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新外服员工口袋书2022年12月刊(总第21期)

热点关注

《求是》杂志
 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在党的十九届七中全会 第二次全体
  会议上的讲话》

01

防疫新二十条,极简版重点来了!

06

  关于印发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核酸检测实施办法》
  等4个文件的通知

04

一图看懂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

12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
听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汇报
研究部署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
  解读

05

03

习近平总书记在
陕西延安和河南安阳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02

大国外交

16

18

16

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
第一阶段会议上的讲话(全文)

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书面演讲(全文)

一图读懂 | 划重点!
习近平在G20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17

17

就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提出四点建议!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巴厘岛峰会宣言
(摘要)

学习二十大&《党章》

关于党的二十大,
这份学习资料包请收藏!

27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
的决议

26

《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改对比一览表

28

党的二十大报告这50个要点不容错过

30

30个知识点带你学习党章

29

党的二十大报告100题

31

《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诞生记

29

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
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决定

27

深刻领会二十大党章修正案
重大意义与重要内容 

32

纪法学习

学法时习之 | 这些宪法“关键词”,
                     与你我有关

38

八项规定十周年——
一、锲而不舍 久久为功

41

2022年全国“宪法宣传周”
宣传活动将于12月4日启动

34

专题 | 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43

清单 | 违纪和违法的分类

43

清单 | 党纪处分和政务处分的区别

43

天下之津

《中国共产党天津市
  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决议》

45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市外办主任栾建章接受天津电视台采访

46

中共天津市委关于迅速兴起
学习宣传贯彻落实
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的通知

45

12月1日出版的第23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在党的十九届七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点击阅读文章全文。

01

02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听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汇报研究部署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11月10日召开会议,听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汇报,研究部署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会议指出,当前,新冠病毒仍在持续变异,全球疫情仍处于流行态势,国内新发疫情不断出现。我国是人口大国,脆弱人群数量多,地区发展不平衡,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一些地区的疫情还有一定规模。受病毒变异和冬春季气候因素影响,疫情传播范围和规模有可能进一步扩大,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必须保持战略定力,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会议强调,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定不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坚定不移贯彻“动态清零”总方针,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会议指出,要适应病毒快速传播特点,切实落实“四早”要求,以快制快,避免战线扩大、时间延长。要集中力量打好重点地区疫情歼灭战,采取更为坚决、果断措施攻坚,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决不能等待观望、各行其是。要坚持科学精准防控,提高防疫工作的有效性,准确分析疫情风险,进一步优化调整防控措施,在隔离转运、核酸检测、人员流动、医疗服务、疫苗接种、服务保障企业和校园等疫情防控、滞留人员疏解等方面采取更为精准的举措。要大力推进疫苗、药物研发,提高疫苗、药物有效性和针对性。要在落实各项防疫举措的同时加强分析研判,必要的防疫举措不能放松,既要反对不负责任的态度,又要反对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纠正“层层加码”、“一刀切”等做法。要全力做好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服务保障,切实满足疫情处置期间群众基本生活需求,保障看病就医等基本民生服务,加大对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的关心帮助力度,解决好人民群众实际困难,尽力维护正常生产工作秩序。要做好重点人群疫苗接种等工作,筑牢疫情防控屏障。
会议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充分认识抗疫斗争的复杂性、艰巨性、反复性,强化责任担当,增强斗争本领,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做好思想引导和心理疏导,坚决打赢常态化疫情防控攻坚战。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03

  关于印发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核酸检测实施办法》
  等4个文件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领导小组、指挥部),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各成员单位:
为进一步指导各地各部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有关要求,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制定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核酸检测实施办法》《新冠肺炎疫情风险区划定及管控方案》《新冠肺炎疫情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指南》《新冠肺炎疫情居家健康监测指南》。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各地各部门在执行过程中如有相关建议,请及时反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
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
2022年11月19日

       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2〕104号

04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核酸检测实施办法》

《新冠肺炎疫情风险区划定及管控方案》

《新冠肺炎疫情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指南》

《新冠肺炎疫情居家健康监测指南》

点击标题
阅读原文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
解读

《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

05

防疫新二十条,极简版重点来了!

- 疫情态势 -
当前,
新冠病毒仍在持续变异,
全球疫情仍处于流行态势,
国内新发疫情不断出现。
- 中国国情 - 
我国是人口大国,
脆弱人群数量多,
地区发展不平衡,
医疗资源总量不足,
一些地区的疫情还有一定规模。

- 摘 要 -

时间:11月11日
事件:《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发布
部门: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 

06

- 战略定力 -
受病毒变异和冬春季气候因素影响,
疫情传播范围和规模有可能进一步扩大,
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复杂,
必须保持战略定力,
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 要求 - 
要适应病毒快速传播特点,
以快制快,
采取更为坚决、果断的措施,
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
集中力量打好重点地区疫情歼灭战。
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
充分认识优化调整防控措施不是放松防控,
更不是放开、“躺平”,
而是适应疫情防控新形势和新冠病毒变异的新特点,
坚持既定的防控策略和方针,
进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
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07

- 5个“调整” - 
  密切接触者
“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管理措施
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
  高风险区外溢人员
“7天集中隔离”调整为“7天居家隔离”
  入境人员
“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调整为
“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
注:以上人员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

- 内 容 -

  风险区
由“高、中、低”三类调整为“高、低”两类
最大限度减少管控人员
  结束闭环作业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
“7天集中隔离或7天居家隔离”调整为
“5天居家健康监测”

08

- 1个“不再” - 
及时准确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
- 1个“取消” - 
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
登机前48小时内2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调整为登机前48小时内1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 7个“不得” - 
高风险区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不得随意扩大
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严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确定的范围对风险岗位、重点人员开展核酸检测,不得扩大核酸检测范围。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
入境人员在第一入境点完成隔离后,目的地不得重复隔离
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和急危重症抢救制度,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拒诊,保障居民治疗、用药等需求
各地各校要严格执行国家和教育部门防控措施,坚决落实科学精准防控要求,不得加码管控
发生疫情期间,要全力保障物流通畅,不得擅自要求事关产业链全局和涉及民生保供的重点企业停工停产,落实好“白名单”制度
目的地要增强大局意识,不得拒绝接受滞留人员返回,并按照要求落实好返回人员防控措施,既要避免疫情外溢,也不得加码管控。

09

- 8个“加强” - 
加强医疗资源建设
制定加快推进疫苗接种的方案,加快提高疫苗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特别是老年人群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
加强急救药品和医疗设备的储备
加大“一刀切”、层层加码问题整治力度。各行业主管部门加强对行业系统的督促指导,加大典型案例曝光力度,切实起到震慑作用
加强封控隔离人员服务保障
完善校地协同机制,联防联控加强校园疫情应急处置保障,优先安排校园转运隔离、核酸检测、流调溯源、环境消毒、生活物资保障等工作,提升学校疫情应急处置能力,支持学校以快制快处置疫情
加强对关键岗位、关键工序员工的生活、防疫和轮岗备岗保障,完善第三方外包人员管理办法,严格社会面人员出入管理
发生较多人员滞留的地方,要专门制定疏解方案,出发地与目的地加强信息沟通和协作配合,在有效防止疫情外溢的前提下稳妥安排,交通运输、民航、国铁等单位要积极给予交通运力保障

10

- 1个“严禁” -
地方党委和政府要落实属地责任,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防控政策,严禁随意封校停课、停工停产、未经批准阻断交通、随意采取“静默”管理、随意封控、长时间不解封、随意停诊等各类层层加码行为,加大通报、公开曝光力度,对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依规严肃追责
此外,《通知》提出,加强对优化调整政策的解读,强调继续坚持我国疫情防控总策略总方针,引导全社会充分认识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动态清零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进一步优化防控措施是为了防控更加科学精准,决不能造成放松疫情防控,甚至放开、“躺平”的误读。引导客观认识我国防控政策措施的优化调整是基于病毒变异的特点,既是科学的更是必要的,争取广大群众和基层一线工作人员的理解和支持,筑牢群防群控基础。加强舆情监测,及时回应群众关切。

原文

11

12

13

14

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
第十七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的讲话
(全文)

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
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书面演讲
(全文)

16

就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提出四点建议!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巴厘岛峰会宣言
(摘要)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6

27

28

29

 《中国共产党章程》
   修改对比一览表

30

31

32

2022年全国“宪法宣传周”
宣传活动将于12月4日启动

今年12月4日是第九个国家宪法日,也是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记者29日从全国普法办获悉,2022年全国“宪法宣传周”宣传活动将从12月4日启动,持续至12月10日。
2022年全国“宪法宣传周”宣传活动的主题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全面贯彻实施宪法”。重点宣传内容包括:突出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突出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突出学习宣传宪法,以及突出学习宣传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年的深远历史意义。
活动工作方案要求,要把开展“宪法宣传周”宣传活动作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抓手,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机关、进企事业单位、进城乡社区、进校园、进军营、进各类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进网站。充分发挥村(社区)法律顾问的作用,利用村民学校、市民讲堂、道德讲堂等阵地,安排每个村(社区)法律顾问为所服务的村(社区)至少开展一次宪法宣传。在村(居)委会服务窗口、农家书屋、法律图书角、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等公共场所摆放宪法文本和宪法宣传资料,供群众免费取阅学习等。
活动期间,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将发布第九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名单、第三批全国普法依法治理创新案例、第四批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并在中国普法“一网两微一端”组织开展宪法知识竞答活动;全国各高铁列车和车站将播放宪法宣传片及优秀法治微视频作品。

34

35

36

37

38

39

40

八项规定十周年 
一、锲而不舍 久久为功
以钉钉子精神纠治享乐主义奢靡之风

编者按:
  今年是中央八项规定出台的第十个年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刹住了一些长期没有刹住的歪风,纠治了一些多年未除的顽瘴痼疾。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中央八项规定不是只管五年、十年,而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必须永远吹冲锋号,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一抓到底。即日起,本网推出八项规定十周年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41

      11月27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布2022年10月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汇总情况。当月,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7558起,其中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问题4093起。
  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从党中央制定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从严禁公款送月饼节礼、公款吃喝旅游等具体问题入手,十年如一日,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突破,一个节点一个节点紧盯,取得明显成效。纪检监察机关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扭住不放、精准发力,刹住了一些曾被认为不可能刹住的歪风邪气,攻克了一些曾被认为司空见惯的顽瘴痼疾。八项规定成为改变政治生态和社会面貌的标志性举措,作风建设成为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一张金色名片。
  严肃惩治、高压震慑,是纠治“四风”问题的前提基础。四川省成都市纪委监委加大查处问责力度,特别是对顶风违纪、屡教不改的严查快处。综合运用纪检监察监督、审计监督、统计监督、财会监督、巡察监督等多种监督方式深挖细查,坚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持续释放执纪必严、一严到底的鲜明信号。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们紧盯不放、一抓到底,深入纠治违规收送礼品礼金、违规吃喝等不正之风,共查处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问题1109件1407人,2020年至2022年每年查处均超过200件。”成都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陈洪告诉记者,通过对享乐奢靡问题扭住不放、反复敲打,增长态势得到有效遏制,“从末次违纪行为发生的时间看,2018年至2022年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实践中,各地纪检监察机关紧盯违规吃喝、违规收送礼品礼金、违规发放津补贴等顽瘴痼疾,特别对顶风违纪、屡教不改的严查快处,依规依纪依法严肃惩处。山东省纪委监委紧盯重要节点、关键人群和薄弱环节强化监督执纪,健全常态化明察暗访、查处问责、通报曝光、每月公布查处结果等机制;广西壮族自治区纪委监委部署开展享乐奢靡专项整治行动,把普遍发生、反复出现的问题列入监督清单深化整治,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仗接着一仗打。
  记者注意到,高压态势下,面上的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得到有效遏制,而针对改头换面、隐形变异问题,监督方式也在与时俱进、不断升级。
  “我们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助力监督,加大线索核查力度,对不收敛、不收手的顶风违纪问题,综合运用党纪政务处分、组织处理等方式从严从重处理。”江苏省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介绍,通过运用财政支付、公车管理等大数据平台筛查比对、分析研判,精准发现问题线索,对普遍发生、反复出现的突出问题,组织开展专项整治,督促职能部门完善制度规定,持续加固中央八项规定堤坝。
  有的加强与行业主管部门协作配合,形成监督合力。浙江省纪检监察机关加强与公安、发展改革、商务、市场监管等部门的协作配合,组成专项检查小组开展明察暗访,严肃查处“蟹卡蟹券”、快递送礼等不正之风。
  此外,多地探索建立党风政风观测员制度,有效发挥群众监督力量,确保隐形变异问题能够及时发现、有效处理。河南省纪委监委从省、市、县、乡、村五个层级遴选267名观测员,对各层级和点位的作风建设情况进行观测,以下看上发现并反映问题线索,纪检监察机关及时跟进,有力压缩隐形变异问题滋生空间。
  以整治享乐奢靡为切入口,中央八项规定开启了中国共产党激浊扬清的作风之变,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全面从严治党就在身边。今年中央纪委和国家统计局合作开展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97.4%的群众认为全面从严治党卓有成效,比2012年提高了22.4%;99%的群众认为,党中央正风肃纪反腐的举措,体现了我们党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
  不正之风具有顽固性、复杂性,稍有松懈就会反弹回潮,甚至死灰复燃。当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取得显著成效,但从查处情况看,违规收送礼品礼金、违规吃喝等享乐奢靡问题仍然易发多发,快递送礼、借培训考察之名公款旅游等隐形变异现象尤其需要警惕。
  “享乐奢靡问题之所以屡禁不止、反弹回潮,主要在于少数党员干部侥幸心理作祟、纪法意识淡薄,企图通过‘改头换面’逃避监督。”陈洪建议,要牢固树立贯通协调的监督理念,一体推进“三不腐”,加强“全周期管理”,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充分发挥惩治震慑、监督约束、制度规范、教育引导综合效应,系统施治、标本兼治。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党的二十大对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出部署,再次释放了作风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强烈信号。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踏上新的赶考之路,必须始终把中央八项规定作为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不折不扣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推动作风建设高质量发展。

42

专题 | 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清单 | 违纪和违法的分类

清单 | 党纪处分和政务处分的区别

43

45

46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市外办主任栾建章接受天津电视台采访

11月12日至16日,我市举办全市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第一期专题培训班。
栾建章主任在向外事党员干部传达专题培训班精神时强调,要在天津外事工作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发挥外事资源优势,聚焦“身边的国际社会”,以生动鲜活的形式,宣介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讲生动、讲透彻,讲出思想引领力、感召力、塑造力。牢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围绕党的二十大确定的目标任务,结合外事工作实际,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地方外事工作中落地见效,为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和天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