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企业月度期刊

magazine

欣亚中期刊

01

企业季度项目先进人物

第01期

2021年12月

目录
CONTENTS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董事长致员工的一封信
员工激励制度 “ 伯乐奖 ”
首都机场 ------ 宋东勇
大兴机场 ------ 李振景
浦东机场 ------ 李磊兵
深圳机场 ------ 王 健
东莞华为 ------ 李登君
国家会议中心---李楠峰

企业季度期刊

第01期

董事长致员工的一封信

企业季度期刊

第01期

企业季度期刊

总经理颁布员工激励制度“伯乐奖”

第01期

企业季度期刊

第01期

首都机场------宋东勇

来源:丁胜辉   作者:缐雨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每一次成功都离不开整个集体的付出。来自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宋东勇同志就是这样一位默默无闻却并不平凡的人。作为首都机场项目部副经理的宋东勇多次主动请缨,在任务执行中勇于担当履职,贯彻发扬了我司“不怕苦不怕累,不畏艰难连续作战”的精神,在疫情防控现场始终带头站在最前列,冲在第一线。
     

      因疫情原因,政府下达重要文件,要求设立疫情专区,将D楼改为国际航班到达区,所有国际航班的乘客均要从D楼落地,且3日内务必要完成改造。接到紧急任务后,宋东勇积极联络甲方领导,迅速成立楼改专项小组,临时调配了其他项目组员工以便尽快完成任务。期间多次帮助建工部、防疫部、机场运行控制中心等多个部门搬运物资并加派人手配合机场各部门人员调度,改造完成后对D楼进行深度的开荒清洁工作,还多次进行防疫消杀。此时,已连续奋战了两日两夜的宋东勇依旧没有休息,累了就趴在办公桌上休息一会儿,困意刚消就立刻站起来继续奔赴现场指挥工作。即使完成了D楼改造任务也没有松懈,仍然在疫情专区内培训员工,检查各项准备工作是否到位。
      D楼疫情专区刚开放时,恰逢疫情最为严重的紧急关头。从疫情爆发开始,整整两个月时间,宋东勇甚至没有没有和家人吃过一顿完整的饭,到家匆匆问候便赶回了现场。停课期间,孩子在家里打碎了杯子,因不想在外忙碌的爸爸担心,于是懂事的孩子便自己收拾残渣,没成想却被玻璃渣子划破了手,鲜血直流。

企业季度期刊

第01期

老人打通电话时,孩子的血还没有止住,宋东勇一边安抚着哭闹的孩子,一边又埋头在第一线。下班后到医院探望孩子时,血已经凝固住了,再三向大夫确认孩子的伤口没危险后又急匆匆的赶回了现场。

      “勤奋”是宋东勇身上最大的标签。无论多么严寒恶劣的天气,宋东勇都雷打不动的坚持在项目上巡查,6年来从未间断。责任心极强,一天不去现场亲自查看他都放心不下,正是这种使命感,让他在短短几年内就成为了首都机场项目的副经理。冬奥会两集中,因外国旅客入境航站楼封锁了一半,员工的吃住日常都无法得到安置。宋东勇就在航站楼内四处奔波,操劳两日后终于解决了这一难题,不仅保障了航站楼的卫生和防疫,还保护了员工的安全,得到甲方领导与各位同事的高度赞扬。

企业季度期刊

第01期

大兴机场------李振景

      回首2020距离疫情大规模爆发已经过去了一年半的时间。作为大兴机场保洁部的项目经理,李振景同志在这期间挺身而出,不畏疫情的险峻,直面困难,用一颗纯纯的赤子之心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不仅保护着自己的同僚,还守护了一方乘客的平安。
    

来源:杨丽萍   作者:缐雨

    
     在工作中,她严格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民航局下发的每一份文件她都要重新梳理工作流程,将整个文件重新分析,查阅资料以对标最高工作标准。她不仅对自己要求严格,这种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还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为了更好的完成工作,每次接到新任务,她都会及时更新培训资料,持续优化培训工作,势必要把每一个细节都落实到方法论中。

企业季度期刊

第01期

      由于大兴机场特殊的地理位置,疫情爆发时固安集体封村,很多员工如果回了家就无法再外出工作,我们的员工考虑到现场情况,毅然决然的选择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此时作为经理的李振景四处奔波,连夜为员工安排住宿。为员工解决问题的同时还不忘做员工的思想工作,一边安抚员工焦虑的情绪,消除疫情带来的恐惧,一边为员工们加油打气。
      除了工作,生活中的李振景也是同事们心中的“顶梁柱”。员工霍凤国在家中突发脑溢血,手术后昏迷不醒,后续治疗费用高达十五万元,这对于霍凤国家人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得知此事后李振景一直积极进行援助,不仅组织各区域员工和管理层为霍凤国的水滴筹进行募捐,还从公司内部开始宣传霍凤国爱人书写的爱心倡议书,最终筹集善款1.1万元,由我司领导亲自送给家属手中。

      李振景的一言一行深深地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在她的带领下,欣亚中保洁部无一人掉队,全员参与到疫情防控中,超污染消杀,特殊旅客防控等棘手人物均为出现任何纰漏。凭借着对工作的责任和维护旅客安全的使命,李振景在大兴机场安全运营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是我司全体员工的榜样!

企业季度期刊

第01期

浦东机场------李磊兵

      奉献精神不是与生俱来的,离不开经年累月的修身正己。身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项目主管的李磊兵同志就是这样一位勇于奉献自己的人。
     

来源:朱城亿   作者:缐雨

      自进入公司起,李磊兵一直在国际到达区进行保障工作。2021年8月以来,由于员工稀缺,李磊兵便主动提出进入防疫区,迎接外航航班落地,由他来接待重点航班及涉疫航班,自此连续两轮人员替换都没出来,且轮岗期间从未休息,连续几个月都没回过家。后来李磊中被安排入住了彩钢房,正式成为两集中人员,每天固定时间地点等待班车,从防疫区到彩钢房两点一线。每日上岗前李磊兵都要先召集组内成员开早班会布置下当天的工作任务,将所有工作分配完毕便进入到固定区域穿防护服,哪怕是烈日炎炎的夏天也要戴两副手套、N95口罩、面屏、防护帽。工作期间李磊兵从不喝水,问起原因,他说:“4小时换一次班,上厕所需要到固定地点重新穿脱防护服,再次消杀,再上岗必须得换一套全新的防护服,这都是成本啊!而且穿脱一次防护服就得二十多分钟,这又得耽误多长时间了!”
      作为项目主管,每天中午十一点半的吃饭时间都无法保证,在其他组员吃饭的时候,他必须亲自顶上,轮到他吃饭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两点了,饭菜早已凉透,吃的总是最后剩下的。

企业季度期刊

第01期

由于李磊兵工作的区域是A类污染区,消毒、保洁、接机,跟在旅客后面消杀,打包医用废弃物,除了机舱里面,机坪的医用废弃物也在他的负责范畴内。不仅如此,A类污染区内的工作人员还不能接触其他区域员工,A区属于防疫最高级别区,只能通过手机联系,连其他区域的同事都很久没有见过面。进入两集中后,短短两个多月时间,他已经瘦了二十多斤,每天毫无规律的作息并没有打消他的工作积极性,反而让他越战越勇。

      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做好每一件小事,才能保证面对突发事件时的从容自信,才能确保一次又一次任务的圆满成功。唯其艰难,才更显勇毅;唯其笃行,才弥足珍贵。这就是我们欣亚中基层岗位上的平民英雄------李磊兵。

企业季度期刊

第01期

深圳机场------王健

      近日来,公司的好人好事越来越多,令大家赞不绝口的同事也层出不穷。今天我们先来介绍一下深圳机场的优秀员工——王健同志。
      王健自毕业入职以来,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在想尽一切办法解决难题,闲暇之余自学专业知识以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工作中的他积极主动,完成任务一丝不苟任劳任怨。在与王健沟通时,他说道“我只是一名普通的防疫工作者,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也没有惊人的壮举,我只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我的本职工作,尽可能及时高效的完成领导布置的任务”。王健作为基层领导,不仅以身作则身先士卒,为公司发展贡献了力量,也为同事们树立了积极向上的学习榜样。

来源:全科通   作者:缐雨

      6月20日凌晨落地深圳后,王健马不停蹄的做了核酸检测,第二日上午核酸结果通过后,直接步入工作岗位,没有一丝迟疑,没有一刻休息。作为基层领导,不仅要有防疫经验,还要能适应超高温环境下的高强度工作,王健考虑到其他同事年纪稍大且家中都有老人和孩子要照顾,便毅然决然的自我举荐,进入隔离区工作。参与闭环工作后,每天光是穿防护服就要经历10道步骤,耗费将近20分钟,穿好后还要和同事互相检查是否出现纰漏。由于穿脱过于繁复,休息时他就琢磨如何能快速高效的穿戴好防护服,经过多次实践,终于能将穿戴实践控制在10分钟以内。实践成功后,他又组织隔离区的同事培训,将新的穿戴方法教授给其他同事,有效的提高了隔离区的工作效率。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深圳机场举办的疫情防控比赛中,王健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

企业季度期刊

第01期

      盛夏的深圳气温一度高达三十七八度,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一线工作人员还要每天穿着防疫服,佩戴手套鞋套,汗水顺着防护服滑进了鞋里,脱下鞋袜脚趾都被汗水泡白了,哪怕四个小时一换班,还是避免不了个别同事因中暑而晕倒。即使这样,其他在闭环管理工作的同事也没有却步,一个接一个的冲上去。作为主管的王健更是身兼数职,人员调配不开的时候,哪怕刚刚结束工作,也要自己穿上防护服继续顶上,换班后又继续奔波在各个标段检查。
      7月进入国际标段闭环管理,直到国庆前夕才从隔离区调离出来。这期间每周都要接驾5次航班,每天都要接受民航局的核酸检测,定时汇总上报体温,接机后还要再次进行隔离,长时间都处于封闭式的环境,对闭环工作人员的心里造成了不小的负担。结束了一天的工作,王健还要联系其他隔离区的同事,不管员工的身体还是心理健康,他都视为自己的责任,一一关怀,从不间断。在隔离区的工作,每日正常用餐时间都无法保障,哪怕外卖也只能送到隔离区外,由工作人员统一配送,送进来后的饭菜都是凉的,几个月吃不上一顿热乎饭。即使这样,王健和隔离区内的同事们都毫无怨言,站好第一班岗已经成为了他们的使命。

企业季度期刊

第01期

东莞华为8号基地------李登君

来源:章利兵   作者:缐雨

      “生活的真谛从来都不在别处,就藏在日常一点一滴的奋斗里。”华为东莞项目副经理李登君同志不单是口中这么说着,他也是这么以身践行的。
       华为作为中国首屈一指的企业成功绝非偶然,即便是日常的保洁防疫工作都要做到精益求精。在员工聘用方面要求极为严格,较之与同行业堪称严苛。在疫情还未杜绝的大环境下,招工难成为整个行业的最大难题。东莞8号基地项目副经理李登君深知人员短缺对项目来说意味着什么,于是带领着组员进行实地考察,走访了附近的工厂与村庄,终于找到了原因。——由于东莞主要劳动力多为外来务工人员,而青壮年外出务工,都会优先选择工厂工作,且东莞市是全国数一数二的制造业城市,工厂众多,这就加剧了招聘竞争压力。而外省份乡村只剩下老弱妇孺,即使外出工作也本着就近顾家的原则,再加上疫情加持,员工回家的成本大大增加,又正值年底临近春节,如无过高的条件多数人不愿再外出务工。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李登君同志带着组员多方调研,在摸清地方业态和平均工资后,通过奖励推介费的方法来加强招聘力度。他先是找到当地的人力资源中心获取信息,按时带队参加社会招聘,再是委托当地的招聘中介进行委托,回到公司后又积极游说一线员工,想通过员工转介绍入职的办法解决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李登君发现效果最好的是招聘中介,可成本过高,且从该渠道入职员工整体能力较弱。转介绍来的员工稳定性更强,但入职人员却很少。只有参与社会招聘来的员工综合素质及能力最强,于是李登君团队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调研。

企业季度期刊

第01期

      有了之前的经验,他开始深入基层,从一线员工身上找突破口。了解了整个项目员工的情况后,他把目标锁定在了湖南郴州,当下就组建了招工团队,一名是项目主管章利兵,一名郴州当地的员工,由他担任向导,三人连夜准备物料,带上提前印好的宣传单,易拉宝,清晨出发,驾车500公里,耗时5小时终于到达了目的地。休整过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村委会交涉,经过村干部同意后,将公司介绍及宣传海报张贴在告示栏里。在李登君的带领下,他们来到了当地人流量最大的地方------市集。
      市集几乎聚集了附近城镇的绝大多数人, 李登君团队天还没亮就赶到市集,找了一个显眼的位置,摆设好易拉宝开始分头行动。章利兵负责在入口处大面积派发宣传单页,将感兴趣的人导引给李登君,由李登君统一讲解。考虑到不同城市的方言沟通可能有障碍,李登君还特意做了3个工牌,把一行三人的微信二维码印制出来戴在胸前,方便应聘者随时联系。通过与应聘者面对面交流,李登君意识到仅仅依赖于中介和员工介绍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还是要靠“走出来”亲自到镇上招聘。

      李登君入职将近十年,已经彻底将公司当成自己的家了,凡事都从公司根本利益出发。虽然每次外出招聘都至少要五百公里,但他还是坚持带队亲自招工。“人还是不够多,要继续招聘,8号基地先杜绝小时工,然后是深圳机场,坂田华为,我都得继续想办法!”转眼三个月已经过去了,李登君团队亲自社招的员工也都转正了,这一批员工不仅人数众多,无论是形象,理解力甚至是培训后的工作能力都是可圈可点的,招聘成本和员工流失率相较之前也降低了很多。即便如此他仍然继续完善着转介绍的激励制度,对自己的工作成果还是不满意。李登君同志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事必躬亲,为达目标锲而不舍的精神感动了身边的每一位同事,我相信在他的带领下,东莞华为项目部会越来越壮大!

企业季度期刊

第01期

国家会议中心------李楠峰

      2021年9月,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中国国家会议中心如期举行,我司参与保障员工100余人,会议为期6天成功保证11万人零风险参会。
     接到任务后,国家会议中心项目组高度重视,立即召开大会,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会上在项目总负责人的带领下统一思想,细化措施,会后迅速成立了疫情防控工作小组,强化风险意识并明确责任,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应对措施,确保疫情防控的各项工作有条不紊。

来源:刘晓庆   作者:缐雨

      会前一周,我司将国家会议中心项目组全体员工召集起来,集体做核酸,健康码全员绿色通过。后勤部门加急采买储备,订购必要的防护用品,做到人员、经费、措施、设备,物资“五落实”,保障疫情防控需要。会议保障人员全部通过政审,政审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由于会议的特殊性,开幕式前一天对场馆进行封闭式管理,当日上岗员工无法回家,各小组负责人及时与被集中管理的员工沟通、消除紧张情绪,同时广泛宣传防控知识,提高员工防范和安全意识。会议期间所有员工两天做一次核酸,每天认真测量体温,按时汇报。保障人员不得出京,不得去高风险地区,全体员工务必佩戴口罩上岗,24小时保证会场环境与安全。
     保障期间全员停休,24小时待命,最为紧张的莫过于管理层。我司项目主管李楠峰同志,在服贸会保障期间,即使自己5岁的孩子生病,也毅然决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这一守就是8天。这8天中,他坚持冲在一线,紧盯现场的重点区域清洁,稍微一闲下来就安排员工错峰休息,继续排班工作。

企业季度期刊

第01期

遇到突发情况马上冲到现场,紧急调配人员,整合资源,实在安排不开就自己顶上。除了李楠峰,还有张丽丽、王玉平、贺金秀、赵米良、张红、刘秀勤,以上六位员工在会议期间拾金不昧,将捡拾的手机物归原主,受到失主的一致好评。
      

      会议结束后,服贸会专程送来了表扬信,感谢我司为2021年服贸会的成功举办做出了积极贡献,肯定了我司员工在会议中的付出,并提出2022年的合作邀请。在本次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我司发挥优势,凝聚合力,联防联控,从严落实,圆满的完成了此次清洁保障任务,让我们向国家会议中心项目组致敬!

第06期

magazine

往期作品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