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汉服文化

其他分类其他2021-04-30
340

汉服文化

/ 01

TAKE A WALK

越罗衫袂迎春风,玉刻麒麟腰带红。
楼头曲宴仙人语,帐底吹笙香雾浓。
人间酒暖春茫茫,花枝入帘白日长。
飞窗复道传筹饮,十夜铜盘腻烛黄。
秃衿小袖调鹦鹉,紫绣麻霞踏哮虎。

C

目录

ontents

汉服的历代发展

P01/15

1.秦汉时期服饰
2.唐朝服饰
3.宋代服饰
4.元朝服饰
5.明代服饰
6.清朝服饰

现代汉服兴起

P16/27

6

汉服的复兴

P28/45

1.“文化符号,勾勒汉服灵韵”
2.“浸染涵化”构建汉服文化认同
3.“消费社会”满足个性想象
4.社群“同胞”助推亚文化风潮

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扬弃继承,转化创新
2.思汉服路,谋万世传
3.汉服发展障碍
4.汉服文化的社会意义

秦汉时期

秦汉服装基本沿袭战国时期,袍按裁剪方式大致分为绕襟袍(曲裾袍)、襜褕直裾两种,都是男女均可穿着。武士则着短衣小袖大绔。

秦汉时期曲裾袍一般呈喇叭状,行不露足。汉代窄袖紧身的绕襟深衣,衣服几经转折,绕至臀部,然后用绸带系束,衣上还绘有精美华丽的纹样。衣袖有宽窄两式,袖口大多镶边。衣领部分通常用交领,领口很低,以便露出里衣。如穿几件衣服,每层领子必露于外,最多的达三层以上,现代称“三重衣”。

一.汉服的历代发展

服饰欣赏

.

.

.

    唐代男子常服,以幞头袍衫为尚,幞头又称袱头,是在汉魏幅巾基础上形成的一种首服。官吏除穿圆领窄袖袍衫之外,在一些重要场合,如祭祀典礼时仍穿礼服。礼服的样式,多承袭前朝旧制,头戴介帻或笼冠,身穿对襟大袖衫,下着围裳、玉佩组绶等。

唐朝服饰

   唐代流行齐胸襦裙和高腰襦裙,常会配上披帛,晚唐至五代出现诃子裙,是在上襦外加诃子,外穿大袖罩衫或半臂,还有去了上襦只穿诃子配大袖罩衫的穿法,大袖裙襦也是当时女性礼服。

  隋唐妇女的常服仍然是襦裙。在隋代及初唐时期,妇女流行齐胸襦裙。除齐胸襦裙外,这时期的仍有高腰和中腰襦裙,上襦低胸。

宋朝服饰

宋朝汉族女服以襦裙为主,最常见的是对襟襦裙以及只穿内衣和裙再外加褙子,也有把对襟上襦穿成交领者。女装相比男装要富于变化些,出现褙子。

褙子:作为宋代时期尤为重要流行的服饰,穿着简单,结构合身。直领对襟为主,侧下开衩,长度过膝,腰间用勒帛系束。在搭配方面,褙子通常内搭抹胸,在夏季穿着尤为舒适。由于在民间褙子作为大众所穿,袖子为窄袖,穿起来更加的方便,贴近于生活。

宋朝汉族男子野服沿袭了大襟右衽交领和圆领这两种传统服饰式样。

元朝服饰

元朝时期汉人的服饰也受到了他族服饰文化的影响,例如明代流行的曳撒就是继承于元代的腰线袄。元代后期至明代汉族妇女的服装以袄裙为主,与前代襦裙的主要差异在于上衣并不束在裙子内。

元朝服饰欣赏

明朝服饰

明代妇女的服装以袄裙为主,与前代襦裙的主要差异在于上衣并不束在裙子内。除了一直流传的衫、袄及裙子外,还流行霞帔、褙子、比甲等新鲜样式,衣服的多变与款式做工达到一个高峰。
明代开始于显眼处使用纽扣,在部分常服及军服中使用较多,礼服、官服则仍然沿用交领及盘领款式,不在显眼处用扣子。

明太祖朱元璋推翻元朝后,诏令“衣冠制度悉如唐宋之旧”,明确区分“国服”和“胡服”。
男子服饰基本沿袭了大襟右衽交领和圆领这两种传统服饰式样。但又吸收了一些元代服饰特点,发展出曳撒等特色服饰。

明代妇女的服装以袄裙为主,与前代襦裙的主要差异在于上衣并不束在裙子内。除了一直流传的衫、袄及裙子外,还流行霞帔、褙子、比甲等新鲜样式,衣服的多变与款式做工达到一个高峰。

  清代服饰清代男子服装主要有袍服、褂、袄、衫、裤等。当时的马蹄袖是游牧民族最显著的特征.
清代妇女服饰,分为满汉二式。初期还保留各自的原有形制,后在相互影响之下,都有明显的变化,汉族妇女服饰,初期还是明末之旧。经过不断的演变,终于形成一代特色。

  凡后妃命妇,用凤冠、霞帔。普通妇女除婚嫁及入殓时“借穿”一下这种服饰外,其它场合以披风、袄裙作为礼服。而满族妇女的主要装束为袍衫(旗袍),不过满族女装一般是窄而瘦长的,大多穿时要在外面加件坎肩。

一、“文化符号”:勾勒汉服“灵韵”

  在符号学家看来,世界是由符号构成的。传播学者施拉姆说过,“服装能说话”。通过服饰符码系统,人们不仅能从服饰的款式、面料、质地和颜色表征中获得外在“能指”意义,还能从这些服装要素及其组合形式中,获知一个人的年龄、职业兴趣、宗教、审美品位、颜色喜好等“所指”信息,从而对服饰穿着者的地位和应遵循的规范等做出反应。

现代汉服兴起的原因

  一方面,作为古典文化符号的汉服是中华传统思想观念的载体,汉服符号蕴含着中华传统思想观念,如用圆袖方领,意思是做事要合乎规矩,“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另一方面,汉服也是民族性格、审美情趣、民俗文化的系统折射。身穿汉服时,人们往往会展现出柔静安逸、泰然自若和优雅超脱的一面。汉服上的吉祥纹饰,宽博飘逸、极具线条美的汉服特征还展现了吉祥文化、东方生活哲学智慧,也体现了儒家思想“重精神而超形制”的特质。

二、“浸染涵化”构建汉服文化认同

宽窄巷子花涧音汉服文化节

从2003年开始,“汉服热”逐渐兴起。2018年,团中央主办了“第一届华服日”,“华服”代指广义的中华民族传统服饰。华服日活动中推广的华服以汉民族传统服饰为主,兼以推广华夏各民族的传统民族服饰。2019年4月20日,在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谷雨”这天,一场名为“宽窄巷子花涧音汉服文化节”的汉服文化体验活动在成都宽窄巷子上演。

近年来,“汉服网络春晚”等文化交流活动、汉服相关社团组织越来越多,热播影视剧、热门手游、高级服装秀中的汉服元素也不断增加……汉服唯美短视频、汉服精美艺术照、汉服漫画、汉服微电影等通过网络贴吧、论坛、今日头条、百家号、微博等平台不断传播,抖音等媒体的精准推送机制也进一步将汉服文化推送给汉服爱好者。主流媒体新闻报道与自媒体传播大大增加了大众与汉服文化的接触频率,使人们被汉服文化不断浸染与涵化,穿汉服成为一种时尚、一种文化,热爱汉服也逐渐与热爱汉民族传统文化相联系。

由于经历了长期的历史变迁,以及与各民族的相互融合,汉族虽然是中国人数最多的民族,却缺乏清晰的表征,其民族形象的鲜明性远不如其他少数民族。因此,现代汉服成为了重塑民族身份的首要选择和展现“中国人形象”的重要尝试。

中国人形象

三、“消费社会”满足个性“想象”

随着汉服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和喜爱,汉服制衣业也在近几年内迅速崛起,汉服产业化是汉服符号传播的重要途径,当前汉服产业门类齐全、花色繁多、销量可观、初具规模,而汉服主要的购买途径则来自淘宝。
根据《2018汉服产业报告》显示,2018年新的汉服商家数量依然不断增多,淘宝店能正常打开的汉服商家已达815家,比去年所统计的增长了24.43%,而实际的应该更多。今年3月,淘宝发布的《2019中国时尚趋势报告》显示,男女在“汉服”上达成了共识,时尚搜索关键词趋势TOP10中,“汉服”甚至跻身女装前三。

/////////////////////////////////////////////////////////////

在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中,消费者不是对具体物的功用或个别的使用价值有所需求,他们实际上是对商品所赋予的意义(及意义的差异)有所需求,“消费者们消费的并不是商品本身,而是商品所包含的意义和所代表的符号”。

汉服强调端庄飘逸的审美意趣,宽衣大袖的风格特征非常适宜缓慢休闲的生活节奏,这与现代流行服饰对人体性别与线条的强调、对身体美的凸显,精干简练以适宜都市快生活的特征迥然相异。由此可见,人们对现代汉服的消费更多地侧重于其审美和象征功能。

现代汉服作为一种有门槛的消费品,它“有钱、有闲、有文化品位”的要求,使其不再仅仅是一件美丽的衣裳,还暗示着渊博的知识、精细的生活品质、高雅的文化品位,进而为穿着者带来了关于文化、学识、才智、品位的想象空间。

其次,现代汉服一般是定制或自己剪裁,虽然目前已有部分商家进行汉服生产,但仍属于小批量、小规模,这就意味着每一件汉服都包含着一定的限量性和独创性。“珍品”、“孤本”的特质使得现代汉服更为珍贵,具有在大批量、工业化流程中生产出的市场服装所不具备的独特内涵。现代汉服能很好地满足了部分消费者对于高雅品味、审美情趣的需要,又能成为他们凸显个性的较好选择,而其本身也就成为了“独特”的象征。

四、社群“同袍”助推亚文化风潮

21世纪初,汉服运动兴起。旨在建构汉民族的民族服装和复兴华夏汉文化及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汉服爱好者互称“同袍”或者“袍子”。为什么要用“同袍”互称呢?“同袍”一词,来自《诗经·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这一用语强化了汉服运动实践者们互相认可的 “同袍”意识和彼此间的情感认同。

现代汉服能很好地满足了部分消费者对于高雅品味、审美情趣的需要,又能成为他们凸显个性的较好选择,而其本身也就成为了“独特”的象征。
汉服“同袍”们形成了由网络化用户的诸多个体所组成的群体,在网络汉服“虚拟”社区里进行群体传播,他们召集活动,相互交流信息,寻觅知音,并形成了彼此互相认可的“同袍”意识。

汉服运动的开始、发展与高潮始终与互联网紧密相连。对于热衷于汉服运动的都市青年男女来说,汉服文化正是借由网络才最终发展为一种拥有一定共识和凝聚力的亚文化。
互联网成为“同袍”们展示其文化资本,形构自己的亚文化社群,并从中“充电”“抱团取暖”的基本平台。他们还将网络亚文化空间扩及至现实社会生活中,并展开了各类具体实践,如“汉服文化节”、“带着汉服去旅行”等活动,促使汉服运动作为亚文化而日益形成不容忽视的影响力。

可以说,汉服运动作为亚文化在客观上成为了青年传承与传播优秀民族文化的载体,通过汉服文化,青年得以“用现代意识去激活古老的文化元素”,为博大精深的华夏民族传统文化注入新鲜的服饰内容和形式,形成“古韵今风合鸣”的氛围,建构起对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文化与制度、民族与世界等复杂议题认知和深入思考的现实载体。

希望各华服文化传承者能够在传承和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搞简单复古,不搞厚古薄今、以古非今,要在华服作品和产品中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于文化赋予我们的时代任务。

思汉服路 谋万世传

现如今我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的重视以及对文化软实力的需求不断增加,汉服文化的复兴成为了一股主流趋势,而且朝着良好的方向不断发展着。其中,《中国华服日倡议书》中提到了,“复兴不是复古、继承创新并举。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扬弃继承、转化创新

汉服发展阻碍

汉服文化所承受的阻碍主要有三点,穿着不便;与当今时代不接轨;过于商业化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同时也有很多人对汉服问题上产生了分歧,比如,有些人认为穿汉服是封建复古,而有些人认为穿汉服是扬我国风。这也侧面反映了国人对于汉服的问题上有很大的偏颇。中国自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经济上虽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我们国家的软实力却没有像硬实力那样取得同步发展,很大一部分表现在国人对与族群意识的迷失和民族文化的迷失。

EVOLVEMENT
IMPEDIMENT

在越来越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在不同场合与不同的民族打交道,由此就越是需要民族身份的认同和辨异。但由于国人民族意识的淡薄,致使自我汉民族族群身份的迷失,使得他们在处理、维护本民族利益的时候不知所措,而这是不利于一个民族长久的生存和发展的。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除了要有强大的硬实力以外,文化就是软实力。而当下,我们似乎都比较关心其他的外来文化,国外的节日反倒比中国的传统节日还受欢迎,所谓民族文化的迷失就是民族意识的迷失导致的,推动汉服文化是当务之急。通过汉服,能让人们直接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服饰的美,它不是腐朽的,而是厚重的。

服之中国

FU ZHI ZHONG GUO 

不仅仅是要保护汉服文化,更重要的是唤起国人对于民族传统文化和传统习俗的重视,汉服作为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遗产之一,应当得到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让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不至消散。

今大部分国人虽知自己是汉族,却并不了解自己的民族服装,甚至,有许多国人认为,穿民族服装是少数民族的特色。造成这一切的原因,不外乎是在西方现代文明的冲击下,由于西方服装与本土服装的强烈反差与对比,让人们觉得穿着民族服装在大城市的衣着时尚的男女当中格格不入。不仅如此,早些年有穿着汉服的人走上街头却被国人误认为是韩服或是和服的新闻屡见不鲜,并对其以指责和排斥。试问若是一个国家的人民连自己国家的民族传统服饰也认不出来又是何等的悲哀呢?因此,很多人认为,普及汉服,刻不容缓。日韩等国的街头随处可见身着和服、韩服的人,而大家对此并不觉得稀奇,而在我国若是在街头身着汉服却会引起众人的注目。

穿汉服 守华心

与历史相遇

中华民族是通过很多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而延续了几千年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我们应该自信起来,积极弘扬本民族的文化,这是一种民族意识觉醒和自醒。

//

汉服文化对于其他少数民族自身文化能够得以保存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汉服不仅是对于本民族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深深影响着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对于中国在全球西华的趋势下保存自身的独特性和认同感是非常关键的。中国的文化传承理应从年轻一代做起,而现在传统文化却慢慢从年青人的视野中渐渐消失,蕴含其中的文化精髓也随风逝去,这些传统文化的碎片留给了人们一个思考,指引着人们去反思、去自省,只有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才会懂得去热爱和珍惜。汉服作为一张中华民族文化的“名片”,必须要得到全面的传承与宣传,作为汉民族的后裔,我们责无旁贷。

中华民族传统服饰

汉服作为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服饰之一,始终是汉族精神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从美学艺术角度和汉服的实用功能来看,汉服在整个世界服饰文化和世界艺术宝库中都是自成体系的完整系统,在世界服装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中国作为一个有着悠久服饰文化的国家,其发展历程几千年,文化内涵极其深厚,礼仪服饰的教育功能对维持社会公共秩序有着功不可没的作用,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礼仪和服饰,在国史记载中都有关于礼仪服饰的严格规定,现代社会早已不再需要像古代的人们穿着那般繁琐,但是这种礼仪文化是无法取代的。

Hanfu clothing

汉服文化的社会意义

研究汉服文化从而恢复华夏礼仪文明,带动人们学习国学的激情,提高全民的素养。

研究汉服文化可以增强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凝聚力和爱国心。

研究汉服文化对发展我国的服装产业有很大帮助。

研究汉服文化对人们了解本民族传统,加深民族感情具有很大的帮助。

研究汉服文化对弘扬传统文化具有特殊的意义。

研究汉服文化对现阶段祖国的道德文明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汉服 “同袍”们通常大都喜欢传统文化,喜欢中国历史和古典文学,有着较为明晰的汉民族认同感和较为强烈的汉民族意识,并且主张用汉服来作为他们最为重要的群体认同的符号。

汉服以平淡自然、端庄典雅、含蓄委婉的气质向我们展现了中国人平和自然、兼爱仁义的人生境界,并以其精美细腻的绣工技术展现了我国古代手工艺技术的高超。华服中左侧的衣襟与右侧的衣襟交叉于胸前时,形成了领口的交叉,被称为“交领”;交领的两直线相交于衣中线左右代表传统文化的对称学,显出独特的中正气韵,代表做人要不偏不倚,如果说华服表现天人合一的话,交领即代表天圆地方中的地,地即人道,即方与正。而袖子,则是圆袂,即代表天圆地方中的天圆。这种天圆地方学在华服上的表现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体现。
汉服文化也体现出“方正乃立身之本,曲圆乃处世之道”的哲理。而在当今社会,汉服文化不仅仅只是传统服饰文化的一种体现,它还体现了我国自古以来的优良民族个性以及中国自古便以“礼仪上国”自诩的礼仪文化。它展现了文化的丰富性和传承性。让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活”在汉服上,让我们的民族自信心也“活”在汉服上。

编辑部

指导老师:罗宇涛

主编:蒋祎

副编:陆雅慧

责任编辑:杨晨晖 秦宇 任颖欣

注: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