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方圆荟_第三期

其他分类其他2024-08-30
155

方圆荟

总第三期

文荟

宜昌市伍家岗区实验中小学

《方圆荟》编辑部
编 委 会:教导处
总 编:佟庆华 
主 编:覃婷
责任编辑:陈妍
执行编辑:何念念
校对:二年级语文组

宜昌市伍家岗区实验中小学
地址:宜昌市伍家岗区文荟路10号
电话:0717-6578056

方,是规矩,是坚守;圆,是通达,是智慧。方圆之道既是规圆矩方,守正创新的治学之道;也是外圆内方,刚柔并济的为人之道;更是思圆行方,履践致远的处世之道。创办于2023年9月的宜昌市伍家岗区实验中小学正是秉持天圆地方人中央,上善若水任方圆的办学理念在教育的星河中撑一支长篙,向更深远处漫溯。
“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正是因为“知困”“知不足”,便会有了反省、总结、探寻;进而有了交流、碰撞、升华。而《方圆荟》正是这样一个文思荟萃、思想交汇的平台,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可以在这里流泻思想的清泉,论道方圆。《方圆荟》虽只是一本电子小册,但它也许会成为某位老师的一扇窗,得以窥见教育的精髓;也许会成为某名学生的一道门,得以通达更远处的人生驿站。
教育的星河浩瀚,《方圆荟》如同一叶小舟,承载着实验中小学人的坚守和信仰去探寻那更深远处的璀璨前方。

前言

preface

contents

目录

01

[寻影撷芳]

探索“生动课堂” 绽放教研之花——章巧慧/06
以“生”为本,让课堂“动”起来——谢畔迪/08
且行且思,且悟且进——蔡涵/10
生动课堂听课感悟——杨苓/12
深耕勤勉助生动——龚洺/14
“深耕课堂,知行合一  学且悟,知并行——祁琳琳/16

生动才能“生”动——杨晓莹/18
生动课堂的那些事儿 ——刘志强/20
“教研学”三维聚焦 示范引领聚力共奋进
基于实验中小学“生动课堂”的行与思——黄非飞/22
“教为生动,学为主动” 的美术课堂——郑朝阳/26
构建生动课堂:探索实现核心素养目标的有效途径——陈妍/28

02

[思悟笃行]

初探生动课堂 寻成长之路——陈鑫/32
行而不辍 追光不止--浅谈我对“生动课堂“的理解——王莉/34
文用巧来教,字在乐中学——赵露/36
生动课堂之我做、我见、我思——代舒雅/38
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张世杰/42
”生动课堂“如何”生动“——徐思敏/44
行远自迩 笃行不怠——“生动课堂”的行与思
——徐岚/46
生动课堂之我做、我见、我思——黎炫炫/48

03

[咀嚼英华]

基于核心素养,构建生动课堂——张晓凤/50
《生动课堂》观课有感——谭佳明/52
课堂因“人”而生动—艾蝶/54
灵动课堂,让孩子启智增慧——马骁/56 

方圆荟

总第二期

探索“生动课堂” 绽放教研之花

今年3月,宜昌市教育局基于我市当前教学现状提出建设“生动课堂”,市教育局局长邓玉华在关于“生动课堂”的阐释中提到,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动”,具有“价值驱动、内容联动、思维触动、学习主动”四个基本特征。在区教育局与学校领导的安排部署下,我校积极探索“生动课堂”建设有效路径与策略方法,在教联体“生动课堂”示范课展示活动中,语文学科特邀隆中路小学张晓丹老师执教《荷叶圆圆》,一年级语文组围绕《动物儿歌》进行同课异构也各具特色。通过对这两篇课文的教学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了生动课堂的魅力,同时也有了更多的理解。
首先,“生动课堂”应该是充满趣味的。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他们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只有有趣的事物才能吸引他们的目光。在张晓丹老师的课堂上,她以荷叶和荷花为道具,让孩子们仿佛置身于美丽的荷塘之中。这样的情境创设,不仅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还能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课堂上,她还采用了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同学们分别扮演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通过表演来体会课文中各个角色的感受和心情。孩子们在表演的过程中,非常投入,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这种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生动课堂”应该是充分互动的。生动课堂离不开互动体验,要让同学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问、发言、小组讨论,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陈鑫老师在执教《动物儿歌》的过程中,将不同的形声字装进信封,让同学们自主合作去猜和认,在讨论中交流自己对形声字的理解和感受,不仅能更好地理解知识,也学会了倾听和表达,培养了合作意识、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王莉老师的课堂上,引导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模仿着动物的动作,课堂氛围也十分活跃。低年级的课堂上,我们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如猜谜语、词语接龙等游戏,让同学们充分参与到游戏中,在游戏中巩固知识。
再者,“生动课堂”应该是贴近生活的。语文源于生活,我们也应该将生活中的元素引入课堂,让孩子们感受到语文的实用性。比如,多位老师在课件中展现出来的,通过观察身边的事物来学习汉字,用生活中的情景来练习口语表达等。当学习内容与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情境和兴趣相关时,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知识,使他们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同时,贴近生活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和情境相结合,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内容,从而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最后,“生动课堂”应该是富有情感的。一方面是教学上,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孩子们的情感和价值观。如在教授《动物儿歌》时,告诉孩子们要爱护动物,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在教授《荷叶圆圆》时,引导孩子们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通过情感渗透,提高了语文素养的同时,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价值观。另一方面是教师对待学生,要眼里有学生,关心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和进步,用爱去感染他们,让他们在温暖的氛围中学习,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体会到各种美好的情感。
      课堂教学从教中心到学中心走过了一条跌宕起伏的不平凡道路,建设“生动课堂”是推进“新课改”的主要举措,是建好“实验区”的重要抓手,是实现“高质量”的有力支撑。教研不断,学习不止,相信在大家共同探讨下,用心去打造每一堂课,让课堂充满趣味、互动和情感,我们会打造更优秀的“生动课堂”,绽放更美丽的教研之花。
(一语组 章巧慧)

方圆荟

总第二期

以“生”为本,让课堂“动”起来

如何让学生从被动听到主动学,让课堂鲜活灵动?今年3月,一场以让课堂形式“生动”,学习“主动”为特色的“生动课堂”教学大赛在宜昌市中小学全面拉开帷幕,通过聆听各位优秀老师的课,让我对“生动课堂”这一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下面,浅谈一点我的想法。
“生动课堂”即是让“学生”动起来,全员参与到课堂中去。
张晓丹老师执教的《荷叶圆圆》一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摇篮”“停机坪”“亮晶晶”等词语的意思。通过想象画面、动作演示等方法让孩子们了解“躺”“立”“展开”等词语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语言表达的魅力。同时用丰富多彩的评价,温柔如诗的语言,生动浪漫的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了课堂,让我们领略到了生动课堂的精髓。课堂上,同学们兴致高涨,一个个都化作了课文里的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
朱老师执教的《中国美食》这一课,目标设置明确,用中华小厨神的生动形象带领大家进行一系列教学活动,教学过程紧凑,几个任务活动非常有效。深入研究了教材,对整个大单元的任务群做了仔细地研究剖析。课堂上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让孩子们对中国的传统美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归类识字,随文识字,字理识字等教学方法,让孩子们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在学习本课生字的基础上,还拓展了生活中常用的汉字,真正做到了学习和生活的融会贯通。

在教学时,如何做到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生动”起来?
课堂是师生互动、对话交流的场所,是生命绽放的平台。一节好课让师生共鸣,回味无穷;一节好课让师生互助,合作共赢;一节好课让师生受益,越咀越香。我认为好课堂应该具备“三情四有”,达到情感与知识交融的效果。
“三情”之一:激情。课堂教学需要教师有激情,否则整个课堂死气沉沉,学生昏昏欲睡、无动于衷,还谈什么教学效果!教师的激情影响着学生的精神状态,教师充满激情,学生才会有激情。只有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他们的思维和创意才会被激发出来,才会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与老师积极互动,让整个课堂充满激情!
“三情”之二:真情。课堂是师生平等对话,相互交流的场所。课堂中教师真诚的赞美、鼓励微笑、富有感染力的语言等都深深地影响着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去爱学生”。爱学生的关键就在于用真情走近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对学生付出投入和尊重,接纳学生的需要,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责任心,爱护每一个学生。课堂中老师用真心真情与学生对话,带着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学生才能在真情实意的交流中进行思维的碰撞。
“三情”之三:共情。“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学过程就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对话,在教学中,师生能够理解对方的想法和感受、双向互动,找到情感的共鸣点,这才是有效的共情。否则只有教师或者学生单方面的共情,就会造成另一方的无动于衷,达不到和谐共情的状态。
课堂教学除了有以上“三情”,还需具备 “四有”。
一有意思。学生都喜欢有意思的课堂,这样的课堂充满乐趣,灵动活泼:或是教学语言风趣幽默,或是教学内容引人入胜,或是教学手段创新多变等等,让整个课堂生机盎然、妙趣横生、意犹未尽。
二有意义。有意义的课堂传达出来的是教学的目的。我们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要教学生追求真善美,也要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还要教学生塑造健康的体魄……总之,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让课堂教学有意义。
三有效果。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学有所获。学生通过课堂互动学习,能够掌握课堂教学内容,达到知识内化和情感共鸣的效果。
四有效率。有效率和有效果是对应的。我们都希望投入最少但收获最多,每个学生在课堂中都能够有所收获。在教学中,我们也追求课堂教学效率,希望通过精心组织的课堂教学活动、教学策略不断优化教学,追求更有品质的教学!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战场,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三情四有”,打造“濡养启智”的课堂,以情促知、以知启智, 从而实现‘以“生”为本,让课堂“动”起来’这一目标。
(一语组 谢畔迪)

方圆荟

总第二期

且行且思,且悟且进
——生动课堂之所感

今年宜昌市教育局在全市推行“生动课堂”,提出了“四动”特征和“八有”标准。这一新的课堂样态进入各所学校,伍家岗区实验中小学也开展了一系列教研活动,积极的实践生动课堂。生动课堂不是单指某一节课是否生动,这是对常态课堂的总体要求。从教学设计、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环节、课堂评价、反思与改进等方面着手,让课堂教学的贯通性、预设性得到充分彰显,把“教学评一致性”的要求落实到每一节课,让目标和方法的力量为思维的活跃做功,培育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让自我生成成为课堂常态。在听课过程中,我总结和反思自己的教学常态,在这里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激发学习积极性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施效率的敲门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要掌握某种知识技能,兴趣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我们要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实际,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来。例如,朱静雯老师在讲解《中国美食》时,在学生通过预习已对课文有基本掌握的基础上,不采取平铺直叙的方式,而是从激发兴趣的方式入手,从孩子们喜欢的美食入手,设置中华小厨神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在介绍菜名的环节,利用说贯口的方式让孩子们积极尝试,主动地沉浸在课堂情境中。

二、下功夫在备课上是使课堂活跃起来的压舱石
教师只有课前备好课,上课才能更好地去调节学生的状态,才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备好教材是教学的基础,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是取得教学效果的前提,抓住课文的难点,设计的形式,注重问题处理方式多样化,使得语文课堂丰富有趣。备好学生是关键,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因此,教师在备课的同时,要掌握每个学生的认识特点,知识储备和兴趣、动机、情感状况等,掌握了情况,才好因材施教。尤其要注意问题设置的艺术,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不同难度的问题,使学生都能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自信,从而对语文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
三、创新教学教法是活跃课堂氛围的点金石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说的是,教学的法则、规律是比较稳定的,而教学的具体方法是随机应变的。第一,确定教学方法要根据教学目的。方法选用得当才能实现教学目的,提高课堂效率。第二,选择教法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活动总是与教学对象密切相关。不同的对象,教学方法自然不同。第三,选择教法要根据教师本人的风格。不同教师的素养、气质、个性、专长都不一样,教学风格各异。
综上,当今语文教学,面临看许多急需解决和突破的问题,生动课堂给我们广大语文老师提供了广阔的探究领域。只有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学习新的理论,补充新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勤于实践总结,勤于反思修正,才能在提高语文课堂教学上向前迈出一大步。
(一语组 蔡涵)

方圆荟

总第二期

随着“生动课堂”活动的开展,一堂堂精彩纷呈的课程如雨后春笋般一一呈现在大家的面前,给我们这些新手老师指引了新的方向。在观摩这些优秀教师上课之前,我粗略的以为“生动课堂”就是让课堂生动起来,让教学内容有趣起来,让课堂氛围活泼起来……可是在听了一些示范课以后,我意识到自己的想法还是太肤浅了。
从《红楼春趣》到《促织》,在这两篇高年级的语文课堂中我看到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仅从课文内容出发,还加入了阅读链接进行对比阅读,并鼓励学生将文本特点用思维导图或表格大胆呈现出来,带领学生由文本特点破解阅读方法,最后运用方法,初步品读主人公形象,古典名著所蕴含的文学魅力便呼之欲出。整个教学过程,内容环环相扣,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是基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难度设置恰到好处,既能让学生在回答问题中获得成就感、激发学习兴趣,又能在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以后获得新的知识生动课堂让学生的脑袋“转了起来”、思维“动了起来”,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而这样成功的课堂教学,离不开老师充足的课前准备。特别是高年级的课文,涉及到古典文学,古汉语和现代汉语存在巨大差异,老师们不仅要让学生读懂文章内容,还要理解文章背后更深层次的含义,如何才能让学生突破这个难点呢?这往往要联系作者的时代背景、历史背景和当时的人文思潮等等。如何把这些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接受的知识,这又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性知识。知识的海洋是无边无际的,我们的学习也是永不停止的,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才能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才能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正如有一位专家所说“我们不能用过去的知识,去教现在的学生,让他们去面对将来的世界。”
教师要上好课必须先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样样不能少,把课堂上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充分预设,做好准备,才能在遇到问题时,不慌不忙地应对。这让我想到了自己在上《中国美食》这篇课文时遇到的窘境。本来这是一篇集体备课的课文,在年级组成员共同的努力下,我们进行了充分的备课,而且我还观摩了朱静雯老师上的示范课,覃校也对这堂课的导入环节给了非常好的指导意见——提问学生最喜爱的美食是什么,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并引出课题:刚才同学们说的这些美食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中国美食。当我自信满满的来到班上开始新课并提出问题时,同学们的回答却给了我当头一棒,他们最喜爱的美食是“汉堡包”、“披萨”

生动课堂听课感悟

这些答案让我始料未及,一时间我“竟无语凝噎”,这也算是给我了一个深刻的教训。再好的教学设计也不能照搬照抄,一定要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以后,再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适当的调整,同时,做好充分的预设,也能让自己更从容的应对课堂上出现的各种情况。每个班的班级特征和学生构成不一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爱好也不一样,教师上课前一定要充分了解学生,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除了完成课本知识的讲解,在一堂课的最后,还可以留一点时间去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打开思维。比如佟校长在讲完“角”这个知识点以后,给学生留了一个思考题:把一张正方形的纸,撕掉一个角以后还剩几个角。很显然,这个题的答案并不是唯一的,这是一道开放性非常强的题,不仅需要用到刚刚学习的知识,还要在实践过程中尝试各种可能,非常具有典型性和启发性,兼顾了基础知识、技能和发展能力,学生的探究能力、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锻炼,在实际练习中,学生学会了学以致用。在我看来,生动课堂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情感、思维与创造力的激荡与交融。这样的课堂,如同一片生机勃勃的森林,充满了生命力和活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之路。
总之,这次的生动课堂活动让我受益匪浅,高山仰止,方知才疏,三人同行,觉左右为师。生动课堂,老师不再只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和朋友。学生也不再是被动接受者,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感受。生动课堂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追求,它需要我们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水平,用心去设计每一堂课,用爱去呵护每一个学生。同时,也需要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去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打造这样一个充满活力、激情与智慧的课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这里茁壮成长!
(二语组 杨苓)

方圆荟

总第二期

深耕勤勉助生动
                                ——“生动课堂”示范课活动反思

4月18日,我校开展了教联体“生动课堂”示范课展示活动。很幸运地观摩了隆中路小学张晓丹老师带来的一年级散文诗《荷叶圆圆》和本校青年教师朱静雯老师带来的二年级图文识字课《中国美食》。
张晓丹老师用生动自然的朗读、恰当而丰富的评价以及紧凑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在语境中感受语言的魅力,同时用丰富有趣的直观道具,提升学习趣味性,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做“点”,学生做“面”,学生动起来了,课堂也生动了起来。
朱静雯老师紧扣教学目标,以传统文化为主题,指向汉字文化的渗透,课堂教学中有食材和烹饪方式的自主学习,也有教师引导下对美食烹饪方式对比的深度思考,五个教学环节指向一个最终的教学目标,即通过多样烹饪方式了解多样烹饪美食,达到浸润中华传统文化、滋生爱国情怀的目标。
何为生动课堂?我们不妨先从生动课堂评价标准进行解读。生动的课堂要指向价值驱动,要关注到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准确性,如低年段教学要紧扣识字写字任务这一教学重点,新课标也指出,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每个课堂十分钟写字任务要贯穿始终;生动的课堂要指向内容联动,如内容紧扣生活实践,关注到学生的生活实际,如生活在江南水乡的学生,对长江的涌动、荷花的观察较多,但白杨树、雪松等远离南方学生,需要借助多媒体等丰富的工具引导学生理解体会;生动的课堂还要指向思维触动,触动即启发,要直达学生的心灵,如优美的朗读示范、有趣味性的课堂情境;生动的课堂更要指向学习主动。我们常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个人主观能动性对学习的成效起着决定性作用。一堂生动有趣的课堂就离不开学生的积极主动学习。学生在高度参与的情况下深耕思维,在阅读交流中及时生成良好行为。学中入心了,自然生动。
 当然,生动的课堂一定不是指某一节课是否生动,是对我们新时代新环境下常态课堂的总体要求,也是我们青年教师追求的目标。
教育的本质是人点亮人,教育者是促进者,想要收获生动的课堂,离不开老师的深耕勤勉,在深耕勤勉中逐渐对教学有更深刻的理解。但深耕离不开教师在常规学习中对自己的严格要求。

用扎实的基础和学识来进行教学,一步一个脚印,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追求。犹记新入校时的教学,在课堂上常以自己的的教学设计来推动学生的学习,忽视了学生提出的问题,甚至还在一节公开课上因学生的回答非我预料的结果,现场给他进行了拨正。这其实是一种预设不足师做主体的表现。记得覃校曾说:“一堂课要上好,一定要做充分充足的预设,要不吝自己的角色转化,多站着学生的角度思考,就能随机应变,并能给学生有效的评价指导”。我们在教,我们也是在学。所以,深耕勤勉,在备课环节一定要做好充足的预设和丰富的评价指向。除此,还需要有具体明确的目标、突出重点的教学内容、层层递进的教学过程、结构清晰的板书设计。这是追求生动课堂首先要做好的准备工作。
深根勤勉,还离不开教学过程中紧扣基础,紧抓细节。细节决定成败。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传递了我们诸多经验,如从“写“入手,你不能只站在讲台上”发号施令“,站等他们写完,你得走下讲台,走入学生中间,去看,去查,去提醒,去夸赞。不对的就指明,偷懒的要批评,写得好的表达出自己的喜欢。还有要对自己有严格的要求,一定得让学生多动,有朗读就要有优秀代表示范读,有书写就要有学生自主发现要点,有词义就要引导学生拓展迁移运用,所有的解答最终要从学生自己口里吐露出来。课堂内我们如此坚持,学生的学习成效一定会有大的改观。
“ 生动“的课堂,是生动的展现,更是教师深耕勤勉助力的体现。我坚信,在自己的岗位上坚持原则,把握细节,用爱和勤勉助力,于生,于己,花开有期不遥远。
(二语组 龚洺)

方圆荟

总第二期

深耕课堂,知行合一
                    ——学且悟,知并行

今年三月,宜昌市中小学提出了“生动课堂”建设方案,“生动课堂”这一新理念一经提出,其实践活动便如雨后春笋一般在各县市区、各中小学校拔节而生,实验中小学高度重视并大力开展“生动课堂”建设工作。我校二年级语文学科通过有声课堂、无声课堂,教联体“生动课堂”示范课展示、小组研讨进行了“生动课堂”的积极探索,我有幸参与其中,以“四动”理念为引领,通过观摩宜昌名师教学,促进理解。以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为抓手,在课堂中深耕,在磨课中成长,在研讨中且思且悟,知行合一,受益匪浅。
一、“生动课堂”之我思
作为一名教师,我一直以来都渴望能够创造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环境,让学生们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进来,同时也能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我通过阅读和参与相关活动,对生动课堂有了进一步思考。市教育局局长邓玉华在我市关于“生动课堂”的建设推进会中指出,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动”,具有“价值驱动、内容联动、思维触动、学习主动”四个基本特征。
思维触动是课堂教学有效的基础。基于需要创设真实的情境。触动在课堂教学中是比较难的问题,一是老师需要完成教学任务,会不会留足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二是如何来触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常态课中有自己的思考和见地;三是如何进行深度思维的拓展。在《中国美食》这一课,引入单元任务进行“传统文化之旅”最后一站感受味觉印象食物美,以《我家的菜谱》征集令我会看菜谱、我来选食材、我来做中华美食、我是搭配师、我会写美食名字五个挑战为导向,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通过小组合作和游戏互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字的认读和书写。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

对教学内容的拓展和延伸。例如,在制作方法的学习和拓展环节,教师不仅帮助学生了解了火字旁和四点底的含义,还引导学生思考了更多与火有关的字,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此外,通过课前前置单收寻宜昌美食,知道其基本的烹饪方式,通过“我的参赛单”小组项目合作搭配中国美食,还布置了宜昌家乡美食的作业,进行创意展示及评价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家乡美食,为家乡代言。采用了情境导入、小组合作、游戏互动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其次,教学资源和技术工具,可以使得教学活动得以流畅进行。在教学方法上,教师需要采用了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如探究式学习、项目式学习、合作学习等,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讨论、展示等方式学习,增强课堂的互动性。朱静雯老师执教的《中国美食》这一课环节之间层层递进,通过几个任务准确的进行的教学重难点的达成尤其在报菜名环节,充分展现了教师的学科素养,并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
      在教联体示范课,张晓丹老师执教《荷叶圆圆》时,进行了课堂评价语言的优秀示范,她的评价语言切入儿童视角,针对学生心理特点,自然而贴切,她不仅关注孩子们是否掌握了知识,还观察他们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是否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是否学会了合作与分享。教学环节紧凑有序,知识点循序渐进,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新知识。这种全面的评价方式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但是我在执教《中国美食》一课时。评价语言多是“很好!”“不错!”没有每一环节都充分利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重感官,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改善。
      学习主动是课堂教学的落脚点,在生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至关重要。一个积极主动的学习者能更好地探索实践,提升学习效果。《中国美食》涉及了中国各地的特色美食,让孩子们对于自己国家的饮食文化有更深的认识和了解。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充分利用了学生的好奇心,把知识点与食物结合在一起,让孩子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教学环节紧凑有序,知识点循序渐进,每一环节都充分利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重感官,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新知识。
      《中国美食》这篇课文生动地展示了生动课堂的特点和优势。它让我们看到了如何将教学设计与学生的兴趣、生活经验相结合,如何通过多元化的教学策略来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如何精心规划课堂环节来保持学生的学习动力,以及如何通过全面的评价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些都是生动课堂的关键要素,也是我们作为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的领域。但是“生动课堂”的实践在此只是个起点,未来需要深耕不辍,追光不止!
(二语组 祁琳琳)

方圆荟

总第二期

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本次伍家岗区数学“生动课堂”教联体活动,通过观看学习名师课堂获益匪浅,让我明白青年教师需要研课磨课提升教学能力。
所谓生动课堂,就是要求做到“四动”:价值驱动,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具体教学中;内容联动,整体理解与把握课程内容,开展大单元、主题化等综合性教学活动;思维触动,注重“做中学”,创设真实情景,增强学生认识真实世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学习主动,创设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性,开展差异化教学,促进个性化学习。
通过学习名师课堂,总的来说,一堂生动的课堂包含了多种因素,教师方面,需要语言生动、行为生动、教学环节生动等等,才能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活力与创造力,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将课堂还给学生。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想让一节课上的生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我看来,是一件不简单的事情,作为我个人而言,现在上课的目的处于将一节课的知识点可以完整的讲给学生,让学生理解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并且可以融会贯通就已经是很不错的了。毕竟当一节课结束之后,可能会发现本节课的知识点或许还有一部分的学生并没有完全掌握,当我们仅仅处于如何将一节课的知识点让学生掌握的时候,学生只是在被动的接收知识,而并非主动学习,更不用说达到生动课堂的要求。那么在本次的学习中,我也在思考,如何让一节课生动起来,让学生主动的去学习,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会更加得心应手。

生动才能“生”动
---学习“生动课堂”所思

为此,作为老师,我有了以下几点思考,实现“生”动:
1、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性,同一种教学方法,不适合应用于每一个学生,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需求与爱好,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就一年级的数学或者是整个小学阶段的数学而言,数的认识与运算是整个小学阶段的教学重点。在教学过程当中,我发现数学书的编排不仅仅是用一种方式去教会学生如何计算进位加法、退位减法,而是从一开始的数形结合,运用画图的方式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结合小棒、计数器等学习工具,验证计算结果,在学生掌握这些方法之后,书本上又引入新的计算方法,数线、竖式等,在之后进行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的学习时,不局限学生使用一种方法去计算,而是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有的学生习惯借助手指辅助计算也未尝不可。
2、体验式教学。将课堂还给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游戏体验、动手实践等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还能提升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在我的日常教学中,涉及到探究计算方法的内容,我会让学生提前准备好小棒和计数器,我发现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去体会计算方法,和同桌进行探讨,比老师在讲台上拿着学具讲解更行之有效,只让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很可能将课堂发展成为老师的一言堂,学生听的昏昏欲睡、左耳进右耳出,只有自己动手实践过的,才能深有体会。在一次常规课展示时,学的内容是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我首先也是让学生和同桌一起用手里的学具进行实践,在讨论停止后,一位同学上台进行展示,我的本意是让学生说清楚他的计算过程就可以,让我没想到的是,学生站在了讲台,充当起小老师的角色,指着黑板,用着计数器讲着自己的思考过程,计算方法,讲的头头是道,并且下面的学生听的津津有味,我课后反思,让学生扮演老师,似乎也是一种不错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知识,还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加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可谓一举三得,这个无心插柳发现的教学方法,也被我经常应用到之后的教学中。
3、结合实际生活。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成长积累与生活经验进行知识的消化和迁移,从而正确的掌握课程内容。低年段的学生的知识储备,更多的是来自于生活经验,在学习认识图形这一单元内容时,老师直接指着书本讲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等都是立体图形,学生不理解,明明在书上就是一幅图,哪里立体呢?但是,让学生回到自己的家里,找找牙膏盒、茶叶罐、魔方、积木等等,带来学校,亲自去感受,到底这些立体图形有什么特点,如何去认识这些立体图形就有了明确的感受,结合生活经验,学生就能更加容易的掌握这个知识点。
综上所述,实现“生”动需要生动,需要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让他们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要让自己的课堂生动,才能让学生动起来。仅以此小结,提醒自己在之后的教学中,继续探索,大胆尝试,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一数组 杨晓莹)

方圆荟

总第二期

生动课堂的那些事儿 

时间跨越到3月中旬,一场《社戏》的示范课展示,将生动课堂带到了我们身边。最初对于生动一词的理解,我只记住了生机勃勃,鲜活灵动,浅显的将之与热闹挂钩,好像只要摆脱了枯燥沉闷和单调乏味,老师和学生都在课堂上“忙碌”起来,就达到了“生动”的效果。课堂样态的追求到底是什么样子,那时没有答案,在初始我谓生动是热闹。以“动”展现生命灵气与活力,具有“价值驱动、内容联动、思维触动和学习主动”四个基本特征。那么课堂的生命灵气和活力从何处去找寻呢?
一直以来我们很容易走进思维的误区,课堂导入要高档、要新颖、要别具一格、要耳目一新。好像只要出现了大家没有见过的内容就是最好的。后面发现,万法通途,谈话导入也可以魅力十足。好的谈话,逻辑清晰、目标明确、贴近学生、随机应变,一切显得是那么自然,三言两语胜过千言万语。名师们的谈话能随时随地开始,看似随意,但是将周围的环境、生活,与要传授的内容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学生听着,听者听完,心情是自然舒展,随后在某一个瞬间恍然大悟。原来每一句的设计都有其特别的含义,这就是好的谈话的魅力,将教师的功底尽情展现,价值触动在每一个不经意之间。
数学区别于其他学科来说,就是其严密的逻辑性。一堂好的数学课,逻辑的呈现是必不可少的。周院长在授课之前问了孩子们一个问题,怎么样学习?这个问题很宽泛,孩子们回答观察、思考、表达。这不正是数学学习的三会目标吗?“观察”帮助我们明晰“是什么”这个问题,“思考”帮助我们确定“为什么”这个问题,而“表达”帮助我们解决“怎么做”这个问题。看来“三会”并没有那么高不可攀,可能就是我们每一个青年教师的日常,不过需要我们去深思,去研究、去灵活运用,让它们在孩子们的心里住下来。再经历我谓生动是真实。
在三月我们同样确定了“整数运算算法和算理一致性”的小主题研究,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教材编写蕴含的思维所在。生动课堂想要达到内容联动、思维触动的目标,教师必须要真正读懂教材。名师们经过了时间的洗礼和实践的精进,他们能够打破常规,将教材重组。变的是素材呈现的顺序,而不变的是内在的逻辑。以佟校长《认识角》一课为例,平面图形的学习是从立体图形中抽象出来的,而角的认识是从平面图形中抽离出来的,所以第一个环节为平面取角。归纳总结了角的特点之后描角,欲探究角的性质遂撕角,掌握性质之后画角,辨析角的概念遂标角,运用角的概念即补角,体悟角的特点便比角。几个环节,环环相扣,一气呵成。
回忆我们自己的课堂,常常会因为思考不够,平铺直叙的把知识一口气倒给孩子们。当然并不鼓励青年教师随意的创新教材,因为能力和经验还不足以支撑我们去做这些尝试。我们能从中学习到了的是任何一堂课,教师要先理清其内在逻辑,读懂教材,合理设计,实现前后内容的联动。教师有逻辑,学生学习有条理,思维才能被触动,学有所获。
在最后,我想到了课堂的生命与活力有了,老师的生命力应该从主动学习上来。“主动”与“学习”调换了位置,意义不同。学习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调动下,全身心参与课堂后,有一种意犹未尽的趣味。而主动学习是教师与学生在明确自身所需后,向外界的积极求取。经验的积累是教师输入的有效途径之一。所以我想,课堂的生动,是教师职业的要求,而自我的生动,是每一个人一生的追求。我看“生动”多妩媚,料“生动”见我应如是,既然是常态,我们与生动课堂应是相互成就,和谐共生。 
(一数组 刘志强)

方圆荟

总第二期

“教研学”三维聚焦 示范引领聚力共奋进
——基于实验中小学“生动课堂”的行与思

今年以来,宜昌市大力推动施行“生动课堂”,这一全新理念,迅速在全市引起了强烈热潮,各县市区、各中小学校高度重视并大力开展“生动课堂”建设工作。伍家岗区各学校也率先在全市开展生动课堂建设,实验中小学更是身先士卒,通过校长、教学校长以上率下,主讲示范课、推门听课、集体备课、集体研课、磨课等方式进一步落实《宜昌市中小学“生动课堂”建设方案》和《伍家岗区中小学“生动课堂”建设方案》的要求。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在此次生动课堂建设中,笔者能参与其中感到很荣幸和幸运,笔者参加工作5个年头,如此多的市区名师、杰出校长,教研员,骨干教师,高级教师(含正高级),学科带头人等学科引领者纷纷集中走上讲台,还是第一次,这也给予普通老师一次学习、受教的视听盛宴,笔者感到无比荣幸。从这次“生动课堂”的学习中,笔者也有了几个自己的思考:
一、认识什么是“生动课堂”
1.生动课堂的目标
作为老师,“目标”一词对我们来说可以说是入脑入心,一项课程有“课程目标”,一堂课有“课堂目标”,一次教学有“教学目标”,不管是一项课程的开设、一堂课的教学,其目的都是通过这种中间介质以此来达到某种目标。数学组在执教二下第五单元“加与减”的时候,我们通过“前测”和“后测”其目的就是用来检测目标是否达成。那“生动课堂”其目标是什么呢,在发布的文件中也有所说明,个人总结一句话,即“培养善于思维的学习者”。

        2.达到“生动课堂”目标的途径和方法
       我们在明确“生动课堂”的目标后,第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就是达到目标的途径有哪些,能够通过什么方法达到目标。众多老师提出了一个共同观点“创设真实、互动的真实情景”。这肯定是毋庸置疑的,数学的情景化和实用性体现尤为明显。那么要想达到“生动课堂”的目标,我们要充分挖掘教学内容的意义、价值、情感,既要通过具体、真实、有效的情境创设和学科实践的强化,还要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试的课堂讲授,将传授知识转化为教会学生主动思考、思维。笔者认为,数学“生动课堂”思维的具体培养体现在学生“思考问题→ 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形成经验”的过程。即——促进学生深度思维和高度参与。
       3.建设“生动课堂”的要素、特征和标准
      笔者认为,“生动课堂”建设要基于优质课堂的要素,还要高于优质课堂要素,总结几点不成熟的想法:一是,充分创设一个轻松、融洽的课堂氛围;二是,充分体现授课教师的专业底蕴和教育机智;三是,充分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互动意愿;四是,充分把控课堂形式与课堂结构;五是,充分享受课堂生成与课堂智慧。
     生动课堂特征与标准,在文件中有具体说明,即“四动”特征和“八有”标准。“四动”即价值驱动 、内容联动 、思维触动 、学习主动;“八有”即目标有“四见”、内容有联动、讲授有时限、教学有情境、眼中有学生、师生有互动、思维有深度、赋能有数字化。

方圆荟

总第二期

二、落实“生动课堂”理念的有效途径
在全市生动课堂开展活动中,各个老师都能参与其中,都能深入其中,学有所获、学有所思、学有所成,笔者认为,要想更好落实“生动课堂”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思维和能力,需要处理好如下几种关系:
1.摆正教与学的辩证关系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既要落实以本为本、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理念,还要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以及核心能力的发展。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以学生为本”或“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模式更为明确,这既体现了对学生这一群体的高度重视,也确保了教学目标实现的前提。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作用是负责组织、引导、帮助和监控,引导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让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关注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促进其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建立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课堂模式,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课堂环境。
2.处理好课标与教材的关系
现如今,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对课堂要求就变得更高,课堂增效就显得尤为重要,想要课堂增效,基础垫层就是老师对课标、教材的研读、把握、执行、思考,教师要做课标忠实执行者,教材创造性解读、使用者和研究者,即要做到脑中有“纲”(课程纲要)、心中有“标”(课标)、手上有“书”(教材多次消化的学情解读)、眼中有“人”。这里我们就要明确一点,老师要形成“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用课标教”的意识。
3.处理好教学过程与结果的过程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见效,个别老师对教学结果的看待持不同意见,似乎结果显得没有那么重要,这是想法是极其不正确的。笔者认为结果和过程并重正是教育的本质属性所规定的。我们从教育一词的本质就能明确知道,“教书”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那么“人”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好的结果必然是量变的发生,没有量的积累质变无法发生,但也并不意味着量变必然引起质变。一个学校、一个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必然是过程和结果的并重,多样化的教学质量监测应是必不可少的。过去追求规模、效率、成绩的老路,不可取。但结果和过程并重才是提升质量的永恒主题。在教育部提出了的作业限令之后,有点老师担心质量会下降,并没有意识到质量不仅仅是成绩。笔者认为,老师应该惊醒的是“育”的任务还没完成,而“教”的任务早已抛弃。不做作业该做些什么,这才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三、结语
      本次“生动课堂”课堂的开展,让我们学习到了很多专业知识,从各位名师、骨干身上也看到了一堂好课应该是什么样子,让我们获益良多。我们也体会到了“公开课为教学研究提供鲜活的样本”这句话的含义。从工作的这些年当中,我们也上了许多公开课,这也让我有深刻体会——每一次公开课都是教师快速成长的捷径。
(二数组 黄非飞)

方圆荟

总第二期

“教为生动,学为主动” ——美术课堂

 面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社会以及时代对于优质教育的需求在不断地更迭,教育改革是势在必行的。如何让教学成为一池活水,像长江一样有进有出,而且富有生机与活力,打造真正的生动课堂,今天就我自己的想法来谈一谈,我对于生动课堂的理解以及如何去做。
  首先当我第一次听到生动课堂,这个词汇的时候,我对于它字面的理解则是生动生动,一定是让学生动起来。当我查阅相关文献以及资料时,我明白这四个字不仅仅是蕴含的是让学生动起来更多的是理论与实操相结合,是老师与学生共同打造的生动课堂。
  在我国,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最早提出建立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观,她先后发表了《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等多篇论文。对于教学过程进行了明确的定位,她提出学生的发展,是作为一种开放的生成性的,动态过程,不是外烁的,也不是内发的是有赖于师生,生生之间的交往和互动,是以动态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叶澜教授立足于生命的高度提出生存性教学思想,认为老师跟学生都是鲜活的生命体,教学应该是一个开放性的动态生成过程,教学过程应通过师生对话与合作的共同参与,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来推进。那么这种生成动态的学习方式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支持意义的主动建造者,教师对于教学的意义是生成器帮助的促进者,并不是要求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或灌输知识,而是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的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最终让学生能够有效地自主的构建所学的知识。

 在生动课堂中,其内涵是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动起来,生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则是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尊重学生,让学生灵动的发挥自己的思考,以及主观能动性学习。“动”不仅是教师的适当引导,还要能够让学生“动”起来,那么如何让学生动起来,我认为是三个动词“身动”,“脑动”,“心动”是让全身都能够动起来!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也有几个动词是与我们生动课堂,相背离的“动”,教师“独动”,学生“不动”缺乏“生动”那么如何让这些与我们相背离的词,远离我们的课堂。
首先针对于美术课堂来说,我教授的学生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他们是富有奇思妙想的,有绝对的创想空间,在美术课堂上,不仅仅是让他们所有同学能够画出来画,更多的是让他们画出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画面。这不但是要求学生,脑动,手动,同样需要老师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每位同学的积极性,参与课堂。我认为作为教师(一)首先要认真的读懂教材,备好教材从实际出发,只有教师充分的读懂了,理解了,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二)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一成不变的教学情境学生枯燥老师也会枯燥,每一堂课根据学习内容,创设相关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三)在环节与环节之间,老师能够设立启发性问题,推动学生思考,推动学生探究。(四)在小组活动中,让学生独立思考,以小组合作探究为目的,充分的让每一位学生碰撞出自己的想法。(五)及时的评价,以及激励学生让学生大胆的表述自己内心的想法。(六)最后学生能说的老师就别说,敢于放手,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最好的课堂是教与学两个主体都能够动起来,互相激发互相启发,互相交流,互相沟通,最终产生的结果。
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如何真正的转变教学?这是一个全员都需要动起来的过程。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从教学中来,到教学中去,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改变教学现状,提高课堂学力,增强教学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活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我们“心动,”“行动”,一起“动”课堂才会越来越生动!
                                                                                      (艺术组 郑朝阳)

方圆荟

总第二期

构建生动课堂:探索实现核心素养目标的有效途径
——生动课堂听课思考

“强教必先强师,强师必先强课堂”,依据本地教学情况,持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宜昌教育高质量发展,宜昌市于今年3月在全市范围内启动“生动课堂”建设活动。我有幸参与生动课堂启动仪式,在聆听领导们对方案解读的过程中我不禁在思考,“生动课堂”是一个什么样的新东西?建设方案中这样解释“生动课堂”是指教师在先进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充分挖掘教学内容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和强化学科实践,促进学生深度思维和高度参与,达成生机勃勃、鲜活灵动的课堂样态。换言之“生动课堂”仍然是围绕核心素养来设计的教学。
回归学科,在《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倡教育理念的变革,强调教学应当从专注“教什么”转变为专注“为什么教”“怎么教”“教学达到何种程度”;从“知识 ”本位转为发 展核心素养 ;从教师传授转为“以生为本 ”。这样的转变都是朝着一个目标——“着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让课堂“生动 ”起来,逐步实现让学生具备“运用信息意识观察现实世界、运用数学思维分析现实世界、运用数字化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的目标。这与此次活动的思路不谋而合。围绕生动课堂的“四动”要求我认为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应当转变角色,学会“换位”。

一、探需求 ,手握“生动 ”课堂指南针
为了打造“生动”课堂,必须对学生有深入理解,包括了解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握他们的学习起点,发现他们最近的学习成果,找准知识切入点,确立“生动”课堂的方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引导他们积极地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鼓励他们敢于提出质疑、善于思考、乐于表达,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增强学习效果的目的。在这两个月听的课中我认为青年教师们在把握学情的方面做的稍显笼统,尤其是在课后讨论环节不能够清晰的说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似乎是为了展示而设计,而不是设计成熟后的展示。就信息科技学科而言对于学情分析版块“如何写、写到什么程度、用什么样的词语标准的描述学生的已有能力、最近发展区、将要达到的目标”都有非常严格的撰写标准;而其他学科也常利用前测后测单来辅助把握学情。
      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及课后反思环节就像有一把尺在心中,帮助教师评判教学目标达成与否。因此上好一堂课不应该只置身于内容和活动环节,要把心放在学生身上,真正代入学生思维设计出来的课堂才是学生感兴趣的。
二、激兴趣 ,找准“生动 ”课堂敲门砖
信息科技作为一门研究和应用信息的学科,其与数学越来越相似,核心特征在于抽象、严谨和新。小学生年龄较小,其思维常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导,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启发式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通过观察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在思考中解答问题,探究数字化规律,从中获得学习的成就感。
在听课的过程中各学科骨干教师的示范课给予了我很多激发兴趣的灵感,张晓丹老师在执教《荷叶圆圆》的过程中用清新的形象、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富有生命力的语言俘获了在场的师生。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语文老师,她首先将自己的声音、形象、表达融入这一课、融入一年级的学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知欲。同样都是朗读、张老师的课堂设计了听老师读、齐读、自由读、

方圆荟

总第二期

加上感情读、加上动作读、女生表演男生读等多种形式,关键在于每一次读张老师都让它落到实处。学生在自由读时渐渐声音整齐了起来,教师就会及时干预。在表演读的时候,张老师耐心的指导学生的五官和肢体表达,让每一位学生都动起来。在激发低年级孩子表演欲的同时、在一遍又一遍不同的朗读中指导学生感知不同之处、主动探究问题。看似在参与活动实际上大家都置身在识字、朗读、造句的主动学习氛围之中,打造了一堂师生互动,学生主动的“生动”语文课。
三、促实践 ,推动“生动 ”课堂效率升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生动”课堂更应注重动手实践。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使他们在真实活动中体验,在真实体验中深入学习。通过直观操作培养他们的抽象意识,通过对比联结培养推理能力。这样,生动的课堂不仅能促进深度学习,还能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更深层次发展。
佟校长在执教《认识角》一课时给予了我非常大的触动,她将认识角、角的概念、角的标识等内容细分成10个环节——感知角、取角、观察角、撕角、画角、标角、还原角、补角、比较角、生活中的角,展示了教师的功力和对教学内容的内化思考,是我需要好好学习与磨练的。特别是“撕角”与“还原角”这两个实践环节的设计,体现了核心素养中的“几何直观”,让学生在质疑、动手实验、相互评价的过程中具象化了“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这个知识点,同时也培养了探索求证的科学精神。佟校长的课没有花哨的视频、图片等资源修饰,像一颗柠檬糖纯粹而新颖,充分展示了理科的美。

总之,“生动课堂”就是以生为本,紧紧围绕着学生的知识起点,精心构筑学习的平台,精准寻找到研究切入点,赋予学生一个自由探索的机会。学生们在这样的环境下,积极主动地展开探究,敢于质疑,勇于实践。同时,他们不仅学会了知识,还深刻理解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锻炼了观察力、思维力和表达能,以达成核心素养为目标,不断成长。“生动课堂”建设不止,作为青年教师更应抓住这一平台,汲取养分,主动成长。
(综合组 陈妍)

方圆荟

总第二期

觉却见春正浓,处处芳菲日日晴。守护在教育的田野,抚摸着四季的春风,教书这件事,越往深里走,越觉得自己浅薄。
 今年,宜昌市教育局在全市推行“生动课堂”,这一新的课堂样态,一夜之间引起全市教师的思考与探索。什么是生动课堂?我们要如何落实?课堂怎么才能够做到生动有效?……这一系列的问题在我脑海中反反复复回响。在参加了一系列的“生动课堂”推进会后,也让我了解到生动课堂是指教师在先进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充分挖掘教学内容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和强化学科实践,促进学生深度思维和高度参与,最终达成生机勃勃、鲜活灵动的样态。
在区教研员、名师的引领下,我逐渐对生动课堂有了清晰的认识。宜昌名师谭小红老师执教的《促织》,全新的教学设计让人眼前一亮,从史到文、从原稿本到刻印本的两次比较,将同学们深深吸引,这两个情境构成了教学环节推进过程中的有效衔接。田翠国老师的《社戏》,课堂中流动的美感,师生间亲密的合作,更是呈现出生动精彩的效果。
在学校的组织下,我对生动课堂有了更深刻的领悟。我校特邀隆中路小学优秀教师张晓丹为青年教师做示范,张老师执教的《荷叶圆圆》,用丰富多彩的评价,温柔如诗的语言,生动浪漫的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了课堂,让我们领略到了生动课堂的精髓。我校青年教师朱静雯老师执教的《中国美食》,通过归类识字,随文识字,字理识字等教学方法,让孩子们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在学习本课生字的基础上,还拓展了生活中常用的汉字,真正做到了学习和生活的融会贯通。

初探生动课堂,寻成长之路

通过观摩和学习优秀课例,我渐渐体会到在课堂上生“动”,才能生动,基于此,我也来了一次“生动课堂”初体验。我选取了《动物儿歌》作为研讨课,这是一年级下册的第二个识字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教材中图文结合,十分生动有趣介绍了6种小动物的生活习性。本课作为识字课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利用形声字识字方法教会学生认识更多汉字,我的重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形声字的特点,再引导学生了解象形字特点。我把带有虫字旁的生字宝宝全都归类在了一起,一些细心的孩子发现这些生字宝宝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蜻蜓、蝴蝶、蜘蛛、蚯蚓、蝌蚪、蚂蚁”这些小昆虫的名字左边都有个“虫”字旁,而且它们的读音都与右半部分有关。通过举例的方法让孩子们掌握形声字这一类字的识记。接着,再利用识字袋,通过同桌互认,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自主识字,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利用已经掌握的识字经验,生活经验,自学生字,做到看清字形,读准字音,领会字义。
孩子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也给我上了一课,虽然课上让孩子们动起来了,但课堂是瞬息万变的,我们所有的预设只是预设,生动的课堂,自然的课堂应该是有生成的,孩子们在课堂上的情绪变化,行为反应,思维表现,都是在不断的暗示我、回应我。人的教学行为是否和他们同频共振?是否让学习活动进入到了一种深度、自然状态,让孩子跟着我们的节奏?而我们要时时关注孩子在课堂上的行为与思想感应,只有我们师生达到这种高度融合,默契配合程度,才能让孩子们的核心素养得到发展,也才能打造真正的生动课堂。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生动课堂”不是一蹴而就的,不管是听课还是初体验,都让我深刻领悟到学海无涯,当以骨干教师们为楷模,汲取其智慧之精华,不断提升自身之素养与能力。
(一语组 陈鑫)

方圆荟

总第二期

行而不缀 追光不止
——浅谈我对“生动课堂”的理解

随着宜昌市“生动课堂”创建工作的不断深入,通过不断学习,我逐渐对“生动课堂”有了一点比较浅薄的理解:教学本源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只有师生都“动起来”的课堂,教师讲课热情而生动,学生学习兴趣被激发,学生乐于自主合作探究,师生因教学活动联动起来、教学相长,课堂教学效果才能达到最大化。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不能使学生参与是教师的最大过失。”因此我认为教师要以生为本,善于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积极的学习效应,主动参与课堂去获取知识,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4月18日,我有幸聆听了隆中路小学名师张晓丹执教的《荷叶圆圆》。张老师的到来真是一场及时雨,为我们这些新手教师带来了很好的示范。张老师的教学每一个环节都能严丝无缝地衔接,每个环节的过度都显得非常丝滑。在提问环节,张老师充分考虑到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让他们跟着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做动作,沉浸式体验与荷叶做游戏的愉快心情,从而学习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张老师的评价用语也非常丰富,在课堂上给予了学生的回答和课堂表现及时的肯定或表扬,激发了他们上课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让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
4月23日上午我又聆听了佟校执教的数学课《认识图形——认识角》,让我获益良多。佟校的课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干净不啰嗦,整堂课几乎没有一句废话。每个问题的提出都是有效的,都是为了让学生总结出相应的知识点。同时,导入部分也是从学生已经掌握的了解的知识入手,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反观我们平常的导入,总是用一些视频和动画,看起来比较高大上,实则对学生的学习所起的作用不大。整堂课,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其中,且积极与老师互动,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不愧是“生动课堂”的典范。
到我自己备课磨课的时候,我又陷入了那种死循环,越想把一件事做好,越觉得不知道该从什么地方发力。于是,在网上疯狂看一些名师的课,企图从中借鉴一些经验。可是,看来看去,觉得别人的每个地方每个环节都很好,自己去上同一节课就没有相同的效果。例如,我在上《动物儿歌》的时候借鉴了熊梅老师的一些思路,创设了小动物闯关的情景:认读字词——读课文——分角色读儿歌——创编儿歌,共四个部分。提前设计了本堂课的板书,自认为准备地非常充分。可是在真正上课的时候,才发现学生们在第一个环节就卡壳了,基本的字词都不会。虽然之前布置过前置作业,让学生提前认读字词。但是,这种脱离实际的认读,只是机械的记忆。拿到课文中去运用的时候,学生还是什么都不会。尤其到后面“特色本领展示”环节,只有极个别的学生敢上台大方的展示小动物的本领,其他学生都一脸懵地坐在座位上。

课后,我问过同学们原因,他们有的说不知道老师是什么意思,有的说不懂怎么展示。究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学生对这个问题没有了解,对课文内容没有吃透。也就说明我的教学目标是有问题的,总想着怎么上才能出彩,怎么才能让学生“动起来”。殊不知,揠苗助长的后果就是什么都收获不到。最后,覃校的点评让我明白,“生动课堂”的“动”还是为了达成自己的活动目标,使学生掌握本课知识,并获得相应的发展。无效的“动”也是没有意义的。
那么到底该如何构建生动的课堂教学,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一是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构建“生动课堂”的前提。只有在平等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敢于发问、质疑,提出自已的观点,真正表现自我。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过:“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象,使学生在课堂上都能自由的呼吸。如果不能创造这样的教学氛围,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
二是尽量让教学内容生活化。生活是语文中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一个支点。《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把语文学习的背景扩大到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
三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教学形式多样化。有道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激发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低年级儿童无意注意,无意识记还占很大的优势,他们的学习活动直接受兴趣所支配,因此作为教师,我们更要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一门教学艺术,在语文教学中,构建生动有趣的课堂把语文课堂由单纯传授知识变为满足学生的求知的渴望,从而使学生拥有知识,技能,拥有高尚的情感拥有正确的价值观,这才是真正意义的语文课堂教学,也是语文教学所追求的目标,更是实施“生动课堂”的要求。长路漫漫,唯有坚持与热爱方可抵岁月漫长。在“生动课堂”建设的道路上,我将追逐着光的翅膀,心之所向,无问东西,行而不缀,追光不止。
(一语组 王莉)

方圆荟

总第二期

文用巧来教,字在乐中学
                          

“万丈高楼平地起,人生聪明识字始。”识字写字是低段教学的重点。作为一年级语文教师,我每次备课,最头疼的就是如何让识字环节变得既有趣,又有效。四月,在各位老师精彩纷呈的课堂展示里,在专家、领导的点评指导中,我渐渐理清思绪,有了新的理解。
一、初悟“生动”之妙
初次听到“生动课堂”的开展,可谓是一筹莫展。初步理解,生动即是有趣,生动课堂就是有趣的课堂。查阅资料才明白,所谓生动课堂,就是要求做到“四动”,即以核心素养目标为导向的价值驱动、以综合性教学活动为基础的内容联动、以学生自主探究为方法的思维触动、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学习。理论知识的学习为我建构了基本的教学方向,但是实际课堂的展示才为我真正指导了教学技巧。
在四月的学习里,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生动课堂展示中张晓丹老师的以声动人、引情入境,是朱静雯老师引导下学生手动、嘴动、脑动的生动探究,是《动物儿歌》研究课上,王莉老师带领孩子们将动作演练和文句鉴赏相配合,是陈鑫老师运用多元趣味游戏让孩子们聚焦识字。我想正是这些优秀老师的范例,让我的识字教学有了方向。
二、初试“生动”之法
基于以上学习感悟,我也在后面的识字教学中进行了大胆尝试。

(一)激发学生兴趣,找准“生动”课堂入口
       “生动”课堂须读懂学生,经过一个多学期的接触,我对我们班学生的知识、经验水平有了一定的了解。基于此,我努力找寻识字教学的切入点,定准“生动”课堂方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例如在《动物儿歌》一课的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读文句,圈生字,总结形声字的构字特点,再让学生自主探究,把课堂主动权交给他们,让他们从过往所学中找出形声字。学生的探究潜力是无穷的,很快他们就回忆起《小青蛙》一课中的青字家族,找到本课会认字“粮”“迷”“运”等以及常见生字“妈”“蚊”“虾”等,把形声字与旧知、新学、生活进行了联系。
      课后,再回顾检测这节课,我发现同学们对本课知识了如指掌,听写准确率也大大提高。可见,课堂上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善于思考,乐于表达,不仅会提高课堂效率,也会增强学习效果。
(二)读懂学生需求,定准“生动”课堂方向
      一年级的孩子,年纪虽小,但也期待被认可、被需要。因此,在课堂上,我会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具有悬念的问题情境,开展具有挑战性的竞赛活动,激活学生的思维,刺激学生多种器官协调去合作、去探究,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在《操场上》一课的学习中,我以“课间活动之我是小小策划师”为情境导入,让孩子们在读准词、演动作、说发现中进行偏旁归类识字,他们不仅能说出偏旁的名称和含义,还能自觉补充更多的例字,因而在本课的识字环节,主动权、话语权都交给了学生,他们也不让我失望,个个摩拳擦掌,大胆展示。此外,作为课间活动策划师,孩子们还需要说出更多的运动项目,并说明设计缘由,过程中还要做到流利表达,这样,他们不仅开动了脑筋,还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生动”课堂应着力实践,让学生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在情境创设中体验,在识字环节中巩固,在思维发散中深入。未来,我会将所学真正运用到自己的课堂实践中,也会不断学习观摩,向生动课堂看齐。
(一语组 赵露)

方圆荟

总第二期

生动课堂之我做、我见、我思
一次汇报课带来的思考
                                              

从4月3日得知我要在教联体以及教研员面前公开上一节课开始,我的心就开始慌了。这可以说是我第一次面对这么大场合。但我也知道,从选择踏进这个行业开始,如果想要更加优秀,这样的时刻肯定是需要经历的,不经历磨练,怎么见彩虹。所以焦虑的同时但内心其实是早早做好了准备的。
在集体备课时,我一度认为《回收废电池》过于简单。因为学习重点早在一年级时已经渗透过,学生已经懂了,再教一遍,很“无聊”。内心带着这种轻视和不理解开始第一次试课。果然,轻视是有代价的,一是课没上完,只完成了一半,主题都没揭示就早早下课。二是整个过程跟着我的设计没有一处对的上,处处充满了开盲盒的惊吓。出了教室,就对自己气哭了,挺没用的。幸运的是课后评课,同事们给我提了很多宝贵的建议,也在私下专门安慰我,让我别丧气。当天回家之后,重整旗鼓,重新整理设计,利用空余时间抓紧记忆教学流程,现在回忆就是在无时无刻背逐字稿。还好第二次试课之后,得到了佟校的部分肯定,我才稍微喘了口气。后面就是不断地试课不断地微调,直到最后4月23日活动结束。
俗语“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练“,很幸运数学组把这个展示地机会给我,看别人上再多的课,也只是纸上谈兵,只有自己真正的上过、不断磨过之后,感触才会更深刻,反思的才会更有针对性。
反思点一:情境创设需要真情实感,应从身边人、事、物入手,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究兴趣。
在第一次试课时,我选择了一段环保视频进行导入,视频中是三个蔬菜人物在进行对话,讲述废电池的危害。视频播完,我提问学生:你有什么感想?我以为可以顺利引导到课题上来。没想到第一个孩子就说,废电池有害,要扔掉。学生的回答也证明这个情境导入的选择是不恰当的,同时佟校也指出情境的渲染不够。最后改成拿出一节生活中常见的电池,让学生直接看到一枚小小的废电池,知道这样一枚小小的电池所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再去揭示主题。像这样,实际生活情境是比视频是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的。在教学中,如果能用实际的物、事、人导入,应尽可能使用。这个

我在观摩名师课时,更是深有体会。周院长在上长方体的体积一课时,上之前让学生直接现场观察报告厅大约有多少老师?报告厅大约有多少空气?从而引出要知道报告厅有多少空气,得知道报告厅的体积,再观察报告厅的形状是个长方体,从而揭示主题。佟校在上认识角时,先是出示一年级认识平面图形的教材内容,先回忆从立体图形上取平面图形,在对比平面图形,引出角,从学生已积累的知识出发,揭示主题。一个恰当的导入是可以聚焦学科核心素养的“观察、思考、表达”。这也是学习数学的价值和方法。
反思点二:教学应立足学情,从内容要求、教学要求、学业要求出发设计。
第一次试课未上完的原因之一是在估算环节产生了问题。我太执着让学生自己能够说出估算的准确方法,忽略了对大部分学生来说,他们前置学习里并没有太多关于估算的内容,就算有,但也是很少。并且该学段对估算的要求是体会估算在计算中的价值,而不是掌握估算的方法,整个设计的方向出现了问题。原因之二就是数线的出现。也是学生前期学习中关于数线的铺垫太少,学生无法直接生成,这块内容既不能避开,且不能当作重点花时间来讲。在后期的学习中,我们在按照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起点,明确清晰的学习目标,保证每个学生能“跳起来摘桃子”。

      反思点三:善用信息技术,直观演示知识之间的联系。
      本节课重点是掌握三位数的笔算加法,难点是理解三位数加法的算理,算法多样但是算理是一致的,试课让学生直接找算法的共同点,即算理一致这个点出现的很慢,只有打通了这个联系,学生才会对数的运算理解的更加深刻。为了让学生能更快的关注要这一联系,犹豫再三,摸索着做课件,通过动画展示的过程,直接演示给学生看,有的时候说,可能学生理解较抽象,我们可以借助工具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在观摩周院的课时,在最后一个环节,也是通过课件直观展示,引导学生认识到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新旧知识勾连,培养模型意识。      这次汇报课除了带给我关于课的反思,还有关于基本功的反思,作为青年教师,还有甚多不足之处,教态、板书、站姿、手势、语言等等,自我成长的路任重而道远,继续努力吧!
      在学习观摩周院和佟校的课时,我感受最深刻的有以下几点:
      一、学生深度参与课堂      在我看来,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是只依赖模仿与记忆,还应当是一个主动学习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我有幸看到佟校《认识角》最初版本的教案,教案对教学环节的标注非常细致,教案涉及取角、补角、比角、描角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操作活动,可以说通过一个个活动体验,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以浅显易懂的方式来进行呈现,从而,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观摩学习周院长的课,课堂通过实物演示、动手实践,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观察思考和实践,学生兴趣高涨、积极参与,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度量”方法,不同的学生都可以在同一节课上拥有不同的生长点,每个学生都在课堂上动起来,这一点让我深有感触。

两次观摩课带来的思考
                                              

      二、教师重视思维培养      思维的培养,对我们青年教师来说是比较难的一点,但它至关重要。两节课都让我深刻体会到,思维的培养需要牢牢把握住知识的本质,从迁移类比、回溯知识的本源,到动手实践、经历知识的形成,最后是层层追问、探求知识的本质。每个过程环环相扣,知识的呈现循序渐进。如周院长所授的《长方体的体积》一课,一开始通过数小立方体的数量,迁徙对比、回顾旧知,从数一层的小方块、两层的、三层的……建立起量离不开数,体积其实就是通过数体积单位得来的,回归这样一个本质。学生感受到长方体的体积是有行、有排、有层的体积单位的堆积,这就给后面探究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时,提供了合理的支撑。在经历探究长方体体积的过程,学生的思考也是层层深入。学生在思辨中渐渐明晰“体积与体积单位”、“长、宽、高的长度与体积单位摆放”、“体积与长宽高”三组数量关系之间的逻辑,对体积公式的来源,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三、立足生活应用,感受知识价值。      我看到佟校在最后应用时出现了一个滑滑梯,滑滑梯的选用,让我直观的感受到——“现代数学是一种直接应用于生活的技术”,这也是对数学与应用的一种阐释。这也引发了我的思考,只有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才会喜欢数学,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和探索数学的欲望。
(二数组 代舒雅)

方圆荟

总第二期

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

1、让学生的“眼”动起来
观察是学生认识运动规律,掌握动作技术的重要途径。然而,在我们的课堂上,学生的观察现状却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先运动,小观察;运动后,不观察:有运动,没观察。《体育新课程标谁》提出,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看图和观察动作示意图进行模仿练习。课堂上,老师就要引导学生从观察开始,让学生的“眼”动起来,或观察教师的动作示范,或观察动作的技术图片和影像资料等,用细致的眼光观察动作的要领、规律。教学“起跑”,我示范一套完整的动作,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整个动作有个初步的动作表象。然后,我采用慢动作,把起跑动作进行分解示范,让学生按动作的先后顺序和节奏进行观察,了解动作的各个组成部分。学生经过多角度观察,纷纷说出屈体、两手撑地、蹬腿、两臂伸直、两眼视前等动作要领。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动作特点,在观察中模仿动作,在观察中形成动作定型。如此一来,学生的“眼”动起来,学习知识,掌握技能,课堂自然而然“活”起来。
2、让学生的“嘴”动起来
《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指出:体育课,要计学生有将自己的意见公开并与别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的重要性,能理解别人的观点。体育课,老师要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把说的机会和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动嘴说方法、说想法、说思路、说对策,在交流讨论中碰撞思维的火花,这样就意味着教学“活”了。教学“跑远”,我演示动作后,故意留卜空白,没有讲解动作技巧,而是把学生分组,要求学生把身体的位置、摆臂的幅度、速度快慢等技术要点用准确的语言,有条理、生动形象地表述出来。学生表述的过程,其实就是对动作理解的过程,能够加深跳远这一动作技巧的理解和记忆。这样的课堂,老师既有效地分析,学生又自主探索知识,收获知识,成为课堂的主人,能不“活”起来吗?
3、让学生的“手”动起来
体育课学生“动口”,更要“动手”。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实践。体育课,老师要把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动中学,学中动,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在实践中形成技能。这样的课堂,学生的“手”动起来,自主实践,寓教于乐,既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培养创新意识。教学“篮球运球”一课,如果老师直接讲解运球技术,学生自行练习,那么,学生会学得枯燥乏味,兴趣索然。课堂上,我坚定.体育课,不应以老师的讲解、分析来代替学生的实践,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寓教于乐,掌握知识。

教学时,我引入游戏一一“警察抓小偷”,两人相互比赛。运球的同学当小偷,提前出发。追赶的同学当警察。输的同学当小偷,赢的同学当警察。一开始,学生对运球不熟悉,即使先运球出发,但总是被“警察”捉到。学生小服输,纷纷向我请教运球技术。针对这一情况,我及时讲解运球的方法以及技巧。这时,学生就会学得更加认真,又继续投入比赛中,他们在实践中练习运球,在实践中运用技动,将理论知识与自己的判断、体验和创造结合起来,真地做到学中玩,玩中学,成为学习的主人。如此一来,课堂在学生动“手”的过程中“活”了起来。
4、让学生的“脑”动起来
体育课,不仅仅需要体力,也需要脑力。学生思考的过程中,以思促学,以学促思,是能够更加深刻理解知识,更加熟练掌握动作技能。古人云:“学起于,思起于疑。一切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体育新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乐于思考,勇于质疑的品质,初步养成良好的思维。这要求老师巧设问题,制造悬念,竭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的脑“活”起来。在弯道跑技术教学中,我抛出问題引导学生思考:在弯道跑的过程中,为什么身体总是向左侧倾斜?为什么要弯腰?为什么左膝关节要外展而右膝关节要内扣。学生根据老师的引导,主动思考,思维始终处在活动的状态,没有受到任何压制,热闹的场面一浪盖过一浪。学生回答问题,本身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学与思融为一体,通过回答问题,学生不仅积极思考,发展思维能力,而且明确弯道跑动作的技术特点,较快地掌握动作要领。体育课,老师要把学、思结合,引导学生积极动脑,打开他们的思维之门,让课堂“活”起来。
体育课,学生“眼”、“嘴”、“手”、“脑”动起来,全方位、全员性参与到课堂中,他们就会学得有滋有味,扎实轻松,幸福地徜徉在学习的道路匕课堂也会真正地“活”起来。
(体育组 张世杰)

方圆荟

总第二期

“生动课堂”如何“生动”

教育是一项充满感情的事业,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块土壤上”。
而在此次生动课堂学习期间,通过观看名师公开课,以及教研组的探讨与学习,我学到了很多。那什么又叫生动课堂呢?我认为生动课堂没有唯一的答案,新课标下的体育课和生活联系密切,要抓住这一特点,在教学中积极营造生活实际的氛围,让课堂成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乐园,让生活融入体育教学中,激活课堂,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从而使学生乐学。在课堂中常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在实际的情景中,自己体验、探究,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感受,教给学生思维以方法,给思维以动力,让学生的思路越来越宽,学习方法越来越灵活,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经过学习,生动课堂该如何“生动”,我有了以下方法:
第一,课堂有效教学要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去实施,带动学生主动地学习。可以说,同一个教学内容,我们选取的教学方法不同,学生掌握或者接受的情况是不同的,这就需要体育老师对教学方法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对体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有深刻的了解。在教学中注意老师与学生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当我选取此方法去教学时,我就会更加地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例如一节支撑跳跃的课堂,如果像传统教学一样,老师教动作学生去模仿老师的姿势,然后老师一个一个动作的纠正,虽然学生一样能够掌握支撑跳跃的动作,但记忆动作的概念是很模糊的,而如果老师采用发现教学法,布置一定的情景后,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找出解决方法或者通过观看别人的成功之处,自己去找出更有效的方法,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掌握了支撑跳跃的动作在脑海中对动作的概念熟悉程度更深刻。所以通过加深了解各个方法的实施要求和案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就要选取最合适的教学方法去实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第二,课堂有效教学要求优化组合体育教学手段,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的精神。每个教师不但要学会各种体育教学方法,还要在工作实践中学会科学而合理地、恰当而优选地组合和使用各种体育教学方法,这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最好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所不可缺少的。

例如,在听一节名师的课时,主题是跨越式跳高,刚开始学生对于跳高技术不是十分地理解,不过他们存在很浓的兴趣,教师这时候易采取领会教学法,使用跳绳、橡皮筋等,初步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起跳或者空中摆动的动作,当学生熟悉动作的基本要领后,教师采取学导教学法或者完整示范法等,进一步地加强跨越式跳高的要领,让我茅塞顿开,让我学会如何去优化教学方法,更好的实现“生动”。
第三,充分考虑学生发展情况、教材熟悉程度、学校场地情况、学校器材情况等,合理有效地选择教学方法,使课堂更加的活跃。在熟悉方法后,我们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体、身心的发展,有效区分男女生的生理变化,关键要对所教的教材内容熟悉,掌握技术要领,结合学校场地、器材的因素,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好。

      第四,以多变的形式有效改变器材的运用价值,激发学生的体育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合理地利用教学资源,以多变的形式,脱离以前传统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学习当中。      教学需要老师不断的摸索、探究,教学是一个永不会停止的学科,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对生动课堂,以及有效教学,和谐课堂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而作为一名体育老师,我要在课前认真的备课,课后认真的反思,希望通过自己的不断尝试,继续完善上课的质量,争担一名优秀的体育工作者。
(体育组 徐思敏)

方圆荟

总第二期

行远自迩 笃行不怠
——“生动课堂”的行与思

本学期全市开展了“生动课堂”的推行,以专家引领,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纷纷给我们展示了优秀的示范课,非常庆幸能够有这么好的学习机会,这无疑对于我们新教师来说是一种雪中送碳。本次活动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教学方向,引入了新的教学理念。对本次“生动课堂”我将从我的观课学习和课后反思两个方面分别讲述我的收获与反思。
一、名师引领 悟素养之真
在观课学习中,让我对“生动课堂”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生动课堂并非是老师上的有多么生动,而是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效地“动”起来,在“动”中生成新的知识与技能,涵养正确价值观和必要品格,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呈现课堂“生机勃勃”、鲜活灵动的课堂样态。
令我感触最深的是我们的教研员郑老师,她上的是一堂合唱综合课,郑老师的课堂每一个环节都非常自然、流畅、巧妙。最令我赞叹不已的就是郑老师用丰富的语言、温柔的声线和饱满的肢体语言感染着每名学生,牵引着每名学生的心,她常跟我们说道“心之所动,情之所牵”,她强调音乐不仅是歌唱的艺术,更是情感的艺术,学会用歌声表达情感,一步步引导学生们有感情的演唱,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培养了孩子们的核心素养,立德树人。让学生们在合唱练习中感受到了合唱的温度、魅力和感染力,锻炼了合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艺术素养,同时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基础教育对一个孩子发展的重要性!还有吴立老师的《草原小牧民》也让我大开眼界,吴老师针对的是低龄段的孩子,她全情投入,以情景贯穿,重视学生音乐体验,在吴老师的的引领下,孩子们一会儿欢快地歌唱,一会儿活泼地舞动,一会儿又深情地演绎,做到了音乐课的收放自如,让孩子们学得投入,玩得开心,真正的让课堂“活”了起来。然后吴老师在课堂中拓展部分还加入了孩子们尝试合唱,体验了唱游。更感受到了不同情绪变化的歌唱,是一节非常丰富的课程,大大提升了学生们的音乐素养,培养了孩子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愿景。

二、探教学之道 且行且思
在本次生动课堂中,我抱着“参与即是成长”的态度完成了我的教学,从中也收获了不少,同时也明确了我下一步提升的方向。我在本次生动课堂中执教的是一年级的《理发师》这一课,我在此中深受吴老师的体验式教学的启发,也尝试创编了游戏活动环节,让学生在聆听和活动中去感受歌曲的音乐要素,虽基本流程下来能够完成我原本的教学目标,但感觉在情绪调动方面还是做的不够,课堂氛围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评课环节中,在覃校长和老师们的点评之后,我也意识到自己平时自己发现不了的问题,比如对学生的关注度,在授课中我一味的追求课堂的完整性,而缺乏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关注,学生有没有很好的掌握?之中有什么问题?缺少了针对课堂生成的问题而进行实质性的解决。其次就是在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教学设计中所有设置的问题,组织的活动,包括说的每一句话都得围绕我们的教学重难点来展开,每个问题要有针对性,减少繁琐的话语,把语言简练,化繁为简,要具有针对性和准确性,在点评学生的时候也得更准确些,不能模糊点评,而是得有一定的评判依据,让学生更清楚正确的做法。那么这也会是我下一步需要突破和挑战的问题,我将会一步步脚踏实地的不断改进反思自己的不足。
生动课堂的实施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短期行为,也不单单靠某节优质课,而应该落实于每一节常态课,孩子们每一次当众表达中积淀形成的。还记得佟校长曾在教师大会上说过这样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教师的尊严是建立在课堂上的”作为一线教师,课堂才是我们的阵地,若没有踏实的工作心态和钻研教学的精神是很难站稳讲台的,我们想要获取在讲台上的尊严,得步步扎稳,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只有不断的思索和研究才能找到有效的教学途径,从而去征服自己的学生,获得作为教师的尊严。做到目中有生,心中有人,今后我也将在教学中不断摸索总结,不断夯实学校课程育人主阵地,才能够提升自己课堂的高度,提高孩子们的艺术素养。
(艺术组 徐岚)

方圆荟

总第二期

生动课堂不是单指某一节课是否生动,而是对常态课堂的总体要求。通过这段时间对生动课堂的探索与思考,作为一名小学美术老师,我深信美术教育不仅仅是教授孩子们如何绘画和制作手工艺品,它更是一种培养创造力、想象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美术教育也不仅仅是教授技巧,更是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审美能力。以下是我对“生动课堂”的学习和实践的一些思考和体会。
一、激发兴趣是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阶段,孩子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激发他们对美术的兴趣至关重要。可以通过讲述有趣的艺术故事、展示艺术大师的作品,以及举办小型的艺术展览,来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以我本次的生动课堂展示课《小老虎》为例,开课时我就以征集六一儿童节的“手工集市”制作品为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积极跟随老师节奏进入课堂。
二、互动式教学
互动式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在课堂上,要鼓励孩子们提问、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进行小组讨论。在课堂任务中,我安排了感知小老虎环节,各组发放一只做好的小老虎,使学生通过观察、感知后,小组进行交流讨论,总结出小老虎的制作步骤。这样不仅让学生能快速的提炼出重点内容,更能在讨论与探究的过程中,发挥小组合作的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

生动课堂之我做、我见、我思
——一次汇报课带来的思考 /黎炫炫 
                                              

三、实践与创造
美术教育的核心在于实践。老师可以为孩子们提供各种材料和工具,让他们自由地创作。无论是绘画、剪纸还是陶艺,鼓励孩子们尝试不同的艺术形式,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小老虎》一课中,通过引导学生手工制作纸质小老虎玩具,把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拉入学生可观赏、可模仿、可继承、可创改的学堂,使学生怀着崇敬之心,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艺术与文化。
四、跨学科学习
美术与其他学科如语文、数学、科学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尝试设计一些跨学科的项目,比如结合语文课的诗歌创作一幅画,或者用几何图形来设计图案。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他们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在学生实践环节,由于小老虎需要双面剪裁,所以绘画剪裁前引导学生了解本课中对称图形的运用。通过数学中的对称图形的加入,使创作形式更加简洁。
五、评价与反馈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关注孩子们的作品完成度,更关注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学习过程。给予孩子们积极的反馈,鼓励他们继续探索和学习。
以上是我站在小学美术老师的角度上,对如何营造一个生动的美术课堂的一些思考。生动的课堂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地方,更是激发孩子们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乐园,作为一名小学美术老师,我也将继续探索和实践,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充满乐趣、富有启发性的学习环境。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每个孩子都能够在美术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艺术组 黎炫炫)

方圆荟

总第二期

基于核心素养,构建生动课堂

周院长提到过生动课堂不是只是“生”动,而是师生都要参与,其中包含了价值驱动、内容联动、思维触动、学生主动。
1、价值驱动:坚持核心素养目标导向,彰显课程育人价值,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用正确的价值观驱动学生灵魂,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具体教学活动中。
关于价值驱动在余歆彦老师的课当中我深有体会,余老师执教的是“小小图书馆”这一课,在课程开始余老师就结合学校当时开展的读书活动引入这一课,给同学们观看了世界各地图书馆的照片,介绍了一位名人的读书情况,无形当中就引导学生产生读书的欲望,短短2分钟的课前导入即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又有育人作用。
2.内容联动:整体理解与把握课程内容,积极开展大单元教学、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加强知识间的内在关联和融会贯通,增强课程内容的吸引力,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从我进入教师队伍以来就一直听到大单元这个概念,起初我不明白什么叫大单元,以为就是把一个单元的内容整合之后来教学,在这次生动课堂中我对大单元有了不一样的理解。余老师在教授“小小图书馆”这一课时,并不只是教授这一课的内容,而是把这个知识点串起来,整体教授“三位数减法”,其实在上这一课前学生就已经学了两位数的减法,三位数的减法方法与之相比并无本质性区别,所以完全可以用两位数的减法知识去解决三位数的减法,而三位数的减法中分为了不退位的减法、退一次位的减法、连续退位的减法,余老师通过三道不同类型的算式引导学生逐步探索,口算出不退位的减法、引导带领学生用不同方法探索解决退一次位的减法,再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连续退位的减法。通过这样层层递进的方式让学生逐步掌握三位数的减法。
3.思维触动:注重“做中学”,创设真实情境,设置挑战性的学科任务,激发学生内驱力,引导学生参与学科探究活动,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运用知识的思维过程,体会学科思想方法,增强学生认识真实世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本次生动课堂中佟校长执教的“认识角”这一课让我看到了什么是“做中学”,角这一概念同学们在生活中并不陌生,但是对于它的概念和特征是模糊不清的,如何让学生对角有明确的认识就很重要。佟校长在导入时从一年级同学们学过的图形出发,让知识从单元跨到大单元,把图形与几何知识连贯,从学过的图形当中取出角来,

通过对比不同图形当中取下来的角,让学生对角的定义有初步认识。继而采用学具三角板让学生马上利用对角的理解指认三角板上的角,再从一张三角形纸片当中撕下角,让学生直观体会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这个知识是角当中的难点,佟校长还设计了活动角,同学们通过把角补上,用活动角比角一系列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突破这一难点。引导学生从操作中实际体会到角的特征及意义。
4.学生主动: 创设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提高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能力;加强教学评价改革,尊重学生个性,开展差异化教学,唤醒学生潜能;发挥新技术的优势,探索线上线下深度融合,促进个性化学习。
代舒雅老师在执教“回收废电池”这一课时设计了学习单,本课的内容是三位数笔算加法。代老师通过学习单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选择自己的方法进行三位数的加法计算,给学生创造了足够的空间,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开拓思维,再通过展示不同学生的作品丰富学生的解题思路,同时抓住方法共同点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又利用不同点让学生了解到不同方法的优劣,从而渗透算法多样化。
这次生动课堂的活动有幸听到各位优秀老师的课,让我开阔了眼界,让我对生动课堂有了更深的认识,体会到教学应注重学生素养的发展,而非知识的灌输,要注意思维的提升与发展,增强课程的情境性和实践性。
(二数组 张晓凤)

方圆荟

总第二期

《生动课堂》观课有感

今年的四月五月,伍家岗区迎来了一次名为“生动课堂”的区级活动,作为刚刚进入这所学校的音乐老师,这次活动让我感受到了一些压力与动力。压力来自于区级学科教研员郑老师与区级骨干教师李老师的两节示范研究课,其中郑老师所上的那一节课六年级音乐《龙的传人》我非常熟悉,因为我自己在以前的学校也曾经上过很多次,可其中的差距在我看来是天差地别的。
首先,每次我在自己上这一堂课时从来没有像郑老师那样设身处地的为学生思考过太多,我更多的只是将其视为本节课要完成的任务,以课堂多媒体展示来为这个任务增添一些可理解性。教科书上写着的我就去讲解它、完成它,而教科书上没有写的,我并没有构思太多,更多的以完成歌曲演唱的学习与讲解歌曲背后的历史背景为主题来上这一课,只要学生将歌曲唱出来不跑调节奏不乱就视为成功。而郑老师的课,让我不由得开始思考究竟何为“生动课堂”?

“生动课堂”,顾名思义首先应该是生动有趣的课堂。如何“生动”起来,是每个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郑老师的答案是用专业的声乐教学情景来带领学生们进入上课的状态,以“课前一支歌”活动之名带领学生迅速进入歌唱的状态,同时用教师自身及其强大的情绪感染力与现场调动力再加反问激将的方式调动学生们的情绪状态,教师自己先生动起来,让学生们随师而动,生动的同时又自然而然。而李老师的答案则是创建任务情景,告诉同学们这节课会把全班同学们所演唱的《我是少年阿凡提》用手机录制下来,并将其发布出去参加比赛,同时教师本身也先从展示舞蹈动作来带领学生进入上课的状态,教师彻底释放自我,才能引得学生真正进入理想的音乐课上课状态。郑老师的方法明显是不适合我这样资历浅薄的教师的,也许再过许多年之后,我才能在讲台上表现得如此游刃有余,但现在,我想我应该从李老师的方法开始思考。
“生动课堂”,是让学生们积极动起来的课堂。在我看来,音乐课的互动性绝对是所有课程之最,而且每节音乐课都是万万离不开互动二字的。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来沟通音乐作品的演唱或演奏,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配合协作来丰富音乐作品的表现力,教师与音乐之间的互动来形成正确的示范,学生与音乐之间的互动来感受音乐的历史背景人文内涵与情绪情感,并尝试着用音乐将其表达出来。而郑老师基于教科书的内容之外还独自开发了双生部合唱的任务,带领学生用更充沛的情感与更丰富的表现力来展现歌曲,这是我没有想到的,以往的我在进行本课的教学时从来没有想过可以用双生部合唱的方式令整首歌变得更加优美,经常只是带领学生完成两遍大合唱之后就视为任务完成,从来没想过原来书上没有写的我们其实也可以区考虑尝试带领学生来参与实践,也许以后的每节课我都能加入更多自己的想法让其变得更精彩。
“生动课堂”是真正实现教学相长的富有生命力与充满学习动力的课堂。教师的教在评课、磨课中获得成长,而学生的学在教师更加严阵以待的备课与教学中真正获得能力上的提升与技能上的培养,树根与树冠共同生长,这就是富有生命力的课堂。
再过不久就是各校教师自己的生动课堂展示了,我希望能通过这次活动从其他的优秀教师那里接受到更多的间接经验与创意想法,让自己也能成长为区里那些讲台上如鱼得水的优秀骨干教师们的模样。
(艺术组 谭佳明)

方圆荟

总第二期

生动课堂,我理解为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的特点、兴趣为起点,让学生有效地动起来。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在动”和活”的过程中生成新的知识、技能。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收获成功的喜悦,经过这半个学期的摸索与实践,谈谈我的一些感受。
一、课堂因“真实”而生动
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所以我积极向其他美术教师学习好的教育教学方法,交流各自在美术课堂教学经验,并在伍家区艺术组织的片区学习教研活动中向其他校的老师交流讨论,让我在上如何构建生动的美术课堂这个问题。上有了正确的指引方向。在艺术教研中,艺术教研员郑惠老师亲自带来生动课堂的示范课《龙的传人》,听了郑老师的《龙的传人》这一堂课,我发现与时俱进的重要性,从开课的练声到关注到学生们的歌唱状态,从宜昌市文件“课前一支歌”到合唱的创编学习,都抓住了学生的心,让学生们在唱《龙的传人》都能有感情的演唱,从教师的示范和肢体语言上都十分感染学生们,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生动课堂”不仅是老师的课堂更是学生的,培养了孩子们的核心素养,立德树人,合唱声部之间的协调,把控的很好,值得学习。其次我印象最深的是来自金东方小区的美术教师宋娟娟老师带来的《石壁上的九色鹿》一课,宋老师一种很特殊的视角,以一种很特别的打开方式,那种黑暗中灼灼生辉的神秘壁画,现场仿佛置身石窟的体验很强。欣赏课如何深入浅出,将历史里的人文底蕴呈现,不仅立足常态化教学、基于学生实际,开展真实情景下的真实学习;还凸显了学科特征,课堂面貌生机勃勃;教师遵循学科特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吸引学生充满兴趣、积极、主动的学习;使课堂“有温度、有高度、有美感”。宋老师良好的教学素养、专业技能,让课堂焕发美的光彩、艺术的魅力,带给学生美的享受。 

课堂因“人”而生动

二、课堂因“开放”而生动
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力行。在此次学校生动课堂的开展中,作为美术教师的我也上了一节关于生动课堂的美术课,在课后评课中让我更加加深了对生动课堂的理解,接下来浅谈一下我的感受;
依据小学一年级的年龄特征和需求,教材内容在编排.上有机地综合融入每课课题。有趣味性的主题就有趣味性的内容,教材在内容上选择了贴近生活,体现时代精神,关注自然,关注环境,关注社会内容。如:在上《剪贴组拼小村庄》时,根据学生的对于乡村的理解实际情况,我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视频去感受,,让他们谈一谈见到的村庄是什么样的。结果学生回答问题不在点上。课后在评课中我进行了反思,可以直接带入图形去理解小村庄的样子,这样学生还感到上美术课有无限乐趣,就会乐意去接受美术教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学习。
陶行之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们的教学工作不得半点虚所以我认为,“生动堂"首先应该表现为“真实”。也只有“真实”,“主体、多元、和谐、生动”的目标才能成为可能,否则的话,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艺术组 艾蝶)

方圆荟

总第二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能使学生参与是教师的最大的过失。”这就是说,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才能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高度关注,才能让学生有兴趣去关心现实问题,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究问题,也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果。
“生动课堂”聚焦核心素养,以“动”展现灵气与活力,具有“价值驱动、内容联动、思维触动、学习主动”的基本特征。为了深入落实《宜昌市中小学“生动课堂”建设方案》要求,四月份我们开展了生动课堂交流活动。通过专业引领、课例展示、交流研讨,让我学习了如何去打造生机勃勃、鲜活灵动的课堂样态,积极培养学生探究探索、创新创造的思维品质方法。
平常的教学我们追求的是重难点的把握及学生知识的理解,“生动课堂”建设可以让教学及学生学习更有效果,积极性。我这段时间一直在思考,怎么让二年级的语文更有生动性,达到“生动课堂”建设的标准,我把我的想法分享出来,与大家共勉。
一、生动课堂必须让学生“敢”动。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自己读书、自己寻找答案的机会和时间。

灵动课堂,让孩子启智增慧

在张老师《荷叶圆圆》这堂课上,我看到一个眼里有学生的老师。她充分尊重了每一位学生,用春风拂面般的语言、丝丝入心的情感,让一年级的孩子感受到了妈妈的“爱”。在张老师的课堂上,我们感受到了亲和力,我们感受到了孩子们跃跃欲试,争先恐后想要去回答问题的激情。对于错误的答案,张老师没有直接指出学生的问题并否决,反而是以平等的姿态和学生一道质疑答难,对错误和不太正确的见解,在商讨中解决,并表扬他们敢于回答问题的勇气和积极参与的精神。每一个孩子在得到表扬后,脸上都是自信满足的表情。平和的气氛中让老师和学生都得到了最大程度上的磨合。 
二、生动课堂必须让学什么“灵”动 。
对于教学方法,现在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要得法。”即做到教学方法灵活化,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即对优等生与中等生是以自学、小组讨论为主,通过学生自学、质疑、讨论,教师适时点拨,完成每节课所规定的任务。对学困生是以学生自学、教师辅导相结合,通过学生自学,教师启发诱导,必要的讲解,学习新知,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在《荷叶圆圆》这堂课上,张老师循循善诱,用一片荷叶贯穿了整个课堂,先从最简单的观察荷叶特点入手,用实物图片等形式引导了学生说出大、圆、绿的特点,紧扣了课题主题。再层层递进,让学生在每个自然段中寻找优美的词语、句子。

方圆荟

总第二期

在这个环节我感受到了张老师对时间把控的魅力,她的时间恰到好处。我反思后觉得,对属于基础知识性的,比较简单的问题,可让学困生或中等生回答,让他们通过努力得到提高,达到基本要求;对于难度比较大,比较抽象的问题则要求优等生来回答,让他们得到充分发展。
三、生动课堂需要学生“全”动。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主动、 积极、执著地去探索。听完朱静雯老师《中国美食》的展示课后,我利用朱老师的方法,在自己上课的时候设置了分组任务单,让他们自己编写菜单,用上学过的烹饪方法。在课堂上孩子们进行合作、交流,形成了互助分享的”学习场”。
他们不仅非常认真地书写每一个烹饪方法的生字,还在积极思考怎么样搭配才能让菜肴更加美味吸引人。这样一下就解决了学习重点:了解划分菜单的编制方法——“烹饪方法+食材”
同时在这节课上,根据朱老师的视频,也让学生对“熊”这个有灬的字产生了兴趣。孩子们在课上提出了疑问,熊是动物,为什么也是灬?以兴趣为切入点,会让孩子对这个知识点印象深刻,我相信,我们班的孩子一定能记住“熊”最早指的是像大火一样凶猛的意思。
在朱老师的课上在整堂课中,不仅有扎实的识字教学方法,同时也有有趣的口语表达练习,这也被我引用到自己的教学中,例如:报菜名。这个环节孩子们观看了相声的报菜名,老师也积极进行了展示,这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朗读欲望,个个儿跃跃欲试。整个课堂氛围活泼中带着有序,每一个孩子都投入到了课本内容中,去努力记住词语,小组间合作不断去修正发音,不停地去调整读书的节奏,以求做到最好。在这样的一个兴趣环境中,所有的学生都被安排在个人与小组共同交流互动的位置上,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各种感官,达到了教学效果。

灵动课堂,让孩子启智增慧

生动课堂的建设,是适应新时期教学的必选之路,也是我们老师深入贯彻习近平教学理念的首选之路,生动课堂不是无序,反而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了解教材,吃透教材目标,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立足课堂,以学生为主,不断去打磨教学,这样才能促使我们不断进步。
我相信寓教于乐,才会让学生乐在其中,有学习的内驱力。希望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兴趣的熏陶下,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二语组 马骁)

联系电话:0717-6578056
地址:宜昌市伍家岗区文荟路10号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