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翰林》总第九期

期刊/内刊校刊2021-11-17
1077

小山子镇中心学校
教师电子校刊

二零二一年
第九期

聚首翰林

尽显芳华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事传绝学

为万事开太平

卷首语

辉煌七十年,让世界瞩目

    金秋十月,不仅仅是一个硕果累累忙碌收获的季节,更是一个从1949年10月1日为起点一路走来,每逢此刻迎接并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华诞的璀璨时节。

    从世界看中国。1949年的中国刚刚结束了自1945年抗战胜利后陷入的3年国内战争。对此,不知有多少世界舆论曾经不解——“为什么二战后,同盟国中只有中国陷入了内战?”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布:“中国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啦!”“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啦!”这个声音告诉世界:我们的国内战争是不得已而战,是为中国社会发展的路径选择而战,是为中国亿万民众未来的幸福而战。世界从此看到一个社会主义东方大国的“站起来”。

    从世界看中国。冷战后两极对立的逐渐消失,一方势力的迅即减弱,各种国体政体的变化此伏彼起。世界再次把目标集中投向中国。他们有的幸灾乐祸,有的暗中期待,有的像“算命先生”一样公开作出预测。但是,他们看到是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中国改革开放的帷幕,看到的是“有一位老人在中国南海划了一个圈”,看到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率领着中华民族一步一步艰难走上“富起来”的道路。当2010年度中国的FDP超过日本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

体的时候,举世为之感奋惊叹!

卷首语

    从世界看中国。当世界上热议中国是否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时候,当世界怀疑中国是否会走“国强必霸”道路的时候,中共十八大掀开了新时代的历史篇章,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驾驭着中国巨轮再次出航。“三大攻坚战”如火如荼,“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追求的是国家的长治久安;“精准扶贫”,追求的中华民族走向富裕的大路上“一个都不能少”;“污染防治”追求的是给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出台与实施,改变了大国变强必称霸的发展老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全新的追求。在国际格局百年未见的巨大变化中,中国以其特有的定力挽世界狂澜,拓全球新路,让世界看到“强起来”的中国如何作为。

    恢宏叙事从来难掩细小的变化。三十多年前中国人出国留学,需要的是“留学生养家”,一个留学生不仅要打工挣学费等,还要挣钱把国内的亲属赡养起来;三十多年后中国人出国留学,得到的是“家养留学生”,父母乃至祖父母、外祖父母会集中财力供养这个出国留学的孩子。这真因应了中国的那句老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一切,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撸起袖子大干”而干出来的。

卷首语

    世界不会从此风平浪静。中国的发展也不会从此一路坦途。回首过往,我们遇山开路,遇水架桥,艰难跋涉走过千山万水,迎来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座座历史里程碑。今天,我们“而今迈步从头越”,积怀蓄情迎接“双百”——2012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我们有信心用中华民族的努力和成就再向世界递交一份熠熠生辉的成绩单。

卷首语

教育之窗

教育之窗

爱国:家国天下 爱国如家

蒲宏凌

    爱国,是公民应有的道德情操,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第一个价值准则,爱国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动力,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撑。

    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爱国传统,从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到鲁迅的“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都体现出真挚的爱国情怀。

家国同构,修齐治平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中,国家并非一个抽象的概念,它往往被置于“家国天下”的文化格局和政治理想之中来理解。《大学》有言:“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修齐治平的道德信念和行为准则,由近及远,由己及人,将国家、社会、家庭、个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这也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外王道路,既指明了行远自迩、登高自卑的修习次第,也包含着身国同构、家国同构的文化观念。孟子在解释“天下国家”时也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个人修身的意义在于,由身家而家国,由家国而天下,不仅是现实空间疆域的不断扩大,也是人生精神境界的不断升华。因此,“家国天下”理念所建构的文明共同体,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

庸,不单纯是指向个人,也不单纯是指向家庭、社会、国家,既关注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又致力于各个人通过普遍联合形成“真正的共同体”,不论是个人还是共同体,都期于达到“止于至善”的理想境地。

教育之窗

教育之窗

家国情怀,爱国如家

    “家国天下”的文化格局和情感认同,根植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传承之中,积淀而成为共同的文化心理和价值取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与国始终紧密联系在一起,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是国的缩影,国是家的延续,爱家升华为爱国也成为必然的选择。程颐说:“学者不可不道世务。天下事譬如一家,非我为则彼为,非甲为则乙为。”爱国情怀,天下意识,担当精神,这是为学者必备的胸襟和格局。

正如孟子所说:“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在家国情怀的指引下,古代先贤站在天下的立场上思考中华民族的命运和治国理政的道路。孟子提倡以仁治国,他说:“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执政者如果不为百姓的利益着想,就会威胁到国家的生存,失去执政的合法性。荀子提出以道治国,他说:“国者,天下之制利用也;人主者,天下之利势也。得道以持之,则大安也,大荣也,积美之源也。不得道以持之,则大危也,大累也,有之不如无之。”国君持道治国,则国泰民安,反之则灾难相随。

教育之窗

教育之窗

以身许国,忧国忧民

    近则身家,远则天下,在中华民族的命运共同体中,爱国主义传统源远流长。这些爱国思想,不仅表现为对于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悠久历史的自豪,灿烂文化的认同,而且也表现为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忠贞不渝的报国情怀。翻阅典籍,表达爱国情感的诗歌随处可见。比如,曹植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李白的“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徐锡麟的“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等等。

    在历史上,为了维护祖国的统一,捍卫祖国的尊严,无数仁人志士以身许国,抗御外侮,谱写了一代代的爱国史诗,树立了一座座的爱国丰碑。比如,苏武牧羊,不失气节;班超辍业,投笔从戎。岳飞精忠报国,其《满江红》词云:“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文天祥视死如归,其《正气歌》诗云:“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他们为了国家赴汤蹈火,为了正义不避祸难,留下可歌可泣的事迹彪炳青史。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习近平同志指出: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

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但是,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充分展示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在新的历史时代,必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把个人的事业和人民的福祉相连,把个人梦想和国家梦想相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教育之窗

教育之窗

教师要做大自己的格局

杨林柯

    我做教师几十年,接触和交往的人也以教师居多。但我发现,许多教师只关心职业内部的事情,活在职业身份之中,和他们谈职业外部的世界,没有多少话题。不少教师对一些重要事情的判断,价值水准也很低。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关心一个人的精神格局。虽然每个人基本都是职业化生存,笔者在他人眼里也只不过是个教书匠,但一个人不能仅仅活在职业中,视野、胸怀应该大一点。不管职业身份如何,每个人都需要终身学习,持续成长,和树一样,必然要伸展自己。但事实是,大多数人都在变老,只有少数人在成长。

    教师应该是不断学习的人,不断追求成长的人,这是职业要求,否则如何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相匹配?而成长的最佳途径,就是做大自己的格局,因为格局决定了你的世界,影响着你的判断力和信仰,也

决定了你的教育价值观。格局,也使你能够从历史现实的大框架中看待教育,看待自己所教的这一门课,从而更能找到意义和价值方向。

    一个人“格局大“,是说一个人的认知层次高,能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东西。
    格局,是有方向性的一个词,它是从上往下看,不是从下往上看。从下往上看是等级层次,是高低贵贱;从上往下看,是化解了分别心,从而看到更开阔的空间。
    人和人的格局不同,看问题的角度和处理事情的方法也会各异。格局不同的人,实质上是生活在不同的世界里。格局大的人是生活在高维度空间里,也许孤独,也许贫困,但并不自卑;格局小的人是生活在低维度空间里,也许富贵,也许有名,但面对外在标签强于自己的人,免不了自惭形秽。
    格局可以衡量一个人胸怀的广度、实践的深度、修养的高度。“身无半文,心忧天下”是理想的格局,“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黄河决于顶而心不惊”是胆略的格局,“看人之长,容人之短”是交际的格局,“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是义利的格局……

    格局并不抽象,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对人对事的态度。有些人一辈子都像活在井底的青蛙,不知道天空的博大,鸡肠小肚,斤斤计较,或汲汲于名利,把那些身外之物看得比天都大。和这些人相处,总觉得别扭,没有舒服之感;而和格局大的人相处,你会忘记

教育之窗

教育之窗

自己和对方的身份地位,这种“忘我”的交往,让你打开自己的生命,觉得如饮醇酿,时时感觉舒服、自在。

    一个人格局大,首先是自己受益,不生闲气,不管琐事,因为知道世界很大,所以自己的心胸也要大,才能配得上这个世界。格局大的人知道,个人身上再大的事情,放在无限的时空中,也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情,因而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能从大时空的角度去想问题,也就容易想得开,心里总是清风明月,不会让那些烂事、烂人占据自己的精神空间。他明白,宇宙不只是物质的,因而才会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维度,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格局。

    事实上,一个人的视野放宽了,心胸扩展了,生命也就做大了。而人生的修行,就是不断做大“自我”,脱离各种俗套。只有这样,才能超越这个世界,把那些世俗的成功,诸如金钱、地位、名声、权

力等,看得不那么重要,仅当作生命的堆积物、人生的副产品。
    格局不同的人是很难实现真正的心灵沟通的。夏虫不可语冰,燕雀不知鸿鹄之志。认知层次低的人无法理解认知层次高的人,甚至把他们看成“另类“或者“精神病人”,也看不到高层次的世界。他们常常以“活在当下”聊以自慰,以“识时务者为俊杰”嘲笑那些认知格局大、甘愿为了真理或正义不顾及自身安危的人。格局大的人往往具有谦卑之心,他们虚怀若谷,能从更大的时空、更复杂的逻辑来考虑问题。他们之所以固执己见,不听普通人的建议,是因为他能看到别人的认知局限。他们是人类社会最可贵的财富,是真正的人才,能推动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他们的价值需要从更长远的历史时空去评价。

    教师如何做大自己的格局?我想,坚持读书学习、坚持思考、看开名利、关心国际国内的大事是免不了的。除此之外,教师需要通过“三大课堂”来历练自己,这“三大课堂”就是大自然、医院和殡仪馆。

    大自然是人生最伟大的课堂。

    它没有具体的语言,却有无限的启示,有心人总会从中读出点什么。齐白石晚年说自己不会画画,就是源于对自然的发现与感悟。人们于自然中能获得在任何书中都难以得到的启示。大自然让我们感叹人生原来如此短暂,个体原来如此渺小。陈子昂有“念天

教育之窗

教育之窗

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苏轼有“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其实,从生命的时间长度上说,人连长江边上的一粒沙石都不如——人逝去了,沙石可能还在。人的生命是那么短暂,你看到山中有些树,它们在地球上已存活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人哪能生存如此之久呢?尤其站在海边,远眺一望无际的远方,你不能不思考自己的来路和归途,进而寻找存在的意义。

    医院是第二大课堂。

    它让我们看到:人生的苦难有多么深重。尤其是当你或亲人身患重病、失去健康之后,你才会深切地感受到,健康快乐地活着是多么幸福。我们常说“平安是福”,可能因为生活太平凡,甚至太平庸,不能起一点波澜,我们便不断为生活找事情,甚至无端地透支生命,损害健康。人的本性常常如此,对已有的不以为意,对没有的极力追求,最后舍弃了最宝贵的东西,而去追求对生命并无多少价值的身外之物。

    火葬场是生命的终结,也是人生的第三大课堂。

    生命的孕育伴随水,而生命的结束却伴随火。火化是生命的最后一站,一切都在火中化为灰烬,甚至包括形而上的意义和价值。世间只有死是公平的,死神践踏平民的生命,也践踏国王的生命。死亡,化解了一切执着。当我们参加完葬礼之后,可能才会突然醒悟,原来人追求的身外之物在他死的时候什么也带不走。所以不要再为身外之物劳命伤神了,快乐地过

今天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还会有新的忧虑。

    格局,是生命时空;做大格局,也是做大自己的生命时空。愿与追求成长的老师们一起努力! 

翰墨飘香

翰墨飘香

读  书  随  想

代巍巍

    《论语·雍也》中有言,“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乐知”生源泉。学习也好工作也罢,唯有品其乐,方得始终。那凿壁偷光、囊萤映雪、头悬梁锥刺骨的执着,我想正源于能品其乐,乐其所获吧。
    作为一名教师,在成为教师那一刻就注定这一辈子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还记得以前人们总习惯称呼教师为“教书的”,这也似乎时刻提醒着我们肩上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如何引领学生成长,成为我们一生不断思考与追寻的目标。然而,有时正是执着于这份责任,让我们把目光只聚焦在学生的学习上,锁定在课堂的教学上,繁重而细琐的工作和生活,让我们略显疲倦,不知不觉中手捧一本书静心享受阅读时光,已在我们的生命中渐渐淡去,偶有闲暇,也被那小小一方电子屏所占据。这样的生活状态不得不引发我们的深思,或许经济上我们并不阔绰,但可温饱,而精神上却越发干涸,缺失了滋润思想的泉源。这样状态的我们,如何要求我们的学生们拿起书本去阅读呢?拿什么滋养我们学生那渴求的心?

    陈文老师在《边教书 边成长》中曾说到:读书就是最好的备课。要成为一颗读书的种子。正所谓“身教重于言教”,只有教师的身体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才能真正的去引领我们的学生们。我们要做一个活到老学到老的人。在阅读中不断自我完善,让我们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思想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与能力不断提升 。相信读书不仅影响着我们,也影响着围绕在我们身边的那些孩子们,教师就像一面镜子,学生是影射出来的影子,有教师的影响,环境的熏陶,相信我们的学生们也会学起来,做起来,读起来,成长起来。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品阅读之乐,乐其所得。阅读让人知事、明理、养性情。在书海中徜徉,洗去浮躁,滋养心灵。书中是人类几午年来科技及文化的浓缩,读书让我们穿越时间与空间,与先贤们博古烁今,与文人墨客煮酒论歌,读书赋予了我们丰富的知识色彩,读书让我们增加一抺书卷气息,让我们谈吐文雅,读书让我们心胸豁达,获得内心平和,读书让我们自信,勇于创新,读书帮我们树目标正三观,书饱满了我们的人生。
    与书为伴,如清风拂面,如春雨润田。读书,读书,再读书,让读书成为我们生命中永恒的主旋律。

翰墨飘香

翰墨飘香

  漫步荷花池  随想

江 珊

    金山公园就在我家小区的对面,穿过雅臣路行之不远,就到了公园里最美的景点荷花池了。此时刚下网课,明天又是国庆节假期,心情格外放松,便来荷花池走一走。受新一轮疫情的影响,公园里的人并不多,三三两两,不似盛夏时节,休闲锻炼的人熙熙攘攘,一派祥和热闹的景象。
    站在荷花池一头远眺,九月末十月初的荷花已没有什么看头,荷叶已枯黄,一片残败景象。忽然想起《红楼梦》中贾母宴请刘姥姥的时候,他们在河上泛舟,看到残荷林黛玉说了句他不喜欢李商隐的诗,但只有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她比较认同。我猜他们的泛舟时节一定是在荷叶黄绿相间时,但还不至于破败如此。
    欣赏荷花最佳时期是在七月的中旬,那时飘飘荡荡的荷叶铺满了三个大池子,荷叶上的雨珠在晨光中晶莹剔透,一朵朵亭亭玉立的荷花,在晨曦中愈发娇艳,微风过后,荷花清香扑面而来,沁人心脾,真的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清晨沿着木栈道一路走,一路欣赏,心情好不惬意。荷花的花期并不太长,八月中旬的时候,花已经不太多了,但

是绿油油的叶子长势旺盛,一大片一大片的,连成了绿洲,绿的没有一点瑕疵,绿的如此养眼,不禁让我想起那首乐府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写道:“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从此,荷花有了君子的美誉。荷花花语清白,高尚而谦虚,表示坚贞纯洁,无邪清正的品质,低调中显出高雅。荷花即青莲,青莲与清廉谐音,五常的荷花池又称常廉园,大概就是取其用意吧!
    不知不觉天色已晚,我不知道怎么描绘此时的荷花池塘,但文人笔下的荷塘月色却是别有一番风味,需我们细细品味。
    今日荷花已落幕,明年盛夏再相逢!

翰墨飘香

翰墨飘香

  垄  上  行

林海霞

       我从垄上走过
       垄上一片秋
       枝头树叶金黄
       风来声瑟瑟
       仿佛为季节讴歌……

    多么熟悉的旋律,《垄上行》这首歌曲,我第一次听到,还是小时候台湾歌手张明敏演唱的,如今黑鸭子组合用她们自己的风格传唱这首经典之作,优美动听,一如往昔。
    当我踏上乔府大院这片广阔的田地,心底便情不自禁地哼起这支小曲儿。眼前的景色和歌词描绘的相差不多。稻穗飘香依旧,只是枝头尚未树叶金黄。毕竟还是八月下旬,是浅秋。浅秋,一个充满诗意的词语,一个容易让人产生遐想的季节。夏天将尽未尽,秋天将来未来。天蓝蓝,云淡淡,风轻轻,水潺潺。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你看,人们无尽的遐思也被冲破云天的白鹤,带上了万里云霄。

    置身垄上,充斥着整个眼球的是一片现代感十足的锦绣良田,更像一个包围圈把我们紧紧围住。一个

个稻池硕大方正,拼接有序,没有凹凸不平、杂草丛生的田埂,只有宽阔平坦、木板铺成的甬道。鲜绿间泛着浅黄的稻穗,改用一句唐诗来形容好像恰如其分——“绿穗才黄半未匀”。这样的稻穗,多像四十岁的女子呀,她们青春的底色尚未褪尽,成熟的风韵适时而至。那个醒目的亭子,远远望去,古风古韵,新鲜别致,给这片充满人文情怀的田园,不,给这个四十岁的女子打扮的更加妩媚娇艳。
    徜徉在一望无际的稻海,伸出双手抬头仰望,辽阔的蓝天上,铺着棉絮一样的白云,该不会是天使织就的衣衫吧,为这大好时节?闭上眼睛,呼吸新鲜空气,一缕缕稻香,盈满襟袖,沁入心脾,一阵微风拂过,或浓淡相宜,或随风飘散。还有昆虫来凑趣。睁眼一看,嚄,原来,一只绿色蝈蝈跳到我的脚踝上,待我俯下身子,正要伸出手指,小东西机灵地逃走了,它翠绿的羽翼煽动着,薄如轻纱,透过阳光,闪着金辉,真漂亮!宛如舞蹈演员展开绿色的裙摆,在舞台灯光的配合下熠熠生辉。我们贪婪地和这片绝佳的外景融为一体了。劳动者真伟大。我忽然想起茅盾的散文《风景谈》里面的话:“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是伟大的,然而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的活动乃是伟大之中尤其伟大者。”的确,五常人把家乡产业——五常稻花香大米推向全国,推向世界。五常人,真伟大!

翰墨飘香

翰墨飘香

我的思绪开始飘来飘去。

    好天气,好风景,好心情,新时代,人们生活质量在提高,幸福指数浑然不觉间,已经拍了两个小时的照片。该说再见了,这片多情的土地。一片农家稻田,因为劳动者的勤劳和智慧,因为政策的倾斜,政府的支持,于是有了今天的农业产业园。再过三五十年,农业又会是什么样子?农业加旅游,乡村振兴,早已不是新名词,到那时,一定会全面变成活色生香的现实。我们都有着传统的农耕情结,有着深深的黑土地情怀,谁不希望自己的家乡越来越美?谁不希望生活越来越幸福?
    回眸间,再次领略偌大的包围圈,我的心底又一次响起优美的旋律:

        我从垄上走过
        心中装满秋色

公 园 游 记

齐 伟

    五常近郊,北有金山,金山之内有奥林匹克公园。公园之中置有欢喜湖,两湖之间由木桥连接,站在木桥之上,湖内景色尽收眼底。湖水四周被茂密的树林围绕,秋风,给各种树木的叶子染上了不同的色彩。有的青绿,有的浅黄,有的酱紫,真是色彩斑斓。白桦树那粉白的枝干显得更加洁净,柞树那苍老的枝桠显得更加粗壮,苍翠的松树显得更加挺拔。水边的野菊花开的娇艳,散发着芬芳。所有的一切在艳阳的照耀下,呈现出清新秀丽,生机盎然的景象。透过树林露出远处的游人,勾勒在湛蓝的天宇间。水面如镜,映出四周花草树木和碧蓝天空,站在水边,仿佛让你感到天在水里,水在天上,连自己也不知道是在水里还是在天上了。偶尔有一丝风,掠过水面上泛起粼粼波纹,水里的景物不再是那么清晰明净了,这时出现在你眼前的是一幅奇妙图画,让你感到有种深不可测的奥秘。水中的鱼时而在水面上吐个小泡泡,时而跃出水面,啪的一声,给平静的水面,留下了一圈圈渐渐扩大的波环,时而三五成群游到水边好像在嬉戏,逗我们,引起我对钓鱼的向往。树林里不时传来婉转清脆的鸟叫声,这一切令人流连忘返。 艳阳渐渐西移,但我的心还留在那优美的景色里。

 ……

翰墨飘香

翰墨飘香

同心颂党恩 共筑中国梦

金 伟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转眼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100年的光辉岁月,回首百年,小小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了希望的火种,中国共产党人团结一心,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
    从开天辟地的南湖红船到星火燎原的井冈山。从爬雪山、过草地的艰难长征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红色延安。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抗美援朝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从改革开放的一声惊雷到顽强拼搏的中国女排。从逐梦星辰的载人航天到万众一心的抗震救灾。从伏冰卧雪、草木植成的绿水青山到听党指挥、捍卫国土的铮铮铁骨。从自主创新的“北斗”研发到胸怀祖国的科学奉献。从舍生忘死的抗疫斗争到上下同心的脱贫攻坚……这些宝贵精神财富跨越时空、历久弥新。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无数共产党人甘于奉献、勇于承担,在各条战线上都写下了无数感人至深的光辉事迹。
    身患绝症坚守抗疫一线的“人民英雄”张定宇,当主持人采访他,问他“回头去看去年的那一段,是

什么样的日子?”张定宇说:“我是一个医生,也是一个医院的院长,我们是一个拯救病人的岗位,所以现在回头看壮烈也很平常。”还有为救援群众牺牲在洪水中的消防员陈陆,改变山区女童命运的公益校长张桂梅……。像这样榜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为我们负重前行。在一场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之中,在一次次危难时刻,映衬出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赤诚初心,迸发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无穷伟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理解历史才能走得远。”回望来路,这是筑梦、追梦、圆梦的百年,更是信仰、信念、信心写就的百年。红色信仰改变了中国命运,革命信念挺起了中国脊梁,民族信心展现了中国力量。如今的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和谐稳定,国富民强。神州12号载人飞船成功飞天,实现了中国人的航天梦,习总书记和三名航天员亲切通话,情满太空,另世界瞩目。

    我辈少年、青年、壮年、老年,均当以建设社会主义为己任,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为中国的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不懈努力。我的爸爸是70年代初的一名老党员,我的姐姐也是一名有20多年党龄的党员,我也是学校的一名党员积极分子,我一定会坚守初

心,努力干好本职工作,教好孩子们,争做一名优秀教师,用我的实际行动,回报党的恩情。
    初心不改,大道不负。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乘风破浪,扬帆远航,逐梦前行,共赴下一个百年之约。在建党100周年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歌颂党,感恩党,一起共筑我们的中国梦。

国 庆 随 想

盛桂艳

翰墨飘香

翰墨飘香

    又是一年金秋好时节,我们伟大祖国已点燃了她的第72根生日蜡烛,祝祖国生日快乐!能够生活在安定团结,富强伟大的国度里,是怎样一种幸运?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在街上随处可见看飘扬的五星红旗,心中总是无比的激动,那是中国人信仰的颜色——中国红;在朋友圈看到大家都在晒为祖国庆生的视频,图片,文字,特别是小山子镇中心学校的学生们,用稚嫩的童声,表达对祖国的热爱。“生在国旗下,长在春风里,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目光所至皆为华夏,五星闪耀皆为信仰”一句句深情的告白,使人热泪盈眶。在网络上,在电视里看到,无论在国内工作的各行各业的中国人,还是工作在他国的游子,也都用自己的方式为祖国母亲庆生,自豪感油然而生,感受到的是中国人民无比的团结和对祖国无比的热爱。有这样的的人民,国家何愁不强大。
    我的祖国日益强大,不仅在经济建设中有了巨大的飞跃,人民安居乐业,而且在其他领域上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奥运会场上五星红旗的一次次飘扬;“神州十二号”的顺利返航;对新冠疫情的有效控防……这一切都昭示着我们中国的强大! 有这样的祖国,人民怎能不热爱!
    做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努力工作,为祖国多培养优秀的接班人才。我们承担着祖国的未来,唯有努力工作才是对祖国最好的告白。
    再次祝伟大的祖国生日快乐!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翰墨飘香

翰墨飘香

秋 雨·遐 思 

赵秀玲

    秋雨缠绵,如缕缕愁思,剪不断,理还乱。抬眼看灰蒙蒙的天空上,铅灰色的云像是画家随手泼洒在画布上的颜料,或浓或淡,洇染了整片苍穹。太阳躲在厚重的云层后面,不肯露出它绯红的面颊来。
    雨声滴答滴答,如泣如诉,似有无法排解的忧愁,又无处诉说,哽咽着,似断还续。
    蓦然刮起一阵风,树上的黄叶纷纷飘落下来,似美丽的折翅的蝴蝶,令人怜惜地躺在泥水之中,我好像听到了它们发出的微弱的痛苦的呻吟声。不久之后,树上那些“幸存”的叶子也终究将和它们手足的命运一样,“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了!
生于自然,归于自然,其实大可不必伤心,来年春天又将是满目葱茏,一片新绿!生命原本就是如此,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落叶如果有梦,那一定是甜美的关于春天的梦吧?!
    西边不远处的田野里,割完的稻子被码成一垛垛的“小山”,骄傲地彰显着农民劳动的成果,从春到秋,这是无数颗汗水凝结而成的见证与收获。
    偶尔有鸟高飞而过,转瞬之间不见了踪影,似要赴一场久违的秋日的盛宴。急匆匆地赶路,毫不在意雨水是否会淋湿了自己的羽翼,转念一想,鸟们也许

只是去为巢中嗷嗷待哺的子女去远方觅食;或为漫长的冬天储存食粮;或者是落单的孤雁,焦急地找寻同伴的身影……
    太阳终于钻出了云层,此时雨也停止了呜咽。明亮的阳光照在我的书桌上,原本瑟缩着的身子瞬间因温暖而舒展开来。远处的“五花山”经雨水的洗涤应愈加色彩斑斓吧?真想去山上走走,呼吸几口新鲜的空气,捡拾几片火红的枫叶来装饰我的书桌,留住这关于秋的记忆。

翰墨飘香

翰墨飘香

落   叶

张 敏

    秋风乍起,那片片落叶如飞旋的舞者,飘然落下,看它那优美的姿态,没有一丝丝的忧伤,扑簌簌的落下,随着风儿流浪,随着溪水逐流,四处漂荡;或者早已无力飘飞,守在树木的身旁静待老去……自从离开那高高的枝头,便开启了不由自主的旅程……也许是惊险的、也许是平淡的、也许是寂廖的、也许是热闹的、也许是痛苦的、也许是快乐的、也许是悲惨的、也许是壮烈的……不管是那种,那只是一片无力的落叶,它无法选择,只能面对,谁又能抗拒那些我们不能左右的,任凭那一种命运,都是最好的安排,看似幸福的,背后也有不为人知的凄苦和我们不想要的,看似悲苦的,背后也有无限的幸福滋味,苦中有乐、悲中有乐,悲喜人生才是常态,只有看开、想开,守着本性,来此一世挂在枝头向阳而生,把那阳光下的姿态永远保留下来,曾经的付出、曾经的收获都被岁月收藏,在那经年累积的风尘中循环,不生不灭、周而复始。

    不同落叶,有着相同的或不同的境遇,它们各自经历着,或结识新的同伴,或者能和自己的伙伴一起相依为伴,那些明艳的过去,那些风雨中的哭泣,都已范黄,变得斑斑驳驳,慢慢随风飘散,最终同它腐化渗入大地。那春日里再生的叶子,想来也不会知道去年那片叶子发生了什么,当它也成为落叶时,同样会回首枝头,那里是不是也曾经有过同样的我在那生长过,是否同我经历了一样的一生?
    一叶一菩提。落叶人生路从潇洒开始,以优雅落幕。生生不息、随遇而安!让我们感恩所有遇见,不负过去,不畏将来,即便是一片落叶,也要借那秋风使出最后一力舞出最美的自己,告诉这个世界我曾经来过。

翰墨飘香

翰墨飘香

我 的 读 书 故 事 

赵秀玲

    上世纪七十年代,一个很平常的冬日夜晚,在一户农家小屋里,母子(女)四人齐刷刷地趴在炕头,中间的是留着齐耳短发的年轻的母亲,在微弱的煤油灯的光线照射下,正娓娓动听地读着手中的小人书。三个孩子全神贯注地听着、看着,不知是被书中精美的图画所吸引,还是陶醉于书中精彩的故事情节?总之谁都不说话,只有母亲的读书声回荡在室内。
    这一幕儿时全家(应该没有父亲,为了工作,他常常吃住在农户家)读书的场景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这也许是我最早关于读书的记忆,母亲在当时是村里为数不多的文化人——老师,亦是我文学之路的启蒙者,领路人。
    感谢母亲!
    虽然我没有功成名就,成名成家,只是机缘巧合,继承了她的衣钵,做了一辈子乡村教师,躬耕三尺讲台,亦无怨无悔。

    小时候除了一袋子噶了哈是我随身带着的“宝贝”,满满一箱子小人书则是我最珍贵的“财富”,因为它们来之不易,是我春天割柳条换的钱买的,还有大哥送的一部分,做梦都怕人给偷走了。
    你别说,还真是怕什么来什么。那天早上我把装着小人书的木箱子从柜子下面捧出来,打开箱盖,不

禁呆住了,有四五本居然不翼而飞了!因为怕失窃,小人书都被我编了号的。我努力回想,把昨晚来我家看电视的乡亲在大脑中过了一遍,基本锁定了“嫌疑人”。
    那时我正上六年级,家乡已通电,但能买起电视的人家很少,村里只有两家,我家和大队会计家(十七寸黑白的)。冬天的夜晚格外漫长,天一擦黑,来看电视的人络绎不绝,就连厨房都是人。好像来看的不是电视,是看个热闹。记得那时港台剧正盛行,《霍元甲》、《情义无价》《万水千山总是情》等等。等到开始播放的时候,原本闹哄哄的人们就都安静下来了,聚精会神的盯着屏幕,偶尔被剧情感染,小声点评还会被马上制止:“别吵吵,好好看吧!”被说的人马上噤口不语了。看完电视剧往往已是深夜,小孩子熬不住,早睡着了,叫醒大的,抱着小的,带着满足和期待人们纷纷离去。
    我怀疑小人书是被王✘✘,我的同学偷走的。不是毫无根据的怀疑,我记得他前一天晚上来我家看电视就坐在放书箱的柜子旁边。果不其然,被我猜对了。
那天早上,当我来到学校,还没坐下,同学毕✘✘神秘的看着我,用手指了指班级后面的小树林。我看懂了他的手势,却猜不出他的用意,毕竟那个年代的人,男女生基本是老死不相往来的,就是我们班有一个男生暗恋一个女生,给她写了一封情书,结果被学校开

翰墨飘香

翰墨飘香

除了。事实证明,是我想多了。在我犹豫着去不去赴毕同学的“约会”时,他再一次用表情和手势暗示了我,怕被人看见,说不清楚,我一咬牙率先来到了小树林,当我拒绝的话还没说出口,他劈头一句:“你是不是丢小人书了?”把我直接问懵了。想了想,我问他:“你怎么知道的?”他狡黠的一笑:“这你就不用管了,关键是我能帮你要回来”。“真的?”“当然,包在我身上”毕同学说完便扬长而去。

    果然,没过三天,我丢失的那几本书又乖乖地躺在书箱里了,就好像它们只是离家出走了几天,又回来了。只是从那以后,王同学再没来我家看过电视,每每看见我,都要绕着走,这种情形持续了好多年,因为是一个村的,低头不见抬头见的,我也感觉挺别扭,后来见面主动和他打招呼,同学关系才变得正常。毕竟那时年龄小,况且孔已己老先生都说过:窃书,不算偷。
    时过境迁,很多当时觉得可恼、可气的事情,现在却淡然了,甚至非常怀念那时的纯真无暇,那时的单纯善良。童年时的小伙伴,长大后为了生活打拼,各奔东西,真的很想念他(她)们!

    在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妈妈看我那么喜欢读书,就给我订了许多刊物,如《儿童文学》、《北方少年》《中国少年报》等等,从此我就成了一个妈妈口中“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

:吃饭时在看书,走路时在看书,帮妈妈做家务时看几眼书,晚上不睡觉在看书……浑然忘我,不知疲倦。读到有趣时哈哈大笑,遇悲催情节珠泪涟涟……
随着年龄渐长,知识储量的增加,小人书和妈妈给我订的刊物已不能满足我的阅读需要了,家里能读的书都读完了,除了妈妈的几本藏书《杨家将》、《岳飞传》等等,就连父亲的《半月谈》、《党的生活》都没放过,用我妈的话说就是只要有字就能看。
    为了读更多、更好的书,我真是绞尽脑汁,村里但凡有点儿文化的,我都厚着脸皮去借过。并不是书非借不能读,而是我那时只是民办教师,是没有工资的,年末大队能给发几百块的补助费,要全部上交家里,说是等我结婚的时候买嫁妆。再者那时交通不方便,况且镇里或县里的书店书籍廖廖,往往乘兴而去,败兴而归。
    后来大队建立了图书室,那里就成了我的乐园。我可能是那里唯一的读者,借——还——再借——再还,循环往复,乐此不疲。可以说,除了上班,吃饭,睡觉,其他时候我都在读书。经典的名著,流行的小说,言情的、武打的、游记、散文、诗歌无不一网打尽。
    逾读逾觉得自己的无知,逾读逾感受到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的奇妙。正如托尔斯泰所言: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其实这句话和“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大概是一个意思,书要读,但是要有选择的

翰墨飘香

翰墨飘香

,尤其是处于青少年时期的朋友,读好书,读经典,才是一个人开始读书时的正确打开方式。好书和坏书(思想不健康、不正确的书)带给人的影响是完全不一样的。
    因为我当时物质条件的限制,是没有办法选择的,但是书读的越多,就越接近真理,这一点是毋庸质疑的。很羡慕现在的孩子,想读什么样的书唾手可得,但是真正爱读书的孩子或成年人却少之又少,痴迷游戏,玩抖音什么的则多了去了。
    读书之于头脑,好比运动之于身体。今生与书结缘,是我最大的幸运,最无悔的选择!

才艺天地

才艺天地

国民

盛桂艳

2021年10月7日拍摄于 小山子镇环山村
薛 迪

秋的火炬
 
张冰晶

才艺天地

才艺天地

初雪
梁利伟

晨   拍摄于温泉小镇

金伟

初秋花海
盛桂艳

留得残荷听雨声    张敏

才艺天地

才艺天地

怒放的生命
拍摄于湖南衡阳

齐伟

秋日私语
王宏坤

清晨的草地

于兹强

才艺天地

才艺天地

夕阳
拍摄于奥林匹克公园

金伟

鳟鱼

邢翠翠

路上    拍摄于上班路上 代巍巍

梁利伟

红叶飞云秋意见

才艺天地

才艺天地

比比谁的小手最干净

薄艳丽

快乐的时光

薄艳丽

才艺天地

才艺天地

劳动最光荣

邢翠翠

春夏秋冬,四季轮回,同一个地方的不同风景。时间好似一名杰出的画家,勾勒出一幅幅美丽的山水画。

刘志慧

才艺天地

才艺天地

公园一角

敖松雪

万家灯火与星辰

主编
副主编
编辑
供稿

门春生
张敏
葛芳
代巍巍
盛桂艳
梁利伟
刘志慧

江珊
赵秀玲
王宏坤
敖松雪

林海霞
董国民
于兹强

齐伟
薛迪
邢翠翠

金伟
张冰晶
薄艳丽

:
:
:
:

本期《翰林》电子杂志编委会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