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2022年冬之卷

其他分类其他2023-02-24
604

冬之卷  2022年第4期  总44期
安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

10月14日,瓮安县文联文艺家协会工作会在县行政中心A502会议室召开

11月18日,由黔南州文化广电和旅游局、黔南州民间文艺家协会、瓮安县文联联合组织的“黔南州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暨‘文艺助力旅游发展专项行动’民间文艺培训班”在瓮安县猴场镇下司社区举行

11月22日,由瓮安县文联、瓮安县猴场镇人民政府联合组织开展的“四世同堂”、“五代同堂”书法作品赠送活动走进瓮安县猴场镇下司社区,为瓮安县猴场镇下司社区54户“四世同堂”、“五代同堂”家庭赠送了书法作品

2022年12月7日下午,《瓮安县文联志》志稿终审座谈会在县政府大楼C1会议室举行

把大爱放在征途之上,用文艺点燃激情/雷 轶
穿越时光的乡愁/李海培
水耳村的“马儿哥”/胡光军
远方的故乡/谢士艾
留在记忆深处的一日采风/李永宏
我的母亲/夏婵娟
文联之约/蒋镇浓

散文天地

诗情画意

等待迫切便化作了万象(组诗)/周雁翔
我爱家乡的半边红(组诗)/黄鹤权
七律八首·瓮安山水行吟(新韵)/朱明亮
古诗三首/张艳军

辞赋之乡

雨赋/刘忠信
下司记/李治镇
黔南布依族赋/陆家毅
瓮安赋/田鑫

民间文艺

撞了/田德全
话说脱贫/杨天泽
吃水不忘挖井人/张远琴 

大事记

38 瓮安文艺界2022年10—12月动态信息

征稿启事

40 《瓮水长歌》征稿启事

《瓮水长歌》2022年第四期(总第44期)

主       办:瓮安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编辑单位:瓮安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电       话:0854—2918170
地       址:瓮安县河西新区政府大楼A区5楼
邮       编:550400
投稿邮箱:wscgbjb@126.com
发送对象:本行业、本系统
封面题字:包俊宜
封面作品:杨俊松《迎春接福》
封底作品:李治镇、唐志华、舒远、辉王青松《瓮安工业巨变图》

目录/contents

杨朝伟  秦礼琦  韦    松   孟先峰
刘惠江  龚传海  娄义鹏   肖福勇
覃建彬  文敬友  莫岱维   商   梅

顾问:

编委会

主       任:杨俊松
成       员周   敏  雷   轶  王荣军  周雁翔
                 张世德  犹永均  李   飞  赵   平
                 刘兴旭  高贵书  周小松  瞿远恒
                 李任凯  李治镇  王   克  饶绍昆
                  文   慧  王   昱   

执 行 主 编:杨俊松
执行副主编:李治镇
责 任 编 辑:刘忠信  散文天地
                     宋泽贵  小说长廊
                     张世德  辞赋之乡、诗情画意
                     肖开茂  辞赋之乡、民间文艺
艺 术 编 辑:高邓琴

文学顾问:

叶   辛  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
欧阳黔森  贵州省文联主席、贵州省作家协会主席、著名作家
龚   炜  著名诗人、作家、教授
李   俊  著名作家、教授,贵州省电影家协会主席
丁   杰  著名词作家
朱双艺  黔南州作家协会副主席,网络知名悬疑作家
张   达  黔南州作家协会副秘书长、黔南日报社主任记者 

  深秋的夜晚,高枧坡居民组会议室里几盏随风摆动的白炽灯亮起柔和而又温暖的光亮,会议室里济济一堂,坐满了60几名小学生,村第一书记兰俊正在为即将进行的书法培训进行最后的准备工作。这个每周五晚上雷打不动的义务书法培训,几乎是这些山区孩子能够学习到专业书法的唯一途径,所以,这些热爱书法的孩子们非常珍惜这个机会,放学回家胡乱吃了几口,还来不及换掉穿了一周的校服,便聚向了会议室。这间由会议室拼凑的培训室确实有些简陋,一块六尺见方的小黑板,几盏白炽灯,两排会议桌临时拼凑的课桌,但这一切在这帮热爱书法的孩子们眼里,俨然是学习书法的最高艺术圣殿。晚上7:00,书法培训正式开始。今天兰俊“老师”的授课依然一如既往地生动幽默,教室里不时传出阵阵欢笑声。深秋十月,寒意渐浓,寒风吹进会议室,几盏白炽灯有节奏地交替摆动着。晃动的灯影下,兰俊头上却冒着豆大的汗珠。孩子们不知道的是,眼前的“老师”为了给他们上课,其实刚刚从县医院的病床上偷偷“逃”了出来。一个半小时的课程结束,兰俊早已汗流浃背,他已没有力气再向往常一样给孩子们现场点评作品了,打发走孩子们,他便默默驾车返回了县医院病房。
  医院里,主治医生黎登洪一脸严肃地等候在病房:“兰警官,你不知道你现在身体的情况吗?你昨天在做完手术,怎么能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听说你还偷偷跑出去上课,你怎么想的啊?”“黎医生,我觉得恢复得不错,平定营也不远,还都是高速,不会有什么颠簸,况且孩子们都特别盼望着每周一次的培训课,上周因为县里开会我才耽误了一次,这次实在不忍心再让他们失望”兰俊答道,脸上浮现出一丝不好意思的微笑。前段时间他白天忙着走访群众,晚上思考制定该社区的产业发展方案,长期的劳累导致腹部旧伤发作,大病一场,还动了手术。在病床上,他仍然没有忘记承诺给群

把大爱放在征途之上,用文艺点燃激情
——《志愿者心语》记瓮安县平定营镇平定营社区乡村振兴第一书记 兰俊
雷    轶

众办一些急需办的事,清醒的时候,用电话、微信、或者QQ响个不停,病房俨然成了他的遥控指挥中心。医生们也感动于他的热心,但大家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个刚刚手术的病人居然偷偷跑回社区当起了文艺志愿者,还给孩子们上课.....
    兰俊,中共党员,1987年11月生,2021年5月,身为瓮安县公安局特警的他主动请战,到平定营镇平定营社区担任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在乡村振兴工作中,他始终牢记自己的党员和警察身份,认真履行乡村振兴工作职责,始终把老百姓挂在心上,真帮实扶、真抓实干,冲锋在前、主动担当作为,作为一名警察,他长期深入基层为居民们服务,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推进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工作,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平定营社区成为了瓮安县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示范社区,以“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为基础,深入居民小组开展宣传工作,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形成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成功解决处理多个交通安全隐患点,累计化解大小矛盾纠纷30余起,实现了小事不出联户,一般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全年实现“零”上访、“零”刑事案件、“零”安全事故,还起形成了高枧坡组为亮点的“党建+团建+妇建”“三建”合力助推乡村振兴,并以高枧坡组为示范点现在全社区逐步推展开来。坚持以农业发展,加大粮食生产安全的跟踪服务,特色养殖、特色种植、红色乡村旅游打造,优化供给链,突出两点,走特色发展之路,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结合水果基地优势,发展乡村悠闲农场新模式。通过开群众会、院坝会等形式加强思想文化教育,充分转变群众的思想,杜绝“等靠要”,放手让群众自己干起来,搞好群众关系,和农民群众打成一片,了解农民的实话、真话,才能更好的帮助和引导群众,这样他们才会真正的拥护党和国家的政策,才会在思想上自觉接受党和政府的指引和改造,树立优秀的致富模范,发挥好带头作用,帮助做好为民服务,始终围绕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想百姓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一心一意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
  他所帮扶的平定营社区高枧坡居民组是黔中雄杰舒葆初烈士故居所在地,也是白鹭的千年栖息地,生态优美,红色文化氛围浓厚。当地群众生态保护意识强,很支持党的各项工作。兰俊找准这个着力点,决定以依托高枧坡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生态优势,探索红色文化与农旅一体化融合发展,

通过文艺引领,弘扬红色文化,发展特色生态产品,打造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示范点。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提升社区群众的文化意识,身为警察的兰俊充分发挥自己的文艺特长,在高枧坡居民组会议室办起了义务书法培训班,每周五晚上七点为平定营镇的孩子们教授书法,由于他的认真负责,上课生动风趣,学员也渐渐多了起来,从最开始的10人,20人,再到60余人,会议室早已装不下了,不得不把会议室中间的墙壁打开,安排到隔壁一起听。高枧坡本来就文艺氛围浓厚,在他的爱心感染和示范带动下,高枧坡群众的文艺热情也空前高涨。2021年11月,在县委宣传部、县文联的关心支持下,高枧坡成立了“瓮安县平定营镇平定营社区高枧坡居民组文联”,成为了全国第二个、全省第一个居民组级文联。还成立了书画协会、山歌协会、写作协会,办理了自己的刊物《高枧坡》。有了文艺的纽带,高枧坡群众性自治组织也活跃起来,大家开展文艺活动、自愿者服务和公益活动,群众和谐,邻里互助,基层治理不断取得新突破,这个生态小村落一下子热闹起来,前来学习取经的队伍络绎不绝,省州县各级领导纷纷前来考察,群众自豪感不断提升,发展的内生动力得到了充分调动。第一书记兰俊也赢得了当地群众的高度认可,大家亲切地称他为“警察书记”。
    兰俊说:“我是一名从农村土生土长的农村青年,从小就体验到农村的困难和老百姓的不容易,同时也见证了在党的带领下,农村的飞速发展和巨大变化。所以,我一直想深入基层,把对党的这份感恩之心转化为自己服务基层发展的动力,很幸运能在组织的关心下,我成为了一名乡村振兴第一书记。说实话,乡村工作让我很充实,也获得了实现人生理想的满足感,但同时也满怀着对家庭的亏欠。去年年底,我1岁多的女儿和母亲同时生病,在县城一直无法查出病因,我本打算请假回去带她们去好好做个检查,但母亲看到我长期忙碌的样子,不忍心耽误我的工作,她假装很轻松地说:“儿啊,你去忙你的吧!我这也不是什么大病,能吃能动,小谷雨就交给我吧,我叫你哥开车带我们,去贵阳一起就检查了。”我知道母亲在宽我的心,但当时正值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关键阶段,我一路上含着泪水驾车返回了社区,继续投入了工作。
    兰俊有些哽咽:“也有不理解的朋友说我傻,但我还是很认同父亲常

常说的一句话:“咱们不管在什么岗位,干一行、就得爱一行,全身心投入一行”,所以,不舍小家,怎能顾得了大家,既然我是代表党组织的第一书记,来到了平定营,我就把平定营当成了自己的另一个“家”,我知道,这个“家”更需要我灌注更多的情感与关爱,更需要我全神贯注地去呵护她、去经营她、去维护她。我想,作为一名人民警察,也许我的征途就在这农村的阡陌小路吧。”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兰俊,这位平凡而又独特的第一书记,用真情和汗水书写着一名党员和瓮安特警的初心与本色,用文艺志愿者的笔毫,书写了文艺助力乡村振兴的大爱与激情。

作者简介:

雷轶,瓮安县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

开镰割稻
   秋天的贵州大地像一幅色彩斑斓、层次分明的水彩画。田野里,稻穗灌浆后,谷粒像身子开始发育的少女渐渐地饱满起来。稻谷变得越来越沉重,沉重到再也挺不起高傲的头颅。 风过处, 金黄的稻浪涟漪, 一波波荡漾在人们的心里。层层金黄色的稻田向山外延展。此时,照在田野里的阳光似乎也被染成了金色,稻田和阳光交相映辉。让我不由心生欢喜,感动不已。那是一种生命的感动,温暖的感动,源自人最原始的感动。
鱼鳞般的朝霞映红了东天, 我们全家走在通往田间的小路上,极目远眺,田坝里的稻子满眼金黄,这一片片金黄的色彩是生命的底色,山上的麻雀、斑鸠、黄豆雀等小鸟也趁机无忧无虑、放心大胆地享受着满田满坝唾手可得的“美餐”, 这是一年之中雀鸟们欢欣鼓舞的美好时光。
走在田坝里,裤脚被田埂边草尖上的晨露浸湿。已经有比我们起得早人家在割稻子了,镰刀与稻杆亲吻的沙沙声,像蚕啃食桑叶,利索、清脆、悦耳。
  进入稻田,仿佛走进了梵高的油画里,耀眼的金黄在山山岭岭间弥漫成铺天盖地的诱惑。面对层层叠叠、密密麻麻弯着腰的稻穗,父亲情不自禁地捋一小把饱满的的稻粒捏在手心里,用长满老茧的双手轻轻一擂,稻子就脱壳了,用嘴里的气一吹, 稻壳飘飞后, 变成了带青色的新米,他捉几粒放进嘴里的同时,也不忘分给我们几粒尝新。新米放在嘴里咀嚼,米香仿佛浸透身上的每一寸肌肤,每一个毛孔。
  割稻谷有许多讲究。父亲说:“首先要学会捆扇子把,田里没有水的,稻桩留矮点。田里的水还没干的,稻桩要留高些。撂放稻把时,谷穗那头略高,稻杆这头要低。”父亲的话,我想半天才明白:扇子把透风,容易干。天气好,太阳一晒,更干得快。谷穗那头高,即使下雨,水也灌不进稻杆里。稻桩留高,谷穗不着水,否则,时间稍长稻粒就会生芽。

    “沙沙”的割稻声听上去很有韵味, 季节、阳光与镰刀撞击,在金属与水稻的撞击声里,闪烁着金属的光芒与质地。钢刃好的镰刀越割越锋利,越割越利索,割稻子的人也越割越起劲,两三窝一起割,割稻时我们弓着腰,锋利的稻叶从手臂上划过、从脸上划过,又辣又痒又疼,尽管如此,仍然掩饰不住丰收的喜悦心情。
  割了一天稻子,累得腰酸胯疼,稻子上的细绒毛飞在身上和头上,痒得让人难受,只得每收工后下河洗澡,把头上身上痒痒的稻毛搓洗干净。夜晚,四仰八叉倒在床上,一会儿就睡着了。睡梦中,梦见稻谷变成黄金装得满楼满仓,心里洋溢着富足与幸福。
  收完稻谷,把稻谷晒干,用木制的风簸扬净,扬去叶壳和瘪稻,饱满精壮的稻粒从风簸的出口流淌出来,背到家头的仓里盛着。同时装一蛇皮口袋干稻子去村里的加工房,用打米机碾成新米,美美地做一顿新米饭慰劳全家。新米放进锅里煮,不一会就随着锅里的热水翻滚,满屋子都是新米的香味。揭开锅盖,焖在锅里的新米饭,闪着一层米脂的油光,粒粒饱满诱人。新米饭软和,糯香,含在嘴巴里让人久久舍不得吞下。
  如今,田里割稻普遍用上了收割机,又快又省力,极大地节省了时间和人力,人工割稻早已成为远逝的农耕记忆。可是,每当到了“喜看稻菽千重浪” 的秋收季节, 我就会登上村里那座最高的山坡, 站在坡顶眺望流金溢彩连绵不绝的稻田时,割稻的情景就会情不自禁地在远前浮现。
                    甜酒
  记忆中,每年的冬腊月间,母亲就要做甜酒。年年如此,雷打不动,只是做多做少而已。丰收的年成就多做几缸随便吃,歉收的年成就做一缸甜甜心。
  村里林木丰茂,植被良好。沟里渠里常年流淌着清丝亮汪的山泉水,涵养着片片肥沃水花烂田。田里生长的猪油糯穗大饱满,碾出的糯米晶莹白亮,是做甜酒的最佳食材。
  做甜酒大多选择在冬天,特殊情况下也不分季节。比如有女儿出嫁的人家,女儿生怀六甲有喜时,娘家不管贫富,都要做好两三坛水汪汪的糯米甜

穿越时光的乡愁
李海培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酒,待姑娘分娩后送到婆家。一是给产妇催奶补气养血,去腻除腥,调节口味。二是用作款待客人,因为去娘家去吃月米酒的亲友以女客为主,比如伯妈婶婶姨妈姑妈舅妈媳妇等,多者十桌八桌,少者三桌两桌,她们大多饮不了烈性酒,母亲用筛子把糯米里的碎米筛掉,留下饱满圆润的米粒,将米粒淘洗干净,用清亮的山泉水把糯米泡透泡胀,直至用两指可以捏碎米粒时,把水控干,将泡好的糯米舀进木甑里蒸。把灶火烧旺,红彤彤的火舌一闪一闪的舔着铁锅边沿,灶房被映得彤红明亮。一会儿,铁锅里的甑脚水被烧得冒鼓翻天,甑盖下吐出的一缕缕烟雾弥漫开来,屋里氤氲着勾魂的淳厚的糯米香味,白棉花般烟雾从窗户里、瓦缝间飘逸出去,隔壁邻居及路人都感受得到家里在蒸糯米做甜酒。
  木甑里的糯米在热烫的蒸气中渐渐变软变,米粒变得晶莹剔透,米香勾魂引魄,味道让人流连。糯米蒸熟后,母亲用木瓢舀上软糯香甜的糯米饭给我们兄妹解馋。
  糯米蒸熟蒸透后,将甑里的糯米饭倒在簸箕里摊开,晾至不烫手,再把适量的甜酒药擂成粉状,均匀地撒在冷却后的糯米饭上,并来回地搅拌均匀。拌酒药时,母亲小心翼翼,格外虔诚,暗示我们不许说话。
  母亲把拌匀甜酒药的熟糯米饭一瓢瓢地舀进大酒缸,将大酒缸里的糯米饭扒平压实,用木棍在大酒缸的中心位置捣一个直抵缸底的小孔洞,放两个晒干的红辣椒在孔洞周围,据说可以驱邪。用一层塑料薄膜密封好酒缸,酒缸外沿包裹上一层厚厚的旧棉被,母亲让父亲将大酒缸抱进稻箩。稻箩底部有铺着稻壳或糠麸,外层有干稻草焐着。母亲说,这叫焐甜酒,几天后,等甜酒味飘溢出来,甜酒就焐好了,就可以舀吃了。
  过了几天,昏暗的房间似乎明亮起来。一股清纯的香气,如同铺天盖地的日光。甜酒香气芬芳,远闻清冽,近嗅醇厚,宛若栀子花的香。母亲将稻箩中包裹着大酒缸的旧棉被褪掉,掀开盖子,低着头,仔细地瞧了瞧,眼眸里闪现出欣喜的目光。母亲告诉我,甜酒做好了。
  揭开密封的塑料薄膜,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大缸白花花的散发着甜蜜诱人的甜酒,清悠悠的酒酿宛若琼浆玉液,在倒挂起丝的如乳汁般酒酿子里,掩映着一团团洁白无瑕的米酒团子,没有凝聚成团的米粒则像一个个雪白灵动小

蝌蚪悬浮着。母亲欣喜地笑了笑,脸上洋溢着兴奋的潮红。我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任凭那带着酒香的甘甜恣意地将味蕾浸润得妙趣横生,立刻沉醉在香甜的酒气中。
  吃上一碗甜酒,身上热乎乎的,步履匆匆的年味迎面扑来,明媚的春天在白雪消融中姗姗走来。飘香四溢甜酒可要吃够饮够。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家乡交通不便,农历正月十五后,每家每户都要翻山越岭到十几里路的地方挑煤。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汗涔涔地把煤挑到家时,喝上两碗飘着雪白酒酿子的甜酒水,顿觉神清气爽,耳聪目明,劳累和疲倦便一扫而光,满血复活。即便是在那些油水不足的饥馑的岁月里,热上一锅甜酒水,放点糖精,用它泡饭吃,又爽口又撵饭……
  家有千金,不如一技在身。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刨土为食的幺叔供4个孩子(两男两女)读书,压力山大。于是就做起了贩卖甜酒的小本生意。
  母亲早已把做甜酒的“秘笈” 传授给了幺娘,幺娘在家做甜酒,幺叔买了一辆摩托车把做好的甜酒从家里拖到县城走街串巷地叫卖,由于甜酒货真价实不掺假,品质好,味道香醇,供不应求。就这样风雨无阻,起早贪黑,不到十年,孩子全部大学毕业,都找到了各自心仪的职业。幺叔一家靠卖甜酒也在县城卖了新房和新车,从乡下人变成了城里人。
  如今,在幺叔家的示范下,村里的部分人家走出大山到县城、省城,甚至到杭州上海做糯米甜酒卖,靠手艺、诚信和勤劳创造幸福美好新生活。同时,为助力乡村振兴,村里办起了甜酒作坊,让出不了门打工的妇女在作坊务工,做出来的甜酒订单销售和电商销售,产品供不应求。
  飘香的甜酒如一缕缕剪不断的乡愁,定格在美好的记忆中。
  镰刀
    “晴云如擘絮,新月似磨镰” 出自韩愈《晚寄张十八助教周郎博士》一诗,说的是晴空的浮云如撕开的一缕缕白絮,一弯新月悬挂在空中,像刚刚磨亮的镰刀,形象生动。镰刀,对于从小在乡下长大的我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农具。
  在乡下,砍柴、割猪草割牛草,砍苞谷叶、割稻子、割谷桩、砍菜等都离

不了镰刀。父亲的一生中,几乎天天与庄稼打交道、与土地打交道,无论春夏秋冬,他的腰间都插着一把镰刀。他说,身上带把镰刀好处很多,刺篷大的地方没路,可以用镰刀砍开障碍物开路;路过有好草的地方可以顺手割上一捆回家喂牛;地埂上的杂草灌木刺篷和地里的庄稼争地盘争阳光,随手把它统统割干净;夏秋时节碰上鸡枞菌,用镰刀刨最方便;阴气重的地方,镰刀可以避邪……
  每天早晨,我都要起早背上箩筐,带上镰刀,迎着晨曦走在山路上,露水打湿了裤脚,山坡上雀鸟的叫声悠扬婉啭,此起彼伏。地埂上长着一篷篷乌骨草、马耳朵草,还有野麦草,草尖上悬挂着一粒粒晶莹剔透的露水,在朝阳的照射下宛若五颜六色宝石,熠熠生辉。我右手握镰,左手捏草,刀起草落,利索痛快,割草的声音像春蚕啃食桑叶,不一会,清新带露的草就把箩筐装得像“小山”一样高。碰上一片茂盛的青草地,镰刀如游龙左右逢源、所向披靡、酣畅淋漓,倾刻间,绿油油的青草就被割平铲净。
 土埂上的草割了一茬后,经历几场露水、几个太阳,不几天就长出了第二茬。露水草养马养牛,一个多月后,牛马就长得膘肥体胖。
  割草时,如果镰刀口碰着草丛中石头,刀口就会碰缺,缺口的镰刀不好使,弄不好就会伤及左手的指头。40多年过去,至今我左手的食指上还留有少年时期割牛草割猪草时镰刀留下的一条条伤痕。那时不像现在有创口贴,割草时不慎把指头割出血,立即在周围扯些苦蒿、车前草或蒲公英嚼碎敷在伤口上,止血止痛,两三天伤口就痊愈了。
  割猪草时,有些野菜长得一蔸蔸的,如苦马菜、露水菜、牛舌草、大蓟、荠菜、紫花地丁等,用镰刀尖轻轻一剜就割下了;遇到苦蒜、天麻、山药、天门冬等,就用镰刀尖刨开泥土,把惊喜从土里刨出来;遇到鹅儿肠、酸浆菜、狗牙瓣(佛甲草)等一串串贴着地长的猪草,那就要凭借使用镰刀的熟练程度和感觉了,掌控不好就会拖泥带水,掌控好了,镰刀贴地水平割下,割下来的猪草不粘泥土。
  夏天割麦、秋天割稻,镰刀扮演着重要角色。论语说,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一把好用的镰刀是庄稼人的心心念念。割麦割稻,好镰刀如行云流水,越割越锋利、越割越利索、越割越痛快。如果镰刀不好,磕磕碰碰、扯扯绊绊、牵牵挂挂,费力气不说,还会遭遇坏心情的困绕。

  记得有一次邻居来家里借镰刀,父亲把他随身多年视为宝贝的那把镰刀借了出去。几天后,邻居把镰刀还了回来,刀刃缺口歪牙。父亲勃然大怒,发誓从此不借东西给这户人家。当晚,他把缺口的镰刀磨到了次日凌晨才把镰刀刀刃磨齐。第二天早上,那户人家又来借锄头,父亲虽然心里特别痛恨不爱惜东西的人,但隔壁邻居的,早不见晚见,终究抹不下面子,还是把锄头借了出去……
   利器从来不独工,
  镰为农具古今同。
  芟馀禾稼连云远,
  除去荒芜捲地空。
  低控一钩长似月,
  轻挥尺刃捷如风。
  因时杀物皆天道,
  不尔何收岁杪功。
  镰刀作为农人不可或缺的农具,元代诗人王祯的《镰》把其描绘得淋漓尽致。
  一弯新镰,收割着长长短短的日子,收割着大地的丰腴,收割着酸甜苦辣的人生。
  如今,父母早己作古,兄弟姊妹各奔东西,成家立业,闲置的老房多年没人住。前些日子,我回到人去屋空的老屋,屋内岁月蒙尘、蛛网遍布,院坝里长着牵藤霸网的何首乌,碓窝积满了发绿的水,磨齿里长出了绿植。在高高的柱子上,挂着一把迹斑斑锈的镰刀。我久久地凝视着那弯遗忘在日子深处的镰刀,回望那段难忘的岁月。
                    皂荚树
  我家门前有一棵又高又大的两人牵手才能合围的皂荚树,皂荚村下是树上垒着几个喜鹊窝,晴朗的天气,瓦蓝的天像水洗过,成群结对的喜鹊喀喀喀、喳喳喳地在皂荚树枝上嬉戏,闹够了就成群结对地飞到宽阔的农田里觅食。父亲常说,树上喜鹊叫喳喳,好事天天到我家。

初冬暖阳万物藏
岁月沉香悦时光

    春天皂花满天星,炎炎夏日绿成荫。仲秋高悬刀把子,寒冬风中响叮铃。记忆中,这棵“头上长角、身上长刺” 的皂荚树虽然名分上属于我家,实际上是村子里上百户人家共同享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物资匮乏,买糖要糖票、买布要布票、买肥皂要肥皂票,皂荚便成了稀罕之物,洗衣、洗头、洗澡等都要用皂角。每年秋季,皂荚树叶子变黄后纷纷飘落,果实由青色变成油亮的褐色或紫黑色时,皂荚就可以采摘了。
  一棵树子高又高,树上挂满千把刀、万把刀。秋风过树梢,手舞足蹈的皂荚在树上击掌联欢,发出欢快悦耳的声音。皂荚成熟的季节,母亲在竹竿上绑一把锋利的镰刀,割下一些挂在低矮处的生皂荚,慢慢阴干后留下一些自家用,剩余的则一篮半篮地馈送给邻居和亲戚。镰刀够不着生长在高处的皂荚,则在树上风干。
  初冬,寒风阵阵,风干的皂荚从树上簌簌地落下来,落在晒坝头、竹林里、草堆上或猪圈房上,寨子里的人们争先恐后在树下捡干皂荚,没风时就甩石头打,偶尔打下几片就欢呼雀跃地争着争抢着。在冬天的每个早晨,我家的晒坝头、竹林里,都有穿着臃肿的棉衣的人在捡干皂荚。母亲烧燃柴火,请他们去家里烤火暖身,捡不到或捡得少的就送一些家里存留的皂荚给上邻下寨的人。
  洗头时,母亲将皂荚放进烫手的柴灰里焐熟后刨了出来,用捶衣棒捣碎,皂荚紫黑的表皮附着网状的细丝,细丝下有一层淡绿的酽酽的散发着清香胶状物(皂苷),中间裹夹着褐黑色的皂荚籽,将其剔除后,用皂荚的胶状物在热水浸湿的头发上涂抹搓揉,细细的泡沫浸润发间,感觉很舒服,远远就能闻到皂荚特有的清香。末了,用温水一漂洗,弄干水,头发黑亮飘逸,丝丝顺滑如瀑。
  那时,年前年后,只要天气晴好,村前的小河流淌着一湾清澈明亮、粼粼波光的河水。河岸垂柳依依,河里水草葳蕤,鱼虾穿梭其间。在倾斜平滑的洗衣石上,成群的大姑娘小媳妇几乎都皂荚洗衣、洗被套床单,将烤熟的皂荚用棒槌敲碎,裹在衣服里捶打搓揉,三下两下就溢出白生生的泡沫,敲打衣物的捶衣声像春天的鼓点此起彼伏,汗渍油渍等脏物在棒槌的敲打下逃遁得无踪无影。用皂荚洗涤的衣物晒干后有一种好闻的香味。

  母亲还会用皂荚熬制一种洗澡用的“皂荚膏”, 将皂荚在火里烧煳,剥去表层放入砂锅,加清水,用文火熬酽熬稀,用纱布的汁液又黏又稠,经冷却后就成了“皂荚膏”。 在农忙季节,累得一身热汗的母亲和姐姐让我们睡熟后,烧上一盆水,用“皂荚膏” 洗涤身上除汗除垢。父亲和我们兄弟则去河里洗澡,也要抠上一小砣“皂荚膏” 抹遍全身,舒爽无比。
  时光飞逝,过去的茅屋瓦屋早已变成了乡村别墅,洁净的自来水通往各家各户,父老乡亲们都用上了半自动全自动洗衣机。各种洗发液洗渍品尽有尽有,把需要洗的衣物丢进缸里,倒进一定比例的洗衣粉洗衣液,洗好后甩干烘干,拿出来熨好就可以穿在身上,方便又省力。大姑娘小媳妇在寒风中守候几片皂荚洗衣洗头的时代也一去不复返。可是,当我看到家门口那棵高大的皂荚树挂满了密密麻麻的皂荚,在风中哗哗啦啦地响彻耳畔而无人问津时,许多逝去的乡愁便一幕幕浮现在眼前,仿佛看到母亲用皂角给我洗头,仿佛看到姐姐到河边给我用皂角洗衣,想起婶娘们在皂角树下捡皂角,捡到一片皂角像捡到一根金条般欣喜的神情……这些画面像一幅幅悠远的风景,清幽质朴。
  皂荚树根深叶茂,生生不息,历经风雨雷电,见证百年沧桑。它洗涤日子,擦亮岁月,洁身净衣,呵护生灵,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道永不磨灭的风景。
   菜油香
  那时,离村子不远的岔河边上有座榨油坊。
  榨油坊傍河而建,绿莹莹的河水欢快地在沟渠里流淌追逐,拨动转动的水车,带动油榨坊里的油碾。夜晚,清波荡漾的河水倒映着皎洁的圆月,宛若一幅流淌、灵动、变幻且烙印在心里挥之不去的景致。油榨坊里有炒油菜籽和蒸油面的双灶台、有碾菜籽的油碾,有榨油的木榨。油榨坊周围长满槐花树,春天,雪白的槐花一串串缀在槐叶间,悬垂着,一簇簇的,像一只只好看的白蝴蝶围着高大的槐树舞蹈着、纷飞着,百朵千朵地攒在一处,香味素雅清淡,沁人心脾,舒心而畅快。千缕香万缕香缠在一起,一阵风过,挟裹着槐花的熏风香盈盈的,沁人肺腑。
  村民们拿干菜籽可以兑油,可以榨油,榨油坊按重量收取一定的加工费。

榨油的油菜籽首先要晒干,用秤砣一擂就碎,晒不干的油菜籽擂不碎,擂不破,油榨坊的老周只得拒收。
  老周是郎岱人,长得牛高马大,气饱力壮。来村里刘家当上门女婿,爱妻难产而死,与女儿燕子相依为命。生产队长看中老周苦得累得,将油榨坊承包给他。每年交给生产队一定数额的承包费,按两个标准劳力给他算工分。
榨油时,先将晒得干脆的油菜籽在土灶上的大铁锅里翻炒。炒的时候,掌握火候十分重要,火小了炒不熟,火大了容易炒焦炒煳。红红的火舌在烟的簇拥下舔着锅底,火萎了,就添些柴。
  把炒好的油菜籽均匀地放进圆形的石碾槽,打开水闸,缓缓转动的水车在水流的冲击下带动石碾。碾轮后边,安有一个“丫”形的刮木,把碾扑到两边的油菜籽刮到中间。碾子沿着石槽一转一转地碾,碾红了太阳,碾圆了月亮。伴随着水声、碾子与碾槽的碰撞声、碾轧声来回往复,直到把油菜籽碾出香味、碾成粉末。
  将碾好的油粉舀进木甑或蒸笼,把铁锅里的水烧开烧冒,架上蒸笼或木甑。蒸好后,将冒着热气的油面倒入用稻草垫底的圆形铁箍中扒平,用赤脚踩紧踩实,做成胚饼。至今我还记得燕子姐踩油面的动作极富舞蹈性和节奏感。踩紧踩实后,燕子姐把饼胚码得整整齐齐,然后小心翼翼把踩好包好的饼胚放入木榨。
  一根两人合抱大的香樟木凿成圆槽,把胚饼放进窄窄的圆槽里,槽内右侧装上木楔。房梁上,粗麻绳下吊着青冈木做的打油锤,老周用双手握住打油锤把子,往前小跑,将打油锤朝天虚晃一下,再后退回几步,运足气,重重地撞在木榨上。一会儿,汗水就爬满老周的脸上和身上。他喘口气,把汗擦干,又开始打油。一声声重重的撞击声惊飞了槐树上的小鸟,惊动了河里游弋的鱼虾,吓跑了丛林中的野兔,一边打,一边从“木桩”旁边加塞“木进”,被挤榨的坯饼流出一缕缕金黄色的清油,菜籽油从木榨中间的小孔里牵成线线流了出来,嫩黄而清亮,风儿携着淡淡的油香,穿越小河,飘过田野,渗入村庄。
待到饼坯里的油挤干榨尽,就可以撤榨了。撤榨时先撤“木进”,再撤木桩,后撤油饼。

  流淌进缸里的菜籽油香彻灵魂,清亮起挂,缸底没有一丝沉淀物,一年半载不会变质变味。菜籽油可以制成菌菇油、辣椒油放米粉放面条,也可以炸糍粑、炸干土豆片、炸豆腐、炸花生米。做汤时,汤面漂起一层金黄色菜油珠子,馋馋的味蕾就蠢蠢欲动……
  近年来,随着“赏花经济”的发展,村里推进油菜连片种植,着力打造冬种油菜、春来赏花、夏收菜籽、秋榨香油的“万亩油菜花海”,带活乡村旅游。
  如今,每当油菜花开的时节,“满目金黄香万里,一方春色醉千山。”油菜花将村庄、道路、小山融成一副色彩斑斓的乡村美画卷。盛开的油菜花沐浴着和煦的春风,馨香扑鼻。同时打造榨油体验馆,让游客真切体验炒油菜籽、水碾碾油面、木榨榨菜油的“慢生活”, 把乡愁留记忆中。
村里举办多届油菜花节,丰富乡村旅游内涵,带动当地蜂蜜、菜油、土特产销售,逐渐走出了一条“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富农”的农旅融合发展之路。
  岁月深处,一缕缕延绵不绝的菜油香味,从油菜花的美艳里溢出,氤氲了岁月,滋养了生命。
                        豌豆
  当冬阳送来温暖,田里的豌豆苗汲足水分,铆足劲儿争先恐后分蘖发丫,茁壮成长。水嫩嫩绿盈盈的豌豆尖摩踵擦肩,你揪住我的胳膊,我抱紧你的腰肢向上攀爬,向阳而生。卵形的叶子清澈通透,宛若翡翠,茎上抽出纤细蜿蜒的嫩须像爪子,紧紧抓住攀附物,亦步亦趋。用手轻轻一掐,倾刻之间,茎上溢出水来,晶莹透亮,脆嫩嫩的那一段豌豆尖就到了手里。
  豌豆尖见风长,掐了一茬后,两三天又齐刷刷地长出一茬,生生不息,在雨露阳光下永远保持着“发芽的心情”, 在单调的大地上增添缕缕盎然的绿意。整个冬春季,豌豆尖成了我们乡下人一道不可或缺的菜肴,让单调的日子变得有滋有味。
   豌豆尖味美鲜香,让人难以抵挡。儿时,每当冬末初春,下田割草或上山放牧时,我们就在长满豌豆苗的地里,掐一把鲜嫩欲滴的豌豆尖,迫不及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待放进嘴里嚼着生吃,鲜爽的味道唇齿留香,汁水把嘴皮嘴角染得绿茵茵的,像传说中的妖怪。
  豌豆尖有很多种吃法,可做火锅菜、煮粉条肉片、烫米粉煮面条时放一把,色泽养眼,格外地清香可口。吃火锅时用瘦肉、糍粑辣椒、姜蒜做底料,拈上一箸豌豆尖蘸火锅,四溢的气味顿觉神清气爽,让人馋涎欲滴,吃上一口满嘴生津,香彻肺腑。豌豆尖还可以煮鸡蛋汤、三鲜汤、蘑菇汤,最简单的是清炒,大火烧热油锅,把洗好的豌豆尖倒进去,不用其它作料,只放点适量的盐,翻炒几下后装盘上桌,一盘美味便新鲜出炉,口感细嫩清香,让人心心念念,欲罢不能。难怪,清代植物学家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长编》中,有“豌豆苗作蔬极美” 的记载。
  仲春,蓝莹莹的天宇下,暖暖的春阳普照着山川田野,绿油油的的麦苗儿夹杂着金黄的油菜花,像一块块黄绿相间织锦,美丽着田畴山川,令人心旷神怡。春风若魔幻,艳阳如鼓点,催开了我家岔河的那块蓬勃生长的豌豆花。豌豆植株肥绿纤细,藤蔓争先恐后地伸展在空中,半人多高,密密匝匝,缠缠绕绕,紫红、深红、浅白色的豌豆花像赶趟赛跑一般竞相绽放着。微风荡漾,宛若千万只彩蝶在田里挽着春风翩翩飞舞,气势磅礴,美不胜收,让我眼花缭乱,神思迷离。嗡嗡的蜜蜂鸣响彻耳畔,空气中挟裹着豌豆花特有的清香味儿,直钻人的肺腑,让人陶醉于白云蓝天下。
  穿着花衣裳女孩们摘下蝴蝶般艳丽的豌豆花,用皮筋捆在发辫末梢,活色生香,妩媚妖娆。房前屋后、田塍小径、井旁河边,她们三三两两,或聚或散,皆成了一道道流动的风景。
  半个月后,豌豆花凋谢了,嫩生生豌豆荚就长了出来,一串挨着一串,弯长弯长的,呈青绿色,像少女喜悦时的眉,又像弯弯的的绿月亮,密密麻麻地缀满枝头,在节气的催生下渐渐地长大长壮长饱满,直到豆米把豆荚撑圆后,嫩豌豆就可以采摘食用了。采摘时,只采摘长得圆润饱满的嫩豌豆,瘪的和半饱的留着,三五天长饱了再采第二茬、第三茬……
  采摘下的嫩豌豆装在竹篮里,提着走在路上,走几步,忍不住从竹篮里捉上一枚豌把蒂和筋捡干净,塞进嘴里嚼吃,脆生生甜津津的。如果只食豆米。剥开后,荚的中央,一排绿莹莹、亮晶晶的嫩豆米像粒粒诱人的绿宝石,镶嵌在豌豆壳里,剥好后生吃,香甜可口,清爽宜人。大人们用嫩绿圆

润豌豆米炒腊肉、色泽鲜美,香味诱人,百吃不厌。
  等到豌豆壳变麻变薄后,豆米就老了,变成了黄色。这时,用镰刀将成熟的豌豆从根部割下,捆成一把一把的放在地里,码在地坎上晒上几个太阳。晒干后,挑到家门口的晒坝里用连枷敲打,一粒粒金黄溜圆的豌豆从豆壳呼之欲出。
  偶有客人上门作客,炒上一盘脆生生香喷喷的豌豆作下酒菜招待。当门前菜园子里的菜青黄不接时,将一些豌豆粒泡胀,放在柴灰里发成豌豆芽、舀进石磨里磨成豌豆粉。这些豌豆做成的美食,让我们品尝了岁月之美、乡情之美。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月莫止。薇是野豌豆,与豌豆同族同宗。一株身姿妙蔓的豌豆从《诗经》发黄的书卷走来,趟过沧海桑田,穿越深邃时光,历经千难万险走进了寻常百姓家。以顽强的生命葳蕤了田野、静美了时光、扮靓了岁月、滋养了生命。
 雀鸟
  我在乡下度过童年和少年时光,对家乡的雀鸟一直怀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那时山上全是树,树上都有鸟。小鸟在林子里交谈、嬉戏,跳来跳去,突然又如撒豆般呼朋引伴地飞向远方,令人不由得心生羡慕:人要是能长双翅膀,像小鸟一般随心所欲地自由飞翔,该有多好啊?
  上山割草时,经常发现地坎下的石墙缝隙里有鸟窝——大多圆圆的,中间用些绒毛和细碎的野棉花铺衬,看起来温馨而暖和。鸟蛋呈花斑色,十分光滑,有些鸟窝里还有未放翅的小嫩鸟,见到人,争先恐后地昂着头,张开小嘴盼食。用手指轻触小鸟的喙子,有种痒痒的感觉。有时,某个淘气的孩子从鸟窝里捧出一只嫩鸟,鸟妈妈就会在不远的树枝上声嘶力竭地号叫着,人走到哪里,它就追到哪里,直到把小鸟儿放回鸟窝后,鸟妈妈才肯“善罢甘休”。
  春播时节,布谷鸟叫着“布谷,布谷”,似乎在提醒人们千万别误了农时。还有一种忘记名字的小鸟,喊着“修沟淌水”,催促人们赶紧把水沟疏通修好,赶在雨水来临前抢水、打田、插秧。抢收抢种的五月天,阳雀也嚷嚷着“快栽快割”,告诉庄稼人尽快把麦子收割回家,同时将苞谷栽种下

去。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为什么这些自然界的雀鸟如此通熟人性?
  打田时节,燕子成双成对地飞来了。燕子喜欢在屋檐下筑巢,于是,厚道的庄户人家便给它们钉一块木板作为歇脚处。从田里衔泥筑巢时,雌燕和雄燕总是形影不离,从早到晚呢喃着只有自己才听得懂的情话。不久,一窝张着黄口的雏燕孵出来了,屋檐下顿时热闹起来,也给庄户人家增添了不少喜气。等到秋风一凉,雏燕长大了,燕子夫妇便带着子女飞走了。来年春暖花开,又有一对燕子飞回旧巢。只是不知道飞回的这对是不是去年的那对,或是它们的子女?
  童年的记忆里,有关雀鸟的谚语、俗语和童谣数不胜数,像“花喜鹊,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秧鸡顾头不顾尾”“螳螂捕蝉,焉知黄雀在后”“筛子筛,簸箕簸,老鹰来,小鸡躲”……
  其中,老鹰最为凶狠,目光如炬,嘴尖如钩,爪子刚劲有力。炎热的夏季,老鹰会在空中盘旋着寻找猎物,瞅准哪家刚孵出一窝小鸡,随时像一道闪电般俯冲下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用铁钳般尖利的爪子将小鸡抓走——遇此情景,主人也只能失望且无奈地抹抹鼻子望望天。
  村后的大楸树上住着好几窝白鹭,窝是用小树枝垒成的,比喜鹊的窝要大很多。白鹭的颈长长的,喙又直又尖,经常飞到田坎上或者开满野花的小河边,表面上很绅士地迈着优雅的步子,其实是在伺机捕捉黄鳝或是鱼虾。听老辈人说,白鹭居住的村寨往往风水好、树林多,只有山清水秀的地方才能留得住它。
  那时的村庄,麻雀随处可见,三只一群、五只一伙。麻雀小而机灵,常常趁人不备时从房瓦上飞下来偷食院坝里晾晒的粮食。人还没等靠近,它们早已逃之夭夭了。我们喜欢捉麻雀,在簸箕里放一把用线拴好的细筛,撒些碎米或苞谷面作诱饵,待麻雀飞进簸箕里吃得正欢时,把线一拽,吃食的麻雀便被筛子罩住,多则十余只,少则三五只。村里的教师见我们这帮孩子逮麻雀,便摇头晃脑地吟诵着白居易的《鸟》:“莫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之后轻声细语地给我们解释诗的意思,直到我们动了恻隐之心,把麻雀全部放飞了。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在我看来,无论是黄豆雀的清脆、叫天子的婉

转、斑鸠的深情,都是世界上最自然最质朴最动听的音乐。大自然因为有鸟而显得鲜活,树林因为有鸟而显得灵动,村庄也因为有鸟而显得自然、和谐。
                        竹林
  我们村里有片上百亩的竹林,位于离家不远的竹溪沟,两旁的山上,翠绿延绵,满目清新,莽莽苍苍的竹林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蔚为壮观。山风吹过,竹浪翻滚,碧波荡漾,清爽宜人,老竹低眉弯腰,款款摆动,每一片叶子都在飘逸着灵动的生命;新竹竿竿挻拔,直刺天穹,竹枝在空中摩肩接踵,竹叶随风摩擦的沙沙声时疾时徐,宛若天簌,让人心驰神往。雨过天晴,竹林在阳光的映照下亮光闪闪,竹叶尖上挂着水珠,像一串串晶莹剔透的宝石。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下大雪的夜晚,厚厚的积雪压弯了竹,竹子不堪重负,被雪压折,一声声脆响仿佛玉石崩裂,响彻山野,荡气回肠。可是,第二年春天,一拔竹笋又拔地而起,势不可挡,生生不息。
  望着满远翠色的竹林,亲近感从心里油然而生。竿竿翠竹扎根大地,高尚挨着高尚,虚心连着虚心,相互赞赏,彼此扶持,耕云播雨,吟风弄月。自己倏忽间仿佛变得高尚起来。这使我想起了顾城的一句诗“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每天清晨, 白棉花一般的絮雾填满沟谷,飘逸沸扬,太阳翻过崇山峻岭,竹叶冒着热气,缭绕在翠绿的涛声里。
  竹林曲往幽深,竹根水汇成的小溪清澈碧蓝,交错纵横。口渴了,掬一捧喝下去,顿觉神清气爽,妙不可言。听着萦绕在耳边叮叮咚咚的悦耳的泉水声,疲劳和困顿很快就消除了。
  水沿着弯弯曲曲沟,唱着欢歌淙淙流淌进村,并从村里穿过,滋养着村口百余亩的田畴。别的地方两三个月天不下雨,稻田就会干得开大裂口。在我们村,即便老天爷半年不下雨,村里的百余亩稻田依然“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为此,这沟山泉水成了我们村百十户人家的生命泉,成了滋润万物、涵养生灵的琼浆玉液。
  绿波荡漾的竹林里,起伏着无尽的温柔,蔓延着无尽的想象,成群的雀鸟

游鱼般灵动地在竹林里遨游穿行。在蔚蓝的天幕下,山与竹相得益彰,宛若一幅绿色的大写意,直铺到人心最深处。
    读初中时,家里兄妹多,复习时往往静不下心,我就到竹林里复习,不知何故?一进了竹林心就静下来了。我在竹林里背课文、背英语单词,我背一句,竹林里的雀鸟叫一声,循环往复,多背诵几遍就在心里记牢了。倏忽间,密密的竹叶筛下了一缕缕金线般的阳光,倾刻间竹林里变得生机盎然,犹如置身童话世界。
  四月里,竹林中清香宜人,我们三五成群,像一群小雀子,沐浴在碧绿的翠雾里,我们在竹根下抠着竹蛋,竹蛋被枯竹叶覆盖着,安祥地静卧在竹林里。抠出的竹蛋热气腾腾,清香四溢。长出来的竹荪如仙女下凡。竹荪顶端,一袭雪白的网状“裙裾”从菌盖向下铺开,娉娉婷婷,宛若风姿绰约、楚楚动人的“仙女”。 我们小心翼翼地把竹荪提起来,把雪红的脸盘似的菌壳扔掉,用藤蔓串起白壁无瑕伽竹荪,一前一后搭在肩上,喜鹊般飞出了竹林。
  竹荪开了一发又一发,下泼雨,第二天又长出来了。我们把采来的竹荪吊在火炕上炕干,出太阳时放在阳光下晒;竹蛋放在水缸脚,过两天就开了……整个夏季,家里家外,都是香喷喷的。
  野竹荪是难得的山珍,营养丰富,鲜美可口。那时由于家里贫困,舍不得吃,我们将采下的竹荪炕干晒干后,积少成多,拿到集市上卖,价格高很抢手,家里的人亲客往及我们读书的用费都全靠卖竹荪补贴。此外,在春笋萌发的季节,那些密匝的、瘦弱的嫩笋,我们从竹里里挖回来剥掉笋壳,焯好,炒肉、炖鸡是难得的美味,吃不完的晒成笋干,挂在炕上,想吃的时候用烫水一发,就可炒吃。
  溪里的有石蚌很多,这些又肥又胖的石蚌呈褐色,方形眼眸,白天躲在溪里的石块底下,或以飘落到溪里的枯竹叶作藏身之地。初夏的傍晚,夕阳像又大又红的熟透的柿子,恍然间从山里坠落,傍晚,石蚌“叭、叭、叭”的叫声像拍簸箕般在溪里此起彼伏。夜幕降临,数不清的萤火虫在在溪边低飞着,恰似穿行在竹林深处一条条美丽的弧线,让人遐想和流连。这时,正是石蚌捕食的好时机,躲在溪水里的石蚌前赴后继地扑食着闪着亮光的萤火

虫。我和弟弟带上竹篓,到竹溪里捕捉石蚌,每晩都要捉上几十个。拿回家剐皮剔除五脏,放点盐清蒸,那鲜美的滋味让人永生难忘。童年时瘦弱的我多亏了这些石蚌的滋补,身子才慢慢地强壮起来。
 山是村子的神,竹是村里的根,水是村里的魂。乡亲们对村里的那片竹林充满了敬畏和感恩。即便是在大集体,种一年粮只够吃半年的饥荒年代,也没有哪家人会提着砍刀去竹林里砍竹子做竹器卖。村里的蔑匠们宁可少赚点钱,也要步行10多里山路到乡场上买竹子扛到家,编成箩筐、簸箕、筛子、撮箕等竹制品上街卖,赚点薄利补贴家用。数十年来,村里似乎有个不成文的约定,没有一个人会到竹林里砍一根竹子,没有哪家会在竹林地带放牛放羊。父亲告诉我,这片竹林是村子里的命根,毀竹容易种竹难,随意破坏的话,竹林败了,水也就败了。田里没有水,家里就吃不上大米饭,就要逃荒要饭,背井离乡。
  如今,村子里被县里打造成乡村旅游示范点,村民们开起了农家乐,办起了竹根水厂,祖祖辈辈刨土为食的乡亲们摇身一变,成了老板、工人和导游,吃上了生态饭。
  多年过去,父亲的话让我明白了一个朴素的道理,善待自然,保护生态,其实也就是保护我们每一个人。

李海培,贵州六枝人,在《光明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教育报》《贵州日报》等报刊发表散文作品200余篇,系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六枝特区作协副主席。

作者简介:

“马儿”是他的俗名
 ‍ 瓮安县中坪镇水耳村的“马儿哥”其实不姓马,他姓孙,叫孙毅。40多年前出生在边远农村,因当时农村医疗条件和经济条件差,出生的小孩不易养活,他的父母希望他能像狗、马、牛等一样易活长大,所以给他取了俗名“马儿”。现在,村里同辈年小的都叫他“马儿哥”。
生活像大山压在他肩上
  10多年前,“马儿哥”一家生活不易,父亲患有癌症,母亲年老多病,妻子身体亚健康,儿子年幼,是典型的贫困户。生活的担子像大山一样压在“马儿哥”一人肩上。为了让家人的生活变得好一点,“马儿哥”常年外出到宁波、贵阳、安顺等地打工。父母需长期吃药控制病情,使原本就困难的家庭变得更加拮据。
学习兽医解决群众的愁难急事
  父亲去世后,“马儿哥”年老的母亲更需要人在身边照顾,他只好放弃外出打工,在家从事收入甚微的农业生产。不安于贫困的“马儿哥”一边从事农业生产,一边跟着伯父孙华贤学习兽医。经过几年的刻苦自学和实践经验总结,“马儿哥”的医术有了较大进步,不但增强家庭收入,还解决了当地群众在牲畜生病后就近无人诊疗的愁难急事。现在的“马儿哥”成了当地方圆10公里有名的兽医,是当地群众牲畜的“守护神”。
政府扶持开了店
  当地脱贫攻坚开始后,“马儿哥”一心想借助国家的扶贫政策,实现脱贫致富。妻子亚健康,儿子年幼,母亲有病,靠1人从事传统农业生产摆脱贫穷谈何容易。“马儿哥”想在当地镇上开一家饲料店,一方面可以为身体亚健康的妻子找到一份能胜任的工作,另一方面住在镇上方便母亲看病(现在已去世),再其次还方便小孩读书。“马儿哥”把想法告诉村里的驻村工作队,村里的领导表示全力支持,帮他办理了3万元的特惠贷,并与妇联联系,帮助他办理了创业担保贷款8万元。有了这些创业基金,“马儿哥”在镇上

如愿开了一家正邦集团永惠饲料专卖店。
收了钱,我会内心有愧
  2021年10月的一天,“马儿哥”在路上遇到伯父孙华贤,伯父对他说:“孙宇喂的猪几天不吃了,你去看看。”“马儿哥”听后,带上药箱,骑着摩托车不请自到孙宇家去了解情况。“马儿哥”咨询了猪的病情,诊断后给猪打了针,开了药。临走时,孙宇给“马儿哥”100元医疗费用。“马儿哥”说:“我现在经济条件比原来好了,钱你留着自己用。前些年,我带老人去外地看病,眼看烟苗再不移栽就晚了,抽不出身,心里很着急,是你们这些邻居主动给我移栽的;玉米到了收获的时候,我不在家,是你们帮忙给我收的,我永远不会忘记你们对我的帮助,我还欠你们的人情,今天收了你的钱,我会内心有愧。
他为群众多赚了400元钱
  快过年了,孙宇想要出卖1头肥猪,因家住农村信息不灵,不知生猪行情的孙宇想将400斤左右的肥猪,每斤11元的单价出卖。好心的“马儿哥”知道后,劝他暂时不卖,告诉他喂养熟饲料的猪单价要高些,立即给驻村包保孙家寨的网格员张德映打电话,请他帮忙打听一下有没有人愿意每斤多1元钱购买用熟饲料喂养的肥猪。张德映接到“马儿哥”电话,不到半小时就联系到了买主。就这样,他们俩不到半小时,就为孙宇多赚了近400元钱,孙宇发自内心的感谢。
修路永久造福子孙后代
  2021年5月,驻村网格员张德映被组织派到中坪镇水耳村担任村主任助理,根据民意调查,孙家寨组的村民们希望硬化从孙家寨到该村民组主要农田的基耕路。硬化路要经过农户蔡光祥房后,因该路段垮塌积水,蔡光祥用水管把积水引流到外,蔡光祥担心修路拆除水管硬化道路后,下雨路面积水会流向他家房屋,对修路拆除水管有些不同意。经“马儿哥”做思想工作,他勉强同意拆除水管。但没过几天,蔡光祥再次考虑到路面硬化后,路面积水有冲毁他家房屋的危险,阻挠修路,“马儿哥”只好电话张德映前去共同调解。他俩在现场再次给蔡光祥做思想工作。“马儿哥”说:“修路永久造福大家,造福子孙后代,我们大家要积极支持配合”。经耐心的思想工作,蔡光祥提出修路条件,硬化他家檐沟。“马儿哥”只好去做施工方的思想工

水耳村的“马儿哥”
胡光军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作,在不增加经费的情况下,无偿给蔡光祥硬化了檐沟。可是一个星期后,蔡光祥又再次反悔阻挠施工,他始终担心下了大雨,硬化的路面产生大量积水流向他家房屋。他向施工方提出要在硬化道路靠他家房屋的一边砌砖拦水的要求。“马儿哥”知道后,第一时间又电话张德映到现场调解,张德映赶到现场了解情况后,将情况向“五人治理小组”(乡镇包村领导担任组长,村(社区)党组书记、驻村第一书记、县派驻村干部、镇派驻村干部为成员)反映,“五人治理小组”第一时间商量解决办法。大家认为,蔡光祥的要求有一定合理性,但砌砖不能过高,只能是一块砖平放的高度(约10公分),处理意见获得蔡光祥同意。
他是催网络员干工作的村民组长
  张德映与“马儿哥”第一次见面是张德映在网络内开展排查工作。到了他家,他主动与张德映打招呼,“你好,我是孙毅,以后叫我孙马儿就行了”,就这样,“马儿哥”从此成了张德映心里最亲切的称呼,也是他做好群众工作的信心。今年5月,张德映到县城参加到村任职选调生培训,村里开展生产奖补统计核实工作,因上报时间紧,“马儿哥”第一时间打电话给张德映,“这个工作你能不能来?回不来,我先去统计好后发给你看,你认为可以,我就上报”。其他村干部很羡慕张德映有一个驻村工作搭档,“马儿哥”是第一个催着网络员干工作的村民组长。
他是村里第一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志愿者
  现在,“马儿哥”每天骑着摩托车往来于乡村之间,哪家养的猪、牛……生病了,一个电话他就马上赶到。他从不与群众斤斤计较医疗费的事,遇到经济困难的群众,他就少收或不收费用。疫情期间,张德映与“马儿哥”到每家每户宣传疫情防控政策,张德映负责开车,“马儿哥”负责引路找人,他人熟地熟,他们的工作开展很顺利。在疫情外防输入严峻的时候,值守卡点需要招募志愿者,“马儿哥”在朋友圈看到消息后第一个报名。卡点值班人员每班8小时,“马儿哥”看到大家很辛苦,私人拿钱给每个卡点买了1件水果和2箱方便面慰劳大家。
他向村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致富不忘感党恩、事后不忘济困人。“马儿哥”大公无私、热心公益、善

做群众工作,深得当地群众的信任和尊崇,有了他,张德映的驻村包保工作开展得如鱼得水。去年11月,“马儿哥”被群众推选为孙家寨村民组长和联户长,也是大家公认的新乡贤,他现在已向水耳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作者简介:

胡光均,男,汉族,瓮安县文化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心工作人员,曾负责编辑了《携手齐奋进 共圆小康梦——瓮安县脱贫攻坚宣传报道选编》。在瓮安县“中国梦·我的梦”主题征文大赛中,参赛作品《乡村梦 不再是梦》被评为一等奖。在《当代贵州》杂志发表了《瓮安:“三下沉”“五示范”助力乡村振兴》,在民生网发表了《瓮安县:"红色故土"发展红利普惠于民》,在《贵阳晚报》发表了《广西马帮 助力贵州山乡脱贫》,在多彩贵州网发表了《瓮安:造血式扶贫促贫困劳动力创业就业》等宣传报道文稿。

作者简介:

远方的故乡
谢士艾

  故乡,对在外的游子来说,是一个永远的牵挂。
  十八岁离开家乡,走出瓮安,来到从小就向往的军营。经过二十多年的摸爬滚打,转业到妻子所在的中型城市定居。那里离家乡的距离有一千多公里。开始,人生地不熟,吃喝拉撒,风俗习惯大相径庭,使我常常思念家乡,思念父母,思念兄弟姐妹和乡亲。在那时,冲淡思念的惟一办法就是写信。信发出后,历经千山万水、九九八十一难,到亲人手里少则二十天,有的还会泥牛入海无踪无影;而我要收到回信,时间更难确定,这种盼望可能是从春到夏,从秋到冬了。
  后来,公社邮电所的电话会对外营业了。父母和亲人想我的时候,一大早起床,走十多公里的山路,用节衣缩食省下的钱给我打电话,尽量多的向我说说他们和家乡的消息。又几年后,村委会也装上了办公用电话,当然,外人是不允许打的,于是我就和父母约定好时间,每月的几号几点钟,叫他们守在电话机旁边,我准时打电话回去。上个世纪末,移动电话在城市已基本普及,不少农村也能使用,可我的家乡在偏僻的乡村,根本没有信号,村民也只是在电视、电影里才能感受到手机的魅力和神奇。
  2005年,年近八十的父亲去世后,我把母亲接到了身边。对我来说,对家乡的思念可以略为减轻,然而母亲却害了“乡思病”,且日益严重。她常常一个人站在楼房的阳台上,怔怔望着家乡的方向,春天时对我们说“现在该播种了”,秋天时说“也不知今年的收成怎么样”;到了清明、冬至,更是少不了要催我们:“快打个电话问问,看你兄弟有没有去上坟。”每年兄弟或姐妹会来看望母亲,而这时,则是母亲最高兴、最兴奋的日子,早早的就要我们做好准备,买什么,吃什么,睡哪里,去什么地方玩等等,她都要一一过问。聊起天来更是精力充沛,昼夜不分,问家乡的山水田地,问村头的古桥老树,问熟悉的每一个人。兄弟姐妹住三天,她打人,住五天,发脾气,住10天,才勉勉强强可以回去。

  2014年我陪母亲回了一趟家乡,她老人家虽然82岁,仍然坚持着要去爬山,要去河里洗衣,转遍自家的田土,抚摸当年种下的果树,不知疲倦地走家串户,和当年一起砍柴一起劳动的姐妹们拉家常,说往事,当得知张大爷、李二嫂在某年某月已经去世时,母亲禁不住会眼睛潮湿,泣声长叹:“这么好的日子还没过几天,怎么就走了呀。”
  去年春,家乡建了一个兄弟姐妹微信群,把我也拉了进去。现在,要获取家乡的消息已没有了时空,谁家盖了新房买了新车、谁家的儿孙考上了大学、谁结緍谁生子等等,几秒钟就传了过来。春节期间,群里更是热闹非凡,喜气洋溢。“红包雨”下个不停,一阵比一阵狂;贴春联、放烟花爆竹的视频似电影;各家各户年夜饭的照片像摄影大赛,令人眼花缭乱、赏心悦目,垂涎欲滴。
  我把兄弟姐妹群的提示音设为歌曲《我热恋的故乡》,每当响起,不论在何处,也不管有多忙,我都会毫不犹豫地在第一时间阅读来自家乡的消息,因此,母亲每天也多了一门必修课,那就是一起床首先就会来问我:“快看看,老家有没有发生什么事。”

留在记忆深处的一日采风
--平定营高枧坡采风侧记
李永宏

  落花送走了晚春,绿叶迎来了初夏。热情率性的6月,为了走进美丽乡村,讴歌新时代农民创业致富好风尚。瓮安县诗词楹联协会发起“走进平定营——乡村振兴采风活动”。瓮安县民间文艺家协会、瓮安县老年书画摄影研究会36名会员参加了此次活动。根据行程安排,6月4日早上9点,由诗词楹联协会会长王克带队,采风团人员分乘8辆车从瓮安县城万方食府出发,奔向目的地平定营高枧坡居民组。初夏的阳光,柔和地从车窗外跳进车窗里,留下星星点点,兴致勃勃的人们,有的探出头,有说有笑,大家心情十分激动,心就如同公路上高速飞逝的景物,早也奔向了目的地——瓮安生态小镇平定营。
  按照采风行程,高枧坡是我们的第一个落脚站点,车队沿着上坡向前行驶,寨子入口,几个醒目的大字“高枧坡欢迎您”映入眼帘。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高枧坡是个有文化底蕴的地方。
  车队就停在高枧坡居民组文联旁边的广场上,伴随着宣传喇叭里熟悉的瓮安调子,大家很快就被高枧坡独特的村容吸引住了,笔者观察到,从居民组文联广场到四周人家,宽阔平整的村道上看不到垃圾和垃圾箱,时不时有村民扛着锄头,戴着草帽从路边悠然走过,从他们他们礼貌而又自然的眼神里,可以看出他们早已习惯了经常来访的各类客人。舒葆初烈士的侄子,退休干部舒庆禄先生作为舒葆初故居义务管理员,热情地带着大家参观了烈士故居,在舒葆初故居的天然奇石前,他饶有兴致地向采风团一行人讲解了革命烈士舒葆初的革命经历。参观完故居,高枧坡居民组文联主席周贵洪把大家招呼进文联办公室,开了个迎宾会。会上,他介绍了高枧坡打造示范居民组的情况。他说,现在的居民组广场曾是他们家宅基地,为了支持居民组发展,他和周贵权兄弟俩在2018年10月把这片宅基地捐献给组里修建了活动广场。2021年,在瓮安县委宣传部,瓮安县文联,平定营镇党委和政府的关心关怀下,高枧坡组建成立了全国第二家,贵州省第一家居民组级文联——瓮

安县平定营镇平定营社区高枧坡居民组文联,周贵洪任主席,周贵权,徐大权任副主席。同时,居民组文联也是农民讲习所的活动场地。迎宾会上,舒庆禄先生回顾了高枧坡申请创办镇级示范村组的经历,在缺钱缺人手缺支持的情况下,村民们通过一事一议,不计个人得失,不领分文报酬,攻坚克难,共同完成了申报基础工作,最终成功申报成为社会基层综合治理示范村民组。
  迎宾会结束后,瓮安诗词楹联协会成员根据所看所感所想进行现场创作,瓮安县老年书画摄影研究会成员们挥毫泼墨,县民间文艺家协会的成员们则即兴走上广场舞台,响亮地唱起了瓮安调。
  在高枧坡村组文联副主席徐大权家吃过午饭后,采风团一行人在周贵洪等人的带领下,驱车赶向周贵洪兄弟俩创业的平定营镇春晖精品水果种植基地。到达基地后,周贵权先生安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果园座谈会。座谈会上,总经理周贵权向采风团成员详细介绍了他和周贵洪两兄弟创建公司的过程。兄弟同心,以1000万元人民币的注册资金,于2018年4月28日成立瓮安老碾坊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主要经营水果、花卉、苗木、蔬菜、茶叶及其他农作物种植及销售;家禽、牲畜、水产养殖及销售;乡村旅游开发、农家乐服务等。周贵权特别介绍了在高枧坡开展的2020年瓮安县纪念一二.九“黔南药业杯”马拉松赛,吸引了400多名贵州省内外选手参赛。如今,公司正在倾力打造“避暑平定营,吃住在农家”的生态乡村游品牌,并借助平定营独特的文化元素,最终致力于将平定营镇打造成一个独具特色的“马拉松小镇”。周贵权分别从农文体旅融合发展几个方面,对公司的发展前景进行了解说。他给我们讲述了绿色无公害的脆糖李的种植、管理过程和销售情况。兄弟俩热爱公益的爱心、敢闯敢拼的勇气和宏观的世界视野让我不由得佩服起这两位站在面前的老乡来,大家也亲切地称他们为“春晖兄弟”。热情的“春晖兄弟”特别提到了与贵州瓮安·乌江摄影家协会顾问张岳同志的一段故事。他们原先懵懵懂懂,不善于对外宣传,是在张岳的指导下,一步步学会借助媒体力量进行宣传,宣传让瓮安老碾坊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迎来了发展的活力,不断走向省内外视野,成为了平定营镇的一张响亮的名片。现在,“春晖兄弟”成了乡村振兴领头雁计划学员,瓮安老碾坊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已经成为瓮安职校乡村振兴教育实践基地,成为瓮安二中、瓮安四中、瓮安八

  岁月如歌,母爱无限……
  随着生命的脚步,如今我的母亲已经六十四岁了,数着她头上一根根白发,想想母亲为了我们,付出了不少的艰辛。如今我已是为人之母。在回首之际,在远行之前,在离别之中,才发现我们从小到大未离开过母亲的视线,从未离开过母亲的牵挂。小时候,对母亲只是一种依赖。年少时,对母亲也许只是一种抵触之情。青年时只有人生亲身经历了很多波折,此时对母亲才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敬畏。
  我的母亲是一个典型的农村妇女,她有着中国传统妇女共有的特质,心地善良、性格率真、为人诚恳、吃苦耐劳…… 
  母亲勤俭持家,为我们操碎了心,她把我们四姊妹抚养大,送我们上学,直到我参加工作,结婚成家。母亲慢慢变沧桑,青丝熬成了白发,她大半生的操劳,都是为了儿女的成长。 
  从我记事起,我母亲就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不分昼夜的运转着,日复一日地在土地和家之间忙碌着。母亲在家还喜欢制作很多泡菜:酸萝卜、腌菜、酸蕨菜......等,我最爱吃母亲拿手推的魔芋豆腐了。我的母亲为我们上学、成家、立业,不知道付出了多少心血和辛劳,最终将我们四个儿女养大成人,想想真的不容易。
  小时候,我总是盼着快点过年,因为过年有肉和很多好吃的菜,有新衣服穿,但母亲却始终穿着那件旧红夹克,补了又补舍不得扔掉。
  在我记事来,母亲从没有享过什么清福。在那艰苦的岁月,哪怕是玉米饭能吃饱也行,那时候,家里穷,饭菜油水不多,我们家天天吃玉米饭,母亲总是把好一点的饭菜留给我们。她似乎没有任何食欲,她总是默默地先尽我们享用,剩下的她随便吃一点。每当我想起母亲背对我们用开水泡玉米饭吃的背影,我的心就会痛。

中、瓮安九中、瓮安七小、瓮安八小瓮安县示范幼儿园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成为红色文化研学实践基地。今天的瓮安老碾坊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每年能给当地带来约5000人次的务工,已发展成具有500亩脆糖李规模化种植的综合性农旅一体基地,目前,基地正实施第二期农场主的加盟计划,等着新的爱株护株人去认养新的果树。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春晖兄弟”带头做公益,带动群众致富的事迹得到了大家的高度认可。在自由发言阶段,瓮安县老干局原局长黎明、瓮安县书法家协会主席左光春,瓮安县诗词楹联协会副会长兼副秘书长李永宏等人对“春晖兄弟”的公益事业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公司未来的发展建言献策,县民协副主席袁明艳、毛艳、田应群等人,还即兴唱起了“瓮安调”,用瓮安调子为他们点赞。瓮安县美协副主席、洞箫演奏师王青松,瓮安县民协副主席顾少章,两人箫胡合奏,谢启禄、袁明艳、毛艳、李代华等人用茅草调和茶山调深情演唱了乡村振兴的系列歌曲,瓮安县民协主席饶绍坤现场录制了彩视作品。最后,大家在“一颗红心跟党走,乡村振兴在行动”的励志墙前合影留念。
  活动结束,“春晖兄弟”热情地招待了原滋原味的农家大餐。夕阳西下,看着在初夏的微风中摇曳的成片成林的李子树,树上一串串脆糖李愈发翠绿发亮,采风团的成员们都顿时觉得身上多了一种责任,新时代贵州高质量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春晖行动的绿果已经铺开了农民们勤劳致富的新路,励志图强的“春晖兄弟”正在带领乡亲父老同筑幸福梦。作为一名文艺爱好者,我们必须为这些追梦人鼓与呼,为他们的执著、为他们的努力、为他们的爱心,为他们能在翠绿的小果子上,镌刻出携手同心、共同富裕的大文章。

作者简介:

李永宏,英语教师,心理咨询教师,现供职于瓮安县江界河学校。贵州省诗联会员,瓮安县诗联协会副会长兼副秘书长,《神州文艺》签约作家。主要作品有《瓮安八中记》、《回望,是瓮安五中在我心房的芳草碧连》、《守望春暖花开》、《我等你,去催开古邑的桃花》等。

我的母亲
夏婵娟

  还记得有一次我生病,半夜发高烧,母亲在我身边守到天亮,直到中午烧完全退后,母亲又赶紧给我做了只有生病时才能吃上的一碗面条。看着我吃下去,母亲笑了,那是只有慈母才有的笑容。
  记得当年我离开母亲去贵定师范读书的时候,母亲有些依依不舍。在家门口告别时,母亲强装笑颜地对我说了许多鼓励的话:“女儿啊,爸妈都是农村人,家底薄,给不了你多少帮助,凡事只能靠你自己啊,你要好好读书,争取出人头地,只要你用功,我们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你读书。”当我走出百步之后再回头看时,母亲仍站在原地眺望着我。慢慢走到马路中间,孤零零地望着路的尽头,期盼着我下一次的归来。她的背影在风中有些孤独,有些期盼,还有些挂念。此时,我已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学习,完成学业,来宽慰母亲……
  后来我师范毕业考上工作之后,每个周末回家看看,有时只有节假日才能回家。那个时候母亲更是对我疼爱倍加,回家后什么都不让我干。母亲不仅要做劳累的工作,还要干很多家务活。有一次母亲抱着一摞碗出门坎时,尽跌倒在地上。我看见母亲瘫坐在地上,碗散落一地。我慌了手脚跑过去扶起母亲。常年累月母亲从来都没有闲过,即使到了过年,我们都正和亲戚朋友聊天时,因为母亲不会做菜,所以就帮父亲打杂做饭菜招待客人。
  一次回家,要到村口一路上,见到熟悉我的村里邻居,他们都会对我说:晓得你要来,你妈早就在准备了。这次我看到母亲不正常的样子,她正伸长脖子眯着眼睛张望,一听到有人说:“你大女儿回来了”!母亲立即走出来,我赶紧叫了一声“妈”你怎么了?“泽菊,你回来了”当听到我女儿叫:“外婆”,母亲立即上前牵着外孙女的手说:“小媛儿又长高了”。我赶紧叫母亲去医院看看,她说:“我这些天牙齿痛,感冒引起的,没事,已经买药吃了的,别浪费钱。”她硬是不去。我鼻子一酸,眼睛有些湿润了。
  母亲每天忙前忙后的,好像在子女面前是顺从的、讨好的、小心翼翼的,像个想得到夸奖的孩子一样。每次回家先把东西捧到你跟前,等你眉开眼笑了,她才跟着笑着离开,这种讨好令我有些心酸和一种隐隐的负罪感。
如今岁月在母亲脸上刻上了深深的痕迹,灯光下映出了母亲瘦弱的身影,看着她每天为这个家操劳而渐渐累弯的背脊,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唯有以爱和孝敬来回报。

  每次放假回家相聚,假期一过,我们又要回到自己的小家。临走时,她总是把家里能带的东西一样一样往车上拿。和外孙女不停的打招呼:媛媛,有时间和妈妈来外婆家玩哈,我女儿说:“外婆放心,我们会经常回来看您的。”不知道为什么,听完对话,我的鼻尖酸酸的。现在每一个春节的来临,我们都要回到父母身边陪伴几天,父母在,家在,团聚就在。
  母亲是一种岁月。每一丝白发,每一道皱纹,都象征着岁月的无情,记载着岁月的沧桑。母亲是一种岁月。因为在人世间忍受最多苦难、咽下最多泪水、包容最多无知、体贴最多心灵的是母亲,是伟大的母爱!

作者简介:

夏婵娟,女,汉族,贵州省瓮安县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贵州省瓮安县音乐舞蹈家协会会员、贵州省瓮安县渡江小学一级教师、曾获贵州省瓮安县“优秀教师”称号,贵州省瓮安县文艺汇演“优秀辅导教师”奖等。

文联之约
蒋镇浓

  我与文联结缘已是八年之前,高一时的学生时代;我与文联结缘,皆因恩师李陆斌师父;我与文联结缘,源自我对书法的热爱。
  儿时,对文联的概念,尚且模糊,彼时印象是—写字画画的地方,直到我真正开始接触文联,了解文艺后才发现其意义。这里有文艺界、艺术圈里的各个艺术门类的老师,亦有同我这般的市井小民,皆因对文学和艺术的热爱相聚于此。以上足以证明文联是一个包容性极强的群团组织。
  在文联第一次实习期间,与沈波同学一起推广“瓮安调”。山歌作为滇黔地区独有的文化名片,在艺术领域具有无可比拟的地位,因此其宣传显得十分重要。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当年同沈波同学在雍阳街道与民间文艺家协会的前辈们及几位师范专业的舞蹈生一道为了“瓮安调”工作的顺利开展,一连一星期的披星戴月。至今回想,不甚感慨,“瓮安调”成长至今,作为其亲历者,不禁发自内心的为之自豪。
  在第二次文联实习期间,我与一同来文联实习的方勇、杨永艺、杨吉灿相识。我们四人实习期间正值脱贫攻坚大决战时期,在白水河社区开展脱贫工作,其中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家庭荣誉墙”工作的开展。23家“荣誉墙”,23个脱贫标兵,我作为其见证者,见证了白水河社区居民的脱贫成果,亦见证了文联工作人员脱贫工作的艰辛。记忆犹新的一句话:“吃水不忘挖井人”。这句话至今仍流传在白水河社区村民之间。在走访当地住户期间我才得知,当年自水河社区缺水,是杨俊松主席与脱贫攻坚工作队的队员一起攻坚克难、历尽千辛万苦筹得资金,解决了白水河社区居民用水困难的问题。
与文联相交,给了我莫大的鼓励。临行从军前,主席曾赠书留言,这段留言伴我两年军旅生涯,始终激励我不断前行。每每提及文联我都十分感激,它早已成为我人生中的精神支柱。与文联结织的八年间,我收获了不少友谊。譬如在2015年末,义务书写春联期间,我结识了李治镇和滕明怀两名好友。

明怀兄于我而言亦师亦友,我与他年纪相差不大,但他总能在关键时给予我很多建议。至于治镇兄,从相识至今,无论是书法或人生导向,我所走的每一步治镇兄均见证并指引着。
  至于后来遇到同行书法路上的文朋艺友,王毅兄,长我三岁,时年27,学书七年而成,反观于我,学书十载有余,学业尚不成熟,书法更是学成四不像。思及此,唯感愧于师父李陆斌,愧于明怀兄、治镇兄的引导,更愧于王毅兄对我的教诲。
  文笔极好,现今在某大学任辅导员的沈波兄弟,我的中学校友,时常微信联系时提及我心浮气躁的毛病再三嘱咐叫我沉下心。最后说到杨主席,回看八载春秋,从最初给予我鼓励到后来言传身教,至今历历在目。犹记得当年我志向于书法专业,因种种而不得,故转而学医。而包括后来的两年军旅生涯,杨主席一直是人生导师般的存在。如今,我在大学里时常同杨主席通话,而每逢假期也必向文联走一遭。文联即是我的第二个家。
  韶华如驶,我们一同建设文联,文联亦给予我们一个港湾。于我而言,文联在我人生中的意义不亚于父母和老师。“一朝文联人,终生文联情”。今后,无论我走到哪里,文联始终在我心中。

作者简介:

蒋镇浓: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在校学生,2017年全国第十九届青少年五号公民书法一等奖,2014年贵州省青少年书法二等奖,贵州省退役军人书法展入展,2017年天津市大学生运动会季军,部队期间荣获优秀士兵称号。

等待迫切便化作了万象(组诗)
周雁翔

《北京的枫叶红了》
不是因为季节,不是因为气候
更不是因为增多的花青素
而是一群人集结北京,他们
用血汗给劳动追肥,取肋骨
拓宽美好的幅员,也是他们
聚拢心花让秋收五彩缤纷
让红色欣然夺目,一牧枫叶折射了
一片树林沾濡了,从早晨的雾岚
开始红起,经一幢楼的升华
红得血液而心脏,红得安静
且端庄,红得热闹又感召
无论地动山摇也不能扰乱
任何旁摇阴煽也不能涂抹
枫叶的美,像一个人的信仰
《等待迫切便化作了万象》
镰刀的光芒从麦田稻香升腾
与铁锤挥舞的劳动号子合二为一
我们的等待在2022年年尾之前
如果非得找个比喻:既像微风
衔着河流、又像谷笼里深藏的秧歌
更像雪人眼里升起的阳光

其实上一刻,等待在天地之间一点
像我们一点视频,版图放大音量
歌声极致洞开,还是装不下
我们的心思和理想,在北京的方圆
在核心的周围,只为领悟黄皮肤
黑头发对梦想的描述,只为
兑现雄狮复兴的誓言,只为
一面旗帜上的景物俯瞰上苍……
等待迫切便化作了万象
山路扎紧回味,航母一桨
所有想象力荡起涟漪,中秋的月亮
呛出了眼泪水……然后
我们的等待非电而灯,伏案灯下
我们安静如《山海经》
《必须正装迎接才庄重美好》
迎接春天,如果不犁田打耙
大地就不能换上新装
迎接绽放,如果不在树上种植小鸟
山河就陷入静谧的危机
迎接早晨,如果不成为雨云
晴空就难以撑起内心的气候
鸟语花香是春天的华贵绮丽
生机勃勃是绽放的话外音
希望涌现是早晨的意义所在

我们已经通过锻炼,熟练于迎接
比方迎接太阳,就要号召辉煌集结
前往的光源着正装才庄重美好
《沉醉的祝贺》
你呼唤亲情,几个好菜应答
梅花扣蒸出肥而不腻的殷勤
你只字未提北京的盛事
只用葱姜蒜,调鲜酒杯的金黄
倒满53度的开心,你急不可待
老道的品酒人,也品得出世事的韵味
在下一刻,我听见你口吐银铃
掉入泪花深处,声音还很好听

作者简介:

周雁翔(本名周应祥),中国作协会员,著有诗集《爱有多远》《空蝉》《只要我不停止爱你》等。

我爱家乡的半边红》(组诗)
黄鹤权

《在台北远望农历里的祖国红》
当我说出福,镜头被重新打开,声音
长满羽毛,众鸟成群,
响彻在一月的榕城;我看到山高月小,
烟花对小巷悄悄诉说
炊烟被金门高梁和腊肠熏浓着,疗治乡人的伤痛
另一边,灯笼也不甘示弱,在半空中为
三山布置着盛世的光;
红色主宰了一切。
哪怕天色已晚,还是藏不住
烟火气和拥挤的人群;他们举着红,咯噔一下,
变幻着古老的姿势
擦亮城乡的花样年华和一对老人
急切张望的眼神
她们逼得旧日子,又向后退了一步
给闽南语,给我们腾出更多垂涎欲滴和乡愁
我一直在看,慢慢也嗅到了年的味道
我知道,该停下来过年了
当我说出福,宝岛乌云撒出雷霆。耀眼的光芒
已充斥在我生活的比喻中
从二十三开始,我就交出了

年味这个词。
我在其中,过着三代人饱满
而有序的集体生活。更具体点,
就是农历二十三,领着春风排成序列,贴上
红对联、红窗花
除夕,接过父亲手中一叠纸钱
吃年饭、看春晚、燃起火星贴着地面奔跑
被一双午夜的手
散去胸中块垒,反复温习在爱的味道
大年初一,唤醒愿望的灯芯。
见面互致问候,
说一声过年好,合成一张全家福
初二,卸下负担,陪妻子踩着晨光回娘家
初三,蒸好年糕,陪财神游街,
哼一曲难忘今宵
初四到初七,推开一道道门
拿着年货,祝福,或旅行或拥抱
再问短问长,问得呀,
短的也烫。长的也暖。问得日子
一天比一天更喜悦,
温暖,闪烁晶莹,结实……
恰似一块灼热的钢铁骤然淬火
当我说出福,最后一笔停在八闽大地
我想到了福州。
围着篝火。所有的情绪都高兴起来,越烧越旺
我承认,有福的城成千上万,只有你,

能够指认,而且万无一失
正是因为有你做靠山,有庄严的红色托底
我才走上福道七步成诗,对三坊七巷喊出历史之源
才从容不迫敞亮
生活的童谣。将你身上那一张张
激荡的笑脸
一次次挂嘴边,读出团圆、幸福和澎湃的福流
最后,我亲爱的农历里的祖国红
请允许我一直继续写
允许我在台海一隅,以醒来的方式
年年不断地呼唤
说爱你。并在心坎上贴全那个“福”字
任由欢喜的影子,
悄悄,悄悄长出来一本怀乡诗集
 
《秋日傍晚》
——观看《古田1929》电影有感
 
时间的蜗牛,是连城培田
没有什么比它
更能代表红色粮仓这个过去分词
直到未来
在这里,百亩稻穗是它
展开的绫罗。黄雀飞得安然。
雷公籽树和碑石
把风暴和伤疤天天揣在身上
石道也正把脚印,装订成一部红色的新扉页

放眼望去,一批又一批的游人
也选择来到这里
领取着
没能充分燃烧的感叹
我也走在其中
望着它粉饰着自己,搬运词语修理褶痕,
我看到了70年前,一队被影子
追累了的铁军
扶住死亡的疼痛,向我走来。
我看到他们,设卡,宣誓、贴墙标、筑战壕
他们喊着
前扑后继红旗不倒
我是铁军中最不听话的那一个
一声不响。
“沉静得,像随时都在自愈。”
我提醒自己。要替他们,在人间好好活着
《爱旗如命》
党,我想对你说
我的身份
五千年长河涌起的浪花之一
十三亿分公民之一
五十六个民族之一
红旗之上,有舍家救国之心的那一枚五角星
四十载改革开放沧海横流
见证者
浩盛的家国画卷下,我有八十一难
有八十一个旧时代

白发斑驳,早已被红色的火
燃烧成了两半
一半上下求索,一半笃信相随
我的党啊,曾瘠薄多难的诗意颂词
我深深地爱着你
我愿意
和你紧紧相拥
《黑暗中我再次发芽》
——致百岁抗战党员老兵
我希望你看重我的
不仅仅是那些
苦难,更应该是来自一个快要入土的人
内在那不熄的火焰
——赤诚,真实,笃行,一些卓越的品质
它们100年前
从一场浩劫蔓延而成
依枪而立,曾蔑视过渣滓洞内的暴行
也曾伴随,号声、石头和奔跑的奏鸣
回荡在一次次战役
硝烟中。固守着一种隐秘
却铮铮作响的肝胆
彼时,翻拣我们的,只有风芒的谶语怒放
这样的忠诚是炖不烂的骨头
这样的爱至死不见骨灰
《一面旗帜,一群人》
 
您从起义呼声中走来

您从卢沟桥的枪声中走来
您从一个国家最揪心的痛楚中走来
……
从无到有
从长征到日寇铁蹄
从东北到平型关大捷
从西北到闽东三年游击战
从中原到百团响声
历经血流如注,和低垂的烽烟滚滚
数不清的月夜,千百战
您都像蝴蝶一样,围绕着无数热血男儿
永远站着
手臂高高举起,定格一个永恒的姿势
哪怕一次次的跌倒
也要向和平伸去,一次次的爬起
一次次势不可挡
像子弹一样飞出枪膛
把自己,把勇气与泪光驮进战争的缝隙
令敌人魂飞胆丧——
党旗,我必须以最庄重的姿势,向您
致以崇高的敬意
您燎原了我对英雄的敬仰和崇拜
您的身姿永远是一种精神,绝对是这样
您的乳名,叫做中国
《骄傲之歌》
我骄傲,我跳动着五千年的脉搏

我骄傲,几个世纪留下的伤口并没摧毁你
泰山的气魄,
我骄傲,九百六十万长的春秋笔
四十年,就提笔写下
千百次动人的声响
——从道路泥泞到县县通高速,从小米步枪
到航母歼20
从瓦房到高楼林立
我骄傲,我守护着这片巨龙横卧的土地
我骄傲,祖国这两个字
很大,一花一草一木一湾水皆是你
却又很小
只够容得下我的哀乐悲喜
《疫情往事》
有很多喜悦源于面具之后的幻想与崇拜
有很多次在你面前
把钝感提起
一个没拿稳就掉入别无选择的余地
有很多故事需要自己把它画上句号,轻轻藏起来
有很多雪白的疑问
一次次被我们背着箱子馈赠回来
有很多让出的空位瞬间成了磁铁,吞吐着
叩首的我们
有很多颜色比身份具象

蓝色的爸爸,红色的妈妈,黄色的自己,绿色的
姐姐们;灰色的姥姥
都在累积糖纸的琐事,为疼痛感到窘迫
有很多口罩在今天
地点一致,时间一致,情节一致
疫情党员志愿者,我这一年中最值得骄傲的句号
我每天睁眼就是在路上
像一包货物等待铁轨一百连跳折叠的输送
在人间
大口呼吸着
很多次,我差点认岔了,发现路人都是一种
都等待着我去援助
《醒来觉得,甚是爱你》
山城,倒着读就是诚善
只有诚善扶着,一座城才不至于颠覆
我眼中的山城
不是用石头躬身不语的张家界
也不是那座
为3D魔幻飞翔曲树碑立传的重庆
当然,更不是霸占九曲溪不放的碧水丹山
——武夷山市
仅仅是福州长乐。一座围着晨昏,拥抱
小成本幸福的
海上花园。仅仅是眼前这些
被辛劳、伤痛和孤寂垄断

一整天生活的人
当我又一次来到西关桥
停在帐篷面前,给汗水让出一大块额头
我看到
长龙是投入天地的屏幕,还摆在
恰当的位置
天空惯于为阴沉分行
她正对我微笑着,轻捻慢拢里布满生疼的温柔
棉签和试管
被转运,串起明亮的讯息走进96孔板
再远点,
“大家间隔一米线,戴好口罩,
有序做核酸。”
“我不哭,是为春天节约一滴水”
“永远怀念不戴口罩的日子”
“你听好了,
如果你有绿码,你就要去捍卫它。”
这些开了盲盒的余音
落满大街黄叶,早早扛起锋利的红日
用光明站岗
彼时,太多感动和可敬
荡漾着
被风亲吻。遵从四月一个个指令
不断积蓄
我忍不住,对母亲说

多么美好的一天
我的骄傲就是眼前所见
病毒无情,“格格”有爱
我们生而有幸,正走在用一个月亮
就可以聊完天的地方
我们,也终将从春光中醒来
相信人字,相信爱
赢下属于我们迟到的长征
《他们都曾鲜活的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凌晨两点。如果不是棉被
裹着我们,任由大雾占领帐篷
胜利去哪里寻找住处
如果不是你们
举着酒杯
用亲切温暖的话语将丰碑回想
我不会说起挑战各式各样,很薄,发黄要朽
不会下决心
想起连长那一句,顶住敌人就是胜利
如果风暴重新开始暴动
尖叫发生;
我会赎回历史中
自己的影子,炎黄的魂
喊出,“不能跑的就围着我,
我带你们冲出去。”
这是敬老院中,一个百岁老兵曾经讲给我
尖叫发生;

尖叫发生;
我会赎回历史中
自己的影子,炎黄的魂
喊出,“不能跑的就围着我,
我带你们冲出去。”
这是敬老院中,一个百岁老兵曾经讲给我
听的故事
蹒跚,迟缓有力
他说,你明年再来看我吧
他来自首占镇赤屿村
我在报纸上查到了他的讣告,
活到了2020年。
如今,身份不过是一块石头
但一座大象山
因为有了他,有了花枝招展的意义
确认了
自己的存在

作者简介:

朱明亮:男,汉族,1969年1月生;祖籍湖南宁乡,现居贵州瓮安。曾用笔名一骑红尘,现用别名宁安居士;贵州诗联会员、黔南州诗联会员、瓮安诗联副会长兼秘书长。

七律八首:瓮安山水行吟(新韵)
朱明亮

渡口游思
成功抢渡明方向,前夜沉沉露曙光。
傅氏祠堂当会址,黔中腹地作温床。
朵丁关上红旗展,桐梓坡中斗志扬。
天堑通途铺锦绣,老区靓丽换新装。
江界河
两岸风生甜硕果,一江水起畅航船。
四时林海千家乐,三路交通万户欢。
大浪淘沙挥巨笔,小康圆梦止波澜。
红军抢渡音容在,革命精神代代传。
穿洞河
河水清清流洞上,赏心悦目美名扬。
渔樵自在穿行乐,游客欢欣取景忙。
溅玉飞珠生远志,凝神静气慢时光。
开发服务齐跟进,食府民居梦更香。
朝阳坡
传说石笋对石鹅,勘破金银用马驮。
蚂蚁坟中勤奋斗,朝阳坡里苦拼搏。
尼桑车上忧愁少,装载机边快乐多。
亿载磷仓如焰火,光芒万丈暖心窝。

仙桥山
播南首景定仙桥,巡抚斯言小傲娇。
乡道蜿蜒谈险峻,山风冷冽话多娇。
三丰修炼长生术,四季敷陈不老谣。
冬日骄阳频寄望,农商文旅亮真招。
花竹山
花开烂漫啜龙涎,竹隐仙踪上九天。
风力再生能虑后,电场新建敢超前。
荡胸始晓层云近,尽兴方知步道艰。
尘垢无情遮望眼,烟波有意伴泉眠。
朱家山
史话此山多宝藏,元璋神武罢刀兵。
青藤全面书婚恋,古木分枝享太平。
马首是瞻苍岭秀,源头活水碧波清。
森林养护千秋事,荫庇儿孙万世铭。
塔坡公园
文笔双修气自华,公园筹建众人夸。
新林静静听新语,落叶幽幽看落花。
翁妪清晨餐玉露,青年傍晚枕红霞。
陵园铭刻英雄志,富裕金风沐万家。

七绝·新农村
瓜圆果硕醉双眸,采蜜携香入镜头。
网络商家频订购,扶农科技助丰收。
五律·新生态
满目画山春,心舒不染尘。
青峰迎远客,紫燕作芳邻。
野菜嫌篮小,河鱼恋味纯。
深情谈感受,生态是金银。
七律·新生活
客至无须再紧张,窗明几净住楼房。
屋中摆设琳琅目,院内花开馥郁香。
品茗请尝云雾叶,用餐就去聚贤庄。
深情感慨十年变,户户家家是小康。

  水升腾兮为云,云受冷兮降雨,雨汇积兮成水,循环往复也哉。
  上善若水。孔子睿智,以观大水以启子贡,微言大义。
  浪漫如云。屈原文采,采风祭祀得云中君,形容昳丽。
  普惠是雨。水之能溉,不能广坡;云之能荫,不能解渴;雨之上搭天线,下接地气,遍布山川,滋润月日,繁衍五谷,百姓足食,人丁兴旺,生生不息。故东坡居士问对曰:
  “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 “十日无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
  唯五风十雨,才使“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
  手里有粮,心中不慌。端牢饭碗,国富民强,此乃恃雨之绵绵之力,拥雨之赫赫之功。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骚客,承雨之恩,受雨之惠,在心为志,发言为诗,铺采摛文,体物写志。雨诗首首如涓水,汇入长江亘古流。
  雨之有形,因时而异:或牛毛或花针,沾衣欲湿;或垂麻或斜线,网织山川;或上天垂怜,雨神施布,珍珠玉粒,抛撒人间;或酷暑难熬,意燥心烦,飘泼倾盆,江河泛滥;或轻烟或薄雾,连月缠绵;或雪米或雹豆,硬实饱满……
  雨之有色,因境而著:或一溪新绿,春雨染就;或梨花带雨,洁玉难求;或黑云翻墨,白雨跳珠;或新雨山头,荔枝殷红;或秋雨碧莹,远近青峰……
雨之有声,借助他物:或淅淅沥沥,草木滋生;或点点滴滴,盖过荷声;或潺潺夜雨,鸡塞远闻;潇潇雨歇,忧愤却增;或隔窗知雨,芭蕉清响;梧桐小雨,流韵黄昏……
  雨之有情,情景交融:或微雨如酥,草木萌发;一山春色,雨路添花;或兰溪三日雨,一汀杏花寒;绿雾山梁绕,子规唱雨恬;或清明时节雨,路上行人

诗三首
张艳军

作者简介:

张艳军 ,男 ,河北涿州人。保定市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散文学会会员。有作品散见于《思维与智慧》、《岁月》、《经典美文》、《辽河》、《湖南散文》等刊物。

雨   赋
刘忠信

魂;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或永和三日荡轻舟,客散江亭雨未休;燕子不归春事晚,无边丝雨细如愁……
  嗟夫!孰能无情,人非草木。乌鸦反哺,羊羔跪乳。敬畏苍天,感恩雨露。爱我中华,皇天厚土。季风气候,雨水充足,幅员辽阔,物产丰富。上下五千年,复兴展宏图。结草衔环,是以为赋。

作者简介:

刘忠信,贵州省瓮安中学高级教师,已退休。瓮安县作家协会、瓮安赋学会、瓮安县诗词楹联协会顾问。有作品发表于《黔南日报》等。

下司记
李治镇

  余暇隙时,好游下司,每有所思,感悟各异。从家行四十余里,由牂牁楼入。
  古道郁郁葱葱,碧溪河清流潺潺。两侧商铺相对,餐食驿舍,茶酒商物,无所不有。如置身逾越千年前之境也。
  前行百米,左塑石雕,虽无巍峨耸立,却精致栩栩,观者无不肃然。求教者盛览,其态正欲礼请司马相如授教也。盛览者,瓮安之文宗。千里于成都问赋司马相如,传古今之佳话。今之亦作“中国辞赋之乡”。延石桥而下,广场数亩,可纳万人,每遇节气,热闹非凡。或至上元,龙狮迎春,锣鼓喧天,漫天华彩,美不胜收。其民之乐所也。后有戏楼,高十余丈,榫卯精细,雕龙画凤,楹联匾额,篆隶楷行草,富丽堂皇而古色古香。噫吁嚱!行至后院,别有洞天,绿竹翠翠,亦有戏台,石臼天井,四水归堂。遥想当年,傅公清明时节,邀三五好友,作客于此。品新茗,听鸳鸯,谈笑间推杯换盏,若复还当时景象,乃千金不换也。神交古人,心旷神怡,不舍离之。
   恍然书声入耳,绵绵不绝,故寻声源。
   左又一石桥,过桥书声渐浓,向前行百步,至于门前,上有匾书“旗山书院”。有吟《大学》、《诗经》者,琅琅之音,不绝于耳。心之所向,下司文脉非兴于一时也。
   红色遗址,猴场会议,彪炳史册。瞻仰红色圣地,缅怀革命先烈。会址庄严俭朴,油灯碳火,感当年之坚苦。主席行居,傅家祠堂。一案一灯,定昔日战局,谱今日华章。何其壮哉!心系人民冷暖,胸装国之安危。下司何其荣光。
   今日下司,德泽福地,承历代文脉之遗韵。伟哉,曩日之功绩!而今,革命老区享誉八方!

作者简介:

李治镇,瓮安县美术家协会主席,瓮安赋学会副会长。

  乌蒙莽莽,苗岭巍巍,连省城而领市县;剑江腾腾,支流浩浩,入洞庭而汇东洋。华夏各族,共聚安邦;布依旺族,古今名扬。各省、市、区,分散居庄。属汉藏语系,邻壮傣言腔。由古“僚人”演变,源南“百越”夷乡;秦汉称“濮越”,东汉谓“僚”方。唐、宋曰“蕃蛮",元、清云“八蕃”;又称“侬家”、“布龙”、“龙人”、“土人”、“夷族”,多聚居于“夜郎”;建国定布依,至此融华纲。黔南属自治,布、苗共荣昌。族训致立于弘扬:崇高爱国之精神,坚强不屈之意志。处偏僻而勤劳,遇艰险而抗击。重情且重意,直爽而踏实。扶危济困而齐心协力,团结互助而大爱无疆;积善积德而戒骄戒躁,同舟共济而长风破浪。博文且约礼,习武以护身;击楫至中流,赤膊敢上阵。勤劳且俭朴,知恩而图报;卧薪且尝胆,百折而不挠。诚夫严父,贤妻良母。赡养长辈,不怕艰苦;教子育孙,入心入骨;以身作责,非份莫图;精明厚道,踏实简朴。繁衍荣昌而遵法守纪,通情达理且必敬必恭;待人接物而以礼待人,豪爽亲近必善待弟兄;外事应酬,而杜奢抵靡,为民办事必廉洁奉公。修宜居大方之石寨,建舒适美观之木城。依山傍水而居,遇溪搭桥而行。嵂崒而参差,龙鳞镶琉屏;凤羽嵌砖瓦,入时而遗风;朱扬显气派,稳重及巧灵;金鼓鸣溪起,萧笛动兰亭;珠旗作号令,运筹达纵横;玫瑰遍梓里,庭院显隆兴。布依俊男:雄健威武、状态魁伟;英俊潇洒、气质殊类。戴青巾、披长袍、系腰带、挂皮貂、骑骏马、赴赛会。智慧阳光而勇猛;腾蛟越浪之绝伦。布依淑女:心地善良、身姿婀娜;心灵手巧、风韵婷莎。织彩布、印蜡裳、佩银饰、作盛装、穿锦鞋、赶乡场。花容月貌而窈窕,多姿多彩之珑玲。严谨之家庭制度:父系制,威望者为族长,族内纠纷自调解,儿子长大成婚分开居,家中财产须留养老田,赡养老人同其责,安葬父母共担当。音乐舞蹈:狮舞、龙舞、织布舞;洞萧、竹萧、姊妹萧。月琴、竹琴、葫芦琴;铜鼓、唢呐、花灯曲。比喻、夸张诙谐而生动;排比、对偶古朴而精道。月月有活动,季季有赛马,节日有对歌,良期有斗牛。人山人海,不亦悦乎。茶道独特,盖世臻茗。明代作贡品,毛公赐“毛尖”,万国博览获金奖;乾隆销海外,崇祯称“鱼钩”,千秋美誉创新优。细卷曲、色绿翠、香清高,去腻消

食,抑制动脉,提神醒脑;味鲜浓、叶青嫩、质碧透,降脂减肥,生津解渴,防癌复康。乃布依养身之绝招也。食品奇特、菜肴绝妙:冷狗肉、热盐蘸、冬至冒大汗;制酸菜、馣辣糟、佳节会同胞。糯米粑、三角粽、特色技艺高。过年品尝新腊肉,来客美酒饮通宵。文艺之邦:神话、寓言均爱好,童谣、谚语皆精通。民歌、曲调之普及,口头文学之繁多。歌颂勤劳之勇敢,揭露黑暗之残暴。展望未来之光明,勾勒梦想之幻巧。题材广泛、想象丰畅,唱调优美、驰神大方,引人入胜,慷慨激昂。情歌音调活泼而动听,故事情节柔和而委婉。回味无穷,令人陶醉。豪杰荟萃,文武璀璨。西南巨儒莫友芝,精书法、通金石、名留万古;农民领袖陆瑞光,拥红军、抗蒋匪、神耀千秋。抗暴主帅杨元保,气震山河传寰宇;美女匪首程莲珍,主席赦免换新生。...... 文艺底蕴深厚,才子佳人众多。民族英雄不胜枚举,豪杰韬略难叙俱全。布依同仁,友爱益增;亲蔼相和,诙懿倍升;登高望远,自爱自尊;振鳞奋翼,广积纵横;共享甘露,榛林郁盛!《五绝》曰:凝聚各族旺,铜墙铸海疆。同心齐砥砺,华夏谱宏章。《浣溪沙》云:万里江山锦绣荣,蒸蒸日上畅无穷。莺歌燕舞乐融融。伟大民族齐奋进,振兴华夏九州同。千秋万代党旗红。其联总言:汇集中西智慧,共创宏图事业;载培世界精英,同兴伟大国家!

黔南布依族赋
陆家毅

作者简介:

陆家毅,男,布依族,中共党员,一九五六年十一月生,贵州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中学高级教师,曾任都匀市墨冲中学校长,墨冲教育站站长;退休后任都匀市老年书法、绘画、诗词、摄影研究会副会长,黔南州诗词楹联研究会会员,贵州省诗词楹联研究会会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撰写主编《墨冲教育概述》(史志)三十余万字,《登东山楼赋》(都匀东山)、《毛尖茶赋》等。

  欣闻瓮安县举办庆祝建党101周年“讴歌新时代、喜迎二十大”征文,有感瓮安县悠久之历史,深厚之文化底蕴以及新时代的精神风貌,欣然作《瓮安赋》,辞曰:
  水东瓮安,明珠璀璨。文化韵厚而广博,历史悠长且源远;钟灵毓秀福地,物华天宝家园光艳。且不说,开疆较早,殷周为且兰地;明万历年间,改土归流,瓮安始建县。更莫论,秦朝一统,设黔中郡,疆境设定雄踞黔南;大汉王朝,更且兰为牂牁郡,人文展长卷。
  岁月荏苒,时空变幻;自然艰辛,人为苦难。瓮安历史,一脉承传;盛世嘉天,黎元竞赞。朱家山森林公园赏观,心旷神怡做神仙;江界河名胜区内遍览,人随景移最感叹。乌江百里画廊开,草塘古邑区金名片。壮哉,览不尽江山三千里,赏无限风光四季艳。激越处,赞盛览问赋之才情,豪气万丈;歌瓮安赋盛世之荣,兴致无限。为“中国辞赋之乡”点赞,记“辞赋之都”洛邑之光灿。
  区区四百余年历史何长?一十九人进士及第,一百一十人高中举子,好个文兴大治更无前。最是那“辞赋问对”开先河;犹道明贵州进士第一人;更傅玉书、犹酉樵并称黔人两大诗宗,引领贵州文坛。明宣德、正统年间举人宋昂、宋昱,闻名遐迩;清代诗人犹法贤,一朝三翰林王梦旭、王梦尧、王士俊,誉冠黔南。农民义军首领何德胜,红军作家陈靖,令人垂怜。俱往矣,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红军长征四过瓮安,红色传奇续写新篇。“猴场会议”,伟大转折开前夜;结束“三人团”左倾领导,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开启了彪炳史册的新纪元。沐霞光绚丽,浴生机百变。一路征程天地宽,无限荣光新瓮安。
  改革开放始,瓮安宏图观。“五百强”进驻工业区,神来大手笔;“五个文明”齐头并进,堆起大花坛。两手弹琴大放音,主旋律引领主基调;“5531”创新社会治理,大和谐构建大平安。一产培强农业,龙头带动基地成链;二产夯实工业,园区推进效益翻番。三产多元发展,综合效应集聚明显;亚洲磷仓富庶仓,黔南瓮安艳阳天。放眼观,玩起龙灯接福禄;侧身

看,灯夹戏里笑声甜。瓮水长歌《风》、《雅》、《颂》,“搓梗仔采阿诗”快乐三百六十天。复活陶公重作记,瓮安胜似桃花源。喜中喜,天下瓮安俏黔南;乐中乐,瓮安处处焕新颜;美中美,文明践行价值观。
  幸哉!多少风流成往事,繁荣续写新诗篇。又一四百年长否?弹指一挥间,瓮安大地大巨变。再续一万年短矣!时空倒转如昨天,瓮安新姿更无前!顿慨叹,人生岁月何其短,与时俱进美瓮安!

 瓮安赋
田鑫

作者简介:

田鑫,河北省怀安县乡镇银行,辞赋爱好者,青年作家。

撞了
田德全

人物设置
群众:钱真玉
工作人员:李进满
法援律师: 陈立功
一、剧情来源
那个婆娘把我家娃娃撞了,看也不来看,我硬是想和她怼了(同归于尽)。哎!我上有老下有小,怼了又划不着(不值得)。现在医院在催费了,再不交钱就要停药了,娃儿才11岁,不可能不医呀,还得想办法,希望不要留残疾!
听说在群众工作中心三楼,那里的司法局有个法律援助中心,说是不要钱。我去找找看,这个事情浪个办哟!!
二、见面认识
钱真玉:这里是法律援助中心吗?
李进满:是的,请进,有什么事?
钱真玉:着撞了、着撞了、着撞了。
李进满:哪样撞到了?
钱真玉:我家娃娃着车撞到了。
李进满:是的,有什么事?
钱真玉:我想问个事情。
李进满:好的,没问题,请你扫一下场所码,可以吗?
钱真玉:我在下面进来的时候扫了的,走到哪里都在扫。
李进满:这还不是为了大家的安全啦嘛,“码码扫一扫,疫情哪里跑”。
钱真玉:是的,是的。

三、交流疏导
李进满:你说着撞了,是浪个回事哟?钱真玉:我家娃儿在小区里耍时,被车撞了!真是点子差,祸从天上落。李进满:娃娃有多大?钱真玉:11岁。李进满:娃娃现在怎么样?钱真玉:在医院住起的。李进满:老火不?钱真玉:肯定有点老火。李进满:住了好久的院?钱真玉:个把月了。李进满:你有开车人的信息吗?钱真玉:是个女的,她家住哪里我不晓得哟。李进满:没关系,可以查到的。钱真玉:麻烦你了。李进满:你和开车的驾驶员商量过没有?钱真玉:商量个鬼。她看都不来看一眼。!李进满:她不来看,是道德问题、是良心问题。钱真玉:我硬是想开车撞来还!李进满:她不管,你自己把娃娃护理好,到时候护理费给你。钱真玉:不是钱不钱问,关键是心头难过。李进满:她应该去看看。钱真玉:她从来没有去看过。李进满:你,我认不到,她,我也认不到,客观实际的说,交通事故的发生,绝大多数都是过失意外发生的,双方都没有恩怨情仇,对吧?钱真玉:我想不通的是,她看都不去看一眼!李进满:不要太纠结这个,关键是要把孩子的事处理好,对吧?钱真玉:那我现在该啷个办?李进满:先把孩子医治好了才是大事,你觉得呢?钱真玉:现在只有浪个了。问题是,现在受疫情影响,又没有找到钱,家里没得钱呀。李进满:没事的,慢慢想办法,打主意。钱真玉:那就谢谢你喽。
四、分析解答
李进满:当时交警出现场没有?
钱真玉:出了的。
李进满:有责任认定书吗?
钱真玉:有的。
李进满:责任认定书你带来了吗?
钱真玉:在包包头。
李进满:给我看看。
钱真玉:好的,是她的全责。

李进满:我看完了,再说嘛。
钱真玉:好的。
李进满:还好,对方的车子是投了交强险和商业险了。
钱真玉:好个鬼,医院在催交费了。
李进满:你可以通过交警部门,申请救助资金,也可以向保险公司提出申请。
钱真玉:他们不给又怎么办。
李进满:都会支付的,差的部分先垫付。医疗费可以分段起诉,也可以医疗终结后一次性起诉。
钱真玉:要准备哪些资料呢?
李进满:医院出具欠费情况,交通事故认定书以、保险公司及驾驶员和车主的身份信息情况等资料。
钱真玉:那后面的浪个办?
李进满:等娃娃出院后,提供资料,申请伤残鉴定。
钱真玉:要提供哪些资料?
李进满:病历,司法鉴定委托书。
钱真玉:到哪里鉴定。
李进满:法医司法鉴定中心。
钱真玉:要鉴定哪些内容。
李进满:一般是伤残等级鉴定;后续治疗费;营养期、护理期、误工期(简称三期鉴定)。
钱真玉:哪个的都是这样的吗?
李进满:根据案件的情况而定,案件不同,鉴定的内容也不同。比如:有的不构成伤残,就只需鉴定营养期、护理期、误工期和后续治疗费。
钱真玉:好久时候来鉴定?

李进满:有的是出院后、有的是三个月、有的是六个月。
钱真玉:我娃娃这种是好久呢?
李进满:你娃娃伤着脚的骨头了,出院后三个月就可以了
钱真玉:到时候我来找哪个?
李进满:出院了可以来法律援助中心。
钱真玉:要多少钱?
李进满:法律援助中心不要钱。
钱真玉:天下还有办事不交钱的好事!
李进满:这里不就有吗。
钱真玉:到时候,你给我办吗?
李进满:我只负责审查,你咨询的这个案件,符合法律援助。
钱真玉:浪个办理呢?
李进满:给你指派法律援助律师帮你办。
五、指派律师
钱真玉:鉴定结果出来了,是十级,现在啷个办?
李进满:好的,马上给你指派律师。陈律师,你在哪里?
陈立功:有什么事?
李进满:有个交通事故的案件,指派给你。
陈立功:好的。
李进满:当事人叫钱真玉,马上同你联系。
陈立功:好的。
钱真玉:陈律师,你在哪里。
陈立功:我在律师事务所。
钱真玉:啷个才能找到你。
陈立功:给你手机号码,你加我微信,我发定位给你。

钱真玉:好的。
李进满:联系电话和微信加了没有?
钱真玉:有了的,领导我走了哈,谢谢了。
李进满:没事,欢迎你下次再来
钱真玉:哪个还想来哟。
李进满:我是讲下次来这栋楼办事的时候,再来。
钱真玉:黑我一跳,要得嘛。再见
李进满:再见
钱真玉:律师,我是法律援助中心叫我来找你的。
陈立功:知道了。
钱真玉:我这个案件有些什么赔偿呢?
陈立功:医疗费、护理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后续治疗费、伤残赔偿金等
钱真玉:浪个多项目,我记不倒。
陈立功:这个不要你记住。
钱真玉:那啷个整。
陈立功:我帮你办,先写诉状递交法院,等立案后再开庭审理。
钱真玉:那就麻烦你喽
陈立功:不麻烦,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钱真玉:还有什么事没得。
陈立功:我看了后,如果差证据材料,我会联系你,到时候我们电话联系,微信联系也可以。
钱真玉:好的,谢谢了,我走了。嘿,现在打官司还不开钱,现在才好哟。
陈立功:是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才不开钱哟,你慢慢走哈。

六、结束感言
交通事故猛如虎,
法律援助来作主。
帮助群众解难题,
平安健康才是福。

作者简介:

田德全,男,汉族,1972年11月5日生,中共党员,贵州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毕业,现任瓮安县司法局公共法律事务管理科四级主任科员,曾在瓮安县永和镇红岩村驻村担任第一书记。创作的作品有:《不要钱的律师》、《驻村干部》、《灯更亮了》、《团结一致,共敌疫情》、《爱的电话》、《老人笑了》、《脱  了》等,部分作品在《黔南头条》、《瓮安文学》等公众号刊登;其中《不要钱的律师》在12.4法制宣传日演出、《老人笑了》在瓮安县2020年“春晖行 中国梦”春节联欢会中演出。

话说脱贫
杨天泽

杨:尊敬的各位领导
马:各位来宾
合:大家新年好!
杨:我是来自瓮安县公安局的一名特警队员,我叫杨天泽,老家东北。
马:(东北口音)哎呀我去,这么巧,我也是东北的!
杨:是吗,太巧了,我跟大家郑重的介绍一下我旁边这位,他是我老乡(马,鞠躬致意),今天我俩给大家说……
马:哎,哎,你光说老乡行么,咱俩上台了你也得抱抱我呀!
杨:抱抱你呀,没问题,抱抱你!
马:去!谁让你抱我了。
杨:那是什么呀?
马:我是让你抱抱我的名字。
杨:你早说呀,我旁边这位,姓马,叫马脸,人如其脸,人称外号大长脸。
马:去,你才大长脸。
杨:我倒想。
马:行了我也不用你介绍了,大家好来自瓮安县林业局,我叫马明赫……
杨:人称外号?
马:大长脸,去,都让你给搅和的。
杨:说实话,我们俩作为长期在瓮安工作的东北人能够参加瓮安县的春晚,是非常荣幸的。
马:没错。

杨:借此机会我祝愿大家在今后的生活里,一帆丰顺、两全其美、三羊开泰、四季发财、五福临门、六六大顺、七上八下身体健康喜气洋洋、大美瓮安再创辉煌!
马:好!好!那我就祝现场的各位吃得好、穿得好,玩得好、住得好、学习好、工作好、小孩好、大人好、老人好、一天更比一天好、一年更比一年好、好得不得了、好上加好来点掌声好不好!
杨:哎呀马哥,既然你说了这么多个好,那我也告诉你个好消息。
马:什么好消息?
杨:我听说首都就要搬到瓮安来。
马:啊?为什么?
杨:刚才你不是说了嘛,瓮安好啊!
马:噢……那我听说的可不是首都啊。
杨:不是首都?
马:不是首都!
杨:那是?
马:联合国总部。
杨:是啊,瓮安好啊,咱们瓮安这些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项建设和事业都取得了很大的突破。
马: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杨:城市建设扩大了,城市功能配套了,高速公路开通了、铁路码头建成了、村组公路全硬化了,农村经济收入高了,市场繁荣了,社会和谐了,群众的幸福指数安全感提高了。
马 :这些可都是县委县政府带给我们老百姓的福利啊!说起今年咱们瓮安的大事,脱贫攻坚就不得不提啊。
杨:就是啊,说起脱贫攻坚,那真是让我备受感动啊。群众缺少什么,有什么困难,咱们政府就给你什么,帮你解决什么。
杨:比如说你缺钱盖房子,咱们政府就有这个相关的政策帮你盖房子。

马:这个好啊。
杨:你缺钱创业,咱们政府也有相关的政策来支持你创业。
马:哦。
杨:你缺少工作,咱们政府就安排你打工就业。
马:哎,那如果你缺德呀?
杨:缺德?缺……你才缺德哟!
马:嘿嘿嘿,和你开个玩笑。你的意思是说,咱缺什么,政府就给咱带来什么!
杨:对,就是这个意思。
马:哎,那我一直缺个媳妇,你看能解决么?
杨:当然能了,帮你脱贫致富了,你有钱了,还怕找不到媳妇么?
马:你这话说的挺好。你是不知道呀。县委政府在“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决战脱贫攻坚,瓮安脱贫要在今年精准出列,先后派出了三批干部下沉驻村开展扶贫工作,那个个都是扶真贫、真扶贫,脚踏实地、真心实意地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
杨:哦,你说的这些我知道,不过,有的贫困户并不是这样,尽管我们的干部脚踏实地、真心实意地帮助了他,却总是不满意呀!
马:会有这种情况?
杨:不信你演一贫困户,我是驻村干部来扶你,看看我能不能用我的真心换来你的笑容?
马:哎,哎,你说就咱哥俩往这一站,谁是长期奋斗在前线的基层干部,谁是好吃懒做,游手好闲的代表,这还不明显么?
杨:谁好吃懒做,游手好闲!
马:我们都知道,奋斗在一线的驻村干部们,生活条件艰苦,工作任务艰巨,要是还能保养的像这位这样,那还怎么打的赢脱贫攻坚这场仗?
杨:行,那你演驻村干部,我演贫困户,行了吧?

马:早就应该这样么。
杨:那你就上当了!
马:嗯?
杨:没事没事,我准备一下。
马:我怎么感觉你是有备而来呢?
杨:(戴假发换衣服)
马:我们下乡扶贫呀,整体效果和成绩都是非常不错的,但不排除确实有个别人有钱装贫困,想占政府便宜,更有等靠要思想严重,好吃懒做,游手好闲,抓耳挠腮,抓心挠肝,啥也不干,就等着政府的帮助的人,但我相信,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一定能带领这些贫困户早日脱贫。你准备……哎呀我去,你这穿的……下面有争当贫困户杨大叔商量登场!
杨:(C哩C哩音乐跳舞)
马:下去,看你这当贫苦户了还挺光荣的呗?
杨:没有,那咱们开始呗?
马:好嘞杨大叔。(杨装睡)嘿!几点了还睡觉呢!
杨:哎呦,我小马呀,你喊什么嘛,常言说的好,人是铁,床是磁铁,根本起不来呀。其实我掐指一算,我就知道你今天要来,来块吃点好吃的。
马:哦,你还做吃的了,不容易。
杨:我这知道你要来,我又擦玻璃,又洗厕所,手都没来得及洗就给你做饭,(马呕吐)来尝尝我的手抓饼。
马:这能吃么!
杨:我这手抓饼就像臭豆腐一样,吃着臭,但闻着香啊。
马:臭豆腐是闻着臭吃着香。
杨:我这是手抓饼。马:你你……我帮扶你,人家都富起来了,你就不羡慕人家么?

杨:我羡慕有用么?(下台互动)你看这位美女穿的衣鲜亮丽,溜光水滑,双眼剥皮呀你能给我点钱花花不?还有哪位帅哥,是着装华丽神采飞扬,英俊潇洒风流倜傥,你能把房子分我一半么?马干部,我最羡慕的就是你,你能把老婆送给我么?
马:打住,不可能!你说你都穷成这样了,你就不会点挣钱的手艺?
杨:咋不会呢!我跟你说呀……(电话响)喂,打麻将呀,五块的谁玩呀,上次打二十的你还欠我好几百呢,玩什么玩,行了不跟你说了,我这边扶贫干部来了,估摸着又来钱了,回头说哈,挂了。
马:你打麻将?还二十的,我现在一天到晚为了帮扶你,都焦头烂额,忙的饭都没时间吃了,你还打麻将?
杨:你都说我现在这么穷,那必须得会手艺呀,打麻将就是我的绝活,俗话说,搏一把单车变摩托,而且,我打麻将那可是有心得的!
马:还有心得滴(模仿杨说话)?来我听听。
杨:打牌风格好,经常有人找,打牌风格丑,你来别人走。打牌打的精,说明思路清,打牌打的细,说明懂经济。打牌有怪招,说明素质高,输了不投降,竞争意识强。敢打单调牌,肯定有后台,输赢都不走,能做一把手。要说打麻将,
马:打你个大嘴巴。
杨:你打我干啥呀?
马:你这叫手艺呀,你靠这个能养家糊口么?
杨:我还会别的呀。
马:还有什么?
杨:还会斗地主,玩骰子,尤其是两只小蜜蜂。
马:小蜜蜂?
杨:这你都不懂,太奥特了,就是两只小蜜蜂呀,飞到花丛中啊,飞呀啪啪、啊啊、么么,咳咳,你咋不飞呀……

马:你飞呀,接着飞,别停。
杨:我不飞了……
马:飞!杨大叔,自从你成了我的帮扶对象,我真的那你当我的亲人来看,为了帮扶你我天天县里乡下来回跑,就是为了多给你争取点福利和就业的机会,真是皇上不急太监急,我看你家里穷,每次发工资,我是菜肉油都给你买遍了,就你那好多年没洗过的被子都是我给你换的新的,每次发工资,媳妇都问我,我的钱怎么越发越少,她还以为我在外面养小三了呢,我还跟他解释,我是在外面养汉子了!我也是人,我也有家庭,为了帮扶你我多长时间没回过家了,我顶了多大的压力,你竟然一点都不求上进,天天还有心思打麻将……杨大叔你真是太让我失望了。
杨:小马!对不起,都怪我,我活了这么大岁数真是太不懂事了。
马:杨大叔,我是真心的想要帮助你,不管有什么困难,政府会帮你解决的,我相信咱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但前提是你要有脱贫的决心,不管到什么时候你都是我的杨大叔,咱们永远都是一家人,振作起来,好么(煽情的)?
杨:(打自己大嘴巴,马拦住)都怪我,对不起小马,是我给政府添麻烦了,给你也添麻烦了!今天我在这里保证,我一定改掉身上所有不好的习惯,再也不赌博了,我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请大家为我见证,同时我也要感谢县领导对我关心,感谢小马对我的帮助,同时也要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人,谢谢你们!(鞠躬)

作者简介:

杨天泽,中共党员,瓮安县公安局团支部书记,瓮安县平定营镇三合村驻村书记,瓮安县曲艺协会理事,2021年被瓮安县平定营镇评为乡村振兴优秀个人。2018年瓮安县春节联欢晚会上共同创作并表演相声《话说脱贫》。2021年为瓮水长歌乡村行共同创作相声《建党百年我骄傲》,并在州、县各地进行巡演。

人物设置:兰兰、桂花、王伯妈
兰兰:(自言自语地说)今年政府免费发的黄豆种,种出来的黄豆看到起好安逸,大颗大颗的,我今天就用这个新黄豆推点豆花看一下可以不。(揭开锅盖)哎呀,好安逸呀,白白嫩嫩的豆花,啷个大一锅,给寨上这几家,一家舀一钵,让大家都尝一下这个新推的豆花,先舀一钵给王伯妈家送去。(兰兰端着一碗鲜豆花急匆匆地来到王伯妈家门口)王伯妈,在家没有?我给你端碗豆花来,王伯妈?王伯妈?在家没有?啷个没听到人答应,大早上的也不可能这哈还在睡觉噻,喊也喊不答应,这个老人家去哪里了哦!我打个电话问哈。(说着兰兰掏出手机拨打电话,电话那头传来“您拨打的电话已关机,请稍后再拨”)拐了!电话打不通,会不会是出哪样事了,等我打个电话给桂花。(兰兰再次拨打电话,待电话接通后)“喂,桂花你在家没有,快来王伯妈家一趟,我有急事找你,电话里面也说不清楚。” 
桂花:这个兰兰电话挂得还快!(桂花一路小跑)兰兰你找我有哪样事,火急火燎的。
兰兰:桂花我给你讲,今天我推了一锅豆花,我说一家舀一钵尝一下,我就先给王伯妈端来,我在她家门口喊来喊去都没听到答应,我怕她出了什么事,就打电话喊你一起来看看,你是联户长,你看怎么办,要不要报警?
桂花:兰兰你看你这个急性子就是改不了,我们应该先问清楚再说,王伯妈会不会去哪家摆家去啦,我昨天晚上还陪她摆龙门阵,你说报警,要是她在哪里玩,报警就会把小事都弄大了。
兰:要得。那我们给王伯妈家姑娘打个电话问一下,她姑娘有可能知道她去哪里了。
桂花:兰兰我们暂时不忙给王伯妈家姑娘打电话,她家姑娘这次来接王大伯和王伯妈去她家玩,王伯妈晕车不去,王大伯又放心不下也说不去。我给王大伯说让他放心去他家姑娘家玩哈,我每天都会来看哈王伯妈,现在我们乃样情况都不清楚就给他们打电话,他们晓得了也是干着急。

吃水不忘挖井人
张远琴

兰兰:桂花那你说啷个办嘛,急死个人哟!
桂花:我们两个分头去问一下,看有哪个看见过王伯妈没有。
兰兰:桂花你听,好像有人在唱歌。(说着一阵歌声传来…)
喜迎(哪个)党的二十大,闪悠悠哟喂
佳音(哪个)传遍千万家舍,茅草么笑盈盈
昂首(哪个)阔步闯新路.闪悠悠哟喂
举国(哪个)上下乐开花舍,哎…哎.茅草么笑盈盈
桂花和兰兰(同时喊出来):是王伯妈!(说完快步跑出去)
兰兰:王伯妈你去哪里来,我们正准备出去找你,喊你喊不答应,打你电话也关机。
王伯妈:我的电话没得电啦,你们怕还以为我死在家头啦?我去县城来。
桂花:你不是晕车吗?你坐的哪样车去的呀?
王伯妈:我坐我开的11路,我怕太阳大,天刚亮,我就走路去的,现在刚走转来。
桂花:王伯妈,现在交通方便,每天都有人拉东西来卖,你真的是找不到事情做,还去县城买乃样不是?
王伯妈:可以说我买的东西,下乡来卖货的车,绝对没得卖。
兰兰:哪个车都没得卖,说得硬是像最世上买不出的白斑鸠一样!
王伯妈:不是说吹的话,就是没得,今天我去县城带回来一件很重要的东西。
桂花:王伯妈,那你买的是哪样重要的东西。
王伯妈:锦旗!
兰兰:走啷个远的路就为了买锦旗,你是不是脑壳烧糊涂喽!
王伯妈:我哪里发烧哦,我脑壳清醒得很,就是要买锦旗!
桂花:王伯妈你给我们讲一下,你买锦旗来做哪样?

王伯妈:做哪样?这是要送给脱贫攻坚工作队的。
桂花:脱贫攻坚已经结束了,现在是乡村振兴啦!
王伯妈:我晓得我晓得!你们晓得这个水是哪个给我们从水库安到一家一户的呀?是脱贫攻坚工作队!我给你们讲嘛,我们寨上的这口水井一到天干就只有丝线哪大点冒出来。一晚上只能舀两桶水,你们年轻人还可以去湾湾头挑水吃,我们年纪大的腿脚不方便,又不好意思老是麻烦你们,只能晚上去舀点水。一晚上为舀两桶水一个负责照亮,一个负责舀水,瞌睡也得不到睡。洗脸洗菜的水还要留起喂猪。后来还是脱贫工坚工作队,来把水库的水引下来,安到每家每户。现在不用担心没得水用,也不像以前天干半夜还要起来舀水了。他们还给我们每家院坝里安上路灯,晚上摆家也不怕看不到路了!这面锦旗是你们王大伯,上个星期去订做的,他去姑娘家玩,这个星期安排我一定要去拿,所以今天天一亮我就走路去县城拿回来,只有等把这个锦旗送到脱贫攻坚工作队的手里,我们心里面才踏实,就算是死了,眼睛都闭得紧紧的。你王大伯说,我们现在有水吃,有电照。每个月有养老金领,生病有医保,要感谢国家感谢党,感谢脱贫攻坚工作队。
兰兰:王伯妈,你把锦旗拿出来给我们看一下,可以不?
王伯妈:(从背兜里小心地拿出锦旗打开)桂花和兰兰(同时念到锦旗上的文字):“吃水不忘挖井人, 脱贫攻坚为百姓。”
桂花:伯妈还是你们老人家想得到,那你们准备哪时候送呀?
王伯妈:我还没想好呢。
桂花:王伯妈我有个想法,我们在今年二十大召开的时候,喊上我们社区的腰鼓队,敲锣打鼓地去送,你看可以不?
王伯妈:要得要得!兰兰你觉得呢?兰兰:可以可以,哎呀!那我现在要去送!
桂花:你送哪样?莫非你这个急性子现在就要去送锦旗?
兰兰:(边走边说)我现在先去给大家送豆花,再给大家说说,今年二十大召开的吋候,我们大家一起去送锦旗这件事。

合唱:吃水(哪个)不忘挖井人,闪悠悠哟喂。干部(哪个)打开致富门,茅草么笑盈盈。撸起(哪个)袖子加油干.闪悠悠哟喂。乡村(哪个)振兴大飞腾舍,哎…哎.茅草么笑盈盈

作者简介:

张远琴,女,中共党员,瓮安县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瓮安县白水河社区文联副主席,2021年被瓮安县委、政府评为“瓮安县乡土人才”、2021年获得瓮安县“文艺振兴乡村文艺创作先进个人”,撰写小品作品《榜上有名》在《瓮水长歌》杂志刊发,并在县、镇、村(社区)演出。

千年古邑十二塘
徐伟益

草塘
千年古邑数草塘,逢申赶场叫猴场。
市场繁荣生意好,黔中美称小贵阳。
牛王塘
樱花坡旁牛王塘,牛王菩萨供庙房。
吃饭方知牛辛苦,保佑子孙福寿长。
龙见塘
下司街旁龙见塘,宏伟建筑立两旁。
青石铺道红灯照,耀眼排坊迎朝阳。
马露塘
四季花海马露塘,百花盛开歌声扬。
花开烂漫迎盛世,同步小康幸福长。
叶家塘
下司水库叶家塘,人畜饮水栽插忙。
环境优静碧波荡,辞赋之乡美名扬。
普安塘
桶井湾旁普安塘,接待中心东南旁。
兴修水利奢香率,普天安享福绵长。
天心塘
王家冲乃天心塘,公墓祭祀哭断肠。
天地良心扬正气,弘扬美德铸辉煌。

珍珠塘
金竹校旁珍珠塘,烂田齐腰抗旱强。
串串水泡珍珠大,地下冒水耕田忙。
龙马塘
双水井旁龙马塘,龙腾马落塘脚旁。
龙马传说今犹在,龙马呈现颂吉祥。
赎珠塘
木瓜河上赎珠塘,明代刘氏淑贞忙。
兴修水渠积水就,赐名赎珠水源长。
莲花塘
草中下边莲花塘,阿弥陀佛石碑旁。
塘中莲花朵朵现,乡愁记忆美名扬。
金竹塘
金竹水名金竹塘,三根银杉立塘旁。
草塘河水发源地,润育子孙渊源长。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徐伟益,瓮安县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猴场镇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瓮安文艺界
2022年10—12月动态信息

10月2日,贵州瓮安.乌江摄影家协会张岳 、邓丽梅、于春江、吴才琴的作品在黔南州举办的线上“迎国庆、庆丰收、喜迎二十大摄影展“中入展;贵州瓮安.乌江摄影家协会张岳、文慧、马红、王昱、陈卓、杨德康的作品在黔南州抗疫专题摄影作品展中入展;
贵州瓮安.乌江摄影家协会于文在黔南州《黔茶文化》第二季摄影比赛中作品《采茶时节》获一等奖;《美丽茶山》、《茶园春色》获优秀奖。
10月10日,瓮安县【喜迎二十大 礼赞新时代】书法作品展。
10月12日,《黔山秀水》第三季摄影瓮安·乌江摄影家协会张岳、 于文、王殿生、王昱、冯颖5名会员纷纷获奖。据悉,本次季赛全州共评出26副等级优秀作品,其中瓮安7幅作品获奖。三等奖冯颖《水头坝农村新貌》,优秀奖张岳《清水河大桥》、 于文《梦幻乌江》、王殿生《茶路》、王殿生《港韵》、王昱《希望的田野》、冯颖《乌江孙家渡流域》。
10月12日,瓮安县【喜迎二十大 礼赞新时代】美术作品展。
10月14日,瓮安县【喜迎二十大 礼赞新时代】专题朗诵。
10月15日,瓮安县【喜迎二十大 礼赞新时代】摄影作品展。
10月18日,瓮安县书法家协会、瓮安县老年书画摄影研究会会员余光泉、潘光华、袁仲其、陈延合、黄顺发、向祖才、秦民贵、夏崇伟、宋锡祥的书法、美术作品在《黔南日报》——《文化视野》栏刊登。
11月1日,贵州省书法家协会宣布第七届专业委员会及委员名单,瓮安县书法家协会2人入选、协会顾问3人列席。
瓮安县书法家协会顾问冯泽松任刻字硬笔与综合材料创作委员会主任;
瓮安县书法家协会顾问夏仕勇任行书委员会副主任;
瓮安县书法家协会顾问吴应祥任篆刻委员会副主任;
瓮安县书法家协会主席左光春任新文艺群体委员会委员;
瓮安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王毅任楷书委员会委员。
11月18日,由黔南州文化广电和旅游局、黔南州民间文艺家协会、瓮安县文联联合组织的“黔南州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暨‘文艺助力旅游发展专项行动’民间文艺培训班”在瓮安县猴场镇下司社区举行。

11月22日,由瓮安县文联、瓮安县猴场镇人民政府联合组织开展的“四世同堂”、“五代同堂”书法作品赠送活动走进瓮安县猴场镇下司社区,为瓮安县猴场镇下司社区54户“四世同堂”、“五代同堂”家庭赠送了书法作品。
11月30日,黔南州摄影家协会会员、瓮安·乌江摄影家协会会员刘德权作品《夕照白茶茶园》入展“讴歌新时代·迈进新征程”——黔像记忆·第14届贵州省摄影艺术展【专题类】。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贵州省摄影家协会会员、黔南州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瓮安·乌江摄影家协会主席文慧被贵州省摄影家协会评为2021年度优秀会员。作品《美丽的杉木湖》在“匀影杯——逛秦汉影视城,游都匀杉木湖”摄影比赛中获“三等奖”。
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贵州省摄影家协会会员、瓮安·乌江摄影家协会会员毛锐作品《挥桨斩浪》在国防邮电系统职工喜迎二十大摄影比赛中获“二等奖”。作品《旧貌换新颜》《当5A景区 遇上5G高速网络》入选“沿着邮路看中国 数智移动耀神州”大型影像作品线上征集活动。
瓮安县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谢飞创意设计作品《猴场镇红色旅游品牌形象》入围黔南州首届文旅创意设计大赛【“黔南有意”文化创意类】。
12月7日下午,《瓮安县文联志》志稿终审座谈会在县政府大楼C1会议室举行。
12月26日,瓮安县作协顾问、瓮安赋学会顾问刘忠信楹联作品在由贵州广电网络公司、贵州省书法家协会联合主办的“开心写在脸上 幸福挂在门上”春联征集活动中获“三等奖”。
瓮安县书协顾问周双林诗词作品《为祖国歌唱》在由贵州省卫生健康委(省老龄办)、贵州省民政厅、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贵州老年大学、贵州广播
电视台联合主办的2022年贵州省老年诗词书画摄影大赛中获诗词类“一等奖”,篆刻作品《刻石二十大报告金句》获书法类“二等奖”。
瓮安·乌江摄影家协会会员刘正明摄影作品《茶海晨曦》在由贵州省卫生健康委(省老龄办)、贵州省民政厅、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贵州老年大学、贵州广播电视台联合主办的2022年贵州省老年诗词书画摄影大赛中获“二等奖”。
12月29日,瓮安县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瓮安县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谢飞设计的武汉大学130周年校庆标识被采用,在武汉大学130周年校庆启动仪式上正式发布。

《瓮水长歌》征稿启事

《瓮水长歌》面向广大文学爱好者热诚征稿。具体栏目及要求如下:
一、百年华诞
歌唱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记录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光辉历程。
二、乡村振兴
 紧紧围绕“十四五”规划,记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中的感人故事,迈步新生活,奋进新时代,反映乡村振兴新变化。
三、小说长廊
准确把握新时代,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敏锐洞察、用心塑造、细致刻画,讴歌在乡村振兴、改革法治、建设家乡、民族振兴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书写经济社会发展史诗。
 四、散文天地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厚德、崇文、宽容、致远”瓮安城市精神,谈身边人, 记身边事,写身边景,关注社会、反映民生,字字句句讴歌真善美,点点滴滴皆可入文章。
  五、诗情画意
  聆听时代脉搏,体察内心世界,以准确客观、凝练形象、激荡跳跃、声韵和谐、富有哲理的语言,表达新时代人们的使命、志向和愿望,抒发真情实感,建构情感归宿。
六、辞赋之乡
 瓮安是“中国辞赋之乡”。建设盛览故里弘扬问学精神,人人有责。立足传统、与时俱进方能推陈出新、薪火相传,繁荣发展辞赋文化,让文脉血脉连绵永续。
七、花竹苑谈
 不一样的视角,不一样的世界。寻找文学与生活的视点,深人观察、细心体会、理性剖析,对源于生活的文学和文学中的生活进行解读,以朴实的语言、理性的哲思、博大的胸怀拥抱世界。

 八、青年风采 
  走进青年生活,感受火热青春。积极引导、鼓励、支持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珍爱自我、关爱他人、热爱国家,唱响既充满青春活力又紧随时代主流的青春之歌。
    九、民风民俗
  传承优良习俗,弘扬时代新风。深入挖掘龙狮、灯夹戏、搓梗仔采阿诗、本地调等瓮安本土文化,深人乡间村落、古镇小巷收集记录民族民间习俗,开启寻根之旅,留住乡愁记忆。
  十、歌声飞扬
  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以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语言,用既传统又现代的山歌等艺术形式,描写人民大众的日常生活,表达广大群众的思想感情和普遍愿望。
  十一、八面来风
  秉承“文学存在于需要、传播和分享”的创作理念,吸引外地作家游瓮安、看瓮安、写瓮安,从不同角度发现“千年古邑、红色瓮安”不同的美。
  温馨提示:
  投稿时,请附上作者简介,并注明工作单位(或就读学校)、联系电话、通讯地址、邮政编码、电子邮箱等基本信息,一律以电子文档形式发送至指定邮箱,来稿不退,请自留底稿。以作品质量发放稿酬。来稿文责自负,稿件内容不得抄袭,凡因抄袭涉及版权纠纷的,相应责任由作者自负。
  投稿地址:瓮安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瓮安县河西新区政府大楼A区506室)
  投稿邮箱:wscgbjb@126.com
  联系电话:0854-2918170;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