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梅州红色印记-星火集

电子杂志科普2022-02-26
927

脚下有力量,
心中有理想,
抬头便是耀眼的星辰!
         
        ——班主任寄语

梅州

穿插七连出版社

红色印记

蓝洋海风  编

蓝洋海风工作组组长:高二(1)班 彭海林组员:高二(1)班 封柠柔      高二(1)班 谢惠岚      高二(1)班 黄梓扬

目录

一 革命将领

①古大存受赠彭湃大马刀②罗屏汉张瑾瑜为革命忍痛割爱舍幼子③蔡晴川用生命保护革命火种

04
06
09

二  人民群众

①机智少年周鑫装死脱险②丘六伯母徒步八小时打听敌情
③打响八乡山第一仗

12
14
16

01

前言

三 红色梅州

①中央“九月来信”在这里首次传达②五勇士舍命找红军送情报
③生生不息的“红色生命线”

20
23
25

编者的话

36

附录  梅州红色景点

28

前言

1929年,朱德率红军进入梅州后,转战大埔,梅县,蕉岭,丰顺,平远等地,发展壮大了梅州的地方革命武装力量,推动了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创建了粤东北苏区。在此基础上,梅州产生了古大存,罗屏汉,李坚真等革命干部,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为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抛头颅洒热血,留下了很多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
    在先进革命英雄的领导号召下,军民团结一致,共同筑起了红色梅州。作为梅州人,我们更应该去了解先辈们的光荣事迹,传承先辈们的红色精神,一起探寻梅州红色印记。

梅州红色印记

1

梅州红色印记

2

一  革命将领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90多年前,中国革命在红色大地上如火如荼的开展,涌现出大批革命将士,他们或坚毅,或着眼全局,或舍身忘死,为革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他们将中国革命的这把烈火烧遍了这片红色土地.。

3

古大存受赠彭湃大马刀

来源:(掌上梅州)红色印记系列丨梅州革命历史小故事

1927年8月1日,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古大存对南昌起义部队入粤和海陆丰苏维埃运动非常关注,他们先后到了丰顺、普宁,欲去迎接起义部队,但未联系上,最后转到海陆丰,起义部队虽然没有找到,却找到了南昌起义的前敌委员会委员彭湃。       彭湃见古大存来了,非常高兴,亲如兄弟,热情接待,他欣喜地说:“周恩来已经离开广东,到中央去工作了,他们临别之前一起与我们研究了起义的下一步部署,讨论了在广东地区如何开展武装斗争,海丰、陆丰、惠阳、紫金、五华、丰顺、揭阳、梅县等各县要相互配合,相互支援,在创建海丰苏维埃政权的同时,实现东江一片红。”       古大存听此一番武装斗争工作部署,高兴极了,说:“太好啦!我们一定要坚持到革命的最后胜利。”
1927年11月中旬,海陆丰工农政权成立。12月,古大存又亲自率领204人(其中共产党员20人)到海丰参观学习,向彭湃请示工作,再一次见到了彭湃。彭湃特邀请古大存到其家里叙谈。

梅州红色印记

4

古大存迎着晨风来到了彭湃家里,彭湃热情地迎接了古大存。彭湃肯定了古大存领导的五华农民运动的巨大成绩,勉励古大存再接再厉,以一如既往的革命精神,将土地革命进行到底。彭湃赠送了古大存一把大马刀。        古大存接过大马刀,为了表达对彭湃的尊敬和感谢,以及自己的革命决心,当即赋诗一首:“殷殷刀上血,深深战友情;嘱托何凝重,敢不轻死生?”        古大存认真聆听了彭湃的革命嘱托,并全面了解和学习了海丰的斗争经验,带着大马刀回到五华“上山”地区,随即落实中央“八七”会议的决议,领导群众继续举行武装暴动,建立苏维埃政权,学习海丰的斗争经验,开展土地革命。

梅州红色印记

5

1933年4月,邓小平调离会昌后,罗屏汉接任会昌中心县委书记。随后,他主持召开会(昌)寻(乌)安(远)三县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并作了政治报告。这时,罗屏汉肩负会寻安三县党政军要责。他以闽粤赣交界的喉咙重地——筠门岭为中心据点,向南发展苏维埃区域,在兴宁、平远、龙川一带,机动灵活地指挥粤赣边的游击战争。罗屏汉接任会昌中心县委书记的工作,担子更重了。这时,担任中心县委妇女书记的张瑾瑜又一次怀孕分娩了,生了个白白胖胖的小子。       罗屏汉、张瑾瑜自是非常高兴,他们的爱情结晶在战火中诞生了。高兴之余夫妻俩又格外犯愁:革命形势如此严峻,两个人都担任重要的领导职务,哪有时间和精力去抚养和照顾孩子?        面对革命工作和骨肉亲情,他们陷入了艰难的选择。像中央苏区许多党的干部一样,在革命与家庭之间,他们选择了革命第一、家庭第二。最后,夫妇俩反复商量,决定把小孩不留姓名送给当地老乡抚养。        一想到儿子马上就要送给别人,张瑾瑜一时无法克制自己的情绪,她紧紧抱住儿子泣不成声,泪流满面。

梅州红色印记

罗屏汉张瑾瑜为革命
忍痛割爱舍幼子

来源:(掌上梅州)红色印记系列丨梅州革命历史小故事

6

那天,会昌的天阴沉沉的,格外有些凉意。张瑾瑜找来一件衣服,把儿子包好,抱在怀里看了又看,亲了又亲,一种离别的酸楚从心头阵阵涌起。毕竟,这是自己十月怀胎的亲骨肉啊! 一会儿,西江区的妇女主任崔秀莲按照约定到来,身后还带来了两个当地打扮的妇女。崔秀莲看了看痛苦的张瑾瑜,又看了看她怀里抱着的孩子,欲言又止:“瑾瑜,时间不早了,你看这孩子——”        张瑾瑜慈爱地细看了孩子一眼,又在孩子的额头上亲了几下。她含着泪水,把脸背过去,忍着痛苦把孩子递给崔秀莲:“你们把孩子抱走吧。”         “等一下!”崔秀莲刚走出几步,忽然听见张瑾瑜喊了一声。她们连忙停住脚步,只见张瑾瑜匆匆走进房间,拿出夫妻俩平时省吃俭用的七块大洋塞进儿子的包裹里,一直看着崔秀莲把孩子交给那位叫陈满发的妇女抱走……        这个刚出生的婴儿是罗屏汉、张瑾瑜夫妇生育的第二个孩子,自此一别,杳无音信。        早在1931年11月,罗屏汉、张瑾瑜在寻乌留车生育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也是一个白胖胖的小子。因为夫妇俩做革命工作,实在没有时间带孩子,就打算托留车妇救会的秀珍安排到可靠的老百姓家寄养。        秀珍经过反复思量,决定选择寄养在石门坑这个比较安全的山区。她很快找到没有孩子的十妹商量,十妹满口答应了。        为掩人耳目,不让外面的人知道这个孩子是革命的后代,先由秀珍把孩子放石门坑坑尾的木炭窑里,然后十妹再把孩子抱回来抚养,过继到老公彭家名下改姓彭,并请人起了名字叫金水。

梅州红色印记

7

梅州红色印记

8

为掩护八一南昌起义军大部队南下建立革命根据地,朱德率领3000多名勇士,于大埔县梅江、梅潭河、汀江三河交汇处阻击国民党追击部队,史称三河坝战役。他们面对的是蒋介石嫡系钱大钧等部3个师10个团2万多人,敌我兵力悬殊巨大,以疲惫之师,阻击五倍于我的虎狼之敌。为了更好地牵制和阻击追尾敌军,为贺龙、叶挺主力军攻打潮汕争取更多时间,起义军从处于背水位置的汇城村撤退至地形较高的笔枝尾山,并在周围布点防御、修筑工事,利用地形进行有效防护。        三河坝战役打了整整三天,战况十分惨烈。第三天,阻击任务完成,朱德下令撤退,留200人断后。“留下的人活着的机会很小,父子同军的儿子离开,兄弟同军的兄长留下……”朱德话音刚落,二十五师第七十五团第三营营长蔡晴川第一个申请留下来掩护主力部队突围。        蔡晴川又名蔡代柳,1903年12月出生于湖南石门县蒙泉镇两河口蔡家老屋,石门县立高小毕业。1925年初到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步科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入大元帅铁甲车队,任第三连副连长。参加了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排长、连长。1927年81月参加南昌起义,任第十一军第二十五师第七十三团代理团长。

蔡晴川用生命保护革命火种

来源:(掌上梅州)红色印记系列丨梅州革命历史小故事

梅州红色印记

9

蔡晴川带领200名勇士死战笔枝尾山,战斗从3日下午打到4日凌晨,蔡晴川所在的三营迎来了三河坝战役最惨烈的一战。蔡晴川当时的心情相当复杂,敌军将领恰好就是自己黄埔军校的教官钱大钧,这是一场师生之战,更是一场生死之战。弹尽粮绝之后蔡晴川率兵刺刀上阵,全营二百名官兵只剩下两个负伤先撤的人,其中一个就是十一连的连长、后来的开国大将许光达。蔡晴川在身中数弹后,仍然挣扎着按下了引爆器,壮烈牺牲在笔枝尾山头。
三河坝战役是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共产党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一次重大抗争,在八一南昌起义中是一次极具战略意义与战略地位的战斗,是与国民党鏖战的朱德率领的八一起义军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转变军事战略的关键点,为战争形式从正规战向游击战的战略转变奠定了基础,并为党和中国革命保存并造就了一批重要的军事骨干,在党和人民军队的发展史中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没有蔡晴川的三营断后掩护,就没有后来湘南起义的队伍,也就没有后来的朱毛会师,红军的命运也许就会改写,是蔡晴川用生命保住了革命的火种。

梅州红色印记

10

二 人民群众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正是凭借着这种精神,无数的先进人民群众总在国家遭受危难时勇敢的站出来,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无论何时,我们总是会为这种英雄主义感动,致敬人民群众。

11

1929年,梅南革命高潮迭起,九龙嶂成立广东红军第10团;东江红军总指挥部迁入水美村;顺里村召开梅县农民代表大会……梅南群众踊跃参加革命,有的参加红军,有的参加赤卫队,那一年周鑫同志年方11岁。正值风华少年,他参加了儿童团,为部队做后勤工作,有时放哨、送信,住在南坑村的部队同志都十分喜欢他。
一天,由于叛徒告密,驻长沙、新塘的敌人知道北山嶂石礤肚住有红军队伍,便派四、五个白狗子前往探路,准备扫荡石礤肚,消灭该地红军。敌人来到下南村,抓了几个群众(均为赤卫队员),少年周鑫也被一起抓去。敌人要他们带路上北山嶂石礤肚。本来上北山嶂是由下南坑竹山窝小路去的,被抓的赤卫队员为了保护红军,便带白狗子从上南坑生鼻拉往亚婆嶂方向走去,越走离北山嶂越远。
与此同时,几个机灵的下南群众急忙抄小道赶往北山嶂石礤肚,向红军报告,好让红军紧急撤离。白狗子和被逼带路的一行人,来到洋扇岗北端时,北山嶂山顶处响起了军号,是红军向西阳方向撤离的信号,敌人知道被带路群众忽悠了、上当受骗了,恼羞成怒,便把带路的几个群众及周鑫同志押至半山腰溜树坑的甘薯地里,准备执行枪决泄愤。

机智少年周鑫装死脱险

来源:(掌上梅州)红色印记系列丨梅州革命历史小故事

梅州红色印记

12

来到甘薯地里,四、五个带路人被逼一字排开,少年周鑫夹在其中,白狗子站在四、五米远的地方,由一个枪手开枪射击。“砰,砰”枪手扣动扳机,两个赤卫队员应声倒地,机灵的少年周鑫听到第一声枪响后,立即倒地伏在甘薯垄坜里佯作中弹身亡。“砰,砰,砰”随后几个赤卫队员也倒在血泊中。敌人枪杀带路人后,害怕南坑赤卫队追杀,急忙向顺里方向逃窜。当敌人离去约300米远时,周鑫慢慢站起来,身上还染着牺牲同志的鲜血,看到敌人未回头张望,便突然跃入荆棘丛中,消失在茫茫大山之中。
敌人的诡计未能得逞,红军保存了实力,南坑几个赤卫队员为革命事业献身牺牲,周鑫同志也从虎口脱险。后来周鑫继续参加革命,解放后,他当了大队干部,直到退休。
注:白狗子是解放前群众对国民党军队的憎称。

梅州红色印记

13

1949年7月初,驻江西的国民党军胡琏兵团,在南下大军的追击下,分两路向南逃窜。
中共华南分局、闽粤赣边区党委和中共梅州地委多日接连发出指示,指出敌人虽然疯狂,但不过是作最后的垂死挣扎,边纵各部队应依据农村开展游击战,掩护各基地安全完成培训干部工作,隔断敌人各个据点,以便集中优势兵力歼其一部,务使敌人之企图不能得逞。
胡琏兵团残部到蕉岭后,即与地方反动分子勾结在一起,进行反攻倒算。第二天就派大批部队窜入高思大光大坑尾,妄图清剿地县党政机关和解放军部队。胡琏兵团残部驻洋蛟湖的一个营,在三圳一带上九岭村到处拉丁杀人、抢劫财物、放火烧屋,当地群众遭受了空前浩劫。7月18日,时任中共梅州地委秘书长黄戈平率领平远、寻乌两县县委机关和第四团一部翻过铁山嶂,转移到蕉岭县三山蓝坊肚休整。
当黄戈平率领的队伍到达蓝坊肚后,得到了东岭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一下子多300多人,小小的村庄一下就热闹起来了,大家赶忙招呼客人,把战士们当作多年未见面的亲戚 来招呼,显得格外热情。有的把自己平时舍不得吃的东西拿来给部队战士们吃,有的把自己的房屋腾出来让给部队战士居住,特别是丘六伯母忙前忙后招呼客人,忙得不亦乐乎,还自告奋勇帮助部队到蕉城购买日常生活用品,打听情报,每次来回需步行七八个小时,虽然异常艰苦,但心甘情愿,乐此不疲。

丘六伯母徒步八小时打听敌情

来源:(掌上梅州)红色印记系列丨梅州革命历史小故事

梅州红色印记

14

7月19日,三圳东岭的地方反动分子吴松林等窥探到九团和四团已转移到三山蓝坊肚后,秘密向胡琏部通风报信,并加紧策划,进剿驻在三山蓝坊肚的部队。
7月20日上午7时多,胡琏部队兵分两路从蕉城出发,进山袭击驻三山蓝坊肚的部队。在反革命分子告密引领下,两路胡琏兵从东、南两个方向袭击三山蓝坊肚的部队。从南面龟子窝来的,通过了龟子窝尾九团班哨的加强哨位,班哨发觉迟,又没有及时开枪阻击,直到步哨发觉后开枪阻击敌人时,指挥员黄戈平才匆忙指挥部队向马头耳方向登山。这时,敌人已占据了有利地形,在驻地后的山坡上以密集的枪炮火力,向撤到马头耳半山腰的部队猛烈射击和炮击。由于地形不利,部队遭到严重的伤亡,牺牲30多人,受伤被俘20多人,指挥员黄戈平同志壮烈牺牲,队伍被打散,损失严重。
战斗结束,胡琏兵撤离后,钟增六、丘六伯母老两口赶忙呼喊东躲西藏的群众快来帮忙,三山村附近的群众听到呼喊纷纷奔向战场,上山检查看看有没有受伤的人员,终于发现4名受伤的战士,对伤员进行了抢救,并掩护安置转移伤员。随后,三山的群众打扫战场,收拾枪支弹药,整理战士的遗体,把遗体身上的血迹擦干净。钟增六、丘六伯母、钟国淼、张金祥、钟金胜等群众怀着对国民党胡琏兵的愤恨,含泪掩埋牺牲战士的遗体。

梅州红色印记

15

1928年是一个非常艰苦的年头,广东反革命集团疯狂向革命人民进攻。那年5月,古大存同志带领队伍在八乡山区的马屋山乡和小溪乡等地开展了工作。
马屋山乡和小溪乡都是贫苦的山区,共50多户人家100多口人,靠租种贵人村地主廖少洲的田地过活,一年到头还要上山砍柴、烧炭,赚些钱来维持日子,住的是烂屋茅屋。进入马屋山乡和小溪乡后,古大存同志很快就组织了农协会、妇女会、童子军,轰轰烈烈地向地主进行免租减息等斗争。次年4月间,地主廖少洲不甘心农民翻身,勾结驻汤坑的国民党匪军,由汤坑恶霸黄夺标带着警卫队200多人分二路,气势汹汹地前来“围剿”。
几天前,交通员就送来了敌人行动的情报。可是,农民武装只有几个人,3支驳壳枪(1支还是坏的),100多发子弹。当晚古大存同志召集了两个乡的农会、妇女会、赤卫队等负责人,研究了伏击敌人的计划,决定在南溪到小溪中间的那条狭小崎岖的山路上伏击敌人。古大存同志集合了约80个强壮的农民,编成一支“火枪队”,带了八支打猎粉枪,还编成三个“田刀队”,带着田刀、长矛和挑柴的尖棒。古大存同志对他们说:“没有枪,去缴枪,谁缴的归谁用。”他又说:“打仗不比赶集,不能乱,也不能慌,一切行动要听指挥!”

打响八乡山第一仗

来源:(掌上梅州)红色印记系列丨梅州革命历史小故事

梅州红色印记

16

上级派来的军事教官李斌同志有军事知识,便带了妇女、儿童和老人家去修工事。古大存等人在两面高山顶上和陡坡上,堆起了很多大石头,两头钉上木棒,绕上树枝、竹子、山藤。只要砍断山藤,山石就会一股劲地向下滚去。4月1日凌晨约2点,交通员送来了敌人从汤坑出发的情报。两个乡男女老少都在指定的地方埋伏好了。大约早上7点钟,敌人大模大样地进入了南溪口,长溜溜的一串黄色队伍,背着枪摇头晃脑地往山上涌来。这时山上响起了清脆的号音,山腰冒起了一股股烟,火粉枪响了,黄夺标仰后一翻,栽下山来。两面山上的妇女割断了山藤,放下了滚石,随着暴风骤雨的响声,石头、泥团滚滚而下,直往沟里砸了下去。四面的喊杀声、枪声、鼓声、海螺声响成一片。只见敌人抱着头,翘起屁股,惊慌失措,缩成一团。再加上火药枪、驳壳枪齐射,敌人的尸体摆满了沟底。
大约10点钟,收兵号响起的时候,山沟里群众发出了欢呼声,大家抬着敌人送来的战利品凯旋。大部分敌军成了石下鬼,一部分敌人被俘虏,只有10多个钻了出去,回去报丧了。
队伍到了乡里,妇女们回家做好饭,欢喜地跑来叫丈夫、儿子回家吃饭。大家都说:“不吃了,打了胜仗,肚子不饿了!”这是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进入八乡山创建根据地的第一仗,也是我们坚持八乡山斗争中最出色的一次战斗。古大存同志非常满意。他说:“这次战斗的胜利,充分地显示了群众力量的伟大。”

梅州红色印记

17

18

梅州红色印记

三 红色梅州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哪怕是一个小小的通讯员也可能决定一场的关键战争,哪怕是一个小小的选择也可能影响大势的走向,梅州,相较于全国这一战场来说小之又小,但正是这片普通的土地,为我军的胜利付出了他的贡献。

19

1929年6月22日,红四军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在福建龙岩县城公民小学召开。毛泽东打算通过总结建军以来的经验,解决争论的问题。但他的正确主张未能为多数同志所认识和接受。大会在中央并未指示改组前委的情况下,改选了前委。中央指定的前委书记毛泽东没有继续当选,这一职务改由陈毅担任。大会结束后,毛泽东离开红四军的主要领导岗位,到闽西协助指导地方工作。陈毅到上海参加中共中央召开的军事会议,汇报红四军工作,前委书记由朱德代理。1929年8月下旬,陈毅到达上海。8月29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听取陈毅关于红四军全面情况的详细汇报,并决定组成李立三、周恩来、陈毅三人委员会,由周恩来召集,负责起草对红四军工作的指示文件。9月28日,中共中央发出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即中共中央“九月来信”)。
1929年10月中旬,红四军三个纵队离开闽西挺进东江。10月22日,红四军三个纵队6000余人先后集结于梅县松源。与此同时,1929年10月1日,陈毅携带中共中央“九月来信”离开上海,途经香港、丰顺,于10月22日,在梅县到蕉岭的路上与正向南开进的红四军第一纵队相遇,得知军部在松源,于当天晚上赶到松源与朱德见面。

中央“九月来信”在这里首次传达

来源:(掌上梅州)红色印记系列丨梅州革命历史小故事

梅州红色印记

20

陈毅向朱德汇报了上海的情况。他告诉朱德:“在此之前,他们看到了毛泽东在4月5日的信,已经认识到了中央‘二月来信’的错误之处。为此,周恩来曾做过自我批评。中央听取了我的汇报后,委托我和周恩来、李立三组成小组,共同研究起草了《中共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央肯定了红四军的斗争经验和正确做法……”陈毅继续说:“周恩来一再嘱托,要请毛泽东复职,仍为红四军前委书记,并指示我们重新召开党代会,统一思想,分清是非,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作出决议。”朱德不假思索地说:“坚决执行中央的指示,我们把他请回来。”陈毅说:“中央认为党的一切权力集中于前委领导机关,这是正确的,绝对不能动摇。不能机械地引用‘家长制’这个名词来削弱党的领导,为极端民主化的掩护。”
当天夜里,朱德、陈毅组织召开红四军前委会,由陈毅正式传达中央“九月来信”,并详细做了解释,谈了具体办法。会上陈毅充满激情地说:“中央肯定了我们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思想,认为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这是中国革命的特征,也是中国经济基础的产物。中央指出红军中党的组织原则,尤其是目前环境中红军党的组织原则,必须采取集中制的原则。不能把党的领导看成是‘家长制’,什么事情都要经过下级讨论才能决定,那是极端民主化的表现。中央指示我们红四军要维护毛泽东和朱德同志的领导,毛泽东仍为红四军的前委书记!”陈毅讲到动情处,朱德带头鼓掌。
会后,陈毅派专人把中央“九月来信”送去蛟洋给毛泽东,并附自己一信,促请毛泽东回前委工作。

梅州红色印记

21

随后,红四军前委先后在寻乌大田、上杭官庄、福建长汀、连城新泉、上杭古田等地反复传达贯彻中央“九月来信”精神。在“九月来信”的正确指引下,特别是毛泽东、朱德、陈毅三位同志始终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在党的总路线总任务方面保持高度一致,敢于自我革命,善于自我批评,有效维护了前委威信,有力增强了党内团结,为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的胜利召开作了充分的准备。

梅州红色印记

22

梅州红色印记

红四军在平远期间,积极宣传党的政治主张,在大街小巷书写宣传标语,在当地广泛发动群众,开展土地革命,建立了党、政、军、工会、商会等组织,推动了平远的土地革命和全县的暴动。
1930年5月,红四军驻扎在仁居,在仁居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烧契约运动。东石区委书记曾庆禄又喜又愁:红军来了,平远就有希望了,但国民党盘踞畲脑,对来往人员严密搜查,东石石北群众强烈要求派人到仁居找红军。
东石赤卫队员曾福香第一个站出来,把区委写给红军的信藏在斗笠里,当他走到畲脑时,敌兵在他身上搜了个遍,一把推开曾福香,掀掉了斗笠,信掉在了地上。敌兵凶狠问道:“这是什么?”曾福香不说话。敌人看了半天,始终弄不清信的内容,于是对曾福香威逼利诱,曾福香守口如瓶,敌人又施行各种残酷刑罚,曾福香依然坚贞不屈。敌人没办法,最终杀害了他。
赤卫队员刘矮三听后义愤填膺,装扮成乞丐,把自己弄得又脏又臭,但是敌人连乞丐都不放过,把刘矮三倒吊在树上,反复审讯,直至被折磨死,刘矮三都没有泄露任何机密。
赤卫队员林登寿满腔怒火,也要求把信送到仁居。他化装成送货郎,还是落入敌手,被残酷杀害。

五勇士舍命找红军送情报

来源:(掌上梅州)红色印记系列丨梅州革命历史小故事

23

东石人民不畏敌人的凶残,李万均、林庆洪主动请缨,表示坚决完成任务。他们吸取教训,取道大和嶂,经过上举、乌柘溪,翻山越岭,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到达仁居,见到了日盼夜盼的红军。
红四军三进平远播撒了革命火种,为中央苏区构筑起坚固的南部屏障。红军三进平远实现了打通赣西南苏区与东江苏区的战略目标,使其成为两个苏区之间联系的重要枢纽,为中央苏区构建了坚固的南部屏障,平远人民为革命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梅州红色印记

24

梅州红色印记

90多年前,为传递重要情报、输送重要物资、转移临时中央机关和党政军重要领导人等,中央开辟了多条秘密交通线,而这条由上海出发,途经香港、汕头、大埔、永定进入中央苏区核心区,长达三千里的红色交通线称之为“中央红色交通线”,是唯一一条未被敌人摧毁的交通线。
在1930年至1934年间安全护送了周恩来、邓小平、叶剑英等200多名党、政、军骨干,及一批电讯技术人员、文艺工作者安全进入中央苏区,送入苏区药物等民用、军用重要物资有300多吨。交通线运行期间,没有发生一起护送的干部被捕和物资损失的事故。这是党的地下交通保密工作的一个奇迹,也是中共党史上的一个奇迹。
大埔中站辖区处于中央苏区南部前沿,辖区内国民党统治区与苏区相间。为确保信息安全,交通站建立了独特的工作制度:交通联络采取自上而下、由下而上,或只上不下、只下不上的分片、分层的管理办法,交通员只能单线联系。因大埔县北部的多宝坑村临近福建省永定县,这里曾设有秘密交通联络站——多宝坑小站。在这个小站里,曾发生过许多撼动人心的故事。
1931年8月,中央交通员杨现邻到多宝坑交通小站,因叛徒出卖,被国民党虎市村驻军发现。为掩护交通员杨现邻安全转移,邹日祥的母亲江强英在家中开门引敌,饮弹壮烈牺牲,邹日祥的妻子江崔英含泪掩埋好婆婆的遗体,也毅然投身到前线交通工作上。

生生不息的“红色生命线”

来源:(掌上梅州)红色印记系列丨梅州革命历史小故事

25

而邹日祥自己也曾先后三次被捕坐牢,家里遭洗劫一空,但他却严守党的交通机密。出狱后,仍义无反顾战斗在交通战线上,是“中央红色交通线”上坚贞不屈的红色交通员。他们一家为保护交通站安全做出了巨大牺牲。
1931年初冬的一个夜晚,一名进山经商名叫伍豪的商人在交通员肖桂昌、黄华的护送下,开始了去往中央苏区腹地的行程。同时,大埔村民邹日祥夫妇接到了一次特殊的护送任务——护送商人伍豪进入苏区腹地。当夜,邹日祥夫妇在自家的家庭式交通小站接待了伍豪,直至第二天天色昏暗,邹日祥等人护送这个神秘客人翻山越岭到达永定后返回。商人伍豪就是中央重要领导人周恩来,当时正前往苏区腹地瑞金中央局主持工作。
维持红色“血脉”跳动不息的是英勇的联络小站的地下交通员。地下交通员们忠于职守、前仆后继、不惜献身的精神,以对党的绝对忠诚,冲破重重障碍,保障了红色“血脉”顺畅运行。不止邹日祥一家,交通站同地下党、革命群众休戚相关,军民并肩作战,为革命胜利不惜奉献生命,从而铸就了摧不垮打不掉的经典传奇。

梅州红色印记

26

27

梅州红色印记

附录 梅州红色景点①

梅州革命历史纪念馆

梅州红色印记

28

附录 梅州红色景点②

叶剑英纪念园

29

梅州红色印记

附录 梅州红色景点③

古大存故居

梅州红色印记

30

附录 梅州红色景点④

罗屏汉故居

31

梅州红色印记

附录 梅州红色景点⑤

平原红军纪念园

梅州红色印记

32

附录 梅州红色景点⑥

朱云卿故居

33

梅州红色印记

附录 梅州红色景点⑦

坚真公园

梅州红色印记

34

附录 梅州红色景点⑧

三河坝战役烈士纪念园

35

梅州红色印记

以上图片均来自百度百科

编者的话

编写完全书,我们了解到了许多有关梅州的红色故事,明确了许多自己以前不曾知道或记忆模糊的东西,相信你们一本书看下来也同样心潮澎湃,忘不了革命英雄在硝烟中前仆后继,忘不了无数人民百姓为祖国解放事业而奋不顾身。曾经的苦难,曾经的悲怆,让人难忘;今天的成就,今天的伟业,让人自豪。        有些人认为认识历史有什么意义,甚至有些人还歪曲事实、扭曲历史,这无不让人痛心,我们就此编写此书以铭记历史。铭记历史,目的并不只是激发心中的仇恨,而是通过所经历过的耻辱让我们自省自强,对过去走过的错路弯路有一个更加清醒的认识,对其他国家的各种侵略行径更加警觉;铭记历史,是让对为我们现在美好生活做出牺牲的战士、百姓们表达怀念与敬意,要心怀感激,珍惜现在和平的生活;铭记历史,可以增强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增强整个民族的凝聚力。民族的凝聚力是促进国家发展,弘扬爱国主义的重要条件,民族凝聚力的丧失会使国家陷入动荡和内乱,等等不胜枚举。俄罗斯著名历史学家克柳切夫斯基说过:“如果丧失对历史的记忆,我们的心灵就会在黑暗中迷失”。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中国人民将以坚定的决心和努力,同世界上所有热爱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一道,坚决反对否认、歪曲、篡改世界大战历史的图谋和行径。我们要时刻铭记历史,选择正确的发展方向和前进道路,只有我们不忘国耻,才能催己奋进,并且超越他人。

梅州红色印记

36

梅州红色印记

我们从革命将领、人民百姓、红色梅州三个方面进行编写,分编阐述了三个内容:1、革命将领的一些重要的甚至关键的往事;2、人民群众投身于国家解放的典型代表的事例;3、红色梅州与全国大革命的关系,我们梅州对全国大革命的贡献。通过阐述这三方面的内容,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中国取得革命胜利的一丝缘由,即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军民一心,众志成城,共同为国家献出自己的力量甚至生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自始至终都是中国人民的精神信仰。
在这些文章中,我们最喜爱的是《罗屏汉张瑾瑜为革命忍痛割爱舍幼子》,因为通过这则故事,我们了解到革命干部罗屏汉与张瑾瑜夫妻二人,在面临日益严峻的革命形势前“大义灭亲”,将自己的亲生骨肉送去给农户抚养,以便全身心的投入革命,解放中国。如此大公无私的举动无不让人动容,使人敬佩。
希望我们所编写的这本书,能给予你帮助,在如今错综复杂的世界中,为你点起一盏明灯,照亮心中红色之路,留下属于你的红色印记。

37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