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心中所爱 ,克服万难;三年同路行,依依不舍情

电子杂志报刊2022-12-21
701

心中所爱  克服万难

的时候,一位身着白色羽绒服,戴着棉手套,化着精致妆容的女生推门而入,与她直视的第一眼,我就知道这边是今天与我有约的佳人了。她这就是孔纯宇,一位著名学生街舞社团前队长,带给我的第一印象。
      孔纯宇是舞之炫社团的前队长,也是“恰逢”疫情三年的2020级医学本科生。又是医学生,又是蒸蒸日上社团的前队长,在了解到这两层身份后,我喜从心生,向她透露了本次采访的契机和目的——在疫情三年大关下,又遇上大学社团

日渐不景气的情况,我们希望通过了解她作为一名富有生命力社团的前队长,是如何看待社团问题以及能从舞之炫管理上给出相应社团改进措施。
       听罢来由,孔纯宇微微一笑,略加思考后,她则给出了一个礼貌又谦逊的答案:我并没有在社团发展上起到过太大作用,或者说是决定性作用,关键是我们社团的社员都太好了,我们都是因为热爱舞蹈而聚集到一起的一群人,无所谓你是理事还是我是队长,我们的诉求只有一个,那就是大家在一起好好跳舞。在舞之炫里,无论是热情度还是参与度,都是没有话说,社团活力自然逐渐上升了。

“因为喜欢,所以才会奋不顾身地去投入当中;因为热爱,所以才会不顾一切地想去做好每件小事……”这是苏州大学舞之炫街舞健身协会前队长孔纯宇对社团的理解,我记得她说这句话时,眼睛里是带着光的。作为一个有过短暂社团经历却没半点归属感的人,在采访孔纯宇学姐之前,我无法去想象如何做到去真正去热爱,真正去体会......
2022年12月7日下午,天空下着绵绵的细雨,我早早带上摄像机和脚架,来到与她约定好的地点,进行采访前的基础准备。天空阴冷着,无论是走路还是骑车都十分不方便的天气,我却因为有与美丽佳人的相约而心情愉悦。  约的16:00整进行采访,15:55

就去医学楼三楼的舞池开班,或是偶尔去一下公体楼,总之困难再大,都能克服!
      我和孔纯宇随心地聊到了舞蹈,我表示自己也是十分喜欢跳舞的,大学前也是会间断性地去跳舞。孔纯宇像遇到多年未见的老友一般,一把子弹了一下。她就是个非常热爱舞蹈,可以说到“痴狂”的地步,也是因为

上个学期有8个月没有上学,所以很遗憾啊......”
      作为加入社团三年来一直有疫情环境限制的社员,孔纯宇比起对疫情的无可奈何,更多的是遗憾与惋惜。作为需要集体练习、需要场地供给的舞蹈型社团,疫情时代下的社团活动开展肯定会有难度: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没有场地进行团训,“这一度使我们管理层十分苦恼,也让我们的社员都很难过,因为没有好的场地条件去尽情地跳舞了”。但舞之炫并没有停滞团训等活动的开展,若是轻易就放弃,那么何来今日的荣耀?没有专门的舞蹈房,舞之炫团训活动

这个直接原因加入的舞之炫社团。并没有像当下许多社团出现的“勾心斗角”的状况,舞之炫的气氛极度地融洽,无论是排练节目还是社员聚餐团建,大家都很积极。最终节目呈现出来的效果也能够达到非常漂亮的水准,所以每一位身处舞之炫其中的社员都是一直很开心的。
       在提前的采访准备及调查中我已经初步了解到:随着疫情的形势时好时坏,太多的社团面临着:招不到人、招到人没法正常运行社团等一系列“疫情时代”的棘手问题,但舞之炫却没有这个烦恼,相反,它似乎根本不受疫情的影响——每届招新都能招到100多人,再加上老生,整个社团应该

与舞之炫健身舞蹈协会前队长孔纯宇

励志名言

管理着一个近300人的大社团,真的可能没起“太大作用”吗?听着她的侃侃而谈,从她嘴角扬起的笑容中,我便已随着它沉浸在“热爱”的快乐之中了。孔纯宇作为总队长,身上的担子不可谓不重。从负责与各个舞队进行沟通,到安排团训通知舞队,再到毕业晚会、周年庆之类的节目策划和分配,总队长在协会中起着不可或缺的协调作用。不同于其他社团负责人通常是不参与基础社团活动,孔纯宇提到团训都是十分开心的,“去的,总队长也是要去社团活动的,我也很想带团训,也会带团训。但因为疫情原因,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记者 袁忆如 周淑雨

一天报社(袁忆如 报道)

苏州大学传媒学院
一天日报出版社
校园优秀新闻采写社

1

一天
报社

2022年12月19日   星期一

第7期

总第1222期

优秀校园新闻人聚集地
带你览校园鲜事

推文二维码cc

有小三百人,是一个规模很大的学生社团了。孔纯宇在舞之炫三年,她的大学生活与“舞之炫”这个标签密不可分,如果一定要让她说说舞之炫近几年来有什么变化的话,那她只能说是人才越来越多,跳的好看的人越来越多,这也带来了积极的“蝴蝶效应”:随着社员个人能力的逐渐提升,舞之炫的招新活动都会越办越好,吸引到的人也会越来越多,年年超预估爆满。
       然而,人们的热情打不败也灭不掉,可客观情况却不得不受疫情影响。自从2020年疫情爆发,活动开展数量因其可能会减少一部分,比如以前舞之炫标准是一学期两三次大型的活动,那么自从疫情之后呢,一学期只能一次了。对社员的积极性没有太大的影响,但最大的影响就是让我们少了很多表演的机会,团训也或多或少受到了影响,相比之前,团训的人数相对来说没有那么多了。“舞蹈嘛,不仅是要跳的人自己开心,看我们表演的观众对我们的赞扬也是很大的动

帮人聚集在了一起,然后大家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啊、社团活动啊,促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然后又会借着社团这个平台,找到更多更大的舞台让自己去表演,无论哪一环节都会使成员越来越开心。它是一种为爱发电、志趣相投的人聚在一起,然后去做的一件使个人成长与团队壮大的事。
      再次谈到舞之炫现下的发展,我对300个人的社团管理还是存在很大的兴趣,我们便谈到了领导人的问题上来。提及她选出的这届新任总队长,孔纯宇笑的是“合

不拢嘴”,她直道“满意、十分优秀”,她认为选出来的新队长很不错,完全有能力可以做好工作,所以目前退居二线的她是“放心”居多。社团在选择队长的时候,首先就是要考虑到当选人的个人能力,就是说他专业能力可能没有那么出类拔萃,但是他的组织能力、排兵布阵的能力需要比较强。其次性格要好,不能太内向,不然的话社团比较难带动地起来。她希望这次的总队长能接续舞之炫的荣光,将更多热爱舞蹈的人凝聚在一起,“大学嘛,不光只有学习,我们还有生活和热情”。

一天
报社

2

校园 · 新闻

2022年12月19日 星期一

力”,但像周年庆之类的大型活动,不仅是表演人员,主办方方面也会限制观众的数量。
       面对疫情的阻挠,各个社团都在寻求绝处逢生之道,我也与孔纯宇提到自己曾参加的一个社团,只因大一学年没有活动,最后我怏怏而归,决定大二退出了,在我个人看来,我对于社团不是那么热爱也是退社的一大因素。孔纯宇觉得有些不解,在她们社团内,就不存在不十分热爱舞蹈的社员,而且,社团是一个互动性极强的群体,热爱是前提,坚持是条件:社团首先就是将喜欢舞蹈的一

     “既然选择了热爱,就只顾风雨兼程”,面对大学社团的困境,舞之炫给出了自己独到的“出圈”秘诀:社团,它首先是人的集合,社员的多少会影响一个社团的活力和持久度。其次就是社员全方面的个人能力,社团内的社员能力强才能让社团有竞争力。那么,针对舞之炫这样的文娱社团,必要的宣传也是重中之重:像替舞之炫打响名头的一些出圈视频啊之类的,都是我们舞之炫的一些美女跳舞,然后发到各个网站上去,点击率比较高,就渐渐出圈了。

己的兴趣爱好嘛,喜欢就能去做到最好。”
      追求源于热爱,热爱成就追求。社团本就是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爱好的人相聚而成的组织,大学校园中引进社团,本就是为了丰富青年的生活、提升生活的品质,青年不能只有眼下,还需有远方,心中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肆意而又美丽的孔纯宇在她三年的大学生活中用热爱作为加速器,成就了自己与舞之炫社团,温柔如她,最后给各位读者留下一句赠言:愿你在漫长岁月里,心怀热爱,情系热爱,眼中放光芒,脚下有力量,奔赴星辰大海,拥抱春暖花开。

       社团or组织?这是大学生经常思考的一个命题:我是该选组织进行学生工作还是该选择兴趣所向的社团呢。同是大学生的我也对这则命题感到迷茫,面对我的疑惑,孔纯宇握了握我的手,表示宽慰,她表示组织它有老师的介入,可能多是材料管理类似的工作,是一个相对严谨的环境,而像社团的话,多是学生自己的整体管理较多,相对来说自由度较之组织更高一点。“人生就是处于不断的选择之中”,孔纯宇觉得社团可以当做自己的兴趣爱好,然后如果选择组织的话需要耐心,但热情很难长存。对于这个命题,没人可以去替自己评判,但是,“我选择社团,因为是自

三年同路行 依依不舍情

与大学新闻社前任主编李若溪

       2019年上半年是没有疫情的,我加入了大学新闻。因为我知道他是我们整个学院唯一一个五星级社团,相对来说是非常权威的。那个时候我经历了一次非常严格的笔试,大概是答了一个半小时的题,仿佛是在做文综卷一样,后来我还参加了一个面试,我认为我是过五关、斩六将,才进入到了大学新闻。
      当时的笔试很严格,出了很多我看不懂的题,但是要求你要输出自己的观点,我觉得那个时候是想筛选出来一些进入社团就能立刻产出的人。那个时候,可能大新的影响力还没有被疫情重创,有很多其他学院的包括我们自己学院的人趋之若鹜的来参加。就是因为来参加的人太多了,所以才需要通过这样的筛选。
      那个时候我们的选题会很热闹,大家围坐在一起,为一个选题、一个观点争论不休,仿佛每一个人都是这场讨论的主角。不同的观点在激烈的讨论中碰撞出火花,新的观点也在讨论中萌生出来,大家有什么想法都畅所欲言,第一次选题会我就被这种氛围深深吸引了。
      大一下学期的时候,疫情刚刚开始,那个时候大家都还在家,而且都不太了解疫情的走向,当时我们就做了一期关于疫情的稿件,也没有太多的进展,大一就过去了。

       我觉得加入社团和加入组织都会给一个人带来一些好处,但是社团的好处是相对隐性的。比方说在高强度的学生工作中,我可以认识很多非常好的队友或者朋友,我们会觉得工作非常默契。但是社团中的活动的密度不会像组织中那么高,没有那么多的契机相处,但是也不是说遇不到,因为大家毕竟是因为相同的爱好与兴趣聚集在一起。
       而且加入社团是有一定的门槛的,像我们这种新闻类社团,假如说你很喜欢新闻,但是写作能力就是跟不上,那么你在这个社团的归属感与幸福感就会减少;像文艺类社团,如果说自身没有一点基础的话,加入社团也会觉得相形见绌。但是也不代表组织就没有门槛,但是对于组织来说,我觉得他的工作的最基本的要求是认真负责,只要足够勤奋,笨鸟也可以先飞。

一天
报社

3

校园 · 新闻

2022年12月19日 星期一

「在一个平常的周三下午,我们约访了大学新闻社的前任主编李若溪学姐,让我们将目光放回2019年,走进学姐的回忆,感受大学新闻三年来的发展,感受学姐在大新的心路历程。」

2019年,我上大一

2020年,我来到了大二

       我对大新的主要的印象还是停留在大二在校学习的时候。大二的时候有段时间疫情管理不严格,那个时候我觉得自己可以出去采访,最终也写出了几篇我觉得比较满意的作品,这相当于我第一次在大新留下自己的作品。虽然我对于大新还是没有很多社团的概念,因为我依旧跟很多人不是很熟,但是就因为自己的作品发表在了大新,我就觉得我跟大新有了更多的连结。
      大二时,我加入了科协,但是我这个人没有什么耐心去做重复性的工作,做超过五分钟就会让我心烦意 乱,效果也未必很好,所以我就干脆不做了,将更多的重心放在了社团,放在了我喜欢的事情中。

2021年,我成为了一名大三的学生

        到了大三,我就变成了一个不用严格意义上产出,但我需要看着别人产出的一个角色,所以我就需要跟更多的人有互动。那个时候我才真正觉得,大新的每个人我都认识,这个地方对我来说意义更加重大,包括跟我合作的搭档,我就感觉这个社团对我来说意义是与日俱增的。
        对于主编这个工作,主要是要和很多小朋友打交道,尤其是大家写的每一篇稿子,第一个看到的人应该是我,我也会提出相应的一些修改意见。但是其实我在修改的时候,也会有很多顾虑,比如说我是没有真正去到你的那个情境中的,如果我觉得你写的不好,有的时候是你真的尽力了,你只能写成那样了,因为没有什么地方能让你再发挥了。修改文字其实是一件不怎么好做的事情,对于写和改来说,改其实是更困难的,所以我觉得当主编压力蛮大的。因为你不知道该如何跟写作者沟通,因为不恰当的沟通极有可能会触犯他的逆反心理。最开始的时候如果我觉得这篇稿子实在不行,我直接不会拿给老师看,就只会

告诉你:算了吧。但是后来在跟指导老师的交流中,老师告诉我说,虽然我比大家大了一岁,比大家有一点点经验,但是就这样把他的作品毙掉了也不是很好,所以就是要秉持着一个练笔的初衷,无论大家写成什么样,都是有发出来的权利的,所以我也在不断地调整这个策略。
       大新也在逐渐改变着他的招新策略以及他具身的意义所在。现在我们的策略是以参与为主,大家加入了大新,我觉得如果他能留下来,说明是真正喜欢这个社团的,如果不留下来,那么在这一年内感受一些社团带来的温暖也是很好的。在大新里,你写的任何东西,都要去和主编社长交流,主编社长也要跟老师交流,老师有可能再反过来跟你交流,这样的一个过程,我觉得是进入到任何一个新闻编辑室都会有的一个基本流程,社团的主要目的还是想让大家体验这个流程。而且社团是在专业之中更精细的一种东西,其实大家能加入同一个社团,相同点一定是有的,所以我觉得在社团中建立一些联系,交朋友更容易。

一天报社(周淑雨 报道)

青青校园

       虽然我现在已经从大新“退休”了,但我还是时刻关注着大新的发展,也在总结着这三年的时光。这三年来,大新基本上是伴随着疫情在夹缝中生存,大家的想象力也因为疫情的管控减少了很多。而且通过腾讯会议,大家仅仅能获得一些文字上与语音上的交流,更深层次的人类之间的互动与连结是无法实现的。在这么多年的发展中,我发现大家的自我审查意识越来越强了。自我审查意识一旦增强,就会导致畏难情绪的产生,有的时候萌生了一个点子,都不需要把想法报给主编社长,就先自己否定自己了。

       疫情为大新不仅仅带来了社员之间的生疏,似乎也带来了大家的想象力与活跃度的降低。我去参加了今年的选题会,这次的选题会可以说是最近几年人员规模最大的一次,但却也是最冷清的一次。主编站在讲台前,大家坐在讲台下,就像是老师点名一般,每位同学各自站起来阐述自己的选题,由主编点评,也没有其他的观点迸发出来,教室安静地仿佛在上课一般。曾老师曾经说过,作为未来的“新闻人”要敢于发言,但是我却只看到了大家的沉默与疏离,再也看不到那种抢着发言的热闹了。

       在疫情下,社团的发展略显得不尽如人意,但是社团说到底是由人组成,每一届都会有几个特别活跃的人,如果这些人恰好当上了社团的领导者,而且对应的学院的老师的思想相对开明,那么这个社团还是会向上发展的。

一天
报社

4

校园 · 新闻

2022年12月19日 星期一

编辑 曹亚萍

2022年,我大四了

零拷冬酿酒,品味苏州冬天的味道

老苏州对冬至的重视程度不亚于过年,而品尝一杯甜甜的桂花冬酿酒自然成了冬至时节必不可少的仪式感。2022年12月11日,大学新闻社社员在百年老字号“元大昌”门前排起了长队,拷到了冬日的第一桶冬酿酒,也期待着一个暖暖的冬至节。

冬酿酒,原本叫“冬阳酒”或“东阳酒”,因冬至过后阳气上升而得名,每年只有冬至前的这一段时间才能喝到,冬酿酒虽然叫“酒”,实际度数很低,一般都在5度以下。作为苏州特有的冬令佳酿,冬

冬酿酒

酿酒用糯米酿制, “扑鼻的桂花香味真的好浓,酒里面掺着的细细碎碎的桂花花瓣又小又可爱,喝起来甜甜的,像桂花汽水!”初次品尝冬酿酒的四川姑娘笑着说。老苏州人每年这时候都会到元大昌来打上几斤酒,这已经成为了一个约定俗成的习惯,据说喝上一口甜甜的冬酿酒,苏州人冬天才会如约而至。

大新传统

分享美酒

年的大新都是在第一天就早早排队打酒,但是今年的第一天恰好是四六级考试,为了不影响大家的考试状态,社团决定将活动推迟到12月11日。

11日早上八点半,共9位社员在校门口集合,一同打车前往元大昌。9点钟,大家到达了元大昌门口,被长长的队伍震惊了,即使不是开售的第一天,冬酿酒依旧火热。大约排了1个小时,10点半时,终于打到了大新的第一桶冬酿酒。随后大家各自拷起了属于自己的第一桶冬酿酒。

        来自四川的小赵同学也是第一次体验苏州的冬至文化。在来苏州之前,她对冬至的全部印象就是喝羊汤、吃羊肉。来到苏大,第一次和大新一起拷冬酿酒,好像才真正体验到了苏州老城那种“冬至大如年”的氛围感。
        回到校园,社长施媛媛和主编黄晶晶开始了冬酿酒的分装和赠送工作,配上我们大新的特色报纸,为老师们送上冬日第一口暖意融融的冬酿酒。“老师们对我们每年的冬酿酒都是很期待的,很开心可以为他们带去冬日的温暖。”大新的社长对记者说到。
       大新的社长回忆道,他们今年装的第一桶酒其实是送给了一位返乡的同学,“当时她看到我们的冬酿酒提出想要买一点,我们就送了一瓶给她,希望她家乡的家人也可以感受到苏州冬至的温暖,传递苏州的冬至文化。”

文 周淑雨

拷冬酿酒也是大学新闻社2018年至今的一个冬至传统,也是学校第二十七批社团活动的组成部分。在9月初始的活动策划时,社团负责人施媛媛原计划与景深一起合办冬至日特色活动。但是在12月初时,由于疫情变化,原定的活动没办法完全开展。几经波折,最终决定保留拷冬酿酒的环节,以大新的社团团建为名义进行,脱离社联的社团基金立项。
每年自12月10日起,元大昌的冬酿酒就开始售卖。据悉,今年“零拷”冬酿酒售价是每斤5.2元,每天7点半开卖,一直卖到12月21日。往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