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悦读南执(第二期)

期刊/内刊校刊2023-03-30
278

悦读
南执

悦文化 成就美好未来

2023

2023年4月
02期

悦教  悦学  悦成长

南执高级中学主办

卷首语

目录

01   悦德育

04   南执快讯

03   论文撷英

02   悦教研

班主任班级管理心得(4篇) 

学历案在我校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数学学科一等奖作品(1篇)
英语学科一等奖作品(4篇)
物理学科一等奖作品(2篇)
生物学科一等奖作品(2篇)
计算机学科一等奖作品(1篇)

105

在第二期的《悦读南执》中,我们为您带来了值得庆贺的消息。在南海区2022年度中小学教学论文评比中,我校共64人次获奖,其中12人获得一等奖,在南海区高中学校中名列前茅。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对南执高级中学教师的高度认可,也是对南执高级中学办学理念的高度肯定。
除了教学方面的成绩,我们在学生学业发展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我校将继续推进学历案项目,坚决实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这一项目帮助学生系统化地记录自己的学习历程,对于构建南执教学范式,有效提升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此外,我们也继续加强学生个性化发展和素质教育。在三月,我校德育处积极组织学雷锋系列活动,学生在“徒步环保行”、“爱心献血”等活动中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获得全面而深入的成长。
本学期我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实现学校发展和进步。我们也将一如既往地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创造力。我们坚信,在全体南执教师共同努力下,我们学校必将迈上新的台阶。

4

16

18

25

60

81

99

冰心说:“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教书育人是我们教师的天职,育人更应该是班主任的首要责任。在南执校园,随处可见心中装满班级孩子的优秀班主任们,这样的工作氛围,也在积极地影响着我,鞭策着我更好地管理班级。
在南执工作十年,我主动申请做班主任工作,而我也有足够的信心能够做好这份育人工作。第一次的班会课,我在黑板上写下了“遇见最美的自己”——阳光16班。我希望自己和同学们一起努力奋进,在生活中做一个如太阳般强大的人,遇事不乱,勇敢坚定;也要做一个如阳光般温暖的人,积极向上,善良有爱,互帮互助,在最美的年纪遇见最美的自己。一个学期过去了,我看到了同学们的成长和进步,同时也感受到了自己因班主任这份经历而变得更加的温暖、坚定。

悦德育

高一16班班主任 白琳

令我欣慰的是,我没有在班级里、同学们的口中听到过不文明语言。我想,大家生活在一个积极、阳光、相互尊重的环境中,自然也会更值得我们尊重与肯定,自然也会更加安心地学习,踏实地追梦。
哲学家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就是渴望被肯定,而学生更是如此”。赞美就如阳光,是我们成长中不可缺少的养料。在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我会经常夸赞和奖励同学们(或集体或个人)。开学初一定会给同学们准备好开学礼物,礼物就代表着一种肯定与被爱,给同学们送上最好的祝福,让同学们知道每一个人都值得被爱。激励同学们珍惜每一天的美好时光,珍惜每一节课堂,每一位朋友,让自己的每一天都过的有意义、有价值。不负生活,不负热爱。日常工作中,我喜欢用图片和视频记录同学们一周的学习生活,利用周末时间做成视频,每周一的班会课会给大家播放,让大家看到镜头中努力的自己、可爱的自己、为班级服务的自己、追逐梦想的自己,进而在新的一周更加努力地投入到学习与生活中。现在,我看到更多的同学参与到了班级服务工作中,早读进班,班长和卫生委员会主动查看教室卫生,及时提醒同学们摆正桌椅;排座位时,有同学因事不在班级,会有其他同学第一时间想到帮忙移动桌椅;周六放学,男同学们主动拿起扫把、拖把进行打扫;发现黑板未擦拭,也一定有同学迅速拿起抹布进行擦黑板;放假前,同学第一时间拿到手机后先拍黑板上的作业,然后发至班级群......

和善有边界 温暖且坚定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来走路”。卢梭说:“要尊重儿童,不要急于对他作出或好或坏的评判”。在班级管理中积极的运用“皮革马利翁效应”,给予同学们足够的信任、尊重、肯定和赞美,让同学们增强自我认同的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自爱,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当我们足够信任、尊重学生,学生也一定会尽力地达到我们的期待,从而维护师生间友好的发展关系。开学初期,我与每一位同学进行谈话,肯定学生上学期的付出与进步,给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学业指导,激励同学们为梦想而脚踏实地地努力。

所以,如果你问班主任们为什么热爱这份工作,我想,大家一定会说:因为,值得!
在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和善并不代表无边界、无分寸,温暖也不代表无规则、无底线。集体生活,一定会有不愉快的事情发生。或是师生间某句话的误会,或是同学间某件事的矛盾,或是宿舍中被生活老师登记批评教育,或是课程作业未及时完成等等。这些繁杂琐碎的问题都需要我们在班级中树立一定的规则意识,让同学们意识到哪些事情是可以做,哪些事情是绝对不能触犯的。学校推行的班级公约对于我们班级管理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法,同学们通过班会课分小组进行公约的制定,班主任进行严格把关,有利于班级和谐稳定发展的制度我们要积极采纳,对于不利于个人成长的条例也要坚决地表明态度。而我们始终相信,任何难以解决的问题与矛盾,在爱与善的基础上,一定会得到妥善的解决,一定会得到满意的答案。
在教育教学的路途中,我会继续保持热爱,奔赴山海。坚持做一个和善有边界,温暖且坚定的教育工作者!

提升自治管理能力
打造团结向上集体

初二5班班主任 关碧欢

我们班一直以来的问题是班级凝聚力不够强,学生集体意识较弱。因此从我接手班级以来,就在思考该如何改善这个问题,并找到了三个方面的管理措施。
一是通过班干部的选举,从中找到比较优秀的并且愿意为班集体服务的学生,从中找到突破口。
吴振豪是第一个勇于上台竞选班干部的同学,当时他竞选的岗位是体育委员。后来在竞选班级管理员岗位时,他又踊跃地举手,表示教室的电闸,教学平台的开关等相关的职务内容他都可以做,再到后来全班共同讨论班级的课间餐由谁去领的问题,他再次举起了右手。那一刻,我感动无比,心里想着他一定是一个品学兼优,责任心很强的孩子。我当场对着全班同学说,今后吴振豪就是我的左膀右臂。
要知道,接手一个新的班集体,在对他们了解甚少的前提下,吴同学能这么积极承担班级事务,我是相当看好他的。虽然后面他的表现没有想象中理想,但每次遇到事的时候我都鼓励他,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他的确在向着我理想的状态进步了。

二是在初二第一学期通过小组积分制度和个人积分制度相结合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的班级意识,进而提高学生自主管理意识和能力。
三是在本学期增加小组的人数,同时减少组别,由每组的6人(共六组)提升到每组的8-9人(共四组),从本质上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做法。班级工作进入小组制度管理,并在原来的奖励惩罚机制上做了调整。过去是对得分最高的组别进行奖励,得分最低的组别进行惩罚。现在的模式则改为:如果在该组管理之下得到流动红旗,会得到物质上奖励,还会在下次轮值轮空一周。

悦德育

各小组组织开会

小组积分奖励

个人积分奖励

通过一个多学期的努力,班级稳定有序,班干部和组长有了更强的管理意识,管理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大部分同学对班集体有了更深的集体意识,愿意为班级体出力。不管是什么班级活动都能够看到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并且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

每周日晚修后当值小组留下开会并安排管理工作

进班即静 入班即学

“10人9足”阳光伙伴活动

主动参与每期黑板报的同学

悦德育

不断学习和提高
班级管理路上从未停歇

高一18班班主任 袁国

周一班会课对学生进行思想动员

抓好班级常规。因为常规的内容比较多而且比较细,我们班就注重分阶段和要求去检查常规。学生需要一定时间适应和习惯班级的常规管理。班主任可以给同学们制定一些标准,也给同学们一定的时间。例如,针对班级卫生管理和桌面摆放问题,我利用一个月的时间进行反复强调和提醒。到目前,班上的同学们能够做到,当离开教室的时候,桌面都能够保持干净和整洁。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抓班级常规是一件反复而又需要耐心的事情。做到反复抓,日常抓,当学生养成了习惯,班级的氛围自然就好起来!做到有管理、有反馈、有通报、有表扬。所以在班级日常管理上要做到:有违反管理规定的必须抓到实处,有出现问题的必安排谈话,有进步的做到及时的表扬。

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的校运会海拔设计,班旗班徽等活动,首先在自己擅长的特点上找到专业自信,然后再慢慢引导在学习文化上也能刻苦求真。班级的专业学习氛围有了,自然在文化学习上的氛围也不会差,因为他们能够清楚的认识到专业再优秀也是需要文化成绩的支撑才能够考上更优秀的理想大学!
树立学习的信心。我们班是美术班,同学们在入校的文化基础都不是很扎实,在学习文化过程中会有不自信的表现。针对这个问题,作为他们的美术专业老师和班主任,首先在思想上,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专业优势,明晰美术高考中对文化和专业的要求。做到让学生有目标、有认识、有理想地学习。在专业课的学习上,帮助他们找到自信,时常给他们讲往届优秀美院学生的成长案例,用身边真实的例子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引导。

悦德育

师生沟通要及时,作为美术班的班主任,又担任他们美术专业的教学,这是我作为艺术老师的一大优势和特点。我在美术专业课上展示自己的专业技能,让同学们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认同老师的专业能力,从而建立对班主任的信任和敬佩。学生有将近一半的学习时间花在美术专业课上,所以在辅导学生的同时能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沟通和了解。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调整好自己的画面,从而使得学生在改画的过程中建立起对班主任的信任,并且双方得以在这个过程中轻松地交流。作为班主任,我可以借助这样的机会掌握班级的状态,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在班级管理中有太多的方面需要我们摸索,在学校和年级大环境的推动和管理下,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

高二8班班主任 郑和

在变优秀的路上砥砺前行

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很幸运的人,一直以来身边的朋友、同事都超棒,而此次我也很幸运地遇见了他们——高二(8)班的孩子们。这是一个传统的“文科班”,女生多,男生少,虽然成长的过程中颇多坎坷,但所幸他们正在变得越来越优秀。
这学期经常会听到老师们和我说:“你们班孩子真乖。”“好听话呀,他们...”此时此刻,我也会小小地乐呵乐呵。
在学生面前,我更像是一位“严师”,因为我始终认为作为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应该是“先师后友”。在带班之初,我就会把原则和底线告诉学生,和学生们商量好相应的班级公约,并且谨遵契约精神坚定执行,让学生明白尺度在哪,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始终保持一颗敬畏之心。另外,在和学生沟通时老师尽量多一些引导,少一些指令。不仅要告诉学生需要做哪些事情,还要告诉学生如何做,让学生明确什么样的标准才算“好”。比如,指令性话语是:“值日生,擦黑板!”,引导式的话语是:“擦黑板前先把抹布清洗干净,先用湿抹布横向抹黑板,然后再纵向抹,最后用干抹布抹一遍。黑板干后没有任何白色痕迹即可。”相信老师在表达希望和明确要求后,学生一定能认真完成。任何好习惯都需要一定时间的培养,假以时日,长期坚持,学生慢慢就会走上正轨。

悦德育

我始终相信班主任只是一个引路人,而在这条路上,沟通和陪伴就显得尤其重要。很多时候,矛盾误会就是在缺乏沟通的情况下产生的。偶尔多唠叨几句,提醒下近期气温变化,甚至在需要时示个弱,学生们其实是能够体会到班主任其中的心意。就好比近期我在班里地面上捡到了一张“废纸”,上面写了几段学生的“心里话”,其中有不少因为不了解情况而产生的误会。于是在找出纸条主人后,我一条条地和这孩子说明其中事由,同时表明被误会的“心酸”,学生情绪得到疏解,之后连打招呼都热情了不少。有人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这句话在班主任工作中得到印证。成为班主任后,个人时间少了很多,微信步数涨了很多。时不时进班转几圈,看一看班里的娃,即使没有一节晚修,我也不会在上晚修前离场。每天下午上完第九节课后,我会待在办公室改作业、备课。到晚上6点多钟,我就进班找学生聊聊,或者坐在教室讲台前备课。因为一直以来,我都要求学生进班即晚读,而这学期语文背诵任务量大,所以这学期又在晚读前加了十分钟的默写时间。

虽说有时候计划赶不上变化,但我本人还是比较热衷于工作生活有计划、有安排,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做事不慌。因此,在开学初期,我便将整个学期重大的事件和重大考试安排都告知学生,强化学生的时间概念,然后让学生在本子上写下学期计划和学期目标。而且在每周日返校当晚,我会抽空利用几分钟时间把周程安排告知学生,以便学生充分利用零碎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在每一次重大考试后,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调整自己的目标,写下近期计划。在这种强化下,有些学生逐渐养成写日程的习惯,每天早上就把当天的任务写在便利本上提醒自己,完成后就在旁边画个勾。很高兴能看到学生的成长蜕变!
三年一盘棋,愿在下半场比赛中,我们能在变优秀的路上继续砥砺前行。

悦德育

学历案在我校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层次
选题要求 题量要求
A层
以训练技能为主。如: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基本规律、简单方法的直接应用;
适宜。把基本技能训练到位即可。
B层
以训练思维方法为主。此处训练以融入情境为主,即把知识、技能和方法等融入到简单情境中训练。(面向绝大多数人跳一跳够得着的题目)
适当多一些,重点训练。
C层
以训练难度适宜的中、高考题或高考改编题为主。
题量不要多,2~3道题即可。

学历案的最早提出者是华东师范大学的崔允漷教授,他长期深入课堂教学,潜心研究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教学主张。如崔允漷教授所言:学历案是在班级教学情景下,基于学生立场,围绕某一具体的学习单元,从期望学生“学会什么”出发,逆向设计“学生何以学会”的过程,以便学生自主建构或社会建构经验的专业方案。同时它也是一种学校课程计划、学习的认知地图、可重复使用的学习档案,是师生、生生、师师互动的载体,也是学业质量监测的依据。
我校学历案侧重在对“讲、练、测、评”的联动设计,学历案中的训练题是集备课组集体智慧所编撰的。老师们通过收集原题或改编题目进而推出ABC三种不同难度层次的习题,并在学历案中搭配了对解题技能、方法等指导。同时,老师将课后作业中70%-80%的题目融入到周测和段测中,一方面促使学生重视课堂和作业,另一方面可以将高考需要的必备知识进行反复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学历案中的训练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作为学生的课后作业,二是训练课的训练题。这里的训练课指的是,我校在周一到周五已有的课时中,每个学科拿出一到两节课对本周所学重点、难点内容的再训练,主要以同学们独立练习为主,老师指导为辅。在训练课上,同学们独立训练30分钟以上,在此过程中,老师不做任何讲授,通过巡堂发现并记录学生出现的问题,方便后续进行针对性的点评和课后单独辅导。训练时间结束后,完成速度快的同学可以向老师获取详细解析,也可以把习题交由老师批改。在余下时间里,学生可以对照详细解析解决错题,或进行适当讨论,老师也可以针对共性问题进行点评。

学生在这种滚轮式训练中能有效增强自身对知识点的理解,牢牢把握重点题目的解题方法。
学历案极大地体现出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对于学生而言,充分利用好学历案中收集的题目,在主动解决错题和高频回顾错题中巩固了自身的解题技能,提高了学习效率。对于教师而言,他们通过学历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监测学生的学习历程和学习结果。教师只有在明确了学情后,才能真正做到以学定教,更好地尊重学生个体特征以及学习需求。因此,我校在现阶段落实好“学历案”项目,对于构建南执教学范式,有效提升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悦教研

论文撷英

论文撷英

论文撷英

论文撷英

论文撷英

论文撷英

主题意义探究引领下的高中英语整本书阅读
教学实践

高一年级 张泳真

摘要:本文以主题意义探究为引领,结合笔者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总结了整本书阅读教学教学设计需注意的四原则:探究过程渐进性、主题定位适切性、主题意义多元性、问题设计思辨性。同时,提出了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整本书阅读实践的路径,以《卖椰子的人为例》阐释了主题意义探究的路径:在导读课引导学生了解小说背景,感受主题意义,在精读课创设多样活动,探究主题意义,在分享课巧用分享机制,凝练主题意义,通过整本书阅读实践促进个体与文本、个体与他人、个体与自我的互动,从而促进深度学习和主题意义的探究。
关键词:主题意义;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原则;《卖椰子的人》

——以《卖椰子的人》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

一、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教师要充分挖掘特定主题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和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关键点,基于对主题意义的探究,以解决问题为目的,整合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学习与发展,将特定的主题与学生的生活建立密切关联,鼓励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开展对语言、意义和文化内涵的探究,特别是通过不同观点的讨论,提高学生的鉴别和评判能力。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因整本书阅读承载了更充分的文化信息和语言环境,整本书阅读教学具有教学内容整体化、学生学习精深化、主题意义探究具体化。
二、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原则
整本书阅读不同于单篇文章,为学生提供了更充分、更完整的语言环境,为主题意义的探究提供了更多维角度的语境。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需参照如下原则:探究过程渐进性。整本书阅读因篇幅的原因学生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完成阅读,因而对主题意义的探究也是循序渐进的。教师在设计导读课、精读课、分享课时应该要结合学生的阅读情况来设计相应的探究活动,导读课时只需涉及到相关主题的探讨,让学生表达在读前对主题的理解,而精读课则需基于文本加深学生的思维训练,让学生通过对比、分析、评价等更高层次的思维活动来探究主题意义,而分享课则需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凝练主题意义。

论文撷英

论文撷英

双击编辑文字

主题定位适切性。教师在确定主要的主题意义时需基于对小说背景、文本的深入分析,结合育人的需求提出小说主要的主题意义。教师在确定主题时是不可过于高远,脱离文本或学生生活,导致教和学的分裂,主题意义的目标无法达成,也不可忽略主题意义的探究。
主题意义多元性。主题意义是在个人与文本、个人与他人、个人与自我的积极互动中构建形成的,因而具有开放性和多元性。整本书阅读的主题意义因其文本的丰富和连续性,可供学生充分挖掘其蕴含的主题意义,教师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可设定较为主要的主题意义,同时也可让学生凝练自己与文本互动所得的健康的观念。
问题设计思辨性。主题意义探究过程中,问题设计要有思辨性。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导读课中的问题设计需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而精读课中问题设计需是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螺旋式提升,既要有对文本信息的提取和评价,也要有学生基于文本理解和生活经验的抽象概况,能够让学生提升自我的认知结构和思维品质。
三、主题意义探究引领下的整本书阅读实践路径
笔者在整本书阅读实践时,将课型分为导读课、精读课、分享课。在不同阅读阶段中渐进性探究小说主题意义,引发学生对于自然、社会及自我的思考,达成深度阅读的学习目标,实现学科育人、立德树人的课程目标。本文以《卖椰子的人》为例,分析笔者在主题意义引领下的整本书阅读时间的路径。
(一)导读课:了解小说背景,感受主题意义。
1. 了解小说及作者背景是学生更深入理解小说主题意义的前提。《卖椰子的人》的作者Jack Scholes自1976年去往巴西教书和写作,对巴西的贫民窟和富人区的社会现象十分了解。而《卖椰子的人》是一共8章节,讲述了来自贫民窟的男孩Bruno和来自富人区里约热内卢的伊帕内玛的Clara相恋的故事。学生在导读课中,通过对于巴西贫民窟和富人区这一背景知识的了解,为后续对小说人物的理解及小说主题的探究奠定了基础。
2.结合生活实际将主题意义转化为问题探讨。《卖椰子的人》小说涉及的主题意义是多维的。其一,主题意义可为“坚持正义”。本书通过描写男主人公Bruno虽身在贫民窟却保持乐观上进的心态,在面对诱惑不为所动,坚持正义,让学生学习主人公不为现实所困,坚持本心突破自我的优秀品质;其二,此外本书在家庭教育这一主题上也着墨较多,Bruno和Zeca同样身为贫民窟的人,但两人品性却有着天壤之别,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条是跟两人的家庭教育相关,Bruno的母亲坚持教育孩子要坚持正义,保持乐观善良。她在与儿子相处时友好轻松的模式和Clara与其父亲紧张的父女关系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书中体现的家庭教育也足以引人深思。笔者根据学生生活实际,设置了以下问题供学生思考,其中1和3项为个人价值观的探讨,2项为亲子关系的探讨。

[主题初探] How far do you agree with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Circle a score from 1 to 5 (1= I totally disagree- 5= I totally agree) for each one. Give your reasons.
1. It is better to be rich and unhappy than poor and happy. (1 2 3 4 5)
2. Parent’s opinions about the person you are going out with are very important. (1 2 3 4 5)
3. “The end justifies the means.” This saying means that bad or unfair methods are acceptable if they allow you to achieve what you want, especially something good. (1 2 3 4 5)
(二)精读课:创设多样活动,探究主题意义。
学生在经过导读课后,自主阅读完整本书,教师根据对小说本身的解读及对学生阅读情况的了解设计精读课。教师在精读课的设计中需有多样的教学活动,通过学生和作品、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对小说主题意义的探究。笔者在《卖椰子的人》整本书阅读实践中,基于主题意义引领下的精读课设计如下:
[活动1] 梳理故事情节,厘清小说脉络教师展示小说插图中的9幅图片,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排序并且描述图片的内容。厘清故事情节后,教师根据故[活动1] 梳理故事情节,厘清小说脉络
教师展示小说插图中的9幅图片,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排序并且描述图片的内容。厘清故事情节后,教师根据故事情节中Clara及她的父亲Pedro对Bruno态度的转变,提出两个问题供学生思考Clara was rude at Bruno at the very beginning but fell in love with him. How did she change her attitude? Pedro was totally against the idea of Clara’s dating with Bruno at first. What led to his support later? 学生梳理Clara和Bruno的相识相恋的过程,以时间为线索,分析每个时间节点上Clara和Bruno不同的表现,如在“the first impression”阶段,“ignore” “a bad tempered scowl”等词语表现了Clara对Bruno起初态度很粗鲁,而Bruno smiled winningly,且认为Clara是一个漂亮的金发女郎。Clara在不断了解Bruno后逐渐被他吸引,在遇到邪恶的Zeca后,Bruno表现出的正义和智慧更是击中了Clara的心,也正是如此,改变了Pedro的心意。[设计意图] 学生回顾小说内容,梳理小说情节发展。引导学生就小说情节中Clara和Pedro对Bruno态度的变化进行分析,进一步厘清小说情节,初步探究主题意义,正义和善良可以改变偏见并且战胜邪恶。
[活动2] 画人物关系图,分析人物形象
学生画出小说中主要人物的关系图,在梳理情节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人物关系,并且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梳理关系图也将人物背景标出,如Pedro

论文撷英

论文撷英

和Clara来自富人区,而Bruno、Dona Maria、Zeca来自贫民窟,人物关系的梳理是学生理解小说情节发展的前提,是学生分析人物性格的基础。

不同于单篇文本,小说为学生提供了充分连续的语境,供学生去品析,从人物形象分析中深入探究主题意义。学生分组讨论归纳主要人物的性格,同时以小说中的描写为依据,简述人物描写的方法,如动作、心理、外貌、行为、语言等。在学生和文本互动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在人物分析的基础上去探究主题意义。如对Bruno的描写中“He was slim and good-looking with short jet-black hair and sparkling dark brown eyes.” “He had a very distinctive deep voice that was also pleasant and cheerful and warm.”两句描写了Bruno是一个帅气并且声音有磁性的男孩; “whenever Bruno did say anything, it was always relevant and meaningful. His classmates at school teased him about being shy, but Bruno never got embarrassed or nervous; it just the way he was. He kept himself to himself. And only spoke when he had something to say.” 而这句中能看出Bruno是一个不爱说话、害羞但内心坚定的人,即使同学嘲笑他腼腆,他却能保持自我。“Bruno decided there and then that he would not live the same life as his parents. He was determined to break away from the hardship and poverty, and find a better life for himself and his family.” 此句中直接描写更能体现出Bruno乐观坚定,决心为自己和家人赢得更好的生活。而对Bruno的外貌、心理等的描述,勾勒了一个腼腆害羞但乐观坚定的贫民窟大男孩形象,为读者探究Bruno的价值观提供了丰富而充分的语境。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梳理小说主要人物的关系图,进一步关注小说人物。就小说主要人物进行人物分析。需提炼人物特点,分析描写人物的方面: 语言、动作、心理、外貌。在人物分析中感受不同人物的价值观。
[活动3] 对比人物异同,引出主题探究
学生在对小说主要人物进行了人物分析之后,再对主要人物进行对比,尤其关注不同点,使学生思考背后的原因,从而形成自己的观念。
[例1] Zeca和Bruno的对比
笔者根据本篇中有着同样贫民窟背景的Zeca和Bruno,但最终有着不同的选择和结局,提出以下问题“Both Zeca and Bruno are from the favela but turn to be very different endings. Why?”学生在对比分析中不难发现Bruno和Zeca二人虽然生存背景类似,但二人的家庭、受教育情况、社会关系及个人性格等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最终导致二人有截然不同的人生。Bruno通过努力赢得了Clara及其父亲的喜爱和认可,拒绝了Zeca的邪恶的计划,坚持正义并最终获胜。而Zeca从小无人管教,最终因犯罪而锒铛入狱。学生分析二者的异同得出的主题意义是不管环境如何,做人要有底线,要坚持正义并为自己的目标不懈奋斗。这也是笔者在本篇小说教学中希望学生探究的主要的主题意义。

[例2] Bruno和Clara的对比
Bruno和Clara都来自单亲家庭,但二人性格迥异,笔者在精读课时提出以下问题 “Both Bruno and Clara are from single parent families. Why do they differ from each other in characters? ”学生在分析Bruno和Clara的过程中总结,二人的相似之处为都来自单亲家庭,十分诚实并且都梦想去大学深造;而二人在家庭环境、家庭关系、兴趣爱好及性格等方面都有较大差别。学生分析二人性格不难得出Bruno得体而懂礼貌,Clara脾气暴躁,这与亲子关系有关。Bruno的母亲十分

论文撷英

论文撷英

友好并且懂得遵照和鼓励儿子,而Clara的父亲对女儿十分严格并且总想要控制她的生活。学生由此对比中总结家庭关系尤其是亲子关系对人的性格养成有很大的影响,学生在此问题上探索的主题是关于亲子关系。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思考和比较:Zeca和Bruno都来自贫民窟但却有天壤之别的原因;Bruno和Clara都来自单亲家庭,他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归纳本小说的两大主题:探索自我和家庭教育。
[活动4] 设计问题链,探索主题意义
小说主题意义是多维的、开放的。教师可以在精读课中以主要的主题意义为引领设计问题链,引导学生探索主题意义。教师可以通过对比学生在导读课和精读课时对同样问题的不同理解来评价小说对于学生对社会的认识、价值观的形成等产生的作用。笔者根据学生在阅读日志中对小说的理解以及笔者对小说的文本分析,设计了如下问题供学生探讨。
[问题1] If you were Bruno, what difficulties you would met on the way to pursuing your dream? How would you achieve it? 此问题引导学生能感同身受地思考身在贫民窟的Bruno在面对与心爱的女孩Clara之间的差距,面对身处在充满暴力和毒品的环境,以及面对邪恶的Zeca的威胁会遇到重重困难,如何去克服困难,让学生感受Bruno为了正确的选择所要克服的困难,所需要的勇气,从而更好地理解小说的主题意义。
[问题2] If you were Clara, would you choose a boyfriend like Bruno?此问题切合现实,从Clara挑选男朋友的角度去思考何为正确的择偶观,该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思考,也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了“爱”和“正义”。

[问题3] Bruno was in dilemma when he was threatened by Zeca. If you were Bruno, what would you do? 面对诱惑和威胁,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该问题更直接地揭示了小说主题意义:坚持正义。
[问题4] What do you think of living condition’s effect on one’s future?该问题探讨的是生存条件对一个人将来的影响。这一极具现实意义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讨论和探索,Zeca和Bruno是生存环境对一个人的反向作用和正向作用的极佳的例子。学生在探讨中归纳:即便生存环境恶劣,也要坚持正义并为梦想付出努力。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就这些问题进行思考,从小说主人公的角度切身地思考主人公的处境、选择,更深入地理解文章主题,同时,学生联系现实表达自己的观点,从小说链接现实,让学生能从小说中提炼对生活有价值的思想。
(三)分享课:巧用分享机制,凝练主题意义。
整本书阅读中,分享课是主题意义探究的升华。学生通过分享其阅读日志、续写作品、改写作品、读者剧场等多样的分享活动来感受作者通过小说要传达给读者的信息。分享课呈现了学生与作品的互动,也促进了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从而加深对主题意义的理解并且凝练了小说想表达的主题意义。
[习作1] 建立文本与学生之间的联系是引导学生探究主题意义的有效手段。学生结合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反观自己的生活,从而不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学生在阅读日志中将小说中的情节和自身生活联系,如某学生将害羞的Bruno和自己进行对比,欣赏Bruno腼腆但是坚持自我的坚定。
[习作2] 续写故事中写到Clara和Bruno大学毕业后来到贫民窟为这里的孩子提供免费的教育,从而升华主题为“离开是为了更好地回来”,也回扣到小说开篇中提到Bruno想要改变现状,为自己和家人赢得更好的生活。
[习作3]学生在续写故事A perfect wedding中写到在Clara和Bruno的婚礼上,刚出狱的Zeca想要报复他们计划去袭击他们,而Clara的父亲Pedro却为女儿挡住了子弹。由此引出了“无言的父爱”。在小说中父亲对待女儿的方式也许粗暴,但是对女儿的关心和爱却是真实的。
四、结语
    整本书阅读的实践意义深远,需关注作品的选择和教学的设计,主题探究活动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感受到文字的张力,语言的丰富,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感受到文学作品的教育意义,使学生具有用英语就主题内涵及相关内容进行有意义的交流的能力,同时对主题意义由浅入深的理解和探究过程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思维和积极正向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行为能力,促进学生全人成长。
参考文献略

论文撷英

论文撷英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英语小说整本书阅读
实践及思考

高二年级 雷霜

摘要:在日常英语教学中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有利抓手,是学习者培养文化意识、发展高阶思维、形成学习能力、实现深度学习的重要途径。英语小说整本书阅读采取“整进整出”的原则,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补充学生课外知识,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有效教学形式。本文在英语学习活动观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外教社“黑布林英语阅读”系列丛书《简·爱》的阅读教学实践及思考,探讨及分析英语小说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导读课、讨论课、创新课等不同课型的实施路径,旨在为一线教师提供新的教学思路及案例参考。
关键词:英语学习活动观;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核心素养

——以“黑布林英语阅读”系列的《简·爱》为例

一、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年修订)》(教育部,2020 ;以下简称《课标》)倡导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教师应设计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特点的语言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除了课内教材语篇学习外,课外阅读活动也是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发展高阶思维,形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整本书阅读作为一种新型阅读教学模式,占据英语阅读教学改革的前沿。它强调阅读的整体性和持续性,具有高度综合性、情境性、完整性,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以及终身阅读习惯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张金秀,2019)。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选择难度适中的英文小说类文本指导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实践。在大量纯正地道英语的不断输入及浸透下,学生的语言认知水平、高阶思维品质、思想境界格局、阅读习惯素养都将得到不同层次的提升。
二、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内涵
《课标》明确指出活动是英语学习的基本形式,是学习者学习和尝试运用语言理解与表达意义,培养文化意识,发展多元思维,形成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活动观的提出为整合课程内容、实施深度教学、落实课程总目标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英语教与学的效果提供了可操作的途径(教育部,2020)。英语活动根据学

生的认知发展阶段及语言习得的一般规律分为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三大活动。这三大类活动互为载体,共同促进学生的语言知识及学校技能的提高。笔者认为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具体内涵可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解读。

(一)英语学习活动应整合六要素
课程内容的六要素分别为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与学习策略,这六个要素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不可分割。英语学习活动观强调六要素的整合,故教师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时,应带领学生分析小说的主题意义,赏析小说语言特征,并运用听、说、读、看、写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习得小说中的语言知识,汲取文化精华,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身对于小说情节及人物的看法,发展其逻辑思维、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最终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
(二)英语学习活动应具备层次性
英语学习活动按照思维层级由浅到深,可分为学习理解类活动、应用实践类活动及迁移创新类活动。学习理解类活动主要包括感知与注意、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等基于语篇的活动;应用实践类活动主要包括描述与阐释、分析与判断、内化与运用等深入语篇的学习活动;迁移创新类活动主要包括推理与论证、批判与评价、想象与创造等超越语篇的活动。(教育部,2020)学习理解类活动主要对应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激趣导读课型。这一类课型的主要目

的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形成阅读期待。教师可通过小说封面解读、小说作者解读、小说电影片段展示等多种形式导入主题,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后续小说阅读作好背景及主题的铺垫。应用实践类活动主要应用于讨论交流课型,这一课型一般发生在学生小说阅读中期或阅读结束后。学生通过描述与阐释、分析与判断、内化与运用等深入小说内核的活动,对小说主题意义、时代背景、人物命运等方面进行深度思考,并形成自己个性化的观点。迁移创新活动主要对应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创新课型。在此环节,学生需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陌生情境中的问题,将知识转化成能力,进而形成修养。教师应鼓励学生对小说意义的理解进行创新性表达,可以是短剧表演,海报制作,书评撰写等。这三类活动在英语小说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中互相关联、层层递进、相辅相成,前一类活动是后一类活动的基础,后一类活动是前一类活动的深化。在三类活动的不断循环建构下,学生的语言、思维、文化实现由浅层到深层的发展。

(三)英语学习活动应具备实践性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教学强调将学生的语言知识转换成能力与方法,进而形成素养。这就意味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通过一系列如梳理、分析、判断、概括等活动实现知识内化,并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在真实语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众所

论文撷英

论文撷英

周知,使用语言不能脱离生活实际。英语学习活动的实践性强调的是用英语去做事与解决问题。学生只有在课堂的学习活动中真正运用所学知识,才能将课内所学顺利迁移到课外生活实际。在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应鼓励学生代入到小说中的主要人物,站在角色的立场感受其情感变化及矛盾冲突,其次教师应引导学生跳出小说人物,启发学生分析及思考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解决书本主要角色遇到的问题,进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英语小说整本书阅读的意义与价值
在当今教学生态下,高中生英语阅读材料呈碎片化、零散化的特点,缺乏系统性,且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往往浮于文字的表面,未能进行深度思考,这将导致阅读花费大量时间但并未取得预期的成效。整本书阅读是高中英语学科教师在衔接课堂英语教学与课外英语阅读实践方面进行的最具代表性的阅读模式。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故事情节精彩,语言地道,能给学生思想启迪的英语小说进行整本书阅读实践。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将在完整且真实的语境中获取信息,汲取语言养分,感悟英语文化。英语小说整本书阅读能帮助学生扩大课后阅读语料输入,在提高人文素养、感受文化熏陶的同时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一)英语小说整本书阅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
在英语小说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

教师应鼓励学生采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来体验阅读的乐趣。学生在遇到较难的章节时,教师应指导学生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英语学习策略,如采取文学阅读圈的方式让学生分组对小说中的重要单词、句子、主题等进行讨论和分享,或利用网络媒介查找及获取关于小说的时代背景、作者简介、书评分享等信息。通过教师的指导,帮助学生自主、高效地开展课外阅读。阅读技能是语言运用能力对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2020)在阅读技能方面,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通过分析小说封面及插图,对小说内容进行预测;教师可以根据小说的主要情节脉络设计任务清单,帮助学生抓住语篇中的关键概念和关键细节;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对小说表达的主题思想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其批判质疑的精神。

(二)英语小说整本书阅读有利于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
不同于课内教科书阅读,英语小说整本书阅读以拓宽学生知识视野,陶冶学生人文情操为主要目的。学生能够在无应试压力的情况下,纯粹地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优秀的英语小说,尤其是名著作品凝练了不同时代的优秀物质文化及精神文化,是丰富学生内心,提高学生人文修养的绝佳素材。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小说,有助于帮助学生充分地理解自我,构建准确、正确的自我认知,克服人生虚妄与错误,发展积极的人生态度(鲁子问,陈晓云,2021)。学生在英语小说整本书阅读的实践中,将体

验不同人物的情感,培养开放性及发散性思维,充分利用自身的想象力,在与教师、同伴、书本的不断互动中,从不同角度理解与欣赏小说内容,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

(三)英语小说整本书阅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文学阅读具有发展语言和思维的特殊功能,是增强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黄远振等,2014)。英语小说在词汇量、语言表达丰富度、主题深度及思想内涵等方面都远远高于教材语篇,是补充及丰富学生课外阅读的最佳选择。在理解小说的过程中,学生除了获取主要情节内容之外,还需梳理小说主要人物的关系,分析小说时代背景,探讨小说的主题意义等。这些活动都需要学生运用分析比较、推理论证、批判评价等逻辑思维方法,往往具备复杂性、多面性的特征,每个学生分析的角度不一样,对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也不一样,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形成对小说个性化的理解。

四、英语小说整本书阅读的案例分析
以下以外教社“黑布林英语阅读”系列丛书《简·爱》的阅读教学实践为例,从小说主题意义探究、学习目标的设定及不同层次阅读教学活动的设计三个方面分析及探讨如何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有效开展英语小说整本书阅读教学。
(一)小说文本主题意义探究
本小说内容涉及的主题语境为人

与自我,所属的主题群涵盖积极的生活态度、认识自我、丰富自我,完善自我及优秀品行,正确的人生态度。此本书文字简洁、语言隽永,包含大量的人物对话,是非常适合高一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名著简写本。此小说共分为十四章节,讲述了孤女简·爱在各种生活磨难下,依然坚持自我,不断追求独立人格及尊严,最终收获幸福的故事。此小说高度赞扬了简·爱坚持不懈、敢于反抗的精神,向学生传递了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及爱情观。

(二)学习目标设定
学习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与指挥棒,是学习活动设计的重要依据。从学情来看,进行此次整本书阅读实践的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在知识层面上,他们能借助字典顺利完成简写英语小说的阅读;在思维发展发面,他们能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提取小说重要信息,梳理小说的重要情节,但从跨文化视角批判性地对小说进行评论,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方面还需教师的指导;在情感态度上,他们喜欢阅读简写版英语小说,能顺利完成各项阅读任务。从学生的学情出发,此次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思路为:以主人公简·爱的女性成长作为主线,深度挖掘主人公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对待逆境的态度,评价其独立而自由的人格特性,培养学生塑造健全人格,积极面对生活的人生态度。基于以上的分析,笔者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角度出发,设定了以下学习目标(如右图):

论文撷英

论文撷英

学习目标
英语学习活动层次
核心素养
获取简·爱人生不同阶段的主要事件,理解小说主要故事情节;了解小说主要人物的身份,梳理人物之间的关系;按章节完成阅读任务清单并分享自身的阅读体验。
学习理解
语言能力 思维品质
比较夏洛蒂·勃朗特与简·爱的人生经历,分析其相似之处,推断出书本体裁为半自传体小说;通过分析简·爱在不同人生阶段的话语,把握其性格特点,体会人物命运。
应用实践
语言能力 思维品质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分析总结小说蕴涵的主题思想。定位关键信息,对小说中的主要人物进行批判性地评价。
应用实践
语言能力 思维品质 文化意识
通过撰写读后感,深度理解简·爱不向命运低头,自尊自爱的人格魅力;通过情景剧表演,创造性地演绎主要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深化对小说主题意义的理解。
迁移创新
语言能力 思维品质 文化意识 学习能力
基于对整本书的理解,发挥自身想象力,完成简·爱与罗切斯特婚后生活的续写。
迁移创新
语言能力 思维品质 文化意识 学习能力

(三)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教学过程分析
1. 对整本书的整体感知——激趣导读
激趣导读课是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中的起始课,目的和意义在于激发学生对英语小说阅读的兴趣,帮助学生减轻阅读障碍并形成阅读期待。在此节课中,教师主要聚焦作者简介、小说主要人物简介、小说内容简介三个部分,旨在帮助学生在真正进入整本书阅读前了解小说的写作背景、主要人物、故事内容等。
(1)学习理解类活动:感知与注意
在导读课上课伊始,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一个简单的猜书名游戏,教师将关于《简·爱》这部小说的线索按照由模糊到精确的顺序呈现给学生,通过抢答的方式,引导学生正确猜出书名。接着教师向学生呈现小说封面,让学生关注小说的书名、作者及体裁,引导学生观察这是一本以主人公人名命名的小说,并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小说内容。
设计意图:猜测书名的活动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引出本节课的导读书本

《简·爱》,还能让学生了解《简·爱》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吸引学生进行后续阅读。封面能给学生提供关于小说一些隐含信息,通过观察小说封面,学生能猜测这是一部以人物成长为主要线索的小说,为学生后续深度阅读作好准备。

(2)学习理解类活动:获取与梳理
对于半自传体小说而言,对小说作者的了解能帮助学生加深对小说内容的理解,故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阅读小说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的生平简介,并让学生画出其人生重要节点的流程图,接着让学生阅读小说主人公简·爱的简介,并通过填写重要缺失信息的活动,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最后学生阅读关于《简·爱》的书籍介绍并回答以下三个: Q1: What is the writingfeature of this novel? Q2: What are the themes of this novel? Q3: Who are the main characters of this book? 

论文撷英

论文撷英

设计意图:学生阅读完关于夏洛蒂.勃朗特的生平介绍后,完成其人生重要节点流程图,这个活动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快速获取及梳理有关夏洛蒂.勃朗特的事实性信息,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学生阅读小说核心人物简·爱的英文介绍,目的是帮助学生大致了解主人公的主要人生经历。学生阅读此本小说简介,获取小说背景、写作特征、主要人物及主题思想等相关信息,目的是为接下来的整本书阅读减轻阅读障碍。
(3)应用实践类活动:分析与判断
在获取及梳理完关于作者、小说主人公及小说本身的基本信息后,教师设计了更为深层次的活动。学生分小组讨论从夏洛蒂·勃朗特的人生经历中能学到什么并分析夏洛蒂·勃朗特与简·爱的相似之处。这两个活动都需要学生深入语篇,属于应用实践类活动。
设计意图:在第一个活动中学生需要从表面关于作者生平的事实性信息进入到深度的内容分析及概括,旨在提高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第二个活动学生分小组讨论夏洛蒂·勃朗特与简·爱的相似之处,旨在将两篇简介的内容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进而概括总结出两者相似的人生经历。

(4)迁移创新类活动:想象与创造
教师在导读课的最后向学生播放小说最高潮部分——简·爱与罗切斯特先生在教堂举行婚礼的片段。并在婚礼遭到阻碍,牧师询问罗切斯特为什么不能和简·爱结婚时停顿视频,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猜测罗切斯特不能与简·爱顺利结婚的原因。
设计意图:此活动的目的旨在设计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推断小说的主要情节,从而吸引学生认真阅读整本小说来获得答案。
2. 对整本书的内化实践——读后反思
学生在自主阅读整本小说结束后,对故事的主要情节脉络及人物关系有了清晰的认识,但在信息整合、逻辑推理及内化运用方面还需一定的提升。仅依靠独立阅读,学生还不能从全局的角度分析主人公简·爱的成长史及性格特征,对小说主题意义也缺乏深层次的理解,故教师需从整体的角度帮助学生再次重新梳理主要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及小说蕴涵的中心思想。教师在读后反思课中,设计多个活动帮助学生回顾章节内容并深刻理解小说主旨,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1)聚焦小说主要情节
学生在自主阅读阶段是按照小说章节依次往下阅读,很可能出现在阅读后期遗忘小说前部分内容的情况,故教师从整体上带领学生梳理整部小说的内容十分有必要。基于此,教师首先将小说十四个章节的名称呈现在幻灯片上,让学生从整体上再次感知小说的全部内容。接着,教师让学生根据简不同的人生阶段将章节分成不同的部分(童年时期、Lowood学校经历、Thornfield庄园时期、与圣约翰一家相处时期、重逢结婚)。在对小说的结构有了清晰的认识后,教师将小说的核心信息以阅读单项选择题的形式出现,组织学生进行《简·爱》知识竞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抢答。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帮助学生回顾小说主要情节。小说每个章节的小标题是此章节故事的高度浓缩。教师利用章节小标题让学生进行划分,旨在让学

论文撷英

论文撷英

生明晰小说主要情节之间的分界,帮助学生准确把握小说的故事脉络。小说核心信息抢答赛这个活动不仅能帮助学生复习回顾小说的重要细节信息,也能活跃课堂气氛。

(2)聚焦小说主要人物
人物活动是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的重要因素,厘清小说中重要人物的关系对深入理解小说内容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这一环节,教师设计了以下活动。第一个活动为猜人名游戏。教师逐一地向学生展示有关重要人物的线索,要求学生根据线索猜出人物。第二个活动为以思维导图形式梳理小说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整体分析不同人物角色对小说主人公的影响。第三个活动为以小组为单位对小说中的主要人物进行评价并分析讨论哪些关键人物对主人公的命运造成了影响。
设计意图:此环节聚焦小说塑造的主要人物。猜人名游戏旨在通过核心人物的具体线索,帮助学生回顾不同人物的事实性信息并激发学生对后续人物分析的兴趣。思维导图具备将思维过程可视化、外显化的特征,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梳理整部小说人物之间的关系,加深其对小说内容的理解。第三个活动旨在引导学生从简·爱的成长轨迹出发,分析判断对其人生走向有重要影响的任务,学生不仅应说出人物名称,更应有逻辑有条理地分析出原因,此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分析、总结、论证的高阶思维能力。

(3)聚焦主人公性格特征
这部小说以主人公简·爱的第一人称展开叙述,故主人公内心世界的探究对于小说主题的理解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小说中挑选了四段简在人生不同阶段说的话语及她的心理活动描写,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在朗读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与判断主人公话语背后体现了其怎样的思想品质。
设计意图: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能将自己直接代入到角色中,更加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学生在朗读完后,根据简的语言分析其性格特征,此活动旨在帮助学生更加立体得把握人物性格特点,进而深切体会人物命运。
设计意图: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探究小说的主题思想,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根据故事的内容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挖掘小说的主题立意,并在小组中进行分享。在小组讨论完后,教师向学生呈现小说中最重要的三个主题,帮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

3. 对整本书的迁移创新——表演创造
在一个周期的整本书阅读结束后,教师应设计一些超越小说文本内容的活动,让学生创造性对小说内容及主题进行延伸,从而实现深度学习,促进能力向素养的转化。在此阶段,教师设计了以下创新活动。
Activity 1: Suppose you and Jane are at the same time, please write a letter to Jane of any age.
Activity 2: Please recommend this book to your friends and you should state your reasons logically.

论文撷英

论文撷英

Activity 3: In groups, choose a chapter you like and play it in roles.
Activity 4: According to the content of the novel, continue to write a chapter for the novel.
设计意图: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小说意义及内涵的理解,教师应设计一些迁移创新类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活动一为给小说主人公简·爱写一封信。这个任务没有对信件内容进行任何限制,且学生可以给幼年、少年、青年、中年等任一年龄时间段的简写信,给予了学生自由的写作空间。但学生也并不能漫无边际地随意发挥,需根据特定时间简所处的人生阶段进行创作,如给幼年的简写一封如何应对欺凌的建议信,给青年的简写一封信询问她Thornfield城堡的生活感受等。在写作过程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都会得到极大的提升。创新活动二是为朋友推荐《简·爱》这本小说并说明理由,这个活动重点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可以从主题、语言、情节任意角度进行推荐,理由需充分且合理。活动三为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小说章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学生可以根据小说内容自己设计情境,创编台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创造能力将在这个活动中得到充分地展示。活动四为小说续写一个章节。读后续写活动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学生不仅要从内容上与前文进行衔接,还需在语言风格与前文进行协同。读后续写是整本书阅读的延伸和拓展,学生在此活动中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进行深度加工,实现知识的迁移创新。
五、教学反思和启示
(一)以整本书阅读实践作为契机,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课标》明确指出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的基本理念,这就意味着英语课堂不仅仅是单词、语法的枯燥讲练,还承担着重要的育人功能。世界经典英语名著小说语言优美、思想深刻,适用于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人文修养与思想境界的绝佳材料。本课例以主人公简·爱的成长史作为主线,通过不同层次的教学活动向学生展示了一个独立自主、对待生活积极乐观的女性形象。学生在整本书阅读的实践过程中,能被简·爱自强不息,进取拼搏的人格所感动,进而接受到思想的洗礼,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以英语学习活动观作为抓手,发展学生高阶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思维品质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从跨文化视角观察和认识世界,对事物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教育部,2018)。在整本书阅读激趣导读课、讨论交流课、应用创新课等多种课型中,教师运用英语学习活动观理念设计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活动,学生能对小说主要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能总结概括小说的主题思想、能从人物的语言

推理出其性格特征,能发挥想象,创造性地对小说进行情景剧改遍,这些都能有效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品质的提升。

(三)以整进整出教学理念作为原则,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
整本书阅读突出一个“整”字,从输入到输出,学生都基于完整的故事情节,能站在全局观的角度把握小说结构,理解及习得语言知识。整进是指以整本书的主题为纲领,整合教学内容后设计教学活动,组织教学互动,引导学生在主题探究中实现意义建构。整出是指围绕整本书的主题,联系学生生活经验设计输出任务,帮助学生将书中的通识经验或他人经验转化为自己的个人经验(张金秀,2019)。在一个周期的整本书阅读实践中,学生正确理解小说内容,深刻把握小说主题,顺利内化语言知识,英语综合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六、结语
英语学习活动观是教师进行有效教学,提升教学效率的有力抓手,对未来英语教学的改革指明了方向。教师应在课堂中积极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认真选取主题积极向上,价值观正确的英语小说,丰富学生的英语学习资源,帮助学生在整本书阅读实践中体验英语阅读的魅力、获得阅读成就感、发展高阶思维、促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2020.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 黄远振、兰春寿、黄睿. 2014. 为思而教:英语教育价值取向及实施策略[J]. 课程·教材·教法.(4):63-69.
[3] 鲁子问、陈晓云. 2021. 英语名著阅读教育实践探索[M].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4] 张金秀. 2019. 中小学英语整本书阅读的五点主张[J]. 英语学习. 55.

论文撷英

论文撷英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高中英语
整本书阅读实践

高三年级 李莎

摘要:整本书阅读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探索的新领域。整本书阅读是以提升学生语言知识、阅读习惯、思维品质和文化理解等阅读素养为目标的阅读形式。其中,对整本书小说主题意义的探究是培养学生思维思维能力和文化意识的重要途经,也是提升学生阅读收获的重要方式。本文以 “黑布林英语阅读”系列丛书《弗兰肯斯坦》为例,阐述如何开展整本书阅读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整本书阅读实践探索的。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主题意义探究;《弗兰肯斯坦》

——以“黑布林英语阅读”系列丛书《弗兰肯斯坦》为例

一、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高中英语课程旨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除教材的学习外,教师应当指导学生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通过广泛的阅读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思维品质,增强文化意识,拓宽视野。
当前的高中英语教材主要以单个篇章或者选段为主,课文间的关联度不大,相对于这种阅读内容拼盘式、思维碎片化的阅读方式相比,整本书式的阅读内容更加丰富,能够提供学生多种的情景体验,培养学生持久的阅读能力,在剖析人物性格和探索主题意义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在进行整本书阅读的实践中,对语言的理解是对其内容最表层的理解,而通过分析书中人物的性格、行为,解析故事情节的内在因果联系,结合小说创作背景和时代意义对小说的主题进行探索是更加深入、更加有思辨性的阅读。这不仅需要学生的自主阅读与探索,更需要教师设计一系列丰富而有意义的活动来实现。
二、英语整本书阅读的意义及面临的困难
整本书阅读是以整本小说语篇为载体,探究主题意义为目的阅读方式,能帮助学生在理解和表达语言的实践活动中,发展语言能力;在自主阅读和探究活动中,发展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在对比分析人物和主题探究中,培养文化意识,同时,小说阅读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为语言学习提供了真实性、趣味性和思想性。总的来说,英语整本书阅读有

以下意义:(1)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通过整本书阅读,学生能够接触到原汁原味、丰富多彩的语言,获得连贯的、高质量的、沉浸式的阅读体验和读后成就感,这在碎片化的阅读中以及教材短篇的阅读中难以实现的。(2)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学生整本书的阅读过程中对故事情节及人物命运的猜测和推测可以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通过比较阅读的方式,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故事,同时从他人的观点和看法中汲取新的思想,让其思维更加深入。(3)促进文化意识和思想认识。学生在阅读英文小说的过程中,能够充分感受异国文化,在中外文化的对比中,培养跨文化意识,提高对中外优秀文化的认同感。

当然,尽管英语整本书阅读有种种好处,但在实际的阅读教学实践中,往往面对一系列的困难,如学生习惯了短篇阅读,对于整本书的长度的阅读时,往往感觉读不下去;学生自觉性差,阅读主动性低且无章法;阅读时更多的是关注字词和语言表达,对于小说中人物分析和主题探索的能力和意识不足等;学生的人生经历和相关知识背景有限,对于小说反映的时代意义和现实价值的理解有一定的局限性,容易有疏离感,难以引起共鸣。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需要教师在阅读过程中,有设计、有策略的引导和指导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并通过对主题意义的深索,帮助学生对小说作者所传达的内容和思想进行深度思考,赋予小说现实意义,让学生读有所获,读有所思,激发学生的

阅读兴趣和持久性。

三、英语整本书阅读的设计原则
1.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在阅读中提升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能力和思维能力。提升核心素养是英语整本书阅读的根本目的,学生在“读”中感受语言,学习语言的使用,在“用”中实践语言,在“思考”中批判性的理解小说所传达的内涵和价值观,在“探讨”中交流观点和碰撞思维,从而全面提升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2. 以主题意义为核心,在探究中挖掘主题思想,实现育人价值。整本书阅读要抓住小说所传达的主题意义为线索,读懂、读透整本书。文本内容只是书本的表层信息,整本书阅读的一个重要意图是通过整本书所蕴含的积极向上的主题意蕴,促进学生对自然、社会、自我的思考,实现学科育人、立德树人的课程目标。在整本书阅读实践中,教师应当注重引导学生探索小说文字背后其作者想传达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情感,对作品进行深度思考,从而对其主题意义有着个性化的理解,并以此作为阅读的动力之一。
3. 以FVR(free voluntary reading,即自由自主阅读)与指导阅读相结合为途径,在多轮阅读中多层次地推进阅读进程。整本书阅读强调学生的整体阅读,在阅读活动设计上遵循“整进整出”的原则,即以小说主题为引领,整合教学内容后组织教学活动。教师要依照小说主题,设计结构化、多

论文撷英

论文撷英

样化、体验式的、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整体输出活动。在实际的阅读实践中,教师可采用第一轮自主阅读和第二轮指导阅读相结合的方式。其中,第一轮是连续强化阅读,在导读课后,教师依照整体的规划,指导学生在假期阶段或利用课外时间进行持续性自主阅读,完成整本书的第一次通读。第二轮阅读主要是在学生了解小说内容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二次阅读,重点梳理小说情节、分析主人公的性格、赏析小说语言及探究小说主题意义,再次挖掘文本价值,实现深度学习。

4. 以形成性评价为主要评价方式,多维度评价学生的阅读收获。教师在评价学生阅读表现时,除了评判其阅读任务完成的情况外,还应对学生的阅读行为和态度、阅读策略和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学习过程中与他人合作和分享情况以及学生的自我反思情况等做出评价。评价角度也应结合教师自评、学生自评和生生互评,从而更加全面的对学生的阅读情况做出评估。此外,随着阅读的推进,教师还应当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评价机制,通过评价——反馈——改进,提供实时的指导,保证整本书阅读的有效推进。
以下将以“黑布林英语阅读”系列丛书《弗兰肯斯坦》为例,说明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高中英语整本书阅读的具体实施过程。
四、基于主题意义探索的整本书阅读实践——以“黑布林英语阅读”系列丛书《弗兰肯斯坦》为例

本次整本书阅读实践的学生为我校高二年级物化生类型班级的学生。该班同学对英语小说阅读有一定兴趣,并有英文原版《小王子》和“黑布林英语阅读”系列《呼啸山庄》的阅读经验;学生思维活跃,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和小组合作氛围。但是英语基础较为薄弱,班级内存在一定的两级分化现象,英语表达能力有限。在小说阅读方面,学生能够读懂故事的情节,能较好的掌握故事情节发展线,但是对人物性格的分析刻画,对主题的思考和理解并不深刻。这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不断引导和启发的。
此次整本书阅读的材料是“黑布林英语阅读系列·高二年级读本”Frankenstein《弗兰肯斯坦》。选择本材料主要基于几方面的考虑:一方面是依据学生在阅读前进行的蓝思分级阅读能力测评系统的测评结果,另一方面,本书的概述简写版收录在2019版北师大教材选择性必修三literature spot部分,恰好是学生即将学到的内容,学生可以进行对比阅读。另外,“黑布林”改编版共分为15个章节, 保留了原版小说的故事情节和叙事模式,人物性格、戏剧冲突,语言简洁、生动、易懂,可读性强。
《弗兰肯斯坦》是英国女作家玛丽·雪莱的代表作品,被誉为哥特式科幻小说的鼻祖。该小说创作于1818年,描写的是一位科学家弗兰肯斯坦从事生命科学研究,制造出怪物后一系列复仇的悲剧故事。通过对两位主人公——弗兰肯斯坦和他制造出的怪物的经历突出反

映了“孤独”、“如何对待不同”以及“科技与人性”等主题。基于学生的阅读水平层次的不同和教学安排情况,教师对整个阅读进程做了统筹安排:

具体的阅读和教学活动实施如下:
1. 导读激趣,形成初步印象。
导读课是学生开启整本书阅读的起点,高质量的导读课可以有效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提供强大的阅读动力。在本次导读课中,教师主要设计了以下教学活动:
(1)封面导读,激发阅读兴趣。教师要求学生观察图书封面,了解小说的标题、作者,并对小说封面插图做出猜测,猜一猜图片中的地点在哪里,上面的人物分别是谁,他们在做什么。学生的自由猜测有利于创造出一个轻松的阅读氛围,也能充分调动其好奇心和阅读欲望。
(2)简介阅读,补充背景知识。在小说阅读前,学生将阅读小说作者、故事梗概、主要人物等内容,并完成学习任务单上的相应任务。这一环节为学生输入更多的小说背景知识,帮助其更好的理解小说内容。
(3)共读片段,提升阅读期待。接下来,师生将共读小说中的精彩片段之一,即主人公弗兰肯斯坦在制造出怪物的那个夜晚,对怪物的第一印象和复杂的心情。这一片段,既体现了小说的诡异、恐怖的氛围,也能从中体会主人公强烈的情感。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小说阅读的方法,比如,获取小说内容信息、生词猜测、对主人公情感的推理判断等阅读策略,让学生的阅读更加科学有法。同时,这一精彩片段也能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想知道为什么主人公要制造这样一个怪物,在这之后又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带着这一些期待,学生能更加投入的阅读小说。

论文撷英

论文撷英

(4)电影欣赏,多模态“阅读”小说。作为一部经典小说,《弗兰肯斯坦》已经被翻拍过多版电影。在共读完阅读小说中“怪兽诞生”的片段后,学生将观看电影片段中的这部分内容,更加生动形象的体会小说中的场景,之后,教师要求学生对比小说和电影片段在表现力方面的不同,并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小说与电影这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的异同。
总之,通过导读课,学生既能有较强的阅读兴趣,又能学习到一些小说阅读策略,为之后的小说阅读做铺垫。
2.自主阅读,梳理故事内容。
整本书阅读的过程是语言能力的培养过程,也是学习能力的发展过程,其中,自主阅读是最重要的一个学习阶段。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给学生一定的可操作、可检测的日常阅读任务和及时有效的反馈,帮助学生建立相对固定的阅读模式,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本书的阅读实践中,教师将整本小说根据情节划分成四个部分,分别设计了阅读日志,用以指导学生阅读和记录学生的阅读过程。以下是第一部分阅读日志。
阅读日志的第一部分【图1】包括了阅读日期、阅读内容等信息,这部分关注的是阅读过程中字词的积累。
阅读日志的第二部分【图2】是阅读反馈,包括对此阅读部分故事的情节梗概和以回答问题的形式对小说内容进行思考。
阅读日志的第三部分是阅读策略以及对内容的提问,这一部分更具开放性,是对自己阅读行为的反思和对文本的深度思考。
阅读日志是一种简单且有效的阅读记录方式,其中第一部分是每一次阅读日志固定内容,第二部分的问题依据每次阅读内容的不同有所改变,第三部分的形式更具多样性,可以让学生分析文中人物角色性格特点、说说故事与自己生活的联系,以及对文章某个内容思辨性看法等。学生通过完成阅读日志,能够通读小说,了解小说内容和人物性格,并尝试发现小说的主题意义和现实价值,同时,也能积累有用的语言表达和运用相关的阅读策略,提升英语语言能力。
3.阅读圈分享,指向深度阅读。
在完成第一轮阅读了解故事内容后,第二轮的阅读应当聚焦小说中的某个关键点,如小说的情节、人物、内容的深度思考以及小说的语言运用。这一阶段,是小说的深度阅读,是读者与文本之间,读者与读者之间思维的碰撞和思想的交流,因此,有必要设计一些项目式、主题式的学习活动。
在《弗兰肯斯坦》的阅读实践中,教师设计了阅读圈分享活动。每个阅读圈分有5位同学组成,分别为情节分析师、角色分析师、语言大师、提问大师、朗读者等角色,分别以完成任务单的形式,在小组内进行阅读和交流。其中,情节分析师的任务包括画出小说的故事山、用自己的话总结故事情节、介绍自己最喜欢的片段及原因等;角色分

图一

图二

析师的任务有画出文中人物的关系图、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及在文中找出证据、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人物等;语言大师主要负责积累单词及其释义、摘抄写作句型并仿写;提问大师针对故事内容向同学提出思辨性的问题,引发对故事更多的思考;朗读者用自己的声音或是表演演绎小说内容,将文字用自己的语言展示出来,也融入自己对小说的理解。

论文撷英

论文撷英

阅读圈每位同学完成各自任务后,在小组内交流。之后,全班相同角色同学组成的“专家组”再次讨论,并在全班分享、汇报成果,其他同学利用评价表,对汇报的同学进行评价。
通过阅读圈的方式阅读、分享阅读收获,既能帮助学生深入小说内容,为最后的主题探索做好准备,也能在相互的交流中提升思维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形成对小说的深度思考。
4. 主题探究,提升思辨能力。主题意义是一部作品之所以成为经典的根本,经典小说既是对当时时代环境的反映,又让处于任何时代的读者都能从中找出共鸣,持续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因此,对主题意义的探究是学生结合自身经历深入挖掘小说深刻思想内涵,从不同角度构建小说的阅读价值,从而形成自己的文化立场与态度、塑造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在活动设计上,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关注时代背景、分析小说人物的塑造、情节的推动与发展、思考小说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一系列的交流、探究活动中,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形成自己的理解。
在小说《弗兰肯斯坦》中,“孤独”是其中最主要的主题之一。怪物的一生都是孤独的,从被创造出来却被创造者的仓皇逃跑而抛弃开始,就注定了他孤独的一生。外表的丑陋但最初善良、渴望融入人类生活的他,一次又一次的被人类拒绝,在知道了创造者弗兰肯斯坦对他的厌恶后,孤独的怪物充满了憎恨与报复,开始了他的复仇之路。从弗兰肯斯坦的角度来看,在他小时候,无人与他分享他的兴趣;在他知道怪物杀了人时,他无法向任何人倾诉他的痛苦和内疚。因为怪物的复仇,他也失去了他所有的亲人和爱人,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弗兰肯斯坦也是孤独的。其次,在怪物与人类不断接触的过程中,人类被他的外表所惊吓,以至于一次又一次的拒绝和伤害他,导致了他内心的绝望和对人类的复仇,这也引发读者对“接纳不同,如何与‘不同’相处”这一话题的思考。最后,小说的写作背景是整个西方社会经历深刻历史变化的时期。当时科学技术文明空前发达,在众多科学领域都实现了巨大的突破,广大的民众对科技理性盲目崇拜。他们相信科学知识法力无边,能够不断创造奇迹。在科学技术的巨大成就令世人欢欣鼓舞的同时,又让人们陷入内心的恐慌。结合小说的时代背景来看,小说想传达的是科学技术并没有善恶之分,但拥有科技知识的人却有。弗兰肯斯坦进行科学研究并没有错,错的是他在造人实验上轻率的态度和他的冷漠无情。所以问题的关键不是是否要进行科技研究,而是如何进行研究,怎么利用成果。没有良心监督的科学研究终将带来灵魂的毁灭。
在自主阅读阶段和阅读圈分享阶段,学生比熟悉了故事情节,对人物性格有一定的分析,对主题也有了自己的观点和感悟,但不够深入。因此,在主题探索课中,教师将设计具体的探究活动和提出思辨性的问题,帮助学生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关注思维的交互,形成更深层次的主题理解。本节课的教学活动设计如下:

(1)复述导入,回顾故事情节。在此环节中,教师展示书中的插图,引导学生回顾故事主要场景,并要求学生按照故事实际发生顺序将图片排序。《弗兰肯斯坦》这部小说打破传统单一线性叙事结构,采用镶嵌式故事结构,用第一人称叙事方法,将三个叙述者“我”巧妙融合故事,用多重叙事视角构建了完整的故事。因此,学生需要根据时间顺序,重新梳理故事发展脉络。在此过程中,学生能进一步理解故事情节和故事发展,同时,也锻炼了思维能力。
(2)人物剖析,解构角色命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经过作者的细致刻画,往往个性鲜明、有血有肉,对情节构建和主题传达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读者只有深入分析人物形象,才能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对作品所反映的现实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对于学生来说,故事情节较易把握,但是对故事中角色的认识不全面,需要老师从方法上指导如何去分析人物角色。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里等方面,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在不同阶段的形象的对比和变化,并认识到人物性格的变化与情节的推动发展息息相关。教师还可以结合时代背景,将小说人物放到更大的环境中,分析其性格形成和变化的原因。这一系列的指导,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全面的、辩证的解读人物,找出人物命运曲折变化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小说所传达的主题和价值观。
在本节课中,教师首先要求学生自由谈论,说出自己最喜欢的角色及其原因,之后教师选取小说中最重要的人物——费兰肯斯坦和怪物,指导学生进行赏析。首先,学生分为两大组分别分析。分析怪物形象的学生需要根据故事情节时间线,找在某个特定事件发生阶段怪物的性格特点,并在小说中找出相应的信息支撑句或者段落,最后再总结怪物的形象,并在全班进行汇报。分析弗兰肯斯坦形象的学生需要在文中找出反映人物性格的描写,并总结其形象,在全班进行汇报。在人物形象分析的小组活动中,学生在指导下,运用一定的人物分析策略分析主人公性格特点,并在小组合作交流中进一步加深对人物形象的认识。
(3)主题探究,提炼小说内涵。小说阅读时,读者需要通过作品内容对其所传达的思想和观点进行思考,感悟主题思想。人物性格特点和关键事件都是读者用以理解主题思想的微观角度。因此,在学生剖析了人物形象后,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如,在学生总结汇报怪物的性格后,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怪物是如何从一个受害者转变为加害者的,此时,教师提出问题:Do you think what caused his tragedy? Do you think being kind to him or love can stop him from being bad? If Frankenstein succeeded in making the female monster, what would happen? Would the monster be happy? 这几个问题层层深入,引发学生的思考,并在思考中总结出小说的主题——“孤独”“科技与人性”以及“如何对待‘不同’的人”。

论文撷英

论文撷英

(4)读者剧场,体悟角色情感。读者剧场是将文学作品改编成英文剧本,通过不同角色分工的学生大声朗读剧本,实现文学作品从书本走向舞台。读者剧场能够通过剧本改编,提升学生的创造力,通过朗读,加强角色扮演者或者朗读者的表达能力,融入自己的情感体验,同时,带给听众视觉、听觉的感受,让书本文字“活”了起来。在本节课中,由“朗读者”小组的学生朗读、表演小说中最精彩的两个片段——“山谷对峙”和“死前忏悔”。该小组学生通过课前的改编、排练,较好的把这两个片段表演出来,再一次让全班同学体会到弗兰肯斯坦的残忍、无情、内心的恐惧,以及怪物的孤独、悲痛和无奈。
(5)关注环境,升华主题意义。《弗兰肯斯坦》的故事结束在北极,一个白茫茫的世界。在小说中,环境描写有特定的作用,如烘托人物心情、预示情节发展、或者凸显主题意义。在本节课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故事的结束点在哪里,为什么作者选择在北极结束故事。对于这一开放性的问题,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北极洁白、空旷的环境引申出主题“孤独”,以及作者希望罪恶归于纯净等相关主题意义。
(6)读后反思,剖析现实意义。好的文学作品的主题意义是可以放在任何时代的,也就是说所有的读者都能从中汲取“养分”,丰富自己的心灵。在人物分析和主题研究课的最后,学生总结自己《弗兰肯斯坦》的阅读收获,对自己有哪些启发,有什么样的现实意义。这一步,完成了从阅读小说,到剖析小说,再到超越文本的价值意义的构建,达成小说的育人价值。
总之,在人物分析和主题探究课中,学生通过多形式、多模态的活动任务,体悟了小说主题,并发展了思维能力和文化意识。
5.课后任务,实现文本创新。小说的阅读并不以“读”的结束为终点,教师设计多样的读后任务和创新活动可以提升学生对小说的深层次理解,促进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创造良好的读书氛围,甚至可以发挥小说的美育价值。在《弗兰肯斯坦》读后任务中,学生可以从“写给弗兰肯斯坦/怪物的一封信”、“制作小说人物关系图”、“制作手抄报”、“小说片段表演”、“写读后感”等任务中自选一项完成。教师可根据学生表现进行评价,并将读书成果展出。
五、结束语
整本书阅读的实践意义在于引领并培养学生成为真正的阅读者,将阅读习惯持续下去,终生受益。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弗兰肯斯坦》整本书阅读仅是学生英语小说阅读历程中重要的一站,而当学生不仅是为了考试、为了分数而进行阅读时,学生的收获将会更大。对于本次阅读实践,基本达到预期效果,但也有不足之处,如阅读指导和阅读课时不够充分、学生的过程性阅读材料积累不足、学生的形成性评价系统还有待完善、学习任务单和各教学课设计还将

进一步提高小说语言的赏析较为缺乏等,这一系列问题都将成为下一次阅读实践的动力和解决目标。总之,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整本书阅读强调“整进整出”,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开展与文本、与小说人物、与作者、与他人、与自己的对话,在此过程中,不断探究和构建主题意义。每一次阅读实践都是一次新的尝试,只有不断的摸索、不断的调整,才最终达成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实现育人价值、培养真正的阅读者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2018.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 王崧. 2021. 初中英语整本书阅读的方法与策略研究——以A New Home For Socks整本书阅读为例[J]. 学园,(8):87-89.
[3] 张力菀. 2021. 高中英语原版名著整本书阅读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6):46-50.
[4] 郭畅、高倩霖. 2020.EIASR 阅读模式下高中英语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J]. 中学外语教与学,(9):17-20.
[5] 王燕平.2021. 高中英语整本书阅读教学探索[J]. 中小学外语教学,(10):11-17.
[6] 鲁周焕.2022. 英语文学名著整本书阅读指导课的教学策略探究[J]. 中小学外语教学,(5):14-20.
[7] 徐静芳.2020. 高中英语整本阅读导读课的实践探究 [J]. 中小学外语教学,(7):1-6.

论文撷英

论文撷英

指向高阶思维培养的高中英语阅读设计探究

高一年级 周平

摘要:文章结合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以北师大版高一英语必修二Unit6 Lesson1 A Medical Pioneer为例,从文本解读、教学流程、课后评价三个方面出发,探究指向高阶思维培养的高中英语有效阅读教学设计途径,以期为高中阅读教学中英语高阶思维的培养提供案例参考及启示。
关键词:高中英语;高阶思维;阅读教学;活动设计

一、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把思维品质列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方面之一,它指出,思维品质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表现的能力和水平。教育学家卢布姆(2009)指出,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是重要的教学目标。思维品质的提升有助于提升学生解决和分析文体的能力,对事务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够帮助学生开启智慧,塑造个性和开发潜能。对于高阶思维,学者有不一样的认识和定义。但普遍认为,高阶思维是指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认知能力。它在教学目标分类中表现为分析、评价和创造。这种思维超越简单的记忆和信息检索,是一种以高层次认知水平为主的综合性认知能力。阅读是语言和思维相互碰撞的过程,阅读教学对于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程晓堂(2015)认为,语言和思维密不可分,学习和使用语言能促进思维的发展,而语言的学习过程也要借助思维。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逻辑分析。其次学生的思维能力还需保证准确性和深刻性,在此基础上锻炼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知识日益发展更迭的时代,教师更应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创新精神,运用思维独创能力,在探索过程中发散学生思维。
然而笔者发现,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主要有以下问题:
(一)教学浅层化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仍以获取信息和识别信息为主要教学内容,互动交流少,对于培养学生的总结复述、推理判断、理解作者写作意图等能力关注甚少,导致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停留在字面浅层意思。评价以笔头的语言知识练习为主,未能延续阅读的体验,拓展学生的思维。
(二)教学模式化
阅读教学模式化重,没有深挖字里行间传达隐性信息,以致于忽略文本特征,为能实现文本、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互动。上完课阅读课后,学生经常只有

很弱的课堂获得感,学生难以获得实质性的提高。这些问题都影响到学生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和拓展,影响了英语学科育人效力的充分发挥。

(三)教学零散化
教师习惯孤立地看待文本,较少地联系模块与模块、单元与单元、单元内文本之间的联系,因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忽视了单元内容后的育人和思维培养潜能。从教学实践来看,这样单一语篇教学能保证教学的正常实施,但不利于建立学生的整体思维。
二、指向高阶思维的英语阅读教学构思
布鲁姆根据认知过程的六个层次,将记忆、理解、应用划分为低阶思维,将分析、评价、创造划分到高阶思维。而研究发现,思维是可以习得的,人们可以通过努力解决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并利用手头掌握的信息和环境条件努力寻找最佳解决办法,逐渐培养思维能力。在当前大力倡导深度学习方式变革的背景下,教师应在阅读教学中个性化地解读文本,精致课堂教学流程,利用教学评价对学生的思维潜能进行积极挖掘,让深度学习活动的开展,助力学生高阶思维的建立与拓展。
(一)深层解读教学文本,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文本解读是阅读教学设计的起点,其深度与广度决定了教学设计的成效。指向高阶思维的文本解读能帮助学生从知识技能的习得转向思维的学习,有助

于设计出培养学生分析、评价、创造等思维能力的教学活动。

1.跳出文本内容,拓展文本解读的广度。
传统的文本解读更多倾向于关注文本本身的解读,具有局限性,会窄化教学设计思路,导致语篇和语篇之间关联不紧密。教师应追求文本解读的广度,使教学设计更有整体性。
首先跳出文本内容,解读当前文本在该学段所处的位置,该学段的各本教材,理解单元话题与单元话题之间的逻辑关系,有助于提高教师教学设计的广度。在教学设计中联系旧知,为新知埋下伏笔,培养思维的连贯性。其次解读文本教材,理解教材各个话题之间的联系。北师大版教材具有主题鲜明、话题延伸、知识复现等特点,先安排的单元是后面单元的铺垫,后面的单元是是前面单元的延伸与拓展,教师聚焦于单元与单元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整体性和全面性,能有效避免割裂话题、限制思维的现象。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在The Process of Education中从学科逻辑入手,主张学科知识结构化,建议通过掌握学科的结构体系达到知识的有效迁移和拓展。因此,解读本单元内各个课时之间的关系,围绕单元主题,树立大单元观念非常重要。它可以为学生解决真是情境中的问题提供思想和方向指南,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
2.挖掘文本内涵,拓展文本解读的深度。
教师不光应关注文本的显性意义,

论文撷英

论文撷英

更应根据不同文本,个性化地发掘文章的内涵。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主题意义、文体特征、语言特点。教师可从这些方面进行解读,拓宽文本解读的深度,更好地为教学设计服务。

新课标指出,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探究应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最重要内容。因此,教师需要梳理文章的的结构,理清文章的主要内容,分析文章各部分是如何围绕主题意义进行内容创作的。主题和内容之间一定存在某种逻辑关系,如从果到因、从上级到下级、从现象到本质、从抽象到本质等。教师研读文章时,关注文章的内在逻辑,在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总结分析主题意义,聚焦语篇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取向,有助于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
文体特征就是指所写文章要符合自己选定文体的要求,常见的文体有议论文、说明文和记叙文。北师大版的教材文本选择精炼,文体特征丰富、鲜明。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关注文体特征,可以更好做到在教学设计中预设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预判文章的逻辑与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
语言的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多样,有幽默风趣、端雅庄重、自然质朴等,但目的都是为了表达思想。教师解读文本时除了关注本课的生词、语块,还应解读表达的特点,语言的表达技巧,关键句和关键词的含义,言外之意等,指导学生评价语言特点如何为主题意义服务。
(二)精致教学流程,启迪学生高阶思维

1.分析学生情况,进行前置性补偿
为了最大效能地在阅读教学课上呈现各个活动,提高学习的效率,教师课前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不同学情和班情,开展个性化的前置性补偿活动,缩小学与教之间的信息沟。如在涉及跨文化交际的文本,给学生充分的文化输入。如在专业术语或生词较多的文本,可以提前帮助学生解决语言的问题。
2. 创设真实情境,解决真实问题
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离不开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离不开情境的合理创建。新课标指出,高中英语阅读课堂的教学设计需要创设符合学生思维方式的情境,培养学生在特定情境下的知识与技能,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高。情境创设应以学生为出发点,以所学文本为字体,注重情境创设的关联性和真实性。
3. 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发展高阶思维
英语学习活动观强调依拖语篇,强调意义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王蔷(2021年)指出,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前提是以主题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基于已有知识开展学习,活动有三个层次,学习理解类活动、应用实践类活动,迁移创新类活动,活动内容包括获取和梳理语言和文化知识,内化所学语言和文化知识,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并能运用语言和文化知识,还要练习个人事迹,尝试在新的情境中运用所学语言、知识、思想和方法来解决问题。它对于构建英语课堂新生态,培养

学生的高阶思维具有良性作用。

(三)完善读后评价,丰富学生高阶思维
每个语篇形式不同,主题意义不同,对于学生是否充分理解文本的评价也应根据文本有所改变。常见的读后评价方式有复述、合作探究交流和读后续写等。这些不同的方式,都能丰富学生的高阶思维,让学生把文本的信息或通过转述或通过迁移创新、批判的方式与个人实际结合起来,实现文本、作者和读者之间的进一步融合。教师应创造性地完善读后评价系统,帮助学生深入地探究主题意义,收获教师解读文本时的期望,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三、指向高阶思维的英语阅读教学活动实例
笔者借用北师大版高一英语必修二Unit6 Lesson1 A Medical Pioneer,探讨英语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一)深层解读文本
1.从文本的广度分析,本课单元话题和统一学段Unit12 Innovation有共通之处,都要求学生分析人物品质。此外,本单元和上一单元有比较紧密的联系。在主题意义上,上单元赞扬了极地探险者勇敢坚强的精神,为本单元探究人的品质作铺垫,使得学习具有延续性。在语言上,上单元注重定语从句的用法,本单元将继续深入了解定语从句。本单元的话题为The admirable, 单元大观念为通过了解受人尊敬的人的

生平、事迹、探索优秀品质,向他们学习,构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本课位于该单元约第二课时,客观描述屠呦呦的成就和奋斗历程,为后面Writing Workshop作铺垫,在本单元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2.从文本的深度分析,本文是一篇新闻报道,表达客观,结构清晰,介绍了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具有新闻报道鲜明的倒金字塔结构特征,标题A Medical Pioneer简洁而有趣,对新闻内容进行了高度的浓缩和概括,且文章中多次用到first,深入解释了前驱的含义;第一段导语是新闻事件的总结,是新闻的核心内容,介绍了新闻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原由;第二、三、四段是新闻的主要部分,第二段主要介绍屠呦呦的基本情况,第三四段介绍研究过程,最后一段是评论部分,主要介绍了屠呦呦对待名利和未来研究的态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写作手法上来看,文本的开头运用了语篇下指功能,引起读者兴趣。在后文的阐述中,多次运用到引语来增强新闻的可信度。文章大量使用定语从句,使得阐述清晰简明。
(二)精致教学流程
1. 班级同学对于屠呦呦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学生的语言基础薄弱,为了促进课堂思维性活动的顺利开展和课堂成果的顺利产出,我设计让学生提前去标记文本的语块和重点句型,进行语言的前置性补偿。
2.根据文本特点,创设合理情境情境。学校英语电视台将开展推荐你敬仰

论文撷英

论文撷英

的名人的活动,要求上交名人的推荐简历,并作录制视频对该名人作英语介绍,并说明原因。通过联系实际的情境创设,曾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课堂上通过问题链,和同学一起探究pioneer的定义,并说明分享自己心中的医学先驱,激活学生已知的知识和思维,形成对阅读文本的期待,同时也激发同学们热情和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问题链如下:
(1) What does pioneer mean?
(2) Who do you think can be called medical pioneers?
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前进行一些与本课相关背景知识的表达,并鼓励学生与同学分享观点,激发学生的兴趣。此外,通过表达训练,可以锻炼学生口语能力和思维灵活性,更好地进行下一个环节。问题链如下:
(3) What do you know about malaria?
(4)What do you know about Tu Youyou?
(5) What do you expect to read in a news article about Tu Youyou? Ask as many questions as you can.
4. 依托文本,开展学习理解类活动。通过Fast-reading,匹配段落大意,能够让学生对文章每段段意有个初步了解,锻炼学生对文章表层含义的理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技能。理清文本的结构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再次阅读文本会让学生更有针对性地阅读,完成下面思维导图的填写。

6.联系实际,开展迁移创新类活动。在学生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根据文本内容,创建屠呦呦个人简历,并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合作互助,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根据班情开展一系列迁移活动,笔者在此列举几个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不同活动,供学有余力的教师思考。
(1)As we all know, the Covid-19 erupted at the end of 2019 and soon swept away the whole world. At this time, some people stand out quickly and shoulder the responsibility bravely, such as Zhong Nanshan and Zhang Wenhong. What can you learn from people like Tu Youyou and Zhong Nanshan? 该活动联系当下疫情的实际,进行学习知识的迁移和思考,同时锻炼学生口语能力,更培养了学生创新性思维。
(2)What do you think led to Tu Youyou’s success? 该问题要求学生有逻辑地思考促成她成功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如团队支持等,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
(3)Debate: If Tu Youyou wasn’t chose to find the cure for malaria, would she succeed? 通过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联系文本,思考受人敬佩的人成功是偶然性还是必然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三)完善评价方式
要求学生在课后完善简历,并完成介绍自己推荐的名人英语介绍文本撰写。最后通过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的方式,选择优秀的推荐稿进行视频录制,并在班级播放。不仅让学生对于文本理解地更加透彻,也使学生的高阶思维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得到培养。
四、结语
阅读文本是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载体,其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师在指向高阶思维培养的阅读教学中,应从文本的广度和深度全面地解读文本,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阅读前置性补偿。在课堂教学中,应合理地创设真实有效的情境,使得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培养高阶思维。深刻践行英语活动观,关注课中和课后的评价方式,使得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培养,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 张秋会,王蔷.浅析文本解读的五个角度[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6(11)
[3] 何亚男,应晓球.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5. 理解文本,开展应用实践类活动。引导学生总结本篇新闻的文本特征,迁移到新闻常用的倒金字塔结构,使用图像法,使学生印象深刻,增强学生对新闻文体和文本的理解。

分析屠呦呦的品质,并在文章中找到证据。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分析和总结能力,检测学生是否对文章掌握透彻。

论文撷英

论文撷英

高三一轮复习中物理大单元教学
设计与实施路径的思考探索

高三年级 刘俊源

摘要:现今,新课标、新高考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都是一种新的挑战。面对这种挑战,在教学上进行新思考和探索就显得尤为必要。本文将自己对高考的研究以及对教学的思考进行融合,从单元整体设计方面进行探索,希望找到一条比较合适的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路径,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大单元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图谱;路径探索

大单元教学设计是站在较高的高度统筹教学,让教学更高效、更有针对性。旨在帮助学生更轻松的建构知识框架、掌握方法和形成思想。所以,大单元教学设计绝不是简单的把相关内容拆解组合,一轮复习更不能这样。高三复习面对的是高考,也即会解高考题。所以,教学设计应当从高考试题研究出发,经过思考、分析、加工和设计,再回归到解高考试题上。因此,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须遵循一定的路径或程序,下文将从“归纳考查问题制定教学设计图谱”与“图谱向教学设计转化的路径”两方面进行阐述:
一、考查问题的归纳
(一)高考命题的变化与发展
从恢复高考以来,高考命题发展一共经历了四个阶段,从最初的“知识立意”到“问题立意”,再到“能力立意”,再到现今的“素养导向能力立意”。所谓“素养导向能力立意”,即高考命题依据学科核心素养选择相关能力、相关知识进行考查。
(二)考查问题归纳的路径分析
1.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命题路径思考
(以下对命题路径的阐述,仅属于笔者个人的看法和思考)
众所周知,一线教师在进行试题命制时,都会从知识、思想方法、情景模型、难度、时间等方面综合考虑,先出一份命题蓝图。笔者相信,考试院各学科的命题专家也一定是这样操作的。专家的这份命题蓝图虽然无法拿到研究,但可以从试题和课标要求逆向思考,找出一些方向。笔者通过研究课标、与高考相关的文献以及高考试题,对高考命题的路径思考如右图:
以核心素养为统领,选择所需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学科考查问题,再在考查问题的指引下选择合适的情景模型、设计试题的创新点,最后编撰出试题。可以看出考查问题是核心,一线教师对高考的研究应当在归纳考查问题上多下功夫,若能形成一套高中物理完整的考查问题图,对高考备考将有着非常大的作用。

2.考查问题归纳的路径
从命题路径的思考可以看出,要想归纳出考查问题,需用逆向思维,从必备知识、关键能力、核心素养等方面研究近三年的高考原题,再比对新课程标准进行归纳提炼,从而建构起指引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图谱。
具体路径如下:
(1)从必备知识、关键能力、核心素养等方面研究近三年的高考原题;
(2)分析新课程标准对相应板块知识的建议和要求;
(3)归纳提炼出相应的“考查问题”、“小问题串”、“具体问题串”以及“思想方法”;
(4)形成该考查问题清晰、直观的大单元教学设计图谱,如下图所示。

论文撷英

论文撷英

3.案例呈现——以“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板块为例
(1)试题分析

试题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 试题创新点 封闭与开放
2021年八省联考广东卷 T4 电场性质、动能定理、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关系 模型建构、推理论证 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 情景创新:静电除尘(单场) 封闭型
2021年八省联考广东卷 T8 功的概念、平抛运动规律 推理论证模型建构、推理论证 运动观念、能量观念 完整的体育运动情景:打排球 封闭型
T11 圆周运动规律、机械能守恒 实验探究能力 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 探究过程创新 半开放
2021年广东卷 T6 电场性质、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关系 模型建构、推理论证 物质观念、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 情景创新:静电推进(单场) 封闭型
T9 功率概念、平抛运动规律、机械能守恒 推理论证 运动观念、能量观念 情景创新:投掷手榴弹 封闭型
T13 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动能定理 理解能力、推理论证、模型建构 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 情景创新:算盘、设问创新 封闭型

2021年广东卷 T6 电场性质、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关系 模型建构、推理论证 物质观念、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 情景创新:静电推进(单场) 封闭型
T9 功率概念、平抛运动规律、机械能守恒 推理论证 运动观念、能量观念 情景创新:投掷手榴弹 封闭型
T13 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动能定理 理解能力、推理论证、模型建构 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 情景创新:算盘、设问创新 封闭型

(2)新课标要求研究
课表要求部分摘录:(只摘录了“能量观念”的相关要求)

模块 主题(部分摘录) 教学提示(部分摘录) 学业要求(部分摘录)
必修1 机械运动与物理模型、相互作用与运动定律 注重在机械运动情景下培养学生的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和模型建构等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能从物理学的运动与相互作用的视角分析自然与生活中的有关简单问题。
必修2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曲线运动与万有引力定律 通过实验及理论推导等方法,让学生理解重力势能与重力做功的关系,理解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学会从机械能转化和守恒的视角分析物理问题,形成初步的能量观念。 用能量的观点分析和解释常见的有关机械运动问题

论文撷英

论文撷英

模块 主题(部分摘录) 教学提示(部分摘录) 学业要求(部分摘录)
必修3 静电场、电路及时应用、电磁场与电磁波初步、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通过静电场、电路及其应用、电磁场与电磁波初步以及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等内容学习,引导学生了解场的物质性,知道光是一种电磁波、光的能量是不连续的,初步了解微观世界的量子化特征。  能用电势能和焦耳定律等分析电学中的能量转化问题形成初步的物质观、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和能量观,并能以此观察和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选必1 动量与动量守恒定律、机械振动与机械波、光及其应用 在学生初步形成的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和能量观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研究碰撞现象、机械振动和机械波、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拓展对物理世界的认识和理解。通过探究碰撞过程中的守恒量,进一步发展学生运动与相互作用的观念和能量观念 能从理论推导和实验验证的角度,理解动量守恒定律,深化对物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理解。能用动量和机械能的知识分析和解释机械运动现象,解决一维碰撞问题
选必2 磁场、电磁感应及其应用、电磁振荡与电磁波、传感器 通过电磁学内容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关于电磁场的物质观念、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和能量观念 能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的内涵。能分析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问题和电磁感应的问题
选必3 固体液体和气体、热力学定律、原子与原子核、波粒二象性 通过对固体、液体和气体、热力学定律、原子与原子核、波粒二象性等内容的学习,进一步促进学生的物质观念、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和物理模型建构等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具有较为完整的物理观念

从新课标的要求中可以看出:整个高中物理内容安排是有递进性的,必修1~3是物质观念、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的初步形成;选必1~3是在三大观念初步形成的基础上,拓展对物理世界的认识和理解,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对三大观念的掌握。因此,无论是新课教学还是一轮复习都应该遵循这种递进性。

在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这一板块内容中,市面上很多一轮复习的参考书都将各种功能关系、能量守恒放入该主题下,笔者认为是不妥当的,从必修3的学业要求也可以看出,能量守恒是静电场与电路学习完后对形成能量观念的升华,放在此处一方面干扰学生对机械能转化与守恒的知识框架建构;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学生掌握知识的难度。从近2年的高考题也可以看出,机械运动更多的是考查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
因此,笔者在设计这一板块内容时不再考虑能量守恒,加深学生对机械能的认识和理解。
(3)该板块考查问题归纳
必备知识归纳:功和功率的概念、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
关键能力归纳:理解能力、模型建构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实验探究能力。
核心素养归纳:能量观念。
依据上述归纳可形成的考查问题为:运用功和功率的概念、动能定理、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等知识,通过建构不同的物理模型,经历推理、论证或探究的过程,解决与机械运动有关的问题。
归纳好考查问题后,再将其分解为相应的小问题和具体问题。一个考查问题就是一个大单元的内容,一个小问题就是一个单元的内容,具体问题就是课时内容。设计图谱如下图所示:

二、以考查问题为蓝图的大单元教学设计路径
现今,高三复习的主流是采用三轮复习,那么每一轮复习都应该有相对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侧重点,不能只是简单的一轮抓基础,二轮重板块,三轮综合训练,这样是没有实质性的内容,教学的指向性也不强。

论文撷英

论文撷英

(一)明确各轮复习的内容与侧重点
1. 对技能、方法、思想的阐述
(1)技能:运用单个知识点的步骤;
(2)方法:运用多个技能解决一类问题的步骤;
(3)思想:融会多种方法后形成的解题思想。
2. 知识向解题思想转化的路径
对学生而言,掌握知识和解题之间还有几道巨大的鸿沟,因此两者不可等同。教学中常遇到学生课上听懂,课下不会的情况,其原因正是如此。教师必须明确知识与解题之间的关系,学生从知识到解题,中间还有解题工具、解题方法等台阶需要跨越。因此,高三复习首先要明确各轮次所要教的东西,然后设计教学,有针对性的帮扶学生爬台阶。
在笔者看来,一轮教学就是通过技能训练把知识点转化为解题工具,对物理而言解题工具就三类:模型、方程和图象,也即将知识转化为模型、方程和图象,一轮复习的教学设计就应该以此为核心;二轮教学就是通过对工具的使用形成解题方法;三轮复习就是融会各种方法形成解题思想,这样,各轮次才有相应的教学内容和侧重点。知识向解题思想转化的路径如下图所示:

3. 各轮复习的内容与侧重点

轮次 复习内容 侧重点
一轮 解决考查问题下的具体问题 训练技能,将知识转化为解题工具
二轮 解决考查问题下的小问题 使用工具形成解题方法
三轮 解决考查问题 融汇方法形成思想和识别问题

(二)明确图谱向教学设计转化的路径
图谱与各轮复习的教学内容和侧重点确定后,就可以进行教学设计,设计的落脚点应该是“解决学生的问题”,要解决问题就必须对学生进行诊断,然后针对学生问题进行指导和训练,以达到高效的目的,具体操作路径如下图:

1. 图谱向教学设计转化的路径

2. 学生学习的路径

三、大单元教学设计的路径
综上所述,在笔者看来大单元教学设计要想高效,真正落实素养要求,必须认真考虑和设计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核心是“教学设计图谱”;
2.根本落脚点是“学生的学”;
3.基础是“各轮次复习的内容和侧重点”;
4.手段是“诊断问题和解决问题”。
将以上几方面的考虑按一定的程序组合起来,就构成了大单元教学设计的路径,如下图所示:

论文撷英

论文撷英

四、教学设计片段呈现
在此篇幅有限,就只截取了“功和功率”与“动能定理”教学设计的部分片段用以说明问题,教学目标、重点、教学方法、学情分析等其他教学环节设计都省略。
(一)课堂前测
1. 高考原题检测
(2022年广东卷·第9题)如图所示,载有防疫物资的无人驾驶小车,在水平MN段以恒定功率200W、速度5m/s匀速行驶,在斜坡PQ段以恒定功率570W、速度2m/s匀速行驶。已知小车总质量为50kg,MN=PQ=20m,PQ段的倾角为30°,重力加速度g取10m/s²,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 从M到N,小车牵引力大小为40N
B. 从M到N,小车克服摩擦力做功
C. 从P到Q,小车重力势能增加
D. 从P到Q,小车克服摩擦力做功
此题学生做不对或做不出来,则进入小题组检测。
2. 小题组检测题
题组检测题1:旨在检测是否会求各种力做功。
(1)用水平推力F推质量为m的物体沿水平面前进距离s.求以下三种情况中,力F所做的功、摩擦力所做的功以及合外力所做的功。
①水平面光滑;
②物体与水平面动摩擦因素为;
③将力F沿逆时针方向转动角,物体与水平面动摩擦因素为。
(2)斜面倾角为α,用与斜面平行的推力F推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沿斜面前进距离s,求以下两种情况中,力F所做的功、摩擦力所做的功以及合外力所做的功。
① 斜面光滑;
②与斜面的动摩擦因素为。
技能指导:

题组检测题2:旨在检测是否会求瞬时功率。
(1)质量为1.5×10³kg的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速度为20m/s,受到的阻力大小为1.8×10³N。此时,汽车发动机输出的实际功率是(  )
A.90W B.30kW C.36kW D.300kW 
(2)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小球A、B、C、D,其中A、B、C位于同一高度h处,A做自由落体运动,B沿光滑斜面由静止滑下,C做平抛运动,D从地面开始做斜抛运动,其运动的最大高度也为h。在每个小球落地的瞬间,其重力的功率分别为PA、PB、PC、PD。
①请分别画出四种情况下的重力和速度方向;
②请分别求出四种情况下小球落地瞬间在竖直方向的速度;
③请分别写出PA、PB、PC、PD的表达式。
技术指导:

论文撷英

论文撷英

题组检测题3:旨在检测对动能定理的理解和书写。
(1)如下左图所示,过山车轨道位于竖直平面内,该轨道由一段倾角为的轨道和与之相切的圆形光滑轨道连接而成,质量为的过山车从倾斜轨道上的点A由静止开始下滑,运动过程中不脱离轨道。圆形轨道半径为R,过山车与倾斜轨道的动摩擦因素为。请写出下述过程中动能定理的方程。
① 过程A到B;
② 过程B到C;
③ 过程A到C。
(2)如下右图所示,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竖直放置,A点为弹簧原长位置,下端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一质量为m的小球,从离弹簧上端高h处的O点自由下落,接触弹簧后继续向下运动后到达B点,此时获得最大速度.请写出下述过程中动能定理的方程。
① 过程O到A;
② 过程A到B;
③ 过程O到B。

技能指导:动能定理的使用步骤。

经过三个题组的检测,学生在使用功、功率和动能定理解决问题时存在的问题基本可以暴露出来,课堂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那一部分不过关就教那一部分。
3.变式检测
(1)(2021年广东卷·改编)长征途中,为了突破敌方关隘,战士爬上陡销的山头,居高临下向敌方工事内投掷手榴弹,战士在同一位置先后投出甲、乙两颗质量均为m的手榴弹,手榴弹从投出的位置到落地点的高度差为h,在空中的运动可视为平抛运动,轨迹如下左图所示,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甲在空中的运动时间比乙的长
B.两手榴弹在落地前瞬间,重力的功率相等
C.从投出到落地,每颗手榴弹的重力做功
D.从投出到落地,每颗手榴弹的动能变化量不相同
(2)如下右图所示,光滑斜面的顶端固定一弹簧,一小球向右滑行,并冲上固定在地面上的斜面.设小球在斜面最低点A的速度为v,压缩弹簧至C点时弹簧最短,C点距地面高度为h,则小球从A到C的过程中弹簧弹力做功是(   )
A.mgh-1/2mv²
B.1/2mv²-mgh
C.-mgh
D.-(mgh+1/2mv²)

(3)(2020年浙江卷·改编)小明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放在水平地面上,该装置由弧形轨道、竖直圆轨道、水平直轨道AB和倾角θ=37°的斜轨道BC平滑连接而成。质量m=0.1kg的小滑块从弧形轨道离地高H=1.0m处静止释放。已知R=0.2m,LAB=LBC=1.0m,滑块与轨道AB和BC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25,弧形轨道和圆轨道均可视为光滑,忽略空气阻力。
①求滑块运动到与圆心O等高的D点时对轨道的压力;
②通过计算判断滑块能否冲出斜轨道的末端C点。

论文撷英

论文撷英

(1)(2)两题旨在检测通过教师指导后,学生对功、功率的概念和动能定理的理解,是否达成将知识转化为解题工具——方程的目标;第(3)题是一个综合的应用,旨在检测是否掌握用动能定理分析复杂问题的方法,同时也作为课堂例题进行精讲,提炼方法。
4. 例题精讲
例题的精讲主要以问题串为导向驱动教学,问题设计如下:
(1)题干中描述了几个小的物理过程?
(2)各小过程中物体分别做什么运动?
(3)圆周运动过程是属于“轻杆”还是“轻绳”模型?
(4)各小过程中有哪些物理规律可以适用?
(5)解决第①小问可以如何选择过程?
(6)请将第②小问转译为物理表述,即此问在问什么?
学生解决完上述6个问题后,再让学生进行解答,教师对书写规范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指导,最后提炼归纳出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的解题方法,如下图所示:
技能指导:动能定理的使用步骤。

5. 教学效果检测(6min)
(1)人用手托着质量为m的苹果,从静止开始沿水平方向运动,前进距离L后,速度为v(苹果与手始终相对静止),苹果与手掌之间动摩擦因数为μ,说法正确的是(   )
A.手对苹果作用力方向竖直向上
B.苹果所受摩擦力大小为μmg
C.手对苹果做的功为1/2mv²
D.苹果对手不做功

(2)(2021唐山模拟)(多选)甲、乙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用大小相等的力F分别拉它们在水平面上从静止开始运动相同的距离x.如图所示,甲在光滑水平面上,乙在粗糙水平面上,则下列关于力F对甲、乙两物体做的功和甲、乙两物体获得的动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力F对甲物体做功多
B.力F对甲、乙两个物体做的功一样多
C.甲物体获得的动能比乙大
D.甲、乙两个物体获得的动能相同
(3)如图所示,水平台面上固定一游戏弹射装置,一质量为的物块将弹簧压缩后由静止释放,物体脱离弹簧后运动的距离停止。弹簧的劲度系数为,物块与水平面以及装置的动摩擦因素均为。请写出下述过程中动能定理的方程。
① 过程O到A;
② 过程A到B;
③ 过程O到B。

(1)(2)两题检测“用功的技能解决问题”是否达标;(3)题检测“用动能定理的技能解决问题“是否达标,这就是一轮复习重技能训练的体现。
课堂效果检测题目难度要小,要直击所训练的技能,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作答。对于大单元教学设计而言,每堂课一定要有效果检测,这是教师对一节课效果的评价。如果达标程度不理想,教师就要做两方面的反思:一是教学设计是否合理;二是在何时,用何种方法进行补救。
6. 课后训练
课后训练题目难度的选择可以适当提升,开设专门的训练课进行训练。(在此,篇幅有限就不再呈现)
五、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大单元教学设计应该是一个将教师的研、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综合考虑的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做大量的研究与思考。一份优秀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是需要大量时间的,发挥备课组整体力量按路径分工合作将大幅度提升效率。因此,笔者认为探索出一条合理的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路径是每一所愿意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学校首先要做的事情。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 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评价体系.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论文撷英

论文撷英

基于问题情景与体验式任务教学的初中物理单元教学设计

初三年级 潘英健

——以“质量和密度”单元教学为例

摘要:在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观的引领下,将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和具体化,以创设真实的物理问题情景为导向,以设计体验式教学任务和学习活动为载体,例析围绕“主题式”或“大概念”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使教学过程更趋整体性、结构化、情境化。以达成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关键词:单元教学设计;问题情景;体验式教学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进一步明确培养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聚焦于培养学生在真实物理情景当中解决复杂问题的高级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旨在促进人类科学事业的传承与社会的发展,帮助学生从物理学的视角认识自然,解决相关实际问题,初步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具体表现为在物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养成科学思维习惯,进而学会学习。
其中,在新课标中新提出的“以主题为线索,构建课程结构”的课程理念中,要求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应具有“大观念”、“新能力”、“新知识”的意识,“大观念”主要指应将初中物理教学中核心概念加以提炼,建立联系,形成大观念,对应的是学科知识的“大概念”,再扩张到单元教学当中,基于学科知识的“大概念”中引出的引导性问题,设计一个真实的任务,并能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知识;“新能力”主要指根据大观念及相应的知识技能,用于真实的物理情景中,引导学生完成真实任务,从而培养真实实践的做事能力与品格;“新知识”指的是在物理学科分级主题下,立足教材,拓展社会生活物理内容,并与大观念建立内在联系,得到应用的物理学科事实和知识技能。由此可见,如何将“大观念”、“新能力”、“新知识”落实到物理课堂教学中,是落实新课标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笔者认为,以“主题式”或“大概念”的单元教学设计是具体的教学蓝图,以创设真实的物理问题情景为导向,以设计体验式任务学习活动为载体,可以更好落实新课标内容要求。
1.初中物理单元教学设计的内容

初中物理大单元教学设计根据物理知识的逻辑关系组成的一种学习单位或学习事件,一般包含初中物理素养目标、课时、情境、任务、知识点等组成。
实施大单元教学设计就是将初中物理教学内容从整体上按单元教学的逻辑顺序进行重构和整合,从宏观上把握教学目标、内容、任务和评价,从而摆脱课时教学设计的局限性,避免知识和技能的碎片化和割裂。
通过问题情景与体验式任务为载体的单元教学设计,使教学过程更趋导向性、结构化和情境化。更符合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和尊重学生学情,并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着重培养学生在真实情景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不同与以往教师只关注课时的教学设计,现在更多聚焦单元整体的教学设计,在单元设计流程上参照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给出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流程(如图1)的基础上,改进为以学生学习目标、任务为主体、以主题式问题为导向的单元整体设计(如图2)。重点突出单元教学的结构化和整体性。

2.以人教版初中物理“质量和密度”单元教学设计为例
按上述“单元教学设计流程图2”对人教版初中物理“质量和密度”单元进行举例分析,设计如下表:

单元教学设计流程图1 

单元教学设计流程图2 

细化

论文撷英

论文撷英

明确课标相关要求
1.2.2知道质量的含义。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1.2.3通过实验,理解密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能解释生活中与密度有关的一些物理现象。
1.2.4了解关于物质属性的研究对生产生活和科技进步的影响。
注:课标相关要求是总的教学指引,需在课标中找到对应层级主题并在把握单元教学内容时逐字斟酌,认真研透。
单元内容综述
课本从日常生活常见的现象入手,带领学生走进多彩的物质世界。本章贯穿两个重要的物理量——质量和密度。通过学习质量的概念和天平的使用,探究密度的概念,以及开展密度知识交流会的活动,使学生对物质有了进一步的定量认识。由此可确定本章教学重点是理解密度概念并能将密度应用在生活中;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中,应该着重让学生亲自经历各种探究过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单元学习目标
1.物理观念层面
会估测常见的物质的质量,知道质量的基本属性;
能举身边的实例解释密度相关概念并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科学思维层面
会探究同种物质以及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并能用密度的公式进行相关的计算。
3.科学探究层面
能正确使用天平和量筒,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4.社会责任与态度层面
利用质量与密度能解释生活中有关的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注: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四个维度,对应课标的要求和单元教学目标的内容,明确单元学习目标。
大概念:主题、基本问题、主要问题
大概念:物质——大问题:谁轻谁重
主题: 质量——分解问题1:什么是质量?
具体问题1:一根铁钉与一个铁锤,谁轻谁重?
密度——分解问题2:什么是密度?
具体问题2:大小(体积)相同的铁块、铜块,谁轻谁重?
基本问题:
1.什么是质量?如何测量物质的质量?物质的质量的基本属性是什么?
2.如何得出密度概念?如何测量固体液体的密度?如何鉴别物质?
主要问题:
1.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有什么关系?
2.如何得出密度的概念?能用密度的公式解决哪些? 

3.如何正确使用天平和量筒?怎样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4.如何从多个角度解释物质的密度属性?
5.运用密度的特性,并能解释生活中哪些有关的现象?可以解决什么实际问题?
注:紧靠大概念和核心主题,将单元教学内容转化为问题形式,以问题为导向,驱动教学,根据逻辑关系一般分为大概念对应的大问题,主题对应的分解问题,在落实到教学实施的具体问题;也可从另一维度分为基本问题和主要问题的解决。
单元内容整体架构
1.课标教学参考提供的章节结构图:
2.基于大概念、大问题、基本问题、具体问题下改进的结构图:

论文撷英

论文撷英

预期结果与评价方式
1.预期结果
会估测常见的物质的质量,能正确使用天平测试物质的质量;
能举身边的实例解释密度相关概念并能通过密度公式计算解决问题;
正确使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会根据密度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
2.评价方式
作业评价、测试评价
注:依据学生学习目标,对学生学习的过程与结果进行更加具体化的检测和评价,以检测学习的效果。

总结:以人教版初中物理“质量和密度”单元教学设计为例,探讨如何根据课标的要求及教材的内容,紧抓核心主题,设计问题分解使问题具体化,旨在:第一、实施教学前理清主干知识的层级关系;第二、以问题为导向,将知识转化为问题,在实施教学在可以突出问题解决的能力;第三、既明确从具体问题中落实教学目标,更能对照单元整体设计素养目标的达成。
3.以问题情景为导向的体验式教学与学习任务的教学举例
根据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蓝图,如何落实在课时课堂教学中,以创设真实的物理问题情景为导向,以设计体验式任务学习活动为载体,达成素养目标。
在“质量与密度”的单元教学中,要把基本问题分解到物理情景当中,并设计相应的学习任务,让学生体验问题探究的过程,以解决实际问题,并对应要达成的素养目标。如下表1:

具体问题或物理情景 体验式学习任务 对应素养目标
问题1.一根铁钉与一个铁锤,谁轻谁重?
举出类似的生活实例与想方法验证。
了解质量含义并会测量物质的质量。
问题2.盐熔化成盐水,质量会发生变化吗?
利用天平测量盐、水和盐水的质量
知道质量的基本属性。
问题3.大小(体积)相同的铁块、铜块,谁轻谁重?
选用不同的方体实物,通过实验探究,初步感受物质的基本属性。
通过实验,理解密度。
问题4.体积大的物体一定重吗? 选用相同体积不同正方体的质量,进一步物质的基本属性,从而归纳出密度概念。 进一步理解密度的基本属性。

问题5.鉴别金银首饰的真假?
选用相同体积不同正方体的质量,进一步物质的基本属性,从而归纳出密度概念。
会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

单元设计的真实情景问题及学习任务清单(表1)

又如在本单元《质量》这一节课时教学中,可以尝试按“基本问题——具体问题——学习任务”的模式进行课时的教学设计,进一步细化单元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可以看作单元教学设计的子问题与子任务的落实。按照课程内容,《质量》这节主要解决1.什么是质量?2.如何测量物质的质量?3.物质的质量的基本属性是什么?这三个基本问题,在课时设计分解到具体问题和对应的学习任务,如下表2:

基本问题
具体问题
学习任务
1.什么是质量? 问题1:如何区分物体与物质? 问题2:质量的定义是什么? 问题3:质量的单位有哪些,如何换算? 问题4:估测常见的物质质量是多少? 任务1:说出一辆自行车有哪几种部件组成,这些部件用到的是什么材料。 任务2:说出质量的定义,并质量的单位换算。 任务3:说出常见的物质质量是多少。
2.如何测量物质的质量? 问题1:怎么样才能准确知道物质的质量? 问题2:天平有哪些结构组成,分别起到什么作用? 问题3:如何调节天平平衡? 问题4:如何放置物与码? 问题5:如何进行读数? 问题6:天平使用时注意什么问题? 任务1:观察天平的结构,说出各部分名称。 任务2:阅读天平使用的步骤,回答问题。 任务3:学会用天平测量质量,比较铁块、铜块的轻重。
3.物质的质量的基本属性是什么? 情景1:铁块压成铁片? 情景2:冰熔化成水,盐熔化成盐水? 情景3:航天员到空间站? 提出问题:物体在以上几种情景下什么物理量发生改变,什么没有发生改变? 任务1:动手实验,初步验证 任务2:自主归纳,得出结论 任务3:举例应用,总结提炼

《质量》课时教学的问题情景及学习任务单(表2)

论文撷英

论文撷英

通过以上的例子可总结出,以问题情景为导向的体验式教学与学习任务的教学,第一、可以将单元教学设计的基本问题具体化和情景化,突出新课标提出的课程理念,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第二、体验式学习任务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以任务驱动学生在真实物理情景中解决实际问题;第三、通过问题引导探究和学习任务体验式教学,教学过程更加明晰,易操作,并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效率。
结语
总之,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到新课标,从单元教学设计至落实到课堂的教学,每一个环节紧密衔接,构成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基本链子,其中单元设计处于关键一环,通过问题引领,更好地将每一个碎片化的内容串联起来,再设计真实的物理情景和学生任务,引导学生体验和参与到教学中来,有效地促进真实性学习的产生,及强化深度学习的意义化,从而达成物理学科的素养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
[2]彭前程.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2: 108-123.
[3]崔允漷.如何开展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设计[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9(2):11-15.

高中生物教学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策略探究

高三年级 李郑娜

——以《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为例

摘要:随着教学手段的创新发展和不断推进,教师在教学时应采用更为新颖的教学方式来对生物进行教学。单元整体教学使得高中生物教学更加具有系统化,单元内涉及相关联的知识点,能够让学生从整体上看待高中生物知识,使学生在生物单元教学过程中更好的理解与掌握课堂教学知识。基于此,本文针对于高中生物人教版新教材中的单元教学提出了几点教学设计策略,希望对于广大高中生物教师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策略

前言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单元整体教学是一种全新的单元组合形式,不仅可以为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提供更加宽广的空间,同时也对高中生物教师教学策略的选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对新型教学手段的探究,以便于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单元整体教学的积极性,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一、高中生物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主题要素
(一)确定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主题
与常规的课堂教学相比,单元式的课堂教学相对于常规的课堂时间更短、知识结构更清楚。因此,在进行单元整体教学时,为了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确保学生能够在掌握单元的核心内容后,使课堂教学能够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师要精心研读课本,确定合适的单元教学主题。
高中生物学的知识面比较广,而且是纵向上的扩展,如果老师对教材内容没有把握,对其进行横向扩展,则会使其与课程内容背道而驰,使其无法真正地把握其核心内容。因此,在实施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生物的单元知识进行很细致的分析和提炼,理清单元中的知识线索,确立好教学主题,为生物学科的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内容要素
1.单元学习目标
课程目标是精炼课程的教学内容,使课程内容符合课程的教学目的,并使课程内容达到教学目的。在设计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要做到科学化、合理化,不能过于简略地重复教材中的知识,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和基本素质。例如:《细胞的生命历程》课程的教学目的应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一是根据教科书内容,通过课本上的图画与知识,对有

论文撷英

丝分裂时的细胞进行染色体的行为进行仿真,使同学能够了解到在细胞的分化中是否存在着不同的子代和母代[4]。二是方法是复制一种暂时的有丝分裂的片状物,进行实验观测,指导学生构建染色体、DNA等教学模式。三是从细胞演化的角度,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认识到身体的生老病死,并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到生物学与人类的健康之间的联系,从而进一步认识到生物学的垂直方向。

2.单元教学流程
立足于整个单元去设计教学的一个突出优势就是可以从整个单元的知识结构出发,去设计一个更加系统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以更科学的方式去从整体上把握好知识。所以,高中生物教师在其面临单元设计困难时,不妨从知识的结构出发去构建一个具备系统性的教学知识内容。例如: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相关内容学习,是当前高中生物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部分,且通常这两部分的知识内容都会放在一个单元来让学生学习。所以,教师就可以从这一单元的整体知识框架出发,去设计一个“细胞知识系统结构”的单元整体教学内容,然后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先引导学生们去熟悉整体的知识结构,进而了解将在这一单元学习到一些什么样的知识,为之后的具体课堂学习先做好整体上的知识准备工作[1]。同时,这一整体框架也可以用于单元教学基本结束时,教师让学生根据知识框架去复习在这一课所学的知识。让学生对照知识框架去回顾自己在这一单元中所学习到的

知识,以及自己对知识体系中的哪些地方还没有足够地理解和掌握。这样一来,教师通过关注单元的整体知识结构,就可以设计出一份具有科学性、系统性的知识框架,帮助学生从整个单元出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可以在日常的教学中,充分地利用单元设计的理念去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为学生构建起系统的知识结构,让其可以从整个单元的知识结构出发去掌握好相关的内容。

实热点出发进行课程导入,如在课堂解说第七次人口普查的相关新闻,并提出问题:我国出生率低对我国今后的社会、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中国的出生人口连年下降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的?让学生进行讨论,以此引入“种群及其动态”这个部分的内容。以这种社会热点来引入到课程的学习中,能够第一时间抓住学生的关注点,让学生精神集中的来讨论教师所抛出的问题,进而联系到课本中的知识来解决现代社会中的问题,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学习效率和归纳总结能力。

3.单元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属于单元整体课程设计的总结收尾环节,在高中生物的单元整体教学中,不断改进单元教学的评价可以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制定教案和教学模式的改进。因此,教师应坚持合理、完整、有效的评价原则,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注重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以及形成性评价,帮助学生及时了解自身不足,推动学生快速成长。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策略
(一)巧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生物教材涵盖的知识点较多,如果教师不能抓住其中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就很难让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保证。所以,高中生物教师在设计单元教学内容时,也应该要考虑到这一方面,通过设计问题情境来体现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例如:学习到《种群及其动态》这个部分的内容时,教师可以从一些现

(二)开展单元探究活动,行动中见真知
高中生物学是一种综合性、循序渐进的科学,它的发展阶段是指每一单元都是一个相对的、相互联系的,它的知识结构和解释性都是独一无二的,而它的整合性体现在每一节和章节上,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高中生物学教学体系。因此,合理运用单元整体教学法有利于构建高效课堂[3]。例如:教师在教学《细胞的基本结构》这一单元的课程时,可以将教学环节进行细化处理。在课前导入环节,教师可以联动多媒体设备,动态播放一些与“细胞结构”相关的短片,展示不同动物、植物的细胞图片,以此来提升高中生的课前预习效果,并引发高中生对单元知识的学习兴趣。课堂讲解阶段,教师则可以根据教材分析、讲解的进度,实时展示相关的视听资源,以此来帮助高中生理解单元重点。

(三)教学与多媒体融合,促进教学生成
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更好地帮助教师对单元整体教学过程进行设计,从而让学生能够对生物各个单元间知识的区别与联系做到深层次的掌握,对于各个生物知识与概念存在的关联也能够做到很好地探究,学生也可以在生动形象的生物知识体系中,对生物学科产生更深的理解与把握。例如:教师在讲解《细胞的生命历程》这一章节内容之前,可以先给学生播放一段种子从发芽到死亡的动画视频,让学生有一定的了解之后,再来讲解细胞的生长和死亡,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
结语:综上所述,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应积极将单元整体教学法融入生物教学中去,使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活动能够更加高效地开展,为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实力的提高打好基础。
以下附2019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1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单元教学设计:
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一、教学内容及其解析
(一)内容
本单元的内容如下:

论文撷英

说明:本单元的内容包括被动运输,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共安排3课时。
(二)解析
1.单元内容解析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有多种,第一节首先从水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说起,让学生理解扩散、渗透的原理,进而理解什么是被动运输,在此基础上区分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并为进一步学习第二节的主动运输打下基础。蛋白质或其他大分子颗粒无法直接穿过细胞膜,但可以通过胞吞、胞吐的方式进出细胞。这样的安排符合知识由易到难的逻辑,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另外,第二节之所以将主动运输和胞吞、胞吐放在一起,是因为从需要消耗细胞代谢产生能量的角度来看,也可以将胞吞、胞吐看成是一种特殊的主动运输,而且胞吞、胞吐的内容相对较少,不足以单独成节。
2.“被动运输”解析
本节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质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有些物质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不需要额外提供能量”等概念,进而形成“被动运输无须消耗细胞的能量,可能需要转运蛋白协助,主要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这一重要概念。通过相关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认识被动运输的不同方式,进一步理解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和认识生命活动的复杂性,有助于学生形成和发展模型与建模、归纳与概括、分析与综合等科学思维方法,提升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3.“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解析
本节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有些物质逆浓度梯度进出细胞,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胞吞、胞吐进出细胞”等概念,进而形成“物质通过被动运输、主动运输等方式进出细胞,以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这一重要概念。理解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的区别、胞吞胞吐的特点和意义,认识生命活动的复杂性等特点,发展模型与建模、归纳与概括、分析与综合等科学思维能力,提升对生命本质的认识,讨论社会公共健康议题,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二、教学目标及其解析
(一)教学目标
1.阐明被动运输的原理和特点,阐明主动运输的过程、特点和意义。
2.说明水分子进出植物细胞的原理,阐释原生质层的选择透过性与质壁分离及其复原的关系。
3.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二)目标解析
达成上述目标的标志是:
1. 能对物质跨膜运输进出细胞进行多种方式的比较,总结概括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物质跨膜运输有各种方式的结构基础。
2. 能运用物质跨膜运输的原理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3. 能根据探究的一般步骤研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三、教学问题预估分析

(一)本单元学生遇到的第一个主要困难可能是在“影响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的因素”内容的学习中,通过绘制的分析相关曲线图进行数学建模,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本单元学生遇到的第二个主要困难可能是对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原理的拓展应用和分析,由于该内容需要有较强的科学思维和分析能力,如何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分析解决问题是突破该难点的重要方法。
四、本堂课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教师可以在教材插图的基础上,适当补充关于各种物质运输方式的视频讲解,并辅以教具实物展示,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认识深度。
五、本堂课教学过程设计
4.1 被动运输
本堂课教学流程如下:

1问题(一)
问题探讨渗透作用

2问题(二)
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3问题(三)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4问题(四)
被动运输

5练习
巩固提升

6小结
总结重点

问题(一)
导入:问题探讨:渗透现象
问题:
(1)漏斗管内的液面为什么会升高?
(2)如果用一层纱布代替玻璃纸,漏斗管内的液面还会升高吗?
(3)如果烧杯中不是清水,而是同样浓度的蔗糖溶液,结果会怎样?
(4)为什么漏斗管内的液面不会无限升高?
结论:总结得出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认识渗透作用发生的原理,进而引入今天的内容。
问题(二)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展示情境:将红细胞分别放在生理盐水、高浓度溶液、低浓度溶液中,分析变化情况。
(1)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等有机物能透过细胞膜吗?
(2)红细胞的细胞膜是不是相当于“问题探讨”中所说的半透膜?
(3)当外界溶液的浓度低时,红细胞一定会由于吸水而涨破吗?
(4)红细胞吸水或失水的多少取决于什么条件?
(5)想一想,临床上输液为什么要用生理盐水?

论文撷英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类比推理跟渗透作用相对应的结构,对水进出动物细胞进行分析,提高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
问题(三)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展示成熟植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讨论植物细胞内相当于半透膜的结构是什么?由此提出问题: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吗?并围绕此问题进行探究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原生质层的伸缩性>细胞壁→质壁分离。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原生质层逐渐恢复→质壁分离复原。
结论:植物细胞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水分是顺着相对含量梯度而进出植物细胞的。
(1)如果把实验中0.3g/ml的蔗糖溶液换成0.5g/ml的蔗糖溶液,还会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吗?
(2)植物细胞会由于吸水过多而涨破吗?
(3)如果换成8%NaCl或者5%KNO3,会出现什么现象?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并结合书本阅读,理解水分进出植物细胞的条件,并进一步体会探究的一般过程。
问题(四)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
展示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的动画演示,引导学生总结特点。
(1)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需要消耗能量吗?为什么?
(2)自由扩散与协助扩散有什么异同?
(3)为什么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被称为被动运输?
(4)根据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的特点,绘制其影响因素的曲线图。
设计意图:将教材进行活化和优化处理,使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材”,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对图形描述、解释坐标图形的能力。
课堂小结

第1节 被动运输
一、渗透作用
1.条件

具有半透膜
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存在浓度差

2.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细胞膜
浓度差

外界溶液>细胞质基质,细胞失水皱缩
外界溶液<细胞质基质,细胞吸水膨胀
外界溶液=细胞质基质,细胞基本不变

3.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原生质层
浓度差

外界溶液>细胞液,质壁分离
外界溶液<细胞液,质壁分离复原
外界溶液=细胞液,细胞基本不变

二、被动运输
1.自由扩散的特点;2.协助扩散的特点;3.分析比较

运输方式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运输方向 顺浓度梯度 顺浓度梯度
载体蛋白 不需要 需要
消耗能量 不消耗 不消耗

4.2 植物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
本堂课教学流程如下:

1问题(一)
回顾实验
基本流程

2问题(二)
判断成熟细胞的死活

3问题(三)
细胞液浓度比较

4问题(四)
鉴别相同浓度的不同溶液

5练习
巩固提升

6小结
总结重点

问题(一)回顾实验基本流程
导入:播放视频:洋葱鳞片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
问题:
(3)洋葱细胞在上面条件下会失水?
(4)失水过程中细胞的形态出现了哪些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思考洋葱鳞片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的过程,引导学生认识探究的基本过程。
问题(二)根据质壁分离实验来判断成熟植物细胞的死活
展示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照片,并请同学们回忆,我们为什么会选择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作为观察质壁分离现象的实验材料呢?

论文撷英

问题:探究是否能根据质壁分离实验来判断成熟植物细胞的死活?
设计意图: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设计,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为进一步探究奠定基础。
问题(三)细胞液浓度比较
问题:生活于不同环境中的各种植物,细胞液浓度是否相同?
设计意图: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设计,做表格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问题(四)鉴别相同浓度的不同溶液
问题:是否能根据质壁分离实验来鉴别相同浓度的KNO3溶液和蔗糖溶液?
设计意图: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设计,学生对生物学事实的观察认识水平进出细胞的过程,并在探究实验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总结:

一.探究的一般过程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设计实验
4.实验观察
5.结果分析,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二.实验步骤
1.制作临时装片
2.观察
3.滴加蔗糖溶液
4.观察
5.滴加清水观察

三.实验结果
四.实验结论

4.3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
本堂课教学流程如下:

(一)引出概念
问题1(前测)
(1)说出ABC的名称,判断细胞膜的哪一侧属于膜外?
(2)bcd分别属于哪种运输方式?
(3)ae与cd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将不同类型的运输方式放在同一张图片中,使学生复习的同时将不同的运输方式做比较,并让学生发现新的运输方式——主动运输,引出新课。
问题2(问题串):阅读资料1:人体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在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内碘浓度比血液中的高20~25倍。
(1)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吸收碘是通过被动运输吗?
阅读资料2:研究发现,如果在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外溶液中加入呼吸抑制剂(抑制呼吸作用,影响细胞的能量供应),细胞则不能继续吸收碘。而之后再加入ATP(细胞中直接供能物质),细胞吸收碘的能力又得以恢复。
(2)联想逆水行舟的情形,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吸收碘是否需要细胞提供能量?
阅读资料3:小肠液中氨基酸、葡萄糖的浓度远远低于它们在小肠上皮细胞中的浓度,但它们仍然能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人红细胞中K+的浓度比血浆高30倍;轮藻细胞中K+的浓度比周围水环境高63倍;但细胞仍然可以逆浓度吸收K+
(3)这在各种物质的跨膜运输中是特例还是有一定的普遍性?
阅读资料4:一般情况下,哺乳动物细胞内的K+的浓度约为100mmol/L,Na+浓度为10-20mmol/L,细胞外的K+的浓度只有约5mmol/L,Na+浓度却高达150mmol/L,然而细胞仍然能够吸收K+、排出Na+;科学家从细胞膜上分离出一种膜蛋白,这种蛋白质在发挥作用过程中会不断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源物质,如果用药物特异性的抑制蛋白质B的功能,细胞就不能吸收K+、排出Na+。
(4)资料中的膜蛋白B的功能是什么?其在工作过程中需要不断的消耗能源物质的原因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资料展示和问题串的追问,让学生发现除学习过的被动运输以外还存在着其他的运输方式,并一步步发现这种运输方式的在自然界中的普遍性和特点。在引出概念的同时,培养学生分析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二)形成概念
观察主动运输视频和图片,概括主动运输的特点,得出其概念。

论文撷英

主动运输:
物质逆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主动运输的特点,归纳其概念。
(三)拓展概念
2020年全球肾脏病患者数量是8.5亿。我国慢性肾病的总发病率约为10.8%。换言之,平均每10个中国人里,有1个人是慢性肾脏病患者。
初中生物我们就学习过肾脏的结构和功能,肾小球的功能是阻止大分子通过,如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蛋白质等,形成“原尿”。肾小管的功能是重新吸收水、糖、有机物,电解质,我们来看以下事实,并分析其生物学原理。
事实1:肾小球每天滤过Na+约500g,每天尿液中排出3-5g。肾小管重吸收了大量Na+,肾小管上皮细胞内浓度Na+仅为10mmol/L,远低于细胞外,ATP为一种能源物质。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问题3:
(1)肾小管管腔中原尿里大量的Na+以何种方式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请说出判断依据。

(2)Na+以何种方式运出肾小管上皮细胞,请说出判断依据。
事实2:原尿中的葡萄糖在肾小管几乎全部被重吸收到血浆,肾小管上皮细胞膜表面存在两种形式的葡萄糖载体,管腔侧的细胞膜上的载体为依赖的葡萄糖转运体(SGLT2),基底侧细胞膜上的载体为葡萄糖转运体(GLUT2),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3)图中葡萄糖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分别是何种方式?
(4)钠钾泵对葡萄糖的运输有无影响?
(5)图中有几种运输方式?
(6)尝试总结主动运输的类型。
1、直接型,直接利用化学反应(ATP水解)释放的能量
2、间接型,利用依赖ATP的钠钾泵建立膜两侧Na+的浓度梯度差
(7)主动运输有什么意义?
主动运输普遍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细胞中,通过主动运输来选择吸收所需要的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从而保证细胞和个体生命活动的需要。

设计意图:让学生运用生命观念,对生物学事实作出正确的分析和演绎。分析资料图片,
推断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Na+和葡萄糖的运输方式,深入理解主动运输的概念,拓展视野,总结两种主动运输的类型和特点,体会主动运输的重要意义。
胞吞胞吐:
原尿中每天滤出的生物大分子可达1.8g左右,但尿液中几乎无蛋白质,这些生物大分子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方式是什么?

(1)观察图片,尝试总结出这种胞吞、胞吐的特点。
(2)胞吞、胞吐过程的实现与生物膜结构的特性有什么关系?举出相关实例
(3)胞吞和胞吐的共同点有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教材,梳理胞吞和胞吐过程,教师设计问题串,阐述胞吞、胞吐的、
(五)课堂小结:

论文撷英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自由扩散、协助扩散、胞吞和胞吐的特点,并利用这些特点,判断物质运输的方式。
参考文献
[1]平原.依托整体主义理论开展高中生物单元教学——以“细胞的结构”单元为例[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22(03):56-61.
[2]刘强.实施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促进理解性教学[J].中学生物教学,2022(02):19-21.
[3]刘晓玲.新课改下高中生物单元教学中知识点贯穿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2022(01):51-53.
[4]魏昱.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实践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3):167.

基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学学历案的设计研究

高二年级 魏蓉蓉

摘要:学历案,又称学习历程方案,是指以学生的学习诉求为起点而设计的一种学习方案。本文对佛山市高中学段学生使用学历案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分析,并针对不足提出实施建议,结合高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总结设计学历案的要点,以期为高中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高中生物学;学历案;设计

2016年华中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从教师观念变革和改革教案的角度研究开发学历案的教学模式,以期促进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同时,提高学生运用、分析、评价、创新等高阶思维能力,最终提升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水平。
为了调查佛山市当前高中生物学学历案的使用现状,笔者设计了高中生物学学历案使用情况现状调查问卷,并通过问卷星小程序发放到佛山市高中生物教研群,对佛山市高中各学段的学生进行了高中生物学学历案使用情况的问卷调查,收集问卷调查结果并结合相关文献,梳理了当前高中生物学学历案使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调查研究主要从3个方面展开:学生对高中生物学学历案的使用频率及认识程度;学生在生物学课堂学习的状态及期待的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对高中生物学的学习需求分析。
1 调查对象
图1 完成调查问卷的学生学段分布图
本次问卷调查对象是佛山市高中学段的学生,既有每个高中学段的学生,也有学业成绩较突出的学校的学生,以及学业成绩在中下层次的学校的学生,调查对象广泛而全面,能真实反映学生使用学历案的现状(图1)。

论文撷英

图2 学生对学历案的使用频率

图3 学生对学历案的认识水平

图4 学生在生物学课堂上的学习状态

图5 学生期待的课堂教学方式

2 调查结果及分析
2.1 高中学生对生物学学历案的使用频率及认识水平

调查结果显示,高中学段学生对生物学学历案的使用频率能达到经常使用的比例只有25.78%,对学历案的使用频率有待提高,而学生对高中生物学学历案在学习过程中起到的作用还是比较认可的,对学历案存在的意义已有一定的了解。
2.2 学生在生物学课堂上学习的状态及期待的课堂教学方式

调查结果显示,高中学段的学生在生物学课堂教学的状态,完全能跟上老师节奏的学生仅占28.13%,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能跟上,但没时间去理解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的知识要点,而学历案正好能解决这些问题,让学生提前根据学历案的学习目标进行预习和思考,思考的过程中对于不会的问题也是学生上课时听课的要点,正因为提前把一些较简单基础的内容提前学习巩固好,学生可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教学难点上,这也与大部分学生期待的课堂教学方式也相吻合,因此,学历案的推广及使用是非常有必要的。

2.3 学生对高中生物学的学习需求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任课老师需要在生物学课堂教学中进行一些改变,占比较高的是“给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评价标准”以及“有更多空间开展探究学习”,这也说明了大部分学生存在学习生物学的主动能动性,在对生物学的学习需求中希望能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评价标准,更多地去开展探究学习,这也符合高中生物学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中学科核心素养对学生的要求。
3 实施建议
3.1 明确学习目标,将新课标中的大概念分解为层次递增的具体目标
学历案的出发点就是学习目标,学生参照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通过学习任务促进目标达成,教师在制定学习目标时,可从行为主体、行为表现、行为条件、表现程度四个要素对新课标中的大概念进行分解[1],例如新课标中

图6 学生对高中生物学的学习需求分析

对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一第5章第3节《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一节的要求,是“举例说明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和乙烯等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在生产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将其分解成与学科核心素养相关的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类型以及它们在生产中的作用(科学思维:运用科学思维的方法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能力。[3]);2.评述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认同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应合理合法的观点(社会责任:基于生物学的认识,参与个人与社会事务的讨论,作出理性解释和判断的能力。[3]);3.探索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尝试运用预实验方法开展探究[2](科学探究:针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进行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及对结果进行交流和讨论。[3])。这些学习目标的设定,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让学生更加具体化本节内容要学到何种程度,达成哪些学科核心素养,具备的核心素养要达到哪个水平。

3.2 结合学生学情,创设真实情境,设计多元化的学习任务
由于不同学校不同班级的学生学习基础不尽相同,对学历案中学习任务的设置必须结合学生的学情去进行,例如,在设计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一第三章第1节《激素与内分泌系统》的学习任务时,学习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在学生自行阅读完教材中促胰液素的发现历程后,以一系列问题串的形式设计当堂课的学习任务:1.胰液分泌只受神经

论文撷英

系统的调节,如何设计实验证明?2.胰腺分泌胰液不是反射,而是化学调节,如何设计实验证明上述假设?这两个问题都是在沃泰默和斯他林、贝利斯的实验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基础较好的学生通过思考与比较分析,即能得出答案;如果学习基础较差的班级,可以在自行阅读完教材中这一探究历程后,比较沃泰默与斯他林、贝利斯的实验的实验步骤、实验结果与实验结论,学习任务可以设计成以下形式(如图7),后者学习任务的设置难度明显低于前者。对于学历案的学习任务的编制,没有最佳的

设置多元化的学习任务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科学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学习任务不仅可以在一定的真实生活情境中进行设置,也可以以一个真实的科研成果为主线进行设置,设置的形式也可以多样化,以问题串的形式出现,以表格形式出现,或者是在某一科研情境中对某一现象的调查(调查报告),某一探究实验的实验步骤的设计、实验记录表格的绘制,实验结果的分析(实验报告)等。

设置模板,只有最合适的,最适合自己的班级学生使用的学历案就是最好的。

3.3 学习过程中给予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以完成学习目标和评价任务
学历案强调学生亲身经历学习的全过程,知识的发现、构建和延伸都由学生亲历亲为,教师只起提供框架的引导作用。[1]所以,学历案的学习过程中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指导,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学习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一第一章第2节《内环境的稳态》的过程中,面对“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更好地维持内环境的稳态?”这一问题时,就需要学生通过联系自身的生活实际情况,递进式地进行思考:高烧时为何需要采取物理降温或者药物降温的措施?严重腹泻后,能不能只喝水,不补充盐?内环境的渗透压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等问题,学生通过比较与分析,并且理论联系生活实际,就能得出内环境的稳态需要在温度、酸碱度、渗透压等理化性质都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下去维持。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可以通过把这个问题分解成更多的小问题让学生逐个去思考,然后得出结论,或者将这个问题迁移到学生更熟悉的其他方面让学生去进行发散思维或创新。所以,想让学生顺利完成学习目标,学习方法的指导也很重要。
教案教学的评价滞后于教学,无法及时利用评价指导改进教学过程。学历案的评价任务正好处于学习目标与学习过程之间,能保证“教-学-评”的一致性。学生通过学历案中的评价任务可以准确知晓自己对某一知识点是否达到真正的理解,从而更好地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品尝自主学习的乐趣,发掘自主学习的潜能,也为发展自身学科核心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3.4 通过设置不同难度层次的基础型作业和实践性较强的综合作业,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学习水平进行检测
虽然通过课堂评价任务可以初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但是仍需要设置一定的作业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巩固和加强。由于每个班不同的学生层次不完全相同,对每个学生的作业要求也不能完全相同,这就需要教师精选习题,设置基础型作业和有一定难度的作业去满足各个层次的学生的课业需求,作业的形式也可以尽量多样化,不一定都需要通过纸笔去完成,作业形式可以是一次科研调查,可以是一个专题访谈,也可以是一个生物模型的制作等。通过设置不同难度的基础作业以及实践性较强的综合作业,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完成生物学作业的积极性,满足各个层次的学生的发展需求,也从不同方面去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水平。
3.5 学后反思指导学生对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和学习策略进行再次认知和反省
学后反思是指学生在课后对自己的学习行为和表现进行分析和调整,进而发现问题,寻求补救方法,提升学习效率的过程,学后反思可以作为一种反省思维的培养过程。即使在面对相同的学

论文撷英

习内容时,不同的学生会经历不完全相同的学习过程,有着不完全一样的理解与收获。所以,学历案将学后反思作为最后一个重要的学习环节,既是对课堂学习的诊断与梳理,也是对课外学习的拓展与延伸,从而引导学生实现对知识的指导、监控与管理,促进知识的结构化与系统化。当然,反思也是一种极具智慧的技术性行为,“反思什么”、“怎么反思”、“如何评价反思”等, 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专业引导。[5]例如,在设计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五章第3节《人类遗传病》学历案的过程中,学后反思可以让学生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绘制知识框架,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绘制的知识框架图去检查学生是否对大概念以及次位概念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能否及时关联它们之间的关系,最终内化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切实转变学生观、知识观、教学观、质量观,引导学生深度学习,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境界和学习的层次,切实实现知识的内在价值。[6] 学历案通过搭建学习辅助支架、梳理课程体系和内容,能够解决新教材内容过于“繁杂”的问题。其实践过程不仅是对课程资源的整合和开发,更是对学生思维的梳理与提高。学历案记录学生主干知识、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等维度的培育过程,为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了更为直观的评价依据, 为素养落地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7]因此学历案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邓倩玉.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学历案的实践与研究 [D].云南师范大学,2021.
[2]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生物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普通高中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生物学.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4]王振娜.李鹏.指向核心素养的学历案研究策略[J].课题展示,2021(6):50-53.
[5]田国华.在学习与真学习:基于学历案的高中历史深度学习策略[J].中学历史教学,2022(6):11-13.
[6]郭元祥.深度教学——促进学生素养发育的教学变革[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21:1-45.
[7] 陈只信.王鸿飞.基于历史新课程单元教学的“学历案”设计研究[J].中学历史教学,2022(8):41-43.

基于计算思维的高中Python编程教育校本
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探索

高一年级 付静媚

一、研究背景
我国2017年新颁布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提出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其中的“计算思维”是新课标修订后最为突出的变化,凸显了信息技术学科的育人价值。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中的第四单元为基于python语言的编程教学,由于教学知识点多而教学课时少,为更好落实新课标的要求,迎接新版教材的挑战,我们开始尝试以社团课为依托开展校本课程的形式展开编程教学研究,拓展学生的编程教育,在日常教育中渗透计算思维。
二、概念介绍
计算思维是指个体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在形成问题解决方案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思维活动。具备计算思维的学生,在信息活动中能够采用计算机可以处理的方式界定问题、抽象特征、建立结构模型,通过判断、分析与综合各种信息资源,运用合理的算法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根据计算机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运行程序”的过程,我们每节课以典型案例为导入,设计了“情景创设—分析问题—设计算法—新知识导入—新知识巩固—解决情景问题—巩固训练—课堂总结”的教学流程,在典型案例的分析与课堂实践中渗透计算思维。
三、课程设计
(一)课程目标
通过对学校情况、教师特长、学生需求等展开分析,将高中Python编程校本课程的总目标确立为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及逻辑思维能力,掌握Python语言的基础知识,熟悉Python标准库及拓展库的安装和使用,能用计算思维识别与分析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一个具备信息素养的“数字公民”。

摘要: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及国家教育信息化的政策导向,使编程教育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在新课标背景下,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一线信息技术教师面临的新挑战。本课题以Python编程这一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为主要研究内容,探讨如何在课程开发与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发挥学科的育人价值。
关键词:计算思维;Python编程;校本课程

论文撷英

(二)课程框架
课程分为三个篇章,共18个课时。第一章是基础篇章,主题是“发现山河之美”主要是讲解Python的基础知识,包含输入输出语句、常量变量、数据类型等。第二章是应用篇章,主题是“发现生活之美”,以贴近生活的案例为导入,讲解三种数据结构及函数、列表等知识。第三章是拓展篇章,主题是“发现设计之美”,以可视化的绘图效果,讲解Python的几个常用标准库函数及扩展库。Python语言的优势之一是拥有众多库,通过调用库函数,可以编写简短的程序,实现较为复杂的人工智能软件开发。给学生拓展Python标准库、扩展库的相关知识,提升学生运用Python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体验模拟开发软件的奥妙与成就感。具体的课程框架如下:

章节 篇章 序号 课程主题 主要知识点 课时安排
第一章 发现山河之美 (基础篇) 1 青春告白祖国 初识Python编程 1
2 秀美中国·国庆之旅 编程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1
3 西樵山之旅 输入输出函数等基础知识 1
第二章 发现生活之美(应用篇) 4 疫情等级评估小程序 if条件语句 1
5 中秋猜灯谜小游戏 if条件语句的嵌套 1
6 超市积分兑奖品小程序 for循环的运用 1
7 消毒机器人小程序 for循环嵌套 1
8 积分累计小程序 while循环的应用1 1
9 互动抽奖小程序 while循环的应用2 1
10 循环综合练习 循环综合练习 1

第三章 发现设计之美(拓展篇) 11 健康食谱 列表 1
12 魔幻螺旋 turtle库1 1
13 随机螺旋 Turtle库2 1
14 美丽的樱花树 Turtle库3 1
15 万花筒 函数的定义及调用 1
16 神奇函数 综合练习 1
17 高考倒计时 datetime模块 1
18 中英互译小程序 扩展库的安装与应用 1

(三)教学模式
以四环-四导教学模式的实际出发,以布鲁姆《目标教学法》为理论指导,对课堂教与学的各个环节精心设计。四导:明确目标导方向、善用评价导情绪、组织堂练导巩固、编撰学案导流程。四环:目标呈现、情景创设、导学知新、堂练检测。

图1 四环四导教学模式

论文撷英

四、课程实践
教师的讲解起到穿针引线和点睛的作用,重在启发学生思考。课件中以生活实际问题为案例,遵循讲练结合的四环四导模式来讲解。
以第二章第6课《超市积分兑奖品小程序》为例,(1)呈现本节课目标:①理解for循环执行的过程②掌握for循环的书写规范 ③会用for循环解决简单问题; (2)创设真实情景:超市近期推出“积分累计超值换购”的活动,提出问题:如何用所学知识编写程序实现这一功能。(3)分析问题:程序中多次重复的代码,可有更简便的方法?——引出循环的概念。(4)学习新知:for循环知识点,并用简单的练习巩固新知 (5)解决问题:解决超市积分换购问题 (6)拓展运用。生活中运用到循环的案例吗?
五、课程评价
教师是课程的设计者与实施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展开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对教学设计、教学效果进行总结与反思,不断完善课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阶段性学习后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自评,对教师的教学方式、课程设计进行合理评价,帮助教师改进课程。通过问卷星对社团的30位学生展开网络调查,学生对课程难易程度,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质量,自身的学习效果等方面作出评价,并提出意见与建议。

图2 学生对课程难易程度的评价

图3 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案例及教学方式的评价

图4 学生学习本课程后的收获

图5 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1.建议将来加大课时,让同学们学的更多更加系统,让知识的实用性能更加大。
2.讲解的很详细,但课时太少使内容连贯不起来,很容易就会忘记。
3.希望能出了一些资料,能下课看。
4.希望简单化,有些专业术语,没能听懂。
5.老师在讲的时候要提醒我们做笔记,因为不知道重点在哪里,下课就忘记了。
6.多点实践操作,多搞点有趣的例子。

表1学生对课程提出的建议

六、研究总结
我国制定了宏伟的信息化发展战略,培养适应信息社会的创新人才。信息技术课程是实现教育信息化战略的重要途径。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经过一学年Python编程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总结了一些经验:
(一)研读校本课程理论文献。
研读校本课程理论文献,梳理校本课程开发的流程及实施要求,为Python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方向。解读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及国家最新教育文件,分析编程教育课程的开展现状。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及学习基础,确定课程指导思想、课程目标、课程结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内容,作好课程开发的前期准备。
(二)综合考虑Python语言的知识体系、计算思维的培养和学生的学习规律等要素设计课程。
1.项目案例要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对编程学习有较强的畏难情绪,认为编程很高大上离生活实际很遥远,但真实情况并非如此。选择贴近生活的项目案例,改变学生对编程的原有认知,体验编程的魅力。在进行《疫情等级评估—分支结构的应用》项目案例时,学生通过学习分支结构,编写程序解决疫情等级评估问题,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

论文撷英

2.教学内容的组织要由浅入深,符合编程学习的规律。
以项目案例为主线编排教学内容,将编程知识点按照由易到难的梯度穿插到每一个项目中展开教学,在知识点后设置练习,增加学生的练习时间,使其在实践中习得新知,达到举一反三、知识巩固的目的。
3.教学环节要合理紧凑,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及创新意识。
计算思维不是单纯的编程思维,而是个体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在形成问题解决方案中产生的一系列思维活动。教学环节的设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第二模块应用篇中,基本按照编程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分析—算法设计-编写程序-调试运行”组织教学,期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协作探究等活动学会对项目案例展开问题界定、抽象特征、并用合理的算法结构解决问题,达到培养计算思维的目的,让学生感受到算法的效率。
4.教学评价要有激励性,鼓励学生的持续学习。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播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的一种教学艺术。”为激励同学们保持编程学习的热情,在教学中从课堂常规、师生互动、作业点评等几方面跟踪学生的学习动态,实时记录表扬提前进到课堂、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作业优秀的同学,疫情期间利用小程序“班级小管家”搜集学生作业,认真批阅每份作业,并附上激励性的话语,并利用问卷星设计投票环节,组织学生对拓展探究环节的小组编程作业进行在线投票,实时选出优秀小组作业,并设计电子奖状颁发给优秀小组成员以示鼓励,以此营造浓烈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编程学习中。
(3)攥写教学反思,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
在对比反思中提升原有经验,调整后期的教学设计及进度。前期的设想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课程开发与实践的过程中往往受很多因素影响导致前期计划并不一定能够完全实施,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本学年受疫情影响,我们的编程教学经历了线下到线上教学,再由线上教学转到线下教学的历程,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极大挑战。结合教学实际,课题组成员多次进行阶段性研讨总结,及时对课题的开发设计进行研讨,保证校本课程有序进行。
本次Python校本课程的开设,提升了教师课程开发的能力,帮助学生学习了Python编程的基础知识,掌握了三种数据结构的原理,并通过项目案例引领学生体验了编程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计算思维,让其领悟到编程语言的强大魅力,为学生的后续编程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基础。
参考文献略

近日,西樵镇教育系统安排各大学校大力开展2022岁末年初安全大检查。上午,西樵镇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我校督学张杏燕莅临南执进行校园安全专项检查,韩杰副校长、罗志文书记等校领导进行陪同走访。

1月10日
1月14日
1月15日

2023届传媒艺考大捷!我校2023届传媒班普通话播音43人过本科合格线(省线),粤语播音8人全部通过本专科合格线,编导21人高分通过本科合格线(省线)。

2023届美术艺考大捷!我校高分段人数大幅增加,创历史新高。总分达220分以上35位同学;230分(往年高优线)以上13位同学;240分以上3位同学。本科195分(去年本科录取术科控制线)以上人数同比去年大幅增加。本科上线人数再创历史新高,在佛山市同类学校中排前列。

南执快讯

南执师生迎来了主题为“青春向太阳, 奋发更有光”的新学期的开学典礼。礼仪式上,我们还对在上一学期表现优异的师生做了隆重的表彰。我校教师在多个领域表现突出,荣获佳绩!相信在新的学期,南执人一定能再续荣光,再创辉煌!

在上周,我校团委学生会干部及相关负责老师在会议一室参加了本学期的干部工作会议。会议对于提高各部长的自我认同感,深化其责任意识有重要意义。

冲锋号角已经吹响,梦想之船正式扬帆启航。为激发高三学子的士气,让他们在剩余的高考冲刺阶段中坚定信心、全力备战。昨晚8点,我校在演艺厅举行了以“战百日,夺桂冠”为主题的2023届高考百日冲刺誓师大会。

2月6日
2月10日

2月23日

当前,广东省体育、艺术术科统考成绩已尘埃落定,高考复习也进入了重要时期,如何做好冲刺阶段的复习工作,成为艺体生和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为实现我校艺体学子专业与文化成绩双上线的目标,我校分别召开了202届体育专业/艺术专业生高考冲刺暨文化备考研讨会,集中商议了高考冲刺阶段的系统化备考策略。

我校在3月积极开展学雷锋系列活动:我校举行了主题为“学精神修品行,赞优秀练本领”的升旗仪式,激励全体师生要学习和领悟“两会”精神,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3月1号,师生代表参与了绿道徒步环保行活动以及校园大清扫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植树节,我们在南执校园里种下希望之树,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精神在我校扎根。高二学子在田间地头上了特别的一课。同学们不但锻炼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而且还收获成长的喜悦。爱心献血活动让生命的意义得以无限地延续下去,也让这份特殊的爱在神州大地上不断地传播开来。

3月8日
3月13日

为进一步加强家校沟通联系,增强协同育人合力。我校高一年级举行了家委代表见面会。会议重点围绕“关心下一代成长”工作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展开研讨,使家长和教师都充分认识到自身在孩子成长中的责任,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持和保障。

为激发初三学子的雄心壮志,坚定决胜中考的信心。南执高级中学隆重举行了以“三年扬帆乘风破浪,百日奋战金榜题名”为主题的2023届初三中考百日冲刺誓师大会,学校行政、各年级部主任和初三级全体师生摇旗呐喊、擂鼓助威,冲锋的胜利号角响彻演艺厅。

我校艺术学子在各大校考中表现突出,斩获多家高等院校专业合格证!其中,陈弘毅、陈诗曼获中央美术学院合格证,杨紫莹、黄炼杰获中国传媒大学合格证,孙启翔、朱亦玹获北京舞蹈学院合格证。

3月17日
3月21日
3月31日

学校官方公众号

咨询热线:18169899223 18169890223
0757-86841012

学校地址: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山旅游区环山大道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