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南宁师范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多民族文学与文化传播研究论坛暨《现代壮族壮文文学》等著作研讨会会议手册

文档/电子书手册2023-12-26
1623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
多民族文学与文化传播研究论坛
暨《现代壮族壮文文学》等著作研讨会

会议手册

2023年12月28日  中国·南宁

庆祝南宁师范大学办学7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

第 3 页

会议简介

第 8 页

第 9 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24页

第 4 页

会议议程

中国新闻史学会

南宁师范大学

南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参会嘉宾介绍

研讨会书籍

会议指南

艾    红   19182178979 
王涵宇   15077128050
王    琛   18715386511 

会务组联系人:

手册目录

南宁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第29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做好新时期党的民族工作,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而民族文化传播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内容与途径。新时代下多民族文学与文化传播研究可以助推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
南宁师范大学(以下简称“我校”)自建校以来,一直将服务民族地区经济与文化发展作为办学宗旨,在民族文化传承与传播上已形成一个较完备的教育系统。文学院的民俗学是广西高校重点建设学科。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民族文化传播学于2021年获得教育厅批复建设第四批民族院校特色学科。我校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方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庆祝我校办学70周年之际,为促进广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建设,我校文学院和新闻与传播学院联合中国新闻史学会,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多民族文学与文化传播研究论坛暨《现代壮族壮文文学》等著作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新闻史学会指导,由南宁师范大学科研管理处主办,南宁师范大学文学院、南宁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承办。

会议简介

流程 时间 与会人员及内容 地点
报到 08:00 全体参会人员 五合校区/文综楼/114报告厅
论坛开幕式 08:30-09:00
主持人:
南宁师范大学文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石勇
南宁师范大学副校长 
肖琦 致辞
广西民族大学副校长
黄晓娟 致辞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宗委副主任 
翚永红 致辞
中央民族大学原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黄凤显  致辞

会议议程

会议议程

流程 时间 与会人员及内容 地点
合影留念 09:00-09:10 全体参会人员 五合校区/文综楼/114报告厅
主题报告 09:10-09:15
主持人:
中央民族大学原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黄凤显 
09:15-09:35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民族文学经典中的红色文化传承》 
报告人: 黄晓娟
广西民族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09:35-9:55
《文言断裂:壮族文学的书写及其挑战》 
报告人:陆晓芹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会议议程

流程 时间 与会人员及内容 地点
主题报告 9:55-10:15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民族文化传播的学术期刊发表与咨政报告撰写》 
报告人:罗柳宁
《广西民族研究》副主编、研究员
五合校区/文综楼/114报告厅
10:15-10:35
《广西民族文化对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贡献》 
报告人:黄桂秋
南宁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报告总结 10:35-10:40
总结:中央民族大学原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黄凤显 
茶歇时间 10:40-11:00 主要参会人员 五合校区/理综楼4楼/文学院会议室

会议议程

流程 时间 与会人员及内容 地点
圆桌会议 11:00-12:10
主持人:
南宁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    林安宁
五合校区/理综楼4楼/文学院会议室
作者介绍书籍:周飞伶、石蓉蓉、石艺、李志峰、黄铮
自由讨论及参会嘉宾:翚永红、黄凤显、黄晓娟、罗柳宁、蒙元耀、覃祥周、陆晓芹、车欣欣、黄露、零兴宁、蒙飞、梁宇、杨兰桂、董迎春、任初明、石勇、陈洪波、徐健、黄桂秋、旷晓霞、陆以宏、聂卉、韦美日、陈祖君、莫山洪、黄世权、黄毅、林安宁、戚剑玲、梁颖涛、梁春莲、黎鲜、杜晓杰、陈羽峰和其他领导、专家及研究生代表 
总结:
南宁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陈祖君
合影留念 12:10-12:20 全体参会人员
午餐 12:30 主要参会人员
桃李苑餐厅/2楼包厢

中国新闻史学会

中国新闻史学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传播学领域唯一的全国一级学术团体。学会是在著名新闻传播史学者方汉奇、宁树藩等教授的倡导下,于1989年4月经国家民政部正式批准在北京成立的,业务主管单位为国家教育部。
中国新闻史学会现任会长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王润泽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方汉奇教授、中国传媒大学赵玉明教授、北京大学程曼丽教授、清华大学陈昌凤教授任名誉会长。陈建云、陈先红、胡钰、林如鹏、单波、隋岩、赵振祥任副会长,邓绍根、常江任联席秘书长,杨奇光任副秘书长。学会秘书处现设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中国新闻史学会现有会员单位195家,常务理事65名,二级分会23个:新闻传播教育史研究委员会、外国新闻传播史研究委员会、网络传播史研究委员会、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研究委员会、台湾与海外华文传媒研究委员会、广告与传媒发展史专业委员会、公共关系专业委员会、舆论学专业委员会、传媒经济与管理专业委员会、视听传播专业委员会、新闻传播思想史专业委员会、传播学专业委员会、编辑出版史专业委员会、媒介法规与伦理专业委员会、应用新闻传播学专业委员会、全球传播与公共外交专业委员会、中国特色新闻学专业委员会、党报党刊专业委员会、符号传播学专业委员会、计算传播学专业委员会、地方新闻史专业委员会、博物馆与史志传播专业委员会、健康传播专业委员会。
中国新闻史学会的业务范围包括:组织召开学术会议;制定本领域全国性科研规划;出版有关书报刊物;组织专项调查咨询活动;搜集与整理有关资料;组织相关培训工作;开展相关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等。
《新闻春秋》(CN 10-1063/G2)为中国新闻史学会会刊。

南宁师范大学

南宁师范大学前身为创办于1953年10月的广西中等学校教师进修学院,同年12月改名为广西教师进修学院;1960年7月更名为南宁师范学院,同年9月并入广西民族学院,1961年9月恢复广西教师进修学院;1966年7月更名为广西教育学院;1978年12月举办全日制普通本科教育;1979年2月更名为南宁师范学院;1985年5月改名为广西师范学院;1998年6月,举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教育;2002年12月,创建于1905年的南宁民族师范学校并入学校;2015年1月,学校五合校区启用;2018年11月30日,学校通过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南宁师范大学;2019年8月,学校武鸣校区启用。现有五合、武鸣、明秀、长岗、建政五个校区。
现有学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0个学科门类。普通本科专业7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未覆盖的二级学科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3个。
具有鲜明的教师教育办学特色,获得一批国家级教学成果: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主持)8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6项、一等奖31项。国家级一流/精品课程12门,自治区级一流/精品课程97门,广西普通高校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3个。
近5年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级奖励5项,其中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省部级奖励80项,其中广西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19项、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3项、广西科学技术奖二等奖8项。

南宁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前身是创立于1953年的广西教师进修学院语文科,1978年正式建制为中文系并招收第一届普通本科生,2008年3月更名为文学院。
现有语言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与比较文学、民间文学、写作、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戏剧影视文学8个教研室,设有语言研究所、民族民间文化研究所、古籍整理研究所、华文文学研究所4个研究机构。有汉语言文学、戏剧影视文学、秘书学3个本科专业,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为自治区重点专业、广西高校优质专业,“文艺理论”与“中国古代文学”为自治区高校重点课程,“语文课程教学论”为广西教师教育精品课程,另有2门自治区级一流课程。
拥有学术型中国语言文学一级硕士学位点,民俗学二级硕士学位点;专业型学科教学(语文)硕士学位点。现有在编教职工85人,其中教授、研究员11人,具有博士学位50人,39位高级职称教职工(其中11位正高),二级教授1人。在读全日制普通本科生1351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81人。
文学院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以教学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以科研促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着力打造中文品牌。在建设发展中,形成了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和奋发向上的精神,积淀了“厚德、絜行、传薪、探赜”的院训,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功能,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南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南宁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新闻与传播学院前身是中文系的广播电视专业,2005年建立新闻传播系,2009年更名为新闻传播学院,是广西高校最早独立建立的新闻传播学院(系)。2006年,获得新闻学硕士学位授权点,是广西第二个新闻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18年,获批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和新闻传播专业硕士授权点。2018年,更名为新闻与传播学院。2019年,新闻传播学科入选软科排行榜“中国最好学科排名”,2021年再次入选。2021年新闻学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现有省级科研平台3个;广西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3个;自治区级特色学科建设1个;国家级一流课程教学团队1个,自治区级一流课程教团队5个;校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3个,校级科研平台4个。
学院获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1项,国家级奖项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人才称号3人,省级优秀指导教师奖11项。
近5年,学院教师承担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42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2项。纵向科研经费624.5万元,横向项目经费486.77万元,年均科研经费202.25万元。发表核刊论文38篇;出版专著6部;软著专利1项;省部级科研奖项10项。

黄凤显

中央民族大学原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黄晓娟

广西民族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致辞嘉宾

翚永红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宗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肖琦

南宁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陆晓芹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报告主题《文言断裂:壮族文学的书写及其挑战》

 罗柳宁

《广西民族研究》副主编,研究员
报告主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民族文化传播的学术期刊发表与咨政报告撰写》 

黄晓娟

广西民族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报告主题《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民族文学经典中的红色文化传承》 

报告嘉宾

黄桂秋

南宁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报告主题《广西民族文化对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贡献》

其他参会嘉宾(校外)

覃祥周  

广西三月三杂志社译审,中央民族大学壮侗学研究所研究员

零兴宁  

广西民族教育发展中心研究员,壮汉双语专家,译审

蒙飞  

广西民族报社原社长,壮汉双语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杨兰桂

广西民族报社原总编辑,译审

其他参会嘉宾(校外)

车欣欣  

广西日报社媒体发展研究室副主任,高级记者,硕士生导师

黄露  

广西艺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

蒙元耀  

广西民族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研究会理事

董迎春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其他参会嘉宾(校外)

黎鲜 

广西民族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黄燕敏

南宁师范大学科研管理处处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其他参会嘉宾(校内)

梁宇  

南宁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

任初明 

南宁师范大学科研管理处副处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东

南宁师范大学科研管理处副处长,硕士生导师

其他参会嘉宾(校内)

石勇 

南宁师范大学文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硕士生导师

陈洪波  

南宁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

徐健  

南宁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新闻史学会理事

旷晓霞  

南宁师范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

其他参会嘉宾(校内)

南宁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

韦美日  

南宁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陈祖君 

南宁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聂卉  

陆以宏 

南宁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党委书记

其他参会嘉宾(校内)

黄凤显  教授

现为国家民委民族出版社副总编辑,国家民委出版翻译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副主任。

莫山洪 

南宁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黄毅 

南宁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黄世权 

南宁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林安宁 

南宁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

其他参会嘉宾(校内)

戚剑玲 

南宁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

梁颖涛

南宁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杜晓杰

南宁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梁春莲 

南宁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广西学校壮汉双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

其他参会嘉宾(校内)

石艺 

南宁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黄斌 

南宁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黄凤显  教授

石蓉蓉 

南宁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陈羽峰 

南宁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黄铮

南宁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

李志峰

南宁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周飞伶

南宁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其他参会嘉宾(校内)

《现代壮族壮文文学》

内容简介:该书将壮文文学分成六种体裁,纵向历史展示,横向代表作品点评,壮汉双语结合。首次系统梳理与呈现了1957年拼音壮文创制以来六十多年的壮文文学作品及其发展历程,是少数民族母语文学富有启示意义的新成果,对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与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研讨会书籍

作者:周飞伶、蒙飞、零兴宁
出版社:广西民族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7月

黄凤显  教授

现为国家民委民族出版社副总编辑,国家民委出版翻译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副主任。

研讨会书籍

《王韬政治变革思想研究——以<循环日报>为中心的考察》

作者:石蓉蓉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1月

内容简介:该书以《循环日报》为据,系统研究并阐释了王韬政治变革思想的内涵与价值,并从中管窥彼时对传统与现代、中西思想关系的理解与实践,既见其时代价值,也明其思想缺陷,是王韬思想研究领域和晚清维新思潮的一部重要著作。

研讨会书籍

《文体学视野下的沈璟曲学研究》

作者:石艺
出版社:云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8月

内容简介:该书从文体学的角度建构了沈璟曲学的理论体系,分体裁、语体、风格三个层面剖析其理论内容,结合明清戏曲史、曲学史给予沈璟曲学思想更准确的历史定位,复现了曲作为音乐文学文体是如何在文人曲家观念中与诗文词等传统文体区别开来的早期过程,有助于全面总结明代传奇的创作观念与方法,深化明清戏曲文体演进史的研究。

研讨会书籍

作者:李志峰等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3月

内容简介:该书探讨了古代越南汉文小说发生与衍变的基本路径,其中包括对中国古文献记载进行想象性创造、借用中国历史演义的模式、整体移植个别置换地分解化用、与本土传说故事相揉合等,揭示了越南汉文小说发生发展进程中的“中国线索”。

《越南汉文小说的发生与衍变(14~19世纪)》

研讨会书籍

 作者:黄铮、黄斌
出版社:云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8月

内容简介:该书首倡了“南普喜剧”这一理论术语,并从发展历程、中坚力量、人物群像、艺术风格、地方文化等维度,对南普喜剧艺术进行了立体多维的研究,揭示了南普喜剧在想象与建构广西(南宁)文化形象上的独特价值。

《南普喜剧研究》

(一)会议地址

(三)南宁师范大学五合校区布局图

南宁师范大学五合校区青秀区合兴路3号

会议指南

(二)用餐信息

会议提供12月28日午餐
地址:南宁师范大学五合校区桃李园餐厅二楼包厢

(三)温馨提示

1.请您提前到达会议现场。
2.参会期间请佩戴参会证。
3.会场内请将通讯设备调至静音模式。

会议指南

会议记录

德才并育 · 知行合一

   指导单位:
中国新闻史学会
   主办单位:
南宁师范大学科研管理处
    承办单位:
南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南宁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