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新一轮审核评估要点精析
2023年
目录
1.什么是新一轮审核评估?
2.为什么要开展新一轮审核评估?
3.新一轮审核评估指导思想是什么?
4.新一轮审核评估基本原则是什么?
5.新一轮审核评估“破五唯、立新标”有哪些举措?
6.新一轮审核评估的对象和周期是什么?
7.我校参加的是哪类评估?
8.新一轮审核评估工作程序有哪些?
9.新一轮审核评估在方式方法上有哪些创新?
10.新一轮审核评估中的“1+3+3”报告是什么?
11.如何理解线上与入校"一体化"评估?
12.新一轮审核评估倡导的“质量共同体”理念是什么?
13.学校如何以新一轮审核评估为抓手建立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
14.评估分类是给学校分等吗?
15.我校应如何做好评建改工作?
16.我校在撰写《自评报告》时应重点关注哪些方面?
17.学校如何准备新一轮审核评估相关材料?
18.学校在线上评估与入校评估环节需要做哪些工作?
19.线上通常调阅哪些材料?
20.专家如何开展在线访谈座谈?
21.专家如何开展线上听课看课及随机暗访?
22.学校须重点关注的“红线” “底线”要求 有哪些?
23.什么是本科教育教学示范案例?
24.学校如何做好评估整改工作?
25.专家组是如何组建的?
26.参评学校应以怎样的心态做好审核评估工作?
1.什么是新一轮审核评估?
答:新一轮审核评估是相对于2013—2018年组织实施的审核评估而言的。新一轮审核评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对接新时代教育评价、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要求,引导督促高校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本科人才培养规律,聚焦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新一轮审核评估不是另起炉灶,而是上轮审核评估的延续、改进与升级。新一轮审核评估的“新”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评估导向的变化。强调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二是评估内涵的变化。变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为本科教育教学评估,突出教育与教学的有机结合。
三是评估类型的变化。采取柔性分类方法,提供“两类 四种”评估方案和不同指标模块供高校自主选择。
四是评估方法的变化。采取线上与入校“一体化” 评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明察与暗访相结合等方式,当好“医生”和“教练”,为学校“诊断把脉”。
五是评估功能的变化。突出评估的激励作用和约束作用,强化评估结果使用和督导复查,评价结果供“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 学科评估共享使用,为教育行政部门决策、精准开展工作提供参考。
2.为什么要开展新一轮审核评估?
答:开展新一轮审核评估主要基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
一是落实中央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举措。2020 年,中央出台《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 明确提出“推进高校分类评价” “改进本科教育教学评估” “加强和改进教育评估监测”。立足时代、迈向未来,统筹谋划新一轮审核评估,对落实中央教育评价改革要求,引导高校坚定正确办学方向、抓实人才培养质量“最后一公里”具有重要作用。
二是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紧迫任务。高等教育评估是《高等教育法》法定任务, 是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40年实践证明,评估对推动高等教育质量提升、保证高等教育健康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是改进本科教育教学评估工作的内在需要。上轮审核评估在引导高校“强内涵、促特色”方面作用明显,评估理念标准已在高教战线形成广泛共识,成为高等教育评估的品牌,并在国际上产生积极影响。但还存在评估推动高校建立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力度不够、评估分类不明确、评估结果刚性不强、评估整改乏力等不足,迫切需要在传承经验的基础上,对审核评估工作进行改革创新。
四是顺应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评估是国际高等教育领域保障高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机制,本科评估已成为全球大多数国家与国际组织治理高等教育的通用手段。
3.新一轮审核评估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新一轮审核评估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决破除“五唯”顽瘴痼疾,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确保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和本科教育教学核心地位。推进评估分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推动高校积极构建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大学质量文化,建立健全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引导高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4.新一轮审核评估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新一轮审核评估工作遵循以下五条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立德树人。把牢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构建以立德树人成效为根本标准的评估体系,加强对学校办学方向、育人过程、学生发展、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的审核,引导高校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
二是坚持推进改革。紧扣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主线,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强化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以评估理念引领改革、以评估举措落实改革、以评估标准检验改革,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三是坚持分类指导。适应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需求,依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校办学定位、培养目标、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情况,实施分类评价、精准评价,引导和激励高校各展所长、特色发展。
四是坚持问题导向。建立“问题清单”,严把高校正确办学方向,落实本科人才培养底线要求,提出改进意见建议,强化评估结果使用和督导复查, 推动高校落实主体责任、建立持续改进长效机制,培育践行高校质量文化。
五是坚持方法创新。综合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深度挖掘常态监测数据,采取线上与入校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明察与暗访结合等方式,切实减轻高校负担,提高工作实效。
知识角:
“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的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简称“三全育人”)的要求。
5.新一轮审核评估“破五唯、立新标”
有哪些举措?
答:新一轮审核评估坚持破立并举,将破除 “五唯”顽瘴痼疾作为考察重点,提岀构建以立德树人成效为根本标准的评估体系,在评估工作中旗帜鲜明地强调立德树人评估导向,加强对办学方向、育人过程、学生发展、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的考察。
一是强化学校内涵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结合, 避免单纯根据显性指标判断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在办学指导思想上,重点考察学校是否确立立德树人中心地位;在育人机制上,重点考察学校是否形成 “三全育人”合力;在领导体制上,重点考察学校是否确保党的全面领导。
二是改革对教师的评价,推进教师践行教书育人使命。重点考察学校是否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第一标准。强化高水平教师投入评价,不是看“帽子”教师数量,而是注重其对本科人才培养的贡献。注重凭实绩、能力和贡献评价教师,推进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突出教书育人实绩。
三是强化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强化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完善“五育”评价,重点关注学生“学会了什么”,引导教师投入教学,增强学生学习体验感、获得感,从重结果评价向重过程评价、增值评价、综合评价转变。
四是强化多元主体评价。重点考察学校是否完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方法,建立行业、企业深度参与评估机制和境外专家、青年教师、学生参与评估机制,从不同角度了解和评价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状况。
知识角:
“五唯”评价方式: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
“五育”评价: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评价
6. 新一轮审核评估的对象和周期是什么?
答:经国家正式批准独立设置的普通本科高校均应参加审核评估。审核评估每5年一个周期,本轮审核评估时间为 2021—2025 年。
7.我校参加的是哪类评估?
答:第二类第1种。
知识角:
第一类审核评估:适用于具有世界一流办学目标、一流师资队伍和育人平台,培养一流拔尖创新人才,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普通本科高校。
第二类审核评估:分三种小类,高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且只能选择审核评估规定方案中的其中一种。
1:适用于已参加过上轮审核评估,重点以学术型人才培养为主要方向的普通本科高校。
2:适用于已参加过上轮审核评估,重点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要方向的普通本科高校。
3:适用于已通过合格评估5年以上,首次参加审核评估、本科办学历史较短的地方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
8.新一轮审核评估工作程序有哪些?
答:新一轮审核评估工作程序包括评估申请、学校自评、专家评审、反馈结论、限期整改、督导复查等六个部分。
目前学校处于学校自评阶段,各职能部处及学院需通力协作,积极配合。
9.新一轮审核评估在方式方法上有哪些创新?
答:新一轮审核评估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优化评估流程、实现一校一案、强化多元评价、落实减负增效。
一是增加线上评估环节,优化评估流程。
二是定性定量评价相结合,实现一校一案。“两类四种”评估方案中,模块化设计定性指标、弹性设置定量指标,设置必选项和可选项,兜底线、促特色,尊重学校自主选择权和专家专业裁量权,与学校一起制定“个性化”评估考察方案,实现一校一案。
三是注重常态化资源运用,落实减负増效。深挖常态监测数据,充分利用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和年度就业质量数据生成数据报告;精简入校评估专家人数、天数、环节;免于评估考察已通过教育部认证(评估)并在有效期内的专业(课程);多措并举避免重复工作,让评估负担“减下来”。
四是丰富评估视角,强化多元评价。构建了 “1+3+3”校内外多维立体综合评价体系,分别从常态资源、学校、教师、在校生、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等多元多维视角进行评价,让评价体系“立起来”。
10.新一轮审核评估中的“1+3+3”报告是什么?
答:以《自评报告》为主体,以《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分析报告》《在校生学习体验调查报告》《教师教学体验调查报告》3份过程性报告和《本科生就业数据分析报告》《本科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用人单位跟踪调查报告》3份结果性报告为两翼的“1+3+3”多维立体评价体系。
知识角:
我校应如何用好“3+3”报告等常态数据资源?
答:新一轮审核评估注重常态数据资源的挖掘和使用,依托教育部评估中心“国家数据平台”和学生发展中心“就业数据平台”,形成《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分析报告》《在校生学习体验调查报告》《教师教学体验调查报告》《本科生就业数据分析报告》 《本科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用人单位跟踪调査报 告》(即“3+3”报告)。此外,学校编制公布的近三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也是评估的必备材料。
“3+3”报告分别从教学监测数据和就业监测数据、学生和教师体验调查问卷、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跟踪调查问卷的角度对学校的本科人才培养提供评价参考,为学校自我评价、判断和改革提供多元视角,是审核评估的重要依据,也可以成为学校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评估,建立起“3+3”报告等常态化资源的累积、分析和使用机制,通过数据对比分析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和差距,深挖学校 “招生一培养一就业”全链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短板和弱项,找准整改方向,精准发力,持续改进,不断累积,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纵深发展。
专家是如何利用 “1+3+3”报告的?
答:《自评报告》是专家组开展评估考察工作的主要依据之一。专家组聚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参评学校自主选择的评估类型、评估指标和审核重点,主要审核参评学校“该说的是否说了”“说了的是否做了”“做了的是否有效”“无效的是否改了”等,初步判断各项指标的达成情况,形成对学校教育教学情况的总体印象。
专家组审读《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分析报告》《在校生学习体验调查报告》《教师教学体验调查报告》 3个教学报告,注重发展变化,关注参评学校教育教学状态的变化及发展趋势情况,包括专业调整情况以及专业招生规模的变化情况,专任教师数量、教育教学经费、实验室设施条件和校内外实训基地、学生发展等状态数据的变化趋势等,通过数据对比,分析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成效。
专家组审读《本科生就业数据分析报告》《本科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用人单位跟踪调查报告》3 个就业报告,注重个性差异。会把参评学校放在所处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综合分析,把握参评学校所处的地域和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特殊性和特色点、学校所背靠的区域、行业发展状况,分析参评学校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的契合度,人才培养对社会的贡献度。
“3+3”报告相互佐证,形成全链条、多维度的高校教育教学佐证材料,能够为《自评报告》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也能够通过不同报告之间的差别发现问题并探索求证,丰富和完善人才培养质量的全过程监测与评价。
11.如何理解线上与入校"一体化"评估?
答:线上评估与入校评估“一体化”设计是新一轮审核评估制度设计的核心与关键,不仅是评估方法手段上的创新,更是评估思想理念上的丰富和发展。
12.新一轮审核评估倡导的“质量共同体”理念是什么?
答:新一轮审核评估的宗旨是“对国家负责、 为学校服务”,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 16字方针。从本质上看,新一轮审核评估不是要给高校划分等级,而是通过专家线上与入校“一体化”评估、校内与校外集体“会诊”,当好 “医生”和“教练”,帮助学校找到真正的闪光点和存在的问题,服务学校高质量发展。
整个评估过程倡导“质量共同体”理念,尊重高校的自主选择权和专家的专业裁量权,突出为高校提供诊断服务,而非“猫鼠游戏”。参评学校、评估专家、评估机构形成一个质量共同体,围绕高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共商共研、同题共答。一方面挖掘出影响和制约高校改革发展的瓶颈问题,另一方面发现高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亮点特色,凸显评估的“指挥棒”作用,靶向服务高校高质量发展。
13.学校如何以新一轮审核评估为抓手建立
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
答:新一轮审核评估以立德树人为思想统领,强调高校要把立德树人融入评估全过程、全方位,在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
一是强化认识。明确立德树人中心地位,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五育”并举培养时代新人;
二是强化基础。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将立德树人的要求完整、全面地体现在学校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学科专业布局、人才培养体系、教育教学模式、管理服务体制、资源保障条件等都要围绕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来谋划和建设;
三是强化制度。建立立德树人“负面清单”,健全学校党委、行政定期研究立德树人工作制度,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机制,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统筹推进,从体制机制层面建立健全立德树人“实举措”,形成培养目标一致、职责分工合理、育人合力显著的立德树人工作格局。
14.评估分类是给学校分等吗?
答:不是。新一轮审核评估针对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的多样化需求,采取柔性分类方法,提出 “两类四种”评估方案,满足不同类型高校对质量保障的需求。这种评估分类并非给高校分层、分等, 更不是给高校贴“标签”。参评学校可根据自身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等情况自主选择最适合的评估类别。
15.我校应如何做好评建改工作?
答:把立德树人作为评建改工作统领。要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将立德树人完整、全面地体现在学校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要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和“负面清单”,形成培养目标一致、职责分工合理、育人合力显著的立德树人工作格局;要认真做好《自评报告》中立德树人情况“必答题”,总结学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举措及取得的成效,查找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改进措施,把立德树人贯穿学校评建改工作“全链条”。
要正确理解审核评估。学校要深刻理解新一轮审核评估从名称上就发生了变化,从“本科教学工作评估”变成了 “本科教育教学评估”,评估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变化,从聚焦教学工作,转向 了聚焦教学基础上的育人工作,更多地是从育人的高度来看教学,不仅包括本科教学,而且涵盖党的领导、思想政治工作、学生发展、资源保障等学校办学各方面,是对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考核和整体评价。从这个意义上讲,新一轮审核评估不仅仅是分管教学的校领导、教学或评估部门统筹执行层面的事,而应该是党政领导班子要决策的大事,关系到学校“十四五”期间发展目标和办学定位的重大选择。
构建高校的质量文化。学校要全面对接 “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国际先进理念,从概念层面、机制层面、实施层面落到师生、院系、专业和课程, 使这一先进理念成为整个评估
工作的理念共识和行动自觉。“学生中心”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刻苦学习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要素,推动人才培养模式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 “产出导向”强调以学生学习效果为导向,注重评价学校提升人才培养的目标达成度、社会适应度以及学生和社会满意度,避免单纯根据显性指标评价办学水平。“持续改进”强调对人才培养全链条形成质量闭环管理,促进高校积极构建自觉、自省、自律、 自查、自纠的质量保障机制和大学质量文化,及时发现问题、持续改进提升质量。
坚持实事求是。学校要用好自主选择权,依据自身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选择适宜的评估类型和指标体系,形成个性化评估方案,用自己尺子量自己;以“平常心、正常态”对待评估,评建改工作要以事实和数据为依据,做到不回避问题、不隐瞒事实、不弄虚作假、不夸大成绩;树立正确的评估价值取向,从发展的角度出发看待评估,以审核评估为契机,落实质量主体责任,与专家组、评估机构形成“质量共同体”,对本校人才培养状况、培养质量全面深入地自我审视和不断地自我改 进,促进高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
要处理好四种关系。学校要处理好审核评估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不搞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处理好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关系,积极构建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高校质量文化;处理好自评工作与日常工作的关系,使高校的评建工作融于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质量保障体系与质量文化建设工作之中;处理好自评工作与整改工作的关系,保证评建改工作长链条开展、常态化推进。
16.我校在撰写《自评报告》时应重点关注哪些方面?
答:《自评报告》是审核评估的重要材料之一。《自评报告》撰写的质量不仅反映参评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客观状态,也反映参评学校对审核评估的态度与重视程度,还可以看出学校能否客观清醒地认识自己,是否具有驾驭和反思自身发展的自省能力和水平。《自评报告》撰写要建立在学校全面自评自建工作的基础上,紧紧聚焦审核评估指标,对学校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改革建设和培养成效进 行全面梳理,由此形成反映自评结果的写实性报告。《自评报告》的形成过程,是经过学校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反复修改完善的过程,也是凝聚全校师生共识的过程。
《自评报告》要重点阐述学校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做得怎么样”“做得不好的如何改进”“改进效果如何”等。学校撰写《自评报告》时,不得修改一级、二级标题,指标不能少,重点不能丢,同时还要避免撰写与审核评估指标体系无关的内容。
《自评报告》主要内容包括“学校简介”“学校自评工作开展情况”“学校自评结果”三部分。“学校自评结果”表述按照二级指标展开,需涵盖但不限于二级指标下设的审核重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对应到一级指标来写,问题具体表现描述对应到二级指标和审核重点。《自评报告》中的数据应与《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分析报告》中的数据一致,如果由于数 据采集的时间节点不同等导致数据不一致,学校须在 《自评报告》后面附简要说明。
17.学校如何准备新一轮审核评估相关材料?
答:学校要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开展新一轮审核评估,坚持以事实和数据为依据,准备以下评估相关材料。
一是基本材料。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近三年学校教学质量报告、申请报告等应该作为评估的基本材料上传至评估系统,不能等到专家需要时再临时提交。
二是教学档案。教学档案是高校在教学管理、教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基础材料,是高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证据”,包括课程大纲、试卷、毕业论文(设计)、实习实践等过程性与终结性材料。教学档案按高校日常管理规定存放,无需做特殊的整理, 应保证档案的原始性和真实性,在审核评估期间按要求上传,切忌突击整理和弄虚作假。
三是《自评报告》及支撑材料。《自评报告》等评估材料中的所有结论,应有充足的数据和事实支撑,不能只有结论,没有事实陈述和证明支撑。支撑材料是指用于支撑或证明《自评报告》等所述内容的相关材料,主要包括教学资料、学生学习档案、各类记录性材料、合作协议及其他佐证材料等。支撑材料以高校教学档案为基础,与教学档案有交叉的部分无需单独整理,按要求上传至评估系统,或提供材料索引以方便专家查找、审阅。
四是引导性材料。主要包括高校职能部门、教学机构、实习实训基地和就业单位等材料,教学活动安排和人员名单,如校历、课程表、教师名单、学生名单等。
18.学校在线上评估与入校评估环节需要做哪些工作?
答:线上评估时间为2〜4周,基本流程包括:线上评估开始前,参评学校与项目管理员对接,明确学校需要做好的准备工作(包括系统测试等)。依据评估方案要求,在评估系统中提交基本材料、自评材料及其他材料等。线上评估开始后,专家主要进行材料研读,线上调阅材料、在线访谈座谈、听课看课等。参评学校根据专家评估工作需要提供相关材料,落实访谈座谈、听课看课安排,组织相关人员按时参加访谈座谈。
由于线上评估专家会开展听课、调阅学生试卷和论文等工作。因此学校需为专家组提供课程、试卷、毕业论文(设计)等的清单,以便专家组进行线上听课、调阅活动。
入校评估时间为2〜4天,基本流程包括:入校评估前,专家组组长与参评学校协商入校考察时间、天数、环节和重点考察内容等,参评学校提出是否召开评估说明会(评估第一天)。准备好自评材料、专家案头材料等,协助安排专家组成员交通与住宿、做好经费预算等。入校评估期间,参评学校根据专家评估考察任务,配合做好听课、访谈、调阅等安排,与专家组商定是否召开专家意见交流会(最后一天)。入校评估结束后,专家组成员离校,参评学校协助做好经费决算、入校评估材料整理等工作。
知识角:
线上评估的流程简述
线上评估准备→线上评估布置会→专家研读评估材料→线上调阅材料→在线访谈座谈→线上听课看课及随机暗访→专家提交个人线上评估意见→线上评估总结会。
专家线上评估要点概述
线上评估注重评估的全面性和深入性,要求做全做深,做出入校评估基础。做全:就是要求 15-21名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在全面审读“1+3+3”报告等评估材料的基础上,对高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全貌”进行全方位审核,全面查找学校本科教育教学的亮点和问题,提出需要入校深入考察的存疑问题,形成专家个人线上评估意见。做深:就是要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深入挖掘高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报告、国家数据平台数据信息等常态资源,通过深入开展线上访谈、听课看课、随机实地暗访及补充材料调阅等考察活动,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刨根问底,确保挖掘的问题切中要害、体现深度。
入校的评估流程简述
入校评估准备(线上评估专家中确定5-9位入校评估专家)→入校评估布置会(正式考察前1天,抵达学校并于当晚召开入校评估布置会)→入校开展评估工作(对存疑问题、重点内容、线上无法开展或没有进行的环节进行考察)→入校评估总结会
审核评估专家考察方法
深度访谈、听课看课、考察走访、材料审阅。
19. 线上通常调阅哪些材料?
答:线上调阅材料一般集中在线上评估的第1周。专家如线上调阅课程大纲、课程试卷、课程评价总结材料、毕业论文(设计)等资料,会由专家组秘书汇总后形成调阅材料清单,统一向参评学校提出补充调阅需求。
20. 专家如何开展在线访谈座谈?
答:专家根据评估需要,可以安排在线访谈座谈环节,对拿不准、看不透、仍存疑的问题和数据进行证据收集,以便做进一步的核准和验证。访谈对象包括校领导、管理人员、教师及学生等。如果需要召开小型在线座谈会,需要控制座谈会规模,一般不超15人。在线访谈和座谈,一般采用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的形式连线访谈人员。
21. 专家如何开展线上听课看课及随机暗访?
答:专家线上听课看课,会由秘书提前与参评学校沟通。专家也可入校暗访核查核实问题,专家入校暗访应是专家组的决定而不是专家的个人行为。随机暗访可由秘书告知学校,但不告知所选课程、核查问题和具体行程。此外,也可视需要安排学生观察员实地暗访。
22.学校须重点关注的“红线” “底线”要求 有哪些?
答:新一轮审核评估对标国家基本办学规范和办学条件规定,在指标体系中设置“红线”和“底线”要求,体现国家对所有参评学校的刚性约束。 在定性指标中,通过增设对教师、学生出现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等负面问题能否及时发现和妥当处置, 教材选用工作出现负面问题的处理情况等方面的立德树人“负面清单”,关注高校办学“红线”。
在定量指标中,通过设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基本办学条件、学生发展与支持服务方面的要求等“统一必选项”,列出了办学“底线” 标准,其中第一类评估16个,第二类评估17个。
对于突破办学规范和办学条件底线等问题突出的高校,教育部和有关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将釆取约谈负责人、减少招生计划、限制新增本科专业备案等问责措施。
23.什么是本科教育教学示范案例?
答:新一轮审核评估首次设立征集本科教育教学示范案例举措。专家组通过线上与入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察、评估、论证,从理论先进性、实践有效性、示范推广性等多个维度对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特色做法和鲜活案例进行评判,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做岀是否推荐该校“本科教育教学示范案例”的建议。经评估专家委员会审议后,确定“本科教育教学示范案例” 征集对象,由教育部向有关学校进行案例征集。
征集的案例既可以是示范性、引领性的综合教育教学改革案例,也可以是某一方面特色非常鲜明的教育教学案例。具体可体现在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模式、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上的重大改革。案例需介绍学校实施上述举措所取得的改革与建设成效,包括教育教学改革取得的突破,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突岀效果,及其示范引领和推广应用价值。
24.学校如何做好评估整改工作?
答:新一轮审核评估的整改是一个“持续改进” 的过程,学校要认真梳理研究专家提出的问题以及自评自建查摆的问题,深刻剖析问题原因,切实做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
一是及时总结评估工作。学校要在评估后召开专题会议,对评估工作进行及时总结,对标问题制定《整改方案》。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建立整改问题台账,明确整改任务、措施、时间表以及预期目标和成效等。
二是建立评估整改工作机制。学校应建立整改工作机制,全面开展整改。整改工作重在长效机制、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的建设,要扎扎实实整改,不能书面整改、虚假整改。建立督查督办和问责制度,定期对整改工作进行督查,持续追踪整改进展,确保整改取得实效。
三是按时提交《整改报告》。原则上,学校要在评估结束后两年内完成整改任务并提交《整改报告》,系统、全面、实事求是地进行总结,针对需要整改的问题清单逐项分析整改情况,包含整改前后核心数据对比等。
25.专家组是如何组建的?
答:新一轮审核评估专家组统一从本科教育教学评估专家库中产生,人数为15〜21人。原则上,外省(区、市)专家人数不少于评估专家组人数的 三分之二、专家组组长由外省(区、市)专家担任。
从结构上看,新一轮审核评估专家组呈现“多元全面”的特点,“多元全面”指评估专家覆盖高校党建、思政、行政管理、教学管理、主干专业、体美劳领域及行业企业专家,还专门为第一类参评学校配置国(境)外专家、青年教师专家、学生观察员,实现多元视角评估,增强评估专家组对学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状况全面考察、联合“会诊”的力量。
26.参评学校应以怎样的心态做好审核评估工作?
答:学校在评估过程中应把握好两个心态,一是“平常心、正常态”;二是“学习心、开放态”。学校评估过程应树立正确的评估价值取向。要以“平常心、正常态”对待自我评估的过程,处理好评估与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关系、评估工作与日常工作的关系、评估工作与建立长效机制的关系,使学校的评建工作能融于日常的教学工作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之中,保持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
要以“学习心、开放态”对待专家评估考察,敞开胸怀,从促进学校自身发展的角度与评估专家平等交流,坦诚交换意见,共同探讨现存问题,为专家提供各种所需信息。积极主动地做好组织、引导、服务工作,配合好专家的考察活动。认真贯彻评估纪律,努力营造评估工作的优良风尚。专家考察结束后,学校应以积极务实的心态做好整改工作。
首都医科大学教务处
制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