话题,是为引论。接着,作者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重视基础,才能让人生之树越长越高;“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善于布局,才能让人生之棋越下越顺;“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敢于创新,才能让人生之画越绘越好。以此详细阐释中心论点,是为本论。文章结尾写道:“我们可以得知人生的成功之道,在于妙对‘三手’:重视基础、善于布局和敢于创新。”此为结论,强化中心、发人警醒。本文以“引论—本论—结论”式结构全篇,有力地证明了“重视本手、避免俗手、力求妙手”的观点。

二、并列式

       并列式结构主要用在作文主体部分。作者开篇引述或分析材料后,提出中心论点,然后设置若干个分论点,从不同角度论证,最后得出结论、强调主旨。用好这种谋篇模式,关键在于设置分论点。在数量上,分论点以三个为宜,过少难以全方位展开,内容单薄、缺乏气势;过多则单点论述难以深入,

       所谓层进式结构,是指作者亮明观点后,由此及彼、由小到大、由表及里,逐层深入地分析问题,最后形成观点或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一谋篇方法同样是将中心论点分解为若干个分论点,但这些分论点有主次轻重之分,要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安排,不能颠倒。运用层进式结构应特别注意观点之间的过渡,使各部分衔接自然,确保逻辑的连贯性,体现论证的条理性和深刻性。
       以2022年高考全国甲卷作文题(“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为例来说明。针对如何为匾额题名,材料中给出直接移用、借鉴化用和根据情境独创三种不同主张,要求考生谈谈这件事给自己带来的启迪。
       写作此题,不宜面面俱到、泛泛而谈,而应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种主张,集中笔墨、定点钻探。满分作文《援古诚可贵,求新价更高》围绕中心论点设置了三个逐层深入的分论点:“寻找新路,可以使个人独辟蹊径,欣赏到别人无法看到的风景”“寻找新路,能够使团队爆发出巨大的潜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寻找新路,能够使国家日益强盛,创造更大的辉煌”。由个人到团队再到国家,逐层深入,升华主题,体现了论证的深刻性。

- 3 -

- 2 -

篇幅也容易过长。在内涵上,各分论点要围绕中心论点展开,平行列举,各有侧重,不能重复、交叉,更不能自相矛盾。在形式上,各分论点主旨句建议采v取相同或相似的句式表达,做到整齐美观、匀称和谐。在逻辑上,建议在每个分论点起始处使用“首先、其次、最后”或“其一、其二、其三”等序数词,使文章思路明确、条理清晰,让读者一了然。
       例如,2022年高考北京卷作文题目是《学习今说》,隐含了对作文内容(“学习”)、时间(“今”)和文体(论说)的限制。审题时可以从现代人学习的目的、价值、内容、方法、途径、评价标准等方面任选角度立意。考生既可以从材料所给关键词中选出若干个,依据它们的逻辑关系立意行文;也可以选择其中一个关键词,分点横向展开。
       满分作文《智慧学习》从学习方法的角度立意,开篇提出“智慧地学习,用知识丰盈头脑,使人生圆满”的中心论点,随后紧扣学习的“方法”设置三个分论点:善学,就要细心观察,敢于质疑,升华人生品质;善学,就要持之以恒,古为今用,积累人生智慧;善学,就要注重反思,勤于总结,领悟人生真谛。三个分论点高度浓缩了三种学习方法及其作用,互为补充,整齐和谐。

四、对照式

       有比较才有鉴别。“对照式”就是从论题的正反两方面入手,进行对比论证,进而得出结论、证明观点。这种结构简洁明了,有较强的说服力。“对照式”结构一般先从正面论证观点,阐释“应该这样”;然后再从反面论证观点,阐述“如果不这样会怎样”。运用“对照式”结构,用来作对比的事物必须属于同一性质,具有可比性;正方两方面要具有典型性,为人们所熟知。一篇之中可不限对比次数,体现层次的丰富性。
       例如,2022年高考浙江卷作文题让考生探讨新时代青年发展问题。题目所给材料分为两个部分:第一段提出浙江省的“人才强省”战略背景,第二段列举三位新时代浙江青年开拓创新、攻坚克难、敢为人先的事迹。两段之间是总说与分说的关系,凸显了“新时代青年发展”主题。

       满分作文《开拓创新,敢为人先》开篇结合材料提出“时代青年要敢为人先,在创新中成就非凡人生”的中心论点。主体部分,作者先从正面展开论证,引用名人名言,概括论述敢为人先、大胆创新的重要意义,并列举郑板桥、苏炳添、顾诵芬、爱因斯坦的例子丰富论点;随后,作者列举宋襄公在泓水之战中死守教条导致失败的例子,从反面论证因循守旧的恶果。这样的正反对比,凸显了创新的价值,增加了论证的力度。
       以上列举的四种谋篇布局方式是相对常见、便于考生掌握的。在实际写作中,这四种形式并不是一成不变、孑然独立的,而是相互结合、随文而变的。比如并列式与层进式可同时使用,分论点之间是并列关系,对每个分论点的具体阐释体现层次性;又如“引论—本论—结论”式可以稍加变化,成为“引—议—联—结”的形式。不过,无论运用哪种结构,都要服务于论证的需要和主题的表达,决不能重形式而轻内容,以致因文害义,弄巧成拙。

第二部分 统编版教材课内作文素材的学与用

高中议论文作文谋篇布局的要求和高分结构

       一、高考作文对结构的要求
       结构是文章的骨骼,我们又称之为谋篇布局。考纲上关于基础等级的第(5)条要求是“语言通顺,结构完整”。结构完整”就是要求行文首尾一贯,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而要做到这点,就必须掌握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方式。
       结构是骨骼,语言、材料是血肉,没有骨骼,何谈血肉?
       一要“结构完整”,所谓“结构完整”是与“残缺破碎”相对而言的;
       二要“层次分明”,从文章的章法上说,好的文章结构要思路清晰,条理清楚,段落的划分和安排恰当,各个部分的布局合理,没有颠三倒四的现象。
       二、高考阅卷老师提示:结构要清晰
       好的结构,既能展示考生清晰的思路,又能提高老师阅卷的速度。
       结构要板块清晰,一目了然,不能杂乱无章。
       阅卷老师在高速阅读的情况下,希望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看清作者的思路,看清全文的布局安排,阅读一个段落,要能迅速看出这一段写什么,段和段之间是否界限分明。如果看不清段和段之间的联系,不可能打高分。 
       三、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1.提出问题------ 提出文章要论述的问题是什么。(总)(引论)
       2.分析问题------摆事实讲道理论述为什么。(分)(本论)
       3.解决问题------论述怎么样做到和会出现怎么样的情况 (总)(结论)

- 5 -

- 4 -

       四、议论文的整体结构模式(一般模式)
       第一节:提出观点(主旨)(引)
       第二节:分析评议观点(主旨)(引)
       第三节:第一层论证(议1)
       第四节:第二层论证(议2)
       第五节:第三层论证(议3)
       第六节:联系现实,深化观点(联)
       第七节:回扣材料,强化观点(结)
       五、(本论部分)段落的结构构成与安排——以《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为例
       第四段: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绝非易事,但工匠精神的内涵远不限于此。(观点句)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阐释句)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淡定。(分析说理句:假设分析)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假设分析后的说理)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结论句)
       化用(模仿):学生考场作文《积累,才能华丽转身》
       跬步不积,何以至千里,积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人说:“没有有心的积淀,就不可能实现量变”。的确,就像荀子《劝学》中说的倘若没有堆积土石成了高山,怎有风雨的兴起呢?没有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怎能从深渊产生呢?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怎能到达千里之遥?……积累蕴含着量的不断变化,意味着量变后最终会形成质变的人生哲理。在赞叹那些通过自己孜孜不倦的积累最后成为人生大赢家的同时,也见证了时下社会浮躁短视的“内卷”现象,这不由让我们又回到了一个生命话题:我们要在人生道路上实现自己的华丽转身,首先应该先做什么?

语言组织指导

方法一:如何让考场作文语言更有生命力
      【学生如是说】
       老师一旦说要写作文,我立马头有些眩晕,虽然不敢说什么,但是我常常是面对作文要么抓耳饶腮,要么趴在课桌上转笔,要么马上拿出优秀作文范例,或是翻书找所谓的作文典例……很痛苦!后来我就这个问题咨询了我的语文老师:我如何才能克服这种恐惧,获得作文的成就感?老师语重心长的一席话顿时让我茅塞顿开,看来以前我常常反复训练,而且在自己的作文里常常套用没有思想的套作,套用万能材料,或是从优秀高考作文中去模仿借用其精彩语言文段,虽有积累,却不懂得灵活运用,而是被“卷”进去,一到考场,便无从落笔。后来我从语言运用入手,改变了写作文的方式方法,发现了自己多多少少懂得利用自己的积累,并且慢慢地熟练起来。
       【考场作文】(部分)

       【我的看法】小作者试图用自己的真实体验来阐述说理,证明论点,可是行文中的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套路化明显,说理生硬且可读性很弱,没有什么生命力可言,特别是没有紧扣住观点中“透”这个字,行文条理虽然还是比较清晰的,但是因为语言的问题,影响了作文发展等级上的得分。

- 6 -

- 7 -

【训练策略】
      语文学科素养中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要求“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言语经验,发展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在新高考背景下,要求我们的“语言实践”需在“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下进行。所以,我们平时作文语言的训练不能只是机械地反复训练,或模仿没有思想的套作,或套用万能材料,或从优秀高考作文中去模仿借用其精彩语言文段,甚至是没有真情实感的“假”“大”“空”“废”,一味追求堆砌优美文辞。而要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逐渐形成自己个性化的“言语经验”,这样的作文文采就更斐然,就更有活力,生命力也就更强。
       一、在平时作文时我们首先要调动已有的积累,注意用词贴切,纤毫传神。
       词语的选择与运用,关系到作文语言表达是否吸引人。我认为个性化和生活化语言的锤炼与运用,能比较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郑军亮老师在其论文《个性化与生活化:高考作文升格指导的两个维度》中提到,作文在遣词造句上,要做到“语言准确,创意表达”,如何做到这一点,具体来说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组织作文语言。
       1.要讲究辞藻美,遣词造句要生动、活泼。
       从小学开始学写作文开始,我们就要养成对优秀作文或从读到的美文中的好词、好句或好段进行摘抄的习惯,这在语言运用的基础阶段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但是我们中总有部分人只是停留在摘抄的这一基础层面上,没有上升到锤炼和运用上,遣词造句便“画虎不成反类犬”,因此我认为我们要在不断积累的基础上,有意识地讲究辞藻美,让自己的作文在遣词造句上尽量生动、活泼。
病例:
       少年就是少年,他看春风不喜,看夏蝉不烦,看秋风不叹,看冬雪不叹,看满身富贵懒察觉,看不公不允敢面对,只因他正逢青春。
——学生考场作文《奋斗的青春最美》
       【我的看法】这句话出自陀思妥耶夫斯基《少年》,小作者以原话作为考场作文的开头,可见这句话是他平时读《少年》这部作品时积累下来的,他在引用这句话时,没有任何的修改和润色,形成自己的语言,而且开头也没有紧扣题目中的“奋斗”,辞藻虽然是很优美,遣词造句也很生动活泼,但

是这些都是别人的,没有形成自己个性化的语言。
       修改后:
       少年这个时期,洋溢的激情和理想,就像陀思妥耶夫斯基《少年》中说的少年“看春风不喜,看夏蝉不烦,看秋风不叹,看冬雪不叹,看满身富贵懒察觉,看不公不允敢面对,只因他正逢青春。”他的“不”,不正是他的不满足吗?正因为不满足,所以才会奋斗,正因为奋斗,所以少年的青春才是美的。
       【我的看法】修改后小作者在遣词造句上运用了朴实无华的语言,通过关联词的运用,使得整段话的逻辑性更强,亲和力也增强了。特别是针对“不”的理解能由浅入深,紧扣住题目中的“青春”和“美”,语言表达也不显得造作,而是自然生动,说服力强。
       2.用词要丰富,不做作,充满情感,同义词(近义词)使用要准确,富于变化。
       在平时作文训练时,我们难免为了表达某个观点而需要重复使用意思相近(或相同)的词语,可是平时作文训练语言表达时,我们经常会出现“词穷”现象,同一个意思多次重复同一个词语,虽然他的词汇量不少,却不能根据一定的语境加以巧用,造成“想写写不出来”(一学生语)的现象,作文的语言表达也就显得平铺直叙,毫无变化。病例:
       团结一心,方能活出精彩。我们不能只是一味从私利出发为人处世,而不团结,那最后可能导致一事无成。正是因为美国以美国优先,不团结自己身边的盟友,最后导致众叛亲离……
——学生考场作文《独木不成林》
       【我的看法】这段话用了多个“团结”这个词,语言表达上显得小作者在遣词造句上过于朴实无华,变化不够。
修改后:
       团结一心,方能活出精彩。我们不能只是一味从私利出发为人处世,而不与人拧成一股绳,那最后可能导致一事无成。正是因为美国以美国优先,不与自己身边的盟友合作,形成共赢局面,最后导致众叛亲离……
       【我的看法】修改后我觉得语言表达生动活泼多了。“团结”是一个抽象名词,如果不变化,显得行文比较拘谨严肃,不利于说理表达,换成了修改后的语言,同样是表达同一个“团结”的意思,小作者以同义或近义的形式,用“与人拧成一股绳”“与……合作”来表达“团结”,显得语言生动有趣,更具有文采,行文也更有生命力。
       

- 8 -

- 9 -

       二、在平时作文时我们要巧用已有的积累,注意妙用修辞,文采斐然。
       老师常在课堂上讲,高考作文阅卷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两个评分等级标准。“基础等级”是对学生作文基本写作能力的要求,“发展等级”是在前者基础上的较高层次要求,分为“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四项,“发展等级”能拉开学生作文距离。我觉得,在考场作文中,我们若能熟练运用修辞手法扮靓语言,不仅能使语言有文采,丰富文章的内容,还能使表达富有个性,更有生命力,增添文章的亮点,为自己的作文锦上添花。
       准确而又形象地运用修辞是扮靓作文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写作手段。如果运用得当不但会使文章的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更会使文章的句式整齐,结构严谨。比喻句、排比句、引用句、对偶句或生动形象,或韵律优美,或整齐对称,如果运用得当,就会使文章文采斐然,同时也会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其中,比喻与排比是作文中经常运用的修辞手法,学生需要重点掌握并经常运用。
       考场作文原文:
       有了众的优势并不够,还要有勇于“奋”的精神。冬奥会赛场上,武大靖发扬奥运精神 ,干干净净赢得奖牌。同样的,不管是否获得奖牌的各位中国奥运健儿们,都讲自己辛勤的汗水挥洒在训练场、赛场上。不仅如此,在志愿活动中,尤其是疫情期间的医护人员们的无私奉献,抗疫精神再次丰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在党领导下的百年征程,中华儿女们总是怀着满腔热血,带着中华民族的“奋”向前冲。然而,奋并不等同于内卷,内卷实际上是一个消耗时间精力的“不做功”行为,因此我们应该避免内卷,真正地把“奋”实行起来。
——学生考场作文《品中华汉字,歌中华精神》
       【我的看法】小作者表达时有“假”“大”“空”“废”之嫌,行文的语言组织上基本上用的是陈述句,也没有运用一定的语言表达技巧,扮靓作文语言,显得平铺直叙,而且行文又没有读者意识,不利于与阅卷老师的沟通与交流。
       修改后:
       有了众的优势并不够,还要有勇于“奋”的精神。我们不妨假设一下,武大靖如果在冬奥会赛场上,没有身后的团队和自己平时刻苦训练,那么能取得如此辉煌吗?黄文秀们如果大学一毕业后选择的是在大城市发展自我,而不是自愿到贫苦的山村从事扶贫工作,那么能取得扶贫攻坚这一世纪任务的完成吗?医护人员们如果在疫情期间,各顾各的,而不是“奋”勇当先,那么能取得抗疫的伟大胜利吗?正所谓“不管多么险峻的高山,总是为不畏艰难的人留下一条攀登的路。”朝着这条路,“奋”向前冲。然而,奋并不等同于内卷,内卷知识表面上的“众”,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做无用功的过程,因此我们要避免内卷,真正地把

“奋”付诸实践。
       【我的看法】修改后的这段文字在语言表达上呈现出了几个特点,一是格局上让人不觉得高高在上,且言之有理,也让人觉得言之有趣;二是连续用了三个反问句,构成排比关系,扮靓了整个段落。在语言结构上用整齐的句式排列,蕴含着丰富的层次变化。三是运用了引用句,直接引用名言,说理性就更强了。可以说,一改一味陈述句,巧用修辞手法,使语言的内涵丰富,并且在遣词造句上有意识地加强了与读者的交流,使得语言表达更有深度,更有广度,也更有厚度。
       三、在平时作文时我们要学会化用已有的积累,注意巧妙化用,独具魅力。
       我们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好段在实际考场作文的运用时并不是不加选择地运用,而是要坚持取我所需的原则,将他人作品中的好句、好段或者作品化解开来,根据具体的作文情境和表达的需要,再重新组合,灵活运用。如果能用自己的话创造性地表述原本积累的好词、好句、好段,这样就既能增加作
文的文化底蕴和思想深度,又能显示自己的文化积淀和语言功力。
       积累的好段: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绝非易事,但工匠精神的内涵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淡定。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考场作文(化用):
       跬步不积,何以至千里,积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人说:“没有有心的积淀,就不可能实现量变”。的确,就像荀子《劝学》中说的倘若没有堆积土石成了高山,怎有风雨的兴起呢?没有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怎能从深渊产生呢?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怎能到达千里之遥?……积累蕴含着量的不断变化,意味着量变后最终会形成质变的人生哲理。在赞叹那些通过自己孜孜不倦的积累最后成为人生大赢家的同时,也见证了时下社会浮躁短视的“内卷”现象,这不由让我们又回到了一个生命话题:我们要在人生道路上实现自己的华丽转身,首先应该先做什么?

- 10 -

- 11 -

——学生考场作文《积累,才能华丽转身》
       【我的看法】小作者不仅化用了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的一段话,化用这段话的行文结构的表达,基本上采用了仿写的形式,体现了小作者学以致用、取我所需的优秀品质,而且还巧妙地化用了荀子《劝学》中的一段话,用自己的语言创造性地加以表达。这样一写,考场作文的发展等级就更上一层楼,一方面行文思路清晰,条理性强,另一方面也充分利用平时的积累,巧妙地将积累化为己用,使语言表达更有文化深度,文化内涵,更能吸引阅卷老师的注意力,增强他们的阅读体验和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
       四、在平时作文时要让已有的积累活起来,注意句式灵活,跌宕多姿。
老师常在作文讲评课上说平铺直叙的作文最不受欢迎、最没有生命力。我觉得一篇作文要精彩,要吸睛,不要单纯使用肯定句,不妨也穿插一两句否定句、双重否定句;不要只是使用主动句,不妨也穿插一点被动句;不要总是使用正常语序,不妨也穿插一些倒装句;不要全使用陈述句,不妨也穿插些许祈使句、感叹句、疑问句;不要全使用短句,不妨也穿插几句长句。句式的灵活变化,跌宕多姿有如城市的灯光文化体现出来的城市魅力,可读性强,这样才能吸引阅卷老师的注意力。
       考场作文原文:
       青春的代名词是澎湃的热血,是洋溢的热情,是努力的拼搏,是无尽的尝试。青春经得起磨练但经不起消磨,畏惧艰苦、碌碌无为是罪过,不懈奋斗,才能证明青春的存在。我们背起青春的行囊,怀揣梦想,朝着心中的目标勇敢向前。我们有那么多的梦想,正该趁着这大好的青春年华,去拼搏、去努力,给所有的梦想一次实现的机会。只要勇敢地向前,努力地付出,即使到最后没能收获结果,但这过程中的经历也足够我们珍藏回忆。
——学生考场作文《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我的看法】此段小作者一味用陈述句在说理,毫无变化,虽然行文逻辑还算是通畅无阻的,也能基本明确自己的观点,但是阅读起来,那种“假”“大”“空”“废”的感觉油然而生,可读性不强,自然不精彩,也不能吸睛。归根到底是因为遣词造句上出了问题。
       修改后:
       澎湃的热血、洋溢的热情、努力的拼搏、无尽的尝试……无不诠释着什么是青春。毋庸置疑,我们的青春是短暂的,它经得起磨练但经不起消磨,那种畏惧艰苦、碌碌无为,不觉得是一种罪过吗?正值青春的我们不应该卸下身上的包袱,背起行囊,勇敢向前吗?“90后”青年科学家李国瑞的“深海梦”;面向

科学发现的人工智能的青年科学家山世光的“人工智能梦”……是的,这些青年就是趁着自己的大好的青春年华,去拼搏、去努力,给自己的梦想一次实现的机会。而我们,难道不应该向这些勇敢地向前,努力地付出的青年科学家们学习吗?
【我的看法】修改后语言表达丰富得多了,不仅有理有据,而且在遣词造句上使用了丰富的句式,双重否定句、反问句、长短句等的运用,语言表达呈现出丰富多彩,可读性强,富有生命力。作文的发展等级也提升了好几个档次。
方法二:高考议论文写作个性化随笔语言表达的建构与运用
       高考语文作文题参考评分细则要求一线师生写作文时要“我手写我心”,用“我”的语言来表达“我”对自己、对生活、对社会的“真挚情感”和“自我思考”,而一线师生为了追求高考考场作文能得高分,平时作文训练基本上抛弃了“我手写我心”这个个性化原则,主动选择反复训练或没有思想的套作,或套用万能材料,或从优秀高考作文中去模仿借用其精彩语言文段,甚至是没有真情实感的“假”“大”“空”“废”,一味追求堆砌优美文辞的“文化作文”。这会导致我们形成固化的作文思维模式,养成不关注现实、不关注生活、不关注社会的习惯,把自己置身于井底,脱离了现实生活,逐渐成为没有思想,不懂得表达的人。
       福建师大潘新和教授曾说:“只有从人的本质上来理解写作的意义,才是抓住了写作动机的根本。将‘为人’与‘为己’、社会性与个性的动机统一起来,我们写作才算拥有了完整的、强大的动力学基础。”因此我们在作文时只有回归到现实的生活中去挖掘写作素材及写作内容,能够用有个性化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看法,用“我手写我心”,学会生活化、个性化地思考,关注现实生活,才能真正做到作文有血有肉、真情实感。基于此,我们如果能利用个性化随笔语言来谋篇布局,作文的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在作文的层级上便能更上一层楼。那么如何在平时作文复习中有意识地运用个性化随笔语言来提高作文水平呢?从近两年高考作文试题的命题趋势和随笔这类文体遣词造句上的特点上看,我们可以在日常学习中可以让多关注报刊杂志上的随笔类文章,尽可能地在“学校—家庭”这个小环境中找到接触现实、接触生活的方式,让作文视角伸到现实生活,去深入分析社会现象及其本质,挖掘思想内涵,以实以情以理,把笔触及到生活的真实记录、人生的真实感悟,真情的自然抒发上。
       以近两年高考作文的特点(如下表)为例,可见端倪。

- 12 -

- 13 -

       这两年的高考作文命题上从立意上看不回避当年的热点,给足了我们写作的空间,尽可能在规定的任务下给定特定的情境,体现实用性写作与思辨性写作的紧密关联。而这种实用性写作紧扣现实生活,要求作文体现自己的感悟、认识和思考,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套用套路写作,或是用“假”“大”“空”“废”的语言来完成写作任务,而是应该以实以情以理,真正实现写出来的文字不再是“为老师写”、“为考试写”,而是“为自己写”。这种运用信手拈来,活泼生动,娓娓道来,耐人品味的随笔语言,且带有个性化色彩的作文往往能从考场作文中脱颖而出。这种个性化随笔语言表达也是高考考场作文最为推崇的语言风格。
       首先,运用个性化随笔语言表达,可以实现以实悦人,言之有物。
       就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属于自己的东西”,其实就是我们用个性化随笔语言来遣词造句,写出自己直接或间接的生活阅历和情感体验。这就要求我们根据试题中的材料进行相关性的联想与思考,以现实体验为基础,深入小到身边琐事,校园风情,学习心得,书籍品评等,大到社会问题、人生哲理,用个性化随笔语言建构作文的语言体系,当然建构这样的语言体系。关键还是一个“实”字,“实”就体现在命题的情境设置上,因此我们要在试题的特定情境中建构语言和思路,这样语言表达就能言之有物,以实悦人,而不是无病呻吟、空洞无物。只有在“实”的基础上有感而发,将自己的一点思考、一点感受、一点闪光的意念都可带到作文中去,书写“实”的东西成分才能越多,作文的基础等级才能越高。

       如2023年新课标1卷的作文,作文材料有两个“实”可以触发我们相关性的联想与思考,这两个“实”就是“故事”和“力量”。“故事”指引我们联想到生活中直接接触到的或间接学习到的具体可感的事例,“力量”指向的是我们如何借这个“故事”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深入思考。以优秀考场作文《铿锵一世,笑傲后人》开头部分为例。
       林俊德院士的故事曾经感动大江南北,为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注入精神动力。然而当我们耳边充斥着鲁迅笔下九斤老太的那一句名言“一代不如一代”时,我们又有何感想呢?可是疫情期间渗透汗水的年轻人的笑容,扶贫攻坚一线的年轻人的身影……他们的故事,难道不是林俊德院士品格和精神的一种延续吗?正是有这样一个个好的中国故事,它们诠释着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才能让我们在一次次的跌倒后,勇敢地爬起来,阔步向前。
       这段话是这篇优秀作文的开头部分,小作者在语言表达上紧扣住作文材料中的“故事”和“力量”,“林俊德院士的故事”、“九斤老太”的话、“疫情期间”的故事以及“扶贫攻坚一线”的故事都是我们或是直接接触到的,或是间接学习到的,这些都是平时积累的“实”材。接下来小作者又写了这些“故事”触发他的思考,这些“故事”的“品格和精神”又是“实”材的深入。在语言组织和表达上,小作者采用随笔语言的表达技巧,连续两个发问,一方面与读者进行了心灵上的交流与沟通,个性化的气息比较浓厚,让人阅读起来比较轻松,也易于表达自己的思考。另一方面能由具体的“故事”引向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因此,语言表达如若能言之有物,自然而然能启人心智,引人深思,取悦于读者,拉近与阅卷老师的距离。而个性化随笔语言表达的建构与运用能胜任这一功能。
       其次,运用个性化随笔语言表达,可以实现以情动人,言之有趣。
       随笔这类文章往往在写法上,不作理论性太强的阐释,体现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谨严,情感表达真挚而不是有趣,因此,这类文章不仅有“情趣”,更富有“理趣”,读后会给人轻松愉悦之感。而这种轻松愉悦的情感表达与交流,既是作者的真情流露、率性表达,也是作者借语言这一工具的表达,让读者产生共鸣,这正是随笔这类文章运用了个性化随笔语言表达技巧所取到的艺术效果,美学家蒋勋之曾说:“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所以成为千古绝句,我认为不是诗歌上的技巧,而是诗人心灵上动人的东西。同样是一堆白骨,很多人走过去了,却没有看见。”所以正是杜甫运用个性化随笔语言表达技巧,使其言之有趣,言之含味,言之带情,自然便能以情动人。
     这种要求个性化“情趣”“理趣”表达,在近两年的高考作文试题的作文要求。

- 14 -

- 15 -

在作文要求上有这样一个写作任务,“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这个写作任务中的“你的”,其实就是要求我们在情感表达或观点输出时,既要有个性化的表达和思考,也要有读者进行对话和交流的意识。恰恰正是这种“你的”表达和思考,要求我们作文要体现“我手写我心”,个性化随笔语言表达技巧在真情实感的输出上则完全可以胜任。如2023年新课标1卷的优秀作文《铿锵一世,笑傲后人》第二段的语言组织和表达。
       诚然,时下存在一些诋毁中国好的故事的声音,甚至有此起彼伏之势。究其原因,这样的声音或许出于不可告人的目的,或许为了博得别人的眼球……凡此种种,我们都无法屏蔽,毕竟想让我们过不好或不好过的人,终究是存在的。但是这些声音是好是坏,又何弃何从,需要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而不是人云亦云,甚至愚蠢到鹦鹉学舌。如此这般,孰是孰非,可不分自辨。且作为后人,对于这些好的故事、好的声音,我们要肩负起神圣的时代使命,成为它们的传播者和发扬人。因为像林俊德院士这样好的故事有着春风化雨般的力量,它能影响着每一个人的行为举止,能滋养每一个人的精神和灵魂,更能让一个社会、一个民族勃勃生机,充满朝气。
       这一段小作者娴熟地运用了个性化随笔语言表达技巧遣词造句,语言表达清晰明确,逻辑性强。语言的组织和表达上先承认了生活中存在“诋毁中国好的故事的声音”这样的一个事实,接着又表达了对这样的“事实”,我们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最后紧扣“故事是有力量的”进行个性化的表达和思考。这样的语言表达无不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个性化的情感表达,可谓“趣”味横生,特别是在遣词造句上重复用了“我们”一词,情真意切,这是小作者真情实感的流露,在“情”上与读者之间进行了对话和交流,能比较有效地拉拢住读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所以,语言表达如若能言之有趣,自然而然能以情动人,让人如沐春风,激发阅读兴趣,实现在情感上与阅卷老师隔空心灵上的对话和交流。而个性化随笔语言表达的建构与运用能实现这一功能。
       最后,运用个性化随笔语言表达,可以实现以理服人,言之有理。
       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种现象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因此说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要求我们在语言的组织和运用上既要做到准确、严密,鲜明清楚,练达警策,也要做到运用一定的艺术手法,遣词造句要鲜明、生动和感情色彩。“理”字当先,“理”出文采,言之有理才能实现以理服人,而要做到以理服人,需具备两个条件,一是避免语言表达时死板、干巴、枯燥乏味,采用个性化随笔语言可以有效避开这个尴尬。二是充分挖掘语言的内在特点,使用无懈可击、强有力的逻辑进行表达,个性化随笔语言表达技巧的建构与运用,可以使读者在感

受作者轻松愉悦表达的基础上,接受并认同作者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如2023年新课标1卷的优秀作文《铿锵一世,笑傲后人》第三四两段的语言组织和表达。
       正如古人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好的故事可鉴,这样我们就可以少走弯路,不走冤枉路。魏征逆龙鳞,以“前事”语之唐太宗,才出现“贞观之治”之旷观,如若唐太宗像纣王一般,贪图享乐,骄奢淫欲,听不进铮铮之故事,那么或许大唐江山只能像阿房宫那样“可怜焦土”了。古人如此,后人更应效之,我们现在生活在这样一个古之未有的幸福安宁的社会里,更应该知道“前事”,尤其是好的“前事”,从好的故事中汲取营养和力量。
       鉴“前事”,师“前事”,便有朱熹观书之后那种“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神清气爽,如入氤氲。好的故事就如那股“源头活水”,是的,就是有岳飞“精忠报国”这样好故事,它给予了后人拳拳的爱国情;就是有袁隆平“禾下乘凉”这样好故事,它给予了后人担当与梦想;就是有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这样好故事,它给予了后人奋斗到底的力量……这些“源头活水”,就是前人的好的故事,后人可据之效之,行之用之,不负韶华,笑傲前行。
       这两段小作者要表达“故事是有力量的”这个观点时,引用“前事”和“后事”的逻辑关系,得出了“前人的好的故事,后人可据之效之,行之用之,不负韶华,笑傲前行”的结论。两段为得出这样的结论在遣词造句上可谓是精彩纷呈,且以强大的逻辑作为支撑,极富表现力和生命力。语言精彩,有理有据,逻辑清晰,不仅阐述得对,阐述得好,而且阐述得巧。引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使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的运用,还有文白相间的语言表达等,这些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无不指向小作者个性化随笔语言独特的艺术效果,文采斐然,脉络清晰,具有强大的表现力和说服力,作文的发展等级也就更上一层楼。
       所以,语言表达如若能言之有理,自然而然能以理服人,用“理”的力量丰富文章内容,深化文章思想,提高说服力。而个性化随笔语言表达的建构与运用能完成这一功能。
       综上所述,在高考作文复习时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语言表达习惯进行个性化表达,从“言”入手,不停留在枯燥重复的套路训练,坚持“我手写我心”,借助个性化随笔语言表达的建构与运用,以实以情以理来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从而实现高考考场作文在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上的双突破。

- 16 -

- 17 -

第二部分 
统编版教材
课内作文素
材的学与用

关联课文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沈英甲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屠呦呦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加来道雄
《石钟山记》/苏轼
《自然选择的证明》/达尔文
《宇宙的边疆》/卡尔·萨根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关增建
       (一)袁隆平:
       1.使命感和责任心:拼尽毕生精力用农业科技战胜饥饿。
       2.敏于发现、勇于探索、勇于担当、不断进取:发现“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研究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成功两系杂交稻,寻找与发现水稻天然雄性不孕株,研究证明培育杂交水稻切实可行,培育超级水稻成果世界领先,引导新一场的“绿色革命”。
       3.勇于挑战权威、坚持真理、勇于创新:挑战美国著名遗传学专家的“杂交无优势”。
       4.科学家的实证精神,脚踏实地,少一点形式主义。:挽起裤腿走下稻田的标准形象。中国稻田里走出世界级的农业科学家。用事实驳斥贬杂交水稻

为“三不稻”,捍卫事实,捍卫真理。
       反例:玉米地里铺红毯,专家谈笑田地间”。如今又现“麦田地里铺红毯,成熟的麦子被压弯”,观摩会铺红地毯,脚都不沾土还说是为农。
       5.专一的精神:一辈子研究水稻,培育超级水稻成果世界领先,引导新一场的“绿色革命”。
       6.淡泊名利:领取国家最高科技奖前几天依然在田里翻看这土壤。
       7.梦想与现实:梦见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稻穗像扫帚那么大。这极具夸张的梦想,正在走向现实。
       8.敬业爱岗:为天下人皆饱热爱研究杂交水稻。
同质事例:张秉贵,把平凡的工作做到极致,把一般人想不到的事也做到极致。
       9.外国:爱因斯坦因“科学的美感”热爱,贝多芬《命运交响曲》汹涌而来,凡高的火焰色向日葵,牛顿的三大定律。
       10.反例:一群又一群为了名利,为了一纸证书而在实验室里苦干的学生,他们一旦获得了所求的名利,便裹足不前,再不愿在黑暗中前行。
       在文学领域,只看见红地毯和金钱,作者比作品更有名的情况比比皆是。在看似繁盛的文学世界里,我们只见得浮光掠影般的“商品文学”,吾不见哪怕只是一个有着创造之光的作品。
       11.爱国,对中国文化的自信:中国有中国的有力条件。
      12.科学态度面对失败:发现天然杂交稻杂种第一代但试种失败但不放弃。
       13.青年学生启示:勇于担当,敢于创新,服务社会,报效人民。创造性的劳动能够为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智力支撑、创新支撑。
       (二)探界者钟扬:植物学家,科普达人,教育专家,援藏干部。在生命的高度和广度上,他一直在探索自己的边界。
适用话题:奉献不计名利,献身科学,热爱,胸怀人类。
       (三)屠呦呦
       1.中国文化的传承:从中国古代的典籍中发现灵感。
       2.科学的求异思维:发现青蒿素的提取物显示了一定抗疟疗效,但实验结果很难重复,而且也与文献记录相悖;于是认真比对文献记载与实验操作之间的差异,发现现代实验提取方式与古代的提取方式不同,正式这“不同”的发

- 18 -

- 19 -

一、科学思维、探索自然

现,使得研究出现转机,最终取得突破。(也适用于勇于探索)
       3.类比科学思维方法:
       梁思成:用“文法”“词汇”来阐说建筑上的惯例、法式和构件、因素,以“可译性”来阐说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建筑实现了同样的目的、表达了同样的情感。
       4.要勇于担当,肩负历史使命。
       我国青蒿素研究处于世界前沿,对改善公共健康大有裨益。屠呦呦团队在这方面的长期投入,亦如南仁东之于天眼FAST工程建设、黄旭华之于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其初心所愿,皆为国计民生。在他们身上,体现的正是新时代科研工作者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责任担当。
       5.科研求索之路无止境
       屠呦呦团队数十年如一日的努力,结出累累硕果。尽管屠呦呦已荣膺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荣誉,但她和她的团队没有因此停下探索的脚步。从他们身上读懂科学家精神,也就懂得了科学事业向前发展的动力所在。
       6.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
       屠呦呦说:“我经历了190次失败,但我还要继续努力与尝试。一个科研项目的成功不会很轻易,要做出艰苦的努力。”
       7.反例:“出名要趁早”的浮燥与焦灼,急功近利
       8.吃苦耐劳、甘于牺牲的奉献精神。大量查阅本草医籍,四处走访老中医,研究不辍,并勇敢地做第一批尝试青蒿提取物的志愿者。(以身试药)
相关名言名言:
       1.我喜欢宁静。蒿叶一样的宁静。我追求淡泊。蒿花一样的淡泊。我向往正直,蒿茎一样的正直。
       2.一个科研的成功不会很轻易,要做艰苦的努力,要坚持不懈、反复实践,关键是要有信心、有决心来把这个任务完成。科学研究不是为了争名争利,科技工作者要去掉浮躁,脚踏实地!
       (四)青春有为:
      1.领导人早在青少年时期就“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确立为祖国、为革命奉献一切的理想,并为之不懈奋斗。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从小就“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闻一多在《红烛》中曾说过“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冰心说过:“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实的明艳,但是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牺牲的血雨。”
       3.当下例子:王泽山院士献身科研六十载,风雪荒野里开拓,大漠戈壁中拼搏,矢志奋斗为华夏。犹记得两弹元勋“铿锵一生苦干惊天动地事,淡泊一世甘作隐姓埋名人”。
       4.《百合花》爱国,舍己为人,舍小我成大我:通讯员为保护同志们而用自己身体扑向手榴弹;“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戍边英雄;当陈祥榕的姐姐为弟弟献上的百合花的时候,我们不会忘记清澈的爱只为了中国,因为英雄不曾远去,因为百合花似的他们是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
       5.《哦,香雪》适用主题“梦想”“追求”“大胆走出去”“选择”
火车鸣叫着开进了大山深处的台儿沟,给沉睡千年的山村带来巨大的冲击。清纯如玉的山里姑娘,接触到山外的世界,封闭的心开始喧哗、骚动,虽然略带羞涩,却开始了迈向现代文明的脚步。面对外面精彩的世界,她们感到紧张、兴奋、向往,同样感到无奈、彷徨、恐慌。但不论如何,台儿沟只有勇敢面对,大胆追求,才能更加文明,更加进步。
       二、革命历史
       1.《长征胜利万岁》
       适用主题“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的使命”“苦难中的辉煌”
       1936年10月18日,红军部队经过万水千山,经过一年多的长途跋涉,经过无数次残酷的战斗,忍受了一切物质生活上的困难,终于到达了江西吴起镇。两年里,他们走过了草地,翻越了雪山,飞夺泸定桥,红军用脚,丈量的一寸寸土地,彰显了大无畏的长征精神。
       2.《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适用主题:“奉献”“奋斗”“乐观”“劳动”
       (1)那是1962年冬天,正是豫东兰考县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最严重的时刻。这一年,春天风沙打毁了20万亩麦子,秋天淹坏了30多万亩庄稼,盐碱地上有10万亩禾苗碱死,全县的粮食产量下降到了历年的最低水平。就是在这样的关口,党派焦裕禄来到了兰考。面对如此严重的灾荒景象,焦裕禄没有退却,为了兰考这片土地风里来雨里去。他在身患肝癌时,依旧强忍剧痛,坚持工作,直至病逝。他用自己的生命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
       (2)在风沙最大的时候,亲自带头查风口探流沙;雨最大的时候,带头冒雨涉水,观水势,将自己投身于他的工作中去。这就是焦裕禄。
       (3)“生于沙丘,葬于沙丘”,焦裕禄,这位沉默的汉子把荒漠上的一切

- 20 -

- 21 -

都扛在了肩上,在胃病侵蚀他时,他用自己的手,用藤椅,用所有能用的硬物抵住自己的胃,迫使自己扛住了这份担当。
       3.《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
       适用主题:疫情中表现的团结一致,英勇奉献的精神以及青年的勇于担当与“迎难而上”“中国声音”“新时代青年”“不放弃,积极向上”“合作抗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互利共赢”
       (1)2020年的春节前后,在这个阖家团圆的节日,新冠疫情突袭荆楚大地。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无数志愿者的挺身而出中,14亿中国人民的团结下,疫情防控工作取得巨大成效,但也奉献了无数条勇敢的生命。钟华论从政治、决策、精神、人民利益、反思与改进、同世界的关联、对历史总结、对未来展望等方面,以宏观的视角切入,用具体的数字和准确的事实展现了疫情中的成功事例与值得深思之处。
       (2)就在大部分人选择居家隔离,为抗击疫情出一份微薄的力时,不少青年医生、护士挺身而出,奔赴一线。一封封印满红手印的请战书,一道道口罩画下的疤痕,一个个冲锋陷阵的背影,背负的是无数家庭的希望。
       (3)面对“二战以来最严重的全球危机”,我们致力于将隔绝的孤岛连成命运与共的大陆。不论是“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互帮互助,还是“青山一道,同担风雨”的携手前行,中国始终以积极的态度践行合作共赢,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大国力量。
       三、 传统文化
       适用主题:无用之用
       (一)《老子四章》有言曰:“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其译为“动手去做的的就会坏事,有所把持的就会失去。所以圣人不求有所作为,因此不会败事;不执意把持,因此不会丧失”。
        (1)五石之瓠:惠子得到魏王赏赐的大瓠之种,种出五石的大瓠,却不知道拿它怎么用,庄子转变思路,发掘出其独特的价值: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
       (2)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3)不龟手之药——宋人有不龟手之药,却世代以漂洗丝絮为业,客用百金购得不龟手之药,却因此帮助吴打赢了越国,从而裂地封疆。
       “无用之用”当真无用?答案必然是否定的,追求有用是为了眼前的利益,追求看得见的物质提升,但当我们把时间都用在了追求“有用”上,是否已经背

离了我们的初衷,使我们自己只着眼目前,疲于奔命。因此,只有“有用之用”,人生会有缺憾,而无用之用,立足长远,寄托心灵,方为大用。
       (二)《庖丁解牛》
       适用主题:劳动的艺术、享受劳动、实践、事物的规律和本质
       同样的刀子,同样是用来切割牛肉,有的厨师只用了一个月便刀刃缺损,只好再换新的;技术好的厨师可以一年换一次;有一个高明的厨师,一把刀子用了十九年,刀刃依旧锋利。这到底是什么原因?我国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庄子在《庖丁解牛》中,就以厨师的刀子使用时间长短,来形象地说明了掌握事物基本原理,探究其中规律的重要性和避开矛盾,顺应自然的道理,婉转而又风趣。
       相关名言+事例
       (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钟芳蓉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科技强国,曹原仰望星空踏上《自然》;铸就重器,“神舟”团队将梦想写在浩瀚宇宙。
南仁东倾尽心血使中国睁开勘探宇宙奥秘的“天眼”;水保专家朱显谟固守二十余年,一生圆梦黄河清;“敦煌女儿”樊锦诗守着大漠黄沙,守着中华文化。
       (2)朝闻道,夕死可矣:王安石“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是屠呦呦将抗疟药物用在自己身上,来向世界证明青蒿素对人体无伤害;是布鲁诺坚持日心说,最终被烧死在了罗马鲜花广场;是亚里士多德“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的坚定与决然。古今无数雄豪杰舍我其谁,越挫越勇,在追求真理的漫漫长路上艰难行走。反观当下,又有多少人对知识“浅尝辄止”,“小学而大遗”“耻于下问”,最终一事无成。
       (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河南暴发洪水,一度经营惨淡的鸿星尔克出手捐助5000万;贵人鸟集团刚刚面临破产重组,也悄悄捐了3000万,这些民族品牌生动的诠释了民族大爱、大义与担当,“君子喻义”就如暖流一般温暖国人心。反观某些小人行为,国家尚处疫情严重之际,有人趁国之危,公然不戴口罩外出,做出过激行为在网络上博人眼球扰乱社会秩序,有些网络平台为了眼前利益大肆哄抬口罩价格,在网上散播谣言引发社会恐慌。
       (4)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世人惊叹于年仅14岁的全红婵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就跳出三个满分动作,可又有谁知成功花儿的背后是七年如一日的苦练。 
 “草鞋书记”杨善洲,二十年耕耘,乃使荒山变青山;“敦煌女儿”樊锦诗,五十

- 22 -

- 23 -

载守护,方让敦煌复辉煌;“纯粹作家”陈忠实,耗一生写作,然使支笔丈文学。多少前辈,为心中所想而不懈奋斗,为实现抱负而不懈努力。反观“三分钟热度”那些人,缺的正是这份坚持,他们即便涉及的领域再广,也未必会有所成就。
       (5)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孔夫子教我知其不可而为,楚霸王教我虽千万人吾往,西塞罗教我法治。
       (三)《礼记》中的哲理思辨
       1.“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jiá,受阻碍);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礼记·中庸》
       解读:任何事情,事前有准备就可以成功,没有准备就要失败;说话先有准备,就不会词穷理屈站不住脚;做事先有准备,就不会遇到困难挫折;行事前计划先有定夺,就不会发生错误后悔的事;做人的道理能够事先决定妥当,就不会行不通了。
       2.“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礼记·中庸》
       解读:求取君子之道的办法,好比走远路那样,必须从近处开始;好比登高山那样,必须从低处开始。
       3.“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4.“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
       5.“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四)《齐桓晋文之事》
       适用话题:心系百姓,大丈夫,建设性意见,忧国忧民
      孟子便是这样拥有铮铮铁骨的大丈夫,面对当时战乱的世道,他心系百姓,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感到不满,他向社会发出呐喊:“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他构建自己的理想王国,“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他满怀治国良策,一心想救万民于水火,在天下推行王道,使“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在面对困难时,他坚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他带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激励无数仁人志士,激励了无数大丈夫,他的民本思想于今天的社会亦有重大意义。
       2.追求物质与精神的共同富裕。“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主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在孟子的这幅理想的治国蓝图中,我们看到“无饥”仅仅是第一步,老百姓的物质生活得

到了满足;而“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则是关键的一步,物质富裕后,需要的是精神的升华,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富有的人。
       (五)《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1.“忍”字,是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精神内核,亦有多重含义。“动心忍性,增益己所不能”指在身陷个人困境时坚定心志,磨砺品格,潜心提升自我;“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则是在感知他人苦痛时怜悯体恤,并付诸行动,伸以援手的温暖本性。
       2.忍是仁爱之心:这样一种仁爱之心,使屠呦呦竭尽心力,为人类不再忍受疟疾带来的痛苦研究青蒿素,造福世界;正是这样一种仁爱之心,使袁隆平始终牵挂田间水稻,亲身下田,反复试验,只为让中国人乃至世界人民不再忍受饥饿;是这样一种仁爱之心,使万千民众在可能延及周边居民的重庆山火面前,积极支援,冲锋在前,终于将明火全部扑灭,实现了一场史诗级救火。
       3.忍是困境时的隐忍:华为在关键领域被美国抑制发展,迎来至暗时刻,仍咬牙坚持,守正创新,努力攻克技术难题,走过一个个困难的时刻最终更加挺立。
       史学家司马迁忍了宫刑的疼痛,忍了世俗的成见,扛起了如椽大笔,立起了泰山,才有了一部“史家之绝唱”;海伦凯勒忍受着黑暗的世界,忍受着心底的孤独,创作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鼓舞人们追求光明;江梦南忍受无声世界里的寂寞与困难,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最终学业有所成。
       (六)《兼爱》
       1.推己及人、将心比心:
       “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爱人之心,是人的天性,但也具有差异性:爱自己胜过爱人,爱亲人胜过生人。而墨子的兼爱是在此基础上赋予其功利性与平等性,强调了爱人与爱己、利人与利己的逻辑关联,得出“只要人人都能将心比心地爱他人,社会就会安定,国家就会太平”的结论。着实,由于这一逻辑关系的前提是难以成立的,“世人不情愿吃自己兼爱的亏,却情愿享别人兼爱的福”,使得“人人相亲相利”的局面难以实现,但“推己及人、将心比心”的兼爱思想的力量并没有因为理想的困难而减弱。
      陶行知留学回国后放弃了北大教职,来到偏僻的晓庄,致力于农民的开化教育。张桂梅创办了华坪女高,引领了多少山村少女走出贫困落后。疫情中的逆行者们离开了安全与稳妥,走向了危险与不确定,庇护了身后千万群众。引领着这些英雄的,是担当、责任,更是视他人为己身,爱他人若爱

- 24 -

- 25 -

己,忧他人之忧,悲他人之悲的,平等的,无私的,由对个体推至对普罗大众的兼爱。
       (七)《鸿门宴》
       适用话题:性格、眼光、智谋、团队
       《鸿门宴》是《史记·项羽本纪》中一个相对独立的片断,它是项羽和刘邦在灭秦之后长达五年的斗争的开端。虽是开端,却在某种程度上预示了这场斗争的终结。这样说,是因为作者通过对这次宴会全过程的描写,生动地揭示了项羽的悲剧性格:他自矜功伐而有“妇人之仁”。这种性格不改变,他就必然以失败告终。而刘邦在宴会上能化险为夷,跟善于利用对方性格弱点也是分不开的。从这段史实可以看出领袖人物的性格以及团队力量在历史发展重要关头上所起的作用。
       (八)《拿来主义》
       适用主题:文化交融、民族文化、外来文化、文化发展、创新等
       1.古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敕勒川各民族复合型文化,今有“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的对待各国文化融合的态度,文化的交融有着日益扩大的主体。还有观念从冲破封建主义束缚到追求种族平等的转变,科研从“单打独斗”到“团队作战”的变化,时代一直在发展,但它从不言说。
       2.反例:变革与守旧——《装在套子里的人》
       守旧的别里科夫最终在变革的恐惧中死去了。是变革,还是守旧?是生存,还是死亡?这是我们生活中经常面对的问题。急流险滩,不进则退,在这样的大环境中,过于循规蹈矩,常常固步自封,迟早会被淘汰。变革的痛苦是剧烈的,却也是痛并快乐着的;唯有勇敢走出陈局,大刀阔斧地破旧立新,才能打开新的局面,获得涅槃重生!
      (九)《谏逐客书》
       适用主题:积累
        1.山不让土成其大,海不择流就其深
       2.李斯在《谏逐客书》说:“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3.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十)《过秦论》
       适用主题:人心向背,成败兴衰
       

       金圣叹评点《过秦论》说:“‘过秦论’者,论秦之过也。秦过只是末句‘仁义不施’一语便断尽。”
       (十一)《谏太宗十思疏》
       核心内容:居安思危,正己安人,以达“治平天下”的目的。分别从以下方面谈论:“见可欲”“将有作”两条是戒奢侈;“念高危”“惧满溢”两条是戒骄傲;“乐盘游”“忧懈怠”两条戒纵欲;“虑壅蔽”“想谗邪”两条戒轻人言;“恩所加”“罚所及”两条戒赏罚不公。
       (十二)《种树郭橐驼传》
       《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能够凭借他的经验将树养成“硕茂”之状,且“其实且蕃矣”而扬名天下,那对于育人而言,“顺其天性”为培植的指导思想。
       (十三)《窦娥冤》节选
       适用话题:揭露黑暗现实、斗争精神、反抗精神
       《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悲剧的代表作之一。故事源于《列女传》中的《东海孝妇》。但关汉卿并没有局限在这个传统故事里,去歌颂为东海孝妇平反冤狱的于公的阴德;而是紧紧扣住当时的社会现实,用这段故事,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元蒙统治下中国社会极端黑暗、极端残酷、极端混乱的悲剧时代,表现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和争取独立生存的强烈要求。它成功地塑造了“窦娥”这个悲剧主人公形象,使其成为元代被压迫、被剥削、被损害的妇女的代表,成为元代社会底层善良、坚强而走向反抗的妇女的典型。
       四、领会多样人生态度
       (一)诗意栖居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 《兰亭集序》 王羲之
       (二)独立不羁:《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三)忧国忧民:《登高》/ 杜甫
       (四)乐观旷达:《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五、自然情怀
       《故都的秋》/郁达夫 《荷塘月色》/朱自清 《再别康桥》/徐志摩
       (一)《兰亭集序》 王羲之
       1.看重生与死,树立积极的人生观。王羲之由游乐而生感慨:“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死生亦大矣”的积极态度,生命或者腐

- 26 -

- 27 -

烂,或者燃烧。他否定了古人虚无主义的人生观,用对书法、文学的执著对抗生命短暂。可见,生命的过程固然不能延长,死是无法回避的,但个体生命却可以通过燃烧生命的激情创造生命的价值。只有实现饱满的生才可以无憾地死。
       【相关链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有的 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臧克家
       2.交流能发挥出人潜在的才华。兰亭会为各个文人墨客提供了一个互相切磋、互相交流的机会。在集会上,每个人的才能得到了最大化的发挥,尤其是王羲之通过这次集会的感慨,留下了千古奇文《兰亭集序》。由此可见,思想只有通过交流和碰撞才能闪现出璀璨的火花。
       【相关链接】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我们各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想法,我有一个想法,交换后我们各有两种想法。——佚名
       六、伟人魅力
       关联课文: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马克思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恩格斯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毛泽东
       《改造我们的学习》/毛泽东
       《反对党八股》/毛泽东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毛泽东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
       典例《沁园春·长沙》
       适用主题:胸怀天下,家国情怀,雄心壮志,英勇无畏,敢于斗争等主题。
       领导人独自伫立在洲头,眺望着湘江的流水、层林尽染的山峰、中流击水的飞舟,回忆起青年时代自己与同学们意气风发,携手同游、商讨国家大事的经历。那些不平凡的岁月让他思绪万千,面对山河,不禁发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要由什么主宰呢?历史永远不能缺失青年的身影,百年前“恰同学少年”的他们怀揣如火般炙热的革命情怀,以天下为己任、勇于改造旧世

界。
       七、感受民族精神的力量
       (一)家国情怀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屈原列传》/司马迁 《离骚》(节选)/屈原《苏武传》/班固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与妻书》/林觉民
       (二)人道主义
       《大战中的插曲》/聂荣臻
       (三)奉献精神
       《长征胜利万岁》/杨成武 《荷花淀》/孙犁
       《党费》/王愿坚 《百合花》/茹志娟
       (四)工匠精神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适用话题:“工匠精神”与“追求创新”、“精益求精”、“不断实践”、“力求完美”、“坚毅”。
       “工匠精神”使用范围扩展,任何行业或人“精益求精,力求完美”的精神,都可以称为“工匠精神”。“大国工匠”韩利萍潜心钻研高精尖技术,用“台下苦练”的坚守换来航天利器声震寰宇。“木雕大师”高应美殚精竭虑,匠人心魂在一刀一琢的静寂之中喷薄。铆工刘师傅所说:“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时代发展瞬息万变,创新永铸工匠精神。“大飞机”飞天,“蛟龙”入海,“玉兔”登月,5G 信息技术一展雄风。
       重臣篇:
       (一)烛之武(左丘明《烛之武退秦师》)
       适用话题:论说艺术、大局观、家国情怀、临危不惧、责任担当、赤心报国等主题。
       事例:秦晋围郑,郑危在旦夕。佚之狐力荐烛之武使秦解围,烛之武以“今老矣,无能为也已”为借口拒绝郑伯;郑伯检讨自己未能早用之过,再以“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相激励,烛之武临危受命,夜缒而出,智说秦君,秦穆公心悦诚服,秦军乃还。
       1.大局观、家国情怀、临危不惧、责任担当。
     晋文公面对风雨突变,亦毅然去之。郑国终于转危为安。烛之武虽然怀才不遇,但他时刻关注天下形势,思考安定天下救济苍生的路径,所以当面对国家危难之时,烛之武能不辱使命。在说服秦伯的言辞中,一方面足见他对

- 28 -

- 29 -

晋国的历史和晋君的为人十分清楚,对秦伯的心理和秦晋之间的恩怨一目了然,表明他是一位志存高远、有勇有谋之士;另外一方面,足见他语言表达能力之强。
       2.“格局决定胜局”,为人要有大格局,方能取得大成就。
       烛之武早年未受重用,郑文公在危急之时才想起他,尽管烛之武心中有怨,但国难当前,他还是选择既往不咎,孤身赴难,以一人身易郑国安。
       3.做个时刻有准备的人。
       烛之武“夜缒而出”,完美地劝退秦师,因为他蛰居时无时无刻不在蓄势,了解天下局势,才能抓住机遇说服秦穆公退兵。
       4.把握机会,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
       虽然岁月给了烛之武太多的落寞,但他没有放弃自己,而是把握住国家危亡的机会,把握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他孤身深入虎穴,与秦伯进行了面对面的交锋,把几十年积蓄的能量在瞬间发挥出来。“机会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只是这机遇来得太迟了一点儿,而且是冒着亡国的危险。但如果不是秦晋围郑,‘烛之武恐怕真得“骈死于槽枥之间”,湮灭于历史的风雨之中了。
       (二)张良(司马迁《鸿门宴》)
       人物故事简介:
       张良劝刘邦选择暂时隐忍保持实力。又在鸿门宴中帮助刘邦顺利脱险,不枉刘邦赞叹“运筹帷幄之中,我不如子房”。
       君子喻于义
       张良的 “义”在于项伯连夜劝他逃亡以自保时的直言拒绝,在于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时招来樊哙为他解围,在于沛公逃走后为之献宝善后……张良能够得到刘邦器重,能够青史留名,他舍私利取大义的智慧不容忽视。
       运用示例:“喻义行义”,方能铸就非凡人生。张良秉持“大局之义”、明晓“忠君之义”、践行“舍身之义”,淋漓尽致地发挥作为一名谋臣的作用,助推刘邦成就一番霸王之业,实现个人价值,名留青史;苏武面对单于的威逼利诱,宁愿卧啮雪、咽旃毛,也坚决不降于匈奴,躬身力行“忠贞之义”,历来为后世传颂;伟大的革命烈士林觉民先生,于“大国”“小家”两者间割舍,最终坚决站在国家大义的立场上,公而忘私、为国舍家,毅然投身革命,身虽死而神不朽。他们不是轻视生死,而是看重生的意义才选择克制、牺牲。今天,先人已故,但是他们喻之行之的大义仍然值得我们学习,以此成就更好的自我,创建更好的时代。
       谏官篇:

       (三)魏征(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他《谏太宗十思疏》,提醒唐太宗注意君王的身份,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还从自戒、自牧等十个方面提醒他科学治国,可谓用心良苦。唐太宗因此称他为“镜子”。
       为人身正,则无愧、无惧
       运用示例:“美之所在,虽污辱,世不能贱;恶之所在,虽高隆,世不能贵。”魏征身为人臣,一身正气,故数谏而心中未尝忧虑祸患,此不负心也; 孙向波向突然晕倒的老人实施心肺复苏,救活了老人却压断了老人十二根肋 骨,虽被老人起诉但孙向波从不后悔救人,法律维护正义最终宣判孙向波无 需承担责任。我们应不忘初心与正直立世,如此,人生无憾矣。
       君王篇:
       (四)楚怀王(司马迁《屈原列传》)
       适用主题:虚心纳谏
       故事简介:楚怀王在屈原的辅佐下,楚国的国力日渐强盛。内有美政,外有联盟,实力强大。楚怀王却识人不清,任人唯亲,内经不起身边的宠臣宠妃的挑唆,寒了忠臣的心;外经不起秦国的诱惑和哄骗,最终葬送了自己的性命和楚国的未来。
       (五)刘邦(司马迁《鸿门宴》)
       适用主题:隐忍,示弱,韬光养晦,审时度势,顺应历史潮流,善于利用人才故事简介:刘邦到了咸阳,企图封城称王,项羽得到消息后盛怒之下要攻打刘邦。刘邦在项伯告密之后选择了向项伯示好,约为婚姻,还以长者的礼仪接待他,解释自己的忠心;鸿门宴上刘邦也是对项羽称臣,甘居其下,项羽因此放松了警惕,后在张良与樊哙的帮助下,刘邦借机逃脱,保存了实力。
       (1)要善于审时度势,顺应历史潮流。刘邦在斗争中善于洞察时势。他深知“天下苦秦久矣”,注意吸取秦灭亡的历史教训,较能体察关中老百姓渴望废除秦朝繁徭苛法,希求获得休养生息机会的心理,于是就“承敝易变,使人不倦”,采取了—系列安定民心的措施。诸如“约法三章”,严明军纪,开垦“秦苑”,屡赦天下,不杀降卒等。因此,他占领了政治上的主动权。相反,项羽思维方式简单,—意孤行,逆历史潮流而动。项羽的分小国、封诸侯的思想与刘邦的大一统,集强权的政治主张相比,明显不合潮流,毕竟周后至秦的400多年里,老百姓多经战乱,担心诸侯割据,渴望和平安定。刘胜项败的历史告诉我们,顺应历史潮流才能成为真正的赢家。

- 30 -

- 31 -

       (2)要善于利用人才,人才是取胜的关键。刘邦使用干部就是坚持“任人唯贤”的路线,能够量才而用,知人善用,虚心下问,做到集思广益。例如,和刘邦一起参加“鸿门宴”的随行者张良、樊哙、纪信等人,都是他的团结一心、生死与共的支持者和得力助手。谋士张良常常在关键时刻为刘邦提出正确的策略,使刘邦避免了许多错误。“鸿门宴”过程中,在项庄舞剑欲杀沛公的危急时刻,及时召樊哙为刘邦解围;刘邦脱逃后,张良又从容处理善后事宜;项羽只会用兵,不懂用将,他麾下的韩信、陈平和彭越纷纷弃项投刘,就连忠心耿耿的范增电被他活活气死。战争不是仅凭武力,它需要最高的集体智慧和调兵遣将的组织能力。项羽的刚愎自用导致人才流失,最终处于劣势。从用人这个角度可见真正的战争要凭借智慧,而不是武功。
       (3) 【相关链接】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
       (六)后唐庄宗李存勖(欧阳修《伶官传序》)
       适用主题:坚持,居安思危,忧患意识
       故事简介:李存勖是一个人生极度分裂的人。前半生背负着父亲“三支箭”的遗愿,东征西战,终于手刃仇人,建立后唐。但建国之后却沉迷音律,宠信伶人,荒废朝政,导致伶人造反,身死国灭。
俗世奇人篇:
       (七)卖油翁(欧阳修《卖油翁》)
       适用主题:熟能生巧,脚踏实地,夯实基础
       故事简介:《卖油翁》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归田录》。陈尧咨是北宋状元,他擅射,经常在自家后花园练习射箭,甚以自己的射箭技术为傲,可是在卖油翁的打油技术面前却黯然失色。卖油翁的一句“无他,惟手熟尔”道破了天机——“手熟”不是简单的练习,而是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与专注,是一种不骄不躁、沉稳踏实的人生态度。
       切入点:熟能生巧是一种踏实的态度。
       (八)郭橐驼(柳宗元《郭橐驼传》)
       适用主题::顺其自然,尊重规律
       故事简介:郭橐驼是一个传奇人物,他外貌不佳,“橐驼”还是别人给他取的外号,他却欣然接受;他种树技艺高超,名震京城,别人学不来。后来橐

驼自述种树秘诀:“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科学思维,探索自然,不懈探索学习之道:
       《劝学》/荀子 《师说》/韩愈
       《读书:目的和前提》/黑塞 《上图书馆》/王佐良
       (九)《师说》
       适用主题:教书育人、教育方式、时代发展下的教育变革等。
       从学术上看,师生间没有绝对的界限。“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揭示了师生之间没有年龄的差距,有“道”者即可为师。老师与学生的定位不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可变的。老师也许在人生阅历、学术经验上丰富一些,但是学生思维活跃,可能在创新方面强于老师,而且接受新事物也可能比老师快,因此,双方可以形成互补。老师不能因为年长、经验丰富而否定学生的创见。孔子说“教学相长”,教师要在自己的“教”和学生的“学”中,发现不足并不断提高自己。
       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也要学会取长补短。“术业有专攻”,一专多能的人才毕竟是少数,每个人都会是某一方面的专家。正如音乐家善于演奏乐曲,建筑师精于设计高楼大厦,文学家长于描述人生百态。每个人都是一个奇迹,都有属于自己的天赋,有自己的强项,因此,要把自己某一方面的潜能发挥到最大值。同时,我们还要认汉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要虚心地向拥有其它专长的人求教,正如作为教育家的孔子想郯子、苌弘等人请教。唯有如此,才肯旨不断地丰富自己。
      【相关链接】
       1.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2.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苏轼
       3.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4.读书使人心明眼亮。——伏尔泰
       5.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伏尔泰
       6.我扑在书籍上,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高尔基
      7.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雨果
       8.我对于我的工作我的事业,是不可或缺的主宰。我的独出心裁的创意,像鸽群一般在天空翱翔,只有我才捉得住它们的羽毛。我的设想像珍珠一般

- 32 -

- 33 -

散落在海滩上,等待着我把它用金线串起。——毕淑敏《我很重要》
        9.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屈原
       (十)《劝学》
       1.自我反省、自我审视能够提高道德修养。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失往往会伴随着入的一生,但自我反省能起到纠正和扼制过失的作用。“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博学的君子是通过不断地反省、批判自我而最终成为道德的楷模。每个人都是上帝咬过的苹果,缺陷谁都不可避免,不断地自我批评、拷问灵魂可以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自我。
       2.善于借助外物是成功的捷径。   
       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善于借物是一种智慧,借力能打力,恰当地借助外力能达到预期的目标。(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物”的含义颇为广泛,可以指必要的器具、先进的技术、优秀的文化、精警的名言,甚至可以指人——卓越的人才、良师益友等。善借外物者能够开辟一条捷径,借助一种独特的精神力量、文化精髓,同时也借给他人一双看世界的慧眼。
       思辨篇:
       必修一:
       曹操与陶渊明:入世与出世  有超逸的情怀,更要有奋进的步伐
       李白与杜甫:狂歌与低吟   能挥长剑而狂歌,亦不忘抚凌云而低吟
       苏轼与辛弃疾:芳华与时代  你的洒脱,我的悲壮,都是时代的歌
      《劝学》与《师说》:态度与方式  学贵专,还要习有方;破界与守界
      《拿来主义》:创新与传承   善于继承,勇于创新
      《我与地坛》与《赤壁赋》:苦难与辉煌  直面惨淡人生,逆风飞出精彩
      《登泰山记》:喧嚣与沉寂   
       必修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坚守自己与肯定他人
      《齐桓晋文之事》:善言与敢言
      《庖丁解牛》:顺势而为
     《烛之武退秦师》:有我与无我
      《鸿门宴》:独唱与合唱
      《谏逐客书》:舍与得

      《与妻书》:小我与大我
      《兰亭集序》:诗意的栖居大地之上,正视生死,才能热爱生命
       技巧篇:
       1.课本素材的引述要简洁
       2.课本素材的组合要灵活
       常用选例角度有领域、时代、国别、正例反例、实例概例等,素材组合多样而灵活。
       3.增强语言表达的生动性 对课本名言要学会引用和化用。
       4.文章观点的论证要多样 运用课本素材论证的方法更要讲求多样性、丰富性。
       5.课本素材的剪裁要恰当 定向观点对材料取舍。

- 34 -

- 35 -

第三部分
学生优文

第一次作文

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一次孔子到了郑国与弟子走散,孔子呆在城墙东门旁发呆,郑国有人对子贡说:“东门边有个人,他的前额像尧,他的脖子像皋陶,他的肩部像子产,不过自腰部以下和大禹差三寸。看他劳累的样子就像一条“丧家之犬”。子贡把这段话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孔子。孔子很坦然地笑着说:"把我的外表说成这样,实在是夸过头了。不过说我像条无家可归的犬,确实是这样!确实是这样啊!"
       针对上面的故事你有怎样的理解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优秀拟题:
高二年7班
5.毁誉如阴云,坦然现光明
10.借力他人言,扶摇九重天
39.拆除心中的那堵墙
12.宰相肚里能撑船
27.以积极精神雕琢人生品质
35.让流言随风,做心中孔子
38.乐观之心面风雨
20.闲话一直有,不听自然无
高二年8班
20.摒弃外界杂念,充盈内心世界
10.心若坦荡,何惧风浪
2.把乐观种入精神土壤
11.胸中自有青山在,何必随人看桃花
16.笑一笑没有什么大不了
36.自嘲,是机敏的退让
47.怀揣坦然之心,笑看人生风云
44.心若静,何自扰

- 36 -

- 37 -

优秀作文

摒弃外界杂念,充盈内心世界
高二年8班 郑雅婷
       在我们周遭的环境中,总是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言论。有些人随波逐流去追求一些大众审美,缺少了自己对“美”的思考。“美”并不一定是主流意识,它是多元化的,宁静自身去寻觅自己对于“美”的感悟。
       为什么当今世界所传递的信息是那样的冗杂?世风日下,我们进入了一个快节奏的时代。大家缺少了对很多事物的思考,内心浮躁,杂念颇多是大环境的代名词。如今我们需要的是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使身心不会因为他人轻飘飘的言论而去左右自己的想法,为自己掌舵。一个坚强的内心世界尤为主要,不会轻易地坍塌成废墟。
       为坚强的内心世界添砖加瓦。筑造起这样一个独属于自己的乌托邦又谈何容易,这是对纷纷扰扰的世界的回应,更是对自己对自身的完善。不必说切断自身与外界的所有联系,也不必说将自己与外界阻隔开来就是静下心来,单是沉浸下来去认认真真的做一件你一直想却没有为之付绪行动的事便是迈出了一大步。现在有一个词叫作“外貌协会”,大多数人将外表看得太重而失去了内涵。仿佛只有外在的美丽那才是成功的敲门砖,我们不应困在外貌的牢笼里。
       让丰盈的内心世界绽放异彩。孔子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教育家,殊不知这样一个人也会国为外貌而被诟病。这当真是我们该去追求的吗?外在是片面的,它绝对不能够成为一种判断的标准。堇仲舒三年不窥园专心攻读,孜孜不倦。正是如此专心致志地钻研学问,使他成为西汉著名的思想家。可见一般,内心世界的充盈能够成就一个人。等你真正去做了,你才能发现你的特有属性,那片还没有被你挖掘的小天地。如果你天天在想的是我今天是否貌美,那你将错过很多发现内在美的机会。
       泰然自若去回应外界的言论。当你踏上旅途的时候,不妨停下步伐看看沿途的风景。《中庸》提到“事在人为,修言万般都是命;境由心生,退后一步自然宽。”坦然面对外界的各种声音,自身也是快乐的。铸造这样一个内心世界岂不乐哉?很喜欢陶渊明笔下“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这样的心境是我所心驰神往的。
       外面的世界纷纷扰扰,守住你的内心。摒弃掉外界的杂念,丰富内心的

精神世界。你将拥有一个全新的自己。面对困难波澜不惊,坦然面对一切未知,这样看来,美丑还重要吗?
心若坦荡,何惧风浪
高二年8班 尤思怡
       孔子在面对郑人对自己的评价之时,坦然一笑赞同其对自己的评价, 这又何尝不是孔子的可贵品质,坦然接受别人的评价 那又何惧风浪的侵袭呢 ?
       坦然是对自我的肯定 。“天生我才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面对怀才不遇的处境,坦然的吟出《 将进酒 》,即使心有不甘,郁闷和失意,却依然潇洒自信 ;余华早期写作之旅亦不通顺,一遍遍的退稿,一遍遍的投稿,他坦然的接受着退稿带来的失望,却依然努力坚持写作 ,是他对自己的肯定;孔子对于列国的各种轻视,也从未放弃过劝说的打算,这是他对自己的肯定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坦然的接受风浪和荆棘,却不因此而贬低自己。就像黄蘖禅师说的“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坦然接受风霜的考验,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加的有所价值。
       坦然是对生活的热爱。陶渊明的田园生活让世人明白,人生不只有官场可走,他对生活的热爱促使着他辞官返乡,过上了带月荷锄归的闲适生活 ;“竹杖芒鞋轻胜马”的苏轼 面对着官场的不顺遂,并不怨天尤人,而是借着游玩途中的大雨,引出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诸葛亮有着惊世的才华,却偏安一遇过着普通的田园生活,他坦然地面对有着惊世才华的自己却在这一方小天地里无所施展的落差。坦然面对着心中的落差或外物的变化,并没有动摇他们对生活的热爱,这是他们心中不灭的光 。
       坦然是一种为国的大义。文天祥坦然赴死 只为于自己的国家共存亡,这是为国慷慨赴死的一种慷慨赴死的大义;林则徐面对贬官的圣旨,坦然的吟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名言远赴边疆 ;中国共产党为着自己,为着人民,为着国家,前仆后继,只为打败帝国主义,打败西方列强,还我中华一个安定的日子,还人民一个美满的愿望,他们坦然的面对生死,因为这是为自己,为人民,为国家战斗致死的大义,是他们心中永远不灭的灯 !
       若生为幽草,也定要凄凄而摇绿。就算是一根小草,也当坦然接受自己,不必羡慕高伟的大树。只需要坦然的迎着风霜,长出一片碧绿!心若坦荡,又何惧那风霜!

- 38 -

- 39 -

坦然面对,仕途坦然
高二年7班 林沛颖
       人生中有许许多多的不尽人意与茫然,每个人眼中的他、她、它都各有独特、不同之处。有人会喜欢你,自然也会有人瞧不上你。坦然面对人生吧,彼方尚有荣光在。
       时代在繁荣发展,世界潮流不断变换,越来越多高端时尚产品的热度上升,人们的消费水平愈高。但往往有一部分人明明家财万贯而每天穿着朴素出门。网上经常刷到那些穿着朴素的人进入高消费水平店被
店员瞧不起不愿导购而后被打脸的视频,现实中当然这种以貌取人的人也有很多。
       为什么穿着朴素就不能进出品牌店了?难道是生活水平中低等的人没有进入的资格吗?我觉得大错特错,在新时代的发展中,人人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那些狗眼看人低的人才是格局小到了极点。而我们只需礼貌坦然看待别人质疑的目光,无需理会。
       有时候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别的地方,都会有人不因是非对错看不惯你而在背后调侃你,被你知道后,你会疑惑、伤心、生气?别人怎么想你是别人的事,无非是嫉妒罢了,你是你,你只要问心无愧,脚踏实地便好,像孔子那样虚心坦然地承认,也不会缺根筋少块肉,孔子还是闻名于天下不是吗?
       这世上有无数的恶评,有一半以上的人是差劲的,人们只愿意相信自己看到的,根据所听所见所闻来评价一个人,而他又有什么资格去评价呢?世人都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虽然每个人眼光见解不同,也不能不明事理不知真相去嘲笑,去漫骂。
       面对各种各样的外界对自己的评价,我认为仅取所需就好,我们只需要看到,听到有利于自己对自己有帮助的言论,笑着坦然面对生活。正如李白所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脚踏实地做好最好的自己,用自己的谦虚闷声干大事,让那些不良言论自我排解消除吧。
       花有盛开之时,人有成名之际,我们要有坦然面对生活的能力,消除负面情绪,以乐观的态度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仕途坦然,喜欢你的人自然会喜欢你,懂你的人自然会懂你。“坦然”一词,会为你带来精彩人生。因为,彼方尚有荣光在。
借力他人言,扶摇九重天
高二年7班 潘梓涵

       孔子有次与子贡在郑国走散,有一人对子贡道出对孔子的评价,在夸赞其外貌的同时,看似责备孔子,却也是肯定了他的付出。孔子也是坦然笑着回应这对自己的评价。
       生活中我们总要接受他人眼光的审视,或支持,或反对,但不论如何,怎样看待各种眼光的依旧是我们自己。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因此,我们要借助他人的评价来审视自己以求不断完善自己。他人的评价有时是片面的,它们可能会误导我们,使我们走上错误的方向。然而,这样我们就应对此置之不理了吗?不,旁人对我们的质疑更可能纠正我们自身的不足,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我们要学会分辨并听取亚确的评价来完善自己。
       听取他人言论,可治国修身弥补不足。自古以来,历代君王能治国修身者,善于纳谏的居多。刘邦信张良之言,建立汉朝;项羽疑范增之语,自刎乌江。唐太宗纳魏征之谏,造就贞观之治;符坚王猛之言,兵败于淝水。由此可见,一人之力终有限,唯集万人之智,方可乘风破浪。
        听取他人建议,“要坚守本心之谨瑜。人生路漫长,有些话,初闻刺耳,回味有益。俗话说,“忠言逆自利于行,”善于听取他人意见,方能更上一步。古人言:“多见者博,多闻者智,抱谏者塞,专已者孤。”在许多选择前,我们相信自己,亦相信他人,走好每一步。又有云:“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所以在听到他人评价时,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每个人都是一座小岛,但绝不是孤岛,我们会遇到以一人之力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要学会接收有益的评价与建评议。
       人生若舟,时间如海,我们是掌舵人,那他人的评价是助我们扬帆的阵阵海风,是平静海面的层层微波,是夜空指引还途人方向的恒星。它会助我们在人生中“直挂运云帆济沧海”也会点明前路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但若一意孤行,顺风许会变为逆风,微波许会成为狂澜恒星许会显得斗折蛇行,忽明忽灭。民代表观当今中国,人大大会亦是人民意见评价集中的体现,这一制度助中华复兴,民族崛起。反观吾辈青年更应善取之,慎用之以人之笃益言,善我之行。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他山之名,可以赤玉;他人之言,可以善我。我们可以他人评价作垂天之羽,扶摇直上九万里。
心胸开阔,忍让待人
高二年7班 张思颖
       材料中孔子不被别人“丧家之犬”的比喻所影响,没有粗鲁地谩骂与任何抱

- 40 -

- 41 -

       诋毁,是卑劣者的冷箭,人人见而避,惟恐让它伤到自己。但我们也应该转念一想,一帆风顺的人生,事事顺心的生活真的好吗?诋毁其实可以锻炼我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抗压能力,以助我们适应环境,就拿三四十年前名动全国的那届“中科大少年天才班”来说,班里有位绝顶神童宁铂,十四岁上中科大当大学生,别说在当时放到现在也是羡艳无匹的,可事实如此吗?宁铂是天才不假,但因为他的才能太过出众,人们却忘记了他也只是个十四岁的少年,随着曝光加剧,落在宁铂身上的“高帽子”愈来愈多,可最终因为一次考试失利,家人、记者、社会把宁铂中伤的体无完肤,由于受不了这天差地别,宁铂出家为僧。可叹,一代天才却殒消在把他推上神坛的人手中。但这件事同样也为我们敲响警钟。强大的心态很重要,不要只听他人说。
       面对诋毁,我们应当摆正心态,负面评价也是一种评价,就像李世民把魏征当作镜子来匡正自己一样。负面评价可以促使我们变得更好。面对诋毁多想想郑板桥的“千磨万击还坚劲,任而东西南北风”。
其实,同样的声音,不同的人听会有不同的反应,就像莎士比亚说的一样“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所以,坦然面对吧,看轻才会看清。
以坦然之心,破恶劣之言
高二年7班 郭茹冰
       古往今来,逆臣贼子污明臣比比皆是;于今于实,口吐恶言落人心点点聚墨,而古气观外,至多明人智士执两袖清风之为,以坦然之心,击破恶劣之言。
       吐恶劣之洪水,毁古气之人心。俗话说的好,“泼人脏水,落人口实”。”而事实却往往如此,一句谬言足以让人落黑暗。观名著骆驼祥子因厂内人对他指指点点与虎妞有不清不楚的关系,而为之后祥子的颓废埋下了伏笔;盛秦之时,因帝王听信小人语言称商鞅深得民心,而一代明臣因此而放秘密处决;叹今来网络时代仅仅点点风吹草动引起“键盘侠”肆意攻击,多少老实的人遭受人言可畏因此殒命。比比皆是的事件如胶卷般于时代的长廊上,通过抽咽悔过于事无补,由此恶劣的人言力量,不知寒了多少人的心……
       执坦然之清风,明内外之本心。俗话又称:“行得正,坐得端,而恶言不攻自破。”又怎会不是如此呢?倘若不是孔子坦然之言,而甚称自己却像那无家可归的犬,丝毫不在意他人的恶言,又怎会有如今孔子的“仁”“礼”深入人心倘若不是唐代君王匡正本心,而不听信小人谗言,一心信任忠臣,又怎么会有唐朝繁华之盛景?倘若不是邓小平儒雅之行,而在面对外国抛出的恶意时

从容不迫的面对,又怎会,如今中华的雅之声誉贯彻世界?踏步古今游览内外恶意之言,如漫天飞絮袭你我之来,而古往今来的例子无不再向我们揭示“从坦然之心,一切恶言不攻自破”。
       桩桩件件无不在映射着恶言的危害,又有多少人能如孔子一般,视他人的恶言作夸奖,以此坦然而待之?而我个人认为当今的大多数人还无法达到孔子般境界,而我们却能为之坚定自我的坦然之心。
       古往今来也好,于今于实也罢,虽恶言似满天繁星,无涯无数,但只要你我共词坚定,与当今世界友人携手,以坦然之心去破除恶劣之言,迷雾终会消散 ,光芒终会破出云层的缝隙为人间带来点点光芒。

- 42 -

- 43 -

第二次作文和10月月考作文

第二次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
       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海明威
材料二
       天汉二年 (前99),司马迁为李陵辩解,因此而被处以腐刑。不幸的遭遇,尤其是腐刑,使司马迁精神受到极大刺激,曾一度想自杀。但他想起了父亲的遗言,又以孔子、屈原、左丘明、孙子、韩非等在逆境中发愤有为鼓励自己,终于以惊人的意志忍辱负重地活了下来。经过六年的囚禁生活,终于完成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巨著一一《史记》
       针对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理解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月考作文题目: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昔日,惠子将魏王送的葫芦种子种成熟后,结成的葫芦有五石的容积。用来盛水和饮料,它的坚硬程度却禁不起举。剖开来作瓢,却因太大而没有适于它容纳的东西。因此惠子认为它没有用处,所以将它打破了。庄子却说,宋国有一个善于制作防止皮肤冻裂药的人,祖祖辈辈用以在水中漂洗棉絮为业。有人用买他的药方,后因水战大胜而受到封赏。庄子认为对五石容量的葫芦和能不使手冻裂的药方在使用上道理是一样的,不同的是要考虑该怎么用。最后庄子认为惠子打破“五石之瓠”是一种屈曲不通的行为。
       针对上面的故事,你有怎样的理解和启示?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44 -

- 45 -

优秀拟题:
高二年7班
7.以逆境为沃土,盛开最美之花
5.你我本皆千里马,坚毅自是好伯乐
11.让忍辱负重为胜利积淀
9.让永不言弃的精神生生不息
10.永不言弃,萤火也能比月光
38.身躯易天,灵魂不亡
17.于困境之壤,开不败之花
41.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35.做心中“老人”,在人海行舟
3.心中不言败,绽逆境之花
高二年8班
44.不屈,则不败
41.不惧黑暗,黎明就在眼前
2.争做逆流而上的鱼
11.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20.为者不败,执者不失
47.坚持与拼搏之间,书写无缺憾人生
22.于逆境中品味花香
5.破黑暗之笼,见光明之样
4.于逆境中逢生
6.执不败之心,落墨华章之言
48.直面逆境,向阳而生
10.逆风而上,方腾巨浪
14.杀不死的心

优秀作文

向“屈曲不通”说“不”(月考下水作文)
徐成选
       庄子在与惠子关于“五石之瓠”的辩论中以有人用买宋人能不使手冻裂的药方受到封赏为喻,认为惠子打破“五石之瓠”是一种屈曲不通的行为。是的,在惠子眼中,“五石之瓠”有诸多缺点,但是如果他能用另外一种眼光来对待,那么,“五石之瓠”可能对他大有裨益。
       马克思哲学告诉我们,看待事物不能用孤立的、片面的、静止的眼光。同样的事物在不同的场合中可能会发挥不一样的作用。假如我们用孤立的眼光看待人和事,那么用垃圾来发电也就会成为空想,“五石之瓠”的功用只能孤立在惠子的认识水平了;倘若我们用片面的眼光看待人和事,那么“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将会成为我们身上的标签,我们就变成井底之蛙,可怜地享受那片天带来的快乐;如果我们用静止的眼光对待人和事,那么“不龟手”的药方也只是一副药方,除了治疗“不龟手”之外,就无法发现它其他的价值。其实当我们换一个角度,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像惠子那样把“五石之瓠”打破这样的傻事就不会发生了。
       然而不幸的是,我们都知道“冲动是魔鬼”,却常常要选择做“魔鬼”。毛主席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对待该面对的人和事时,我们常常在“没有调查”中断章取义,不负责任,所以一遇到事,不分青红皂白,利我者用之,亏我者弃之。有时当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后,才悔不当初。殊不知悔之晚矣,能补之乎?可见只有通过“调查”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而不是妄加武断,“屈曲不通”,才能不至于捶胸顿足,痛心不已。
       当我们把长焦拉倒历史的长河中,古人的智慧诠释了什么才叫做不是妄加武断,“屈曲不通”。唐太宗能接受逆龙鳞的魏征,换个角度去审视魏征,而不是“屈曲不通”,才换得了“贞观之治”的盛世;曾国藩审时度势,力挽于狂澜,而不是“屈曲不通”,才使湘军无往而不胜,力挽于岌岌可危的民族;毛主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是“屈曲不通”,在前有长江天险,后又薛岳追兵,才能创造出“四渡赤水”的战略奇迹。如果他们“屈曲不通”,奉行不分青红皂白,利我者用之,亏我者弃之,这又何异于惠子打破“五石之瓠”这个愚蠢的行为呢?
       “五石之瓠”的故事无不闪耀着先辈的智慧,当遇“蜀道难”时,不如静下心来,深吸一口气,用另外一种眼光审视应该面对的那“蜀道难”。

- 46 -

- 47 -

永不言弃,萤火也能比月光(第二次作文)
高二年7班 潘梓涵
       古今中外,无数名人在举世闻名前都饱经磨难,但他们并未因此放弃,而是以永不言弃,坚韧不拔的精神迈过磨难。正如袁枚的《台》所言:“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如此,萤火之光也能比月光。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成功也不是朝夕之间就能轻易得到的。积水成渊则蛟龙生,汇流入川而江河显,唯有永不言弃,成功方有到来之日。
       人人都想成功,但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功,人人都在现实中活着,但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有一帆风顺的环境。或许上天真的不公平,让一些人生来就是那么倍受瞩目的一颗明星,却让一些人那么平凡地成为不起眼角落的苔花,但苔花也可以为自己而努力,独占一方天地。于是,有一些人展开了翅膀飞向成功的终点,一些人却驻足在原地停滞不前。
       拥有一颗百折不挠的心,是永不言弃的基础。正是因为拥有一颗百折不挠的心,所以林鸣无视苦难,在伶伶洋的滔天排浪中建起“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港珠澳大桥;所以潘建伟无惧风沙,在酒泉的戈壁碎石中发射了世界第一颗量子卫星;所以南仁东穿越淹蹇,在贵州的窝凼山谷中筑就了“一眼万年”的中国天眼。倘若遇到一点困难就放弃,那就只能如暴雨中不努力飞行的海燕,坠入失败的深渊。
       拥有敢于尝试的勇气,是永不言弃的保险。袁隆平辛勤育种,走遍各地,历经数年,终成“杂交水稻之父”;屠呦呦看遍古籍,反复实验,终得抗疟新药青蒿素;黄旭华不达目标、决不放弃,终造出核潜艇……拥有敢于反复挑战的勇气,是保证始终行于前路的保障。
       拥有坚持不懈的品质,是永不言弃的突破。“功不磨捐,玉汝于成。”前者是指在世界上的功德与努力不会白白付出,一定会有收获;后者则是指在艰苦条件下,像玉石一样不断雕琢自己,一定会有所成就。成功路上需要的是不断提升的目标,它永远不是一个终点,它将经验记录,将过往累积,如同坚实可靠的敦石,正将下一次成功送往更高的平台,而这所需要的,正是坚持不懈的品质。
       我们或许感叹过自己的微不足道与无能为力,但古今中外无数例子让我们见证了他们的成功。即使没有牡丹的万众瞩目,即使没有阳光的慷慨倾洒,即使你只是一朵生于阴暗角落、细小的苔花,只要永不言弃,也会成就别样的芳华!
       永不言弃,萤火也有萤火的光亮,萤火也能比月光。

执以不败之心,落墨华章之言(第二次作文)
高二年7班 郭茹冰
       司马迁在被处以腐刑之后,仍以惊人的意志谱写出《史记》之巨著,这难道不是“不败之心”在熊熊燃烧吗?
       在面对险艰难险阻时,执以不败之心,不正应了海明威所言“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不败之心,贯穿古时.观张骞之行,踏步无堪之路,持以永不言败之心,走出丝绸之路这不正应了其永不言败之行?望孔子之举,周游列国之中,为宣传儒家“仁爱”思想,铸就“桃李满天下”,这不正应了其永不言败之举?叹苏轼之为,数次惨遭被贬,而他从未放弃实现自己为国奉献的伟大情怀,这不正应了其永不言败之为?历经艰险,坚持不懈,不惧苦难,一往无前,而不若是“古人持以不败之心,落墨华章之言?”
       不败之心,血染中华。老子曾曰:“为者败之,执者失之。”而私以为,并非如此。倘若没有无数如烈士邱少云在战争中英勇向前,永不言败的战士们,又怎会有如今盛世太平的景象?倘若没有长征两万五千里的征途,无数战士踏过中华一寸又一寸的土地,又怎会有农村包围城市的政权得以实行?革命年代,多少战士抛头颅,撒热血,持以永不言败的热血之心,为打败敌人而不惜献出生命,其不败之心,令人泪目。
       不败之心,响彻内外。“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啊,只要永不言败,坚持下来,又怎么会有达成不到的事呢?疫情期间,人心不安,而一线的“白医战士”从未放弃,为无数人谋取新生的希望;奥运会时,队友失利,而小将在比赛中始终从容不迫镇定自若,为国家赢得又一份荣誉;而观如今,美国技术封锁,而华为公司挺身而出技术突破5G,为我国信息技术研发上破除难题…不败之心,从未黯淡,为我们拔荆斩棘,冲破黑暗,光芒再次降临人间。
      “执以不败之心,落墨华章之言。”困难不会阻碍我们,只要怀揣永不言败之心,光芒坦途尽在眼前。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第二次作文)
高二年8班 吕蓓蕾
         司马迁因“李陵事件”而触怒汉武帝,腐刑之辱,六年囚禁,却以惊人意志忍辱负重活下来。著书立说,留住历史,完成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不经历磨难,又何来兴起?早在几千年前,先人

- 48 -

- 49 -

就给出答案: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人可以被毁灭,但精神不可被打败。
       向前看2500年,孔子一生命运坎坷,幼年亡父,少年丧母,晚年失妻丧子,生活清贫,颠沛流离。既受过座上宾的礼遇,也有过丧家犬的狼狈,君王的将信将疑,半用半弃,若即若离,让孔子尴尬,同僚的排挤,嫉妒,诽谤让孔子愤满,但他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的坚韧,如日月经天,前行不摄。以人文精神,高山之姿耸立于中国历史如铁的长风中。
       向前看400年,徐霞客以走天下之心,无数次履险临危,一路上穷困潦倒,甚至“卧处与猪畜同秽”,他留下“无可奈何”寥寥几字,便不再纠结。长年过着“足泥衣垢”“煨湿薪,卧湿草”的生活,饱受“足痛未痊”,“肿痛不能升”的折磨。山高水长,盗贼难防,危机四伏,性命难保,科考的成果,代价是生命,400多年前的中华大地万山丛中,他,是一尊身披万道霞光而静立不言的丰碑。
       纵观春秋以降两千多年,政界领袖也好,学界巨擘也罢,商界巨子也好,军界强人也罢,成功者无一不受磨难,他的身体发肤可以被毁灭,但精神永远不会被打败,自暴自弃者只会在大浪淘沙中被淘洗出局。
       回望自身,我们又能从中学到什么?人生漫长,未来星辰大海般璀璨,如今的遗憾也好,压力也罢,终会化作前路的光,治愈靠的从来不是时间,而是内心,内心不慌乱,提升自己,阳光,会出现在黎明破晓时刻,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方此“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之时,当此“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之际,更应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气概,追求“不怕苦,能吃苦”的精神。
       起而行之,勇挑重担,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换个角度看问题(月考)
高二年7班 张思颖
       宋国有人善于制作防止冻裂的药,一辈子以漂洗丝絮为业,但有人买下药方,用于战场上,得到了封赏,创造出不一样的价值,说明他能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也告诉了我们应该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
       古诗有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明了每个角度都可以看见不一样的事物。还有我们常说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同样强调了角度不同结果不同的道理。所以我们应该明白,转变看事物的角度是多么重

要,要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
       我国的速算青年史丰收便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换个角度看问题的重要性。
       史丰收在二年级的时候经常思考一个“怪”问题:读、看、写都是从左到右,从高位开始的,而运算为什么要从右往左,从低位算起呢?用与他人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经过十年的努力,史丰收便创立了快速计算法,成功打破了几千年来四则运算的传统计算法,从而震惊了国内外,获得了极高的评价。
       史丰收能不按固有的思维去思考问题,而是提出一样的困惑,从而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得到不一样的结果。这不仅彰显了他善于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更是在鼓励我们跳出固有思维,换个角度看问题。
       爱因斯坦在实验中,通过把水倒在白炽灯里,然后测量其体积和表面积,展示了换个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更说明了不同角度不同结果,我们应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而在学业繁重的今日,我们总是用自己的固有思维去思考问题,结果耗时又耗力,事倍功半。但如果我们能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角度,或许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
       所以我们要学会从多个角度看问题,从不一样的角度出发,才能有不一样的结果,才能在繁重的学业中不断前进。
       请大家跳出固有的思维方式,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敢于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我相信,我们一定可以因此而有所收获!
       换个角度看问题,就从今天做起!
为者不败,执者不失(第二次作文)
高二年8班 郑雅婷
       纵观古今,有多少大儒在逆境中实现翻盘?身处绝境有所作为觅得一线生机。
       司马迁在狱中遭受了非人的刑罚,这对其身心都造成了毁灭性的伤害。在这种境况下仍然完成了《史记》一书,直面困难,溶火重生,成就了杰出成果。通过困镜铸造一个方寸世界。有人说:“假如世界上没有了苦难,世界还能够存在吗?”我们不提倡歌颂苦难,我们所歌颂的是那些在苦难中砥励前行的人。“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的这句话使我们认识到凡成就大事业的人,无不是在逆境中翻盘。历经过风吹风打才能拥有坚毅的心。

- 50 -

- 51 -

       史铁生是一位坐在轮椅上的“巨人”作家。纵使双腿瘫痪,有过低迷有过沮丧,但也不是终身碌碌无为反而作出了一篇篇不朽的著作。他的一生命运多舛;他的生活饱含生命的厚度;他的终身贯彻着上天以疼痛吻我,我仍愿报之以歌。面临磋磨苦难有的人一蹶不振,错失机会;有的人碌碌无为,虚度光阴;有的人逆流直上,创造时机。以不同的姿态去面对逆境,最后得到的成果也截然不同。
       当中国面临着历史难题,一波波革命志士争先恐后为革命献身。鲁迅弃医从文,用铿锵有力的文字为中国革命摇旗呐喊。只为唤醒国民封建愚昧的思想,为中国革命添上浓墨淡彩的一笔。陈仲甫撰《新青年》一报给千千万万的中国青年起到精神桥梁的作用。而后发动了新文化文动,掀起了白话文的狂潮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起到了宣传动员的作用。正是一批批走在时代前沿的先烈,造就了如今盛世之中华。祖国有难,他们挺身而出救国于水火,从而实现涅槃重生。面对逆境有所作为,实属是成功之典例。
       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此海明威的观点,失败可以有,但被打败是不可取的。物质上的毁灭是无可厚非的,但精神意志需永不言败。戏剧上的苦难是将人性的美好给破坏掉,而现实生活中的苦难是毫无预兆的重重一锤。被苦难所打败那意味着人生的残破只是残破,当你攻艰克难,那愚寓意着浴火重生。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一些吧,在逆境中盛开出花。
绝处逢生,扶摇直上。
善用而获利(月考)
高二年8班 郑雅婷
       凡事物皆有其两面,故善用之为利也,不善用之为败也。——题记
       事物是多样化的,它存在许多方面。关键在于你如何如挖崛其中富有的内涵并能够合理的去利用它不同的使用方法最终的结果也是不同的。昔日,魏王送予惠子的葫芦种子成熟后容积五石。惠子只执着于它外观宽大空廓而认为其无用所以将它打破了。庄子却以宋人之例来佐证。宋朝有一户人家祖祖辈辈以水中漂洗棉絮为业。只因一朝有人要买其防止及肤皲裂的药方以黄金百两。这无不是善用的体现。庄子认为宋人善用药方从而实现了大价值。五石之瓠教会我们的是同样一个事物由于使用方法和对象不同,其效果也不同。
       有人说:“勤奋和智慧是成功的关键,只要我们能够用智慧去利用机会,就可以获得成功。”没有识人辨物的能力就错失了生活中的机会;没有一颗尚奇的心就使得乐趣缺乏;没有善于利用事物的能力就使事物失去了它本身的

光彩。发现是善用之基。古有,伯乐相马,先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世上有多少千里马,因为没有伯乐,在不能发挥他们长处的地方埋没。又有多少千里马,虽有发挥之地,然而没有善于培养和使用它们的人,而埋没。识人育人驭人,也同此理。你是珍宝,倘若无人赏识那将被埋没。这时即使你再珍贵也终将被世人所遗忘,那便是沧海透珠,这是对世物本身的一种惋惜,更是缺乏一双能够辨别好东西的眼睛。运用为善用作铺。
       当新文化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之时,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1918年,李大钊 指出: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20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非把知识阶级同劳工阶级打成一气不可”。他号召知识分子到工农群中去做宣传和组织工作,培植革命力量。在中国,李大钊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为中国带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正是善于运用成就一番伟业。事物有其两面,否极泰来,运用两种不同的方式你最后获得的乐西也不同。善于去运用最终呈现的效果也是始始料未及的。透过现象看本质,在于你如何去运用已有的东西。
舍一朝风月,得万古长空(月考)
高二年7班 潘梓涵
       惠子认为“五石之瓠”没有用处,将其打破。庄子从宋国一人的药方用处中以小见大,他认为二者在使用上道理是一样的,不同的是该考虑如何用。
       人生路漫长,生活中我们难免遇上一些以一种方式或角度难以解决的问题。对此,难道我们要像惠子一般打破“五石之瓠”吗?不,苏轼有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们要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弃之糟粕,取之精华,方可舍一朝风月,得万古长空。
       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罗丹曾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同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止一种,关键是在于如何发现其他角度呢?河有两岸,事有两面。世人多爱圆月,但残月也有其美,当你赏月时,是否曾发现残月的残缺之美?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是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基础。
       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要有一颗善于思考的心。俗话说:“一分钟的思索抵得过一小时的唠叨。”正如牛顿发现万有引力,被苹果砸中的人数不胜数,为何只有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正因有一颗善于思考的心,才促使他成为一名伟大的科学家。在漫长人生路途中,有一颗善于思考的心,是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保障。

- 52 -

- 53 -

       如首言,最好与最坏总是并肩而行,如有光必有暗一般。当下科技迅速发展,人心也稍显浮躁,求“一夜暴富”,在“财神庙前长跪不起”诸如此类之声不绝于耳,却鲜少见此类人踏实工作学习,寄希望于外物,却不视面前时机,视角和思维固化,妄想不劳多得,闭眼在夜路中求财,拒绝睁眼看清世界变化与个人处境。
       目视远方与耕耘当下,才是立身的不二法则。
       变化之道,亦在其中。
生命不息,奋斗不息(第二次作文)
高二年8班 吕蓓蕾
       人生本来就是一场修行,我们都是马不停蹄的修行者。潘多拉魔盒的诱惑,让我们随时都有从马背上跌落的可能。而“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才是你应该紧握的缰绳。
       司马迁并没有因为李陵辩解而被处以腐刑后就一蹶不振,而是以惊人的意志活了下来。他在如此逆境中被父亲的遗言与孔子等大家在窘境中乐观向上的精神所打动,滋生了再生的渺茫希望。一个人可以倒下,但也要紧紧抓住上天向你伸出的援手,给予你重来的机会。
       林清玄说过:“生的路上并不是你在哪里放上一个门框,那里就是唯一的出口。你可以向左向右转个弯,去寻求生命的出口。”是啊,我们的生命之路并不全是平坦笔直的。有的转折口也许是不情愿的,但那是你生命的必经之路。生命中的转折有起有落,我们要有“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毅力。
       雄鹰不经历悬崖上的生死考验怎能展翅高飞?花蕾不经历自然界的风吹雨打怎能竞相开放?宝剑不经历一番番淬炼捶打怎能锋芒毕露、令人胆寒?世间一切都需要经历种种不同的磨练。磨练过后才会变得成熟、变得完美、变得无坚不摧。
       李白渴望为朝廷效力却不尽人意,空有一身报负却不被朝廷重用的失途并未打败他。他以乐观、坦然的积极态度游历了一生,因为他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人生失意只是暂时,总有一天属于你的胜利终将会到来。自古以来,逆境与磨难都是每个人的重要转折点。逆境中的抉择有不同的结果:或成者为王,或败者为寇。道理显然,失败不起。只有逆境中迎难而上,永不言败,才配享受成功的喜悦。
       作为新时代的热血少年的我们,在人生的舞台上应紧握“生命不息,奋斗

观当今社会,网络上的营销号只让你看到他想让你看到的东西,如一粉发女孩考上研究生,带着证书前往医院告知爷爷喜讯,在网络上发出自拍分享喜悦,却被贬低的一无是处,只因其染了一头粉色头发。而一些不明全貌的人顺着营销号引导的舆论风向纷纷咒骂女孩,导致女孩自杀。在她死后又出来对那些谩骂过她的人发出声讨。倘若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一颗善于思考的心,明辨是非的能力,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又何尝会出现此等悲剧?
       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一颗善于思考的心,明辨是非的能力,方能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摒弃糟粕,取之精华。舍一朝风月,得万古长空。
思维出寸地,开眼看世界(月考)
高二年7班 郑丽阳
       狄更斯曾书:“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一副药方有人仅用在漂洗丝絮的手防冻裂,有人却用以封功受赏;五石之瓠,惠子认为无用而将其打破,庄子却提出用以横渡江河。足见视角不同,事物的作用也不拘泥于一种,因此我们更应学会用多视角辩证看待世界上的一事一物。
       正所谓一花一世界,一树一乾坤,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如果一直被框架所束缚,我们既看不到世界的灿烂,也不能视阴暗分毫。前有王阳明“格竹致知”,后有卡扎菲“世界第一”,前者不过眼睛酸痛、头晕目眩,后者却完完全全失去了看世界的机会。
       将无用化为有用是我们转换视角看待事物的目的,而我们应如何跳出固有思维边框呢?
       首先,应了解束缚住我们的到底是什么,是我们的眼界?是我们的心结?尝试着去突破它,解开它,才能为我们开眼看世界奠定强大的心理基础。解开束缚,畅享天外世界。眼界不够又何妨,诸葛孔明未出茅庐时仅躬耕于南阳;朱元璋曾是难民也是小和尚,志向远大,何愁没有寸土立足?若是心底郁结,更要劝导自己,真的会甘心于固守弹丸之地?真的能闭眼即是花寂?为何不尝试着与着美丽世界相拥?
       巍巍华夏,泱泱中华。少年梦想之帆即将启航,驶向理想的彼岸。
若是安于现状,就没有“嫦娥”奔月;若是妄自菲薄,就没有“蛟龙”遨海;如若自怨自艾,就没有华为突破技术封锁。
       将视角困于一地,最后封闭的只会是自己。又如何能做到化无用为有用,废物上又岂能开出玫瑰。

- 54 -

- 55 -

 不止”的缰绳,因为这奋斗的缰绳会让你一路的泪水、汗水沁出芳华来;在人生的舞台上应大战鸿鹄之志,因为失败的经历才懂得奋斗的重要。人不是为失败而生,更不是因失败而亡。大好青春,挥洒汗水,把天分发挥尽致,将来才能大放异彩。
移风换影,其意自见(月考)
高二年8班 王永木
       惠子只认识到载物的方面而庄子却认识到不同的见解,通过能不使手冻裂的药方的使用方面找到类似之处,移风换影,意亦在其中矣!
       有的人说:“以不同的角度,打破原有的认知,换位思考,这就可以扩大深度和广度了,就可以打开心扉,领悟到意味和情绪;就可以找到关联和联系,透过现象看本质,领悟哲学之美。” 古代的圣贤们的话给我们提供宝贵。所以无论我们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和挑战时,我们也应以换位思考为任。
       有的人却认为一些问题只需要自我摸索就可以了,根本就不需要以别的角度来看待它。那么如果我们遇到问题时没有换位思考呢?战国时期赵括纸上谈兵,面对秦军的进攻,却放弃了廉颇所坚持的坚守不战的政策,毅然与秦军交战,落得了个兵败身死的悲惨结局,使得四十多万的赵国士兵被秦军坑杀的惨烈事实;三国时期诸葛孔明第一次北伐中原时,任命马谡镇守街亭,不过他不听王平的劝阻,把营栅安扎在山上,被魏军切断山上的水源,最终导致他被魏国大将张郃击溃,丢失街亭要地,使得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原功成一篑,马谡自己也因为违反诸葛亮的将令身首异离。隋唐乱世,群雄竞出。在隋唐演义中,宇文成龙自告奋勇,挂印封帅讨伐瓦岗寨。但是宇文成龙记恨裴元庆把自己丢到湖中,勒令裴元庆一日内荡平瓦岗寨,结果不仅逼反裴家父子上瓦岗,自己也中了徐茂公的骄兵诈败之计,被单雄信阵前生擒。以上所阐述的事例多矣。
       如果我们不知道如何换位思考,应怎么办呢?首先,我们应该留一个心眼,不要把问题看得简单化或者复杂化。那么,换位思考有什么价值并且换位思考对我们生活上有什么引发呢?换位思考不仅可以活跃我们的思维,锻炼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我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生活上也有积极的价格引领、价值追求和价值导向。最后可以说,换位思考可以使我们领悟到不一样的人生和欣赏体会生活之美。
       “纸上得来终觉浅,‘致’知此事要躬行。”移风换影;换位思考,悟异味风云。

第三次作文

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根据课后的学习提示,以“第一部分写了春江的美景(景);第二部分写了面对江月由此产生的感慨(理);第三部分写了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情)”作为鉴赏提纲。请就此写一篇诗歌鉴赏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500字。

- 56 -

- 57 -

优秀作文

说不尽的月
高二年8班 吕蓓蕾
       古人喜月,亦写月,而被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的《春江花月夜》千年来无数读者额为之倾倒,留下两首诗传世的张若虚因此被誉为“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总的来说,全诗紧扣题目,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而又以月为主体。从初月、高月,再到斜月、落月。初月明媚,高月皎洁,楼上月依恋,镜中月撩人,斜月迷离,落月缠绵。它,情景兼容,它,亦是永恒无解的人生之谜。月在一夜之间高悬——西斜——落下,诗情随月轮升落而曲折。
 景中之月
       面对春江,江潮浩瀚,想到江海共融,月从海升。如果说“升”仅表动作,那么“生”便更显生动活泼,与“海上生明月”异曲同工。一轮明月随潮涌升,大有屹立大地吞吐乾坤之势。“何处春江无月明”由实入虚,宇宙天地间,月光普照万里,那一处江水不在这明月普照中?在月的照耀下,江流、芳甸、花林、流霜、白沙,月光笼罩了一切,月光使所有景物成为幻觉,无处不在,有相隔甚远。
       在月光的世界中,冷清的月光后隐藏着隐隐缄默,淡淡惆怅。从波澜壮阔的浩大之景走向清冷空灵的曼妙之境,从明媚的初月走向一轮孤月,从热烈走向虚静。
理中之月
       古往今来,宇宙浩瀚,人生短暂,面对如此清明澄彻的良辰美景,古人发出无数对人生苦短、天地广阔的感叹,但也仅止于感叹,而张若虚不似那“羡宇宙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的哲理诗,跳出圈套——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谁是第一个见到月亮的人?江月又在哪一年开始照人?孤绝的发问,没有答案。看月亮只是看到它吗?举头望明月人皆有,但是望明月并与之共鸣,前无古人而后有张若虚。月也似有情,也许它也在等待,等待那个与自己共鸣的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人生易逝,江月亘古,虚幻的人生在滔滔江流中逝去,可永恒就完美了吗?江月永恒,默默送走流水,年复一

年,个体的短暂比不上长存的江月,却可“代代无穷已”,薪火相传。张若虚不拘于自身,别开生面,去发问,去思考,去回应,如此新鲜的月!
情中之月
       古人对离别总有别样的体会,而张若虚以“月”烘托游子思妇的相思,月于楼上徘徊,镜中辗转,陪伴思妇,卷不去,拂还来。她想赶走这勾起自己相思之情的月光,最终又理解月的深情。“愿逐月华流照君”,凄清思念在张若虚笔幻作温情脉脉。“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月光清冷,月色永恒,勾起相思之情意,带来人生之哲思。
       这多情的月!
月之“照”人
——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高二年7班 林沛颖
       春江的景色被张若虚绘得栩栩如生、美轮美奂,空灵而美妙,题中的“春”、“江”、“花”、“月”、“夜”都因此获得了动感、实感。张若虚借此美景抒写对宇宙、人生哲理的无限思考,由此融情于景引发对人的情思的启发,是情中有思的表现。
       皎洁无瑕的天空,只有一轮孤月与自己相伴。不知妻子此时此刻是否也在望月,共望明月而却无法倾诉的衷情,心中的愁思达到了新的境界。从描写景色转向关照人生,讴歌了人间纯洁爱情的美好,以及对亲人无法相见的同情。
       情、景、理交融,以月为核心意象营造空灵曼妙的意境,将月光的孤洁、游子的乡思之苦、诗人会面不可期的悲痛三者交织,错落有致,把人间游子与自己相比;大自然的恒久循环与个体生命的短暂相比。人生中许许多多的辛酸无处诉说的落拓;愈积愈满的精神思绪无法排解的愁苦,以月之“照”人交互感发,表达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憧憬与期待。
       景物、抒情、议论、叙事贯穿全文,春江花月夜的意境感触之大,将其围绕“月”展开抒情与议论,“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流去的是游子的青春年华,落月衬托出游子凄苦的孤寂;“落月摇情满江树”落月牵动的是离人的别愁……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月之“照”人由观照人生到抒写人间游子、思妇的离愁别绪,表现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追求。

- 58 -

- 59 -

江上的愁思与哲思
——鉴赏《春江花月夜》
高二年8班 刘可纯
       诗人若虚的身影随着白昼的消逝变成一个黑点。明月升上来了,虽是春天,风却毫无暖意,肆意地吹起诗人的衣襟。诗人的遐想开始了……
       词的一开头就营造了清冷幽静的意境。春江潮水,波光闪闪,江绕原野,月光似霰。月光从空中洒落,与汀上的白沙融为一体。多么曼妙的景色啊!
       此情此景却也引发了诗人的愁思:谁家的游子今晚在孤舟中飘零?何处的少妇相思在月下的闺楼?连串的反问,映照出诗人触景生思乡情的内心。可若虚特别之处就在于此,他说:“此时你我二人望着同一轮明月,却无法传递音信,但我愿逐着月光照耀你的身旁。”没错,你我二人都在默默承受着相思却不能相见的折磨,但我要将最美好的祝愿送给你。颇有种“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味道了。这是多么崇高的境界啊!
       闻一多将此诗称为“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莫过于诗人由月景引发了哲学思考。假若时间不再线性流淌,那些共同的美好日子或许会定格。可岁月匆匆,诗人生出了有趣的疑问:究竟是哪个人先见到月亮呢?月亮是哪一年照着我们呢?人生一代代无穷尽,月亮年年也望着相似。诗人将此景治愈时空中,品味出短暂与恒久、变化与永恒的对应统一,令人拍案叫绝。
       纵观全诗,该诗将离别愁绪融入这春江花月夜的美妙画卷之中。诗人先用优美的词句描绘月景,生出画面的形象感;再用一连串的哲思启迪,刻画出时空的立体感,结构紧凑,让我们后人从中窥见古人过人的智慧,这是一份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
茫茫春江叹月明
高二年8班 郭茹冰
       月光散落人间,恰至春江潮上,空灵曼妙,景由心生;望明月廖廖,月光凄凄,游于他乡,愁由心感,以至谱以“春江花月夜”。
       春江之景,妙出花开。以春江与月共画,融以一自然之画卷,看波光粼粼的江面在月光下辉映出的波澜,一圈一圈点于江上,又何止春江如此?愁绪由上心头,不知挂念何方?看江流轻转过小原野,在林中似是闪过无数小冰粒,于眼中叹若飞霜。好一副春江花月图!好一副此观空灵之景!而愁绪却由此渐渐淡开…

       江月之叹,孤由心起。“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依李白所叹,明月寄以思乡之感,不错,确一如此。望空中皎皎却落得孤月一轮,看春江茫茫却留下游子一人,客落他乡。看江月,叹江月,再思已是江月人。江月守候的又是何人呢?恐难以自已,只落得“长江送流水。”故乡的江日此刻定比这般还美,可月从来都只是一轮,不过是思乡之情已入其心。
       游子之情,泪落乡思。大雁远飞却飞不出月光,鱼儿潜跃却传不出乡思的书信。落月渐斜,牵动着离人的别愁,余光带着情思落向远方。寄思于明月,寄情于明月,愿执以此思,借明月的残光,送往远方的乡,浅叹游子的愁。淡淡亦漫漫。 又何曾只叹明月?一切不若皆是思乡的缩影罢了。
       茫茫春江叹月明,执以春江之景,叹以明月而露的思乡之情,不由叹得“情深深”之感,飘于他乡的游子又何曾不思其乡呢?一切尽在不言中,恰落两行思乡泪。
相思寄月
高二年8班 林欣燕
        华灯初上,明月悬空。城外江上漂泊的孤舟,舟上孤独的游子,是否思念着亲人?银光倾洒,思念愈发浓烈,提笔写诗,以寄相思予明月。
       张若虚,在外渡泊之时,孤身一人相思无处可寄,便写下一首《春江花月夜》以寄相思之情。在他的诗中,明月,江水,无一不是他对亲人家乡以及家人对他的思念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无边夜色与江水连成一体,天地之间似为一体,一尘不染。广袤的夜空中却只有一轮孤月悬挂。面对这样景色,张若虚有感而发,天地之广阔,自己就似那轮孤月一般渺小。“人生代代无穷己,江月年年望相似”。自然的恒久,生命的短暂,似令他的愁绪更添一分,而那轮明月,便成了他强烈情感的寄托。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他思念着远方的亲人,同时也想象着远方的亲人也在望着月亮思念自己,愿追随那月光陪伴自己。“何处相思明月楼?"明月映照下的阁楼,楼上的思妇,她的相思之情又该寄往何处?诗人的离情别绪,亲人的相思之苦,却无法令双方感知,只能相望月亮,寄月相思。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扁舟随江水愈流愈远,那悬挂的明月也将落下。也许张若虚会离家越来越远,也许漂泊不知何时停下,但思念却永不停息。

- 60 -

- 61 -

       落月牵动着离人的别愁,将光辉洒满江畔的林木。游子搁笔而立,遥遥望着落月,小舟渐渐驶向远方,消失在那无边夜色之中。
月“生”半个盛唐
高二年8班 郑雅婷
       自古今,月都寄托着以人的情思。在张若虚笔下的月是一种遐思量想,《春江花月夜》引发的是哲理和情思。作者的思绪“哀而不伤”寄寓的是盛唐之景。
       月,是天涯人的心灵寄托;月,是文人墨客雅俗共赏之景;月,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发问。本诗中的月作为全诗诗眼贯彻始终。
月升沧海。
       在波光荡漾的春江到洒落的月光作者细腻的勾勒出一幅壮丽的春江花月夜景图。运用春江、明月、芳甸、流霜……这些意象所营造的氛围为诗文添砖加瓦。流露出的是一种自然恬静之感,更体现了作者当时的心境。作者巧妙化运用了“生”字赋予了月和水活泼的生命,我们看到了鲜活的生命力。
       孤月悬空。
       整体上看,江面和夜空连为一体,皎洁的空中悬着一轮明月。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个人的生命是转瞬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是延绵不断的,因之江畔的明月得以共存人世间得以延续。给予人一种空灵而又哀转久绝之感。景过渡到情之间的衔接自然流畅,毫无疑问这是作者文笔功底的体现。
       月落寓情。
       明月映照下的楼阁上有守候在家的思妇。月光洒在玉门帘上,照进来的不仅仅是月光,更是思妇的离情别绪。月光照亮的更是无数游子的路途,是月光的执着更是相思的执着。写月游移不定的动态,赋予了月亮人的灵性,以游子的视角登入着笔把苦苦相思表现得淋漓尽致,意味深长。
       《春江花月夜》这种宫体诗形式流芳百世。从初唐开始诗人已从个体中逐渐领悟到一种宇宙意识,一种超越时空的永恒观念,并以这种观念在诗中得以体现,仿佛诗人早已置身于那个神秘的世界。
明月几许相思愁
高二年8班 尤思怡

       白云的"悠"与青枫浦上的"愁"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诗人内心思乡的愁,紧接着两句反问,更是强化了心中"愁"的声音,加强语气,激发读者感情,加深对其的印象."可怜"一词明写月亮,实则是诗人对漂泊异乡游子的情感,又写到守候在家的思妇,月亮照在她的妆镜台,就好像诗人的灵魂也随月光一起回到了家里。“卷不去”"拂还来",两个动词又写出了诗人依依不舍之情,"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随月华流照君"更是写出诗人与思妇两人分隔千里不能相聚的无奈之情,期盼月华照射在对方,也算是一种慰藉。
       “鸿雁”“鱼龙”诗人用典,将两种有"传书",
一说的动物写成"光不复""水成文",含蓄表明不能传书的孤苦,相思之情不能舒的愁绪。"昨夜闪潭梦落花"暗乐诗人又一次在思念家乡,思念家人中梦见自己返回家乡,却又在下一句中用"可怜"一词打破了自己的梦镜,诗人嘲弄的表示"可怜"的自己如今还不能回家的心酸。
       "去欲尽""复西斜"又表明诗人在一天天的等待,望眼欲穿的期盼着回家之日,回家之路,"藏海雾""无限路"却再一次打破了诗人心中的期许,暗示回家之日遥遥无期,回家之路道阻且长,"不知明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又写出了诗人无奈之情,只好让落月牵动着自己的愁绪,将光辉洒满江畔的林木。全诗以月升,月悬、月斜,月落为线索,把景色与人的情感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突出了漂泊异乡的游子那浓浓的相思之情,漂泊之苦,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诗人磅礴的愁绪,以月为核心的景象又营造出了空灵曼妙之感让人感利空灵而又美妙。
       明月高高挂起,日复一日,寄托着那浓浓的相思,让人不禁想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 。
月升月落,自然之趣
高二年8班 颜智辉
       风,低低地拂过水面,在江心泛开无数美丽的涟漪;水,在岸边轻轻地荡,漾起淡淡的波痕;月,高高地挂在清冷的空中,倒映在水面上,遥远得如同一个前生的幻梦。
       月,自古以来便被文人墨客所钟爱。它跨跃了时空,让人一同欣赏那“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月是洁白的、纯净的,总能诱发人们的思绪。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相比于个体生命而言,月是恒久的,从月升、月悬、月斜、月落,这是月的一个轮回,四季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息。你看到的仍是那一轮月。个体对于自然来说,总是渺小的,

- 62 -

- 63 -

但我们不应悲叹,而该在短暂的一生中,做应做之事、想做之事。
       月,不仅告诉了我们关于人生的哲理,同样也是人们表达思念之情的一个媒介。
       《春江花月夜》中的离人,便借月思人。虽“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但借着同样的月光,共赏同一轮月,总能抒发心中的离愁别诸。
       全诗以月为核心意象,从月升到月落, 自然而流畅,场景转换的内在连续性,空灵而美妙;春、江、花、月、夜的景色和情理融为一体,蕴含着丰富的情蕴。全诗由景抒情,通过春江的美景引发游子的离情别诸和亲人的相思之苦。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月依然高高地悬在空中,但人世间的事物早已物是人非。江水亘古不变地逝去,带走了许多,也留下了许多。
江月魂,离人情
——读《春江花月夜》有感
高二年7班 陈静芸
       《春江花月夜》被誉为唐代诗人的绝世之作。它将景、理、情融为一体,以人为关照,以月为核心意象,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曼妙的画卷。接下来,让我们走进画卷,走进这静谧而神秘的意境中。
       江潮与海平面水天相接,海上明月映照着春江。江面上波光粼粼,月光铺满了江面。春江流水流过了花草茂盛的原野,月光照映在花林里就好似挂满了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月光从空中洒落在白沙上,皎洁无瑕,纯净动人。
       张若虚面对着这一美景,不由得勾起了万千思绪。既感叹自然的恒久,经久不衰,又感伤个体生命的短暂,转瞬即逝,这并非简单的感叹和感伤,而是对人生和自然规律的深刻思考。“皎皎空中孤月轮”,月是孤寂的,转而又想到自己也是孤寂一人,心中的离别相思之苦涌上心头。
       洒向江面那缕孤寂的皎洁月光,也是诗人的写照。游子离开家乡,独自漂泊在外,归去来兮,睹月思人,无奈悲凉感油然而生。落月牵动着离人的别愁,将光辉洒满江畔的林木,令人心旌摇荡,感慨万千。若要我们与诗人感同身受,我想,我们是无法做到的。江月魂,离人情,诗歌给我们展现的不只有魂,更重要的是情。由诗人的关照,交感互发,因而才有了如此一首朗朗上口、精彩绝伦的诗。通过细腻的描写手法和丰富的想象,将自然美景同人生情感巧妙地交织在一起,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充满诗意和浪漫的世界。

让我们在江月魂中探索离人情,一同体会诗人的心路历程,一同沉浸于诗歌之美!
我感叹这么一个离意的世道
高二年8班 王永木
       我俯瞰着海上的明月与春潮共同地挥舞着,它们相互依存、永不分开。春江的潮水流淌着,春江的潮水与海相背,让海看起来那么开阔。在海上的明月的流溯之下给春江染上了一层的油漆。月光跟随着波浪流过千万里的路程,春江的每一处的角落都被月光抚拂着,春江的流水宛转曲折,它绕过了原野。在被月光照耀下的花和树林看上去像小冰粒。空中的月光洒落开了,在小洲的沙子已经看不见了。
       面对春、江、花、月、夜所透露出的美景,我禁不住感慨万千。春江之上没有纤细的灰尘,在海上的天空中只剩下了一轮孤独的明月。江畔之上有谁首先看到明月,春江上的明月哪一年会先照耀着人。一代代的人延续良种,生命是多么的渺小短暂呀,但海上的明月看上去很类似。我不知道江月等待着谁,我却看见流水滚滚。
      这样的世道是多么让人离意啊。一片的白云慢慢离散,在青枫浦上感到愁绪。不知道哪里飘泊的游子。在家守候的思妇在明月映衬下在楼上的断肠呢?明月在楼上徘徊,它应该照在离人的妆镜台上。月光洒在玉门帘上欲卷不去。在捣衣的砧上月光离照在上面。这个时候相互眺望,但不能相互诉说。我希望月光能够照射在你的身上。
       大雁远飞却不能飞出月光,鱼儿出没只能使水面泛出波纹,不能为我传书。昨天的夜晚我在潭上梦见了落花,可惜春天过去了一半你还没回家。春江潮水快要消失。江潭的落月又再次倾斜。
       看到了这番景象,不禁让我离愁油然而生。
明月共存,赌月思绪
高二年7班 林婉珍
       春、江、花、月、夜本该是独立的五个个体,却在这首诗中梦幻般的结合在一起,无疑不是一场奇妙的文学盛宴。其寓意的情又会是样?
       望春江潮水,看海上明月。一个“共”字强调了明月与春江天然的诗意联系,拉近两者之间的距离。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月光洒在湖面上波光荡漾的湖面映照一轮皎洁的明月。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

- 64 -

- 65 -

图,仿佛就站在月的对岸目睹一切月的景——空灵而美妙。
       品人生代代,感江月年年。如此“江天无纤尘”,如此“皎皎孤月轮”怎能不由得荡起波澜。江对岸的人们何时才能看见月?江月又何时才照映在他们身上?人在惆苦时都希望好运降临,像“终究是月光落在了我身上,我也幸运了一场”。“江月年年望相似”是自然的恒久,可“人生代代无穷已”却道出个体生命的短暂。
       思离情别绪,念相思之苦。人的情感都是变幻莫测,时有“谁家今夜扁舟子”游子飘荡江湖的孤寂和对亲人的思念;时有“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守候在家的思妇徘徊在楼阁等待游子回家;时有“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欲借大雁和鱼儿传书却不得的感伤。不知道何时可以回家,落月牵动着离人的别愁,将光辉洒满江畔的林木。表现了一种迥绝的宇宙意思, 创造了一个深沉、廖廓、宁静的境界。
读诗之韵,品诗之情
——鉴赏《春江花月夜》
高二年7班 潘梓涵
       中华上下五千年,诗歌,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多少情愫寄存于一纸墨色中,多少往日封存在长篇短诗里,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作者对时间的感慨。
       被喻为“孤篇压全唐”的《春江花月夜》,以江为场景,以月为主体,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抒发了游子思妇的离情别绪,全篇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韵律宛转悠扬,为历代文人墨客吟咏唱颂。
       春,万物复苏而生机勃勃;江,追逐惊涛却轮回不灭;花,静静绽放在翠色林间;月,银色琴弦却弹拔孤寂;夜,安宁寂静又今人沉醉;在盎然的诗句中拔地而起。
       全诗前四句,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生命。滟滟月光洒遍眼前,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水弯曲绕过芳甸,月色泻在花树上,像撒上了一层白雪。“芳”字从嗅觉将远景转为近景。一个“霰”字,与生机盎然的春景产生对比,突出了孤寂之感。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
       六至八句,诗人从明月联想到人,“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和“年年望相似”的明月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中感受到的欣慰,虽有感伤,但并不颓废绝望,对人生仍有追求与热爱。

       九至十二句,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枫浦”“谁家”“何处”,提出设问,写出两地离愁,相思之情油然而生。
       最后四句写游子,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江水流春,是游子的青春、憧憬;江潭落日,衬托出他的凄苦;沉沉海雾遮隐落月;碣石,潇湘,天各一方;加重渲染了他的孤寂,加深了他的相思。
       此诗由景入理,由理入情。全诗黑白相辅,虚实结合,体现出春江花月夜的意境美;韵脚转换,平仄交错,前呼后应,韵律优美,朗朗上口。
       尽诉人情,酣畅淋漓,读诗之韵,品诗之情。

- 66 -

- 67 -

第四次作文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时事热点,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近日,安徽合肥,一男子在小区张贴小广告被小区物业的人发现后控制,在其脸上涂鸦的视频引起关注。视频拍摄者唐先生称,这名贴小广告的小伙有点残疾,听小伙讲当时有7名物业人员将他控制住了,他没办法反抗,觉得小伙子挺不容易的。
(来自澎湃新闻)
        针对上面的新闻热点,你有怎样的理解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评论性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优秀拟题:
高二年7班
3. 规矩成圆,人情世故                  9.让和谐的光烛照社会
11.若世间繁琐,那用心点亮          13.尊重之行,温情自流露
14.以尊重之心善待他人                 18.对内以法,对外以德
19.做人要有爱心,办事需有温情   20.感同身受,换位思考
26.让真善美温暖人间                     27.热点下的冷分析
29.用关怀温暖人间                         31.以尊重之枝绽放和谐之花
38.事事是非论公义                         42.“有权者”未必德高
47.用关怀照亮人间                         4.不以其表,论以其质
高二年8班
13.百态人生,你我相互体谅           49.推己及人,共享幸福生活
22.多一点包容多一份爱                  2.以尊重之微光照亮世界
5.因活着,而活着,属不易             44.愿世间美好如期而至
16.爱会让世界变成美好人间           48.以道德圆法治之缺
10.外化于法,内化于心                  11.以人为本,拒绝无知
18.从“涂鸦事件”看残障人士的权益保障
42.弱小上进才最值得关怀

优秀作文

外化于法,内塑于心
高一年8班 尤思怡
       近日,合肥一名物业人员在一残疾小伙脸上涂鸦事件迅速冲上热搜,引起众多网友的议论。而究其本质,不过是社会制度的不足和人性的丑恶。
       作为一名物业人员,在面对张贴小广告这一行为时,没有采用正确的方法来处理此事,没有因其为残疾人而心有动容,反而与其他物业人员将其控制,并

- 68 -

- 69 -

于脸上涂鸦。此等恶劣行为不仅是公司管理力度不够,不强,更是因为自身对残疾人所带有的歧视与轻蔑。
      面对高速发展的社会,对于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关注也在不断上升,但仍显不足。在快节奏的时代下,事物更替速度不断加快,许多人只注意新事物的发现,而遗忘旧事物的发生。这也让人们对强势群体的关注如一阵风般,很快消散,这也是为何对的弱势群众的关注力度仍显不足的原因,也是那些人敢于动手的原因。关注力度的不足也体现于生活的每个角落。面对迎面走来的孕妇可能下意识回避或毫不在意,公交车上设置的"特殊座位"也不被当回事.....种种事例都向我们表明,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力度还需加强。
       那么,单靠简单的道德教化便可以了吗?我想不是的。仅凭道德的教化作用不足矣拘束他们的行为,改变他们的想法,净化他们的内心。必须依靠法律,面对法律的制裁又有谁能无动于终呢?法律保障着我们普通人的生活,同样也应保障作为弱势群体的生活。我相信,身为弱势群体的他们应该拥有更好的生活和处境。
       不但要给予法律上的保障,更应提供社会上的救援。俗说话说,“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渔”社会补贴固然可行,但也容易滋养“臭虫”,不如教授一些切实可行的技艺,提供一些公益岗位。让他们也可像普通人般管动而获得成果.这是一件我们的一件小事亦是他们的一件"大事”!
       生命的可贵不在于名利双收,也不在于辉煌成就,而是我们对生命的热忱和敬重,让我们将对生命的热忱和敬重外化于法,内塑于心,共创美好的明天!
远近高低各不同
高二年8班 郑雅婷
       社会正常运作,事件层出不穷,每天都有形形色色事件发生,看似平静的江面泛起了涟漪。
       近日,网络上有一个视频引起热议。视频中一残疾男子在小区张贴小广告被物业发现后并将其控制并在脸上进行涂鸦。多经转发,引起社会各界的注意。
        纵使,残疾小伙的行为已经违反了社区规定,小区物业人员对小伙做出的举动已然是侵犯了其人格尊严。常言道:“罪犯尚且有人格。”更合况是一个社会公民呢?物有本末,当我们把长焦拉倒事情的本源,向我们诠释的将是另一种结果。正是未自生活的压力迫使这个残疾小伙去张贴小广告。面对施压万不得已只能用这种方式来获取养活自己的金钱。中国的职业等级观念根

深蒂固古时的士农工商,三教九流阶层意味明显,现代社会中职业贵贱记几乎渗透在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当中。
       然而不幸的是,我们都知道张贴小广告是一份遭人唾弃的职业,但是他还有别的选择吗?首先明确小伙的行为与是否残疾无关,而其次物业人员私自处理也有违城区管辖规章。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摆在他面前的岗位屈指可数。都是为了生活奔波的底层人民,何必相互为难呢?小区物业人民表面上是在履行自己的工作,而实质上却是对他进行了人格上的污辱。他们的处罚方式完全与道德相悖。
       不禁发问,面向个人,是我们自身的道德修养不够吗?面向社会是我们对这一弱势群体的关注还不够吗?不能我们对他们少一份偏见多一份善良。在社会的正常的进行中,人们都是为了那碎银几两而忙碌奔波。而小伙这类群体在先天上就比常人多了一副“枷锁”,因此他们举步维艰,与命运作抗争。他们拒绝向生活妥协,在压力中努力表现出不卑不亢的倔强,堪称进取的乐天派。他们用自己的劳动换取成果错在方式。
       朱自清不受嗟来之食,不失文人风骨,不失君子节操,他们用生命诠释了人格和尊严的价值。此可谓人格和尊严的重要性。
       近来年来,社会充满了戾气。相信用道德来规范这股不良之气,即使“身修使“国治”。
推己及人,共享幸福生活
高二年8班 林艺超
       近日,在安徽合肥,一残疾男子在小区内张贴广告,被物业蛮力控制并在脸上涂鸦的视频引起关注。视频拍摄者感觉“小伙子挺不容易”。
       类似的消息其实还有不少。比如让我记忆深刻的曲阜收废品老人与物业发生争执惨遭殴打;长沙一流动小摊被物业用高压水枪驱除等这些为了生活努力工作的人感动了很多人,可在这感人的背后,何尝不是一种看得见的心酸?假如不如迫于生计,谁会去让自己置身于垃圾废品之中,甚至跟“物业”打起“游击战”呢?
      当此情景屡屡出现成为传播话题,更为值得思考得是:为什么这些人,没能活的更好的生活条件?因为自身的生理缺陷不允许,还有自身知识水平条件的限制下,能在如今这个“快餐式”的时代下找到一份糊口的工作,已属不易。
       不仅是这些人忙忙碌碌,迫于生计,小区里的物业同样也是时代的打工人,面对张贴小广告和流动摊等影响环境行为,该如何管制,管制力度如

- 70 -

- 71 -

何。这些尴尬的问题,让一些物业人员要么疲于奔命。要么摆烂不管,不少物业只好采取极端手段,各种暴力事件层出不穷,这些事的核心问题都是相同的:大家都是为了工作,为了养家糊口,该怎么做?何处可以做?
       经过疫情的三年,很多人都下岗了,失去了生活来源没有地方去,他们迫于生计开始了自己的“小动作”但在一些地方不能搞“小动作”要解决失业人员再就业的问题,就应允许他们在适合的场所,搞自己的“小动作”。
       早在二十二零年,李克强总理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了记者提出的问题时,回答到“按照当地的规范,设置了一些流动摊位”那一晚,有超过十万人再就业。那升起的不止是袅袅炊烟,更是人间烟火,因此对于这类新闻可以在公共服务层面给予积极回应。
       当然,把全部责任推给政府并不合适,在政策扶持的同时,鼓励和支持下岗人员培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再就业等方式,既可以提高人口素质更有助于提升生产效率。
       改善社会环境,让双方化解矛盾,推己及人,共享美好生活。
以人为本,拒绝无知
高二8班 吕蓓蕾
       七个物业人员制服一个张贴小广告的残疾男子,并在其脸上涂鸦,视频一经流传,沸沸沸扬扬,众说纷纭。我想: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对错的争论,事件背后所暗藏的对人格的轻视甚至是歧视更令人担忧。
       人格是做人的根基,而在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里,人格的重要性更为必然,若对人格避而不谈,只会退回到弱肉强食的封建社会。
       残疾男子张贴小广告赚钱,身残志坚值得肯定,污染公共环境的违规行为应受批评。物业虽有职权管理但终是基层群体,或口头教育或缴纳罚款,足矣。为何在其脸上涂鸦?原因在于对人格的无知和漠视,因为无知,所以如此张狂;因为漠视,所以如此张狂;因为漠视,所以如此挥斥方遒,其所导致的必然结果就是引起人民群众的不满。
       人格的重要性对个人这样,民族如此,国家亦然,清军占据北京后下令“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束发更是汉族千年传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清朝统治者强迫剃发,以嘉定人民为首“发“头可断,发决不可剃”之号召,展开长达三月的抗清斗争,江南人民为何要反抗?因为这是一个民族对另一个民族的污辱,因而汉人宁愿站着死也不跪着生,以万人牺牲只求保尊严,反抗的根源由何来?这是清朝对汉族的千年传统无知与漠视,不得民心。这场历史

悲剧,我们应学到什么?
       回到该事件,诚然,物业作为小区管理人员,有管理该男子的权力,但物业所展现的行为折射出物业自身的思想观念扭曲,道德水准低下,以恶作剧般的取乐态度“管理”他人。究其根源,也在于其无知,在无知的人身上,粗暴成为勇敢,逗趣成为机智。因为无知,对万物无敬无畏,因为无知,对一切冷漠麻木。
       如何改变无知?加强思想教育,提高自身修养,多一点宽容,多一份尊重,这个社会将会氤氲在和谐的春风中,再有如“贴广告”事件是否也可采用以德化人?
       以人为本,拒绝无知,“涂鸦”事件也该永远结束了!
“有权者”未必德高
高二年7班 林丽敏
       古有云“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没有钱财,在当下的社会可以说是失去了立足之地,残疾小伙贴广告的初衷是赚钱,物业人员的行为是为了钱财,两者发生冲突,背后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又反映了社会什么问题?
       身残志坚一谋求生活即使残疾依然出来“打工”,没有放弃生活,这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或许,他自己也知道:贴广告的行为会引起物业人员的不满,然而生活所迫,不得不接受这份工作。谁说没有这种可能呢?
      近年来,国家提倡“”环保”工作的执行,为的是实现“文明和谐美好的社会”。相关措施中不免提到:不能在小区内贴广告”之类的话,此文的出现,让一些低素质的物业人员有了“”可趁之机”,滥用莫虚有的权利,更是传出了“”物业人员涂鸦小伙”一事。
      我们不由得想起:“他们的道德素养呢?现在什么人都可以当小区管理员?”
假若发现小伙的行为,我想也该发现他是残疾的,好言相劝为上上策,如若对方不听劝,可以向上级反映或报警处理,都是可以的,反观物业人员的行为,这是一种不合常理,存在过激的行为,可想而知这些人心里已无“真善美”的概念。
       为什么他们之间会有矛盾?都是在为自己的利益着想,解决他们矛盾的主体是谁?就是政府。首先,对于残疾人,政府适当补贴,让他们足够生存,增设残疾人的相关制度。呼吁社会关爱弱势群体。
       接着是对物业管理机构的整顿。出现物业人员的“欺凌”行为,反馈出管理机构在任人用人方面有待改进,缺乏对人员道德上的教化……

- 72 -

- 73 -

       对于小伙来说,如果对物业公司的员工素质不满意,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与物业公司沟通,并要求物业公司采取措施提高员工素质,其可以指出服务态度,专业能力等方面的问题……
       总的来说,物业人员的做法相对于“贴广告”更恶劣。相比较之下,有管理能力的他们附带着“斯文败类”的影子,政府的措施有助于改善“不良之风”,帮助弱势群体更好的生活。
事事是非论公义
高二年7班 郑丽阳
       新闻热点中张贴小广告的小伙无疑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可是他在张贴小广告时同样侵犯了其他公民的正当权益,影响小区整洁。小区物业应依章行事,在小伙脸上涂鸦未免有些过分。
       在城市中维护公平正义并关怀关照弱势群体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在此事件中,小伙张贴广告明显是无奈的求生之举,事前没有与小区内工作人员进行充分沟通,征得同意,因而被小区物业人员控制。不论他有何苦衷,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不被允许的,不能因为他一人的一时困境而影响其他业主的社区环境,和物业的正常工作。物业有权对此行为采取合理合法合规的措施,对小区环境进行维护。
       而对于小区物业人员来说,明显有更佳的处理方式来与小伙交涉。完全能够在兼顾小伙残疾且生活困顿的情况下,劝诫或制止,而非采取在在脸上涂鸦的羞辱式惩罚。这种方式既没有从根本解决问题也没有让弱势群体感受到应有的尊重,明显违背道德准则,手段过激。
       在此事件中我们能够看到两个问题:一是当弱势群体做出违规违纪行为,应如何合法合情处理;二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何采用更温和的手段规劝群众,防止问题再次出现?
       当再遇见类似情况时,我们要更加深刻理解弱势群体的不易,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与支持。注重人文关怀,提供合适的社会舆论环境,关心他们的生活生存问题,给出有益建议,帮助改正并融入社会,认清问题,正确处理。
       同时我们更要坚持法治原则,不能因为他人不合法不合规的行为,而采取过激的羞辱手段。尊重他人并主动维护群体的,社会的利益,保持客观公正。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而不是解决出问题的人。主动与涉事人员和平沟通,以维护各方权益。

以平等之心待世间众人
高二年8班 苏啦啦
       近日,一则新闻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安徽合肥一小区里,一名男子因张贴小广告而被小区物业人员控制,并在其脸上涂鸦。这段视频被拍下来广泛传播,引发了公众的愤怒和关注。而随着事件的发酵,我们也更需要思考此事显露出的深层次的问题。
       首先,物业人员是否有权阻止该男子张贴广告呢?在许多小区中,物业公司会制定一些规定来管理小区的公共空间和广告,如果这名男子没有遵守规定,那么物业人员确实有权阻止他的行为。但是在阻止他的过程中,物业人员不该使用暴力或者涂鸦等过激行为。这种行为不仅有违职业道德,而且会对该男子内心,公司形象和小区居民造成不良影响。
       其次,我们需要思考的是残疾人的就业问题。据拍摄者唐先生称,该男子有点残疾,虽然我们不知道他的具体情况,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残疾人在就业方面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如果该男子没有其他谋生手段,那么他确实只能依靠张贴广告,拥有一点点收入,勉强维持生活。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残疾人的关注和支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帮助和机会。
       最后,我们需要反思的是社会对残疾人的态度。虽然我们一直提倡“人人平等”,但是事实上,很多人在面对残疾人时仍会有一些偏见和歧视。这种态度不仅有违道德规范,而且会对残疾人的生活和就业带来很大的影响。为此,我们要加强宣传和教育,让更多人了解残疾人的困境和需求,消除偏见和歧视。
       总而言之,此事虽然引起了公众的愤怒和关注,但也显现出了这事背后深层次的问题。我们应该关注物业人员的权利和行为规范,同时也要加强对残疾人的关注和支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帮助。然后,我们应该反思社会对残疾人的态度,让更多人了解残疾人的困境和需求,消除对他们的偏见和歧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人人平等”的目标。
同情之帽,理以知实情
高二年8班 郭茹冰
       社会日益发展,人民素质加以提高,同情他人遭遇且为之设身处境的现象屡屡频出,但其理应晓之以实情,动之以实理,兼之透过现象看本质社会。
       依实例可据,该男子张贴小广告由本身可得是一种错误的行为,哪怕他残疾,也无法改变其错误,但究其深思这种行为的出现也恰恰反映出社会底层

- 74 -

- 75 -

人民生活的不易,迫使他们以及如他一般的人不得已采取这样的手段来维持生计,维持日常收支的供应需求。但因残疾之身,而扣上人们的同情之帽,未免有些不合理,错就是错了,对亦是对了,怎能因私有的同情而不分是非呢?这显然也是不合理的。换个角度思考,倘若他是一个正常且四肢健全的人,又有多少人还会有这种“同情”之观呢?残疾予以怜悯之心,无错,但与其行为又其无关。
       男子的残疾不是错事的理由,物业的执行又是否有进行正确地处理呢?
       私以为,非也。小区物业实行对该男子的在行为进行控制,合理范围内进行处理,无任何问题,但该小区物业派7人对小伙加以控制后,又在其脸上涂鸦,已经严重违反了小伙本身的人身自由权。由此可知,小区物业在本次事件上处理不当且出现了过激行为,而这种行为对小伙本身也造成了蛮大的影响,处理不是一味依照主观志愿的想法而也应考虑规章制度以及被处理人。
       物业的施行控制无错,但在其脸上涂鸦的行为实属不妥。究其现象,本质社会义为何会造成这种局面?
       残疾小伙因生计不得不采取张贴小广告的方式而获取收入,可见国家政策对残疾人员的福利政策完善不充分,不完全;物业人员的处理竟对小伙其脸上进行涂鸦,可见社会对小区内管理约束过于松泛,规章制度不够明确,才致使如今这种局面的产生。
       男子的行为存在错误,物业的处理存在矛盾,而究其本质,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正确理以同情之心,社会国家政策的迫在完善才是理以该事件最本质的内涵。
做人要有爱心,办事需有温情
高二年7班 张思颖
       近日,七名物业人员对已张贴广告的残疾男子进行涂鸦的事件引起了社会关注。七名物业人员在处理该事时反应过激,不仅没有正确劝导男子,反而采取侮辱该男子人格的极端行为,是丧失爱心 丧失道德的表现。
       这七名物业人员对该残疾小伙的侮辱,对小伙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是否会让该残疾小伙以后的身心受到损伤?他以后在与人交流的时候还能够相信对方吗?这不仅仅是画在残疾小伙脸上的涂鸦,这些涂鸦也肯定画在了他的心里,或许很长一段时间也无法抹去,给他留下了难以消除的心理阴影。
       往大了说,此次事件不是也反映出了如今社会上仍有许多人对残疾小伙

这样的弱势群体存在着偏见吗?那么一些弱势群体在知道了这件事之后 会不会对这个社会多了一份害怕呢?无论是否,无法否认的是,此次事件确实对社会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古人就教导大家要关爱弱势群体,要有一颗爱心;张桂梅也用实际行动表明了他对大山中经济困难的女孩的关爱;还有大批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大爱,也无时无刻在告诉人们要有爱心 ……如果社会上能够充满这样的爱,那么弱势群体也不用感到自卑,他们也可以像正常人一样欢笑。
       带着这样的爱再来回看此次事件,就能得出解决该事件的最优解决方案。那就是七名物业人员对小伙虽残疾但却能自食其力的精神进行鼓励,说明张贴广告的不良行为,随后告诉小伙儿应用正确的方式来赚钱。总而言之 七名物业人员不应该如此极端,应该对弱势群体有更多的关爱,与之进行沟通 才能和平解决此事。
       弱势群体在生活中有许多不便,更需要社会的关心,需要更多的帮助。所以为了避免有类似的恶劣事件再次发生,我们应该要有爱心,对弱势群体有更多的关爱,让我们共同营造和谐有爱的社会。
怀包容之心,成和谐之美
高二年7班 潘梓涵
       近日,一则残疾小伙张贴广告被7名物业在其脸上涂鸦的新闻引起热议。残疾小伙随意张贴广告固然不对,可物业人员对小伙的人格侮辱也令人气愤。那我们该如何衡量规则与情感的一杆称?
       在小区内张贴小广告的行为是违反规则的,但残疾小伙属于弱势群体,他的残疾影响了他的就业,尽管国家出台了关爱残疾人的相关政策,但大部分残疾人在找工作时仍会受到歧视,而这就导致了他不得不依靠张贴广告这份工作来养活自己。制止违规行为是物业人员应尽的职责,但也不应以如此极端的方式来处理。且不说小伙是残疾人,就算是一个健全的成年男子也难以以一敌七。物业人员应以劝诫或报警等正规渠道来处理此类事件,而我们也不应歧视残疾人,我们应怀包容之心,才能成和谐之美。
       问题的矛盾在于残疾人找不到工作,国家应为残疾人提供相关的就业政策,而作为健全人的我们,对残疾人应怀包容之心。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所以天空宽阔无边;大地包容每一片土地,不论其贫富,所以大地广袤无垠;海洋容纳每一条溪流,不论其多少,所以海洋广阔辽远。在平衡法则下,缺憾是上苍给我们的特意安排,是偏爱我们而留下的特殊印

- 76 -

- 77 -

记,是忍不住完美苹果的诱惑而咬了一口留下了爱的齿痕。残疾人与我们并无不同,同为人类,“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正是因为人们的歧视,冷眼旁观,才导致了残疾小伙如此艰难的生活。
       观当今社会,以多欺少,歧视残疾人,他人冷眼旁观的现象数不胜数。而我们能做的,便是拒绝冷眼旁观,呼吁人们关爱残疾人,理性看待问题,平衡好规则与情感的天平,在规则之下也满是人情。怀揣包容之心,共成和谐之美。
透过事物寻找本源
高二年7班 康汪权
       近日,一残疾男子为挣钱而贴小广告而污染社会环境,物业人员发现不是制止,而是对其一顿的侮辱和不尊重,视频拍摄者目睹并未及时报警。如果我们能及时地从这件事因何而起的原因入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又何以出现此热搜呢?因此,追溯到事物的本源是至关重要的。
       事情的原因在于残疾男子要在社会上寻求经济来源。对待像残疾男子这样的人,应从经济、政策和精神上给予关怀和帮助。如果没有政府的经济支持,那些像陈玉清等的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要如何在这个充满内卷的社会上生存呢?倘若政府对弱势群体的制度保障足够完善的话,又何以出现到处贴小广告赚钱的弱势群体呢?假设没有对其精神上给予关怀的话,那么残疾人李庆新年仅30岁,将如何度过这漫长的一生?当我们透过事物寻找本源之后,这种到处贴小广告的事,又要如何出现呢?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面对像残疾人男子这样的一类人,我们应给予一定的批评,而不是戴着有色的眼镜去让人抬不起头。曾有这样的一则小故事:在一个班级里,同学们交的报纸费丢了,大家都怀疑班里那个喜欢打架的人,这个同学怎么辩解也没用,最终只能妥协并最后转校,但当事情水落石出时,大家才知道原来误会了那位同学。这就是“有色眼镜”的危害之处,透过残疾男子的背后,物业人员应深刻体会残疾人男子的可怜之处,而不是带着有色的眼镜去欺负弱势群体。
       该视频的拍摄者应及时报警,而不是当吃瓜群众。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强国的宏伟蓝图面前而生惧,在冲锋的号角里踌躇不前,日常的工作中拈轻怕重。有时候围观过程看似“无关痛痒”,但无形丢掉的是个人形象,冷落的是社会期盼,损害的是社会公德。只有不当吃瓜群众,唐山打人案才能及时落网,广西男子持刀案才能及时被警方控制,而无人伤亡。透过案件的本源,才能追溯到其背后的幕后凶手、黑恶势力,才能抓住背后贪官污吏这群保护伞。由此可见,透过事物寻找本源是多么的重要。
     

       勿以恶小而为之。透过事物寻找本源,不能为贴小广告赚钱,殊不知其背后真正污染了社会。也不能认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更不能用有色的眼镜去看待他人。
不以其表,论以其质
高二年7班 王语彤
       近日,有则新闻讲到了一男子在小区张贴小广告,被物业的人控制 还在其脸上涂鸦 这个视频引起了广大人民的关注。
       视频拍摄者唐先生说这个小伙还有点残疾。从这则事件中,我想说的是,人们是否站在多个角度来看待事情的本质?或许都没有,我们不能只通过表面的现象就轻易的断定这件事情,而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
       小伙会去小区张贴小广告,从生活角度上来讲,也许他是为了生活而迫不得已。当今社会许多的职业都遭到了限制,有的在学历方面给出了要求,有的在性别上给出了要求 还有的在身体健康方面上也给出了要求。而小伙本身就身患残疾,想要找到一份合适自己的工作无疑就更加难了。
       由此,这无疑就暴露了许多问题,社会是否对身患残疾等特殊人群的特别关心和关注度不够?还有在人格尊严方面上,小伙虽然在小区张贴了小广告,但是六七个物业就上来控制住小伙,并在其脸上进行涂鸦,我认为这已经对其本人造成了严重的人格侮辱,就算小伙张贴小广告是不对的行为。
       小伙会出来张贴小广告,更大的一方面原因是因为生活所迫,为了自力更生,他不得不这样做,假如他有份体面又赚钱的工作,你们觉得他还会去上贴小广告吗?相信大多数人都会说不会 。
       所以,我觉得,我们国家在对残疾等特殊人群这一类人的特殊照顾和关注度太少了。他们虽然跟普通正常人比起来是会有所差别的,但是我们也应该给到人家最起码的尊重,人人都是平等的,我们不应该也不能另眼看待特殊人群,也不能只看表面就去断定事物的结果。
       在特殊人群这方面上,我还希望国家,社会和人们可以更加的关注,给这些人给予更多的关心,而且希望下次人们在看待类似于这类事件的时候,人们应该从多个角度去分析问题,而不是只是通过眼睛可以看到的表面现象来看待问题。我们都应该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
规矩成圆,人情世故
高二年7班 王艺敏

- 78 -

- 79 -

       近日,在安徽合肥,一名男子因张贴小广告被物业人员以暴力的方式对待,一时间网络的评价呈两极分化,有人赞同,有人否认,那么到底是谁对谁错?
       有人的评价十分锐利:“这个男子就是活该 物业的做法太解气了。”“这种物业太暴力了,万一也这么伤害小区业主怎么办?”我认为此番评论太过偏激,并不能一味肯定评价谁对谁错,双方行为都有错,不能只透过个人而折射出他人的过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表面上物业解决处理了小广告的张贴“蔓延”,做好了物业的职责,可是其处理的方式太过偏激,用彩笔涂鸦男子的脸部,此做法有辱人格,并且该男子还身患残疾,无疑是一种带有色彩的伤害他人自尊的行为。物业表面虽是尽职尽责,但是内部却腐败不堪。可以采用劝导的方式让该男子停止这样贴小广告这种不文明行为 并要求男子将小区贴的小广告清除干净更为妥当,若男子不听,亦可报警,让相关部门来处理执法,而不是私自处罚该男子本末倒置。该男子本意是通过张贴广告去赚钱赚钱 打拼无错,可赚钱的途径并不可取,首先小广告会污染环境,其次小广告还会影响居民生活,给社会造成不必要的影响,男子可以寻找一些更合适的途径去赚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网络上的评价风风雨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可我们都不是当事人,我们不应片面评价他人,也不应去恶意攻击他人。物业遵守规矩处理,男子也应遵守规矩,可这法治下应是道德的处理 用道德治理社会,这样社会才会和谐安定,国泰民安。
       男子为何会如此行为,其背后的原因也应令人深思,当今社会有千千万万个的该男子通过不可取的途径支撑生活来源,社会的表面生活美好安康,但还是存在一些内部问题,但其内部问题也应让人注意,政府相关部门应多关心这类问题及人物,不只是让公民遵纪守法,国家也应当关心关照公民。
       孔子以儒家思想,仁者爱人,法家韩非子以法学,促进社会进步,遵法守纪,依法规范自己,用人缘起人情世故,共筑新时代精神,共创国家安康。
尊重之行,温情自流露
高二年7班 陈晓梅
       近日,一名残疾男子在小区张贴广告虽已被物业人员控制,但物业人员却还在其脸上涂鸦,以此,我认为我们应该尊重他人,平等对待他人,遇到这种事情,我们也应采取恰当的措施来解决问题,而不是使用暴力来解决。

       虽然物业人员对此是具有监督和管理的权利,但也不能带有色眼镜来看待他人,而且这名残疾男子是属于弱势群体,更应该让我们去关注,在其脸上涂鸦的行为有些不合理,可以换为罚款、清洁小区卫生等处罚,这样既能给予教训,也能维系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的关系,自然而然,这样的解决方式是不是更加恰当一点呢?所以我们要以不同的眼光来看待事物和使用恰当的方式来解决矛盾。
       残疾男子的行为影响市容,虽然可恶,但也从侧面看出他是一个能够自力更生的人,对于残疾人士面临的这些问题我们应当给予帮助和让他们感受到这世间的美好,我想我们可以建立一些对于残疾人所发展的工作,例如,保洁、园林绿化等事业,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成长道路很艰辛,他们同样需要关爱与追求自由的权利,虽然这些事业平平无奇,但对于他们来说却是他们对生活充满自信,对未来越来越有期待和向往,因此我们应当对残疾人士给予一点关注和帮助,让他们变得有幸福感和获得感。
       纵观当下,尊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美好品质,俗话说得好:“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我们应当树立这种美好品质并去发扬它,维系这种平等的关系,当然,尊重别人的同时也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尊重是相互的。因此,我认为在人世间中出现的每一个人都值得被尊重。
       在这个社会中,维持秩序固然重要,但也要使用恰当的方式来解决,对于残疾人士我们应当平等对待这个特殊群体而不是带着有色眼镜来看待。我们应该让他们感受到这世间的真善美,感受这世界的每一种事物都充满着色彩,所以我们要以尊重之品德来传承我们的中华传统文化,用尊重来对待他人,以使提升自我。

- 80 -

- 81 -

第四部分 
 《光明日报》5篇
文章结构赏析

谈偶像

文/何岸
       偶像,是指人们崇拜、仰慕的对象。心中之所以会产生偶像,是因为想要追求更高的高度,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激励自己进步……偶像身上一定有自己所追求的东西,也许是文才,也许是修养,也许是风骨。(开篇点题,下定义式准确指出何为偶像。接着阐明了偶像产生的原因,同时列举偶像的特质,进而引出下文。)
       人们对于偶像的尊崇自古便有。(分论点1,肯定式表述自古就有偶像。)李白的偶像是谢安,他写过许多作品表达对谢安政治风度的仰慕,其中,《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详细记叙了谢安从出山从政、获得淝水之战的胜利,再到功成身退的过程,表达了他对以谢安为代表的“魏晋风度”的赞美。他自己也深受影响,成为一代诗仙,其文章七分豪气三分恣意,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继承并超越了魏晋风度。苏轼十分敬仰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他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中高度赞扬韩愈:“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而苏轼也受到了韩愈的文风哲思及其所象征的儒家正气所影响,无论在人生中遇到何种挫折,始终不改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由于命途多舛,他开始追求精神上的满足,所以,在韩愈思想的基础上,他又有自成一派的洒脱自适,多了一些自己的味道。(一个领域,两组素材,四位贤者,学习偶像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让偶像身上“看得见的哲理”得以发扬,并能成为自己创新创造的生生动力。)总之,古贤大多都有自己的偶像,而优质偶像对于人的影响最终是要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偶像的影子无处不在,影响人生的每一个阶段,藏在笔下的每一篇文章里,融在周身的气质中,引领人踏上更高的阶梯。(结尾既对所举事例进行深化,也紧扣论点。)
     一个时代的偶像也深深影响着这个时代的精神,所以说,不同时代的偶像

象征着不同的时代精神。(分论点2,强调偶像的时代价值。)在古代,人们的偶像大多是孔子、欧阳修、朱熹等圣贤,体现了人们对学问与士大夫精神的追求;在民族的危亡之际,许多人的偶像是孙中山、毛泽东等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人物,代表着追求公平正义、捍卫家国的时代精神。而如今,一提“偶像”,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高颜值”“小鲜肉”等标签。(从古代到近现代再到当代,语句精炼地道出每个时代的标志性榜样。但以转折关联词和双引号,表达对当代偶像存疑。)时代的确不同了,一方面是物质充裕、安定祥和的环境,另一方面是日益加快的工作、生活节奏,年轻人对偶像自然少了一些内在的要求,多了一些外在的挑剔,“偶像”日渐娱乐化,成为一种商业现象。然而,光鲜亮丽的外在带来的愉悦总是短暂的,许多年轻人所追的“星”离“偶像”的本义尚有差距。年轻人的人生道路阻且长,我想,能带来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继而引领我们去实现人生价值的人,才当得起“偶像”二字,我们也需要这样的偶像。(解释存疑的原因,作为当代商业产物的偶像,只是外表光鲜亮丽的明星,更多的是满足人们对外表美的追求。但并没有绝对化否定当代的偶像,而是呼吁能提供精神引领力量的偶像。)
       其实,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各行各业的偶像无处不在,这正体现了多元、奋进的时代文化和时代精神。偶像的价值不在于被仰望,而是用他们的精神火光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结尾先是承接上文,突出各行各业都有偶像,反映时代文化精神。再升华主题,强调从偶像身上汲取推动我们前行的力量。)

严以修身,严以律己

文/陈朋
       修身律己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鲜明政治品格。(“名词+是+品格(价值)”句式,点出“修身律己”的意义,是运用频率高的开篇点题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向广大党员干部提出了“严以修身,才能严以律己”的要求,再次彰显出修身律己在共产党人品格修养中的重要性。
       修身律己自古就是有识之士的人生信条。(分论点1,强调“修身律己”的功能)“修身”一词最早见于《墨子·非儒》:“远施周偏,近以修身。”“修”的本义为“装饰、修饰”,后来引申为内在的修养。先秦儒家极为看重“修身”。比如,孔子多次提到“修德”“修己”,孟子提出“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荀子提倡“以

- 82 -

- 83 -

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贯穿于这些思想家论述之中的是,他们普遍倡导通过修身养性来砥砺品格修养和道德情操。“律己”出自《谢曾察院启》:“严于律己,出而见之事功;心乎爱民,动必关夫治道。”其大意是要严格约束自己,这样才会取得事业成功。心中有百姓,则是成功治理一个国家的基本道理。由于修身与律己具有内在统一性,所以,人们大多将其合在一起通用。透过这些传统经典可以看出,修身律己一直浸润在中华民族血脉中,并成为历久弥坚的传统美德。(字义考证修身律己的同时,也是在正面论证修身律己的必要性)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修身律己的这些重要元素,对我们党也产生了深刻影响。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无数共产党人充分体会到,一个人只有严以修身律己、不断强化自我约束,才能顶得住诱惑。否则,就可能落入“人见利而不见害,鱼见食而不见钩”的陷阱,被“糖衣炮弹”所击倒。正所谓“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严以修身律己不仅能让自己“腰杆挺得直”,而且能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政治底色。(说明未严以律己的行为,从反面论证做到修身律己的必要性)因此,百年来无数共产党人始终将修身律己作为一门“必修课”和必备的政治品格。(总结句,呼吁党员修身律己)
       修身律己绝非一日之功,其重要基础在于反省自查。(分论点2,指出如何修身律己)我们党正是因为坚持“吾日三省吾身”“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等反省自查的态度来修身养性,严以律己,进而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成功。进入新时代,我们党继续注重从历史经验中汲取修身律己的经验智慧。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年轻干部要有‘检身若不及’的自觉,经常对照党的理论、对照党章党规党纪、对照初心使命、对照党中央部署要求,主动查找、勇于改正自身的缺点和不足。”(作者安排论据的逻辑是:一方面以“名词+坚持+经典名言”句式总括我们党取得成功的原因,另一方面以“继续+汲取经验+要求”句群提出反省自查的具体做法)当前,我们正身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干着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同时又要应对“两个大局”下各种错综复杂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党员干部都应以“检身若不及”的态度来修身律己,持之以恒地提高思想觉悟、精神境界,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每一位党员能反省自查,意义重大)
       修身律己还要善于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分论点2,指出修身律己的具体做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制胜法宝。正所谓“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但作为领导者,对自己的批评是主要的”。(阐述句用来承上启下,把批评和自我批评比喻成法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同志必须始终保持崇高的革命理想和旺盛的革命斗志,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锐利武器。”(这一部分是理论论据)党员干部要做到修身律己,就应

该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这种自我革命的方式和胸怀坦荡的态度全面检视自己,改正缺点、纠正不足、提高修养,进而真正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目标)+就(怎么办)+进而(效果)”句式,一气呵成,说明党员干部做到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成果)
        “君子为政之道,以修身为本。”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修身律己是优良传统;在我们党的百年征程中,修身律己一直是共产党人的鲜明品格和为人准则。在这个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唯有以修身律己这个共产党人始终坚守的“不变”才能有效应对日新月异的“万变”。(结尾段,以总结各段分论点的方式,扣住全文主题)

共建共享文化之美

文/吕帆
文化遗产是赓续中华文脉、传承华夏文明的重要载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推出一系列务实举措,推动文化遗产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新时代“活起来、亮起来、传起来”。(首段先指出文化的重要价值,再按照“高度重视+作出部署+推出举措+推动发展”的句式,概括了十八大以来文化发展的现状,提出中心论点)
让文化遗产资源“活起来”,理念共识是核心。(分论点1,凡事要打好基础,作者从事物基础角度,提出“理念共识”是文化活起来的核心)我国是举世公认的文明古国,是世界遗产大国和现任世界遗产委员会委员国。(阐述句说明我国的文化地位)截至2021年年底,全国共有国有可移动文物1.08亿件(套),不可移动文物76.7万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058处,备案博物馆6183家;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3026部,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203家;世界遗产56项,位列世界第二。(列举具体的数据,准确客观的反映事实情况)传承发扬如此丰厚的遗产资源,需要全社会形成“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的大格局观,凝聚共识、主动作为。(议论句承上启下)10年来,从中央顶层设计到各地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规划、从宏观的城市规划到具体文物的保护传承,全力当好中华文明薪火传人的理念深入人心。尤为重要的是,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并未停留在文件与理念上,在此进程中,一大批文化遗产获得抢救性保护,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得到世人关注。以申遗为例,泰山申遗成功,改写了世界遗产的历史,在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基础上增加了第三类世界遗产——文化和

- 84 -

- 85 -

自然遗产;良渚遗址申遗成功,不仅创造出一片如公园般秀丽的考古遗址,更实证了中华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总括性阐述从中央顶层设计到各地、从宏观到具体的凝聚文化传承共识的做法)
       让文化遗产资源“亮起来”,科技赋能是创新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分论点2,实践有各种方法,作者从技术角度提出,文化亮起来的途径在于科技)科技赋能是文化作者数字化、影像化等技术手段的加持,对活化利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已无须多言。(阐述句说明科技对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近年来,大众媒体纷纷以文化资源入题,通过先进技术带领观众“古今穿越”,《典籍里的中国》《中国考古大会》等文化节目聚焦传统典籍、考古遗址、中华国宝、节日文化等主题,以昂扬的文化自信、贴近大众的传播语态,在广大观众心中唤醒了“文化之根”。在数字化应用方面,不久前上线的敦煌遗书数据库极具代表性,通过现代数字处理技术,重新汇集起分散在全球各地的敦煌遗书资源。敦煌文物以数字化形式回归华夏大地,又以数据共享的方式开放给全世界的敦煌学爱好者。除了数字化建设,近年来,大数据、人工智能、线上交互场景的新颖应用,也为文化遗产插上了新时代的翅膀:游戏技术和文旅产品结合、数字场景模拟与还原、沉浸式云游观展等新工具、新体验,实现了让文物“自己说话”。“云游长城”小程序通过游戏技术打造出一座“数字长城”;7月22日,国家博物馆迎来了新员工——虚拟数智人“艾雯雯”。(通过一系列案例论证科技与文化的结合是科学的传承方法)文化遗产保护与元宇宙的结合已引发无限畅想,数字文保“科技+文化”也开启了更多可能性,这或将成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一条重要发展之路。(展望未来发展之路)
       让文化遗产资源“传起来”,年轻群体是关键。(分论点3,无论是共识基础,还是技术手段,都离不开人这一主体,作者从传承的角度,提出年轻群体是文化传起来的关键人物)文化遗产要真正建构蓬勃向上的生态,就要与当下生活和年轻群体产生广泛交集。唯有融入时代、融入生活,文化遗产才能焕发新的光彩。(阐述句说明年轻人对文化传承的意义)因此,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不能是单向地传达信息,而要激发年轻人主动融入、积极分享的意愿。信息碎片化、娱乐快餐化和青年亚文化圈层化的当下,对文化遗产传承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反面点出当前青年群体生活环境对文化传承的影响)在可喜的是,近几年来,随着年轻人群体文化自信与家国认同感的提升,国风创意的视频、青春语态的分享、跨界融合的创意产品频频“破圈”。相关数据显示,在年轻人群体聚集的视频社交平台,1557个国家级非遗项目中,已有超过1320项通过创意视频在“Z世代”中分享传播。(正面举例肯定年轻人传承文化的行动)
       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诉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迈入新时

代,我们要深刻认识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面临的新形势,让散布于锦绣大地的文化遗产进一步“活起来、亮起来、传起来”,让大众得以共享文化之美,

弘扬工匠精神,逐梦制造强国

文/岳奎
       李德鑫出生于大山里,家乡南康有着“木匠之乡”等美誉。他几十年如一日追求家具之美、木工之专,“每当把一块块平淡无奇的木头,变成一件件精美的家具艺术品时,就感觉内心得到巨大的满足,有一种莫名的成就感。”“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这种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情怀值得大力传承和弘扬。(第一段采用故事法开头,是常用的方式,但限于篇幅,故事往往碎片化,难以挖掘一个故事最核心的价值。作者采取“人物背景介绍+人物目标展现+人物语言引用”的写作方式,字数虽少,却内容上有厚度,表达上有美度,立意上有高度,折射出主人公的工匠精神)
       “择一事,终一生。”工匠情怀是一种对劳动的坚守和热爱。(分论点1,阐述工匠精神的源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引用习言习语进行论证,劳动创造财富和幸福)干一行爱一行,在干中增长技艺与才能,养成“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专注,“干一行钻一行”的精益求精,“偏毫厘不敢安”的一丝不苟,“千万锤成一器”的卓越追求,劳动的价值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引用名言名语进行论证,坚守和热爱劳动,就会产生情怀)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弘扬工匠精神,离不开文化支撑。(分论点2,阐述弘扬工匠精神的基础)唯有心无旁骛,把技艺的精准、精细视为艺术、视为生命,才能在本职岗位上坐得住、做得好,乃至至精至善。要铸匠艺,需要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价值追求、认真精神。(从个体角度表述,弘扬工匠精神需要对本职工作精益求精的文化)中央电视台《大国工匠》纪录片中讲述的24位大国工匠故事中,最令人深刻的细节就是他们对匠艺永无止境的追求与超越。比如匠人彭祥华,能够把装填爆破药量的呈送控制在远远小于规定的最小误差之内;高凤林,我国火箭发动机焊接第一人,不仅把焊接误差控制在0.16毫米之内,而且将焊接停留时间从0.1秒缩短到0.01秒……先修“心境”

- 86 -

- 87 -

而后方达“技境”正是匠心文化的体现。(列举大国工匠事例进行论证,做好本职工作,就能达到匠心文化)厚植工匠文化,既要大力弘扬优良传统,又应将优秀工匠的精神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中,让尊重劳动、尊重创造成为社会共识。(从社会角度表述,弘扬工匠精神,需要尊重劳动的文化)
       当今世界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劳动者素质的竞争。(分论点3,阐述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经济要靠实体经济作支撑,这就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需要大批大国工匠。”(引用习言习语进行论证,作为人才的工匠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实践充分证明,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建造的重要基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从社会实际角度进行论证,作为人才的工匠是民族复兴的重要基础)因此,各级各地应加大制度创新、政策供给、投入力度,进一步畅通技能人才发展渠道,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完善技能人才激励政策,提高技能人才社会地位;应大力发展技工教育,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应加大教育引导力度,树立工匠典型,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的良好氛围,让工匠精神深入人心。(从政策、教育、引导等角度,列出弘扬工匠精神的措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的创新离不开技艺的创新。小到一枚螺钉、一根电缆的打磨,大到运载火箭、载人飞船等大国重器的锻造,都不仅要有娴熟的技能,而且要有技术的创新。技术创新,是对现有技艺的大胆革新,是重细节、追求完美,把技艺的精准、精细视为生命的执着。以这样的执着精神,笃实专一、心无旁骛,不断提升技艺、提升自我,才能达到“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的境界。“器物有形,匠心无界。”党的二十大擘画了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的宏伟蓝图。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务须在全社会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培养更多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期待各地以重奖技术能手等政策为导向,在全社会大力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把工匠精神倾注于一个个零件、一道道工序、一次次试验之中,用精神凝聚动能,用实干成就梦想。(引用习言习语,先分析创新与技艺的关系,两者息息相关,接着发出号召,希望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

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

文、宋圭武

       “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出自龚自珍的《自春徂秋偶有所触拉杂书之漫不诠次得十五首》。龚自珍是清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原典是:“道力战万籁,微芒课其功。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相彼鸾与凤,不栖枯枝松。天神傥下来,清明可与通。返听如有声,消息鞭愈聋。死我信道笃,生我行神空。障海使西流,挥日还于东。”其中“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一句,大意是,如果连自己的内心都管控不好,岂能应对好外部客观世界?(第一段使用的引用法,是一种常用的文章开头方法,先指出诗句原文出处,再解释意义,巧妙地引出文章论点,富有文采性和知识性,具有良好的艺术效果。但是,引用时要突出主题,要准确、得体,切忌张冠李戴、弄巧成拙)
       “心”是什么?“心”是精神之源,是信仰之根。(分论点1,作者以设问的方式,指出心为何物)在孟子看来,“心”分为四种: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孟子认为,人若没有这“四心”,与禽兽无异。孟子还认为,在“四心”的基础上,人产生了仁、义、礼、智四种道德,即“四端”,一个人只有不断扩充和培养自己的善端,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最终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在康德的世界里,“心”就是善良意志。因为康德认为,善良意志是先天的、纯粹的善,是无条件的善,这也就意味着善良意志扮演的是灵魂本体和精神源头的角色,即“心”的角色。同时,在康德这里,善良意志自然也就成为产生道德的基石。陆九渊提出“心即理”,认为“宇宙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人心至灵,此理至明;人皆具有心,心皆具是理”,在现实世界,人难免受各种欲望的诱惑和蒙蔽,必须不断提高修养,其中主要是要“发明本心”。王阳明在“心即理”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提出“知行合一”和“致良知”,人应当努力通过认知过程,使本性之良知走向道德之自觉良知。(这一段都是在阐述心的本质,先叙述孟子对心的见解,接着叙述康德对心的见解,继而叙述陆九渊对心的见解,再叙述王阳明对心的见解,多方考量,内容丰富而有条理)
       面对外部客观世界,只有通过修“心”,克制内心中的欲望杂念,通过正心养性才能涵养品德,提升精神境界。(分论点2,作者指出修心的价值)《孟子·离娄下》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王阳明说:“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礼记·大学》写道:“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名言搭配使用,形成排比句,突出无论是“大人”,还是“众人”,要想有一番成就,须从修心开始)
       如何修“心”,在具体路径上,应同时注重内修和外修两个方面。(分论点3,作者指出修心的方向)内修,就是要不断反省自己的一言一行,通过不断反省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外修,就是要知行合一,从具体言行做起,勿以恶

- 88 -

- 89 -

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阐释句说明内修和外修的内容,即一言一行和知行合一)要心存敬畏,实现人格自觉的内在约束。对自然要敬畏。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不敬畏自然,后果是可怕的。对百姓要敬畏。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对党纪国法要敬畏。权力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当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使用。(心存敬畏的事例是在对比陈述,敬畏百姓和敬畏党纪国法是在陈述反面后果)
       对共产党人来说,修“心”的最高境界,就是要进一步立根固本,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高尚人格的人。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修“心”也是一件难事,需要持之以恒,需要坚韧不拔。但对于共产党人而言,为了理想和信仰,为了民族复兴和国家强大,再难的事也不应成为难事。(尾段总结全文主旨,陈述共产党人修心的原因,根据修心的难点,指出修心的对策,呼吁成为高尚的人)

写在后面的话:

叶圣陶:书为你自己用
       读书有三种态度:一种是绝对信从的态度,凡是书上说的话就是天经地义。一种是批判的态度,用现实生活来检验,凡是对现实生活有益处的,取它,否则就不取。又一种是随随便便的态度,从书上学到些什么,用来装点自己,以便同人家谈闲天的时候可以应付,不致受人家讥笑,认为一窍不通。
       ……
       青年应当抱而且必须抱的是第二种态度。要知道处理现实生活是目的,读书只是达到这个目的的许多手段之一……这点意见虽然浅薄,对于被围在闹嚷嚷的读书声中的青年却是有用的。

- 90 -

有人说,读书是抵御压力最美好的事;
有人说,读书是一个永无止境,通向理想远方的旅行通行证;
有人说,读书可以拓宽一个人的眼界和格局,解答心中的困惑;
还有人说,世界太吵太乱,只有读书使自己得到片刻安宁,让自己看清脚下的路通向哪里。

福建省永春第三中学2025届高二年78班(文科班)
编者:徐成选(语文老师)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