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及其化合物
高中化学必修
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江明郡
一、 设计理念
教材编写的目的是完成立德树人素质教育大目标引导下的,化学学科教育目标也就是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对于教材的基本性质我的理解是:
1. 可读性,不论是电子教材还是纸质版教材都是学生直接接触的学习材料,学生所需要学习的化学学科知识,应该全部直接的展示在教材上,使教材成为学习知识的直接来源。
2. 基础性,我们编写的教材受众,是新课标引领下的全体师生,在保证完成教育目标的前提下,应该是教学的内容,尽可能的简单,保护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同时也能保证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都能够通过此本教材学习发展自己的学科核心素养。
3. 凝练性,教材可以取材广泛,来自专业书籍文献,网页甚至生活经验是作为一本知识的载体,教材应该把广泛的素材进行萃取和提炼,把最精华的部分进行重新搭建,展示化学的知识结构,
4. 工具性,教材是教师传授化学知识,传递化学学科思想方法的载体,因此教材应该要给予教师,尽可能大的发挥空间,而不能用教材的结构去限制教师的教学,
教师用书的意义,我认为,教师用书应当深度的剖析,教材内容,展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逻辑线索,提供尽可能丰富而有意义的情境素材以及教学方法,辅助教师进行教学,使教材的作用最大化。
二、 设计思路
此次教材设置了三条编写思路:
1. 情境线索,以雷雨发庄稼为主线索进行氮及其化合物的介绍,以各个化学物质为节点,勾连氮循环中的其他线索,最终形成情境知识网络。
2. 知识线索,以氮元素为核心展开,分类观为方向指引将化合物分为单质氧化物酸,减,并介绍其中的典型物质以及其物理化学性质,最终形成知识网络。
3. 思想方法线索,主要包括有元素分类观以及全方位的渗透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和化学特色的思想方法。
三、 教材展示
单元总体结构这一章节分为三大板块,第一板块是引言部分,以氮循环为情境交代单元框架,第一节以雷雨发庄稼为情景素材贯穿教材;第二部分是以物质分类为观念介绍知识内容;最后一部分是用思维导图进行单元总结。
教材特点展示
1. 教材极具引导性和启发性。对于诸多的化学知识,多采用提问的方式,鼓励学生自己思考,感受思维的过程,提供相关的知识支架,培养学生证据推理的能力。例如对于氮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和最低化合价,就结合了原子结构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建立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合价之间的联系。除此之外还有,通过生活经验来推断氮气的物理化学性质,根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物理化学性质,来判断它的收集储存方法,这两个教学环节旨在传授学生,物质的性质,将会决定其用途以及存在形式的思想。
2. 情境素材贯穿始终,逐步形成情境知识网络。教材中介绍各个化学物质的顺序,及时按照雷雨发庄稼的顺序,同时勾连,氮循环中的其他线索形成情境知识网络。在教材,最后还补充了所学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应用,体现了化学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展示了化学物质的正面作用,也展示了负面作用,传递辩证看待事物的思想,注重化学物质两面性的教育。
3. 注重思维导图的利用,建构知识框架,展示教材结构。在章节之初,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初步探知这一章的化学知识结构,我们设计了相关的思维导图,并且融合了情境素材和化学学科知识,在章节目录,同样以思维导图的形式介绍了每一个种类,化学物质的典型化合物,并介绍其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和情境素材相关的实际应用。与此同时,还以主线索为逻辑,构建了以学科知识为主的思维导图。
4. 力求用简单的图示进行具象的表达。培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学科核心素养,建构物质变化观念。例如通过图片展示,但,的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从而表达出,通过元素化合价来判断化合物氧化还原性质的思想,并且引导学生,突出总结性的结论,并且运用到,其它元素化合物的学习中。
5. 自主设计实验,培养科学探究能力,融入微型实验,树立创新意识。为了真实的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科学体验的环节中,我们给出了实验探究的课题,以及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以此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而提供的相关器材,涉及到微型实验,同时介绍了微型化学实验的相关知识,树立创新意识。
微型实验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微观从化合价变化角度分析了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方程式,宏观通过实验现象(气体颜色的改变,以及酸的检验)也证明了实验的结果,同时也可以实验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往复的变化过程。
电子教材的功能展示为了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时候也能完成,实验的设计,感受微型实验的,优点,在电子教材中补充了可以交互的视频,与此同时,所有的情境素材,都链接到了相关科普网站,以供有学习需求的学生进一步的学习。
编者感言
编者:江明郡
Tel:13508487848
版权所有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