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建党百年党建画册

風雲

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专刊

世界无产阶级运动及报刊专题

目录

1

三大工人运动

2

巴黎公社起义

3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4

俄国无产阶级革命

5

6

7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百年新时代

俄国无产阶级报刊

19世纪上半叶,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日益暴露,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出现——那是一个硝烟四起,战火纷争,民不聊生,受尽资产阶级剥削和压迫的走投无路者拔杆而起的时代。
工人高唱着《马赛曲》从法国东南部罗讷河畔的里昂一路走来,每天工作十五至十六小时甚至长达十八小时而工资微薄、终年不得温饱的他们呼号着地狱般的日子,仿佛在叫嚣不到十岁就被活活折磨死了的童工的亡魂······1831年11月21日,伴着工人们铿锵的步伐和嘹亮的口号,一场空前的抗议示威开始了,“放我们过去!弟兄们,冲过去!”子弹砰砰飞射,工人们呼喊着冲向敌人,没有枪支,便挥起木棍、腰刀;有的人拿起了石头,有的人抡起了拳头,军队的兵器库被捣毁,军营失陷,200多官兵被俘,运粮队中了埋。23日清晨,起义的工人队伍占领了整个里昂城。路易·菲力浦怒了,派他的儿子奥尔良公爵和陆军大臣来到里昂,疯狂攻入里昂城,轰轰烈类的第一次里昂工人起义宣告失败。
起义失败之后,不服输的工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加强团结的重要性,全国各地纷纷掀起了集会结社的高潮。1833年,里昂工人中出现了“结社热”,遭到了里昂政府的严厉抵制,全市工人再一次行动起来,举行了第二次武装起义。1834年4月9日,工人们举行总罢工示威,发出“不共和毋宁死”的口号,高呼“我们的事业是全人类的事业,是我国的幸福,是未来的保证”,明确提出了建立一个民主共和国的要求。工人游行示威一开始,就遭到血腥屠杀,‘里昂流血周“开始了。4月13日,第二次里昂工人起义也被迫失败。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三大工人运动

英国宪章运动

1837年,伦敦工人协会向国会提交了一份请愿书,要求年满21岁且精神正常的男子都有普选权,选举投票应秘密进行,废除议会候选人的财产资格限制,国会每年举行一次改选,平均分配选区。次年5月,振聋发聩的《人民宪章》正式公布,1839年,在请愿书上签名的有125万人。1842年5月2日,人山人海的伦敦街头迎来了庞大的工人队伍,宪章派全国协会的负责人向下院递交了全国宪章派第二次请愿书,认为“国会议院只为少数人的利益服务,而对多数人的贫困、苦难和愿望置之不理”,这份有300万人(约占英国成年男子的一半)签名的请愿书再次要求把《人民宪章》定为法律。
1848年,在欧洲大陆革命风暴的推动下,这场宪章运动的热情再度高涨。第三次全国请愿书进一步提出,劳动是一切财富的唯一来源,劳动者对于自己的劳动果实享有优先权。人民是权力的唯一来源。在请愿书上签名的有197万人。从伦敦、曼彻斯特到伯明翰、利物浦和格拉斯哥等城市,越来越多的工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不尽如人意的是,4月10日,全国宪章派第3次代表大会的代表把请愿书装在四套华丽的马车上向国会驶去,途中遭到宪兵的镇压。国会拒绝接受请愿书。接着,政府下令解散全国宪章派协会。多年的努力化作历史的车轮印,被岁月蒙上了厚厚的尘土。

距离法国30多英里的英国,在那段晦暗不明的岁月里,也在悄悄酝酿着属于自己的改变。工人阶级不满足于议会改革后一无所得的政治无权地位,浩浩荡荡的掀起一场争取普选权的运动,工人们要求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的管理。

工人争取提高工资的要求被拒绝,引发了工人内心的强烈不满,起义工人从无到有逐步扩大到3000人,发出了反对私有制的呼声,他们高唱《血腥的屠杀》战歌,痛斥资本家的残酷剥削:“我们全都知道,什么是你们的贪欲,剥削穷人的最后一件衣裳,掏干他们的心肝五脏!”工人们捣毁工厂主的住宅和机器,焚烧了票据、帐簿和仓库,以简陋武器迎战前来镇压的包括骑兵和炮兵的政府军,展开了搏斗,表现得十分顽强、勇敢,坚持到6月6日,起义被镇压。 
震惊世界的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现代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开始显示出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作用。在三大工人运动中,无产阶级提出了自己独立的政治经济要求,冲击着资本主义制度,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由此进入一个新阶段。
三次大规模的工人运动虽都遭到镇压,但它有深刻的教训:没有革命理论的指导,无产阶级就不可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因此,怎样创立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革命理论,成为了黑暗时代下更为迫切的需要。

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运动

就好像是一处点燃了火,接着处处都被点燃了火那样,接二连三的起义发生在各个国家的角落。1844年6月4日,德国西里西亚欧根山麓两个纺织村镇彼特斯瓦尔道和朗根比劳,爆发了纺织工人反对资本家的剥削和压迫的自发的起义。

巴黎公社运动150周年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
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
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
要为真理而斗争!
这首我们耳熟能详的歌曲——《国际歌》,其所具有浓韵的感情基调、强烈的节奏感令人热血沸腾。它的歌词出自150年前参与巴黎公社的卓越领导人欧仁·鲍狄埃写下的《英特纳雄耐尔》,热情讴歌了巴黎公社战士的革命理想与英雄主义气概。

公历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不料号称欧洲最强的法军输得一败涂地,法兰西第二帝国土崩瓦解。当时,巴黎被普鲁士军队围困,整个城市陷入躁动不安。9月4日,资产阶级共和派宣布成立“法兰斯第三共和国”继续抵抗普鲁士军队。
“国防政府”在普鲁士军队的炮轰下,斗志全无,只想着赶快结束战争。1871年1月,普法双方签订了停战协议。法国赔款割地,普鲁士军队进入巴黎后很快撤离。随着战争结束,“国防政府”派兵准备解除国民自卫军的武装,而国民自卫军枪杀了前来解除武装的两名政府军将军,并发起暴动占据了巴黎城。“国防政府”紧急撤往凡尔赛,巴黎出现权力真空。
1871年3月28日,巴黎人民进行了他们人生中唯一一次,也是世界上无产者第一次的选举,选出真正代表无产者利益的政府——巴黎公社。
巴黎公社成立后,开始建构自己的理想社会。公民持续参与公社事务,自由发表意见,维护自身权益。可以说巴黎公社是有史以来最真诚的民主,因而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性。

巴黎公社起义

当巴黎公社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一系列变革措施之时,犯了一个致命错误,没有对敌人穷追猛打,使敌人有了喘息时间得以卷土重来。
逃到凡尔赛的“国防政府”不甘心失败,四处拼凑反动军队,企图进行反扑。兵强马壮的“国防政府”开始疯狂进攻巴黎,遭到了巴黎人民的坚决抵抗,连公社的妇女都秉持着昂扬的态度涌上街头,沿街建起堡垒与敌人战斗。。
5月21日,凡尔赛军队对巴黎发起总攻,上演了历史上著名的“五月流血周”。 经过几天的战斗后,枪战声停止了,被俘的147名公社战士、巴黎公社的最后一批英雄,在枪声中一个一个倒下。
巴黎公社虽然失败,但它的功绩和贡献是伟大的。巴黎公社在打碎旧国家机器的同时,建立起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机器。它指引了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斗争,它是无产阶级解放世界的一次伟大预演,其原则是不朽的、其价值是永存的、其精神是永恒的。

马克思主义思想在办报实践中的沿革

马克思主义思想究其根源主要来自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前人科学思想和工人实际运动经验的总结,它之所以具有科学性和指导性,就在于它是实践总结的产物,而不是天马行空的随意臆想。马、恩在工人运动中最为突出的就是他们所办的报纸,以及在报纸中所传达的相关指导工人运动的科学言论,正是这些言论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实践部分。总地来说马克思对工人运动的思想指导,主要是通过他在几大报纸中的相关文章体现出来的。
首先马克思的第一次重要实践主要是在《莱茵报》当编辑的时期。《莱茵报》是一份由一些具有民主思想的工商业者和知识分子集资创办的报纸,被恩格斯称为“德国现代报刊的先声”。马克思1842年开始为《莱茵报》撰稿,持续到1843年,发表文章共33篇。恩格斯在《莱茵报》上连续发表了5篇英国通讯。从1842年8月起,马克思实际上担负报纸编辑的责任。1842年10月15日,他正式担任报纸的主笔。

在《莱茵报》工作期间,马克思参与了关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论战,评论汉诺威自由主义反对派、历史法学派,并且组织讨论市政改革、等级委员会、离婚法草案等问题。他作为《莱茵报》的编辑,第一次遇到要对所谓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这是促使他去研究经济问题的最初动因。在此期间,马克思开始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同时也是这一时期,恩格斯去德国科伦考察,结识了马克思,并为《莱茵报》写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等文稿。从此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在办报和工人运动的实践中萌芽和发展。
第二次重大的飞跃主要是在创办《德法年鉴》的时期。1843年3月马克思退出《莱茵报》后在克罗茨纳赫积极筹备创办《德法年鉴》,并规定了刊物的性质和任务,提出把理论批判和政治批判结合起来,反对教条式地预料未来,主张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为世界提供一个真正斗争的口号。
《德法年鉴》发表了马克思的《论犹太人问题》、《〈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恩格斯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英国状况──评托马斯·卡莱尔的“过去和现在”》等文章。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法年鉴》上发表的文章表明,他们在这一期间实现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思想转变。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第三次跨越是在《新莱茵报》时期。《新莱茵报》由马克思在德国科隆创办,1848年6月1日开始出版,是德国1848—1849年革命时期民主派中无产阶级一翼的战斗机关报。报纸的重要文章和社论多由马克思和恩格斯执笔,阐述对德国和欧洲革命的重要观点,英勇地捍卫了革命民主主义运动和无产阶级的利益。由于普鲁士政府的迫害,该报于1849年5月被迫停刊。
《新莱茵报》创办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徳国民主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主要宣传的内容是对内彻底推翻封建统治,建立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民主的德意志共和国;对外进行反对沙皇俄国的战争。《新莱茵报》先后组织和领导三次大规模的群众斗争。在一系列运动中,马、恩认识到,要打倒封建势力,要破坏现存的政治制度,就必须团结起全国的无产阶级,同腐朽势力展开革命斗争。同时1848年《共产党宣言》在《新莱茵报》上的发表标志马克思从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正式转变为一个社会共产主义者,同时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正式诞生。同时在本次办报实践中马克思还提出了无产阶级报刊的一些基本原则:党性原则、群众办报原则、真实性原则。这些原则的提出为后来的无产阶级报刊创办提供了有益的线路和指导。

俄国无产阶级革命

我叫谢尔盖·加尔马什。今天,我想来讲一讲我的和伟大苏联有关的故事。
先说说我的父亲吧,他叫加尔马什,他是我这辈子除了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之外最崇敬的人。我记得小时候,他先是农奴后是工人。那时候的沙俄政府难以让人安心顺服。大概是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我的父亲告诉我,我们的身份不再是农奴而是农民,但是对于我来说这样的转变并不是很明显,因为我们家还是那么穷,每天只能喝粥吃一点黑面包和咸菜。
终于在我十来岁那年,我的父亲再也无法忍受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了,他带我们离开了那个农庄而来到了一个很繁华的地方——圣彼得堡,不过那时那座城市的繁华与喧嚣同样与我们没有什么关系,父亲为了谋生和养家糊口,进了一家纺织厂工作,我记得他那时非常辛苦,经常在我没睡醒之前就草草吃了早饭上班去了,很晚才回来,虽然那时在城市的生活很辛苦,但在父亲下班之后的短短几个小时是我每天最为快乐的时候,我甚至在我16岁那年收到了一本书作为我的生日礼物,但美好的日子总是短暂。
突然有一天,父亲没有回来,连续好几个月都没有回来,我走到街上不断的询问才知道他参加了一场罢工,目的是提高自己作为工人的待遇,他被抓了,被流放到了西伯利亚,这个消息对于我们家来说就是一个晴天霹雳,这之后的半个多月我都魂不守舍。最终,我想到了我们来的地方,我想用家中的一点积蓄在原来的农庄向地主购买一点土地,让我的母亲可以远离这个充满悲伤的城市安享晚年,但母亲不同意,她告诉我说父亲会回来的,我们必须要在这里等待。

于是我们没有离开这座城市。与此同时为了生活,我必须扛起重任,成为了一个像父亲一样的工人,不过我在军工厂。就这样,过了十年,父亲一直没有回来,在这十年中,我也参加过数不清的罢工与抗议,我也结婚生子,但我和母亲一直没有放弃等待父亲归来。
时间很快来到了1905年,我之所以对这个时间记得如此清晰,是因为我遇到了点燃我一生奋斗目标的人——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不过大家现在更喜欢叫他列宁。而我成长的这座城市再后来也改名叫列宁格勒,当然这是后话。

我见到了列宁同志——布尔什维克的领导之一,我与他握了握手,我能感觉到那只手所拥有的力量感和他眼神中不灭的斗志和希望。那之后的十余年,我一直坚持着同压迫我们的资本家相斗争,我们一方面继续罢工起义;另一方面也不断地延伸我们的组织。
更让我意料不到的是,一个夏日的中午,我回到家中看见母亲抱着一个男人埋头痛哭,我仔细端详着那个瘦小的老头,他就是我的父亲。那时我的生活是如此地幸福,我有我的家人,有我的挚友,有我为之奋斗一生的目标。
1917年的10月的下旬,我的组织告诉我我们准备用武力攻打冬宫,去消灭可恨的沙俄政府级建立一个新的无产阶级政权和国家,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了枪,浴血奋斗了一整夜,我看见阿芙乐尔的那枚炮弹划破天空直奔冬宫而去,那是我这辈子看到过的最美的烟花,我们跟随列宁,占领了冬宫,狠狠地打击了这个国家的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建立了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国家和政权,我的故事到这里就差不多了,剩下的故事就该由你们来讲述了。

那年的冬天,我们为了反对厂房无故开除工友而举行了一次罢工,谁也没有想到那次罢工会席卷全市,更没有人会想到,当时的政府竟然用我们工厂生产的枪炮对准了罢工抗议的人们,那次我们好多的同志都牺牲了。之后不久,我的工友经常喊我去参加一些会议,渐渐我感到我对这个叫做“布尔什维克”的东西充满了希望,开始不断地想要去了解它

列宁的无产阶级报刊生涯

一、《火星报》。
1895年,列宁创办《工人事业报》并为该报写了社论《告俄国工人》和《我们的大臣们在想什么?》、《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两篇文章。但因列宁被逮捕入狱、创刊号稿件被没收,《工人事业报》未能问世。之后列宁在流放期间就在思考如何建立一个统一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在流放结束后,列宁便开始筹备办报。1900 年 12 月 24 日,《火星报》创刊号在德国莱比锡出版,这标志着列宁创办的第一家全俄性马克思主义政治报刊正式出版。
《火星报》实际负责整个编务工作的是列宁和马尔托夫两人,列宁是《火星报》的灵魂。 在《火星报》第一号社论《我们运动的迫切任务》中,列宁把建立一个坚强的、有组织的、紧密联系工人运动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作为办报工作的中心任务。

1901年1月5日,《火星报》发表了列宁《从何处着手?》一文,文章论述了建立工人阶级政党的具体计划,并指出:为了把各地的工人运动合成为一个全俄的运动,第一步应当是创办全俄的政治性报刊。
1903年7月,俄国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这标志着独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建立。会议通过党纲,并把《火星报》正式定为党的机关报。也是在这次会议上,列宁和普列汉诺夫等人产生了严重的分歧,并退出《火星报》编辑部,从此,俄国社会工党内产生了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派和以普列汉诺夫为首的孟什维克派。
三、《真理报》
随着1912年工人运动高潮的来临和革命形势的飞快发展,在列宁的指导下,斯大林、阿尔钦斯基、坡列塔耶夫于1912年5月5日在彼得堡创办了《真理报》。该报继承和发扬了列宁在《火星报》的革命传统,保护党性的纯洁、重建革命政党和对无产阶级民众进行革命的教育工作,是《真理报》全部意义和生存的基础。由于沙皇秘密警察的残酷打击,《真理报》曾8次被封,不断被迫更名,1917年“二月革命”胜利后的第五天,《真理报》又在彼得堡以原名复刊了。

俄国无产阶级报刊

在伟大的十月革命实施和准备时期,《真理报》一直旗帜鲜明地表现了布尔什维克的战斗性质,为宣传革命的纲领,准备和领导群众参加胜利性的决战进行了大量的宣传、鼓动和组织工作。无论是在确定党的新方针时期,还是群众革命动员时期及组织革命武装冲锋时期,《真理报》都紧密地团结在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身边,积极广泛地宣传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组织和鼓动群众实施党的一系列任务,从而形成了布尔什维克党报的一系列宣传鼓动策略的传统。
而在列宁的整个办报生涯中,最重要的就是《火星报》,在创建和发展《火星报》的过程中列宁形成了自己的办报思想,同时也对后来无产阶级的报刊活动做出了很多贡献。其主要的报刊思想主要包括:创办“全俄政治机关报”,党报要成为集体的宣传员、鼓动员和组织者,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办报方针,打造党报思想论战的“舆论场”。而他所创办《火星报》在为后来的无产阶级报刊提供的经验包括:丰富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办报经验,开创了无产阶级政党报刊工作的优良传统,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思想,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苏俄化。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思想一开始并不被中国知识分子所广泛接受,虽然早在1905年梁启超就在《民报》上介绍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但这一时期主要是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的大论战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任然相信资产阶级改良或革命能改变中国封建落后的面貌,但经历了清末的“预备立宪”和资产阶级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的惨败后,中国知识分子开始清醒,要想改变中国落后的面貌实现民族的独立和发展就必须从思想上改变中国人民保守落后的思想面貌。
于是,从1915年《青年杂志》创刊开始,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开始了。一开始新文化运动主要集中于文学革命和社会风俗改良方面的宣传,直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和启发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使得中国部分思想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中国革命的希望和未来,其中以李大钊发表的《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克的胜利》为代表。 之后以《新青年》为代表的国内进步刊物开始逐步引入和吸收马克思主义思想。
1917年,马克思主义思想开始在中国萌芽和发展,真正使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成为一门显学的是在五四青年运动之后。在这一次运动中,先进的知识分子引导无产阶级与封建落后势力开展斗争,并赢得了斗争的胜利,这一次胜利使得中国广大的知识分子认识到了无产阶级的巨大力量,也促进了广大的青年知识分子开始转身去深入的研究马克思主义思想,使得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并成为了中国革命的主体。为了传播了使得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更为广泛的传播,青年知识分子开始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
正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多样化传播和深入工人阶级的实践,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青年心中的生根发芽,同时也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创造了前提条件。

1848年,由马克思和恩格斯执笔写成的《共产党宣言》正式出版,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9世纪中期,马克思主义在欧洲产生巨大影响,并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19世纪末,为中国人所知晓。

百年前,一句呐喊响彻天地,唤醒了沉睡的中国。长袍布衣的李大钊先生,高呼“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和友人陈独秀先生一起为了中国的未来奔走。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陈延年、陈乔年、邓中夏、傅斯年等一批批心怀祖国的青年们纷纷奔走高呼,为祖国的每一寸土地愤而高歌。从青年学生到广大群众,从小市民到众多工商界人士多阶层的共同参与,中国大地上迅速掀起了爱国救国的热潮,“公理战胜强权”的口号响彻在北京上海等的每一个角落。

行百里,渡百年——百年新时代

从嘉兴南湖的红船一路走来,百年风雨之间,中国共产党走过了艰苦卓绝的岁月,漫漫求索,直至中华大地换了人间。一百年的砥砺前行,党的征程历历在目,“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昨天已然过去、“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今天一片大好、“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明天充满希望!
从十九世纪上半叶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开始,无产阶级作为新兴政治力量登上世界历史的舞台,起义的一再失败告诫我们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不足以撼动大树;巴黎公社的伟大实践是无产阶级革命史上的一个光辉节点,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公社战士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成为了一股子不可磨灭的精神力量;马克思恩格斯创办报刊,著书立说,《共产党宣言》的提出好似星星之火,慢慢形成燎原之势;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让处于愚钝蒙昧的中国人骤然醒悟;新文化运动高举“德先生”“赛先生”的大旗,向那些“狂人”和“吃人”的社会呐喊,叫醒了一批又一批彷徨的人。

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城楼上毛主席一声高呼“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在新中国成立后,面对一贫如洗、经济落后、生产力落后的中国,共产党人依然用进步的思想带领人民艰难跋涉,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实现了祖国从站起来到强起来的跨越。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再到如今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历史的烟云随风逝去,留给我们的是深深的哲思和厚重的底蕴,历史教会我们踩着先人的肩膀,走着正确而曲折的道路。
《觉醒年代》火了,火得猝不及防又是意料之中,历史人物的形象刻画,惟妙惟肖的绝妙表演等暂且不论,让我们为之感动为之落泪的,是先人们艰辛的求索之路和百折不挠的淬炼精神,看着我们的先辈在时代风云变幻中抓住了中国,发展了中国,强大了中国,满腔热血就会随之激荡。历史的结局总是残酷的,淌过了水深火热残酷的过往,看遍了生离死别和家国大义,才迎来了美好的今天——我们现在的日子就是《觉醒年代》的续集!
如今,我们处在伟大祖国的新时代下,仍然需要进步、需要复兴,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广大青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继续努力。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我们应当努力培养民族复兴大任的责任感,做到脚踏实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断努力。

庆祝建党100周年

Celebrating party building 100th anniversary

小组成员:田泽伟   金松  王宇奇  宝音图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