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协作者骑手关爱行动通讯

公益项目一周年
协作者团队能力建设通讯
2022.01

骑手关爱行动

骑手关爱行动
2022.01

北京协作者:蔡冬英
南京协作者:岑有羽
南京协作者:王瑞海
南京协作者:吕强
青岛协作者:张善媛、孙莉、刘萍
珠海协作者:钟萍
实习生:王德纯
实习生:代思齐
实习生:张娜、李思懿
志愿者:李林、杨杰
志愿者:王明光、吴佩钗

06
07
08-09
10-11
12-13
14
15
16-17
18
19
20

目录

公益活动
协作者&壳牌(中国)

2020年底,在关注安全议题的壳牌(中国)有限公司的支持下,协作者发起了“骑手关爱行动”,希望通过调查了解和分析骑手的需求,传递该群体的真实状况,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专业干预建议以及开展试点关爱服务,并通过倡议全社会共同理解和关心骑手群体,协助他们在城市更体面地劳动和生活。目前协作者已结束为期一年的第一期“骑手关爱行动”公益服务项目,本期通讯与您分享四地协作者社会工作者、实习生、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的感想。

骑手关爱行动

骑行,在路上的服务
蔡冬英
北京协作者学堂学员

2020年12月2日,交通安全日当天,协作者通过线上直播举行了“困局与突破——骑手关爱行动公益论坛”。2021年的1月和2月,通过问卷调研和访谈的方式,我了解到大量骑手的基础信息和真实需求,以配合其他社工老师们的报告撰写与信息分析工作。2021年5月份,这份关于骑手生存和发展的需求报告横空出世,在发布会前后引发了社会各界对骑手群体的关注与讨论。曾经我对于骑手的直观印象是,忙的时候奔走于城市的各个角落,而闲的时候则躺在电动车上刷短视频。而当骑手愿意停下来接受我们的访谈并深入交流后,我发现每个生命故事的背后都蕴藏着向上且坚韧的力量。通过骑手微信公益服务社群,我也看到了一次骑手开展救援行动的全过程,从中感受到互助带来的巨大力量。再分享一个令我感动的服务故事。今冬的第一场雪,王肖老师看到了一名骑手没有戴手套,手冻得通红,便立刻上前询问具体情况并留下了骑手的联系方式。随后他给在四季青童缘的我打电话,让我赶紧清点目前的骑手服务物资,尤其是手套和护膝的数量。我还没有统计完,就听到“叮咚”的门铃声,一开门发现是王肖老师快递配送来了一些护膝。同时,他还准备了50份物资发放给东四的骑手服务站点。通过骑手关爱行动的实践,并结合在协作者学堂这一年多的学习内容,我认识到在新领域的服务项目开展前,需求评估一定要做扎实,找到理论依据做支撑,以保障服务质量。

我眼中的骑手关爱行动
岑有羽
南京协作者社会工作者

在协作者工作已逾五年,我主要负责的是面向工人的公益服务工作。2020年末,我加入到“骑手关爱行动”公益项目中,进行具体服务的开展与执行。在前期骑手服务需求调查中,骑手伙伴们真诚地帮助我们填写问卷,将他们的需求告诉我们。过去的一两年中,骑手安全新闻事件频发,所以社会关注到了他们。在此期间,我与同事、志愿者们一起组织协调站点和骑手开展了各种主题服务活动,包括骑手月度生日会、解暑与心理减压、道路安全共建游园会、应急救护培训等。在接触和服务过程中,我发现除了骑车配送之外,骑手们也有很可爱的一面。据了解,在工作之余,有的骑手喜欢拍摄短视频记录自己的工作日常,有的骑手喜欢在周日和同事们一起聚一聚,有的骑手在暑天时会去水池里泡澡。他们也会因为久坐电动车导致的发胖而烦恼,于是在不忙的下午,聚在一个旺铺转让前的空地上打羽毛球,锻炼身体。我们会定期去外卖站点拜访,建立关系,便于活动的开展。在服务活动筹备时,我们一般会邀请骑手伙伴作为志愿者,他们都很积极地协助我们进行活动签到、布置场地、挂横幅、发放物资。我们也更加坚定地相信,外卖骑手本身也是具有帮助他人的意愿和能力的,期待未来有更多的骑手加入志愿者队伍。

与骑手相遇
王瑞海南京协作者社会工作者

真正了解骑手群体,是在2021年初的骑手调研开始的。正值春节前,各大外卖平台都在做“骑手冬季冲刺活动”,我才了解到原来在骑手所谓“工作自由”、“薪酬高”的背后隐藏着各种条件,看了半天也没搞明白这些复杂的规则。
在骑手调研与访谈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骑手刘大哥,他让我发现骑手当中也可谓是藏龙卧虎。他20年前做过棉花生意和厨卫具生意,虽然最后赔了很多钱,但也风光过;2004年在北京打工、上夜校、考了很多证书,老板给他配了车……而因多次经商失败,目前选择当骑手作为一个临时过渡的职业,理由是时间自由、收入还行,而他未来的梦想还是坚持开店做生意。

10月份的时候,我们通过共青团南京市建邺区委员会协调了南京网约配送行业协会,再联络南京的外卖站点正式开展了骑手关爱行动公益服务。南京网约配送行业协会的童主任带着我们走访了三个骑手站点,他当时说过的一句话令我至今难忘:“如果能够帮助骑手们解决一下子女的教育、上学的问题,我相信会有更多骑手愿意长期留在这座城市,好好地做骑手。”我能够感觉到童主任说这话的时候,不仅仅是看到了当下骑手们的一些现状和需求,同样也在关心整个行业和一座城市的发展。是的,如果骑手每天忙于骑车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里,疲于把饭菜、药品等准时送达,心里却一直惦记着孩子上学、家人就医的难题,如何能安心工作呀?骑手刘大哥也遇到孩子上学难的情况,于是南京协作者按照个案工作流程,通过高校老师联系上一所私立小学,并协商分期支付学费,帮助刘大哥的女儿解决了上学的问题。
对于骑手来说,交通事故频发是工作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因此,南京协作者链接南京市红十字会、栖霞区红十字会、南京蓝豹救援队等专业资源,为骑手开展了紧急救护培训。在培训中,我看到了骑手们的积极与友爱,认真学习安全急救知识,和同伴一起模拟如何包扎伤口。

更进一步接触,更多一分理解
吕强南京协作者社会工作者

在骑手关爱行动活动开始之前,协作者工作人员们通过文献、媒体等各类信息渠道,第一次对骑手有了相对深入的认识:2020年5月份,“外卖小哥”以“网约配送员”之名被正式纳入国家职业分类目录;骑手分为专送和众包两类;前者有统一的单量、工时要求以及其他工作规范,后者时间相对更加灵活,工资收入与时间投入和派送单量密切相关……关于这个新兴职业,有太多信息是需要社会大众了解的。
拿“送单超时”来说,可能有人会说:“骑手不应该一次送太多单,太贪了”,但是如果大家知道骑手超时的罚款金额超过一单收入甚至更多,换位思考一下,他们会愿意选择承担这种得不偿失的风险吗?电瓶车故障、商家出餐慢、恶劣天气等不确定因素都会影响他们正常送单。
在与他们的交流中,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商家、顾客、平台与骑手之间的关系是不够和谐,而这几个角色均为配送服务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如何协调多方利益关系成为了一个难点。在为骑手及其子女直接开展安全和其他主题服务的基础上,我们也希望通过报道、短视频宣传等方式,鼓励骑手发声,让大众对骑手有更多的理解。

张善媛青岛协作者社会工作者

记得刚开始做调研问卷时,我们选在了青岛协作者机构附近的一个流动人口聚集地。那里人口密集,小店众多,上下班的路上我们时常会看到外卖员忙碌的身影。调研第一天,机构所有工作人员全体出动,身穿协作者马夹,拿着机构年历,满心欢喜地准备“大干一场”,结果现实却给我们“当头一棒”。我们试图寻找一些正在休息的外卖骑手,但都以有订单着急派送为由回绝了我们。最后是在一家面馆吃饭的骑手大哥接受了我们的问卷调查,一边吃饭一边帮我们填写信。经过为期一周的调研,在骑手身上我真正理解了“时间就是金钱”的含义,我看到了他们因为某个顾客不在家导致后面订单全部超时的无奈,也看到了他们吃饭时手机不离手、匆匆吃几口后又继续工作的辛劳。

在接下来几个月的服务中,我真切地走近了骑手群体。他们会因为送餐中小朋友给的一包牛奶而开心半天,会因为我们给到一件防寒物品而向同伴不断“炫耀”,也因为顾客的不理解而烦心。
曾经看过一句话,“送外卖就是与死神赛跑,和交警较劲,和红灯做朋友”;也很喜欢一位外卖骑手分享过的一句话,“订单还有很多,但生命只有一次”。希望通过我们一点一滴的努力,让更多的人关注到这个行业,关注到这样一群可爱的人。

孙莉
青岛协作者社会工作者

通过几次活动的参与,我感觉骑手这个群体最大的特点就是流动性强。无论是服务站点、站点服务人员、骑手职业都经常变动,这也增加了骑手行业的风险。在一次访谈中,有位从业时间较长的骑手分享到,作为新手是没有不摔的,因为刚骑车时不够全神贯注,必须要一段时间来适应,因此所有骑手都得经历这个“入行危险期”。还有位骑手表示,在参加协作者开展的消防、医疗等主题服务活动时,他都感觉到被关注的温暖,因为平时很少有人会真正关心、在意他们这个群体。希望我们能够继续为骑手提供服务,并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帮助和温暖。

刘萍青岛协作者社会工作者

在参与项目之前,外卖骑手对我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的一群人,每天穿梭在大街小巷之中,留下的永远是匆匆背影。而在参与项目之后,我对这个群体的认识更深了一层,不因别的,而是突然意识到他们也是为人父母,为人子女,有家室的,像我一样。他们作为普通人的需要常常被忽略,只因他们作为骑手的职业形象已被社会大众所固化。
是一次次的活动与沟通,让我有幸听到了他们的声音:“这个行业很公平,挣多少拿多少”,“这个工作可以自由支配时间,能分出时间来照顾孩子”,“平台实在太坑了”,“很需要客户的理解”,“要是路上让交警扣钱了,那这半天算白干”,“那个地方骑手聚集多,你们可以到那里看看”……
透过骑手的职业身份,将他们所有的表达和需求,带入到他们的平凡生活中,就会发现这一切都是如此合理,因为我们都是一样的普通人。

多一份谅解,多一份爱

钟萍珠海协作者社会工作者

项目最开始的时候,我有点抗拒接触骑手群体,因为对他们一点也不了解,也不太想去了解。但因为工作需要,在这半年内我跑站点、做活动,和骑手有更多交流后,竟对他们产生了共情。
有一次点外卖,我这边刚刚挂完电话,便听见门外传来敲门带着吁吁的喘气声,一开门看见是一口气连爬八层楼给我送餐的外卖骑手。他把餐送到我手上后,稍稍喘口气又立刻转身下楼继续去跑下一单。当时我心中涌现出敬佩之情,而后更多的却是心酸。
在骑手身上最能体现什么叫做“为了生计忙碌奔波”。从前也有走街串巷的叫卖人,虽然也要顶着风吹日晒,但那时生活节奏很慢,人们喜欢当面对话,彼此可以真诚沟通。如今骑手通过电话联系顾客,循着手机里的地址定位“万里寻他”,可等待他们的是什么呢?可能是“怎么这么慢?”的埋怨,可能也有颐指气使,但我相信那都是少数,而更多的是冷漠与沉默,是连顾客人也见不到的一句“你放门口就好”。和骑手聊天时我发现,他们每天奔波于商店楼房之间,在工作过程中最暖心的时刻,不过就是餐送到后听到顾客的那句“谢谢你,辛苦啦”。
现在走在新青工业区,看见身穿或黄或蓝骑手服的他们穿梭在街道上,常能遇见熟悉的身影,我的心中也会升起一丝暖意。

南京协作者实习生 王德纯

为了能够更好地开展服务,我搜索了很多关于骑手的资料,试着站在他们的角度去观察、发现他们的需求。在线下物资发放过程中,我第一次直接接触到了骑手群体,他们不止有本地打工挣钱的青年人,更多的是外来流动人口,其中包括新一代的农民工,和是需要灵活工作时间以便照顾孩子的打工妈妈。在剪辑骑手关爱行动相关视频时,我也听到了骑手们对于这个职业的想法和忧虑,对于他们来说这算是个体面的营生,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帮他们营造更安稳、更有保障的工作环境。

青岛协作者实习生 代思齐

自十一月中旬来到协作者实习后,我参与过三次骑手服务活动。每次活动伊始,我们都会向骑手们介绍“我们是谁”,但其实我们更关心更在意的是“他们是谁”。当穿上骑手服,奔走于车水马龙时,他们是谁;而当脱下骑手服,剥离职业外壳后,他们又是谁?对这一群体身份复杂性有了更多认知后,我们才能更好地通过专业服务为其赋能。
作为骑手,他们在物质方面的需求是显性的,但最迫切的需求往往也是最容易被关注和满足的。因此在这个维度上,我们考虑得很全面,为骑手准备并发放所需物资,比如冬日保暖必备的挡风棉、护膝,接单送单必备的充电宝,保障安全的反光条。有次做完服务活动准备回去时,一位骑手跑过来追上我们问,在哪里可以关注到青岛协作者的资讯,还有一些关于协作者的问题。他真诚的回应,让我感觉到我可以真正成为骑手的伙伴、朋友,体会到专业服务的价值所在,从而带来满满的成就感和发自心底的愉悦感。

协作者《骑手生存与发展需求报告》中写到,当代骑手作为全人的多元需求得以勾勒,这是反思我们活动成果的重要依据。他们首先是为生计奔波的平凡打工人,其次才是骑手,这只是一个职业的外衣。骑手职业,是他们在偌大的人世中短暂选择的一个用以谋生的手段,但他们因何而选择骑手工作,在这过程中有何感受,内心又有何需求……这些问题都很难被关注、触及且探究清楚,因而我常带着这些思考去观察他们。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戴着眼镜、斯斯文文的年轻骑手,当被问及做骑手的原因时,他给出的理由是想锻炼自己,挑战自己,他说:“如果骑手我都能做得了,那别的还有什么是做不了的呢?”我从他脸上看到了年轻人的自信乐观,还有一腔热情,深深地感染了我。是啊,骑手职业不该只被看做是因生活所迫退而求其次的屈从,也不该被单纯看做是赚钱的工具,跳脱出刻板印象,它也可以被看做是一种人生的挑战与冒险。
安全,是骑手工作永恒的主题,在骑手访谈里也是一个高频词。针对这项需求,我们精心设计了相关主题活动,以普及交通安全知识。但是骑手安全事故频发,真的全部是由于骑手缺乏安全知识吗?或许平台的不合理派单,紧张的送餐时间限制,不宽容的社会氛围,都难辞其咎。有些帮助可以直接作用于骑手本身,但还需要一些力量间接施加于社会、外卖平台、商家和消费者,打破隔阂与偏见,让骑手群体可以平等地参与整个行业链。这些问题丞待解决,也许是协作者第二期的骑手关爱行动需要细细考量的。

还记得第一次参与骑手项目是前期招募活动。我们带好物资来到骑手聚集的一个商场附近,在中午送餐高峰期来临前,骑手们都会于此。我们为骑手准备了矿泉水、消毒湿巾等,向他们宣传协作者的骑手关爱行动项目,邀请他们参与之后的服务活动。当时有位骑手还以为我们是外卖平台的工作人员,这也间接反映出社会上鲜有面向骑手群体的关爱服务。
在与骑手接触的过程中,我也了解到他们的工作现状与真实需求,而道路安全对他们来说是重中之重。于是青岛协作者开展了几次以道路安全为主题的骑手关爱活动,通过小游戏、安全知识有奖竞答、专家讲座等形式,向骑手们普及安全知识,同时也会以骑手倡议等形式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进而保障道路安全和文明配送。

青岛协作者实习生张娜

实习期间参与了协作者骑手关爱行动项目,通过对骑手的采访,青岛协作者了解到骑手们的需求,为他们提供专业服务,例如邀请到一些社会志愿者为骑手们开展一些有关电动车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压力疏解的主题活动。骑手们从不是孤身一人在城市里奔波的,他们的身后永远带着家人的牵挂,所以说在工作中骑手自身安全是应该得到基本保障的。我作为实习生能够亲身参与到这些活动中,为他们提供帮助,在活动结束后为他们送上手套、挡风棉、护膝等迫切需要的物资。
有次活动中善媛老师向骑手们介绍了协作者童缘项目,如果家里有小朋友可以联系参与协作者童缘服务。活动结束后有位骑手第一时间向我们询问并添加了童缘官方微信,后来他的孩子也加入了童缘项目。这让我很有感触,出门后他是辛苦派送的外卖骑手,回家后他是爱孩子的父亲,骑手关爱行动不仅为骑手本人提供服务,也为他们的家人送去帮助。

青岛协作者实习生
 李思懿

我是一名普通的医务工作者,但还想在工作之余为社会贡献一点微薄之力。于是2021年,在青岛协作者宋娟主任的引荐下,我很荣幸地参与了两次“骑手关爱行动”的活动,向骑手们普及了日常跌打损伤防护的医疗知识。通过这两次活动,我感受到志愿者活动的初心,也希望我这一点小小的能量,能为骑手伙伴们带去一抹温暖。

青岛协作者消防志愿者 杨杰

外卖骑手是近几年迅速成长起来的一个职业,大多数为外来务工人员,穿梭在大街小巷,早出晚归,日晒雨淋,生活环境和工作条件都很艰苦。但骑手群体的真实状况目前还没得到足够的社会关注与重视,而协作者率先行动了,先着手于工作生活的最基础的需求,对骑手进行帮助。作为青岛协作者的志愿者,我通过参加骑手关爱行动将消防知识传播给了骑手们,近距离接触了这一熟悉而又陌生的群体。从骑手们的表情和眼神中,我能感觉到他们对协作者的认可与信任。协作者骑手关爱行动,我会一直常伴左右。

青岛协作者医务志愿者 李林

珠海协作者工人志愿者 王明光

作为志愿者参加骑手关爱行动的服务活动时,我看到骑手们一来就习惯性地把箱子在前面整齐地摆成一排,穿戴整齐,装备齐全。队长为骑手们做了培训,叮嘱他们在送餐时必须礼貌热情地对顾客说“您好,您的外卖到了”。这让我感觉到骑手们的热情,为把餐顺利送达背后需要付出的努力,也尊重每一位顾客的感受,完全洗刷了来自于网络的对骑手的负面印象。

当我第一次走近骑手,才真正深刻体会到劳动者的艰辛。每一份送到我们手里的外卖,承载着每位骑手的责任与使命,看似平凡简单的工作,却有着多少辛酸不易。因此我们要尊重每个职业,体谅每位打工者。

珠海协作者大学生志愿者 吴佩钗

骑手,网络时代迅猛发展背景下的一个新兴职业。他们因生活所迫长期徘徊在社会边缘,但他们同样是一个个灿烂的生命,和我们一样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关注骑手,还需要更多的人群参与,政府、媒体、企业商家、社会组织、每一个你我,因为他们与我们的生活紧密关联。或许此时此刻,正在有骑手奔波在为你送外卖的路上,为他留个言“不用急,辛苦了”,最后记得说声谢谢、打个好评。

扫描加入月捐,
成为协作者之友!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