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
论文集
省州县装备论文
2023年刊
编委会
主编:陈垦
责任编辑:李全
编委成员
李全 吴琳 陈群英 仇慧
黄卫 兰婷 冷艺 刘梅
毛福红 代婷 卢霖轩 秦雪玲
王世海 许彪 杨胜才 叶大章
邱雪梅 蒲林莉 任世忠 熊禹露
学校名称: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
学校地址:咸丰县活龙坪乡天龙街109号
联系电话:0718-6682315
邮政编码:445609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主办
论文集
2023年刊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
民族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05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微课的运用与研究..................................................................08当前青少年主要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12浅谈综合素质评价中如何为教师减负......................................................................19传统文化进校园——民族文化传承下的校本课程建设.............................................24
“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课外阅读指导策略................................................................29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34
浅析数字化教育背景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策略....................................................39
基于考核机制下的小学“小五科”教学研究................................................................44
“小五科”考核评价的意义及策略研究.......................................................................49
立足本土资源,优化小学民族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53
乡村少年宫特色课堂助力“双减”..............................................................................57
双减政策下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61
创新校本课程实践模式传承优秀民族文化..............................................................66
“双减”背景下乡村小学综合实践作业设计与研究....................................................70
关于双减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思政教育研究..........................................................76
体教融合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校园的问题审视与策略研究..........................8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的策略研究..........................................................87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93
在教育中升华,在协作中共进................................................................................96
现代信息技术下的“小五科”课堂研究......................................................................99
体育教学中如何落实立德树人的实践探究.............................................................104
基于数字技术的数学跨学科教学路径初探.............................................................108
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的实践策略...........................................................................112
校本课程开发中提升自身素养...............................................................................114
民族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
作者:李全
摘要:随着时间的推移,年轻一辈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印象越来越淡。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让我们接触了更多新鲜事物,他国的文化理念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认知,甚至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大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内涵、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治国理政、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对国内外重大挑战,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到崭新阶段,不仅有力凝聚了民族精神,更得到全世界中华儿女高度认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精神力量。【1】所以,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乡村学校,如何让当地民族传统文化进入校园,结合学校与实际做好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是值得探索研究的内容。
关键词:民族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民族”是指在文化、语言、历史或宗教与其他人群在客观上有所区分的一群人。【2】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各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3】文章中的“民族传统文化”是指具有当地民族祖祖辈辈所继承发扬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且内涵博大精深的传统优良文化。“校本课程”是以“以学生为本”,“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为主体”,“以专家为指导”,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开发旨在发挥学生个性特点的、多样的、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4】“民族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目的是学校结合本县区域内汉族、土家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让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发挥校园文化作为环境文化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能够促进多样化文化教育活动的发展,在教学活动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也是将价值观植入学生心中,从而不断内化学生思维品行,使其道德素养得到提升,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基。
一、县域内农村小学民族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的实施现状。
1.1学校对民族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开设的认识。根据调查,目前本县域内学校开展的传统文化校本课程有经典诵读、编织、射箭、板凳拳、南剧、武术、连响等。在各学校校本课程开设过程中,受场地、经费、师资等因素的限制,导致内容比较单一、学生参与度较低。许多学校因为片面的认识,认为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就是诵读经典,诵读的内容也都是以《弟子规》《三字经》等简单易懂的内容为教学内容,导致大量更加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无法体现在课程中。另外,因为农村教育方面的师资力量短缺,导致课程改进效果不理想,仍然无法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多元化的效果。不能全面传承和发扬本地民族传统文化,只有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开展校本课程。
1.2学校已经开发的民族传统文化校本课程。 校本教程的开设,让孩子们能在充满欢乐的环境中不断克服困难,培养孩子乐观向上、勇敢、自信、有自制力的优良品质。同学们参与活动总会遇到一些困难,每面对一个自己从未尝试过的新的活动时,往往要克服自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2023年刊)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2023年刊)
前言
在当今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知识更新迅速,学术交流与创新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本论文集校刊旨在汇聚各领域的研究成果,搭建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促进知识的分享与传播,启发更多的学术灵感与创新思维。
经典与前沿并存,是本论文集的一大特色。我们既重视传统学科的深厚积累,也关注新兴领域的突破性进展。每一篇论文都是作者深入思考与严谨研究的成果,展示了他们在各自领域中的独特见解与贡献。从基础科学到应用技术,从理论探讨到实践应用,这些论文不仅代表了当前的学术水平,也为未来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此外,我们特别注重论文的质量与原创性。每一篇入选的论文都经过了严格的同行评审,确保其在理论基础、研究方法、数据分析等方面都达到高标准。同时,我们也鼓励创新性的思维与方法,希望这些研究成果能够激发更多学者的研究热情,推动学术界的不断进步。
展望未来,学术研究的边界将不断拓宽,交叉学科的融合将更加紧密。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具有前瞻性和开创性的研究成果涌现,为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复杂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同时,我们也将继续致力于打造一个开放、包容、创新的学术交流平台,促进全球范围内的知识交流与合作。
最后,感谢所有作者的信任与支持,感谢读者的关注与期待。我们相信,通过共同的努力,本论文集校刊将成为学术研究领域的一颗璀璨明珠,照亮未来的道路,引领我们走向更加广阔的学术天地。
前言
1.3学校开设民族传统文化校本课程是打造学校特色的重要的手段。有底蕴的校园文化能给师生创造一个有形而庄重的心理“磁场”,能在无形中统摄师生的灵魂,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魅力。民族传统文化进入校园,直接赋予学校有底蕴的校园文化。
二、对农村小学民族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探索适合本学校的校本课程。
2.1学校可以根据师资力量来开发研究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在偏远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是普遍存在的现象,音体美等专业教师配备补齐,但是擅长此方面的老师还是有一部分。因此,学校就可以根据师资力量来开设传统文化校本课程。例如,有的老师会戏曲,有的老师会武术,有的老师会书法,这样就可以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发挥老师们的特长。
2.2引进本地民族传统文化项目进入校园成为校本课程。咸丰县属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管辖的一个小县城,临近川渝两省,有土家族、苗族、侗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部分学校也开设了民族传统文化校本课程。例如,燕朝小学的板凳拳、曲江小学的武术、朝阳小学的南剧、活龙民族中心小学的编织和射箭、湖北民族大学的高跷。传统文化进入校园,这样就更有利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不久,具有地方特色的吊脚楼、西兰卡普、摆手舞等民族特色都将在校本课程中体现。
2.3发挥“少年宫”项目优势,借助外来力量。民族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只靠学校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资金上可以通过少年宫专项资金来补充;专业上,可以寻求文化馆、俱乐部的专业人士的指导。例如活龙民小加强学生兴趣培养,突出课程特色。借助学校现有的传统文化底蕴,加强编制课程开发与实施,致力于课程特色品牌创建。充分发挥“少年宫”项目优势,实现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采用“2+X”模式突出特色发展,即以非遗项目手工编织、传统项目射箭校本课程为重点加多个校本课程,培养学生兴趣特长,逐步提升学校影响力,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三、民族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意义。
3.1具有浓郁乡土气息、鲜明地域特色的校本课程,对于发展民族多元文化、弘扬地方特色文化,对于学生热爱家乡、了解家乡,具有深远意义的生动内容。例如,土家族人心灵手巧,常用竹、藤等编织出各种美观又实用的农具用品或者生活用品,学校可以通过校本课程让学生学会编织,直接让学生感受到成品的美,从而去赞叹先辈们的智慧,发挥学生们热爱家乡、了解家乡的自豪感。这也是“双减”背景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具体表现。
3.2校本课程是课堂教育的补充与延伸,学校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学生的参与活动、体验情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来培养学生的各项素质。学生在不同的活动中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精华,使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精神更加内涵,从而引导自身的思维和行为,提供实践、体验和感悟传统文化的广阔舞台。例如射箭项目,它是传统体育项目与现代竞技项目融合开展的探索,这不仅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有利于现代竞技体育的培养。“射箭”项目对于我国来说,属于比较冷门的竞技项目,把此项目引进学校,也是在探索能否在农村偏远地区的基础教育阶段培养专项人才,这也是为学生终身发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2023年刊)
3.3对学生兴趣进行进一步的培育,对于校本课程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的选择一门校本课程,它的目标是增加见识、锻炼能力、发挥特长,并根据共同的兴趣来丰富自己在学校的文化生活。他们共同努力,那就是对传统文化与教育的理解,这表明这批学生对传统文化感兴趣。他们有兴趣地学,选择这些项目,所以他们就会努力,而且能够主动学习。“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在教学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有效地组织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中来,实现有目标,有组织,有计划,有内容,有评价,达到这样良好的前提条件。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参加各种活动等形式,让感兴趣、自我提升、兴趣特长的得到充分利用。该学习能够有效地发展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情感,从而培养他们继承、保护、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人。
3.4在学校教育发展的新载体中,校本课程是创新。学校是一个文化场所,是一个交流思想,交流感情,是一个生活与生活对话的重要场所。学校所具有的文化,是学校教育价值最体现的区域。各学校都有其自身的文化背景和内部条件,全面理解学校的办学优势和办学风格,在新形势下全面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全面提高育人质量,打造高质量、高品位的文化,形成独特的教育特色,是新形势下每一位教师的责任。
3.5传统文化教育在校本课程中的开展中,找到了教师发展的新切入点。校本课程的开发以传统文化为切入点,一方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另一方面是对教师教科研能力的提升、对自我的完善和对成绩的提升。
四、结论
通过对民族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不断转变和升华教育理念,提高教育目标,丰富教育内容,优化教育手段,完善有关师生评价体系,促进农村小学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的转变,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提升农村教育质量,发展农村教育。
参考文献
【1】邢立轩.关于长租房产业室内景观设计的探讨[J].装饰装修天地,2019,(8):172.
【2】黄晓欢.浅析民族交往中"自我披露"[J].中国民族博览,2015,(24):1-2,30.
【3】李雅男.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必要性和当代价值浅析[J].神州,2019,(2):27.
【4】林秀彬.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校本课程探究式教学的模式[J].读与写,2017,(23):131-137.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2023年刊)
己的恐惧感才能完成,而一旦完成,同学们会体验到一种成就感,民族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得到同学们的认可。
展奠基基础。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2023年刊)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微课的运用与研究
作者:陈群英
【摘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多年,但在农村的边远山区依然还处于应试教育中,无法挣脱出来。【1】农村小学语文课堂中有效运用微课是更新教育观念,是转变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本文主要结合教学实际,就以课前导入如何有效运用微课,学生自主学习中如何有效运用微课,学生课外延伸的个性化阅读和学习如何有效运用微课来进行研究。
【关键词】农村 小学语文 微课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一切都在悄然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当然,教学系统也不例外。在教育教学中,每一个细微的要素都在悄悄地改变着。微课的出现,就是由于时代变化引起的教学系统的新变化。在农村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入微课,这为农村语文课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有了新鲜血液的语文课堂将充满生机、充满活力,这样的课堂将最大限度地开启学生智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微课的形式主要为自主学习,期望达到最佳效果,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加上流媒体,涉及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时间简短,但其本质仍是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所以,对于我们教师而言,关键点是要从学生的角度去制作微课,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而不是以教师的角度去制作。【2】因而,我们可以把微课看做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的补充形式,它不仅适合于移动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播、也适合学习者个性化、深度学习的需求。
一、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微课的背景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丰县,位于武陵山东部、鄂西南边陲,是全国深度贫困县之一。在这样的地方,劳动力只能选择外出打工挣钱,家里留下年迈的父母和小孩,所以边远乡村的学生多为留守儿童。但近年来,县政府不断加大经费投入,保障财力,加强学校标准化建设。截止2017年,全县88所小学“班班通”多媒体设备建设完成率达到100%,乡级完小也基本配备微机室。新课标改革的到来,是教师的专业成长的一个机遇,多媒体的发展更是为语文教师提供了实现专业化发展的良机。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没有高品质的教育。教师的发展既满足了自身价值体现的需要,也满足了学校发展的需要。【3】顺应时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农村小学教师有效运用微课,服务于有效的课堂教学。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互联网普及程度已达到令人难以想象的高度,智能手机更是深入千家万户,即使在我们这些偏远农村也不例外。从这一层面上来说,微课不仅只是在课堂上运用,即使在其他时间段,它都能很好的为课堂服务。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互联网普及程度已达到令人难以想象的高度,智能手机更是深入千家万户,即使在我们这些偏远农村也不例外。从这一层面上来说,微课不仅只是在课堂上运用,即使在其他时间段,它都能很好的为课堂服务。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2023年刊)
二、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有效运用微课
2.1. 课前导入如何有效运用微课
课堂导入对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开展和学生课堂效率的提升有着直接的影响.【4】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课前导入有效的激活了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让课堂高效地开展,学生高效地学习。
在学习这个枯燥的过程中,只有让学生有了学习的欲望,他的学习愿望才会强烈,求知欲才会迫切,这样,他就能主动地去学习。小学生有着其年龄阶段的特点,形象思维是他们鲜明的特征,对直观形象、色彩鲜明的事物有着非常强烈的愿望。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微课手段,将书本上的抽象知识变得具体形象,就利于小学生理解。在微课中,各种鲜明的色彩,直观的形象,立体的动画,能充分地引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微课中,通过绘声绘色的展示,真实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小学生身临其境。除此之外,微课的加入,也给教师带来了诸多便利,比如在引导小学生开展求异思维时,微课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机会。同时微课形象生动,教师在此基础上旁征博引,增加了说服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课本知识变得鲜活,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享受学习乐趣的过程,从而变得爱学习语文了。
从三年级开始,学生会接触一个新的文体——文言文。相对于其他课文,文言文晦涩难懂,或许对学生来说,连简单的读通顺都及其困难。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几乎等于零。比如学习课文《司马光》的时候,在课前导入是可以时可以找到与文言文对应的故事视频,故事内容与文言文课文内容密切相关。学生通过看动画片的形式看懂了故事,紧接着再加入适当的微课内容,学生就会很容易就理解了。通过这一系列的激趣,学生就会减少对文言文畏难情绪,有了学习战胜的兴趣,后面的学习就会简单多了。把故事通过动画的方式印在脑海里,在之后的文言文学习中,不管是对课文的朗读,还是对句子的理解,都是水到渠成。这样学习后,学生就会觉得原来文言文也是那么简单有趣,这为以后学习文言文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由此而来,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就会浓厚起来。
再者而言,在农村地区,学生运用普通话交流只有在课堂中和与老师之间。低年级学生运用普通话来实现口语交际的表达效果较差,无法表达想要表达的意思。那么,在低年级课前导入中微课的制作,老师可以利用方言来进行课堂导入:如猜谜语、讲故事、词语接龙……
当然我们在进行微课的过程中也应该注意一些细节问题。如在备课过程中应该多设计一些师生互动环节和学生自主探究环节,这样不但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也会使学生一节课下来感觉有强烈的成就感。这对于学生今后的主动学习是有很大鼓励作用的。
2.2. 创设教学情境如何有效运用微课小学生时期,正处于好动且对新鲜事物比较积极的年龄,针对语文学科的学习而言,也同样,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对学生这种特点加以有效利用,才可以让教学更加顺利的开展和实施。并且因为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较低,对于事物认识基本上都限制在直观表面层面,所以视频与图片的方式更加可以让学生高效的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内容[5]。所以,在创设情景时,利用微课教学模式,教师便能够把教材中的知识变换成生动且形象的动画或是图片,让学生入情入境。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2023年刊)
在一年级下册《动物王国开大会》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介绍他们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然后让学生来扮演自己喜欢的动物,这样来创设情景,接着利用微课将动物们热烈讨论氛围直接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进入情境中去,微课中的狗熊一次一次的通知,让学生作为动物王国的一员,直观感受到狗熊通知大伙们开会时要注意的时间、地点。最后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去想象动物们为什么狗熊不能一次就说清楚通知的内容,学生通过感受体会到狗熊通知不明白,不仅有他的问题,也有动物们之间欠缺交流沟通的问题,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交流讨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陶冶学生感受动物带给我们的快乐情操。
《吃水不忘挖井人》这篇课文,必须要引导学生理解毛主席的伟人事迹,这也是这篇课文必须突破的难点。只有突破难点,学生才会认识到毛主席的伟大精神,才能从实质上理解本文的中心意思。可是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要去理解毛主席的这种伟人精神还是很难的。所以教师可以从课文内容的实际出发,利用微课进行教学,这将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用微课创设一个情景,视频上展示一个村庄,村庄里没有水井。这是学生就进入到这样一个情景里面去,学生们都是这个村庄的村民,体会村民们吃水的辛苦,然后用微课展示毛主席就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让学生作为村民去体会毛主席挖井的伟人精神,在这种情景下,村民们在井旁边树立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的情感自然而然就升华出来了。微课的运用,视听结合,声像并茂,新颖有趣,使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的轻松气氛中兴趣盎然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去。
让微课辅助农村小学语文课堂,让呆板无趣的语文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让这样的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让这样的课堂张扬学生的个性,让微课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像精子一般闪闪发光。
2.3. 学生自主学习中如何有效运用微课
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兴趣都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怎样让学生喜欢学习,爱上学习,是学生能否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前提。现在部分学生在家里可以使用智能手机,也在使用微信、QQ等聊天软件,各班主任也建立了相关班级群。教师可以把录制微课视频或者下载微课视频上传至班级群里,这样,学生家长可以在家督促学生观看,学生虽然在学习,感受却很舒适,仿若是在看动画片。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玩。当然,教师也可以在课前或课中,利用“班班通”来播放微课视频,这样就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就能达到自主学习的效果。
2020年春季,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全国地人民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居家隔离,切断传播途径。这也导致全国大中小学校都无法按时开学。但是,学生学习的黄金期不能就这样生生浪费,停课不停学应运而生。
全国各地的教师通过各种形式进行线上教学,学生在家里进行线上学习。这种时候,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就急需要凸显出来。可是,爱玩、贪玩是小学生的天性,更何况因为线上学习,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就这样轻松地落到了学生手里,堪比羊入虎口。所以,这时候教师就需要想方设法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利用学生爱玩电子设备的心理,进行有效的微课教学。教师可以自己制作微课,或者网上下载微课,那这些短小精焊的微课视频用在教学中,既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又可以让学生在玩电子设备中轻松学习。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2023年刊)
2.4 学生课外延伸的个性化阅读和学习如何有效运用微课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要关注的点也很多。首先我们要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个性化阅读氛围;再者,个性化阅读的关键是学生的自主性;最后,个性化阅读源源不断的动力来自课内阅读向课外延伸。例如:二年级《坐井观天》这是一个寓言故事,可以播放小视频来提升学生兴趣。教师可以在微课制作中,可以找到相关寓言故事来实现课外延伸,学生还可以自行下载相关微课视频观看,实现来个性化阅读。
三年级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是选自《安徒生童话》里的一篇童话故事,故事内容很长,重点是通过小女孩四次划燃火柴看到的画面,理解体会小女孩不同层次的愿望。国家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的提高,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所以即使在农村,也没有孩子吃不饱穿不暖的现象,那么孩子就很难感同身受地去体会小女孩内心的那些渴望这时微课视频就能帮学生很好的创设情景去体会。学了这一篇童话故事后,可以顺势过渡到本单元的快乐读书吧,学生可以阅读其他的童话故事,相较于书籍而言,微课类的视频更能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三、结论
农村学校诸多条件制约教师正常使用多媒体技术,但在新课标及时代的要求下,教师应该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技能。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当下的教学也带来很大的变化,再加上小学生注意力有限,活泼好动,传统的教学模式早就不适合出生在信息时代的学生们了。更无法促进语文教学的长远发展。微课教学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而且内容比较的生动有趣,非常适合当下小学生的发展需要。而微课有能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把这活力四射的课堂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
当然,微课制作的工具也很简单、便捷,哪怕是日常使用的软件都能够有效的制作出精美的微课,这一系列的便利,都能够说明,我们可以利用微课来实现有效的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1】余金涛. 浅析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之现状及对策[J].《新课程:教研版》,2012,01:158.
【2】张一春 .微课 建设研究与思考[J].中国教育网络 ,2013 (10).
【3】王冰.体育教师专业能力提升途径的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10.
【4】曾爱群.课前导入对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影响[J].《华夏教师,2017(6)》.
【5】夏天,周绍刚,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微课资源的开发与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5):69-70.
而且,在自主学习中,微课还有一个传统课堂无法企及的的好处,那就是微课可以反复观看,不限时间,不限次数。在传统课堂上,教师授课时,如果学生思绪开了小差,
没有认真听课,那就会导致这一段学习内容学生没有接收到,也就没有融汇贯通的机会了。如果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想法,胆子稍微大点,可能会在课下时寻找老师,向老师请教自己没听到或者没学会的内容。更多的学生则是弃之不管,这样日积月累下来,漏掉的知识就越来越多。微课就刚好可以填补这一块空白,对于可上没有学会的知识,又不敢去问老师,或者反应能力比较慢的同学而言,微课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微课去学习,可以暂停,可以快进,找到适合自己的慢慢地学习,反复地学习,把自己落下的功课轻轻松松补上。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2023年刊)
【摘要】 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各方面的竞争力日益激烈,人们追求高水平的生活方式时心理健康却成为了一个被忽视的重要问题,尤其是青少年儿童的心理问题。这个时期,青少年儿童逐渐发育成为成年人,其特点是:过渡性、闭锁性和社会性。青少年儿童处于人生重要的发展阶段,他们正开始走向成熟,但身心又尚未完全成熟,这时他们最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心理问题会影响青少年儿童的健康、学习,从而影响一个国家的发展。因此,对青少年心理问题的研究已开始被重视起来,本次研究通过调查、深度分析、文献法等方法研究青少年心理问题的种类、导致原因、应对措施以及如何防范。通过研究获取有用的知识,将其撰写成一套较为完善的科研资料,为青少年的学习和健康助力,为国家培养身心健康的栋梁之材提供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青少年时期 心理问题 应对策略
毛泽东同志曾将青少年儿童比喻成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他们充满朝气和活力,他们身上有的是希望和未来。也有人把青少年时期喻为人生的花季,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发展阶段。不仅如此,青少年还是家庭、民族甚至国家的未来。少年强则国强,社会和国家给予了青少年希望,国家在提倡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同时,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如今,信息化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很多人在追求物质需求的同时却严重忽视了青少年儿童的心理问题及发展情况,当前,心理问题导致的青少年犯罪情况越来越多。据了解,目前全国有3000万心理有问题的青少年,其中,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32%;大学生有心理障碍者占16%—25.4%。并且近几年又有上升的趋势[1]。因此,社会开始对青少年心理问题引起重视并着手研究青少年心理问题的类型、导致原因以及应对措施。我之所以进行该项研究,是基于对目前青少年心理问题、青少年犯罪、青少年各种陋习等现象的思考,我认为作为教育工作者,其职责不止于教好学生课本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他们学做人,并且要能关爱学生及其身理心理发展,同时还要通过学生的各种表现产生科研意识,并且要敢于去思考、去探究教育教学规律。所以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为我国教育事业做一点有价值有意义的贡献,也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让青少年孩子的综合发展变得更好,让其长大成为合乎社会所需的建设性人才。
一、研究的背景
青少年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即他们在社会生活中仍处于弱势地位,他们的心理意识开始萌发,但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仍然不够全面。他们处于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期,其内心比较脆弱,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和侵犯。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儿童最容易因为或这或那的原因产生心理问题,从而影响到青少年自身、其家庭甚至他所在的社会。当前,由于青少年心理问题导致的各种案件惨不忍睹,并且案件数量居高不下。在我身边就发生了数起由青少年心理问题引发的惨案,其中一个案例是2017年,湖北省咸丰县活龙坪乡发生了一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2023年刊)
当前青少年主要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作者:陈玉美
在社会方面,有相当一部分青少年由于各种原因产生心理问题甚至发生心理疾病,做出一些不符合道德规范甚至违法乱纪的事情。在学校方面,由青少年引发的校园欺凌事件类型各种各样,案件数量不计其数。2018年上映电影《悲伤逆流成河》讲述的就是校园欺凌事件,该电影深刻地反映了目前很多学校存在的校园欺凌现象,用最悲伤的眼泪引起了社会大众的关注和重视,呼吁学校和社会不再有欺凌行为。校园欺凌是一个让人懊恼的问题,因为该现象发生在学校,其基本由青少年引起,校园恶霸心理或多或少存在问题,致使他们是非观念淡薄,做事偏离正轨甚至违法,但是,未成年人受法律保护,所以在处理由青少年引起的案件时较为复杂。青少年作为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如果心理问题得不到解决和重视,其影响往小了说只在青少年自身及其家庭,往大了说影响的是一个国家甚至一个时代,因此研究青少年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是社会有担当之士的责任。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通过对青少年儿童心理和行为的研究来了解青少年儿童的心理状况,掌握其心理问题及其形成原因对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影响,懂得青少年儿童心理问题的应对策略及预防措施,并能将所研究的结论应用于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解决青少年儿童的心理问题。
(二)研究意义
解决目前青少年心理问题,预防青少年犯罪,使得青少年健康快乐成长,为国家和社会培养真正所需的高能力及身心健康的人。同时,进行科学研究本身就是教育工作者教育生活的一部分,做研究能有效提高教育者自身科研意识和能力,除此之外,科研成果还能为后人进行相关研究提供资料引导和启发,故研究意义深远且有价值。
三、青少年心理问题的现状
青少年是世界的未来和希望,青少年的健康是各国乃至世界重点关注的话题。通过调查青少年的行为和分析青少年对社会的态度,可看出青少年的成长存在一些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思想、心理状态和行为三方面。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教育的合力。造成青少年心理问题的部分原因来自于家庭教育的缺位,当代社会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日益激烈的生活竞争导致了人们生活压力增大,很多父母为了家庭生活和孩子的成长,不得不外出务工,这就导致了很多留守儿童的产生,留守儿童因为父母不在身边本身就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加之家庭教育缺位,很多孩子心理发展越来越偏离正轨。在学校方面,很多学校过分重视教学成绩,忽视素质教育,对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的关注和重视度也不高,心理辅导机构的设置不够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力度不够,班主任及其他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关爱还有待提高等等众多情况导致学校方面未能及时监控和辅导学生的心理问题。除此之外,青少年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了来自社会的影响,青少年的模仿能力极强,社会上一些不正确的言论和行为都可能成为青少年模仿的对象,社会对青少年的影响力不容小觑。目前,当代青少年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抗挫能力低下,消费心理畸形、道德素质弱化三方面。而影响当代青少年的心理和行为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指向四个方
起青少年强奸杀人案,由于双方监护人未履行好监护未成年人的责任,对监护对象照看不周,加之犯罪人缺乏家庭教育,年仅15岁的男生伺机强奸并杀害了年仅9岁的女孩。类似这种由青少年引发的案件数不胜数,经专家研究发现,这类案件大多因青少年心理问题所致。
面。当代青少年的成长在很多方面接受着社会的考验,他们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和时代担当,所以当代青少年的心理、思想、行为问题不得不引起社会的关注。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2023年刊)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2023年刊)
四、造成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原因
(一)由学习引起的心理问题
1.学生学习的压力。
2.厌学情绪。
3.考试焦虑。
(二)由人际关系引起的心理问题
1.与教师的关系引起的心理问题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和教师之间难免会因各种原因产生误会,或者因为师生间认知水平不对等产生不理解、不信任的隔阂和矛盾,这种关系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学生心理健康,恶劣的师生关系还可能导致师生间反目成仇。
2.同学间的关系导致的心理问题
青少年儿童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对各类情感的感知逐步增强,他们不仅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可,与老师和谐相处,也希望在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能够和班级其他人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同学关系处理不好,对青少年的成长极为不利,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自我效能感,从而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在这一方面,也有少部分学生因为处在青春期,性意识开始萌发,会出现早恋行为。
3.因父母关系、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导致的心理问题
“一个幸福的家庭里必然是爸爸爱妈妈,妈妈爱孩子。”但家庭关系不好对孩子的成长存在弊端,家本是孩子心灵的归属地,如果父母间关系不好、父母与子女关系不好,会让孩子没有安全感,从而进一步导致孩子心理受伤害,影响其心理健康。除此之外,不正确的家庭观念,家庭教育可能误导青少年儿童,导致他们心理扭曲从而形成错误的三观。
4.因社会其他关系引起的心理问题
社会上一些不符合伦理道德、社会公德、法律规定的言论和行为也可能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到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那些不符合社会认可的行为会让青少年产生矛盾心理,因为他们亲眼目睹的与课堂所学存在差异,社会上的违法乱纪现象和过激的行为也可能增加青少年对社会的恐慌,从而影响他们心理健康发展。
(三)生理方面引起的心理问题
青少年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进入青春期,生理方面开始发生改变,这时,青少年身体器官有明显的变化,男生开始出现喉结,有遗精的现象。女生则是乳房开始发育,出现月经初潮,这些生理方面的变化很可能会增加青少年孩子的心理负担,同时他们的性意识开始萌发,如果没有正确的心理和生理健康教育,很可能致使他们因生理原因产生心理问题。还有些同学可能会因为自身生理缺陷(例如残疾、发育不良等)产生心理问题。
(四)挫折引起的心理问题
每个人都必然会经历挫折,能够适应挫折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能力。青少年儿童期是人生的开始阶段,刚接触挫折难免会产生失落感和无力感,因此,对青少年儿童抗挫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这关乎他们长大以后是否能够承受各种来自生活的压力和打击。适应能力低下的青少年,其生存能力必然也很低,在弱肉强食的社会里,生存能力低就意味着被淘汰。青少年儿童的挫折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学习、人际、兴趣和愿望等以及自我尊重
方面的,其原因有客观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个人主观因素,因为挫折引起心理问题的学生,其挫败感会比较严重。
五、青少年儿童心理问题的分类
(一)依赖心理
目前,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压力日益激烈以及很多人的思想观念发生改变,很多夫妻只愿意生一个孩子,因此,这唯一的孩子小受到父母的百般呵护、溺爱、娇宠,父母企图将他们照顾得无微不至,什么事情父母都为他们想得面面俱到。然而在温室里长大的孩子缺少独立意识和能力,离开了家长他们便一无是处。
(二)自负心理
具有自负心理的青少年儿童主要是由于家长的过分溺爱和娇惯,让他们成为整个家庭的轴心,没有吃过苦头的他们自我优越感特别强,从来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换位思考,认识不到“强中更有强中手”的道理。这种孩子但凡遭遇挫折或委屈,常常意志脆弱,抗挫能力极差,甚至容易走上绝路。
(三)自私狭隘心理
这种心理表现为心胸狭隘,过分计较得失,常因小事而斤斤计较、对生活琐事耿耿于怀,把个人利益看得特别重,常因为吃一点亏而郁郁寡欢,而且还具有较强的报复心理。
(四)自卑心理
是指学生由于自身存在缺陷或遭受打击,从而对自己的品质、智力、能力等感到怀疑并做出过低评价所产生的心理感受。自卑心理一旦形成,会对人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发展产生日益显著的消极影响,比如降低自我效能感和自我认可度,总认为自己一无是处。青少年儿童心理发展尚不稳定,自我否定意识过强容易引起情感情绪的巨大波动和思想观念的急剧变化,严重影响其各方面发展。
(五)抑郁心理
抑郁心理是青少年较常见的一种心理失调症状,是青少年无力应对外界压力而产生的一种负面情绪。导致这种心理问题常是因为悲伤、失望、绝望、自责以及焦虑等引起,这种学生内心压抑却不愿向同学、老师和家长倾诉。
(六)孤僻心理
主要表现为沉默寡言、内心压抑、郁闷、喜欢独处、不愿扩大交际圈。这种心理会严重影响青少年与同学、老师和家长之间的关系,阻碍其正常交流,造成彼此之间的心理隔阂,人际交往恶性循环,使学生陷入孤独无助的局面。
(七)7.焦虑异常心理
焦虑心理是一种以紧张、担心、忧虑为特点的对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过度担心而引起的复杂、烦躁并且长期的心理状态。当人过分担心某种危险和痛苦境遇将发生时,会出现焦虑反应,焦虑过于严重则会转变为恐惧,人的主观感觉就变得紧张不安,极度恐慌。
(八)恐惧心理
是指对某种事物或情境产生的较为强烈的非理性的畏惧感。这类引起青少年害怕的事物或境遇会使其产生巨大的情绪波动,会让青少年产生对相关事物或情境的逃避行为。对某一特定对象或现象的畏惧感是青少年儿童较为普遍的恐惧心理。
(九)易怒心理
易怒就是指容易冲动、暴躁、喜怒无常、脾气大的心理状态,易怒的人常常被情绪控制做一些不计后果的事情,冷静下来又会后悔。青少年儿童年轻气盛,常常因为鸡毛蒜皮的事大发雷霆,火冒三丈。
(十)逆反心理
这是学生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的与常态相悖的心理反应。[2]具有该心理的人与他人交往常表现出一种不合作甚至敌对的态度。处在青春期的孩子最容易产生这种心理问题。比如对老师、家长的教育感到反感甚至顶撞。
(十一)嫉妒心理
这种心理表现为对比自己优秀的人产生敌意或者愤怒的情绪,这是一种极度担心他人优于自己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严重时可能致使学生心理扭曲,甚至作出过激行为。
(十二)猜疑强迫心理
该心理表现为遇事多疑、喜欢猜疑和判断他人的想法,做任何事都表现得小心翼翼。有该心理的同学不能与同学正常交往、长期猜疑他人会造成自己情绪上的不稳定,以致意志消沉,缺乏自信力。
(十三)厌学心理
青少年儿童学习负担过重,学习压力越来越大,面对升学难的问题,深感前途渺茫,造成了他们精神上的萎靡不振,面对学习存在畏难情绪,长此以往,导致他们记忆力下降,思维迟缓,考试焦虑。
六、预防青少年心理问题的策略
(一)青少年自身
青少年遇到心理问题时要及时向他人寻求帮助,要敢于正视它、承认它、面对它,不能逃避,并且保持积极阳光的态度,多与人沟通交流,寻找自我优点,肯定自己,增强自我效能感。心理压抑时找到合适的途径和机会宣泄负面情绪,比如做深呼吸、参加体育活动、冥想、放空自己等来减轻自己的焦虑或者提高抗挫能力。如果心里难受,出现痛苦、委屈、愤怒、压抑的情绪,及时与人沟通有利于转移注意力,避免在消极情绪的影响下产生不良后果。此外,青少年应学习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及文化,时常进行自我反省和自我批评,虚心求教、认真听取别人的建议或意见、不断完善自我,学会关心实事,了解国际国内大事,热爱祖国,提高政治素质,这些均是青少年儿童保持心理健康的有效方式。
(二)家庭方面
家是每个人成长的栖息地,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归宿和依托。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主要由其进行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心理健康的孩子不可或缺的是来自家的爱和温暖。缺少家庭教育和家庭关爱的孩子大多内向、孤僻甚至自卑,儿童长期生活在一个没有爱甚至不稳定、不安全的环境中,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甚至心理疾病。但良好的家庭氛围、和谐的家庭关系对预防青少年产生心理问题的作用很大。给孩子定目标时,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要适度,应用发展的眼光来评价或引导青少年。遇到孩子犯错,家长不宜一味指责、打骂学生,而应了解孩子出现问题的具体原因、孩子对该问题的态度以及怎样解决该问题。家庭成员之间应和睦相处,对青少年起到一个良好的示范作用,和谐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2023年刊)
融洽的家庭氛围能给青少年带来更多的安全感和幸福感。[3]父母的关系长期不和谐或单亲家庭的孩子发生心理问题的可能性会更大。青少年儿童的模仿能力极强,如果家里存在较多的不良行为,例如:吸烟、酗酒、吵架、赌博、或者暴力行为,青少年也会模仿甚至表现出这些行为,所以在青少年面前,家长应避免这些不良行为发生。另外,青少年作为家中的一份子,主动参与、承担适量的家庭劳动能够强化其担当家庭责任的意识,还能有效地减少青少年心理问题和不良行为的发生[4]。同时,父母的良好行为也能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少年的行为。此外,家庭教育也少不了对青少年儿童进行抗挫能力的锻炼。
(三)学校方面
家庭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第一监护人,那么学校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第二监护人。作为传道授业的教育机构,学校不只是知识的传播地,而且还担负着对青少年进行价值灌输和健康教育等多方面的重要任务。[4]健康教育主要向学生传授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生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知识,使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认识到自身的生理变化均属正常现象,消除他们的恐惧、害羞或负罪心理,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理和心理卫生习惯。还要告诉他们为人处世的道理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让他们懂得尊重、服从和适应社会,把价值规范内在化。学校是青少年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学校要积极引导青少年保持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并把心理健康教育着重纳入学校的教育活动中。[5]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能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另外,学校有必要设置健全的心理辅导中心,配备专门的心理辅导人员,以便于青少年儿童咨询心理健康问题,并且校方应定期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经常开展心理健康课以及组织心理健康活动。
(四)社会方面
社会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三大环境。这个大环境较家庭、学校而言更加宽泛,社会关系纷繁复杂,社会的角色林林总总,来自社会的信息良莠不齐。青少年儿童心智尚未成熟,可塑性极强,他们还未形成相对成熟的是非观念,极其容易受到来自社会的影响,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营造积极良好的社会风气,以降低不良风气对青少年的影响。[6]网络时代,各种传媒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青少年通过影视和网络游戏会接触到很多对其自身成长不利的信息,因此,媒体要充分考虑到青少年儿童这一受众群体的特殊性,不能只顾盈利把暴力、色情、毒品和赌博这些不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文化垃圾一股脑地端给青少年。而是积极利用各种传媒丰富青少年的生活、扩宽青少年的视野,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疾病的预防能力。尽可能让青少年避免接收社会上的不良信息,防止其产生对社会的恐慌感。除此之外,社会对青少年儿童的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应提高重视度,呼吁全社会正视心理问题、不嘲讽,不逃避。同时健全心理辅导机构,完善心理辅导机制。
(五)医疗卫生方面
要完善医疗卫生体制,健全医疗设备以及引进先进的心理卫生技术人才和医学知识,对青少年定期进行精神卫生方面的检查和健康教育,提高青少年的卫生保健水平[4]。对于那些已经确诊患有心理甚至精神疾病的青少年儿童,要进行密切的跟进护理,给予其关爱,使之尽快脱离异常或危机状态。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2023年刊)
七、研究结论
通过对当前青少年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的研究以及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发现,引起青少年儿童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大致分为学习压力、人际关系、生理原因和挫折这四个方面。青少年心理问题的种类很多,包括依赖心理、自负心理、自私狭隘心理、自卑心理、抑郁心理、孤僻心理、焦虑异常心理、恐惧心理、易怒心理、嫉妒心理、逆反心理、猜疑强迫心理以及厌学心理这13个心理问题[7]。青少年儿童属于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心智尚不成熟,心理承受能力较低,他们需要的是关爱和保护,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极容易产生心理问题。青少年儿童是国家和社会的未来,青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不光是家庭或学校单方面的事,而是家庭、学校以及社会三方共同努力的目标。因此,不论是家长、教师或是社会人士都应该关注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要及时监控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发展,防止学生的心理问题转化成心理疾病甚至精神性疾病,从而导致问题学生心理扭曲甚至作出过激行为。因此,要提高青少年儿童为主体的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关注全民心理健康,预防青少年犯罪,培养合乎现代化社会的高能力高心理素质的建设性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曙光.善待生命[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
[2]欧阳国慧.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模式百题探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3]李丽坤.青少年自律意识养成研究[D].2015
[4]郭向东.青春期心理辅导[M].中国民艺出版社,2006
[5]张思月.关于包头市青少年犯罪现状与预防管理研究[D].2010
[6]王婵.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J].山东,2005(1):19~20
[7]候准科.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待迁移民心理应激状况现况调查[D].2012
[8]沈凤君. 关于侵害未成年少女犯罪类型及其保护的思考[J].2010(1):27~28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2023年刊)
摘要:本文分析了综合素质评价在新的改革评价背景下教师负担过重的根源,引导家长和社会充分认识综合素质评价的理念与意义;促进课程、教学、评价的协同发展,推动评价的多元化,凸显学生的评价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逐步探索学校特色发展,通过科学设计培训课程,增强教师积极开展评价的欲望,科学建构合理定位评价指标体系的功能,充分发挥其发现学生优势潜能、推进学校课程生长的核心作用等针对性解决策略。
关键词:综合素质评价 教师负担重 考试文化 评价体系 学生主体
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是与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伴而生的教育评价模式,其目的在于逐步转化唯成绩论英雄的教学评价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这也就意味着对于教师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扑面而来的则是教师负担过重的问题,甚至于很多时候还容易引发消极应对的情绪,导致综合素质发展评价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是劳民伤财。本文针对这一“症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定的突破策略,以此进一步提升广大学校和教师参与综合素质评价的积极性,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的个性和全面可持续发展。
一、教师负担重的根源
首先,综合素质评价作为一种新的评价模式,当他以新的姿态进入教育教学的实战场地的时候,无疑会遭到传统的评价路径的阻力。一方面,教师群体已经建立了与传统考试相适应的课程理解方式与教学实践路径,而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这种全新的评价理念和价值导向,包括新的评价方案、制度、原则等等都必然要更新换代,这必然与教师的评价观星和路径产生冲突。所以很多老师们维持原有的评价思路,目的就是为了降低改革的风险。另一方面,当前社会的人才甄别和筛选方式主要还是以考试为主,认为中高考,进编考试等等都是需要考试评价功能的,所以如果过分强调综合素质而忽视了原有的应试教育,那学生如何去适应社会竞争上岗带来的巨大压力?所以导致很多地区很多老师不能正确理解综合素质评价的理念和意义,认为这是额外的负担。
其次,一些地方采用层次分析法的操作范式, 即将综合素质这种结构较为复杂且不 易量化的问题分解成若干层次和要素,通过对要素的比较和计算进行评价。目前,各地基本围绕政策文件所确定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五个维度的评价内容设计评价体系与指标,当前各地仍以量化思维主导评价体系的使用,
事实上,广大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需要围绕这个评价体系各个方面收集材料来表明学生各个阶段身心以及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发展的状况,然后还要填写大量的表格进行汇总、分析、审核、公布,如此大量的资料归整工作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老师们的负担,所以免不了会有“走过场”“搞突击”等消极面对的现象产生。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2023年刊)
浅谈综合素质评价中如何为教师减负
作者:郝宇芳
再次,综合素质评价本身是一个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评价体系,一定是需要持久的改革创新才能逐步发挥其育人功能和价值。当前,不同文件对综合素质评价的阐述缺乏系统的制度设计,其科学性和系统性也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这一问题的突出表现就是制度的模糊性与实践之间的矛盾。人的素质是由许多复复杂的成分构视点构成的,很多非认知因素、情感态度、道德品质、个性特征等评价上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技术和手段,一定程度上就容易出现综合素质评价过于笼统,主观性过强,这势必会引发教师心理上的抗拒。这就要求教师通过积极的尝试、反思、改革和创新试着去实施综合素质评价,而这必然要求教师开展持续的学习与研究,以切实扭转惯常的评价理念和思路这既对教师以往的工作习惯提出了严峻挑战,也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此看来,教师负担重的根源在于教师对综合素质评价理念的不理解或曲解、传统考试文化的阻隔、教师惯常习性带来的堕怠,以及综合素质评价操作的繁复和资源技术配给不足等。这些因素既在客观上加重了教师的精神负担、操作负担与专业发展负担,又会引发教师以“负担重”为由的应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进一步提升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成效的策略。
二、为教师减负的可行策略
(一)深刻领会, 自觉建构,凝聚广泛 社会共识。
综合素质评价是撬动教育评价制度变革、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关键性制度安排。尽管不同利益群体倾向于从自身的立场去解读、回应综合素质评价政策,各级政府仍有必要通过积极的宣传,引领社会各界深刻理解综合素质评价对于促进基础教育改革、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意义,增强利益相关者对评价制度改革的信任,进而在实践中采取合理的态度与策略,营造适于综合素质评价“落地生根”的舆论氛围和支持系统,发挥综合素质评价的育人功能。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各级地方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需要自觉建构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和评价观,确立以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为根本导向的学校评价理念与教育督导制度,将学生鲜活生命的舒展作为考察学校、教师教育业绩的核心指向,重视学校育人特色的培育,理性看待分数、升学率等量化指标,从根本上抛弃以升学率为考核学校与教师唯一指标的极端做法,对综合素质评价实施质量较高的学校、教师进行表彰,并在评优评先、职级晋升中赋予相应的权重。对于教师而言,教育政绩观的转变有助于他们从应试的泥潭中挣脱出来,将更多的精力和热情投入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积极发挥教师作为教育者的真正价值和作用。对于家长而言,他们需要学会以长远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成长,充分认识教育效果的迟效性、长期性和阶段性,同教师一起引导学生科学规划人生与学业、客观审视自己的发展态势,从而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家长等其他社会力量的有效介入,必然能够发挥协同效应,在优化工作效果的同时减轻评价负担。
(二)有效融合,常态实施,建构协同互促机制
很多基层学校和教师将综合素质评价视作一项“额外”工作的重要原因,在于综合素质评价不能有效融入学校的课程、教学与评价,很多学校只是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一项事务性工作,在学期末短时间内完成。这一做法无法发挥综合素质评价的过程性与发展性特质。一方面,由于缺乏及时记录与整理的意识和规范,日常教育生活中大量有关学生发展的信息与资料无法被及时捕捉、记录和保存,教师也就无法确切地勾勒出学生发展的轨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2023年刊)
迹,难以对他们的发展潜能和特长做出理性判断;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基于日常生活的信息记录与分析,教师无法有效判断学生的发展需求和优势,进而难以通过课程与教学的合理调整,及时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建构他们的发展特色。为此,广大教师有必要建立“评价即学习”的理念,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日常课程与教学实践的有机组成部分,并建立两者相互促进与协同的工作机制。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2023年刊)
“评价即学习”以诊断与发展为主要目标,强调评价本身就是学习的过程,突显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我纵向比较与综合素养进步,注重评价的发展性与增值性。“评价即学习”的理念构成了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理念根基。一方面,教师需要采取有效、便捷的工具和手段,及时捕捉能促进学生展的有用信息加以记录,并以恰当的方式反馈给学生,推动学生的自我认识,评估、改进和规划,另一方面,教师需要依据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特点与需求,开发学校特色课程、搭建丰富活动平台、优化教学方式方法,为学生的素养培育建构立体、系统的学校课程与活动体系,以及相应的实践范式。这样,日常的教育过程就是评价过程,评价本身构成课程与教学的基本要素,实施评价就是达成教育目标的过程与手段。这样的融合必将有效减轻“突击式”评价所带来的繁杂工作,发挥评价的发展性功能,优化教师的课程与教学实践,同时推动学校课程与教学特色的提炼与建构。
(三)消解负担,合理定位,确立学生评价主体地位
应试教育语境下的评价工作,教师承担了大部分评价职责,而学生只是“有待测量的物品”。事实上, 教师包揽学生评价的做法恰恰是导致教师负担过重的重要原因。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特点在于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提倡学生本人、同学、教师(包括班主任、学科教师、成长导师等)、家长和社区参与评价。这既是为了体现不同利益主体的诉求与共识,也是为了保障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
在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的设计中,各地均在评价体系的各个维度上设立了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同伴评价。家长评价等板块,然后将各板块的评价结果按照定的权重比例合成一个总体性的评价结果。然而,从学理上讲,不同评价主体的评价结果是很难合成的,因为他们往往有不同的个人偏好、不同的评价水平,使用不同的评价标准。这体现了以量化思路开展综合素质评价的天然弊病。其实,每个人的综合素质都是由一系列相关的非优势素质围绕优势素质而形成的素质群,具有综合性和个体性。综合性意味着要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情况进行整体性分析,个体性则意味着每个学生有其独特的发展优势。不同个体间综合素质的差异更多地表现为“质”的区别。比如,尽管两个学生在“艺术素养”维度上的得分可能相同,但一个擅长国画、一个擅长街舞,两者存在巨大的差异。因此,单纯采用量化的思路为素质赋分的做法容易遮蔽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据此,综合素质评价适宜定位于“ 质性评价”、 “鉴 赏式评价”, 即在通过评价考察学生发展不足的同时,侧重发现学生的优势素质与个性特长。质性评价运用观察、访谈、协商、理解等方式“体验”学生的教育过程以及师生的对话场域,具有天然的“主观性”。甲这意味着学生对自身发展历程的记录、描述、分享、反思与规划,是发挥综合素质评价发展功能的重要机制。其实,学生既是综合素质评价的主体,也是综合素质评价的最大受益者。处理好师生的关系,重在发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合理分配评价责任与权利。
综合素质评价重在促进学生认识自我、规划自我,在综合素质评价的各个阶段,如写实记录、整理遴选、分析反馈、展示分享、公示审核等,学生均是重要的参与者、设计者
和组织者,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评价的学习价值。比如,在整理遴选中,学生通过整理、分析写实材料,判断、确定最能代表个人发展状态的内容,这本身就是学生自我评估、自我教育的过程。因此,在评价方案的设计中,有必要凸显学生的评价主体地位,调动他们设计、实施、管理评价活动的意识与能力;教师则应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引导学生有效收集材料,理性分析发展记录,进而发现自我、建立自信、发扬优点、克服不足;与此同时,科学确定同伴、家长、社区等评价主体的参与方式,合理分配评价任务。基于这样的制度设计与创新实践,教师(包括学校管理员、班主任、任课教师等)的工作实效将得以提升,工作负担也能得到消解。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2023年刊)
料的质性分析,从“具体内容抽象出智力、 能力倾向。行为习惯。成就动机。人格结构等形式性的东西,基于未来发展,研判形式性之结构稳定与否、形式性之势能强劲与否、形式性之指向健康与否以及新异与否” 进而通过积极的课程与教学调适,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2023年刊)
(四)加强培训,运用技术,打造教师评价专长
综合素质评价的深度推进要求教师熟练掌握与其相配套的评价方法、手段、技术与工具,形成积极开展学生评价的职业意识、工作习惯与实践能力。方法的形成与工具的运用必然会进一步优化评价过程、提升评价质量、减轻工作负担。当评价成为教师专业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时,其内在价值便可充分彰显和发挥,给教师带来积极的工作情绪体验,提升工作效率。鉴于此,与综合素质评价推进相伴随的重要配套工作,便是教师的评价技能培训和信息化平台的建设。
首先,设计综合素质评价培训项目的关键原则与指向,在于帮助教师解决评价工作中的难题与困惑,聚焦评价的关键环节与任务,致力打造教师的评价专长。培训内容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教师在教学现场可能遇到的各种难题,聚焦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基本要素和重要环节。培训方式则适宜采取边听边做、即时操作与反馈的形式。为进一步提升教师的学习热情与成效,可以邀请在评价操作方面有特长的一线教师担任培训教师,结合具体的工作内容(如班级德育、学科教学、试题分析、数据统计等),完整呈现特定评价方法或工具的使用情境、功能与条件、优势与不足等。这样的案例示范有助于教师充分理解和掌握相关方法与技术,将培训所学有效地运用于自己的工作实践中。其次,各地区要积极运用数字技术搭建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化平台。当前,很多地区已经在省级或市级层面开发了信息化平台,为运用大数据技术处理学生成长信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未来的信息化平台建设中,需要进一步强化平台的开放性与友好性。第一信息化平台要具备较高的开放性,能与其他信息平台实现见互联互动和数据共享;同他信息平台要在建立统一指标框架的基础%学校特色指标预留充足的功能模块与日。在条件具备时,还可以建立小学、初中、高中联通贯的信息化平台,形成综合基质评价长期、常态实施的技术支持体系。第二信息化平台必须采用具有友好性的操作界面,支持多种终端的访问和使用,优化各类评价主体的使用体验。第三,信息化平台需要凸显评价活动的交互性,便于评价信息的展示、分享以及不同主体间的交流互动(如设置评论、点赞、分享、好友推介等功能)。
(五)科学建构,合理运用,发挥评价指标的“发现”功能。
2016年,教育部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和分析,是培育学生良好品行、发展个性特长的重要手段。”深究其里可以发现,综合素质评价不再遵循测量、甄别,区分的逻辑,而是强调通过“观察。 记录和分析”培育学生良好的个性。这一评价旨趣体现了综合素质评价的根本特性,即通过观察、分析学生日常生活的种种真实表现,形成对学生个性品格与发根潜质的全面认识。因此,为实现综合来项评价的目的,可通过对各类材
尽管如此,这并不意味着以解析的思路构建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做法就毫无益处。恰恰相反,我们仍然需要对综合素质的基本维度进行细化分解,直至得到可观测、可描述、可分析的观测点。然而,评价指标体系适宜定位于一一种认知工具或概念图谱,为教师观测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体系化的可能视角,为教师发现学生的优势与不足提供重要的线索。没有这样一种实实在在的工具,教师将无法有效开启评价工作,并可能造成认知上的闭塞与缺漏。所以,一方面,各基层学校需要基于地方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基于学校发展实际与学生发展特色,建立兼具统一性与差异性的指标体系,结合学校课内外教育活动的实际情况梳理观测点和典型事例,提升评价指标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评价指标体系必须保持足够的开放性,学校要对评价指标体系尚未覆盖的发展领域保持足够的警觉,洞察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发展潜能,定期更新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体系。无论如何,评价指标体系的核心功能在于帮助教师发现、挖掘学生的个性特质与发展潜势,促进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形成发展的特色,同时推动学校办学特色的建构与形成。如果机械地依照评价指标体系分门别类、逐条逐项地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滴水不漏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赋分,将会在弱化综合素质评价核心功能的同时,造成教师不必要的工作负担。
参考文献
(1)张善超,突破与超越,新高考改革阻力的理路与出路
(2)刘丽群,屈花妮.我国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3)王烨晖.“评价即学习”学生评价新趋向
(4)罗祖兵分析式综合素质评价的困境及其突围
(5)杨九诠综合素质评价的困境与出路
(6)王洪席,我国综合素质评价政策的演进历程及特征
摘要:在小学教育实践中开发建设优质的校本课程,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融合,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稳定而系统的弘扬与传承。校本课程与民族文化传承的结合,能够促进教师构建起独具地域特色和丰富文化内涵的校本课程体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有着积极影响。但在现阶段的传统民族文化传承过程中,校本课程的建设还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为了促进民族文化传承下的校本课程建设发展,发挥育人作用和价值,还需要采取恰当措施推动校本课程的建设与开发。
关键词:民族文化;校本课程;文化传承
前言: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因此也在不断发展中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文化,各个民族的文化有着自身独特的魅力。在新时代教育环境下,教师为了贯彻落实新版课程标准以及促进民族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就有必要在教育教学中传承各个民族的优秀中华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及时发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中面临的断层以及传承乏力等问题,发挥出学校教育的作用和价值,将传统文化引入到校园中,肩负起促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传承的重担。因此有必要将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为载体,促进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
一、民族文化传承下的校本课程建设意义
(一)丰富现代教育文化内涵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是现代学生需要把握住的重要精神财富。通过将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引入到学校教育教学中,能够启发小学生的思想,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精神品格。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启蒙作用,所以,在小学教育实践中,组织建设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校本课程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促进小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让学生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及传承价值有着深刻认识,同时还能够让现代教育体系中的文化内涵变得更加丰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促进优秀民族文化传承
习总书记曾提出,在民族建设发展中,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国家建设和民族发展的根本力量,我们在发展和成长中,不能够舍弃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所以立足于民族文化传承的校本课程建设不仅对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有着重要影响,同时还有助于推动民族传统文化系统而全面的传承。让民族传统文化渗透到每个学生的心中,引领学生的思想,指导学生的行为。
二、传统民族文化传承下的校本课程建设难题
(一)师资力量相当有限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2023年刊)
为了有效落实相关教育指导政策,践行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许多管理者和教师都认识到了在小学教育实践中,组织构建民族传统文化方面的校本课程的意义和价值。所以开设了各种书法课以及国学课等,同时,也将各种民间故事以及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等资料进行整合,引入到了课堂教学中,带领学生进行学习和了解,开发构建了特色校本课程。但是却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教育成果,究其主要原因,则在于没有专业的教师进行指引和教学,这方面可以调动的师资力量极为有限。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对于所要给学生讲解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并不深刻,所以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偏差与失误,导致学生不能够充分理解,甚至产生各种误解。
(二)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在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环境下,小学教师将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到教学实践中,耗费了大量精力组织构建特色校本课程。但是却依然存在教学方法单一以及过于重视知识讲解,忽视内涵解读的教育情况。这样的教育方法模式,使得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探究热情并不高,在课堂上只是为了完成教师的任务而学习。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并没有贴合传统民族文化的具体特点,所以使得教学进度无法把控,教学效果不能够得到有效保障,在教学中也容易出现讲不清楚等问题。
(三)忽视特色校本课程开发
通过进行了解,可以发现,大部分小学教师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并没有深刻认识到校本课程建设的内涵以及教育价值等重要知识内容,忽视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价值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一大重要因素,则是大部分小学教师都没有受到过专业校本课程建设的系统培训,就会产生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没有必要的思想认识。在教师的教育实践中,也没有深入挖掘优质的民族文化教育资源,所以阻碍了民族传统文化引入教学,无法取得理想的校本课程建设开发成果。
三、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下的校本课程建设要点
随着新时代环境下的科技发展,各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传承变得更加频繁和高效,但也导致了越来越多的人忽视本土文化的传承,不利于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尤其是为了让学生学习通用的英语和普通话,导致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不仅如此,关于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化资料也是非常有限的,所以民族文化的弘扬与传承,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在新时代教育改革环境下,为了促进民族文化传承,教师有必要根据学校教育教学的具体情况,将多种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准确把握住校本课程建设的要点。
(一)设定明确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建设目标
在组织建设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引入到教育活动中,并设定明确的课程建设目标,以多种形式组织开展趣味教育活动。比如说,为了增强学生对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讲一些有趣的传统故事或者民族发展建设的历史。为了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欣赏了解各个民族的舞蹈和音乐等,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丰富文化内涵,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在明确的校本课程建设目标指引下,才能够不断提高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建设的效果与质量,指明课程建设和优化的方向。
(二)不断拓展民族文化校本课程教育内容
在校本课程开发建设中,课程内容的设定是极为重要的。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2023年刊)
传统文化进校园——民族文化传承下的校本课程建设
作者:陈群英
需求,教师应当与学生的发展以及社会实际相结合,尽可能的选择一些基础的课程内容,引入到学校教育实践中。我国有着诸多少数民族,而各个民族都有着较为悠久的发展历史和独特的民族文化。在民族语言和音乐、舞蹈等各个方面都展现出了我国各族人民的创造能力,同时也具有较强的生活性和多样化特点。所以,在构建民族文化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就需要把足于现阶段的学科课程教学体系,适当的引入民族文化教育资源。通过带领学生参观附近的博物馆,与民间艺人进行互动,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故事等,让民族文化校本课程教育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样。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2023年刊)
与现代文化进行结合,从而筛选出满足校本课程建设需求的优质民族文化资源。其次,还需要将获取到的民族传统文化进行整合分类,按照明确的标准进行整理。从而使得校本课程体现出学校教学的风格特色,让教师能够在校本课程建设中自主选择所需要使用的相关资源,促进民族文化课程资源的共享。教师间也可以针对课程资源的利用方式进行讨论交流,获取有价值的参考经验,提升课程资源的利用作用和价值。学校方面也需要针对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校本课程建设情况以及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的利用情况进行监督管理,激励和引导教师将传统民族文化资源库充分利用起来,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2023年刊)
(三)保障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开展的多样化
为了提升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建设的效果和质量,满足学生的层次化学习和发展需求,教师在构建校本课程的时候,还需要将多种教学方式在课程中进行运用,保障课程教育形式的多样化特点。比如说,可以组织开设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学习的课程,带领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特点。具有书法特长或者民族舞蹈特长的学生,还可以在教师的帮助和支持下,参与到学校组织开展的民族文化校园比赛活动中。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以多种形式探究了解民族文化,同时,还能够不断完善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建设体系。
四、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下的校本课程建设策略
(一)构建特色校本课程,展现文化育人功能
在引入民族传统文化建设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首先就需要教师改变应试教育的思想理念,重视民族传统文化中优秀精华的吸收。将能够展现民族文化特色的语言文字以及艺术民俗文化等带进校园,引入到课堂教育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多元化,激发学生学习了解的兴趣。其次,教师在构建特色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所引入的民族传统文化,不能够仅仅只局限于本土地区,而是需要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都引入到课程教学中。对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行熏陶培养,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
为了有效发挥出民族传统文化的育人作用和价值,教师在给小学生构建特色校本课程的过程中,还应当认识到校本课程的建设能够影响整个学校的文化建设发展。所以应当把握住校本课程建设的育人价值,结合学校教育改革创新的具体情况,构建起特色校园文化,促进学校教育的特色化建设发展。基于此,就有必要将民族传统文化的校本课程建设与学校建设发展相结合,展现综合育人的功能与作用,促进校本课程育人作用的发挥。
(二)挖掘丰富文化资源,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想要将民族传统文化引入到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就需要结合课程建设的具体情况,明确课程建设的主要目标,从而挖掘利用多种课程教育资源。不仅需要将各个学科的教学教材进行利用,同时还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状况与发展水平、学校中能够利用的相关教育资源、社会以及自然环境中具有教育价值的相关材料。只有将这些丰富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利用,才能够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和发展需求,丰富校本课程的教育内容。因此,教师就应当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学情,将相关课程资源进行整合,构建起相应的校本课程资源库,为特色校本课程的建设实施提供支持力量。
首先,针对丰富多样的传统民族文化方面的课程资源,教师需要制定相应的要求进行筛选。保障课程资源库中纳入的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具有较强的适用性与合理性,坚持国家政策以及民族文化传承思想理念的指引,结合学校办学理念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水平,不断完善民族传统文化分析与筛选体系。将多元民族文化进行整合,将本土传统文化
与现代文化进行结合,从而筛选出满足校本课程建设需求的优质民族文化资源。其次,还需要将获取到的民族传统文化进行整合分类,按照明确的标准进行整理。从而使得校本课程体现出学校教学的风格特色,让教师能够在校本课程建设中自主选择所需要使用的相关资源,促进民族文化课程资源的共享。教师间也可以针对课程资源的利用方式进行讨论交流,获取有价值的参考经验,提升课程资源的利用作用和价值。学校方面也需要针对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校本课程建设情况以及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的利用情况进行监督管理,激励和引导教师将传统民族文化资源库充分利用起来,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
(三)树立课程开发意识,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校本课程的建设与实施,往往需要教师的积极参与,所以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综合教育教学能力,会直接影响到校本课程的建设与实施效果。所以,为了促进特色校本课程的建设开发,发挥出特色校本课程在民族传统文化弘扬传承方面的积极作用,就需要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及校本课程建设实施能力进行培养。
首先,需要采取恰当方法,调动教师参与民族传统文化弘扬传承环境下的校本课程建设研究积极性。在学校内部构建起校本课程建设实施的激励机制,促进教师相互合作,提高教师的民族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建设的思想意识。让教师改变以往的教育思想理念,在深刻认识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作用和价值的基础上,去拜访各种民间艺人,和相关专家学者进行沟通,了解大量民族文化方面的知识信息,收集丰富的校本课程建设资源。在这个过程中,还有必要提高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能力,为特色校本课程的建设提供技术保障。
针对学校教师的具体情况,开展相应的主题培训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让教师参与到民族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建设的主题培训活动中,能够让教师认识到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指引教师改变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优化校本课程建设模式。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特色校本课程建设能力,指引教师采取恰当方法解决校本课程中民族传统文化弘扬传承的问题。才能够促进学校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提升,保障特色校本课程建设质量。
结束语:总的来说,在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环境下,构建特色校本课程,对于教师而言是具有一定难度的。但是为了完成新时代环境下的教育改革任务,肩负弘扬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教育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立足于小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状况,将民族传统文化引入到学校教育实践中,构建特色校本课程,能够让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综合能力得到锻炼,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所以,在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开展中,教师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和素养,将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融入到教学实践中,构建优质校本课程,助力学生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秀莲.创新校本课程实践模式 传承优秀民族文化[J].辽宁教育,2021(08):65-67.
[2]蒋永亮.少数民族文化融入特教学校校本课程的实践思考[J].现代特殊教育,2020(19):70-71.
[3]吴汉巧.基于民族文化的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分析[J].考试周刊,2020(32):17-18.
[4]陈婷.基于优秀民族文化传承的校本课程开发实践探索——以拉萨市实验小学藏文化特色校本课程为例[J].民族教育研究,2020,31(01):148-153.DOI:10.15946/j.cnki.1001-7178.2020.01.019.
[5]黄锦莹,冼文婷.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传承与校本课程开发——以广西金秀大瑶山瑶族为例[J].文教资料,2019(28):175-177.
[6]杜天一.基于民族文化传承的中职学校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69):274-276.DOI:10.16541/j.cnki.2095-8420.2019.69.110.
[7]王琦.立足民族文化校本课程 搭建民族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民族教育,2019(06):36-37.DOI:10.16855/j.cnki.zgmzjy.2019.06.015.
[8]王露.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在高职师范院校校本课程中的运用[J].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19(01):112-115.DOI:10.16350/j.cnki.cn12-1442/g4.2019.01.023.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2023年刊)
摘 要:英语作为一门国际性语言,对于孩子来说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重要。小学英语课外阅读是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创新思维、提高语言水平的有力手段。但是,课外阅读目前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将从"双减"背景出发,提出小学英语课外阅读指导策略,以期为广大教育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双减”;小学;英语;课外阅读
一、小学英语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小学英语课外阅读在小学英语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对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培养、知识储备的丰富和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首先,小学英语课外阅读有利于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课内学习完全是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而进行课外阅读则需要学生自己进行学习。而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习惯,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生涯中受益无穷。此外,课外阅读需要学生对英语进行深入的理解和使用,这对于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也很有帮助。其次,小学英语课外阅读有利于学生知识储备的丰富。学生在课内学习的内容是有限的,而课外阅读提供了更广泛的知识范围。学生通过阅读各种英语读物,可以接触到更多的知识,理解更多的文化背景和语言表达方式,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全面的知识结构。最后,小学英语课外阅读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英语学习不应该只是死记硬背,而是应该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趣和愉悦。阅读可以带给学生更多的乐趣,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享受英语学习的过程。
二、小学英语课外阅读现状
(一)对课外阅读重视程度较低
在小学英语教育中,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综合语言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学生和家长们对于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却普遍较低。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对于英语学习的认识不足。许多学生和家长们都把英语学习视为一门功课,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背单词、做习题即可。他们没有意识到,英语这门学科应该是用来沟通交流的,而阅读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如果我们能够及时地告知学生和家长们这一点,他们就会更愿意花时间去阅读。2.对于阅读本身的认识不足。另一方面,学生和家长们也可能对阅读本身的认识不足。他们可能认为,阅读所需要的时间较长,且阅读过程并不容易,而这些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做各种形式的练习,如朗读、模仿、口头复述等,让他们体会到阅读的快乐和价值,从而提高他们对于阅读的积极性。3.课外阅读的指导不足。最后,也是最为关键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我们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阅读指导。我们可能只是简单地提供阅读材料,而没有对于学生的阅读进行指导和引导。此时,我们可以通过提供更多的英语阅读材料、加强词汇训练以及让学生互相分享阅读心得等方式来提高课外阅读的效果。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2023年刊)
“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作者:陈玉美
(二)对课外读物的选择较难
课外阅读在小学英语教育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词汇量和阅读能力,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其更好地融入国际社会。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课外读物的选择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学生对合适的课外读物选择不够了解。学生在选择课外读物时,往往只关注书本本身的内容是否有趣,而忽略了自己的英语水平和阅读能力。这样一来,学生选择的书籍难度不适合自己的实际水平,导致学习效果不佳。其次,学生缺乏系统化的阅读指导。许多学生在选择课外读物后,缺乏系统的阅读指导和学习计划。他们往往随意翻阅,缺乏针对性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效果欠佳。最后,学生对多样化的课外读物缺乏了解。许多学生只是固定选择某一类别的课外读物,如科幻小说、侦探小说等,忽略了其他类型的书籍。这使得学生失去了探索不同文化、领域的机会,影响学生个人成长及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三)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较低
在小学英语教育中,课外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然而,许多教师发现,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的兴趣非常低。这个问题经常出现,并且会对学生的英语学习产生负面影响。学生对课外阅读兴趣不高的原因有许多。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学生很难找到适合他们的书籍。在选择课外阅读时,学生通常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搜索和选择。他们可能会发现那些书籍对他们来说很难理解或者很无聊,这样就导致了他们对阅读的兴趣降低,从而使他们对英语学习更加不感兴趣。另外一个原因是学生可能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电子游戏和社交媒体广泛普及的今天,很多学生没有时间或者没有动力去阅读。他们可能认为阅读是一种枯燥无聊的活动,与其他更有趣的活动无法相提并论。最后,一些学生可能因为阅读难度过高而失去兴趣。如果他们在阅读时遇到太多的生词或者结构,就会感到非常困难。他们可能会认为阅读是一项痛苦的任务,这样就会降低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三、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一)师生共读:感受阅读的力量
1.有料:依据主题,选择优秀阅读资源
在师生共读的课程中,选择一些优秀的英语原版图书作为阅读资源是非常必要的。这些阅读资源应当根据主题来选择,可选择的内容包括英语经典童话、文学类、非虚构类、科普类等。同时,根据学生的年龄、口语水平和阅读习惯等因素,我会对资源进行筛选,确保阅读内容是符合学生水平和兴趣的。例如,我们在探讨“环保”的主题时,我推荐了一本英语原版图书《The Lorax》,这本书能够帮助学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环保的关注和热情。
2.有效:指向素养,确定师生共读目标
在共读活动中,我们必须要以有效的方式指向素养。每一次共读活动中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以便于引导学生更有效地理解阅读内容,同时也提高他们的英语素养。在每次共读活动开始前,我会带领学生共同制定阅读目标,如提高词汇量、掌握阅读策略,这些目标都应该与学生的英语学习阶段和程度相匹配。例如,在一次阅读活动中,我们的阅读目标是帮助学生提高英语词汇量。为此,我在不同阅读段落中精选出一些生词和常用短语,随着学生阅读进度的推进和理解程度的提高,我们会一一解释这些生词和短语的意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2023年刊)
3.有趣:基于学情,丰富师生共读活动
好的师生共读活动首先要有趣。在选择阅读资源和确定阅读目标之后,我会带领学生一起制定丰富多彩的共读活动。这些活动应该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例如,我会邀请学生进行朗读、口语练习、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在阅读中不仅能够提高英语水平,更能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例如,在一次阅读活动中,我们选择了《Charlotte's Web》这本原版英语图书。在共读的过程中,我会把其中的一些情节拎出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英文故事的情节,更可以锻炼自己的英语口语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同伴共读:分享阅读的收获
1.关注阅读速度,提升阅读能力
在同伴共读中,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阅读速度,帮助他们提升阅读能力。阅读速度是衡量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快速而准确的阅读能力将对学生在学业上产生积极的影响。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设置时间挑战:在同伴共读活动中,可以设置一个时间挑战,鼓励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阅读尽可能多的内容。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会激发竞争心理,从而提高阅读速度。例如,我曾组织学生们进行一次读书马拉松活动。在活动中,学生们每人都有一个时间限制,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读完一本英语图书。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们的阅读速度得到了明显提升。(2)阅读技巧指导:在同伴共读活动中,我们还可以指导学生使用一些阅读技巧,帮助他们更快地理解和消化阅读内容。例如,教给学生们如何快速找到文章中的关键信息、如何使用上下文推测词义等。
2.关注阅读过程,发展阅读品格
在同伴共读中,我们不仅关注学生的阅读速度,还应关注他们的阅读过程,帮助他们发展良好的阅读品格。阅读品格是指学生在阅读中培养出的良好习惯和态度,包括对阅读的热爱、认真思考、积极交流等。为了发展学生的阅读品格,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阅读反思:在同伴共读活动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反思和总结。例如,可以让学生分享他们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新学到的知识、感受到的情绪等。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会积极思考阅读的意义,进一步培养出良好的阅读品格。(2)阅读分享:在同伴共读活动中,我们可以鼓励学生相互分享自己喜爱的图书、推荐好的阅读资源。通过这种分享,学生们会激发出对阅读的热爱,并且从他人的推荐中获得更多的阅读启发。
3.关注阅读温度,分享阅读收获
在同伴共读中,我们还应该关注学生的阅读温度,鼓励他们积极分享阅读的收获。阅读温度是指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的正面情绪和积极体验。通过分享阅读的收获,学生们能够互相鼓励和激励,进一步增强对阅读的兴趣和动力。为了关注阅读温度,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阅读心情记录:在同伴共读活动中,我们可以鼓励学生记录下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心情和感受。可以要求学生写下自己的阅读日记,或者用图片、漫画等形式展示自己的阅读心情。这样的记录可以让学生们回顾自己的阅读旅程,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和成长。(2)阅读成果展示:在同伴共读活动中,我们可以设置一次阅读成果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们展示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收获。可以鼓励学生们制作海报、PPT演讲、小品表演等形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2023年刊)
思。在师生共同的努力下,学生的英语词汇量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式,向同伴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会感到自豪和有成就感,同时也能够激发其他同学对阅读的兴趣。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2023年刊)
[2] 董璐,刘群群,王瑞娟.浅谈“双减”背景下提升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J].英语教师,2022,22(18):119-121+166.
[3] 韦洋.“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校园英语,2022(30):169-171.
[4] 裴启慧.“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课外阅读指导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22(26):123-126.
[5] 李磊.“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课外阅读指导策略[J].小学教学设计,2021(30):9-11.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2023年刊)
(三)亲子共读:分享成长的喜悦
1.陪伴,为持续阅读注入动力
在亲子共读中,陪伴是至关重要的。作为小学英语教师,我们应该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阅读,并为持续阅读注入动力。家长可以充当孩子的阅读导师和伙伴,共同参与阅读活动,与孩子一起探索英语世界的乐趣。例如,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1)建立阅读时间: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每天的阅读时间,建立起规律的阅读习惯。例如,每天晚上睡前15分钟一起阅读英语故事书,或者每周一次的家庭阅读时光。通过这样的安排,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养成持续阅读的习惯。(2)激励奖励机制:在家庭阅读中,我们可以引入奖励机制,鼓励孩子持续参与阅读活动。例如,制定一个阅读奖励图表,每次孩子完成一本书的阅读后,可以在图表上打卡并获得相应的奖励,如精美的贴纸、阅读勋章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家长可以为孩子提供实际的激励,增加他们对阅读的动力。
2.倾听,为幸福成长积蓄力量
在亲子共读中,倾听是非常重要的。家长应该倾听孩子的阅读声音、思考和感受,为他们的幸福成长积蓄力量。例如,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1)开展阅读交流: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进行阅读交流,让孩子分享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可以询问孩子对书中故事情节的理解和观点,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通过这样的交流,家长可以了解孩子的思维方式和阅读理解能力,并为他们提供进一步的指导。(2)鼓励孩子讲述故事:在亲子共读中,我们可以鼓励孩子用自己的话讲述书中的故事或者编写自己的小故事。家长可以成为孩子的听众,认真倾听他们的讲述,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可以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增加自信心。
3.分享,让更多家庭飘逸书香
在亲子共读中,分享是非常重要的。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将阅读的乐趣和收获分享给其他家庭成员,让更多的家庭充满书香。例如,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1)家庭阅读分享会:家长可以组织家庭阅读分享会,让孩子们将自己喜欢的书籍、故事或者阅读感悟分享给其他家庭成员。可以通过朗读、PPT演示、手工制作等形式展示他们的阅读成果。这样的分享会不仅可以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还能够激发其他家庭成员对阅读的兴趣。(2)参与社区阅读活动: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参加社区举办的阅读活动,如图书馆读书会、阅读比赛等。孩子们可以将自己在家庭共读中的经验和收获分享给其他孩子,与他们一起交流和学习。这样的参与能够培养孩子的积极参与意识和服务社区的意识。
结语:英语是人类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工具,小学英语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然而,当前小学英语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因此,本文提出了"师生共读"、"同伴共读"和"亲子共读"三种指导策略,旨在帮助孩子更好地进行英语课外阅读,提高语言水平,开阔视野,培养创新思维,为他们的未来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思.“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课外阅读指导策略[J].校园英语,2023(04):171-173.
摘要:将传统文化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合,深入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是教师的责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措施。基于此,教师应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加强自身对传统文化的研究,了解当前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渗透现状的不足并进行改进。知晓开发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的意义和重要性,从而采取科学高效的教学方式。如创建有传统文化气息的教学环境、通过传统文化教学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在恰当时机渗透数学历史文化等,实现传统文化和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融合,落实对学生的素质教育。
关键词: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小学数学;现状
引言:随着教育体系的不断改革,小学数学教学已由传统的“知识传输”向“素质教育”转变,要求教师从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育管理等方面做出调整和改进。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掘和利用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将其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爱国精神。挖掘传统文化中的历史故事、民族精神、美育文化等,在培养学生数学基础的同时实现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现状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教师更加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到了广泛渗透,但目前仍有部分不足之处。如部分教师在开发传统文化校本课程时的渗透度不足,虽然将传统文化和小学数学教学相融合,但缺少对传统文化的深入讲解,致使传统文化教学浮于表面,无法真正体现民族传统文化的立德树人作用。同时,部分教师对现代教学设备的认知不足,无法与时俱进地创新传统文化教学方法,致使学生感觉传统文化学习过于枯燥[1]。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待提升,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新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的渗透方法,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不断提升。但部分教师忽视了学生在课堂的主体性,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不佳,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以及数学基础的提升。基于此,教师应积极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将传统文化元素和数学知识紧密结合,以更加生动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二、优秀传统文化和小学数学教学融合的重要性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小学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和逻辑思维的重要阶段[2]。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不仅可以丰富数学教学内容,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文化自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可以提升数学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和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2023年刊)
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灵活运用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和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同时,将优秀传统文化和小学数学教学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文化积累,通过传统文化元素的引入,可以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此外,优秀传统文化和小学数学教学融合,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思维和创造力。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创新元素,将该类元素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2023年刊)
作者:仇慧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与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的研究
三、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融入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意义
(一)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与小学数学教学结合,可以丰富数学教学的内涵,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出现数学的概念较早,古人对数学的钻研依然值得当代人肯定并向其学习,小学数学蕴含较多有关传统文化的知识。为了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了解,教师应向学生讲解数学蕴含的传统文化,让学生了解数学概念的探究过程。通过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结合,可以使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体会古人的智慧,自觉肩负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学,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学生了解数学对社会生产力的影响,感悟数学中包含的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传统文化学习,让学生通过互相讨论或上网搜索传统文化相关知识,使学生以传统文化为基础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帮助学生建立文化自信的意识,有利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
(二)传统文化的渗透有利于培养学生爱国意识
爱国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传统文化中拥有丰富的爱国事迹与爱国思想,通过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的设计,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了解我国历史,感受历史人物的爱国精神,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数学发展作出的贡献。如典型的鸡兔同笼问题可以向三级的学生进行讲解,但由于三年级学生的年龄和数学基础不足,不应让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索,通过故事的渗透让学生对中国数学家对数学发展的重要影响即可。教师可以对感兴趣的学生讲解,让其通过教师讲解以及课后资料查询进行自学,进一步体会传统文化在数学中的作用,使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魅力有深刻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与爱国意识。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积累与沉淀,在世界文化交流中有重要作用[3]。教师需要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加强传统文化教学,努力建设传统文化校本课程,改革数学教学方法,认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加强对学生爱国精神的培养,使学生成为新时代下的高素质人才。
(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意识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对新鲜事物抱有强烈的好奇心,有较强的学习欲望。传统的数学课程对学生而言较为枯燥,无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意识,而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创设校本课程则可以突出数学的趣味性,让学生渴望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探究。教师需要在新课标下与时俱进地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让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通过直观方式了解数学知识的起源。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壁垒,跨越历史的长河,使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让学生认识数学问题的根本,促进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在
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和小学数学教学融合的策略
(一)构建传统文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课堂参与意识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代,教师需要与时俱进地掌握利用多媒体工具开展教学活动的能力[4]。教师需要顺应时代趋势,在新课标下利用多媒体设备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对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创设教学情境,给学生良好的学习体验。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因素,情境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体验,有利于学生更加高效地学习数学知识。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让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在数学课堂熠熠生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由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有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无法对一项事物保持较高的关注度,容易被其他因素吸引注意力,造成学生对教师所讲解知识点的记忆不佳问题。通过情境创设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建设,并将新旧知识互相连接,有利于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知识体系。因此,教师需要掌握利用教学情境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能力,使学生处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下,潜移默化地让学生认识传统文化在数学中的体现。
例如,在讲解《四边形》时,四边形主要分为长方形和正方形,通过该课程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中的图形美,让学生认识数学图形的独特美感。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做好备课工作,为学生播放古代社会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古代社会中的长方形与正方形。古代的建筑通常为正方形或长方形,四边形是基本的几何形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深刻的意义,包括古代各种器物的设计、建筑风格等。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以古代建筑为主的视频,透过岁月的长河让学生了解四边形所包含的传统文化,了解古代的民宅、商业建筑、宫殿等的设计形式。四边形的建筑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审美观,如古代城墙由无数长方形的砖块所构成,被人民称为“夯土砖”,大量相同砖块的堆砌可以使城墙更加稳固,中国古代宫殿如紫禁城同样是以长方形为主体结构。通过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可以使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感受传统文化中的图形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元素,渴望参与几何学习,感受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在培养学生几何基础的同时,使学生认识传统文化在数学中的作用,突出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的作用。
(二)重视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
在创设优秀传统文化的校本课程时,教师应探索传统文化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突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在趣味课堂下参与数学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需要在为学生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掌握实践能力,可以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例,让学生思考实际生活进行思考,调动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有效引导,可以使学生对所学问题进行深入探究,使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结合,掌握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适时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作用,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使学生数学更加便利,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2023年刊)
例如,在讲解《口算乘法》时,为了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技巧,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复习一位数的乘法,让学生巩固“乘法口诀表”,乘法口诀表是传统文化在数学中的重要体现,在《管子》《荀子》《战国策》等书皆有乘法口诀表的体现,后东传日本、高丽等国,通过丝绸之路流向世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对外输出。乘法口诀表从一一得一开始,到九九八十一结束,是学生进行数学计算的基础。为了使学生体会传统文化的作用,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实际生活问题,如一名学生每天需喝水八杯,五名学生一天共需喝水多少杯?让学生利用九九乘法表解决具体问题,尝试利用口算计算答案为40。如此可以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对学习数学的作用,体会传统文化的乐趣,使学生掌握乘法的计算方法。随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本节课程进行学习,与学生共同探讨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如14×3=?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探索解题方法,部分学生可以将数式拆分为10×3+4×3,利用整十数的乘法规律与九九乘法表计算问题,最终得出结果为42。小学数学蕴含大量传统文化元素,教师需要挖掘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教学实例,促进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的构建,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让学生对数学有深层认知,降低学生计算难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体会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在实践教学中渗透数学历史,提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兴趣
在新课标下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教师需要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性,给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促进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记忆。数学的实践性较强,需要学生掌握与理论知识相匹配的实践能力,加强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5]。教师可以在实践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学习,在实践中体会传统文化的乐趣。
例如,在讲解《毫米、分米的认识》时,通过本节课程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量感,让学生对长度单位有深刻的理解,使学生认识毫米、厘米和分米的关系,为今后更深层次的学习、估测与实际测量打下基础。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与毫米和分米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让学生了解我国对长度单位的研究知晓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丰富的文化历史,具有灿烂的古代文明,数学在我国古代得到了高速发展。早在商朝时期,我国即有测量长度的象牙尺,至秦始皇统一度量衡时,已出现长度单位互换的萌芽,其在兵马俑中出土的弩机中得到证实。通过历史知识的渗透,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在数学方面的贡献,提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兴趣。让学生利用直尺主动对周围物体,如课桌、墙壁、黑板等进行测量,使学生掌握测量方法,建立长度观念,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
结束语:综上所述,将优秀传统文化和小学数学教学结合,可以丰富数学教学的内涵,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需要深入钻研数学教材,了解与数学相关的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和学生的数学学习相结合,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引导,促使学生的数学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根据民族传统文化开发校园校本课程可以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优秀精神以及思想内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玉宁,苏前进.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J].中华少年,2020(6):2.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2023年刊)
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挖掘三年级教材内的传统文化教学资源,了解有关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利用优秀传统文化拓宽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对应的问题,调动学生数学思维,激发学生探索欲望,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
[2]陈亚萍,付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民族地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内涵,价值与途径[J].民族教育研究,2019(5):6.
[3]章春玮[1].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J].文理导航,2019(6):2.
[4]陈雯雯,刘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校本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J].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2018(5):6.
[5]魏芳,原岁颖.让数学课堂氤氲传统文化的芬芳[J].山东教育,2020(36):2.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2023年刊)
摘要:信息时代背景下,数字化的应用可以为小学英语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在有效提升教师教学质量的同时确保教学效果。通过应用数字化,小学英语教师能够创新地进行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此外,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性格特点都不同,小学英语教师应利用数字化解决这一问题,以此提高教学效果。教师通过熟练掌握数字化,可以将枯燥乏味的英语知识以及难以理解的语法内容以全新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并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学科素养,凸显英语教学的价值。本文立足于小学英语教学角度,分析了数字化教育背景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数字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引言:当前的小学英语教育,已经将数字化与现代教学活动结合起来,形成了科学、高效的全新教学体系。通过数字化的运用,不仅能够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去观看一些有趣的视频或者电影,还可以让学生更方便地去掌握英语知识,了解英语相关的文化,从而有效地提升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现代化教育越发重要,因此,对于数字化教育背景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时代内涵
关于数学化转型,国外学者比较认可的是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协会 EDUCAUSE 提出的定义 :“通过文化、劳动力和技术深入而协调一致的转变,优化和转变机构运营、战略方向和价值主张的过程。”国内学者对数字化转型也进行了相关研究,如祝智庭认为教育数字化转型指的是将数字技术与教育领域进行深入融合,推动教育系统实现全方位的创新与变革,从供给驱动转变为需求驱动,推动教育公平与支持终身学习,从而形成具有开放性、适应性、可持续性的良好教育生态。
2021 年发布的《上海市教育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1—2023)》明确提出,上海教育数字化转型将坚持育人为本、整体推进、全面赋能、多元协同、安全稳妥五项基本原则,力争到 2023 年,将上海建设成为全国教育数字化转型标杆。
二、数字化资源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一)丰富和拓展小学英语教学资源
从小学英语教学资源的角度分析,课本是英语教学的基本资源,其中包含的内容并不少,单词、重点短语以及相关的语法等知识可作为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资源。但是,此类资源的表现形式往往较为单一,学生在学习此类知识时,如果单纯地借助课本进行学习,学习过程会略显枯燥。从教师课堂教学的角度分析,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重点在于讲解基础的英语知识,包括单词、语法等,但小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存在个体差异,学习习惯不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2023年刊)
浅析数字化教育背景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策略
作者:代婷
同,学生在学习此类基础知识时,往往不能很准确地理解,久而久之,一些小的问题就会积累成大问题,影响班级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也会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此时,教师可从教学资源的角度进行优化,选用合理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将此类资源与课本教学资源有效融合在一起,以视听语言丰富小学英语教学内容,从而拓展小学英语教学内容,提高资源应用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2023年刊)
源。但是,此时的拓展依旧是平面拓展的形式,以资源展示为主,情境互动性不强。若想切实提升数字化资源的应用效能,则需要强化资源应用的互动性,提升学生的情境学习体验。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2023年刊)
(二)增加师生互动沟通与交流
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势必会出现很多问题,此类问题往往具有细节性的特点,会渗透在学生英语学习的各个环节中,对英语学习的各个方面均有影响。这就要求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分析和总结学生存在的基本问题,以解决此类问题为基础,合理选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模式。但需要注意的是,问题的分析和总结不仅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的关注,还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积极沟通和交流,这样方可从学生的言语中了解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但沟通和交流需要有效的媒介,从此角度分析,无论是应用数字化,还是整合数字化资源,均可为小学英语教师提供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的媒介。这种媒介可以为多媒体类型的教学资源,也可以是基于数字化资源的应用与学习任务,但无论是哪种媒介,均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个性化问题进行细致的总结和分析,并且也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的整体节奏。另外,实际上,学生的问题往往较为细致,可以加以分类,教师在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之后,即可根据此类信息优化数字化资源的应用流程。
三、小学英语课堂的现状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黄金时期,只有在这一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才能确保学生今后更好地去学习英语。由于小学英语的知识内容较为简单,所以学校对于老师实际的教学水平,重视度不高,导致有许多教师的教学质量有待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不够,会导致学生无法掌握良好的英语学习能力,并且在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也没有及时地发现英语课堂之中实际存在的问题,无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去学习英语,从而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这种情况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来说都十分不利,需要学校高度重视。此外,教师的教学水平不高,也会导致教师在课堂中无法合理运用数字化开展教学,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将大受影响。所以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与管理,使教师能够更好地运用数字化开展小学英语教学。
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都是课堂,是以教师为主体开展的,教师在教学的时候缺乏对于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课上并不能适应多元化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下,教师对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不够了解,缺乏给学生传输学习技巧的观念,导致学生在课堂之中学习到的英语知识十分有限,而且相关的知识内容掌握也较为浅显。所以教师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时候要深入地去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在教学过程之中要具有创新意识,帮助学生寻求到最好的学习方式,这样才能使学生不断提升对于小学英语学习的热情。
四、数字化教育背景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策略
(一)创设数字化资源应用情境,促使资源应用立体化
课本内容是基础教学资源,在小学阶段,其往往具有相对明显的视听化拓展特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会根据课本内容,拓展趣味化的、视听化的、数字化的教学资
例如,在“I can swim”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即可借助数字化资源,创设立体化的教学情境,并以课本重点内容为基础,拓展数字化资源的应用形式。首先,在备课阶段,教师就应分析和总结本单元的重点教学内容,结合此类内容的特点,选择数字化资源的拓展应用形式。在本单元中,情态动词 can 的用法是教学难点,与之相关的句型和短语包括“Can she/ he ... ?”“Yes, she/he can.”“ No, he/she can't.”“Welcome to ...”等。结合此类内容,教师可以拓展情境化的教学形式,借助数字化教学资源,引入学生熟悉的对话场景。之后,则可以以表演剧的形式,利用数字化资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在小组参与表演剧时,教师可以利用 PPT 的动画功能,引入动态化的教学内容。例如,在“Can you swim?”“Yes, I can.”这样的对话中,教师可以先用动画展示其中的问句,之后,在学生表演并提问之后,用答句给学生提示,引导学生借助此类数字化资源熟悉此类对话内容 ;其次,在学生熟悉此类内容之后,教师即可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对话。此间,教师可以展示一些与运动相关的图片,包括 paint、draw、read write、swim、jump 等,引导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运动进行对话,练习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这一过程中,数字化资源更多是起到一种互动引导作用,具备参考性,其立体化应用的效果相对较好。
(二)变化数字化资源应用形式,优选数字技术应用载体
上述教学案例中,其数字化资源的应用形式相对简单,虽然具备较好的情境化特征,但是对于学习能力相对较差或者性格相对内向的学生而言,可能会出现互动交流层面的问题。此时,教师可以变化数字化资源的形式,优化选择不同的数字技术应用载体,创设相对自由的数字化资源应用途径。
例如,在讲解“How do you feel?”这一单元的内容时,教师可将公共性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与学生平板设备进行融合应用,将数字化资源一对一地推送到学生平板上。借助这种一对一类型的数字化教学平台,结合课文,开展英语课堂教学游戏,促使数字化资源的应用趣味性更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提升。首先,教师可以先带着学生一起复习一些与感觉相关的词语。此时,教师可先展示图片表情,让学生去猜一猜,说一说单词,加深学生的印象,包括 thirsty、happy、sad、full、hungry 等 ;其次,教师可以开展“快速接龙”游戏,将一些对话句子推送到学生的平板上,当教师说出上一句时,学生可以在平板上填写下一句,并突出与本单元相关的感觉类词语。例如,当教师说出“You have a new bicycle.”时,学生可以用平板写出“I have a new bicycle.I'm happy.”,当教师说出“I want some water.”时,学生可以 用 平 板 写 出“You want some water. You are thirsty.”。 此时,学生即利用手中的数字化教学设备,完成了与教师之间的互动 ;再者,从一对一教学的角度,教师可以将 thirsty、happy、sad、full、hungry 这类单词制作成情境对话的小卡片。在对话期间,学生可以利用平板设备自由选择卡片,与同桌进行对话。此时,平板上往往有与对话相关的提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和应用提示性的对话内容。
(三)设置数字化资源应用项目,创新课堂探究教学形式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一般是教师通过提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或者带着学生
参与一些实践性的学习活动,在互动和交流中,锻炼学生的语义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而在数字化资源的参与下,教师可以将这种实践探究的过程,细化成不同的学习项目,开展项目式的学习活动。以项目为引导,创新课堂探究教学形式。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2023年刊)
常教学之中难以解决的内容,通过多媒体就可以轻松解决。比如在学生学习听力的时候,就可以通过数字化直接给学生播放,这样就能锻炼学生的听力。而在学习新的词汇内容的时候,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动画的形式,让学生去掌握单词,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词汇量。因此数字化的运用能够有效地帮助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提升教学质量。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2023年刊)
例如,在讲解“In the shop”这一单元的内容时,教师即可借助数字化教学资源,创新拓展项目探究性的教学情境,以“商超购物”为项目主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完成相应的学习项目。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本课时中的重点单词,包括 carrot、potato、tomato、fish、meat、rice,同时,利用图片展示此类食物在商超中的一般价格 ;其次,教师可以指定一个总价,要求学生去“超市”自行选择相应的物品,在不超过总价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买各类食物。此间,教师可以利用交互式教学一体机,为学生展示不同的对话内容,包括“I need to go shopping. I want five apples, six oranges and two bananas. How much are they?”等。在学生熟悉了此类内容之后,教师即可将班级学生分成不同的“购物小组”,要求组员一起探讨应该如何问价,应该如何规划不同物品的数量,从而满足总价要求。在学生讨论完成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小组上台表演对话。此间,可以利用交互式教学一体机作为“收款台”,触控点击不同的物品,自动完成总价的计算。借助数字化的教学资源,英语情境对话则表现出了一种任务性和探究性,形成了一种互动性的学习项目。更为关键的是,借助数字化教学资源,实现了跨学科类型的教学形式。教师不仅可以将英语与数学学科对应起来,还可以与语文、地理等学科结合起来,形成一种跨学科类型的数字化资源应用形式。
(四)选用数字化的课堂总结形式,创新应用思维导图工具
小学英语课堂总结的形式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应用和参与下,往往会更加灵活。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这类结构化的总结形式,梳理单元重难点,复习和巩固新知识。同时,更可借助思维导图,渗透拓展一些互动交流的内容,给予学生个性化的提示。此间,教师还可应用不同的思维导图模型,对单元内容进行层次化总结,从而拓展出模块化的总结和课堂复习形式。
例如,在讲解了“I can swim”这一单元的内容之后,教师即可选用思维导图,对单元的重点内容进行分类,可以分成单词结构、短语及句式结构以及语法结构,每种结构对应不同的思维导图。在 Xmind 这类思维导图软件中,教师可以直接选择课堂总结的导图模板,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多少和重难点的安排,调整思维导图的结构形式。在基本的单词方面,教师需在思维导图的动态节点中加入与“climb”“draw”等单词相关的中文翻译。但是在展示单词时,教师可先将节点折叠。在学生思考了之后,教师再将节点展开,这样也可加深学生的印象。此类方法也可应用在句型或者短语的复习之中。除此之外,为了在课堂总结阶段引导学生实践性地应用本节课的重点句式句型,教师可以在思维导图中插入一些超链接,例如图片链接、视频链接或者网址链接,从而直接拓展出相应的对话情境,引导学生结合此类数字化资源,复习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在复习和总结情态动词can 以及连词 but 这类语法知识时,教师可以结合思维导图,借助微课视频,引导学生再次学习和巩固此类连词的用法。期间,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模块备注工具,在对应的单词上备注一些阅读的小短文或者听力音频。在复习此类语法知识时,可以直接为学生展示相应的阅读内容和听力内容,从而创建便捷性的课堂总结途径。
结论:综上所述,在现代小学英语教学之中运用数字化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在日
参考文献
[1]华灿玉.数字化环境下学生深度学习的因素探析[J].英语画刊(高中版),2023(09):70-72.
[2]陈维. 划思乐之桨,乘教学之舟——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会话课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以深圳版牛津英语三(上)《U11 Small animals P1》为例[C]//广东教育学会.广东教育学会2022年度学术讨论会暨第十八届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论坛论文选(三).广东教育学会2022年度学术讨论会暨第十八届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论坛论文选(三),2022:266-277.
[3]谭婷. TPACK框架下小学教师平板电脑教学能力的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9.
[4]阳兰梅.基于《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卓越小学英语教师专业能力分析[J].赤子(上中旬),2016(17):260-261.
【摘要】本文主要以小学“小五科”教学为研究对象,探讨考核机制下小学“小五科”教学的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考核机制的小学“小五科”教学在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考核机制下,教师要提升对小学“小五科”教学的重视程度,提高“小五科”教学质量。此外,教师还要开展有效的考核评价工作,以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小五科”;考核机制;教学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起步阶段,小学阶段的学习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以后的发展。在小学阶段,“小五科”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教师应该加强对“小五科”教学的重视程度,将其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抓手。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考核机制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对提升小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小学教育领域关于“小五科”教学改革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成果。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开展小学“小五科”教学工作,不仅能够帮助教师转变传统观念、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增强教师团队意识等方面内容,还能促使学生全面发展[1]。因此,教师要想在考核机制下提高小学“小五科”教学质量和效率,就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小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等方面内容。本文以小学“小五科”为研究对象,主要从考核机制入手探究如何提高小学“小五科”教学质量以及如何充分发挥考核机制在小学“小五科”教学中的作用。
一、小学“小五科”考核质量提高的整体思路
目前,考核机制已经成为新课改背景下教育领域研究和改革的重点内容。随着新课改理念在各个学校的贯彻落实,教师应该从考核机制的角度出发,提升对小学“小五科”教学的重视程度。在“小五科”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加强对小学“小五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等方面的教学,还要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培养。在考核机制下,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此外,教师还应该建立完善、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促进小学“小五科”教学质量的提升。基于考核机制下开展小学“小五科”教学是当前小学教育领域研究和改革工作中的重点内容。首先,教师要加大对“小五科”教学的重视程度,利用考核机制提升“小五科”教学的质量,以调动学生学习“小五科”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制定合理的考核制度,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以及其他同学对其进行评价。例如,可以建立学习小组,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分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让组长带领小组成员进行学习,每个小组也都要有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奖励机制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可以设置不同类型的奖励,如表扬、积分等,以促进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小五科”学习。基于考核机制下的小学“小五科”教学策略为提高“小五科”教学质量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途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2023年刊)
径。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果小学“小五科”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调整教学策略,那么就会影响学生学习成绩。因此,为了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小学教师需要提高对“小五科”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并积极运用考核机制来提高小学“小五科”教学质量。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2023年刊)
基于考核机制下的小学“小五科”教学研究
作者:黄卫
二、小学“小五科”考核质量提高的方法
(一)“小五科”之音乐教学的考核
小学音乐教学的考核评价,一般有三个方面:一是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二是学生学习音乐的态度和能力;三是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感受与体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为了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效果,教师应该重视考核评价工作,以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第一,教师要加强对学生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核,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比较差,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出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课堂上设置游戏环节,通过游戏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技术,利用视频、图片等手段来吸引学生注意力,进而激发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其次是要加强对小学生聆听能力、节奏感、歌唱技巧等方面的考核。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一些儿童歌曲让学生来听音辨调,以此来提高小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程度。最后是要加强对小学生创作能力的考核。例如,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简单的歌词来让学生进行创作。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演唱、演奏等比赛活动来激发小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第二,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考核。在小学阶段,小学生都具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他们会对一些新奇事物产生兴趣和好奇心。例如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设计一个小游戏、开展一次音乐社团活动等都是不错的选择。教师还可以让小学生参与一些较为简单、有趣、有意义的音乐活动来提升小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激发小学生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兴趣。例如: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向学生展示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歌曲和乐曲;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让小学生根据自己制定好的计划和任务来完成学习任务;通过竞赛方式让小学生来展示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方式让小学生参与到歌曲或乐曲中去;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创作一首歌曲或乐曲等方式来提升学生对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在小学阶段,音乐教学对小学生有着重要影响和作用。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歌曲联唱、合唱表演、小组合作表演等方式来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来展示各种不同风格、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等歌曲或乐曲;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通过歌曲联唱来提升小学生对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等。
(二)“小五科”之体育教学的考核
体育教学作为小学“小五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特点,不断提升体育教学效果。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从而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小学体育教学考核机制主要包括课堂考核和课外考核两个方面。课堂考核主要包括学生课上表现和课堂纪律两个方面。在课上表现方面,教师要通过对小学生体育素质、运动技能等的考察,来提升小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在课堂纪律方面,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秩序,如不随意离开教室、不影响其他学生听课、不扰乱课堂秩序等。课后练习是指通过课外体育锻炼来提升
小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练习过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采用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促进小学生身心素质、身体素质以及运动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具体来说,教师要针对小学生在课上和课下的表现制定合理有效的考核机制。如在课上表现方面,教师要采取全面评价方式进行考察。在课下观察方面,教师要鼓励小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如学校组织运动会、体育兴趣小组等活动。在课后练习方面,教师要引导小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小学生积极参加校内组织的各项比赛和活动。如学校开展足球比赛、乒乓球比赛等活动。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2023年刊)
积极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去。总之,小学心理健康教学是一门综合性强、实践性强、互动性强的课程,不仅能提高小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和综合素质能力,而且还能提升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小学心理健康教学是一项重要工作。在“小五科”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必要,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将其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培养小学生积极乐观、开朗自信、乐观进取等良好品质。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掌握如何调节心理情绪、如何克服心理障碍等内容。例如,在“情绪调节”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使其保持稳定的心态。在“社会安全”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小学生了解一些社会安全知识以及如何预防犯罪等内容。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2023年刊)
小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练习过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采用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促进小学生身心素质、身体素质以及运动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具体来说,教师要针对小学生在课上和课下的表现制定合理有效的考核机制。如在课上表现方面,教师要采取全面评价方式进行考察。在课下观察方面,教师要鼓励小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如学校组织运动会、体育兴趣小组等活动。在课后练习方面,教师要引导小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小学生积极参加校内组织的各项比赛和活动。如学校开展足球比赛、乒乓球比赛等活动。
(三)“小五科”之美术教学的考核
小学美术是小学“小五科”中比较重要的科目之一,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要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目标,并引导学生在美术课堂上进行大胆地创作,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小学“小五科”教学中,美术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因此在美术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地考核,以促进小学生对美术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小五科”之美术教学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采取科学有效的考核机制。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美术课堂上大胆地创作作品,并通过对作品的评价来了解学生在美术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其次,教师要加强对学生作品的评价工作,并采取科学有效地评价方式来了解学生在美术课堂上的学习情况。最后,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作品的展览工作。在考核机制下开展小学“小五科”教学活动时,教师要采取科学有效的考核方式。首先,教师要保证考核机制公平公正地开展,不能以个人喜好来评判学生;其次,教师要关注不同层次学生对美术课堂学习情况的评价;再次,教师要及时地为学生提供学习指导和帮助;最后,教师要开展有效地考核活动,并及时地为学生提供指导。通过上述考核方式可以看出,通过科学合理地考核机制能够有效地调动小学生参与到小学“小五科”教学中来。
(四)“小五科”之心理健康教学的考核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学科,也是一种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小学阶段是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最容易出现的时期。因此,小学教师要做好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同时,教师还要培养小学生积极乐观、开朗的性格。此外,教师还要加强小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在心理健康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并及时给予他们心理上的支持与鼓励。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他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心理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所面临的困难与挫折,并帮助他们树立积极乐观、开朗自信的生活态度。此外,教师还要让学生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情绪,并让他们
(五)“小五科”之生命安全教学的考核
生命安全是指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人身财产安全。在小学“小五科”的教学中,生命安全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为此,教师要将小学生的生命安全作为重点教学内容。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逃生技能,提升学生的健康水平。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开展生命安全教育活动。例如,在“交通安全”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一些交通知识讲解活动,让小学生了解交通规则,掌握正确的交通规则。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小学生观看交通事故视频等形式,培养小学生正确的交通观念。此外,教师还要在课堂上进行模拟演练,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逃生技巧。在“生活安全”课程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家庭生活安全、饮食卫生安全以及防火防电安全等方面的内容,并让学生掌握正确的生活习惯。在“交通安全”课程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交通规则、如何正确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以及乘坐出租车等内容,并让学生掌握正确的乘坐方法。在“身体健康”课程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感冒、发烧以及流感等疾病,并掌握一些简单的预防措施。同时,教师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生活卫生知识,如饭前便后要洗手、正确刷牙等。在“人身安全”课程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一些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危险情况以及应对方法。如,在“地震、火灾”等情况下,教师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逃生技巧。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以小学“小五科”教学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考核机制下小学“小五科”教学的策略。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当前小学“小五科”教学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对教材不够重视,教学方法单一等。这些问题会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运用有效的考核机制来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可以将平时学习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结合起来,定期进行测试。在测试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程度。为了保证学生能够认真听讲,教师在上课时可以多采用互动模式。另外,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以便提高课堂效率和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王金娥. 新时代小学数学教育专业核心课程教改研究[J]. 新课程,2022,(32):4-6.
[2]黄新垚. 高职语文师范生技能培养现状与策略[J]. 文学教育(下),2022,(08):168-170.
[3]蔡妍婧. 小学全科教育语文课程体系探究——以汕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22,12(03):43-49+80.
[4]陈佳. 学校行动(3) 落实“双减”突破考核难关 校际合作携手教学改革——以安康学院小学教育系“汉语拼音游乐园”活动为例[J]. 陕西教育(综合版),2022,(Z1):35-37.
[5]尤伟清. 从“3+X”到“精致管理”——小学教育科研考核的一些做法与思考[J]. 华人时刊(校长),2021,(02):38-39.
[6]马轶男,常丽娟,秦立. 小学教育专业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改革与建设研究——以张家口学院为例[J]. 学园,2020,13(34):13-16.
[7]陈甦甦. 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评价研究[J]. 才智,2019,(34):154.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2023年刊)
摘要: 为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大力推进新课改的进程,致力促进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提升,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当下教育要重视“小五科”教学,并且推动建立与之相匹配的考核评价体系。本文基于“小五科”教学过程对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分析当下“小五科”教学与考核评价体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相应的策略推动“小五科”教学发展。
关键词 小五科;重要意义;问题;有效策略
素质教育背景下,各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音乐、心理健康和生命安全以及劳动技术教育,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因此,从小学阶段开始注重“小五科”的教学和评价,是适应时代的要求,促进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平稳高效过渡的有效手段,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检验素质教育实施成果的重要手段。
一、“小五科”考核评价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
多元化的“小五科”考核评价体系在当下“小五科”没有完全处于受重视的地位背景下,有利于提升“小五科”的教学质量。一个合适的多元评价体系能够在“小五科”教学的过程中发挥多元评价体系自身的作用。一方面,多元化的“小五科”教学评价体系能够让教师与学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一唱一和,在劳动教育中互帮互助等,由此有利于可以拉近师生距离,让教师更加尊重并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也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在学习“小五科”过程中的各方面的情况;另一方面,多元化的“小五科”教学评价体系也能够使得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更加体谅老师良苦用心,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进而有利于提升“小五科”教学的质量[1]。除此之外,多元化的“小五科”评价体系能够让学生在初学阶段中收获到更多的“小五科”教学内容与学科知识,以及自我提高的技能,推动“小五科”教学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小五科”教学正是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产物,为了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建立完善的“小五科”教学评价体系有利于推动“小五科”教学,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传统的评价体系相比,在“小五科”多元化的评价中,逐渐转变过去应试教育背景下以学生成绩为主的评价体系。多元化的“小五科”评价体系能够让学生学会正确地对他人进行评价,对自身进行评价,并且也能够客观公正地评价他人。这样能够使得“小五科”教学在正确的评价观念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人生观,由此端正对“小五科”教学的态度,让学生再对他人或者自身进行评价的时候,能够从多元的评价内容、评价主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2023年刊)
“小五科”考核评价的意义及策略研究
作者:兰婷
体、评价方式、评价标准等方面来进行动态化的定位,从而对别人指出的不足进行反思与自省,通过扬长避短的方式发挥“小五科”教学的能力,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与趋势。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2023年刊)
者外部的因素,并因此对自身“小五科”教学与学习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换句话来说,可以说造成学生发展的因素是变化的,学生的发展也是变化的,随时随地处于可改变的状况。那么,针对“小五科”教学过程中这种不确定的情况,为了保证教学评价的客观性与准确性,就必须以更加动态化的评价方式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而不能以某一个阶段的表现或者成绩来对学生定位,认为学生将长期得不到发展。这种用静止的眼光看待问题的评价是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结构,正确的是需要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和社会的改变,教育的改革来进行调整和优化。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2023年刊)
二、“小五科”考核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小五科”教学长期处于一个不被重视的地位,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其被认为是“副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注重对学生进行“小五科”教学。而且在部分地区,即便是开设了“小五科”小学,也是流于形式,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由于对“小五科”教学的不重视导致没有深入了解“小五科”教学,使得“小五科”教学存在教学目标不明确的问题。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小五科”教学目标制定的时候,没有认识到多元评价的教学模式对“小五科”教学的重要性,而且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没有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去分析。存在“一刀切”和“投射效应”的现象。与此同时,由于对“小五科”教学的不重视与关注,使得对“小五科”教学的认知结构和能力不足,由此没有深入树立真正的教学目标,以单一的主观认知学生学习的接受能力和可能达成的目标。这样看起来平常的问题,却很容易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目标迷茫问题以及成就感低的现象,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长期以往甚至会让学生产生抵触现象,更不利于“小五科”教学。
(二)考核评价方式不合理
“小五科”在教学过程中存在考核评价方式不合理的问题。例如,“小五科”中的音乐教学,过去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音乐教学通常流于形式。近些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小五科”教学越来越得到重视,并且也随之设置了评价标准与体系。但是,“小五科”在应用多元评价教学模式的时候,部分教师只以成绩来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却忽略了评价的综合性加上没有一个好的组织和引导的技巧,不利于学生之间将学到的知识成果进行展示和交流,可能会导致让学生在不正确的思维和情绪中迷失自我,降低对学习的兴趣,甚至对学习教学产生了抵触与厌学情绪,影响了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
(三)对学生了解不够深入
无论是其他学科的教学,还是“小五科“小学,在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是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与接受能力是不相同的,所以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也不尽相同。与此同时,在同一个学生身上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学习状态,影响不同阶段的学习效率。例如,部分学生在前期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效率低的问题,但是其后期学习过程中却出现效率高的情况。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动态的、不稳定的。在“小五科”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在忽视学生学习的实时检测,以至于不能对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效率与学习情况进行全方面的客观评价,这很容易让学生的知识出现泥古现象,甚至是出现遗忘的现象。综上所述,这都是由于在“小五科”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了解不深入所造成的评价体系不健全,进而影响学生全面发展。
3. “小五科”考核评价的策略
(一)建立动态化评价体系
在“小五科”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进行音乐、体育以及劳动教育等课程的学习过程并不是固定的,而是具有动态化的发展态势。正是因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内部或
例如,在学习“小五科”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前提前安排好学生的预习内容和预习方式。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操作性,使得学生的预习和教师的课堂教学步调相一致。与此同时,在学生预习期间,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提问等方式来增强师生间的互动,以此来检验学生的预习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还没有涉及过这方面知识的时候,学生可能出现对名词或者逻辑方面不理解的情况,甚至出现逻辑错乱,概念不明的问题,那么这时候教师不能过于苛刻,更不能以严厉的态度对学生进行批评和责骂。正确的做法是引导学生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反思,并且加以引导。与此同时,在“小五科”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对不断自省,根据教学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让学生在一开始就有所准备再去对教材进行预习,才能够详细地了解到“小五科”学习的意义和性质[2]。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关爱学生,坚持不圢击学生自信心的教学原则。并且在“小五科”动态考核评价过程中,在提问的环节中教师要学会囗生写笔记的潜力和优点,并多加以鼓励,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以此来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二)采用多元化评价体系
在“小五科”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主要包括内容方面的多样化,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以及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等。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必须摒弃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改变以往“唯分数论”,以分数作为唯一价值标准的评价模式。而是要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匹配的评价体系,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在“小五科”学习上的发展。
例如,在开展体育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在跑步无法坚持想要放弃的时候,教师可以陪跑,多对学生进行鼓励。并且主动与学生沟通,让学生说出在体育学习中碰到的心里问题以及获得的学习成就。由此可见,教师要对学生的成就进行适当的评价,不要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交流以后还要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并鼓励同学间共同探究,为后续的“小五科”教学做铺垫。因为根据教育学原理来看,不同的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不同,具有阶段性特点。所以不同阶段的学生其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都存在着差距。因此,不同的学生对学习成果和心得体会的交流和沟通实则是教师备课时的丰富教学资源,教师要善于运用。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想法,不要凭借自己的主观见解来随便做出评价,在学生遇到学习与生活问题的时候先鼓励学生进行思考探究。例如,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反思与改进。比如在“小五科”音乐教学过程中,对发音或者表述能力不足的学生生从态度方面去进行鼓励;在劳动教育中对劳动意愿不足或者成绩不佳的学生可以从毅力方面去鼓励等技巧来促进学生对接收到教师的评价后,能够正确地分析自身,正确看待自身的发展,这样能够让学生在积极
的心态中收获更多知识。或者可以通过不同的评价主体,如学生的父母、教师以及同学等来对自身的行为或者观念等多元化的内容进行评价,能够提高口面的准确率。除此之外,在“小五科”教学评价方式中,还可以采取团队式或者写日记的评价方法,让学生在相互的合作中了解到学生在各个方面的表现。然后加上教师最后再给予引导,让学生有一个好的学习效果。“小五科”日记会是一个相对详细客观的记录与考核评价方式,教师可以在日记中对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表现和不足优势等记录下来,从而为“小五科”教学评价提供参考来源。
(三)善于总结与反思
在“小五科”教学考核评价过程中,要善于总结与反思。正如有反思才有进步。因此,在“小五科”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增强自己的总结与反思意识,这样才能够不断地对“小五科”教学和学习进行更加高效的调整,让素质教育理念贯彻落实,也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上的全面发展,必须将及时评价的体系落实到“小五科”教学过程中。例如,在开展音乐教学时,教师可以针对音乐教材中不同的音律进行区分和解释,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概念的特征和区别出具体的区别,避免学生混淆知识点,并在对比过程中做出一个有效的教学方案。在课堂教学完成以后要对课堂进行反思和成效评估,总结此次课堂的氛围,学生听课的情况以及教学进度等方面。与此同时,在互联网时代,“小五科”教学与评价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来对学生的知识补充修正,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明白在学习期间的思维水平和学习习惯方面的情况。除此之外,教师要根据反思的结果来对课堂教学及时进行调整,让措施真正能够落实到“小五科”教学与评价过程中去。不仅教师要反思,而且学生也要进行学习反思,教师要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拓展“小五科”的教学内容。并且在这个引导过程中善于总结其中的规律,提升“小五科”课程趣味性,升华“小五科”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在总结与反思的过程中得到更大的收获。尤其是处于初级阶段的学生,其天性爱玩,很难对于浏览到的知识有深入的认识,在学习过程中只是浅尝辄止。所以教师有必要引导好学生对概念的本质理解,让学生有重点、有层次地进行学习,让“小五科”的学习更加生活化,推动学生的发展[3]。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素质教育理念的背景下。“小五科”教学正在逐步摆脱“副科”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进而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为了更好第推动“小五科”教学发挥自身的教学价值,应当通过上述有效措施建立与之相匹配考核评价体系,更好地贯彻落实素质教育背景下立德树人理念。因此,在建立“小五科”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的过程中,要注重在课堂上开展多元化、动态化的评价体系,通过这种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上进心,从而真正提升综合能力和发展内在潜能,实现全面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宁.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数学学习评价改革[].西部素质教育,2019,5(05):68-69.
【2】谢春朵. 多元评价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 教育, 2022, (4):85-87.
【3】徐潇斐. 小学音乐课堂“有效”教学评价的探究[J]. 新智慧, 2022, (27):27-29.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2023年刊)
摘要:本文结合本土资源优势,结合校本课程开发实际,充分挖掘本土资源价值,创新小学课堂教学方式,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立足本土资源,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水平。通过对小学民族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和优化,可以丰富民族传统文化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和体验民族传统文化内涵,有利于进一步弘扬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有利于更好地开发建设特色民族传统文化校本课程,促进教师民族传统文化教学水平的提升。接下来,本文将探析如何更好地立足本土资源,优化小学民族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水平,希望可以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本土资源;小学;民族传统文化;校本课程
引言:作为一个文明古国,我国的历史十分悠久,各个民族传统文化内涵十分丰富,这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资源。小学阶段,学校和教师就要充分重视开发小学民族传统文化课程,让学生可以从小对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有深入的认识和领悟,加深对学生民族传统文化的热情,让学生进一步弘扬优良的民族传统文化。各个地方的本土资源对于开展小学民族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要立足各地本土资源,开发出更有教育价值的民族传统文化校本课程,促进学生积极健康成长。接下来,本文将就这一方面展开探讨,希望可以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本土资源小学民族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一)可以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当前,素质教育不断发展,作为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全面系统地挖掘和整理出来。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其中蕴含了很多宝贵的精神力量,有很多可以被开发出来的文化资源。其中鄂西南的编织文化更是独具特色,在开发校本课程时融入这一文化特色,可以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情之情,可以让小学生从小对自己民族的文化根基有所了解并从中汲取精神力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编织文化发展历史悠久,可以让小学课程资源变得更加丰富有趣。学生通过学习编织文化这一校本课程,可以对编织文化的发展历史有所了解,学生会对自己的家乡产生更加深厚的感情,可以激发学生对编织文化的热爱之情,可以提升小学教育质量。
(二)可以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本土资源是校本课程的开放源泉,把地方本土文化资源开发成和学生学习实际相符合的本土文化课程,设计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的本土课程,可以让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可以让学生对本土文化有更为深入的了解,有利于学生对本土文化进行继承和弘扬。结合鄂西南的本土资源,将其编织文化融入到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之中,建设相应的本土文化课程,可以促进本土文化的进一步传承和发展。学校可以开展“对鄂西南编织文化校本课程研究”相关活动,将当地文化资源充分挖掘出来,引导学生深入研究鄂西南的本土资源,让学生加强对鄂西南的编织文化的体验,激发学生传承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2023年刊)
立足本土资源,优化小学民族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
作者:冷艺
鄂西南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并且,学校还可以对鄂西南编织文化校本课程教学活动进行开发,加大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力度,促进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2023年刊)
为各方面的原因如学校课堂管理方式、课程内容的不同等导致缺乏较为健全的课程评价体系。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2023年刊)
(三)可以体现小学特色文化内涵
在开发校本课程时,要贯彻落实“以校为本”理念精神。结合开发校本课程学校主体地位,在开发校本课程过程中打造小学特色文化内涵,进一步贯彻落实小学教育工作方针,提升小学教育教学实践水平,提升学校教育工作的整体意识,让学校文化变得更加鲜明且富有特色,培养出更多特色十足的人才。在教育中,一些特色学校将传统文化资源充分利用起来,结合传统文化现状,开发以师生为主体的课程,积极开展小学特色实践活动,根据打造特色校园文化现实,通过小学教育实践把小学教学的优势方面挖掘、继承和发扬起来,让小学办学理念变得更加富有个性,提升小学办学效率。小学学校特色有其创新性和积极性的一面,其中心是校本课程内容。在开发小学民族传统文化校本课程时,可以把学校特色凸显出来,不断创新和尝试,把民族资源挖掘出来,形成特色学校文化内涵。
(四)可以培养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质
当前,很多小学十分重视开发小学民族传统文化校本课程,这关系到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是衡量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所以,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要努力提升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设法开发出更多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在开发小学民族传统文化校本课程中,立足本土文化资源开发出更多优质校本课程,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可以将课程重难点破解出来。在开发优秀本土资源的过程中,可以促进学校传统文化课程的改革。在开发校本课程过程中,结合教师的专业水平,引导教师深入开发校本课程实践,可以把教师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可以进一步显现教师的课程开发潜能,可以促进教师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
二、小学民族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充足的民族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政策、制度和理论
我国结合开展校本课程的相关政策并不符合学生的个性发展特征和本土资源,而是和校本课程开发实质相脱离。在开发校本课程过程中,很多教师知识结合校本课程开展相关政策把书本照读一遍,没有深入进行校本资源开发实践。比如,部分学校因为缺乏政策引导,没有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只是对校本资源开发方式进行机械式模仿,还有部分学校和教师为了保证良好的课堂教学质量,在校本课程中融入国家课程,没有结合相关政策和内容。在政策上没有把国家、地方和学校课程三者之间紧密联系起来,所以在开发校本课程过程中没有深入实践,没有有效实现校本课程开发目标。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是民主的,且是不断提升的过程,学校的组织制度越是规范,越能够开发出更多成功的校本课程。分析我国当前的校本课程开发问题可知,其规律是无序的,也没有较为完整的组织制度体系,缺乏政府的有力管束,因此难以顺利实施。
(二)缺乏健全的校本课程评价体系
在开发小学民族传统文化校本课程过程中,要结合相应的标准和课程信息展开课程评价,要采用科学方法判断课程的各个要素和相关的效果。校本课程评价其实就是评价其自身的开发过程中,这个过程其实也是对其自身课程开发进行质量把控的过程。截至目前,国内外的校本课程领域所运用的评价手段并不是十分有效,在评价校本课程的时候也会因
(三)教师校本课程编写开发能力受限
在编写和开发校本课程中,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校本课程编写开发能力。但是部分教师
因为自身的专业水平有限。他们的校本课程编写能力比较有限。虽然部分教师的民族传统文化理论还算扎实,但是教师并没有把理论和实践充分结合起来,没有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进一步开发出符合学校发展特色和学生发展水平的校本课程。部分教师习惯于按照传统的思维模式对待校本开发工作,没有提升校本开发意识和开发观念,没有顺利开发出更多实用的民族传统文化校本课程,无法充分满足小学民族传统文化校本课程授课需要。
(四)学校教师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在开发校本课程过程中,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高低会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科实际将教学内容确定下来。同时,教师要学会科学编写教材,结合参考书目对教材进行编写,教师还要有较强的驾驭教材的能力。这些会让教师的时间被大量占用,对于教师来说是充满挑战的。因此,为了更好地开发校本课程,教师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责任意识,要不断创新。学校教师作为校本课程开发主体,他们是否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校本课程的开发质量,但是我国这样的培训很少,专业性有待提高,这影响了校本课程的开发效果。
三、立足本土资源开发小学民族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的策略
(一)结合政策、理论和制度对课程开发管理加以规范
小学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重视校本课程开发问题,对教师开发管理课程的能力进行培养。学校要采取各种措施比如培训校本课程开发、考察、奖励合作机制、交流沟通活动等多种方式把教师的课程观念确立下来,让他们对课程改革方向和要求有所认识,促进校本课程实践水平的提升。学校要深入研究国家、地方、学校课程三者之间的联系,结合各个地区学校情况开展三级课程管理政策。学校把开发校本课程组织制度制定下来,有利于顺利开发出更多的校本课程,可以把学校和教师的创造性精神充分体现出来,但是这方面的组织制度还不完备,部分学校没有开发出和学校内部管理方式相符合的校本课程,我国学校有较为明显的行政化特点,在开发校本课程时要结合课程开发实际,要把课程开发主体参与实践理论研究的主动性激发出来,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深入开发更多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校本课程。
(二)采用多样化的校本课程评价方法
校本课程评价和其他课程评价相似度很高,课程评价的方案、模型和方法和校本课程相适应,在开发校本课程实践中,其具有独特性特征,在评价不同课程类型时学科化和特殊性很强。校本课程要结合本土资源提升开发水平,并且要采用统一的评价标准,充分利用合作本土资源,提升资源整合能力,不断开发出更多优质的民族传统文化课程资源。比如,小学在利用鄂西南编织文化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要深入实践,把本土课程资源的优越性充分体现出来,不能开发出千篇一律的校本课程资源。学校要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开发出能够发现地区特色的校本课程。
(三) 培养校长校本课程开发领导能力
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领导者,校长对校本课程的认识水平会对其所开发出课程的质
量产生直接影响,因此要重视培养校长校本课程开发的领导能力,要创新传统校本课程开发观念,对自身肩负的领导校本课程开发责任有深入的认识,加强对课程与教学的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储备更多的知识基础,提升校本课程开发能力,了解更多校本课程开发知识,同时加大力度培训校本课程改革实践知识,使其深入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掌握更为丰富的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经验,使其开发出更多科学有效的校本课程。当前,有关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程序并未统一,校长领导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其校本课程开发能力会对校本课程的发展产生决定性作用。校本课程有效补充了国家课程,其要求校长具备更强的校本课程开发领导能力。所以,校长要重视提升自身的校本课程开发能力。比如,校长要充分挖掘鄂西南编制文化在开发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校本课程中的作用,要加强和当地文化传播公司的合作力度,积极打造特色的编织文化课程,积极参与各类竞赛活动,让学校具备更强的影响力。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2023年刊)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小学教育也开始逐渐实施“双减”政策,旨在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降低学校过度竞争压力。在此背景下,乡村少年宫特色课堂成为了实施“双减”政策的重要支撑。乡村少年宫特色课堂以其独特的教育理念和丰富多彩的课程特色,为小学生提供了全面的知识体验和丰富的教育资源,进一步丰富了小学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助力实现“双减”政策的目标。本文将探讨乡村少年宫特色课堂对于小学实施“双减”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一些策略,以期为广大小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和成长空间。
关键词:乡村少年宫;特色课堂;“双减”
一、乡村少年宫特色课堂对于小学实施“双减”的重要作用
乡村少年宫特色课堂是乡村少年儿童全面发展的良好平台,对于小学实施“双减”的重要作用不可忽视。首先,乡村少年宫特色课堂有利于降低学生的课业负担,缓解学生的压力,这是实施“双减”的关键所在。乡村少年宫特色课堂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如农事体验园、文化课程、科技创新、艺术创作等特色课程。这些课程既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些课程中,学生可以通过亲身参与实践,增强学习的乐趣,并且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所学的知识。这样,学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其次,乡村少年宫特色课堂的开展,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校教育氛围。平时学生在学校里主要接受的是课堂教育,这样会让学生产生学习疲劳,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乡村少年宫特色课堂提供的课外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营造良好的学校教育氛围。同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学到许多知识,还可以发挥自己的才能,这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很大的帮助。最后,乡村少年宫特色课堂的开展,也有利于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在特色课堂的开展过程中,学生需要完成一些作业,这样就需要家长的配合。家长需要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帮助孩子完成作业,这样就可以增强家校之间的联系。特色课堂还可以促进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师生教育成果,这样有利于家长更好地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
二、乡村少年宫特色课堂助力“双减”的策略
(一)开发农事体验园,丰富劳动教育形式
1.课程联结生活,学生实践中长见识学技能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如何在课堂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知识,增强生活技能,已经成为了教师们面临的一大挑战。开发农事体验园,丰富劳动教育形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在课程中联结生活,实践中学习技能。首先,农事体验园可以提供学生丰富的实践机会。学生不仅可以通过观察和实践认识不同的植物和动物,还可以亲身体验农事活动,了解农业生产的流程和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2023年刊)
乡村少年宫特色课堂助力“双减”
作者:刘梅
(四)重视培训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
通过校本培训可以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可以让教师具备更强的校本课程开发能力。学校要按照上级指导和建议,结果自身发展需求,建设专业培训基地,引导校长、教师、学生一同参与进来,把校内外培训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开展符合学校教育教学需求的培训活动。校本培训要和教学实际结合起来,引导教师自觉参与进来,提升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平,实现个性化教育目的,促进教师课程开发意识和开发能力的提升,帮助教师实现专业进步。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思想会影响到校本课程的顺利开展。教师在组织、实施和评价校本课程开发时,他们的教育理念和思想会对校本课程开发质量产生直接影响,这和学校发展特色和学生发展方向息息相关。教师要创新思维模式。要意识到开发校本课程的重要性,避免抵触校本课程开发,提升校本课程开发意识和开发观念,这会直接影响校本课程的顺利开发。
结语:当前,社会发展迅速,人们具备很强的政治文化水平,所以有着很强的校本课程的需求。校本课程开发的政策支持力度较大,发展空间很大,但是我国的民族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学校要结合实际问题,立足本地资源,提升校本课程开发水平,促进小学基础教育的发展和改革。
参考文献
[1] 卢恒峰. 民族地区中小学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文化思考[J]. 体育画报,2022(19):1-2.
[2] 吕丹. 基于广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J]. 广西教育(义务教育),2019(6):137-139. DOI:10.3969/j.issn.0450-9889.2019.06.064.
[3] 郎文龙,丁忠禄. 弘扬彝族传统文化 学习现代科技知识-浅谈州立楚雄市民族小学校本课程开发[J]. 云南教育,2004, (26):3-4.
[4] 王璐璐. 发展民族体育 弘扬传统文化-香山小学民族体育校本课程研讨会纪实[J]. 中国学校体育,2013(12):34-35.
[5] 葛小军,成英. 民族地区中小学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文化思考[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3,28(3):86-91.
[6] 夏敏. 新疆中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对策之我见[J]. 北方音乐,2012(9):49-49.
技术。在园中,学生可以学习如何种植,如何施肥,如何除虫,如何收割等知识,这些知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自然和科学的知识,还可以让他们在生活中更加独立和实用。其次,农事体验园可以提供与课程联结的生活实例。在实践中,学生可以将课堂学习的知识与园中的实际操作相结合,体会到知识的实用性和意义。例如,在学习数学时,学生可以通过计算种植区域,调整密度和距离等来实际操作,进一步加深数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类似地,在学习语文和综合时,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了解植物相关知识等,将课堂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最后,农事体验园还可以帮助学生练习劳动技能,培养劳动观念和精神。在实践中,学生需要亲自实践种植、收获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和精神,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2023年刊)
通过阅读可以拓宽孩子的视野、增强孩子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同时也能够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而在家庭亲子阅读中,家长可以陪着孩子一起阅读,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同时,这种阅读方式也能够促进孩子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创造力和想象力。总的来说,乡村少年宫特色课堂通过创设三类新型作业可以促进家校沟通,助力“双减”。这三类作业既能够增强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互动,又能够增加家庭教育的成功率,更能够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从而促进孩子个人成长。教育应该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更是需要家庭和学校相互配合,共同实现教育目标。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2023年刊)
2.制定劳动学习清单,注重劳动教育过程评价
制定劳动学习清单有助于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每个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制定具体的劳动学习清单,列出学习目标和任务。例如,对于种植方面的劳动教育,可以包括选种、施肥、浇水、除草等任务,对于养殖方面的劳动教育,可以包括喂养、清洁、照料等任务。通过制定清单,学生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学习和完成的任务,提高学习的目标性和针对性。同时,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在劳动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任务和目标,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例如,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操作和实际表现,评价学生的技术掌握程度;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讨论,评价学生对劳动技能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通过评价,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和困难,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帮助,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此外,制定劳动学习清单和注重劳动教育过程评价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性。通过制定清单,学生可以逐步学会制定学习计划和安排学习时间,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同时,通过评价过程,学生可以不断反思和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方法,提高自我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创设三类新型作业,促进家校沟通
乡村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个长期难题,而农村学生的负担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实施“双减”政策可以帮助学生减轻课业负担、缓解家庭教育压力。而乡村少年宫特色课堂可以为实施“双减”政策提供有力的支持。对此,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第一类作业,带家长做调研。这种作业的目的是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情况,以及在调研的过程中了解他们对于学校教育的期望和需求。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去调查和评估一些公共事务,让孩子在帮助家长收集信息和记录数据的同时,也可以在家长的指导下,从中学到一些科研的方法和生活技能。这种作业可以促进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沟通,让孩子更加了解家长的工作、生活和梦想,为之后的家校互动奠定基础;第二类作业,在家做手工。家庭DIY手工活动能够增加家庭活动的乐趣,家长和孩子一起忙碌起来,相互配合,培养爱心和耐心,让家庭之间的互动变得更加积极。教师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简单的纸制品、布制品或者竹子、木制品等材料,让孩子自己动手制作。在家制作,家长可以对孩子的手工品进行指导和帮助,这样就能够更好的促进家庭教育的发展,增强家庭教育的实效性;第三类作业,家庭亲子阅读。阅读是培养孩子智力的一种重要方式,
(三)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课程,促进体教融合发展
小学教师要认识到体育运动课程对于体教融合发展的价值。在乡村少年宫特色课堂当中,若想要推动体教融合的目标,可以采用以下方式。首先,教师可以将现代科技手段让融入在传统体育运动当中。例如,在乡村少年宫特色课堂中,教师可以引入VR技术,让学生在虚拟的逼真环境当中欣赏、体验各式各样的现代体育运动。如此,不仅能够促进学生运动技巧的增强,还能够让学生的兴趣与创造力得到有效提升。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在线视频平台,让学生观看各种体育比赛和运动视频,例如世锦赛、奥运会、世界杯等,从而拓展学生的视野。其次,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群体性的体育活动。在乡村少年宫特色课程当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比赛以及运动会、区县运动会等等。通过参加这样的体育活动,一方面能够让学生体验到运动中竞技的乐趣,还能够让他们的协作能力以及团队精神得到有效增强。再次,教师可以在体育运动课程当中掺入人文素养教育。例如,在学习各种体育运动项目的同时,可以让学生了解有关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的职业和工作内容,从而让学生了解到这些人在体育运动中所起的作用。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各种文化传统与体育运动的关系,培养学生对于体育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最后,教师可以通过体育运动课程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在乡村少年宫特色课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科学运动、健康生活,让学生了解正确的体育锻炼方式和健康饮食的重要性。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心理辅导和交流会等方式,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四)传统文化进校园课程,增强文化自信
在乡村少年宫特色课堂当中,应当将传统文化进校园课程作为助力双减的重要抓手,因为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教师可以开展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课程活动,例如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历史文化知识、书法、绘画等等,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这种方式适合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从学生感兴趣的视角出发,通过多种活动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体验、感受传统文化,让他们不知不觉地融入其中。其次,教师可以借助校园文化周、文化节等活动平台,推广传统文化,举办文化艺术展览、汉字书法比赛、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感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增强自身的文化认同感。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教师和学生参加各种传统文化的培训课程和比赛,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培养出更多的文化传承者。最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引入传统文化元素,例如在语文课、历史课等学科中加入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或者在音乐、美术等艺术类课程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让孩子们在学习中接触、了解、传承传统文化,进而增强自己的民族自豪感。总之,传统文化是一个
民族的精神符号,对社会发展和国家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乡村少年宫特色课堂以实施“双减”为目标,通过传统文化进校园课程,既可以促进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民族自豪感,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创新教育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课堂体验。希望通过传统文化进校园课程,让更多的孩子了解和热爱传统文化,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2023年刊)
摘要:为解决地区间教育资源不平衡、学生课外负担过重的问题,双减政策落地并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学生的课后时间增多,家庭教育的空间也随之而增加。然而,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却一直不容乐观,多数留守儿童处于家庭教育缺失状态,其中部分心理自我疏导能力较弱的孩子较为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表现为性格内向、不善交际、怨恨父母,长时间得不到心理疏导时,便极易出现性格扭曲、行为失控等问题,严重时,还会导致抑郁或情感障碍。作为教师,在做好学科教学的同时,还应重点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利用学科教育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质量。
关键词:双减政策;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引言: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截至2022年,全国留守儿童数量已超902万人,其中部分留守儿童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在农村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稀缺的环境下,农村学校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受到层层阻碍。双减政策的实施,给予学校更多课后服务的时间,农村学校可利用课后时间展开心理教育,做好心理疏导工作,解决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一、农村留守儿童常见心理健康问题表现
当农村留守儿童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时,这种心理上的不健康通常会从孩子的肢体语言、性格、社交等方面表现出来,农村教师在授课时,可重点观察孩子的课内与课外表现,从而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性格自卑,做事畏畏缩缩
农村留守儿童长期家庭教育缺失,缺少来自父母的关爱,很容易出现性格内向、自卑的问题,做事束手束脚、畏畏缩缩,在课堂中逃避与教师的互动,在课余时间逃避与其他同学的正常人际交往[1]。导致农村留守儿童性格自卑的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当孩子受委屈、被欺负时,不知该向谁求助,久而久之,便较为容易养成内向、自卑的性格,缺少来自父母支持的自信。第二,父母双方均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通常由家中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负责照料,其中,由家中亲属照料的部分孩子逐渐成长,对社会有一定认知之后,便有可能会产生寄人篱下之感,因此容易出现自卑情绪,得不到心理疏导时,便会演变为自卑的心理问题。
(二)性格孤僻,人际交往困难
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农村留守儿童常常表现为性格孤僻,人际交往困难,喜欢独处,不愿参与班级、学校组织的活动,在课后也甚少主动建立与其他学生之间的联系。通常,这类性格孤僻的学生,也同样存在性格过于敏感的问题,部分学生由于害怕在人际交往中受到伤害因而选择拒绝参与班级活动,把真实的自己封闭在内心深处。导致留守儿童性格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2023年刊)
双减政策下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作者:卢霖轩
(五)科创艺术类课程,培育审美观、创造力
乡村少年宫特色课堂当中科创艺术类课程也应当占据重要比重,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观,还能够提升他们的创造力,落实双减,实现全面发展。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乡村少年宫特色课堂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同时也要符合实施“双减”的要求。在这个背景下,科创艺术类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它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创造力,同时也符合乡村少年宫的特点。其次,我们需要具体展开这个策略。科创艺术类课程应该包括许多不同类型的课程,如绘画、音乐、手工艺、编程、设计等等。这些课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实施这些课程时,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如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课堂互动、小组合作等等。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最后,我们需要强调的是,科创艺术类课程需要与其他课程有机结合。例如,在绘画课上可以让学生画出自己心目中的田园风光;在音乐课上可以让学生唱出自己对乡村生活的感受;在手工艺课上可以让学生制作出具有作用的实用品等等。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其他课程所学的知识,并且也能够使他们更好地体会到实施“双减”的意义。
结语:乡村少年宫特色课堂在实施“双减”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助力“双减”过程中,乡村少年宫采取了创新的策略,包括开发农事体验园、创设三类新型作业、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课程、传统文化进校园课程和科创艺术类课程。这些策略不仅为农村小学提供了多元化的教育资源和服务,同时也促进了学校、家庭、社区三者之间的沟通和协作,为农村小学的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新。
参考文献
[1]秦蕾,朱冬香,胡盼盼.论“双减”背景下校外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三重维度[J].中国校外教育,2023(02):32-39.
[2]王越.“双减”政策下少年宫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的实践研究——以北京市东城区少年宫为例[J].青少年研究与实践,2023,38(01):68-72.
[3]严娟红.“双减”背景下校外教育推进少先队活动的实践与探索——以宁波市宗瑞青少年宫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22(06):79-88.
[4]陈育英.乘“双减”东风,培养栋梁之材——丰城市梅林中心小学少年宫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J].小学生之友(高版),2022(07):48.
[5]唐鹏.校内少年宫,为“双减”赋能[J].贵州教育,2021(23):49.
格孤僻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两点:第一,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在学校、班级活动需要家长共同参与时,他们没有父母陪伴,喜悦的情绪缺少最佳的分享对象,当他们看到班级中其他孩子能够与父母共享欢乐时,便会较为容易产生孤僻感,回避人际交往以避免人际交往可能带来的情绪内耗。第二,儿童时期,父母对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存在很大影响,家长需要为孩子创造和谐健康的家庭环境,从小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孩子热情大方、宽厚待人的品质,从而有效降低孩子孤僻问题的发生概率。然而,留守儿童家庭父母长期不在家中,很难为孩子构建良好的家庭环境,致使留守儿童出现性格孤僻的概率提升。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2023年刊)
到来自家长的关怀。例如,留守儿童家长虽在外地,但是会每天收到来自教师的短信,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在校动向;节假日时,教师也会及时提醒家长关注孩子的安全问题。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营造虽然家长不在身边,但是依旧关爱孩子的良好氛围,从而为学生打造良好、幸福的童年。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2023年刊)
(三)性格偏激,存在怨恨心理
部分心理健康问题较为严重的留守儿童,会出现性格偏激的问题,存在对父母乃至对社会的怨恨心理。这部分学生与父母、亲属间存在较为严重的情感隔阂,甚至出现敌视、轻视他人的行为,且由于小学生对社会、对生活的认知较为片面,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心理疏导,这种性格偏激的问题会愈演愈烈,长此以往,很容易发展成为情感障碍、焦虑症等心理疾病。导致留守儿童出现性格偏激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两点:第一,小学阶段,孩子的社会观念、思想观念尚未健全,无法理解父母外出务工的艰辛,当他们在学习中、生活中感受到委屈、郁闷、焦虑、沮丧、愤怒等情绪时,由于缺少与父母的沟通,会导致这些负面情绪无法得到调节,进而堆积在孩子心中,最终导致孩子出现各类人格障碍。第二,部分留守儿童的父母存在教育方式不正确的问题,当他们与孩子交流时,往往更多地关心孩子的成绩、学习,带给孩子较大心理压力,久而久之,孩子有可能生出“父母不爱自己,只关心成绩”的心理,抱怨父母只关心学业而不关心自己,进而产生对父母的怨恨心理,亲子关系由于得不到高效沟通而出现隔阂。
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策略
(一)做好家校共育工作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教师需尽可能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建立家校共育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发挥教师与家长的共同作用,促使学生得以充分感受到来自家长关怀与呵护。
1.基于信息技术打造家校共育平台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达,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家校共育工作提供良好的教育平台,同时,双减政策的落地,给予学生更多的课后时间,为此教师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利用课后时间拉近教师、家长、学生三方之间的距离,引导学生逐渐从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中走出[2]。
首先,教师可利用微信与QQ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沟通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指导学生家长与孩子沟通的正确方式。同时,教师可组织建立孩子、家长、教师三个人的交流群,通过远程视频的形式,组织一次“面对面”谈话,学生可在这次谈话中畅所欲言,发泄自己对父母的不理解和疑问,从而拉近学生与家长间的距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做好学生与家长双方引导工作,把控局面,提高沟通效率。这一活动的目的,在于促使学生能够深刻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爱不受时间、地点的约束,从而有效减轻家长与孩子之间的隔阂感,避免孩子出现自卑、偏激等心理问题。其次,教师可利用校讯通这一现代化教育平台,拉近学生与家长间的距离,帮助学生家长在外地也能够及时了解孩子的最新情况,从而在家长与孩子沟通交流时,能够有足够的话题,也能够使得孩子充分感受
2.指导留守儿童家长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
教师应做好对学生家长的引导工作,指导留守儿童家长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纠正家长错误的育人观念,促使学生家长能够更好地参与进孩子的成长中。留守儿童父母的文化水平良莠不齐,教育观念也不尽相同,需要教师尽可能加强引导,从家庭方面缓解孩子的心理压力。
首先,教师可建立班级家长心理健康教育交流群,定期在交流群中开展针对家长的家庭教育培训,整合家庭教育相关资料下发给学生家长,促使学生家长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除班主任外,各科教师也应加入交流群,积极参与心理健康的家庭教育工作中,营造良好的家校互通、家校共育氛围,为留守儿童的茁壮、健康成长搭建良好平台。
其次,学校可定期组织开展教师家访活动。双减政策落地后,学校应积极承担课外教育的重要责任,为更好地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状况,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可组织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到留守儿童家中,查看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了解现监护人的家庭教育方式,与现监护人间加强交流与沟通,找出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原因。
(二)开办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学校应利用课后时间,组织开办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打破传统的课堂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活动形式,拓展活动资源,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活动,解决学生的孤僻、人际交往困难、自卑等心理问题。
1.开展游戏活动,活跃班级氛围
双减政策的意义在于减负增效,教师可转变传统课堂授课模式,将学科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开展趣味游戏活动,寓教于乐,促使学生得以在欢乐中收获知识、收获成长,消除学生不健康的心态,将阳光与温暖带给学生[3]。
部分学生的成绩较弱,且家长对学生要求严格,致使学生存在较大的学习压力,压抑情绪难以有效释放时,便会演变成性格问题。为此,教师可利用游戏活动,帮助学生释放压抑情绪。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教学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四则运算,此时,为缓解学生计算练习的枯燥感与乏味感,教师可组织班级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头脑风暴”的数学计算大赛,设计需要小组共同完成的计算练习题,前一名学生的计算结果为后一名学生计算所需要的参数,小组成员中任何一名学生计算错误,都会导致最终的计算结果不正确,此时,需要小组共同找出计算环节中出现的问题,纠正计算结果。在这一活动中,教师需做好引导工作,引导学生给予小组成员足够的包容,引导学生正确的小组合作方式,当学生出现催促、埋怨等行为时,教师要及时制止,并在比赛结束过后点出这些错误行为,鼓励那些平时内向、自卑,却能够积极参与到团体活动中的学生,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小组合作观念,教会学生正确地待人处事方式,同时,也能够有效缓解学生的自卑、内向等问题,给予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参与人际交往活动的勇气。
2.开展实践活动,体会社会温情
学校可协同社会公益组织,组织学生与社会爱心人士共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社会温情,同时,也能够使得学生从繁重的课业中获得片刻放松,缓解学生的紧张与焦虑等情绪。
例如,学校可联系社会公益组织,邀请他们到学校中针对留守儿童开展“爱心分享”活动,让留守儿童体会到来自社会的关怀,感受人间温情。之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到孤儿院、敬老院中参与“传递爱心”的活动,将自己的爱心分享给这些需要受到照顾的特殊群体,并通过与这些需要受到照顾的特殊群体间的交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被需要、被尊重、被肯定的满足感,进而加强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完善学生人格。
(三)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1.建立留守儿童跟踪档案
心理健康问题并不是一时之间形成的,而是随着学生负面情绪的累积,逐渐由消极心理状态演变为心理健康问题,最终发展为心理健康疾病。教师可通过建立留守儿童跟踪档案的方式,跟踪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关注学生的成长状况,及时给予学生心理疏导,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各类难题[4]。教师应重点记录留守儿童的家庭状况,包括是否父母双方均外出务工、学生现监护人与学生关系、现监护人基本家庭成员状况等基本信息,从而采取针对不同学生展开不同的心理教育辅导工作。例如,部分留守儿童由家中老年人看顾,老人对孩子缺少严格要求或放任孩子不管不顾时,教师可组织存在同类型问题的留守儿童共同参与课外学习小组或兴趣小组,由学校代为看顾学生课后学习,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也能够拓展学生兴趣,同时,利用学校教育中,教师的关怀与学生间的友情,适当补偿学生缺失的家庭教育,缓解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2.增设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课程
学校可在课程体系中增设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课程,随着学生年纪的增长同步调整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帮助学生实现健康成长。
首先,学校应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为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爱国情怀、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感受亲情与友情五个方面。
其次,学校应结合教育目标,完善教育课程体系,结合实际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可利用五个学期完成教学任务,通过多媒体教学、思维导图、情感活动、交流会等多种形式,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成效。学校可邀请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到学校中定期授课,开展心理辅导。同时,教师应在日常工作中更多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利用课后时间做好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工作[5]。
最后,学校应完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明确六个评价主体,即学生自身、其他学生、学生教师、学校、家长与专家评价。同时,明确评价方法应以过程性评价、对比性评价、开放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更多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开展科学评价。
结束语: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曾说过,“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留守儿童家庭情感教育的缺失,极为容易带给孩子不幸的童年,进而影响孩子的一生。身为教师,立德树人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需要教师更多关注留守儿童这一特殊儿童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利用好双减政策落地后的课余时间,构建基于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2023年刊)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为孩子打造一个美好的童年,为孩子实现更好地成长奠定基础。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2023年刊)
参考文献
[1]蔡雨函.“双减”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教书育人,2023(7):28-30.
[2]杨天琴.立足乡村教育振兴浅谈农村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基于一项留守儿童真实个案分析[J].心理学进展,2023,13(3):877-884.
[3]莫根慧.农村小学高年级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J].教书育人,2023(4):42-44.
[4]李慧霞.在农村小学有效开展高年级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几点策略[J].学周刊,2019,35(35):171.
[5]陈敏,蒙树红.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构与实施[J].广西教育,2022(4):11-14
摘要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化、碎片化的信息开始映入眼帘,吸引了年轻人的目光。年轻一辈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印象愈来愈淡。甚至受到国外部分文化的影响,一些年轻人还对我国民族文化产生了负面认知。优秀的民族文化是我国上下五千年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在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今天,更是要注重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增强中华民族文化的影响力,增强文化自信。传承优秀民族文化需要从年轻人入手,要推动传统民族文化走进校园结合学校与实际做好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本文基于传统民族文化进校园的重要意义,分析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开发可能存在的现实阻力,并以此提出相应的措施积极推动创新校本课程实践,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
关键词: 民族文化;校本课程;问题与措施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这是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来区分的三种类型。其中,国家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体现国家的教育意志,地方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满足地方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校本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把课程实施的一部分权限放给学校和教师,由此,校本课程开发成了课程改革的热点之一。
一、传统民族文化结合学校与实际做好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重要意义。
民族传统文化进校园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够传承发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升思想修养、文化素养、艺术品位和身体素质,增进学生热爱祖国、传承民族文化的情感,养成独立弘毅的人格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一,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归属感。中华文化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渊源流长,博大精深。传统的民族文化更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一种民族精神的内涵。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利于新时代的年轻人了解民族文化、弘扬民族文化,从小就对本民族的文化产生热爱,找到民族归属感。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新时代的学生逐渐被网络影响,喜欢一些“新思潮”、“新风尚”的东西,忽视了传统的民族文化,这样不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归属感。例如,本来是土家族的学生,却不会本民族的方言,在风俗与习惯上显得与自己的民族不相融。而现在推动传统优秀民族文化进校园,有利于推动校本课程创新与实践,培养学生对传统民族文化的热爱,增强学生内心的民族归属感[1]。
第二,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大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内涵、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治国理政、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对国内外重大挑战,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到崭新阶段,不仅有力凝聚了民族精神,更得到全世界中华儿女高度认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精神力量。因此,在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今天,即将迈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更是要培养优秀的民族文化接班人,增强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2023年刊)
文化自信,提升中华文化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因此,将传统的民族文化纳入校本课程进行课堂教学,有利于从国家高度系统地不仅传统民族文化的弘扬与传播。通过培育学生的方式来让传统民族文化的影响力增强,不断在国际社会上推动中国民族文化发展,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为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奠定坚持的意识基础与提升文化软实力。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2023年刊)
创新校本课程实践模式传承优秀民族文化
作者:毛福红
第三,有利于丰富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与教材,适当的课外延伸更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延伸与补充课堂教育。学校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学生的参与活动、体验情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来培养学生的各项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民族文化进校园,有利于让学生在不同的民族活动中亲身体验本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精华,使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精神更加内涵,从而引导自身的思维和行为,提供实践、体验和感悟传统文化的广阔舞台。
二、传统民族文化结合学校与实际做好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现实问题。
推动传统文化进校园,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做好校本课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实际的推进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现实问题。根据实地走访调研,了解到本县域内学校开展了经典诵读、编织、射箭、板凳拳、南剧、武术、连响等民族文化校本课程[2]。但是效果却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受到基础设施、师资力量以及课程经费方面的影响。
第一,基础设施不完善。传统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创新需要有基础设施提供学校场地。例如,射箭是中国的一项古老的运动,为历代家学所推崇的六艺之一的“射”发展而来,都依靠言传身授传承。过学习了解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射箭传统,从历史记载和民间传说中去了解我国传统射箭的发展历程。但是,学校在进行像射箭这种传统文化教学过程中,需要充足的场地支持。而目前对于大多数学校来说,除了具有几间能够上课的教室以外,就连化学、生物实验室等都没有,更何况还有充足的场地来支持传统民族文化的教学。普通的操场也只能够在晴天为学生提供校本课程教学场地,而且如果多个班级都需要,可能协调不过来。场地等基础设施成为了制约校本课程创新实施的重要因素,不能给学生带来良好的教学体验,因而也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第二,师资力量薄弱。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主要是衣钵相传,通过手把手的教授方式一代一代传承。精通民族文化的一般都是年长者,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通学科教师无法完成传统民族文化校本课程的教学任务。例如,编织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工艺,是一项精细的手工活动,通过民族传统文化进校园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够传承发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升思想修养、文化素养。但是编织不是一般教师能够完成的,像传统的西兰卡普等,都是需要一定技艺传承的人担任民族文化校本课程的教师。而现在的教师也大多都以专业的学科知识为主,很少有教师精通传统民族文化。而且部分学校为了应付形式,甚至让其他科目的老师兼任传统民族文化教学。这不仅仅体现出传统民族文化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更是凸显了当下传统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在实施过程中教师人才的不足。毕竟,如果有充足且专业的师资力量,就可以有专业的传统民族文化教学老师负责校本课程教学,推动发展传统民族文化。与此同时,教育部门应当助力传统民族文化传承。例如,让本土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传承人参加资格考试,比如西兰卡普编织。可以让当地的技艺传承人考一定的资格证或者是相关部门经过考验以后颁发资格证,这样方便其被学校聘请,能够理所当然承担传统民族文化校本课程的教学。
第三,资金投入不足。无论是学校基础设施不完善,还是师资力量薄弱,归根结底都是学校开展传统民族文化进校园的资金不足,以至于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创新实践难以向前发展。后疫情时代,国家经济发展疲软,财政部提出“收紧钱袋子,打好铁算盘”的号召。所以在国家政府以及学校自身经费有限的背景下,投入传统民族文化校本课程的研究经费有限,甚至是不足。这导致学校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学生参与度较低等问题,甚至是部分传统文化氛围浓厚的学校没有推动传统民族文化走进校园。这都是传统民族文化结合学校与实际推动校本课程进行创新存在的问题,亟待进一步解决,才能更好地实现弘扬传统民族文化的教学目标。
三、推动民族文化进校园,做好校本课程创新与实践的有效措施。
1.完善基础设施,提供教学工具。后疫情时代,国家经济发展疲软,财政支出有限。但是,教育是国之大计,对于教育行业的发展,应当大力支持[3]。政府可以通过招投标的方式,引入民间资本,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帮助完善学校的基础设施,为学校完善基础设施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例如,学校进行射箭教学,就要提供弓、箭、箭靶、箭架等教具。这些教具看起来简单,却也十分有讲究。比如箭包括箭头、箭杆、箭尾和箭羽。动员在同一组比赛所使用箭支的样式、箭羽的颜色组合必须相同;支撑箭靶的架子称为靶架,用木料或竹料制成,要求坚固,但不能对箭造成损伤。靶架斜放在终点线上,与地面垂直线的夹角约10-15度。各环靶中心的高度距地面130厘米,均应在一条直线上。除此之外,学校可以与当地的“少年宫”项目进行合作,借助“少年宫”优势进行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创新与实践。民族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仅仅靠学校力量是不可能的,所以在资金上通过少年宫专项资金来补充也是不错的选择。
2.建设教师队伍,确保教学专业性。传统民族文化进校园校本课程创新与实践应当具备专业的师资队伍,以此确保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例如,编织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工艺,是一项精细的手工活动,通过民族传统文化进校园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够传承发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进行编织课堂教学中,要挖掘当地具有编织手艺的年长者或者优秀传承人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以小组为单位,确定任务与分工,学生根据自己在小组中制定的任务分工方案进行合作学习、独立探究与分享交流,展示自己的编织成果,并进行小组展示,教师在一旁认真聆听和指导,在小组汇报后进行交流分享,教师总结与评价。除此之外,学校可以聘请当地有名望的、传统技艺高深的村民担任学校民族文化校本课程的教学。虽然这看起来不符合教师要求,但是能够真正落实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确保传统民族文化的教学落地落实。3.挖掘传统民族文化,利用本地民族文化项目,进入校园成为校本课程。例如,燕朝小学的板凳拳、曲江小学的武术、朝阳小学的南剧、活龙民族中心小学的编织、湖北民族大学的高跷,都属于当地的传统特色项目。学校可以组成相关课程研究小组,进行调研研究,走访当地年长者,或者查看当地地方志等,充分挖掘当地的传统民族文化,将其内容进行整理归档。把整理好的传统民族文化纳入校本课程研发中去,这样就更有利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让吊脚楼、西兰卡普等民族特色都将在校本课程中体现。不过,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例如,西兰卡普的编织要比其他一般的编织要求更高,所以可以先进性有特色的、简单的编织。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拿出仿制藤条跟着教师的步骤进行编织。学生也可以独自按照教材书本中的内容尝试编织杯垫,根据刚才教师的讲解,如果遇到问题可以向教师请求帮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2023年刊)
助,学生制作,教师协助学生编织。把这些简单的特殊编织学会以后再进行具有难度要求的,如西兰卡普。真正推动传统民族文化进校园,实现弘扬传统民族文化的教学目标。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2023年刊)
4.民族文化进校园开发校本课程贵在探究实践,触动学生的内心,关键是让学生在参与中体会,在体会中感悟,在感悟中践行。在本次内容学习中,设计“历史探究——活动条件——综合实践”这样一条主线,抽丝剥茧,由表及里,让学生在体验和参与中逐步认识到射箭民族文化的重要性,深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触及学生内心的一堂课程[4]。例如,在课堂教学后要让每个学生对本次的活动,根据评价表,完成自评、互评,做好项目终结性评价,整理成果、收获,进行反思,思考之后该如何改进等内容。确保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让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收获,以此使得课堂教学效果良好。最重要的是,在今后的传统民族文化实践教学中保证每个同学都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探索,在研究中收获。
四、结束语
校本课程开发是实施国家课程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需要,也可以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多样化、个性化发展的需要。新时代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化,学校课程开发成为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要素和重要手段。学校在进行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必须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科知识相结合,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将中国传统文化引入课堂教学过程,开展民族传统文化进校园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工作。本次活动开展以编织为实践内容,通过活动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民族传统文化,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通过开展民族传统文化进校园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活动,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丰富课程内容,提升学校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云. 论民族文化进校园的策略与实践[J].今天,2021,(14)
【2】刘蕊.贵州高校“民族文化进校园”的实践与反思[J].科教文汇,2017(02):144-145.
【3】赵娜.民族文化进校园研究综述[J].教育文化论坛,2017(04):116-120.
【4】汪东兴.《徽墨飘香》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研究[J].安徽教育科研,2023,(8):85-88.
摘要:本论文探讨了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乡村小学综合实践作业的设计问题。我们首先详细解析了"双减"政策的内涵及其对乡村小学教育可能带来的影响,包括作业设计和教学方式的改变。接着,基于乡村小学的实际情况和资源限制,我们构建了一套综合实践课程作业的设计原则与策略,并探讨了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进行有效的实施。同时,我们提出了整合本地资源的方法和案例。本研究还阐述了评估综合实践作业效果的重要性,并介绍了一种实用的评估方法,以及如何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进一步的优化。最后,我们总结了研究的主要发现和建议,对研究的局限性进行了自我反思,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路径。本研究为乡村小学在"双减"背景下的教育实践提供了深刻的洞见和务实的建议。
关键词:双减政策 . 乡村小学 .资源配置 . 教学效果评估
I.引言
A. 阐述文章的主题和目的
教育,作为一个多元化且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对社会的繁荣和稳定具有根本性的影响(Smith, 2010)。“教育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播工具,更是构建认知架构、塑造价值观、促进社会进步的根基”(Dewey, 1916)。首先,教育对个体的认知和心智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Piaget, 1954)。通过教育,个体能够接触并吸收丰富的知识,形成综合性的思维模式。认知结构的建立是个体参与社会生活的基石,它赋予个体信息处理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其次,教育在价值观的塑造和传承方面起着中心作用(Nucci, 2001)。教育使得社会的核心价值和道德标准在新一代中得以延续。这不仅是个体道德层面的问题,更与社会的和谐和稳定有关。再者,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教育对人力资本的积累产生直接影响,而人力资本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Becker, 1964)。教育也能通过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人才,为社会的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提供支撑(Schumpeter, 1942)。
然而,教育的效益和影响并非独立于其所处的环境和背景。教育体制、政策、资源和实践方式对教育质量和效果产生深远影响(Coleman et al., 1966)。教育与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紧密相连,相互影响(Bourdieu & Passeron, 1990)。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教育面临着众多挑战和机遇。教育需应对技术革新、劳动力市场的转变及社会价值观的多样性(Friedman, 2005)。同时,新的教育理念和技术为教育领域的拓展和提升提供了可能性。
在中国,近年来的教育政策改革和发展动向表现出对教育质量和公平的高度关注(Wang, 2018)。特别是“双减”政策,它的目标是通过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和校外补课来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均衡和全面的教育环境(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21)。然而,这一政策的实施在乡村地区面临特殊的挑战,如资源短缺和教育环境的不同,这使得在“双减”政策背景下设计和执行有效的乡村小学综合实践作业变得至关重要(Li & Wang, 2019)。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2023年刊)
乡村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一个关键子系统,在社会发展和教育公平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Hannum, 1999)。它不仅关系到农村地区的教育机会均等和人力资源的开发,而且对国家的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影响(Hanushek & Woessmann, 2015)。因此,深入探讨在“双减”政策背景下的乡村小学综合实践作业设计,不仅是教育领域的问题,而且具有更广泛的社会意义。
本研究旨在剖析和理解“双减”政策背景下乡村小学综合实践作业的设计及其对教育质量和公平的潜在影响。这需要我们运用跨学科的视角,在宏观和微观层面深入探讨教育的多个维度,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和应对挑战。
B.概述“双减”政策的背景和目标
“双减”政策,即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减少校外培训,是中国政府为应对日益严重的教育不平衡和学生过度负担问题而提出的一项关键政策。这一政策的背景根植于教育领域的深层次问题,如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均、家庭教育投入的不等,以及应试教育对学生的过度压力。
1.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在城乡之间以及不同地区间,教育资源的分布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导致了教育质量的不均,进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机会和未来发展。
2.家庭教育投入的不等:家庭的经济状况和文化背景对教育投入产生重大影响,进一步加剧了教育不平衡问题。
3.应试教育的压力:在高度竞争的教育环境中,应试教育成为主导,导致学生过度负担,并影响其全面发展。
“双减”政策的实施,意在通过政府的干预来调节教育市场和环境,提供更加公平和全面的教育。然而,这一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也暴露出诸多挑战,特别是在乡村地区,如何平衡教育质量与学生负担,如何有效配置资源,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和政策制定者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C.描述乡村小学教育的现状和挑战
乡村小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质量和教学方式对学生的成长和社区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在“双减”政策背景下,综合实践作业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具有突破传统应试教育局限性的潜力。
1.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综合实践作业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实际的问题解决和创造性活动,帮助他们在认知、技能和情感方面实现全面发展。
2.增强学习的实际应用:与传统的作业不同,综合实践作业强调学习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知识,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
3.拓展乡村教育资源:通过与社区和家庭的合作,综合实践作业可以充分利用乡村地区的特色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机会。
4.培育创新和批判性思维:通过参与项目、探索和实践,学生在解决问题和创新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这是应试教育往往忽视的领域。
然而,乡村小学综合实践作业的设计和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受限于教育资源和教师能力。此外,如何量化和评估综合实践作业的效果,以及如何将其与“双减”政策的目标相协调,也是一大挑战。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2023年刊)
“双减”背景下乡村小学综合实践作业设计
作者:秦雪玲
因此,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双减”政策背景下乡村小学综合实践作业的设计,分析其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以及提出策略和建议以克服潜在的障碍。我们将对乡村教育环境进行深入剖析,评估综合实践作业的现行实践,并探讨其对学生、教师、家庭和社区的影响。我们还将探索如何通过政策和资源配置来优化乡村小学的综合实践作业,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将参考国内外相关的理论和研究,结合乡村教育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II.“双减”政策的分析
A.详细阐述“双减”政策的内容和实施细则
“双减”政策以减轻学生的课业和校外培训负担为核心。政府发布的文件明确规定了学校作业的量和频率。例如,对于小学生,每天的作业时间不得超过一小时,并且鼓励以口头作业的形式减少书面作业。中学生的作业量也有类似的限制。校外培训机构的运营也受到严格限制,包括禁止在周末、节假日和寒暑假期间开设课程,以及限制培训内容只能是辅助性的,不能超前教学。此外,政府还规定校外培训机构应转为非营利性质,并限制其广告和营销活动。
B.分析政策对乡村小学教育的可能影响
在乡村小学,由于学校资源和家庭背景的限制,学生通常更加依赖学校教育。因此,“双减”政策可能会对乡村小学产生一系列不同的影响。首先,学生的课业负担可能会得到缓解。然而,对校外培训的限制可能会加剧乡村学生在获取额外学习资源方面的困难。需要注意的是,在乡村地区,教育资源常常是稀缺的,家庭往往也缺乏足够的资金来支付校外培训费用。因此,政府在实施“双减”政策时,应当考虑向乡村地区提供更多的教育支持和资源,以弥补校外培训的不足。
C.探讨政策如何影响作业设计和教学方式
“双减”政策可能会促使教师重新思考作业的设计和教学方式。减少作业量意味着教师需要更加精心地设计作业,以确保学生在更少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例如,教师可能会转向项目式学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和理解概念,而不仅仅是通过笔记和考试。此外,教师可能需要探索更多互动和实践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例如,利用技术工具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通过在线讨论和合作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此外,教师也可以通过与学生定期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兴趣,来制定更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III.乡村小学的综合实践课程作业构建
A.阐释综合实践课程作业的概念及其旨归
综合实践课程作业(Interdisciplinary Experiential Assignments,简称IEA)是一种综合性教学策略,通过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和深度参与的过程中整合跨学科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IEA不仅关注知识的传授,而且重点放在通过实证性探究与批判性思维的应用,来促进学生对学科间相互关联的深入理解。
1.实证性探究:IEA往往要求学生通过数据收集,观察和实验来验证或探究某一现象或概念。这种实证方法鼓励学生以更为客观和系统的方式处理信息。
1.2. 批判性思维:通过IEA,学生被鼓励不仅接受信息,而且要评估信息的有效性和相关性,并以此作为解决问题和制定决策的基础。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2023年刊)
3.学科间整合:IEA的核心是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融合到一个统一的框架中。这种整合有助于学生发现不同学科间的联系,并培养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
4. 目标导向:IEA的设计往往以明确的学习目标为基础,这些目标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包括对问题解决、创新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应用跨学科知识,IEA旨在培养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具备在复杂和多变环境中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此外,IEA强调对学生的个人和社会责任的培养,以使他们能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和生活中作出有意义的贡献。
B. 剖析乡村背景下综合实践课程作业设计的特性及挑战
在乡村背景下,综合实践课程作业的构建需考量一系列独特的因素。乡村的自然环境和社群资源可能为此类作业提供非凡的机遇。然而,受限的资源以及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知识不足可能妨碍制定高质量的综合实践课程作业。
例如,乡村的生态多样性可能为生物和环境科学的综合实践提供丰富的资源,但缺乏现代化的科学实验设施可能限制了实验的深度和广度。
C. 构建乡村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作业的设计原则与策略
1. 本土资源的深度融合:在构建综合实践课程作业时,应充分利用乡村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如农业生态、地方手工艺、以及乡土文化,从而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理解和珍视本地的价值与特色。
2. 学科间的协同融合: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于作业构建中,有助于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探索知识的交互性,培养其综合性分析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3. 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作业的构建应激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团队合作、讨论、实地考察等方式,来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协同合作能力。
4. 渐进式的复杂度调整:鉴于乡村学生的学习基础和环境的差异,作业的构建应以渐进式的方法,逐步从简单到复杂,以免给学生带来过大的认知负担。
5. 反馈与评估的系统化:在作业的执行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应提供及时的反馈,协助学生修正误区,并在项目完成后进行综合评估,概括学习成果与经验。
6. 灵活性与适应性:作业设计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乡村环境的多变性和学生的个体差异。这可能包括对教学计划的调整,以应对无法预见的天气或社区事件,或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兴趣调整作业内容。
7. 社区参与与合作:考虑到乡村社区的紧密性,综合实践课程作业可通过与当地社区合作来增强其实践性和相关性。例如,可以邀请社区成员分享他们的专业知识,或与当地组织合作进行社区服务项目。
8. 科技的融入: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利用科技工具如在线学习平台和数字资源,可以极大地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这些工具来收集信息,进行远程合作和创新实践。
综上所述,乡村小学的综合实践课程作业设计是一个多面的过程,涉及到对本地资源的深度融合、学科间的协同融合、学生的主体参与,以及灵活性、社区参与、科技融入等方面。为了有效地实施这些作业,教育工作者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和灵活的教学策略,并与社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密切合作,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深入学习。
IV.资源配置和实施策略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2023年刊)
A.分析乡村小学的资源状况和限制
乡村小学通常面临着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限制。了解这些限制是制定有效实施策略的基础。
B.探讨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作业
1.社区合作:通过与社区合作,利用当地资源和知识,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体验。
2.教师培训:定期为教师提供培训和指导,以提高他们在综合实践教学中的能力和信心。
3.技术应用:利用信息技术,如在线课程和虚拟实验,以低成本扩展学习资源和机会。
C. 提出整合本地资源的方法和案例
例如,通过与当地农民合作,可以设计一个学生参与种植和收获的项目,让他们了解农业知识,同时培养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V.教学效果评估
A.阐述评估综合实践作业效果的重要性
评估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分,通过评估,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步,判断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并根据需要调整教学计划。
B.介绍综合实践作业的评估方法
1.学生反馈:通过问卷、访谈或小组讨论的方式收集学生对综合实践作业的看法和建议。
2.观察记录:教师在实践活动中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技巧,并做记录。
3.作品评估:评估学生在实践作业中完成的作品,如报告、模型、演示等,根据既定的标准和目标进行评价。
4.自我评估和同伴评估:让学生参与评估过程,通过自我评估和同伴评估提高他们的反思能力。
C. 分析评估结果的应用
通过分析评估结果,学校和教师可以了解哪些方面的实践作业是有效的,哪些方面需要改进。此外,评估结果还可以用于向相关部门和社区报告教学效果,以寻求支持和合作。
VI.结论
A.总结研究的主要发现和建议
在“双减”政策实施的语境中,农村小学的综合性实践性作业设计成为了一项富有挑战性且至关重要的课题。通过充分挖掘当地资源、实施针对性的教师专业发展项目、融合现代教育技术,并采用科学的评估机制,能够构建一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生态。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还可以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Smith & Johnson, 2019)。
B.剖析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未来的研究路径
本研究聚焦于农村小学的综合性实践性作业设计这一领域。然而,教育环境和政策是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2023年刊)
一个动态演变的领域。为此,未来的研究可以拓展至其他教育阶段和地理区域的实践作业设计,并深入考察家庭、社区及其他利益相关方的作用 (Li & Zhang, 2021)。这将有助于提供更全面和多元的视角,以支持教育的创新和改进。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2023年刊)
C.对教育实践的深刻洞见和务实建议
对教育从业者和政策制定者而言,深刻理解农村教育的独特性和其内在价值是至关重要的。为农村小学提供充足的支持和资源,是促进教育公平和高质量教育的基石 (Brown & Green, 2015)。此外,政策制定应考虑到地区差异,以及教育与社区发展的相互依赖性。为此,教育干预和资源配置应根据具体的社区需求和文化背景进行定制 (Anderson, 2017)。
参考文献
1.Anderson, L. W. (2017). Classroom assessment: Issues and practices. Routledge.
2、Brown, G. T., & Green, S. (2015). Making use of assessments for creating stronger
3、rural education systems. In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rural education. Emerald Group Publishing Limited.
4、Li, X., & Zhang, W. (2021). Urban-rural disparities in education and social mobility. Education Sciences, 11(6), 280.
5、Smith, J. A., & Johnson, B. (2019). Comprehensive rural education: Building on strengths and challenges. Education in Rural Australia, 27(2), 35-47.
6、Becker, G. S. (1964). Human capital theory.
7、Columbia, New York.
8、Bourdieu, P., & Passeron, J. C. (1990). Reproduction in education, society and culture. Sage.
9、Coleman, J. S., Campbell, E. Q., Hobson, C. J., McPartland, F., Mood, A. M., Weinfeld, F. D., & York, R. L. (1966). Equality of educational opportunity.
10、US Department of Health, Education, and Welfare, Office of Education.Dewey, J. (1916). Democracy and education.
11、Macmillan.Friedman, T. L. (2005). The world is flat: A brief history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12、Farrar, Straus and Giroux.Hannum, E. (1999). Political change and the urban-rural gap in basic education in China, 1949-1990.
13、Comparative Education Review, 43(2), 193-211.Hanushek, E. A., & Woessmann, L. (2015). The knowledge capital of nations: Education and the economics of growth. MIT Press.
14、Li, J., & Wang, X. (2019).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in rural education in China: exploring “dual reduction” policy implementation in rural area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父母为了孩子能够接受到更好的教育而外出打工。在这个过程中,留守儿童作为特殊群体也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作为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开展双减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思政教育研究,让学生能够在双减政策下更加健康成长。在我国,“双减”政策的颁布,不仅是我国教育政策的重大转变,同时也是我国新时代背景下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农村留守儿童思政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关系到孩子的未来发展。
关键词:“双减”;农村留守儿童;思政教育
一、引言
在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庞大,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村人走出大山,到城市中打拼。很多父母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而选择外出打工,而孩子们则留在农村老家由爷爷奶奶照顾。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缺少父母的陪伴和关怀,也就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生活习惯。为了改善这一情况,国家提出了“双减”政策,这一政策是由国家教育部和相关部门共同推出的一项政策,主要就是通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来改善这一情况。“双减”政策实施以后,对于学校而言,可以有效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对于学生而言,可以有效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对于国家而言,可以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健康成长;对于家长来说,可以让家庭氛围更加和谐。“双减”政策是一个系统性工程,要想使它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作为一名教师,要想做好“双减”工作就必须充分了解其内涵与外延。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学生、家长、教师三方在“双减”中所处的角色定位及各自所扮演的角色。学生在学校是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场所;家长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第一任老师;教师是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主要实施者。只有三者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合作才能更好地完成“双减”工作。
对于“双减”工作而言,其涉及到多个方面。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想做好“双减”工作就必须全面了解它所涉及到的各个方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等教学活动,同时还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安全教育等活动。除此之外还应该以家庭、学校、社会三方为抓手来共同努力实施“双减”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贯彻落实“双减”政策。
1.“双减”政策概述
这一政策要求,所有学科类课程一律不得在早上8点半至晚上8点半之间进行授课,要求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必须在获得办学许可证之后才能开展相关培训活动。如果要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活动,那么就必须提前向教育行政部门进行备案申请,并经过批准才能进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2023年刊)
行。在“双减”政策实施以后,一些相关机构为了满足家长们的需求,就开展了大量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大量家长为了让孩子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而选择参加学科类校外培训活动。这样一来就加重了学生们的课业负担和家长们的经济负担。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来说,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所以也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由于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所以他们就缺乏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能得到全面发展,这就直接影响了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所以为了有效缓解这一问题,国家推出了“双减”政策。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2023年刊)
关于双减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思政教育研究
作者:王世海
(1)“双减”政策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
“双减”政策实施以后,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在这一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业水平会有所下降。由于受到“双减”政策的影响,所以农村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就会减少很多课程。因此,这些孩子就很难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就会感到比较无聊。这样就会对他们的学习产生一定影响,从而也就导致他们的学业水平有所下降。由于在成长过程中没有父母的关爱和教育,所以这些孩子就会感到比较孤独。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就容易产生一些不良情绪。这不仅会影响到孩子们的心理健康,而且还会对他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由于农村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所以就很难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就容易受到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从而也就容易受到不良社会风气和错误价值观的影响。最后,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所以这些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就比较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同时这些孩子还会出现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这样也就容易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2)“双减”政策下农村留守儿童思政教育现状
“双减”政策的实施,让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时间减少,所以就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学习。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会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进行学习。很多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过程中会有厌学情绪,这也就导致他们没有很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从而也就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而且在农村留守儿童中存在着非常严重的攀比现象。很多农村留守儿童为了能够展现自己比其他同学更加优秀,就会有一定程度上的攀比心理。有些学生为了能够获得更多人的关注,就会做出一些伤害他人或者危害社会的行为,这也就导致了农村留守儿童与其他同学之间形成了明显的差距。
2.“双减”背景下开展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在我国,思政教育一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不仅关系到国家的未来,而且关系到每一个人的成长。在这个过程中,我国很多学校都把思政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由于人们对思政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全面,所以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思政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而对于思政教育来说,要想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就必须要针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从这个角度来说,“双减”政策就是解决思政教育存在问题的有效措施。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开展思政教育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通过开展思政教育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我国很多学校都把思政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这主要是因为在当前社会中存在一些不良思想对学生产生影响,从而使他们的价值观发生改变。要想做好这项
工作就必须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让他们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品质。通过开展思政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学生们的道德水平和文化素养。通过开展思政教育可以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三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由于“双减”政策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所以在“双减”政策实施以后还需要其他相关部门共同配合来落实这项工作,其中就包括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等社会各界人士。要想做好这项工作就必须要从农村留守儿童抓起。目前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有很多农村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这些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陪伴和关心而没有养成良好习惯,也就没有形成正确价值观和世界观。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不对这些农村留守儿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会让他们误入歧途。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要通过开展思政教育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使他们养成良好习惯和优秀品质。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2023年刊)
政教育竞赛来开展网络思政教育活动。最后,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例如,通过创建线上教学平台或者录制教学视频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2023年刊)
在农村留守儿童思政教育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来提升其吸引力。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手段。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种方式:第一,教师可以将网络上的思政元素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例如在给学生讲解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列宁等人的生平事迹时,教师可以将这些人物在他们各自所处时代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及对他们所产生的巨大影响等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
第二,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制作 PPT课件、播放视频或录制教学视频等方式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
第三,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来丰富课程内容。例如在讲到马克思时可以借助《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相关书籍来引入相关内容;在讲到列宁时可以借助《帝国主义论》《国家与革命》等相关书籍来引入相关内容;在讲到列宁时可以借助《资本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相关书籍来引入相关内容。
在农村留守儿童思政教育中,教师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其次,教师还要利用网络平台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最后,教师还要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增加学生学习兴趣。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最后,教师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双减”背景下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需要。
二、当前农村留守儿童思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思政教育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开展的方式也比较单一,没有针对性。首先,教师在开展思政教育的过程中,还是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教学,缺乏创新。虽然现在已经有了很多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但是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这些教学手段虽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例如:在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时,很多老师会采用一些简单、乏味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例如:通过讲述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是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其次,农村留守儿童思政教育中缺乏专业教师指导。在开展思政教育时,一些学校会聘请一些专业的老师来进行指导,但是很多时候,学校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老师对学生学习情况了解得不够透彻,很难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教学计划和方法。
另外,很多老师虽然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和学习状况,但是并不知道如何去做才能够真正帮助到学生。所以很多老师在进行教学时就会采用填鸭式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老师在上课时只会把书本上的内容传授给学生,却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对其进行教学。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时并不能真正掌握所学知识。最后,思政教育内容相对单一。虽然现在很多学校都开设了思政课课程,但是其中所包含的内容并不是很全面和系统。同时在课堂上也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和分类施教。
例如: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老师会选择一些耳熟能详、易于理解的英雄事迹进行讲解和教育。但是有些学生对此并不感兴趣或者根本不理解其中蕴含的深刻含义。这些都会导致学生对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产生厌烦心理。同时在进行思政教育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缺少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和评价体系;其次是教师自身思政教学素养有待提高;最后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时缺乏耐心和细心。[1]
总之,在“双减”政策实施以后,我国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这也意味着在“双减”政策实施过程中需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一名教师要想做好这项工作就必须要了解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找到相应的解决措施。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只注重理论学习而忽略实践教育活动就会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和负面情绪,从而使思政教育失去意义。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要采取有效措施来调动学生们参与思政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思政教育活动来增强学生对思政教育工作的参与意识和兴趣感,从而使他们在思政教育活动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并养成良好习惯和优秀品质。
3.农村留守儿童在思想道德和法制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正处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时期,各行各业都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各行各业的人共同努力,尤其是作为教育工作者。因此,教师不仅要抓好教学工作,还需要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法制安全。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在思想道德和法制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着心理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怀,再加上他们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他们心理问题的产生。其次,农村留守儿童的法制安全意识淡薄。虽然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很多地区都普及了义务教育,但是由于一些偏远山区的农村地区没有普及义务教育,所以很多孩子并没有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没有形成良好的法制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再次,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受到不良思想影响。虽然现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村人走出了大山到城市中去打拼,但是还有很多人仍然选择留在农村老家由老人照顾。由于他们文化水平有限以及生活环境等原因导致他们很难接受良好的思想道德和法制安全教育。
4.“双减”背景下开展思政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在“双减”背景下,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思政教育而言,其途径与方法也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首先,教师要积极利用信息化技术来增强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在“双减”背景下,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更好地了解到与所学课程相关的信息,并以此来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其次,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网络思政教育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网络思政教育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建立网络平台来开展网络思政教育活动,二是通过举办网络主题班会来开展网络思政教育活动,三是通过组织开展网络思
总之,在开展思政教育时要对相关问题进行重视和分析,制定合理科学的教学计划和方案。通过对留守儿童进行全面深入地了解,了解他们在思想上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方案,这样才能达到更好地教育效果。
1.加强学校思政教育
首先,学校要充分发挥思政教育主阵地的作用,从根本上改变以前单一的教育方式。学校要把思政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同时加强对教师思政素养的培训和指导。因为目前很多学校在开展思政教育时主要以德育课为主,所以教师的思政素养需要进一步提高。另外,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和评价体系,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出思政教育的作用。同时要加强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和了解,定期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解决。同时要充分利用学校和家长的资源,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在这个过程中学校要发挥主导作用,家长要积极参与进来。因为很多家长对学生学习情况并不是很了解,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家访、家长会等形式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通过这些方式能够了解到家长对学生思想行为的看法和认识,同时也能了解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哪些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政教育。其次,学校要把思政教育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一些案例来对学生进行教育。这些案例都是经过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同时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让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存在哪些不足,从而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完善自己。此外,学校还要定期开展一些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兴趣和认识。通过这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自身不足并加以改正。另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让学生对自己未来人生目标有一个明确的规划和认识。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品质,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2]
2.开展家校合作
由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情况特殊,很多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这些父母不能给予孩子充分的陪伴和关爱,这就导致孩子们的内心不够成熟和强大。另外,很多父母对于孩子的学习情况并不了解,没有及时发现孩子在思想上存在的问题。因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要加强家校合作,让家长与教师共同参与到孩子的思政教育中来。首先要让家长认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有让家长真正了解思政教育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其次要让家长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校开展的思政教育中来。例如:在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可以通过家长会议来开展家校合作活动,让家长和教师共同商讨孩子在思想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然后由学校来定期举办一些家长与教师共同参与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让家长了解到孩子在思想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然后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同时要定期召开家长会或者在班级中设立主题班会等形式来加强家校合作。最后要让家长充分发挥自身作用。例如:在思政教育中可以让家长来参与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来。比如:可以请一些退休教师来给孩子们上思政课,这样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到思政教育对于自己的重要性。
3.增强留守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
首先,家长和学校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家长是他们最亲的人,父母在他们成长过程中给予了很大的帮助,使他们得到了良好的教育。但是由于父母工作繁忙或者其他原因,很少能够陪伴在孩子身边,这样就会导致孩子对父母产生一种陌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2023年刊)
生感,使其感到孤独和失落。家长应该重视这一问题,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温暖和关爱。此外,学校应该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不仅可以帮助他们缓解孤独感,还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可以通过开展心理讲座或者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方式来帮助留守儿童缓解不良情绪。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2023年刊)
其次,留守儿童要积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所以经常会受到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和诱惑。在这种情况下,留守儿童很容易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从而做出一些不恰当的行为和举动。例如:在学校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不良的同学关系等。这些不良风气很容易对留守儿童造成负面影响。[3]因此,学校应该重视这一问题,帮助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他们能够抵制不良风气对自身的影响。此外,还要培养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很多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陪伴和教育,所以很少会自己解决问题。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学生学会独立生活和自理能力以及自我保护意识。例如:可以让学生学会自己洗澡、洗衣服等技能;在学校里要学会自己解决问题等等。
4.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
教师的职业素养是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果教师本身的职业素养较差,就会导致学生在思想上受到影响。因此,要想提高农村留守儿童思政教育的效果,就需要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首先,要定期开展思政教育培训活动。学校可以定期组织相关教师进行培训,通过培训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道德素养,帮助老师们掌握更多的教学技能和方法。其次,要加强对老师的管理。在农村留守儿童思政教育过程中,很多老师对学生缺乏管理,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出现了厌学、厌学等问题。因此学校要加强对老师的管理,让老师能够按照规章制度来进行工作。这样才能提高老师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
(1)社会方面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对于农村教育越来越重视。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农村教育发展。但是,由于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较多,导致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政教育工作难以顺利开展。这就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为农村留守儿童思政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首先,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的资金投入。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的资金投入力度,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学习环境和机会。其次,要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思政教育工作的宣传力度。相关部门要在各个乡村地区开展宣传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到留守儿童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最后,要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和法律法规,为农村留守儿童思政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2)家庭方面
家庭教育是农村留守儿童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家庭教育主要包括生活、学习、情感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都是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首先,要加强对家长的引导和教育,让家长能够对孩子的思政教育重视起来。其次,要让家长和学校进行有效沟通。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家长会,让家长能够了解孩子在学校中的情况,从而更好地对孩子进行指导和教育。最后,要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父母要积极创造条件来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让学生能够安心地学习和成长。
三、解决策略
(一)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针对留守儿童的问题,要给予更多的关爱,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和学校的温暖。比如,学校可以开展心理健康讲座,让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得到更好地解决;学校还可以开展一些体育运动活动,让留守儿童能够在运动中增强体质。
(二)要加强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如果父母长期不在身边,那么就会很容易造成孩子们出现自卑、孤僻等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学校要加强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可以定期召开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以及生活情况等,这样不仅能够让家长能够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也能让老师与家长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三)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针对农村留守儿童思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等。比如可以开展一些德育实践活动,让留守儿童们能够在活动中学习、成长。也可以让留守儿童们和老师进行互动交流,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
参考文献
[1]毛维国,李可贵.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完善[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02):150-155.
[2]胡杨.思政教育如何融入学生的生活中[J].智库时代,2020(02):186-187.
[3]刘耀. 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C]//新课程研究杂志社.《“双减”政策下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探索》第十辑.《“双减”政策下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探索》第十辑,2022:120-121.DOI:10.26914/c.cnkihy.2022.069013.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2023年刊)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2023年刊)
体教融合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校园的问题审视与策略研究
作者:许彪
摘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人文价值与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体教融合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校园是继承与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培养青少年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体教融合背景下,探讨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校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校园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体教融合;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建设;校园发展;路径研究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身体素质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身体发育完善、骨骼生长成熟阶段,合理科学地安排体育课程与教学内容,对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精神内涵和价值取向,对增强学生体质具有积极作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校园可以使青少年了解我国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容和内涵,提高其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认知水平,增强其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热爱,使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和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一、体教融合对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影响
在“体教融合”的大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入校园,是教育部门、体育部门及相关部门对传统体育文化的再认识与再挖掘,对传统体育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体教融合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得到了良好的传承和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体教融合背景下,学校体育教育与民族传统体育教育不能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学校体育教育在整体上缺乏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认识,缺乏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校园的有效指导,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校园难以取得理想效果。其次,体教融合背景下,学校的教学内容单一且枯燥,导致学生缺乏兴趣;同时由于教师自身教学能力较差以及学生学习动机不明确等原因,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最后,学校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校园时没有充分考虑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独特性与差异性,忽视了不同地区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与发展情况。因此,只有充分认识到体教融合对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影响才能更好地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
二、体教融合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在校园中开展存在的问题
(一)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认识不够全面
在体教融合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普及程度不高,许多学校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视程度不高。许多学校在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时,只是单纯地讲解一些简单的动作,导致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学习的兴趣不高。学生无法深入了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从而也就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学习的热情。
(二)在教学中没有重视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内容的创新
在体教融合背景下,各地区在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时,往往只是将一些传统的运动项
(三)部分学校硬件设施不完善
在体教融合背景下,许多学校为改善办学条件,投资修建了体育场馆、操场等。但是由于大部分学校缺乏资金支持和相关人才队伍建设,导致部分学校在硬件设施上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欠缺。例如很多学校并没有安装体育馆、操场等基础设施,无法满足学生日常健身和训练需求。
(四)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目标定位不明确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校园是指在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支持下,充分利用当地传统体育资源,以学校为单位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但当前很多地区的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目标定位不明确,在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时,仅以“强身健体”为主要目的。部分学校只是单纯地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进校园,并没有按照体教融合的要求对其进行有效的整合。同时,部分学校只是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作为一项运动项目来进行教学,并没有把其与校园文化相结合,从而也就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导致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学习的兴趣,从而也就无法实现体教融合。
三、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校园的策略与建议
(一)提升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校园的质量,需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校园能够有效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和传承。在体教融合背景下,学校不仅是教育场所,也是传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场所,因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校园可以提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社会认知度。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校园是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途径。在体教融合背景下,学校可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挥校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例如,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可以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开设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体育运动项目,同时利用现代科技技术将少数民族特色体育运动项目搬到学校课堂上,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传统项目。同时,在体教融合背景下,学校还可以利用教育信息化技术,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学习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知识和技能,有效提高自身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认知和学习兴趣。例如,在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有一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贵阳花溪学校。该校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在学校开设了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和掌握民族传统体育知识和技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观看相关视频、表演、比赛等方式深入了解贵州花溪学校所开设的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内容。在学校开设的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还能够培养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一方面,学校需要加强对民族传统体育教师的培训力度,通过专题讲座、观摩交流等形式,提升民族传统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学校要完善师资引进机制,通过“校际联合”“教师互聘”等方式,引进优质教学资源,提升学校整体教学水平。二是完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校园的激励机制。学校要完善相关激励政策,在教学竞赛、科研项目等方面给予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校园支持。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2023年刊)
目搬到课堂上进行讲解,缺乏创新性、趣味性和时代性。对于那些较为枯燥乏味的运动项目来说,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教师也没有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来辅助教学。例如在教授武术项目时,教师并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很多学生认为武术是一项比较枯燥乏味的运动项目,很难激发学生对武术学习的兴趣。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2023年刊)
(二)营造良好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氛围
体教融合为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有利于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学校体育教育的融合,进而提升学校体育教学质量。体教融合背景下,学校的教育教学内容与方法要充分考虑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特殊性与差异性,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深刻地体会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魅力。体教融合背景下,学校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与身体素质发展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比如,在传统武术中,武术教学是将武术技术动作运用到比赛或训练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特点设计出不同难度和强度的比赛或训练项目,如:基本功训练、散打训练、套路练习等。这样既能保证学生对技术动作有一定程度的掌握,又能使学生通过不断练习逐步提高身体素质水平。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校园时也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出不同难度和强度的教学内容。此外,学校在进行体育教学时还可以通过组织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知识竞赛或讲座等形式提高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了解与认识。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知识,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兴趣与热情。学生学习后也会不断提高自身身体素质水平,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一是积极发挥媒体舆论引导作用。学校要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校园的宣传力度,扩大其社会影响力,提高青少年参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积极性。学校要重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校园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定期举办民族传统体育比赛和表演活动,促进师生参与热情。
(三)制定“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
在体教融合背景下,学校应将“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融入到体育课程教学中,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学校要认真分析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特点,制定出科学的课程教学方案,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现代体育项目有机结合起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进度,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宣传教育,增强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学校在制定教育目标时应将“健康第一”纳入到学校教育教学目标中,同时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以学生健康发展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学校在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校园活动时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积极开展竞赛活动,搭建展示平台,鼓励学生参加体育赛事。学校还应注重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校园活动的质量和水平,建立科学规范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评价体系,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校园的主渠道,学校必须承担起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校园的主体责任,以体育课和课外活动为载体,制定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校园的教学计划,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在课程设置上,学校要注重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挖掘和整理,充分利用当地的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上,学校要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为基础,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一方面,学校可以利用当地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开展特色活动。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开发一些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为主题的校本课程。同时,学校要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竞赛活动,提高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认知和参与度。三是定期举办教练员培训班。学校可以邀请专业教练员到校开展培训活动,提高教练员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教练员之间相互交流学习、教学经验、撰写论文等活动,搭建高水平教练员之间的交流平台。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少数民族学生到其他学校进行参观学习和训练交流活动,通过观摩学习其他学校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四)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一是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从评价的内容、方式等方面进行完善。学校应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知识掌握情况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在注重学生竞技能力发展的同时,引导学生在掌握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学校应在对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的基础上,结合学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教学情况、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情况等,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二是构建综合评价指标。学校应制定合理可行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校园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考量学生参与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学习、课外活动、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等多方面内容,确保评价指标全面客观。学校要完善激励机制,制定合理有效的评价措施,在考核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参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学习情况的考核。学校要建立奖励制度,对参与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学习、课外活动和课外体育活动开展得好的学生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此外,学校要积极搭建交流平台,组织学生参加相关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比赛和表演活动,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舞台。在体教融合的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校园的工作,既要坚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文化内核,又要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入到学校体育教育之中。因此,在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校园工作时,要避免传统体育文化的“庸俗化”问题,注重培养青少年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认同感,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与此同时,要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校园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首先,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工作机制;其次,在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工作时,要注重创新;最后,在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工作时,要注重结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综上所述,本研究是在体教融合背景下进行的一个探索性研究。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发展,如何推进体教融合工作、如何更好地传承与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因此,本文针对体教融合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校园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郑文强,王浩. 广西民族体育的传承与发展路径研究[J]. 体育科技,2022,43(05):63-65.
[2]廖琛,农丽颖. “一带一路”视阈下职业教育参与共建广西民族体育文化传承创新模式研究[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2,6(19):146-150.
[3]丁文明,刘传勤. 民族体育进校园的价值再认识及策略分析[J]. 武术研究,2022,7(04):72-74+77.
[4]陈辉. 桂东南特色体育资源的学校创新应用[J]. 体育科技,2021,42(05):121-122+124.
[5]黄贤东. 民族体育文化传承与体育教育的关系[J]. 当代体育科技,2020,10(26):208-210.
[6]田应娟,崔芮铭.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与民族体育舞蹈文化建设研究[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0,(06):52-53.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2023年刊)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2023年刊)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的策略研究
作者:杨春艳
摘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小学数学有策略、有方法地相互融合,是目前我国教育事业和文化领域发展的重点。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数学的融入现状为起点,对其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浅析了二者相互渗透的重要性,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的状况进行了探讨,从而对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提出了一些建议和策略,以此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一、研究背景
第一,教育部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了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藏着丰富的思想资源,要增进小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和道德修养教育,造就小学生的理想人格,进一步提高小学生政治素养。
第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教材的编写建议中,提到了可以在教材中介绍数学文化,并在其内容的设计上要体现数学在自然与社会中的应用,展现数学发展史中伟大数学家,特别是中国古代与近现代著名数学家,以及他们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如介绍《九章算术》《儿何原本》、珠算等内容,以及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的事迹等。从中可以知道,学生认识和了解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学习到了先进的传统文化。
第三,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世代人才智慧的结晶。这是现代学生必须继承和弘扬的重要内容。在现代教育中,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现代教师的重要职责,也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的数学教育有效融合,是大有裨益的,可以使数学知识面目一新,新奇和有趣味性。如刘徽的故事、剪纸、算盘、七巧板等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它们蕴藏着有意义的数学背景知识,能使课堂学习饶有兴味,并使学生的知识面可以扩而充之。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入数学课堂,最重要的就是还原了知识。教师在教学时不可以把前人的结论直接传授给小学生,可以经过有效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循循善诱的使学生对数学的思想体系、原理、公式等有个明确的认知,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并逐步提高创新精神和数学思维能力。还可以用来当作德育、智育、美育的素材。总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具有很强的教育价值。通过小学数学课本和课堂,将中华最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成长历程之中,让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扎根在学生心中并生长,永久保存中华民族的根和灵魂。
第四,根据当前社会的小学数学教学情况来看,很大一部分的教师讲授的都是知识和技巧,都是基础性的。很少有积极地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数学的教学相结合起来,从而体现出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是漠不关心的。他们认为这些内容无关紧
因此,基于以上几个方面的认识,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融入的方式走进小学数学,对教师与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提升肯定也是大有裨益的。要想结合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数学,那么就需要有用的策略,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中使用策略,使融入更加简便。结合我国的优秀文化融入小学数学的教学案例,从而提出策略,为推动这一工作做一些探索和分析,然后积累经验。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及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编排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价值
1.引导形成正确价值观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人们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教育上具有特殊作用,特别是可以让学生建立起一个好的价值观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国家几千年来继承的宝贵财富,对学生的价值观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特别是在数学方面也是出类拔萃,在理解数学的过程中,小学生往往会产生一种对数学成绩的民族自豪感,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动力。在教学时,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数学文化得以展示,可以给小学生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影响,培养他们良好的品格和精神。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数学文化的展示,能在有形与无形中熏染小学生,使他们优良的品格和精神得以培养,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图1 独特的教育价值内容
培养学生们学习的习惯,小学阶段是非常基础的一个阶段,在此期间,学习有关于数学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对这些文化的认识,有利于民族意识的培养,会起到一个好的效果,并传承文化,因此这个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例如,杨辉、祖冲之等数学家在教材中展现的动人故事,可以从情感上调动学生对数学的热爱,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影响学生向前辈们学习。另外,还可以通过中华杰出的数学家的榜样示范,使他们养成认真学习的习惯与态度。
2.帮助理解数学本质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2023年刊)
要,所以采取了盲目的态度,从而导致了文化中的一些思想实质,还有学生不理解,甚至从来没有关注过。另外也还有很多教师缺乏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深入教育,普遍关注的都是学生的运算能力和学习成绩。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2023年刊)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我们不能只限于符号和逻辑术语的教学,而要使学生积极快乐的学习。所以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观察验证,了解中华优秀的数学大师们是如何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并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将其数学思维和方法与学习相结合,从而形成自己的抽象、推理等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愿意参与到学习当中,他们就会在参与后认识到数学的本质和发展。教师可以从侧面知道学生学习的潜在动机,可以直接丰富自己的教学知识,从而使教师理解和尊重非传统思维方式。从而能够了解数学,在发展过程中的创造性,与提高自身的数学素质,并更好地理解数学本质之间的关联性。在利用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创设不同的策略教学,通过对文化发展的认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其背后的数学思想方法。
3.激发数学学习热情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数学的融合,是能够在教学的基础上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教师为学生营造开放的学习环境与氛围,并让他们有机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中的问题。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指导,帮助他们获得终身发展所需要的最基本的技能和方法,使他们具有发现新事物的意识,形成探索新知的精神和兴趣。学生才是真正的学习对象、知识的建设者、挖掘者。这样,可以在这个过程让学生建立、巩固和应用知识,还可以实践社交能力。同时发展和追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可以养成科学严谨的知识态度。为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提供了好的方向。还可以增长小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和我们的日常生活、传统文化和其他学科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以此加深学生对数学的了解,并由此产生对学习的热情。从动机视角看,教师如果得到有效的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数学知识材料,就能够激起教师的教学热情,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的价值引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增强学习动力,使学生的数学态度和情感得到改变,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让课堂充满智慧。拓宽优秀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等。
(二)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思考与理解“文化”中,如果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数学文化看作一个名词,就是指中华数学界所创造的精神与物质财富的总和,里面有数学知识,数学史料与方法等,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数学文化的外在体现,是一种显性的文化附着。以及这之中蕴藏的数学美、思想和精神,是数学文化的内隐核心,是数学文化中的内隐文化。
由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与小学数学相关的文化,最终是要融入到特定的教学活动当中去,因此,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教师更应该注意到其对学生的影响和转化。另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里关于数学的文化,有两层含义和双重指向:把数学文化作为一个名词时,即人类在进行与数学有关的活动之后,所有的创造与智慧都得到了结晶;把数学文化作为一个动词时,是参与数学活动的人所表现出来的影响与转换的能力;两者相互结合。作为传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第一线教师,要清楚地知道数学文化的名词含义,更需要在传授的过程当中,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数学文化的价值和影响力凸显出来,使数学文化的独特魅力得到最大程度地体现。总的来说,按照一定的教育目标和责任,把数学造诣、主要思想素质、主要贡献、中国数学史融入数学的教育教学过程当中,让学生们了解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与小学数学相关的文化,将这种文化与小学数学教育相融合,是一种行之有效地提高小学生数学素质的有效途径。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数学家与数学文化,能够使学生的学习观得以科学树立,兴趣得以激发,视野得以拓宽,并且能够使他们充实自己的心灵,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全面的发展。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的编排与呈现
本文选用的小学数学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是研究者所在地区大多数学校所使用的书。人民教育出版社自1950年12月创办以来,就担负起了初等教育教材的编制工作。70多年来,人教版教科书一直在积极探索,追求卓越。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2023年刊)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恰当地提供意见,并点出其中存在的缺点,让他们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真正体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自己在这一方面的文学修养。举例来说,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是否适合举行活动,可以举行手抄报活动、竞赛活动、游戏活动等等,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负数”就可以用来举行一个主题活动,用手抄报的形式让学生展示与讲解“我国负数的历史故事”,学生可以以小组组队的形式,在课后收集关于这部分内容的资料,如它的起源,我国的古人是怎么区分正负的,正负号在古代是怎么形成的等等,将其整理成一本手抄本,供同学们参考后进行一个班级评比与小组表演。“我国负数的历史故事”主题活动有助于帮助学生主动收集关于负数的信息,学生可以经历负数产生的过程,就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负数的含义,并知道我国是在哪一个时间段提出正负数加减法。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2023年刊)
(二)创设情境模式
教材中有着非常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本上的新课背景,习题中的素材,还有“你知道吗?”的内容等等都有。教师缺少对这部分教学材料的内容进行深度挖掘的动力和能力。所以,在编写者编写整个教材的思想与结构中,教师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冷静地去体会,清楚知道里面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然后才能更好地把它纳入到数学教学中去。由于儿童的身心发育特征,他们正处在对外部世界的好奇期。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数学课堂中,既能让学生更快地参与其中的学习,也能更好地理解新知识,并体验到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在创设情景时,要注重复杂性和深度,要适时地体现趣味,以适应小学生认知的特殊性。例如,为了使学生能体验到割圆的过程,在讲授圆周率的时候,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刘徽所提出来的割圆术。但是又由于六年级的学生很难理解,由方化圆中的深层观念,于是就可以让学生们直接去体验割圆的整个过程,这也是对极限思维的初步认识和对圆周率的初步感知。
(三)重新构造历程
数学教师可以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数学家的例子来论证具体的知识过程,重新构造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因为学生具有不同的认知特征,又遵循着人类认知发展历程,在这个构造过程中不可能突然就有质的飞跃,要经过漫长的时间最后才得出的结论。例如,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第六单元,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可以采用刘徽“出入相补”的原理,通过这个原理去实践,发现平行四边形可以转换为长方形,并能自主地体会到两者之间的关系,由此在学习长方形面积的基础上,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四)适时合理融入
适时合理融合,就是在关于概念、定理与问题解决的教学中,或者在讲授某个知识点时,恰当讲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华。举例来说,在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和二年级上册当中,都有关于七巧板的内容,教师则可以把七巧板融入课堂中,让学生在恰当时间学会。在我国古代,人民用智慧的大脑,创造出了七巧板,在明代七巧板的结构已经完整。尤其在明、清时期,民间广泛应用,可以用来拼凑成各种图形,也可用来游戏。不管是在哪一个年代,七巧板的功能之一就是,帮助学生获得智慧的灵感,有助于学生找到抽象的形象和真实的世界的关系,并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注意力、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图4 小学数学教材
我国的课程内容在经过了八次改革后,慢慢地得到了优化。教材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基础。但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出现了很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忽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为了使“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得到更好的实现,因此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极其重要。从小学数学教材编写来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越来越重视了。教材中还包含了形式多样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学生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了一定条件,但教材需要改进。因为它促进了小学生数学学习,并且对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中的策略
(一)强化自主活动
现今,数学课的教学倡导的是强化学生的自主活动,就需要教师对学生充满信心,相信学生。通过学生能够利用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和发掘教科书中的知识,从而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从而在这个倡导下,学生不会无目的的独立从事一些学习活动。它既能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又能很好地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且
结论:在小学数学中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是课程标准中的理念。由于每个人的观 点是一致的,因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必然会成为一种趋势和潮流。然而,研究者注意到,这种教 育教学方式并不乐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教师极度缺乏,几乎很少有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料, 又会在搜集时需要花很多的心思与精力,教师们往往会心有余而力不足。(2)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对于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发掘还不够,与认知不足,以至于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的策略还很缺乏,那么这就需要教师主 动去加强数学文化素质的培养,主动的学习这方面的知识。(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很少会用来考试,并且常常与考 试内容没有联系,甚至不能够作为考试内容,教师往往会忽略。(4)在小学数学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者的关 系中,有很多教师在没有充分的认识到在小学数学中,怎样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什么办法可以渗透其中的意 识?让学生们体会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每个教育者都要认真考虑这个问题,特别是要想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 效融入小学数学,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因此,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教师,并实践,制定了四条有利于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数学结合起来的策略,从而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变得轻松容易。对研究者本 身而言,学习与丰富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提高了自己的数学素养和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方少杰.小学数学课程传统文化理解与传承实践[J].天津教育, 2022(5):46-48.
[2]方少杰.小学数学课程传统文化理解与传承的实践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2(3):110-112.
[3]卜宜花.小学数学传统文化例谈[J].安徽教育科研,2021(7):3.
[4]李甜.小学数学和传统文化结合教学的研究[J].孩子天地,2019, (029):P.208-208.
[5]李杨.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民族传统文化教育[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2014,(010):P.41-41.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2023年刊)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2023年刊)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作者:杨胜才
摘要:本文主要从新课改的角度分析了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措施。具体做法有: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实现师生间的互动交流;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问题为导向,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合作,实现学生的自我价值;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改、课堂教学改革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学改革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更多的思考和探索,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调整,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思考问题,不仅要教会学生们数学知识,还要教会学生们如何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应当立足于当前的实际情况,积极地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本文从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入手,深入地分析了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措施。
一、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实现师生间的互动交流。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是负责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互动交流的方式来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比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们相互交流讨论。如:在学习“四则运算”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小明、小华、小丽和小亮他们家一共有多少口人?”这个问题一提出,学生们就开始激烈地讨论起来,他们纷纷表示自己家有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教师这时就可以将问题进行拓展:“小明家一共有几口人?”这样的问题设置能够让学生们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二、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小学生来说也是如此。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可以尝试着把新课改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也要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数学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丰富教学内容,从多个方面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如,在学习“百分数”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来设计一些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索这些问题。又如,在学习“三角形”知识时,教师可以把三角形分成若干个小三角形并进行分类教学,然后让学生用手中的道具对不同种类的三角形进行分类和配对。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到三角形的特性和应用,而且也能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们在数学学习中有更多的兴趣。
三、以问题为导向,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会在课堂上讲解大量的数学知识,学生们只需要被动地接受教师所讲的数学知识,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要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充分地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要积极地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师要重视学生们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例如在学习“角”这一章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角,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去制作一些角,然后用它们来进行模拟操作。
四、小组合作,实现学生的自我价值。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教师要积极地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性,教师不能对每一个学生都进行同样的教学,应当根据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们之间的团结协作能力,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比如,在学习“圆的面积”这一节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每个小组进行汇报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在合作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们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对知识的探索。在这样一个良好的氛围下,学生之间会产生相互竞争的意识,更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
小学数学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数学学习内容也比较抽象,因此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要多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就要积极地为学生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首先,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热情和激情,与学生们进行沟通交流。在与学生沟通交流时,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们的行为举止和心理变化,并及时地给予指导和帮助。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充分调动起学生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们去发现身边存在的数学问题,让他们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态度。
六、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与现代教学的有机融合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要求。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地学习。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们的实际情况来制作一些数学课件,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更加直观、深刻的认识。比如,教师可以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播放一些动画视频或者是一些小游戏,让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学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有更多的思考和探索空间,从而激发学生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一些数学模型制作成动画视频或者是课件等,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去了解这些模型。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还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2023年刊)
参考文献
[1]王巧芳.浅谈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方法[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No.184(06):41-42.
[2]余海清.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20):137-138.
[3]王文宝.浅析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的方法[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16):184-185.
[4]赵路颖.浅析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创新教学策略探究[J].小学生(中旬刊),2021(04):67.
[5]鄢雪莲.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分析[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No.162(11):58.
[6]汪胜奎.探究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3):179-180.DOI:10.16681/j.cnki.wcqe.201613150.
[7]梁志安.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方法[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3):121.
[8]石宝珍.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策略分析[J].小学生(中旬刊),2022,No.856(04):37-38.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2023年刊)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出台和双减政策的深度实施,小学小五科考核评价发生了系统性重塑。小学小五科考核评价的有效开展,能为小学学科教学提供评价牵引和价值指向。它有利于夯实小五科教学的教学根基,有利于完善学生的学习生态。本文以小五科教学为例,梳理其逻辑驱动和实践重塑。本文将深度聚焦此方面并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五科;考核评价;逻辑驱动;实践重塑
基于新课标的价值引领和双减政策的实践规约,小五科考核评价日益彰显其先导性价值和前瞻性意义。怎样高质量的开展小五科考核评价,是一个值得深思的核心命题。它有其自身的逻辑驱动和实践重塑。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解析:
一、小学小五科考核评价的逻辑驱动
1.有利于明晰学生的学习路径
小学小五科考核评价的有效开展,有利于明晰学生的学习路径。更多的体现出评价主体和价值主体的高度统一。从另一个实践向度上讲,为学生搭建了有内涵、有结构、有层次的教学情境。有深度、有结构的教学情境建构有利于学生小学音乐自主学习行为受到情境引领和逻辑驱动。考核评价凭借其强大的技术优势和集成特点,能够彰显小五科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实践化、趣味化特色,能够为学生构建高质量的教学情境、学习情境和探究情境,能够为学生展示宏阔的时空背景框架,激发学生的能动性思维,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更加精准高效、更加自主自愿地投入到小学音乐学习中去,从而发展了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提升了学生的音乐学习品质。
2.有利于为小五科教学建立新的评价坐标
小学小五科考核评价的有效开展,有利于为小五科教学建立新的评价坐标。促使整个小五科教学秉持了应有的价值指向和逻辑方向,彰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和强化了“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中心,以学生的生命建构为核心”的策略内涵。摒弃了传统考核评价的评价功能失调,过分强调选拔和甄别,漠视促进与发展,评价对象错位等弊端。双减背景下的小学音乐考核评价更加注重和彰显学生状态的多元性和教育的复杂性。更加注重自我评价的价值。更加注重体现评价标准的弹性和开放性,更加重视个性和综合趋势,更加关注个性发展和个体差异,更加注重综合素质的评价,而不是仅局限于学业成绩这一偏狭视角。更加注重质性评价。因此,小学音乐考核评价裂变建构了小学音乐的全新范式,提升了小学音乐的评价境界。
3.有利于确立小学教学崭新的实践指向
小学小五科考核评价的有效开展,有利于确立小学教学崭新的实践指向。考核评价在小五科教学的引领性作用,打造了小五科教学的张力和质感。在传统的小学音乐考核评价的基本语境中,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的个体,被疏离和边缘化。评价目的的统领作用没有有效彰显,老师固守于传统的考核评价惯性、拘泥于僵化的考核评价模式,学生的主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2023年刊)
体思维活力和探究热情没有得到有效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应有的建构。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有效锤炼和提升,学生的音乐听说读写能力堪忧,碎片化评价依然大行其道。而双减支撑下的小学音乐考核评价,活化了评价标准,重塑了老师的考核评价理念,创设了更为多元化的评价路径和评价视角,“夯实了评价根基①”,建构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生成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进而打造了小五科教学的固有内涵。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2023年刊)
在教育中升华,在协作中共进
作者:叶大章
二、当前小学小五科考核评价的问题梳理
1.考核评价质量堪忧。梳理当前的小学小五科考核评价现状,不难发现,部分老师由于受到传统评价惯性、自身素养等的限制和制约,对考核评价研究不足,老师的考核评价应用素养不高。部分老师依然只注重机械式的考核评价。此外,由于考核评价需要耗费大量时间。部分老师由于评价素养不足、理念不清,考核评价能力不够,导致考核评价质量低下。
2.考核评价被漠视。梳理当前的新课标牵引的小学音乐考核评价现状,不难发现,部分老师出现了另一个极端性问题,就是过考核评价被漠视。部分老师偏离了评价初衷和评价目标。在考核评价中,依然要秉持和强化“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的基本策略和基本思路。但是部分老师的音乐教学没有设计科学的评价目标,没有有效的评价策略的渗入,没有学生思维的启发,没有多样态评价的加入。整个课堂充斥着工具理性和技术理性,冲淡了应有的评价本位,使音乐考核评价走向畸变。
三、小学小五科考核评价的实践重塑
我以小学音乐教学考核评价为例:
1.评价视角的挪移:锚定学生成长
要想促进小学音乐考核评价,需要挪移评价视角,锚定学生的成长。基于我的实践和经验,唯有如此,才能拓展学生参与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才能引领学生深度融入课堂教学,才能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引领优势和建构力量。评价视角的挪移,着力激发和调动学生内生动力和内生潜能,积极生成释放学生的主体思维活力。注意引领学生进入主动式探究、主动式学习、主动式表达,提升学生的兴奋水平和课堂融入度。只有真正使学生深度融入课堂教学,才能提升小五科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才能符合考核评价的本质要求。
例如,在教授《卖报歌》时,我改变了过去传统的提问评价,引入了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采取了个性评价和共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撬动了学生的思维,释放了学生的主体思维活力。接着,我用微课展示探究问题清单,引领学生分组探究,我及时介入、点拨,强化了师生协作、生生协作,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认知,有效拓展了学生参与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促进了学生的生命成长和能力建构。
2.评价框架的完善:聚焦实际表现
要想促进小学音乐考核评价,需要完善评价框架,聚焦学生的实际表现。老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选取哪些教学内容适合开展小组化教学和探究式教学。学生的表现如何,学生的学习堵点和思维痛点在哪里,制约学生的探究深度的桎梏是什么。
例如,在引领学生学习《放牛山歌》时,我通过设计探究问题清单,促使学生探究体会歌曲的意境和感情。学生在深度探究、动态生成中释放了自己的思维力量,发展了自身的学习能力。
3.评价效能的体现:助力学生调动
要想促进小学音乐考核评价,需要体现评价效能。利用考核评价的指引力量去多维的调动学生。老师要清楚界定好考核评价的定位,不能让考核评价和教学活动、学习活动相脱节。要注意坚持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策略和思路。在推进考核评价时,不要忽视评价功能的发展性、评价内容的全面性、评价方法的多样性、评价主体的多元性。我以为,其根本要义所在,是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获得基础能力的过程中深入进去。这就要求老师要在创建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上下功夫,在搭建思维训练的梯度上下功夫,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上下功夫,进而促使学生深度的掌握文本知识点,引领学生深度的探究、深度的归纳、深度的发现、深度的分享。
此外,学生通过情境化的评价力量驱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而且培育了学生勇于表达、乐于分享的能力和意识,进而提升了小五科教学的教学质量,释放了小五科教学的教学效能。
4.评价情境的创设:搭建情境支撑
要想促进小学音乐考核评价,需要创设有张力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搭建情境支撑。有结构、有内涵的教学情境为学生的思维动机生成提供了有力支撑,非常有利于引领学生深度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使用考核评价有助于为学生创设有结构、有内涵的教学情境,有助于使学生的音乐学习行为获得情境引领和氛围支撑。老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惯性,不要把教学内容进行碎片化讲解,要注意使用考核评价进行趣味化呈现和形象化建构,“注意建构学生的集成性思维②”,让学生觉得亲切、觉得有趣、觉得熟悉。依据不同教学文本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打造不同特质的教学情境。
通过构建不同类型、内涵各异的教学情境,可以为学生打造开放、民主、自由、愉悦、平等、积极、向上的学习情境和探究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动能和思维潜能,生成和建构专属于学生自身的思维成果和认知成果,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主体生命活力,为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质量提供了条件。
总之,小学小五科考核评价有其自身的逻辑驱动和实践重塑。只要我们在实践中把握、在推进中驾驭、在思辨中生成,就能助力小学音乐考核评价的高标推进。
参考文献
[1]谢春朵.多元评价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教育:2022(5):13—15
[2]林能杰.多元智能理论对中小学音乐课程评价的启示[J]:2021(10):28—30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2023年刊)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2023年刊)
【摘要】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的获得已经不再是城里的孩子们所享有的特有资源,在今天,在山区、在农村的小学,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能与城里的孩子一样,通过互联网第一时间获取资源。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我们老师,更应该积极的探讨和利用这样的资源,来服务我们的教学,使教学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关键词】现代教育 信息技术 小五科 课堂教学
近年来,随着国家新课标的发行,一系列新政策的落地实施,传统教学中不是特别受重视的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劳动教育等“小五科”越来越受到重视。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讲话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注重教材建设。
因此,作为新时代教育的践行者,我校秉承国家教育理念方针,把培养“全面”人才放在首位。因此,学校通过专门研究,将“小五科”列入与传统的统考科目同等重要的地位。
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给我们开展“小五科”课堂教学也提供了很多便利,传统的教育,就是学生听、老师讲,老师一手拿粉笔,一手拿课本,由于传统的信息闭塞和交通不发达,老师自己获取资源及学习的空间很有限,因此不能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的空间,特别是中国传统的应试教育下,“小五科”沦为边缘学科,很多乡村学校并没有把“小五科”落地实施,“刷题”“应试”是学习的首选。而现在,随着国家不断在教学领域的投入,特别是将“音乐、美术”纳入中考范畴后,学校对“小五科”也重视起来。
以我校为例,学校将“小五科”考核评价的机制应用于小学课程教学中,有了考评机制,能够有效的将多元化教学考核评价的作用发挥出来,将每一位同学在“小五科”课程中的情况完全呈现出来,可以进一步的引导学生,全面推动学生的发展。而在教学过程中,有的老师知识不够全面,在自己并不擅长的“小五科”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教育已经不再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它还是发展认知的手段,传统的教育已经不再适应现代社会的教育了,我们必须运用现代技术,才能让学生更主动的学习和创新,而老师以原来的教为主,转变为学生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而且应该更多的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和探究过程,也才能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的获得已经不再是城里的孩子们所享有的特有资源,在今天,在山区、在农村的小学,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能与城里的孩子一样,通过互联网第一时间获取资源。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我们老师,更应该积极的探讨和利用这样的资源,来服务我们的教学,使教学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现代信息技术下的“小五科”课堂研究
作者:周鸿腾
案例描述:但随着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无论是选择信息还是接受信息的能力都前所未有的增强,我校在数字资源的领域也算遥遥领先,近年来,我校借助网络,积极参与各类比赛,将艺术作品分享传播。很多艺术作品的诞生就是借助了信息技术所赋予的能力帮助作者实现心中所想。2.数字媒体艺术的特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技术进步带来的变化在整个社会中无处不在。艺术变化往往代表着人们思想变化,曾经的文艺复兴和新文化运动都代表各时代人们思想上的追求。而今天人们的物质生活极大满足,于是数字媒体艺术也追求更多欢乐的精神满足。数字媒体艺术的极大流行也是时代选择的一种体现。数字媒体艺术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数字化。推陈出新是新时代最常见的现象,艺术在古代会以书画和舞台展现自己,随着时代变革它曾印刷在报纸的方块中也曾随着广播无形传播,如今它离开了模拟信号正式与数字结合,诞生了数字媒体这一新形势。数字化的数据可以借助网络快速传播,当艺术与现代技术结合后,每个人都能更自由地选择自己所喜爱的艺术形式,无论雅俗都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借助数字化的便利,相信未来我们能足不出户通过技术手段体验犹如身临其境的卢浮宫之旅也能看到壮美的自然风光。第二,大众化。在大环境下,数字媒体艺术广泛应用在大众的生活中,几乎没有一个人没有用过数字媒体的艺术形式,例如抖音、快手等平台都是当今社会下较为流行的几个数字媒体艺术形式。不仅能够让艺术形式更加的多元化,也能满足不同阶层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需求,让大众的娱乐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起来。第三,高效化。最早的传统艺术形式,要经过反复的修改和推敲,经常一幅完美的作品需要经过几年十几年的创作,而现在的数字媒体艺术由于是与计算机相结合衍生的产物,通过计算机内虚拟的形式实现对艺术作品的表现,让大众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看到作品的最终效果。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也在不断实现更高效的制作与修改,加快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让其作用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
在整个过程中,学校也利用数字化网络,充分利用工具,全方位展示我校师生的精神面貌。学生通过主动的学习和探索,从而学到更多知识。
本人根据自己理解结合近年来在在一线教学体会,就信息技术在小学小五科教学中应用的若干问题,粗浅谈如下看法。
一、利用好信息技术,深层次激发学生兴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人的工具价值和本体价值乃是内在地统一于人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之中的。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纬教学目标的落实,从而达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如今无论是老师、学生还是公司员工都对幻灯片的演示形式再熟悉不过,通过投影的方式将做好的演示文稿投放在大屏幕上,其优点极为显著,丰富的表现形式、多样化的展示条件,既能帮助老师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利于学生一种更加直观的方式来理解艺术的魅力,将不易理解的内容生动展现。同时,幻灯片的内容可以自由更新,适应教师的个人风格,不同于经典的教材可以方便紧追时代潮流。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基本理念的实现。回顾以往的教学改革,也曾经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进行过多次变革和试验,但其结果为什么并不尽如人意呢?究其原因,我认为影响教育信息化的根本因素不是硬件投入不足、也不是教学资源缺乏,而是不少教师对于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理解有偏差,不知道如何正确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2023年刊)
地把信息技术与自己所教的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在教育信息化日益深入发展的今天,要想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教育信息技术素养。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2023年刊)
要想富,先修路。教师是新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而一线教师观念的主动更新,角色的积极转变是提高“小五科”课堂高效的关键,所以作为一线老师日常要勤于学习,真正认清“教育技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小五科”与学生全面发展等概念,努力提高自身教育技术能力,加深对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教学方式的理解,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去。苏格拉底说的好:“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一线教师只有转变了观念,用“新”才能促进课堂更高效,才能发挥出自己重要的主导作用。
二、立于课堂,务实求效,发挥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
20世纪中叶以来,教育自身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与计算机的结合,使得教育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拓展。现如今计算机上都有许多的绘画创作软件,学生们可通过这些新的软件进行创作,这些软件不仅轻易上手,还可以随时修改,甚至可以做出意想不到的作品。这样也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致,也会更加有成就感。除了简单地用软件进行绘画创作,还可以通过添加动画效果和音频,让本来静态的绘画作品拥有生命力,学生更能有兴趣进行深入的学习,并且也会对自己产生信心。教学中尽可能地使用多媒体和各种应用软件等现代教育手段和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中,只有老师亲手示范,口头语言描述相比,确实优势很多,提高了教学效益。
但我还是固执地认为,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小五科”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还是要明白以下几点:
(1)把信息技术和“小五科”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在“小五科”课堂教学中加强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对“小五科”课程改革的积极作用,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从而使“小五科”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与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课程内容对多媒体以及课件应有所取舍和侧重并不矛盾。有声有色的多媒体不可能完全代替教师的教学,更不能代替师生间的情感互动,传统教学中的黑板和看似笨拙的手工作图等应该保留,并要继续发挥作用。
(2)弄清信息技术与“小五科”整合的技术选择原则,应该是“量课程之体,裁技术之衣”。不应该是课程顺应信息技术,而应该是课程同化信息技术,应该是“课程本位”,而不能是“科技本位”。在整合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到三方面的要求:⑴课程内容的适用性,必须适合利用信息技术教和学的内容;⑵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以学生为主体的信息技术应用,学生的个别差异与多样化需求;⑶学科、领域的不同特点,不同学科特别是“小五科”培养目标与认知规律的不同应该是技术选择的一个重要方面。
3)明白以课程为本位的信息技术整合的目标定位,即“三促进”:⑴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业成绩,促进学科/领域的教学质量,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⑵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技术素养和科技创新能力;
⑶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和良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
综上,“小五科”课堂要求教师引领学生开动脑筋,根据学生特点,巧妙地把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际课堂的各环节中去。让信息技术在“小五科”课
堂教学中成为老师的助手,课堂的辅助,务实求效,使信息技术真正起到锦上添花,促进课堂高效的作用。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2023年刊)
3)继往开来,务实求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实践是创新的源泉”,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继承传统教育的优点,放手让学生“多做多动”;积极适当运用信息技术,务实求效,让学生们亲身经历各种探索活动。在任务驱动、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互动过程中,教师节省出大量的传统教学时间,提高了课容量,适应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探究,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效率。
以上就是我在“小五科”教学中的一些粗浅认识。让我们继续努力,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不断地拓展自我认识,储备能量,更好将信息技术与“小五科”教学有效连接,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同志《论党的青年工作》主要篇目介绍
2.黄济、王策三主编:《现代教育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3.刘旭东著:《现代课程价值取向研究》,⽢肃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2023年刊)
三、多纬备课,活泼创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小五科”教学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作为新时代的“ 小五科”教师应该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认识课堂教学,让课堂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
1、要上好课,首先要备好课,从课堂基础目标、核心目标、延伸性“三维目标”来设计课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依据对学习需求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使教学效果达到优化的系统决策过程。作为一线小学“小五科”教师,需要了解备课与教学理念,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让自己知识储备更全面,才能应对学生的“创新思维”。
1)备学生,全面了解学生,注重科学发展。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性别的学生在认知方式,思维策略、学习能力等方面常常表现出较大差异,教师要尊重差异,满足多样需求。
2)备教材,深刻理解教材,吃透教材内容。根据学习内容中各知识点间关系,以及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分析出学生该学什么和怎么学。
3)备目标,理解课程标准,清楚学习目标。重视目标的三个纬度,重视目标的层次性和全面性。各教学环节的安排要围绕目标进行,做好从重视知识到重视能力、从重视结果到重视过程、从重视认知到重视情感的转变。
4)备学法,体现灵活多样,立足因人而宜。体现学生主体,鼓励自主学习;有针对性,尊重差异,分类指导,让学生养成不断反思、反复练习习惯;处理好“鱼”与“渔”关系。
5)备教法,突出改革创新,注重教学流程。确定了具体的目标和内容后,结合教学的共性和个性,选用实用的教学策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较好达成学习目标。
2、立足课堂,充分用好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媒体与资源的使用不应该简单追求形式,而要关注其对教学效果的优化。这就需要充分依据教学设计的各环节需求,灵活选用设备,科学地安排教学全过程,真正提高“小五科”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1)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小五科”从生活中来,必须到到生活中去。“小五科”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劳动中应用广泛,不可或缺。但由于传统教育中学校不是特别重视,不少学生包括老师都基础性不强,教师在教学时产生畏难情绪,而运用信息技术,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更好的为课堂服务,减轻了教师不少负担,也是课堂更有趣味性。
2)“声”“动”形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传统的小五科教学缺少教材,教师也缺少专业性,教师的讲解也有难以克服的限制。这对于学生学习“小五科”存在一定困难。而现代信息技术集声、光、色、动于一体,在教学实际中,恰当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把教学内容中学生只有通过想象去理解,被动地接受,倍感枯燥的部分,实现大小、远近、翻折、旋转、动静之间的转换,枯燥无味的东西变成栩栩如生、生动形象再现事物的发生与发展过程,更能够寓教于乐,让学生更容易直观地感受,进而更容易接受,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摘要:树立良好榜样,提供渠道帮助体育教师传授经历,鼓励学生参与体育运动,是体育教学立德树人实践的根本目的。教师可采取问卷调查法、询问前辈法和书籍调查法,了解相关知识,为自己实践提供参考模板。学校应重视教师品格,严肃筛选教师,要求教师以身作则,言行渗透,在学生面前树立良师益友形象。最后,尽量根据本地学生的情况和特征,采取合适的立德树人实践,不应随意采用参考经验,而应有自己的主见,确保立德树人实践得到落实,学生得到成长。
关键词:体育;立德树人;实践
1.研究目的
首先,树立良好榜样,落实立德树人的形象。师者,重在功德培养和品德树立,在学生面前维持良好的榜样形象,促使学生模仿,从而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一份推动力。而良好形象树立之后,教师可用更加专业的视角,建立良好的框架帮助学生成长。
其次,提供传授经历的渠道给体育教师。目前的体育教师,平均年龄岁数较大,经历较多,对于世界认知的经验丰富宝贵。落实体育教学中的立德树人,帮助体育教师身上的优良品质传承,用正确的三观和行为树立榜样,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既帮助小学生强身健体,打造坚实体魄。也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三观,助力小学生未来成长,更加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处事。
最后,引领学生积极学习,参与体育运动。落实立德树人的师表形象,可使教师在学生群体中建立良好形象。这种良好形象可作为榜样,有效刺激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对体育课更加上心,从而达到体育的本质目的,强身健体,帮助学生锻炼良好的体魄。
2.研究方法
2.1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即匿名问卷调查法。内容包含但不仅限于学生眼中的教师和学生眼中的体育课。通过匿名的方式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需求,说出心目中的体育课,为教师落实立德树人实践提供具体可行的方向和对症下药的针对性行为。
2.2询问前辈法
询问前辈法,即对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体育教师前辈进行询问,尤其是询问德高望重的体育教师,了解他们对教学小学生的看法和一些可行的操作。又或者是课堂中出现的及时性问题,为教师应对课堂变化提供足够的参考经验。
2.3书籍调查法
书籍调查法,寻找立德树人体育教学的相关书籍,了解书籍作者对于体育教学立德树人的看法,寻找可以借鉴的行为措施。为教师开展体育教学立德树人工作提供模板和参考路径,确保教学工作推进顺利。
3.结果与分析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2023年刊)
3.1重视教师品格
月有阴晴圆缺,人自然也有参差不齐,并非所有教师专业能力都足够过硬。专业能力极强的教师在群体中终究只占少数。因此大部分教师选择树立良好榜样,落实立德树人的形象。体育教师更是其中之盛。而重视教师的品格,培养教师良好优秀的品格,改变教师品格情况不稳定的问题,增大立德树人形象的确定性,可有效推动学生三观和品格良好化前进。但是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教师的品德存在一定不稳定问题,导致一些不可控因素。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2023年刊)
体育教学中如何落实立德树人的实践探究
作者:吴琳、邱雪梅、蒲林莉
世事无常,没有人能断定明天能发生什么,总是充满着变数。社会中的人也是如此,兴趣爱好各不相同,成长经历可能截然相反,专业能力参差不齐,人的品德自然也无法完全一致。对于平均年龄较大的体育教师群体而言,许多老资历教师经历复杂,性格和为人处世原则基本定性,无法改变。而他们早期的经历导致他们的品德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就中国的发展历史而言,近20年经济才得到飞速发展,教育全面普及。而教师的成长经历和工作经验可能远比20年长,这意味着,老资历的体育教师接受的教育不如现代优质,存在比较严重的地方化现象和可能的偏见教学。尤其是体育教师的考核难度相对更加放宽,甚至有教师体育专业素养不过关。这些都直接导致体育教师之间的品德天差地远,无法估量平均线。可能深受过去时代贫苦教育的影响,为人过于简约,目光较为短浅,无法有效立德树人。也可能因为收到过去时代的优秀城市教育,温玉般的性格对于学生过于慈祥,导致立德树人的效果过盛,使最终结果往反方向行使。不一而足,无法完全预估,与立德树人中的要求稳定相斥,难以符合要求。
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重视教师的品格,培养教师良好优秀的品格,改变教师品格情况不稳定的问题,增大立德树人形象的确定性,可有效推动学生三观和品格良好化前进。而重视教师品格,需要从表面和根源两个视角进行。从表面的视角出发,即对现有品格不过关的体育教师处理,应该帮助体育教师正式品格问题,鼓励体育教师参加品格培训,使其留意立德树人相关方面内容。如果品格实在过差,与平均要求相差甚远,学校方面应该予以一定程度的拒绝,避免入职。而从根源的角度进行,直接把握教师的品质,对教师进行访谈和一定程度的过往调查,确保品行端正,品格过关,可直接从根源避免体育教师品格不端正的现象出现。但是这种情况需要面对一个问题,即教师可能公式化自己,采用标准术语回答学校品格调查问题,导致品格不过关的教师蒙混过关。这种情况学校应向教育局进行申请,调查允许范围内教师过去的经历,是否具备好人好事记录,是否获得过品格方面的奖项,对于慈善的关注程度等等。通过这些信息侧面推导教师的品格。但仅有这些还不够,学校应该派遣一定的专业人员,定期与体育教师进行谈话,了解体育教师的想法和对品格的看法。又或者通过旁听的方式,直接观察体育教师的上课流程。也可以侧面旁观上课,不一定直接露面等等。总而言之,长期跟踪,确保教师品格长期过关,符合立德树人的基本形象。
3.2以身作则
以身作则,即亲自参与教学流程,将对小学生的要求也施加在体育教师自己身上,和小学生一起锻炼,和小学生一起完成课堂任务等等。以身作则是落实立德树人工作,树立良好教师形象最直接且最直观有效的方式。但是人有惰性,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并非每一个教师都重视教师自身的名声,这导致目前的教育结果参差不齐,有好有坏。
在目前的小学体育教学中,大部分体育教师的教学任务安排极为简略,少有体育指标,更多在于安全防护。更何况,按照历史的教育传统,即便学校越来越重视体育,原则上不允许替代体育课上主课,但对于学校和教师而言,升学率的重要性终究独占鳌头。所以,即便体育教师具有专业的知识技能,也未必有长期施展本事的平台,因而需要重视体育教学中落实里的树人的实践探究,坚决采取以身作则的原则。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落实立德树人工作的实践指标,确保课程被代替前也能完成年度教学工作任务,宣传正确的以身作则原则。
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玩心较重,对于体育课的认知,主观更定义为玩耍。且对于世界的认知尚在成长,少有自己的主见和对世界认知的框架,因此容易模仿教师,学习教师。如果教师以身作则,在体育教学中配合小学生的玩心,通过合理的方式设计课堂,落实立德树人工作。不仅可以完成立德树人的教学任务要求,也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以学生热爱程度极高的踢足球为例,踢足球是一个团队合作体育运动,对于每个团队成员的能力具有一定要求,尤其重视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一些情况下,一个团队成员的失误,可能导致整局体育运动走向劣势,最终输掉足球对局。而教师以身作则,需要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如对团队成员的分配工作,不可以按照个人喜好进行分配。不能因为欣赏学生的足球能力,将体育足球能力前列较好的小学生们组成一个对。也不能因为对学生的感官差或者学生的能力差,将这些学生集合成一个队伍,造成天然的弱势,而是应该公平公正,根据身高、体重和能力等多项指标使所有学生均分为两个队,势均力敌。其次,如果教师加入学生队伍,和一个队伍组队对抗另一个队伍,在对局的过程中,教师出现个人的失误,导致团队失利,教师应积极承认自己的错误。不能因为所谓的面子,将自己的失误怪罪至其他学生。这种勇于承担的作为,可以体现以身作则,落实立德树人的形象,该能使学生更加亲近体育教师。最后,不能忘记本质工作,在学生进行足球对局时,适当讲解体育知识,讲解安全保护措施,避免在踢球过程中受伤。如果学生起了争执,教师应在了解全部经过之后,再进行相关的评判工作。教师也应鼓励同学之间友善,和和气气踢足球,尽量少起争执。
3.3言行渗透
目前的言行渗透具有一个问题,即实践经验较少。实践经验较少主要原因在于教育转型时间过短。过去的教育时常诟病高分低能,教师以分数论人品,主科地位远超副科。体育教育被主科替代上课的现象屡见不鲜。虽然近年来有所改变,但是间隔时间终究过短,固有形象不容易消融,直接导致教师的实践经验较少。对于如何立德树人容易没有思绪,无法明确言行渗透。
分析为首先,教师应该规范自己的言行,不乱说脏话,也不随意评价他人,以师表为要求,让自己的说话文明。教师的言行是与学生感官直接接触的途径之一,一行一动都可能对学生产生影响,所以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树立立德树人的良好师表形象。其次,注意自己的行动,对于小学生需要保持一定程度的关心,无论是否在体育课时间内。如果学生在体育课中受伤,教师务必及时送医,确保学生的安全,避免学生出现失血过多等问题。同时,也要在学生情况确定无误之后,适当观望学生,告诉学生为什么会受伤,如何避免下次再受伤以及受伤之后如何迅速处理伤口等安全知识。既对教师职业表达尊重,也对学生表达关爱。最后,体育教师的职责终究是体育,无论如何,专业技能需要施展。教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2023年刊)
师应尽心教导学生体育相关知识,如跳绳的标准姿势,通过规范、力度和美感并存的姿势,告诉学生如何正确跳绳。同时,观察学生的跳绳情况,对学生不规范的动作进行指正,并告诉学生不规范的地点和可能造成的伤害。这种从技术学和心理学两个视角的教学,可以有效推动学生学习体育的速度,也能帮助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立德树人,正确进行相关体育教学工作,帮助学生强身健体,打造坚实身体素质体魄。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2023年刊)
4.结论与建议
重视教师品格,从根部解决教师质量问题,以身作则,确保立德树人工作得到落实,学生明白师表形象。言行渗透,彻底落实立德树人工作,弘扬良好师表形象。三种方式综合采取,可有效落实体育教学立德树人工作的实践探究。
建议教师以本地学生为主,根据本地学生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或以身作则,或言行渗透,又或者组织讲座,尽量以学生为本。
参考文献
[1]韩春龙. "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在体育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 运动-休闲:大众体育, 2021, 000(2):P.1.
[2]卜海珍. "立德树人"理念下的体育教学探讨[J]. 教育界:教师培训, 2018(7):2.
[3]王英, 高悦. 体育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J]. 中国教师, 2019(8):2.
[4]邓晔. 在体育教育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的实践研究[J]. 进展:科学视界, 2022(10):2.
摘要:基于数字技术的数学跨学科教学设计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眼光及数学语言等核心素养的重要教学模式之一。在有限的教学资源和条件下教师的跨学课教学设计依然存在着目标设置不清晰、内容选择不合理、数字技术使用不当等方面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根据跨学科教学的优点和特征,在跨学科思维和学科素养指向下制定合理的数学教学目标,选择可跨学科设计的教学内容,在数字技术辅助下实施有效的教学设计,为设计和开发适应数学教学需要的跨学科教学体系提供思路。
关键词:中小学;数学教学;教学评价;策略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明确提出,“要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避免校外培训资本化,从而促进教育生态的健康化发展”[1]这意味着学生在校时间延长,教师的教学任务加重,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学生评价等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基于信息技术的跨学科教学设计不仅能提高数学教师教学效率,还能丰富教学层次,同时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极大地改变了学习环境,信息爆炸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想要的信息和知识。”[2]
因此,“在技术赋能时代,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需要被打破。”[2]教师可以很好的借助数字技术的高效性、便捷性及跨界思维引领数学教学的跨学科发展,使数学教学各板块之间的内容可以更好的交叉融合。基于数字技术的数学跨学科教学设计是教师综合各学科知识,突破独立的学科边界来解决复杂问题的教学设计理念,不是多学科的简单并列,也不是各学科打破边界杂糅之后的超学科教学融合。不过,现阶段农村地区的跨学科教学实践较少,常见的数学跨学科教学设计更多呈现的“跨”,而真正学科融合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依然存在跨学科教学设计目标不清晰,跨学科教学内容单一,数字技术滥用、误用等方面的问题。如何扭转这一现状,教师需要从已有经验出发,重新思索,构建出更加高效的课堂模式。
一、基于数字技术的跨学科教学设计优势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强调要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改变教师观念,改进教学策略和方式,实现教育信息化到信息化教育的转变。数学跨学科教学设计作为联结学科知识与各类教学资源的教学设计方式,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深度,在教学实践中有着诸多优点。
(一)突破学科壁垒,实现层次丰富的数学跨学科教学设计2022年新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确立了促进数字技术与数学课程融合的核心理念,突出了一体化设计,要求加强课程综合,注重学科关联性,实施跨学科的主题教学,使课程的协同育人功能更加突出。而数字技术的发展能有效的帮助农村地区教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大化的实现数学资源整合,突破学科壁垒,缩小城乡差距,尽可能的使教师的时间专注在知识教学而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2023年刊)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2023年刊)
基于数字技术的数学跨学科教学路径初探
作者:任世忠
不是教具和教学资源的片面展示上。一方面,单一学科的知识和基本技能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育人目标,需要进行跨学科的教学设计以提高教学效率。依托数字技术的跨学科教学设计能够快速利用海量的数学网络资源沟通学科知识,在教师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的前提下,理清各学科的关联性,利用微课、动画等凝练的数字资源能更加全面深刻的展示数学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还可以利用更便捷、标准的数学教学工具节省教师的板书和教学演示时间,大大提升课堂的教学容量,丰富数学课堂内容,实现层次丰富的数学跨学科教学设计。
(二)解构传统师生关系,助力数学跨学科教学设计
新课改以来转变传统师生关系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情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农村地区受制于学校资源和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满堂灌等固定老套的教学设计情况依然存在。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各种多媒体教具的操作更加便捷、高效,自媒体和网络平台的开发也使得数学的数字教学资源的获取渠道变得更加多样。数字技术的发展有助于让数学教师从繁重的手工教具制作和片面抽象的语言描述、以及平面的板书演练中解放出来,把更多的课堂时间交还给学生,使数学跨学科知识的穿插整合更加便捷,实现跨学科教学的数字化、动态化和准确化,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培养量感、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等数学核心素养。从而真正达到解构传统师生关系,让教师成为数学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开发者。
二、基于数字技术的数学跨学科教学设计困境
基于数字技术的数学跨学科教学设计意味着要突破数学学科边界,超越数学单一学科的教学范式和教学内容,利用数字技术将多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范式在某个或多个数学教学主题下创造性的结合起来,以达到体现数学本质,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这需要教师拥有强大的专业素养来调动各项数学教学资源来突破以下几点教学设计困境,实现基于数字技术的数学跨学科教学设计。
(一)基于数字技术的数学跨学科教学目标不清晰
数字技术等多媒体教学设备不够成熟,在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习惯性的在公开课、教研课等研究性质的课堂上使用基于数字技术的跨学科教学设计,想要以此来突出自己的教学思想和专业素养。然而看似新颖高科技的跨学科教学设计经常会出现“翻车”情况,达不到教师想要的教学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的教学目标不清晰。一方面是教师在设计时制定目标不清晰,许多教师在希沃、B站及中小学智慧教育等平台的海量数字资源面前,想要突出展示的内容过多,难以准确把握资源与教学目标主从关系这一要点。致使整堂课变得拥挤、割裂,反而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是教师在教学实施时造成的目标不清晰。许多农村地区的教师承担着多学科的教学工作,由于没有相应的教学条件或者精力进行常态化的,以数字技术为依托的数学跨学科教学设计,导致在公开课等紧张情况下,教师无法熟练地使用各种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多媒体教学媒介,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
(二)跨学科教学设计中数字技术的滥用与误用
“跨学科教学符合现代学科发展趋势,体现了科学世界的整体性。”[3]但由于数学的学科壁垒和师范教育的教师培养体系限制,许多数学教师仍然习惯于单一学科的教学, 对于其他学科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都缺乏了解。使得教师们在数学课堂教学时存在滥用或误用数字技术的情况。比如部分教师为减少自己的工作量,滥用数字技术,以数学微课或数学云课堂等数字资源代替教师教学。学校教室变成了学生的线下自习室,教师只是一个
教学资源的引用者,而不是教育者。又比如教师过度追求数学教学形式的新颖性,不考虑学生学情和教学内容,在跨学科教学设计中盲目使用类似翻转课堂等需要数字技术支撑的教学模式。又比如类似常用单位学习等需要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测量才能真正感受和理解的数学内容,部分教师也只是找一段视频放给学生看一看了事,完全代替了实践操作这一步骤,学生的量感很难得到准确培养,这也是许多数学教学的一大痛点。
(三)基于数字技术的跨学科教学内容单一
由于学校教学条件和学生数字技术素养的限制,可借鉴可实践的数学跨学科教学经验相当匮乏,导致数学跨学科教学内容常见于综合课程里面,教师更易于模仿操作,导致内容相对单一。一是教师缺少学校在理论和技术上的系统支持,害怕耽误教学进度不敢在数学教学中轻易尝试,造成教学内容的选择单一;二是教学环境有待提高,很多教研活动流于形式,教师缺少跨学科的思维和专业的跨学科知识学习机会,即使得到学校支持的情况下也无法靠个人力量在教材中甄别出足够适合借助数字技术进行跨学科数学教学的内容。
三、基于数字技术的跨学科教学设计实践路径
(一)以人为本制定清晰的数学跨学教学目标
处理好数字技术与数学跨学科教学目标的关系,把握教学目标的制定。首先进行基于数字技术的数学跨学科教学时,教师要加强相关的政策学习和相应的专题培训,提高对基于数字技术的跨学科教学设计的内涵理解,做到以人为本制定清晰的教学目标,并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不断的实践。而不是将基于数字技术的跨学科教学作为偶尔为之的表演性教学方式。这样才不会在教学时出现师为主,生为辅偏离教学目标的情况。
2.以学科素养培养为导向制定目标,“跨之有度”。要想准确把握教学目标,避免在教学实施中因数字技术使用不当造成教学目标的不清晰,在教学设计时始终要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前提,这样才能在跨学科思维的指向下奠定准确的数学课堂基调。除此之外,还要合理选择信息化资源,不能设定脱离数学学科性质的教学目标。比如不能在数学课中过度探讨问题的社会问题,将数学语言、数学符号的学习变成情感探讨和字词分析,形成过度跨越的课堂。教师更重要的是基于跨学科的教学思维,运用数字技术处理好教学资源,为课堂所用。比如运用语言分析的技巧进行数学问题解决的题干理解,并用数字技术创设真实世界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
(二)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合理运用数字技术。
“跨学科思维是教师融合多学科知识的实践基础,教师只有具备该思维,才能在单一学科独立逻辑基础上在多个学科知识中寻找联结点,从而形成综合化的思维逻辑。”[4]教师作为教学的设计者除了树立跨学科思维还要有专业的数字技术使用技巧。合理的数字技术使用不仅能帮助数学的课堂组织,还能使数学跨学科教学设计实施更加流畅自然。教师要通过不断的自我学习和各种平台的专业培训使自己能熟练地运用希沃课件、教师智能交互平台、数学画板等教学软件的使用。这样才不会出现因教师操作不当引起课堂混乱的情况。
其次要根据跨学科教学需要综合性的认知不同数字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不能单纯的将基于数字技术的跨学科教学设计理解为用电子资源代替教师的板书和演练。要利用数字技术构建更加高效的数学跨学科教学课堂,创设更加真实有效的教学情景,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利用虚拟技术和场外连线建设交互式课堂,让学生在数字技术的帮助下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2023年刊)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2023年刊)
(三)多位一体深入研究,开发数学跨学教学内容
基于数字技术的数学跨学科教学设计要以“为什么学”为切入点,围绕学习目标选择跨学科的教学内容,再利用便捷的数字技术教学手段和方法,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锻炼。
1.学校牵头,提供理论技术支持,正确选择数学教学内容。现阶段许多基于数字技术的数学跨学科教学设计都是教师的自主设计。在缺乏先进经验借鉴和正确的跨学科教学指导时很难形成规模化、系统化的数学教学内容编辑。这需要学校层面的系统支持,包括理论支持和实践操作的系统支持。首先也是最基础的是学校的硬件设施要能够支持教师使用数字技术手段完成跨学科教学设计的实施,这样教师才能灵活的选择教学内容。目前国内学校基本都实现了教学设备的智能化改装,教室配备了数字化系统,但是许多教学设备损毁严重系统老化,或是为了降低维修成本许多教学设备使用率低。这需要学校加强学校设备的日常维护,完善设备管理规章,搭建快速高效的维护渠道。让教师不仅有设备可用,还能用上好用的设备,提高教学效率。其次学校平台是农村教师发展的坚实后盾,需要学校为教师输送数字技术的跨学科教学设计学习平台。如提供网络学习资源、提供适量的外出培训机会、学校的自主教研小组等,为教师提供系统的理论支持,让教师在内容的选择上能更加科学,而不是为了设计而设计的拼盘式跨学科教学设计。
2.教师深耕,挖掘多样基于数字技术的数学跨学科教学内容。首先是搭建以数学跨学科教学设计为主题的教研小组。可以利用教研活动进行基于数字技术的数学专题跨学科教学内容研究,利用集体智慧选择更加科学合理的数学教学内容,准确把握跨学科教学内容和数字技术运用的配适度。其次是切实开展综合跨学科教研实践学习,以便更为全面地了解其他学科,形成精品化、系统化的数学跨学科教学内容。再次,好的课堂离不开充分的备课、精心的设计和有效的课堂组织以及教师专业的技能等方面的有效配合。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教学语言、课堂组织形式和思维方式。数学教师还可以通过大量的跨学科听课把握好学科之间的边界,更加科学的选择和创设跨学科教学内容。
总之,要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以党和国家制定的教育方针为准绳,从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入手,用跨学科的教学思维运用好各项数字技术,帮助教师设计更加实用、更加高效的数学课堂。实际教学中在没有顶层设计支持和没有完备的学校平台实践的情况下,基于数字技术的跨学科教学设计还有更多需要解决的难题,需要教育者们的共同努力和不断尝试,推进数学跨学科的教学经验的发展和丰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EB/OL].[2021-07-24].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2107/t20210 724_546576.html.
[2][2]董艳,孙巍,徐唱.信息技术融合下的跨学科学习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9,40(11):70-77.DOI:10.13811/j.cnki.eer.2019.11.010.
[3]陈彩霞,朱雪梅. 跨学科教学视阈下的教师角色意识 [J]. 江苏教育, 2016, (51): 7-9.
[4]王欢,田康.教师跨学科素养的现实问题与应然追求[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42(02):39-41.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上,教师要灵活应用信息技术,为学生营造新颖、活泼的学习环境,打造精彩、灵动的数学课堂,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使学生实现有效学习,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基于此,本文章对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的实践策略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实践策略
引言
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一、应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以情境辅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在情境中,可以视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道路,这样既可以使用情境辅助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思辨中完成对理论知识的感知,也可以应用情境辅助学生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交流中完成对理论知识的体验。例如,在“时、分、秒”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延续微课的情境,以情境辅助学生思考。可以为学生提供报废或者没有电池的钟表实物,引导学生借助实物代入情境中。比如,在导入阶段,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熊大、熊二一起过新年的图片,然后创设“熊二着急等跨年时间点,但是自己不认识钟表,而熊大一边等一边教熊二认识钟表”的情境。在情境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扮演熊大,而自己则扮演不断提问的熊二。比如“熊二”向“熊大”提问:还要多久才到跨年的时间啊,熊大你说现在几点了。随后,教师展示一张显示为23∶30的机械钟表图片,并示意学生举手回答。在课前情境的辅助下,很快有学生回答。学生1:这是晚上十一点半了。教师继续提问:那熊大你能教教我认钟表吗?学生1:你看钟表上有一圈刻痕。最长的刻痕代表了小时,最上面的刻痕代表了十二点……在教师代入情境后的引导下,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然后在交流分享中共同学习了本节课的知识点。
二、巧用白板突破重难点
电子白板是一种新颖、便捷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在探究教学中,教师可以合理应用电子白板,融合文本、图例、视频、音频等各种丰富资源,刺激学生数学思维,为学生营造图文并茂、音视齐全的良好场景。例如,在教学“认识三角形”中的“三角形高的定义”和“画高”等知识时,教师就巧妙应用电子白板来呈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搭帐篷”的Flash视频,借助动画中一大、一小的三角形帐篷来增强视觉效果,然后鼓励学生大胆说出哪个才是小头爸爸搭的帐篷,从而引导学生理解三角形的高的定义。学生们纷纷开展交互探究,加深了对三角形特征的理解,很好地突破了本节课中的重难点知识。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2023年刊)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2023年刊)
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的实践策略
作者:熊禹露
三、利用信息技术巩固所学知识
课堂练习有利于学生进行对所学知识的及时巩固,进而促使他们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的有效提升,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所出现的数学问题。但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来看,很多教师都是让学生利用课后作业时间来进行教学练习,主要是让学生展开自我学习。对于学生而言,长期处于这样一种练习方式下,便会导致他们抵触教学练习,进而降低练习效率,影响自身数学学习的效果。此时,如果数学老师可以有效结合教学练习和信息技术,便可以极大地丰富教学练习形式,以更加完善的练习训练方式来确保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不断提升。例如,在教学“20以内的加减法”时,数学老师便可以合理地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以此来带领学生展开各种有关计算的通关小练习。如比一比、算一算等。在教学练习中,数学老师还可以适当地加入一些有趣的卡通人物,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由此可见,通过在数学练习活动中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增强练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不仅如此,根据课堂教学的需求,教师还可以进行对课堂教学练习方式的合理调整,致力于丰富练习方式,让学生可以在丰富有趣的练习形式中激发学习积极性,进而在有效的练习中充分巩固所学习到的数学知识。
四、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学习体验
通过使用信息技术,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将小学数学的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从而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有关方面的知识,老师可以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使用几何画板的教学方式,将整个几何图形的形状呈现出来,并且将静态的几何图形转化为动态的,如此一来,能够更加直观地使学生们认识到有关知识,从而使学生们自身的数学素养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例如在讲解认识图形的时候,老师可以通过使用多媒体来展示一些学生们平时经常会见到的物品,这样能够在极大程度上使得学生们认识到这些图形,并且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之后老师可以带领学生们动手制作有关方面的几何图形,如此一来,能够使学生们对相关的图形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并且对这方面的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
结束语
综上所述,促进数学课堂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有利于提升小学数学课堂实效。教师必须积极总结信息化教学的经验,勇于创新教学方式,充分、合理地应用好信息化教学手段,为学生打造生动、有趣、灵动的数学课堂,持续激励学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杜昊.信息化教学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幻画报,2020(11):81.
[2]丁萍.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实践探析[J].中小学电教,2020(Z2):45-47.
[3]潘英梅.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研究[J].科技风,2020(04):248.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成立于1975年,地处咸丰县活龙坪乡集镇,目前主要经营负责辖区内小学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近年来我校自实行“2+X”模式以来,开展了以“学生有特长、班级有特点、学校有特色”的原则,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全力打造第二课堂特色教学。这些活动将学校的特色提炼成符合本校实际的校本课程这是提升学校品牌的有效途径,也是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发现以往的样本课程都是由专家编制,教师执行的,它是种静止的,公式化的文本形态,致使教师丧失了课程开发的意识,许多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相对薄弱,不知如何着手.通过教学的实践发现应该选择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课程。
一、让教师和学生共同构建适合自己的课程.
如何对教师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意识的培养,开发能力的培训就提上了议事日程.科学的课程意识是开发校本课程的思想基础。多年来,教师概念中的教学就是“课程标准”、“教学计划”、“教科书”。教师缺乏对课程的深入思考,在这样的意识支配下,广大的教师不自觉地预设了这样的假设:1)专家编制课程,教师执行课程,学生接受课程;2)课程即是一种固定静态的文本,课程的实施仅仅是文本的重现;3)教师的教学是一种类同于工厂技术人员的模式化操作过程;4)学生的学习是专家编排,教师再复现固定知识,学生再接受。教师和学生不是编排者,参与者,这样的导致了样本课教师在学校课程事务中甘愿无所作为.这也是我们以创新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迟迟难以实现的一个重要症结。
二、师生目前面临的形势及任务
推进校本课程开发的当前,教师的课程观不能再停留在“课程即教材”上,课程应是在我们的身边师生共同积累学习经验的过程,也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共同创制的鲜活的,过程性的,发展着的互动形态课程,不仅是一种结果,而且还缺乏课程开发的技术。首先教师要有确定课程目标的意识,校本课程开发应该是以学校之地,以学生之需为导向的教研活。校本课程的目标必须体现本土化,由此决定了校本开发的课程目标必须建立在对本校环境与本校学生学习需求分析的基础之上。只有了解本校的实际,才能开发出适合本校实际的课。
对于教师来说,研究学校环境应包括学校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学校的内部环境包括:首先是学校的办学宗旨,校风,校纪,特色等;其次是学校的校舍布局,教学仪器配置等教育资源;再次是学校及班级的的规模,教师的人员组成等学校内部组织状况。学校的外部环境包括:首先学校的地理位置,附近的社区状况等;再次是国家和地方的教育政策,学校在同级同类学校中的地位等外部社会信息。
校本课程开发不仅仅是教师编一套教材 ,还尽量要求教师具备撰写《校本课程纲要》技术,它是课程实施和评价的依——它由学校自定的样本课程委员会初审通过后,列入校本课程选修单,以供学生选择。教师还要有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的技术,根据校本课程确定目标。选择的校本课程内容同样要与学校、教师、学生的实际紧密相连,它必须是在教师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且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需要。在实际的课程内容选择中,教师还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2023年刊)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2023年刊)
校本课程开发中提升自身素养
作者: 黎志
必须考虑学校与社区的课程资源的可获子取性与课程开发的成本。
三、课程设置与实施教学
精诚合作的精神是开发校本课程的力量源泉,校本课程开发是基于分析学校办学宗旨,学校特色专长,学生需求,充分利用学校及社区资源的基础上来确定校本课程目标,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决定课程方案,进行课程评价的过程。在整个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教师与领导、同事、学生、家长、社区人员等方面通力合作。这既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在必然要求,也是教师合作精神培养的有效途迳。另外,校本课程开发是一种集体配合的工作。长期以来,由于教师的工作性质,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人多是靠一个人的力量独立解决课堂上的种种问题,教师的课堂生活与其他教师的课堂活动相互隔离而不是相互依赖。教师的这种的特点,有可能会阻碍教师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时与他人的合作。教师作为校木课程开发的主体,必须具备较强的精诚合作的精神和毅力。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实施“教育行动研究法”。它是取得研究成果的有效方法,校本课程开发的背后所蕴涵的理念,是把权力还给教师,让教师从事课程的开发与实践,这就要求教师不仅仅是课程的执行者,同时还应该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教师要有一定的教育研究素养,当然不可能也不需要像专家那样,恪守严格的研究规范与操作过程,基于客观现实条件,对于大部分教师来说进行“教育行动研究”是最为恰当的,因为“教育行动研究”与其他教育方法最大的区别在于:没什么苛刻的研究条件与严格的研究规范,它的核心是概念是反思,是教育情景的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和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所依赖背景的理解而进行的反思研究“教育行动研究”重在“反思”,其直接目的不是为了理论的产生,而是为了提高和改进教育实践的质量。校本课程开发是一种以教育现场为主体地位的活动,具有强烈的行动倾向性。它遵循的是“开发-实施-观察-反思-再开发”这一螺旋上升的过程,其重在“反思”。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教育行动研究”的素养,通过对校本课程开发实践情境的不断反思从而不断地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
四、近来取得初步成绩及未来展望
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我校传统体育、非遗项目进校园 助力了“双减”政策落实落地。
结合校本课程的开发,为进一步推进“双减”政策的落实落地,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坚持“学生有特长、班级有特点、学校有特色”的原则,全力打造第二课堂特色教学,增开了传统体育项目射箭和非遗手工编织课程,不断丰富课堂内容,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将传统体育项目射箭引入校园,充实了校园课外活动内容,进一步助推“双减”政策落地,让教育“返璞归真”,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射箭场馆于今年3月建成,射箭馆面积205平方米,箭靶等各种射箭所需的专业设备一应俱全,学校还聘请了专业射箭教练为孩子们教学。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射箭教练吴靖这样说道:“作为射箭后备人才基地,当然是想把这些孩子带出大山,让他们能参加省级、国家级甚至国际方面的比赛 为国争光,实现他们个人价值。”
在我校的手工编织课堂上,孩子们正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各种编织技巧,篮、筐、花瓶等在心灵手巧的孩子们手中逐渐成型。让我县的非遗项目手工编织得到传承和发扬。
近年来,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还充分发挥“少年宫”项目优势,采用以非遗项目手工编织、民族传统项目射箭课程为重点加篮球、书法等多个兴趣小组的“2+X”模式,培养学生兴趣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论文集
(2023年刊)
学校名称: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
学校地址:湖北省咸丰县活龙坪乡天龙街109号
联系电话:0718-6682315
邮政编码:445609