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号原创优质内容选读
2021年5月刊
诗歌:
开篇
春分
壹点号 水月集
绿叶与根的相依,缘于
那棵树根植大地,碧玉也是
被风轻轻吹,被风轻轻拂
阳光那么明媚
每天都给予新的
春的惊喜
从那束光
可知金柳的柔情
春在哪里摇曳
“恰巧春分是我与你…”
像有灵犀的约定,在夫子河畔
乘一叶小船
向水草更青处旖旎
目录
01
02
03
人文时光馆
优秀征文展
影像纪录片
1
人文时光馆
聆听文字的力量
壹点号 绘谈
林兵:木笔年年纪岁华
#爆款#
2022清泉计划获奖长文
林兵用“醉人”“大气”来形容玉兰。“经过冬天漫长的蕴蓄,玉兰简直是以一种惊心动魄的姿态盛放的。春日蓝天背景下,一树一树的花开,热热闹闹又温文尔雅,让人不愿移目,害怕错过它最美的时刻。”
玉兰的绽放是大手笔,林兵画玉兰采取大写意,舍去形的羁绊,重在“意”的表达。他的《玉兰图》绘玉兰依石而开的景致。墨染山石、白描玉兰,互为依托,虚实相衬。花与石,均以金石篆籀的笔法入画,或柔韧,或苍浑,一笔一墨,融入简率疏野的意笔花鸟画格之中,营造出舒张而不失典雅的画面效果。
题画诗句“木笔年年纪岁华”,出自晚清民国时期书画巨匠吴昌硕。“木笔”,一说是辛夷的别称,并非指白玉兰,不过无论是白玉兰还是紫色的辛夷,花蕾皆是毛茸茸,状如毛笔笔头,春风过后,“笔”下生花。所以,用“木笔”代指玉兰也无不可。历代不知多少画家描绘过“木笔”,他们的作品各具风貌,形象诠释了什么叫“妙笔生花”。
除了“年年纪岁华”,吴昌硕另有一首题画诗,也是写玉兰:“花开与道气相和,合向庭前种植多。夜月圆时香暗动,冥心直到鹫山阿。”林兵以吴昌硕为师,他说,研读吴昌硕,更加深了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理解,越来越感受到诗书画印一体的传统花鸟画的巨大魅力,从而也更加坚定了走传统绘画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点击查看全文
#生活#
2022清泉计划获奖长文
多少吃点儿早饭
壹点号 可说
我懂这个孩子,她眼中不仅仅是早餐,还有专属的爱。她可能吃不下,但她记下了。所谓用童年治愈一生,其中要点或许也包括食物和做食物的人。
这是形式主义吗?我不认为。这只是点滴心意、应尽之事,愿有幸可以春风化雨,没有回响的话至少无愧于心。
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给孩子适当地购置她喜欢的东西也是一样。那些是必需品吗?未必。最终让孩子满足的,不是得到了那个东西,而是父母甘心情愿买给我,不打折扣地买给我,因为在他们眼里,我很重要,我的快乐很重要。他们不会指着价格让我记住在我身上又投入了多少,不会试图有意借此强调自己的付出,以召唤我的感恩之心。
孩子的安全感和归属感不是天然就有的,并且很容易被破坏。你破坏过吗?有些东西虽然可以被忽略、被修复,甚至有的孩子自己都无知无觉,但成年人明白道理之后,就应该作正确的事。
当然不是主张无限制地物质满足、不切实际地奢侈浪费,只是有句俗话:舍得给你花钱的人未必爱你,但爱你的人一定舍得为你花钱。排除那些从小养成高消费习惯、确实不太懂事孩子,一般来说,孩子的要求不会太高,虽然在大人看来,这已经远超自己当年的水平了,但事情只能横向看,不能纵向比较。如果你可以做到让孩子无需任何物质满足就能健康向上、与你同心,那确实也不坏。
#读书#
穿唐越宋闻鹧鸪
壹点号 胶东散文·王兆贵
第一次知道鹧鸪这种鸟儿,是在古诗词里,但却一直没听过鹧鸪的啼鸣,更不要说目睹它的样子了。
疫情期间,去江北小住。清晨尚未睡醒,山林间的鸟鸣此起彼伏,其中一种叫声格外奇特。一般鸟儿叫起来也就两三个音节,而这种鸟儿的叫声却有五六个音节。隐约觉得,这叫声大约就是中华鹧鸪了。
2022清泉计划获奖长文
东风骀荡,鸟语花香,我们在放眼欣赏百花齐放美姿色的同时,侧耳倾听百鸟争鸣的好声音,才能不辜负这大好春光。鸟鸣不仅清新悦耳,而且情趣多多。人类对鸟语的拟音,古今中外,各不相同。就拿四声杜鹃来说,庄稼人以农耕为本,听起来像“布谷布谷”;主妇们敏于换季,听起来像“脱却布裤”;士大夫厌倦官场,听起来像“不如归去”;单身汉孤苦伶仃,听起来像“光棍好苦”;小孩子受不得委屈,听起来像“阿婆打吾”……
在我国古代诗文中,比起布谷鸟来,鹧鸪的出现频率似乎更高些,不仅衍生出以“鹧鸪天”为名的词曲牌,而且泛化为特定的文学意象。据张传刚等学者考证,鹧鸪入诗,首见于唐朝,且篇目较多。全唐诗中出现“鹧鸪”的诗约有120多首,全宋诗中出现“鹧鸪”的诗约有170多首,唐宋金元词中出现“鹧鸪”的词约有60多阕。鹧鸪的文学意象,除了表达人生失意、感时伤怀、闺阁闲愁等心绪外,更多的是表达路途凶险、出行艰辛、离愁别绪、羁旅乡思之类的感叹。
关于鹧鸪啼鸣的拟音种类,古籍记载不是很多,如“钩辀格磔”、“懊恼泽家”等,生硬冷僻,诘屈聱牙,出现的频率不高,后世知之者甚少。流传至今最有韵味的拟音是“行不得也哥哥”。在电视剧中,毛泽东率众撤离延安,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上,不慎摔了一跤,爬起来自我调侃说,“行不得也哥哥”,并向在场的人解释了这一掌故的由来。
圆圆的车轮滚动的梦
#随笔#
壹点号 吴永亮
小时候,对火车的认识,除了当年《新闻简报》纪录片,就是从镇江下放的于秋江同学给我们的描述。他给我们小伙伴说火车站站台,怎么比划我也是不理解。直到1980年从南京上火车北上求学,才对站台有了感性认识。那天,我蹲下身子,用手指拃了拃站台边到火车门之间距离……引来别人一番不解的目光。
那时候回家探亲,在济南买火车票好说一些,毕竟在济南生活多年,关系多多。但是返程票是一件头痛的事情。当年没有提前预售这一说,所以必须去排队买票。
2022清泉计划获奖长文
在南京买对号入座票如同买彩票,卧铺做梦都不敢想,硬座全靠运气,能买到站票就算是烧高香了。1991年3月20日,我带我大妹妹来南京乘火车到济南治眼疾。我想给第一次坐火车妹妹买个坐票,结果南京站不成,转战南京西站,依然不成,过江到浦口还是空手而归。无奈之下,我手持军官证找到军人窗口,买到两张站票。那时候,每次回家探亲,临返程前几晚,都会被买不上火车票噩梦惊醒,以至于落下返程购票恐惧症。当时我不止一次发狠,下辈子找对象一定找个铁路上卖票的。真是这个心情,也不怕我爱人知道,也不怕大家笑话了。
南京火车站是我爱恨之地,自打2011年6月28日南京南站建成后,南京站变成啥模样不晓得了。2013年7月1日溧水高铁站正式运营,从此每一次我都是南京南站匆匆过客。在这里,对南京站、南京南站,说声对不起。别管我无情,只管溧水通高铁而且有高铁站,而且还有溧水到济南往返高铁。从此,我那返程购票恐惧症不治而愈。因为,平日里高铁随到随买票随时上车;节假日等繁忙时节,通过手机提前购票稳稳妥妥的。
小时候,偶尔能看到飞机飞过,因为我老家有座芳山,芳山顶上有个铁制三角架(后来知道那个叫觇标,指引飞机飞行的)。当时有个传说,飞机上垃圾(包括大小便)会从天而降,所以每每飞机从头顶飞过,都会下意识躲到屋檐下、树底下。
城事记忆|老黄岛的旧商圈
黄岛是一个相对年轻的城区,建区仅有43年时间。黄岛区先后经历了两次重大区划调整,一次是和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合并,另一次是和胶南市的合并,现在的黄岛区无论是人口数量、区域规模、经济总量,都和老黄岛区不可同日而语。
#记忆#
壹点号 靓丽海岸
2022清泉计划获奖长文
老黄岛是当地人独有的概念。它是指一座岛屿,当年面积不足5平方公里,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在岛屿的西北和西南方向,分别修起两条拦海大坝,原来四面环水的孤岛成为连通陆地的岛屿,这座岛屿是老黄岛区党政机关所在地,也是当时全区的行政商务中心。
老黄岛建区初期,岛上人口稀少,岛内有一条贯通东西的道路,名叫崇明岛路。崇明岛路中段两侧,分布着几家百货店、五交化店、粮油蔬菜店及土特产店,这些商店多数是平房建筑,沿路一字排开。每家店铺店面不大,前面设置着玻璃柜台,后面是商品货架,玻璃柜台内及货架上摆放着为数不多的商品,供顾客选购。
人流和商业是相互成就的,反之亦是。由于岛上居民少,购买力低,商店里不敢进更多的商品,只是卖一些容易销售的大路货。因此那个时候商店里物品单一,好多商品在岛上买不到,需要时只能到岛外购买,老黄岛的商业只能满足简单的消费。
随着老黄岛经济的发展,岛上人口逐渐增多。特别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前湾港等国家重点工程在黄岛建设,带来了人流和物流,迫切需要大型商业设施,区政府遂决定在岛上建设百货大楼。
#纪实#
壹点号 风过林梢
家里的孩子娶媳妇请大席那就是另一番光景了。主人家提前一天就请了大厨、账房先生、家族的长辈和鼓乐队,先要让这些主事的喝个尽兴,让他们拉足了气场,预热好了,新媳妇进门的时候自然是来往的人们奔走喧闹,笑逐颜开,迎亲的队伍卯足了劲吹拉弹唱,锣鼓喧天。农村娶媳妇请大席在有些地方是颇有讲究的,有的地方是新媳妇过门的当天请,我老家,也就是鲁北的农村都是在新媳妇过门的前一天请客,我们那里叫“点茶”,远房的亲戚要带了贺礼赶过来,同村的老少爷们和同龄的好友也都凑齐了,随了份子,就在院子里摆好的桌子旁坐好了。
2022清泉计划获奖长文
在农村吃大席
有的六个人一桌,有的八个人一桌,桌上盘子里放满了喜糖,花生,瓜子等零食。那些花生还都涂了红红的颜色,喜糖的糖纸也都以红色的主基调为主,整个院子里喜气洋洋。
娶媳妇请客,来的都是凑了份子凑热闹的,赋闲的多。多数人就是找好了位子坐下来,吃着喜糖,嗑着瓜子,拉着闲呱,等着菜上齐了一起开席。到娶媳妇的人家去坐席,也是很有面的事,所以人们也都把平日里舍不得穿的好衣服,舍不得戴的好围巾都翻腾出来,穿戴齐整光鲜,出门前在镜子面前照照,到了主人家也是很排面,很撑场子。
当然了,有些年轻的小伙姑娘和乡邻也怀了不同的心思,有的在那婚宴上向自己暗恋的心上人送个秋波,有的去看看人家孩子娶媳妇是怎么置办的,自己孩子结婚的时候也有个参照的样,有的就为了带着娃去凑个热闹,见个人家娶媳妇的世面,也免不了有娃眼馋了,回到家就“小小子,坐门堆,哭着喊着要媳妇。”传在村里话长话短,开怀一笑,既是趣事也是乐事。孩子结婚请客吃席,主家也是图个热闹,酒和饮料就让人们敞开了喝,当然了,每个桌也都有个主持的,带着吃席的节奏,也是要让人们吃喝尽兴,又不会酩酊大醉失了面子。娶亲的当天,还要准备两桌酒席,那就是专门为娶亲队伍准备的,再有就是新媳妇过门后,婚宴事毕,专门留出一桌再请那些热心肠的主持欢聚一回,算是为了一桩美满的姻缘再次答谢吧!
Y·O· U·X· I · U· S· H · E· N· G· H · U· O·G· U ·A·N
2
优秀征文展
选择一种生活方式
壹点号 五眼看世界
闫松参加临沂市第二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留影
#了不起的她优秀征文#
闫松:守护家园的好军嫂
新一代军嫂并不是全职妈妈。闫松年轻好学,成了村委会的好帮手,各种报表,各种材料,闫松拿得起锄头的手,采银花的手,也能敲击键盘,帮助村里完成各种上报材料。抱着孩子,走西家串东家,宣传疫情防控政策。
2022清泉计划获奖长文
这位年轻漂亮的媳妇,不仅是家庭的顶梁柱,还是活跃在村庄的大忙人。村民们喜欢这位风风火火的年轻人,换届选举,他成了最年轻的村委委员,得到村民的拥戴,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她被选举为临沂市人大代表,成为新一届人大代表中最年轻的农村一线代表。
这位农家女孩,新时代的军嫂,在人代会讲述乡村振兴的故事,展望沂蒙农家的美好未来。她代表着沂蒙山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妇女,新一代农民,她传达他们的呼声,表达着他们的期盼。这军嫂不仅能带娃养家,不仅能服务村庄的乡亲,还能参政议政。对这位年轻的军嫂,我肃然起敬了。
年轻的军嫂,把家里所有的重担自己抗,还带领村庄的乡亲们,忙春耕,忙采花,防控疫情,宣讲政策。年轻的她成了家庭的顶梁柱,成了村两委工作的骨干力量。她伴随着生活的磨练成长,她要带着乡亲们都过上好日子,新时代的军嫂,走在乡村振兴的大路上。
“你在部队守卫着国家,我在家里守护着小家。”好军嫂闫松豪言鼓励自己的军人丈夫。
点击查看全文
壹点号 蒙山樵夫
这是我第一次给母亲买鞋,伴着深深内疚。这种内疚,灼烧着我的心,慢慢转化为感恩。晚间看一档互动体验节目,叫“你了解他(她)吗?”妈妈的生日、口味、衣服尺寸、兴趣喜好,你了解多少,看得我双眼湿润。
母亲最了解我,知道我的疼痛与脆弱,吃止疼药时,端来温水、准备饼干,担心空腹吃伤胃;每天,为我打理生活起居,按时下楼拿报,陪着我做中医灸疗,晚上12点之前没有睡过觉……
母亲是我的秘书,保姆,护士,她更是我的腿——一场大病降临到我的头上,全身关节变形,不能下地行走。后来,经过她的求医问药与悉心照料,我坐在了轮椅上,开始自学。她的脚步声,成为了我的希望。走过大街小巷,跑过各大医院,转过生死考验,她白了头发,花了眼睛,累弯了腰,脚步越来越快,节奏没了章法,来去慌慌张张,有些人说她疯——她的“疯”,是有所牵挂啊。在她眼中,我是尚未痊愈的“病孩子”,一定会治好。这就是母爱的最好注脚。
那双鞋子,母亲只穿了一次,就收起来了。我以为她不舍得穿,过了很长时间,才知道,根本不合脚,看病时摔了一跤,磕破膝盖,她没吭声。我痛骂自己没用,自责像块石头,重重压在心上。母亲的脚步声,越来越拖拉,越来越沉重;母亲的记性,也越来越坏。
#了不起的她优秀征文#
2022清泉计划获奖长文
“疯” 娘
壹点号 雪樱的百草园
点击查看全文
不知从何时起,我对母亲的脚步声陌生起来,徒生莫名的焦虑。
深夜伏案写作,听到母亲被疼醒,小声呻吟,劝她去医院,她敷衍:“老毛病了。”几天后,右腿疼痛加剧,直不起腰来,我意识到严重性,她也不再执拗。可是,她的鞋子坏了,修了补,补了修的,俭省惯了,我赶忙从网上给她选了一双。货到后,母亲换上,高兴地试穿,对着镜子,左看右看,连说:“很好。”卖家送了一双棉袜,母亲收了起来,脚上仍是那双洗得没了颜色的袜子。
#了不起的她优秀征文#
生长在春天里
某天,一家人去郊外踏青,我终于见到姥姥是如何把荠菜从土地上带到餐桌的。看见草地上生长着熟悉的叶片,姥姥便一路小跑过去,还变戏法似的拿出了塑料袋和水果刀。她弯着腰,蹲在地里,刀侧着插入泥土,再向上一挑,一棵荠菜就被连根挖出。姥姥抖抖荠菜根上的土,脸上似乎浮现一抹满意的微笑。紧接着直起身,再走几步,蹲下,又重复刚才的动作。
2022清泉计划获奖长文
一束落日的光下来,给姥姥镀上了一层薄薄的金边,花白的头发像是慢镜头里轻轻摇曳的风中草,连同花香、微风以及泥土的味道,长久地缀在记忆里难以散去。
从那以后,每次看到路旁伸得高高的荠菜花,我都会想起姥姥和那天在草地上挖荠菜的场景。春去春来,又是一年,从姥姥家带回一袋袋荠菜早已成了某种无声的习惯。我懂得,那是姥姥对我们的爱。
和荠菜一样无声的是匆匆流去的时间。站在厨房水池边看妈妈洗菜择菜的日子过去了,从初中到高中,高考,上大学……三百多公里的地域限制将我和童年那些熟悉的人和事隔开,空间和时间就像撕裂的布帛愈扯愈远,无法回家的日子里,能与家乡相映的似乎只有手边大自然的季节更替——又到春天。
又到春天。可想见的是,大自然中的荠菜正悄悄萌发着沁人心脾的新绿,不过,我已好久没有吃过新鲜的荠菜了。姥姥有了其他事要做,因此也很少下楼挖菜。不过,即使有空闲,现在想要挖到荠菜也颇费些功夫了。姥姥家旁边的那片土地,几年前就筑上了居民楼,从前在野地里恣意生长的植物如今在停车坪的砖缝里悄悄顶开些许土壤,以更加沉默的方式吐芽长大。
点击查看全文
壹点号 优质牧羊场
#了不起的她优秀征文#
用针线缝出了个“菜市场”
赵志纯出生在新中国初期,经济条件很一般,每年很少添置新衣服,家里姊妹又多,老大的穿小了给老二的穿,过着“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艰苦日子。赵志纯的母亲,从小教给赵志纯并熟悉掌握纳袜底、补袜子、缝被子等针线活,练就了一手针线绝活。一种执着认真的态度,一颗发自内心地喜欢布艺。使赵志纯对布艺制作产生了浓厚了兴趣。
2022清泉计划获奖长文
刚开始制作布艺时,遇到了很多困难,从哪儿起针?又从哪儿落针?封口在那儿?怎么涂颜色?都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但她不急不躁,耐心想办法。到菜市场买回蔬菜瓜果后,细心地观察它们的特征,用一颗平和淡定的心,不厌其烦地通过摸索探究。
记得第一次,赵志纯把大蒜买回来,按照实物1:1的比例,测量它的高度和周长,根据它的形状,用旧的白布,剪裁成几片,然后把它缝制成型后,里面填充些珍珠棉,最后外表用涂上丙烯染料,制作了一辫大蒜布艺作品,挂在了房间的大立橱镜子边,很吸引人的眼球,被邻居看到后说,您家怎么把大蒜挂在大立橱上,不怕有味吗?可想而知,赵志纯做的布艺有多像啊!仿真的果蔬布艺作品诞生了,充分体现了赵志纯的手艺精巧,寓意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期盼,为她日后独创艺术结晶——果蔬布艺,成为一名优秀的非遗布艺艺术家,打下了牢固坚实的基础。
目前,赵志纯经常被邀请参加区、市、省的非遗工艺艺术展,已是一名网红达人了,有着成千上万的粉丝,不仅给社区居民做布艺制作讲座,还经常到学校为孩子们讲非遗传承工艺课,每天忙的不亦乐乎。但是,赵志纯始终坚守着非遗传承和布艺制作是为百姓大众服务,深受大家的尊敬和称赞。
点击查看全文
壹点号 梧桐树下问道
#山东手造推荐官优秀征文#
“兔子王”让老济南传统文化符号焕发新生
壹点号 摄影师少帮主
穿过古色古香的后宰门街,有一家仅有10平方米的工作室,里面摆满了一个个兔子造型的泥塑。这家工作室的主人名叫杨峰,他是“兔子王”新一代制作人,也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济南人,他把济南特有的元素融入到“兔子王”的泥塑中,用泥塑诠释济南的泉水文化。
“脸蛋上没有胭脂,而只在小三瓣嘴上画了一条细线,红的,上了油,两个细长白耳朵上淡淡地描着点浅红。”老舍在小说《四世同堂》中描写的风行北京等地的“泥塑兔子”,在北京叫“兔爷”,在济南被称为“兔子王”,也是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济南兔子王又有别于北京的兔儿爷,独具特色。济南兔子王底座下伸出一根长线绳,每每拉动线绳时,它的手臂和刀枪就一上一下地活动,并发出吧嗒吧嗒的响声……“兔子王”是济南的叫法,是中秋节期间祭拜用的泥玩具,象征平安、健康和吉祥。“泉城兔子王”分为不同系列,有浓墨重彩的武将兔,有精致可爱的兔宝宝,还有节庆系列的鼓乐兔宝。
“兔子王”的历史可不算短,早在明朝末期,北京、济南等城市就开始有艺人用泥塑的形式把兔神的形象表现出来,后期经过不断改进,就成为大家所熟悉的“兔子王”。
杨峰在原有作品经典元素的基础上又加入济南特有的泉水元素,包括泉水景观、泉字的脸谱以及72泉系列咏泉诗文、篆书的泉名印章等。
现在,杨峰不仅把兔子王做成彩塑摆件,还做了文化衫、拼图、徽章、笔记本等一系列更加贴近人们生活、符合现代审美的衍生品。兔子王是很好的文化IP,是济南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元素,让非遗走进生活,就是宣传和提升济南城市文化影响力最好的方式。
点击查看全文
老汉名叫刘述志,是上一届小刘桥村的支书。他说话声若洪钟,双手粗糙厚重,黑真真的脸堂上皱纹堆起,古稀之年的他个头不高,身板直挺,骨骼结实,当年参军时的英姿犹存。
老汉沏水泡茶,又一通忙活。他端着茶碗呷了口茶,竟习惯似地讲述起来:“别看我是个庄户人,也喜欢看书哩,对我们苇编的历史渊源尤其感兴趣。你知道《诗经》吧?上面的‘蒹葭苍苍’的‘蒹葭’就是苇草。”
壹点号 尹桂宁
#山东手造推荐官优秀征文#
祖辈传下来的绝活——东营苇编
2022清泉计划获奖长文
点击查看全文
他从沙发后背上拿下一个本子,掀开第一页递给我。这是一个普通的笔记本,上面书写着一段虽不漂亮,但却极其认真的文字,我不自觉地读出了声:“古人席地而坐,所以席是常见用具。细分之,铺在底下的叫筵,覆在上面的叫席,通称筵席。《周礼·春官注》:筵,亦席也。铺陈曰筵,籍之曰席。筵铺于下,席铺于上,所以为位也。哎,三字经里也有提到呢,‘香九龄能温席’,虽然这里的‘席’指的不仅仅是席,而是席被。不过这个是宋朝的事,有点晚了,但也有咱席的踪迹呢。”
“据我了解,现如今全国有三大苇编产地,北有白洋淀,南有连云港,中间便是咱山东,咱广饶大码头镇的苇席也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咱村的苇席在本地那是响当当的,就我们家来说也有上百年的传承。老辈人在威海设了店铺,利用海上交通的便利,咱家的席不仅在省内外备受欢迎,还远销国内外呢。”
“说起苇编,原料至关重要,咱用的苇草是从桓台县的马踏湖采购的,那边的苇草又粗又高,质地优良,编制的苇席冬暖夏凉,而且苇席越用越亮,泛着红光,我们叫国苇,编出来的席多用于炕席或装饰,及遮盖用。小刘桥村也产芦苇,村里人都叫二苇子,原料细矮,编出的席小,质量差,多用于仓库铺垫用,还可以盖房编草帘。”
壹点号 桃李
#山东手造推荐官优秀征文#
威海市荣成:盛家火烧香,传承六百年
面和好后,在案板上用力反复揉搓成长圆筒形状,使之匀和柔软,筋道韧性。然后灵巧地掐成4.2两左右的火烧面坯,并称重准确。再将面坯放入一个直径13厘米、厚1.5厘米的不锈钢圆圈模子里,用手摊匀压平,取出后加盖“盛家火食”戳记,即成一个雪白生面火烧。
2022清泉计划获奖长文
盛家火烧是饧火烧不饧面,就是将做好的生面火烧,摆放在木板上,然后放在热炕上,蒙上白棉被,按照春夏秋冬不同温度,掌握饧面1-1.5小时左右,饧好后才可下锅烙。
专烧麦秸。盛元淑说:“烙火烧要专烧麦秸,好处是易燃烧,火苗匀,火不硬,无炭火,好控制。”用麦秸烧火,还解决了农村秸秆浪费污染环境问题,废物利用,一举两得。
烧三把火。三把火,是盛家火烧的核心技术。火烧下锅烙之前,先在锅灶里四散添上麦秸,将锅烧热。锅热后,正式开始烙火烧。每烙一锅时,用白布蘸微量花生油擦一下锅,这样锅滑易烙,也容易将火烧烙出好颜色,然后开始烧“三把火”。
一把火:火烧下锅时快烧,给火烧的一面烙出一圈好看的花眉.
二把火:将火烧的另一面烙成金黄色。
三把火:就是将锅盖上草编圆圈、高粱秸盖子、木制锅盖,将火烧半蒸半烙。盖锅5-10分钟,厚度会膨胀到3厘米左右,逐渐熟透。
三把火是技术关键,烧轻了不熟,烧多就糊了,非常难把握。烧火期间,要用心和灵感及经验去掌握火候,做到心中有数,注意勤翻和转动火烧,保证着色均匀。发现干大了,可洒点零星水,保持干湿度合适。
“三把火”来自“三袋烟”。盛元淑说:“过去农村贫穷,没有钟表看时间,爷爷烙火烧时,用抽旱烟的方法来记时间。即抽一烟袋锅旱烟,大约五分钟的时间,每抽一袋烟就烧一把火,三袋烟后火烧基本就熟透了.”这也就成了三把火的来历。
点击查看全文
壹点号 王欣
#山东手造推荐官优秀征文#
柳编和做人一样,要实实在在
才受人欢迎
姜家柳编的制作过程,要经过浸条、装线、整形、绑圈、线沿、上舌头等多项步骤,环环相扣,任何步骤都来不得半点马虎。编簸箕是要在簸箕沿里加一道“大梁”的,有的人为了省功夫、省原料,省略了这一步,编簸箕不加“大梁”,他解释说,这就像盖大楼的时候不用钢筋做“圈梁”一样,用不久就坏了。村子里很多人都称赞姜福基老人的柳编做得密实、耐用。姜福基老人说,编柳编就和做人一样,要实实在在才受人欢迎。
聪明智慧的簸箕姜家村人,并不仅仅是把柳编作为生产和生活工具来制作和使用,姜福基老人讲,他闲暇时会为孩子们制作一些各种样式的柳编玩具,他为孩子们编的一些玩具编篓,样式可爱,大小不一,最小的只能盛放两只鸡蛋。孩子们有时候用来放几块糖,或者几块饼干,用来玩“过家家”,很是有趣,从新疆回来的亲戚见了,喜爱至极,特地要了两个小编篓带回去作纪念。
2022清泉计划获奖长文
抓周,是我国自南北朝时期就流行的在小孩一周岁的时候举行的一种诞生仪式。各个地区的仪式大同小异,但在乳山市,小孩子抓周最先要准备的,必是一个新簸箕。把孩子抱到崭新的簸箕里,在孩子面前摆放一个长方形的木盘,里面放着书、笔、称、算盘、饽饽等,让小孩子任意去抓取。抓到书和笔,说明孩子将来可能会是个有出息的读书人;抓算盘,说孩子将来可能经商;抓到饽饽说孩子将来不愁吃喝等等。姜福基老人拿出几个新簸箕告诉笔者,他有一个孙子、一个外甥和两个孙女,他为每人分别准备了三个簸箕,专门为重孙子、重孙女出生后抓周用。
姜福基老人还介绍,柳编还和婚嫁习俗有关。在早年,出嫁的闺女分家的时候,娘家一定要买两个簸箕送给闺女,意思是希望家底能由“薄”到“起”,寓意着生活美满、富裕。
点击查看全文
3
影像纪录片
划破庞杂世界的影像现场
Y·I· N· G · X· I· A· N· G· J· I · L· U·P· I ·A·N
嘉祥隋庄的油菜花开了,漫山遍野金灿灿
妥妥的济宁小婺源
壹点号 老靳行色
纸短情长,人生的这段路,
他只能陪你走一程
壹点号 子恒情感
封底大片
万物醒,春光盛|有山有水有灵气的泉城,处处是公园
壹点号 海天一色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出品
文案/曹竹青 秦娟 周静 监制/陈朋
2022年3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