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适中文萃

其他分类其他2020-10-06
8962

適中文萃

创刊号

2020年第1期

立足适中    展示愿景
弘扬传统美德    讲好当今故事

顾    问: 林建初   谢明坤   谢志杰   谢梓元   谢财万 
                谢牧人   谢正玉   谢松甫   黄紫森
主    编: 谢如松
副主编:  林   烈    林锦坤
编    委:  陈志强   谢春武   谢华章   林天平    谢丽琼
                谢友忠    谢   晟   谢秀杨   谢   昆    谢活亮
                谢一风    杨福龙
版面设计:谢春武
美术编辑:谢丽琼  
电子书制作:林锦坤
                                    主        办:《适中文萃》编辑部
                                          出版日期: 2020年9月

             
      天下事有难易乎?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学之,则难者亦易矣;
      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清·彭端淑《为学》

谢一风书

发刊词

      在今年金风送爽的季节里,电子辑刊《适中文萃》试刊号诞生了!这是我们适中民间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一件喜事,值得适中乡亲们关注和祝贺!
      我们适中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宋明以来,我们的祖先在筚路蓝缕、开启山林的岁月里,先后建筑了300多座方形土楼,世所罕见,成为闽西南崇山峻岭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我们的祖先“耕读传家”、崇文重教,实现“一楼一书斋”,兴办了数十个私塾,先后修建了三座大型的书院,培养了大批乡村才俊;我们的祖先信仰佛教,举办了延续800多年、十年一届、旨在“祀佛报恩”的大型民俗活动“盂兰盆盛会”;我们的祖先在故乡山水之间,装点了许多亭台楼阁,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我们的祖先,不仅会种田、会办烟厂、会做生意,不仅是能工巧匠,也会吟诗作对,写美文,编童谣,讲故事,写字作画。明清以来各个土楼里的许多隽永对联,蕴含着独特的土楼文化;清代诗人林希尹、谢建的诗作名震一方;清末民间作家撰写了反映“前甲子之灾”的章回小说;清末民初的民间诗人与歌手谢开荣,其雅俗共赏的诗歌更是为广大村民所喜爱,传颂乡间;民国初年,乡贤自发创办民间的“恒升诗社”和“消闲诗社”,许多文人学子吟诗作对,相互切磋,并曾与来适中“赈灾”的萨镇冰将军在奎楼吟唱酬和,被传为一时美谈。特别应该指出的是,我们适中是共产党领导的闽西红色根据地之一。许多革命先烈和家属在当年白色恐怖的岁月里谱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战斗诗篇,已经成为我们适中传统文化的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因此,我们镇的中心村

获得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我们镇获得福建省政府授予“福建省历史文化名镇”的荣誉称号,可谓实至名归,当之无愧。
       新时期以来,我们适中人民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在上级党委、政府和适中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先后荣获“福建省百强乡镇”“省级十好文明集镇”“省级园林式乡镇”“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等多项荣誉称号。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当代适中村民的文化生活和精神需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近年来,适中许多才俊都在工作之余思考“我们适中是怎样一个村镇?我们适中的历史是怎样发展而来的?我们适中的未来应该怎样发展?”这样深层次的问题,在思考应该如何结
合实际继承和发扬优良的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具体问题,并写成各种形式的文章。既有反映现实社会重大活动的专题文章,有对红色革命斗争历史的追忆和健在革命先辈的访谈,有对土楼文化或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探源,也有对名胜古迹或历史文物的考察等等。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许多文学爱好者,写了许多歌颂家乡山水、歌颂革命斗争历史和英烈、歌颂新时期的生活,揭示适中人民思想感情和人文精神的诗歌、散文和小说,拍摄了许多精美的照片,这些作品无论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达到一定的水平,其中有一些优秀作品散见于各种报刊杂志和网络的微信号上,对于普及家乡历史知识、宣传乡情,激发广大乡亲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起了很好的作用。这种可喜的现

發刊詞

發刊詞

象表明,我们适中人民的精神生活需求日益增强、日益多样化,其精神产品日益繁荣,各种文学人才正在不断涌现、成批成长。
       为了更好地继承、普及和发展适中优良的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同时给适中各路才俊提供一个发表上述佳作的园地、以帮助他们健康成长,为了保存本地作家的各种佳作和大家思考的结晶,为了保存当代适中文化生活的各种资料,以供未来研究适中社会文化发展史之用,经过原适中文化研究会筹备组几位老人和年轻才俊的多方多次协商,决定试办一个立足适中、面向适中的不定期的电子辑刊,积累经验,以备将来条件成熟时正式出刊。这就是本辑刊的由来和宗旨。
        古诗云:小荷才露尖尖
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适中文萃》作为一个地方性的民间辑刊,将严格遵守宪法和国家有关出版的法规,对有关作品的思想内容严格把关,发表具有正能量的作品,弘扬真善美,鞭挞假丑恶,为适中乡亲提供优质的精神食粮。凡事有为然后才有位。我们相信,只要我们认真地努力地把本刊办好,每期都有好作品问世,受到读者的欢迎,本辑刊一定会得到广大乡亲的认可、帮助和支持,也一定会得到政府有关领导的关注、重视和支持。祝愿本辑刊像荷花亭亭玉立的夏日池塘、像杜鹃花灿烂怒放的春天山野那样,成为我们适中的一块百花齐放的文化园地,为当代适中的文化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林建初 2020年8月8日于北京)

      2020年8月,随着高考成绩的公布,随着高考志愿的陆续填报和录取工作的进行,随着中考成绩公布时间的临近……捷报频传,此起彼伏,故乡传来了一个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其中象山村的林梓期同学获得了文科高考龙岩市总分第一名的佳绩,他是继仁和村谢巧闽同学荣获2006年福建省理科状元和洋东村谢芷钰同学荣获2019年厦门市理科状元之后的又一个高考状元,近日他和仁和村的卢垕泽同学已经双双被北京大学提前录取,他们点燃了故乡学子学习的热情,他们点燃了故乡人们对故乡文脉的回忆之光,他们点燃了故乡人们重塑精神的渴望……
      “适中人,真厉害”,故乡学子一代代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为故乡的文化传承抒写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激励着每一位故乡学子发奋图强……他们成功过,他们失败过;他们笑过,他们哭过,他们身后流下多少汗水和泪水,他们背后饱含多少酸甜苦辣,他们经历了多少挣扎与抗争……
      历史是一条长河,你我只是长河中的匆匆过客、一滴水,随着岁月的流逝,故乡学子背后的故事常常被人们遗忘,为了让故乡记住我们一代代学子艰辛而动人的考试历程,本刊决定以特刊的形式征集故乡学子的考试故事。
      这次征集活动一开始就得到各界人士的帮助和支持,仅仅十来天就收到许多来稿来电,在编辑们共同努力下,本刊试刊号顺利发行,在此真诚感谢各位关心和支持本刊的亲朋好友!
      

编者按

發刊詞

編者按

高考那些事

清华北大学子

青春奔流向前,努力拥抱明天……………………… 谢芷钰(60)
用奋斗铺就的亮丽底色……………………………… 卢垕泽(62)
选拔考试之前………………………………………… 林梓期(64)

适中中学备战中考

致奋斗的时光…………………………………………王巧凤(70)
致青春·盛夏………………………………………  谢佳倩(74)
当钟声敲响………………………………………    罗佳月(78)

摄影

适中美景……………………谢志杰/谢丽琼(66)

考博生涯

在育英教育基金会颁奖仪式上的讲话…………  林  威(56)

适中教育历史

崇文重教育人杰 英才辈出蔚国华………谢财万(10)

高考状元谢巧闽回母校仁和小学………………林锦坤(46)
适中中学,养成我好习惯……… ………  谢活亮(50)
适中中学飞出“金凤凰”并非偶然………谢贤忠(54)

情系母校

致女儿………………………………………林天平(82)

家风家教

致高考……………………………………………林天平(14)
1962年我在农田劳作中获知高考发榜消息…  谢志杰(16)
林基方的故事……………………………………谢牧人(22)
回味一九七八……………………………………谢如松(26)
大学大门敞开了,我却失之交臂………………谢一风(31)
七月围城……………………………………………林烈(34)
高考随忆…………………………………………谢春武(42)

崇文重教育人杰   英才辈出蔚国华

谢财万

       适中先民早在宋元明清时期就十分重视文化教育事业,民间流传“上坪无白丁”,意指由于重视教育,适中的男丁都经历私塾教育,扫除了文盲。他们掌握了文化知识,长大后到全国各地开烟行、做各种生意,赚了许多银两回到适中建了360多座大土楼。他们在兴建大楼时就附带建有学堂、书斋作为子弟读书的地方,俗称“一楼一屋一书斋”。
       自“一楼一屋一书斋”兴起,适中各姓兴办的“学塾”、“书斋”之风炽盛。仅龙埔林姓,就有十个学塾,并逐年开学教读。此外,上亲、敦古、大中、柳溪、保宁、保太、洋邦、上赖、仁和等村兴办的“一方居”、“组兰轩”、“如斯斋”和“青宁”、“井春”、“衢英”、“重之”、“苑宾”、“羽之”、 “生五”、“墀之”、“元之”、“飞星”、“谦谦”、“辉乾”等学塾、书斋比比皆是。启蒙教育形式多种多样:各姓氏书斋由学子的家长联合聘请私塾先生,在书斋里进行教学。上学的学童一般为7虚岁,俗称“开笔”;每年正月初五“开年假”以后为入学时间。私塾所收的人数很少,三五个、七八个不等。每天教几十到上百字不等。这一学

适中教育史

适中教育史

段老师一般不详细解释内容而要求学童死记硬背,会背诵了就可以回去,否则留下继续背诵直到学会为止,被留下的人俗称被“关学”,很不光彩。当时没有年级的观念,学制没有硬性规定,因人而异,以学会为止。数百年的私塾,教学以《三字经》、《千家诗》、《千字文》、《增广贤文》、《幼学琼林》、《声律启蒙》、应用文等为基本教材,读完这几本书一般则可认识2000多单字和不少词汇。这些课本,不仅读起来琅琅上口,还能从中学到为人处世之道、历史、地理、自然等常识。写字是私塾教育一项重要内容,学童到书斋后,塾师手把手地从描红入门,学习运笔与笔划顺序、临摹名人字帖。经过几年严格的训练,学生一般都能写出一笔好毛笔字。私塾的普及,适中人普遍识字懂文,许
       
多人都会吟诗作对。
    经过私塾学习后,学童一般都具有初级阅读能力与书写能力。他们步入了少年,部份人成了“读书人”。这个阶段,他们开始到“书院”学习《四书》、《五经》。学子把大量的典故、诗文背得滚瓜烂熟,并力求能领悟其中蕴含的哲理,在实践中运用。具备这种文化素养的人,就有参加科举考试的基础条件。
       清康熙廿四年前后,龙岩知县江藻在适中创办了“大中书院”(地处魁楼之后,堂号为“存诚”,原址位于适中中学内,已被拆),和“复性书院”(位于仁和村安彬崆口)。“书院”聘请社师讲课、批阅学子文章。清道光年间编撰的《龙岩州志》,载有“大中书院”社师王有嘉先生写的《大中书院赋》,叙述了社学兴办盛况、“大中书院”院址,描写适中各地的秀丽景

由于适中先民重视文化教育事业,适中的人文蔚起,英才辈出。明代,谢兆甲成为科举时代的第一个举人,也成为适中科
举出身的第一个县知事。已知姓氏中举名录:
       清乾隆廿二年,中心益谦楼谢曲萦中举后任山东武定知府;
       清乾隆四十年中心墩古谢世芳参加恩科会试中武进士;
       清嘉庆谢元辉中进士;
       清乾隆至光绪年间,高中举人的有:
   谢廷宪(1780江西知县)、
   谢亨衢(1792)、
   谢廷亨(1794)、
   谢廷宝(1795知县)、
   谢廷瑚(1795)、
   谢朝栋(1810)、
   谢廷经(1818)、
   谢廷纲(1821)、
   谢廷瑜(1844)、
   
    谢蟾英(1859)、
    谢燮元(1870)、
    谢泮荣(1875)、
    谢可偕(1875)、
    谢联辉(1888);
    钦赐翰林的有:谢玉浮、谢缵湖;
       清光绪(1872)谢若潮钦点翰林院庶吉士,成为适中在科举时代取得最高学位者;
      林雷门成为清代在适中最后的举人而担任过县知事的士子。
      清光绪所修的《龙岩州志》,入志的适中先辈达数十人。如林希尹(神童诗人)、谢建(诗人)、谢仪(诗人、书法家)、谢竣(书画家)、谢荣琮(乡绅)、谢廷宝(举人 书画家)、谢大锡(举人)、谢若潮(进士)等等。
      其他姓氏中举的名录,因无调查,恕难编入。
责任编辑:谢如松

色是古代描写适中的一篇好文章。清嘉庆丙子年,岩坪谢氏阳高户在中圩西河岩山麓创办了“崇文书院”,文人学子四季在此讲经会文。这些书院都是族姓所办,供士人、学子研讨探究、自学进修的场所。书院的教育与私塾的启蒙有所不同,它的教育目标在于提高。它招收的是已有相当文化基础的学子,聘请的教师是水平较高的文人学士。学制灵活,长短均可,短则几十天,长则数月。教学除教师讲解外,学生也要按教师布置的课目自我讲读,同学间互相探讨研究,然后教师评点。各书院经常组织学生游览名胜古迹,体验自然人文景观,然后根据各自的真情实感,写游记、作诗文、习对联,从而提高文化素养,以便参加科举考试,获取功名。
     “书斋”及“书院”办学经费来
源:个人办私塾向学童收“学米”,族姓办的“书斋”由所置的学田(又名书香田)获取的收益所得,作为塾师的薪酬和其他费用。清乾隆起,适中陈、林、赖、谢各姓为筹集办学经费,都购置“书香田”,其收益都用于奖励本族的办学、会文和学子读书的费用。当时,多数学童上学读书除书本笔墨外都是免费的。到了读书年龄,尤其是男童都必须接受启蒙教育,已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乡规。每年各姓祖祠祭祖时,还为本家族的学子发放“书香银”或“书香米”以资鼓励,此俗沿续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才废除。1953年,林姓的“书香田”还全部保留给育英小学作办学经费。据崇文书院宣统元年账簿记载,乙酉年(1909)学田租谷收入为109. 87石,折银221.5两,均记入账簿。

适中教育史

适中教育史

致高考

文/天平

这只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一群不谙世故的青年便是主角
有的主动出击
有的被动应付
洒扫战场,静待分数
茶饭无味,寝食难安
这是发榜前的煎熬
高分便是王道
任何理由在分数面前
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几多人兑现了誓言
又有几多人辜负了韶光
稚嫩的脸庞
不得不藏起天真的笑靥
无悔的青春
依然会留下些许的遗憾
只好咬牙奋进
用余生去补缺补漏
                    责任编辑:谢如松

仁和小学状元石

谢志杰  文/图

1962年我在农田劳作中
获知高考发榜消息

高考那些事

高考那些事

       1962年初秋的那场高考,是我人生道路上的一件大事,终生难以忘怀。 
        那年立秋后十多天(大约是8月15日前后,具体日期确实忘了),赤日炎炎似火烧,我跟随母亲参加生产队出工,在现保丰十组一个小地名叫“吊景”的晚稻田里,给禾苗第一次耘田,一大丘田里站了一大排男女社员。大人们怕我耘田没经验会伤害到禾苗的根,分配我“丢粪”,即把带土的草皮烧成的“火烧土”均匀且准确地撒到禾丛边上作为肥料。
       差不多劳作了一天,下午四点来钟,饥、渴、热、累向我全身袭来,当我巴望快点收工的时候,时任中圩

大队党支书的谢仁海(小名斗米仔),在大路边朝我们这边喊过来:“玉琦!玉琦!(我母亲名字)你阿杰考有了,大学考有了,教册(书)的!”,他这一大喊,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停下了手中的活,许多人嘀咕“斗米仔喊什么啊?”,只有我母子俩知道

他喊的大体意思,我听到这突如其来的消息,心里嘣嘣地跳个不停。这时斗米仔书记三步并作两步从田埂向我们走来了,他站在田埂上,很认真地对田中的社员大声说,志杰考上福珠(州)的大学了,出来是教册(书)的。我急忙问消息哪里来的,他说是中学老校长从龙岩打电话到公社来说的。田中的邻居们听清楚后,个个向我母子表示恭喜。我六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守寡一辈子的母亲,此时的心情用“无法形容”四个字来形容应该是最为准确的,她欢喜之余只淡淡说了一句:“户口可以转居民户了,师范包三餐伙食,不会饿死了”。我自己可能高兴过度,呆呆地坐在田硬上,一条大蚂蝗盘在我的小腿肚上吸血,我竟然毫不知觉。我心里清楚,我考上的是福建师范学院(现福建师范大学),省内批我第一志愿报的是师院历史系。 
        第二天,我没心思出工了,早饭后直奔适中街道阿棋兄裁缝店,找同学林建初打听消息。我慢了一步,他一大早去龙岩城落实录取消息去了。原来昨天下午,他在中溪村西屏山牛母坑农田里参加集体劳动,其兄阿棋

在街道店铺里,收到了我文科班同学林云高从龙岩发的“北大速出”四个字的电报,马上托一个熟人到牛母坑田头告诉林建初。电报只四个字,说的又是首屈一指的北京大学,他兄弟俩将信将疑,决定第二天到龙岩一中看个究竟,于是他一早就

有编号、考生姓名、录取学校和专业,盖省招委会大红公章,左侧边缘与存根的联接处,留有一半左右的数字用大写的编号和骑缝章。福建师院没有另发录取通知书,只发盖有学校公章的“入校须知”。挂号信内还有当时千金难买的“户口迁移准入证”、“粮油供应转移许可证”。 四五天后,我从小学同学、后来在适中邮局当邮递员的谢仰歧那里,知道了全适中一共考上六个人的准确消息。即林建初(中溪龙埔),北京大学哲学系、卢振彬(仁和北山)厦门大学生物系、谢祥波(中心上亲)和陈洪波(后田)福建医学院医疗系、谢根辉(洋东洋邦)福建中医学院医疗系、谢志杰(保丰中圩)福建师范学院历史系。 当年没有公布考生考分,更没有省、市高考状元之说,但我们完全可以认定林建初是1962年龙岩专区高考文科状元。依据是:当年龙岩一中文科应届共考上九人,只他一人录取北京大学,另八位同学录取的学校与北大差距很大。龙岩其他县不但文科没有人录取北大,甚至考上其他学校的文科生也少之又少。入学后,我认识一位龙岩专区某县的政教系校友。

高考那些事

高考那些事

赶去龙岩了。卢振彬家住仁和北山,他是最后一个知道录取消息的。那年头,仁和的邮政投递是两日班,仁和一带的邮件到适中后没有当日投送。我收到通知两天后,他才在给地瓜“翻藤”的菜园里,用粘满泥土的双手,隔着篱笆从邮递员谢仰歧手中拿到省招委会的挂号信,才知道考上了厦门大学。 六十年代的高考分理工、医农、文史三个科类。考试科目:政治和外语(俄语)三个科类都必考;理工类语文只考作文,不用考语文基础知识,加考数学、物理、化学;医农类:语文也只考作文,加考数学、化学、生物;文史类不用考数学,语文除作文外,另有一场45分钟的语文基础知识考试,1962年语基试卷全卷只有一道题,即完整翻译一篇文言文,并给文中加黑点的诸如“之、者、其”等单字作出详细解释,加考历史。后来在同学聚会时了解到,一些平时优秀的同学,由于作文题《雨后》、《说不怕鬼》没有写好而遗憾落榜,但次年再考就普遍考上了心仪的大学。那时填报志愿与现今有很大不同,考试之前就填报志愿,志愿表分省外和省内二个栏目,各可填报五所学校和三个专业。省内可报的文科学校,只有可怜巴巴的厦门大学和福建师院两所,谁也没法把表填满。考生选择面很窄,我、林建初、卢振彬高一时同班的高624班,应届共考上十一人,竞有二男一女同时录取到华东纺织工学院,志愿选择的狭窄面由此可见一斑。那年代,填报高考志愿时,绝大多数家长,不懂也没空参与,完全由儿女自主决定。考生手头上也没有任何参考资料,更不知道具有极大参考价值的各高校历年录取的平均分和最低分的数据,仅靠教室走廊贴的招生学校的宣传介绍,了解一些学校的大体情况和专业设置,似懂非懂而又干脆利索把志愿给填啦。发榜是由省招生委员会统一用挂号信寄发录取通知书到考生家中。录取通知书上填

年工作过的龙岩五中学生谢志杰、谢祥波等人的名字时,他兴奋不已多次摇电话给总机,要求转接适中公社,摇了好几次终于接通了适中的电话,才有了开头那一幕。 1962年适中有六个学子考上大学,这一届第二年又考上谢瑶璋、林辉枚及龙岩城关王柳生、东肖黄石金,他们都是1956年秋季进龙岩五中的,入学时两个班110多人,适中本地的学生只占一半多一点,其他是来自龙岩城关、东肖、龙门的“龙岩学生”,还有少数来自永定龙潭一带的“客仔人”。甲乙两个班分别以“海燕”、“海鸥”为班名。我们读初中三年,没有任何校外培训、没有任何集体或一对一辅导,没有家教,没有课外习题集,没有题海战术,没有没完没了的各种考试,我们就凭着魏岚旭、谢秋涛、赖梦麟、赖正畴、谢纯衷、刘维善、刘煌春等一批兢兢业业的老师的课堂教学,加上同学们的自觉努力,毕业时有20多位同学考上龙岩一中,20多位考入龙岩师范和省属各类中专学校,绝大多数同学都考上高一级学校。海燕、海鸥班出了多位知名校友,如海燕班的卢振彬是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鱼类教研室和环境与生态学院海洋遥感与数值模拟研究室兼职教授;海鸥班的林建初,华夏出版社党委书记,主编,编审职称;另有主任医师谢瑶璋;处级干部三人(王柳生、梁水坤、林如松);副高职称八人(谢祥波、陈洪波、谢根辉、张含笑、林钟元、林辉枚、苏玉霖、谢志杰)。 弹指一挥间,五十八年一晃而过。七十年代恢复高考后,每当发榜时节,我都会情不自禁回想起自己二十岁时高考的那些事,这不,又到今年放榜时候了,就让我用文字把它记录下来吧!
           责任编辑:谢如松

高考那些事

高考那些事

他说他全县文科仅仅考上他一个。六十年代初高考颇有名气的上杭一中,全校应届共考上八人,其中四人与我是师院校友。由此看来,林建初是1962年龙岩专区文科状元确凿无疑。我每每向高中的一些同学聊起这事,他们都非常赞同。 林建初能够坚持读完高中,全靠哥哥林锡棋(残疾人)支持。他特别珍惜上学的机会,在高一和高二时,他的各科学习成绩都是班级名列前茅。当时正是三年大饥荒时期,我们农村户口的学生由生产队供应口粮,每月只有五、六斤大米。许多同学在宿舍后山开荒种菜,我与他一起也开垦了一块荒地,种上了菜质较差,但易种且产量高的厚叶菜(也叫猪母菜),每餐先在饭钵底下垫上青菜或地瓜藤干,上面抓放一小把大米,由学校食堂公用的蒸笼蒸熟填肚子。师生们都吃不饱饭,更谈不上肉类和蛋类食品,极度缺乏营养,普遍全身浮肿病态百出。因为人困肚饥,我读高二年级时,一中根据上级指示,实行“休身养息”的做法,上午上三节课,下午全员休息,体育课全部取消,不留作业不上自习课,以减少师生体能消耗。每天下午和晚上,绝大多数同学都躺床上避免体能消耗,唯林建初一人以坚强的意志坚持每天下午、晚上看书学习。分班到文科班后,他更是刻苦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成绩稳居全班第一。高三分科后,各个学科每次阶段考,老师都会以红榜的形式表扬前三名学生,他科科次次上榜。2003年龙岩一中建校百年的纪念册《百年一中》,收录了我写的介绍林建初刻苦学习的《磨练铸意志 师诲促成功》的文章。 很多年以后,我们拜访五十年代龙岩五中(现适中中学)的校长林达先生时,他回忆起了给我“电话发榜”的往事。他说,1962年虽是三年困难时期的末年,最困难的日子过去了,但福建是前线形势非常紧张,外省来福建招生的人数锐减,福建省大学本科招生人数更是大幅度削减,所有专科全部停招。那时他在龙岩专署文教局工作,看到全龙岩专区不足百人的大学录取名单中,有他当

高考那些事

近来网上盛传系列高考被冒名顶替的恶劣事件,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仅山东省各高校自查,一下子就查出了242名冒名顶替人员,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人民日报怒批:无法无天,践踏公平!
我不禁想起当年林基方高考录取的故事。虽然已经30多年了,有的人逐渐淡忘,有的人压根儿就不知道来龙去脉。不过,细细道来,仍满生动的。相比之下,当年各级单位的极端负责任,一丝不苟的认真劲,确实让人佩服,值得大大点赞!

林基方的故事

谢牧人

     林基方,适中镇象山这个偏僻村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留学生。1983年,考取淮南矿业学院(安徽理工学院前身),大学毕业后,被公派到法国留学,获得博士学位。
    1980年,农村小学戴帽初中班撤销,林基方从象山学校初中班转到我任教的适中中学读初三,我教他们班的语文。勤奋好学、朴实沉静是他的特质。1981年考入本校高中,1983年毕业(当时高中二年制),参加高考。经估分,有望录取,遂体检、填志愿,一切按要求进行着,心中满满是喜悦之情。
    省高招办在漳州开始一年一度的高招录取工作。一天深夜,适中乡政府接到省高招办从漳州打来的电话,说林基方报名表与体检表的名字不一致,要求学校校长明天到漳州找龙岩招生办的老师核对,以免影响林基方的录取。乡政府连夜派人赶20多里的山路,到象山村通知林基方,并打电话通知适中中学。

高考那些事

        当夜,万籁俱寂,一片漆黑。林基方和他的家长,接到乡政府通知后,摸黑赶了几十里山路,来到学校。值班老师领着他们去找林志明校长。一阵又一阵的狗吠声,又是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在林校长家门前响起,他立即披衣起床,打开门请他们进来。林校长了解情况后,决定亲自带领他们去漳州高招办处理这事。
       第二天一早,林校长便和林基方父子赶往漳州。当他们一到高招办,工作人员告诉他们,林基方已被淮南矿业学院本科预录,但高校老师在审查报名材料时,发现林基方报名表与体检表的名字不一致,同时,报名表相片的头发短,体检表相片的头发长,似有嫌疑,需要当面确认一下。原来是林基方报户口与读书用的名字不一样,报名表是按户口本写的,而体检表却写的是他读书时用的名字。但是,高校的招生老师有事出去了,只问到他们住的房号,至于高矮胖瘦全然不知。由于第二天林校长要忙于学校开学事宜,只好把他们父子俩留下,在房门外等待高校招生老师回来“验明正身”,最终如愿以偿,得以成为象山村的第一个大学生!

      就这样,因为考生一时疏忽,使得省高招办打电话要乡政府落实,乡政府则连夜派人赶20多里的山路,通知考生,又让学校半夜通知校长一起到漳州核对情况。正是各级单位的极端负责任,才让林基方能顺利录取。林基方也没辜负大家的期望,大学毕业后,被公派到法国留学,获得博士学位。而我们一所山区中学的毕业证书则被翻译成法文留在法国的大学里。这也许让我们适中中学有些自豪吧!
            责任编辑:谢如松

高考那些事

高考那些事

林基方在加拿大

回味一九七八

谢如松

       在一个僻静的山乡,天是那样的蓝,小河的水是那样的清,这就是适中。山乡的中学,总是那么的书声琅琅。九月初的一天上午,课间,学校收发员郭老师远远地望见我,说:“谢老师,你有封信,跟我来拿!”
      这封信,改变了我人生的旅途。这是一封挂号信。黄色的信封,右下方印着红色的“福建师范大学”六个大字。我知道,这是什么!
      这么一封信,我捧着,竟觉得沉甸甸的。小心地拆了封口,我竟哭了起来。我终于被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四年制中文专业录取了。这录取通知与两年多前相同的信封内容有点类似,都是被福
建师大录取通知书,那次是专科函授,除了录取通知,
并没其他东西。而这次的通知,还附有一张通知,是办理户口,转移党团关系等具体事项的通知。也就是说,从此可以跳出农门,由吃谷子的人变为吃大米的人了。

       我是第二次参加高考了。1977年,没公布考试成绩,只公布体检线和体检通知。我参加了体检,却没被录取。真是难受啊!1978年,我第二次参加了高考。这次高考,每位考生都知道了成绩。当时,文科体检线是340分(政治、语文、数学、历史、地理5科,满分为500分),我以高出体检线53分的成绩被录取于福建师大中文系。我的数学极差,可却得了52分,这应该感谢当时适中中学的老师们!当时最奇特的是学校的张添福老师。他是厦大中文系毕业的,是高中语文教师,却可以为高考补习者上数学课,而且讲得极清楚。让我这数学基础极差的人都可以跟上他教学思路,居然可以听

高考那些事

高考那些事

谢春武供图

得懂,勉强做得来。我的补习方法是数学课听两位老师上补习课。我除了听张添福老师的课,还听了赖梦麟老师的课。梦麟老师是我们适中中学有名望的数学教师。他上课,声音宏亮,比较多教我们一题多解,用多种方法解同一数学题,我印象极深。同一进度听两次,笨人笨办法,也是可以的。学地理,宿舍挂满地图,我利用当老师的优势,借了许多地图,对着地图学地理,渐渐有印象。政治课,林志明老师很内行,尤其是哲学,讲得极清楚。我有个表叔,在上海南市区教育学院任教,他教政治,非常关心我,不断为我寄政治复习材料,上海,毕竟较接近高等教育的核心,我拼命地往脑子里塞这些基本知识。我的政治科竟考了90多分,真是有点出乎意料。
   进入福建师大,似乎是10月20日左右。当时龙岩到福州的火车要从清晨6时多出发,晚上9点半才到。下火车时,有老生来迎接。我看同车厢有位个子瘦小的男孩子,也许是第一次坐了十多个小时的火车,疲惫不堪,我就帮他提了行李。他见了我,规矩地说:“谢谢老师!”,我忙说,不是老师,是同学。当时我已25虚岁了,这位同学大约十七八岁,也许是应届高中毕业生,见我这么老,也就以为我是老师了,你说,有意思不?后来才了解到那位小同学是读化学的。

       进了师大,这是坐落在长安山中的一所美丽的校园。树很多,尤其是相思树成片。清晨,我们沿着校园主干道跑步,相思树下,笑声琅琅。傍晚,我们抱着唐诗宋词,相思树下,书声琅琅。我们迎朝阳,沐夕阳,相思树陪伴着我们四年,让我们至今仍在相思着这相思树。
    第一次开年段会,我们在大教室中集会。我看前排有位半凸顶,戴着眼镜的中年男子,我猜着这应该是我们的老师。开完会,却一起走回宿舍,竟是我们同一年段的同学。我们这个年段,年龄差别大,大的有1945年出生,小的有1963年出生的,大小竟差18岁,有把我当老师的,有我把同学当老师的,有意思不?
    进入了福建师大,开学后的活动是参观图书馆,一百多万册的藏书,让我们惊叹,也让我们兴奋!我们所有的同学都犹如饿坏的牛进入无边的绿草原一样,猛扑过去,拼命撕咬。拼命咀嚼。图书馆成了我们最爱呆的地方,每到周日一早,就要早早地挤在阅览厅门外,一开门,就如潮水一般涌进去。四年的星期天,绝大多数的人都是在图书馆度过的。上图书馆,也成了我人生的一大生活习惯了,至今只要可能,我每礼拜都至少有半天是在图书馆度过的。
      多美好的大学生活啊,有足够的"饭"吃,有如此之多的大师为我们授课,你看,黄寿祺、俞元桂、陈祥耀、穆克宏、李如龙、李联明、林可夫、孙绍振、李万钧等等许多响当当的学科大师直接为我们讲授,有如此丰富藏书的图书馆让我们这些"饿牛"任意咀嚼,我们多么幸福啊!

高考那些事

高考那些事

       一九七八年,真是我人生中最幸福的一年,我们应该算是时代的幸运儿了。进了大学,在大学中,我们呼吸着浓厚文化氛围的学术气息,直接领受这些大师的恩泽,拼命的啃读着一本又一本的图书,与古今中外哲人们进行着灵魂的对话,沐浴着越来越甜美的改革开放的春风,现在回忆起来,这才真正是人生最幸福的
年代啊!
       我们这78级也争气,我们也真不愧于时代,所以,78级成了中国大学的一个历史名词了!
       至今,我仍深深地回味着一九七八年!
      作者简介:谢如松 男 龙岩高中退休教师
               责任编辑:林烈

大学大门敞开了,我却失之交臂

文 :谢一风  图:网络

      高考年年考,人们总以成败论英雄。每年7月份,这根紧绷神经的弦,牵动着千家万户。或欢呼雀跃,或垂头丧气。人们总是赞美成功者,特别是“高考状元”张榜,祝贺的人更是络绎不绝。
       我这辈子一共参加了两次高考。
       1977年恢复高考,那是被文化大革命湮没了十年之后的第一次高考,不再提“唯成份论”,择优录取。这一年我报名了,却没太在意,也没太大的压力,心态很好,该干啥干啥。如果能考上心仪的大学,那当然高兴;考不上,反正在生产队种地。最后没去参考。但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超乎想象的超体力劳动,迫使我重新审视自己,于是我打起精神,1978年,我涌上这座独木桥。最终低于最低录取线30分落榜。第二年的1979年再次拼搏,仍以1.5分之差名落孙山。

高考那些事

高考那些事

      我从小学到高中毕业,我确认自己是一个“文通理不通的人”,语文,对我来说是没有什么负担的科目,1979年的高考成绩,证明了这一点,在当年的适中考生中,我语文以97.5分的成绩名列第一名。“理不通”的我败在了理科,也许是一时的疏忽,也许是命运的捉弄。我永远也忘不了数学科考试那道4分题的三元一次连等式分式方程,自己满有把握,没去先做,却盯住了10分题;永远忘不了物理科的考试,一题4分题:画出测量闭合电路的电流和一个用电器之间的电压的电路图和实物图,我画出了电路图却把实物图晾在了一边。天啊!这两道题我都会做,鬼使神差我没做好!只要做好其中的一题,足以能圆我的大学梦,足以改变我的命运,但是,现实给我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使我与大学失之交臂。录取线一公布,我痛苦,我彷徨,含着泪,重新操起我的瓦匠刀,默默地走向人生的另一条轨道。

      有过这份的高考经历,我感觉人生是完整的。但是,我没能冲过这座拥挤着千军万马的独木桥,摔了下去。对我来说,这永远是一种心中无法承受失败的隐痛。我痛苦趴在桌上,我的初恋声嘶力竭、头发凌乱、泪眼红肿,与我共同承受失败的打击,她温柔地拍打我的肩膀,鼓励我明年再去拼一次。可是我没听她的劝,这成了我这一辈子最难忘的痛。高考失利,让我的人生之路彻底改变了,失去的不仅仅是
 
一个“铁饭碗”,还有一个未来家庭的最佳组合结构。高考升学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人生命运、人生高度和广度,也是普通家庭想要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
      我想把我高考的挫折的这些领悟分享给大家,高考分数,必须从小不点做起,一分一分地做好,另外,千万不能偏科,要均衡发展。让今后准备高考的学生包括家长能重新认识和面对高考,能够更好的面对以后的事业和人生!
               2020年8月3日
            责任编辑:谢如松

高考那些事

高考那些事

高考那些事

高考那些事

七月围城

 文 /图    林烈

       今天,2018年的高考大幕已经渐渐远去了,2019的高考大幕已经开启了它的倒计时模式……我的孩子,你也已经开始了你的高考征程,而这无论如何不能不让我想起27年前我高考的前尘往事!我怎能忘记那些日日夜夜与书相伴的日子,我怎能忘记那一段早出晚归和同学们奋战到底的岁月,我怎能忘记教室外面湛蓝的蓝楹花、鲜红的凤凰花……
       1990年7月,我从一所才刚复办高中两年就决定再次关闭的农村中学毕业了,我们是这所中学复办高中以来第三届(也是最后一届)毕业生,我们从高一满满的50多人的班级到高二就锐减为23人,到高三就仅剩13人,后来又分成文科班7人、理科班6人,教学只能说是惨淡经营了,一日不如一日,我们已经成了学校甩不掉的包袱。

       1990年我们13人都参加了高考,但全军覆没的结局早就是是意料之中的事了。高考前夕,小时候的伙伴“老板铭”在一次聊天的时候说“……我看你最多也就640分总分中,考个200多分吧……”我不服气地反驳说:“我要是考不过300分,我就从学校最高的地方跳下去!”高考分数出来时,我惊出了一身冷汗,我只考了310多分,仅差十来分我就得以最惨烈的方式告别这个世界了,但我已经是我们7人文科班中的最高分了。
       高中毕业了,我以为自己可以尽情尽兴地拥抱这个从此没有功课、没有老师、没有学校的自由世界了,但那年国家正在经历一个寒潮,整个社会噤若寒蝉,经济急转而下,连我父亲一个技艺娴熟的泥水工师傅也只能找到短期工作,我们三兄弟全部待业在家,哥哥学了一点电器维修却一无所用,弟弟初三毕业也没有办法升学,妈妈看着三个已经长大的孩子只能干着急,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时候老家只有运输业很繁荣,但家中没有钱给我们培训卡车驾驶(一本驾照一万多元,那时的万元户就是富人了),所以我们决定从事和运输业相关的职业,哥哥去跟车赚点零花钱,弟弟去学农用车维修,我决定去城里找林永,让他带我去和他在林业汽车保修厂的师傅学修汽车。
       那天早晨,天气还有点凉,我穿着林永递给我的一套还有好多破洞的工作服,静静地看着他们跑前跑后、拆拆装装,他们忙得不亦乐乎,我一点也插不上手,像个木头人一样袖手旁观。一天的工作终于结束了,我们一起在林永师傅家中吃晚饭、聊天,聊着聊着,师傅说:林永,你朋友太斯文,不适合修车工作啊,还是去读书吧……

高考那些事

高考那些事

       上学吧,弟弟和我都听从了妈妈的话,但我们知道家里因为前几年盖了新房子,家里还欠了债务,而我也不知道我去复读是不是纯属浪费钱、浪费时间、浪费生命,因为我的成绩距离当时高考录取分数最低的师专还差了一百多分。因此,我让弟弟陪我一起去城里找在市教委上班的邻居同宗兄弟广强兄咨询一下,他认真地听我说了情况,他无奈地说我复读一年考上大学的机会几乎为零,我伤心而又无奈地离开了他家。

       回到家,我不再提复读的事了,但妈妈不相信我没有希望,她和邻居同宗乔昌伯父提起这件事,并拜托让他帮忙和他外甥说说,他外甥谢志杰老师是市里教育界行家里手。有一天,妈妈叫我过去乔昌伯父家一下,我就见到志杰老师,他那么乐观、热情,他说我可以去他单位进修学院里面的一个农工党前进补习班去复读试试看。
       不久,我就不由自主地跟着谢元辉、谢龙海、谢秀杨等同学一起进城,一起背着行李去进修学院的前进补习班报名去了。进修学院坐落在一座斜坡上面,补习班其实就是在学院最上方和干休所相邻的两间旧教室,十分隐秘安静,教室后面两株碧绿高大的凤凰木静静地看着我们,但我们却无心它们无尽的绿意、金色的残红……
       

       第一节课是林群老师的解析几何,他一上来就给我们分析了两个月前的高考数学压轴题,一支粉笔一张嘴,他哗啦啦地就给我们讲了多种解法,我听得如痴如醉,不停地做笔记,我已经开始了我的高四复读的生存模式了。多年以后,我才知道林群老师就是后来的数学特级教师,后来的一中校长。
       我们的老师大都是从一中“高薪”聘请过来的,数学老师还有三位,号称一中最强的“四大金刚”组合,他们把数学分为普通代数、三角函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四个模块。时间虽然已经过了二十多年了,但至今还是十分膜拜和感谢这四位老师。我抄了一本又一本他们的上课笔记,仅仅过了一个学年,我从第一次高考只考了30多分的数学差生变成数学的优秀生,高考数学成绩直接提高60多分,如果不是粗心大意,做错了四道选择题,可以考到一百一十多分。
       地理老师第一次上课时,更夸张,空着两只手来上课,一到讲台拿起粉笔开讲,滔滔不绝,对教材简直是倒背如流,随口就能指出知识点在书中哪一页哪一段。今天我还记得他预言江南“二马”:马鞍山,马坑,他还慷慨激昂地宣称马坑铁矿山应该成为中国最重要的钢铁基地。
       历史老师是我们同乡谢老师,他对我们这些小老乡总是照顾有加,谢老师总是提醒我们要把纷繁复杂的历史知识化为系统的体系,要清晰得如家中的抽屉衣物摆放,这让我受益匪浅,后来我的高考中历史成绩最好,考了85分,虽然我后来报考了中文专业,但我语文仅仅考了70多分,勉强及格,所以成绩出来后,我一直以为大学一定会把我从中文拉到历史专业的。

高考那些事

高考那些事

       语文科的黄老师,我还记得他的音容笑貌,他很严厉,但当时我其他学科问题更大,所以没空也没心思学语文了,只能指望以前牧人老师和根昌老师打的底了,所以语文进步很少。
       英语老师先后换了两个,一位是年老的男教师,一位是年轻的女教师,但我更怀念我们曾经的赖瑞文老师。那时他刚从大学毕业,就来接我们这个无可救药的烂摊子,他竭尽全力地想调动我们这群自暴自弃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也一直鼓励我们努力学习,他相信我们如果认真读书一定会学好的,这也是后来我去复读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政治老师也有两位,一位是一中老师,他的教学风格很像我们原来中学的谢正玉老师,可惜不久他就不来了,换了一个二中的老师,我们觉得差了很多,所以我特别怀念那位曾经被我们气得够呛的谢正玉老师,这时才明白他是一位多好的老师!我怎么也忘不了他因为我们多次不擦黑板直接叠着字写板书的情景,他的讲义、他的板书是我经历过的老师中最有条理最系统的老师。
       从此,我们每天行走在教室和租住的民房之间。开始,我和“老杨”一起租住在一中对面的小巷深处的旧房中,后来他搬走了,谢龙海就搬来和我一起住。一间小房间,一人一张小床一张小书桌,我们住在二楼,边上还有几个复读生,其中有一个还是我们同班学美术的同学。没住多久,一天晚上,突然楼下传来吵闹的声音,一个女人怒骂有学生偷看她洗澡,这个老旧四合院洗澡间在楼下,我们洗澡得排队。

       很快地,我们就搬到更远的地方去了,那是原来中学郑代周老师岳父的房子。我们每天早出晚归,同进同出,但不久就闹翻了,为什么呢?两个人无形中在比赛谁晚上读得迟、早上谁起得早,结果两人就不说话了,但不久我们就吃不消了,我们赶紧和好,并约法三章。我们约定以后每天两人同时晚上12点休息、早上六点起床。这一学年我们一起上课、一起吃饭、一起休息,形影不离。他读理科,我读文科。
       有一次,临午睡时,我很困担心自己会睡过头,所以再三提醒龙海一定要准时叫醒我,他保证会及时起来叫醒我的,结果当我醒来后,他还睡得死死的,他的电子表闹钟一点作用都没有,我们睡过头了。我气急败坏地推醒他,不分青红皂白地痛骂了他一顿,然后还一路骂一路狂奔到山顶的教室,那时我太担心自己落下课,跟不上学习进度,龙海低着头任由我责怪,一句话都没说。可是,一向学习比我好的他最后竟然没能考上大学,后来他又复读了两年还是没有考上。他订婚时,还特意请我去参加。又过了几年,听说他骑摩托车载客谋生,有一次他载客回来去加油站洗车时意外触电身亡,当我听到这消息,我的眼睛就控不住地湿了,但远在外地的我又能如何呢。

高考那些事

高考那些事

        一个学期的复读很快就要结束了,这时一向和蔼可亲的班主任连老师严肃宣布下学期收费的通知,他再三强调谁先交钱谁先选座位。我为了选一个好位置,当天晚上就去找林永家里借钱,林永没钱,他爸妈很为难,也许是以前有人借他们钱不还吧。所以那天吃饭时,他父亲总是大声呵斥林永弟弟妹妹三个,忽然我手一软,“嘭”的一声,我的碗就掉到地板碎了,他爸冷着脸走开,我不知所措了。后来走的时候,林永妈妈让我写好借条,把四百块钱借给了我,我都不知道是如何离开他的家的。周末回家,我向妈妈要了四百元还给了林永妈妈,后来我都不肯再去见他父亲,我上了大学,林永还每次来火车站接送我,他是我最好的伙伴。
       这一年的正月,我们原来高中一个同学失踪了,可我们初五就得赶回城里读书,所以也没空帮忙寻找,但他是我曾经最好的同学之一。他叫谢家安,人高马大乐观积极,我人矮瘦小悲观消极,他常常帮我,我数十年学校生活唯一的运动会比赛奖状还是他替我跑出来的。高三时,他转学去了二中,我们已经很久没见面了,我只是不明白他为什么把读文科改成了读理科,我担心理科对我们这种学校出来的学生太难了,可我自身难保,无暇去找他了。不久,兴仕同学传话给我们说,家安同学已经找到了,他的房间在三层顶楼,他躲到阁楼,用书包带把自己吊死在屋梁上了,这消息对我来说不啻是晴天霹雳,我很后悔自己半年多都没有去探访一下近在咫尺的他,他怎么会自杀呢?是不是学习压力太大了……他的房间,我曾经和他住过好多次,20多年过去了,我还清晰地记得房间的位置和摆设。后来,很长时间我还总在自己的课本和笔记上的英文字母签名后面多加一个字母“a”,我英文字母签名是“Lwha”,“L”是我的姓,“w”是我

哥的名字缩写,“h”是我弟弟的名字缩写,现在“a”就是家安名字的缩写,我的复读寄托了他们的希望啊!      
       我第一个学期的同桌是谢元辉,我们基础都很差,所以都学得很艰难,元辉家境比我好。但因为我提早借了钱交了下学期的学费,我选了中间第二排的座位,和黄钟鸣同桌,黄钟鸣一直是补习班上学习最好的几个同学之一,元辉只能选择坐在我们后面一桌,也许我选黄钟鸣做同桌是为了更快提高成绩吧,现在想起来还有点对不住元辉了。和钟鸣同桌后,我的成绩确实提高得很快,我由原来的垫底到中流到中上,钟鸣多次预言我一定会考上大学的。钟鸣已经复读两年了,他越临近高考越担心自己又考不上,他有高考恐惧症,我和元辉都极力安慰他。后来高考,钟鸣的成绩真的没有考好,他太紧张了,最后读了自费的师专,但他真的很优秀,后来进了交警队,据说还获得了交通系统征文大赛一等奖。
       时间过得很快,黑色七月(我的高考是在每年的七月,不是后来的六月)来了,我和元辉分在同一考场。我们两人每次都是一起入场,入场后分别时都不忘给对方鼓劲,加油!那时我已经心无杂念了,只想把一年来所学的发挥到最好,七日,八日,九日,一年中最炎热的日子,我们连续六次进出每年中国最盛大的盛会,当最后一场考试结束铃声响起,我都忘记自己是怎么离开考场的……

高考那些事

高考那些事

      八月初,一位邮递员,他是我小学时候的同学,但因为吵过架已经没有来往了,他满脸笑容地敲开我家小门,我吃惊地看着他,他笑语盈盈地拿出大学录取通知书给我,“你,你考上大学了,要请客。”我仿佛身不由己了,妈妈赶来了,请他喝茶,妈妈笑了,我的第二次高考成绩提高了近150分。
       过了几天,我突然生了一场大病,我一直喊肚子疼,简直要满地打滚,从早上喊到下午,村里的诊所医生开的止痛药、安定片都毫无用处,父母只好带我去了镇上的卫生院,医生开了些药让我走,我说:我痛得走不了,他才让我住院挂瓶静
脉注射。
       不久,我就睡过去了,梦中我仿佛又坐在补习班教室上课,我又看见了教室外面的蓝楹花落了满地,我悄悄地踩着蓝色的落花……我又看见金红的凤凰花正静静地开满了枝头,我又看见那个女孩正一边爬坡一边优雅地啃着甘蔗由远而近地向我们教室走来……
       附:我高中的13位同学中的7位参加了复读,其中5位同学先后考上各大中专院校,其他6位因为家庭等原因离开了校园。
           2018年6月13日写于温陵圣湖
       
        责任编辑:谢如松

高考随忆

文/图  谢春武

      2018年的高考战鼓隆隆,不禁想起了我的高考、我的高中生活……
      我的高考在1992年,虽已离开20多年了,但在心灵深处依然触手可及,仿佛从来不曾走远!早些年,每年总会有那么几个梦:快要考试了,手上还有一堆的题不会做,物理的、数学的,翻开书,居然都是陌生的。一种无可奈何的焦虑,然后在焦虑中惊醒,一身冷汗,恍如刚从金戈铁马的战场惨败而退。这样的梦不时的会光临我的睡眠中,而那高中的三年,也一样烙进我的记忆里。
       每次和高中的同学吃饭,酒至半酣,总绕不开高考岁月,在龙岩二中六楼最西边的那个教室,留下我们无悔的青春:课桌上那无法忘怀林立的课本;休息时一起立在走廊,那远望的充溢期待的眼神;大树上那“居高声自远,非是籍

秋风”拼命叫喊的鸣蝉;晚自习结束,街边一碗热气腾腾的“清汤粉”;临考前二天,对化学深有研究的同桌给我一道关于“C元素新材料原子组合排序”的化学题开玩笑说也许会考到,那年的化学考试中真的出现了,完全一模一样,真是奇迹!
       如今,每年高考那几天,我总爱在网上找到那些题,静静的观看,尽管没一题会解答了,但似曾相识的白纸黑题早已刀一般刻在脑中,不禁的想起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高考那些事

高考那些事

        我们来自农村,背着一个大木箱来到城里的二中读高中,在处处惊疑中长大成熟。农村的孩子有着比城里孩子更多的艰辛,住在几十个学生的大宿舍里,不时的被城里孩子欺负一下。高三的一个冬天,仅有的二双回力运动鞋丢了一双,另一双洗净晾晒未干,无奈之下,只得趁早操时不出操,爬上铺上将灯泡塞进半干半湿的鞋里,借着昏暗灯泡的些许热量来烘干鞋子。即便如此,一时半会鞋子也是难干。只得半干半湿将就穿了上课去。几节课下来,脚上散发的热量也就干了鞋。
      记得住宿时的一件趣事:宿舍旁边没有厕所,同学要跑很远去方便,半夜内急时总免不了随地小便,我们住宿的宿舍不仅房子破旧,而且还不时传来阵阵尿骚味。后来学校就在宿舍路边的半山坡上临时搭个小棚子,内放一大尿桶,如此一来,宿舍周围尿骚味小了不少,只是苦了我们寄宿的同学,因为那倒尿桶的光荣任务只能由我们每天轮流完成了。每天早晨出操时分就由两名同学扛着这大尿桶去倒,回想起同学扛尿桶掩鼻的无奈状,不禁捧腹。幸好没多久就建了厕所,这光荣任务还没轮到我上阵便寿归正寑了。每每和同窗忆起此事,总感慨岁月不在,记忆常新。
       高三的生活虽紧张却也有趣,吃饭的餐具其实就一大盆子加一汤匙,集中放在教室最后一排的抽屉里。上午最后一节课的下课铃一响,大家像一群饥饿的老虎,拿了盆具飞一般冲进食堂吃饭。二中操场北侧有个学校的养猪场,每年都会给学生发一次肉票加餐,我们总有办法多弄那么一二张肉票。肉多了,大家只捡瘦的,弃了肥肉边角料,每次加餐完,满桌的肥肉堆成小山,这是给我最深的没有酒海的“肉山”印象。
       学校和地区医院比邻,晚饭后我最常去的就是医院的楼顶,穿过几道围墙,带上需要大量背诵记忆的政治、英语书,在还散发着炎夏余热的楼顶上,医院高大的白桦树散发出阵阵清香,踩着楼顶隔热层念念有词,硬是把那些枯燥无味的英文单词和政治

内容刻入大脑中,也许天生鲁钝,那些字母只能凭着一味的死记硬背记下来。直到现在,那些个英语单词还大多铭记于心。如今,经过医院,总情不自禁的抬头望那已更加陈旧的屋顶,依然覚得亲切。
       走进高考的考场,未来好像就从自己的笔端缓缓流出……,好像在挣足通向未来航班的车票钱,也许承受太大压力的缘故,那火烧般的三天,我没有一晚是睡着的,似乎都在半梦半醒之间。 进考场前我怯怯地问一个熟识同学可否睡的踏实?原想逮一个也睡不着的给自己压压惊,没想到他答好睡着呢,于是我在心虚中进了考场,就这么糊里糊涂的考了。
        岁月从身边悄悄逝去,难以忘却那年语文作文素材中那踢墨水瓶的小伙,难以忘却数学最后的椭圆解析几何,难以忘却那年难度很高的政治题,更难以忘却那碳原子化学选择题,也许没那二分,我将与大学失之交臂。
       挥挥手,告别的只是我们的高考,却又怎能忘得了我们的高中生活呢!                                      责任编辑:谢如松

情系母校

情系母校

        报告会在校长致欢迎词中拉开序幕,校长首先代表仁和小学师生热烈欢迎杨志国书记在百忙之中抽空参加报告会,衷心感谢谢巧闽博士心系母校,在回国探亲之际回母校与师生交流,分享学习心得。

高考状元谢巧闽回母校仁和小学

文/图林锦坤

       2018年8月14日上午9点,2006年福建省高考理科状元谢巧闽博士,回到母校仁和小学,与师生亲切交谈,为母校学生举办了一场
读书报告会。    
      参加本次报告会的有仁和村新任书记杨志国、仁和小学领导和老师以及一百多名来自各年级的学生代表。

      谢巧闽博士讲述了自己小学、初中、高中、清华大学、美国留学的学习经历,回忆了在龙岩一中求学的时候,发现城市学生多才多艺,见多识广,农村孩子却知之甚少,有很大差距,深感自己只有勤奋学习才能缩小距离。
        她介绍了自己取得好成绩的原因,是得益于会吃苦、有韧性和奋发向上的品格,这种品格来源于父母的言传身教,读小学、初中时经常帮父母做家务,下地干农活,一心想为父母分忧,在劳动中炼就了吃苦耐劳的品格。
       谢巧闽博士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学生相信自己的能力,珍惜现在良好的学习条件。不管自己的处境如何,只要努力都有可能改变自己。

情系母校

情系母校

        谢巧闽博士介绍了美国孩子们善问的特点,鼓励孩子们好学深思,大胆发问。
        她用美国孩子喜欢博物馆、图书馆来激励孩子们多读书。
       要求孩子们从现在开始做好:
1、自觉、自律;
2、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3、不要眼高手低,要注意细小的积累,每天积累一点点,时间久了收获就多了,成绩自然就提高了。
4、把最简单的事做好。

      她说买一件东西16元,顾客拿一张20元和一张1元给老板,问同学们,老板找几元,学生异口同声说,一张5元。她说,在美国,老板是先将1元还给顾客,然后再拿4张1元的找顾客,同学们都笑了,笑声中带着一种中国人真聪明的自豪感。
       一个多小时的报告会,同学们体会到了:宝剑锋要从磨砺出,梅花香需自苦寒来。
        

       谢巧闽还告诉孩子们,要心怀感恩之心,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
       她还用买一件东西找钱的事鼓励孩子们要有自信,相信中国的孩子很聪明。

        会后同学们赞叹谢巧闽真了不起,纷纷表示要向她学习,争取优异成绩,不辜负父母、老师的期望。
       报告会结束,校长邀请谢巧闽经常回母校,为孩子们介绍学习方法,交流学习心得,展望未来,放眼世界,激励孩子们勤奋学习。

责任编辑:谢如松

情系母校

情系母校

完全是享受!到了一中,住在父亲单位,吃食堂,不用自己动手,清晨六点便可早读,七点骑车出发,二十分钟从曹溪赶到一中,一年四季,风雨无阻,确保读书时间不受挤压。因为早起,读书时间有保障,因此文科成绩一直不错。如今工作近三十年,早起的习惯依然保持,早晨依然是我工作最高效的时段!
二是动静分明,预习、听课、复习、作业、考试专心致志,潜心读书,不受影响;体育锻炼,全力以赴,让身体保持良好状态,确保学习高效有趣。
三是目标明确,抵制诱惑。考上一中,是我小学就在脑海铭记的梦想,五年级差几分没考上,初中三年成功欲望变得更加强烈,读书更加刻苦!但热血青年“哪个少男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初二班主任邱老师对我与女生交往非常担心,几次找我谈心。我感到有点好笑,与一中梦相比,这些诱惑都是不值一提的!更不用说香港录像片了,这些干扰只是读书长河中的几朵浪花罢了,驻足看看,我就不停赶路了。相反,高中目标模糊,高

适中中学,养我好习惯

谢活亮

      1988年6月,我在适中中学参加中考,顺利考上龙岩一中,应届生中就考两个,很幸运!当时一中高一和二中一样,就招六个班,共275名高一新生,中考竞争剧烈程度可想而知。但是,直到拿到录取通知书,父母才知道我考上龙岩一中,下学期就要到城里上学了。一方面是子女多,父母忙碌;二是自己读书自觉自律,父母不操心。
    在适中中学读书期间,我养成了终身受益的几个良好习惯,一是早起,享受清晨的宁静与清醒。每天早晨五点半起床,漆黑的土楼,最早亮光的是我家,洗漱十分钟,煮好全家人的饭菜,吃饭十分钟,我就一个人骑车或走路到学校,六点钟便可在教室读书!此时刚好寄宿生全都去操场锻炼,在食堂就餐,偌大教室,大声朗读,背诵名篇,强记英语,感觉世界为我而造,读书不但不辛苦,

情系母校

情系母校

招填报志愿就出现了问题——1991年高考成绩虽然不理想,没上重点本科线,但好歹分数也在普通本科之上,我填报时,从华东政法学院到集美财专再到龙岩师专,所有院校和专业都在“不服从调剂”栏上打“√”,最终录取结果就是“本科”降至“省专”再降到“地专”,以文科第一名的资格进入龙岩师专。早知如此,我保送华东师大、福建师大机会多多!如果命中注定一定要当老师,考前(当时规定是高考前报志愿)直接报师大,也省去工作后再大费周折“专升本”啊!
      现在指导学生填报高招志愿,我第一任务就是弄清学生的梦想是什么,职业规划路线图怎么样。一个人,只有明确自己想要什么,想过什么样的生活,面对花花世界,面对林林总总的高校名称,才不至于犯迷糊,不知所措,随其波逐其流!
      四是持之以恒,坚守阵地,有梦想,有追求,善坚持,不放弃。人生在世,遇见贵人同时,也有小人在身边,你看不清楚,无法分辨。他拉拢你,干扰你,泼冷水,打击你,让你偏离前进的道路,甚至让你放弃梦想,误入歧路……如果你成功欲望不强烈,意志不坚定,很可能就会着了别人的招。理想坚定,目标明确,就会让你毅力不减,排除干扰,成功登顶。适中读书期间,适逢改革开放,经济腾飞,教师下海屡见不鲜,“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适中中学教育教学质量,也陷入低谷。身边的同学,也鼓动我别读了,开车赚钱去!那时候“脑体倒挂”,“做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操手术刀的不如拿杀猪刀的”……但父母依然要求我们读好书,考大学,找工作,工资低,但稳定,出路出路,出去才有路,不要在适中,当土蛇……

       学生时代,抵得住诱惑,经受住考验,有了定力;成年后,工作中,生活上,就会忠诚担当,少走弯路,少犯错误!
      当下之适中,不更需要一个特立独行、守望自如的自我吗?
      我在适中中学教书15年,从班主任开始,担任年段长、行政,再到龙岩二中高三年段长,从教之路走过了27年,每天累与痛、忙碌与幸福相伴,但这些好习惯,让我受益匪浅,昨天如此,今日依然,明朝不改!
      还喋喋不休,希望子女、学生也从中受益!
      谢谢您,适中中学!                        2020.8.3
              责任编辑:谢如松

适中中学辈出人才

适中中学飞出”金凤凰“并非偶然

谢贤忠

       随着2020年高考成绩的公布,本市又创出许多新高,而作为毕业于农村适中中学初中的学子林梓期同学更是喜获龙岩市高考文科状元,适中人民一时争相传说:适中中学又飞出“金凤凰”。
        细思量,适中中学飞出“金凤凰”并非偶然。为什么这样说呢?1956年毕业于适中中学(原龙岩五中)的谢华安先生200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59年毕业于适中中学的华夏出版社原党委书记林建初先生1962年被北京大学哲学系录取,1959年林振湘、谢幼金分别考入北京地质学说和北京理工学院,谢成木谢剑英考入上海交大,谢荣乾考入上海科技大学,1961年林涌波考上北师大,陈盛昌考入解放军测绘学院,1963年谢文征考入北大,谢石龙考入
北京航空学院,1964年林赐煌考入中国科技大学,1965年谢树南考入清华大学。2003年毕业于适中中学的谢巧闽2006年喜获福建省理科高考状元并被清华大学录取,2008年谢睿明和谢思楠双双被北大录取,2009 年谢景洋被清华大学录取,2010 年谢萍被清华大学录取, 2015年谢倩妮喜获龙岩市中考状元,2016 年谢明澍被北大录取,2019年 谢芷钰被清华录取、 谢宇航被北大录取,2019年谢若莎考取北大硕士研究生,2020年林梓期喜获市文科状元并被北大录取,2020年卢垕泽被北大录取,2020年谢明澍北大毕业并考取北大博士研究生……虽然个别学子并非毕业于适中中学,但是他们的父辈多毕业于适中中学,受适中文化的熏陶,有着适中中学
       

良好的文化底蕴 。
      为什么适中人才辈出呢?
     首先,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教育。2017年林梓期同学初中毕业时,有一私立学校动员他去那一所私校就读,且答应他学费全免,林梓期同学回答: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教育,我初中和小学的老师对我都很厚爱,并且他
们都非常敬业,我相信党和政府,所以我要去龙岩一中就读。
      其次,适中中学长期有一批师德高尚、兢兢业业的教师。比如,就拿现任校长陈振华来说吧,他放弃优厚的沿海城市工作条件,回到自
己的母校适中中学任教。适中中学还有很多教师是全国数学竞赛优秀辅导员,还有许多是龙岩市首批名师,更有不少教师被评为省优秀教师。
      第三,适中镇自古以来就有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就拿林梓期同学所在的象山村来说吧,虽然处于偏远山区,但在解放前就办起了小学,更不用说镇里数百年前就名盛一时的崇文书院、大中书院等。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作为地处偏远的乡镇能取得如此佳绩,是多方面的原因,而其中尊师重教蔚然成风尤为重要……
          责任编辑:林烈

适中中学辈出人才

在育英教育基金会颁奖仪式上的讲话

林威

亲爱的乡亲们,同学们,基金会理事们:
       大家上午好,今日得以相聚,共同见证适中林氏学子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我代表各位学子,对关心和帮助我们的林氏教育基金会,各位领导、企业家、父老乡亲们,表示由衷的感谢!
      各位同学,你们中的有些人刚经历了中考,马上要成为一名高中生;有些人经历了高考,即将成为一名准大学生;又或者经历了考研,即将成为一名研究生,又或者和我一样,经历了攻博考核,马上要进行博士学习,无论你处在哪个阶段,仍需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学习是永无止境的过程,努力是成就未来的优秀品质,自律是获取成功的灵丹妙药。
      6年前,由于高考失利,我仅考上了一所普通大学,在基金会颁奖的那一刻,我沮丧,怀疑自己,甚至对未来失去信心,但是好强的我并没有放弃,而是选择在大学里继续努力;2年前,我以专业第一保送所读专业全国排名第一的哈尔滨工业大学,相比考研的同学,我轻松了不少,当时站在基金会颁奖现场时,我自信了不少;今天,我第三次来到林氏基金会颁奖现场,此时的我是一名准博士,对未来充满信心。所以,少年们,把眼光放长远,向前看,努力的人运气不会太差。同样的,如若现在你已取得一定成就,不骄傲不松懈也是最基本的道德品质。

       经常有同学或者家长问我,孩子成绩不好应该怎么办,我往往都告诉他们要学会自律。什么是自律呢?就是能自己管住自己,自己命令自己,自己安排自己,并且坚决完成。谁又能想到,一年半前的我有210斤,而现在的我只有136斤,减肥成功就是自律的表现。

考博生涯

考博生涯

新罗区区委常委邱笑玲为林威发奖

考博生涯

清华北大学子

       同学们,你们中的大多数人即将前往一个新的城市,新的环境去求学,会接触全国各地的人,切记,一山更比一山高,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放低姿态,渐渐接受。保持自己所拥有的优良品质,不卑不亢,积极进取,不辜负父母的恩情,基金会的支持,同时,大学更加自由,学校内不同的社团文化,文体活动,校外的繁华街区、灯红酒绿等等,往往会让人有所迷失,记住要管好自己,不被坏风气所带跑,并且多留心眼,不被坏人所坑害,遇到困难,懂得找老师、同学帮忙。大学中,学习是重要的,但不是根本,大学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综合素质高的社会能人,我建议在场即将进入大学生活的同学们,一定要懂得培养自己的兴趣,发挥自己的长处,在
学习之余能在其他方面有所造诣。大学相比高中而言,有丰厚的奖学金,如果你学习好,综合素质高,每年能拿学业奖学金、企业奖学金甚至国家奖学金,一年上万是没问题的,这不但能减轻家里的负担,也能提高你的生活质量。辉煌都是过去的,未来才是自己的,戒骄戒躁,勇于开拓,积极交友,了解全国各地不同地方同学所带来的文化,感受差异,学会包容,保持激情,敢于挑战。
       最后,希望我们能共同珍惜接下来的学习时光,无论高中、本科还是硕士、博士,我们都在为了自己向往的美好未来、建设强大的祖国而不断奋斗,无论身处何地,都不要忘记我们是自豪的适中人。
      谢谢大家!                           2020年8月29日
         责任编辑:谢如松

清华北大学子

清华北大学子

青春奔流向前 努力拥抱明天

                                         文/谢芷钰
         谢芷钰:女,适中镇洋东村人,2019年毕业于厦门一中,获得当年高考厦门市理科状元,目前在清华大学计算机专业就读。2020年获得清华大学新生奖学金和福建省福光基金会福光奖学金以及谷歌2020 Women Techmakers奖学金等。

        清华校园虽然学业忙碌,但我们在体育、文艺、社团、志愿者等各方面都有兴趣爱好,都能得到提高。清华礼堂庄严唯美、紫荆操场川流不息、清芬食堂好吃美味。清华大学对体育教育有着超乎寻常的重视,有“马约翰圈”马拉松和“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体育精神,无体育不清华。这是一所有梦想的大学,只要我们去攀登,只要我们肯努力,就能拥抱更多可能。
        回首高中三年,回头看看走来的路,是感慨,是欣慰,更是无法言说的感恩。亲人、老师、学校、同学都给了我很多帮助和鼓励。我们的青春奔流向前,付出努力,才能微笑拥抱美好的明天,故乡的学弟学妹们,我在清华等你来。
             责任编辑:林烈

       蓝天白云,美丽乡村。关于故乡的回忆,总是淳朴而温馨。故乡亲人的关爱,故乡美食的清香、故乡美丽的景色总是萦绕心头。尝过空壳饼、八宝饭、适中焖肉的美味;也听爷爷奶奶说起过“盂兰盆盛会”等民间民俗文化活动的热闹,惊叹于故乡土楼建筑的独特,深深为自己的故乡而自豪。龙岩新罗适中,历史悠久,    人文荟萃,素称文化之乡,以遐迩闻名的方形土楼而著称。适中土楼群数量很多,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是中国古民居建筑的绚丽瑰宝。适中一直以
来都是崇文重教的地方,有文明塔、魁楼、崇文书院。故乡对教育事业非常重视,教育基金会持续表彰奖励优秀学子。
    通过拼搏与努力,我到了清华大学。作为清华大学2019级“九字班”成员,入学第一份礼物就是清华大学校长赠送给新生的《万古江河》这本书,这是一本视野开阔、见解独到的中国历史文化力作。读到的不止是灿烂的历史,更是宏大而融汇的思想境界。水木湛清华,荷塘润书香,清华园是个读书的好地方。我已在美丽的清华园开启新的人生旅程。

清华北大学子

清华北大学子

用奋斗铺就的亮丽底色

     卢垕泽:男,适中镇仁和村人,毕业于龙岩一中,2020年以高考 总分683通过强基计划被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录取。

       我的高中三年已匆匆走过。回首三年,有快意也有失落,有顺风顺水也难免磕磕绊绊。心中的万千感慨汇聚一句话:不畏过往,不问将来,你只管奋斗,一切都会有答案。
     今天,我有幸进入北京大学学习,这是多方因素的叠加效应。家人的陪伴与鼓励、乡亲的关心与支持、老师同学的倾心相助,以及个人的奋斗拼搏,都是叩开理想学府大门的一块块敲门砖。其中,“个人奋斗”是这学习路上的一个可自我主宰的最关键变量。
      事实上,高考并没有许多人想象的那么轰轰烈烈。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只不过是人生中无数考试中一场相对特殊的考试而已,虽然充满不确定性,但只要你坚定信念,勇于拼搏,一切都是充满可能性的。同时,高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未来的人生走向,值得并且需要我们用高中三年去全力准备。如何在这三年的征途上不留遗憾,我以为,选择奋斗是题中应有之义。诚如习总书记而言,“青春因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青春离不开奋斗。更进一步说,小至个人学业,大至家国富强,社会上哪一件事不需要奋斗?学子们又有何理由不去奋斗?
     然而,正所谓“知易行难”,许多同学知道需要奋斗,但可能迟迟未付出行动;或者,因为身边的种种诱惑而终止努力;或亦是,因为暂时看不到成绩的进步而放弃坚持,这些,都实在可惜。事实上,大家都知道,每个人的人生所走的每一步,都是算

       乡关家国故园,山川河流稻香。适中,我们的家乡,民风淳朴、人们真诚,是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好地方。古有谢若潮太史,今有谢华安院士,谢剑英博士生导师等等精英骄子,前辈们向我们展示了他们担当爱国,情系家乡的深厚家国情怀,新时代的我们,怎能不被动容?作为适中学子的一员,我希冀能有更多的学子能够选择奋斗、相信奋斗、依靠奋斗,叩开自己理想学府的大门!

数的,我们为高考留下的汗水,每一滴都不会白流。但凡参加过高考的人,也许都深有体会———在漫漫人生路上,回眸当年的高考,一定会有人庆幸,感谢当年努力的自己;也一定也会有人感叹,如果我当年再努力一把就好了。所以,不论你此刻是信心满满,还是低迷茫然,作为心怀梦想的青年,请无论如何继续向前,不畏前途艰难险阻,只顾风雨兼程努力追求,去一步步实现自己心中理想。

       春秋有序人民不亏时彦,宇宙无极伟业尚待后贤。“此刻迟疑,只能做梦;此刻学习,才能圆梦。”适中的学子们,行动起来吧!用奋斗铺就青春的亮丽底色,让青春在拼搏中绽放,让我们携手共进续写适中华章!

责任编辑:谢如松

  文/卢垕泽

清华北大学子

清华北大学子

选拔考试前

林梓期

        红龙中学校园内。
       八月初的天总是亮得那么早,天边的星辰尚未来得及隐去身形,金色的阳光便跃动起来,刺破了流动的早云,映出一池灿金的晖芒。幽静的校道旁,草色青翠欲滴,绿的让人心疼,朝露未晞,将日光折射得五彩斑斓,如梦如幻,以至于模糊了那串由远及近的脚步声。
      “曲径通幽处,校园花木深。这就是我们奋斗了三年闯进来的一中吗?”昕埼陶醉地吸了一口气,脸上掩不住地欣喜,他转过身来,看向身后的潇影、唐茗、邢晔和杭雩四人,“你们是不是也开始期待早点开学了呢?”
       “哎呦,这么迫不及待要开学啊?”杭雩的双眼眯成了一条缝,原本精瘦的身影顿时充满了“贱贱”的气息,“等真的开学了,怕第
一个想放假的人就是你!”
      “就是,你肚子里有几条蛔虫我会不清楚?”潇影这句带着几分兄长威严的玩笑,让昕埼硬生生地把要“回敬”杭雩的话吞回了肚子里,“要真想早点开学,待会实验班选拔考试就争气点,进了实验班,过两天就得开始上课,到时候你可偷着乐吧!”
      “这几个家伙,又把话题聊偏了!”邢晔翻了个白眼,她转过头,向唐茗投去询问的目光,“哎,唐茗,话说这次考试你准备得怎样?”
      “唉,能怎样呢?要从中考全区前200名的强者里挑22个,这不是选神仙么?反正我是中考以后就没碰过书了,佛系应考。”唐茗微笑着叹了口气,漫不经心地应着。

“哟,看不出来,你什么时候这么自信了?”邢晔疑惑地盯着昕埼的脸,双眼迸出锋锐的光芒,仿佛要将昕埼看透一般,“你该不会是备考太认真,犯魔怔了吧?”
      昕埼笑而不语,他眨了眨眼,把视线从教学楼雪白的墙体上挪开。八月的太阳升得很快,不觉已是日上三竿,灿烂的阳光映在雪白的墙上,反射着有些刺目却又极其迷人的光。昕埼揉了揉有些酸痛的眼睛:“话说我们
是不是该再温习一下?毕竟是一次群贤毕至的对决啊!”
众人如梦初醒,纷纷从书包里抽出复习资料。日光悄悄地挪移着,手表上的秒针不紧不慢地追赶着时间。很快,指针走到了这个众人期待已久的时刻。
      洪亮的广播声在众人的耳边响起,传遍了整个校园――“考生进入考场!” ………… 
           本文节选自《流光》,标题为梓期自己另拟
            责任编辑:林烈

昕埼无奈地笑了笑:“你就别再谦虚了吧!谁不知道你有多努力?我们几个里,真要说没把握的话,咱俩最该靠边站。最终的考核,中考成绩按40%的权重参考。我们都在前二三十名内。更何况今天考的又都是理科,身为咱们学校理科女王,你应该是最有可能的。”他顿了顿,接着说了下去:“平心而论,只要正常发挥,我们是没太大问题的。”

谢志杰摄影作品选

柳溪河,南墩溪,长塔溪,三河交汇处,
也是适中蓝田、洋东、中心、中溪、保丰到仁和的总水口

谢志杰

配诗:谢丽琼

致敬奋斗的时光

王巧凤

适中中学备战中考

适中中学备战中考

      王巧凤,女,2017.9就读适中中学,2020.8顺利考入龙岩一中,其中语文取得137.5的成绩。性格内向,沉稳从容,脚踏实地,善于思考,相信天道酬勤,喜欢享受独自一人且干净又温暖的时光。在参加福建语文学会组织的“2019年中考作文《最好的作品》在线竞写”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暖黄的月光照破了墨色的天际,翕然泻至桌台。此时正值立秋,凉风至,寒蝉鸣,不觉间中考已离我们远去。独坐屋内,眼前高高堆叠的中考习题,我久久凝视,中考期间那段奋斗的时光悄然浮现眼前。
      考前誓师——奋斗时光的起点。时间的滚轮推着我们不断向前,2020年初的疫情肆虐,我们的复习计划被全盘打乱,复习时间也大大缩减,俨然给原本紧张不安的我们增添了又一大挑战和考验。这日,2020年5月8日,距中考仅剩70天,阴云密布的灰暗天空笼罩着整个操场,初三全体师生汇集于此,纵横排列的队伍整齐有致,老师和学生手腕上系着印有“决胜中考”的红丝带,面部佩戴浅蓝色的口罩,放眼望去,甚是壮观。这点点的一小抹红色,流露出的饱满的活力早已打破了阴云下的压抑,会场转而有了欢乐但不失严肃庄重的气氛,初三学子的激情也由此高涨起来。转而初三学生代表上台,带领全体初三学子举起右拳进行中考宣誓,“我将珍惜点滴时间,用拼搏唤醒理想,凭奋斗铸造辉煌,全力以赴,惊艳2020年中考!”一阵阵铿锵有力的誓言似乎欲将山河震碎,惊飞了古老榕树上栖息的鸟群。拉近镜头细观每位初三学子的神色,只见每一位都目光坚定,面容严肃,坚毅沉稳,俨然有着猛虎出山,破釜沉舟的惊人气概。会场最后,初三学子们在各自班级的标语横幅上签字写寄语,那洋洋洒洒的文字,显示出初三学子们必胜中考的坚定决心和顽强力量!

适中中学备战中考

适中中学备战中考

 阶段的种种困难与挑战,都使得初三学子们“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培养了他们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提高了他们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有利于更好地面对未来的磨难和挑战。由此便不言而喻,备考阶段记录着初三学子们奋斗时光的全过程,成为他们奋斗时光的中站。
       进入考场——奋斗时光的见证。2020年7月18日,初三学子们的人生第一次大考,2020年中考正式降临。这一天,阳光充沛,天空呈淡蓝色,云朵静得仿佛被凝固,一丝丝的,清风自耳边轻轻拂过,给人带来的些许平和未能冲散初三学子们考前的紧张。校门口,一抹红,格外亮眼。抬头细观,原来是初三各班的班主任,共8人,一齐穿着统一的寓意喜庆顺利的红色短袖,每个人的短袖背后都印着一个大大的黑体字,8人依次排序便可见“考得全会,蒙得全对”的字样,班主任们早早地便在校门口站成两队,迎接学生进入考点,他们
身着红衣,为初三学子们带去最后的期许与祝福。学生们完成体温检测正常后便陆续进入考场。考场外,初三学子们都虔诚地为各自加油打气,振奋精神,坚定自信,缓解紧张心情。“叮咚——”“考试结束,请所有考生立即停笔……”不觉间两天半匆匆而过,2020年中考正式结束。
       进入考场的那一刻,初三学子们或多或少会心怀紧张感,但当最后一科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怅然若失感便会猛然袭来,心情转而又会变为欣慰与满足。由此便不言而喻,进入考场标志着初三学子们的三年学习成果的测验,成为他们奋斗时光的见证。
       繁华凋谢,小荷露尖,开往夏天的列车已经出发,满载着汗水与希望,承载着一段又一段初三学子们的奋斗时光,替换掉所有烦恼与忧愁,缓缓驶向充满光明与美好的远方。
       致敬,2020年初三学子们中考期间那段奋斗时光!
                     责任编辑:林烈

考前誓师振奋了初三学子们顽强拼搏的精神,给予他们莫大的勇气和更加坚定的力量以不断向前,不断向前。由此便不言而喻,考前誓师拉开了初三学子们奋斗时光的序幕,成为他们奋斗时光的起点。
       备考阶段——奋斗时光的中站。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木槿荣。教室里,墙壁上贴满了班主任精心为初三学子们准备的励志标语,无时无刻不鼓舞着学生们,警醒他们不到最后一刻绝不能轻易懈怠。课堂上,每位科任老师都精神饱满,激情四射地认真授课,悉心关注每位学生,耐心为学生答疑解惑,倾尽所有,为的是让初三学子们能掌握更多的知识,了解更多的题型,从而做到充分复习,让学生们从容应考,金榜题名!头顶生涩转动的风扇,空气中满溢紧张不安的味道,各科试卷狂轰滥炸地分发,卷子一套接着一套,在刷题这条没有尽头的道路上似乎能让
人一去不复返,时间越来越紧张,随之而来的便是课余时间被缩短,走廊上悠闲漫步的身影寥寥无几,少之又少,映入眼帘的只有同学们的埋头做题和讨论问题的背影,琅琅书声掩盖了课余的说笑,这些便是初三学子的学习标配。深沉的夜幕,亮至深夜的台灯,满身疲惫,却还得苦苦强睁着遍布血丝的双眼思考着令人费解的数学物理题,稍稍走神,一个数字算错,整道题就如多米诺骨牌,全盘皆输,最后落得个“地崩山摧壮士死”的惨境,我们也常常会因为没有思路而无奈地对着虚张声势的题目“丢盔卸甲,举手投降”。政治历史,语文古诗,英语单词,一遍又一遍,循环背诵,时常让人不得不“重振旗鼓,卷土重来”,每天怀着一颗只因成绩而产生波动的麻木的心。我们把每一个难熬的夜都酿成了伏尔加,苦涩入喉。面对极大的挑战,想过放弃,想过痛哭,想过一蹶不振,想过备考
   

适中中学备战中考

适中中学备战中考

致青春·盛夏

谢佳倩

       傍晚的风很轻,街头的笑声很多,我握着饮料慢悠悠地走,把烦恼暂时放下。
      落日溺在了云层里,我溺在了迟暮的霞光中,千万种温柔皆不及这一刻的落日,晚霞与恰好吹来的晚风,在风过耳畔的温柔中,这个盛夏所有的美好涌上心头。
         午间•教室•阳光
       窗外蝉不知疲惫地歌唱着自己的生命,阳光下大榕树落下了大大小小的色的阳光就这样透过昏黄窗帘的缝隙,瞬间照亮了
我的光线,照亮了书桌上的白色纸张,忽的满腹的欢喜涌上来,像是大片大光圈。教室里,困意笼罩线下,许多人早已进入了梦乡。我正勉强撑着沉重的眼皮,在这时,一缕金着周围的空气,夹杂着午间慵懒的气息,昏暗的光片的花苞在你的面前拥挤着炸开,美的煞人,像是抛万般可爱给你。我抬起头,同学们静静趴下的身影,几声稀稀疏疏的沙沙写字声,让人觉得安稳与温馨,就这样被推向了一个极其美好的世界。

                傍晚•操场•霞光
       风很轻,操场一角的草地上是三三两两的我们,我持着写满历史知识点的复习书,心里是希望,与遥不可及的但美好至极的梦想。我抬头,看太阳跃入了山间,殷红的霞光晕染了云彩,那光带好似少女的裙边,霞光直直的晕在了身旁你们如花的笑靥中。青春的花样年华,将那温柔的霞光,在你们嘴角扬起的45度弧度中,化成了最温暖的力量,美得让人动心。
         
        夏夜•水泥地•路灯
        弦月西落,流萤四起,有风吹过,大榕树沙沙的响。路灯下,我和好友持着圈划过重点的政治提纲,空旷的水泥地荡漾着两人不齐的背诵声,与不远处的蝉声夹杂着。路灯照亮了手中的书,照亮了一行行花花绿绿的用彩笔涂上了色彩的文字,照亮了两个少年的双眸和她们坚定的梦,这个夏夜有少年的梦的装饰变的无限美好。
       

        谢佳倩:女,毕业于适中中学。一直以来践行着父母给的自由,平等理念,造就了开朗自信的性格。曾获得中考在线微作文《充电》竞写二等奖。喜欢阅读和思考,喜欢结果之前美好无憾的过程,也喜欢从文章的人物身上找到自己的共鸣和燃点,以此来坚定信念,奋斗不止,勇敢追梦。2020如愿考入龙岩一中,未来的日子依然坚定地相信满怀希望定能所向披靡。

适中中学备战中考

适中中学备战中考

        青春•努力•无悔
       我努力了吗?我想窗外的树知道答案,它看得见我天未拂晓奋斗的身影,它看得见我深夜里的含泪奔跑。我想风知道答案,教室里,风从昏黄窗帘的缝隙里偷偷溜进,它拂过发丝,拂过脸颊,拂过衣襟,它经过时,一定看到了绞尽脑汁解题的我额上的汗珠。阡陌上,黄昏的风,温温的,它透过疲惫的我,它知道。我想我的书桌也知道,它看得见课上我书里密密麻麻,尽管歪七扭八,并不好看的笔记。我想我心里也清清楚楚地明白。这个盛夏因为我的努力,有了属于这个夏天的无悔的,淋漓的美好。
       这个盛夏,注定让我难以忘怀。
      午间的教室,阳光洒了一地,温馨的气息像是快充溢。傍晚的操场,霞光万丈,少年充满希望的笑靥温暖了岁月。夏夜的水泥地,路灯照亮了两个少年的梦。正值青春,骄阳正好,淋漓尽致的努力让整个盛夏没有了遗憾。
      在街头嘈杂的笑语中,整个盛夏的美好涌上了心头,像是夏天里冰镇的橘子汽水。
     考场里,坐在窗边的少年正怀揣着她美好的梦,奋笔疾书,此时,一缕光,不偏不倚,落在她的脸上,       也许,这就是青春吧。
     风过林梢,骄阳正好,此时我正当少年……
         责任编辑:林烈

适中中学备战中考

适中中学备战中考

当钟声敲响

罗佳月

        罗佳月,女,毕业于适中中学。性情慢热,宽厚待人,精益求精。坚信“好高骛远的一无所得,埋头苦干的获得知识”,喜欢观察身边细微事物,善于从中得出有益的道理。历初中三年,性格愈加开朗乐观,能够多方位思考、沉着冷静面对现实。曾在新罗区山水征文比赛中获得一等奖。2020.8如愿考入龙岩一中。

       点点墨迹,静静地、悄悄地,浸染整片天空,驱走盛夏光热,携来阵阵凉风。
        趁此,驻窗,赏凉。蝉鸣隐约,却又热烈,在盛夏的黑夜里肆意舞蹈。这种平常却难忘的声响,像极了中考那三日里的钟声……
       于记忆深处苦苦摸索着——
        如常的清晨鸟语,仅背着几本复习资料,心中却无比沉重。“不要太紧张,相信自己,你可以的!”一遍又一遍,喃喃自语着。途经的人,或手捧资料临时记忆,或沉着冷静步履匆匆,抑或轻松欢笑嬉戏玩乐……一道鲜红的风景,霎时映入眼帘。“考的全会,会的全对”各班班主任纷纷站在校门口,着红衣,展黑字,俨然是条振奋人心的横幅。“加油哦,别紧张!”面对老师的鼓励,微笑着,握紧拳,转过身。大半的紧张,于此刻皆化为信心,从身后、由心底缓缓升起。

       坐在备考教室里,小心翼翼地揣着快速跳动的心,一页又一页地浏览复习资料。眼角不时瞄向悬挂一边的时钟,看着秒针滴答滴答地走,体会着心脏扑通扑通地跳。一场考前的煎熬快要过去,随着同伴的“三、二、一”,“当!当!当!”钟声如期敲响,紧紧地揪着人心。顿时,教室里沸腾一片,同学们收拾出发,耳边还传来老师细细的叮嘱与殷殷的期盼。忍着激动,急忙上前与老师拥抱、握手,以祈求一份好兆头,“一定可以的,加油!”
       人群由密集变至稀疏。考场内坐着淡定从容的考生,场外亦不乏手捧资料的同学。待所有考生入席,距离开考还有一段时间。场上,唯有电扇呼呼转动的声响与窗外苦楝树枝头上鸟雀的啼唱,天边还浮动着淡淡的云彩。谨遵老师叮嘱,手里展开考试用具,为自己腾出一张任己发挥的桌面;心中暗自安慰,慢慢吸气,缓缓呼气,望向仿佛存在着我的信仰般的苦楝树。视线再度停留在时钟上,秒针一点一点地转动,不自觉地,握紧了还未出鞘的笔。待试卷

适中中学备战中考

适中中学备战中考

终于发下,考生信息填涂完整,快速阅卷。“当!当!当!考生开始作答。”忽来的钟声,将阅卷的考生们“惊醒”,引得一番骚动。迅速地,拿起笔,在洁白的答题卡上留下一道道印记,画下一笔笔符号。唰唰的写字声响中,笔轻点、快出,继而墨迹蔓延,深深地渗透在纸缝中。
       绵薄的云彩,灿烂的金光,恍若太阳的薄纱,轻而盈,随风摇曳。
       日渐高升的太阳,未做完的题量,紧张的思绪,促使我在最后的关头时刻关注着分秒的变化。右手,难以抑制地颤抖,跟随着慌乱而混沌的大脑,与时间拼搏到底,与自我斗智斗勇,直到秒针走到最后一刻,直到紧揪人心的钟声再度敲响。停笔,收卷。静坐着,望向窗外,苦楝树在光的照拂下愈加耀眼。不管成与败,都不应当在此刻深深思虑。
……
        最后的钟声,在中考的最后一刻响起。在所剩不多的时间里细细聆听,沧桑的钟,浑厚的音,透过我的耳膜,直击心灵深处,感受到的是前所未有的紧张。高度集中的疲惫,未知成绩的焦虑,即将告别的不舍,是紧张,也是五味杂陈。
        此刻,校园的钟声不再回响,中考也已结束。
人群散去,只剩幢幢空楼,只余苦楝树留原地孤独地守望。暂时的空乏与伤悲难免,但往事的记忆犹存,我心仍向往着未来与远方。
       当钟声敲响时,请记得心怀热忱,温存这三年,充实下一个三年。
                  责任编辑:林烈

成人礼寄语

林天平

家教家风

家教家风

而立之年,适逢千禧,谨从父命,喜结连理。
三年备孕,不敢懈怠,查经问典,孕育新生。十月怀胎,饱尝艰辛,衣食住行,谨小慎微。
除夕之夜,呱呱坠地,鞭炮齐鸣,祥瑞相迎。嗷嗷待哺,彻夜难眠,忧寒畏饥,寸步不离。元旦之日,寒风刺骨,叔姑同行,驱车至岩。忘却劳顿,抱侄胸前,亲情何足贵?念此不可忘。
弥月志庆,亲朋济济,祝福满满,当思感激。感冒发烧,时有发生,扎针吊瓶,痛彻心扉。掌上明珠,精心呵护,七旬外公,视同珍宝。置于裁板,老幼对视,世纪轮回,  尽享天伦。         

咿呀学语,为人父母,装疯卖傻,尽心尽力。稚气十足,是非不分,好歹全学,笑话连连。脱稚启蒙,故事两则,每晚必备,善罢甘休。方言俚语,忍俊不禁,闻过辄记,初显聪慧。电视成迷,闻声雀跃,目不转睛,如痴如醉。无奈之下,但传暗语,机关常设,收效甚微。

幼小年纪,出语惊人,“然而”一词,不知何来。常忆攀高,更换灯泡,神来一句,“爸爸小心”。幼女心思,谁能读懂?临近脱稚,忧心忡忡,央求找人,不愿复读。天遂人愿,幸得名师,教导有方,成绩优异。一心向学,严于律己,积极进取,不劳父母。人无完人,偶有失蹄,一日七哭,终成笑柄。 

贪婪自私,人之常情,半块蛋糕惹纷争,
一腔怒火镇邪魔。
马要人骑,人要人教,天生乖巧,世间鲜有。爱人如己,常怀感恩,莫记人过,恒思己失。人生旅途,苦乐参半,哭笑相随,难免得失。永不言弃,方得始终,笑着面对,坦然接受。天下父母,深爱子女,爱溺有别,苍天可鉴。母鸡爱子,天性使然,父母爱女,应凭智慧。喜笑怒骂,嘘寒问暖,严慈相济,呕心沥血。回首向来艰辛处,
泪洒红尘无数,
牙关咬紧,咽泪装欢。饮尽人生冷暖,
看淡尘世荣辱。
防人之口,甚于防川,他人口舌,未必全对。了然于胸,精准评判,有过改之,无则加勉。
日渐年长,叛逆暗生,隔代冲突,时有发生。

清明教女,历历在目,
一方艾派,价值几何?女儿前程,重于千金,玩物丧志,概莫能外。凡夫俗子,莫耽于物,甘于寂寞,守住繁华。命理有定,奋斗在我,成败由天, 无怨无悔。
当汝行礼之际,欲让我修书一封,吾诚惶诚恐惧拙嘴笨舌,词不达意,言不由衷,以塞视听。礼成之时,便是担当
之始!为自己,为家国:担负一份责任,撑起一片天空。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尽管付出,莫问结果。春种秋收,天道酬勤,美好年华,奋斗不息。高考在即,你我同心,家人并肩,戮力摘金。誓成猛士,直面沙场,昂首挺胸,阔步前行。以此共勉,愿你幸福安康,金榜题名!
   责任编辑:谢如松

我和“土楼”有个约会

        在闽西连绵起伏的群山之中,有一个号称闽西的南大门的古镇——适中镇,她是我们的故乡,在我们的故乡里星罗棋布地点缀着数百座高大的土楼,她们是我们过去、现在和未来永远的家。
      我们的家:天圆地方,飞檐走壁,青瓦黄墙……近看是一座座坚固的城堡,远看是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大城楼。每一栋大楼都抒写了一个个传奇故事,每一栋大楼都曾经演绎过无数的悲欢离合,每一栋大楼都写满了无数游子魂牵梦系的思念与牵挂……
      我们故乡的土楼曾经是多么辉煌啊!
      她们高大挺拔,
      她们雍容大度,
      她们富丽堂皇,
      她们历史久远,
      她们数量众多,
      她们鸿篇巨制……
      她们是唐韵宋意!
      她们是明清遗落在民间的宫廷古堡!
      …………
        我们有福建省最古老的古楼,我们有福建省土楼中最完善华丽建筑之一的典常楼,我们有福建省现存土楼最高的庆云楼,我们有溪水环绕的天成寨,我们有别致的五凤楼,我们有独一无二的太史第,我们有传奇的绿莎别墅、荆花别墅……
      
    

        故乡的土楼啊,你是生我养我的永远的家,你是我们过去永远的呼唤,你是我们现在永远的见证,你是我们未来永远的思念……
      岁月沧桑,世事难料,举世罕见的适中土楼,我们的家,现状却十分悲惨,荆花别墅已经被焚毁了,绿纱别墅已经人去楼空了,中心店尾楼、山坪头红土楼、大中崩坪楼、蓝田过山楼、北山西兴楼等许多土楼开始倒塌或者即将倒塌,上亲和致楼、墩古耕书楼、保泰庆云楼等许多土楼的主梁都已经断毁或者即将断毁,几乎所有的土楼都面临长年失修的惨痛局面……挽救我们的土楼、挽救我们的家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今天,故乡许多乡贤已经开始出力出资尽最大的努力来修缮我们的家我们的土楼,但这还远远不够,我们要发动更多故乡的人们行动起来,我们还要让一代一代的故乡人一起来保护我们的家我们的土楼!因此本刊第2期决定以“故乡土楼”的主题来征集一切稿件。
      “我和‘土楼’有个约会”,无论你是年老的乡亲,还是年幼的乡亲;无论你是身在异国他乡,还是身在故乡;无论是诗歌散文,还是摄影歌曲……只要你愿意为故乡土楼发言,只要你愿意为故乡土楼发声,我们都竭诚欢迎各位文友向我们投稿!!
      投稿邮箱:szwhjl555@163.com
      截稿日期:2020年12月1日
      咨询电话:13860206821谢如松、13860220018林锦坤、15159595038林烈
      稿件请附作者简介(姓名、性别、工作/学习单位、电话及邮箱等)。
                                                          《适中文萃》电子辑刊
                                                                 2020年9月5日晚

《适中文萃》第2期 关于“故乡土楼”的征稿启事

编后记

        桂树飘香,秋风送爽,本刊今天迎来了创刊号发行的好日子,春华秋实,饮水思源,一路前行实属不易!
       本刊如果没有林建初老师、谢志杰老师等前辈的倡导、鼓励和支持,我们不可能成功!!
       本刊如果没有众多热心作者积极认真地撰稿投稿,我们不可能成功!!
       本刊如果没有筹划组和编委会的努力工作,我们不可能成功!!
       本刊如果没有谢秀杨等热心乡友的无私资助,我们不可能成功!!
      …………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已经开始了我们的征程,我们必将一如既往地努力前行。前方的路还漫长,任重道远,我们的征程离不开来自各界人士热心的支持、鼓励和批评、指正,在此发刊之际,我们由衷感谢众多帮助本刊发行工作的企业和个人!并献上最美好的祝福!!
                                         《适中文萃》电子辑刊编委会
                                                   2020年9月17日

    共收到17400元(壹万柒仟肆佰圆整)

截止2020年9月19日收到捐助款:

谢秀杨 壹万元
林建初 壹仟元  
谢志杰 壹仟元
谢华章 壹仟元 
谢正玉 陆佰元  
陈汉强 伍佰元
谢牧人 伍佰元
林天平 伍佰元  
林锦坤 伍佰元   
   

谢如松 贰佰元
谢一风 贰佰元
谢   晟 贰佰元
谢   昆 贰佰元
陈志强 贰佰元
林   烈 贰佰元
谢春武 贰佰元
谢友忠 贰佰元
谢活亮 贰佰元 

后续捐款芳名将在《适中文萃》第二期刊出

中心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 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授予)
适中镇:福建省历史文化名镇
             (福建省政府授予)

《适中文萃》编辑部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