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昆曲的跨界融合

其他分类其他2023-05-14
288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
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

昆曲的跨界融合

Kunqu Opera

A CENTRY OF ART

昆曲·中国

2023 5.7

CONTENTS

目录

起源与概况……………01
艺术特色………………05
经典曲目………………07
跨界融合………………09
传承与创新……………19

昆曲起源

Origin of Kunqu Opera

2001年被列入人类非遗名录

昆剧

昆腔

昆曲

昆山腔

昆曲发源于六百多年前
由昆山人顾坚草创。
到明代嘉靖年间,
杰出的昆曲音乐家、改革家
魏良辅对昆山腔进行改革,
吸收了当时流行的
余姚腔、弋阳腔、海盐腔
的特点,
形成了新的声腔,
广受欢迎。
因为这种腔调
软糯、细腻,
因此又叫“水磨调”,
这就是今天的昆曲。

2

KUNQU  CHARACTERS

     "生"在昆曲中多指青年男性,因此俗称"小生"。生行的音色真假嗓结合,表演儒雅飘逸。

      "旦"是女性角色的总称,横跨各种身份、年龄。

      "净"是以油彩勾出特定造型的角,俗称"花脸"。其中大面脸谱红、黑二色为主。

      "末"多为蓄须带髯的中老年男子,特定角色所属的门类因人、因戏而异。

      "丑"是以插科打诨、滑稽调笑为主的角色,有小丑和副丑两个家门。

3

4

艺术特色

ARTISTIC FEATURES

      昆剧行腔优美,以缠绵婉转、柔漫悠远见长。在演唱技巧上注重声音的控制,节奏速度的顿挫疾徐和咬字吐音的讲究,场面伴奏乐曲齐全。

      "南北合套"的使用很有特色:一般情况是北曲由一个角色应唱,南曲则由几个不同的角色分唱。这几种南北曲的配合使用办法,完全从剧情出发,使音乐尽可能完美地服从戏剧内容的需要。

      "水磨腔"。这种新腔奠定了昆剧演唱的特色,充分体现在南曲的慢曲子中,具体表现为放慢拍子,延缓节奏,以便在旋律进行中运用较多的装饰性花腔,除了通常的一板三眼、一板一眼外,又出现了"赠板曲",使音乐布局的空间增大。

5

6

经典曲目

classic tracks

   《长生殿》以杨贵妃与唐明皇的爱情故事为主,写出了唐明皇的昏庸无能,政治腐败,但也侧面烘托了对明朝统治的同情,寄托了对美好爱情的理想。

   《牡丹亭》讲述了杜丽娘梦见了自己喜欢的人,梦而不得,抱憾而终。三年后,柳梦梅经过此地,杜丽娘化为魂魄与其相会,最终丽娘死而复生,随着历史的变迁,柳梦梅成了状元,与丽娘一家团聚。

7

8

昆曲

与流行音乐的融合

      昆曲和流行音乐的完美结合体现了一种新型的音乐创作趋势,即现代音乐和传统音乐的碰撞融合,在保留昆曲传统韵味和艺术风格的基础上,为其注入新鲜的流行元素,将其改造成更为现代人接受和喜爱的音乐形式。

9

10

        张军,著名昆曲艺术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素有中国“昆曲王子”之美誉。

昆曲王子

        张军的艺术特点是扮相俊秀中显英武,唱念清越中含磁性,身法扎实中透灵动,表演潇洒中见细腻,气质儒雅中蕴风骨,塑造了昆剧舞台上多个风格迥异的角色。

      一支昆曲演绎历史传奇,一把扇子承载千古情义,张军与现代歌手汪苏泷合作的《桃花扇》,将昆曲与古风音乐完美融合,让古典与流行美美与共。

你记得跨青溪半里桥
旧红板没一条
秋水长天人过少
冷清清的落照
剩一树柳弯腰
诗意散落在街头
诗人在城市漂流
虚荣是个杀手
无形引诱只需个借口
谁在意送的红豆
虽是你整个宇宙
……

11

12

      歌手单依纯和谭晶合唱国风歌曲《舍离断》,歌声自带仙气,加入昆曲元素,带着恍如隔世与游园惊梦式的“经过痴嗔贪”,既有空明禅意,又有洒脱快意,亦古亦今,如诗写意,别有一番风味。

      歌手韩磊搭档90后蒋珂携手演唱《没离开过》,融合昆曲《长生殿·惊变》,阳刚阴柔相结合,大气磅礴,粗犷的嗓音与细腻的昆腔碰撞,擦出了不一样的火花。

︽舍離斷︾

︽沒離開過︾

13

14

昆曲

与影视剧的融合

     在当下大众传媒的语境下,昆曲艺术广泛的与以电影电视为代表的现代艺术相结合,形成了一系列具有昆曲元素的影视作品。影视剧中的昆曲元素是指昆曲作为影视作品中的主题、人物、次要情节,甚至是故事背景或人物身份等外在的修饰性附属成分。这种渗透型的宣传也更易于被观众接受,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观众的审美意趣。

15

16

      《粉墨宝贝》是首例将传统文化昆曲与现代动漫艺术表现形式相结合的作品,克服了跨界艺术合作上的问题和3D动画制作技术的诸多难题。该作品巧妙地融合传统戏曲文化,特别是传统戏曲美感所在的“髯口胡须”、“水袖戏服”等仿真飘逸视觉效果达到自然流畅、逼真的程度。

17

18

传承与创新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无歌不舞,无动不歌。六百年前的昆曲流传至今,古老的艺术与现代的意识碰撞出新时代的美感,而无论如何,不变的是挣脱束缚、追求自由的精神。

       所有传承和创新的载体都是人,所有传统戏曲只有后来居高者能高水平地呈现在今天的舞台上,因此对于昆曲的传承与创新,要培养创造人才、演出人才。

       传承与创新需要建立在原有基础之上,昆曲的文献与剧目等资源要进行合理地保存,建立昆曲博物院。

       如今新媒体迅速发展,昆曲整个行业也要依托新媒体与时俱进,打破传统的经营管理观念,善于运用各大媒体网站、社交网站,并建立数字化的昆曲数据库,构建昆曲大信息库。正如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主持历时5年的《昆曲艺术大典》,项目突破了传统集成式图书编纂形式多侧面地展示中国昆曲艺术。

       昆曲的传播与创新要具备国际视野。要有针对性的选择上演不同版本。且其宣传要依托年轻人的审美习惯,把昆曲打造成具有现代时尚元素的艺术作品。

19

20

无歌不舞
    无动不歌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