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
南执
悦文化 成就美好未来
2023
2023年1月
第01期
悦教 悦学 悦成长
南执高级中学主办
发挥悦教研优势 打造南执人精品
03 论文撷英
英语学科一等奖作品(4篇)
化学学科一等奖作品(2篇)
音乐学科一等奖作品(2篇)
物理学科一等奖作品(1篇)
12
93
悦德育科学育人 悦成长终生受益
01 悦德育
22
70
75
84
卷首语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辞旧迎新,春意盎然。南执高级中学走过一年的峥嵘岁月,即将开启光辉的新征程。回首2022年,光荣与梦想同在,责任与期待同行,南执不忘来时走过的路,不忘坚守最初的心。在南执,一颗颗种子正在破土而出,一朵朵鲜花正在次第绽放,一个个闪闪发光的梦想正在这里孕育。
根植于西樵山下这片沃土,《悦读南执》在春冬之时,以破竹之势扬帆启航。在一年四季的更迭交替中,传达南执最新的教育成果,记录南执人的成长与收获,追寻先哲的足迹,思索教育的真谛。一直以来,南执高级中学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立足新时代发展格局,聚焦普通高中育人方式变革的时代要求,通过个性化教育与高品质教学,朝着“高质量,高水平”的教育目标不断迈进。
2023年,南执人将继续砥砺前行,以“悦文化,成就美好未来”为育人途径,致力于建设“校园文化精致,校园生活丰富,学科素养扎实,特色教育优质”的学府型高中。在崭新的一年,全体南执教师定能乘风破浪万里航,师生携手书写卓越新南执!
02 悦教研
04 南执快讯
16
目录
南执高级中学创办于1999年,是佛山市最早的民办学校之一。学校一直坚持多元化、特色化发展,以“悦文化,成就美好未来”为育人途径,引进了“高品质教学质量提升项目”,努力创办“校园文化精致、校园生活精彩、学科素养扎实、特色教育优质” 的学府型高中。
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民办学校先进单位、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省中小学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等。
学校简介
学校坐落于风景优美的理学名山——西樵山,有雄伟的学校门楼、动人心弦的荷塘月色、开阔的活动场所、寓意深刻的雕像、美味可口的饭菜、丰富的校园活动、勤奋上进的师生等,是珠三角地区的一颗璀璨明珠。
2000年
南海执信中学
落成典礼
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
2005年
2008年
被评为广东省绿色学校
被评为全国民办学校先进单位
在广东省中学中
首创传媒特色课程
2010年
2015年
成为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学生发展指导”实验学校
被评为广东省中小学艺术特色学校
被星海音乐学院现代音乐与戏剧学院评为“教学实践基地”
2019年
2022年
更名为南执高级中学,提出“悦文化,成就美好未来”的育人途径
发展历程
校
训
悦文化,成就美好未来
校
风
学风
教风
厚德弘志
向上向善,自强自新
悦教博雅,立身达人
悦学致远,求真笃行
学校理念
学校荣耀
育 人途 径
校园环境
校园活动
风筝节
校运会
校运会入场仪式
元宵游园活动
汉服开放日
陶艺体验课
篮球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中强调,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南执的德育工作以“悦文化”理念下学校品质教育发展为定位,形成了以“立德树人,以人为本”为核心的悦德育。在实施德育过程中,我校充分尊重学生学段成长规律和个性发展需求,科学构建德育体系,广泛搭建德育平台,多元开展德育活动,以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和身心健康。此外,我校在科学的制度体系和管理体系基础上,深度推进学生自治管理模式,打造精品德育课程和精致特色校园活动,使学生得到更愉悦、更有价值的育人体验,激发他们的内在成长动力。
在“悦文化”办学理念指引下,学校借助深厚的文化底蕴、优美的校园环境、突出的艺术特色等优势,持续提升德育效能:以理念文化影响育人,以环境氛围浸润育人,以活动参与体验育人,以美育熏陶创新育人。多年来持续开发一系列德育课程以及设计精彩的德育活动,着力于学生教育个性化、学生管理自治化、学生发展全面化、学生评价科学化,学生成长优质化,以期让每一位学生心态向上,为人向善,潜心向学。
第一,重视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学校除了在多学科渗透德育要求以外,在平时也积极地开展团课、思政课、党史团史系列讲座等活动。在学生人格形成的关键阶段及时进行思想引领,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与社会需求、国家发展相结合。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因此南执的校园里随处可见中华文化的影子,例如抗战主题的雕塑、古今中外名人的铜像等,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此外,南执还结合中国的传统佳节开展了独特的“汉服开放日”、“中秋诗会”、“元宵游园活动”等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发挥学校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中的作用。
第二,重视师生群体心理健康,建立个人的心理档案。通过心理团辅和个人约谈的方式,适时组织抒压解压式的游园活动,帮助学生在相对高压的学习中舒缓焦虑、紧张等情绪,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自我认识,推动学生发展积极和谐的人际关系。除专业的心理辅导支持外,我校充分借助传媒、音乐和体育等特色课程优势,开展“校运会”、“千人健康操”等体育锻炼以增强学生的体魄,开展“草地音乐节”“音舞毕业汇演”等文艺活动让学生抒发内心情感,得到美的享受。 第三,重视学生向上向善向学,开展优质个性化教育。我校精细记录“一生一档”,促使学生主动关注自身思想状态、行为习惯和学业发展;精准开展“一生一研”,调动学生积极规划设计自我成长方案,化解成长困惑;精心组织“一考一研”,科学分析诊断学业效果,“量身定制”成绩提升方案。在“悦文化”的影响下,学生都能乐受教育,悦纳学习,将重点聚焦到学业发展上。个人学习兴趣足、投入多、参与高,班级学习氛围浓、探究深、合作广,让学生在南执获得难忘的成长体验,为成才、成功蓄力赋能。
悦德育
悦德育科学育人 悦成长终生受益
第四,重视学生悦生活悦成长,建设多彩的阳光校园。校园既是学习场、教育场、运动场,更是生活场。对于寄宿制学校来说,我们拥有更多的共处时空,开展特色的文体活动外以及丰富精彩的社团活动,以享有更为精彩的校园生活。“悦生活”理念下,我们要努力打造高雅舒适的校园学习和生活环境,积极营造和谐温暖的师生、生生人际交往氛围,有效保障健康规律的饮食作息等。让南执学子在愉悦充盈的生活体验中,蓄力学习、规划个人生活、适应集体生活,在校园生活中找寻求钻研的乐趣与满足,体味生活与共处的幸福美好。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因此,南执同样高度地重视作为施教主体的另一个重要群体——家长,他们在德育过程中所发挥出来的重要作用。我校一直致力于促进家校合作,不断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形成家校社间的教育合力,助力南执学子实现健康快乐成长。我校深度研究家校沟通策略,注重实行规范严谨的家访制度,定期对学生进行家访,定期跟家长沟通,让家长及时地了解到孩子的情况。采取老师走进学生家庭和把家长请进学校的双向互动方式,密切家校联系,强化家庭教育指导,提升家校共育水平。除此以外,重点推进“家长学校”的建设,完善和健全家长学校的工作制度。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家长会、推送学习资料等方式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同时,定期开展家长学校课堂活动,有意识地、序列化地对家长做好引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引导家长在教育教学观念上理解和配合老师,为家长赋能,共促孩子健康成长。
根据学校的现实情况和学生群体的反馈,我校的德育工作主要关注两个维度。一个是确保底线,德育处是学校当中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习惯作引导和约束的一个部门,我们的很多底线的要求对于学生来讲是有强制性的。而另一个是追求上限,即促进发展的高度,激励学生往更好更全面的方向去发展。
底线固然是一个大原则,在这一方面的管理过程中,我们希望学生和老师对学校是高度认同的。现在我们越来越多地在教育和管理的方式方法上赢得学生认同,以后我们更会开放权限、扩大范围,不定期地去吸纳学生的观点和想法。只有学生内心悦纳了,真心接受了,才可能会进行改变。我们希望做学生工作能够做通,而不是仅仅是做了。提出“悦德育”这个理念,悦是希望学生真心实意了解学校的用意,能接纳我们的管理,并做出一定的改变。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是一种正常的成长必然规律,他们愿意听老师的建议和管理,这个目的性是我们想要追求的,我们希望整个学校的管理和氛围都是和谐的。
在当前快速、高压、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问题依然是我们高度关注的。学校的每一次活动都暗含着多层的用意,以缓解学生在相对高压的学习环境、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以及青春期的身心特点等多种因素影响下的情绪,放松身心避免极端事件的出现。
随着疫情政策的逐步调整,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将慢慢回归正常。在未来学校将创新开展更多活动,推动校园活动高品质开展,例如恢复“十佳歌手”“风筝节”“草地音乐会”等经典活动;同时结合传统节日扩展民俗文化体验活动,如剪纸刺绣、地方小吃节等;增加动手实践类活动,如轻质粘土吉祥物设计比赛、欢乐泡泡节、厨艺争霸赛等;继续优化提升花样大课间、学军学农、校运会等重要活动。以后也会慢慢提高校内的实践活动以及外出研学交流的活动比例。同时考虑让学生加入到校园活动的策划组织当中,给年级和部门承包一点活动,放手让他们参与。
学校将会持续地扩大学生自治的权限,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学校管理当中。现在我校会不定期地召开面向不同学生层次的座谈会,在会上学生可以畅所欲言。以后会考虑打破会议的形式,在学校的公共区域做一些公开表达,给学生一个表达的渠道。在这一整个过程当中学生也是在传递信息,如果有他们认识偏颇的地方,校方可以及时回应和纠正。如果有合理的意见我们也可以及时调整,这是一个很好的沟通渠道。
对话德育处毕锐主任
“只有学生内心悦纳了,德育工作才真正做通了。”
下一步将开展哪些工作更深入地发挥我校悦德育工作的优势?
在这些德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哪些方面是重中之重?
悦德育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作为一个单独部分,充分体现了教育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和作用,并对“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作出全面而系统的部署,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指明了新的前进方向。
立足新时代的发展格局,南执高级中学主动担当作为,全面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聚焦普通高中育人方式变革的时代要求,高屋建瓴,统筹规划,朝着办高质量的教育目标不断迈进。在新时代背景下,我校积极建构“悦教研”机制,营造主动教研、敢于教研、乐于教研的氛围。在积极探究教研作用与优化教研方式的前提下,学校创新并完善教研机制,着力打造一支研究型、专家型的优秀教研队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满足学生教育需求,最终提升学校整体教学质量。
教研“三化”实现学科素养扎实
通过规范化的校本教研、集团教研灵活化、联合教研多元化的教研“三化”创新模式,全方位、宽领域、多渠道地促进教师成长。
1.规范化的校本教研
“一课一研”保证集体备课程序化。南执形成了以集体备课为载体的互助式教学,通过备课组同伴学习及骨干教师引导来提高备课组老师的教学能力。学校重视备课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每一学期由学校教导处统一安排各备课组进行新课的集体研讨,严格按照“个人备课—主备人说课—备课组研讨”的备课流程,做到“三备”,即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四定”,即“定主讲、定内容、定时间、定地点”;“五统一”,即统一教学进度、教学内容、练习、测试、评卷。定期组织,规范流程,完善机制,优化奖惩这一系列举措保证了教师面对每一节新课都进行了充分的研讨,有利于备课组教师全面地掌握学科教学内容,选取最恰当的方式方法进行教学。
“一惑一研”保证教学困惑课题化。学校鼓励教师们以教育教学中的困惑及问题为出发点,以提高师生各方面能力为落脚点,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做好校本研究。首先,在校内组建课题研究名师团队进行序列化的课题研究培训,包括课题的选择、研究方法、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结题报告、课题资料收集等。其次,遵循课题实施操作的规范,以学年为周期,规范开展申报、开题、中期及结题活动。最后,实行课题监督奖惩制度,由科研组组织课题结题评级,并给予主持人及参与者相应的课题补贴;每学年被评为“优秀”的课题组教师方可申报下学年镇级、区级小课题研究,以竞争机制触发教师的良性发展。
发挥悦教研优势 打造南执人精品
2.灵活化的集团教研
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以名师为引领,共享集团优势资源,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打破时间、空间的局限,通过集团培训、名师送课、线上线下督导等方式,提升我校的教研能力,切实激发我校教师的教研内驱力,调动教师的智慧和积极性,打开教研的生动局面,促进我校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质量逐步提升。
3.多元化的联合教研
通过校际联合教研、区域联动教研、外请专家指导等多元化的联合教研方式,为青年教师、骨干教师提供专业精进的平台。联合教研打破了学校本身的壁垒,促进了来自不同学校老师之间的交流,要求区内名校名师进行区域和校级联合教研,不断学习他人的优秀教育经验和方法,不断拓宽教研渠道,提升教研层次。积极“引进来”,邀请市、区、镇等各级领导、专家及老师到校进行交流指导。乐于“走出去”,我校教师积极参加市、区组织的各类教研和培训,不断发挥自身的先锋模范作用。在联合教研这一开放交流的良好氛围中,不同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启发在这个过程中碰撞产生,实现共同成长。
悦教研
如今,南执高级中学已经进入第二个二十年发展的启航之年,全体南执人将在校长室的引领下,在教导处的部署下,在教研骨干的组织下,共建高品质南执教学范式,推动学校教学质量更上新台阶!为实现全面、高品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南执一直在路上!
问题引导教学,提品质促成长
我校一直将教学质量提升视为学校的核心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南执邀请知名专家进校召开专题讲座、深入课堂听课评课,针对学校教情学情制定南执教学质量提升方案,打造南执教学范式。在南执高级中学办学的第二个二十年之初,为进一步建设“校园文化精致,校园生活精彩,学科素养扎实,特色教育优质”的学府型高中,我校提出并制定了高品质教学质量提升项目,该项目以问题引导模式为基础,形成新授课大单元教学模式和复习课板块教学模式,从而实现科学育人,优化教学评价,提升教学质量。
当前,我校正在实行的“问题-引导”教学模式,是指围绕教学核心内容,以问题串为线索,通过问题解决带动学科内容学习,包括知识的理解、思维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问题-引导”教学模式让课堂教学更具内在逻辑性,对于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有重要意义。新授课大单元教学模式以大主题或大观念、大情境等为中心,通过研究课标、单元内容以及学情确定大单元目标及其达成标准,对学习内容进行分析、整合和开发,更注重课与课之间的联系,知识和知识之间的迁移。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并实施相应的单元教学活动、单元作业并形成单元评价。复习课版块教学设计以构建知识图谱为基础,通过教师将核心的知识进行提炼整合,按单元或者板块的方式整出来去进行重新的梳理,通过“测评——思讲练——检测”三步走的方式,帮助学生回顾、突破、提升,引导学生构建知识框架,掌握解题方法,提升解题技能,从而形成精准高效的板块复习课模式。我校深入研究基于知识图谱的各学科课型,注重学生阶梯式发展,学科系统规划,高中三年总体统筹,重点突破,从而满足教育需求,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学生成长成才赋能,提升学校整体教学质量。
悦教研
“悦”字在于整个教研的一个内驱力。首先,悦教研就是传承于我们学校的悦文化。因为教研这一块,其实需要老师们真心地去享受其中,它需要老师们花大量的时间去钻研。假如老师是被动地去做这个事情,他/她享受不到这个乐趣就没有办法持续地做下去。这不仅是个人的事情,同时要让整个团队有享受教研、乐于教研的氛围,身处其中的老师才能感受到大家一起讨论切磋的乐趣。
第二点,当教师享受教研、乐于钻研之后,他们一定会收获到一些教研的成果,比如在各种比赛中获奖。此外更深层次的是教师在自己专业领域的精进,让他们能够在教学上获得自我成长,进而取得学生、家长、同事和领导的信赖,这份成就感也能够支撑他们继续去投入教研。
最后“悦”也体现在整个教研环境当中,即学校给予教师一个充分的平台。不管是年轻教师、骨干教师还是资深教师,鼓励他们去教研,当大家感受到整体的团队那种积极向上的教研氛围,就恰恰体会到了“悦”。
只要是上公开课,老师的心理压力一定是很大的。不同的人所面对的压力是不一样的:例如年轻老师的压力来源是担心自己讲不好,怕领导的评价,而骨干老师的压力则是担心讲的效果有可能达不到别人的预期。但公开课的整个过程就像不断地升级打怪,我们要让教师形成一种习惯,不断地适应这种研讨的节奏。很多老师上完这个公开课之后,会把当堂的教学设计提炼成一篇论文或者录制成微课,进一步产出教学成果。
学校在评课的过程中,不是根据老师上的这一节课去评价老师本身,更多的是希望把老师把这个课当成一个研讨的契机,在期间得到成长,备课组和科组在研讨之中形成一种比较严谨、积极、互助的氛围。学校向来是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老师,每个老师都是在不断成长的,不可能以某一个人的某一次公开课就评价这个老师的情况。只是希望大家在公开课当中获得成长,而且让整个备课组以这种公开课为契机去研究某一种课型、某一种教学内容的讲授的方式等。
对话教导处张泳真主任
南执开展的悦教研中的“悦”代表着什么含义?
张主任,您怎么看待教师在面对公开课时的这种压力?
“悦教研的‘悦’是教师的一种成长内驱力。”
悦教研
一、引言
随着新高考英语改革的深入推进,英语写作考查重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原来单一写作能力的考查转变为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词汇、语句及重点句型的应用,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思维创新能力及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的协同能力等,更加契合英语核心素养的提升要求。
从题型特征来看,读后续写包括“读”和“写”两大部分,即给出一段350字以内的英语阅读材料,要求学生根据材料内容及给定的开头语进行续写,将其续写为与原文材料有逻辑关联、情节关联、语言风格相似的完整材料。要想应答好读后续写题,考生不仅要具备阅读理解能力、关键信息把握能力等,还要具备词汇句型应用能力及思维创新能力等,要求学生充分把握原文情节和段落首句,实现续写内容与原文内容的协同,续写语言风格与原文语言风格的一致,续写结构与原文结构的完整,实现语言应用、模仿、创造的高度融合。
所谓“有声思维”,指的是受试者在参与实验过程中,不间断地说出出现在头脑中的各种信息,包括所阅读的内容、写作内容、思想情感、评价等等。作为认知科学及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研究方法,它也可以运用到英语教学研究中。借助有声思维法研究读后续写,可以发现学生在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辅以回顾性访谈法,教师可以发现学生的“真”问题,采取“真”方法,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笔者以2022年全国高考英语卷Ⅰ读后续写题为例,采用有声思维法,以本校三位成绩层次不同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他们在完成读后续写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短板,并探究教学策略。
二、2022高考读后续写试题分析
2022年全国高考英语卷Ⅰ的读后续写是一篇温暖又鼓舞人心的故事。整体来看,试题语篇文字浅显,故事情节也比较简单,10岁男童David患有脑疾,但仍旧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同学们也对他的病情习以为常,David报名
学生 | 高二下学期期末统考 | 高二上学期8月摸底考 | ||
总分(150) | 小作文(25) | 总分(150) | 读后续写(25) | |
S1 | 112 | 19 | 114 | 20 |
S2 | 94 | 15 | 100 | 15 |
S3 | 72 | 8 | 73 | 5.5 |
【表1】
高一年级 陈紫玉
基于有声思维的高考读后续写个案研究
摘要:作为结合阅读理解进行文本写作的一种考查形式,读后续写在实现语言输出与语言输入协同的基础上对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旨在通过对2022年高考英语全国卷Ⅰ读后续写题的分析,以本校三位成绩层次不同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并借助有声思维的方法,分析他们在读后续写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探究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有声思维 读后续写 教学策略
参加了七所学校联合剧本的环乡村长跑比赛,教练担心别的学校学生嘲笑他,让他自己选择是否参加比赛,David决定放弃比赛,身为特殊教育专业老师的“我”了解情况后准备与David谈心。材料给出了续写段落的开头语,分别是“We sat down next to each other, but David”wouldn't look at me.”和“I watched as David moved up to the starting line with the other runners.”通过以上两句开头语我们可以得知,第一段的写作重点为David的顾虑以及我对David的鼓励,第二段的写作重点为David的比赛过程及结果,同时要点出David不畏困难、勇于挑战自我以及别人的理解、尊重以及鼓励的深长意蕴。
三、研究设计与过程
(一)研究对象
本实验的研究对象为我校刚步入高三的三位同学,他们成绩分别为“优”、“良”、“弱”三个层次,他们性格较为活泼,善于表达,乐于合作。他们对有声思维没有了解,但是愿意配合笔者先培训后参加实验。三位研究对象的英语成绩如上图【表1】所示。
(二)研究方法与工具
本实验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有声思维法和回顾性访谈法。有声思维法指的是让研究对象在受试过程中尽可能多地说出大脑中的想法,即边说边做,研究人员用录音设备进行录音,再将录音转换成文本进行分析。回顾性访谈要求研究人员对研究过程中或研究结果有疑问的地方进行口头或书面的调查,也可以对研究内容进行调查。本次实验的研究工具主要是2022年高考英语全国卷I读后续写题及答卷、有声思维的培训材料、草稿纸、手机、平板和计时器,其中读后续写的答卷是根据今年高考考生的回忆设置,共18行,长18.4cm,行间距0.8cm。
(三)实验过程
实验前笔者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研究工具的准备,所有材料的打印以及实验场地的准备。为了尽可能地模仿考试环境,笔者利用周末留宿的时间,
论文撷英
学生 | 总时长 | 阅读原文 | 续写第一段 | 续写第二段 | 修改/誊写 |
S1 | 43分27秒 | 5分42秒 | 10分40秒 | 11分50秒 | 15分10秒 |
S2 | 28分11秒 | 3分32秒 | 9分30秒 | 15分9秒 | 0 |
S3 | 30分31秒 | 4分52秒 | 13分10秒 | 12分5秒 | 0 |
【表2】
选择一个空教室,提前打开空调风扇等对三位受试人员逐个轮流展开有声思维的实验。实验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有声思维的培训,笔者在给他们讲解什么是有声思维后,用一些简单的造句题型给他们演示有声思维的过程及要点,然后让他们亲身体验并熟悉其操作模式;其次是有声思维的写作,在这一整个过程中,受试者需要不停地说出经过大脑的任何想法和思维(包括词汇),可以是英文或中文,期间若停顿时间稍长,笔者会轻拍肩膀提醒受试者,与此同时,笔者用录音设备记录这一过程,实验结束后进行整理分析,整个写作过程要求学生在40分钟内完成;最后是回顾性访谈,笔者就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录音和文本中的疑惑以及受试者在备考读后续写题型的要点和习惯进行访谈提问或问卷调查,同时也对这一过程进行录音。
四、结果分析与讨论
经过有声思维的培训,三位同学均能在实验过程中迅速调动思维,不间断地说出经过大脑中的各种信息。从写作成品看,三位同学均有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写作任务,并写满答卷;从写作过程的时间分配看,三位同学不尽相同,具体呈现见上图【表2】所示。从以上写作时长的分配来看,三位同学阅读原文的时间比较短,这与两个方面的因素相关,一是原文词汇简单易懂,二是后期访谈了解到学生之前看过高考真题;三位同学每段的写作时长均为10到15分钟;S1和S3的写作时长比较接近,只是S1多了15分钟的誊写修改的时间。十分值得注意的是,通过分析录音发现:三位同学均没有梳理原文故事情节; S2和S3都没有在阅读原文后构思续写段落故事情节,而S1是先阅读原文第一段,再看续写段落的首句,再回读原文,简单在试卷上构思情节,他在试卷上的笔记是“Para1 David内心斗争,我开导David;Para2 David最后几个到达终点,观众的高兴、激动”;开始写作之后,三位同学均是边写边想情节;S1在誊写时对原文作了修改。下文将结合录音,从内容、语言、结构和卷面几个方面分析三位同学的写作过程和成品。以下是三位同学的写作成品:
写作内容是读后续写评分标注考查的一个重要维度。写作内容主要指续写段落的切题性、丰富协同性及价值观的正向性。学生不仅要清晰梳理原文的故事情节和脉络,根据行文线索确定续写内容要点信息及逻辑语义关系,而且要抓住语篇中的关键细节或概念,判断后续信息的合理性。从录音来看,S1和S2能比较顺利地读完原文,S3会有卡顿、回读和思索;从写作成品来看,三位同学都能准确把握原文情节并合理构建续写段落情节。第一段续写情节均为“我”鼓励David,David决定参加比赛;第二段中,S1主要写“我”鼓励David、比赛场景、David完成比赛以及人们的反应,S2主要写“我”感动、比赛场景以及David的笑容回来了,S3主要写“我”兴奋、比赛中David赢了以及我感动骄傲和感动。S3同学的第二段结尾情节不太合理,作为一个身患残疾的10岁小男孩,要在七所学校的大型比赛中获得冠军可能性不大,除非其他参赛者有意将冠军让给他。以下【表3】为有声思维结束回顾性访谈。
写作内容是读后续写评分标注考查的一个重要维度。写作内容主要指续写段落的切题性、丰富协同性及价值观的正向性。学生不仅要清晰梳理原文的故事情节和脉络,根据行文线索确定续写内容要点信息及逻辑语义关系,而且要抓住语篇中的关键细节或概念,判断后续信息的合理性。从录音来看,S1和S2能比较顺利地读完原文,S3会有卡顿、回读和思索;从写作成品来看,三位同学都能准确把握原文情节并合理构建续写段落情节。
论文撷英
【表3】
问题 |
回答 |
1.请简要概括原文的大意 | S1:在一个小型马拉松比赛上,“我”作为一名特殊学校的老师,看到一位选手David想放弃本次比赛,通过“我”对他的了解,对他进行劝导,最终David重回起点参加比赛。 |
S2:患有脑疾的男孩在经历长久训练后,因教练提示而意识到与他人不同,使男孩不敢参加比赛。 | |
S3:David没有参加长跑活动,因为教练害怕他被其他人嘲笑。David有脑部疾病,但他却一直努力训练。 | |
2.请写出阅读原文的生词?如果没有,就不用写 | S1:无 |
S2:无 | |
S3:hesitated, crowd, toward, rocking, swung, prevent, regular, participated, practice, determination | |
3.你有梳理原文故事情节的习惯吗?如果有,你一般是怎么梳理的? | S1:有。先看开头,再看续写段落给的首句,再看发生了什么 |
S2:有,如问题1. | |
S3:没有 | |
4. 下笔前,你会先构建续写段落的故事情节吗?如果会,请写出你构建故事情节的方法(如提问、列框架等等)。 | S1:会。“第一段首句+第二段首句”来推测中间发生了什么(可能的心理、动作、语言以及周围的环境);“第二段首句+结尾”来推测经过第一段续写的过程后又会发生什么(可能的心理、动作、语言以及周围的环境)。 |
S2:会。列框架(第一段:心理心动、外在行动、计划) | |
S3:会,列框架 | |
5.请分别列出两个续写段落的情节要点? | S1:第一段“我”安慰David及David内心的转变; 第二段通过自己的努力跑向终点。 |
S2:第一段“我”给David信心,使他参加比赛;第二段David’s determination及人们的鼓励 | |
S3:第一段“我”开导他 ;第二段他尽力赢得比赛 |
虽然从学生的写作成品来看,三位同学都能准确把握原文情节并合理构建续写情节,但从以上回顾性访谈来看,三位同学对原文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理解偏差,如S1的“马拉松比赛”、S2的“因教练提示而意识到与他人不同,使男孩不敢参加比赛”以及S3的“David没有参加长跑活动,因为教练害怕他被其他人嘲笑”。在梳理原文故事情节上,S3没有梳理的习惯,而S1和S2的梳理故事情节指的就是在阅读原文时在脑海里总结故事梗概,并没有一条清晰的线。 在构建故事情节上,S1能够通过推断的方式总结续写要点,S2和S3则会用列框架的方式构建情节,但从他们的笔记和访谈中的框架来看,他们对这种方式掌握得并不是很好。虽然几位同学在梳理原文情节和构建续写情节上并不是很完善,但是续写段落情节要点总结得比较清晰。
(二)语言表达
读后续写关注的第二个维度是语言,教师不仅关注词法句法的正确性,还要关注语言的丰富性和得体性,同时也会关注学生对原文语言风格的把握。本文原文语言朴实易懂,句式结构简单,但故事描写比较细致生动,如“His usual big toothy smile was absent today.”、“hesitated and said”、“his small body rocking from side to side”等等。从三位同学的写作成品来看,S1同学习作使用了比较丰富的表达,句式结构也比较完整,如“I patted on his shoulder gently, giving him a…”,无论是词汇拼写、句式构成、语法结构等存在错误都相对较少,整体表达比较顺畅,且语言风格与所给材料比较相似;S2同学习作能够使用恰当词汇和语法结构,但表达方式不够丰富多样,语言表达存在一定的错误,如“I pat his back to make a senseof comfortable.”;S3同学所用的词汇较为有限,语法句式结构较为单调,部分语言错误和不恰当之处,影响了理解。此外,在分析三位同的录音过程中,笔者发现三位同学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回避现象,即语言积累不足导致头脑中的想法无法用英语表达出来,例如S2同学在第二段想写“passion”,但写不出来,于是将字母“p”划掉了,也直接跳过了这个语义。这种回避现象大量出现在三位受试者的录音中,这表明学生语言积累的匮乏或不准确直接影响了写作成品质量。在回顾性访谈中,笔者设计了几个语言表达方面的问题,三位同学的访谈记录情况如下页【表4】所示。
从回顾性访谈来看,三位同学都没有把握原文语言风格的习惯,也不太清楚语言风格的含义;在词、句和句式的使用上,S1和S2 都能有意识地调动自己的积累,但从他们的表达来看,他们的语言功底不准确、不扎实,仍然需要有效地输入以及大量的操练;从平日背诵的时间来看,三位同学所花精力远远不够。
(三)语篇结构
语篇是读后续写考查的第三个维度,主要是指语篇的衔接性、连贯性以及完整性。要做到衔接自然合理、结构紧凑,就要清晰梳理原文结构或脉络,根据行文线索确定续写内容要点信息及逻辑语义关系,根据段首句、段尾句等安排并调整新、旧信息的布局与承接关系,并抓住语篇中的关键细节或概念,判断后续信息的合理性。2022年高考读
论文撷英
问题 |
回答 |
5.你有分析原文语言风格的习惯吗?如果有,本文的语言风格是怎样的? | S1:无 |
S2:偏生活风 | |
S3:无 | |
6.写作中,你会思考如何将自己积累的词、句或句型用到读后续写里吗?如果会,本文你有意识地用了哪些词、句或句型? |
S1:会。1.无灵主语,如“Nervousness fell down”、“Tears were full of”;2.V-ing作状语,如第一段中“Catching his hand…”;3. A stream of…welled up…;4. Sb’s eyes shone like stars. |
S2:会‘1.主语从句,如“the meaning what he around his eyes.”;2.宾语从句,如“You are suggested that you are not behind them”;3. V-ing形式,如“Seeing that…”;4.状语从句,如“I knew the last result which was not importance”. | |
S3:不会 | |
7.你平时会花多大的精力积累读后续写的词、句、句型? |
S1:早读的10分钟;睡前的10分钟 |
S2:早读10分钟;英语课上;写作之前会阅读 | |
S3:早读10分钟 |
【表4】
后续写原文中有很多信息为后文埋下了伏笔,如“His big toothy smile was absent today”可暗示结尾他的笑容又回来了,“at school his classmates thought of him as a regular kid”可暗示后文在比赛中,他的同学为他加油鼓劲等等。此外,在衔接上,考生应特别注意句首与续写第一句的衔接,如在续写第一段时,紧跟句首“We sat down next to each other, but David wouldn’t look at me.”,学生可抓住“David wouldn’t look at me”进一步描述David的心理活动或外在反应,如“Biting his lips, David ducked his head and didn’t utter a single word.”。从三位同学的写作成品来看,S1同学的习作篇章结构比较合理,能够在文章中有效使用语句、段落衔接手段,能够做到续写材料与原文材料、第一段和第二段的前呼后应,续写与原文的情境融洽度也比较高;S2同学的习作使用了部分语句、段落衔接手段,全文结构基本上清晰,意义也基本上连贯,续写部分与原文有一定的融洽度;S3同学的习作从整体来看,衔接也比较自然,只是语言比较简单,从录音中可以听出英文积累的不足大大限制了他的表达。以下【表5】回顾性访谈中关于篇章结构的记录:
问题 |
回答 |
8.你在阅读原文的时候,会标出原文的信息词,并思考如何用在后文吗? 如果会,请列出本文中的信息词,以及这些信息词如何与后文呼应。 | S1: 会,如“his usual big toothy smile was absent today”后文可写“his smile was present now”、“had worked so hard for this event”后文可呼应“practice yourself more time”、“his strong determination”后文可写“he won himself because of his strong determination” |
S2:会标注场景和环境描写,如“cross-country run”、“thick evergreen forest” | |
S3:“David had a brain disease”、“As a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该同学未说明如何呼应) | |
9. 你会关注衔接吗?如果会,请列出续写中关注的衔接要点。 | S1:会,观前观后,既要与上句的动作或时间对得上,又要与下段的动作时间对上 |
S2:不会 | |
S3:会,前文的结尾与后文的开头一致 |
【表5】
论文撷英
从以上回顾性访谈来看,三位同学都能有意识地抓原文隐含信息,但S1同学抓得最好,并在后文也有很好的呼应;在衔接这一方面,三位同学都没有很强的意识,不能抓住衔接要点。这些启示教师在往后的备考过程中要在这一方面给与学生指导,并带领学生有意识地操练。
五、读后续写备考策略探究
作为一种高效促进语言学习的形式,读后续写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它不仅指向高考应试,关键在提升语言模仿水平的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语篇分析策略,从而提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教师在备考过程中,要从多方面提升学生的语言基本工。
(一)提升语言基本功,增强书面表达能力
无论是提升阅读能力还是写作能力,提升语言基本功都是其中的关键。语言基本工扎实了,不仅原文阅读顺畅,而且写作表达流利。分析三位同学的录音,发现他们在写作过程中不同程度的卡顿,他们要么换一种观点,要么在想不起某个单词的时候换一种更加简单的表达;分析三位同学的写作成品,他们都存在不少的语法错误或表达不恰当,即便是基本工最好的S1同学都写出了“When the starting gun shooted, every students like a rocket rushed toword the final line.”这种存在低级错误的句子,S2和S3更的习作更是存在不少的语法低级错误、拼写错误、表达不得体等;此外,在回顾性访谈中也会发现他们在对原文的一些细节理解上有一定的偏差。这些都与学生的语言基本工密切相关。
而语言基本工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升的,需要教师从起始年级抓起,从语音、语法基本知识、初中词汇过关、新课词汇反复背诵和拼写、阅读、听力、朗读、学习习惯等等各个方面细抓。一方面,学生要高效利用课堂时间,通过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等加强对课本内容尤其是词汇、语法、句式等内容的学习,做到烂熟于心,并尝试在课下写作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的词汇及语法知识,做到课本内容的知用合一。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通过阅读英语原版小说、英语科普文章、英文报刊等拓宽阅读视野,增加词汇量,掌握更扎实的语法和句型;通过观看纪录片、英文电影等纠正发音错误,提高语言应用及表达能力。此外,无论是阅读课还是听说课,都应加强对故事情节及内容进行复述的训练,并在复述过程中强化新词汇、新句式的积累,实现文本阅读、知识学习、内容积累的日常化,以此夯实语言基本功,有效应对文本阅读与内容写作,不断提升英语书面表达能力。
(二)精准梳理原文内容,合理构建续写情节
要想应答好读后续写题,“读”是关键,“续”是核心,因此教师不仅要注重提升学生的语言基本功,也要注重训练学生梳理原文故事情节并合理构建续写段落的故事情节。从上文的调查研究来看,三位同学都没有梳理故事情节的习惯,或者只是阅读原文时在脑海里大致总结故事梗概,并没有一条清晰的线,这样不利于故事情节的精准把握以及对后续情节的把握。在续写情节的构建上,三位同学都会借助辅助方法,但都不是很熟练。
在梳理原文情节上,可以训练学生借助故事山的方法梳理故事。引导学生在把握原文故事六要素的基础上对原文情节进行总结概括,从故事的背景、开端、发展、高潮等几个方面帮助学生掌握故事主要情节及关键词,从而更好地预测后续情节。在构建续写段落情节上,可以借助提问推测法、列框架、故事语法模型、关键词标记等帮助学生合理构建续写情节,让学生通过框架和关键词等构建续写段落的故事脉络,并以此为基础展开文本写作,更好地做到前后呼应、逻辑一致、结构完整。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及时评价归纳总结,在读后续写题型训练后,教师与学生可以对续写部分的情节合理性进行评判,让学生在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中不断反思、总结经验,促进自我提升。
(三)有效使用衔接手段,提升文章整体呼应性
语篇的流畅性是高考重要评分维度之一,语篇的流畅性又体现在语篇的衔接、连贯及完整性上。在能够读懂原文并合理构建续写情节的基础上,学生要高度重视语篇的衔接性和连贯性,尤其是三个地方的衔接:续写第一段句首与续写第一句之间的衔接;续写第一段句末与续写第二段句首的衔接;续写第二段句首与其续写第一句之间的衔接。这三处衔接十分重要,尤其是续写第一段首句与续写第一句之间的衔接,这不仅能体现出学生是否读懂原文并合理构建情节,而且是给阅卷老师的第一印象,是作文定档的关键点之一。学生应认真分析续写段落的句首,推敲其中隐含信息,准确把握关键词,从心理描写、人物反应等方面展开衔接写作。此外,学生要留意原文埋下的伏笔,在续写段落与其呼应,形成续写内容与原文内容的连贯性、协同性及一致性,同时在续写段落明确时间或故事线索的标志词,以强化续写情节的合理性及流畅性。再者,续写过程中还要注重深化主题,以精彩的结尾深化文章的主旨,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从而起到画龙点睛的重要作用,全面提升续写内容与原文内容的整体性及呼应性。
(四)注重日常素材积累,强化续写模仿训练
读后续写题型的训练与应答并非一日之功,而是依靠日常的素材积累与模仿训练。在此背景下,考生要注重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和水平,将课堂学习与课外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经典好词、好句等积累下来,并反复记诵,以便在考试过程中能够信手拈来。此外,考生还要以课本教材、读后续写真题、英文阅读材料等为基础强化续写模仿训练,并在训练过程中将故事山、思维导图、故事语法模型等辅助方法应用其中,从而实现阅读理解能力与文本写作能力的双提升,在读后续写题应答过程中获得一个理想的分数。
(五)书写常抓不懈,提升卷面整洁度
三位研究对象的卷面都不甚如意,S1的字“瘦”、“长”,且卷面有涂改;S2的字不齐、占格太满,且一些字母太长了;S3的字像幼儿园的字,比较难辨认。以下【表6】是对三位同学的回顾性访谈:
从回顾性访谈来看, S2和S3都没有练字的习惯。三位同学都都自己的卷面不满意,三位同学都对自己的字的不足之处认识不够全面,即“矮胖圆、粗正齐”。这启示我们教师不仅要从起始
论文撷英
问题 |
回答 |
11.你有练字的习惯吗?每天会花多长时间练字? | S1: 有。10分钟。 |
S2:没有。 | |
S3:没有。 | |
12. 卷面满分5分,你给自己打多少分?你觉得你的字有哪些方面的不足? | S1:2分。 不能很好地控制笔锋。 |
S2:1分。不美观。 | |
S3:2分。有些字母可能会与其他字母很像。 |
【表6】
年级开始抓书写,更重要的是逐个要点讲解、逐个字母讲解、逐个学生纠正,只有这样,才能抓好每一个字母、抓好每一个同学。同时,我们可以结合优秀示例、比赛展示等形式促进学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模仿衡水体并提高书写速度。
常抓书写以提升卷面整洁度等。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学生在正式写作之前看过高考真题及范文,这对他们梳理原文情节、构建续写情节、故事主题的把握及写作时间有一定的影响,但即便看过高考真题和范文,笔者在三位学生的写作过程和成品中也发现了不少不足之处,问题的根源依然在于学生的基本功不扎实。本次研究也启发笔者,往后的教学的很多方面都可以采用有声思维法,找到学生的真问题,对症下药,精准帮扶。
六、结语
作为“以读促写”的新型写作形式,读后续写对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维创新能力、临时应变能力、综合写作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考生的文本写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挑战。通过有声思维的方法,教师可以精准判断学生的问题所在,为教学指明方向。本次研究发现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完成读后续写这一题型时,均在写作内容、语言表达及语篇构建几个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针对学生存在的这些问题,教师们应从多方面着手帮助学生备考这一题型,如提升语言基本功、精准梳理原文内容、合理构建续写情节、有效使用衔接手段、紧抓原文伏笔以提升整体呼应性、注重日常积累并强化模仿训练、
参考文献
[1]陈紫玉.2021.基于有声思维的新高考应用文写作个案研究.
黄剑.2010.借助有声思维辅导初中英语学困生的个案研究[J].英语基础教育,(10):3-7.
高一年级 蓝琴
高考英语完形填空试题内容效度分析及教学建议
摘要:本文根据辜向东(2008)和李筱菊(1997)的完形填空分析框架,从文本输入特征、预期回答特征两个方面对2021和2022年新高考全国I卷的2篇完形填空文章、30道题以及本校23届学生模拟答题情况数据进行全面归纳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教学建议,希望能对后续的完形填空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完形填空;高考英语;内容效度;教学建议
引言
完形填空主要是通过将格式塔心理学应用于语言现象,将不完整的语言补全而设计出来的题型,考查考生的短文阅读理解能力和确定上下文制约关系的能力,是高考英语考查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全国卷和各省市自主命题卷中分值比例都比较高的必考题型。因此,完型填空题的命题质量对学生的能力检测以及教学导向影响很大。而效度是评价完形填空试题质量好坏最重要的标准之一。本次研究以2021和2022年新高考全国I卷的2篇完形填空文章、30道题以及本校23届学生模拟答题情况数据为研究对象,全面分析其效度,希望能对高中英语教学提供参考建议。
一、理论框架
在语言测试中, 一般会用信度和效度来衡量试题的质量,其中,效度是指测试在多大程度上测了命题者所想要测的内容,或者说,测试是否达成了设计者预期的测试目标,取得预期的效果([1] Heaton,2000)。学者辜向东(2008)从篇章输入特征和预期回答特征两个方面构建了完形填空题的细化分析框架。篇章输入特征包括体裁、题材、文本词数和设空间距四个方面, 预期回答特征包括考点效度和考查项目两个方面。[2]而考点效度这一概念是由李筱菊(1997)提出的,包括考点层次(单词层次、词组层次、句子层次和语篇层次)和焦点因素(语法因素、搭配因素和意义因素)两个维度。一般来说,考点层次越高,越能体现被测试者的语言运用能力,有时高层次的考点会包含低层次的考点,同一考点不一定仅对应某一种因素,因此在判断某一考点属于哪个层次或因素时,就看该空缺最侧重哪个。([3]李筱菊,1997)
本文将参照以上理论,结合《新课标》和《考试说明》的相关要求 从以下方面来构建2020、2021新课标全国卷I高考英语完形填空题的内容效度分析框架。
论文撷英
项目 |
类别描述 |
||
篇章输入特征 | 体裁/语篇类型 |
说明文、记叙文、应用文、议论文 | |
主题语境 | 人与自我 | 生活与学习、做人与做事 | |
人与社会 | 社会服务&人际沟通、文学&艺术&体育、历史&社会&文化、科学&技术 | ||
人与自然 | 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灾害防范、宇宙探索 | ||
文本词数 |
文本材料的词数(包括空缺所填的答案) | ||
设空间距 |
最小间距、最大间距、平均间距 | ||
预期回答特征 | 考点效度 | 考点层次 | 单词层次(W)、词组层次(P)、句子层次(S)和语篇层次(D) |
焦点因素 | 语法因素、搭配因素和意义因素 | ||
考查项目 | 考点分布 | 实词、虚词、短语 | |
干扰项 | 四个选项中除正确答案以外的三个选项的设置 |
年份 |
体裁 |
主题语境 | 长度 |
设空间距 |
||
最小间距 | 最大间距 | 平均间距(约) | ||||
2021 | 记叙文 | 人与自我(做人与做事) | 约210词 | 1词(跨段) | 26词 | 10词 |
2022 | 记叙文 | 人与自我(生活与学习) | 约230词 | 5词 | 30词 | 13词 |
二、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以2021年和2022年全国新高考I卷的完型填空文章、30道题以及本校23届学生模拟答题情况数据为研究对象,根据上表的分析框架,从语篇类型、主题语境、文本词数和设空间距等方面来分析文本输入的特征; 从考点层次、焦点因素和考点分布两个方面来发现预期回答的特征。(文章长度和设空间距通过Microsoft Office Word 计算得出。)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篇章输入特征分析
根据上文的理论框架,本文在篇章输入特征方面对2021年和2022年全国新高考I卷的2篇完型填空题的数据统计与分析表如右图所示。
1.语篇类型和主题语境
语篇类型是指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不同类型的文体, 以及口头、 书面等多模态形式的语篇,如文字、图示、歌曲、音频、视频等。主题语境涵盖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这三大内容,人与自我涉及“生活与学习”“做人与做事”等两个主题群下的9项子主题;人与社会涉及“社会服务与人际沟通”“文学、艺术与体
体育”“历史、社会与文化”“科学与技术”等四个主题群下的16项子主题;人与自然涉及“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灾害防范”“宇宙探索”等四个主题群下的7项子主题。([4]教育部《课程标准》,2020)
从上表可以看出,两篇考题均为记叙文。2021年的考题文章主要讲了在一次春假时,“我”去工厂打工赚钱,感触颇多。父亲认为这种工作不仅能让小孩子感谢得到的报酬,而且能够学会尊重那些从事这项工作的人。2022年的考题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和家人在旅行过程中经历过的趣事与冒险,并且作者和家人都十分期待即将经历的冒险。
语篇选择记叙文的原因可能是记叙文以叙事为中心,以故事情节的发展为线索,通过讲述一个故事来映射某个道理或启示。([5]伍丽梅、莫雷,2012)内容更贴近学生个人生活,通俗易懂,有较强的可读性和吸引力。另外,两篇文章在叙述故事时都用了第一人称,更能让考生有代入感、参与感,容易引起共鸣,体味语篇语境中反反映的育人理念。
2.篇章长度与设空间距
本文篇章长度指的是文本材料的词数,包括空缺所填的答案。两篇文章长度一为约210词,一为约230词,均低于《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英语)》中要求“约250词”。
设空间距直接影响着试题的难度。设空密度高,句子的意义破碎,读者便难以完成对句子的阅读,试题给学生提供的线索就少,线索越少,测试难度就越高。完形填空的第一句通常不设空,用来引导学生进人语境、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以便于学生答题。设空间距最小范围为1—5词,最大范围为19—29词,平均间距范围在8—13词为宜。间距过小,提供给学生的冗余信息就不足。间距过大,留给学生的信息过多,则达不到测试的目的。([6]刘丹,2020)
两篇试题首句均未设空,21年的最小间距虽为1词,且有两处,但是分跨了段落,对于考生作答没有太大影响。最大间距21年为26词,22年为30词,22年跨度稍大。平均间距分别为10词和13词,均在最佳范围内。
论文撷英
试题年份 | 考点层次 |
焦点因素 |
|||||
语篇层次(D) | 句子层次(S) | 词组层次(P) | 单词层次(W) | 意义因素 | 搭配因素 | 语法因素 | |
2021 |
9 |
6 |
/ |
/ |
15 |
/ |
/ |
2022 |
8 |
7 |
/ |
/ |
15 |
/ |
/ |
平均值 | 8.5 |
6.5 |
0 |
0 |
15 |
0 |
0 |
百分比 | 57% |
43% |
0% |
0% |
100% | 0% | 0% |
总之,两篇试题篇章长度稍短,间距设置总体合理。如果能控制一下最大间距会更好。另外个人觉得应该减少跨段隔一词的题目的出现。
(二)预期回答特征分析
本文中,预期回答特征的分析将从考点效度(考点层次和焦点因素)和考查项目(考点分布和干扰项设置)两个方面来进行,具体结果如下。
1. 考点层次
考点层次从小到大可分为单词层次、词组层次、句子层次和语篇层次四种。单词层次是指直接看单词自身就可以答题;词组层次是指根据空格前后词的固定搭配来确定答案;句子层次是根据空格所在句子的意义或结构来判断;语篇层次则是超出句子,从上下文语境来决定。 一般来说,考点层次越高,越能体现被测试者的语言运用能力,有时高层次的考点会包含低层次的考点(李筱菊,1997),因此在判断空格考点属于哪一层次时,需要确定该考点最侧重考哪个层次。
从上表的数据来看,两年的试题考点层次处于语篇层次的最多,其次是句子层次;词组和单词层次几乎没有。由此可以看出,近年完形填空更侧重于考查学生的篇章理解能力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2. 焦点因素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两年的试题焦点因素都集中于意义因素。试题侧重考查语义功能,这需要学生在掌握词汇意义的基础上充分理解原文内容,正确理解语篇成分之间的语义逻辑关系,识别语篇中的衔接和连贯手段,选择该语境下最合适的选项。
总之,无论是考点层次还是焦点因素都突出考查学生整体的语篇意识,说明近年来高考英语完形填空题的考点效度很高,能有效测试出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这也是在引导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
3.考点分布实词、虚词、短语
一篇高效度、高层次的完型填空题,实词的考查是必不可少的,并且实词的考察比例会很高。其中,又以动词、名词和形容词的考查为主。这样学生便会着重理解文章大意而不是将重心放在语法上。2021和2022年新高考I卷的完型填空题考查的词类比较集中。
试题年份 | 动词(短语) |
名词(短语) |
形容词(短语) |
副词 | 介词(短语) |
2021 |
9
(41, 45, 46, 49,51, 52, 53, 54, 55)
|
4
(42, 44, 47, 48)
|
2 (43, 50) |
/ | / |
2022 |
5 (42,46,47,48,50) |
5 (41,49,51,54,55) |
3 (43, 44,53) |
1 (52) |
1 (45) |
平均值 | 7 |
4.5 |
2.5 |
0.5 | 0.5 |
百分比 | 47% |
30% |
17% |
3% | 3% |
4.干扰项的设置
干扰项设置的好坏与试题的考点效度有很大的关系。干扰项的设计通常要满足以下要求,即每道题的四个选项形式一致,词性一致或属于同一语义范畴,且都能与空格前后的词语搭配。 保持选项形式一致,可避免考生把过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单句内,仅仅利用语法知识而脱离语 篇进行辨析。([6]刘丹,2020)
2021和2022年新高考I卷的完型填空题中设置的干扰项隐藏性高、干扰性较强。各题的干扰项放进原文,单句从语法上看都成立,而且同一题的各选项并无包含关系,也没有近义词和反义词,所有选项中也没有重复的词汇出现。从这点上看,这两道题效度很高,非常值得借鉴和学习。
四、本校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一)答题数据分析
本校2023届同学于8月份也测试了这套题,现收集了313位同学的成绩明细,其中完型填空题的答题情况总体如下:
论文撷英
题量 |
15题 |
总分 |
15分 |
学生平均分 |
9.15分 |
成绩有效的考生人数 |
313人 |
从上表可以看出学生在动词、介词和名词上的学习掌握比较薄弱。另外总体上的答题情况并不十分理想,15分的总分,均分仅为9.15分。从各题的答题情况来看,得分率在80%以上的题仅有4题;得分率在60%—80%的题有5题;得分率在60%以下的题有6题,其中有一题低于30%。具体情况如下:
这4题能得分的原因分析如下:1. 从选项上看,四个选项的单词相对简单,都是常见词,对一般的学生来说容易识别。另外干扰项的意思和正确答案之间意思差别较大,隐藏性不高,误导性也不强。2. 从考点层次上看,有3题是语篇层次的,但语篇的跨度并不大。如41题,答案便是根据文中上一句“have had wonderful camping experiences over the past ten years”以及下文同一句中“especially from the early years when our children were little”而推知出来的。
这5题的原因分析如下:
1. 从选项上看:
44. A. unhurt B. unfortunate C. uncomfortable D. unafraid
48. A. arranged B. interrupted C. completed D. recorded
49. A. wind B. noise C. temperature D. speed
54. A. relief B. duty C. pride D. excitement
55. A. failure B. adventure C. performance D. conflict
除48题的A选项之外,其他均为课标词汇,而且48题的arranged虽非课标词汇,但是在必修课本中有学它的名词形式——arrangement,也因此可以看出学生平时在掌握单词方面还有待加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词性转换的积累,当然重中之重还是单词要过关。
论文撷英
2.从考点层次上看,有3题侧重句子层次,按理说应该相对简单。结果不是特别理想的原因除了词汇基础不够扎实之外,文章的理解能力也是原因之一。如49题“The sky was clear when we 47headed off, but storms move in fast in the mountains, and this one quickly 48interrupted our peaceful morning trip. The ___49___ picked up and thunder rolled.”考查名词词义辨析,答案可根据47空后面的“storms move in fast in the mountains”推知,句意是“狂风大作,雷声隆隆”,说明此处是指大风刮了起来。虽然选项单词很简单,但是答案依据和49空之间还隔了一个48题,加大了学生理解文章的难度。另外,学生对49空后面“pick up”这个短语的理解可能会存在偏差,影响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最后我们来看得分率最低的6题:
从选项上看:
42. A. camped B. drove C. walked D. cycled
45. A. due to B. instead of C. apart from D. as for
46. A. worked B. happened C. mattered D. changed
47. A.signed up B. calmed down C.checked out D.headed off
50. A. find B. hide C. start D. fix
51. A. luck B. answer C. wonder D. signal
45和47题是短语的考查,8个短语均为常见短语。另外4题的16个单词也均为课标词汇,各词之间的意义差别较大,干扰性比较弱。另外有些同学对过去式可能不熟悉,影响答题。以得分率最低的46题为例,“So 45instead of tying him up, I just kept a close eye on him. It ___46___ — he didn’t end up in the creek. My three-year-old, however, did.” 此处考查动词词义辨析。根据下文“he didn’t end up in the creek”可推知,此处指作者的密切关注起作用了,孩子没有掉进小溪里(句意为“于是我没有绑着他,而是时刻关注着他。它起作用了,他最终没有掉进小溪里。”)选项A. worked意思是起作用,而不是常用的“工作”,说明学生对这个意思比较陌生。
(二)学生的访谈
为了更真实地了解学生的情况,除了做数据分析之外,笔者还对考生进行了随机抽样访谈。抽样的方式是分层抽样,即313位考生按英语总成绩排名,在前100名、101-200名、201-313名这三个层次中各随机抽取两位,一共抽取了6名同学。笔者对这六名同学逐一进行了访谈,并着重了解了得分率比较低的六道题的答题情况。这六名同学完形填空的答题得分情况如上图所示。
以下为访谈的部分内容记录:
赵*力:整篇文章都能看懂,选项中也没有什么难懂的词汇。51题在文中没有找到很明显的依据,推敲了比较久,最后还是错选了B answer,可能是受中式思维影响,觉得中文意思是“试了几遍没有结果”。中文中很多时候“结果”的意思就是“答案”。
廖*杭:九分靠实力,一分靠运气。选项词汇基本能看懂,但47的动词短语有些不太确定,最后用排除法选对了。
陈*林:能读懂,单词也认识。就是做不对。老师说得对,我的逻辑肯定出现了问题。
武*凡:这道题只拿了6分,个人比较粗心,本来成绩就一般,还涂错了卡。
刘*鸿:测试的时候文章只能看懂一小半,句子长一点就看不懂。
黄*轩:其实没看懂文章,基本靠运气……
五、教学建议
(一)注重词汇的教学,督促学生进行词汇的积累和掌握
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在词汇的学习中,要培养学生的词汇意识,引导学生关注基本义和衍生义。关注词汇的广度和深度,坚持“多维度总结词义,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对各单元的核心词汇进行“一词多义、熟词生义、辨析义、搭配义、精准的汉语释义和英语释义”的讲解,强化课表词汇及其派生词。可以通过单词听写、听歌填词、词汇游戏等多种方式,狠抓学生的词汇积累。帮助学生总结词汇记忆的方法,如构词法和词源,多总结规律,帮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
(二)培养学生正确规范的答题方法及思路
论文撷英
答题的时候心态很重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增强学生的答题的心理素质、排除畏难情绪,做到答题时沉着冷静、心细如发,避免失误。
其次,在平时的题型训练里要注重解题技巧的教授:(1)通读全文,掌握文章大意。留意文章的语篇类型和篇章结构,关注重复出现的词。(2)结合语境,仔细推敲研判,寻找解题依据。当碰到解不出来的题时,可以先跳过、往下做,根据下文的某些提示,再回来解答,提高答题效率。(3)全部答完之后,将答案带入到文中复核一遍,看看逻辑和意思是否通顺。关注答案之间是否有重复的考点。另外若是自己的答案出现了连续多题选项相同时,也需要对这些题目仔细进行推敲。
(三)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拓展知识面、提升语篇理解能力
从考点层次上看,完形填空试题更注重对较高层次的语篇和句子的考查,这便提高了对学生的语篇理解能力的要求。学生的阅读面和知识面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考试语篇的理解。
另外,现在高考试题语言越来越地道,素材很多都是选自英文外刊。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提供的素材除了教材、练习册之外,还应多挖掘课外的内容,引导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中尽可能涵盖实际生活中的各类语篇,即加强不同体裁、不同题材文章的阅读。同时,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必要的话需要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阅读内容,给学生多提供一些阅读渠道。让学生们适当多接触些时文外刊,比如经济学人,各大主流英文媒体网站等,丰富学生的阅读知识面。学生可以在不断输入原汁原味英语素材的过程中,进一步拓宽视野,提高语篇理解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
(四)认真研习历年高考真题,关注考点考查的广度和深度把握方向
高考真题具有科学性和准确性,是命题专家们经过仔细挑选材料、反复推敲词句之后的结果,所涉的词汇和考查的知识点基本不会超出《课程标准》的规定,能为复习备考阶段确定教学重难点复习内容提供依据。
教师应对历年高考英语试题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析与比较,分析总结必考、易考、常考的知识点,并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突出重难点,精讲多练。
(五)培养人文情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完形填空基本上为记叙文,不仅会讲述故事,还会挖掘文章思想内容,阐明相关的生活道理,能够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符合《课程标准》中“人与自然”这一主题语境。因此,学生在进行英语阅读时,可以多了解各国的文化与价值观,接触更多的人文科技、与时俱进,拓宽视野、乐于探索更多的未知世界,同时促进优良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扬,培养人文情怀,从而树立学习英语、了解世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意识,激发英语学习兴趣,增强学好英语的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 Heaton, J. B. 2000. Writing English Language Tests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更多略
高二年级 雷霜
语篇知识视角下的高考英语阅读理解分析
——以 2022年高考英语全国卷(新高考Ⅰ卷)为例
摘要:自新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发布以来,我国英语教学将语篇知识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新高考英语试卷阅读理解题中也加大了对考生语篇分析能力的考查。如何运用语篇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每个一线英语教师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以2022年高考英语全国卷(新高考Ⅰ卷)四篇阅读理解文本作为分析对象,基于衔接连贯、句际关系、语篇体裁及语篇模式等理论,并结合我校313名学生的真实得分数据,从不同维度阐述语篇知识在高考英语阅读理解中的具体应用,并分析学生的错误原因,旨在为广大高中一线英语教师的阅读理解题型高考备考及阅读教学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考英语;语篇知识;阅读理解
一、引言
自2021年开始,广东省普通高考使用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的新高考Ⅰ卷,其中英语试卷阅读理解题型由以前的30分增长到37.5分,约占卷面分值的三分之一。由此可见,阅读理解题型在英语高考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是考查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题型;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其高考英语成绩。《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将“语篇类型”纳入英语课程内容的六要素之一,并要求学生围绕某一具体的主题语境,基于不同类型的语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语言技能获取、梳理、整合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教育部,2020)。《课程标准》还指出“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渗透有关语篇的基本知识,帮助学生形成语篇意识,把握语篇的结构特征,从而提高理解语篇意义的能力”(教育部,2020)。毋庸置疑,语篇知识和语篇分析能力是阅读理解题型考查的重点,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本文将结合我校313名高三学生真实的做题数据,从语篇衔接手段、语篇结构、语篇模式发展等角度对2022年高考英语新高考Ⅰ卷的四篇文本进行分析解读,并提出基于语篇知识的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旨在为广大一线教师的英语阅读教学及高考阅读理解高考备考提供一些教学启示。
二、英语阅读理解题型构念分析
阅读理解题型要求考生读懂选自英语原版书籍、报纸、杂志(含网络版)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段以及公告、说明、广告等,并能从中获取相关信息。文体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应用文等(教育部考试中心,2020)。此题型共包含四个篇章,共15个小题,满分37.5分。考查方式为单项
论文撷英
选择,共四个选项,其中三个为干扰选项。所有考查项目都是以语篇作为依托,学生需在厘清文章结构,梳理文章重要信息的前提下对文章进行深入理解。此题型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技能有:理解主旨和要义、理解文中具体信息、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的词义、做出简单判断和推理、理解文章结构、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教育部考试中心,2020)。阅读理解题型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在主题语境鲜明,内容相对完整的英文语篇中接触及理解目标语言,并能对文本中的重要信息进行提取、概括、推断、分析、评价等认知层面的加工处理,最终实现语篇意义的深度理解。
衔接与连贯是语篇特征的重要内容,体现在语篇的微观层面分析上。语法手段(如照应、替代、省略等)和词汇手段(如复现关系、同现关系)是实现语篇结构衔接的重要途径。连贯是指语篇中语义的关联,其存在于语篇的底层,一般通过逻辑推理达到语义衔接(黄国文,1988)。总的来说,衔接是语篇组成的有形网络,连贯是语篇组成的无形网络。掌握句际间衔接手段,从语义连贯角度分析语篇是准确理解文本意义的重要方法之一。
(二)句际关系
句子是篇章中完整语义呈现的基本单位。句际关系是指在连贯的语篇中句子与句子之间在结构上和意义上的联系,从逻辑意义来看,语篇中句子间的句际关系主要有并列关系、对应关系、顺序关系、分解关系、分指关系、重复关系、转折关系、解释关系、因果关系等(黄国文,1988)。学生正确分析篇章文段中的句际关系对提取文本重要信息,理解文本传达意义有重要的帮助。
(三)语篇体裁
语篇体裁主要是指语篇的类型。高中英语常见的语篇体裁有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新闻语篇、新媒体报道等。《课程标准》指出接触和学习不同类型的语篇,熟悉生活中常见的语篇形式,把握不同的语篇的特定结构、文本特征和表达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语篇意义的理解,还有助于他们使用不同类型的语篇进行有效的表达和交流(教育部,2020)。不同体裁的文章都有其逻辑关系及篇章结构,如记叙文通常
三、语篇相关知识的概念界定及研究
语篇通常指一系列连续的话段或句子构成的语言整体,且无论以何种形式出现,都必须合乎语法,语义连贯(黄国文,1988)。高考阅读理解由四个书面语篇组成,每个语篇的体裁、题材、内容、结构、文本特征等都不尽相同,但都能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服务于高考人才选拔的功能。《课程标准》对语篇知识的定义为:关于语篇如何构成、语篇是如何表达意义以及人们在交流过程中如何使用语篇的知识。其中,句子内部的语法结构、词语搭配、指代关系、句子的信息展开方式等属于语篇的微观组织结构;语篇中段与段的关系以及语篇各部分与语篇主题之间的关系、语篇类型、语篇格式等属于语篇的宏观组织结构。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2022高考阅读文本进行分析。
(一)衔接与连贯
包含发生的开端、发展、高潮及结局。议论文包含作者的核心观点及论证方法,说明文一般会对一种现象进行说明,文中会采用比较、解释说明、引用、下定义等方法使语义表达清晰。语篇体裁特征的掌握有利于学生获取文章作者的写作思路与脉络,提高其语篇理解能力。
(四)语篇模式
语篇模式是语篇组织的宏观结构,不同体裁的语篇具有不同的语言风格,其组织模式也不尽相同。在语言学研究领域,国内外的语言学家普遍认同的语篇模式包括叙事模式、问题—解决模式、提问—回答模式、概括—具体模式、主张—反主张模式等(李留建等,2020)。语篇模式能直观地体现语篇的结构特点,是语篇生成的重要方式。语篇模式的分析及应用不仅能帮助学生从宏观上理解文本架构,还能帮助学生快速定位关键信息,提高阅读理解正确率,从而提升学生的语篇理解能力。一个语篇中并不只有唯一的语篇模式,有时会出现多个语篇模式共存的情况。
四、基于语篇知识的高考阅读理解篇章分析
2022年高考英语新高考Ⅰ卷的四篇阅读理解文本体裁各异,包含应用文、夹叙夹议文体、新闻报道及说明文,为考生提供了灵活运用各种语篇知识分析及解读文本的机会。有效运用语篇知识能帮助考生提高解题效率,以下内容主要从语篇体裁与语篇模式对四篇阅读理解文本进行深入分析。
(一)应用文语篇结构特征
应用文是人们在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等社会活动中,用以处理各种公私
事务、传递交流信息、解决实际问题所使用的具有直接实用价值、格式规范、语言简约的多种文体的统称(韦志国,2010)。英语应用文通常短小精悍,实用性强。在高考英语阅读理解中常见的应用文语篇主要为提供实用类信息的信息性文本。通常这类文本由不同的内容版块组成,每个版块都有其相应的主题,且版块之间呈并列关系。考生通过浏览文章标题,每个主题段落小标题、图片等信息能迅速厘清文章的结构思路。2021年新高考Ⅰ卷阅读理解A篇就是应用文,该文介绍了某所大学文学导论课的评分细则。全文共五个段落,第一个段落为读者呈现的是不同等级的评级对应的分数区间,第二、三、四段分别介绍了分值的构成比例,其中论文撰写占比60%,小组作业占比30%,日常作业、课堂写作与测试、小组作业、家庭作业共占分值的10%。第五段介绍了作业迟交带来的后果。整个语篇的结构如下页图1所示。
该语篇基于应用文的语篇结构共设置了三道题,第一题是文章出处题,询问学生文章可能来自于何处,学生需从宏观上把握整个语篇,分析行文及语言特征,并结合语篇内容才能正确推断此语篇属于哪种类型。第二题考查语篇结构,询问考生期末成绩由几部分组成,考生需观察此语篇的构成,从二、三、四自然段小标题的文字及百分比可以发现学生的期末成绩由论文、小组作业、日常作业等三部分构成。第三题题干询问学生“如果你在截止日期过后一周提交文章会发生什么”,学生通过理清文章结构,可迅速将答案锁定文章最后一
论文撷英
个段落,因为由小标题“Late Work”可知,这段的主要内容为作业逾期上交产生的不良后果。考生在认真读完此段并提取关键信息后能顺利找到正确答案。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部分的应用文的结构较为固定,一般采用并列式叙述的结构,语言发展逻辑也基本一致。学生掌握应用文语篇模式对快速获取关键信息,正确理解文章内容有很大的帮助。
图1 2022新高考Ⅰ卷英语阅读理解A篇结构
(二)记叙文与议论文语篇结构特征
记叙文主要以记人和叙事为主,是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美国语言学家威廉.拉波夫提出了记叙文语篇六大组成部分,即点题(abstract)、指向(orientation)、进展(complicating action)、评议(evaluation)、结局(resolution)和回应(coda)(转引自郭丹芷,2020)。点题指故事的主题,简单概括所描述的实践;指向是故事的背景,包括时间、地点、人物;进展指故事的发生和发展,即故事发展的脉络及走向;评议指故事主人公对事件的评价,也包括文章作者的评价;结局即故事的结果;回应指再次点题,与文章主题进行照应。虽然不是所有记叙文都涵盖这六大要素,但拉波夫叙事分析模式为分析记叙文结构提供了清晰的支架。
2022新高考Ⅰ卷阅读理解B篇是一篇夹叙夹议体裁的文章。其中第一自然段作者以第一人称陈述了自身一次食物浪费的经历。作者首先点题,表明自己注意食物浪费。接着提供故事背景:芝麻菜是做绿色沙拉的原材料,是烤鸡晚餐后的最后一道菜。故事的进展为我工作到很晚并和朋友外出就餐,并未及时吃掉芝麻菜。故事的结局为芝麻菜腐烂了,被作者丢弃。作者对这件事情的评议与反思为人们有时买太多东西,无意中造成食物的浪费。这一段的行文模式如图2所示。阅读理解第24题询问考生作者想要通过讲芝麻菜的故事表达什么,此题考查考生基于语篇判读作者的意图的能力,对应故事的评议部分,即人们有时会无意中浪费食物。依据记叙文的叙事分析模式,考生可以快速分析故事的主题及发展脉络,加深对篇章意义的理解。
图2 2022新高考Ⅰ卷英语阅读理解B篇个人经历叙述部分结构
议论文一般为针对某种社会现象,发表意见,提出主张,并论述道理的文体。作者通过引用名言、列举事例、提供数据等方法来论证或驳斥某种观点,倡导或否定某种主张。议论文具备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的特点。议论文的语篇模式较多,其中问题——解决模式是其中常见的一种。该语篇模式通常在开始部分陈述问题的现状,在之后的段落中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该模式通常包含如下要素:情境—问题—解决—反应—结尾。在一些议论文中,五个要素的顺序会调整,会可能存在缺少某个要素的现象。2022新高考Ⅰ卷阅读理解B篇二至五段主要为议论文体,且语篇模式为问题——解决模式,其中第二段呈现问题现状:大量可食用的食物被浪费。第三段承接第二段,进一步阐明了食物浪费带来的严重后果即环境问题。第四段提出解决办法:回收有瑕疵的农产品,将它们清洗、切割、冷冻或烘干,以供未来的餐饮使用。最后一段作者提出自己的主张,呼吁人人都能在减少食物浪费方面发挥作用,其具体语篇模式详见图3。语篇B第25题考查食物浪费的结果,即问题带来的影响及后果。学生熟悉语篇结构后,可迅速将答案定位至文本第三段的第一、二句 “Producing food that no one eats wastes the water, fuel, and other resources used to grow it. That makes food waste an environmental problem”。由此可知,食物浪费将造成环境问题。第26题考查问题解决的方法,题干问“Curtin的公司是从事什么工作”,考生基于行文脉络,认真阅读并提取第四段的细节信息,可归纳出Curtin的公司通过回收有瑕疵的食物并将之加工成健康的美食这种方法来减少食物浪费。27题询问Curtin建议人们怎么做,这其实也是作者隐含的观点及态度,答案在结尾部分“by not purchasing more food than necessary in your weekly shopping”,考生通过释义及转述语篇信息即可确定正确答案。对于夹叙夹议体裁的文章,了解其语篇模式及行文特点能帮助考生快速精准地获取关键信息,从而由被动的答题变为主动的阅读,正确率也会相应提高。
论文撷英
图3 2022新高考Ⅰ卷英语阅读理解B篇议论部分篇章模式
(三)新闻报道语篇结构特征
新闻报道类语篇按照种类一般分为时效性较高、题材较严肃的政治性新闻报道和时效性不强,情感味较浓的社会性新闻报道,内容包含标题、导语、正文等关键要素。高考命题老师通常选取富有正能量,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新闻来考查考生的阅读能力。2022新高考Ⅰ卷阅读理解C篇就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内容为伦敦一家养老院通过让老人养鸡的方式帮助他们减少孤独感,改善老人身体健康状况的事件。此篇报道共八个自然段,第一段为新闻的导语,概述了新闻事件的主要内容,第二段具体介绍了该项目的提出者、目的及效果。第三段至第五段,作者引用一位参与这个项目的老人之一Ruth Xavier的原话来佐证这个项目给老年人带来的益处。第六段介绍了这个项目目前的发展现状—英国东北部有700名老人在20家护理院参与了照顾母鸡的项目。第七段与第八段分别引用项目创始人Wendy Wilson与片区负责人Lynn Lewis的原话对这个项目作出正面的评价。这则新闻的语篇模式为概括—具体模式。该模式由三个元素组成:概括陈述,具体陈述,总结陈述。其中,前两个元素是必备的(李留建等,2022)。这种模式一般先整体概括主要内容再补充一些细节信息,通过阅读文章的首段就能获取文章的主旨大意。从图4可看出,此则新闻报道结构清晰,层次分明,试题从语篇层面、词汇层面等考查考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第28题考查文章第二段级该项目的目的,考生定位关键句后,只需对词汇及句子信息进行表述转换即可得出正确答案。第29题为推理判断题,考查此项目对Ruth Xavier的影响。学生定位到三至五段,基于Ruth Xavier本人说的话“I’m enjoying the creative activities, and it feels great to have done something useful”可推断出她在这个项目中获得了成就感。第30题从词汇层面考查学利用上下文语境猜测词义的能力,根据划线短语embark on前面的单词first及Wendy Wilson说话的具体内容可推断出选项C“Begin”符合语境和语义。第31题考查考生能否根据文本最后两段的内容进行正确推测。最后两段主要讲了一些组织者这对这个项目的评价,由 “Residents really welcome the idea”及“We are happy to be taking part in the project”可知,
不管是参加这个项目的老人,还是管理这个项目的负责人都对这个项目给予了正面的评价,故这个项目受到了大家的好评。新闻报道类体裁的知识能帮助考生对文章结构进行预测,从而快速锁定答案位置,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图4 2022新高考Ⅰ卷英语阅读理解C篇议论部分篇章模式
(四)说明文语篇结构特征
说明文体裁的文章以说明作为主要表达方式,它通过对客观事物做出说明或对抽象事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能有科学的认识。说明文具有很强的逻辑性与客观性,其语篇模式根据文章内容有不同的种类,其中问题——回答模式是比较经典的一种。在这种语篇模式下,作者首先会在文章开始提出一个问题,接着围绕这个问题寻求答案,答案的探寻过程即为语篇的发展脉络。2022新高考Ⅰ卷阅读理解D篇就是一篇以问题——回答语篇模式展开的说明文。作者首先在第一段抛出问题:为什么人类语言中某些声音比其他声音更常见?接着给出答案:饮食变化对人类的嘴部咬合的影响将导致新语音的出现。第二段至第五段作者通过举例说明,详细分析了唇齿音为什么在吃软食物的社会人群中更常见,进一步佐证了饮食与人类语音之间的关系。最后一段作者作出结论:并不是所有人类语音在人类开始进化时都存在,人类语音发展是各种事物相互作用的产物。如图5所示,该文本的篇章结构属于提出问题—回答—解释说明—结论的模式,如果考生对该语篇模式有较好的把握,能顺利定位关键句,正确理解文本。第32题题干询问“Damián Blasi的研究集中在人类语音的哪个方面”。在语篇结构上,二至五段重点阐述了Damián Blas团队发现唇齿音产生的方式及原因,这也是对开篇提出问题进行的最重要的解释说明。考生通过通读全文并概括这几个段罗的大意就能推断出Damián Blasi的研究集中在语言的发展。第33题考查考生对语篇提及的重点细节信息进行推断的能力。此题要求考生推断出古代成年人很难产生唇齿音的原因,根据文章结构,可将解题信息定位于第三段。第34题考查学生概括段落主旨大意的能力,考生需认真阅读第五段,概括出大意。如果学生从篇章的整体结构入手,可发现第五段实际是对问题答案进
论文撷英
一步的解释说明,即对研究结果的另一支持性证据。第35题考查对这一问题研究的结论,即Steven Moran对人类语音发展的观点,考生将解题信息定位于最后一段,通过释义语篇信息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图5 2022新高考Ⅰ卷英语阅读理解D篇说明文篇章模式
五、基于语篇知识的高考阅读理解典型例题分析
为本论文提供答题数据的学校为区属普通高中,学生英语成绩位于全区中等水平。为了使研究更具针对性,本文收集了此校313名高三学生试做2022年新高考Ⅰ卷英语阅读理解题的答题数据并进行认真分析,旨在通过研究学生错误率较高题目的考题设计、核心考点、强干扰项设计等,发现学生的错误原因;并利用语篇知识来分析正确的答题思路,以期更加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根据表一可知,此校学生在21、22、24、29、30、31、34、35这几道题的正确率都低于60%,这说明该校有将近一半学生都未能在这几题中顺利得分,故本文将对这几道题的错误原因进行重点分析。
(一)阅读理解21、22题分析
例题21. Where is this text probably taken from?
A. A textbook. B. An exam paper. C. A course plan. D. An academic article.
例题22. How many parts is a student’s final grade made up of?
A. Two. B. Three. C. Four. D. Five.
21题为文章出处题。学生需认真观察文本的语言特征及结构特点,通过主标题Grading Policies for Introduction to Literature及各段小标题Grading Scale、Essays (60%) 、Daily Work/In-Class Writings and Test/Group Work/Homework (10%) 、Late Work可知此文本是文学导论课的评分细则,故答案为A选项,此文本可能节选自一个课程计划。测试学校有24.60%的考生误选了B选项An exam paper,原因在于他们未能正确理解exam paper的含义,未能正确在脑海中形成考试试卷的语篇模型,故造成文章体裁识别错误。22题考查考生是否能正
表1 测试学校学生新高考全国Ⅰ卷做题数据
确分析文章结构并抓取其主要特征,学生只需通过文章小标题百分比的简单计算即可分析出学生的期末成绩有三部分组成。36.42%的学生选择了C选项,错误原因在于他们未能正确理清文章结构,将最后一个自然段的Late Work也当做成绩之一,而Late Work只是对作业逾期的一个补充说明,并不属于学生的期末成绩范围,故教师在平常的阅读教学中应加大学生对文本篇章结构分析的力度。
(二)阅读理解24题分析
例题24. What does the author want to show by telling the arugula story?
A. We pay little attention to food waste.
B. We waste food unintentionally at times.
C. We waste more vegetables than meat.
D. We have good reasons for wasting food.
例题35. What does Steven Moran say about the set of human speech sounds?
A. It is key to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B. It contributes much to cultural diversity.
C. It is a complex and dynamic system.
D. It drives the evolution of human beings.
论文撷英
34题考查考生概括段落大意的能力,由此文本的语篇模式可知,第五段处于对问题回答的进一步解释说明,故A选项为正确选项。考生在这道题出错的原因在于未能从篇章角度正确分析语篇各段之间的关系及逻辑。35题主要考查考生对重点信息的转述释义能力。根据题干信息将答案区域定位至文中最后一段。Steven Moran认为:自从人类出现以来,我们使用的语音不一定保持稳定,今天我们发现的各种语音都是像生物变化和文化进化等事物相互作用的产物,故答案为C选项。28.75%的学生误选D选项,原因在于只看到D选项中的单词evolution在文段中出现,而并未真正理解句子的含义。
六、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一)注重引导学生学习不同体裁语篇
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应积极选用多种不同体裁的文本作为阅读材料,帮助学生熟悉不同语篇类型的文本特点、语言风格、表达方式等。《课程标准》在英语必修阶段要求学生掌握对话、访谈、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新闻报道、新媒体语篇等文体类型。学生通过大量阅读,掌握了不同体裁语篇的特点后,能帮助他们加深对语篇意义的理解。在这种正向循环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二)注重帮助学生提高语篇分析能力
学习语篇知识是发展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教育部,2020)。语篇的衔接连贯、句际关系、语篇模式等知识都能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语篇,提高阅读效果。语篇知识的运用不仅仅在阅读理解题型的考试中,更应延伸到每一节英语阅读课上。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分析语篇中句子内部、句与句、句与段、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设计对应的语篇分析教学活动,如利用思维导图分析文章结构与脉络,分析文段中句子展开的方式等。只有将阅读教学上升到语篇分析的高度,才能促进学生不断吸收及内化语篇知识,提升其语篇分析能力。
(三)注重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语篇知识
教师在试卷讲评及写作课等课型中,应积极创设机会,鼓励学生运用所学语篇知识分析具体语篇结构或合理规划所写文章的组成部分,以保证行文的衔接和连贯。教师应以语篇为单位设计语言教学。语言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帮助学习者认识到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要素是如何相互联系、共同组织和建构语篇的(教育部,2020)。学生只有不断地运用语篇知识,才能加深语篇分析的意识,形成语篇分析的习惯,进而从根本上提升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 郭丹芷. 2020. 拉波夫叙事分析模式在叙事文本分析中的应用—以 2017 年全国I卷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试题B篇为例[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 教育部. 2020.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3] 教育部考试中心. 2020. 高考试题分析(2020年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更多略
高二年级 张静
高中英语读写整合模式下的读后续写教学策略探析
—以2022年高考英语全国卷I读后续写为例
摘要:本文分析了2022年高考英语全国卷I的读后续写题目、调查了学生的写作情况、收集了学生的写作案例,在此基础上,调查分析高考英语读后续写题目跟高中英语教材中文本阅读教学之间的联系,对高中英语读写整合模式下的读后续写教学策略进行探讨,从文章内容输入和篇章结构,语境相关词汇、句型和语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入手,探索“读”与“写”相联系的教学策略,旨在提高学生的读后续写写作能力。
关键词:读写整合模式;读后续写;高考英语;文本阅读;教学策略
一、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在英语表达能力方面,英语学业水平和高考的考试应主要考查学生表达的实际效果,兼顾表达的流利性、准确性和得体性。要从意义表达的实际效果、口头和书面语篇的结构、文体特征、衔接性和连贯性等方面制定评分标准。高考英语书面表达题目就是在《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以读后续写形式来考查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根据《课程标准》以上的考查内容和高考对读后续写的的评分标准的四个维度:内容质量、语言质量、连贯性、写作规范(陈康,2022),教师可从目标出发,以目标为导向,探讨提高学生读后续写写作能力的教学策略。
而要想让学生在高考中做到读后续写的内容质量、语言质量、连贯性和写作规范有较高水平的提高,又能达到《课程标准》中流利性、准确性、得体性方面的要求,从文本阅读教学着手无疑是教师在读后续写教学中需要做到的基础。在实际教学中,读写整合教学仍然是高中英语教学的薄弱环节,许多教师缺乏以读促写的教学意识,读写整合教学设计能力欠缺(高琰,2017)。大多数教师不能把阅读课和写作课紧密联系在一起,出现了“重读轻写”或者“重写轻读”的现象。
二、读写整合模式理论
高中英语读写整合模式的英语表述为The Integrated Teaching Model of Reading and Writing。该模式的教学定位是,通过有效输入培养阅读技能,内化语言知识,使学生形成综合运用所学语言的技能,继而通过写的活动达到有效的输出。其内核是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对课文模板的认知,转为写作教学时重视课文模板的运用。因此,该模式也可以称为高中英语模板型教学模式(李彩燕,2011)。温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罗
论文撷英
晓杰教授曾提出“三段七步读写整合教学模式”。“三段”是指“读”“说”“写”三个教学阶段,“七步”是指“话题导入”“读前预测”“快速阅读”“读后讨论”“写前训练”“初稿写作”“初稿评改”等七个教学步骤(许少秋,罗晓杰,2008)。由于读写整合模式的“三段七步”方法涉及的步骤比较多,高中教学由于时间的限制,很难在有限的教学时间段内完成这些步骤,所以老师要结合学生的学情,抓住重点步骤进行教学(李锋,2018)。而想要抓住这些重点步骤,就需要找到学生在读后续写写作中的弱点所在,对学生的写作情况做深入调查。
项目 | 内容 | 可以(%) | 大部分可以(%) | 勉强可以 (%) | 不可以(%) |
1 | 是否可以读懂文章和所给段落的首句? | 77 | 23 | 0 | 0 |
2 | 在有些关键词不熟的情况下,是否可以根据上下文推测出其在文中的意思? | 62 | 15 | 8 | 8 |
3 | 是否可以合理设计故事情节和框架? | 85 | 15 | 0 | 0 |
4 | 是否可以恰当运用英语教材课文当中所学过的词汇来写作? | 100 | 0 | 0 | 0 |
5 | 是否可以运用或者仿照所学英语教材中的好句子来写作? | 77 | 15 | 0 | 8 |
6 | 看到读后续写所给文段后,是否可以联想到所学过的教材里的文本内容?比如:The race to the pole(向极点的赛跑),Helen Keller(海伦·凯勒)EQ:IQ(情商:智商) | 31 | 0 | 0 | 70 |
7 | 是否可以从英语教材中学到知识,比如:EQIQ中根据科学研究可知,残疾学生多跟身体正常的学生交往,生活态度会变得更积极? | 77 | 0 | 8 | 15 |
8 | 是否可以受英语教材文本中传递出的价值观所影响?比如:培养高情商很重要;像海伦凯勒的老师一样有耐心地对待学生,最终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只要努力克服困难,终将会像到南极探险的人一样,抵达自己设定的目标等。 | 92 | 0 | 0 | 8 |
9 | 你对读后续写还有什么困惑? | 词汇量少导致的长难句理解困难;词汇量不多,想写的意思不能用英语表达出来;不知道怎么建立框架;不会运用好词好句;语法时态问题;造句问题; (提出问题的学生占学生总人数的46%) |
表1 2022年全国高考英语I卷读后续写答题情况调查
总体看来,大部分学生可以从英语教材文本中学到知识并运用教材当中的词汇来写作,但是还是有一小部分同学不能读懂读后续写题目的所给文段,不能仿照教材文本中的好词好句来写作,也有一小部分学生并没有学到科学知识,比如:EQ:IQ文本中根据科学研究可知,残疾学生多跟身体正常的学生交往,生活态度会变得更积极。值得教师注意的是,只有31%的学生在读完本题文段后,可以联想到所学过的教材的文本内容,也就是说很大一部分学生并没有把读后续写跟教材相应类型的文本相联系,并没有很好地利用学过的相同话题教材文本来分析读后续写题目,也没有仿照教材文本写作的习惯,这就是学生在写作中觉得单词量少、不会构架文章框架、不会运用好词好句、语法时态问题不能掌握的关键所在。
2、案例分析,指向高考
案例1:We sat down next to each other, but David wouldn’t look at me. I put my hands on his shoulder patiently and said, “I believed that you wanted to take part in this event very much, is it?” He hesitated and then nodded his head. After heard this,I was delighted. In my opinion, David was an essentials and hard-working boy. At this time, he focused on me and I said, “you had won at this moment that because your decision and bravery.” David shake his hands with me, after that, he run in the line. After a little time, the race has began.
I watched as David moved up to the starting line with the other runners. His speed was so quick that I couldn’t believe. What a miracle boy! David was the first in the line. I couldn’t control my heart with amazement! After a few time, there was no doubt that David was the winner at last. When the race has stopped, he jumped on me and smiled with his big toothy. Although there was nothing else to say, but I could feel his happy.
论文撷英
All in all, I thought succeed only for hard working students. And disease could not effect it.
案例2:We sat down to each other, but David wouldn’t look at me. He just lowered his head and whispered. The air is filld with guiet in this moment. Then,I decide to broke the silence, I walked to his front, holding his shoulders. “Listen, David, it's not the real you.” “I want to tell you, you have prepared so much for this running. If you want to quiet, you only be a weak man." David burst into tears. Suddenly a ground of kids have noticed us and walked in front of David." Cheer up David, you can do it.” David stopped crying. After a later, he standed up and walked to the staring line with his opponents.
I watched David moved up to the staring line with the other runners. Star! All the kids disappeared swiftly like Iightening into forest, but David use his small body rocking from side to side as he swung his feet forward. The path is filled with rock and the forest still unknown, danger. If you want to finish the race, you must have strong endurance in the middle of the race, unfortunately, David fell down. Instead of running, his opponent stopped and picked up David. This way make David find back his confident. In the end, David finish this race. In fact, he has won the race, he won the respeact the opponent. David became more confident in his later life.
以上是两位2022届高三毕业生依据考场回忆写下来的两篇案例作文,两位学生的高考英语总分成绩分别是99分和89分,本文根据这两篇作文,来详细分析学生们在读后续写问题上的薄弱环节,特别是英语教学中“读”与“写”的教学之间的问题,从而更好地优化教学策略。以下就是基于高考评分标准的四个维度和四个维度下面的详细评分标准,对两篇案例作文做出的详细对比和分析。
案例 | 内容质量(分) |
语言质量(分) | 连贯性(分) | 写作规范(分) | 总分(分) |
例1 |
5 |
8 |
9 |
8 |
30 |
例2 |
8 |
5 |
8 |
7 |
28 |
表2 在高考评分标准下的四个不同维度的评分(每项总分10分)
从以上表格中可以看出两篇案例论文内容质量、语言质量方面失分较多。在内容质量方面,评价一篇读后续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标准:理解原文、衔接原文、把握主题、逻辑性、丰富性、完整性(陈康,2022)。两篇案例作文基本上都可以做到理解原文、衔接原文、把握主题、情节丰富、内容完整,但是在逻辑性方面还做得不够到位。案例1失分在于续写内容中有两个方面缺乏逻辑性:第一、 “我”在确定David其实很想参赛后,赞美了他的勇敢,说他其实已经赢得了比赛,之后David就跟我握了手,选择了站到起跑线,但是这个过程缺乏进一步的交流,比如:“你其实已经赢得了这场比赛,但是你真的不想再试一试吗?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参与了。” 这样就体现了参赛的意义,而如果“我”承认他已经赢得了比赛,那也没有参赛的必要性了,后面也就没有必要再去参赛,所以内容逻辑方面有所欠缺。相对比案例2当中,当老师看到情绪失落的David ,上前去鼓励他,其他同学看到这个情况也上前鼓励,David 在听到老师的话后,有流泪的情节,但是转身继续投入比赛,这样的过程更符合逻辑,内容也更丰富。唯一不足的是,老师更多的应该是鼓励而非责怪, “weak man” 一词可能会错怪David,因为他其实并不是weak,而是因为教练的话产生了犹豫,暂时不自信了而已。第二、案例1中第二段写了David 如何出乎意料地赢得了比赛,不太符合逻辑。 作者想把David 的优势展现出来,却忽略了他其实是个残疾的孩子,所以赢得比赛的可能性其实是很小的。相对比案例2中作者给David设置了困难,又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克服困难,虽然他没有真正赢得比赛,但是他赢得了同学和对手的尊敬,这样的情节设计就更符合逻辑。
在语言质量方面,评价一篇读后续写作文的标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准确性、多样性、恰当性、复杂度、描写性语言(陈康,2022)。两篇案例文章都使用了复杂句,特别是案例2中动作、心理描写生动,句法多样,不足的方面就是用词的准确性、恰当性不够,案例1的用词准确性和恰当性也值得注意。以下表格对两篇案例作文用词的准确性和恰当性做了查找和分析:
案例 |
不准确用词(处) |
不恰当用词(处) |
|
案例1 |
9 |
3处时态错误
4处词性变化错误
2处用词错误
|
3 |
案例2 |
17 |
6处时态错误
3 处词性变化错误
6处单词拼写错误
2处用词错误
|
6 |
表3 对两个案例用词情况的查找
论文撷英
从以上图表可以看出,两篇案例作文的不准确用词是挺多的,不恰当用词处也是不少的,明显与表一中学生学生对自己的评价不符(表一中100%的学生认为可以恰当运用英语教材课文当中所学过的词汇来写作),说明学生对自己作文水平的了解还是有一定的欠缺,对“恰当用词”的概念还不是特别清楚。
案例1的不准确用词正好是不恰当用词的3倍,案例2的不准确用词也是不恰当用词的3倍左右,可见不准确用词是学生在写作中失分最严重的地方。而在不准确用词当中,时态错误、词性变化错误和拼写错误则是出现频率最多的地方,尤其是案例1中4处词性变化错误,案例2中6处时态错误、6处单词拼写错误,而单词拼写错误则多出现在英语基础较弱的学生的作文中。可见,学生们的单词基础和语法基础还是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
(二)读写整合模式下的读后续写教学策略的探析
为了让学生把握所读文章的篇章结构,赏析文段和句子之间的逻辑性,把握用词的准确性、恰当性,本文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读写整合模式下的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1)从内容输入、篇章结构入手;(2)从语境相关词汇、句型和语法入手;(3)从情感、态度、价值观入手(李锋,2018)。
1、从内容输入、篇章结构入手
2022年的读后续写故事是一篇记叙文,围绕着“残疾人”、“比赛”、“老师鼓励”这几个关键词展开,而高中英语北师大教材中有几篇文章就和这几个关键词有关,比如:The race to the pole(向极点的赛跑), Helen Keller(海伦·凯勒), EQ:IQ(情商:智商)。The race to the pole讲述了罗伯特·斯科特船长和他的竞争对手罗尔德阿蒙森征服了不可战胜的南极,从这篇文章中,学生们见识到了比赛的残酷与艰难、参赛者所需要的毅力和坚持的勇气;而Helen Keller一文也是记叙文,述说了盲聋人海伦·凯勒的学习状况不佳,她的老师Anne在教授她学习单词时充满了耐性,用“爱”去感化她、温暖她,使他得以知道一些难以表述的单词的意思,知道了“爱”的重要和“爱”的力量;EQ:IQ(情商:智商)是议论文,论述了情商在一个人的成功中的重要性。议论文虽然表面上与读后续写的体裁无关,但是却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做到真正用英语辩证思考,提高英语写作的逻辑思维能力。
由以上的高考写作跟高中教材的联系可知,高中英语教材为高考读后续写提供了写作基础,学生可以在教材语篇阅读课中学到不同体裁的故事,从故事的内容中找到启发,得到足够的语言知识输入;从教材的语篇阅读中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把握上下文的语言逻辑、建构篇章结构。要做到以上这些,就需要教师注重读写整合模式的“话题导入”、“读前预测”、“快速阅读”、“读后讨论”这几个方面,“话题导入”可以促使学生联想到其它学过的知识和话题,让学生在复习旧知识和旧话题的同时输入新的知识和话题、输入新的词汇和句式;而“读前预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构建故事情节的能力;“快速阅读”和“读后讨论”则可以重点设计让学生总结语篇的篇章结构的教学环节,因为写作的思维顺序与
阅读的信息获取策略是一致的,即先关注整体内容,再根据内容谋篇布局,进而根据内容选择和组织有效的词汇和句型(邱秀娟,2019),所以规划篇章结构可以让学生提高谋篇布局的能力。
文本中的语法知识点或者让学生讲解语法的过程中,学生也收获到了语法知识。
2、从语境相关词汇、句型和语法入手
在读写整合模式的“读后讨论”环节,教师除了可以给学生布置总结语篇结构的任务之外,还可以布置查找和分析语境相关词汇的任务。比如:The race to the pole(向极点的赛跑)一文中的单词:“exhausted”、 “have great difficulty doing”、“extraordinary courage”可以表现出参赛人员遇到的困难;Helen Keller(海伦·凯勒)一文中的单词:“love”、“painful process”、“confused and disappointed”、可以表现出残疾人主人公通过艰苦的过程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并最终乐于、渴望学习;EQ:IQ(情商:智商)一文中的单词:“positive attitudes”、“be more willing to”、“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可以提供有关残疾人的情感、态度和有关单词。
以上这些单词都可以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话题和语境相关词汇输入,其中一大部分单词完全可以运用到2022年高考写作当中。 在句型方面,比如:“It was the first time Helen had understood such a complex word ”、“You can not touch the clouds, you know; but you feel the rain…you cannot touch love either; but you feel the sweetness...” 等固定句型和排比句型都可以运用到写作当中。在教师分析
3、从情感、态度、价值观入手
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将“立德树人”融入考试评价全过程,可以看出正确的价值观的树立对教育而言变得越发重要。《课程标准》中第六章实施建议的教学建议部分提出:不论口语语篇还是书面语篇都有其特定的交际目的和传递的主题意义,也就是作者或说话人的意图、情感态度或价值取向等。所以,在读写整合模式的“读后讨论”和“初稿评改”阶段,教师要引入对课文文本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话题,把续写的内容引向正能量。
四、结束语
读写整合模式可以很好的把“读”与“写”紧密结合在一起,除了在文章内容输入和篇章结构,语境相关词汇、句型和语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教师可以探讨更多“读”与“写”相结合的方法,依据语篇,给学生创设学习英语的语境,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写作方法,积累词汇、句型和语法知识,让学生在读后续写中有内容可写、明白怎么写、带有正能量去写作。
参考文献
[1]陈康. 教师视角下读后续写的质量评价标准探析[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2.61.
更多略
论文撷英
高三年级 郭晓琴
核心素养导向下化学学科关键能力与思维品质的考查
——以2022年广东卷实验题、原理题为例
摘要:高考化学学科的关键能力归结为理解与辨析、分析与推测、实验与探究、归纳与论证,是学科素养在特定形式下的具体内涵和技能表现。想对关键能力进行深度考查,不能仅关注解答结果的简单表示,还要考虑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思维品质。2022年广东卷重视核心素养导向下对化学学科关键能力与思维品质的考查,本文主要分析主观题中的实验题和原理题,简单分析客观题,并对2023年高考备考提出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素养导向;关键能力;思维品质;备考建议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定义的关键能力,是指即将进入高等学校的学习者在面对与学科相关的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时,高质量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必须具备的能力[1]。将能力作为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不仅符合高考的客观实际,也是衔接高考经过长期实践所确立的“能力立意”命题理念的重要途径,同时可以与基于“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新时代高考命题工作有效连接,确保新时代高考“四层”考查内容能落到实处,从根本上实现其考查效果[2]。高考化学学科的关键能力归结为理解与辨析、分析与推测、实验与探究、归纳与论证,是学科素养在特定形式下的具体内涵和技能表现[3]。思维品质包括思维的深刻性、独特性、灵活性、敏捷性和创造性。想对关键能力进行深度考查,不能仅关注解答结果的简单表示,还要考虑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思维品质[4]。2022年广东卷以真实情境为载体、创新试题形式、改进评分方式,在核心素养导向下重视化学学科关键能力与思维品质的考查。受篇幅限制,本文主要分析主观题中实验题、原理题对关键能力和思维品质的考查,简单分析客观题,并对2023年高考备考提出参考性建议。
一、2022年广东卷实验题
食醋是烹饪美食的调味品,有效成分主要为醋酸(用HAc表示)。HAc的应用与其电离平衡密切相关。25℃时,HAc的Ka=1.75×10-5=10-4.76。
(1)配制250mL 0.1mol﹒L-1的HAc溶液,需5mol﹒L-1HAc溶液的体积为_______mL。
(2)下列关于250mL容量瓶的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_。
(3)某小组研究25℃下HAc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
提出假设 稀释HAc溶液或改变Ac-浓度,HAc电离平衡会发生移动。
设计方案并完成实验 用浓度均为0.1mol﹒L-1的HAc和NaAc溶液,按下表配制总体积相同的系列溶液;测定pH,记录数据。
①根据表中信息,补充数据:a= _______,b= ________。
②由实验Ⅰ和Ⅱ可知,稀释HAc溶液,电离平衡________(填”正”或”逆”)向移动;结合表中数据,给出判断理由: 。
③由实验Ⅱ~Ⅷ可知,增大Ac-浓度,HAc电离平衡逆向移动。
实验结论 假设成立。
(4)小组分析上表数据发现:随着n(NaAc)/n(HAc)的增加,c(H+)的值逐渐接近HAc的Ka。
查阅资料获悉:一定条件下,按n(NaAc)/n(HAc)=1配制的溶液中,c(H+)的值等于HAc的Ka。
对比数据发现,实验Ⅷ中pH=4.65与资料数据Ka=10-4.76存在一定差异;推测可能由物质浓度准确程度不够引起,故先准确测定溶液的浓度再验证。
①移取20.00mL溶液,加入2滴酚酞溶液,用0.1000 mol﹒L-1NaOH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体积为22.08mL,则该HAc溶液的浓度为_____mol﹒L-1。在答题卡虚线框中,画出上述过程的滴定曲线示意图并标注滴定终点。
②用上述HAc溶液和0.1000 mol﹒L-1NaOH溶液,配制等物质的量的HAc与NaAc混合溶液,测定pH,结果与资料数据相符。
(5)小组进一步提出:如果只有浓度均约为0.1 mol﹒L-1的HAc和NaOH溶液,如何准确测定HAc的Ka?小组同学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请完成下表中Ⅱ的内容。
Ⅰ | 移取20.00mLHAc溶液,用NaOH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OH溶液V1mL |
Ⅱ | ________,测得溶液的pH为4.76 |
实验总结 得到的结果与资料数据相符,方案可行。
(6)根据Ka可以判断弱酸的酸性强弱。写出一种无机弱酸及其用途 。
论文撷英
(一)关键能力考查的实施路径
1.日常生活情境与实验探究情境相结合
本题以醋酸为载体,采用日常生活情境--食醋是烹饪美食的调味品,体现化学来源于生活的理念,提高情境的熟悉度,增强考生应考心理。实验探究情境—探究HAc电离平衡影响因素,体现实验探究在化学学科中的重要作用,巩固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地位。考查内容包括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操作和计算、探究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酸碱中和滴定原理的计算和绘制滴定曲线示意图、设计实验方案测定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常见无机弱酸的用途等。在熟悉情境中综合考查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实验方案的设计、原理的解释、典型无机物的性质等必备知识。强化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融会贯通,重视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答题的规范性。
2.实验与原理模块的融合,创新试题形式
本题考查了用容量瓶配制HAc溶液的操作,结合醋酸的电离平衡展开探究,实现实验与原理的融合,打破知识壁垒。第(3)问呈现总体积相同的HAc和NaAc溶液的pH数据表,基于控制变量法进行数据的补充,根据V(HAC)和pH值的变化判断电离平衡移动方向,并给出判断理由。第(4)问提供资料数据,对比实验数据与资料数据的差异,预测可能的原因,通过实验分析与计算得出数据,验证预测的正确性。画中和滴定曲线示意图充分体现了高考题小题大做的思想,用图像表示结果,有创新、有惊喜。第(5)问设计实验方案完成表格,能进行数据转化,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第(6)问写出一种无机弱酸及其用途,看似简单,实则问题开放,充分考查学生无机化合物结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3.主观性设问改进评分方式
第(6)问的答案有:H2SiO3做干燥剂、H2CO3制CO2、H3PO4做化肥、HClO做漂白剂和消毒剂、H2SO3做还原剂和防腐剂……具有开放性和主观性的设问,能实现对无机物性质与用途等基础知识、生活常识、文字素养等的多角度考查, 如常见弱酸的化学式、“做”和“作”的区别等。
(二)关键能力的考查
必备知识 | 关键能力 | 具体能力点 |
(1)溶液配制中的计算 | 理解与辨析 | 掌握溶液配制基础知识,辨析物质的量浓度基本概念,根据概念获取计算溶液体积的相关信息 |
(2)容量瓶的操作 | 实验与探究 | 正确掌握常见实验仪器的操作和使用 |
(3)①控制变量法求体积 | 理解与辨析 | 辨识表格中各种类型数据信息,从中提取关键内容。辨析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的基本方法 |
(3)②分析原理判断理由 | 分析与推测 | 分析数据变化,结合平衡原理,推测电离过程中平衡移动的方向 |
(4)①中和滴定中对应关系量的计算 | 实验与探究 | 明确中和滴定实验原理,能处理、分析实验数据,计算待测液的浓度 |
(4)②绘制滴定曲线图 | 实验与探究 | 能利用数据图表表达自己的观点,科学而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
(5)分析原理设计实验方案 | 归纳与论证 | 利用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对数据进行转换,推导物质的量浓度、体积参数等之间的定量关系 |
(6)列举无机弱酸及其用途 | 理解与辨析 | 掌握已学过的基础知识,并能融会贯通 |
表1 实验题中化学学科关键能力的考查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2022年广东卷实验题考查了理解与辨析、分析与推测、实验与探究、归纳与论证四种关键能力,以基础能力的考查为主,中等能力考查未付,高阶思维能力的考查较少。其中,重点考查实验与探究能力,其中掌握实验仪器的操作和使用属于实验基本能力,计算待测液浓度属于分析实验数据能力,利用图表表达自己的观点属于实验高阶思维能力。其次较多考查理解与辨析基本能力,要求掌握基础知识、辨析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获取相关信息。分析与推测基本能力的考查较少(1空),要求根据反应原理、推测反应结果。归纳与论证能力属于实验与探究能力之上的高阶创造性思维能力,较少考查(1空),要求转换数据,推导定量关系,根据变化规律设计实验方案。在考查关键能力基础上实现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在后期备考中,要加强从实验设计原理和目的角度审题,提升学生实验探究与创新能力,加强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水平。
(三)思维品质的考查
该题能较好地实现对思维品质的考查,需要有控制变量的思维和实验数据处理能力。第(3)问②小问分析与推测能力中,分析数据变化,判断电离平衡移动方向,体现了思维的深刻性。第(4)问实验探究能力中,根据滴定原理,分析实验数据,计算浓度,体现了思维的灵活性;绘制滴定曲线,表达自己的观点,体现了思维的独特性和创造性。第(5)问归纳与论证能力中,分析原理,转换数据,推导定量关系,设计实验方案,体现了思维的敏捷性和深刻性。第(6)问理解与辨析能力中,列举无机弱酸及其用途,体现了思维的独特性。
二、2022年广东卷原理题
(1)催化剂Cr2O3可由(NH4)2Cr2O7加热分解制备,反应同时生成无污染气体。
①完成化学方程式:(NH4)2Cr2O7 ═ Cr2O3 + ______ + _______。
②Cr2O3催化丙烷脱氢过程中,部分反应历程如图7,X(g)→Y(g)过程的焓变为_______(列式表示)。
论文撷英
③Cr2O3可用于NH3的催化氧化。设计从NH3出发经过3步反应制备HNO3的路线 (用“→”表示含氮物质间的转化);其中一个有颜色变化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K2Cr2O7溶液中存在多个平衡。本题条件下仅需考虑如下平衡:
(ⅰ)Cr2O72-(aq) + H20 ═ 2HCrO4-(aq) k1=3.0×10-2(25℃)
(ⅱ)HCrO4-(aq) ═ CrO42- + H+(aq) k2=3.3×10-725℃)
①下列有关K2Cr2O7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
A.加入少量硫酸,溶液的pH不变
B.加入少量水稀释,溶液中离子总数增加
C.加入少量NaOH溶液,反应(ⅰ)的平衡逆向移动
D.加入少量K2Cr2O7固体,平衡时c2(HCrO4-)与c(Cr2O72-)的比值保持不变
②25℃时,0.10mol﹒L-1 K2Cr2O7溶液中lg[c(CrO42-)/ c(Cr2O72-)]随pH的变化关系如图8。当pH=9.00时,设Cr2O72-、HCrO4-与CrO42-的平衡浓度分别为x、y、z mol﹒L-1,则x、y、z之间的关系式为 =0.10;计算溶液中HCrO4-的平衡浓度(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③在稀溶液中,一种物质对光的吸收程度(A)与其所吸收光的波长(λ)有关;在一定波长范围内,最大A对应的波长(λmax)取决于物质的结构特征;浓度越高,A越大。混合溶液在某一波长的A是各组分吸收程度之和。为研究pH对反应(ⅰ)和(ⅱ)平衡的影响,配制浓度相同、pH不同的K2Cr2O7稀溶液,测得其A随λ的变化曲线如图9。波长λ1、λ2和λ3中,与CrO42-的λmax最接近的是____;溶液pH从a变到b的过程中,[c(H+)﹒c2(CrO42-)]/c(Cr2O72-)的值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一)关键能力考查的实施路径
1.学术探索情境与实验探究情境相结合
本题以铬及其化合物为载体,采用学术探索情境中的新型催化剂技术,以催化剂Cr2O3的制备和催化丙烷脱氢、氨的催化氧化为情境,实现某些已经工业化的化学反应,采用新型催化技术可提高转化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工业价值。采用实验探究情境中的研究型实验,研究温度、浓度等不同条件对K2Cr2O7溶液中多个平衡的影响。考查内容包括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根据反应历程图计算焓变、工业制硝酸合成路线及物质转化、水溶液中的变化与平衡、原子守恒在溶液中微粒浓度变化中的应用、利用图表信息计算离子浓度、文字与图表信息的结合与转化、利用平衡常数进行相关计算等。考查必备知识主要包括化学语言与概念(化学式、方程式)、物质转化与应用(典型无机物性质及转化)和化学变化与规律(电解质溶液、热力学)。
2.图像与原理相结合,重视反应历程的探究,创新试题形式
第(1)问②小问丙烷脱氢过程中,呈现反应历程中能量变化图,运用盖斯定律理解原理,结合图像中能量大小关系,求解反应过程中焓变。第(2)问tuxiang②小问呈现K2Cr2O7溶液中lg[c(CrO42-)/ c(Cr2O72-)]随pH的变化关系图,数形结合,进行K1、K2关系式的转化,提取图像中关键信息,筛选关键数据,进行数据转化和计算。第(2)问③小问呈现物质吸光程度与吸收光波长相关图像,结合题干关键信息,实现信息理解和证据推理能力的考查。第(2)问题干K2Cr2O7溶液中存在的多个平衡,反应原型是Cr2O72- + H2O = 2 CrO42-+ 2H+,将教材中出现过的反应以基元反应的形式呈现,建立基元反应与总反应平衡常数的关系式,并能进行数据转化和处理,体现出溶液中离子反应的复杂性,平衡移动原理的重要性,发展从动态视角分析问题,从数形结合视角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开放性设问,一题多解,改进评分方式
第(1)问③小问设计从NH3出发经过3步反应制备HNO3的合成路线,设问简单,考查基础知识,但有一定的开放性,需要审题清楚。容易出现的错误有:反应不足或超过3步,给出错误原料,错误的中间产物,多条路线等。下一空要求写出其中一个有颜色变化的反应方程式,与上一空的关联度很大,颜色的变化来自NO2→NO,有三个正确答案(2NO+O2=2NO2、3NO2+H2O=2HNO3+NO、4NO2+O2+2H2O=4HNO3),开放性的设问和答案能很好地区分不同基础水平的学生层次,具有较好的考试选拨功能。
第(2)问②小问计算溶液中HCrO4-的平衡浓度充分体现一题多解的思想。常用的解题方法有2种,方法一是根据平衡常数表达式和x、y、z之间的关系式,变形得到一元二次方程,解方程得出答案,此种做法难度较大,涉及到数据的处理和转化多,计算复杂等问题,考生能做对的几率比较小。方法2是写出K1、K2表达式或变形式,从图中读出pH=9时对应的纵坐标数据(取4.0-4.5范围内)及其表达式,计算得出一定范围内的平衡浓度。此种做法计算相对比较简单,且充分表达出数形结合思想,以及从图像中获取关键数据和信息的能力。
论文撷英
表2 原理题中化学学科关键能力的考查情况
从表2可以看出,2022年广东卷原理题主要考查了理解与辨析、分析与推测、归纳与论证三种关键能力,能力层次分布比较均衡,适合考核不同能力层次的考生,具备较好的“服务选才、引导教学”功能。理解与辨析能力中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概念的辨析和关键信息的提取。将含氮物质的转化和特定方程式的书写融合进原理题中,实现基础性、应用性和综合性的考查要求。分析与推测能力中侧重于分析物质性质和反应原理,预测反应现象,推断反应结果。归纳与论证能力中重点考查科学推理论证和理转化数据的能力,要具备微粒观、变化观、平衡观和守恒观,对学生思维能力要求较高。本题注重考查考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学科核心素养,在备考中要注重反应原理的理解,从定量角度进行科学论证,加强证据推理能力的培养。
(三)思维品质的考查
本题设问之间的逻辑性较强,能力考查多样,能精准区分不同思维品质考生。第(1)问②小问结合图像计算焓变,体现思维的灵活性。第(1)问③小问设计制备HNO3的合成路线并书写特定方程式,体现了思维的独特性。第(2)问②小问通过原子守恒思想,计算含铬粒子的浓度关系式,体现了思维的敏捷性。结合图表信息计算粒子的平衡浓度,并要求写出计算过程,体现了思维的深刻性和创造性。第(2)问③小问进行数据转换,判断粒子浓度比值的变化趋势,体现了思维的灵活性。
三、备考建议
(一)回归课本,夯实基础,重视知识的结构化
表3 客观题中必备知识、关键能力的考查
通过对2022年广东卷客观题的简单分析,结合前面的实验题、原理题分析,可以看出全卷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覆盖面非常广,设问均以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为基础,明确化学学科关键能力的考查是以基础知识为起点,考查理解与辨析、分析与推测等基础能力为主,具备高阶思维品质的归纳与论证能力考查的题量不多,所以夯实基础是高考备考的主旋律。在备考中要重视对教材的研读,加强对教材内容的深挖,走稳高考备考的第一步。复习不再是知识的简单重现和记忆,要重视不同知识间的关联和融合,从不同的视角对知识进行表征,重视一般规律和思维方法的总结,构建知识体系和认知模型,实现知识的结构化和深度化,将必备知识内化成学科思想和学科观念。
(二)创设真实情境,整合优化内容,进行主题式复习
论文撷英
高考命题是基于真实情境,以必备知识为基础,考查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展现的关键能力和思维品质。学生比较欠缺的是信息获取、处理、加工能力,以及在面对陌生情境时从多角度综合分析、推理和归纳能力。近两年广东卷多次出现有机与结构、实验与原理、元素化合物与原理等的融合,实现知识层面的深广度,以及试题形式、内容、考查方式等的创新。在备考中,要打破不同教材、模块、章节之间的壁垒,重整、优化教学内容,围绕某一情境或学科思想、学科大概念,设计驱动性学习任务和挑战性学习活动,进行主题式复习,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专题复习,比如实验仪器的功能和选择、原电池和电解池装置和原理等,寻找不同装置背后内隐的知识和原理,抽提出共性的方法与规律,构建思维模型,发展思维品质。
(三)重视实验探究、规范语言表达、强化图表功能
实验与探究能力是在理解与辨析、分析与推测能力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的原理或规律,设计并操作实验、收集证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方案,是具有化学学科特点的重要能力[4]。强化对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是高考命题的趋势和方向,在备考中要重视实验探究,对于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学生必做实验,尽量给学生体验和动手的机会,只有亲自做过实验,才能深刻理解实验的原理,面对不断创新和变化的高考实验题时,能够快速判断和提取关键信息,明确实验目的。
阐释理由、说明原理、描述实验现象、设计方案等文字描述性设问是高考题创新的一种方式,能够外显考生思维过程,有效辨别学科关键能力的水平和层次。在备考中,要多提供给学生说和写的机会,训练语言表达的规范性,清晰而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另外,图表在化学试题中一直承载着识别有效证据、获取关键信息、科学推理论证等关键能力,也是真实情境的一种内隐形式。图表是高考题中的“常客”,曾经甚至有“无图不成题”的说法,充分证明图表在对考查关键能力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除了“读图”,“绘图”也是高考题的创新形式,是高考命题的必然趋势。在备考中要加大对图表信息的提取和转化,加大对“绘图”的常态化训练,注意画图细节,美观清晰,通过图表勇敢表达自己观点,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四)合理规划复习内容和时间,高效备考
高考备考要实现知识结构体系的建构,重要题型的归纳总结,同类型题目的对比分析,解决问题一般思路的梳理等,需要合理规划布局备考的内容与时间,科学高效备考。一轮复习(5个月)以夯实基础,实现知识融合,促进知识结构化为主要目的,发展学生理解与辨析、分析与推测能力。二轮复习(3个月)以培养答题意识,规范答题,形成解决一般问题的路径为主要目的,发展学生实验与探究、归纳与论证能力。三轮复习(1个月)查漏补缺,回归教材,保持做题速度和知识热度,巩固学生理解与辨析、分析与推测能力,稳定应试心态。
参考文献略
高一年级 张莉君
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高考化学试题对比分析与启示
——以广东省2021年度与2022年度试题为例
摘要:依据SOLO分类理论对2021与2022年度广东省高考化学试题进行分析与比较,从试题思维层次、知识内容及对应能力要求等维度对高考化学试题进行深入分析,试卷考查覆盖全面,试题各能力层次分布均匀,必备知识考查能力层次依据内容不同有所侧重,既体现了基础性也体现了综合性与创新性。
关键词:SOLO分类理论;高考化学;试题分析;备考指导
2022年度是广东省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的第二年,也是广东省高考命题回归本省命题的第二年。2014年9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要求试题命制符合 “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要求,同时依据《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试题命制根据学科特点,选择不同复杂程度的情景,可以发挥不同水平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功能,共同实现核心价值的引领作用”[1]。本文依据SOLO分类理论,从试题思维层次、知识内容及对应能力要求等维度出发对2021年及2022年广东省高考化学试题进行对比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思考,意在为教学提供一定帮助,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教、学、考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科核心素养养成的落实,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SOLO分类理论概述
SOLO分类理论全称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亦被译作可观察学习成果结构,是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基础上发展出来的理念,1982年由澳大利亚教育学家比格斯创建。SOLO分类理论以学生认知发展为基础,通过学生回答问题的结构层次来判断学生的思维层次,从而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是目前较为流行的评价学生学习过程和思维发展的重要工具。SOLO分类理论依据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的展现出来的不同思维层次,从低到高将学生的思维过程分为五种层次,从低到高、从简单到复杂依次分成前结构水平、单一结构水平、多点结构水平、关联结构水平和拓展抽象结构水平,由于前结构水平在具体操作中对于判断学生学习质量作用不大,故本文在研究过程中仅选取了后四个层次进行分析,具体表述如表1。
从关于SOLO分类理论的层次特点来看,我们可以大致上将不同结构水平简单阐述为表2所示的特点及能力层次:
论文撷英
表1: SOLO结构水平层次的基本特点
表2:SOLO分类理论结构水平层次分类
二、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2021与2022年度广东省高考化学试题分析
(一)试题水平结构层次分析范例
本文选取2022年广东省高考化学部分试题为例,按照SOLO分类理论各层次的划分标准,对试题进行分析。
1.单一结构水平
例1:(2022广东卷第1题)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世界文明中独树一帜,汉字居功至伟。随着时代发展,汉字被不断赋予新的文化内涵,其载体也发生相应变化。下列汉字载体主要由合金材料制成的是?
答案:B
分析:本题借不同时代中汉字载体为情景素材,考查学生对物质材料中合金材料的成分认识。考生可通过对合金材料概念的认识判断出青铜器中含有金属材料铜,属于金属材料的范畴。试题考查内容及能力为单一知识结构水平,因此可以划分为单一结构水平。
2.多点结构水平
例2:(2022广东卷第5题)若将铜丝插入热浓硫酸中进行如图(a~d均为浸有相应试液的棉花)所示的探究实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答案:B
A. Cu与浓硫酸反应,只体现H2SO4的酸性
B. a处变红,说明SO2是酸性氧化物
C. b或c处褪色,均说明SO2具有漂白性
D. 试管底部出现白色固体,说明反应中无H2O生成
分析:本题以铜与热浓硫酸反应为情境素材,考查学生对实验背后的化学知识的理解水平和对相关现象的认知与分析能力。考查内容涉及浓硫酸的酸性、强氧化性、酸性氧化物的定义、SO2的漂白性以及实验中陌生物质成分的判断。试题考查设的能力涉及对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分析以及基于实验现象与物质性质对相关实验现象的原理及物质的推理判断能力,需要学生将实验现象
与已学的元素化合物性质进行匹配,从而确定题目中对物质性质与推测的准确性,选出正确答案。试题考查的学科内容及能力多元化,解题时需要掌握多个知识点但彼此之间关联性不强,因此可以划分为多点结构水平。
3.关联结构水平
例3:(2022广东卷第16题)科学家基于Cl2易溶于CCl4的性质,发展了一种无需离子交换膜的新型氯流电池,可作储能设备(如图)。充电时电极a的反应为:NaTi2(PO4)3+2Na++2e- =Na3Ti2(PO4)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答案:C
A. 充电时电极b是阴极
B. 放电时NaCl溶液的pH减小
C. 放电时NaCl溶液的浓度增大
D. 每生成1molCl2,电极a质量理论上增加23g
论文撷英
分析:本题以二次电池新型氯流电池为情境素材,考查学生对电化学装置工作原理的分析与综合应用能力。考查内容涉及电极的判断、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变化及pH值变化的判断、电极反应等内容。要准确地解答该题,学生需要掌握典型电化学模型的工作原理,同时能够对情境素材进行分析,提取提给图像中的材料信息,判断该情境需要使用二次电池模型进行分析推理,运用二次电池模型针对题目问题进行推理判断,从而得到正确答案。试题考查的的学科知识及能力具有相互关联性,在解答过程中需要提取信息进行分析推理,建构模型从而实现解题,因此可以划分为关联结构水平。
4.拓展抽象结构水平
例4:(2022广东卷第17题第(5)问)小组进一步提出:如果只有浓度均约为0.1mol·L-1的HAc和NaOH溶液,如何准确测定HAc的Ka?小组同学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请完成下表中Ⅱ的内容。
Ⅰ | 移取20.00mLHAc溶液,用NaOH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OH溶液V1mL |
Ⅱ | 向滴定后的混合液中加入20.00mL同浓度的HAc溶液 ,测得溶液的pH为4.76 |
实验总结:得到的结果与资料数据相符,方案可行
分析:本题以设计试验方案准确测定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为情境素材,考查学生获取题干信息、分析题目考查意图和设计实验的能力。考查内容涉及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和对实验过程进行准确描述等相关知识。要准确解答此问题,学生要能提取题干中提及的n(NaAc)与n(HAc)比值为1时,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值等于HAc的Ka,经过分析推理从而得出正确答案。试题考查的学科知识点虽较为单一,但是考查的知识要求学生充分了解物质概念及其数据的测定方式,同时要具有实验意识与实验设计能力验证知识。试题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思维层次与将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因此可以划分为拓展抽象结构水平。
(二)试题的SOLO结构水平层次对比分析
试题的考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学生通过对情境中的信息与线索进行提取与分析,从而与中学所学化学知识进行匹配,通过匹配、分析、推理与演绎等多种方式获得自认为正确的答案,在此过程中实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依据SOLO分类理论,本文在对试题思考与分析后,依据SOLO分类理论对两年的高考试题的结构水平层级进行统计(见表3-1与表3-2)。
表3-1:SOLO分类理论对2021年广东高考试题的结构水平层次统计
表3-2:SOLO分类理论对2022年广东高考试题的结构水平层次统计
通过对两年的广东省高考试题进行列表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两年的广东卷的思维考查都囊括了SOLO分类理论中从单一知识结构水平到抽象拓展结构水平的所有层次,其中试题的考查侧重点都落在单一知识结构到关联知识结构的思维区间内,重视了对学生学科基础知识的了解与掌握情况,同时凸显考查了学生从试题情境中获取和吸收题给信息,分析题目意图、整合已学知识、推理演绎后解答试题的情况,注重了试题考查的基础性、综合性与应用性。同时也兼顾了对拓展抽象结构水平的考查,通过对学生从试题情境中思考、提炼和升华考题意图,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必备知识在复杂情境问题下的综合运用的能力,注重了试题考查的创新性。
依托情境载体,高考化学试题对学生的考查落脚点仍是学生对化学必备知识的掌握情况考查,考查学生运用必备知识解决真实情境下的问题,根据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对化学必备知识的运用层次不同亦能表现出学生的能力层次不同。根据化学学科的课程内容特点,本文将化学必备知识分为化学语言与概念、物质结构与性质、反应变化与规律、物质转化与应用和实验原理与方法[4]。基于SOLO分类理论,对高考试题中的必备知识、SOLO分类层次与题号进行对比统计(见后页表4)。
从以上表格可以看出,试题对于化学基本知识的考查各层次分明,对必备知识的各个类别的各个层次几乎基本都有考查。试题覆盖了中学化学中的基本且核心的知识内容,重点考查了各类知识的理解与综合应用(多元结构水平与关联结构水平),同时对于化学语言与概念部分重视对知识的准确理解与表述(单一结构水平),其他必备知识涵盖了对学生思维建模及探究与创新能力的考查(拓展抽象结构水平)。突出表现在不同类型知识上考查的侧重点不同,物质结构与性质侧重考查学生的多元结构水平,反应变化与规律和实验原理与方法侧重考查学生的关联结构水平,物质转化与性质则对不同层次的知识都有涉及,试题的考查层次有侧重、有梯度,有利于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在考试中拿到对应的分数,实现高考选择性考试的选拔人才的目的。
论文撷英
三、思考与启示
2021年起广东省正式进入高考综合改革的实施阶段,课程标准的变化、考纲的取消以及高考选拔人才的新要求,化学学科试题考查的范畴、试题形式与试题难度都有了新的变化。应用SOLO分类理论对两年的高考试题进行分析与对比后,作者形成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深入理解课程标准,促进学生化学核心知识结构化,形成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2017年颁布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学科核心素养、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多方面内容都做出了界定与描述,同时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是指导高中化学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求课程标准进行深入研读,对不同教学阶段的教学内容要求、教学策略建议、教学情境素材选择以及学生学习评价标准等能做到心中有数,能够认识到知识的发展是螺旋发展上升,设计符合当前学情的教学目标,从高一开始注重培养学生准确描述化学语言,定义化学概念,同时重视知识内容之间的逻辑,通过大单元、大概念等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建构学科知识体系,促进学生习得学科化学知识的同时形成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二)加强创设真实教学情境,重视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
真实教学情境、实际生活问题是学生形成问题解决思维模式、形成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高考试题是以真实的生产生活实际情境为载体,对化学学科知识的考查,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真实教学情境的创设,提出实际的问题,在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化学知识,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现象及原理,从而形成问题解决能力。实际教学过程中要依据课程标准中化学知识的要求不同而创设不同层次的真实情境,对于单一结构水平或多元结构水平的知识创设简单的情境,例如物质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可以创设简单的问题情境直接对知识进行考查,对于关联结构水平和拓展抽象结构水平的知识创设较为复杂的情境,通过对情境材料进行分析、梳理等形式对知识进行考查,例如电化学知识模块中的二次电池、膜电池等可以借助图表、数据,水溶液中的离子成分及变化等可以创设较为复杂的情境进行考查。
(三)丰富课堂教学活动形式,重视课堂教学过程中高SOLO水平问题设计
在有丰富的教学情境素材及待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具有针对化学必备知识设计不同SOLO水平层次问题的尝试与探索。在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实验验证与探究、分论点讨论辩证、小组合作学习、资料分析梳理等多种课堂教学形式,盘活学生思维,将学生从学习知识的接收者变成探索知识的发现者,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链设计,实现对化学必备知识从多方面对学生知识的习得水平进行检测,通过学生回答所表现处理的结构复杂程度,帮助教师判断学生所处的思维结构水平,开展及时有效的追问与评价,帮助学生理清思考脉络,形成思维习惯,达到促进学生知识习得、能力发展、素养养成的目的。
参考文献略
高二年级 杜晓磊
浅析广东省音乐术科统考改革视域下可视化教学
策略在音乐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音乐作为传统的听觉空间艺术,逐渐走向视觉与听觉相融合的艺术。音乐术科理论(练耳与乐理)作为广东省高考必考科目,是音乐学习者必要掌握的理论基础,在术科统考中占有很高的比值。音乐是抽象空间艺术,练耳科目是听觉意象训练,对于没有丰富生活阅历的十几岁高中生而言,练耳是较难的科目。若教师在训练中,能将练耳与乐理的知识点通过可视化教学方式展现出来,有设计、有目的的实施可视化教学,可积极促进学生音乐的感知力和理解力,更有力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笔者针对2022年广东省音乐术科《练耳与乐理》统考试题,浅谈在音乐术科统考视域下可视化教学策略在音乐理论教学中的应用,希望对广大考生的学习及教师教学方式有所裨益和促进。
关键词:音乐理论;术科统考;可视化;应用
一、可视化教学策略在音乐术科理论教学中应用的研究意义
在广大音乐专业考生中,不乏有大量的考生声乐和器乐都非常优异,唯独理论科目很薄弱,导致无法考入心仪大学,成了众多师生的遗憾。追根溯源原因就在于考生更喜欢音乐实践,喜欢舞台表演,喜欢得到众多人的赞美,而音乐理论课堂枯燥无味,抽象难懂,得不到相应的成就感,因此音乐理论也就成了薄弱科目了。
为了进一步了解和调查学生对《练耳与乐理》学习方法的研究,笔者根据研究的课题,连续两届做了针对学生理论科目学习的调查问卷。音乐统考理论题目库是严格保密的,该问卷是学生统考完后,根据对题目的回忆,结合学生自己看法做的回答,问卷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基本内容及结果如下:
论文撷英
主观问题中,大多数学生希望理论的课堂能够活跃一点,上课气氛不要太压抑,希望老师的讲解能够再细致一些,通过多种角度、多种思路、多种技术讲解知识点,尤其是练耳科目,听的太多,看得太少,导致一堂课下来思路跟不上,头晕眼花。根据对我校音乐专业生的调查问卷及理论科目现状分析,可视化教学策略在理论课目中的应用研究意义重大,是推进我校音乐理论有效课堂的重要策略与方法。
研究表明:我们大脑的新皮质的70%左右被用在影像、图像的情报处理上,比起文字,图像、影像对大脑冲击更大,更容易被记住。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研究显示人类对外界的感知力和获取信息中,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嗅觉占3.5% 触觉占1.5%,味觉占1%,可见视觉在人类所有信息的获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可视化教学策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通过现代设备、软件、网络将音乐可视化。另一类是将知识点通过图形、图像、肢体语言将音乐可视化。结合两类可视化策略,如何在音乐理论教学中应用,笔者根据经验积累,总结如下方法:
二、可视化教学策略在音乐术科理论中的应用
根据广东省音乐术科理论科目的统考题型分类,可视化教学策略自音乐术科理论中的应用分为:可视化教学策略在练耳教学中的应用、可视化教学策略在乐理教学中的应用和可视化教学策略在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应用
(一)可视化教学策略在练耳教学中的应用
练耳教学即听觉训练,目的在于培养并发展学生对音乐的听辨能力和记忆能力。练耳日常教学教师只是从音响听觉进行训练,较枯燥乏味,随着课程知识的逐渐深入,疑难问题越来越多,学生逐渐失去对音乐的兴趣。尤其针对初学者,教师不注意教学方式方法的引导,容易导致学生对音乐的畏惧感和疲倦感。为提高学生对音乐课堂兴趣,教师在通识课程教学中会精心设计情境导,但理论课中,教师经常以检查作业或者背唱为上课的“见面礼”导致部分学生畏惧上练耳课,只是为了备考而疲惫应付。若教师在训练时,加入可视化教学策略,把抽象复杂的音程、和弦、旋律、节奏听辨可视化,通过多媒体等手段得以展现,辅助练耳教学,增强趣味性,即可解决初学者对练耳的畏惧感。在练耳教学中有几点可视化教学的措施,大家可尝试:
1.在节奏训练时,教师可以用节奏大师、节奏打砖块、节奏跳舞机等可视化节奏软件辅助教学,节奏训练可通过视觉和听觉融合记忆来完成的,提高了学生对节奏画面空间的认识和记忆,有效帮助学生巩固节奏型掌握。
2.在旋律训练和调式调性分析时,可利用西贝柳斯、作曲大师等软件,将所学的知识点通过现场演习、模唱、记忆等方式,辅助传统的练耳方式。这些软件的应用有效的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旋律感和调式感,对于音程、和弦、节奏等建立空间感,促进学生对练耳学习的兴趣和方向。
3.把抽象的音乐进行可视化训练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式的一种。音乐对每个人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培养学生将所听到的音乐、旋律通过不同的绘
画形式、表演形似、肢体语言形式等自主形式表现出来,即完成对学生音乐感悟和理解的引导。练耳教学本身就是对听觉的训练,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切勿用千篇一律的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应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方法将音乐用可视化的途径表现出来,让老师和同学走进他内心的“音乐世界”里。
音乐专业特长生,大多性格活泼、好动,在类似于文化课堂的乐理教学中,学生容易产生疲倦感,导致上课容易走神、困乏等现象。肢体语言是一种沟通方式,教师合理的利用肢体语言,可以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能够强有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求知欲,有效提高乐理教学的课堂。在对于一些知识点的记忆上,教师恰当的设计肢体语言,可以辅助学生对乐理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如在音程转位中,设计乐理教学特有的“交警手势”,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理解转位的含义,加强对音程转位的理解。又如在讲解经过音和辅助音的知识点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行走路径。经过音是由一个点,经过了一个障碍物到达另外一个点,而辅助音则是,由在原来的点,经过一个障碍物后又回到了原点。这样的一个小小的设计,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区别经过音和辅助音的概念和含义,达到设定的教学目标。另外肢体语言还有教师的眼语、身段语、脸语、手语等,只要身体能动的部位,都可以将知识点可视化表演出来。
3.可视化的教具运用于乐理教学中
在乐理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常用的教具无外乎就是粉笔、黑板,和文化科目比起来无异。乐理教学科目在思维逻辑和做题方式上的确很类似文化科目,但乐理教学的属性还是音乐学科,因此,音乐教学中要经过教师的设计,体现音乐科目的学科属性,提高学生的音乐学科专业化和认同感。自2018年后,广东省音乐术科
(二)可视化教学在乐理中的应用
乐理作为音乐知识的基础,在学习方式和方法上类似于文化科目。知识点总体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量达类型。其中陈述性知识较繁琐,需要学生大量的时间去记忆,枯燥无味且毫无规律可循的陈述性知识是学生丢分的重灾区,因此教师在知识的教授中应多花心思,让学生过目不忘,加强理解和记忆。可视化策略的应用在该知识板块中可广泛应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思维导图是可视化策略在乐理教学中有效措施。
思维导图有效的表达发散性思维,增强学生的知识记忆。在理论化的乐理教学中,思维导图、图形、图像的运用更加直观的呈现知识点、知识面、知识网的联系,更加直观的帮助学生构建乐理知识的空间网,有效的促进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构建和掌握。思维导图可以设计一章节、一单元,也可设计成几个单元的知识网图谱,如音程、和弦、调式、调式中的音程与和弦,这几个章节的知识相辅相成,层层递进,逐渐深入,是音乐术科理论统考的重点内容。老师若能将这几章节的知识点串联成思维导图、知识图谱、知识图表可有效的促进学生队该知识的掌握。
2.肢体律动运用于乐理教学
论文撷英
统一考试,将练耳与乐理合为上机考试,音乐理论和音乐实践需要融合发展,才能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乐理教师也更新授课观念和方式,应主动将所教理论,引导学生及时融合音乐实践中。在乐理教学中,教具的运用是将乐理知识可视化教学策略途径之一,适当运用教学可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高教学效果。在乐理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习惯使用可视化钢琴授课,音程距离感、音程和和弦的协和程度、调式感等,都可以运用钢琴的演奏得以体现,而并非在黑板上“纸上谈兵”,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点音响效果的体验,及时的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当然,这对乐理教师的钢琴演奏水平也提升了要求。在速度术语中,教师可将节拍器置于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提升学生对各速度术语的认识及快慢辩识。
(三)可视化策略在音乐鉴赏中的应用
在广东省音乐术科统一考试的机试考题中,还有一部分题目涉及音乐知识鉴赏类的。这部分题目是对音乐曲风、派别、时期、地域等知识点的考察。音乐知识鉴赏题目是考生最容易失分的题目,因为此类题目知识点分散,对考生的音乐基本素养和音乐知识面有很大的考验。在音乐知识鉴赏的教学中,术科理论教师经常作为《练耳与乐理》科目的拓展知识进行授课,导致考生没有系统的掌握音乐鉴赏知识,这也是导致考生在此块知识中经常失分的原因之一。音乐知识鉴赏虽然在术科统一考试中占有的比例较少,但作为音乐专业术科教学的教师在授课中不能简而化之,俗话说:“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在考场中任何一分都是学生
必争的命根。因此,针对普通高中音乐特长生的日常训练时间的严重不足,要求教师在日常备考中,必须有智慧的引导学生掌握音乐知识鉴赏的知识点。由此看来,可视化策略可有效节省师生教学“成本”,快速帮助学生提升音乐鉴赏知识面的拓展。在音乐常识、鉴赏学习时,教师结合所讲的知识点,多积累一些视频素材、教具,将辨识音乐曲风、地域、派别、时期的知识,尽量用可视化的策略展示出来。
1.如该音乐属于什么重奏形式?这样的题目考生经常遇到,教师在训练时,可将重奏形式可视化展示,如常见的铜管五重奏、木管五重奏、弦乐四重奏、钢琴三重奏可以选择有代表性的视频进行对比讲解。
2.又如广东音乐常见的乐器有哪些?播放的戏剧是哪个地方的乐种?这些都可以通过视频、乐器展示、道具展示辅助学生对不同音乐形式的认识和掌握。
3.交响乐中常见乐器认识和作品片段鉴赏中,可播放《迪士尼动画》及动画片《猫和老鼠》等音响视频,辅助学生对交响乐的认识和掌握。
4.常见吹管乐器有那四种发音原理,可将每一种发音原理乐器带入课堂,让学生充分了解、体验吹管乐器的发音,学生参与演奏,亲身感受,才能直接体验音乐,进而从丰富的器乐作品中感受到音乐的美,提高学生音乐基本素养。
5.戏曲类别判断是考生的弱项,教师在授课中若能以不同戏种的视频、演出服装、头饰、语音语貌、道具等方面展开可视化戏曲音乐讲解,
学生在区别戏曲种类知识上定能提高效率。
统一考试,将练耳与乐理合为上机考试,音乐理论和音乐实践需要融合发展,才能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乐理教师也更新授课观念和方式,应主动将所教理论,引导学生及时融合音乐实践中。在乐理教学中,教具的运用是将乐理知识可视化教学策略途径之一,适当运用教学可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高教学效果。在乐理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习惯使用可视化钢琴授课,音程距离感、音程和和弦的协和程度、调式感等,都可以运用钢琴的演奏得以体现,而并非在黑板上“纸上谈兵”,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点音响效果的体验,及时的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当然,这对乐理教师的钢琴演奏水平也提升了要求。在速度术语中,教师可将节拍器置于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提升学生对各速度术语的认识及快慢辩识。
6.在区别不同地域、时期音乐风格知识点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开展唱游画活动或歌曲情景表演唱活动,根据听到的音乐,画出或表演出想象中的音乐所属民族、地域、民风、乐器种类等音乐描述元素和场景,拓展学生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利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小结
音乐作为既是“非语意性”又是“非视觉性”的艺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可视化策略在音乐的体验和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可视化的作用下,传统的听觉音乐必将向联觉发生重大促进感应,音乐与视觉、空间感受、情感感受、心理感受、情态感受艺术相互交织 、相互延伸与发展。在一线教授《练耳与乐理》的理论教师,传统的音乐教与学方式也将产生重大变革,老师们应立足于课堂教学,站在学生学的角度,融合发展音乐理论教育教学,老师们更要与时俱进,应不断更新教学方式和理念,积极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和工具,及时改善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只有这样师生才能实现双赢,才能促进音乐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炎秋. 小学音乐"可视化"教学研究与实践[D]. 河北师范大学.
[2]吴邦. 思维可视化与交互式教学在高中艺术生数学课堂的应用[J]. 亚太教育, 2020.
[3]黄莺, 杨健. 计算机可视化音
[4]刘诗文. 图形谱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践运用[J]. 中国音乐教育, 2020(2):5.
[5]齐斌. 钢琴作品中力度的可视化分析[J]. 音乐探索, 2006.
响参数分析方法应用于声乐教学的可行性研究[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12, 000(001):120-125.
论文撷英
高一年级 方康娜
浅析广东省音乐术科统考机考改革后乐理科目中的
调式分析考点与解题技巧
摘要:广东省音乐术科统考机考改革为全选择题,同时在考试内容、命题趋势和考试时间上都有所调整。调式分析作为乐理学科中的重点与难点之一,在改革后,应当在教学上作出相应的调整。本文拟通过对近5年考试大纲的变化、考点梳理和选择题解题技巧上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期为学习者提供新的思路与帮助。
关键词:机考改革;调式分析;选择题解题技巧
广东省2018年普通高考音乐术科将原来为纸笔考试的《乐理》和《视唱练耳》笔试部分改为计算机考试(简称机考),科目名称为《练耳与乐理》,总共50道选择题,包含练耳、乐理和音乐鉴赏,总分100分,占广东省音乐术科联考总分的24%。从2018年改革至今,广东省音乐术科机考考纲同样也在逐步调整,本文主要对调式分析这一类型的考题进行分析。
一、考纲分析
(一)考试内容与重点难点
根据近5年的机考大纲,乐理的考试范围没大的变动,但在调式调性板块增多了中古调式的考点。笔试阶段时,有关调式的内容分值约占据了乐理科目的45%,调式分析题是每年的必考内容,是高考的重点也是难点;改为机考后,调式的内容仍旧是重头戏,在考试中占据重要地位,调式分析题从多角度出题,题目数量增多。
(二)考试形式与命题趋势
乐理的考试形式由笔试改革为机考,变成了全选择题,没有了写作题、填空题等以后,纯乐理题在考试难度上有一定降低,很多题目能运用做题技巧从选项进行反推或者排除;但机考形式也给乐理带来了很大的契机,乐理与练耳的结合更加紧密,使得乐理不再是纯笔头的科目,需要与听力结合,在应用上提高了难度,体现出了乐理作为音乐基础科目对实际的音乐的运用,避免了只会做题,但不会听不会应用的情况。
(三)时间调整
2018年改革机试的考试时间是90分钟,且题目较为基础,2022年考试时间缩短为75分钟,且科目的融合度提高、题目的灵活度提高,考试试题的区分度更大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做题速度、做题正确率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调式分析考点分析
2022年的考纲中关于调式调性的考试内容为三个部分,分别是自然、和声、旋律大小调;中国民族五声性调式;中古调式。在调式分析题中,也是重点考核这三种类型,因此在进行考点梳理时,本文将从纵向总结三种调式的关键点和区别。
(一)调式调性三要素
在考试中,判断一条旋律的调式调性至少需要掌握三个要素,也就是调式调性最关键的三要素,分别是调式、调号和主音。
几个乐音按照一定的关系组合起来,并以某一音为中心,这种组合体系叫调式。常见的调式类型可分为西洋、民族、中古,再细分小类,西洋大小调为自然、和声、旋律,民族调分为五声、六声、七声,中古调式可缩写记忆为伊多弗利混爱洛七种调式。每种调式都有其不同的组合方式,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调号指的是几升几降,通常为了方便也可称呼为G调、D调等,所有调式的调号都可以通过寻找其首调do来确定,首调do所属音名是什么,即是什么调。例如B角五声调式,其首调do=G音,即调号为G调1升。
主音是调式最重要的音,也是书写调式音阶的第一个音和最后一个音。大调的主音为首调do,小调为首调la,民族调式的主音可以是五个正音,偏音不能当主音,而中古调式则能是调式的七个音都可以充当主音。
现将考纲中提到的三个部分的三要素用表格整理如下:
(二)调式的其他区别
在做调式分析题时,往往会碰到一条音阶或旋律的调号可以属于多个调式的情况,这时候就必须了解各个调式的不同特点,从中进行排除,选择最合适的选项。
大小调和民族调的区别在音的选择、结束音、音程和弦、旋法、节奏型、特性音上都有其各自的特点,总结如后图。
大小调和中古调式的区别,在高考的考核中相对简单,中古调式的结构与自然大小调一样,但主音不同,所以若是发现调式音与自然大小调一致,但主音不在首调do或者la,则可以考虑中古调式。
虽然在判断调式调性时可以通过以上的要素进行排除和选择,但更重要的是平时不同调式作品风格的积累,应当多听、多唱,增强内心感受,提高欣赏音乐的能力和判断力。
论文撷英
三、调式分析选择题解题技巧
选择题这一题型,属于“小灵通”题,其解题“不讲道理”,在做题的过程中的基本原则是“不择手段”、“小题不能大做”,小题需小做,繁体会简做、难题要巧做,所以合理的运用选择题的解题方法就变得尤为重要。机考改革前,调式分析往往是写作题甚至大题,需要通过对比调号、结束音分析、大三度定调等各种方法,但有选项后,就简便很多了。在调式分析选择题中常见的解题方法有特性音程法、反推法和排除法。
虽然广东省机考真题从未对外公布过,但是根据考纲中的模拟题范例、学生实际参考后的反馈、往年笔试题目以及现有的各种模拟题整理,广东省音乐术科统考机考乐理中关于调式分析的题目大概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已知音阶判断调式调性
【例1】:音阶属于下列哪个调式?
A.B自然大调 B. b和声小调 C. B和声大调 D. F徵七声燕乐调式
[解题方法]
做调式调性分析题时,如果发现在题目中出现了特殊的增二、减七、增五、减四,则可以直接采用特性音程法,快速锁定和声大小调。
特性音程法:
①判断调式。观察题干音阶,Ⅵ级和Ⅶ级形成了特殊的增二度音程,这是和声大小调的特性音程,因此答案范围缩小为和声大小调,Ⅰ级到Ⅲ级为大三度,所以是大调;
②判断主音。音阶是指从主音到主音按照音高次序排列起来,所以这题的主音为B音;
③核对调号。
综上所述,答案为C选项B和声大调
(二)已知音组判断调式调性
【例2】:音组属于下列哪个调式?
A.bB和声大调 B. bD宫五声调式 C. bb和声小调 D. bE宫雅乐调式
[解题方法]
当在音阶、音组中没有发现增二、减七等特性音程时,不能使用特性音程法,且意味该条音阶或音组没有唯一答案,而是可以属于多种调式,这时候从选项入手采用从排除法比较有效率,排除法仍然是进行三要素的筛选。
排除法:
①题干4个音分别为bE、F、bA、bB,只要确保选项中调式的调号和特性音符合题干的升降号,则可以确定正确答案;
②bB和声大调调号为2降(bB、bE),特性音为bG,与题干中的bA音不符;
bD宫五声调式调号为5降(bB、bE、bA、bD、bG),且五声调式的五个音包含题干4音;
bb和声小调调号为5降(bB、bE、bA、bD、bG),但特性音为♮A,与题干中的bA音不符;
bE宫雅乐调式调号为4降(bB、bE、bA、bD),偏音为♮A与bD,与题干中的bA音不符;
综上所述,答案为B选项 bD宫五声调式
(三)已知旋律判断调式调性
【例3】分析下图的旋律,选择正确的调式。
A.G自然大调 B. #F角六声(加变宫) C. #f和声小调 D. #F角燕乐调式
[解题技巧]
旋律分析调式是所有类型中最难的,但只要用反推法核对调式的三要素,用排除法对比各调式的区别,就能提高做题的正确率和速度。
反推法+排除法:反推法为根据选项答案来反推题干的已知条件,最后得出正确答案。在调式分析中,因为从题干旋律解题方法复杂且耗时,更适合使用反推结合排除法,寻找更合适答案。
①A选项G自然大调调号相符,但结束音在导音上;②B选项#F角六声(加变宫),调号为2个升号(#F、#C),与题干的C不符,排除;③C选项#f和声小调,调号升降与题干不符,排除;④D选项#F角燕乐调式,调号与偏音相符,偏音C只出现1次且在弱拍;⑤观察旋律特点并哼唱,有明显的民族调式特点,所以在A、D选项中选择D选项。
(四)听音频判断调式调性
这是在机考改革后,将乐理与练耳结合起来的题目,包括听音阶判断调式、听旋律判断调式。
1.听音阶判断调式调性
【例4】听下列音阶,判断调式调性( )
A.自然大调 B. 和声小调 C. 雅乐商调式 D. 自然小调
音频音阶为:
[解题技巧]
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调式音阶的结构,尤其是Ⅰ级-Ⅲ级、Ⅵ级-Ⅶ级、Ⅶ级-Ⅰ级。可以用反推法+排除法来验证答案。
①Ⅰ级-Ⅲ级是小三度,则可以排除A、B选项,这两个调式的Ⅰ级-Ⅲ级是大三度;②自小和和小的区别在于是否#Ⅶ级,若是有增二度,则为和声小调,现Ⅵ级-Ⅶ级是大二度、Ⅶ级-Ⅰ级是大二度,所以排除B选项;
综上所述,选择D自然小调。
2.听旋律判断调式调性
听旋律判断调式调性可以从多维角度去考虑,例如首调听辨骨干音和结束音、旋法判断、特征音和特性音程判断,都可以帮助快速选择正确答案。
四、总结
广东省音乐术科改革后对乐理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大纲近5年的变化入手,着重分析调式分析这一题型的考点和解题技巧。调式调性的三要素和各调式的区别是做调式分析题的关键,本文将各个考点要素提取并总结成表格,更方便学习和观看。常考的调式分析题包含4种,即从音阶、音组、旋律以及音频中去分析调式,为了避免出现“小题大做”的现象,提高做题的正确率和速度,可采用特性音程法、反推法和排除法。本文从改革后的大纲入手,以考点为脉络,以选择题做题方法为基点,希望能为老师们和同学们提供一些帮助。
参考文献略
论文撷英
高三年级 刘俊源
立足基础,深研试题,精准变式,高效备考
——浅谈高三一轮复习中动力学“三大观点”问题的教学策略
摘要: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的形式下,学科核心素养成为统领全局的核心。高三一轮复习中如何落实素养是每位老师都应深究的问题,在笔者看来,要落实 素养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首先,教师要从考查问题、考查模型、考查情景、考查能力、考查难度、设问方式等不同维度研究近年来的高考试题并得出结论;再进行精细的教学设计寻求学生问题所在,利用高效的教师指导和变式训练解决学生问题;最后和学生共建思维框架和知识框架,达到素养提升的目的。下述以动力学中“三大观点”问题的教学为例进行说明(仅限于中等或偏上试题的研究,压轴题不在此篇论文的阐述中)
关键词:考查问题;考查情景;考查能力;考查难度;设问方式
一、试题呈现
2021 年和2022 年广东高考第13 题都是用动力学“三大观点”解决生活情景的问题,主要对学生理解能力、模型建构能力、推理论证能力的综合考查,既体现试题的基础性又体现综合性,难度属于中等偏上。试题如下:
二、试题鉴赏
下述将从考查问题、考查模型、设问方式、考查能力以及考查难度等方面分析鉴赏,以寻求它们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从而指导教学。
论文撷英
教学启示:
(一)同一个重要的模型原型可以年年考,只是用不同的情景承载。
(二)同样的模型、问题、难度结构,可以通过设问的不同、空间方位的不同,增加或降低试题难度。
(三)模型能挖掘出的相关必备知识都可能考,教学中要引起重视。21 年没有考通过受力分析直接求力,但 22 年考了。
(四)深挖新教材中与常考模型相关联的素材,进行设问、空间方位变化的变式训练。
三、教学设计片段展示与分析
此类题目是受力分析、力与运动的关系、动量、能量的综合考查,既能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又能考查分析、推理、综合的能力,因此,教学中应按以下程序研究和开展教学:
(一)研、教、学流程图
(二)具体操作呈现
1. 原题拆解(以 2022 年广东高考·第 13 题为例)
论文撷英
2. 知识点小题组检测和变式训练分析与设计
通过对原题的拆解,试题所考查的知识和技能已经很清楚,去掉表格右边的
内容让学生填写,可以非常清晰的发现学生在那个地方存在问题,然后通过指导
加变式训练进行教与学。
(1)知识点和技能方法分类
知识点归类:
(Ⅰ)受力分析和状态方程的书写;
(Ⅱ)运动学方程和能量方程的书写;
(Ⅲ)碰撞类型的判断以及动量方程的书写。
技能方法分析:在笔者看来,所谓技能就是运用单个知识点解决问题的步骤;方法就是运用多个技能解决问题的步骤。因此,本题的技能方法分析如下:
(2)知识点变式训练呈现
论文撷英
变式 2:(2018 年全国Ⅰ卷·第 24 题)一质量为 m 的烟花弹获得动能 E 后,从地面竖直升空,当烟花弹上升的速度为零时,弹中火药爆炸将烟花弹炸为质量相等的两部分,两部分获得的动能之和也为 E,且均沿竖直方向运动。爆炸时间极短,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g,不计空气阻力和火药的质量,求:
(1)烟花弹从地面开始上升到弹中火药爆炸所经过的时间;
(2)爆炸后烟花弹向上运动的部分距地面的最大高度。
变式 3:(2021 年八省联考·第 15 题改编)如图所示,固定的粗糙斜面,倾斜角θ=30°。在斜面上 P、Q 两点有材质相同、质量均为的滑块 A 和 B,A 和 B恰好能静止,且均可视为质点,Q到 P的距离是,Q到斜面底端的距离是2.现始终给 A 施加一个大小为、方向沿斜面向下的力,A开始运动,为重力加速度.设 A、B 之间
(3)同类题变式训练呈现
变式 1:(2018 年全国Ⅱ卷·第 24 题)如下左图,汽车 A 在水平冰雪路面上行驶,驾驶员 发现其正前方停有汽车 B,立即采取制动措施,但仍然撞上了汽车 B。两车碰撞 时和两车都完全停止后的位置如图所示,碰撞后 B 车向前滑动了 4.5 m,A 车向 前滑动了 2.0 m,已知 A 和 B 的质量分别为2.0 × 103和 kg1.5 × 103,两车 与该冰雪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0.10,两车碰撞时间极短,在碰撞后车轮均没有滚动,重力加速度大小2。求:
(1)碰撞后的瞬间 B 车速度的大小;
(2)碰撞前的瞬间 A 车速度的大小。
碰撞时间极短,且无机械能损失,滑块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
(1)A与B碰撞前速度大小;
(2)A、B 碰撞后瞬间它们的速度大小;
教学启示:
以上 3 个变式训练题出自近年全国高考和省统考,分析可以看出:最好的变 式训练是通过改变空间维度、增减受力个数、思维倒推、对已知条件进行伪装、 隐藏动量的应用、增加设问难度等方式进行的变式。 在同一个基本物理模型中多进行上述变化,对学生理解透整个物理模型、建 构完整思维框架和知识框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的灵活性和变通性才能得 到增强,才能真正达到培养素养的目标。
论文撷英
3. 方法技能的指导
经历原题与变式的训练后,还需要帮助学生形成一个系统的、完整的思维框架,再遇到同类型问题时可以调用,从而做到举一反三。因此,整个思维框架可以归纳如下图所示。
四、结语
综合全国卷、广东卷近年对动力学“三大观点”问题的考查来看,基本都是从“一维三过程多点知识结构”的方向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模型建构能力、推理论证能力,通过创设不同情景、改变空间维度、增减影响运动的力的个数、隐藏或给出动量类型、增减设问思维跨度等方式体现试题的灵活性,从而达成区分选拔人才的目的。
因此高三一轮复习中,老师应该从高考原题出发,加深研究的深度,按知识点、技能方法进行拆解,将高考原题改编为小题组检测与相应的变式训练,真正做到备课有深度;而学生的训练也应从高考原题出发,学生独立解决不了的题目就用小题组检测精准寻找问题,教师给予指导并进行相应的变式训练,再回归高考原题,最后进行同类变式题组的训练,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研和教与学生的学真正结合才能实现课堂的高效,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还能更高效地帮助学生建构思维框架和知识框架,真正教出灵活变通的学生,实现素养提升。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 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评价体系.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3] 学习质量评价 solo 分类理论(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
南执快讯
在2022-2023学年的“追求高品质,卓越有南执”开学典礼上,邢良洪校长正式宣布“南海执信中学”更名为“南执高级中学”!
9月1日
9月8日
为庆祝第三十八个教师节,表彰在教育教学领域取得突出成果的优秀教师。我校在演艺厅举行了以“卓越南执,幸福你我”为主题的2022年教师节表彰大会暨中秋节庆祝晚会,向辛勤工作在教育一线的全体教职工送上节日的慰问和祝福。
我校举行了以“月映南执,吾爱吾师”为主题的2022年教师节、中秋节“双节”庆祝活动。同学们为老师送上鲜花,在表白墙上诉说对教师的感谢。同时,还举行了中秋游园会,同学们在投壶、数字华容道、套圈等传统文化活动中,品味浓浓的佳节气氛。
9月9日
南执高级中学举行了“青蓝工程”师徒结对聘书仪式,传承南执“悦教博雅,立身达人”的优良教风,充分发挥骨干教师“传、帮、带”的指导作用,有利于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健康成长,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
10月13日
为了增强全体师生的消防、地震安全意识,使师生掌握避免意外伤害的技巧,进一步提高师生自护、自救等抵御灾害事故的能力,保证在紧急情况下及时疏散,顺利逃生,我校开展了定期的宿舍区安全疏散演练。
南执高级中学迎来了以“悦动南执,畅享青春”为主题的第二十三届校运会开幕式。在这充满激情、充满希望的日子里,南执学子挥洒汗水展现青春风采的舞台;是运动健儿努力拼搏,弘扬体育精神的赛场。
10月12日
10月28日
主题为“群鸿飞四海,少年正春风”的2023届传媒生毕业汇报演出盛大举行。此次毕业汇演为我校传媒生提供了锻炼自我的舞台,培养了学生阳光和自信的精神风貌。学校旨在透过此次活动,在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让学生积淀受益一生的艺术素养。
11月9日
高二年级召开了以“攀越高峰 成就自我”为主题的年级大会。会上主要对部分优秀先进学生进行了表彰,帮助他们明确日后的动力和目标。以榜样的力量不断激励其他同学携手并进,形成相互学习、不断进取的学习氛围,怀抱着更加坚定的信心和清晰的规划,为今后进入高三作准备。
当晚,“音你起舞,煜我生辉”2023届音乐舞蹈专业汇报演出在学校演艺厅拉开帷幕。当晚演共安排有24个节目,包括丰富多样的器乐合奏、合唱、个人艺考剧目展示等形式。来自音乐舞蹈专业的师生针对此次汇演进行了多次精心排练和预演,在当晚呈现了一个精彩绝伦的盛会。
11月8日
11月17日
在11月的南海区统考结束后,为在年级中营造出健康向上的学习氛围,发挥学习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高一年级在演艺厅召开了南海区统考表彰大会。本次大会对在此次区统考中表现优异的部分同学进行了表彰,以激励更多的同学用更好的状态投入到今后学习当中,为冲刺期末佛山市统考蓄势蓄力。
为进一步强化校本教研,努力创建高品质学校,我校举行了第二届“悦教杯”教师教学技能竞赛,旨在以赛促教,以赛促研,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打造高品质课堂,有力支撑学校在新征程中高质量发展。
我校在演艺厅召开了全体教职工大会。会议强调,我校以教学质量和教学态度为考核老师的重要标准,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教学管理线的重要目标。同时,会议还对在上一阶段表现突出的先进个人以及备课组团队进行了表彰,号召全体教师凝心聚力共迎期末,保持优势再创佳绩。
12月9日
12月8日
12月12日
学校官方公众号
咨询热线:18169899223 18169890223
0757-86841012
学校地址: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山旅游区环山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