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迎冬奥

相约冬奥画册

Meet the Winter Olympics album

一起向
 未来

celebrate

制作人:徐奇秀孙梦迪

共筑冬奥梦

目录

开幕式惊艳世界

1

一起向未来

04

奥运健儿捷报频传

2

一起向未来

08

“车立方”——冬奥与车

3

一起向未来

12

北京冬奥为能源转型加速

4

一起向未来

14

2月4日,“双奥之城”北京迎来历史性时刻,奥林匹克梦想再次在中华大地绽放,一场简约而又精彩、浪漫而又空灵的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惊艳了全世界。

坚持守
正创新

本次开幕式在创意上收获了一致好评,不少人甚至感慨“能打败张艺谋的只有张艺谋”。最具创意或者说最具突破性的一处首推点火仪式。一方面,主火炬是一个巨型“雪花”,而“大雪花”是由参赛各国的“小雪花”组成的,寓意全世界团结在一起;另一方面,以微火取代熊熊大火,寓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微火虽微生生不息,火炬虽小,格局够大,而且明确传递出“低碳环保”理念。这样的点火仪式,在百年奥运历史上是第一次,这既需要强大的文化自信,更需要敢为人先的勇气和魄力。

此外,小男孩用小号吹响《我和我的祖国》,176名中国各行各业的代表、56个民族的代表、国家功勋人员等传递国旗,44名来自河北阜平山区的孩子,用希腊语唱响奥林匹克会歌,每一个创新呈现的细节都如此惊艳,直击人心。

根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科技赋能,点亮奥运梦想

2月4日,恰逢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20时,开幕式以中国传统历法的时光轮转作为倒计时开场,从24数到1,冬去春来,四季更替,每一帧都是壁纸,每一秒都美如画。第24届冬奥会,二十四个节气,又恰逢第一个节气“立春”,诗意的偶然,浪漫的创意,巧妙的融合,再配上一首首中国古典诗篇,一重又一重的意境汇成世界人民都看得懂的美好

黄河之水缓缓冰冻,变成一片冰的世界,一块巨大的冰立方光影闪动,二十四套激光刻刀在冰立方上不断雕刻,历届冬奥会标志逐一被刻出来,最终定格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而后,一个晶莹剔透的冰雪五环伴随着冰屑凋落破冰而出。那一幕,我们看到了破冰之不易,更看到了破冰之可贵。破冰寓意着打破隔阂,互相靠近,大家融为一体,科技让这一美好愿景真切地呈现在舞台上。这一幕既有直白的、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破冰,整体又表现出中国古诗词的气韵以及中国画的唯美。数字科技与高端装置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把中国人心中的诗意变为眼前实景。此外,全球技术领先的烟花不仅“雕”出了五环,还“雕”出了中英文“立春”字样,而且开幕式燃放的高空特效焰火,弹药只有1800发,焰火药剂无毒、微烟,大大减少了烟花燃放对环境的影响。科技点亮了奥运会开幕式,也点亮了无数人的奥运梦想。

一飞冲天,铸造历史
凌波微步,所向披靡

2022年北京冬奥会共设有7个大项、15个分项、109个小项.7个大项包括:滑雪、滑冰、雪车、冰壶、冰球、雪车、雪橇、冬季两项.其中,这七个大项又分为高山滑雪、越野滑雪、自由式滑雪、北欧两项、跳台滑雪、单板滑雪、花样滑冰,短道速滑、速度滑冰、雪车、钢架雪车、雪橇、冰壶、冰球、和冬季两项共15个分项.
冬奥会开幕一周多,中国代表队捷报频传。尤其一批年轻的00后运动员,如谷爱凌、苏翊鸣、李文龙斩获一金两银,给中国冰雪运动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天才少女谷爱凌

圆梦冬奥苏翊鸣

2月8日,在冬奥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的赛场上,谷爱凌凭借1620高难度的完美一跳,摘得金牌。翻腾飞跃于雪道上空,落地后谷爱凌也是惊喜得热泪盈眶。事实上,这高难度的最后一跳是她临时决定的。“这个动作是我上个礼拜训练时想的。从来没有在雪上做过,第二跳落完后,我看到我是第二名,我选择做这个动作。”谷爱凌说道。高难度动作的背后,是她刻苦的练习和极限挑战的勇气。

在北京冬奥会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决赛中,中国选手苏翊鸣在一众“神仙打架”中力压群雄,获得金牌。尤其是第二跳,苏翊鸣内转1800抓板堪称完美,拿下93分的超高分,展现了惊人的天赋和能力。

2月18日,是苏翊鸣的18岁生日。他曾说,最想要的成人礼物就是北京冬奥会金牌。如今,梦想中的“成人礼”真的到手了,这让他的这趟冬奥之旅宛如童话般美好。

“成人礼”不只是奖牌

努力拼搏永不言弃

什么是新能源车型?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燃料电池汽车等。北京冬奥会使用的车型大部分都属于这个规划之列,发展新能源车型是为了降低燃油消耗量,减少尾气排放,改善空气质量,助力绿色冬奥。
其中新能源车型里燃料电池汽车对我们来说比较陌生,北京冬奥会是全球首次大规模应用氢燃料客车的体育赛事,延庆赛区和张家口赛区投入700余辆氢燃料客车,针对寒冷天气,氢燃料电池车进行了低温冷启动测试、低温续航里程测试等工作。就连冬奥赛场周边的应急发电车采用的都是氢燃料车型进行发电。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趋势下,各个国家都在寻找能代替石油的清洁能源,尽管氢燃料电池汽车产品不多,但很多国家已经投身到氢燃料的研发上,从目前来看无论是我国还是其他国家要实现燃料电池的大规模产业化还需要解决一系列问题,包括氢能设施、运输和加注等问题。但相信我们国家就像新能源汽车产业一样,借助北京2022年冬奥会对燃料电池进行大力发展,走出一条成功的路线。

冬奥与车——新能源

车立方

氢燃料电池车会成为未来趋势吗

北京冬奥为能源转型加速

当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的共同愿景,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替代传统化石能源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一环。凭借多年实践和探索,北京冬奥会三大赛区26个场馆全部实现绿色供电,这些绿电主要由河北张家口的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提供,不仅在奥运史上尚属首次,也实现了人类能源史上一次重要突破。
冬奥绿电交易机制是北京冬奥会的又一创新。有关部门专门搭建了适用于冬奥会的跨区域绿电交易机制,根据场馆需求变化适时组织绿电交易,调整清洁能源供应。

全力以赴的“绿色奥运”,加速推进中国能源转型

为保障北京冬奥会绿电供应,我国在多个环节进行了技术创新。“双碳”目标下,一届全力以赴的“绿色奥运”,有望加速推进中国能源转型,并向世界展示我们的决心。

冬奥场馆历史上首次实现100%绿电供应,全球首次大批量使用氢燃料电池客车服务体育赛事……北京冬奥会开赛以来,不仅场内比赛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场外也进行着历史性的“追风逐日”竞赛。这场竞赛让人们看到中国能源转型在加速,并将对全球经济社会转型带来深远影响。

一起向未来

To the Future Together

北京冬奥会开幕之日,我们格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相聚;北京冬奥会闭幕之时,我们携起手来,一起向未来!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