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音乐剧月刊

乐剧

月刊

2022年9月30日 第1期 总第1期                                                RMB¥15 

MUSICAI
DRAMA
MONTHLY 

音乐剧每期推荐

一月资讯|行业动态

春天不再远方
从《在远方》看中国原创音乐剧

音乐剧对演员是残忍的

徐均朔

25

剧目评析

春天不再远方 ——从《在远方》看中国原创音乐剧

17

人物专访

徐均朔专访:音乐剧对演员是残忍的

11

一月资讯

音乐剧演出行业动态与演出资讯

03

音乐剧每期推荐

目录 DIRECTORY

在巴黎的一家歌剧院里,怪事频繁地发生,原来的首席女主角险些被砸死,剧院出现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虚幻男声。这个声音来自住在剧院地下迷宫的“幽灵”,他爱上了女演员克丽斯汀,暗中教她唱歌,帮她获得女主角的位置,而克丽斯汀却爱着剧院经纪人拉乌尔,由此引起了嫉妒、追逐、谋杀等一系列情节。而最终“幽灵”发现自己对克丽斯汀的爱已经超过了个人的占有欲,于是解脱了克丽斯汀,留下披风和面具,独自消失在昏暗的地下迷宫里。

歌剧魅影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歌剧魅影》是音乐剧大师韦伯的代表作之一,以精彩的音乐、浪漫的剧情、完美的舞蹈,成为音乐剧中永恒的佳作。它改编自法国作家加斯东·路易·阿尔弗雷德·勒鲁的同名哥特式爱情小说。
2018年6月7日,“魅影中国计划”开启,《剧院魅影》中文版也将进行制作和巡演,同时英文版《剧院魅影》也将在中国巡演。2022年9月16日,该剧宣布将在2023年2月永久停演。

该剧的音乐写的极为成功,神秘而优美。刚开始的一首:“Think of Me”就会紧紧抓住你的心,而随后“The Phantom of Opera”以及“The Music of the Night”,已经成了音乐剧的经典名曲。
该剧取材于法国作家加斯东.勒鲁的同名小说,它神秘浪漫的情节,惊险悬疑的气氛给了不少艺术家以灵感。韦伯在此剧中套进了歌剧的成份,大量采用古典音乐如维尔第、奥芬巴赫的歌剧旋律,剧中舞台灯光、布景及服饰也是极尽豪华之能事,男女主角麦克.克劳福德和莎拉.布莱特曼的合作更是成为冠绝一时经典。韦伯也将原著中很多无关紧要的情节和人物祛除,使得歌剧的剧情更紧凑。从1986年上演以来,《歌剧魅影》全球总票房27亿美元,共有12个国家85个城市演出了该剧,在伦敦,只要上演此剧,就会座无虚席。

视频推荐:英文版字幕av22020231

国外音乐剧作品推荐

吉屋出租

House For Rent

《吉屋出租》是乔纳森·拉森于1996年创作的一部原创音乐剧,其改编自普契尼的歌剧《波希米亚人》,将深刻的主题、通俗的故事和流行音乐结合,讲述了7位纽约文艺青年难忘的一年525600分钟。他将深刻的主题、通俗的故事和流行音乐结合,讲述了7位纽约文艺青年难忘的一年525600分钟。曾同时获得东尼奖及普利策奖。

《吉屋出租》在百老汇上演时大受欢迎,但在最初的伦敦演出并不像后来那样成功。在美国有三场非常成功的巡回,包括二个百老汇演出后的“Angel Tour”、“Benny Tour”以及一个不用工会演员的巡回。另外还有一个加拿大的巡回演出,通常被称作“Collins Tour”。《吉屋出租》在国际上也有多场演出,演出地点包括澳洲、爱尔兰、意大利、芬兰、德国、日本、台湾、玻利维亚、韩国、菲律宾和英国。

视频推荐:
吉屋出租百老汇秀2008-中英字幕:BV1mb41117X4

视频推荐:BV1Kg411C7SA

《金沙》

原创音乐剧《金沙》是李苏友制作、三宝作曲导演、关山编剧的一部音乐剧,由沙宝亮、郑棋元、李金哲、张博、姚贝娜、谭维维、张傲嘉、汪倩、 朱天天、汪珂屹等主演,于2005年4月8日在北京保利剧院首演,该剧讲述了男女主角“金”和“沙”之间跨越三千年的凄美永恒的爱情故事,通过优美的音乐和完美的舞台呈现,再现3000年前古蜀王都的恢弘场景。

国内音乐剧作品推荐

《赵氏孤儿》

《赵氏孤儿》是上海戏剧导演徐俊领衔、海峡两岸艺术家携手创作的原创音乐剧。
原创音乐剧《赵氏孤儿》取材于元代剧作家纪君祥原著《赵氏孤儿》,基于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詹姆斯·芬顿同名话剧本改编。音乐剧《赵氏孤儿》中残酷的复仇主题,被更为深沉动人的情感所替代:在剧中,个人和家族的仇恨,最终被家国大义所超越。献出自己孩子拯救赵氏孤儿的医生程婴,回到孩子的坟前自刎赎罪,而一直以灵魂状态游荡在故事中的孩子也选择了原谅与宽恕忍辱负重的父亲。《赵氏孤儿》全剧共26个唱段,整体风格恢弘大气,其中既有“江山何其大,英雄渺如沙” “月弯如钩多锐利,露珠闪闪照斜坡”这样的雄壮悲歌,也有“飞龙睡在瓦片上,月光映海棠”这样温情脉脉的时刻。音乐磅礴与细腻交织,歌词也充满了历史的意境,直抵人心。

音乐剧《绽放》的舞台因张桂梅而生
为更多人存在
音乐剧《绽放》将于教师节前夕盛大首演
向一线教育工作者们
致以无限的敬意
演员现已正式入学
去观察去体会,被鼓舞被感染
被她的故事感动,被她的精神浸润

音乐剧《绽放》卡司公布

原创音乐剧《江姐》主创及卡司公布

1962年开始创排的歌剧《江姐》
绵延半个多世纪
依旧成为当代年轻人精神力量的源泉
匠心传承红色经典,以紧扣时代的艺术表达
赋予这段厚重历史崭新的光泽
北影倾力打造首部原创音乐剧!
20多位北影师生共同参与
三点一线废寝忘食日夜排练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以青春热血重温峥嵘岁月以蓬勃朝气再塑红色经典!

一月资讯

复排音乐剧《俄克拉荷马!》
将于2023年在伦敦西区上演

获得2019年托尼奖复排音乐剧的《俄克拉荷马!》在成功结束小维克剧院的演出后,将于2023年2月转至西区温德海姆剧院(Wyndham’s Theatre)!2023年也是该剧的80周年。
音乐剧《俄克拉荷马!》根据林恩·里格斯(Lynn Riggs)的剧本《丁香花的绿色生长》(Green Grow the Lilacs)改编,编曲和音乐监督由Daniel Kluger负责、编舞由John Heginbotham负责、服装设计由Terese Wadden担负责。

原创音乐剧《速记员》卡司官宣

这是一段众所周知的漫漫长夜
无数人深陷迷雾 奋力寻光
但有一些人甘愿深入夜色最幽暗的地方
直面“幽冥深处的恶龙”
唯一的武器是
胸中长明不灭的灯火披上夜色的伪装
在无数辨不清面容的人群中“逆流而下”
一个普通女孩将用血肉之躯投身这场
关于隐藏、猜忌与周旋的殊死争斗
一切危险,已在看似寻常的职场角逐下暗流涌动
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
原创音乐剧《速记员》
在敌阵中深深潜伏十四年之久
民国隐秘战线
王牌女战士沈安娜的故事即将在全国舞台巡回唱响

德语音乐剧《蝴蝶梦》维也纳首演

根据英国小说家达芙妮·杜穆里埃德和好莱坞电影改编的音乐剧Rebecca《蝴蝶梦》将于9月22日在维也纳Raimund Theatre盛大开演,这也是该剧在历经12个国际,10个语言版本, 吸引200万人观看后回到其2004年的首演地维也纳。德语音乐剧明星Mark Seibert将饰演男主人公马克西姆,Nienke Latten饰演第二任德温特夫人,荷兰籍西区音乐剧明星Willemijn Verkaik饰演阴森恐怖的女管家丹佛斯太太。作品遍及美国大都会歌剧院、英国皇家歌剧院和斯卡拉歌剧院的著名歌剧导演赞贝洛将执导充满华丽舞台效果和大型管弦乐队伴奏的音乐剧巨作。《蝴蝶梦》作词作曲Sylvester Levay在发布会上激动地表示,我期待Rebecca回到维也纳,这部音乐剧走遍了世界,也为维也纳音乐之都的名声做出了贡献,现在能回到它的诞生地,真是太好了。

音乐剧《浮生六记》回归,卡司官宣

清代文人沈复的同名自传体散文《浮生六记》记载了沈复与妻子芸娘两人缱绻厮守,死生不弃的爱情。本作遵循“得其意,忘其形”的东方艺术理念,通过沈复在芸娘去世后无数次的长梦与追忆,再现了两人相濡以沫的一生。
本剧音乐选择了中国风格的五声调式“宫商角徵羽”作为核心动机,和声部分则配以自然音阶和西方音乐的十二平均律,通过西方代表性乐器钢琴、竖琴、黑管、大提琴与小提琴来演奏,体现东西方融合的音乐之美。

2019年,《声入人心第二季》播出,人们认识了当时还在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剧系读本科的徐均朔。随后他成为了节目里的年度首席,连续出演了音乐剧《近乎正常》中文版、《面试》等作品。
2022年,徐均朔从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毕业,他出演的音乐剧《赵氏孤儿》、《粉丝来信》中文版仍在全国巡演中。 
从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到毕业时交出丰硕的成绩单,徐均朔本人的成长,也是中国音乐剧从一开始的小众,逐渐走向“一票难求”的火热状态的历程。 
​在《声入人心》节目里,徐均朔让很多人印象深刻的瞬间,是被问到为什么会选择音乐剧专业时,眼睛里闪着光回答的一句“我想活很多次”。
​以下是徐均朔的讲述——

徐均朔:音乐剧对演员是残忍的

进入音乐剧这个行业,首先是因为我特别喜欢表演,喜欢戏剧。我觉得人生的时间很短,我想体验不同的职业、不同的性格,做演员就可以满足这个要求。这是我最初的想法。
当时我在福州的小茉莉合唱团,老师说,唱歌唱了这么久,你别放弃。他告诉我有一个专业叫音乐剧,可以边演戏边唱歌。我就去看了很多音乐剧录影带,《近乎正常》《理发师陶德》《猫》《悲惨世界》这些,当时就觉得音乐剧并不是想象中那样一板一眼的,什么风格的歌都有,又正好满足了我的愿望,就决定学习音乐剧,就这么简单。

关于成长

现在再看这个选择,我不能说它是对是错,但我觉得这个选择蛮不错的。人生没有回头路,我没办法证伪,没办法比较两个选项哪个更好,所以我对自己的一个要求就是我不要后悔,我要尊重每一个年龄的、每一个时刻的自己。人往往到了另一个当下,就不尊重之前的自己了,我不想这样。我尊重16岁的自己,想跟他说,谢谢你帮我选的这条路。
我最大的变化就是在考上上音之后。我开始很努力,我觉得我要好好学习,上好每节课。而且我确实喜欢音乐,可能有些事对别人来说会很累,但对我来讲不是那么累。
《声入人心》里我唱了很多自己译配的歌。译配是我在学校就开始做的,最早就是写着玩,比如《恋爱指南》就是我在学校写的。以前我译过一整部剧,是韩国的一部小剧场音乐剧《欧洲博客》,有14首歌,都是自己译的。当时班上有一个韩国同学,我就让他帮我提供一下韩语的原意,语序都不换,只是每个词本身的意思。然后闭上眼睛去想,在这个场景,这个人要怎么唱出这句话。
对于译配,我的想法是如果有人觉得我做得好,需要我做,那我就去做。如果我真的特别想写哪首歌的词,我可能早就自己写好了,《恋爱指南》就是这样。我的心态是,我尽可能去接近,但学着不去在乎结果。

最早接触到音乐剧《赵氏孤儿》,是徐俊导演看到了我,他和他的夫人俞慧嫣老师,也是《赵氏孤儿》的制作人说,“这个男孩很像程勃,很像我想要的那个人,我们去见见他好不好?”
当时我也不了解这个剧组,只是看过导演之前的一些剧目,这个戏的风格我也没接触过,但徐俊导演跟我说,我们这次绝对弄得很不一样,我们不穿古装,我们要把舞台后面打通,而且我们还要加一个灵魂的角色,加一个不存在的人。
我听了之后就很热血沸腾,一个比我年长这么多的人讲出这么新锐的一个想法,就是这样一个契机,我就加入了。
这部作品特别的“大”,人员配置很大,舞台的空间很大,曲量很大,时长很长,是一个真正的大型音乐剧。作为一个古代背景的作品,它的舞美设计是极简的。如果在演出之前看定妆照,可能会觉得有点奇怪,有点反常——我们穿的并不是传统的古装,是杜邦纸的衣服。剧里也没有用宫廷院落、亭台楼阁去表现古代的景象,反而是用一个很写意的灯光,画卷,现代的LED灯,加上投影,去做呈现。
《赵氏孤儿》里的程勃,是我第一次演古代的角色。我跟程勃建立的最大连接,就是去体会“未知”。在这个故事中,程勃一直处于“未知”的情况

关于音乐剧

里,整个舞台上可能只有他一个人不知道这个世界是怎么回事,他的关系、他的家庭、他的父母是什么样的。所以我去体验这份未知,想象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突然间你的朋友跟你说,哎我跟你说个事,然后他突然不说了,就是这个感觉,这是戏里程勃最经常遇到的感觉。
   在生活中去想象角色的感受,这是我在排演一个剧目时最常用的方法,不管他是哪个时代的人,是什么样的故事背景,我都去想象我真实的生活中的情境,我就是这样跟程勃勾连起来的。

《粉丝来信》里的郑微岚可能也是大家印象比较深的角色。之前我说过我非常讨厌郑微岚这个人,很多人有所疑问,说你讨厌那为什么要演?
但我觉得表演的人真的很感性,演员会把自己出演的角色当做是身边的一个人——这个感受可能是很多不做表演的人不理解的。我讲到这一点就特别想流泪,比如棋元哥(音乐剧演员郑棋元,《赵氏孤儿》中饰演程婴)上台之前就会想,今天真的程婴就坐在我旁边,而我郑棋元坐在这里,就是那种感觉。
所以当时读完《粉丝来信》的剧本,我就觉得郑微岚好讨厌,他懦弱,用爱包裹住自己,举棋不定,还喜欢给自己找借口。相比对海鸣的爱,我觉得他爱的是和喜欢的人一起创作的样子。当然他也有让人喜欢的地方,他有才华,他在文字中太有冲劲了,当你想到夏光也是他,你就会觉得这个人太美了。
这就是我的直观感受,我把他当成了坐在我旁边的一个人,叫微岚,我觉得我在生活中会特别害怕他。他拍拍手走的时候,可能是走向文学,走向他追逐的那个世界。他爱的东西远比你庞大,因为人太渺小了,你连指责他都没办法,但是你真切地被伤害了。

我之前看过一个说法,音乐的优势在于,其他艺术门类需要去理解,而旋律不需要理解。比如你看一幅画,要先去看这幅画里有人、有草有木,看那个人的表情,或者看画的色调,然后再去理解这个画在表达什么。但一段旋律出来的时候,可能没有歌词,你就会感觉到悲伤,感觉到快乐或者心酸。这就是音乐在音乐剧中要起到的作用。看一部影视剧,你要先理解剧情,比如男主人公丧失了挚爱,所以我跟他一起难过,这是共情,但音乐不是,它是用感情去触碰感情,而不是把感情转化成理解,再由理解产生感情。
如果一部音乐剧的旋律段落没有达到这样的目的,那它做成话剧就好了。音乐剧大师史蒂芬·桑德海姆也讲过,他说我在写剧本的时候,我要搞清楚为什么要唱歌。不是一部剧有17首歌,就要把它平均分布在剧里,而是每首歌都有它出现的原因和动机,它就应该出现在某一个情节当中。
音乐剧里不同的歌,作用是不一样的,有的时候它是这个段落表达的工具,有的时候它是段落的主体,有的时候它高于剧情。有时候舞蹈要来了,音乐就是工具,要把舞蹈节奏卡住;有时候要换景,要有一段幕间曲,比如电影《窈窕淑女》就是音乐剧改编的电影,电影里幕间曲也保留了,第二幕进来,就进了一个幕间曲,这时候音乐是主体;而在感情特别多、语言已经不够用的时候,要去唱一个旋律,这时候旋律跟剧情紧密结合,它高于剧情。

唱和演的平衡,是音乐剧演员绕不过去的话题。我的毕业论文写的就是这方面的问题,题目是《音乐剧演员演唱中的角色塑造》,这个问题很细,但要笼统来讲的话,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真。
这两件事是有冲突的,有时候你想演得很真,唱得就不一定那么好,你哭得很厉害,或者感情很充足的时候,就没有心思去想旋律。但如果唱得不好,观众不会满意,如果嗓子乱喊,明天又可能演不了了。这也是理性和感性的结合吧。我在论文里写了一句不太学术的话,我说,音乐剧对演员来说是残忍的,因为他永远要在某一个时刻把心里的感情交给理性。

你永远要有一个角落为理性留着,要听乐队、听伴奏,要对词、对节奏。

春天不再远方             ——从《在远方》看中国原创音乐剧

     很多人对这部音乐剧并不抱希望,首先题材是个限制,“在远方”——多么主旋律的名字,又是现实题材,怎么搞?想象不出来;其次,因为音乐剧的商业属性,决定了一部作品的成功,必须要进入市场,而以往有些国家院团搞音乐剧,市场票房这条路走的并不顺利,所以对音乐剧《在远方》的第一印象,不过就是“那么回事”,
     

     可是即便是戴着有色眼镜走进了剧场,依旧被《在远方》震撼了、折服了、圈粉了,对它的评价,只有“好听、好看”这四个字——这四个字是所有中国原创音乐剧努力想达到的目标,在这四个字面前,一切细节上的瑕疵都不再是问题,也正是因为这四个字,音乐剧《在远方》必须是一部成功的作品,必须要得到它应得的赞美和礼遇,它对于中国的音乐剧市场,是一剂强心针, 更是所有音乐剧人值得学习的“远方”。它的成功,不仅仅是一部作品的成功,而是给国家院团用商业运作模式博弈市场,做出了典范。
     

所以,与其说这些演员是明星,我更愿意称呼他们为“先行者”,他们面对市场的勇敢和义无反顾,是中国原创音乐剧走向春天的重要因素。
      戏剧的本质,就是演员与观众产生的观演关系,离开了观演关系,戏剧就没有了意义。所以一部作品的成功,就要先从演员的选择上满足观众的需要。中国传统京剧发展最鼎盛的时期,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捧角”而出现的。所以中国原创音乐剧想要真正的实现市场化,必须重视演员的选择。是骡子是马,是明星是草根,市场去见分晓,观众说了才算,票房就是真理,一部音乐剧需要明星,那就得请,即使在百老汇,音乐剧明星演员依旧是票房的保证。对于一部戏而言,一个自带流量的明星演员所带来的效应,是难以估量的。

首先,音乐剧《在远方》的成功,大大利用了“明星效应”。这不是贬义词,而是市场必然的选择。在中国音乐剧协会2019年度的工作报告中曾经提到过,出现“明星效应”,是中国音乐剧市场走向成熟的标志。在参演《在远方》之前,阿云嘎、夏振凯、孙葛川野、王艺勋、孙博,这一批音乐剧演员已经在演出市场上摸爬滚打多年,并脱颖而出,他们有着固定的受众群体,并带动了一大批观众走进剧场。
无论是通过综艺节目,还是剧目创作,他们都提升了音乐剧的认知度,提升了中国原创音乐剧市场的品牌效应。观众的欣赏水平逐渐提高,对中国原创音乐剧有了更高的要求,中国原创音乐剧的创作和制作才能在这样的环境下得到提升,实现供需的良性循环。

明星效应

的是,你得想尽办法,让观众卖票,别觉得这个目的功利,音乐剧不走市场,那叫自嗨,只有死路一条,对于一部成功的音乐剧来说,票房就是王道。街边卖烤白薯的都懂得靠吆喝做买卖,何况一部投资动辄成百上千万的大戏。而这个“吆喝”,并非一两个国家院团的宣传干事就能完成,而是要组建一支专业的宣传推广队伍,制定完善的计划——什么时候演出,在哪里演出,演出多少场次,巡演几个城市,什么时候开票,

什么时候发布会,都确定了,然后根据角色定演员,为演员量身打造宣传方案,包括方案投放的目标,针对特定的观众群,特定的粉丝,特定年龄的粉丝,甚至是男粉丝还是女粉丝,都要考虑在内。在这个范畴下,音乐剧已经脱离了艺术作品,而成为了一件高级定制的商品,带有极强的市场属性。在这一点上,北京演艺集团和北京歌剧舞剧院真正做到了从市场出发,放下身段,认真的从观众的需求,制定了完善的计划,试问这样的方式,怎么可能没有票房?他们针对音乐剧《在远方》的运作经验,值得借鉴。

第二,音乐剧《在远方》的成功,离不开专业的市场运作。不得不说,北京演艺集团和北京歌剧舞剧院在整个制作、宣传、推广的过程中,搞了一波不折不扣的“神操作”——宣传及时、投放精准、风格时尚、内容丰富,而且有非常良好的延续性。从立项开始,《在远方》这个名字就始终出现在音乐剧圈,特别是音乐剧观众们的视线里,赚足了眼球和期待。
而无论是线上时尚感爆棚的发布会,还是线下阿云嘎、夏振凯两位卡司体验快递生活的互动推广,都给这部作品的票房大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音乐剧是艺术品,更是商品,最终的目的,不仅仅是呈现一场优秀的演出,更重要

专业的市场运作

真正从观众出发的创作

第三,音乐剧《在远方》的成功,源于真正从观众出发的创作。且不说整个演出场面的炫酷,音乐旋律的朗朗上口,就连剧名的出现,都充满着创意。单从演员们对于导演肖杰“肖变变”的称呼就不难看出,整个作品为了满足观众的需要,做出了多少细节上的实时调整。对于音乐剧的观众,我曾经问过被肖杰称作“音乐剧活化石”的夏振凯,关于音乐剧的观众构成,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群。夏振凯告诉我,以年轻女性居多。
所以你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音乐剧《在远方》的舞台上,会有一群身材健硕,腹肌清晰的男孩在雨中赤膊洗澡,会有阿云嘎、夏振凯两位男神盖着红盖头翘着兰花指的呆萌反串,会有姚远和路晓欧男女主人公偶像剧似的邂逅相爱,会有阿云嘎、夏振凯带有强烈个人色彩,蒙语和温州话炫酷劲爆的rap——这些看似与剧情关联不大的场面,恰恰都是能引发年轻女性共鸣,甚至是尖叫的重要法宝。戏剧是场面的艺术,能引发共鸣,吸引观众的舞台呈现,无疑是一部成功的作品不可或缺的。 
如今的音乐剧演出,归根结底还是买方市场,说的严重一点,满足观众需求,永远都是第一位的。用艺术水准衡量音乐剧,那是评论家要做的事,而主创们要做的,就是让观众买票并对演出满意。只有观众满意了,一部剧才有口碑,只有有了口碑,才有票房。不顾观众需要,盲目追求艺术水准,鹤立鸡群大言不惭地说自己做的是艺术,没有任何意义。而反观音乐剧《在远方》,无论是情节设置,舞台呈现,就连返场表演,都是源于导演对于观众需求的考虑,觉得既然大家买了票,就应该尽可能多的让大家听过瘾、看开心——以这样的目的做音乐剧,怎么会不成功呢?

   作为一个创作者,我深知中国原创音乐剧的艰难,这种艰难来自于创作本身,更来自于制作理念的改变。然而《在远方》做到了,在特殊的时期,看到这样一部叫好又叫座的作品,真的开心、感动、服气。就像有位网友的一句话repo写的那样——中国原创音乐剧还有希望。这两年音乐剧的演出市场好了,我们总会说,中国音乐剧市场的春天来了,可是我想问,这个春天,是谁带来的,又是谁的春天呢?中国音乐剧市场的春天,是七幕人生、聚橙、四海一家、上海文广这些商业演出公司,在市场博弈中带来的,是阿云嘎、夏振凯这一批优秀的音乐剧演员一场一场的演出带来的,是中国音乐剧在商业演出的拼杀中带来的。
      我们自诩音乐剧人,可是这个春天究竟和我们有多大关系呢,至少我个人并没有为这个“春天”付出过什么,反而是这班开往春天的列车带上了我。所以说,北京演艺集团和北京歌剧舞剧院对于音乐剧《在远方》的创作,最成功的是转换了思路,才获得了口碑和效益的双赢。在这里真的想对所有音乐剧的创作者们说一句——你若希望享受这个春天,那么先要遵守春天的游戏规则,只有真正从市场、从观众出发去创作和运作音乐剧,才有可能真正的做出叫好又叫座的作品。春天对于种子来说是生机勃勃,对于冰雪来说是融化消亡,做种子还是做冰雪,就看音乐剧人的思路能否有这重要的一“变”了。
      

春天不再远方

祝愿中国原创音乐剧从《在远方》开始,再也不遥望远方……

音乐剧月刊

MUSICAI DRAMA MONTHLY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